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陔餘叢考/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十二 陔餘叢考
卷四十三
 


成語

[編輯]

洪容齋謂:世俗稱引成語,往往習用為常,反不知其所自出。「公道世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相饒」,杜牧詩也。「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涉詩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羅隱詩也。「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高駢詩也。容齋不過偶舉此數語耳。今更得二百條於此。(按《詩話總龜》謂「今朝有酒」二句係權常侍詩,其上二句云:「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漫悠悠。」「採得百花」二句又見《拊掌錄》,謂佛印燒豬肉待東坡,而口占此詩,蓋即用羅隱句也。)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見《家語》孔子論叔仲會之語。亦見《大戴禮》及《漢書•賈誼傳》、米元章《海嶽名言》。)

疾風知勁草,世亂有誠臣。(見《隋書》煬帝賜楊素詔,謂古語也。)

十指有長短,痛惜皆相似。(曹子建詩。)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陳後主詩。)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陳後主入隋,侍文帝,在仁壽宮所上詩。見《北史》。)

得他心肯日,是我運通時。(見《翰苑名談》。本朝太宗詩「待余心肯日,是汝命通時」。後唐莊宗每見王慶,則心憤然,李嗣源為之言,莊宗乃引太宗語以答之。)

日出事還生。(《全唐詩話》:武元衡被刺之前一日,作詩云:「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遂成詩讖。)

但守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羅《鶴林玉露》但以此為俗語,《直方詩話》謂張嘉甫以此為水部賀公所作。賀於天聖中為郎官云。郎瑛《七修類稿》又以為宋賀仙翁詩。)

在家貧亦好。(戎昱詩。)

世亂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皆杜荀鶴詩。《堅瓠集》亦載之。俗語云:勢敗奴欺主。)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見《古今詩話》。本大曆詩僧元覽詩,謂「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忍事敵災星。(司空圖詩。)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曹鄴詠李斯詩。)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馮道詩。)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亦馮道詩。)

一朝權在手,便是令行時。(朱灣詠擲籠詩。一說崔戎酒籌詩。)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林寬詩。)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見《容齋隨筆》,蓋亦宋人語。)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白樂天《簡簡吟》。)

舉世盡從愁裏過,何人肯向死前休。(杜荀鶴詩。韓昌黎亦有「何向死前休」之句。)

最恨年年握針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蘊玉《貧女吟》。)

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見《雲溪友議》,釋靈徹答韋丹詩。)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見《西溪叢語》,蔡州褒信縣棋道人詩。)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丁冠詩。)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叔原詩。)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皇池。(見《輟耕錄》,劉昌言《上呂蒙正丞相》詩。《事文類聚》又記張虞登第,題此二句於興國寺壁。有人續其後云:「君看姚弈並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蓋張亦用昌言語題壁也。)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見俞文豹《唾玉集》,杭州巡檢蘇麟上範文正詩。)

腹有詩書氣自華。(蘇東坡詩。)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見宋人《螢雪雜說》。)

真個有天沒日頭。(宋神童詩。)

閉門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南宋陳隨隱自述其先人名藏一之詩,真西山、劉漫堂賞為警句。)

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見《冷齋夜話》,華亭船子和尚詩。)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以上二條俱見《事林廣記》。)

大家飛上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見《夷堅志》,都統明椿自立生祠於關王廟側,時人嘲之之詩。)

兒孫自有兒孫福。(見《癸辛雜識》,葉李紀夢詩。)

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張叔仁《送謝疊山入燕》詩。)

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元遺山《論詩絕句》。)

死人身邊有活鬼,強將手下無弱兵。(見周遵道《豹隱紀談》及《栗齋詩話》,謂俚語自然成對也。)

狀元必在荷包裏,爭奈京城剪綹多。(見《堯山堂外紀》,徽人誚唐皋下第詩。)

你是何人我是誰。(見《輟耕錄》,道士洪丹谷與一妓狎,妓臨卒索詞,丹谷集舊曲送之,中有此語。)

巧妻常伴拙夫眠。(謝在杭詩。)

多言多敗。(《金人銘》。)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閔子馬勸公鉏之言。)

所得不償所失。(楚子重伐吳既歸,而吳來伐,君子謂:所獲不如所亡也。)

嘖有煩言。(衛敬子謂衛靈公之言。以上皆《左傳》。)

金玉滿堂。

知足不辱。

輕諾者必寡信。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唐朱泚篡位而敗走,野人誚之,亦有此語。)

深根固柢。

和光同塵。

大器晚成。(以上皆《老子》。「天網」句又見《後漢書•郎顓傳》。「深根」句又見《韓非子》「深其恨,固其柢,長生久視之法也。」「大器」句又見《呂覽•樂成篇》。)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亦本《老子》「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句。)

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見《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衛彪傒之言。)

擇禍莫若輕。(範文子之言。以上皆《國語》。)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見《管子•大匡篇》。「知子」句又見《國語》晉祁奚之言。「知臣」句又見《左傳》楚子玉聞申侯死之言。)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蘇代對燕王之言。)

畫蛇添足。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冠上加冠。(二者皆陳軫說楚令尹昭陽之言。)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蘇秦說韓惠王語。)

自相矛盾。(有鬻矛與盾者曰:「矛之利,無不陷也。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何如?」其人無以應。以上皆《國策》。「矛盾」句又見《韓非子》。「救寒」句又見《魏志》王昶戒子弟語。)

守株待兔。(宋人田中有株,兔觸而死。宋人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遠水不救近火。(失火而取水於海,雖多而火不滅,遠水不救近火也。又後魏杜朔周請宇文泰來主賀拔嶽軍事,亦有此語。)

