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編/32
卷三十一 俳優 ◄ | 通俗編 卷三十二 數目 |
► 卷三十三 語辭 |
卷三十二
○數目
【積少成多】 〔困學紀聞〕見中庸。〔按〕今中庸無此文,惟論語譬如為山注中有之。
【多多益善】 見〔史記淮陰侯傳〕,漢書作多多益辦。
【好物不在多】 〔南唐近事〕唐元宗曲江宴,命近臣賦詩,朱鞏惟進一聯,不能終篇,曰、好物不在多。
【多多贅】 〔法言〕書不經、非書也,言不經、非言也,言書不經,多多贅矣。
【少少許】 〔莊子〕以少少許勝人多多許。
【無多子】 〔隋煬帝詩〕見面無多子,聞名爾許時。〔傳燈錄〕臨濟曰、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按〕此即今,云沒多兒也,沒多兒亦嘗人詩,邵堯夫云、天聽雖高只些子,人情相去沒多兒。
【些子兒】 〔羅虯比紅兒詩〕應有紅兒些子貌,卻言皇后長深宮。〔後山詩話〕宋太祖夜幸後池對新月,召盧多遜賦詩,請韻,曰、些子兒,盧詩曰、誰家玉匣新開鏡,露出清光些子兒。
【些些】 〔舊唐書楊嗣復傳〕鄭覃曰、臣近日未免些些不公,亦無甚處。〔白居易詩〕些些口業尚誇詩,又笙歌隨分有些些,故態些些亦不妨。〔元積詩〕扶床小女君先識,應有些似外翁。
【若干】 見〔禮〕,曲禮及投壺篇鄭注云、若、如也,幹、求也,言事本無定,當如此求之也。〔漢書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師古注云、若干者、設數之言也,幹猶個數耳,一說幹者十幹,自甲至癸,亦以數言也。
【幾所】 〔漢書疏廣傳〕數問其家金,餘尚有幾所,師古曰、猶言幾許。〔按〕所、許聲近,古因互用,說文、引詩伐木許許,亦作所所。
【多夥】 〔說文〕■字注、讀若楚人名多夥。〔按〕今吳語有之,其讀夥在許、所之間,餘冬序錄、謂吳人問多少,亦曰幾夥。
【摩訶】 〔翻譯名義〕梵音摩訶,此云大多勝也。〔按〕今浙西郊野間,民有以多為摩訶者,當原於此。
【無數】 〔詩〕萬億及秭,疏云、言其多無數也。〔按〕杜甫詩無數晴蜓齊上下,劉長卿詩、木葉辭洞庭,紛紛落無數,俱言其多,若周禮序官男巫無數,女巫無數,則謂其或寡或多,未有定數,與此別也。
【無萬】 〔漢書成帝紀〕建始元年六月、有青蠅無萬數集未央殿中,注云、言其極多,雖欲以萬數計之,而不可得,故云無萬數。〔按〕秦嶧山碑、世無萬數,萬即萬字,今俗有無萬大千語,大千本佛經三千大千。
【夠】 〔廣韻〕夠、多也,音遘。〔升庵外集〕今人謂多曰夠,少曰不夠是也,文選魏都賦,繁富夥夠,不可殫究,五臣注、誤作平聲,不知夠究本文,自協韻也。
【通共】 〔漢書原涉傳〕官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妻子通共受之。
【乙】 〔史記天官書〕太一星。〔諸葛亮上先主書、阮籍大人先生傳〕俱作太乙。〔王義之十七帖〕想足下別具不復乙乙。〔按〕俗畫一慚通用,古有然也。
【弍】 〔說文〕古文二字也,漢梁休碑弍鼎用此。〔按〕古一亦作弍,三亦作弍,皆見說文。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 〔演繁露〕古書一二三,俱以弋為母,而隨數附合,以成其字,不知單書一畫為一,二畫三畫為二三,起自何時,今官府文書,凡其記數,皆取聲同而點畫多者、改用之,於是壹貳叄肆之類,本皆非數,藉以為用,貴其不可改換為奸耳,本無義理,可與之相更也,若十之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則全無附益也,其有在疑似間者,惟參與壹貳字耳。