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醫學集成/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陰陽諸論

[編輯]

陰陽一道,始於一,終於八。伏羲畫之以開其淵源,文王演之以神其變化。

故一而二,陰陽判矣,則對待之數出焉。陰陽判,天地位矣,則主宰之理立焉。

天地位,四時行而萬物生,則知人之生生化化,唯此陰陽而已。所以卦有乾坤,人有男女,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道成男,成於坎中之一陽也,奇也;坤道成女,成於離中之二陰也,偶也。此陰陽奇偶之道,誠生生不息之機也。

天地陰陽

[編輯]

天地有陰陽。日爲太陽,月爲少陰,此天之陰陽也。水爲太陰,火爲少陽,此地之陰陽也。是天非陰陽而無晦明,地非陰陽而無消長,天地非陰陽而失其清寧,萬物非陰陽而無由生化。則知天地非陰陽,天地亦渾淪於無象之表;陰陽無天地,陰陽亦湮沒於太極之中。此天地陰陽之道,誠萬物生化之源也。

人身陰陽

[編輯]

人身有陰陽,即腎與命門所藏之真水真火是也。真水者,元陰也,以長以立,亦曰元精;真火者,元陽也,以生以化,亦曰元氣。元精元氣者,即人生化之元神也。生氣通天,惟賴乎此,至陰陽立命之基。陰本於兩腎,陽根於命門。兩腎猶坎外之二,分於命門之外;命門猶坎中之一,介乎兩腎之中。故道家謂之丹田,梁邱子謂之子戶。醫者以精氣含於內,謂之子宮。男女媾精,受命於中,謂之命。出入是門謂之門,故曰命門。命門者,精氣之宅,水火之家,誠先天北闕,後天祖基也。人身陰陽之道,學者所當究心也。

病有陰陽

[編輯]

病有陰陽。如畏熱爲陽,怯寒爲陰;在表爲陽,在裏爲陰;上病爲陽,下病爲陰;飲冷爲陽,飲熱爲陰;好動爲陽,好靜爲陰;喜明爲陽,喜暗爲陰;多言爲陽,不語爲陰;面赤爲陽,面黯爲陰。新病,朝急者陽邪勝,暮危者陰邪勝;久病,晝靜者陽虛,夜安者陰虛。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尤當細察。

藥有陰陽

[編輯]

藥有陰陽,當知宜忌。

桂、附、乾姜、吳萸、枸杞,故紙、巴戟、鹿膠、蓯蓉,陽藥也,陽虛寒盛,六脈微遲者宜,陰虛脈大者忌之。

生地、龜膠、白芍、女貞、丹皮、知柏,陰藥也,陰虛熱盛,六脈洪數者宜,陽虛脈細者忌之。

麻黃、桂枝,細辛、羌活、川芎、升麻,味辛性升,陽也,寒邪在表,內無煩渴,六脈浮緊者宜。熱邪在裏,大煩大渴,六脈洪滑或細數而陰虛者忌之。

大黃、芒硝、滑石、芩、連、石膏,味苦性降,陰也,熱邪在裏,煩渴脹滿便結,六脈洪滑鼓指者宜。若口渴喜熱飲,腹脹便不結,或衰老久病,脈微而陽虛者,雖有前證,尤宜忌之。

半夏、生薑止嘔宜,陰虛失血者忌之。

烏梅、地榆止血宜,表邪未清者忌之。

蒼術、葛根發表宜,嘔吐者忌之。

童便、當歸血分宜,便溏者忌之。

香砂、枳殼氣滯者宜,氣弱者忌之。

柴胡、白芥、薄荷,入肝家,脅痛者宜,表虛汗出者忌之。

藥性陰陽,關係非小,投之一錯,殺人反掌,可不畏哉。

陰虛證論

[編輯]

陰虛者,水虧其源。如口渴咽焦,引水自救;或躁擾狂越,欲臥泥中;或五心煩熱而消癉骨蒸;或二便秘結,而溺如漿汁;或吐血衄血,咳嗽遺精;或斑黃無汗者,由津液之枯涸;或中風瘈瘲者,以精血之敗傷,凡此皆無根之焰。有因火不歸源,皆陰不足以配陽,病在陰中之水也。王太僕云:『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無水者,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如六味左歸飲丸之類是也。』

陽虛證論

[編輯]

陽虛者,火衰其本。火虧於下,則陽衰於上。或神氣昏沉,或動履睏倦,或頭目眩暈而七竅偏廢,咽喉哽噎而嘔惡氣短,皆上焦之陽虛也。有飲食不化而吞酸反胃,痞滿膈塞而水泛爲痰,皆中焦之陽虛也。有清濁不分而腸鳴滑泄,陽痿精寒而臍腹多痛,皆下焦之陽虛也。又或畏寒灑灑,火臟之陽虛,不能禦寒也;肌肉鼓脹,土臟之陽虛,不能制水也;拘攣痛痹,木臟之陽虛,不能營筋也;寒嗽虛喘,身涼自汗,金臟之陽虛,不能保肺也;精遺血泄,二便失禁,腰脊如折,筋疼骨痛,水臟之陽虛,精髓內竭也。凡此皆陽虛之證也。王太僕云:『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如八味右歸飲丸之類是也。』

先天解說

[編輯]

