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2
陜西通志 巻十二 |
欽定四庫全書
陜西通志巻十二
山川五〈興安州 商州 同州〉
興安州
牛頭山〈即牛山〉在州北九十里〈州冊〉西城縣有牛山〈唐書地理志西城故城在州西北〉牛山為州境羣山之冠上有泉不涸不溢禱雨輒應〈輿地紀勝〉黃巢谷在金州牛山〈雍大記 金州即今州治〉牛頭山綿亘百餘里髙入雲漢有金牛洞即昔人掘劔刺黃腰獸處又其巔有五硌山峰巒錯互又有蠟燭山青翠挿天以形似名〈州志硌音洛〉
九里岡 在州北五十里石磴崚嶒陡峻難上神灘河經其陽琉璃河經其隂為長安孔道〈州志〉
盻陽嶺 在州北百里其山髙峻日出先及故名麻坪河經其陽洵河經其隂山麓有石砦名轆轤杷〈州志〉
三教山 在州北百二十里山甚髙有二龍湫相傳為南嶽禪師道場二龍得度報以甘泉其傍有喬松二龍所遊戱繞三匝而上舊痕宛然歳旱禱雨於此又州北百三十里為觀音山〈州志〉
王莽山 在州北三百里莽嘗遣兵戍守於此傅家河之水出焉山傍有樹髙數仭其隂四蔽而空其中名重陽樹又王莽山西為燕子嶺接鎮安界又燕子嶺東為二郎山四面險峻其頂平坦可屯數千人泉流皆瀑布林木蓊翳人跡罕至過此則為鎮安之下茅坪矣〈州志〉劇盜淡文省據燕子嶺距邑二百八十里〈明劉閣香溪洞記〉
心山 在州西北五里又相近有梅花山首枕漢江是為姚墟〈州志〉漢陽厥守漢中棄官修仙於此〈明劉閣記陽一作楊〉
長鎗嶺 在州西北十五里又折弓埡在州西北五十里相傳有將軍戰沒於此失其姓名土人祠之〈州志〉
鯉魚山 在州西四十里山上有泉舊時泉內有二鯉魚禱雨多應今泉涸其相近有赤崩灣宋將楊大勲死節處〈州志〉州西三十里地名秦郊渡月河約二里有山最髙曰鯉魚山與漢隂鳯凰山相連以鳯凰為頭鯉魚為尾共一百二十里〈輿地紀勝〉
三條嶺 在州西六十里明末㓂亂鄖將黃元吉死處又州西六十五里曰擂鼓臺土阜巋然亦古戰塲也〈州志〉
鳯凰山 在州西七十里懸聳萬仭冠絶羣山〈雍勝畧〉山西阻池河北阻越河東南阻漢亘二百五十里跨興漢石紫四郡縣地又天馬山在州西九十里亦鳯凰山之支也越河經其下其相近有越嶺與天馬山對峙設有越嶺闗與漢隂接界又小埡子在州西百二十里兩山壁立中通一路如線〈州志〉
七寳山 在州西百五十里接紫陽界〈州志〉
西城山 在州西南五里古縣治建其下今有三石塔存其相近又有藥王山以祠祀孫真人而名〈州志按寰宇記西城故城在漢江北西城山東與州志不合〉
魏山 在州西南九里〈元和志〉心山二里至魏山三面險絶惟北小徑可捫葛而升晉吉挹督䕶梁州秦韋鍾來㓂挹嬰壘急口岐山固守三年不可下即茲山也〈明劉閣牛山記〉
天柱山〈一名砦子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一名砦子山髙險壁立其下有碧瑱洞今封閉〈州冊〉
郎家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州志〉
馬蝗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香河水經此〈州志〉
南宮觀山 在州西南百五十里石筍凌空四壁如削嵐河水經其下砰䂴如雷不通舟楫〈州志〉
趙臺山 在州南二里梁時漢水泛溢人皆走避此山〈元和志〉州南三里曰歡喜嶺山色皆赭有巨冢名太子墳俗傳為堯第九子無所考昔有牧兒陷入見殿廷儼然皆上古時物以土封之後遂失其處〈州志〉
玉屏山 在州南五里山多青白堊香溪水出此其相近又有尖峰山〈州志〉
文筆山 在州南七里其相近有香溪洞〈州冊〉平利縣北數十里有香溪柴扉洞〈輿地紀勝〉自魏山又三里度香溪溝入崇山中有石洞相傳呂洞賔郭尚竈傳道茲洞洞前有石棋枰及子人不敢取尚書胡濙有詩鑱石壁〈明劉閣香溪洞記〉出郭循溪而南度仙關折而南為純陽洞又南為八仙洞又西為三茅洞亦名凌霄洞與純陽洞隔溪相望橋上有玉皇閣相傳即呂郭棲息處又相近有龍門谷谷有龍門洞洞有三泉旱禱輒應〈州志〉
五峰山 在州南五十里五峯聳秀為州勝槩〈州志〉牛蹄嶺 在州東南十五里路極險峻黃洋河經其下〈州志〉老君山 在州東三十里其相近有古廟嶺磨溝水所出又州東四十里有髙洞山又州東四十五里有青碌山有石洞十二處〈州志〉
髙王山〈王一作望〉在州東六十里逈出衆山有髙王祠又歪頭山在州東八十里〈州志〉
鶻嶺 在州東接上津縣界地極險要〈雍勝畧〉
白雲山 在州東北五裏白雲之泉出焉一名卓錫泉相傳為南嶽懐讓禪師卓錫得泉處又大團山小團山俱在州東北十里〈州志〉
龍王山 在州東北三十里上有龍湫大旱不涸其相近有老樹嘴相傳昔山有豫章樹因以是名北望終南南望吉陽諸山簇簇如畫〈州志〉
將軍山 在州東北四十里相傳舊有將軍戰歿故名山後有石洞內藏鐵盔甲不知所自人不敢近〈賈志〉其相近有古墓嶺〈州志〉
〈附考〉金川縣有焦陵山〈隋書地理志〉西城縣有伏羲山〈寰宇記按金川西城俱屬州境山無考又按路史注伏羲山在西城女媧山在平利與伏羲山接則山當在州東南近平利界疑即今之髙王山也〉
漢水 在州城北一里自紫陽界入境又東入洵陽界〈州圖〉漢水自逕魚脯溪口又東過西城縣南又東逕鼈池鯨灘又東逕嵐谷北口又東右得大勢左對月谷口又東逕西城縣故城南又東為鱣湍〈水經注〉漢水去州城百歩〈元和志〉漢江自樓子灘入州境又東為月池灘在州西南百六十里又東三十五里為馬尿灘又東五里受道河之水為思灘又東三十里為髙洋灘低洋灘又東十里受蒿坪河五堰河溜水河嵐河之水為三堆灘又東五里為織女灘又東五里為串灘又東四十五里為麩灘又東二十里受吉河月河之水為月河灘又逕州城下為州身灘又東去州十里為立石灘又東二里為下立石灘又東三十里受神灘河水為神灘又東五里為二郎灘又東七十里為洵陽界諸灘之中麩灘串灘二郎灘為險而神灘尤甚明成化間知州鄭福於沍冬時用火燒石疏鑿以殺其勢舟行利焉又江中有安康石因郡得名常隠不見見則歳饑又有美女石亦在石泉壩漢水北岸〈州志 詳見圖考〉
大道河 在州西南二百二十里又小道河在州西南百八十里源俱出界嶺各東北流入於漢〈州冊〉
蒿坪河 在州西百十里〈州冊〉源出鳯皇山自紫陽界來西南流入於漢〈州志〉
五堰河 在州西九十里〈州圖〉源出鳯皇山老龍池西南流入於漢〈州志〉溜水河源出羅圏崖其水合於五堰河〈州冊〉
易家河 在州西南七十五里源出王家山南流四十五里入漢〈州冊〉
嵐河 在州西南七十里〈雍勝略〉漢水東逕嵐谷北口嶂逺溪深澗峽嶮邃氣蕭蕭以瑟瑟風颼颼而飀飀故川谷擅其目〈水經注〉源發四川太平縣界逕平利縣流入州境入漢江〈州舊志〉源出化龍山東流七百餘里中有仙人碥巨靈跡鎻龍樁諸勝至石泉壩南北流入漢〈州志〉香河水在州西南九十里逕馬蝗山入嵐河〈州冊〉
吉河〈吉一作急〉急河在州西南十五里源出平利縣界東北流入漢江亦謂之吉河〈漢中府志〉漢水右得大勢勢岨急溪故亦曰急勢〈水經注〉西城縣有吉水〈九域志〉吉河自界嶺來西北流入於漢〈州志 按急勢城即晉粱州督䕶吉挹所治則吉河或亦因吉挹而名也〉
月河〈月一作越〉在州西七里自漢隂縣流入又東南入漢〈州冊〉漢水左對月谷口山有坂月川於中黃壤沃衍〈水經注〉越河出鳯凰山東流至漢隂受添水河水過越嶺闗受白魚溝水又受恆河水昔逕赤崩灣過牛山之麓明末洪水南徙沙礫皆為沃壤是為截河又東受傅家河水又東流入於漢水口甚狹僅可容舟其恆河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衡河源出牛頭山亦自漢隂界來曲折南行林莽之中三百餘里南流入月河又有黑水河在州西北二百里東南流入恆河其傅家河在州北二十五里源出王莽山南流入越河〈州志〉
黃洋河 在州東南五里〈州圖〉源發平利縣境化龍山北流入於漢又陳家溝在州南二里故道由新治內因建新城導流東門外夏秋水漲則循城北遶而西流與施家溝水㑹逕舊城西南隅折而東過㑹源橋出閘口入黃洋河每歳五六月水潦暴至則損傷禾稼直衝郡城郡人苦之〈州志〉黃洋河源發平利界之石樑山東流入州界逕狗脊闗流七十五里入漢〈州冊〉
神灘河 在州東北八十里源出牛山東南流入於漢〈州志〉自夏家埡流來合琉璃溝水入漢〈州冊〉
黑龍泉 在州西北八十里桑溪村禱雨有應〈州志〉小絲泉 在州西八里泉𣲖如絲其出不竭〈州志〉
三泉 在州南五十里龍門谷中禱雨有應〈州志〉
金泉〈一名金井泉〉在州治東〈賈志〉子城東之井也取金生水之義〈輿地紀勝〉在州東二裏白龍隄金華寺其深四丈水甚甘冽〈州志〉
平利縣
女媧山 在縣東三十里灌溪源出於此〈賈志〉平利縣有女媧山〈唐書地理志〉西城縣有女媧山〈九域志 西城今屬興安州〉岡巒起伏蜿蜒四十餘里晉桓溫伐秦其將司馬勛為苻雄所敗退屯女媧堡即此〈縣志〉
錦屏山 在縣城南又觀山在縣城西山勢起伏屹然為縣治水口中有元天觀一名元天觀岡又龍山在縣城北縣治倚此〈縣志〉
光頭山 在縣北三十里又髙望山在縣北四十里孤峰突聳山頂有雲必雨人以為候接興安州界〈縣志〉
馬鞍山 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嶓冡山 在縣西四十里又相近有風洞深不可測四時有風從穴中出〈賈志 按此非寜羌之嶓冡辨見後〉
狗脊嶺 在縣西五十里接本州界〈縣志〉
石樑山 在縣西南百二十里〈縣志〉九股坪在縣西南四百里中有平地一區東臨嶄崖西接屬境昔流賊嘯聚於此〈縣冊〉
化龍山 在縣南二百里上有九臺十三灣多竒鳥怪獸〈賈志〉
花池山 在縣南三百里由化龍山脊百二十里通花池山由花池山脊百七十里通四川太平大寧等處叢林密箐絶少居人又鎮坪在縣南五百十里接四川界〈縣冊〉
藥婦山 在縣東南百里〈縣志〉昔有夫婦擕子入山其父落崖妻子搗藥救之尋俱化為三石人山頂藥臼尚存〈周地圖記〉
秋山 在縣東南百九十里通四川路山頂上下四十里林木蔽日四時凝雪不消中有一碗泉隨飲隨溢〈縣志〉
松子山 在縣東六十里山甚髙峻其上有池名天心水又相近有馬鬃嶺以形似名有洞曰羅圏洞〈縣志〉
八里岡〈一名花粟岡〉在縣東九十里岡東西凡八里俗名花粟岡其地山環若城水遶如帶明嘉靖初縣被水災議徙治於此居民重遷事遂寢〈縣志〉
筆架山 在縣東百五十里其相近有白土闗埡〈縣志〉了角山 在縣東北百里兩峰並峙形如了角接洵陽縣界〈縣志〉
大頂山 在縣東北百六十里接湖廣竹溪縣界〈縣志〉嵐河 在縣西南百五十里源出四川太平縣界北流至州界入漢江又有牙河在縣西南二百五十里東通金毛闗南通鎮坪其水北流入嵐河〈縣志〉
黃洋河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風線口西北流入州境注漢江又灌溪河在縣南二十歩源出女媧山西北流合黃洋河又有月溪河在縣北十五歩源出髙王山南流西折遶縣城而㑹於灌溪河水勢環曲如月故名或曰即寰宇記所謂聲水〈縣志〉
沖河〈一名界溪河一名壩河〉在縣東南百十里一名界溪河又至白土營名壩河自湖廣竹谿縣流入縣境又流經洵陽界合於閭河又秋河在縣東南百八十里源出四川大寧縣界北流入於沖河又松杉河在縣東百六十里源出武陵闗流入秋河又太平河在縣東南百三十里源出秋山其水合於秋河又石牛河在縣東南百三十里亦自竹谿縣流入合於沖河又連仙河在縣東百六十里源出竹谿縣大頂山亦南流合於沖河〈縣志〉
南江河 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與大寧縣接界其上源曰小源溪母豬峽東北流逕縣境又東入湖廣竹山界〈縣志〉
龍潭 在縣東六十里濶四丈其深莫測遇旱禱雨輒應〈賈志〉
馬池水 在縣西四十里源出嶓冡山下之神馬淵與西縣水㑹〈賈志 按水經注西縣嶓冡山西漢水所導西流與馬池水合水出上邽西南謂之龍淵水龍馬所生又謂之馬池川此西縣在今秦州去平利甚逺賈志殆以嶓冡之名而誤也疑所云嶓冡山亦渉附㑹特存其説附辨於此〉
天池 在縣文廟後池水積徹大旱不涸〈州志〉秀泉在文廟前〈賈志〉
清平泉 在縣治前其水至清居人飲之不生癭瘤〈賈志〉
洵陽縣
黃㭔嶺〈㭔落胡切黃㭔木名可染〉在縣西三里上通黑山之嶺為邑主山又駱駝山在縣西百二十歩東枕縣治西接羣山以形似駱駝之項故名〈縣志〉
臨崖山 在縣東一里峰巒環擁南枕漢江北控鶻嶺上有寺又觀音洞在縣治北祈禱有應〈縣志〉
羊山 在縣北四十里〈賈志〉即終南之支也連絡千里相傳為福地修仙之所絶頂西接商鎮南瞰漢江人跡罕到有鐵釜一口可容水數石內生松一株大數十圍世傳張良辟榖於此觀址鐘鼎尚存山下有仙花洞在縣北八十里洞極宏敞上有花藻如雕刻下有泉寒冽異常又有谷粟洞一雲谷璽洞在縣西北百里內有龍湫知縣羅熙禱而得雨為文祭之〈縣志〉
仙姑碥 在縣北百三十里有碥路至金坪俗傳為仙姑所修故名〈縣志〉
西北山 在縣北百五十里〈縣志〉
盻陽嶺〈陽一作羊又名楊家嶺〉在縣西北九十里東臨洵河西接本州界又名楊家嶺〈縣志〉
合抱嶺 在縣西北百里以山水環抱故名〈縣志〉
青山 在縣西五十八里東北枕漢江西南接本州界其下有洞産碧瑱石今封閉〈縣志〉
留停山 在縣南二里〈縣志〉行人愛其秀㧞多留停縱覽因名〈寰宇記〉
谷山 在縣南十里歳旱禱雨多應〈縣志〉
馬鞍山 在縣南五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尖朶山又有鏡石崖懸如削光耀奪目數里之內物象悉照〈縣志〉