耳而目之。(王子登薦人於襄王,王曰:「我用登,已耳而目之,登取人,又耳而目之也。」又見《呂覽》,作趙襄子與任登語。)

吹毛求疵。(以上皆《韓非子》。)

以不解解之。(見《呂覽•審問篇》。)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見《莊子•逍遙遊》。)為善無近名。(《養生主》。)

知其一不知其二。(《天地篇》。又《史記》漢高祖與高起、王陵論所以得天下之故,謂起等知其一不知其二。)

名者實之賓。(許由答帝堯語。又《南史》沈麟士引之答沈約書中語。)

不為福先,不為禍始。(《刻意篇》。)

君子之交談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山木篇》,又見《禮記》。)

數米而炊。(《庚桑楚篇》。)

富則多事(《天地篇》。堯答華封人祝以多富之語。)

見笑大方。(《秋水篇》。河泊自言:嘗見笑於大方之家。)

每況愈下。(《北海篇》。本言「每下愈況」,言設喻益卑也。)

搔虎頭,弄虎須。(《盜蹠篇》。孔子見蹠,退而歎之詞,謂幾不免於虎口。以上《莊子》。)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皆《孔子家語》。「良藥」句又見《史記》張良勸沛公從樊噲勿留居秦宮殿之言。)

亡賴。(《史記•漢高祖紀》:始大人以臣為無賴。)

人微言輕。(《史記》:穰苴對齊景公,自謂人微權輕。又《後漢書》楊喬薦孟嘗疏中語。)

將門有將。(田文對其父語。又宋武得王鎮惡亦云。梁武見王訓人才,謂朱異曰:「可謂相門有相。」隋楊玄感自請為將,煬帝曰:「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固不虛也。」)

利令智昏。(平原君納馮亭之降,而致秦兵有長平之坑,人謂其利令智昏也。)

官久自富。(《貸殖傳》:廉吏久,久更富。)

因禍為福,轉敗為功。(《管晏列傳》。又《宋書》何承天戲庾登之語。)

大名之下,難以久居。(范蠡霸越後將去之言。)

罪過。(信陵君竊符救趙王,王迎之,信陵自言罪過。又《隋書》長孫晟至染幹帳,責其帳中有草,當以待帝。染幹曰:「奴罪過。」又司馬德戡弒帝,不能語,但於馬上低頭,自稱曰「罪過」。)

一敗塗地。(父老欲以沛公為沛令,高祖辭之之言。)

傍若無人。(荊軻與高漸離飲市中,傍若無人。又《北史》顏延之獨酌郊野,當其為適,傍若無人。)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將。(魏文侯與李克之語。)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召平引道家言。又《宋書》王僧綽勸宋文帝語。)

明目張膽。(張耳、陳餘對陳涉之言。)

數見不鮮。(陸賈過他客不至再三,恐數見不鮮也。)

不中用。(秦始皇謂:「吾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又《王制》用器不中度。《漢書•外戚傳》擇宮人不中用者去之。《王尊傳》敕功曹不中用者各自退避。以上皆《史記》。)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見《說苑•權謀篇》)。

愛及屋烏(見《韓詩外傳》,太公謂武王曰:「愛其人者,及屋上烏;惡其人者,憎及骨餘。」)

湯澆雪。(見《孔子家語•王言篇》若湯之沃雪。又後漢閻忠說皇甫嵩云:「將軍破黃巾,甚於湯雪。」《南史》謝超宗求王瑩之父,以書屬瑩用一吏,曰:「丈人一旨,如湯澆雪耳。」)

無天於上,無天於下。(見《淮南子•兵略篇》,謂勇將奮不顧身也。今俗語以為人之無忌憚者。)

膽欲大而心欲小。(見《淮南子》。後孫思邈亦有此語。)

刻舟求劍。(見《淮南子》,客乘舟中流,而遺其劍,遽契其舟桅,薄暮而求之。)

矯枉過正。(見《漢書•諸侯王表》:漢懲秦弊,大封同姓,可謂矯枉過其正。)

談何容易。(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中語。)

若要不知,除非莫為。(枚乘《諫吳王書》:「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偏聽生奸,獨任成亂。(鄒陽在獄中所上書。)

積少成多。(董仲舒對策:聚少成多,積小致巨。)

寧逢惡賓,莫逢故人。(公孫弘語。)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張禹諫安帝棄涼州之言。)

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趙充國讚》)

百聞不如一見。(趙充國欲馳至金城上方略之言。)

和氣致祥。(劉向上封事中語。又後漢楊賜疏中語。以上十條皆《漢書》。)

酒囊飯袋。(見王充《論衡•別通篇》,謂不學之人徒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

庸庸多厚福。(虞詡薦左雄,謂當時公卿多以拱默為賢,相戒曰「庸庸多後福」。)

身處脂膏,不能自潤。(孔奮居官,人笑其過廉之語。)

入室操戈。(何休著《左氏膏肓》,鄭康成作《針膏肓》。休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守錢虜。(馬援謂有財不能施之人。)

開心見誠。(馬援對隗囂述光武之為人如此。)

不識丁董。(曹操既擒呂布,欲緩其縛。劉備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太師乎?」以上六條皆《後漢書》。)

矢在弦上,不得不發。(見《三國志》,曹操責陳琳為袁紹作檄討己,辱及先世,琳對操自解之言。)

求田問舍。(漢昭烈與許子將語。又《北史》荀赤松劾顏延之,謂「求田問舍,昔賢所鄙」。)

三世仕宦,方會著衣吃飯。(本魏文帝詔書:三世長者知衣服,五世長者如飲食。)

