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陶菴先生集/卷二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九 陶菴先生集
卷二十
作者:李縡
1803年
卷二十一

十二

[編輯]

答兪士精彥鏶○癸丑

[編輯]

別時戀戀如不欲去。甚恠賢何至若是。無亦情弱而然耶。書問又及良荷。尤喜歸侍之安耳。此身眼昏日劇。自與書疎。惟於松陰間消遣長日。將爲何狀人也。所示四字切實。爲學之道。須有用力處。方有得力處。他日相見。或於眉睫間得之耶。

答兪士精問目甲寅

[編輯]

問解曾亦見之。而造次不能記有矣。乃蒙提警。深喜深喜。仍更思之。暫時變服。重在爲前喪有終也。鬃網巾亦自不妨。而若終不安於心則就所着布網巾上仍加白笠亦可。白布則殆近手分化出。沙翁之言又可徵。故已令李棘人取兩端擇用之耳。

與兪士精丙辰

[編輯]

昨拜大阮丈。聞所苦頗向勝。豈河車之力耶。然而近必汩於科累。此則何藥可醫。望須深思而自愛也。

答兪士精問目

[編輯]

七去無子註處之以義雲者。蓋於繼後承宗上。有方便處之之道。不必的指爲如此則可。只取不去意看爲得。

先王製法。有去有不去。人有不幸而遭可去之事。則就不去中較絜其彼此重輕而處之。至於不順父母。爲惡固大矣。而不順之事亦有淺有深。恐不可局定也。

朱壽昌便養一節。有不能的知者。果迎奉於府衙則大乖出母不可迎之義。或營別室或就其家而極其便養之道。則於情與義。兩得之矣。然壽昌之見載於小學者。只以盡誠求母一節。不必盡責以先王禮法。而道理則如此。

答兪士精丁巳

[編輯]

別已經歲。懷戀可言。書至如奉色笑。新年所望。惟病日退而學日進也。此身便覺六十咫尺。虛喫多少飯。此爲可愧耳。心說之未敢可否。亦欲從容自思。或冀有新得爾。毋以此自疎。有見輒寄來。使孤陋獲沾其餘潤也。

答兪士精

[編輯]

昨得手問。深慰阻戀。奔走科累已久矣。義理意味能不至斷絶否。得失之際。可以自驗於心。於此而不能不動則目下又恐添得忮求二字之病。甚可畏也。如何如何。

答兪士精問目

[編輯]

嫪毐之亂。始皇欲以義理處之。將如之何。

別紙所示。恐非當問。坑儒之世。非可以義理責之。雖只就義理上論。胡氏誅武后之說。爲昏朝口實。此等處何可輕易論斷耶。幸深思之。

答兪士精問目

[編輯]

殤有三等。制服有二等。何謂三等。上中下也。何謂二等。降服爲一等。從上從下爲一等也。蓋大功之殤。降等則長爲五月中爲三月。下則無服。聖人爲其無服也。使中從上同爲五月。則下方爲三月。小功降等則爲三月。長殤獨有服。中則從下而無服。以其恩輕也。齊衰降等。以正服論之。長爲九月中爲五月下爲三月。而以其恩重也。故中則用七月下用五月。七月亦從上之義也。

答兪士精庚申

[編輯]

數昨有人來傳賢主司盛稱君經學文章之士。名實相副固甚難。而利心得則喜心生。喜心長則善心喪。此又大可懼也。願於善利得喪喜憂之間。深有以自驗也。平仲已至洛否。亦願以此語告之。

答兪士精壬戌

[編輯]

卽玆洊問。喜得新年安信。風寒不解。侍學增勝。此身自經重痾。筋力精神。大不如前日。欲自來初更始講書。以心近四書五經爲次序。以求故中之新。而衰病若此。其能卒償朝聞之願否。目下相守不少。惟發願而與同終始者絶稀。以是益思賢而不可得矣。似聞經冬讀易。未知其必爲初學急先。而合目向壁工夫甚專。其中計有所新得者。旣未敢測其深淺。而妄恃一日之長。仰塞求敎之意。不亦傎乎。以是趑趄而不敢發。他日得之於眉睫之間。方可斷其語默矣。如何如何。