將軍山 在縣南六十里又風洞在縣南八十里洞中有大風極寒人不可當〈縣志〉
女華山 在縣南百二十里山極髙峻林木蓊翳山腰有洞入洞口二里許皆沙河洞中雲出必雨人以為候〈縣志〉
連尖山〈即連嶺山〉在縣南百五十里山極髙峻以三峯尖聳並峙而名深奧險僻俗傳為普庵道塲舊名連嶺山〈縣志〉
紫荊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有洞深可五六里號仙洞山後有石池池傍有石蓮花〈輿地紀勝〉
觀音崖 在縣東八里下瞰漢江多石穴〈縣志〉
神仙洞 在縣東七十里〈縣冊〉內有生成石蓮花十九朶石獅子一洞門鐫紫葢神仙洞天六字〈名山記〉洞門髙一丈七尺深不可測有古碑剝落鄉民祈雨輒應又黑龍洞在縣東百里旱禱亦多應〈縣志〉
禹穴 在縣東百三十里穴傍鐫禹穴二字有古碑剝落相傳禹導漾時經此〈雍勝畧〉
浮雲山 在縣東百五十里其峰髙聳上有廻龍觀南臨漢水北接羣山抵商州界〈縣志〉
當門山 在縣東百七十里兩峰相對望之如門〈輿地紀勝〉硃砂洞 在縣東二百四十里今封閉〈縣志〉
龍山 在縣東北百二十里山有靈泉旱禱即應〈輿地紀勝〉水銀山 在縣東北百四十里南臨蜀河北連鶻嶺有硃砂水銀洞三處〈縣志〉
碧瑱山 在縣東北百五十里有碧瑱洞今封閉其相近有鶻嶺又相近有穿崖其髙千仭崖中一竅南北相通可三里許〈縣志〉
〈附考〉縣北有懸書崖髙五十丈刻石作字今人不能上不知所道山下石壇上有馬跡五所名曰馬跡山〈水經注〉縣有麻嶺山金州山〈九域志 按此三山今俱無考〉
漢水 在縣南百十歩自本州界流入又東入白河界〈賈志〉漢水自鱣湍又東合旬水又東逕木蘭塞南又東左得育溪又東得甲水口〈水經注〉漢水在廢淯陽縣城南東流〈寰宇記 淯陽故城在縣東〉洵陽縣有漢江〈九域志〉漢江在縣南門外至縣東三十里為構園沱夏秋水漲舟行甚艱又至縣東百五十里有仙灘又東三十里有藍灘亂石縱橫怒濤洶湧為舟楫患〈縣志 詳見圖考〉
閭河〈閭一作驢一名澗水一名閭谷水〉在縣西二十五里源自平利縣來北流入漢〈雍勝畧〉澗水在縣西二十七里一名閭谷水北注於漢其閭字亦為驢字〈寰宇記〉平頂河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源出神仙洞西北流入閭河〈漢中府志〉閭河源出連尖山金河神河壩河平頂河之水皆㑹焉北流入漢〈縣志〉閭河從竹溪平利界來逕青山觀入縣境北流一百四十里入漢江又金河在縣南七十里源出歪頭山西流六十里入閭河又神河在縣南五十里源出范家山東流五十里入閭河又孟家河在縣南三十五里即壩河也自平利界來納諸水東北流合閭河〈縣冊〉
洵河 在縣東百二十歩出自西北山流入漢江縣以是得名〈雍勝畧〉旬陽縣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漢書地理志〉旬水北出旬山東南流逕平陽戍下與直水枝津合又東南逕旬陽縣與柞水合又東南逕旬陽南又東南注漢謂之旬口〈水經注 旬陽故城在縣北〉洵陽縣有洵水〈隋書地理志〉源出鎮安之秦嶺南流入漢長八百里東西北三面遶縣治瀠洄可愛中多水磨唐浮休居士有賦〈縣志〉
乾祐河〈即柞水〉在縣西北百四十里源自鎮安縣東北乾祐山來南流合於洵河〈縣志〉柞水西出柞溪南流逕重崖堡西屈而東流逕其堡南又東南注於旬水〈水經注〉
乾溪河〈一名麻坪河〉在縣西北發源獅子嶺流九十里至龍潭為麻坪河又至乾溪舖為乾溪河東南入洵水〈縣志〉
冷水河 在縣北三十八里源出鶻嶺西南流入洵水〈縣志〉
蜀河〈即育溪水育一作淯〉在縣東百四十里出於秦嶺中洞河西岔河葢其源也南流逕閭闗入漢江〈縣志 按此即淯水〉漢水左得育溪與晉旬陽分界於是谷〈水經注〉淯水在廢淯陽縣西一百歩源自商州上津縣來東南注於漢〈寰宇記〉洵陽縣有淯水〈九域志〉蜀河源自咸寧縣來南入於漢〈雍大記〉西岔河在縣東北二百里源出西北山東南流入蜀河〈漢中府志〉
仙河 在縣東百八十八里源自湖廣上津縣南流入漢〈雍勝畧〉自山陽界流來逕縣境牛心石南流一百里至白河界入漢〈縣冊〉
蓮花池 在縣東西北各五里有池凡三不由浚鑿皆天成也相傳花發年豐或邑士有登科之慶〈縣志〉白河縣
鳳嶺〈一名繡屏山〉在縣西北環遶西南形如鳯翥故名〈雍勝畧〉繡屛山在縣治西山頂舊有天池山腰即縣城東向層疊而下直抵東門又下里許即清風澗其在北門外者為北岡又里許為金家坪〈縣志 按縣圖則繡屏山即鳯嶺之別名也〉
印臺山〈一名南臺山〉在縣南一里層巒方正形如印臺故名又泰山在縣東北一里前臨漢水後連北岡又縣東二里有靈應洞〈縣志〉
髙家坪 在縣西三里又縣西四十里有解家坪在麻虎溝〈縣志〉
羅漢洞 在縣西五十里又縣西六十里有髙瑱子洞〈賈志〉
中華山 在縣西七十里上有中華池四時不涸〈縣志〉長岡山 在縣西九十里小冷水出此亦名長岡嶺〈縣志〉大都山 在縣西百里其相近又有二峰山俱為冷水所經〈縣志〉
白崖 在縣西南三十里石磴盤紆望如積雪〈縣志〉南竹山 在縣西南百二十里接湖廣竹山界大白石水出此〈縣志〉
五條嶺 在縣西南百八十里大冷水出此〈縣志〉
龍岡山 在縣南二里山勢起伏如龍〈縣志〉豐利縣有伏龍山〈唐書地理志 豐利故城在縣南〉鄖鄉縣有伏龍山〈九域志按宋省縣入鄖鄉疑龍岡山即伏龍山也〉
廟山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神泉旱禱有應〈縣志〉
聖母山 在縣南百里上有廟今廢其北二十里為茅坪近白石河多緑竹〈縣志〉
平頂山 在縣南百二十里接竹山界〈縣志〉
文筆峰 在縣東南三里孤峰聳削故名〈縣志〉
申公嶺 在縣東南百三十里小白石水出此〈縣志〉紗帽山 在縣東三里山腰有井名溫泉井〈縣志〉
魁星山 在縣東北七里七峰連亘迤𨓦如北斗〈縣志按此山今屬鄖西境〉
〈附考〉錫義山在豐利縣東北六十里一名天心山〈元和志〉錫縣有錫義山方圓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門上有石壇長十餘丈世傳列仙所居山髙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揺〈水經注 錫縣故城在縣東南〉豐利縣有天心山〈隋書地理志〉鄖鄉縣有錫義山〈九域志〉山在鄖縣西百八十里〈名勝志〉天柱山在鄖鄉縣錫義鄉去縣二百里山之左有峰曰天柱峰上有三石門〈輿地紀勝按天柱山疑即錫義山也今當屬鄖西境〉
漢水 在縣北三里自洵陽界流入又東流入鄖西為湖廣界〈縣圖〉漢水又東為龍淵又東逕錫縣故城北為白石灘又東逕長利谷〈水經注〉漢水南去豐利縣二十里〈元和志〉月兒潭在縣西五十里即漢江也瀠洄澄澈有如秋月因名〈縣志 詳見圖考〉
仙河〈即長利水〉在縣西北南流入漢〈縣圖〉上津縣有長利水亦名仙水西北自豐陽縣流入豐利縣界〈寰宇記 上津縣今屬鄖西豐陽縣今屬山陽〉
崩頭溝水 在縣西百里其水北入漢江有崩頭石在漢水南岸接洵陽界〈縣志〉
冷水河 在縣西南百六十里源出洵陽縣王鐵嶺北流去縣七十里入漢江又馬莊河在縣西百二十里源出洵陽界棕溪嶺東流入冷水河又小冷水河在縣西九十里源出長岡嶺西流入冷水河〈縣志〉冷水河源出竹山縣界嶺下流西合漫水河又西合馬莊河又東合小冷水河流一百六十里入漢江〈縣冊〉
麒麟溝水 在縣西六十里源出陳家山北流入漢〈縣志〉麻虎溝水 在縣西三十里北流入漢〈縣志〉
長春澗水 在縣西北一里源出龍岡兩崖花卉四時不絶故名長春其水北入於漢又有洞賔澗在縣西北又有普澤泉在縣西北一里左右各一穴居民日汲不竭又相近有普潤泉其水並流入長春澗入於漢〈縣志〉
白石河 在縣西南二里〈縣圖〉漢水東逕錫縣故城北為白石灘〈水經注〉白石河在縣西南百二十里源出竹山界東北流去縣二里入漢江又小白石河在縣東南九十里亦出竹山界北流入白石河又厚子河在縣南四十里北流入白石河又紅石河在縣東南八十里源出漫營嶺至縣南十里西北流入白石河〈縣志〉白石河源出界嶺小白石河源出申公嶺〈州志〉縣東一里為清風澗又有環碧池水入焉又縣南十里有髙名澗十五里有白崖澗二十里有涼水澗其水俱流入白石河又縣南十五里有店子溝其水流入紅石河〈縣冊〉
沙溝水 在縣東十五里其水入漢接鄖縣界〈縣志〉天池 在縣南龍岡山上岡阜四起中陷一坪方半畆遇雨積流成池不假人力〈縣志〉
涼水泉 在縣北里許炎暑其水如氷〈縣志〉
龍泉井 在縣東門外其水冬溫夏涼〈縣志〉
紫陽縣
神峰山 在縣治北數峰壁立如屛縣治枕其麓上常有雲氣〈縣志〉
滴水崖 在縣北十里怪石嶙峋崖上有洞洞有石龍吐水又有太白池深不可測禱雨輒應〈縣志〉
七寳山 在縣北四十里七峰髙聳故名〈縣志〉
鳯凰山 在縣北七十里接漢隂界疊聳十二層如鳯凰翔舞上多仙跡〈縣志 又見漢隂縣〉
風洞山 在縣北七十五里孤峰挿天山下有清泉〈縣志〉團螺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層巒旋繞如螺接西鄉界〈縣志〉
酆都山 在縣西十五里峰巒秀出上有酆都神祠禱雨輒應〈縣志〉
陳公崖〈一名鐵縴灘〉在縣西五十里舊名鐵縴灘南岸石崖數丈𨺗峻壁立人不能行昔有鐵繩懸崖上溯流者挽之以行年乆廢壊舟人苦之順治十六年沔縣陳左叅安國募工鑿石開路因以名之〈縣志〉
鷄鳴坡 在縣西南六十里坡甚髙相傳漢髙祖微行至此聞鷄鳴遂止〈雍勝畧〉土門埡在縣西南六十五里灌河內兩山夾峙叢林懸崖儼若巨闗〈縣志〉
城墻嶺 在縣西南百二十里昔人縁山頂築墻以禦㓂南北長亘三十餘里接漢隂縣界〈縣志 又見漢隂縣〉
觀音碥洞 在縣西南沿任河百二十五里懸崖髙覆有天成石龍俯首滴泉下生石瓶盛注不竭不溢洞中可容數十人〈縣志〉
二州埡〈州一作舟〉在縣西南百六十里為秦之金州蜀之達州接壤明正徳間於達州分建太平縣金州分建紫陽縣仍於二州埡設戍防守斷崖絶壁雄峙一方其上有擂鼓石〈縣志〉
天馬山 在縣南二里山勢如馬騰驤故名〈雍勝畧〉玉屛山 在縣南三里其相近有筆架山學宮之右面之有印臺山學宮之左面之又甕山在漢江南岸其形如甕亦謂之甕兒山山下有紫陽洞〈縣志〉洞在紫陽灘之涯洞有三各深丈許宋紫陽真人張平叔修煉之所縣因以名〈雍勝畧〉
白崖洞 在縣南四十五里〈縣冊〉沿汝河三十里懸崖峭壁竹木叢茂上下二洞距五丈許洞中垂石乳滴水下有石筍承之形若雌雄相顧四傍石紋如鱗次相傳為宋時仙隠處〈縣志〉
望夫山 在縣南九十里任水之濵其上有望夫石〈縣志〉一婦以夫從戎朝夕登望後化為石〈圖書編〉
三尖山 在縣南百里林谷叢宻明嘉靖間土㓂李三結寨於此其相近有木竹埡多竹木又有仙女洞洞門常有霞光五色相傳洞中水溢時見有胡麻飯流出〈縣志〉
文筆峰 在縣東南八里一峰突起如筆〈賈志〉
香爐山 在縣東南十里上有鐵香爐故名山巔雲起則雨人以為候〈縣志〉
板厰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順治六年巨㓂孫守金據此十年始勦平之〈縣志〉
目連山 在縣東南百里洞河內山下有目連洞俗傳目連和尚結庵於此昔有人聞洞中樂音飄𣺌百卉異香今山半崩裂人跡罕到〈縣志〉
光頭山 在縣東南百五十里接四川太平縣界山頂不生草木有二穴極深下有龍洞石門三重內有石床人不敢近雲霧起則雨〈縣志〉
三臺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形疊聳其中有石洞龍泉又相近有三十六峰羣峰簇擁為諸山冠木石巉巖中多虎豹又縣東三十五里有沖天洞在汝河對岸懸崖中有石洞洞前有泉亦紫陽真人修煉處〈縣志〉
漢水 在縣南門外自漢隂界東南流入又折而東入興安州界〈縣圖〉漢水自逕寧都縣南又東逕魏興郡廣城縣又東得魚脯溪口舊西城廣城二縣指此谷而分界也〈水經注 寜都縣今屬漢隂廣城故城在本縣東南西城縣今屬興安州〉漢江自馬家營為縣界東下為銅鑼三灣又東為草圏灘又東為五溜子灘又東為龍王灘又東為石壁灘又東為鐵縴灘即陳公崖也又東為宦姑三灘又東為怯灘在縣西十五里水陡如鬬又東為大力灘在縣西八里左右皆有石嘴為舟楫患又東為石樑灘在縣西當任河口又東為紫陽二灘在縣治前又東為中宮灘在縣東南一里極髙險中流有柱石怒激如雷又東為長灘在縣東四里近汝河灘不甚險商舶停集漁火絡繹又東為樓子灘又東為柘瀆灘又東為石門灘接興安州界計流一百六十五里又有鴛鴦石在縣西三里漢江南岸〈縣志〉石有雌雄之狀舊在洋縣鴛鴦壩順流至此漁人識之〈名山記詳見圖考〉
松河 在縣北八十里南流入漢〈縣冊〉寧都縣治松溪口〈水經注 按此即指松河〉林本河在縣北六十里又閙河在縣北八十里皆西流入於松河〈縣志〉
綿魚河 在縣西稍南六十里其水東流入於漢〈縣冊〉五郎河在縣西五十里右合白楊河左合漆園河二水皆流合於綿魚河〈縣志〉
沔峪河 在縣北三十里西流入漢〈縣志〉源出七寳山流三十里入漢〈縣冊〉
任河 在縣西南一里源出四川大寧縣流逕太平縣又至縣境北流入漢崖路﨑嶇通西蜀道板木結栰多由此出〈縣志〉縣西南二十五里任河有之灘橫石參差曲折如之字形故名〈州志〉
王𤓰溪 在縣南九十里其水入任河〈縣志〉廣城縣治王谷谷道南出巴獠〈水經注 或曰王𤓰即王谷之訛〉
灌河〈灌一作權〉在縣西南六十里源出縣西南金山谷有東西兩河俱流入於任河俗又呼為權河葢字誤也〈縣志〉