鍾鳴漏盡,夜行不休。(見《魏志》。田豫辭官之語。)

騙上高樓拔短梯。(見《世說》,殷浩廢後,恨簡文曰:「上人著百尺樓上,擔將梯去。」又《三國志》,劉琦與孔明登樓去梯謀自安之策。)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世說》嵇康問鍾會之語。)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見《後漢書》宋弘對光武辭娶湖陽公主之語。)

生子癡,了官事。(楊濟與傅咸書:「俗云: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好物不須多。(晉元帝曲宴賦詩,朱鞏止成一聯,自言:「好物不在多也。」)

雅人深致。(謝安問道韞《詩》中何句最佳,道韞以吉甫作頌二句對,安謂有「有雅人深致。」)

一事不知,以為深恥。(《晉書》陶淵明謂范隆曰:「一物不知,君子之恥。」又《梁書》陶弘景亦有此語。又劉淵云:「一物不知,君子恥之。」)

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見《晉書》桓溫語。)

福過災生。(見《宋書》劉敬宣答諸葛長民語。又謝瞻以弟晦驟貴,言於宋武帝,恐福過災生,請降黜以保衰門。)

人面獸心。(《宋書•明帝紀》。)

小屈必有大伸。(《宋書》孝武以張岱為新安王子鸞別駕,謂之曰:「無謂小屈,終當大伸也。」)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宋書》沈慶之對文帝語,謂將伐魏,而徒與徐湛之等白面書生議之也。)

不長進。(《宋書》孝武責太子子業曰:「汝不長進,字跡特其一端耳。」)

不耐煩。(《宋書》庾仲文為人強急,不耐煩。又《五代史》後唐明宗將立後,夫人曹氏謂王淑妃曰:「我素多病,又耐煩,妹當代我。」)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齊書》王敬則起兵,謂明帝父子惟有走,故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蓋引宋人譏檀道濟之語也。)

那得此副急淚。(《南史》羊誌從孝武過殷貴妃墓,命誌哭之,誌即鳴咽。或問:「那得此副急淚?」誌曰:「我自哭亡妾耳。」)

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本無。(《南史》沈懷文稱江智淵之詞。又庾亮問桓彝以徐安期為人。彝曰:「人所應有而不必有,人所應無而不必無。」)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南史》齊高帝稱張融之語。)

寄人籬下。(《齊書》張融自言其作文不肯寄人籬下。)

分路揚鑣。(《齊書》蕭琛謂裴子野所撰《宋略》,可與《過秦論》、《王命論》分路揚鑣。又魏元誌為洛陽令,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孝文帝詔分路揚鑣。)

名士風流。(《齊書》袁彖曰:「齊民微弱,柱石之臣皆盡,所存惟風流名士耳。」)

聽人穿鼻。(梁武論徐孝嗣「才非柱石,終當聽人穿鼻。」又《五代史》張彥反,梁末帝諭詔書,彥曰:「愚主聽人穿鼻,難與共事矣。」)

後進領袖。(《梁書》武帝謂張纘「朝中領袖」。又竟陵王子良西邸多才士,劉繪為後進領袖。又簡文帝《與湘東王書》曰「領袖者非弟而誰?」)

名下無虛。(《陳書》陳臻以《漢書》十餘事問姚察,察並為剖析。臻歎曰:「名下定無虛士」。)

風流罪過。(《北史》郎基歷官清勤,惟令人寫書,潘子義謂曰:「在官寫書,亦是風流罪過。」)

老蚌出明珠。(見《三輔決錄》。韋元將、仲將見孔融,融器之,謂其父端曰:「不意雙珠,近出老蚌,」又《北史》陸子彰之子卬有才,邢邵謂子彰曰:「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鑿孔樹須。(《魏書》李庶生而天閹,崔諶調之曰:「教弟種須:以錐遍刺作孔,插以馬尾。」)

未能免俗,聊復爾爾。(《世說》:阮仲容七月七日,以長竿掛犢鼻褌於中庭曬之,曰:「未能免俗,聊復爾爾。」又《北史》慕容紹宗自知有水厄,乃浴於河以厭之。或規之,亦答以此語。)

富貴逼人來。(《北史》:楊素少為周文帝所知,曰:「善自勉,不憂不富貴。」素曰:「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也。」)

十羊九牧。(《北史》:楊尚希奏:人少官多,十羊九牧,宜並省州縣。)

寧可玉碎,何能瓦全。(《北齊書》元景昭語。)

土牛木馬。(《周書》蘇綽謂有門資無才具者,如土牛木馬,形似而用非。)

聞名不如見面。(《周書》:房景伯為郡守,有婦人訴其子不孝者,景伯母崔曰:「聞名不如見面,可呼其母子來諷示之。」)

掩耳盜鈴。(《通鑒》唐高祖起兵時語。又按《淮南子》:有竊鍾而走者,槍然有聲,恐人聞之,乃自掩其耳。掩耳盜鈴蓋本此語。)

膽大於身。(《唐書》邱愔劾奏李昭德曰:「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雲漢。」)

斬草除根。(張柬之等既誅張易之兄弟,薛季昶勸並誅武三思,謂「斬草不除根,終當復生。」)

五經掃地。(祝欽明以經學顯,入內宴,欽明作八風舞,搖頭睆目。盧藏用曰:「五經掃地矣!」)

快行無好步。(《朱敬則傳》:急趨者無善跡。)

上不上,下不下。(《田季安傳》譚忠說季安歸正之言。)