〔按〕唐張參五經文字,每部後凡幾字之題,皆作壹貳叄等,惟七作漆字小殊,武后時岱嶽觀造像記,所用數字亦然,則諸字之借行,自唐初然矣,壹貳叄古本通用,不僅在疑似也,詩壹發五豝,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石經中庸可壹言而盡也,儀禮士冠賓壹揖壹讓,有司徹,眾賓皆答壹拜,莊子某壹怪之,漢書揚雄賦招搖泰壹,壹字並與一同,易尊酒簋貳,禮記雖貳不辭,士有貳宗,論語不貳過,孟子市價不貳,貳字並與二同,周禮參分去一,左傳自參以上,考工記闈門容小局參個,莊子參日而後能外天下,淮南子再言而通,參言而究,史淳于髡傳、飲可八斗而醉二參,參字並與三同,外如五之與伍,七之與柒亦古所間通,未得竟斥為無義,漢藝文志有五子胥書八篇,即伍子胥也,呂氏春秋亦言五員亡荊,後漢宦者傳、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韋昭注曰、五百字本為伍伯,崔豹古今注、五人曰伍,故伍伯亦稱五百,轉互相通,五固可為伍矣,七舊通漆,墨子、周公夕見漆士十士,太元文擬之二漆是也,故張參亦以此代七,百廣韻謂柒與漆同,山海經、剛山多柒木,水經注、漆水下有柒縣、柒渠、柒溪、皆變漆為柒,是七之為柒,亦有所因緣矣,至陸六兩字,後漢馬援傳、今更共陸陸,與史記公等錄錄意同,而樂府錄要通作六幺,捌字別文作朳,省其旁即為八,此則程氏所謂疑似之間,未敢多附會焉。
【■■■■■■■■】 〔司馬溫公潛虛〕以此代一至九字。〔按〕今市廛計簿有所謂號馬者,以一作■,二作■,三作■,四作■,五作■,六作■,七作■,八作■,九作■,其一二三與潛虛正同,六七八文雖繼橫互易,而意亦仍之,惟■,乃古文■字之省,又與十斜正相比,今誤以當四別用西洋五字為■,與溫公法殊,左傳襄三十年亥有二首六身,杜注云、亥字二畫在上,並三人為身,如算之六,蓋古人記算字,原有別就簡易之體。
【廿■■】 〔說文〕■、二十並也,人汁切,徐鉉曰、自古以來,二十字從省,並為廿字。〔玉篇〕作■。〔漢石經論語〕八佾陽貨篇末皆題云、凡廿六章。〔考工記輪人〕十分寸之一謂之枚,疏云、故書十與上二合為■字,則二十三十四十字,一字為兩讀,因而有之。〔國語〕行玉廿瑴,注云、今本作二十,舊音獨出■字,當音人。〔顏之推稽聖賦〕中山何夥,有子百廿,魏嫗何多,一孕四十。〔秦泰山碑〕皇帝臨位廿有六年,皆用此■字,三十字並為■,或作■,又作 ■。〔漢石經〕三十而立、為■而立。〔唐石經為■〕。〔王符潛夫論〕年■以來。〔韓愈孔戣墓銘〕孔世■八,吾見其孫,音皆蘇遝切。〔史記秦會稽頌〕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秦碑通以四字為句,不應此獨五字,以泰山碑廿有六年例觀,當亦作■,後人誤分之耳,四十古亦並為■字。〔漢石經〕年四十而見惡,為年■別作■、■。〔蘇軾詩〕惡業相纏■八年。〔浙江誌〕載杭青枝塢掘得唐貞元間於府君墓■四十字並文為■,其音皆先立切,〔按〕舊唐書睿宗紀先天二年三月詔,凡制敕表狀書奏箋牒年月等數,作二十、三十、四十字,蓋前此通行為廿■■,雖於經傳表奏皆然,故至此乃詔正之。
【念】 〔金石文字記〕開業碑陰,多宋人題名,有曰元祐辛未陽月念五日題,以廿為念,始見於此,楊慎謂廿字韻書皆音人,惟市井商賈音念,而學士大夫亦從其誤者也。
【佰】 〔漢書食貨志〕仟佰之得,注云、仟謂千錢,佰謂百錢,但音莫白反,世俗作陌。〔夢溪筆談〕百錢謂陌者,借字用之,其實只是百字,如會與伍耳,仟佰皆從人,今作阡陌,而皆從阜,指田之阡陌,當從阜,漢誌或從人,蓋古字通用。
【萬】 〔說文〕十千為萬。〔古文尚書〕凡萬字皆正作萬。〔二王帖〕萬每作萬。〔甕牖閑評〕萬者、蠍也,萬者、十千也,二字之義全別,惟錢穀之數,懼有改移,故萬借為萬,蓋出於不得已也,其餘萬字,既不懼改移,安用借為哉,詩書中如萬邦為憲,無以爾萬方,用萬字甚多,皆誤借為萬耳。
【卍】 〔欏嚴經〕即時如來從胸卍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學古編〕此字人謂萬字,乃出古錢。〔華嚴音義〕卍本非字,周長壽二年,上權制此文,著於天樞,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法苑珠林〕開卍字於胸前,躡千輪珩足下,卍與千相偶為辭。