渚河〈渚一作褚〉在縣西二十五里源出西鄉縣印臺山東流合任水又小石河在縣西北二十里南流合於渚河〈縣志〉渚河自團螺寨入境流一百九十里入任河小石河源出豬頭山流一百二十里入渚河〈縣志〉
顯鐘溝水 在縣南四十五里昔溝中水漲湧出巨鐘二口故名其水東流入任河又瓦房溝水在縣西三十里其水北流入任河〈縣志〉
龍洞溝水 在縣南三里源出筆架山西流入漢又紫陽溝水源出文筆峰北流入漢〈縣志〉
汝河 在縣東南三十八里有東西二源出於四川之界嶺北流入漢〈縣志〉
洞河 在縣東南四十里亦有東西二源出於界嶺北流入漢〈縣志〉
石門溝水 在縣東四十五里其水入漢接興安州界〈縣志〉
蒿坪河 在縣東北五十里源出鳯凰山東流逕州界入漢〈縣志〉
廣濟泉 在縣城北〈縣志〉
石泉縣
雲霧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上有佛殿佛座下有泉雲霧四時不散山因以名下有洞不甚髙而深不可測歳旱祈禱投石於中即有風從洞出風止即雨〈縣志〉
枯栁洞 在縣北五里髙一丈二尺洞門有石臺石爐中有石籩豆杯斚之𩔖皆出天成洞有三梯縁梯而進旁有泉如碗傾耳聽之如雷穴深莫測〈賈志〉
五攢山在縣北五十里上有五峰相聚亦謂之五攢嶺〈賈志〉
四方山 在縣北百里〈縣冊〉
磨兒嶺 在縣西北百二十里嶺甚髙險〈縣冊〉嶺通子午谷為入省㨗徑其髙入雲路屈折盤旋如轉磑故名〈縣志〉
闗頭山 在縣西二里〈縣志〉
二郎洞 在縣西十里洞旁石上俗傳有觀音手膝印跡〈賈志〉
古源洞〈古源 作鼓圓〉在縣西十五里平地突出大石方圓數畝有石澗數道興仁堰水從此過崖鐫古源洞口四大字又壁間有金鈴崖〈縣志〉縣西二十里有風洞投石則風起〈縣冊〉
霹靂峰 在縣西三十里一峰挿雲饒風河遶其下〈縣志〉天池山 在縣西四十里自麓至頂二十里上有天池大可三四畝內産紅白二蓮若産並蒂則邑有祥瑞〈縣志〉
梅子嶺 在縣西五十里〈縣志〉
煙波洞 在縣西南六十五里〈縣志〉漢水之濵峻壁懸崖其下為洞深不可測中有靈湫旱禱輒應相傳積薪洞口然之其煙透於天池山下之小洞〈縣志〉
饒風嶺 在縣西七十里宋吳玠敗金烏珠兵於此〈縣志〉山下有饒風河〈雍大記〉嶺南枕漢江與西鄉接界險峻倚天石徑盤紆為秦楚蜀徃來必由之路有闗置此〈縣冊 又見西鄉縣〉
仙女洞 洞有二一在縣西百里山林深䆳人跡罕及中有池方畝許一在縣北七十里香爐溝崖上一石當門怪若龍頭洞中有蓮花石盆禱雨輒應〈縣志〉
鷹嘴崖 在縣西南五十里近繒溪〈縣冊〉
父子嶺 在縣西南六十里〈縣冊〉相傳有父病死於此子亦哭死故名〈縣志〉
仙鶴崖 在縣南二里漢江南岸〈縣冊〉相傳有雙白鶴集此因名〈縣志〉
十八盤山 在縣南五里漢江南岸〈賈志〉盤曲十八折乃達其巔〈雍勝畧〉
銀洞山 在縣南八里竒峰突兀髙出雲表有銀礦明萬厯間遣內使開採旋以百姓不便禁閉〈縣志〉
闗家山 在縣南四十里又相近有太白山上有神洞禱雨輒應〈縣冊〉闗家山以山下居民多闗姓因名其山〈縣志〉
青碥 在縣南六十里〈縣冊〉為南山一帶入縣總道〈縣志〉手把崖 在縣南七十里近栁溪〈縣冊〉
魚洞 在縣南南山下不一其處每年榖雨洞中有魚簇擁而出土人取之〈縣志〉
黃石山 在縣南百里其上有藥王殿〈縣志〉
堰頭山 在縣東南五里漢江南岸漢水逕此有灘曰渰灘〈縣冊〉
三台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縣志〉
天平山〈天一作太〉在縣東南八十里漢江南岸其山髙峻絶頂坦平約畆許〈雍勝畧〉香栢崖在縣東南八十里漢江南岸〈縣冊〉
馬嶺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綿亘二十餘里路逕﨑嶇紆廽盤繞行人如在天際〈縣冊〉
天竹嶺 在縣東北百里〈縣冊〉
〈附考〉石泉有真山〈輿地紀勝 今此山無考又按廢直城在石泉漢隂界而水經注冇直谷縣境亦有直水則真山疑即直山之訛也〉
漢水 在縣南五十歩自西鄉界茶溪鎮流入又東入漢隂界〈縣圖〉漢水自㑹洋水又東歴敖頭又東合直水又東逕直城〈水經注 直城今屬漢隂〉石泉縣有漢江〈九域志〉縣西四十里漢江中有洪石灘灘下百餘歩有閻王坂石崖𨺗峻鑿孔為路灘中石大水急舟行最險〈州志詳見圖考〉
左溪水 在縣西南七十里漢江北南流入漢繒溪水在縣西南六十里漢江南西北流入於漢〈縣冊〉
饒風河〈一名毛家河〉在縣西五十里源自西鄉縣子午河分流逕土門闗東入漢〈州志〉源出饒風嶺之毛家河㑹蒲溪昝家河諸水逕饒風塘自西而東行穿古源洞又至縣西合大壩珍珠兩河會於闗頭山口之白虎石入漢江〈縣冊〉
大壩河 在縣西十五里源出長安縣秦嶺合縣西北之龍洞溝南流入漢〈州志〉源發縣西北之雲霧山衆泉湧出流至山根三十餘里聚於龍洞溝東南流二十餘里會火帝嶺之紙房溝水至銀杏壩為大壩河又逕銅阡峽流六十餘里又至縣西十五里合饒風河南流入漢〈縣冊〉
珍珠河 在縣西三里源出雲霧山東北之馬蝗嶺南流又至縣西會饒風河入漢〈縣冊〉
紅河 在縣東二里〈縣志〉兩岸沙石皆紅源出五攢嶺南流入漢〈雍勝畧〉
遲河〈遲一作池即直水〉在縣東五十里自鎮安界流入〈賈志〉直水北出子午谷岩嶺下又南枝分東注旬水又南逕蓰閣下又東南歴直谷逕直城西而南流注漢〈水經注〉安康縣有直水〈魏書地形志 安康故城在漢隂縣界〉直水源出永興軍乾祐縣弱嶺姜子闗南流逕漢隂縣西又南注於漢其北流當終南山子午谷路〈寰宇記 乾祐縣今屬鎮安〉漢隂縣有直水〈九域志 唐大厯間省縣入漢隂〉遲河源自長安縣腰竹嶺來至蓮花石南入漢江相傳此水易漲難退故名遲河其地沃衍〈雍勝略 按此即直水直與遲葢以聲近而訛〉
大栁溪 在縣南六十里小栁溪在縣南四十里其流俱入於漢〈縣冊〉
富水河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水大而險其流東北入於漢〈縣冊〉
松樹溝 在縣西北三十里〈縣冊〉溝有西南二處俱有大松合抱故名〈縣志〉
黑溝 在縣南四十里〈縣冊〉
香栢溝 在縣東南八十里香栢崖下〈縣冊〉
草池 在縣西北二十里〈縣冊〉池大十畆餘六月荷花最盛〈縣志〉
龍湫 在縣南五十里漢水南岸其深莫測旱禱有應〈縣志〉
石泉 在縣南五十歩其泉清冽四時不涸縣以此名〈雍勝略〉
〈附考〉梁武帝立晉昌郡治王水口〈寰宇記〉王水在縣西〈九域志 按此水無考〉
漢隂縣
鳯凰山〈一名龍子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漢中府志〉鳯凰山一名龍子山疊嶂十二層道書雲山上有仙人藥園〈寰宇記〉南繞漢江東西二百餘里中有峰似鳯因名又山頂有鳯凰池仙女池〈縣志〉
臥龍岡 在縣城北其形蜿蜒如龍又岡之後有長嘯崖崖之下有朝陽洞洞之東有泉自崖畔流出名洗心泉〈縣志〉
尖山 在縣北十五里〈縣志〉
六面山 在縣北五十里又縣北六十里有雞公嘴〈縣志〉箭竿山 在縣北七十里與州境羣山相接西枕青泥河山産箭竹〈縣志〉
瘦驢嶺 在縣北九十里〈縣志〉
龍洞 在縣西北三十里洞甚深䆳旱禱有應〈賈志〉石門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冊〉兩山夾峙宛然如門〈縣志〉橫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右截羣山〈賈志〉
馬蝗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又魚洞嶺在縣西北九十里又相近有龍㑹嶺層峰疊嶂與鳯凰山相埒〈縣志〉
千佛洞 在縣西二十五里髙梁舖北〈縣志〉
分水嶺 在縣西三十里林木叢茂接石泉縣界〈縣志〉石家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縣冊〉
煉丹崖 在縣南八十里擂鼓臺傍有黃龍洞相傳為黃龍禪師入定處〈縣志〉
城墻嶺 在縣南百五十里俗名豬頭山接紫陽界〈縣冊〉在漢江南五十里舊城基猶存〈縣志〉
大懸崖 在縣東南十三里遊者頗多題詠〈縣志〉
雲門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下有雲門寺〈雍勝略〉
南陽洞 在縣東三十里澗池舖北又玉皇洞在紅崖道傍又縣東四十里蒲溪舖南有湘子洞〈縣志〉邑東三十里許曰丹崖峭壁孤懸有古洞三惟臨堤一洞猶可攀援其中及最上者路懸一綫下視千仭登者難之〈陳典丹崖洞記 按丹崖即紅崖則丹崖洞即玉皇洞也〉
雙乳山 在縣東六十里兩峰突起形若雙乳〈縣志按賈志作縣東五里誤〉
月嶺山 在縣東六十里〈漢中府志〉梁門山在縣東八十里梁將王神念開拓州境以梁門為之門月川水出此〈元和志〉月嶺山有溪出焉名曰月水〈賈志 按此則月嶺山疑即梁門山也〉
黑龍洞 在縣東北百里洞甚深䆳〈縣志〉
漢水 在縣南九十里自石泉界流入又東南流入紫陽界〈縣圖〉漢水自合直水又東逕直城南又東逕千渡而至蝦蟆嶺歴漢陽潕口而屆於彭溪龍竈並溪澗灘磧之名也又東逕晉昌郡之寧都縣南〈水經注詳見圖考直城故城在縣西寧都故城在縣東南〉
沙河 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縣北石谷埡流入石泉縣境合於遲河〈縣志〉
富水河 在縣西南自石泉縣流來東北流入於漢〈縣冊〉大漲河 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石家山南流至渭子溪入漢〈縣冊〉
月河〈即月川水〉在縣西百歩〈賈志〉漢隂西有月川水〈唐書地理志〉月川水出縣東梁門山〈元和志〉月河源出月嶺山東流入州界注漢江〈通志〉明成化間月河水漲壊民廬舍遷民居於水西築隄障之〈州志〉源出分水嶺有仙溪河在縣西南十五里又墩溪河在縣西南五里又板峪河在縣南五里又盧峪溝在縣東南八里鐵溪溝在縣東南十里龍王溝在縣東南三十里蒲溪河在縣東南四十里花石河在縣東南五十里並出鳯凰山北流入於月河又沭浴河在縣西北十五里觀音河在縣西北三里池龍溝在縣東北五里青泥河在縣北十里鐘河在縣北六十里田禾溝在縣東北五十里雙乳溝在縣東北六十里並自北山南流入月河而觀音洞青泥河鐘河之流為大〈縣志〉觀音河源出馬蝗山南流入月河又青泥河源出龍㑹嶺逕縣西北馬蝗山南流迤東南一百五十里又鐘河發源縣北瘦驢嶺南流逕紅崖寺西小峽計二百五十里至三清觀與青泥河㑹一名添水河又逕縣東偏南流六十里至雲門舖入月河〈縣冊〉
恆河 在縣東二十五里北岸有古之淘金場〈雍大記〉其水流入興安界入月河〈縣冊〉
天池 在縣南百二十里漢江南〈縣冊〉
蓮花池 在縣東二十里雲門舖古産並頭瑞蓮〈縣志〉甘泉 在縣治內城隍廟前邑令張大綸鑿又神泉在縣治內闗聖廟前邑令丁珣鑿〈縣志〉
一碗泉 在縣南四十里〈縣冊〉在鳯凰山南清冽可飲〈縣志〉涼泉 在縣東六十里〈縣志〉其泉清冽夏月飲之冷濺人齒如氷〈雍勝畧〉
〈附考〉小漆河在縣西百五十里〈縣志 按縣西即石泉境而此水兩縣俱無考〉商州
金鳯山〈一名鳯凰山〉在州北里許州之主山也其西二里許曰鳯凰原上有臥牛臺〈州志〉相傳為邵康節章子厚玩牡丹處〈縣志〉
黃沙嶺 在州北二十里石徑蜿蜒為入都通衢嶺上有馬跑泉水湧不竭行旅便之〈州志〉
馬鞍山 在州北三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肐膊峪〈州志〉
安山〈即清池山〉在州北五十五里山下有紫榆澗清池水出焉葢即清池山也〈州冊〉清池水東北出清池山〈水經注〉
文昌山 在州北六十里泉村鎮東北山上有文昌祠又二義山在鎮西北上有闗趙祠明時結寨於此鎮之右又有泉山其下多甘泉〈州志〉
扶斗山 在州北七十里孤峰峭㧞大黃川出此其相近有紫峪又有紅土嶺出紅土可飾丹堊又有黃土嶺〈州志〉
朝峪嶺 在州北八十里嶺之下有輞峪道出華州其相近有藥子嶺相傳為真人韋善俊種藥處與雒南縣分界〈州志〉
馬腳山〈一名小華山〉在州北百里一名小華山石山壁立四面如削巖下一穴上出約七八丈登者以木攀援而上出穴口上有兩峰峽中細水下瀉樹多松栢槲栗竒險天設昔多避兵於此〈州志〉
大雲山〈一名戴雲峰一名㮶刀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州之鎮也俗呼為㮶刀山上有元帝廟其後有戴雲洞可避兵〈州志〉一名戴雲峰以欲雨先雲而名〈賈志〉
霍家洞 在州西北二十里由胭脂闗北三里許河東岸一山突起西向一穴有井深丈餘踰井而過裏寛若數間屋中有兩岔石徑不盈尺蠏行百餘歩一穴向下以木梯度之左右前後巖穴可棲者數十百處明季土人避兵其中賊不能害〈州志〉
木𤓰嶺 在州西北五十里又州西北六十里有元武山在大荊集西〈州志〉
楊十萬山 在州西北八十里泉村鎮西北〈州冊〉山在乾溝北山上一穴大如斗有泉流注大河每榖雨時有魚千萬擁擠而出山多異石有色似太湖者又有聲清越似靈壁者但不可多得其相近有大小韓峪〈州志〉
冡嶺山〈即讙舉山一名髙豬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明一統志〉丹水出𡈽雒冡嶺山〈漢書地理志 上雒故縣即今州治〉丹水出京兆上洛縣西北冡嶺山名髙豬山也又洛水出上洛縣讙舉山地理志曰洛出冡嶺山山海經曰出上洛西山〈水經注按陸澄雲冡嶺山即讙舉山也大抵州西北百里之山皆秦嶺甲水出其南丹水出其東南洛水出其東北其實本一山也賈志雲在州南六十里誤乂見雒南縣〉