答兪士精癸亥

[編輯]

小紙所詢承領。曾謂無益二字爲寬譬之方。以此仰勉於大府座下矣。日月浸久。何若是其過耶。三年內几筵不哭。雖於禮無據。所重有在。一時權止。於生死之情俱安。亦何傷也。此事試訪於在座諸友則一人曰問者只當酌量其輕重而處之。不必問於禮家。答者亦不當輕許。以啓後弊。所謂後弊者。李相家故事。旣成兪家之證。兪家之事。又安知不爲他家之證耶。方今喪紀大壞。𥳑便成習。此不可不念也。此言亦有理。故吾爲之稱謝矣。幷以奉聞。惟在裁處。

答兪士精甲子

[編輯]

臘前書已領。而洊問尤荷。卽惟侍學增福。滿容之喜。亦可知也。此身入春來。益復無健。長時沉頓。伯翼面上土又將生新草矣。每念悽咽。道院講案。連見賢名。向來抄錄一紙十數人中。往者惟君一人。如此而何事可做。君之好善之誠。令人嘉歎。似聞爲渼湖所速。對校栗集。此亦好事。豈不爲喜。但恐槐忙迫前。不得久留矣。

與兪士精丙寅

[編輯]

檢身錄久看。多有添刪處。纔成定本。凈寫以送。幸就前本一一改正。或有他人持去者。各令傳謄。不至爽誤如何。曾聞濟大自削之擧。實怒於君輩不一參講。此後則非有難強疾故。輒皆造參。爲他士倡也。否者不欲復相見。是則子絶長者。而非長者絶子也。諒之。

答李太和醇甫○庚戌

[編輯]

小學果讀至幾遍。已能深體而力行之否。讀大學亦無別法。朱子論血脈貫通處。豈不曰熟讀詳味久當見之耶。放惰之病。所示喚醒二字。已是對劑矣。栗谷先生與精舍諸生書雲學問之功。只在存心不苟。應事以正而已。此心誠實在義理上。則終日應俗而能不失其正。此心不誠。若存若亡。則雖終日正坐讀書亦無益。此言宜服膺勿失。他日相見。使拙者得以刮目爲幸。

答李太和甲寅

[編輯]

去秋大心還。聞說仙居興致。恨不致此身於其間。與談蓬萊萬二千峰之勝也。其時書承領。而無便可復。臘前耑伻虛歸。悵戀日積。洊問尤荷。春來侍學增福。此身逐歲衰邁轉劇。終恐無聞而死耳。不相見久矣。三餘所得如何。每悶君寡陋而索居至此。獨學豈易有進。大府書中有過婚方來之敎。婚期在近則固宜如此。遠在秋冬。安可以此爲拘耶。且聞必欲行禮於城外。苟嫌於市童嘲戲而矢心絶跡則可謂執滯之甚。見識之不長可知。此大事也。切宜改圖。勿以此言爲耄也。

答李太和

[編輯]

不相見已歲周矣。中間日月旣多。期望亦不少。而天下事。不進則退。不知賢所得。果何如也。大府丈每以婚事爲憂。而愚意則學問失時尤可憂。千萬深念。汲汲思所以奮發也。來示所云下等人。只是一蹉足間事耳。強作字。手顫不能盡意。千萬默亮。

答李太和

[編輯]

相別已周歲矣。別時豈料其如此。書至差慰戀鬱。日間霜寒。侍學增勝。此身昔疾已愈。方收拾舊書。山裏靜寂。日覺有味耳。大心每言君草堂景物絶佳。類非人境矣。今聞遭橫逆。將不得保有。豈人忌鬼猜。以至於此耶。可歎可歎。然幸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及忿思難三字。服膺勿失。則或可爲愼終之道耶。玆事曲折不能知。而大體如此矣。所示師說。君言固是。而或人所云三代以後君師始爲二道者。儘好儘好。其不列五倫者。蓋以是夫。婚事又差池矣。古人三十始有室。未有室之前。將不得從師取友耶。