坐鎮雅俗。(《楊綰傳》:世以綰坐鎮雅俗,比之楊震、山濤、謝安。)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陸象先語。)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郭子儀之子曖尚公主,與公主反目,有「薄天子不為」之語。公主訴於代宗。子儀執曖請罪,帝以此言慰之。按《宋書•庾仲文傳》何尚之對文帝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又《北史》及《隋書》有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政,文帝將誅之,長孫平曰:「不癡不聾,不作大家翁。」則六朝早有此語。)

垂頭喪氣。(韓全誨等失勢,皆垂頭喪氣。以上九條俱《唐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見王績《負苓者傳》,謂麗朱者丹,附墨者黑。)

張公吃酒李公醉。(張鷟《耳目記》則天時謠言。張公謂易之兄弟,李公謂廬陵王。)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五代史》王彥章之言。)

不做好事。(《五代史》後唐明宗責王建曰:「汝為節度使,不做好事。」)

不快活。(《五代史》桑維翰曰:「居宰相如著新鞋襪,外面好看,其中不快活。」又劉句、李愚罷,百官相賀曰:「自此我曹快活矣。」魏鶴山《天寶遺事》詩:「弄成晚歲郎當曲,正是三郎快活時。」《北齊書》和士開勸武成帝曰:「一日快活勝千年。」則快活二字,六朝已有之。)

酒有別腸。(《五代史》:閩主王曦宴群臣,惟周維嶽不醉。曦曰:「嶽身小,何飲之多?」左右曰:「酒有別腸。」)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北夢瑣言》:和凝以填曲,人呼為曲子相公,故云。)

乘船走馬三分命。(《北夢瑣言》在杜彥林墜馬條內。)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朱子《名臣言行錄》謂富鄭公語。又《癸辛雜識》謂本《梁武帝懺》第六卷。)

一網打盡。(蘇舜卿以故紙錢會客,為王拱宸所劾,得罪者眾。拱宸曰:「吾一網打盡矣。」)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還我為之。(鄧綰附王安石,得集賢校理,為人所笑,故以此自解。)薑桂之性,老而愈辣。(晏敦復對秦檜之言。)

汗流浹背。(趙幾謂豐稷曰:「聞君言,使我汗流浹背。」)

一蟹不如一蟹。(《通鑒》:陶谷使吳越,錢俶以蟹供客,自蝤蛑以下十二種,陶謂一蟹不如一蟹。又《勾龍如淵傳》:士論見孟庾之召,王庶之來,謂一蟹不如一蟹。)

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史彌遠責陳塤好名,塤曰:「求士於三代以上,惟恐好名;求士於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

急流勇退。(《宋史》麻衣道人目錢若水語,見《陳摶傳》。)

一部十七史,何處說起。(《宋史》文天祥入燕,孛羅丞相欲屈之,問盤古至今幾帝幾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吾非應博學宏詞科,何暇泛論」)

耳聞不如目見。(見《韓琦君臣相遇錄》,琦為陝西安撫使疏中語。)

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黃山谷謂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金史》大臣請以州郡皆用本國人,熙宗以此語答之。按陸贄疏中已有此語。)

急則抱佛腳。(《古今詩話》王安石有句云:「投老欲依僧。」客應聲曰:「急則抱佛腳。」安石曰:「投老句是古詩。」客曰:「佛腳句是俗諺。上頭下腳,豈非的對?」安石大笑。按「垂老抱佛腳」本孟東野詩,王氏《困學紀聞》嘗引之)

佛頭著糞。(《典籍使覽》:歐陽公修《五代史》,或作敘冠其前,王荊公曰:「佛頭上豈可著糞也?」)

福至心靈。(見畢仲詢《幕府燕閑錄》:吳參政以學究登科,後為學士,常草制以示歐公。歐公曰:「君福至心靈矣。」)

生薑樹上生。(俗語謂人之執拗者。劉後村詩:「人道生薑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隨聲。」)

大人不責小人過。(見沈作喆《寓簡》,有小官醉後塗改貴人文字,明日以啟謝曰:「昨朝醉去,巧兒作事拙兒嗔;今日醒來,大人不責小人過。」蓋二句本皆諺語。)

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枉自為小人。(胡澹庵謫嶺南時,方務德為廣帥,待之頗厚。秦檜死,方罷官入京,謀起用,會澹庵已召用,偶與王梅溪語其事,梅溪曰:「則君子也。」方由此進用。故時人有「樂得為君子」之語。)

聊以塞責。(《通鑒記事》:韓侂胄當國,言官不敢言事,但泛論君德時事。或問之,則愧謝曰:「聊以塞責。」)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見莊綽《雞肋編》,謂當時諺語。)

打草驚蛇。(見《續常談》,有主簿貪賄,事上,長官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方禹為楊五所害,死後向楊索命之詞。)

自身照不亮。(胡仲徽將方試,有富人亦就試,欲胡為助。胡曰:「吾學業有限,所謂自照一身猶未光也。」)

高來不可,低來不可。(李祐為縣令,見太守鞠躬作揖,太守責之。明日俯首,太守又責之。祐乃具狀言:「高來不可,低來不可,乞降一個喏樣。」)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姜七以養母豬為業,有客宿其家,聞豬作人言,客以語七。七不聽。謂「見怪不怪,其怪自壞。」以上四條皆《夷堅志》。)

陰地不如心地好。(《癸辛雜識》:倪文節家與秀王邸為鄰,頗被侵占。文節常語曰:「住場好不如肚腸好,陰地好不如心地好。」)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百川學海》:婺源民詹惠明乞代父償命,臨刑無懼色,誦此二句。太守曾天遊奏之,乃免死。)