竹山 在州西北二百里山夕夕産竹故名〈雍勝畧〉丹水出西北竹山〈水經注 按州志秦嶺昌黎祠下舊稱竹山即秦嶺第九山有息邪澗丹水所出今考出息邪澗者即本州至淅入汮之丹水也出竹山者乃洛南入洛之丹水也考水經注則二水源流別自説者指息邪澗為竹山而二丹水之源遂混然竹山在州西北二百里而華州渭南交界適當其地意竹山當即渭南之箭峪而息邪澗為冡嶺下之澗愈無疑矣〉
鵶虎嶺 在州西五里其相近有構峪峪中有洞為昔人避兵處〈州志〉
西巖山 在州西十里與仙娥峰對其麓有西巖洞古稱棲真之地又有説法洞古傳祖師説法於此時五鬼竊聼故旁有五鬼窰又仙娥峰一名吸秀山亂山中特起一峰下臨丹江謂之仙娥溪〈州志〉商山無數峰獨愛仙娥好〈唐白居易詩〉
野人峪〈一名仙人溝〉在州西三十里林谷深僻一名仙人溝又州西三十五里為暘峪通磁窰〈州志〉秦末避亂人多居此故名野人峪又為唐董景道隠處〈賈志〉
熊耳山 在州西四十里〈雍勝畧〉上洛縣有熊耳山〈隋書地理志〉山在上洛縣西四十里齊桓公登之以望江漢〈括地誌〉兩峰挿漢以形似名又州西五十里有香爐山〈州志按州屬熊耳山有二一在州西一在雒南縣東與盧氏接界雖州與雒南俱屬古上洛地而洛水所經〉
〈則雒南之熊耳非州之熊耳也乃賈志雲州熊耳為伊水所出是誤指此熊耳為雒南之熊耳矣考水經注伊水自熊耳東北逕鸞川亭又河南通志雲伊水出盧氏悶嶺則是熊耳西為雒南東為盧氏壤界雖接而伊水亦不出雒南境也恐賈志貽誤故特辨之〉
鷄頭山 在州西六十里與熊耳山相對山半有鷄精洞又相近有白石山山多苦竹州人器用資之其相近又有泥峪〈州志〉
白龍洞 在州西九十里近藍田界〈州冊〉在紅崖寨山中洞口如甕燃炬而進膝行里許有石室一區後壁一池如斗大禱雨輒應雖盛暑其冷如冬非旱極不敢入〈州志〉
秦嶺 在州西百里朝陽洞玉皇洞雷神洞並在其後又其下有黑龍峪相傳漢髙祖入闗分二道一出藍田一由此〈州志〉上洛縣甲水出秦嶺山〈漢書地理志〉上洛縣有秦嶺山〈隋書地理志〉髙九百五十丈〈寰宇記〉東西亘八百里嶺根水北流入渭號為八百秦川亦即丹水所出〈三秦記〉嶺北為秦南為漢〈王氏通釋〉在州西北與藍田接界唐韓愈南遷經此嶺上有祠〈雍勝畧〉
髙車山〈髙一作膏車一作東誤一名駝峯俗名雙奶山〉在州西南五里〈賈志〉楚水東逕髙車嶺南〈水經注〉髙車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漢惠帝所立髙後使張良以駟馬髙車迎四皓於此故名〈寰宇記〉南過膏車嶺川源似掌平〈宋王禹偁詩〉山在乳水北岸兩峰如駝俗名駝峰又名雙奶山土中嘗得矢鏃葢古屯兵處又相近為馬蘭峪〈州志〉逾丹水有馬蘭谷〈禹貢錐指〉
土地嶺 在州西南二十里其東有毘盧殿西有天妃祠其相近有五峪麥當早熟又州西南三十里有羊峪〈州志〉
軍嶺 在州西南四十里其地名秦王城相傳為秦王屯軍處〈州志〉
安武山〈即青泥西山〉在州西南五十里闗柎水所出〈縣冊〉闗柎水出上洛陽亭縣北青泥西山〈水經注 按此葢即安武山也陽亭縣今屬山陽〉
黑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其石如墨又相近曰石倒峪多美木曰赤水峪多松〈州志〉
秦望山〈即良餘山俗名秦王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即良餘山俗訛為秦王山〈州志〉良餘之山乳水出於其陽〈山海經〉山西南有花水峰亦四皓隠處〈西安府志〉
蛾眉山 在州南一里又南一里有文筆山舊名文屛山山對學宮知州張極建有三塔東連三台山山對鎮逺門其形三疊首西尾東亦名龜山以形似名其中有水月洞又丹崖山在州南丹水南岸山皆赤壁〈州志〉
南秦嶺 在州南二里過嶺為南秦川又州南三十里為竹竿嶺其勢峻削〈州志〉宋邵雍寓此詩云南秦地暖花開早比至春來已數畨〈馬志〉
天柱山 在州南五里宋邵雍最愛此山因卜居於此其相近有劉峪又州南八里有小劉峪多花卉〈州志〉
樓山 在州南五十里其北有劉嶺一名流嶺為唐髙太素隠居舊有澄心亭積翠樓凝碧池六逍遙舘今皆蕪廢又西南有桐谷窵川〈州志〉
髙碥山〈一名鬼門闗〉在州南八十里巨石壁立左右如門去地數十仭行者如躡半空號曰鬼門〈州志〉鬼門在州南深溝陡澗巨石壁立如門中穿行路澗上髙崖萬仭挿天下極幽險〈雍大記〉
鷄籠山 在州東南三里古立寨處今猶稱鷄籠寨〈州志〉武山 在州東南九十里〈西安府志〉
白陽山 在州東南二百九十里又南為石巖砦與商南接界〈州志〉
龍山 在州東五里丹水北岸又州東七里有觀音山石崖中有菩薩洞水泉甘美〈州志〉觀音山北與龍山相對〈州冊〉
爬樓山 在州東二十里為城東捍蔽山傍有蓮花池肇峪武婆泉〈州志〉
亢峪 在州東三十里〈西安府志〉余受檄檢踏爁炭自黃沙嶺並山東行經白谷越大小亢抵鬰𨽻石門諸谷而還〈宋雍方賢爁炭碑〉山有大亢小亢兩峪又州東四十里有蒲峪又州東四十五里有諸天洞在洛原銅佛龕怪石壁立中有水清甘可飲仰䕃飛巖俯臨丹水其地可避暑〈州志〉
燕子山〈一名燕子龕〉在州東五十里襄王溝上有龕髙百尺兩山相合昔土人傍山鑿碥避兵其內可容六十餘戶以元鳥冬多蟄此又名燕子龕迤南百餘歩為鵰崖山兩山壁立髙數百仭土人鑿石為路路絶處懸梯以躋約百丈得巖穴亦可容五十戶皆昔之避兵處其相近又有澇峪恨峪〈州志〉
棣花山 在州東七十里以地多棣花而名山之內有東暘洞其相近又有羅漢山山有羅漢洞丹崖壁立髙數十丈下臨丹水明末土人鑿棧道避兵其中左右亦有數小洞相近又有老君峪俗傳為老子騎青牛過此有路通雒南又州東七十五里有朝陽山俗名兩嶺子〈州志〉
商山〈即商阪一名地胏山一名楚山一名商谷山一名商洛山一名智亭山〉在州東八十里〈州志〉蘇秦説韓宣恵王曰西有商阪之塞〈戰國䇿〉商阪即商山在商洛縣南一里〈正義 商洛故城在州東〉南山曰商山又名地胏山亦名楚山〈帝王世紀〉秦始皇時四皓共避世於商山〈髙士傳〉商阪在商洛間適秦楚之險塞〈史記索隠〉山南道名山曰商山〈唐六典〉商山包楚鄧〈王維詩〉一名商谷山四皓仙人隠處〈雲笈七籖〉七盤十二䋫即商山嶺也〈王氏通釋〉商州上洛縣有商山其地一名商洛山後人名四皓隠處為智亭山〈名山記〉商山一名楚山形如商字湯以為國號郡以為名〈雍勝畧〉自乳水之南山皆曰楚山自劉峪口以下丹水之南山亦皆曰楚山又州東八十里有洛峪又州東九十里有大峪背峪〈州志〉
鷄冠山 在州東百里峰巒攢簇為龍駒寨主山山有千佛洞七星洞〈州志〉山有紫陽洞真人張伯端修煉處〈馬志〉
伯牙山〈伯牙一作白鵶〉在州東百里聳㧞紆折俗呼為白鵶山相傳昔有樵子刈薪其上隠隠聞絲聲尋之不得明末有好事者陟山巔得斷碣於敗葉中鐫伯牙二字大如斗意昔牙嘗遊此而後人因以名其山歟又相近有江流嶺在龍駒寨商賈往雒南者路多由此又相近有湧峪〈州志〉
資峪嶺〈即莵和山〉在州東百十里〈州冊〉哀公四年楚人臨上洛左師軍於莵和〈左傳〉山在上洛縣東〈杜注〉上洛縣有莵和山〈漢書地理志〉丹水自倉野東歴莵和山〈水經注〉今商州東有莵和山通襄漢之道〈馬志〉資峪嶺即莵和山或曰資峪莵和之南嶺也其相近有紅崖洞〈州志〉
長岡嶺 在州東百三十里商南山陽二縣接界又州東百五十里有鐵峪又州東百六十里有新開嶺為武闗西障〈州志〉
武闗山〈即少習山〉在州東百八十里〈賈志〉哀公四年楚左司馬使謂隂地大夫士蔑曰晉楚之盟好惡同之不然將通於少習以聽命〈左傳〉少習商縣武闗也在今商州東少習山下故亦名少習〈杜預注 商縣故城在州東〉山道險阨北接髙山南臨絶壑為自楚入秦要隘又相近有吊橋嶺俗呼第一條嶺為武闗東障嶺上與商南分界〈州志〉
東巖山 在州東北三里有大小趙峪循峪而入有山曰東巖以對仙娥溪北之西巖而名有水曰東溪相傳為唐李白僑寓處〈州志〉
囷石山 在州東北十五里盤曲如囷巖阿深䆳為昔人隠逸之地其北有中阜山俗名為北山〈州志〉
石龍洞 在州東北四十里由十九河溯流而上有山嵯峨下嵌一洞方廣約五六丈中有石龍十數頭竒巧天成鱗角爪牙宛出人工有伏而寢者偃而舒者俯而飲者仰而吸者鬬者舞者蟠曲似蟄者獨一龍昂首欲飛口中有液滴成小湫每禱雨以瓶承頷下但得一滴瓶即滿行不數里輒大雷雨否則終日不獲一滴葢視人意之䖍否也〈州志〉
五峰山 在州東北七十里又州東北九十里有孤山接商南界〈州志〉
鐵洞嶺 在州東北百八十里山多産鐵與雒南盧氏接界又有分水嶺南水入丹北水入洛故名〈州志〉
牧䕶闗水 在州西百二十里源出秦嶺西流入藍田界即灞水上源〈州志〉
金井河〈即甲水〉在州西南源出秦嶺納東西牛槽水入鎮安界〈賈志〉上洛縣甲水出秦嶺山東南至錫入沔過郡三行五百七十里〈漢書地理志 錫縣今屬白河界〉甲水出秦嶺東南流逕金井城〈水經注〉牛槽川在州西南八十里西牛槽水自嶺北入石倒峪東牛槽水自嶺北入赤水峪南流注金井河〈州志〉
色河〈即闗柎水一名安武水〉在州西南五十里〈州冊〉源出安武山又名闗柎色河南流入山陽界〈州志〉闗柎水出上洛陽亭縣北青泥西山南流逕陽亭〈水經注〉
丹水〈今名州河一名大商源河又名麻澗河又名仙娥溪又名白楊河又名洛源河又名髙橋河又名棣花河〉在州南一里源出州西北東南入商南界〈州圖〉丹水出上洛縣冡嶺山東南流與清水池合又東南過其縣南楚水注之又自倉野東歴莵和山又東南過商縣南又東南歴少習出武闗又東南入臼口〈水經注〉上洛縣有丹水〈魏書地形志〉丹水出秦嶺之息邪澗亦曰州河又州西七十里曰大商源河四十里曰麻澗河在熊耳峰下山澗環抱厥地宜麻十里曰仙娥溪一名西巖溪在仙娥峰下水南有桃花溪唐李白白居易宋王禹偁裴大亮曾泛舟賦詩於此皆丹水經流之地又月兒潭在州東百十五里唐崔湜謂可通輓輸即此〈州志〉水心舊有巨石難通舟楫名月兒灘萬厯中丹水暴漲沙壅灘平水道便之〈賈志〉丹江至州東四十里為白楊河又東十里為洛源河又東十里為髙橋河又東十里為棣花河自發源至出境計二百七十里〈州冊 詳見圖考〉
黑龍峪水 在州西八十里源出藍田縣境南流入州河〈州志〉
洪門河〈即韓峪川〉在州西七十五里自韓峪川來南入州河〈州志〉
泥峪河 在州西五十五里其相近又有蒲岔溝水合流東北入州河〈州志〉
水道河〈即清池水〉在州西二十里〈州圖〉清池水源東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丹水〈水經注〉州北荊水有二源曰大荊川西荊川南流合為一東南逕州西北之上板橋與泉水合謂之水道河又泉水在州北七十里源出泉村集其水逕集北馬角輞峪至上板橋合荊水又有大黃川小黃川紫峪河三水合流至娘娘廟入泉水又有岔口河在州北四十里源出藥子嶺合閻家店諸水至岔口舖入泉水又桃岔河在州北三十五里自萬家山來至馬鞍寺入荊水小桃岔河在州北三十里至下板橋入荊水又十九河在州北二十五里自洛南松朶山銀厰溝來至黃沙嶺入荊泉二水並歸於水道河經州西二十里入丹水〈州志〉
構峪河 在州西八里南入州河〈州志〉
東溪水 在州東北五里南流入丹水〈州圖〉
乳水〈即楚水又名南秦川秦一作靜〉在縣南五里〈州圖〉楚水出上洛縣西南楚山其水兩源合於四皓廟東又東逕髙車嶺南翼帶衆流北轉入丹水〈水經注〉上洛縣有南秦水〈魏書地形志〉南靜川在商州之南二三里平如掌居人百餘家秋來一川紅葉又有小桃細竹夾水而生〈王禹偁小畜集自註按此即南秦川也〉乳水即楚水也源出秦望山其色如乳自
黃龍廟口至土門其渡凡七名七渡河又東經南秦嶺下名南秦川又東北至三台山東入於丹水又有黃栢岔水自安溝嶺來至秦望山合乳水又有軍嶺川水在州西南三十里東流合乳水又相近有上秦川自白石山來逕土地嶺南至全家灣七渡河入乳水又有五峪河在州西南二十里自任家坡西逕土地嶺入乳水又有楚水在州南五里源出楚山北流入乳水葢楚水別源也舊志楚水有二源此其東源也〈州志〉
流峪水〈流一作劉〉在州南二十里源出流嶺南石底為大流峪水又寛平舖以下之水亦從流峪口出合流北入丹水〈州志〉
張峪河 在州東十五里〈州志〉源出張峪其水北流入丹水〈州冊〉
亢峪河 在州東二十里〈州志〉源出亢峪南流入丹水〈州冊〉張村河 在州東三十里其北有小石門水又下五里曰池河灣〈州志〉
大張家河 在州東四十里自北山古峰寺分流南入丹水〈州志〉
龍潭水 在州東四十三里源出州東南五十里仰天池北流入丹水其一𣲖分流入山陽界〈州冊〉
㑹峪河 在州東四十五里洛源之東南流合於丹水〈州志〉
澇峪河 在州東五十五里水自嶺上分為三流其北流入於州河西流經君子澗東流通馬鹿坪並入山陽境〈州志〉
恨峪河 在州東八十里自嶺上分水一入雒南境一南流入州河〈州志〉
洛峪河 在州東八十里北流入丹水〈州冊〉
老君河 在州東八十里南流入丹水〈州志〉
大峪河〈即商洛川〉在州東九十里商洛鎮南北流入丹水〈州冊〉商洛川在商洛縣東南八里〈寰宇記〉
龍駒寨河〈一名背峪河〉在州東百里南流入丹水襄漢舟楫皆集於此其南為百頃灣〈州志〉
湧峪河 在州東龍駒寨東北流入丹水〈州志〉
資峪河 在州北百二十里源分二流一北入雒南境一南經資峪舖下十里入丹水〈州志〉
鐵峪河 在州東百五十里自鐵峪舖南紆廽流至周家崖合丹水〈州志〉
武闗河 在州東百八十里東流至商南畢家灣入丹水〈州志〉
魚官潭〈俗名魚姑臺〉在州西北去泉村二十里俗訛為魚姑臺〈州志〉
鹿池 在州東百十八里去月兒潭三里傳有白鹿飲此水見人化去〈州志〉
