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風病證候第一

《黃帝太素經》雲∶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為他病也,無常方。(楊上善雲∶百病因寓經,長養萬物。若風從南方來向中宮,為沖後來虛風,賊傷人者也。)

《素問經》∶千病萬病,無病非風。

《醫門方》雲∶凡人性稟五行,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長物,還能為害傷人。如水浮舟,亦能覆舟。

《病源論》雲∶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風是四時之氣,分布八方,主長養萬物。從其鄉來不得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汗出。若膚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若唇或青或白,肝中風,但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色青,面黃可治,急灸肝俞百壯。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復治,數日而死。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壯。若手足青者,不可復治也。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麥餅粢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若齒黃赤,鬢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可治,急灸肺俞此數日而死。

《短劇方》雲∶說曰∶風者,四時五行之氣也,分布八方,順十二月,終三百六十日。各以時從其鄉來為正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臟之氣也。萬物生成之所順,非毒厲之氣也。人當觸之過,不勝其氣乃病之耳。雖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則易愈。其風非時至者,則為毒風也。不治則不能自瘥焉。今則列其證如下∶春甲乙木,東方清風。傷之者為肝風,入頭頸肝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喜怒。兩脅痛惡血夏丙丁火,南方湯風。傷之者為心風,入胸脅腑臟心俞中。為病多汗惡風,憔悴喜悲,顏色仲夏戊己土,同南方陽風。傷之者為脾風,入背脊脾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肌肉痛,身體怠在秋庚辛金,西方涼風。傷之者為肺風,入肩背肺俞中。為病多汗惡風,寒熱咳動肩背,顏色冬壬癸水,北方寒風。傷之者為腎風,入腰股四肢腎俞中。為病多汗惡風,腰脊骨肩背頸項顏色上四時正氣之風,平人當觸之,過得病,證候如此。又雲∶四時風物名∶春,九十日,清風;夏,九十日,湯風;秋,九十日,涼風;冬,九十日,寒風。其氣分布八方,亦各異名也。太一之神隨節居其鄉各四十五日,風雲皆應之。今東北方∶艮之氣,立春王,為條風,一名凶風,王四十五日;東方∶震之氣,春分王,為明庶風,一名嬰兒風,王四十五日;東南方∶巽之氣,立夏王,為清明風,一名弱風,王四十五日;南方∶離之氣,夏至王,為景風,一名大弱風,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仲夏中央之氣,主立八方之氣,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風名同;西南方∶坤之氣,立秋王,為涼風,一名謀風,王四十五日;西方∶兌之氣,秋分王,為閭闔風,一名剛風,王四十五日;西北方∶干之氣,立冬王,為不周之風,一名折風,王四十五日;北方∶坎之氣,冬至王,為廣莫風,一名大剛風,王四十五日。上八方之風,各從其鄉來,主長養萬物,民眾少死病也。又雲∶八方風不從其鄉來,而從沖後來者,為虛邪。賊害萬物,則民眾多死病也。故聖人說凶風之氣,內舍大腸。外在脅肌骨下,四肢節解中。書本遺其病證,今無也。嬰兒風為病,令人筋紐濕。其氣內舍肝中,外在筋中。弱風為病,令人體重。其氣內舍胃中,外在肉中。大弱風為病,令人發熱。其氣內舍心中,外在脈中。謀風為病,令人弱,四肢緩弱也。其氣內舍脾中,外在肌中。剛風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其氣內舍肺中,外在皮中。折風為病,則因人脈絕時而泄利,脈閉時則結不通,喜暴死也。其氣內舍小腸中,外在右手大剛風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溫也。其氣內舍腎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上八風從其沖後來者,為病如此。又雲∶新食竟取風,為冒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因醉取風,為漏風。其狀惡風多汗,少氣,口乾渴,近衣則身熱如火燒,臨食則汗流如雨,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其狀惡風,面多汗,頭痛。新房室竟取風,為泄風。其狀惡風,汗流沾衣。勞風之為病,喜在肺。使人強上惡風,寒戰,目脫涕唾出,候之三日中及五日中,不精明者《又雲∶風者,其氣喜行而數變。在人肌膚中內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動靜乃變其性,其證如下∶有風遇寒,則食不下;遇熱,則肌肉消,寒熱。有風遇陽盛,則不得汗;遇陰盛,則汗自出。肥人有風,肌肉濃則難泄,喜為熱中,目黃。瘦人有風,肌肉薄則恆外行,身中寒,目淚出有風遇實,則腠理閉,則內伏,令人熱悶。若因熱食,汗欲通,腠理得開,其風自出。則覺有風遇虛,腠理開則外出,悽然如寒狀,覺身中有如水淋時,如竹管吹處。

