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遼史/卷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十二 遼史卷六十三
表第一
卷六十四 

世表

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天地人之初,一焉耳矣。天動也,有恆度;地靜也,有恆形;人動靜無方,居止靡常。天主流行,地主蓄泄,二氣無往而弗達,亦惟人之所在而畀付焉。

庖犧氏降,炎帝氏、黃帝氏子孫眾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無窮,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書,遼本炎帝之後,而耶律儼稱遼為軒轅後。儼志晚出,盍從周書。蓋炎帝之裔曰葛烏菟者,世雄朔陲,後為冒頓可汗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見於此。

隋、唐之際,契丹之君號大賀氏。武后遣將擊潰其眾,大賀氏微,別部長過折代之。過折尋滅,迭剌部長涅里立迪輦組里為阻午可汗,更號遙輦氏。唐賜國姓,曰李懷秀。既而懷秀叛唐,更封楷落為王。而涅里之後曰耨里思者,左右懷秀。楷落至於屈戍幾百年,國勢復振。

至耨里思之孫曰阿保機,[1]功業勃興,號世里氏,是為遼太祖。於是世里氏與大賀、遙輦號「三耶律」。自時厥後,國日益大。起唐季,涉五代、宋,二百餘年。

名隨代遷,字傳音轉,此其言語文字之相通,可考而知者也。其所不可知者,有若奇首可汗、胡剌可汗、蘇可汗、昭古可汗,皆遼之先,而世次不可考矣。摭其可知者,作遼世表。

帝統

  契丹先世。

  冒頓可汗以兵襲東胡,滅之。餘衆保鮮卑山,因號鮮卑。

  青龍中,部長比能稍桀驁,為幽州剌史王雄所害,散徙潢水之南,黃龍之北。

  鮮卑葛烏菟之後曰普回。普回有子莫那,自陰山南徙,始居遼西。九世為慕容晃所滅,[2]鮮卑眾散為宇文氏,或為庫莫奚,或為契丹。

元魏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族同類,東部鮮卑之別支也,至是始自號契丹。為慕容氏所破,俱竄松漠之間。道武帝登國間,大破之,遂與庫莫奚分背。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太武帝太平真君以來,歲致名馬。獻文時,使莫弗紇何辰來獻,始班諸國末,欣服。[3]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4]吐六於部以名馬文皮來貢,得交市於和龍、密雲之間。太和三年,高句麗與蠕蠕謀取地豆於以分之,契丹懼,莫弗賀勿於率其部落車三千乘、眾萬餘口內附,止於白狼水東。

北齊

  天保四年九月,契丹犯塞,文宣帝親討之,至平州,乃趨長壍。[5]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趨青山;安德王韓軌帥騎四千東斷走路。帝親踰山嶺奮擊,虜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相樂又於青山大破別部,所虜生口分置諸州。復為突厥所逼,又以萬家寄處高麗境內。

  開皇四年,率諸莫弗賀來謁。五年,悉衆款塞,高祖納之,聽居故地。六年,諸部相攻不止,又與突厥相侵,高祖使使諭解之。別部出伏等違高麗,率眾內附,置於渴奚那頡之北。開皇末,別部四千餘戶違突厥來降,高祖給糧遣還;固辭不去,部落漸眾。遂北徙,逐水草,當遼西正北二百里,依紇臣水而居。[6]東西亙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餘。有征伐,酋帥相與議之,興兵則合符契。突厥沙鉢略可汗遣吐屯潘垤統之,契丹殺吐屯。大業七年,貢方物。