答李太和辛酉

[編輯]

承近甚汩沒生事。爲之愍歎。然苟能一念向道則目下多少俗務。亦無非學。豈有謝絶人事而後方可爲學之理耶。高峰絶頂。坐念南無云云。不當出於賢者之口也。知君本偏於靜。而此念不除。終恐墮於異端。千萬自愼自愼。秋冬間如得復續前日講討之樂則何幸何幸。

答李道三師炳○乙卯

[編輯]

一見從容。迨不能忘。又枉書存。荷意益深。嚴沍學況增福。今世科累。壞卻人材。此事撥棄甚不易。而左右能辦得。良庸嘉歎。千萬勉圖遠業。以光家學也。

答李道三癸亥

[編輯]

乍別悵甚。書至聞觸風歸去。得免疾作。稍慰憂念。講案依到。前少而今多。豈易望於月日之間耶。所冀惟君輩自做工夫。兼以及人。勿憚頻往之勞。必收兩成之功耳。疑問答送。覽後示汝固也。

別紙

[編輯]

伏見門下與玉溪丈論心書兩度則其於湛一之體。聖凡之所同得者。斷言不疑。以破其謬。義理至此。殆無餘憾矣。第愚迷之見。猶有些未盡釋然者。玆敢略稟云云。

天人一也。語其理則誠而已矣。語其氣則亦湛一而已矣。然天則眞實之外。未始有一物雜之者。故無聲無臭無思無爲。而春夏秋冬昏明晝夜。亘幾百千萬年。未嘗有頃刻之息。人之生也。其性則天地之理也。其氣則天地之氣也。理與氣未始不一也。而但以稟質之偏。好惡之私。耳目口鼻四肢之欲。皆得以蔽之。故原其本則其理未嘗不實。氣亦正且通焉。而鮮或有全其性者。此無他。朱子所謂天地無心而人有欲一語。可以蔽之矣。說者之言亦然。理爲氣主四字。於人尤爲緊切矣。理之隨氣而變。人固然矣。天地之間。寒暑災祥之不得其正者。亦何嘗不隨氣而變也。若究其參贊位育之功。則都歸於聖人之心。聖人之心。與天地合其德者也。

先儒論明德者固多端。而玉溪盧氏本心之說。栗翁取之。入於聖學輯要中。所謂本心者何。仁義之心也。以此觀之。其當合理氣說無疑也。今此所示三說。皆有疵病。而其中專主氣言者。卽是湖中之流弊。噫。人之所賦之氣。莫非正通。而心則又是氣之精爽。其爲物。至虛至明。於理無所障礙。助其發揮。則雖以氣言之。亦理爲之主耳。夫夜氣非不淸明。而孟子所言養氣。非謂養此夜氣。而因中夜淸明之際。以養其仁義之心雲爾。今之言明德者。欲捨理而主氣。則豈不大悖於聖人之旨耶。近來湖中。於心單言氣之說。於明德則猶不敢直曰有分數。而其言亦窘遁矣。君輩又欲並與明德而滓穢之耶。愚之所論明德。已詳於上段。不須更說。而雖單指心言之。至謂未發上着氣質者。豈不大害於理耶。未發則性也。氣質則有善有惡。若如其說則便近於一混字。雖不欲以明德謂有分數。而明德自不成明德矣。夫以稟賦言之則心卽氣也。旣謂之氣則聖人衆人之心。焉有一齊之理。然惡此而欲不言者。則乃曰所謂氣稟全是四肢百骸。而心則不與焉。此雖欲寡過而恐亦說不通。如此則矯治氣質之功。不施之於心。而用於何地耶。彼斥此說而欲窘之者。則必欲於方寸虛靈不昧之地。種下一箇惡種子而後已。其爲用心亦不仁矣。然則孟子道性善之功。不足爲貴耶。是未敢知也。今於心之未發上。着氣質則不可。而亦不可不謂之氣也。氣之爲體固正通。而正通之中亦有淸濁粹駁。到得思慮未萌二性昭著之際。則本然湛一之體。自然復初。濁者淸駁者粹。自無疵纇之可言。則是雖氣也而便與無氣相似。故程子以未發時則堯舜與塗人同。雖單指氣言之。亦自如此。況吾輩所論。自初合理而言者耶。