【兩】 〔夢溪筆談〕古乎一斤,當今四兩三分兩之一,一兩當今六銖半,然文選注、謂二十四銖為一兩,相去懸殊,而今多從二十四銖之說。
【錢】 〔日知錄〕古逄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唐書武德四年,鑄開通元寶,重二銖四,絫積十錢重一兩,所謂二銖四絫者,今一錢之重也,後人以其繁而難曉,故代以錢字。
【分】 〔又〕古時分乃度之名,說文,寸、十分也,漢書律曆志、一黍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孫子算術、十氂為分,十分為寸,皆然,惟淮南子十二粟當一分,十二分當一銖,十二銖當半兩,此則權之名,然以十二分為銖,二十四銖為兩,則小於今之為分者多矣。
【大半小半】 〔周禮司裘注〕侯中丈四尺者,鵠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侯中一丈者,鵠方三尺三寸少半寸,疏云、三分寸之二,是大半寸也,三分得一分,名為少半寸。〔漢書膠西王傳〕削其國去大半,張晏注、亦云三分之二為大半一為小半。
【巨萬】 〔史記司馬相如傳〕費以巨萬計。〔酷吏傳〕杜周家貲,累數巨萬,索隱曰,巨萬、猶萬萬也。
【幺】 〔日知錄〕一為數之初、故以小名之,骰子之以一為幺是也。〔按〕爾雅幺、幼,漢書幺錢,俱但訓小,惟陸機文賦、猶弦幺而徽急,幺猶言孤,略於一義相近。
【大】 〔又〕今人兄弟行次稱一為大,不知始自何時,漢淮南萬王,常謂上大兄,孝文帝行非第一也。
【平頭】 〔白民易詩〕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又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按〕凡計數逢十,今俗謂之劉頭數,平與劉同。
【一切】 〔漢書平帝紀〕吏在位二面石以上,一切滿秩如真,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非經常也,猶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畫一】 〔漢書曹參傳〕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注曰,言整齊也。
【加一】 〔左傳昭三年〕晏子曰,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杜注,登、加也,加一、謂加舊量之一也,舊以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釜十為鍾,鍾六斛四斗,陳氏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則釜八斗,鍾八斛。〔按〕今云加一,乃謂鬥秤之十分增一者,實異而名義同。
【前三後五】 〔淮南子天文訓〕立春後得太陰之辰而遷其所順,前三後五,百事可舉。〔按〕恆語前三後四,四當為五之訛。
【十頭二十頭】 〔歐陽文忠公集〕與侄簡云、二哥十頭出京,三五日到家,汝欲二十頭歸,何故更令郭天錫先歸也。〔按〕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謂之十頭,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謂之二十頭,北宋時有斯言矣。
【三二年】 〔古戶江小吏詩〕共事三二年,始爾未為久。〔南史徐元妃傳〕帝三二年一人妃房。〔又何點傳〕欲陳三兩條事。〔唐書百官志〕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按〕以數字倒言之者,始見書元逸、或四三年,又宋書文元袁後傳、後就上求錢帛,所得不過五三萬,五三十匹,魏書邢巒傳、五三族落,雖在山居,而多豪右,北史蕭大圜傳、侍兒五三,可充織紝,今四三五三之言,不著於流俗惟三二多承襲之。