  契丹地直京師東北五千里而贏,東距高麗,西奚,南營州,北靺鞨、室韋,阻冷陘山以自固。射獵居處無常。其君大賀氏有勝兵四萬,析八部,臣於突厥,以為俟斤。凡調發攻戰,則諸部畢會,獵則部得自行。與奚不平,每鬬不利,輒遁保鮮卑山。武德初,[7]大帥孫敖曹與靺鞨長突地稽俱來朝。二年,入犯平州境。六年,君長咄羅獻名馬、豐貂。貞觀二年,摩會來降,突厥請以梁師都易契丹,太宗曰:「契丹、突厥不同類,師都唐編戶,我將擒之,不可易降者。」三年,摩會入朝,賜鼓纛,由是有常貢。帝伐高麗,悉發契丹、奚首領從軍。還過營州,以窟哥為左武衞將軍。大帥辱紇主據曲率眾來歸,[8]即其部為玄州,以據曲為刺史,隸營州都督府。窟哥舉部內屬,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都督,封無極男,賜姓李氏。以達稽部為峭落州,紇便部為彈汗州,獨活部為無逢州,芬問部羽陵州,突便部為日連州,芮奚部為徒河州,墜斤部為萬丹州,伏部為匹黎、赤山二州,俱隸松漠府,以辱紇主為刺史。窟哥死,與奚叛,行軍總管阿史德樞賓執松漠都督阿不固,[9]獻於東都。窟哥二孫:曰枯莫離,彈汗州刺史、歸順郡王;曰盡忠,松漠都督。敖曹曾孫曰萬榮,[10]歸誠州刺史。時營州都督趙文翽數侵侮其下,盡忠等怨望,與萬榮共舉兵,殺文翽,據營州,自號「無上可汗」,推萬榮為帥。不二旬,眾數萬,攻崇州,執擊討副使許欽寂。武后怒,詔將軍曹仁師等二十八將擊之,更號萬榮曰「萬斬」,盡忠曰「盡滅」。戰西硤石黃獐谷,王師敗績。進攻平州,不克。武后益發兵擊契丹。萬榮夜襲檀州,清邊道副總管張九節拒戰,萬榮敗走。俄盡忠死,突厥默啜襲破其部。萬榮收散兵,復振。別將駱務整、何阿小入冀州,殺刺史陸寶積,掠數千人。武后聞盡忠死,詔夏官尚書王孝傑等率兵十七萬討萬榮,戰東硤石,敗績,孝傑死之,萬榮進屠幽州。又詔御史大夫婁師德等率兵二十萬擊之,萬榮乘銳,鼓行而南,殘瀛州屬縣。神兵道總管楊玄基率奚掩擊,[11]大破萬榮,執何阿小,別將李楷固、駱務整降。萬榮委軍走,玄基與奚四面合擊,萬榮眾潰,東走。張九節設三伏待之。萬榮窮蹙,與家奴輕騎走潞河東,憊甚,臥林下。奴斬其首以獻,九節傳東都。契丹餘眾不能立,遂附突厥。開元二年,盡忠從父弟失活率部落歸唐。

  失活,玄宗賜丹書鐵券。開元四年,與奚長李大酺偕來,詔復置松漠府,以失活為都督,封松漠郡王;仍置靜析軍;以失活為經略大使,八部長皆為刺史。五年,以楊氏為永樂公主下嫁失活。[12]六年,卒。
  娑固,失活之弟,帝以娑固襲爵。開元七年十一月,娑固與公主來朝。衙官可突於勇悍,得眾心,娑固欲除之;事泄,可突於攻之,娑固奔營州。都督許欽澹及奚君李大酺攻可突於,不勝,娑固、大酺皆死。韓愈作可突干,劉昫、宋祁及唐會要皆作可突於。
  鬱於,娑固從父弟也,可突於推以為主,遣使謝罪,玄宗冊立襲娑固位。開元十年,鬱於入朝,以慕容氏為燕郡公主下嫁鬱於,卒。
  咄於,[13]鬱於之弟,襲官爵。開元十三年,咄於復與可突於猜阻,與公主來奔,改封遼陽王。[14]
  邵固,咄於之弟,[15]國人共立之。開元十三年冬,朝於行在,從封禪泰山,改封廣化郡王,以陳氏為東光公主下嫁邵固。[16]十八年,為可突於所弒,以其眾降突厥,東光公主走平盧。
  屈列,[17]不知其世系,可突於立之。開元二十二年六月,幽州節度使張宇珪大破可突於。[18]十二月,又破之,斬屈列及可突於等,傳首東都,餘眾散走山谷。

過折,[19]本契丹部長,為松漠府衙官,斬可突於及屈列歸唐。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立之,封北平郡王。是年,可突於餘黨泥禮弒過折,屠其家,一子剌乾走安東,拜左驍衞將軍。自此,契丹中衰,大賀氏附庸於奚王,以通於唐,朝貢歲至。至德、寶應間再至,大曆中十三至,[20]貞元九年、十年、十一年三至,元和中七至,太和、開成間四至。泥禮,耶律儼遼史書為涅里,陳大任書為雅里,蓋遼太祖之始祖也。

李懷秀,唐賜姓名,契丹名迪輦俎里,[21]本八部大帥。天寶四年降唐,拜松漠都督。安祿山表請討契丹,懷秀發兵十萬,[22]與祿山戰潢水南,祿山大敗,自是與祿山兵連不解。耶律儼紀雲,太祖四代祖耨里思為迭剌部夷離菫,遺將只里姑、括里,大敗范陽安祿山於潢水,適當懷秀之世。則懷秀固遙輦氏之首君,為阻午可汗明矣。