蛇無頭不行。(《金史》:斜卯愛實嘗自草括粟文:「雀無翅兒不飛,蛇無頭兒不行」,以「而」作「兒」,掾史不敢改。)

精神滿腹。(本溫太真譽錢鳳語。《金史》:李獻甫心思所到,絕人遠甚。人稱為精神滿腹。)

拈了一把汗。(《元史》:憲宗召趙璧問為治之要,璧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璧出,世祖謂曰:「秀才,汝渾身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

黑漆皮燈籠。(《輟耕錄》:元至正中,遣官赴諸道問民疾苦,使者多納賄。百姓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過橋拆橋。(《續通考》:許有壬科目出身,會有詔罷科舉,竟署有壬名於後。或謂之曰:「參政可謂過橋拆橋矣。」)

一馬不被兩鞍。(《元史•列女傳》衣氏殉其夫之言也。)

讀書種子。(《鶴林玉露》:周益公謂:「士大夫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又姚廣孝囑文皇入京勿殺方孝孺,謂「此讀書種子也。」見《明史》。)

拔去眼中釘。(《五代史》:趙在禮殘酷,及去任,民相見祝曰:「拔去眼中釘矣。」在禮聞之,後還鎮,令民各出拔釘錢。)

一語撞倒牆。(宋胡程《蒼梧集》:錢正老謂方子通云:「立朝剛勁,須推老兄。然一語撞倒牆,亦是老兄。」)

一床錦被蓋過。(《宋史》:酈瓊素與王德不睦,會張浚以瓊副德為都統制,瓊懼,謂德曰:「向來事太尉不周,今日乞一床錦被蓋過。」德不答,瓊遂叛降劉豫。)

十八層地獄。(《梁書》:劉薩阿暴亡,有兩吏引至十八層地獄,見諸受苦者)

腳著實地。(《宋史•邵雍傳》雍論司馬光為人如此。)

千里寄鵝毛。(東坡以揚州土物寄子由,詩云:「且同千里寄鵝毛」。)

花又不損,蜜又得成。(《金史》:汴州圍急,合周奉命括粟甚慘。或規之,合周曰:「人云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我謂不損花何由成蜜也。」)

及不得一腳指。(《北齊書》:李幼廉遇事立辦,神武責諸人曰:「卿等作得李長史一腳指否?」)

兩腳書櫥。(齊陸隆學極博,而讀《易》不解文義。王儉曰:「陸公書櫥也。」今人謂讀書多而不能用者為兩腳書櫥,本此。)

騎驢覓驢。(見《傳燈錄》:道人不解心即是佛,直是騎驢覓驢。)

旗鼓相當。(《管輅別傳》:太守單子春欲試輅之才辨,謂輅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毛病。(黃山谷《刀筆》云:「此荊南人毛病。」謂習氣也)。

與人不睦,勸人造屋。(宋王韶欲取洮河,言只用回易錢便足。文彥博曰:「工師造屋,初必小計,冀人易於動工,既興作,如不可已,乃方增多。」此諺所本也。)

便宜。(《齊書》:顧憲之疏云:「便宜者,便於公,宜於私也。」)

萱堂、桂窟

[編輯]

俗謂母為萱堂,蓋因《詩》「焉得萱草,言樹之背。」注云:背,北堂也。戴埴《鼠璞》以為此因君子行役而思念之詞,與母何與?呂藍衍亦謂:《詩》注萱草可忘憂,背乃北堂也,詩意並不言及母,不知何以遂相承為母事也。按古人寢室之制,前堂後室,其由室而之內寢,有側階,即所謂北堂也。見《尚書•顧命》注、疏及《爾雅•釋宮》。凡遇祭祀,主婦位於此,主婦則一家之主母也。北堂者,母之所在也,後人因以北堂為母。而北堂既可樹萱,遂稱曰萱堂耳。世以登科為折桂,本於郤詵對策有「桂林一枝」之語。而或以月中有桂,遂因桂而移於月中之桂,又月中有蟾,謂之蟾窟,遂又移而為桂窟,展轉相訛,皆沿襲之陋也。(《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也?月,陰也;蟾蜍,陽也,與兔並明,陰係於陽也。《春秋演孔圖》曰:蟾蜍,月精也。虞喜《安慶論》曰: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生,仙人之足已成形,桂樹後生。《酉陽雜俎》云: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東坡《鑒空閣》云:懸空如水鏡,瀉此山河影。妄稱桂兔蟆,俗說皆可屏。)又如「鶯遷」二字,《毛詩》「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並無所謂鶯字也。自唐蘇味道有「遷鶯遠聽聞」,楊禎詩「軒樹已遷鶯」,禮部試士遂有「遷鶯求友」、「鶯出谷」之作。

點心

[編輯]

世俗以小食為點心,不知所始。按吳曾《能改齋漫錄》云:唐鄭傪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顧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其弟舉甌已罄。俄而女僕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修詬曰:「適已點心,今何得又請?」是唐時已有此語也。亦見《輟耕錄》。又《癸辛雜識》記南宋趙溫叔丞相善啖,阜陵聞之曰:「朕欲作小點心相請。」乃設具。飲玉海至六七,又啖籠炊百枚。

茅柴灑

[編輯]

酒之劣者,俗謂之茅柴酒。此語蓋亦起於宋時。東坡詩:「幾思壓茅柴,禁網日夜急。」《學齋占畢》引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杜甫詩「速來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之句,以為酒價何太相懸如此,想是老杜不擇飲,而醉村店中壓茅柴耳。又蘇叔黨詩:「茅柴一杯酒,相對奈愁何。」劉後村詩:「茅柴且酌兄。」是茅柴宋人已用之於詩文矣。然曰壓茅柴,蓋酒之新釀,用茅柴壓而榨之耳。