【丈一丈二】 〔容齋續筆〕俗謂米一石有畸曰石一石二、帛長一丈有畸曰丈二之類,據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注云、長丈二也,史記張儀傳、尺一之檄,漢淮南王安書、丈一之組,匈奴傳、尺一牘,後漢、尺一詔,唐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則亦有所本云。
【三三如九,三四十二】 〔容齋續筆〕三三如九、三四十二等,皆俗語算數,然淮南子中有之,三七二十一萬,蘇秦說齊王之辭也,漢書律曆志劉歆典領鍾律奏,其辭亦云、八八六十四,杜預注左傳天子用八云、八八六十四人,又六六三十六人,四四十六人,如淳、孟康、晉灼、注漢誌,亦有二八十六,三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等語。〔按〕古如此類淌均勻,大戴禮易本命篇、言天地生人物所主日辰等數,管子地員篇、言九施之土下及泉之尺數,尤甚詳備,所云三三如九,如當讀為而,古字通用也,大戴禮云、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周禮疏亦云、二三而四,三三而九可證。
【什八九】 〔漢書宣帝紀〕畜產大耗什八九。〔丙吉傳〕至今什八九矣。〔南史羅研傳〕穹迫之人會有八九,束縛之使旬有二三。〔按〕漢書中主會計數之文,見之甚多,高帝紀、士卒墮指者會二三,張耳傳、什有一二相全,食貨志、愁苦死者會六七,又什三、會六、皆見地理志,什四見成帝紀,會五見食貨志,什七見霍去病傳,什八見刑法志,凡此皆與孟子會一同義。
【實除減半】 〔周禮司稼注〕豐年從正,儉有所殺,若今十傷二三,實除減半也。
【得寸得尺】 〔戰國策〕范唯曰、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一尺還他十寸】 〔五燈會元〕育王介諶語云、果能一尺還他十寸,八兩原是半斤。
【半斤八兩】 〔五燈會元〕穀隱照有秤頭半斤、秤尾八兩語,白云端有一個重半斤、一個重八兩語,上方益、薦福休、俱有左眼半斤、右眼八兩語,又〔元李致遠還牢末曲〕他重一斤,你十六兩。
【斤兩】 〔抱樸子〕我之涯畔無外,而彼之斤兩有限。
【十來斤】 〔隸續〕載新莽候鉦銘,候鉦重五十來斤,洪景伯曰,來、蓋⒛字小變而借用作七也。〔按〕世俗約計數,自有十來斤之語,或屬本文,未可知。
【千斤擔】 〔續燈錄〕儈問道一如何學人著力處,一曰、千斤擔子兩頭搖。
【十全】 〔周禮醫師〕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萬全】 〔史記淮南王傳〕聖人萬舉萬全。〔素問〕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三三兩兩】 〔晉樂錄嬌女詩〕行不獨自去,三三兩兩俱。〔述異記〕冀州有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牴,又〔李白采連曲〕岸上誰家遊治郎,三三五一映垂楊。〔施肩吾襄陽曲〕大堤女兒朗莫尋,三三五一結同心。
【十十五五】 〔晉書天文誌〕降氣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頭。〔古豔歌何嘗行〕十十五五,羅列成行。〔江淹兔園賦〕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北史來護兒傳〕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
【千萬】 今簡牘中丁寧語也,唐宋巳皆用之。〔師古漢書注〕多謝,若今人言千萬問訊矣。〔長度集〕哀令鈑相公詩、最感一行絕筆字,尚言千萬樂天君注、令鈑與夢得手劄云,見樂天君,為申千萬之誠也。〔歐陽公集〕與見發簡,酒須少飲,千萬千萬。〔東坡集〕與錢濟明尺牘,有一頌親作,小字錄成,切勿示人千萬千萬。