與李伯心基敬○己未

[編輯]

久知一第無難。而亦不料占得大魁若是其神速也。非不喜甚。而憂又甚於喜矣。少年高科。世人之所謂大幸者。而伊川謂之不幸何也。此意宜深思之。風寒猝厲。旅況安勝。唱名在何日。而肅命後卽當榮歸否。近無洛便。今始書問。只望隨地愼重。

答李伯心問目甲子

[編輯]

人家繼禰之宗。有其伯父冠而夭。欲祔於其廟則非班也。大宗之家又遠在。勢難往祔。未知姑奉於父廟。以爲止兄弟孫奉祀之道。亦未爲不可耶。但其弟旣以繼體居正位。則其兄之反居弟下西面之位。似涉未安。何如則可耶。

大宗雖遠在。如可往祔則固好矣。不爾則止兄弟孫奉祭。雖無不可。弟兄之序。終屬大段未安。恐莫如姑奉別房。使免彼此難處之端也。

人無父母。其於生日不忍爲樂。然爲子弟者又不可虛度是日。此等處當如何。

此亦只觀父母之志而爲之。門人擧程子言問於朱子曰。大夫人生辰獻壽。未知如何。朱子曰是吾力量不足處。朱子之意。蓋曰吾亦知有此道理。而只以爲子之心。不忍虛度。此吾力量之不足也。且均是親也。而事母之道差異於事父。韋齋若不聽。朱子必不強。如大夫人則朱子或強請。而夫人以從子之義。許其伸情。故有此獻壽之事。亦未可知也。使大夫人終不聽。則朱子亦豈敢爲之耶。

生辰茶禮如何

此非正禮。明人多行之。名以生忌。別立儀節。不合於禮儀。惟三年內則人子之情。不忍虛度。略如殷奠而設之無妨。

答李伯心丙寅

[編輯]

馬曹本役外。兼史之直。想少虛日。不知今方淹直否。古人詠時平無事。有騎省郞官夜讀書之句。史職下番則苦。上番如在山林。曾所熟諳矣。果能得暇點檢書籍否。累次簪筆入對。必多討論之英音矣。

答李伯心

[編輯]

禁直岧嶤。相望如弱水。此際書至。喜審仕履之安。夜對所被恩數。令人感歎。賤身猥忝師友。至徹天聽。若不至愧負則幸矣。此間病狀一樣。疏本又靳矜允。文學之褒。又是意外。或雲淵源所致。未知果然否也。

與李伯心

[編輯]

郞官出宰。自是故事。南北東西。惟命之從。何足爲慰語也。第南道則歸省之便。自可奉敘。此則左矣。三十年前。以暗行遍踏其地。雖是關塞之陬。實爲山水之鄕。讀書松桂。良愜我願。至今思之。尙有餘戀。而在他人則可。於君則不便矣。然近來爲官。占便宜擇夷險。無人不然。任其自至。獨見於君。此可喜也。後來做官。皆不失此法可也。然世有公議。必有爲之稱寃屈者。乘馹之召。亦豈遠耶。須以此意。仰寬親意。到官過科後。卽爲受由上來爲當。爲君深思。無如病漢。痛排勿往之議。決往而不疑也。少年遠役。也非惡事。

答李伯心

[編輯]

素昧政術。但聞程子愧視民如傷之訓矣。淸北多文士。而以受學於謫客之故。徒習科工。幸先敎之擊蒙要訣。要知親上死長之義也。

答崔叔固問目庚申

[編輯]

