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破百濟軍事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陳破百濟軍事表
作者:劉仁軌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158

臣蒙陛下曲垂天獎,棄瑕錄用,授之刺舉,又加連帥,才輕職重,憂責更深,嚐思報效,冀酬萬一,智力淺短,淹滯無成,久在海外,每從征役,軍旅之事,實有所聞,輒具狀封奏,伏乞詳察。

臣今睹見在兵士,手腳沈重者多,勇健奮發者少。兼有老弱,衣服單寒,唯望西歸,無心展效。臣因往問:「海西見百姓人人投募,爭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請自辦衣糧,投名義征。何因今日兵士,如此佇弱?」皆報臣云:「今日官府,與往日不同,人心亦別。貞觀永徽年中,東西征役,身死王事,並蒙敕使弔祭,追贈官職,亦有回亡者官爵與其子弟。從顯慶五年以後,征役身死,更不惜問。往前度遼海者,即得一轉勳官,從顯慶五年以後,頻經渡海,不被紀錄。州縣發遣百姓充兵者,其身少壯,家有錢財,賂與官府,任自東西藏避,即並得脫。無錢用者,雖是老弱,推皆令來。顯慶五年破百濟勳,及向平壤北口戰勳,當時將士號令,並與高官重賞,百方購募,無種不道。洎到西岸,唯聞枷鎖推禁,奪賜破勳,州縣追呼,求住不得,公私困弊,不可言盡。發海西之日,已有自害逃走,非獨海外始逃。又本為征役,蒙授勳級,將為榮寵,頻年征役,唯取勳官,牽挽辛苦,與白丁無別,百姓不願征行,特繇於此。」陛下再興兵馬,平定百濟,留兵海外,經略高麗,百姓有此議論,難為成就功業。臣聞琴瑟不調,改而更張,布政施化,隨時取適。自非重賞明罰,何以成功?臣又問見在兵士:「舊留鎮五年,尚得支濟爾等始經一年,何因如此單露?」並報臣道:「發家來日,唯遣作一年裝束,自從離家,已經二年。在朝陽甕津,又遣來去運糧,涉海遭風,多有漂失。」臣勘責見在兵士衣裳單露不堪度冬者,大軍還日所留衣裳,且得一冬充事,來年秋後,並無準擬,陛下若欲殄滅高麗,不可棄百濟土地。餘豐在北,餘勇在南,百濟高麗,舊相黨援,倭人雖遠,亦相影響。若無兵馬,還成一國。既須鎮壓,又置屯田,事藉兵士同心同德。兵士既有此議,不可膠柱因循,須還其渡海官勳,及平百濟向平壤功效。除此之外,更須襃賞,明敕慰勞,以起兵士之心。若依今日已前處置,臣恐師老且疲,無所成就。

臣又見晉代平吳,史籍具載。內有武帝、張華、外有羊祜、杜預,籌謀策畫,經緯諮詢。王濬之徒,折衝萬里,樓船戰艦,已到石頭。賈充、王渾之輩,猶欲斬張華以謝天下。武帝報云:「平吳之計,出自朕意,張華同朕見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背如此。平吳之後,猶欲苦繩王濬,賴武帝擁護,始得保全。不逢武帝聖明,王濬不存首領。臣每讀其書,未嚐不撫心長歎。伏惟陛下既得百濟欲取高麗,須內外同心,上下齊奮,舉無遺策,始可成功。百姓既有此議,更宜改調,臣恐是逆耳之事,無人為陛下進言。自顧老病日侵,殘生能幾?奄忽長逝,銜恨九泉,所以披露肝膽,昧死奏陳。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