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34
讀書紀數畧 卷三十四 |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四目録
人部
𨕖課𩔖
五王取人
文王七屬
屬有九用
用有六證
七害
鄉三物
三語一有
用人三去
貢士三適
齊三𨕖
孟春論吏四
五者定相
察五臣
三不足
九徵
八觀
六驗
六患
漢四科
明經三科
茂才三科
孝廉四科
辟召四科
光祿四行
茂才四行
中正八損
隋二科舉人
四科舉人
十科舉人
唐三科
六科
秀才試策四等
九科
三科
四科
𨕖人三𩔖
𨕖人四事
任人四式
紫宸殿䇿試四科
三銓
小𨕖三擇
武舉二科
試用武舉有七
宋兩科
三經科
講武殿覆試八科
八行取士
𨕖舉七狀
三科
乾徳制舉三科
制舉六科
元祐十科
紹興六科
復増制舉十科
正奏名五甲
特奏名五等
元豐四𨕖
𨕖人七階
明初四科三途
生員三等
三塲取士
中式十日後試五事
三大病根
周六計
三本
三授
三材
漢刺史六條
御史監三輔九條
晉六條
五條
北齊五條
後周六條
唐覈才三術
考課四善
三最
二十七最
六察
六條
諸使三考
定考流外官四等
五術
五要
八計
吏能四科
審官六議
祥符御製文武七條
開寳察舉三科
紹興八科
舉薦按察四條
三策救四弊
宋三事不可不變
元五事
六功賞地
功五品
三賞
三賞
以官賞功二害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四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𨕖課𩔖
五王取人〈大戴禮〉
堯取人以狀 舜取人以色 禹取人以言 湯取人以聲 文王取人以度
文王七屬〈大戴禮倫有七屬〉
國任貴 鄉任正 官任長 學任師 族任宗家任主 先任賢
屬有九用〈同上〉
有慮 慈惠 忠正 順直 絜正 謹廉 好謀接給 猛毅
用有六證〈同上〉
觀誠 考志 視中 觀色 觀𨻻 揆徳
七害〈太公〉
無謀輕戰者勿將 有名無實者勿謀 樸躬惡服詐偽者勿近 髙議誹俗奸慝者勿寵 貪祿悅主者勿使 技巧傷農者必禁 左道惑民者必止
鄉三物〈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一六徳〈知仁聖義忠和〉二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三語一有〈文王世子注〉
或以徳進 或以事舉 或以言揚
用人三去〈禮運〉
用人之知去其詐 用人之勇去其怒 用人之仁去其貪
貢士三適〈書大傳諸侯三年一貢士〉
一適謂之好徳 再適謂之賢賢 三適謂之有功
齊三𨕖〈齊語〉
鄉長所進 官長所𨕖 公所訾相〈量視也〉
孟春論吏四〈家語孔子答閔子〉
能徳法者為有徳 能行徳法者為有行 能成徳法者為有功 能治徳法者為有智
五者定相〈魏文侯謂李克曰今置相非成則璜克對以此遂相成〉
居視其所親 富視其所與 達視其所舉 窮視其所為 貧視其所取
察五臣〈韓非子言當用法而察其臣〉
易亡好擇〈是心貪者不謂廉〉逆法強諫〈是凌主者不謂忠〉行惠收下〈是作福者不謂仁〉𨼆居非上〈是揚惡者不謂義〉怨主利家〈是奸雄也不謂智〉
三不足〈同上言先王以此三者不足察臣〉
用目則下飾觀 用耳則下飾聲 用慮則下繁詞
九徵〈莊子〉
逺使之觀其忠 近使之觀其敬 煩使之觀其能卒然問焉觀其智 急與之期觀其信 委之以
財觀其仁 告之以危觀其節 醉之以酒觀其則雜之以處觀其色 劉劭人物誌九徵皆至純粹
之徳謂神情筋骨氣色儀容言