綿力

[編輯]

謙言力之薄曰綿力,見淮南王安《諫漢武伐越書》,曰:「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對手

[編輯]

凡相角伎藝,彼此均者,曰對手。《舊唐書•宣宗紀》:日本國王子入朝,王子善棋,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

張王李趙

[編輯]

見朱弁《曲洧舊聞》,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也。然梁范鎮〔縝〕《神滅論》已有「張甲王乙李丙趙丁」之語,是張王李趙俗語,其來已久。

籌馬

[編輯]

今人博局諸戲,多用籌馬紀數,其原蓋本於投壺,《記》所謂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又云:正爵既行,請為勝者立馬也。然今世之籌用以紀數,而《記》所謂籌,即投壺之矢,其紀數則別有算,所謂算長尺有二寸也。是則投壺之籌之用,與今不同,今之籌,乃投壺所謂算耳。按《儀禮•鄉射》「籌八十」注云:籌,算也。博戲所用之籌,其或本此歟?然鄉射又無所謂馬者。要之,投壺與射禮相通,籌與馬皆古人所以紀數,後世遂襲其名而其用小變耳。猶投壺之馬為勝算,而今所用亦不專以紀勝也。《天香樓偶得》云:今世賭博者,以物衡錢,謂之馬子。交易者以銅為法馬,蓋亦本此。又按古人馬制不詳,晉太康中掘地得玉馬,或以為即投壺所用也。

屠家稱姜太公

[編輯]

俗戲屠宰者謂之姜太公,此亦有所本。《國策》:姚賈謂秦王曰:「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按《楚詞》「師望在肆,鼓刀揚聲」,注云:呂望鼓刀在列肆,文王親往問之,望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國。」文王乃載與俱歸。《淮南子》亦云:太公之鼓刀。又《韓詩外傳》:文王舉太公於舟人而用之。則太公又出自舟子也。

世界

[編輯]

世界,見《首楞嚴經》佛告阿難,言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猶《淮南子》所云「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也。揚子雲《太玄》則謂:闔天謂之宇,辟宇謂之宙。陸績云:闔,天地晝夜之稱;辟謂開天地晝夜之稱。

[編輯]

吳語謂躲避曰畔,亦有所本。陳後主創齊聖觀,民謠曰:「齊聖觀,寇來無處畔。」見《言鯖》。

外後日

[編輯]

陸放翁云:今人謂後三日為外後日,意其俗語耳。偶讀《唐逸史•裴老傳》,乃有此語。裴,大曆中人,則此稱已久矣。

登時

[編輯]

俗謂俄頃間曰登時,亦云即刻。《宋書》:盧循之走也,劉裕知其必寇江陵,登遣索邈援荊州。《北齊書》:祖珽守北徐州,會有陳寇,珽令城中寂然。寇疑人走城空,不復設備。珽忽鼓譟聒天,賊大驚,登時退散。《舊唐書》:武后幸興泰宮,欲就捷路,韋安石力諫,武后登時為之回輦。

[編輯]

世謂夤緣干進者為鑽。按東坡《和錢安道寄惠建茶》詩云:「不敢包裹鑽權幸。」王安石秉政,鄧綰、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等同時擢用,士大夫有 「十鑽」之目。《王子韶傳》:劉安世劾子韶在十鑽內,為衙內鑽,指其交結要人,如刀鑽之利也。呂公著作相務簡靜,不多接士大夫,惟談禪者得從容。好進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遊古寺,冀邂逅之以自售,時謂之「禪鑽」。又蔣津《葦航紀淡》:嘉定間,士大夫有一戲論於從政云:將仕者皆改官,獨顏子不得改。天子曰: 「回也不改。」或曰:「鑽遂改。」子曰:「顏子鑽錯了。鑽之彌堅,如何改官?」方勺《泊宅編》亦云:今之巧宦者皆謂之鑽。是宋時已有此語。然班固《答賓戲》云: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則漢時已有此語也。

暖房

[編輯]

俗禮有所謂暖壽、暖房者。生日前一日,親友治具過飲,曰暖壽。新遷居者,鄰里送酒食過飲,曰暖房。《輟耕錄》亦曰:暖屋又曰暖室。按王建《宮詞》「太儀前日暖房來。」《五代史》:後唐同光二年,張全義及諸鎮進暖殿物。則暖房之名由來久矣。

穿孝

[編輯]

父母喪而成服,俗謂之穿孝。其親朋臨送,暫用袒免者,謂之帶孝。蓋以喪服即為孝也。此語自六朝已有之。《北齊書》:童謠曰:「九龍母死不作孝。」已而婁太后崩,武成帝服緋不改。《北史》:宕昌公王睿薨,送喪者千餘人,皆舉聲慟泣,以要榮利,時謂之「義孝」。和士開喪母,富商丁鄒、嚴興等亦為義孝。《新唐書•韋挺傳》:世俗營葬既畢,鄰伍全集,相與酣醉,謂之出孝。李方叔《談記》:東坡為禮部尚書,宣仁太后上仙甫七日,忽有旨:光祿官供羊酒,為太后、太妃暖孝。此皆不經之語。

杜撰

[編輯]