【萬不失一】 〔史記淮陰侯傳〕蒯通曰,貴賤在於骨法,尤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又〔論衡須頌篇〕從門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兒,如登堂闚室,百不失一。
【千無一】 〔列子楊朱傳〕得百年者,千無一焉。〔按〕今所謂千中選一也。
【百歸一】 〔大智度論〕譬如算數,百算竟還至一。〔按〕今諺九九還歸一,即此。
【千方百計】 〔朱子語錄〕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精神,千方百計,去赴捉他。〔元氏掖庭記〕淑妃龍氏,貪而且妒,宮人少有不如意,百計千方,致其苦楚。〔鄭禧春夢錄〕奈千方百計不可,而此病癒危。〔按〕史記外戚世家,欲其生子,萬方終無子,萬方、猶千方百計之說。
【千變萬化】 〔列子湯問篇〕千變萬化,惟意所適。〔淮南俶真訓〕,若人千變萬化,而未始有極也。〔京房易傳〕升降反覆,不能久處,千變萬化,故稱乎易。〔賈誼鵬鳥賦〕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傳。
【十八變】 〔易〕十有八變而成封。〔按〕凡事物之多變者,俗並以十八言之,如黃梅天十八變,女長十八變之類。
【八字打開】 〔朱子與劉子澄書〕聖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向外狂走耳。〔按〕今有八字不見一撇之諺,似又因於此語。
【破二作三】 〔五燈會元〕死心悟新偈云、有時破二作三,有時合三歸一。
【半夾界】 〔胡居仁居業錄〕半上落下人難做,半夾界、事難做。
【一把子】 〔北齊書高阿那肱傳〕一把子賊馬上刺取,一擲汾河中,〔南史陳武帝紀〕一把子人,何足可打。
【一腳子】 〔朱子語錄〕與於詩章,只是遊藝一腳意思。〔元典章〕皇度元年,詔今後做好事處,只與素荼飯,合吃肉的,一腳子肉,二腳子肉,宣徽院斟酌與者。〔按〕物之有四腳者,四分之,各為一腳,今食肆中有此言。
【一條鞭】 〔明史食貨志〕一條鞭者,以府州縣十歲中兩稅連存之額,均徭、里甲、土貳、雇募、加銀之額,通為一條,總徵麵均支之也。〔按〕此法自明季創行,至今不改,而凡事之並繁就簡,世俗亦藉以言焉。
【一落索】 〔朱子文集〕答呂子約曰,請打並了此一落索後,看卻須有會心處也。
【三頭兩緒】 〔又〕答張敬夫曰,不主敬而欲存心,外面未有一事時,裏面已是三頭兩緒矣,答呂伯恭曰,大抵兩頭三緒,東出西沒,從上聖賢,無此樣轍。
【三起三倒】 〔李商隱賦〕不及苑中人柳,終朝剩得三眠,注云、漢苑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倒。
【四轉五復】 〔吳誌孫休傳〕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復,蒙霧連日。
【七上八下】 見〔趙德麟侯鯖錄〕〔元賈仲名曲〕作七上八落,又〔五燈會元〕有文、圓智、俱有七零八落語。
【七穿八穴】 〔五燈會元〕普鑒慈云、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千了百當,洞山言云、腳跟下七穿八穴。
【八凹九凸】 〔又〕儈問從漪、如何是天平由,漪曰、八凹九凸。
【八花九裂】 〔又〕儈問彗顒曰、八花九裂。
【呼幺喝六】 見〔元人氣英布曲〕。
【斷幺絕六】 〔湧幢小品〕丙辰會試,沈同和以倩代中第一名,代者趙嗚揚中第六名,俱吳江人,事發,並除名,蘇州人為之語曰,丙辰會錄,斷幺絕六。
【推三陰四】 見〔元人鴛鴦被、隔江鬥智、二曲〕。
【綴五饒三】 〔續燈錄〕浮山遠曰、敵手知音,當機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局破後徒勞掉斡。
【丁一確二】 見〔朱子語錄〕。〔言鯖〕爾時方言也。〔元人兒女團圓、抱妝盒二曲〕俱作丁一卯二。
【一即一二即二】 〔五燈會元〕慈濟總偈、一即一,二即二,把定要津何處出氣。
【數一數二】 見〔戴善夫風光好劇〕。