《錄驗方》雲∶風者,天地山川之氣也。所發近遠有二焉∶其一是天地八方四時五行之氣,為遠風也。其風KTKT鼓振者,此則山川間氣為近風耳。譬由鼓肩動於手握之間便能致風又雲∶經言諸取風者,非是時行永節之風,亦非山川鼓振之風也。此人間庭巷門戶窗牖之逕人五亦古雒陽市有一上貼家,最要貨賣倍集,但貨主周年中必得病致死,遂成空廢,無復坐者。有主兒復今有一人家作北向聽事,在南架下。主人四月中溫病,逐涼開闢正首,臥乃診脈,脈作住寸之後也永不肯還齋中避風,而脈冷。湯以除溫,遂喑絕而死矣。是以明知逕氣之風,不可久當也。有一家作三間屋,開中央一間,南北對作都戶。安一床當中央,夫婦便坐其中監看事。經一


治一切風病方第二

《耆婆方》治一切風病日月散方∶ 秦膠(八分)獨活(八分)二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還遂四時之四季作服之,春散、夏湯、秋丸又雲∶治男女老小一切風病。病風之狀,頭重痛,眼暗,四肢沉重,不奉不隨,頭悶心悶煩色,房事轉弱,漸自瘦,不能勞動,勞動萬病即發,萬病並主之,方∶人參白蘚防風防己芎秦膠獨活(老小各一兩,小壯二兩。)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分六服。一方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服之相去十里。分六服者,相去三十里。令了勘,無相惡,宜久服之,延年益智聰慧。湯服訖,散服方寸匕,酒服。酒三斗,漬之一宿,少少飲之;煎服,少少服之;丸服,蜜和為丸,丸如大氣,晝瘥夜劇;八曰入肝,頭眩,目視不明;九曰入脾,令人腸鳴,舌上瘡,兩脅下芎(四分)蜀椒(三分,一方無)貝母(三分)防風(二分,一方九分)當歸(二分,一一方三分)凡八物,冶下篩,丸以蜜,如彈丸。頓服一丸。先食。禁食生魚、豬肉、生菜。服藥十三日服三丸,《短劇方》小續命湯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絞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惚惚,精神悶甘草(一兩)麻黃(一兩)防風(一兩半)防己(一兩)人參(一兩)黃芩(一兩)桂心(兩)上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於《極要方》雲∶療風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語,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運用者。有能言語,不異常,醒後久方候,以勞役。既極於事,能不敗乎?常量己所歸,而舍割之,靜思息事,兼助以藥物,亦有可復之理湯服生葛根(一挺,長一尺,徑三寸)生薑汁(二大合)竹瀝(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筋竹根大葉細切一以水一上,先取生葛根,淨洗刷,便搗碎且空,迮取汁令盡,盡訖。又搗即竹瀝,酒KT迮取汁,汁盡為度。用和生薑汁,綿濾之。細細暖服之,不限回數及食前食後,如覺腹內轉作聲又似痛。,即以食後溫服之,如經七日以後,服附子等湯之。《雜酒方》治一切風病獨活酒方∶獨活(五兩)黑大豆(三升,熬令無音。)凡二物,以酒一斗漬之,五日始服,日三,多少任意。但大豆者漬之二日出去。《錄驗方》雲帝釋六時服訶黎勒丸方∶上訶黎勒者,具五種,味辛酸苦咸甘,服無忌。治一切病,大消食,益壽補益,令人有威德痔;痢不思食療聲破無涌;健忘訶黎勒皮(八分)檳榔仁(八分)人參(三分)橘皮(六分)茯苓(四分)芒硝(四分)狗牛子(十三兩)桂心(凡十三味,咀,下篩,以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食前以溫酒若薄粥汁服,平旦得下利良。