《宋稗史》: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世謂事不合格者曰「杜撰」。此說非也。《湘山野錄》:盛文肅度撰《張文節神道碑》,石參政中立問:「誰撰?」文肅率然對曰:「度撰。」滿堂皆笑。按文肅在杜默之前,則非起於默矣。呂藍衍《言鯖》謂:道家經懺俱杜光庭所撰,多設虛誕,故去杜撰。此亦非也。沈作喆《寓簡》謂:漢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何以齊諸田徙杜陵,號杜田生。今之里語謂白撰無所本者為杜田,或曰杜園,蓋本此。豈當時譏何之《易》學無所師承而云然耶?云云。此乃杜撰二字所由始,蓋本因杜田,又轉而為杜園。宋時孔文仲對策有「可為痛哭太息」之語,而人誚之曰「杜園賈誼」是也。因而俗語相沿,凡文字之無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經匠師者曰杜做。後世並以米之不從商販來者曰杜米,筍之自家園出者曰杜園筍,則昔以杜為劣作,而今轉以杜為佳品矣。

[編輯]

官府遣役輒曰差。顏師古《匡謬正俗》曰:《詩》云「既差我馬」,《毛傳》云:差,擇也,謂擇取強壯者,今云差科亦此意。遣人曰差,蓋亦謂揀擇其人可應役者耳。

叱氣

[編輯]

俗語以泄憤為出氣。《北史》作叱氣。荀濟謀誅高澄,事敗見執,楊愔謂濟曰:「遲暮何為然?」濟曰:「叱叱氣耳,何關遲暮然?」氣鬱於中而借事以泄之,究當以出氣為是。

著力

[編輯]

《齊書》:蒼梧王欲害蕭道成,陳太妃罵曰:「道成有大功,今害之,誰復為汝著力者?」《南史》作「誰為汝盡力」。

相打

[編輯]

俗以鬥毆曰相打,語本《南史•黃回傳》:回在宣陽門與人相打。

[編輯]

江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唐以來已入詩詞中。按《北史•徐之才傳》:高德正故犯之才家諱,之才問坐客曰:「個人諱底?」則六朝以來已有是語,而入之書策,則自《北史》始也。顏師古《匡謬正俗》:問云:「俗謂何物為底物,底義何訓?」答曰:「此本言何等物也,其後遂省,但言等物,又轉而訛為底耳。」

[編輯]

俗語言這個那個。按《舊唐書•李密傳》:密以左親侍在仗下,煬帝詢知為李寬之子,謂宇文述曰:「個小兒瞻視異常,勿令入宿衛也。」

生活

[編輯]

活計曰生活,見《梁書》:武帝檢視臨州王宏庫室百餘間,有錢三億餘萬,他物稱是,謂宏曰:「阿六,汝生活大可!」《北史》:胡叟蓬室草筵,以酒自適,謂友人曰:「我此生活,殊勝焦先。」尉景居官貪穢,齊神武戒之,景曰:「與爾計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爾割天子調。」神武大笑。

[編輯]

俗云以手牽物曰扯,然經書無此字。《宋史•杜紘傳》:伴夏國使入見,夏使欲有所陳乞,紘連扯之,乃不敢言。扯字始見於此。

[編輯]

你字,惟詞曲用之,詩文未嘗用也。惟《北史》齊文襄求好長史,舉者多不見納。一日大集,謂陳元康曰:「我教你好長史處,李幼廉即其人也。」又《隋書•李密傳》:密與宇文化及隔水相語,責其弒逆之罪。化及曰:「共你論相殺事,何須作書語。」《許善心傳》:宇文化及之逆,執善心至朝堂,化及令釋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怒,命捉來,罵曰:「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遜!」遂害之。你字見於書惟此。

賣弄

[編輯]

近代俗語「賣弄」二字,專指誇耀之意,六朝以前則謂招權攬勢也。《後漢•靈帝紀》註:閔貢厲聲責張讓等賣弄國恩。《朱浮傳》:浮坐賣弄國事免。又《楊震傳》:震疏音親近倖臣賣弄威福。《南史》:齊高帝時,竟陵王子良啟以范雲為郡,齊主曰:「聞其恆相賣弄,朕不復窮法,當宥之以遠。」

請安

[編輯]

《左傳》:昭公遜於齊,齊侯將享之。子家子曰:「朝夕立於朝,何享焉?乃飲酒,使宰獻而請安。二字見此。

香火

[編輯]

《北史》:爾朱兆使高歡統六鎮,慕容紹宗諫之,兆曰:「有香火重誓,何慮耶?」紹宗曰:「親兄弟尚不可信,何論香火?」陸法和在江夏,大治兵艦,梁元帝使人止之,法和曰:「求佛之人,豈規王位?但於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以備救應耳。」《唐書》:秦王世民遣騎告突厥突利可汗曰:「爾往與我盟,緩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

斫喪

[編輯]

人不自愛惜,耗其精神於酒色者,曰斫喪。語見《左傳》:齊陳瓘過衛,仲由見之曰:「天或者以陳氏為斧斤,既斫喪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終享之,亦不可知也。」又《唐書•楊復恭傳》:斫喪天下。

門房

[編輯]

魏孝靜詔:一人為惡,殃及闔門,朕甚湣之。自今非謀反大逆,罪止其身。於是爾朱文暢謀殺齊神武,事敗,姊方有寵於神武,乃止坐文暢一房。《舊唐書》:中宗即位,大赦,惟徐敬業一房不在免限。李錡以反誅,詔宗正削一房屬籍。宰相召蔣乂問:「一房自大功,可乎?」乂爭執,乃止錡一身及子息,餘無旁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楊氏有越公房,李氏分隴西、趙郡二支,隴西有四房,趙郡有六房。

馬頭馬門

[編輯]