【掛一漏萬】 〔韓退之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一舉兩得】 〔晉書束晳傳〕一舉兩得,外實內寬,又〔戰國策〕富丁曰,我一舉而兩取地於秦中山也,樂毅曰,一舉而名實兩附。
【一誤豈容再誤】 〔宋史秦王廷美傳〕太宗以傳國之意訪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
【一法通,萬法通】 〔莊子天地篇〕引記曰、通於一而萬事畢。〔五燈會元〕道應頌曰、一法諸法宗,萬法一法通。
【十中八九】 〔漢書朱博傳〕平處輕重,十中八九。〔三國志周宣傳〕宣之敘夢,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又〔漢書襄楷傳注〕引太平經曰、神咒百中百,十中十,用之所向無不愈。
【聞一增十】 〔論衡藝增篇〕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愜於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
【一人傳十,十人傳百】 〔宋史選舉誌老需賣文場屋,一〕人傳十,十人傳百,致試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參驗黜落。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傳燈錄〕契訥、存獎、皆舉此語。
【千虛不傳一實】 〔陸象山語錄〕千虛不博一實,吾生平學問無他,
【隻是一實,千邪不如一直】 〔聯燈會要〕淨源真、舉揚此語。
【板板六十四】 見〔豹隱紀談〕。〔按〕凡鼓鑄錢每一板六十四文,乃定倒也,或私增其一,即屬偷鑄,故俚俗又謂偷兒曰六十五。
【不一一】 〔車若水腳氣集〕王右軍帖,多於後結寫不具,猶言不備也,其不具草書似不一一,蔡君謨並寫不一一,然亦不失理。
【一二三四五六七】 〔羅隱人日立春詩〕以此七字為句,又〔楊萬里詩〕稍稍進薄酒,一二三四五。〔王安石詩〕有一即有二,有三即有四,一二三四五,亦有何妨事。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齊書張融傳〕太祖謂融云。
【以一易兩,以兩易一】 〔荀子正名篇〕以一易一,人曰無得無喪也,以一易兩,人曰有得也,以兩易一,人曰有喪也,計者取其多,謀者從所可,以兩易一,從道而出,猶以一易兩也,奚喪,離道而內自擇,是猶以兩易一也,奚得。
【知其一不知其二】 〔莊子天地篇〕子貢以漢陰丈人事告孔子,孔子曰、彼識其一,不知其二。〔說苑臣術篇〕孔子與子貢論管仲、子產曰,女知其一,不知其二。〔列女傳〕漆室女對鄰歸曰、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史記高祖紀〕語王陵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晉書杜有道妻嚴氏傳〕爾知其一,不知其他。〔按〕詩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諸語,並昉之也。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左傳僖五年〕宮之奇云。
【差若毫氂,謬以千里】 〔禮記經解篇〕引易云云,疏曰、繫辭文,〔史記東方朔傳〕失之毫氂,差以千里,徐廣注曰、易無此語,易緯有之。〔晉書虞預傳〕作毫釐之失,差以千里。
【二十三】 〔言鯖〕後唐潞王以正月二十三日生,小字二十三,人臣奏對,但云兩旬三日,數物則云二十二更過二十四,不敢斥尊也,今滿洲有名五十八,六十二,八十四者,不知潞王已先之矣。
【九百】 〔可談〕青州王大夫,為詞鄙俚,每投獻當路,以為笑具,或見其子謝之,其子曰,大人九百亂道,玷瀆高明,蓋俗以神氣不足者為九百,豈以一千即足數耶。〔愛日齋業抄〕九百、或取喻細瑣之為者,東坡文中有一條云、彭祖八百歲沒,其歸哭之慟,以九百者尚在也,李文叔曰,俗語以憨癡為九百,豈可筆之文字間乎,坡曰,子未知所據耳,西京賦、小說九百,本自虞補,蓋稗官凡九百四十三篇,皆巫醫厭祝及里巷所傳言,西漢人洛陽虞補以其書事武帝,出人騎從,其書亦號九百,吾言豈無據也,方叔後讀文選,見其事具選注,始歎其精通。〔按〕今猶以較論細瑣人為九百。