治偏風方第三

《病源論》雲∶偏風者,風邪偏客於身一邊也。人體有偏虛者,風邪乘虛而傷之,故為偏風

《千手經》曰∶一邊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

《龍門方》治卒偏風方∶以草火灸,令遍身汗流,立瘥。又方∶大麻子搗,以酒和,絞取汁,溫服。熬蒸亦佳。又方∶黑胡麻搗末,酒漬,服七日後瘥驗。

《極要方》療偏風服之三日內能起方∶羌活(三兩)桂心(二兩)乾薑(二兩)附子(二顆,炮)上,以水一升半,煮取半大升,分二服。


治半風方第四

《病源論》雲∶風半身不遂者,脾胃氣弱,血氣偏虛,為風邪所乘故也。

《千金方》治大風半身不遂方∶蒸鼠壤土,袋盛,熨之瘥。又方∶蠶砂熟蒸,作練袋三枚,各受七升熱盛一袋,着患處。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又方∶灸風池、肩、曲池、陽陵泉、巨虛下廉等穴。


治風痙方第五

《病源論》雲∶風痙(充至反)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之狀。其重者耳中策策痛;

《效驗方》治風痙身強方∶蒸大豆,熨之。(《千金方》同之。)又方∶蒸鼠壤土,熨之取汗。

《新錄方》治風痙身強方∶薄荷三枚,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葛氏方》苦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方∶取槐皮黃白者,切,以酒若水六升,煮得二升,去滓,稍服。

《蘇敬本草注》治風痙方∶銅屑熬令極熱,投酒中,服五合,日三。又方∶鐵屑炒使極熱,投酒中,飲酒,良。

《本草稽疑》治風痙方∶蒸蠶砂,熨之。


治柔風方第六

《病源論》雲∶柔風者,血氣俱虛,風邪併入,在於陽,則皮膚緩。在於陰,則腹里急。柔

《短劇方》治中柔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欲作不遂方∶

      羌活(三两)桂肉(三两)生姜(六两)干地黄(三两)葛根(三两)夕药(三两)麻黄(
      凡八物,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五合,日三。(今按∶《千金方》云,酒二《葛氏方》治中缓风四肢不收者方∶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作。亦可酒渍煮饮。


治頭風方第七

《病源論》雲∶風頭眩者,由血氣虛,風邪入於腦,而引目系(胡計反)故也。《養生方》雲∶飽食仰臥,久成氣病,頭風。又雲∶飽食沐浴,作頭風。

《耆婆方》治人一切風氣風眩病三光散方∶秦膠(十二分)茯神(十二分)獨活(八分)三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依日月法。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面病四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四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法。春各四分,夏各二分,秋各八分,冬各十二分。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病五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分兩,依四時散)五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頭中風病六時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依四時散分兩)六味,切,搗篩以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日月散法。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中風病,中風腳弱,風濕痹病七星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天雄山茱萸本七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法。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濕痹腳弱,房少精八風散方∶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鍾乳(研七日)八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依日月散法。又雲∶治人風氣,風眩,頭面風,中風腳弱,風濕痹弱,房少精,傷寒心痛,中惡冷病十善秦膠獨活茯神薯蕷山茱萸本天雄鍾乳(研七日)夕藥乾薑十味,切,搗篩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二。依四時散分兩。

《千金方》治風頭眩,口目痛,耳聾大三五七散方∶天雄(三兩)細辛(三兩)山茱萸(五兩)乾薑(五兩)薯蕷(七兩)防風(七兩)六味,下篩,為散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加。又雲∶小三五七散主頭風目眩方∶天雄(三兩)山茱萸(五兩)薯蕷(七兩)三味,下篩,漬酒,服五分匕,日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又雲∶治頭風方∶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又方雲∶芥子末,酢和,敷頭一周時覆之。又方∶葶藶子煮,沐,不過三四度,愈。又方∶菊花,獨活,草,防風,細辛,蜀椒,皂莢,桂心,杜蘅,可作湯沐及熨之。(《《錄驗方》桃花散治風頭眩倒及身體風痹走在皮膚中方∶石南(五兩)薯蕷(四兩)黃(三兩)山茱萸(三兩)桃花(半升)菊花(半升)真朱(凡八物,合冶下篩,食竟,酒服半錢匕,日三,稍增之。

