記言/卷十七
丘墓一
[編輯]六臣疑塚碑
[編輯]世宗名臣。有朴彭年,河緯地,成三問,兪應孚,李塏,柳誠源。號爲六臣。事在六臣本傳。所謂六臣塚者。在西湖露梁下江岸上。世傳古時。僇人於此雲。皆刻石曰朴氏,兪氏,李氏,成氏之墓。蓋朴氏之墓最在南。次北曰兪氏之墓。又次北曰李氏之墓。又次北曰成氏之墓。而又有成氏之墓。在其後十許步間。自古以爲成氏父子之葬。而其在後者。成勝墓雲。嗟乎六臣之死。不知其收葬者爲誰。刻石表其葬者又爲誰。蓋皆沒其跡。後世莫知也。六臣者。親戚皆死。噍類不遺。必有賓客慕義。不以禍故相負。竊各識其屍。列葬之如此。因刻石表其處。而故匿其名。爲某氏某氏。如婦人之表耶。其心良苦。有秋江處士。作六臣列傳。又著書時之賢人節士之行。頗記之詳矣。然而不言六臣之葬。何也。此皆當時事。不可知者也。嶺南一善府。有河氏之墓。獨柳氏無葬處。其傳曰。聞謀泄知事不濟。自剄死之。吏追取屍磔之雲。然則施刑先後不同。磔死人。其地又不同。其收葬處異耶。或不幸而終無葬處耶。嗟乎。皆不可知也。湖西洪州。有成氏之葬。忠州德面里。有朴氏之葬。成氏有外子孫相傳。所謂成氏之墓。藏其一體雲。朴氏之墓。亦如此。未可知也。或曰。蹤跡已泯。氓俗相傳。不可盡信。其言固然。此不過江上父老相傳至今。不知其初孰見而孰識之也。於今旣無古事可徵。不可執以爲必信。又不可拒以爲必不信。但恐自此千百年後。世益遠。氓俗益不傳。墟墓久變。幷其疑信而泯沒。則志士之追恨無窮。況仁人孝子之心乎。朴氏有六世孫。今東宮左翊贊崇古。封其墓。表其處。屬余俱記其疑信。欲不沒於後世。嗟乎。亦仁也。因銘曰。
忠臣之埋。志士之悲。氓俗之傳。百代之疑。西之人深目而髥。得其實者伊誰。
上之三年辛卯仲夏日長至。後學陽川許穆。著。
答朴翊贊書
[編輯]吾子不辱。以僕雖衰鈍。尙有所聞知。問六臣塚事。僕安敢不盡所聞。以負左右古人之行也。西湖六臣塚。直西古木荒臺。吾前代二憂亭也。所謂六臣塚者。指而相傳。至吾身且四世矣。僕童子時。從先人。亦親見其封域不變。朴氏兪氏李氏成氏上下二塚共五墳。皆有短碣。而石刻剝落。字多漫滅。然猶識其刻跡可見。前時。有權貴人築別業西湖。其人無忌憚。江上多有名人塚墓。於是其大小碑碣。或踣或碎。所謂六臣之塚。幾失其傳。幸而其碣踣者立之。碎者亦不失故處。此皆吾先人事。後其權貴人敗。江上葬人日多。群塚纍纍。成氏二墓。其一雜於群塚。而其碣亦失之。嗟乎。先人已下世。僕遭亂。流落且千里。追思前日事。已三十年。愴懷良多。昔時章陵之遷。除道於六臣塚下。時僕有一弟適在江上。且先人在世。使之立守之。令毋犯其瑩域。復有畿伯。追使人嚴立禁戒雲。僕常恨之。河氏柳氏不知葬處。柳氏剄自殺。吏追取屍磔之。施刑先後不同。收葬處異耶。抑不幸而終無葬處耶。當時事不可知也。然此其初江上人傳說而已。無他古事可徵。後世之疑。又惡可謂必無也。然其疑不疑。不須言也。爲之修墓刻石。疑信俱著。令不沒於久遠。則雖千載之後。有悲其義者。亦想見當時事。尤有感於斯者矣。又不特爲子孫傳此事而已也。不宣。四月十九日。穆。頓首。
魯陵相皇甫公墓
[編輯]魯陵相皇甫公墓。在坡州泉站西勃興官道上。考其年月。魯陵二年。公旣被禍。立標其葬。在恭僖十四年。爲六十七年。當禍子孫皆死。今皇甫氏已絶世。其收葬而又表其葬者。皆沒其名。後世莫知也。識之以附坡平古事。其墓表之文。大刻永川皇甫公之墓。又小刻公諱仁。魯山朝首相。景泰癸酉靖難時。幷二子一孫被禍。二十二字。末又刻曰。正德己卯二月。立石。
上之七年丙午四月上弦後二日。穆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