八觀〈呂氏春秋賢主所以論人〉
通觀其所禮 貴觀其所進 富觀其所養 聽觀其所行 止觀其所好 習觀其所言 窮觀其所不受 賤觀其所不為
六驗〈同上〉
喜之以驗其守 樂之以驗其僻 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 哀之以驗其人 苦之以驗其
志
六患〈荀子〉
使賢者為之 與不肖者規之 使知者慮之 與愚者論之 使修士任之 與汙邪之人疑之
漢四科〈呂東萊雲四科終漢世不變〉
孝廉〈始於文帝〉賢良 方正 茂才〈始於武帝〉
明經三科〈科程也中程度者取之〉
甲科〈郎中〉乙科〈太子舍人〉丙科〈文學掌故〉
茂才三科
明經 明律令 能治劇
孝廉四科〈陽嘉初左雄上言孝廉先詣公府試課黃瓊奏増後二科〉
試家法〈諸生〉課牋奏〈文吏〉孝悌 及能從政者
辟召四科
徳行髙妙志節清白〈補南閤祭酒〉學通行修經中博士〈補議曹〉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補四詞八奏〉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材任三輔縣令〈補賦曹決曹〉
光祿四行〈元帝永平間詔以此科擢用竝第郎從官高下〉
淳厚 質朴 遜退 節儉
茂才四行〈黃琬傳光祿舉三寺郎多以四行權富得舉至是琬與陳蕃同心顯用志士〉髙功 久次 才徳 尤異
中正八損〈劉毅疏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 駁論橫於州里嫌隙結於大臣二也 優劣易地首尾倒置三也 禁人訴訟受枉不𫉬上聞四也 采譽於臺府納毀於流言五也 抑實名而隆虛譽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 不問才之所宜而但第為九品七也 各任愛憎以植其私懈徳行而銳人事八也
隋二科舉人〈開皇間〉
志行修謹 清平幹濟
四科舉人
學業才藝 膂力絶倫 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
十科舉人〈大業初詔文武職事五品以上舉有一於此不必求備〉
孝弟有聞 徳行敦厚 節義可稱 操履清潔彊毅正直 執憲不撓 學業優敏 文才美秀材堪將略 膂力驍壯
唐三科〈𨕖舉志〉
生徒〈由學館進〉鄉貢〈由州縣升〉制舉〈天子自詔以待非常之才〉
六科
秀才〈試方略第五條貞觀後遂絶〉明經〈先帖經後口試竝答䇿〉進士〈先帖經後試雜丈及第〉明法〈試律令〉明書〈試説文字林〉明算〈試算法十書〉
秀才試䇿四等〈通典秀才科試最高〉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九科〈宣宗大中間〉
科目 開元禮 三禮 三傳 三史 學究 道舉 明算 童子
三科〈陸贄說黜陟使以三科登俊乂〉
茂異 賢良 幹蠱
四科〈髙宗顯慶間〉
孝弟徳行 經史儒術 藻思詞鋒 廉平彊直
𨕖人三𩔖〈唐六典〉
徳〈度徳居位〉才〈量才受職〉勞〈計勞升敘〉 沈既濟議安行徐言非徳也麗藻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以此求天下之才則未盡矣
𨕖人四事〈同上四事可取則先徳徳均以材材均以勞〉
身〈體貎豐偉〉言〈辭論辨正〉書〈楷法端美〉判〈文理優長〉
任人四式〈元稹對䇿吏部罷書判身言之𨕖設四式以任人〉
校能之式 記功之式 任賢之式 敘常之式
紫宸殿策試四科〈代宗大歴初〉
茂才異行 安貧樂道 孝悌力田 髙蹈不仕