《集驗方》治風頭眩欲倒眼旋屋轉頭腦痛防風枳實湯方∶防風(三兩)枳實(三兩,炙)茯神(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細辛(二兩)芎(三兩)升)十一物,切,以水六升合竹瀝,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頻服兩三劑尤良。

《葛氏方》治患風頭每天陰輒發眩冒者方∶取鹽一升,以水半升和,塗頭絮巾,裹一宿。當黃汁出,愈。附子屑一合,納鹽中尤良。又方∶以桂屑和苦酒,塗頂上。

《范汪方》治鼻孔偏塞,中有膿血。此乃是頭風所作,兼由肺疾。宜服此散方∶天雄(八分,炮)乾薑(五分)薯蕷(四分)通草(六分)山茱萸(六分)天門冬(八分)凡六物,冶下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至二匕。

《極要方》療風頭痛,眼眩心悶,陰雨彌甚方∶防風(二兩)當歸(一兩)山茱萸(一兩)柴胡(二兩)薯蕷(二兩)雞子(二兩,去白黃上,為散,用雞子黃和散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

《僧深方》∶治頭風方∶吳茱萸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綿染汁,以拭髮根,數用。灸頭風方∶《千金方》雲∶灸天窗穴,在上星後一寸。灸後頂穴,在百會後一寸。

《百病針灸》雲∶灸百會穴,在頂上旋毛中。又灸前頂穴,在亞會後一寸五分。又灸五處穴,在當兩眼入髮際一寸。


治中風口噤方第八

《病源論》雲∶諸陽經筋,皆在於頭。三陽之筋,並絡入於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葛氏方》治口噤不開者方∶取大豆五升,熬令黃黑,以五升酒,漬取汁。奏強發口,以灌之。又方∶獨活四兩,桂二兩,以酒水各二升,合煮取一升半,分二服,溫臥。

《千金方》治中風口噤方∶術(四兩)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又方∶服淡竹瀝一升。

《極要方》療中風口噤不知人方∶豉(五升)茱萸(一升)以水七升,煮三沸,飲之。(《千金方》同之。)

《廣利方》理中風口噤不開方∶獨活一大兩。切,以清酒二大升,煮取一升半。即大豆五大合,熬取煎酒熱,投豆中,密蓋

《效驗方》治人卒中風欲死口不開身不得着席大豆散方∶大豆(二兩,熬令焦)姜(二兩)蜀椒(二兩,去目,汗。)凡三物,搗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一愈。

《新錄方》治口噤方∶灸承漿穴,在頤前下,唇之下。又方∶灸頤尖七壯。


治中風口方第九

《病源論》雲∶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言語不正,《養生方》雲∶夜臥當耳,勿令有孔,風入耳口喜。《太素經》雲∶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故。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鈎鈎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拊《錄驗方》治口眼相引僻者方∶以生鱉血塗之,以桑鈎鈎吻邊,掛着耳也。血干復塗之,用白酒勝血。(《短劇方》同之。)《極要方》療風口面兼暴風半身不遂語不轉方∶以酒煮桂心,取汁濕故布,拓病上則止。左拓右,右拓左。秘不傳,常用大效。《僧深方》治風着人面引口偏着牙車急舌不得轉方∶竹瀝(一升)獨活(三兩)生地黃汁(一升)凡三物,合,煮取一升,頓服之。又方∶翳風穴灸三壯,主耳聾,口眼為不正;牙車引口噤不開,喑不能言。甚神良。穴在《短劇方》雲∶眼動,口唇動,偏,皆風入脈故也。急服小續命湯,摩神明眼膏。又方∶灸吻邊橫紋赤白際,逐左右風乘不收處,灸隨年壯。日日報之,三報且息,三日不效《千金方》治中風口方∶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頓服之,日一。(《令李方》同之。)又方∶皂莢大者一枚,去皮、子,灸。一方一兩下篩,三年苦酒和塗之,左塗右,右塗《集驗方》治中風口不正方∶取空青如桑者,着口中含咽之,即愈。(《千金方》雲∶如豆一枚,含之。)《葛氏方》治口者方∶銜奏灸口吻中橫紋間,覺大熱便去艾,即愈。勿盡艾,盡艾則大過,左灸右,右灸左。又方∶鱉血和烏頭塗之,欲止即拭去。《范汪方》治中風口噤方∶豉(五升)茱萸(一升)合煮三沸,去滓飲汁,神驗。又方∶兩手叉於頭上,隨左右,灸肘頭三四壯。《經心方》治口方∶青松葉一斤,搗令出汁。清酒一升,漬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漸至一升。頭面汗即止又方∶取衣魚摩發邊,即正。