人有父祖曾高祖沒。而五代祖父母在世。則於其喪也。五代孫當承重否耶。若承重則喪畢後神主當卽遞遷。或埋安乎。抑終己之身奉祭耶。

五代祖。禮當毀廟。廟旣當毀則雖嫡嫡相承之宗子。無復據而可宗之義。只與衆子無異。恐不可遽承其重而服喪三年也。吾意則人家祖先之壽考如是者。勢必甚鮮。而其內外俱存爲尤難。或考或妣若先沒。則其神主當遞奉於最長房。伊時其生存祖先亦同移養於親屬差近之子孫。於情理似無所礙。及其以天年終養之後。宗子衆子皆服齊衰三月。語類雲四世以上若逮事。則亦當齊衰三月。而其喪則最長房仍主之以終三年。而其服則只當服本服而已。設或無他長房。而只有宗子。則亦當齊衰三月。主喪三年而後。奉而埋安。未知如何。

五代祖以上遷葬。宗孫雖爲親盡。以承重之義。當服三月耶。

遷葬時服緦之疑。亦決於承重與否。旣不承重則只當弔服加麻而已。

繼三世之宗孫死。而祖父在則爲其父者不可以嫡子喪服三年耶。

禮有嫡子無嫡孫。今其死者雖爲繼宗之子。而祖父生存則只可稱以長孫而已。謂之嫡孫則未也。旣未得爲嫡孫。則其父亦不當以嫡子之服服之耳。

靈筵素帳。葬後則染以靑色如何。

葬後用色帳。世俗多如此。而非禮也。禮曰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此意正合天理人情。床卓帷帳之屬。並當用素。

答崔叔固壬戌

[編輯]

賢從委訪。仍獲安信。慰豁深矣。但聞科事又在疑貳之中。似此遷就惰廢。不幾於兩無所成之歸乎。賢從幸而一見。得副願言。而好禮之士。臥而見之。無禮甚矣。豈有觀感之可言。人之資稟雖好。苟無學識則欲爲善而不能爲善。欲不爲不善而又或爲不善。此可懼也。玆勸讀書。略塞賢勤託之意。至如性善聖可學之實。賢必已瀾漫相告。不復贅矣。

答崔叔固癸亥

[編輯]

所示虛妄之謗。不知頭尾。未遽論其得失。而反是則爲眞實無妄。不知君近間長得幾格。而或未到此地位。則或人云雲。不害爲他山之石。如何如何。院任辭免。一切都付於齋中公議矣。又何煩及於此間耶。別紙領悉。近日士林間是非。只是廟享。而君言之迤及文廟。無亦多事否。兩先正先後之說。愚之與朋友往復者。殆無人不知。君獨胡不聞耶。願勿患愚之無定論。且勿妄於兩先正之間。判其高下。第亟取兩翁文集年譜之屬。深究尤,春之所以爲尤,春而後。始高出議論也。

答康仲鴻逵○戊午

[編輯]

別來何日不耿耿也。去冬書。日昨褫至。如更相見。忽已春深。侍學增勝。大學讀得幾遍否。承以輕麤爲病。氣質之偏。克去甚難。必如中庸所論五不措者而後方有其功。幸願旋旋用力。頃刻不住。無遽責效於一朝一夕之間也。

答康仲鴻辛酉

[編輯]

聞入香嶽。半年讀書。所讀果何如。令人馳爽。春和侍學增福。此身衰落日甚。居然六十二歲翁矣。新知不繼。舊學都荒。終恐無聞而死耳。奈何。所望於賢輩誠不少矣。不見已數歲。不知去得幾多病痛。積得幾多工程耶。爲己全不着實云云。苟非過謙之辭。百事都無可論。以賢求道之志。寧有是耶。然願就心術微處。痛自繩削。無令爲人意思一點半點留着於胷裏也。兒息北塞之役。中冬已好歸。相守過日。朋友或往或來。多寡無常。而終是實心擔夯底人不易得見。憂歎如何。

答崔和仲○癸亥

[編輯]