兩腎爲先天之本,坎離寓焉。坎居左腎,坎中滿,坎爲中男,上下二爻爲坤陰,中一爻爲乾陽,坎爲水即先天真水,中一爻爲陽,即先天真陽,陰中有陽,水中有火是也。離居右腎,離中虛,離爲中女,上下二爻爲乾陽,中一爻爲坤陰,離爲火即先天真火,中一爻爲陰即先天真陰。陽中有陰,火中有水是也。修煉家謂龍從火裏出,虎向水邊生,此也。

後天解說

[編輯]

後天脾胃,氣血也,戊己也。戊爲陽土,己爲陰土,《捷徑》云:『刀圭足以延壽考。』係道家隱語,戊字一丿,即刀字這一丿也。己字一𠃌,即刀字這一𠃌也,合而爲刀。圭字兩重土,即戊土己土也,合而爲圭,故曰刀圭。

丹田解說

[編輯]

臍下寸半爲氣海,一寸八分爲丹田。淪淪渾渾,如露珠,如水泡,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保合太和,長生不老。道家謂之嬰兒,佛家謂之舍利子,醫家謂之丹田。

五行生尅

[編輯]

金、木、水、火、土爲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爲五行相生。金尅木,木尅土,土尅水,水尅火,火尅金爲五行相尅。

五臟六腑

[編輯]

心、肝、脾、肺、腎,爲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爲六腑。合心包絡爲十二經。

臟腑表裏

[編輯]

心與小腸爲表裏,心包絡與三焦爲表裏,肝與膽爲表裏,脾與胃爲表裏,肺與大腸爲表裏,腎與膀胱爲表裏。

臟腑所屬

[編輯]

心與小腸屬火,心爲丁火,小腸爲丙火;肝與膽屬木,肝爲乙木,膽爲甲木;脾與胃屬土,脾爲己土,胃爲戊土;肺與大腸屬金,肺爲辛金,大腸爲庚金;腎與膀胱屬水,腎爲癸水,膀胱爲壬水。

足六經辨

[編輯]

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

手六經辨

[編輯]

太陽小腸,陽明大腸,少陽三焦,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絡。

十二經絡

[編輯]

手三陽,從手至頭;手三陰,從臟至手;足三陽,從頭至足,足三陰,從足至腹。太陽、少陰行身之後,陽明、太陰行身之前,少陽、厥陰行身之側。

足經脈長,遍絡四體,手經脈短,統在足經,故傷寒外感但言足經不言手經。

寸關尺解

[編輯]

以掌後高骨爲關,從關至魚際,得一寸,以寸名;從關至尺澤,得一尺,以尺名。以關爲間隔,尺寸不得混而爲一家,合寸關尺爲三部。

六部脈解

[編輯]

六部脈,候以寸關尺。左寸以候心,左關以候肝,左尺以候腎,右寸以候肺,右關以候脾,右尺以候命門。六部各有所屬,究之精於六脈,分而不分,不分而分,斯得訣矣。

脈定至數

[編輯]

診脈之初,先平自己呼吸,以己之呼吸,定他人之呼吸。人之臟腑不可見,於脈息見之。脈來四至爲緩,即平人無病之脈。拋去此部,又考他部,從六部中考其太過不及,斯有權衡。權衡者,先看人之強弱,後考脈之虛實。千病萬病,總不出陰陽表裏虛實六字。再從六字細心探討,則權衡定矣。

脈定權衡

[編輯]

脈以緩字爲權衡,緩字探得熟,能識諸症。探得浮沉遲數四大脈真處,則知緩字外即是病,或浮或沉或遲或數,不必盡具。探得緩字在某部,即知某部無病,從病脈治之權衡得矣。

浮沉統屬(崔氏)

[編輯]

從肉上行者,爲浮;從肉下行者,爲沉。

浮而無力,爲濡;沉而無力,爲弱。

浮沉有力,中取無力,爲芤。

沉極至骨,爲伏。

浮極內空,爲革。

沉極內堅,爲牢。

浮中沉三部有力,爲實;浮中沉三部無力,爲虛。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爲微。

浮中沉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爲散。

遲數統屬

[編輯]

三至爲遲,六至爲數,四至爲緩。

緩脈動時一止,爲結。

數脈動時一止,爲促。

結促之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爲代。

滑濇統屬

[編輯]

滑溜如珠,爲滑;往來濇滯,爲濇。

狀如弓弦,按之且勁,爲弦;彈搏人手爲緊。

來時應指而盛,去時減力而衰,爲洪。

細軟如絲,爲細。

來去迢迢而長,爲長;來去縮縮而短,爲短。

圓如豆粒,約約動搖不移,爲動。

諸脈主病

[編輯]

浮爲在表,沉爲在裏。濡爲陽虛,弱爲陰虛。

芤爲失血,伏爲閉鬱。革爲傷精,牢爲堅積。

實爲邪虛,實爲正虛。微爲陽憊,散爲虛極。

遲爲臟寒,數爲腑熱。緩爲無病,結爲寒盛。

促爲熱盛,代爲氣乏。滑爲痰病,濇爲血少。

弦爲水飲,緊爲寒痛。洪爲脹熱,細爲氣少。

長爲氣盛,短爲氣虛,動爲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