治中風舌強方第十

《病源論》雲∶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髒受風邪,《范汪方》治風舌強不語方∶豉煮汁,漸服,一日可數十過,不頓多。又方∶新好桂,削去皮,搗下篩。以三指撮着舌下,咽之。又方∶灸廉泉穴,在頤下結喉上舌本。(今按∶《華佗傳》雲∶中矩穴主中風舌強不語,在《集驗方》治卒不得語方∶煮大豆取汁,稍含,咽之。又方∶取桂一尺,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葛氏方》治中風不語方∶豉、茱萸各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稍服之。又方∶灸第二、第三椎上百五十壯。《錄驗方》治舌強不能語言舌下藥礬石散方∶礬石(二兩)桂心(二兩)。凡二物,下篩,置舌下,便能言。


治中風失音方第十一

《病源論》雲∶喉嚨(力公反,《爾雅》曰元鳥龍謂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喉厭者,聲之語。《范汪方》治失音大豆紫湯方∶大豆一升,熬令焦。好酒二升,合煮令沸。隨人多少服,取令醉。《效驗方》治卒風失音大豆散方∶大豆(熬令焦)蜀椒(去目汗)乾薑(各三兩)凡三物,合,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一,汗出即愈。《千金方》治卒失音方∶濃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着舌下,漸咽汁。又方∶濃煮大豆汁,含之。豉亦良。又方∶灸天窗,百會穴。(《新錄方》同之。)《孟詵食經》治失音方∶杏仁(三分,去皮,熬,搗作脂)桂心末(一分)和如泥,取李核七個許,綿裹,少咽之。日五夜一。又方∶搗梨汁一合,頓服之。


治中風聲嘶方第十二

《病源論》雲∶聲嘶者風冷傷於肺所為也。《葛氏方》治卒中冷聲嘶啞方∶甘草(一兩)桂心(二兩)五味(二兩)杏仁(三十枚)生薑(八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服。《耆婆方》治人聲嘶喉中不利方∶桂心杏仁乾薑芎甘草(各一分)上五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口中餐,咽汁。


治聲噎不出方第十三

《葛氏方》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方∶橘皮五具,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針大椎旁一寸五分。又方∶濃煮苦竹葉,服之。又方∶搗荷根,酒和,絞飲其汁。礬石、桂末,綿裹如棗,納舌下,有唾吐出之。《耆婆方》治人風噎方∶羚羊角(五兩,炙)通草(二兩半)防風(二兩)升麻(二兩)甘草(四兩,炙)五味,搗篩為散,以白飲服一方寸匕,日二。


治中風驚悸方第十四

《病源論》雲∶風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恚,迫令心而不《極要方》四神鎮心丸,療男子讀誦健忘,心神不定,心風虛弱,補骨髓方∶茯神(十二分)天門冬(十二分)干地黃(十二分)人參(八分)遠志皮(八分)以上蜜丸,飲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博濟安眾方》雲∶治因重病虛損後;或因憂慮失心,驚悸心忪;或夜間狂言,恆常憂怕。虎睛(一雙,炙)金薄(五十片)銀薄(五十片)光明珠(二分)雄黃(二分)牛黃(二分)上,如法研如面,以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井花水下,三丸,或五丸,或七丸,《短劇方》遠志湯,治中風心氣不定,驚悸,言語謬誤,恍恍惚惚,心中煩悶,耳鳴方∶遠志(三兩,去心)茯苓(二兩)獨活(四兩)甘草(二兩)夕藥(三兩)當歸(二兩)桂子(一兩,炮)黃(三凡十二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人羸可服五合。日三夜一。《葛氏方》治人心下虛悸方∶麻黃、半夏分等,搗蜜丸,服如大豆三丸,日三。《千金方》雲∶補心湯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方∶紫石英(二兩)麥門冬(三兩)茯苓(二兩)人參(二分)紫菀(一兩)桂心(二兩)赤小九味,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宜春夏服。又雲∶定志湯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遠志(四兩)菖蒲(四兩)人參(四兩)茯苓(四兩)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僧深方》雲∶定志丸治恍惚憶忘胸中恐悸,志不定,風氣干髒方∶人參(二兩)茯苓(二兩)菖蒲(二兩)遠志(二兩)防風(二兩)獨活(二兩)凡六物,冶下篩,以蜜丸,丸如梧子,服五丸,日再。(今按《范汪方》加鐵精一合,細辛