【千七】 〔定命錄〕魏仍貶黃岡尉,準敕量移,乞夢,夢拾得一毛指子,就李龜年占,議曰、毛字千下有七,應去此一千七百坦克,如其言,〔按〕今千七之言,習於人口。
【一方一千】 〔劉貢父詩話〕今言萬為方,千為撇,非訛也,若隱語耳,蓋北宋已有為此言者。〔繼世紀聞〕劉瑾用事,賄賂公行,凡有千謁者云饋一千,即一千之謂,云饋一方,即一萬之謂,後漸增至幾千幾方。
【一個】 〔大學〕若有一個臣。〔左傳〕又弱一個焉。〔吳語〕一個負矢,百君皆奔。〔考工記〕廟門容大扃七個,闈門容小扃參個,通作箇,〔揚子方言〕箇、枚也。〔荀子議兵篇〕負矢五十箇,亦作個。〔儀禮士虞及特牲饋食〕俱云、俎釋三個,鄭注云、今或名枚曰個者。〔按〕個屬古字,經典皆用之,箇起六國時,個則用於漢末,鄭康成猶謂俗言,唐人習用箇字,如杜詩兩箇黃鸝鳴翠柳,樵音箇箇同,今或反疑個為省筆,非也。
【一枚】 〔說文〕枚、幹也,又個也,樹枝曰條,幹曰枚,故凡數事曰條,數物曰枚。〔史記田完世家〕梁王曰,寡人有徑寸之珠,照車十乘者十枚。〔貨殖傳〕木器髹者千枚。〔漢書禮樂志〕犍為水濱,得古罄十六枚,是也,又〔考工記輪人〕十分寸之一謂之枚。
【一金】 〔公羊隱五年傳〕百金之魚,注百金、猶百萬也,古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史記平準書注〕臣瓚曰、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孟康曰、二十四兩曰鎰。〔戰國策注〕二十兩為一金。〔演繁露〕漢言百金中人十家之產,則一金必不止一兩矣,說者各隨所見別多寡,予觀古者一代事物,各為一制。不但正朔物色而已,周人之金以鎰計,二十兩也,漢人之金以斤計,方寸重一斤也,食貨志黃金一斤,直錢萬則漢云一金者,皆為金一斤。
【一匹】 〔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淮南天文訓〕四丈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風俗通〕論語匹夫匹歸傳云、一男一女成一室,古男女作衣用二匹,今人單衣故言匹。〔隋書禮志庶人婚,絹可三十匹〕。〔按〕匹疋二字,古多混雜用之,其實以匹為是,又世人言馬亦以匹為數。〔史記正義〕相馬及郡子與人相匹故曰匹,或曰、馬縱橫適得一疋,索隱引韓詩外傳曰、孔子與顏回登山,望見一疋練,曰、馬也,視之果馬,馬之光景,一疋長也。〔演繁露〕自古言匹馬,皆一馬也,文侯之命、有馬四匹,不知當時何指,韓詩外傳,謂馬夜行,目光所及,與匹練等,或言價與匹帛等,不知孰是,劉勰文心雕龍曰、古名車以兩,馬以匹,蓋車有佐乘,馬有驂服,皆以對並稱,隻名既定,則雖單亦稱匹,如匹夫匹婦之比,其說為長。
【一兩】 〔孟子〕革車三百兩。〔史記貨殖傳〕牛車千兩,師古注曰、一乘曰一兩,謂之兩者,言其車輪兩兩而偶。
【一頭】 〔左傳注〕兵賦之法,因其田財通出馬一匹,牛三頭。〔漢書西域烏孫傳〕馬牛羊驢駝七十餘萬頭。〔晉書麴允傳〕麴與遊牛羊不數頭。〔按〕今俗惟牛之數,仍以頭計,驢羊等不然。
【一傮】 〔揚子方言〕一周曰一傮,今通作遭。
【一出】 俚俗謂一翻曰一出。〔世說〕林公答人云、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傳燈錄〕藥山問雲嚴、聞汝解弄師子,弄得幾出,曰、弄得六出,藥山曰、我亦弄得,雲嚴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
【一搭】 〔盧仝月蝕詩〕當天一搭如炱煤。〔按〕周禮掌客注、秭秅麻,疏云秅是東之總名,秭亦數之總號,是鋪名,刈麻者、數把共為一鋪,觀此可知一搭之義。
【一宗】 〔遊覽誌餘〕載嘲杭州諺云、好和歹,立一宗。〔按〕猶左思吳都賦所謂宗生高岡之宗,言其叢聚也。
