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作者:梁啟超
1897年10月6日

博矣哉,《春秋》張三世之義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為政之世,二曰一君為政之世,三曰民為政之世。多君世之別又有二:一曰酋長之世,二曰封建及世卿之世。一君世之別又有二:一曰君主之世,二曰君民共主之世。民政世之別亦有二:一曰有總統之世,二曰無總統之世。多君者,據亂世之政也;一君者,昇平世之政也;民者,太平世之政也。

此三世六別者,與地球始有人類以來之年限有相關之理,未及其世,不能躐之;既及其世,不能閼之。

酋長之世,起於何也?人類初戰物而勝之,然而未有輿騎舟楫之利,一山一川一林一澤之隔,則不能相通也。於是乎劃然命為一國,其黠者或強有力者即從而君之。故老子曰:「古者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其民老死不相往來。」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彼禹域之大,未及今日之半也,而為國者萬,斯蓋酋長之世也。今之蒙古也,回疆也,苗也,黎也,生番也,土司也,非洲也,南洋也,美洲、澳洲之土人也,皆吾夏后氏以前之世界也。凡酋長之世,戰斗最多,何也?其地隔,故其民不相習,而其情不相,加以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相戕無已時也。

封建世既有一天子以統眾諸侯矣,而猶命為多君,何也?

封建者,天子與諸侯俱據土而治,有不純臣之義(見《公羊》何注),觀於《周禮》只治畿內,春秋戰國諸侯各自為政,可以見封建世之俗矣。其時諸侯與天子同有無限之權,故謂之多君。封建亦一大酋長耳,其相戕亦慘,其戰斗亦多。

世卿亦謂之多君,何也?《禮·喪服》傳:「公士大夫之眾臣為其君」。《傳》曰:「君謂有地者也」。蓋古者凡有采地皆稱君,而仕於其邑、居隸其地者,皆為之民。其待之也,亦得有無限之權,故亦謂之多君。世卿之國,亦多戰斗,如魯之季孫氏、郈氏,晉之韓、魏、范、中行氏,皆是也。故世卿亦可謂之小封建。

凡多君之世,其民皆極苦,爭城爭地,糜爛以戰,無論矣。彼其為君者,又必窮奢極暴,賦斂之苛,徭役之苦,刑罰之刻,皆不可思議。觀於漢之諸侯王,及今之土司,猶可得其概矣。孔子作《春秋》,將以救民也,故立為大一統、譏世卿二義,此二者,所以變多君而為一君也。變多君而為一君,謂之小康。昔者秦、楚、吳、越,相仇相殺,流血者,不知幾千萬人也,問今有陝人與湘人爭強,蘇人與浙人構怨者乎?無有也。昔之相仇相殺者,皆兩君為之也,無有君,無有國,復歸於一,則與民休息,此大一統之效也。世卿之世,苟非貴胄,不得位卿孤,既譏世卿,乃立選舉,但使經明行修,雖蓬蓽之士,可以與聞天下事,如是則賢才眾多,而天下事有所賴,此譏世卿之效也。

雖然,當其變也,蓋亦難矣。秦漢以後,奉《春秋》為經世之學,亦既大一統矣。然漢初之吳楚七國亂之,漢末以州牧亂之,晉之八王亂之,唐之藩鎮亂之,乃至明之燕王宸濠,此害猶未獲息。越二千年,直至我朝,定宗室自親王以下至奉恩將軍凡九等,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騎尉凡二十六等,悉用漢關內侯之制,無分土,無分民,而封建之多君始廢。漢氏雖定選舉之制,而魏晉九品中正,寒門貴族,界限畫然,此猶微有世卿之意焉。雖然,吾中國二千年免於多君之害者,抑已多矣,皆食素王之賜也。凡變多君而為一君者,其國必驟強。昔美之三十七邦也,德之二十五邦也,意之二十四邦也,日本之九十二諸侯也,當其未合也,彼數國者,曾不克自列於地球也;其既合也,乃各雄長於三洲。何也?彼昔者方罷敝其民,以相爭之不暇,自斫其元氣,耗其財力,以各供其君之私慾;合而一之,乃免此難,此一君世之所以為小康也。而惜乎諸國用《春秋》之義太晚,百年前之糜爛,良可哀也。

世卿之多君,地球各國,自中土以外,罕有能變者。日本受毒最久,藤原以後,政柄下移,大將軍諸侯王之權,過於天皇,直至明治維新,凡千餘年,乃始克革。今俄之皇族,世在要津;英之世爵,主持上議院;乃至法人既變民政,而前朝爵胄,猶潛滋暗窺,漸移國權;蓋甚矣變之之難也!

