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走《五·七指示》道路,辦社會主義中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走《五·七指示》道路,辦社會主義中學
安徽省蕪湖地區革委會政工組教育革命調查組
1971年11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安徽廣德縣農機廠工農中學,認真落實毛主席的光輝《五·七指示》,一面建立校內學工、學農基地,一面實行廠校掛鉤、隊校掛鉤、部隊與學校掛鉤,堅持在三大革命運動中辦學,改變了嚴重的「三脫離」狀況,做到了教學、生產勞動和科學研究三結合。廣大師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育革命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

[編輯]

開始複課時,學生中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比較嚴重,有的同志主張通過抓好課堂教學來整頓學校紀律。於是,課程表排得滿滿的,整天是上課、下課,教師儘量講,學生埋頭記,台上滿堂灌,台下跟着轉。實際上是「關門教學」、「智育第一」。

黨支部針對這個問題,首先舉辦了領導成員教育革命學習班,認真學習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批判「關門教學」和「智育第一」。大家認識到: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培養接班人,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把「學校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才能搞好教育革命。

領導成員提高認識後,立即組織全校師生學習,使大家都明確辦學方向,決心把教育與三大革命運動密切結合起來。

在群眾性的教育革命熱潮中,根據教學需要,這個學校在創辦了農場以後,又辦起了工廠,建立了金工、木工、農藥三個車間,同時成立了補鞋、修傘、理髮三個為人民服務小組和一個赤腳醫生班。並且實行了廠校、隊校、部隊與學校三掛鉤。全校師生為山區貧下中農配製了一台雙擊式水輪機,為縣農機廠加工各種手扶拖拉機配件四百餘件,為學校修制了三百多張課桌凳和不少教具,為開辦醫療門診部採集了一百多種中草藥。

在兩條路線鬥爭中正確處理四個關係

[編輯]

工農中學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鬥爭中落實《五·七指示》,初步明確和解決了以下四個關係:

一、學習和勞動的關係。工廠初辦時,學校過分強調了勞動,一度影響了課堂教學。針對這一問題,學校進一步組織師生學習光輝的《五·七指示》,既批判「以勞動代替學習」的錯誤傾向,也批判「關門教學」的錯誤思想。大家認識到:學校建立學工、學農基地,實行教學、生產和科研三結合,是讓學生結合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更好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更好地掌握社會主義文化科學知識。認識提高以後,這個學校在教學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方面,逐步做到了比較合理的安排。

二、動手和伸手的關係。辦廠過程中,有人認為學校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設備,條件不具備,主張向上伸手。黨支部及時組織師生學習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明確人和物、內因和外因的關係。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沒有廠房,就利用大禮堂;沒有車床、刨床,就把縣農機廠報廢的機床搬回來修理改裝;不懂技術,就派人到外地參觀學習。為使工廠更好地結合三大革命運動進行教學,工宣隊同志又帶領師生奔赴山區調查研究。那裡的貧下中農需要一部水輪機解決電力排灌和電燈照明問題,學校領導就欣然接受幫助配製的任務。在配製水輪機的戰鬥中,充分發揮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現在,水輪機已經送到了山區貧下中農手裡,支援了農村社會主義建設。

三、煉思想和學技術的關係。有的學生希望學到一門技術,因而重視學工,輕視學農;願意學金工,不願學木工、修傘、補鞋和理髮。有些學木工的女學生,認為木工是手工操作,沒有現代技術可學,加上從來沒有見過婦女當木匠的,更感到學木工「難為情」。學校就組織她們學習《為人民服務》,批判「技術第一」,並請工人、貧下中農進行憶苦思甜教育,幫助她們明確學工的目的是為了轉變思想,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通過學習,她們和男同學一樣,很快就學會了劃線、打眼、劈料等技術,以自己的行動破除了舊的風俗習慣。還有一些女學生,一心想學電工,真正實踐時又不敢接觸「電老虎」,後來她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教導,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爬電杆、裝電燈、搞電焊,樣樣能幹,初步掌握了電的一般知識。

四、在校內學和到校外學的關係。有的同志認為,學校辦工廠、農場,就可以做到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一定再走出校門了。後來,廣大革命師生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在群眾鬥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成長的」的教導,認為僅僅在校內學工、學農是不夠的,必須實行廠校、隊校、部隊與學校三掛鉤,把學校辦到社會上去,使師生廣泛接觸工農兵,在三大革命運動的熔爐里煉思想,長知識。他們同縣農機廠和一個生產隊實行固定掛鉤,組織師生輪流到工廠和生產隊去,同工人、貧下中農一起學習毛澤東思想,一起開展革命大批判,一起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他們還和駐軍固定掛鉤,向解放軍學習,請解放軍同志進行軍訓和戰備教育。師生在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大大提高了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覺悟。

《五·七指示》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編輯]

為了全面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這個學校始終堅持開門辦學,做到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教學和勞動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三大革命運動中煉思想,學知識。

這個學校打破了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教學方法,運用書本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木工車間在製造桌椅板凳時,教師運用幾何學上的知識教學生學會劃線、打眼、劈料。金工車間在製造水輪機時,數學教師運用書本上的圓台側面積知識,引導學生加工圓台形水管,使學生學會劃線、截鋼板、做水管的技術。通過學工,學生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運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寫出了《初學木工時》、《想和做》、《打大錘的哲學》等文章。師生們認為,採取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而且還初步解決了邊學邊干與系統教學的矛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