三銓〈大𨕖吏部主之武𨕖兵部主之三品以上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敇授〉
尚書銓〈尚書所掌〉西銓〈舊曰中銓乾元中始改〉東銓〈侍郎分掌〉
小𨕖三擇〈凡擇流外職兵部禮部郎官得以此三事自主之〉
曰書 曰計 曰時務
武舉二科
一平射 二武舉
試用武舉有七
射長垜 𮪍射 馬槍 步射 材貌 言語 舉動
宋兩科〈紹興中始分兩科後詔兼習〉
經義 詩賦
三經科〈開寶入官資序如三禮三傳〉
詩 書 易
講武殿覆試八科〈太平興國不合格者七人上憐其老亦賜同三傳出身〉
九經 五經 開元通禮 三禮 三傳 三史學究 明法
八行取士〈元祐時有此八行即免試補大學上舍〉
孝 友 睦 婣 任 䘏 忠 和
𨕖舉七狀〈呂大臨陳奏〉
立士規以養徳勵行 更學制以量才進藝 定貢法以取賢斂才 立試法以試用養才 立辟法以興能備用 立舉法以覈實得人 立考法以責任考功
三科
髙蹈丘園 沈淪草澤 茂才異等
乾徳制舉三科〈即後周制〉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經義優㴱可為師法 詳閒政理達於教化
制舉六科〈天聖七年増〉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博通墳典達於教化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 詳明吏理可使從政 識洞韜略運籌決勝 軍謀宏逺材任邊𭔃
元祐十科〈司馬光奏議〉
行義純固可為師表 節操方正可備獻納 知勇過人可備將帥 公正聰明可備監司 經術精通可備講讀 學問廣博可備顧問 文章典麗可備著述 善聽獄訟盡公得實 善治財賦公私俱便練習法令能斷情讞
紹興六科
文章典雅可備制誥 節操方正可備臺諫 法理該通可備刑讞 節用愛民可備理財 剛方豈弟可備監司郡守 智勇絶倫可備將帥
復増制舉十科
復賢良方正等六科以待京朝官之被舉及𨕖應者〈即天聖七年制〉増書判㧞萃科以待𨕖人之應者 髙蹈丘園沈淪草澤茂才異等三科以待布衣之被舉者
正奏名五甲〈宋㑹要及第為正奏名〉
第一甲第二甲敇賜進士及第 第三甲第四甲敇賜進士出身 第五甲敇賜同進士出身 第一狀元承事郎第二榜眼第三探花文林郎第四第五從事郎第六人至五甲終竝迪功郎
特奏名五等〈恩科人為特奏名〉
第一等前二名附正奏五甲授迪功郎餘竝登仕郎第二等京府助教 第三等上州文學 第四等
六州文學竝候出官〈祀天後始出為官〉第五等諸州助教止得敕賜袍笏
元豐四𨕖〈宋典𨕖之職文曰審官東院曰流內銓武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至是更其稱〉尚書左𨕖〈丈臣自朝議大夫大理正以下非敇授者 舊審官東院〉尚書右𨕖〈武臣自皇城使以下非宣授者 舊審官西院〉侍郎左𨕖〈自初仕至幕職舊流內銓〉侍郎右𨕖〈自監當至供奉官 舊三班院〉
𨕖人七階〈崇寕初〉
其一留守節度觀察判官為承直郎 其二節察掌書記支使判官為儒林郎 其三防禦練軍事判官留守節察推官為文林郎 其四防軍事推官軍監判官為從事郎 其五縣令録事參軍為通事郎 其六知録事參軍知録事為登仕郎 其七軍巡判官司理司戶司法簿尉為將仕郎
明初四科三途〈㑹典洪武初年〉
賢良方正 聰明正直 孝弟力田 通經孝廉〈四科〉或從耆民 及稅戶人材 與科貢之士竝用〈三途〉
生員三等〈升率性堂者許積分孟月試經文仲月試論及詔誥表季月試史䇿及判文理俱優與一分理優文劣與半分嵗內積至八分者為極格與出身不及分者仍坐監肄業〉
通四書未通經者居正義崇志廣業堂 文理條達者升修道誠心堂 經史兼通文理俱優者升率性堂