治中風四肢不屈伸方第十五

《病源論》雲∶四肢拘攣,不得屈伸者,由體虛腠理開,風邪在於筋故也。

《短劇方》雲∶張仲景三黃湯。治中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煩,發作心亂,惡寒引日,不欲飲麻黃(五分,去節)獨活(五分)細辛(一分)黃(二分)黃芩(三分)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服即小汗出,兩服大汗出,即愈。

《葛氏方》雲∶若骨節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短氣自汗出,或欲腫者方∶附子(二兩)桂(四兩)術(三兩)甘草(二兩)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又雲∶若手足不遂者方∶取青布燒作煙,於小口器中,熏痛處佳。又方∶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中風身體不仁方第十六

《病源論》雲∶風不仁者,由營氣虛,衛氣實。風寒入於肌肉,使血氣行不宣流。其狀,搔《葛氏方》雲∶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隨處者方∶取干艾葉一斛許,丸之。納瓦甑下,塞余目,唯一目。以痛處着甑目上,燒艾以熏之,一時又方∶好術,削之,以水煮令濃熱的的爾,以漬痛處良。


治中風身體如蟲行方第十七

《病源論》雲∶風大,虛風邪中於營衛溢於皮膚之間,與虛熱並,故游弈遍體,狀若蟲行。

《千金方》治風身體如蟲行方∶鹽一升,水一石,煎減半,澄清,溫洗三四遍,亦治一切風。又方∶以大豆漬飯漿中,旦旦溫洗面頭,發不淨加少面,勿以水濯之。又方∶成練雄黃,松脂分等,蜜和,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三。慎酒、肉、鹽、豉。神秘不傳


治中風隱疹方第十八

《病源論》雲∶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隱疹。若赤疹者,由涼濕折於肌中之熱,熱結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減也。白疹者,由風氣折於肌中熱,熱與風相搏為白疹也。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溫則《素問》雲∶赤疹忽起如蚊(亡雲反,齧人蟲也)蚋(竹合反,斑身小虻也),煩癢重沓壟起,《短劇方》白疹方∶宜煮蒴湯,與(羊洳反,參也)少酒,以浴佳。又方∶以酒煮石南草,拭之。又方∶水煮礬石汁,拭之。又雲∶赤疹方∶宜生蛇銜草塗之,最驗。大法如治丹諸方。

《千金方》治隱疹百治不瘥方∶景天一斤,一名慎火,搗絞取汁,塗上。熱灸手摸之,再三度即瘥。又方∶礬石二兩,末,酒三升漬令洋,拭上立瘥。又方∶白芷葉煮湯洗之。又方∶芒硝八兩,水一斗,煮取四升,濕綿拭。又∶淋鍛石汁洗。又方∶大豆三升,酒六升,煮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如意方》治隱疹術∶漏蘆作湯,以洗浴。《效驗方》治風搔茱萸湯方∶茱萸(一升)酒清(五升)凡二物,合,煮得一升五合,絞去滓,適寒溫洗,日三。

《錄驗方》黃連湯治風搔隱疹方∶芒硝(五兩)黃連(五兩)凡二物,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洗風癢處,日二。良。

《本草稽疑》風搔隱疹方∶煮蠶砂汁,漬之。又方∶檸莖單煮洗之。又方∶茺蔚葉可作浴湯。

《孟詵食經》風搔隱疹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之。


治中風隱疹瘡方第十九

《病源論》雲∶人皮膚虛,為風寒所折,則起隱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葛氏方》卒得風搔隱疹,搔之生瘡汁出。初癢後痛,煩悶不可勘方∶燒石令赤,以少水中,納鹽數合,及熱的以洗漬之。又方∶銼桑皮二斗許,煮令濃及熱,以自洗浴。又方∶以鹽湯洗之,(大廉反)菜塗之。又方∶以慎火合豉,搗以敷之。