【一通】 〔文選注〕引車戰令、嚴鼓一通,步騎士悉嚴。〔李衛公兵法〕撾鼓三百三十三槌為一通,鼓止角動,吹十二聲為一疊。
【一頓】 〔文安解詁〕續食曰頓。〔世說〕羅友少時嘗伺人祠,曰、欲乞一頓食,又吳領軍使婢賣物供客,比得一頓食,殆無氣可語。〔宋書徐湛之傳〕會稽公主見太祖曰、汝家本貧賤,今日得一頓飽食,便欲殘害我兒子。〔杜詩〕家家養鳥鬼,頓頓食黃魚,置食之所,因亦謂頓,〔北史〕農為中軍,寶為後軍,相去各一頓。〔隋書〕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唐書〕高宗幸并州,使是行尚食之處,皆稱頓,又世俗計打曰,頓,亦自唐人言之。〔舊唐書章懷太子傳〕子守禮幽閉宮中,每歲被敕杖數頓,瘢痕甚厚。〔啟顏錄〕楊素與侯白作跡,有未到日中,巳打兩頓語。〔朝野僉載〕婁師德責驛長曰、我欲打汝一頓,細瑣事徒涴卻名聲,且放卻。〔傳燈錄〕黃檗謂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臨濟曰、說甚待來,即今便打,又大愚謂存獎曰、這瞎漢來納敗闕,脫下衲衣,痛打一頓。
【一道】 〔洪{艸巽}睗穀漫錄〕道字有數義,今俗語指官員亦謂為一道官,大槩以道為路,至於官司符引據牒亦曰幾道,試士之文義策論亦曰幾道,則未詳其訓義。
【一工】 〔律例〕一日以百刻計,一工以朝至暮計。
【一擔】 〔後漢書韋彪傳注〕江淮人謂一石為一擔。〔按〕今不特江淮為然。
【一轉】 〔李詡俗呼小錄〕湖州以桑葉二十斤為一個,杭州以柴四圓箍為一轉。
【一棱】 〔杜甫夔州詩〕塹抵公畦棱,棱、讀去聲,注云、京師農人指田遠近,多曰幾棱,今稱一棱兩棱是也。〔陸龜蒙詩〕我本會無一棱田。〔范成大詩〕汁萊一棱小周圍。〔按〕韻書棱無側,聲,而集韻以土壟為埨,力準切,二字或可通耶。
【一弓】 〔儀禮鄉射禮〕侯道五十弓,疏云、六尺為步,弓之古制六尺,與步相應。〔周禮司裘注〕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又〔釋典度地論〕二十四指橫布為一肘,四肘為一弓,三百弓為一里。
【一箭】 路至近則曰一箭道,見〔法華經〕。
【一橛】 〔傳燈錄〕靈觀謂參儈、是便是,只得一橛。〔龐元英藪〕甄龍友頌臨安大佛云、盡大地人,只見一橛。
【一樹】 〔隋書禮志〕後首飾花十二樹。
【一腰】 〔舊唐書五行志〕安藥公主造百鳥毛裙兩腰。〔傳燈錄〕藥山示眾曰,法知還具四大,無道得者,與他一腰裩。
【一領】 〔能改齋漫錄〕簟可言一領,世說、王大見王恭坐六尺簟,因語恭,鄉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白居易詩〕一領新秋簟,三間明月廊。〔按〕被褥則以床計,古亦然,花蕊夫人宮詞、內人對禦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一張】 篙一枝,曰一張。〔李白澀灘詩〕漁人與舟子,撐折萬張篙。
【一花】 〔俗呼小錄〕數錢以五文為一花。〔按〕凡花五出者為,故諺云爾。
【一■】 〔篇海〕■,防教切,音皰,出免疑韻,俗謂四十斤為■,〔按〕今則以銀十兩為一■,又繭十斤為一■。
【一壯】 〔後漢書注〕引華佗別傳,有灸此各七壯語。〔三餘贅筆〕醫家用艾一灼,謂之一壯,沈存中言,以壯人為法,其云若干壯、壯人當依此數,老幼羸弱,量力減之。〔按〕此說未是,周禮考工記氏云、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端,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注云、古書狀作壯,杜子春曰、當為狀,疏云、此氏鑄冶所候煙氣,以知生熟之節,讀此、則知灼艾所云壯者,亦候煙氣即耳,灸法出自上古,故自與故書言合,杜子春改其文,乃杜之偶誤,沈存中憑臆為說,亦未詳考乎此。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