三場取士〈洪武初制〉
初場經義書義各一道 二場論一道詔誥表內科一道 三場䇿一道
中式十日後試五事〈同上〉
𮪍 射 書 算 歴
三大病根〈崇禎時武舉陳啟新上疏即授省中〉
科目取人 資格取人 推知行取科道
周六計〈周禮小宰聽官府之六計𡚁羣吏之治𡚁斷也六事又必以廉為本〉
廉善 廉能 廉敬 廉正 廉法 廉辨
三本〈管子〉
徳當位 功當祿 能當官
三授〈墨子舉三者授之賢非為賢賜欲其事道成也〉
爵位不高則民弗敬 蓄祿不厚則民不信 政令不斷則民不畏
三材〈荀子〉
官人使吏之材 士大夫官師之材 卿相輔佐之材
漢刺史六條〈部刺史以察州郡非條所問不省〉
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凌弱以衆𭧂寡 二千石不奉詔書背公向私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煩擾刻𭧂百姓所疾 二千石𨕖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 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 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賄割損政令 唐採訪使六條略同
御史監三輔九條
詞訟 盜賊 鑄偽錢 獄不直 繇賦不平 吏不廉 苛刻踰侈 及弩力十石以上 作非所當服
晉六條〈魏咸熙初晉王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
忠恪匪躬 孝敬盡禮 友於兄弟 潔身勞謙信義可復 學以為巳
五條〈秦始初頒詔書於郡國〉
正身 勤百姓 撫寡 厚本息末 去人事
北齊五條〈正旦宣示百僚〉
去殘賊擇良吏決獄平徭 勸率農桑無或煩擾六極之人務加寛養 長吏浮華宜謹察之 內外混淆所宜糾劾
後周六條〈文帝命蘇綽為制牧守令長非通六條不得居官〉
清心〈心不清則思慮生見理不明是以治民之要在於清心〉敦教化 盡地利擢賢良 䘏獄訟 均賦役
唐覈才三術〈顯慶中陸贄論改轉倫序〉
㧞擢以旌異能 黜罷以糾失職 序進以謹守常
考課四善〈唐制以四善三最考校守令〉
徳義有聞 清謹名著 公平可稱 恪勤匪懈
三最
獄訟無𡨚催科不擾治事之最 農桑墾殖水利興修勸課之最 屏除奸盜賑䘏貧困撫養之最
二十七最〈考課以此最課居先殿課居後〉
獻可替否拾遺補闕〈近侍之最〉銓衡人物擢用才良〈𨕖司之最〉揚清激濁褒貶必當〈考校之最〉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禮官之最〉音律克諧不失節奏〈樂官之最〉決斷不滯予奪合理〈判事之最〉部統有力警守無失〈㝛衛之最〉兵士調習戎裝充備〈督領之最〉推鞫得情處斷平允〈治官之最〉校讎精審明於刋定〈校正之最〉承旨敷奏吐納明敏〈宣納之最〉訓導有方生徒充業〈學官之最〉賞罰嚴明攻戰必勝〈軍將之最〉禮義興行肅清所部〈政教之最〉詳録典正詞理兼舉〈文吏之最〉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糾正之最〉明於勘覆稽失無𨼆〈句檢之最〉職事修理供奉強濟〈監掌之最〉功課皆充丁匠無怨〈役使之最〉耕耨以時收穫成課〈屯官之最〉謹於葢藏明於出納〈倉庫之最〉推步盈虛究理精密〈歴官之最〉占候醫卜效驗多著〈方術之最〉檢察有方行旅無壅〈闗津之最〉市廛弗擾姦濫不行〈市司之最〉牧養肥碩蕃息滋多〈牧官之最〉邊境清肅城隍修理〈鎮防之最〉 考課一最四善為上上一最三善為上中一最二善為上下無最而有二善者次之無最而有一善者又次之善最弗聞斯為下矣