《醫門方》雲∶煮蒴湯和少酒以浴之,極佳。《劉涓子》方治耳體隱疹發瘡方∶地榆根(三兩)黃連(二兩)大黃(四兩)黃芩(四兩)苦參(八兩)甘草(六兩)芎(上七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半,浴洗。

《孟詵食經》雲∶擰莖單煮,洗浴之。又方∶茺蔚可作浴湯。又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不過三四。又方∶搗蘩蔞,封上。


治中風癩病方第二十

《病源論》雲∶凡癩病,皆是惡風及犯觸忌害得之。初覺皮膚不仁,或淫淫苦癢如蟲行;或最又有烏癩、白癩,論諸癩(諸癩,或本無此字)形狀在本書依繁不載。又雲∶酒醉露臥,不幸生癩。

《錄驗方》雲∶有人五癩八風之法∶一木癩、二石癩、三風癩、四水癩、五沸癩。

《葛氏方》雲∶癩病乃有八種云云。治白癩烏癩方∶苦參根皮干之粗搗,以好酒三斗,漬二十一日,去滓,服三合,日三。又方∶干艾葉隨多少,濃煮以漬面及飯釀如常法,酒熟隨意飲,恆使熏。又方∶取馬薪蒿,一名馬矢蒿,一名爛石草,搗末,末服方寸匕。日三,百日更赤起,一年又方∶搗好雌黃末,苦酒和,雞羽染以塗瘡上,干復塗之。

《僧深方》治癩方∶水中荷濃煮以自漬半日,用此方多愈。又方∶水中浮青萍濃煮,自漬之。

《范汪方》治大風癩瘡方∶取(音律)草一擔,二石水,煮取一石汁,以漬瘡,不過三漬愈。

《集要方》治癩方∶留黃,苦酒和塗之。


治中風言語錯亂方第二十一

《病源論》雲∶風邪者,謂風氣傷於人也。人以身內血氣為正,外風氣為邪。若其居處失宜暑,悲《僧深方》五邪湯,治風邪入人體中,鬼語妄有所說,悶亂,恍惚不足,意志不定,發來往人參(三兩)茯苓(三兩)茯神(三兩)白朮(三兩)菖蒲(三兩)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先食,服八合,日三。

《范汪方》茯神湯,五邪氣入體中,鬼語妄言,有所見聞說,心悸慟,恍惚不定,發作有時茯神(三兩)菖蒲(三兩)赤小豆(三十枚)人參(三兩)茯苓(三兩)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經心方》蔥利湯,治邪發無常,罵詈與鬼語方∶烏頭(一分,炮)恆山(一分)甘草(一分)蔥利(一分)桃花(一分)五味,好酒四升,煎取一升,頓服,大吐。


治中風癲病方第二十二

《病源論》雲∶五癲者,一陽癲,二陰癲,三風癲,四濕癲,五馬癲也。人有血氣少則心虛氣並《千金方》雲∶治癲疾者,視之,有過者即瀉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范汪方》治五癲方∶鐵精(一合)芎(一兩)蛇床子(五合)防風(一兩)凡四物,合和,搗下篩,日三服,日用一錢,有驗即愈。又方∶灸尺澤穴,在肘中動脈。

《效驗方》高風散治癲勞方∶蜀天雄(一分,炮)山茱萸(一分)薯蕷(十四分)獨活(八兩,一方八分)石南草(二分(十二分)乾薑(八凡十二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短劇方》治癲疾發作,僵仆不知人,言語妄見鬼方∶野狼HT子三升,清酒五升,漬出曝干。復納汁盡,曝干,搗冶末,空腹服四分匕,日三。