承方發憤誓心。將以不負皇天付畀之意。師友遠大之期。此意甚善。苟不歸於一點意氣則幸也。過去三十歲。非不多矣。何乃遽作此悲楚之辭耶。所示唐人詩句。氣象甚不好。愚嘗喜誦明道先生未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陰之詩。氣和而意遠。學者要當如此。方有進德之基。千萬深企。

答安仲毛鳳胤○己未

[編輯]

所示可見實用工處矣。安樂境界。豈初學所易論。只當不緩不急。如孟子養氣節度。久而後始識得此意味矣。寬着心胷。嚴立課程此八字。最爲要切。須念之。冬間負笈。果能如筭否。及第新出尊門。得無益爲科累所困否。

答安仲毛問目庚申

[編輯]

喪禮易服條註。有服者皆去華飾。無服則復後入哭時。以純吉衣帶行之耶。同姓與他人自別。當素衣素帶。而袒免之親則似在有服之列。未知如何。

未小斂時。裼裘而弔。曾子旣許子游以知禮。無服則無論姓之同異。以吉衣帶入哭恐無妨。袒免未可以有服論。而似亦差異於他人也。

弔之日。不飮酒食肉。亦禮也。而或雲弔後不在喪家則不必然。且弔後累日留在喪側者。亦當久不飮酒食肉耶。弔時主人再拜然後。弔者答再拜。而世皆主人一拜。弔者一拜。主人又一拜。弔者又一拜。亦無妨否。

弔後不飮酒食肉。在喪家則固宜如此。而若或多日則亦恐未易。然勿於有喪者之側可也。弔時主人再拜後弔者方答拜得之。不必用俗例也。

家禮是日不飮酒以下一段。兼指主人以下參祭之人歟。

是日不酒肉一段。參祭之人。遠近親疎。固亦不一。然旣參祭。而在祭所則雖疎者。與主人同之何妨。

答洪子容器海○壬戌

[編輯]

耑復卽是不意。當向來憂疾之時。豈料其復見此手墨也。奇喜不可言。此身春後無一健日。朋友相守者十數。而講業甚不實。如此而何由長進耶。呼叔呼先生。惟君自爲。何至相問。嘗聞栗翁之甥。以龜峰言變姪而稱門人。栗翁爲憂其稱塞之難。是拙者今日之心也。然萬一因此而眞有憤勵向上之志則何喜如之。

答宋伯剛集中○壬子

[編輯]

今冬所業何事。如君妙年美質。政宜汲汲。若不及而上無父兄之敎。下有室家之累。非立志敦確。鮮不爲頹懦自在之歸矣。歲且盡矣。年進而學不進。吾爲君甚懼。千萬奮勵。以無負大碩人責望之意也。

與宋伯剛丙辰

[編輯]

不相見歲且周矣。近做何工夫。其或有所長進否。頃有人與賢相見者。細詢家居消息。則傍有博戲之具。雖不身自爲之。弱弟輩次第向長。養正之責。捨賢而誰也。而疎闊之至此耶。大碩人所望於諸孤者如何。良可傷歎。願推類而知戒也。

答宋伯剛癸亥

[編輯]

頃書如見新年面目。忽已暮春。侍況安勝。區區逢人。輒勸以學問。雖不信而亦不知止。誠亦自笑其迂。況於君兄弟。愛之深而望之切者耶。向所云云。激而欲其進也。故譽或過情。抑而使之悔也。故言近臆料。吾實愧懼。而令季之答。可謂善說於難言之際矣。其中苟能二字。煞有意味。爲其兄者。能不悚然。伯剛前書。示於在座朋友問曰。此君爲學之志如何。曰言甚齟齬矣。吾曰固也。言者心之聲。此問答何如。試更思之。小宛之詩曰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爲君輩誦之。愚雖隘陋。亦豈無幷敺之善之心哉。

答宋仲輿載中○壬戌

[編輯]