花園泉 在城內西南隅郡人治以為園種蓮畜魚游釣其中又鑿渠由東而南出水門入州河又官井在文廟前泮池味甘水盛旱亦不涸又五龍泉在西闗龍王廟前泉水迸湧其味清甘或以為與江南惠泉相伯仲又以禱雨有應立碑號甘雨泉〈州志〉
文泉 在州城北啓秀閣前又少峪泉在閣東西平泉在大雲寺西合黃沙溪水入城中〈西安府志〉慈泉在州西大雲寺南其源甚盛味亦甘美〈州志〉
郝家泉 在州東一里可蒔園蔬又有石佛灣泉在城東姚家嶮與郝家泉相近〈州志〉
泉山泉 在州西北泉村集泉山首尾有泉凡二十餘處最佳者三一在上寺西麓一在玉皇廟後一在㓂家村此泉尤竒石上一窠天成可容三四斗其水常滿既供取汲餘猶瀉注大河且味甘美權之重於他水泉村之得名以此〈州志〉
夀泉 在州南十里官路傍白居易有詩〈州志〉
觀音泉 在州東十五里上有古觀音寺〈西安府志〉
龍泉觀井 在州東七十里棣花鎮〈州志〉
鎮安縣
都家嶺 在縣北五里〈縣志〉嶺勢嵯峨為縣之主山〈西安府志〉長陵山 在縣北二十里巖岫聯綿故名〈縣志〉在乾祐縣東七十五里〈長安志 乾祐故城在縣北屢徙〉
白巖山 在縣北三十里紙橋寨有天仙洞祈雨輒應其相近有徐家坪〈縣志〉
石馬山 在縣北四十里有石如馬〈西安府志〉
圪陡嶺〈陡一作塔〉在縣北四十五里其相近有百神洞洞有神水祈雨者取於此〈縣志〉
對峰 在縣北六十里乾祐河側兩峯聳峙下有洞相傳明代中葉吼聲三日忽劃為兩中有神水祈雨輒應〈縣志〉
藴谷 在縣北七十里〈縣冊〉在乾祐縣西南七里〈寰宇記〉賽秦嶺 在縣北七十里髙峻與秦嶺埒故名〈縣志〉車輪山 在縣北八十里其水流為鎮安河又相近有野豬坪即舊乾祐治也〈縣志〉車輪山在乾祐縣南五里〈長安志〉
天書山 在縣北八十里宋真宗時知永興軍㓂凖得天書於乾祐山中即此〈賈志〉
考山 在縣北百七十里〈西安府志〉在乾祐縣北七十里藴水出此〈長安志〉縣北二百里有曹家坪〈縣志〉
栗園寨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鎮安河出此其相近又有西王峪嶺與咸寧接界〈縣志〉唐末縣嘗治此〈長安志〉
旬山 在縣西北〈縣圖〉旬水北出旬山〈水經注〉洵河源出長安縣界秦嶺〈長安志〉
煙墩嶺 在縣西二里其嶺髙峻有古煙墩遺址〈縣志〉金雞原 在縣西二十里又縣西二十五里有木𤓰原〈西安府志〉
聖燈崖〈一名聖燈龕〉在縣西三十里雲葢寺側相傳每良夜輒見一燈出崖畔俄散為七八既復合一〈賈志〉縣西三十里有白龍洞又縣西三十五里有白侍郎洞相傳白居易賈島遊此今洞口有二人問答詩〈縣志〉
香爐山 在縣西四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雲葢嶺下有雲葢寺相傳為唐賈島所居〈縣志〉
翟家嶺 在縣西七十五里又縣西八十里有馬尾山又縣西百七十里為魔王坪〈縣志〉
蒿坪嶺 在縣西南三十里〈西安府志〉
靈龜山〈一名龜兒山〉在縣西南八十里俗名龜兒山又縣西南百里為花蛇坪〈縣志〉
筯竹原 在縣西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
紗㡌山 在縣南三里以形似名又縣南五十里為上茅坪〈縣志〉
青峰 在縣南七十里以山色蔥蒨名其下有鎮又縣南百五十里有蔡家嶺〈縣冊〉
楸林嶺 在縣東南七十里又縣東南百里有石驢山又縣東南百二十里有松樹嶺〈西安府志〉石驢山在乾祐縣東南百八十里有石狀如驢〈長安志〉
北陽山 在縣東南百五十里內有石洞與楚之上津接界又相近有南陽山相傳漢張良寓此中有子房洞〈縣志〉
朝羊洞 在縣東五里有神羊來朝洞口故名內可容數百人昔多避兵於此其對面有魚洞又相近有海棠原〈縣志〉
分水嶺 在縣東五十里嶺有水東西分流其相近為寛坪〈西安府志〉
雲夣山 在縣東七十里時有雲氣覆其上〈縣志〉
重崖山 在縣東八十里以崖谷重疊名〈賈志〉山之相近者有石瓮嶺其路通馬鹿坪巖下形如石瓮水湧石激如雷名為七里峽又相近有觀音洞在巖屋寨下又相近有水洞坪〈縣志〉
秦王洞 在縣東百裏白塔寨下〈縣志〉
金家嶺 在縣東百十里其相近有香山洞在米糧川上昔之避兵處〈縣志〉
髙橋馬嶺 在縣東百二十里與山陽接界〈西安府志〉石壁嶺 在縣東北五里與都家碥相對形勢峭立下有魚洞通乾祐河其深莫測洞口流泉噴瀑每嵗霜降游魚泝流入洞至榖雨後水發魚逐隊出居人截洞口得之其味頗佳擬諸丙穴雲又相近有祝家嶺〈縣志〉
夢谷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又縣東北八十里有赤腳坪〈縣志〉夢谷山在乾祐縣東南其山崇峻常有雲起〈長安志〉
平頂山 在縣東北百里山髙頂平故名〈西安府志〉
西采谷 在縣東北百五十里與藍田接界其東又有東采谷〈縣冊〉
遲河〈即直水一名東池河〉在縣西南百八十里一名東池河下流入石泉界〈縣冊〉直水源出永興軍乾祐縣弱嶺姜子闗〈水經注〉池河源出長安縣腰竹嶺〈石泉縣志〉
月河 在縣西南九十里下流入漢隂界〈西安府志〉
洵河 在縣西南七十里自長安界入境又流入洵陽界〈縣圖〉旬陽縣北山旬水所出〈漢書地理志〉旬水北出旬山東南流逕平陽戍下與直水枝津㑹又東南逕旬陽縣〈水經注〉豐陽縣有洵水〈隋書地理志 縣在隋屬豐陽地〉洵河在乾祐縣西南百里出萬年長安兩縣界秦嶺下東南流入洵陽縣〈長安志 萬年縣今屬咸寜〉洵河源出長安縣江口至盧家寺入縣境又經沙溝口東竹溝大寨溝至洵陽之兩河闗與乾祐河合自西北而東南至出境計流四百里〈縣冊〉
孝義川〈一作校尉川〉在縣西百里〈西安府志〉源出咸寧縣沙嶺一名校尉川至川口入洵河〈縣冊〉
小任河 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米糧寺逕霸王灘入洵河〈縣冊〉
大任河 在縣南百里〈西安府志〉源出張家坪流入洵陽界入洵河〈縣冊〉
乾祐河〈即柞木一作泎〉在縣東三里以舊縣名〈馬志〉柞水西出柞溪南流逕重崖堡西東流〈水經注〉泎水在乾祐縣東五里出萬年縣界秦嶺下流入洵陽又藴水在乾祐縣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泎河〈長安志〉乾祐河源出咸寧界秦嶺至舊縣闗入縣境流逕野豬坪石瓮子徐家坪上茅坪青銅闗梅花舖至洵陽之兩河闗合洵水凡三百三十里又有溫水河在縣西北九十里即藴水也東南流入乾祐河又紙橋溝水在縣北三十里其水入乾祐河〈縣冊〉
鎮安河〈俗名縣河一名雲葢川〉在縣城南源出西王峪逕雲葢寺名雲葢川又逕縣西四十里營兒寨又逕縣南之舊寺入乾祐河計流八十五里〈縣冊〉
冷水河 在縣東七十五里〈西安府志〉源出龍渠川至洵陽縣與乾祐河合又永安川在縣東六十里黃龍舖源出分水嶺流入冷水河〈縣冊〉
草家川 在縣南百五十里〈縣志〉源出東茅坪嶺流至洵陽入乾祐河〈縣冊〉
金井河〈即甲水一名合河又名安樂川〉在縣東北百十里一名安樂川自商州流入縣境又東南入山陽界〈縣圖〉甲水流歴金井城南又東南經上庸郡北與闗柎水合〈水經注〉豐陽縣有甲水〈隋書地理志〉金井河在縣東北即甲水也亦名合河〈賈志〉金井河源出咸寧豐家河至孟李寨入縣境一名安樂川經柴家寨至山陽與葛河合凡流三百里〈縣冊〉
社川河 在縣東北百里〈西安府志〉源出馬兒峽至孟李寨入金井河〈縣冊〉
花水河 在縣東南九十里有石磴數十級水激浪湧如花東流注於山陽之合河〈賈志〉源出水峽溝東南流至縣東南八十里為米糧川又下流為花水河入山陽界又秋林川在縣東八十里源出石瓮嶺一名巖屋河又下流為秋林川合於花水河〈縣冊〉
龍洞川 在縣東南八十里〈西安府志〉其水入鄖西界〈縣冊〉運斗潭 在縣東南百里〈西安府志〉
青山溝 在縣南三里有龍洞禱雨取水於此〈縣志〉攔馬壕 在縣東三十里〈縣志〉
活水泉 在儒學北〈西安府志〉
瀑布泉 在縣西四十里水自懸崖瀉出有若飛練〈馬志〉涼水井 在縣南十五里〈西安府志〉
龍眼泉 在縣東隆興寺前〈西安府志〉
琵琶泉 在縣東百里〈西安府志〉
雒南縣
冡嶺山〈即驩舉山一名秦嶺山〉在縣西北八十五里〈寰宇記〉讙舉之山洛水出焉〈山海經〉洛水出冡嶺山〈漢書地理志〉洛水出上洛讙舉山〈水經注 縣在漢屬上洛地〉洛南縣有冡嶺山〈杜氏通典〉冡嶺山在洛南縣西七十里陸澄曰即讙舉山也〈王氏通釋〉秦嶺在縣北橫亙三百里自嶢山入縣界則名秦嶺嶺隂即太華稍東即潼闗重峰疊嶂自縣西抵北而東為洛水發源處即冡嶺山矣〈縣志 亦見商州〉縣西北八十五里有張家坪〈馬志〉
燕子山 在縣城北縣址枕其上山勢壁立環繞而西與梁原山岡隴相接即梁原之首也又梁原山在縣城西縣境諸山多怪石不堪耕治獨此山可田〈縣志〉
狀頭山 在縣西南里許秀甲諸山又縣西南二里有饅頭山出五色石〈西安府志〉狀頭山迤𨓦而東為邑近案上建三浮屠〈縣冊〉
孤山 在縣北十五里周圍平地獨此孤峰壁立故名又相近有鵰兒崖山形似鵰屹立故名〈西安府志〉
書堂山 在縣北二十里相傳張良從赤松子遊隠於此山有二洞舊嘗聞仙樂有逐鹿者入山聞石屋中書聲琅琅屋東桃花一株盛開時正冬寒大雪獵者疑之因以刀刻桃樹為記明日復往石屋桃樹俱無滿山樹木皆刀刻痕矣〈雍勝畧〉山為邑之主峰出獨尊俯視境內山巔竒石峩峩與太華相望山之陽為萬夀宮明真人孫碧雲藏修處又縣北三十里有麻坪〈縣志〉
黃龍山 在縣北九十里山頂有礦洞招集外奸極為民害嘉靖八年填塞民始安洞口多五色石相傳為黃帝鼎成龍降處土人祀之有路通華州〈縣志〉
香山 在縣北百里〈縣冊〉相傳為仙人王子喬隠處其下有太子坪〈縣志〉
陽虛山〈虛一作靈〉在縣西北百里古雲倉頡造書於此〈雍勝畧〉陽虛之山臨於元扈之水〈山海經〉河圖玉版曰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水經注〉洛南縣有陽靈山〈隋書地理志 按陽靈即陽虛之訛〉山前有黑潭潭上有古字不可辨〈賈志〉陽虛山在洛水北〈縣志〉
𤣥扈山 在縣西北百里〈寰宇記〉自鹿蹄之山以至𤣥扈之山凡九山〈水經注 按九山謂鹿蹄驩舉冡嶺竹山發戶良餘蠱尾陽虛𤣥扈也〉黃帝坐於𤣥扈之閣〈河圖〉帝在𤣥扈閣上與大司馬容光左右輔周昌等百二十人臨之鳯銜圖至帝前黃玉為匣署曰黃帝詔司命集帝行録開之其文可曉〈黃帝録〉帝齋宮中坐𤣥扈鳯止東閣〈帝王世紀〉𤣥扈者石室也臨洛水今商之上洛南有𤣥扈山〈路史〉山在洛水南與陽虛對峙〈縣志〉
白花嶺 在縣西北百里〈縣冊〉嶺之西為和尚溝又西為階峪和尚溝之下為金堆城其西為東西桃坪〈縣志〉桃坪在縣西九十里〈馬志〉
魏坡 在縣西二十里〈馬志〉
羚羊山 在縣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呼雷山 在縣西南五里天雨雷鳴此山聞近故名〈西安府志〉
藥子嶺 在縣西南二十里與本州分界舊傳唐真人韋善俊種藥於此其墓尚存〈西安府志〉
松朶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産銀錫舊為州境所攘奸民匿其中兩不得詰明萬厯中清釐疆界復歸本縣洞始塞〈縣志〉
鳯凰山〈一名馬騣山〉在縣南五里秀峙雄展有廽翔之勢俗又名馬騣山〈縣志〉
龍山 在縣南十里上有浮圖山之東有希夷洞亦名藏修洞相傳為宋陳搏隠處有石牀石枕遺跡〈縣志〉
中幹山〈一名莽嶺〉在縣南五十里由冡嶺發脈蜿蜒南繞盡縣之境髙㡬與秦嶺埒俗名為莽嶺〈縣志〉莽嶺在縣南八十里〈縣冊〉
兊山〈一名九龍山〉在縣東南三十里當故縣之西故名又名九龍山〈縣志〉
寳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即上洛舊址〈縣志〉
頁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故縣川之水北流經此西折入洛其下有石青洞今皆積水下徹重泉窅然不可復窺〈縣志〉石青洞亦名青綠洞〈西安府志〉
西紅崖 在縣東南五十里又其東為東紅崖〈西安府志〉兩山髙㧞石色盡赤崖之麓有宋阜民錢冶又崖之中有老君峪相傳老子入函谷嘗過此今石上有青牛足跡土人廟祀之〈縣志〉老君峪有路通武闗〈馬志〉
三要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南出青草河可通武闗東出即盧氏之孔道北望閿靈皆有㨗徑因名三要明設巡檢於此〈縣志〉要水出三要山〈水經注〉山之相近者有武平崖〈縣冊〉
王喬山 在縣東南百里俗傳仙人王子喬隠此〈西安府志〉雲顯山〈俗名文顯山〉在縣東南百里天將雨則山上雲氣顯然故名〈西安府志〉俗訛為文顯山山最陡峻登髙望之橫峙天表為邑東障〈縣志〉
熊耳山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縣冊〉導洛自熊耳〈書經禹貢〉洛水又東逕熊耳山北〈水經注〉上雒縣有熊耳山在東北〈漢書地理志〉山在縣東商虢分壤之處洛水至此始大故禹導洛始此〈縣志 按縣境本屬漢上洛地而禹貢所云導洛者實縣東之熊耳也商州亦有熊耳山人多誤指辨見商州〉
唐家坡 在縣東四里〈馬志〉縣東五里有姚家洞髙二丈深廣五尺相傳為王母仙洞〈西安府志〉
峰陵山 在縣東十里水口之外竒峰聳秀山南二里有孝感泉〈西安府志〉