《葛氏方》雲癲病方∶灸陰莖上宛宛中三壯,得小便通便愈。又方∶灸足大指叢毛中七壯。又斷雞冠血,瀝口中。

《千金方》雲∶風癲∶灸天窗,百會各三百壯狂癲吐舌∶灸胃脘百壯狂走癲疾∶灸大幽百壯。狂走癲癇∶灸季肋三十壯。狂言妄語∶灸間使三十壯。狂走喜怒悲泣∶灸巨攬隨年壯。


治中風狂病方第二十三

《病源論》雲∶狂病者,由風邪入並於陽所為也,風邪入人血脈使人陰陽二氣虛實不調,若一實一虛,則令血氣相併。並於陽則為狂發,則欲走。或自高賢,稱神聖是也。

《千金方》雲∶狂發少臥,不飢,自高賢,自辨知,自貴,大善罵詈,目夜不休。

《短劇方》治卒發狂方∶用其人着地,以冷水淋其面,終日淋之。又雲∶卒狂言鬼語方∶以甑帶急合縛兩手父指,便灸左右脅下對屈肘頭,兩火俱起,灸七壯。須臾鬼語,自雲姓名又雲∶狂罵詈擲打人方∶灸口兩吻邊燕丸處赤白際各一壯,並灸。背胛間名臣攬三壯,三日一報之。又方∶灸陰囊下縫三十壯,女人者灸陰會也。

《葛氏方》治卒發狂方∶燒蝦蟆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又方∶煮三年陳蒲,去滓,服之。又雲∶狂言鬼語方∶針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小許即止。


治虛熱方第二十四

《病源論》雲∶虛勞而生熱者,是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故內外生於熱,非邪氣從外來乘之《極要方》療一切虛熱氣壅滯結不通三黃丸方∶黃連(二兩)大黃(二兩)黃芩(三兩)上件三物,搗蜜,和丸如梧子,食後服三丸,日三。又雲∶療心膈間虛熱氣上迫咽喉口乾方∶茯苓(五兩)麥門冬(三升二合,去心)烏梅肉(二兩)。上,蜜丸如酸棗大,含消咽之。日夜含六七枚。若因食即口若者,加升麻三兩。

《廣濟方》療虛熱嘔逆不下食即煩悶地黃飲方∶生地黃汁(六合)蘆根(一掘)生麥門冬(一升)人參(八分)橘皮(六分)生薑(八分)白蜜(三合)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蜜,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痢。

《經心方》大黃丸,治虛熱食飲不消化,頭眩引胸脅,喉仲介介口中爛傷,不嗜食方∶大黃(一兩)黃芩(一兩)黃連(三兩)苦參(二兩)龍膽(二兩)五味,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又雲∶生地黃煎治虛熱及血利方∶生地黃汁三升。上,納汁銅器中,於微火上煎令如飴服二合。

《效驗方》龍膽丸,治朝寒暮熱,手足煩,鼻張血青,不能飲食方∶龍膽(二分)黃連(二分)黃芩(二分)人參(二分)芒硝(二兩)大黃(二分)凡六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不知可至七丸。

《葛氏方》雲∶若胸中熱結,煩滿悶亂,狂言起走者方∶以芫(音元)花一升,水三升,煮取升半,以布漬湯中,拓胸中上,燥復易。


治客熱方第二十五

《病源論》雲∶客熱者由人腑臟不調,生於虛熱。熱客於上焦,則胸膈生痰實,口苦舌干;《耆婆方》治人客熱方∶生地黃根一握,淨洗,搗絞取汁,納少許蜜,少少服之。又方∶以竹瀝待冷,少少飲之。又雲∶治季夏月客熱方∶升麻(一兩)甘草(一分,灸)藍(二分)人參(一分)粟米(一升,一方一合)以水五升,煮取半升,去滓,夜露之,平旦一服之。又雲,治人舌澀不能食方∶薺(十二分)人參(二分)防己(二分)切,搗篩為散,以飲服一方寸匕,日二。服此方至夏月。恆須早服之,無此病之。

《錄驗方》竹茹湯,治胸中客熱,口生瘡爛,不得食方∶生竹茹(四兩,去上青)生薑(四兩)甘草(二兩)前胡(二兩)茯苓(二兩)橘皮(一兩)凡六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半日盡。

《范汪方》陽逆湯,治胸中有熱,喘逆肩息方∶半夏(半升)人參(一兩)石膏(如雞子者一枚)生薑(四兩)飴(四兩)凡五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得七升,服一升,日三夜二。醫心方卷第三背記忘多∶(《病源論》曰∶多忘者,心虛也。心神虛損而多忘。

《養生方》雲∶丈夫頭勿北首∶(《病源論》雲∶風喉者,風邪之氣先中於陰。病發於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病源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血氣與脈並上,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