封建世卿之與奴隸,其事相因也。舉天下之地而畀諸諸侯,則凡居其地者,莫敢不為臣;舉天下之田而聚諸貴族,則凡耕其田者,莫敢不為隸。故多君之世,其民必分為數等,而奴隸遍於天下。孔子之制,則自天子以外,士農工商(天子之元子猶士也),編為四民,各授百畝,鹹得自主。六經不言有奴隸,(《周禮》有之者,非孔子所定之制。)漢世累詔放奴婢,行孔子之制也。

後世此議不講,至今日而滿蒙尚有包衣望族,達官尚有世仆,蓋猶多君世之舊習焉。西方則俄國之田,尚悉歸貴族掌轄;法國之田,悉為教士及世爵公產。凡齊民之欲耕者,不得不佃其田,而佃其田者,不得不為之役。自余諸國,亦多類是。日本分人為數等之風尤盛,乃至有穢多、非人等名號,凡列此者,不齒人類。而南北美至以販奴一事,構兵垂十年。此皆多君世之弊政也,今殆將悉革矣。此亦《春秋》施及蠻貊之一端也。(余別有「孔制禁用奴婢考」。)

歐洲自希臘列國時已有議政院,論者以為即今之民政。然而吾竊竊焉疑之。彼其議政院,皆王族世爵主持其事,如魯之三桓,鄭之七穆,晉之六卿,楚之屈景,父子兄弟,世居要津,相繼相及耳。至於匹夫編戶,豈直不能與聞國是,乃至視之若奴隸,舉族不得通籍。此其為政也,謂之君無權則可,謂之民有權則不可,此實世卿多君之世界也。度其為制也,殆如英國今日之上議院,而非英國今日之下議院。周厲無道,見流於彘,而共和執政;滕文公行三年之喪,而父兄百官皆不悅,此實上議院之制也,不得謂之民政。若謂此為民政也,則我朝天聰、崇德間,八貝勒並坐議政,亦寧可謂之為民政也。俄史稱俄本有議事會,由貴爵主之,頗有權勢,諸事皆可酌定。一千六百九十九年,大彼得廢之,更立新會,損益其規,俾權操於己(見《俄史輯譯》卷二)。俄之舊會,殆猶夫希臘、羅馬諸國之議院也,猶多君之政也,俄之變多君而為一君,則自大彼得始也。

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簡而進於繁,由質而進於文,由惡而進於善,有定一之等,有定一之時,如地質學各層之石,其位次不能凌亂也。今謂當中土多君之世,而國已有民政,既有民政,而旋復退而為君政,此於公理不順,明於幾何之學者,必能辨之。

嚴復曰:歐洲政制,向分三種:曰滿那棄者,一君治民之制也;曰巫理斯托格拉時者,世族貴人共和之制也;曰德謨格拉時者,國民為政之制也。德謨格拉時,又名公產,又名合眾,希、羅兩史,班班可稽,與前二制相為起滅。雖其時法制未若今者之美備,然實為後來民治濫觴。且天演之事,始於胚胎,終於成體,泰西有今日之民主,則當夏、商時含有種子以為起點;而專行君政之國,雖演之億萬年,不能由君而入民。子之言未為當也。

啟超曰:吾既未克讀西籍,事事仰給於舌人,則於西史所窺知其淺也。乃若其所疑者,則據虛理比例以測之,以謂其國既能行民政者,必其民之智甚開,其民之力甚厚,既舉一國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則必無復退而為君權主治之理,此猶花剛石之下,不得復有煤層,煤層之下,不得復有人跡層也。至於希、羅二史,所稱者其或猶火山地震噴出之石汁,而加於地層之上,則非所敢知,然終疑其為偶然之事,且非全體也,故代蘭得常得取而篡之,(西史稱借民權之名以攘君位者,謂之代蘭得。)其與今之民政殆相懸也。至疑西方有胚胎,而東方無起點,斯殆不然也。日本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國,其君權之重,過於我邦,而今日民義之伸,不讓英、德,然則民政不必待數千年前之起點明矣。蓋地球之運,將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專,亦非震旦之所得避,吾知不及百年,將舉五洲而悉惟民之從,而吾中國,亦未必能獨立而不變,此亦事理之無如何者也。

世之賢知太過者,或疑孔子何必言小康,此大謬也。凡由多君之政而入民政者,其間必經一君之政,乃始克達。所異者,西人則多君之運長,一君之運短;中國則多君之運短,一君之運長。(此事就三千年內言之。)至其自今以往,同歸民政,所謂及其成功一也。此猶佛法之有頓有漸,而同一法門。若夫吾中土奉一君之制,而使二千年來殺機寡於西國者,則小康之功德無算也,此孔子立三世之微意也。

問今日之美國、法國,可為太平矣乎?曰惡,惡可!今日之天下,自美、法等國言之,則可謂為民政之世;自中、俄、英、日等國言之,則可謂為一君之世;然合全局以言之,則仍為多君之世而已。各私其國,各私其種,各私其土,各私其物,各私其工,各私其商,各私其財,度支之額,半充養兵,舉國之民,悉隸行伍,眈眈相視,齮齕相仇,龍蛇起陸,殺機方長,螳雀互尋,冤親誰問?嗚呼,五洲萬國,直一大酋長之世界焉耳!《春秋》曰:「未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易》曰:「見群龍無首吉。」其殆為千百年以後之天下言之哉?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9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