楷落,以唐封恭仁王,代松漠都督,遂稱契丹王。其後寖大,貞元四年,犯北邊,幽州以聞。自祿山反,河北割據,道隔不通,世次不可悉考。[23]

  契丹王屈戍,武宗會昌二年授雲麾將軍,是為耶瀾可汗。[24]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奏契丹舊用回鶻印,乞賜聖造,詔以「奉國契丹」為文。高麗古今錄作屈戌。
  契丹王習爾,[25]是為巴剌可汗。咸通中,再遣使貢獻,部落寖強。
  契丹王欽德,習爾之族也,是為痕德蓳可汗。光啟中,鈔掠奚、室韋諸部,皆役服之,數與劉仁恭相攻。晚年政衰。八部大人,法常三歲代,迭剌部耶律阿保機建旗鼓,自為一部,不肯受代,自號為王,盡有契丹國,遙輦氏遂亡。
  蕭韓家奴有言,先世遙輦可汗窪之後,國祚中絕,自夷離菫雅里立阻午可汗,大位始定。今以唐史、遼史參考,大賀氏絕於邵固,雅里所立則懷秀也,其間唯屈列、過折二世。屈列乃可突於所立,過折以別部長為雅里所殺。唐史稱泥里為可突於餘黨,則窪可汗者,殆為屈列耶?

校勘記

[編輯]
  1. 耨里思之孫曰阿保機 孫,據太祖紀贊及下文「太祖四代祖耨里思」,應是玄孫。
  2. 為慕容晃所滅 據晉書一0九前燕載記,「晃」應作皝。
  3. 始班諸國末欣服 按此源於魏書一00契丹傳:「得班饗於諸國之末」,「心皆忻慕」,「莫不思服」,欣服二字,語義不完。
  4. 萬丹部黎部 萬丹部,按營衞志中及魏書一00、新唐書二一九契丹傳並作悉萬丹部。日連部,連原誤「速」,據營衞志中及魏書、新唐書契丹傳改。伏弗郁、羽陵、匹絜、黎等部參卷三二校勘記[二][三]。
  5. 長壍 壍原誤「漸」,據北齊書四文宣紀及北史九四契丹傳改。
  6. 紇臣水 按隋書八四、北史九四契丹傳作託紇臣水。
  7. 武德初 初原作「中」,據下文二年及舊唐書一九九下契丹傳改。
  8. 辱紇主據曲 辱紇主原誤「紇主」,據新唐書二一九契丹傳改。據曲,參卷三二校勘記[七]。
  9. 阿不固 按新唐書契丹傳作阿卜固。
  10. 敖曹曾孫曰萬榮 曾孫,舊唐書契丹傳同。新唐書契丹傳作「有孫曰萬榮」。
  11. 神兵道總管楊玄基 原作神兵總管楊立基,據新唐書契丹傳改。
  12. 五年以楊氏為永樂公主下嫁失活 按舊唐書契丹傳,「開元三年,其首領李失活率種落內附。明年,失活入朝,封宗室外甥女楊氏為永樂公主以妻之。」
  13. 咄於 按新、舊唐書契丹傳及通考三四五並作吐於。
  14. 遼陽王 按新、舊唐書契丹傳作遼陽郡王。
  15. 邵固咄於之弟 按新、舊唐書契丹傳作李盡忠之弟。
  16. 東光公主 新、舊唐書契丹傳作東華公主。
  17. 屈列 新唐書契丹傳作屈烈,張九齡曲江集八作據埒。
  18.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 新、舊唐書契丹傳並作幽州長史張守珪。按當時張守珪官銜為「幽州節度副大使、幽州長史兼御史大夫」,見曲江集九。
  19. 過折 按曲江集卷五、卷八作鬱捷,卷九、卷十一作過折。遇、鬱音同,過似應作遇。
  20. 大曆中十三至 原誤「大曆十二年」,據新唐書契丹傳改。按大曆凡十四年,約每年一次。
  21. 契丹名迪輦俎里 按上文作迪輦組里。
  22. 懷秀發兵十萬 按新唐書契丹傳,安祿山發幽州、雲中、平盧、河東兵十餘萬。非懷秀發兵十萬。
  23. 世次不可悉考 按百官志一,遙輦九帳大常袞司已列遙輦九世可汗世次。
  24. 授雲麾將軍是為耶瀾可汗 「是為耶瀾可汗」原在下文「幽州節度使」下,誤以屈戍為幽州節度使。據新唐書契丹傳改。
  25. 習爾 新唐書契丹傳作習爾之。
 卷六十二 ↑返回頂部 卷六十四

本元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