六察〈唐制監察御史考察尚書六司為內六察御史十五人巡按州郡為外六察〉
一察官吏善惡 二察戶口賦役 三察農桑倉庫四察妖猾盜賊 五察徳行孝弟茂材異等 六
察𭶑吏豪宗兼併縱橫
六條〈官品志司隸臺大夫掌巡察每年二月乘軺郡縣十月入奏〉
一察品官以上化理政能 二察官人貪殘害政三察豪強侵害田宅踰制 四察水旱蟲災不以實定枉征賦役及無災妄蠲者 五察部內盜賊不能窮逐𨼆而不申者 六察孝悌茂材異行而不貢者
諸使三考〈同上〉
節度使銷兵上考足食中考邊功下考 觀察使豐稔上考省刑中考辦稅下考 團練使安民上考懲奸中考得情下考 防禦使無虞上考清苦中考政成下考 經略使計度上考集事中考修造下考
定考流外官四等〈唐制〉
清謹勤公為上 執事無私為中 不勤其職為下貪濁有狀為下下
五術〈五術省風俗唐徳宗遣使巡行天下陸贄説之〉
聽謠誦審其哀樂 納市賈觀其好惡 訊簿書考其爭訟 覽車服等其儉奢 省作業察其趣舍
五要〈五要簡官事同上〉
廢兵之宂食 蠲法之撓人 省官之不急 去物之無用 罷事之非要
八計〈八計聽吏治同上〉
視戶口豐秏以稽撫字 視墾田贏縮以稽本末視賦役薄厚以稽廉冒 視案籍繁簡以稽聽斷視囚繫盈虛以稽決滯 視姦盜有無以稽禁禦視𨕖舉衆寡以稽風化 視學校興廢以稽教導
吏能四科〈食貨志陸贄條奏廉使奏吏之能者四科宜命有司詳考課績〉
戶口増加 田野墾闢 稅錢長數 率辦先期
審官六議〈唐趙憬〉
相臣 庶官 京司闕官 考課 遺滯 藩府官屬
祥符御製文武七條
文臣清心〈平心待物〉奉公〈公直潔已〉修徳〈以徳化人〉責實〈勿競虛譽〉明察〈勤察民情〉勸課〈孝弟農桑〉革弊〈小民疾苦〉武臣修身〈使士卒有法則〉守職〈不侵擾民 均撫政 士卒〉訓習〈教訓武藝〉簡閲〈識勤惰勇怯〉存恤〈甘苦皆同〉威嚴〈制御士卒〉
開寳察舉三科〈太宗命轉運察舉官吏〉
政績尤異為上 恪居官次職務麤治為中 臨事弛慢所涖無狀為下
紹興八科〈敕侍從臺諫帥臣監司各薦舉人〉
智謀 勇敢 機權 練達 文華 通財計 能專對 精料事
舉薦按察四條〈紹興中左僕射沈該等請令監司郡守舉按所部官吏〉
仁惠 公直 明敏 廉謹〈舉薦〉苛酷 狡佞 昏懦貪縱〈按察〉
三策救四𡚁〈陳思謙疏言〉
仕門太多 黜陟太簡 朝遷太速 外任太淹〈四𡚁〉衙門宂濫宜除外𨕖紛雜宜併 酌古制設辟舉以得失行賞罰 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識朝廷治體知民間利病〈三策〉
宋三事不可不變〈王敬所言仲淹力舉此三事𧩂言用興朝罷命而夕更矣〉
任子濫則朝命輕 磨勘疎則官邪伏 科法亂則人才弱
元五事〈中統初考校縣令備者為上𨕖三事有成者為中𨕖俱不舉者黜〉
戶口増 田野闢 訟詞簡 盜賊息 賦役均後増常平得法為六事
六功賞地〈周禮司勲掌之以等其功載師賞地〉
王功曰勲〈若周公〉國功曰功〈若伊尹〉民功曰庸〈若召伯〉事功曰勞〈若禹〉治功曰力〈若咎繇〉戰功曰多〈若韓信陳平〉
功五品〈史記功臣表〉
以徳立宗廟定社稷曰勲 以言曰勞 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 積日曰閲
三賞〈左傳〉
勉我以仁義受上賞 輔我以行受次賞 矢石之難受三賞
三賞〈晉語趙衰〉
軍伐 善君〈以道事其君〉能其官
以官賞功二害
非才則廢事 權重則難制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四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