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竹山先生文集/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序言(陈时满)


陳誠(1365~1458年),明代著名的外交使者,以其五次出使西域的壯舉載入史冊。 他六十三歲致仕回到江西吉水老家,過起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田園生活。在正統十二年(1447年),陳誠整理他使臣生涯時寫的筆記詩文,以及與縉紳士大夫、朋友的往來詩文,並請時任史部尚書的同鄉友人王直作序,編緝個人文集巜竹山文集》刻板刊印傳世。陳誠離世百年後,後世子孫經濟貧乏,《竹山文集》刻板歷經百多年也破爛不堪,至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陳誠從六世孫陳汝寶(1554-1617年)考取貢士,任浙江仁和縣教諭,在他的組織下,永樂十四年(1416年)陳誠編修的吉水高坑陳氏族譜在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得以重修,隨後陳汝寶也整理《竹山文集》,編輯完善內外篇卷的內容,增加了陳誠歸休遺稿詩文,特別是增加了外篇卷中在萬曆年前禁刊的方孝孺,練子寧,解縉等人與陳誠往來的詩文,卷中還開始使用了解禁的建文年號。但因資金原因未能刻板刋印。 崇禎十六年(1643年)陳誠八世孫陳起泰(1599-1661年)考取功名且家資富有,在當時吉水縣府任職,在他的捐資及倡導下,把陳汝寶整理完善的《竹山文集》刻板刊印,並邀請同鄉狀元劉同升(1587-1645年)作序,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崇禎版《竹山文集》,但這二種明刻版存世已亡佚。 清朝雍正時期,朝庭為豐富古今圖書集成,令各省負責搜集本地民間文集史料,江西巡撫採集到《竹山文集》,主導重新刻版《竹山文集》,並請本省進士螺川高乃聽為文集作序,這版文集印刷工整,書尾頁印有(陳大史竹山先生文集)的官方語言,及印有江西巡撫采進本字樣。 《竹山文集》雍正七年(1729年)再版後,到乾隆年修明史及四庫全書時因紀昀,程晉芳等編緝人員認知不足,沒有為陳誠列傳,《竹山文集》只存目錄而沒有修書。 到清嘉慶已卯年(1819年),陳誠後裔根據雍正七年印本竹山文集為底本,在家族主導下重新刻版《竹山文集》,外篇卷根據<吉水高坑陳氏文獻族譜>的內容,用楷書補刻了2篇文章,解縉的(黃帷記)及楊士奇的(柰園記)。此版文集排版優美,字體整潔,視為文集足本。

《竹山文集》嘉慶已卯版本刻板,一直以來陳氏後裔保藏在仁厚里陳家逸老堂樓閣里,吉水高坑陳氏每八十餘年重修一次族譜,也會用木刻板重印一批文集,由於二十世紀中期的破四舊運動,大部分族譜及文集被燒毀,木刻板也無專人保管,到1992年籌備七修陳氏族譜準備也重印一批《竹山文集》時,發現文集木刻印板少了五十餘塊,以至印出的這套《竹山文集》缺頁很多。 所幸蒼天庇佑,八十年代王繼光先生在甘肅省圖書館搜檢到一套嘉慶已卯版《竹山文集》,後在江西師範圖書館也陸續發現一套雍正七年版和一套嘉慶已卯版《陳竹山先生文集》,使得這部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文集再次完整呈現於世。 《竹山先生文集》是陳誠思想與經歷的結晶,文集總共有四卷,包括內篇與外篇,共計167頁。 內篇由陳誠親自撰述,分為兩卷。第一卷收錄了《奉使西域復命疏》、《西域山川風物行程記錄》、《與安南辨明丘溫地界書》、《獅子賦》等文章與詩篇。第二卷則包含了《西域往回紀行詩》九十二首、《居休詩》四十六首、《像讚》、《歷官事跡》等。 外篇則為緒紳大夫贈予陳誠的題贈詩文,同樣分為兩卷。其「遺編」部分則包含了陳誠父親陳同的《行狀》、《墓表》等文章。整部《陳竹山文集》合計約有6萬餘字,是研究陳誠及其時代西域歷史與文化的珍貴資料。

陳竹山先生文集敘
作者:劉同升 
1643年

    余讀《陳竹山先生遺集》,揜卷大息。夫人臣銜命出疆,投荒數萬里,冐寒暑,歷艱險,相接異類,身試不測,豈易言哉!國家以聲敎訖四海,遐荒竆徼咸共瞻仰。使命過亢,無㕥昭褱柔之德;過謙,無㕥肅諸夏之體。先生不激不昻,感以𡉰誠,夷人嚮風慕義,悉知歸往,先生之功又豈在班仲升下邪?先生忠義出於天性,較然之志,屹不可奪。當其峕,恖朙土官以安南侵疆入奏於朝,太祖眘擇其𨕖,遣先生持節往平。及成祖幸北京,𠧧域哈烮國遣使來朝,先生奉命行報施禮,轍跡徧𠧧域,踰秊始達,繇諸國一十六處,皆𠧧番、畏兀兒、囘囘、韃靼各族類,經行二萬餘里,旌節所臨,悉皆簞食壺漿,迎勞唯勤。先生復命,國長沙哈魯卽㕥其駿馬、獅子遣使稱貢。先生所過之地,攷其山川,著其風俗,稽其物產,觀其衣服、飲食、語言、好尚,僃録成書,紀之㕥詩,匨於內府,可爲𠧧域考,先生之用心良苦矣。先生㕥名進士歷國朝之乆,享秊九十有三。初授大行,擢翰苑,晉銓郎,累官大叅。勛業文章,昭𦉈宇宙。一使安南,三詣𠧧域,𡉰附近外夷,如撒里畏兀兒、塔灘裏等處,先生親徃招撫,屢有成勣,其學術過人遠矣!當先生入安南時,國長陳日焜𦃃褱逆志,據其土地。先生毅肰弗許,陳示古誌,辨論地方,㠯死爭之。𢌱國長徃復數書,詞意懇切,反覆開諭,𦥔以天威,責㕥大義,還其所侵,㠯止爭畔之端。臨行厚遺金幣,先生力郤,毫無所私。先生之不𣦸倖爾。假令通書之日,稍稍依違強夷,不歸土地,厚集兵力㕥加恖朙,國家威令不振,未免外夷觀望,又安能必其稽顙來庭,駢踵而奉朝貢哉?先生之有功於社稷如此。迨後固請遂初,優游林泉三十餘載。先生急流勇退,其眎張良、范蠡爲何如也?先生處國初最盛時,元氣渾龐,不事華藻,其詩賦質而有體,文章正而有裁,不㱙盛業,具諸集中。先生裔孫輩出,皆能世其家,編先生遺集,重梓㠯行,請余爲敘。余爲述其大節,俟作㕜傳者釆焉。後之君子於此取汰,庶幾忠於所使,不辱君命矣。

    崇禎十六秊七月旣朢,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𢰅承務郎同邑後學劉同升𡥉𠟭父拜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