茶臼山〈一名茶山〉在縣東三十里一名茶山〈西安府志〉山巔石齶齒齒有臼二三可受水數升口圓底剡受杵處光潔澤滑相傳為仙人搗茶處〈縣志〉
石家坡 在縣東四十里〈縣志〉縣東四十里有羅漢洞中有觀音羅漢塑像石刻皆宋元年號〈馬志〉
大聖山 在縣東八十里山上有龍王廟廟前有聖水泉懸崖飛瀑旱禱輒應又謂之靈峪泉其水入洛故洛水經此又名靈峪河〈縣冊〉洛水經其下古神龜負圖授禹於此〈縣志〉
摩天嶺 在縣東北十五里其山最髙又縣東北二十里為鑽天嶺在常水川北其山益髙又有桑坪在嶺東北以地宜桑而名亦謂之勤桑峪〈縣冊〉
玉虛洞 在縣東北三十里羅家溝後萬厯十三年有僧見白兎因發其洞深五里許髙二丈餘廣可容千餘人燃炬行五十餘步陟一山下見石乳之垂而凝者長至丈餘有小如翎孔者薄如蟬翅者散如飛霜之著林木者石壁兩傍有諸佛像皆天然而成非粧塑所及乳脂積其下或為獅象或為異獸或如柱而峙或如塔而有級或如欄杆而玲瓏或如山而䝉雪或如僧伽坐三五相對中有水積為池水與石平石瓣皆成蓮花頂有一穴不可探旁有二岔幽深不可入栁州疑造物者之有無此真絶人思議矣〈賈志〉
大谷龍龕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北接秦嶺〈寰宇記〉秦峪嶺 在縣東北百里〈縣冊〉
〈附考〉上洛縣東北有獲輿山〈漢書地理志〉獲水南出獲輿山〈水經注 今按此山無考〉
洛水 在縣北五里源出秦嶺東流逕熊耳山入河南盧氏縣界〈縣圖〉導洛自熊耳〈書經禹貢〉讙舉之山洛水出焉而流注於元扈之水〈山海經〉洛水出上洛縣讙舉山東與丹水合又東戶水注之又東得乳水又東㑹龍餘之水又東至陽虛山合𤣥扈之水又東歴清池山傍合武里水又東門水出焉又東要水入焉又東與獲水合又東逕熊耳山〈水經注〉上洛縣有洛水〈隋書地理志〉洛水在縣北一里〈寰宇記〉洛河源出洛水泉在縣西一百里秦嶺下汩汩東注縣境之山皆生於秦嶺及中幹而兩山之水皆歸於洛〈縣志〉洛河出洛水泉屬渭南境五里入縣境為楊家河又十里為冀家河又東南受元扈石門諸水計流三百二十里出境〈縣冊 詳見圖考〉
地畫岔水 在縣西北百餘里源出渭南界合於洛又有階峪川源出金堆城逕蔣家溝入洛又有構峪川南流至保安村入洛〈縣圖〉竹山之陽丹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洛〈山海經〉丹水出西北竹山注於洛又戶水北出發戶山乳水北出良餘山皆南流入洛又龍餘水出蠱尾之山東流入洛〈水經注 按此丹水別為一水非商州之丹水又地畫岔諸水疑即丹水及戶乳龍餘諸水然未有明証也〉
黑潭水〈即元扈水〉在縣西八十里〈縣圖〉陽虛之山臨於元扈之水是為洛汭〈山海經〉元扈之水出於元扈之山葢山水兼受其目〈水經注〉元扈水出元扈山之隂今名黑潭子東北流入洛其入洛處當陽虛山南〈縣志〉
文峪川 在縣西二十里源出華州之金堆城經書堂山西入洛〈縣冊〉
石門川〈即魚難水〉在縣北十八里魚難山有撲水崖髙五十丈魚不能過故又曰魚難水經石門入洛〈寰宇記〉石門川源出黃龍山合麻坪川水南注於洛〈西安府志〉石門在縣北十里石門麻坪二水㑹流處石山突起中闢一門髙廣各五六丈二水合流其中亦號為龍門〈縣志〉
縣河〈即武里水一名里清川一名清池川〉在縣南二百步〈縣圖〉洛水東歴清池山傍東合武里水其水南出武里山東北流注於洛〈水經注〉里清川謂之清池川葢以水在清池山傍名也〈寰宇記〉縣河之上源曰洗馬河在縣西南四十里世傳樊噲洗馬處曰王病川一名秦王川在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唐秦王遊此而病故名俗又名黃栢川逕火燒寨北入縣河曰大渠川在縣西南十里源出鳯凰山逕栁林舖西入縣河曰小渠川在縣西南五里亦出鳯凰山折而西遶呼雷山傍合大渠水入縣河迤東又有南川一名乾河源出中幹山逕龍山西入縣河又有東川一名�帶谷河亦出中幹山合東西窄口水入縣河又東北入於洛其入洛處曰鍋底潭在縣東北五里深不可測〈縣冊〉
沙河 在縣東十五里源出鹿池在縣東南二十里俗傳昔時月夜見羣鹿飲此故名〈西安府志〉其水北流經茶臼山入洛〈縣志〉
葦坪河〈一名泰峪河〉在縣東北源出泰峪西受架路常水東受桑坪等水合流入洛〈縣志〉水出泰峪經路家街過鑽天嶺東南流入於洛〈縣冊〉
故縣川〈即要水〉在縣東南四十里〈西安府志〉要水南出三要山東北逕拒陽城西而東北流入於洛〈水經注 拒陽故城在縣東南〉源出三要山源逺水濶東流而北折經故縣治因名又北逕頁山下繞廻西北入於洛〈縣志〉
文峪河 在縣東北源出中脈嶺南逕北注川入洛〈縣志〉自扇車峪入縣界遶梁頭原入洛〈縣冊 按此與出金堆城之文峪川源流不同當別為一水〉
靈泉水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鄉民祈雨有應〈西安府志〉靈峪口有石泉如缶泉水上湧噴濺如珠其流入洛〈縣志〉
西峪河 在縣東百二十里源出盧靈闗經黃龕南流入洛〈縣志〉
八里乾澗水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水自莽嶺北流伏行地中八里至雲顯山復出東北流入於洛〈西安府志〉
仰天池 在縣東南百里〈西安府志〉
黑馬池 在縣東六十里〈西安府志〉
真人溝 在縣東南百里〈西安府志〉
銀洞溝 在縣東北五里〈西安府志〉每天爽氣清溝吐白氣如練〈縣志〉
五眼泉 在縣東二十里泉有五竇四時不涸〈西安府志附考〉洛水又東門水出焉爾雅所謂洛別為波也 獲水南出獲輿山俗謂之備水東北逕獲輿川世名為卻川東北流注於洛〈水經注 按禹貢錐㫖門水東北歴陽華山又東北至靈寳縣入河今縣境洛水無分流入他境者門水殊無可考又獲水疑即乾澗水然亦無可考〉
山陽縣
蓮花山 在縣北五里縣主山也〈縣冊〉形如蓮瓣蜿蜒起伏而西昂一首曰蒼龍山又曰豐山〈縣志〉
𤣥武山 在縣城北山形似龜上有真武祠〈西安府志〉混元洞在縣城北明成化間頗加增修康熙三十三年邑令秦凝奎增鑿東西龕洞三又建閣三間為講學之地又琉瑤洞在縣城西北山腰歲久石路崩潰不可攀陟又洋亷洞在琉瑤洞西洞前後二層前深二丈後近一丈又黃龍洞在縣西里許尖山寨嘗天朗氣清忽湧濁水竟日而止有石碗木筯隨水出數十年一見洞有雲則雨一名霪雨山又相近有羅漢洞在永安寺後〈縣志〉
南原 房家原 俱在縣南一里〈西安府志〉南原一名小庵原〈馬志〉
龍首山 在縣東南脈自翠屏山來望之如龍首翠屛山在縣南三里又縣東南十里有鳯凰原〈西安府志〉龍首山在翠屏山東北山下有泉入豐河又翠屏山與學宮相對勢如屏列有大悲洞昔人題額尚存又山之隂有湘子洞內有石竇四時不涸分前後門一門東向一門西向又名鍾馗洞又有筆架山稍低小又有丘形如聚米名聚米丘〈縣志〉
苦竹原 在縣北二十里〈馬志〉
髙碥山 在縣北五十里鑿石如門險塞可守即州南之髙碥山也〈縣冊 按馬志有石門在縣北四十里亦即此也〉
仙人龕 在縣西北五里相傳仙人呂洞賔韓湘子遊此宋邵康節僑寓旬月龕有勒石〈縣志〉
梅峰山 囬龍山 俱在縣西五里〈西安府志〉
鳴馬山 在縣西十里〈寰宇記〉
桐峪 在縣西二十里峪口有涼水泉〈西安府志〉銅洞在縣西三十里〈縣志〉
白雲洞〈馬志作華犂洞〉在縣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安禪嶺〈禪一作善〉在縣西五十里道通鎮安〈縣志〉
鷂子嶺 在縣西六十里其相近有鎗鋒崖又有滂峪〈西安府志〉
樲峪 在縣西七十里〈西安府志〉九里坪在縣西七十里又有説法洞在坪西南〈縣志〉
象山 獅山 並在縣西八十里扈家原南北對峙金水從中流出〈縣志〉縣西八十里有馬家山〈馬志〉
殺虎嶺〈一作沙狐嶺〉在縣西九十里山髙路險綿亘二十餘里昔有勇士殺虎於此〈西安府志〉沙狐嶺綿亘若長城髙入雲端〈縣志 按殺虎嶺即沙狐嶺葢以音近而訛也〉
竹凹 在縣西九十里〈馬志〉行者洞在縣西九十里〈縣志〉上髙山 下髙山 俱在縣西百里連附蕨嶺〈縣志〉魚臺山 在縣西百二十里西接鎮安南接湖廣界其相近有獅子凹〈縣冊〉
三鳯山 在縣西百三十里中凡七十二洞內有堯山洞神女洞白龍祖師洞又有仙人崖蒼壁數百仭壁間曽有人錘鑿樵者見之呼曰爾仙人耶其人即化為石〈縣志〉
文壁山 在縣西南五里〈西安府志〉
饅頭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山有仙羊洞常有水昔有人於此得道飛昇傳雲即葛洪也去入羅浮山〈西安府志〉
舍峪嶺 在縣西南五十里上有泰山廟又縣西南七十里有土地嶺〈縣志〉
大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又相近有葦圍坡〈西安府志〉大山峰巒髙聳甲於諸山其西有惠家洞前後有門門髙五丈寛十餘丈可容三四十家東有楊仙洞一名楊善洞昔人避㓂處〈縣志〉
劔架嶺 在縣西南百里〈縣志〉
七里硤 在縣西南百餘里山槐南東西兩山壁立相向如揖不交合者僅尺餘仰望青天如一綫非亭午不見日其中一溪南瀉水聲如雷〈縣志〉白石崖在縣西南百二十里〈馬志〉
五峰山 在縣南二十里山有五峰相傳為宋時屯兵處〈西安府志〉
黃毛山 在縣南九十里〈西安府志〉寛坪在縣南百里〈馬志〉嵦臼山〈嵦艾平聲〉在縣南百十里〈西安府志〉
蘇峪 在縣東南五十里又鶻嶺在縣東南六十里髙峻勢如鶻起〈西安府志〉鶻嶺自髙八店南六十里道通漫川豐陽闗石磴盤紆號為崎險〈縣志〉
擂鼓臺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由髙八店折而南孤峰聳出於諸山中〈縣志〉
天柱山〈一名牛山一名天竺山〉在縣東南八十里〈縣圖〉上津縣有天柱山〈隋書地理志 上津縣今屬湖北鄖西界〉天柱山一名牛山在上津縣北五十里〈寰宇記〉上津天柱山絶巖壁立秀出衆嶺有穴名遊仙洞洞口有竹數莖寒風凜然人不敢入〈段成式名山記〉天柱山在山陽壁立萬仭上有池〈潛確類書〉宋邵雍向商守給戶帖居此有詩云一簇煙嵐鎻亂雲孤髙天柱好棲真又有青石峽在縣東南九十里〈馬志〉天柱山一名天竺山唐羅公逺宋邵康節皆隠於此〈西安府志〉相傳呂洞賔曾居此山山有摘星巖摩天巖淨瓶峰雷神洞昔趙知微有道術中秋積隂不解知微曰可登天柱峰翫月及登月色如書下山則風雨如故〈縣志 按天柱山有因故上津謂在鄖西境者誤〉
香爐山 在縣東南百里其相近又有老山坡〈西安府志〉王先生坪在縣東南百十里其相近有小龕在兩岔口〈縣志〉
土地嶺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嶺下即漫川其相近有大龕樓閣亭院甲於山陽又有藏經洞又去藏經洞二里有興隆洞亦名西洞又去藏經洞三里有千佛洞朝陽洞又有龍眼洞在山槐境前後有門可容三四十家欲登者用數丈梯始得入〈縣志〉櫻桃凹在縣東南百二十里〈馬志〉
任嶺 在縣東南百三十里與湖廣上津接界〈縣志〉湘子洞 在縣東七里近乾溝亦名湘子洞〈縣志〉
圏嶺〈圏一作巻〉在縣東二十里山連南北水𣲖東西〈縣志按地形志豐陽縣有圏地疑即此〉
雙峰山〈一名雙乳山〉在縣東三十里兩峰相對其狀似乳舊又名雙乳山其相近有截峪〈西安府志〉山在官道南其相近有南家垤〈縣志〉
將臺山 在縣東四十里髙八店又龍頭嶺在髙八店東北三里許〈縣志〉洛峪在縣東五十里〈西安府志〉
孤山 在縣東六十里官道南四圍坦平孤峰獨聳〈西安府志〉其相近有鳯凰山在中村西有火熖山在中村南土石皆赤〈縣志〉
乾石峽 在縣東七十里〈馬志〉其相近有㨗峪又縣東七十五里有申家垤〈縣志〉
天臺山 在縣東八十里盛産梅每遇花開山如綴玉〈西安府志〉
核桃坪 在縣東百五十里〈馬志〉
華皮原 在縣東二百里〈西安府志〉與商南接界其相近有碾子坪〈縣志〉
光照山 在縣東二百十里其山向陽故名〈西安府志〉與湖廣鄖西接界〈縣志〉
韓墓原 在縣東北八十里與商州接界〈西安府志〉
魚洞 在縣東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嘉魚穴在上津縣東北百五十里穴口濶三尺常有水〈寰宇記 按上津舊縣在縣東南則嘉魚穴疑即魚洞〉
〈附考〉青鳯山在縣西南二百六十里又豐陽山在縣南二百五十里又鬼嶺在縣南二百七十里〈寰宇記按三山今俱無考疑當屬鄖西境〉葛山在馬頭山南〈西安府志 按葛河在縣西則葛山亦應在縣西疑當因葛洪仙蹟而名然無可考〉
金井河〈即甲水甲一作夾一名合河又名金津河〉在縣西南七十里自鎮安界流入又東南入湖廣鄖西界〈縣圖〉上洛甲水東南至錫入沔〈漢書地理志 上洛今屬商州錫縣今屬鄖西白河界〉甲水自逕金井城南又東逕上庸郡北與闗柎水合又東南逕魏興郡之洵陽南又東右入漢水〈水經注 魏上庸郡治豐陽屬今縣境〉豐陽縣有甲水〈隋書地理志 豐陽故城在縣南〉甲河以甲於諸水在縣西百二十里南流入漢或以方向名舊雲夾河非是〈馬志〉金井河一名金津河〈西安府志〉自鎮安柴家莊東來合花水諸河至董家溝合於豐水〈縣志〉合河以衆水所會而名又東南流逕縣南百二十里南入湖廣舊上津縣境共計流三百八十里至甲河闗入漢〈州冊〉
姬家河 在縣西百二十里與魚臺山不逺西接鎮安界又葛河亦在縣西百二十里其水俱入金井河〈縣冊〉
花水河 在縣西南百里自鎮安境白石崖東來流入合河〈縣冊〉金花交㑹於城西八十里至乾溝交㑹因名合河〈縣志〉