水陸總彙泊舟之地曰馬頭。《南史•何承天傳》:宋元嘉三年,討謝晦,到彥之率兵先至馬頭。《北史•楊侃傳》:梁豫州刺史裴邃欲襲壽春,謬移云: 「魏於馬頭置戍。」《魏書》:太平真君十一年,帝南伐,命長孫真趨馬頭。此即是馬頭郡。按《通鑒》:史寵誠據魏博,於黎陽築馬頭,為渡河之勢。注云:附岸築土,植木夾之,以便兵馬入船也。《五代史》:梁將攻淮南,遣劉捍先之淮口,築馬頭,下浮橋以渡。《宋史•馬默傳》:河決小吳水,官以為宜使東流,默與轉運使以為宜使北流。於是作東西馬頭。約水復故道,此乃俗所謂馬頭之見於史者也。船艙有門曰馬門。曾三異《同話錄》云:舟之設屋,開門而入,其門謂之馬門,必先闖而後入,因其字義而析之也。明人顧元慶《簷曝偶談》亦云:船門曰馬門,蓋闖字之義也。引首而觀曰闖。

生口

[編輯]

生口,本軍前生擒之人。《漢書•蘇武傳》:李陵為言:「捕得生口,言太守以下皆白服。」《王莽傳》:陳歆言:「捕虜生口,知犯邊者皆單于咸子角所為。」《後漢書•袁安傳》:和親以來,有得邊生口者,輒以歸漢。《魏略》:太祖賜楊沛生口十人。皆謂捕獲生人也。今北方人乃謂驢馬之類為生口。此亦有所本。《魏志•王昶傳》註:任常與人共買生口,各雇八匹。後生口家來贖時,價值六十匹,嘏仍止取本價八匹。則以牛馬為生口,三國時亦已有此語矣。

騍馬、騸馬、驏馬

[編輯]

俗以牝馬為騍馬,非騍字也。《輟耕錄》謂:「課馬」之誤。《唐六典》:凡牝四遊五課,羊則當年而課之。課者,歲課駒犢也。是騍馬應作課馬也。按顏師古《匡謬正俗》云:俗呼牝馬為草馬,以牝少用,常放草中,不飼以芻豆,故云:然則唐以前本呼牝馬為草馬。及牧監設課後,遂呼課馬,後人又易以馬旁而為騍馬耳。牡馬之去腎者曰騸馬。《五代史》作扇馬。郭崇韜深嫉宦官,謂魏王繼岌曰:「王登極後,必盡去之,即扇馬亦不可騎也。」《北夢瑣言》:周帝賜馬南平王,王論「良馬不可遇,但要坐下穩,惟扇庶幾。」自是江南蜀馬往往學扇。然則五代以前馬尚不皆扇也。不鞍而騎曰驏馬。《明史》:常遇春夜襲擴廓於太原,擴廓出不意,不及鞍,乃乘驏馬,以十八騎遁去。此驏馬之見於正史者也。古時則曰誕馬。《魏書》:王瓊見廣平王,自言馬瘦。王以誕馬並乘具與之。註:不施鞍轡曰誕也。

甕鼻

[編輯]

俗以鼻不清亮者為甕鼻。宋人袁文引王充《論衡》「鼻不知香臭為甕」以證之。然《論衡》云:人不博覽古今,猶目肓、耳聾、鼻癰也。其語在《別通篇》,乃作癰字,非甕字也,何得援為甕鼻之證耶?況俗所謂甕鼻者,乃謂其聲多鼻音,如甕盎耳,非謂不知香臭也。然則不知香臭者為癰,聲多鼻音者為甕,本自各別,不得牽混耳。

拿訛頭

[編輯]

伺人作奸,從而嚇詐取財,俗謂之拿訛頭。此俗語,未有見之筆墨也。顧寧人《日知錄》載:明泰昌元年八月,御史張潑上言:「京師奸宄叢集,遊手成群,有謂之把棍者,有謂之拿訛頭者,請將巡城改為中差。」拿訛頭三字見此。

回殘

[編輯]

凡買物應用後,仍減價賣之,俗謂之回殘。此二字見《舊唐書•王毛仲傳》:毛仲管閑廄馬,凡芻粟之類,吏下不敢盜竊,每歲回殘,常致數萬斛。又《新唐書•食貨志》:太和九年,以天下回殘錢置常平倉本錢。

毛作無字

[編輯]

天津、河間等處土音,凡無字皆作毛字。《佩觿集》所謂河朔人謂無曰毛,蓋聲之轉也。宋人小說:有人邀東坡吃「飯」,乃蘆服、豆腐、白菜,三者皆白也。坡明日邀其人吃「毳飯」,其人意必獸之有毛者,及至,則竟日不設飯。詰之,坡答云:「酒也毛,菜也毛,飯也毛。」借河朔間土音以無為毛也。相與大笑。按此雖土音,亦有出處。《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謂無食也。《五代史》述黃幡綽賜緋毛魚袋,謂無魚袋也。則古人文字中亦用之矣。

吳趙

[編輯]

蘇、常間俗語,謂不擇言而亂語者曰吳趙。按《明史》:張居正奪情時,吳中行、趙用賢皆以疏被論坡杖,吳中人謂之吳趙。此其始也。

呼箸為快

[編輯]

俗呼箸為快子。陸容《菽原雜記》謂起於吳中,凡舟行諱住,諱翻,故呼箸為快子,幡布為抹布也。今北方人呼幡布為轉布,則又因翻字而轉耳。

歲寒三友

[編輯]

元次山《丐論》云:古人鄉無君子,則與山水為友;里無君子,則以松竹為友,坐無君子,則以琴酒為友。東坡詩:「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卷四十二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