牛耳川 在縣西六十里〈西安府志〉源出太伯山流入金井河〈縣冊〉
色河〈即闗柎水一名平陽水今名安武水又名下闗坊河〉在縣西三十里自商州來南流與豐水合〈西安府志〉闗柎水自青泥西山南經陽亭聚西俗謂之平陽水南合豐鄉川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水經注 按陽亭聚在今縣北今二水相合在縣境則合處亦舊屬上津地也〉色河源自秦嶺流入豐陽河〈馬志〉闗柎色河其上源曰安武水又名下闗坊河出㑹劉嶺之水經苦竹原土橋子仙人龕西流至石碥合於豐水又至縣西南六十里有馬峽灘甚險峻又有樲峪水東南流至縣西三十里入色河〈縣志〉
縣河〈即豐陽川一名豐鄉川又名豐河亦名合河〉在縣城南即豐鄉川也〈縣圖〉豐陽川水出𢎞農豐鄉東山西南流經豐鄉故城南又西南合闗柎水〈水經注 豐鄉即豐陽〉縣河發源於縣東二十里巻嶺之乾溝逆流而西至石碥又西至巖灣子折而南至秤鈎灣合安武水又折而東南西合色河至豐陽闗之黎家灣又西至甲河闗入漢又有桐峪水自商州黑山寺南來至桐峪店入豐水〈縣志〉西河在縣西三里〈西安府志〉
箭河 在縣南百十里流至黎家灣入合河又有山槐水入蓮花池東㑹箭河入合河又有青崖河在縣東南百二十里源出青石溝流至黎家灣入於合河〈縣志〉
南水河 在縣東南百里發源白崖其流入漢〈西安府志〉漫川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源出鶻嶺溝經兩岔口姚家灣漫川闗至沙溝舖入漢〈縣志〉隋置縣以此川名〈縣冊〉
龍洞川 罩川 俱在縣東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接鄖西界〈縣冊〉
丹水〈一名兩河〉在縣東百五十里與商南接界自州東入縣境至竹林闗與銀花水合又銀花河在縣東八十里源出圏嶺東流入兩河〈西安府志〉兩河即州河之丹水也東路髙八店水東流入銀花河又東受中村河至竹林闗入丹江〈縣志 詳見圖考〉
不溢池 在太初庵旱不涸雨不溢又玉井池在縣西南南庵門外又浴龍池在縣南門外〈西安府志〉
仰天池 在縣北十里內多蓮花香聞數里〈西安府志〉龍泉 在縣南三里〈西安府志〉
暖水泉 在縣東南百二十里冬夏常溫〈西安府志〉
天鑑泉 在縣東北〈縣冊〉舜子均封商生九子卒葬東北山之麓原下平疇中二泉湧出秋冬不涸〈縣志〉
〈附考〉上留交水在縣西三里南流入皮谷水〈寰宇記〉縣有勤王河一名救王河以惠指揮勤王於此又有龍馬池以昔有神馬飲水而名〈縣志 按諸水今俱無考疑留交水即色河皮谷水即金井河也〉
商南縣
龍山 在縣東北一里與虎山對峙蜿蜒髙聳狀如龍蟠〈西安府志〉
虎山 在縣西一里蹲踞如虎〈馬志〉
商洛山 在縣南一里〈賈志〉
界嶺 在縣北二十里嶺勢雄壯登眺甚逺〈西安府志〉千丈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接雒南界〈西安府志〉
寡山 在縣西三里其相近有雞公峪〈西安府志〉索峪在縣西七里〈馬志〉
分水嶺 在縣西十里嶺有水東西分流故名〈西安府志〉四條嶺 在縣西五十里南自清油河入嶺登降凡四險巇陡峻西至武闗三十里其嶺與商州接界〈縣冊〉
雙廟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上有雙廟〈西安府志〉
吐霧山 在縣南七十里其山髙峻將雨則有霧起故名〈雍勝略〉
大嶺 在縣南八十里為楚豫錯壤其東南有木家凹〈縣冊〉
青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道通荊襄又筆峰山在青山之右壁立萬仭形鋭如筆為縣治案山〈西安府志〉發脈於甪山疊嶂層巒望之甚秀〈縣志〉
龍王山 在縣東二里〈西安府志〉
魚難山 在縣東八十里山下有水崖髙數十丈魚不得過故名〈賈志〉與河南淅川接界〈縣冊〉
甪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發脈於終南連乎秦嶺雙峰峻聳如筍漢甪里先生隠處故名其相近有四山凹〈縣冊〉
丹水〈今名兩河水〉在縣西四十里〈縣圖〉丹水即今之兩河水也自州境來逕縣西南一百里曰上兩河合銀花河水又東復逕縣南四十里曰下兩河與沭河商河合又東南入淅川界〈州志〉自縣西雷家洞入境逕呂家灣受武闗河又受清油河水又逕縣西九十里魏家灣折而南流至徐家店受縣河水又至梳洗樓去縣南一百里又折而東出境入淅川界計流本境二百二十里〈州冊〉師婆潭在縣西南五十里不靜潭在縣南九十里近梳洗樓即丹水下流〈西安府志詳見圖考〉
清油河 在縣西三十里〈西安府志〉源出雒南花獐坪自西北入境納武闗以東之水南流逕縣西至魏家灣共計流七十里入丹水〈州冊〉
沐河〈一名縣河〉在縣東門外源出縣東北西南流入兩河〈縣圖〉沐河即縣河發源於盧氏之果嶺南流五十里入境又逕縣西南流四十里至徐家店入丹水又有寳於河俗訛為保子河在縣南十里發源於濕地流入縣河又有索峪河在縣西七里源出縣西北馬家崖流三十里入縣河〈州冊〉
商河〈一名囚河〉在縣西南八十里或訛為囚河東流入兩河〈西安府志〉
湘河 在縣西南百里萡河在縣西南百四十里〈西安府志〉湘河源出商州范家山入縣境流九十里入丹水又萡河源出縣西南索家溝之龍潭流五十里入湘河〈縣冊〉
滔河 在縣西南百七十里發源鄖陽自縣西南入境逕大竹園又經秦家漫東流一百五十里入淅川界〈州冊〉
上扶川 在縣南百里中扶川在縣南百五十里下扶川在縣南二百里〈西安府志〉
富水河 在縣東二十五里亦發源盧氏之界嶺自東北入境南流至富水闗六十里又東流三十里入於河南淅川之淇河〈州冊〉
龍潭 在縣西五十里石上一潭傍流不入其深莫測〈州冊〉
史家潭 在縣南十里〈西安府志〉
花子潭〈子一作字又名風雨雷潭〉在縣西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有三潭相連俱在石上每潭周十餘丈兩傍懸崖下瞰形勢險惡亦名風雨雷潭俗傳至其地者稍不敬其中即雷聲隠隠潭水隨溢〈縣冊〉
三角池 在縣南十五里其形三角中多魚鱉〈西安府志〉五娘溝〈娘一作狼〉在縣西北三里又捉馬溝在縣西十里又鞦韆溝石槽溝俱在縣西四十里又馬槽溝在縣東北五里〈西安府志〉
南龍莊泉 在縣北三十里石嶺上周數丈每天欲雨泉必起霧旱禱多應〈州冊〉
同州
商原〈即商顔一名許原許一作滸又名髙原又名鐵䥥山又名長虹嶺〉在州北二十五里〈西安府志〉水經注云洛水南經商原西俗所謂許原〈寰宇記〉馮翊有商原所謂商顔〈通典 馮翊故城即今治〉許原一名長虹嶺又名鐵䥥山西盡州境絶於雒東經朝邑絶於河延袤八十餘里〈賈志〉許原一名髙原其地寛平自蒲城連朝邑界近沮水之滸又名滸原〈雍勝畧 亦見朝邑縣〉
黃堆山 在州西廣徳元年党項冦同州郭子儀敗之於黃堆山即此〈州冊〉
沙苑〈一名沙阜又名沙澤又名沙海〉在州南十二里一名沙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後魏大統三年周太祖與髙歡戰於沙苑大破之人栽一樹以表其功今樹往往猶存〈元和志〉唐置沙苑監在馮翊朝邑兩縣界唐末廢周顯德二年於苑內牧馬在州南二十五里〈寰宇記〉沙苑在州南雒渭之間亦名沙海亦名沙澤其中坌起者曰沙阜東跨朝邑西至渭南南連華州其沙隨風流徙不可耕植唐置沙苑監宋初置牧龍坊今為馬坊里明初為郭駙馬草地隆慶間有司議加賦民控於朝得免近時居民茭牧其中多樹果蓏佳於他産〈州志亦見朝邑縣〉
洛水 在州西南五里〈州冊〉自澄城蒲城界來南逕商原又逕州南沙阜北東入朝邑界〈禹貢錐指詳見圖考〉
渭水 在州南三十五里自渭南華州界流入又東入朝邑華隂界〈州冊〉渭水東經平舒城北水之陽即懐德縣界〈水經注 詳見圖考平舒城今屬華隂漢懐徳縣今屬朝邑〉
赤岸澤 在州西南〈縣圖〉貞觀中自京師東赤岸澤移馬牧於秦渭〈元和志〉澤在長安東北馮翊西南道里適中之地今湮〈縣冊〉
白馬池 在州西南三十里〈西安府志〉
清池 在州西南四十里周二里池水漣漪可愛其相近有蓮花池周五里舊多蓮今漸堙廢〈西安府志〉
泉井 在州學前南城下有三穴又東門井在城東門外又西門井在城西門外城中井水鹹苦民多汲此〈西安府志〉牛存節為鄜州留後朱友謙叛附於晉與岐兵合圍日久同州水鹹而無井欲以渴疲之存節禱而擇地鑿井八十皆甘可食友謙卒不能下〈五代史牛存節傳〉
䥥山七泉 俱在州北䥥山之麓曰西渠泉又西曰坡底泉又西曰漢村泉義井泉新莊泉馮村泉平王寨泉〈州志〉
紅善泉 在州西南四十里又州西南五十里有蘇村泉又稍西有北莊泉〈西安府志〉
九龍泉〈一名九龍池又名鵝鴨池〉在州南八里沙苑〈州冊〉泉有九穴同為一注因名九龍今謂之鵝鴨池〈寰宇記〉九泉同流州所由得名也鍾而為池名九龍池廣袤五頃今漸堙廢〈州志〉
〈附考〉同州有洱泉〈郡縣志 按洱音耳泉無考〉
朝邑縣
華原山〈即彊梁原一名朝坂〉在縣西門外又紫陽山在縣西南三里有靈應觀〈賈志〉朝邑縣有朝坂〈隋書地理志〉朝邑縣以北據朝坂名〈元和志〉水經注云洛水東南歴彊梁原俗謂之朝坂〈寰宇記〉華原繞縣西而北以絶於河古河堧也一名朝坂亦謂之華原山〈同州志〉邑人劉星柱雲有人於地中得古碑乃莘原也世稱華原疑誤又紫陽山接華原西折而入於同州㡬二十里葢即華原之傑出者〈縣志〉
鐵鐮山〈即許原一名長虹嶺〉在縣北四十里西接州境東絶於河即許原也又名長虹嶺〈縣志 詳見同州〉
沙苑〈一名沙阜〉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縣圖〉沙苑一名沙阜其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寰宇記〉在洛渭之間東起縣界西跨同州至於渭南在縣境者三十里〈縣志 詳見同州〉
黃河 在縣東七里自郃陽界流入與山西蒲州接界又南入華隂界〈縣冊〉朝邑縣有黃河〈金史地理志〉自龍門而來歴韓城郃陽經本縣臨晉闗轉經潼闗界〈雍勝略〉黃河舊自郃陽入朝邑東境南至大慶闗東濵蒲州城故曰蒲津禹貢所謂西河也南至金龍渡為河與洛渭交滙之處世稱三河口去縣東南三十里〈州志〉自明成化中洛水崩於河河之害十倍於前隆慶三年浸縣東門萬厯六年浸太陽諸聚落七年越大慶闗浸淫西出喬家灘三徙兩陽村浸其半至十二年三河口亦在洪流中矣〈縣志 詳見圖考〉
金水河〈即洽水〉在縣北五十里苦泉東北五里自郃陽界南流六十餘里入縣界又東流逕洿峪鎮入於河〈縣志詳見郃陽縣〉
洛水 在縣南五里自本州界流入又東南入河〈縣冊〉洛水舊流自縣南之趙渡鎮逕華隂西北葫蘆灘入渭明成化中洛水改流東過趙渡鎮南徑趨於河不復入渭矣〈縣志 詳見圖考〉
渭水 在縣南四十里自同州界來又東至華隂界入河〈縣冊〉渭水又東逕長城北又東至華隂界〈水經注〉朝邑縣有渭水〈金史地理志詳見圖考〉
小鹽池 在縣西北十五里〈縣志〉縣有小池有鹽〈唐書地理志〉在苦泉南二十里鍾水一區旱時可煮水成鹽今不恆有〈西安府志〉
太白池 在縣西南四十里周十里洞然深黑常有雲氣〈西安府志〉池多蓮開時遊覽不絶又北五里有麻子池旱則竭潦則溢又西北有蓮花池近為風沙所沒〈縣志〉
馬園井 在城內西南隅其水甘美他井不及邑人頼以汲飲〈西安府志〉
䥥山五泉 大竒泉在縣西北又西為象底泉又西為蔡莊泉〈西安府志〉苦泉在縣西北三十里許其水鹹苦羊飲之肥今於泉側置羊牧故諺雲苦泉羊洛水漿〈元和志〉苦泉亦名雙泉今皆為民田〈縣志〉
郃陽縣
梁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東西橫亙逶迤最逺望之如屋梁〈雍勝畧〉徐水出西北梁山〈水經注〉山上有石室羅漢洞有泉曰天井曰龍泉曰聖水泉禱雨輒應又有東西峪洽河橋頭河二水出焉山與韓城縣接界〈縣志詳見韓城縣〉
方山 在縣北四十里形如覆斗〈西安府志〉
太樂仙人洞 在縣西北三十里洽水北〈縣志〉
丹陽洞〈一名老君洞〉在縣西二里或謂之老君洞洞口多欵冬花俗傳為仙植〈縣志〉
仙公原 在縣西南五十里相傳為漢楊寳辟榖於此〈賈志〉
乳羅山〈一作薴蘿山〉在縣南三十里俗訛為薴蘿山有洞亦訛為西施洞〈縣冊〉相傳有人過此山拾一卵青色置箱中後化為蛇名曰乳羅故山名因之〈西安府志〉上有筆架峰邑進士仵魁倡衆築墩排列儼若筆架〈縣志〉
飛浮山〈一名非山〉在縣東南四十里〈縣圖〉郃陽有非山〈金史地理志〉山在黃河中俗傳與河水為升降上有子夏石室〈雍勝略〉
翊教洞 在縣東北三十里百良河側〈縣志〉
黃河 在縣東四十里自韓城界流入與山西臨晉縣分界又南入朝邑界〈縣志〉河水自合陶渠水又南徐水注之又南逕子夏石室又南過汾隂縣西又逕郃陽城東又南瀵水入焉又南逕陶城西〈水經注 詳見圖考汾隂今屬榮河縣陶城今屬臨晉縣〉
百良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東南流入黃河〈縣志〉
橋頭河〈即徐水又名腰帶水〉在縣北十五里〈西安府志〉徐水出西北梁山東南流逕漢武帝登仙宮東東南流絶彊梁石逕劉仲城北又東南逕子夏陵北東入河〈水經注〉橋頭河源出梁山東峪逕城東北入河即徐水也順治中邑人雷學謙引水西流環城而東如圍帶又名腰帶水〈縣志〉
金水河〈即洽水一名瀵水〉在縣西北三十里又東南入朝邑界〈縣圖〉在洽之陽〈詩經大雅〉洽水名在今同州郃陽縣今流已絶故去水而加邑〈朱傳〉應劭曰縣在郃水之陽〈漢書地理志〉城北有北瀵水南去二水各數里其水東逕其城內東入於河又城南側中有瀵水東南出城注於河城南又有瀵水東流注於河即郃水也縣取名焉〈水經注〉按中瀵水蒲地瀵水與南瀵水俱在舊河西縣南五里今郃陽縣界〈元和志 河西故城在縣東南〉瀵水總發源黃河西岸平地〈寰宇記〉洽河源出梁山西峪東流注於黃河漢永平間流絶今有乾河村其後復流邑人重之呼為金水〈雍勝畧〉世傳宋太祖遊闗西經此得疾夜夢金甲神人以金盔酌水飲之而愈遂呼為金水〈西安府志〉縣有王村瀵鯉瀵東鯉瀵渤池瀵夏陽瀵葉夢熊曰郃之為瀵泉者五去河僅數武湧出地尺許清冽異〈縣志〉
大峪河 在縣西二十里與澄城接界其流甚清西南入於洛〈賈志〉
陽班湫〈即刳首水又名洿谷水〉在縣東南五十里〈縣志〉文公七年秦敗晉於令狐至於刳首〈左傳〉郃陽有刳首水〈通典〉郃陽縣有陽班湫貞元四年堰洿谷水成〈唐書地理志〉瀵水與刳首水相近〈寰宇記〉朝邑東北有刳谷鎮以近刳谷口而名〈朝邑志〉
官池 在縣治南近城〈縣志〉
鴈尾溝 在縣西二十里〈西安府志〉
溢井 在縣西南二十里井溢寨寨有眢井明嘉靖二十年忽溢突於平地自下而上三百尺許葢亦瀵水之旁出者〈縣志〉
白泉 溫泉 灰泉 俱在縣東南四十里夏陽村今沒於河〈縣志〉
澄城縣
社公山 在縣北五十里有社公社母廟〈縣志〉
將軍山 在縣北六十里上有秦武安君白起廟山南有村曰社田相傳為起食邑居民有白姓者或其苗裔歟〈縣志〉
界頭山 在縣北七十里接洛川界〈縣志〉
石樓山 在縣北七十里山形如樓其相近有栢谷舊多栢〈西安府志〉
壺梯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雲霧集輒雨〈西安府志〉縣西北五十里有雲門谷谷口若門水氣如雲故名〈雍勝畧〉
石門山 在縣西北七十五里〈縣圖〉其麓有風洞一名風谷其深叵測天將風洞中先有聲響振巖谷風欲息則其響如初又相近有麻林陂山又有紅羅谷土色多紅故名〈西安府志〉
金沙谷〈一名金溪〉在縣西三里相傳佛圖澄遊息於此〈西安府志〉一名金溪〈縣冊〉
伏鳯山 在縣西二十里〈西安府志〉
臨髙原 在縣南五十里〈縣志〉李忠襄公顯忠初仕金知同州以計執金撒離喝密圖南歸後由漢村經臨髙原奔夏〈宋名臣言行録〉原有泉曰龍泉味甘如醴隋文帝在同州每取致焉〈西安府志〉
武帝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西安府志〉相傳漢武帝遊梁山經此土人立廟祀之〈縣志〉
洛水 在縣西二十里自白水界來又東南入蒲城界〈禹貢錐指〉武帝時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顔下〈漢書溝洫志〉洛即漆沮水徴即澄城也〈顔師古注〉洛水自白水入縣西北隅南受玉泉水又南受長寧河葢雲門紅羅二谷水所㑹也又南受縣西河則甘泉隋公泉澂泉洗腸泉搠鎗泉諸水所㑹又東南有撲地河即郃之大峪水自東北南流西受龍泉水同入於洛〈縣志 詳見圖考〉
玉泉水 在縣西北五十里老樹偃仰怪石巉巖泉隨崖下瑩潔如玉隆冬水芹夾岸不啻春夏泉下又有蔬圃藥畦引流灌溉元西臺御史潘汝劼來遊有詩〈縣志〉
長寧河〈一名三娘子川〉在縣西北四十里即雲門紅羅二谷水之所㑹也以流逕長寧城故名長寧河西南流入於洛〈西安府志〉雲門谷水源出澄城縣界〈寰宇記〉三娘子川在縣西北三十里源出宜君界麻林坡溝底㑹雲門紅羅二水入長寧河又有隂泉水在縣西北三十里泉自崖隂出味極甘冽東南流入長寧河〈縣冊〉
縣西河〈即酒泉一名甘泉〉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圖〉王巡虢守虢公為王宮於玤王與之酒泉〈左傳〉酒泉周邑今同州有甘泉出匱谷中造酒尤美名酒泉〈杜注〉甘泉水出匱谷其水甘美堪造酒〈寰宇記〉甘泉水俗名縣西河㑹縣西諸泉入於洛又隋公泉在縣西北三里許其水清澈可愛東南流入甘泉水〈縣志〉隋文帝避暑時宮娃浴此故名〈西安府志〉
澄泉水〈澄一作澂又名官泉〉在縣西三里縣以此名源出大慶里西莊澗中〈雍勝略〉源潔流清釀酒香美人多用之㑹甘泉入洛〈雍大記〉在三里澗中又名官泉〈縣志〉
洗腸泉水 在縣西三里相傳晉髙僧佛圖澄洗腸於此〈名山記〉在三里澗南百餘歩金沙谷下油膩如星浮水面旱禱有應〈縣志〉
搠槍泉水 在縣南三里相傳漢光武北征時搠槍得泉故名〈潛確類書〉
大峪河〈一名撲地河又名李家河俗名薄底河〉在縣東二十里源出界頭山與郃陽分界至蒲城入洛亦名撲地河俗訛為薄底河又謂之李家河〈縣冊〉
溢池 在縣西北七十里注而不溢故名〈西安府志〉
芳泉 在城中邑舊無水逺汲三里澗中𢎞治間知縣徐政即預備倉鑿一井深三百六十尺命曰芳泉又徐公井亦在城中嘉靖丙午知縣徐效賢擇隙地鑿四井邑人取汲稱便號徐公井又有雙泉嘉靖庚戍知縣敖佐因城中水鹹即社稷壇鑿二井其水清甘〈縣志〉
溫泉〈一名帝嚳泉〉在縣東北十五里〈西安府志〉泉有三源竒川瀉注西注於洛又曰帝嚳溫泉〈寰宇記〉三源並出將軍山麓合為一流中隔土嶺一里鑿引逹縣可以利民或疑即古之溫泉然非入洛之水也〈縣志〉
韓城縣
梁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禹貢錐指〉治梁及岐〈書經禹貢〉梁山在雍州〈孔傳〉奕奕梁山維禹甸之〈詩經大雅〉梁山韓之鎮也今在同州韓城縣〈朱傳〉成公五年梁山崩〈春秋〉梁山河上山〈公羊傳〉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榖梁傳〉禹貢梁山在左馮翊夏陽縣西北〈漢書地理志 夏陽故城在今縣南〉山在夏陽縣西臨於河上〈魏土地記〉河水又南逕梁山原原自山東南出河晉之望也〈水經注〉闗內道名山曰梁山〈唐十道志〉韓城縣有梁山〈唐書地理志〉大梁山在韓城縣西五里又有小梁山〈寰宇記 按雍錄雲梁山在雍州見於詩書者凡兩出禹貢治梁及岐此梁山在韓城縣詩所云維禹甸之者是也太王去邠踰梁山在奉天西非禹貢之梁矣奉天梁山距冋州治五百里諸家多混合言之誤乂按梁山延亘甚逺自郃陽西北又迤北抵韓城西北之麻線嶺皆梁山也〉
龍門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縣志 詳見圖考〉
鳯凰山 在縣北四十里〈縣圖〉
鏵鎡山 在縣北七十里即龍門西山〈縣冊〉
大象山 在縣西北二里出西郭即得山麓澽水南旋山勢起伏如象之飲於潭〈解拙存名勝志〉龍門山延亘而南與之相接〈縣志〉獅嶺山在象山南形如獅子臨於潭水躨跜欲動〈縣續志〉
蘇山 在縣西北五里許有漢蘇武墓故以名山古徑盤曲而上有老栢三百餘柯皆南向其麓多柿樹霜後滿山紅色可愛〈縣志〉
橫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迤川西北羣峰沓互宅中䆳處為橫山石竒如砌澗底泉聲弄築振環山有石洞昔道士郝凈元羽化其中遺書錮碑底為人劚取其藏書穴丹竈至今俱存〈名勝志〉文家嶺在縣西北二十里文水北嶺之南有黃花峪〈縣圖〉
三峽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縣圖〉橫溪水出三累山其山層密三成故俗以三累名山山下水際有二石室葢隠者故居又崌谷側溪西北皆有石室昔子夏教西河疑即此也〈水經注 按崌谷水經三峽山南則三累山疑即今之三峽山也又橫溪水疑即今之洫水〉
栢林洞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又猿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其東北有蝦蟆坎〈縣圖〉
牡丹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多産牡丹開時紅紫滿山香聞數十里土人采以當薪又有牡丹坪在渚北村西北亦多牡丹〈縣續志〉
五池山 在縣西北萬峰中為岑凡五深巖䆳谷人跡罕至北池最逺去縣可百二十里西池次之東南池又次之中池稍近亦且八十里俱有泉俗名海眼山多松中池尤勝自麓及巔青蔥夾路幽絶人寰舊志稱為五峙者誤也〈縣續志〉
安國嶺 在縣西北〈縣冊〉
硃砂嶺 在縣西北百十里盤水所出〈縣圖〉
麻線嶺 在縣西北百二十里與雒川縣分界明成化八年叅議嚴憲鑿山開道以通餉運〈縣志 亦見洛川縣〉
神道嶺 在縣西北百二十里與宜川縣接界〈縣續志〉土嶺 在縣西三十五里〈縣圖〉
牛心峽 在縣西四十五里薛峰鎮西〈縣冊〉峽勢甚竒其左怪石巉然兩水滙處急流如橫幅練〈名勝志〉
天鷷頭 在縣西五十五里薛峰鎮西北〈縣冊〉峰不髙而娟秀一川景色盡在望中松樹尤多蔥鬰〈名勝志〉
錦石門 在縣西六十里薛峰鎮南〈縣冊〉老石成圍森然如楔澗水沄沄野趣甚曠〈名勝志〉
韓原 在縣西南八里〈括地誌〉僖公十五年秦晉戰於韓原〈左傳〉即所謂少梁也〈雍勝畧〉
髙門原〈一名馬門原〉在縣西南二十里〈賈志〉司馬靳葬華池孫昌塟髙門〈司馬遷自序〉陶渠水南逕髙門南葢層阜墮缺故流東門之稱今髙門東去華池三里〈水經注〉髙門原俗名馬門原在縣西南十八里〈括地誌〉原在芝川西北梁山之麓有層阜秀出雲表〈縣志〉
巍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孤峰獨聳而最髙〈縣冊〉登巍山上羣峰皆拱揖山椒無樹老石班然諺雲華山髙只值巍山腰地勢可知矣〈名勝志〉
香山〈香一作方〉在縣西南五十里以唐白少傅得名俗訛為方山〈縣續志〉
馬頭山 在縣南十五里形𩔖馬首故名〈縣舊志〉
〈附考〉蘇代曰茂居秦自崤塞至鬼谷皆明知之〈史記廿茂傳〉韓城縣有鬼谷〈隋書地理志按此谷無考〉
黃河 在縣東十五里自宜川界流入與山西河津榮河分界又南入郃陽界〈縣圖〉河水南出龍門口又南右合暢谷水又南逕梁山原東又南崌谷水注之又南右合陶渠水昔魏文侯與吳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於此也〈水經注〉河自龍門而南距郃陽不百里河堧多客土遇潦輒潰與榮河縣接界即韓信以木罌渡軍擊魏處〈縣志 詳見圖考〉
錯開河〈一名治戶川〉在縣東北七十里龍門山北有河口略似龍門而不能通相傳鯀治水時所鑿今名錯開河〈縣冊〉錯開河由龍門而上六七里曰金門其西有澗曰治戶川川口頗多鐫跡在昔金門未闢崇伯不諳水性意欲使河直行東北故失利耳書雲鯀陻洪水疑即謂此也〈衛氏地圖記〉
盤水〈即暢谷水〉在縣西北百十里〈縣冊〉暢谷水自溪東南流逕夏陽縣西北東南注於河〈水經注〉盤水源出硃砂嶺歴縣北相公殿逕馮峰口東過薛曲里煖水自西南入焉又南過帶村東入於河又縣北二十里盤水之南有文水一名汀水一名萬泉東流至吳村又至開化寺前合盤水入於河〈縣志〉
谷水 在縣西北四里源出蘇山東流至留莊入河〈縣圖〉澽水〈即崌谷水〉在縣西南一里〈縣圖〉崌谷水出縣西北梁山東南流橫溪注之水出三累山細水東流注於崌谷水東南逕夏陽故城北又東南流入於河〈水經注〉出自西山東南流二十二里入黃河〈雍勝畧〉澽水源出麻線嶺東流為白馬潭受七水入河〈賈志〉澽水出麻線嶺東流過石門離水自南入焉又東過景封峪水自北入焉又東北過土嶺洫水自西北入焉又東出土門岸髙口窄水勢迅急過邑城西轉而南其勢益激澗水自西入焉又南過陳村𣷾水自西入焉又南過馬頭山潦水自西入焉又南過少梁澮水自西入焉又南合芝水入於河〈縣志〉白馬潭在縣西七十里〈西安府志〉
芝水〈即陶渠水〉在縣西二十三里源出香山〈賈志〉陶渠水出西北梁山東南逕漢陽太守殷濟精廬南又南逕髙門南又東南逕華池南又東南逕夏陽縣故城南又歴髙陽宮北又東南逕司馬子長墓北又東南流入河〈水經注〉芝川河源出方山東南流諸山水自西南來會踰髙家坡潗水自北入焉又東過鏵薛澻水自西南來入焉又東過呂莊沆水自西北來入焉又東過芝川鎮南司馬祠北同澽水入於河〈縣志〉芝川在韓城縣南二十里東流入黃河〈雍勝畧〉丹陽觀碑漢武帝時得芝草於此遂稱芝川〈縣續志〉
靈潭〈一名青龍潭〉在縣西三里峪有潭淵然巉巖之下將雨則絮絮雲升相傳有龍潛焉山半飛閣巋然松老莓苔如繡旱禱輒應又名青龍潭〈縣續志〉
銅底井 在縣城東北〈西安府志〉
獨泉 在縣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
石井 在縣西北十里〈西安府志〉
馬杓泉 在縣西十二里源出石罅以形似名〈西安府志〉天城泉 在縣西四十里天城堡〈西安府志〉
龍泉 在縣南三里澽水之隂龍王座下冬夏澄碧伏流滙廟前為方池有松偃葢以滃然出雲為雨候〈名勝志〉歲旱禱雨有應〈西安府志〉
北泉 在縣南芝川鎮西張中丞士佩築北圃自為記圖畫刻石稱一方名勝〈縣續志〉
河瀆泉 在縣東五里〈縣圖〉
陜西通志巻十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陝西通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