令伯來時。雖不得並轡。而能作書以問。亦一奇事。所示一嘅一笑。非夢君何得見我。然而君則見我。我不得見君。此則夢不如眞也。舊時習氣。猶未消磨。則必不更來。雖來亦何益也。令伯今來。欲痛除宿染。慨然以當仁爲事。歸後如不失此心。恐不免爲君所嘲弄。而道理則不如是。切宜戒之也。

答宋仲輿甲子

[編輯]

賢伯來時書問。已領遠情。其中論道院一事。儘出愛助之意。多荷多荷。講事得失。姑無論。如君年少質美者。便自處以局外。安坐作說話。他尙何恃。不獨君也。尊門居京外者何限。而兩會俱不一赴。仰惟尊先都尉樂善好士之誠何如。而都不能克肖。爲之惋歎。承留意元城工夫。其能以不妄語爲先否。必須先祛從前麤心客氣而後。方可有爲。勿以耄言而忽之也。

答趙正甫靖世○丙辰

[編輯]

南還。意君一笑相迎。而還則君歸已久矣。君旣不能痛革舊習。誠心向學。則雖強留無益。況未易復來者耶。前後所奉告者。都出肝血。而不免爲藐藐蹻蹻之歸。今則無可言者。所恃惟先丈精靈。有以啓牖於冥冥之中耳。語及於此。有淚沾紙。

答趙正甫己未

[編輯]

所示讀之。幾於出涕。愚於賢。愛之非不深。而誠則未孚。警責之言。至於往年或冀先靈眷佑而極矣。此亦已多年所。而未見有誘衷向善之效。此後吾亦末如之何矣。今書自訟乃如此。猶或有可望否。區區所自恨者。他日九原。無面見先丈耳。吾老且死。死後誰復以此欲聞於賢者乎。幸痛念之也。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此語殊痛切。朴君之歸。欲書此以贈左右。而旋恐無益而自止矣。承讀尙書。此亦非始望所及。良以爲喜。然此書終不若四書之切於爲己。以左右無爲己之心。故舍四書而讀此耳。此又不可不知也。

與崔時用潛○壬戌

[編輯]

聞康君昨已發汗。病勢果能顯減否。如此則君當出避。故朝者送言。而有不肯底意。恐未深思也。病時入救。固義也。病退後出避。亦義也。此病雖未知必可疑。而其或有可疑之端。則君亦有老親。千里爲客。安可不自愼。病後調息亦難。其飮食諸節。以吾言託於僧徒中見識稍勝者。使之十分看護。而君則出寓於前日所寄寓之處。使主人頻頻往問。僧徒往往相報。如或有加病之漸。則雖更爲入往。亦無不可。須依此言卽爲出來如何。

與崔時用乙丑

[編輯]

自去箕城。有便不見書。漠然無嗣音之路。不審潦熱。旅寓凡百何似。學業不以離索而或廢否。每謂遠方人士中久別相見。覺有長進者。惟見君耳。似聞窮困轉甚。無由負笈。恐無復來之期。然萬一重逢。長進不可以向日比。只望自做工夫。使刮老眼也。

答曹達夫大顯○癸亥

[編輯]

迷息新蒞手生。深恐得罪於貴境百姓。未暇以遙享便養爲幸也。然所示講學,樹碑二事。亦可謂有試之譽。吾亦心喜之矣。似聞賢罕在鄕里。洛中易壞人心術。何必乃爾。長時汩沒於科累。未必可得。而畢竟何以爲人。願深思而善收拾也。

答朴季昭宗晉○庚申

[編輯]

與君久不相見。非徒病故。或恐有退速之漸矣。今承示語。愧悔憤發如此。豈平日相知之淺耶。所貴於悔者。以其能改。徒悔而不能改。卽與不知悔者何別。願且就一念一事上可愧之端。知則便剋去。無令因循滋蔓也。養心治病。本無二致。苟或切於學而致損於身。則亦恐非孝子敬身之義。而至於末端設問。則孟子命也有性焉一章可檢看。此外安有別語耶。千萬寬心自愛。

答朴季昭

[編輯]

仁義禮智之名。固屬於人。而物亦同是理也。人物之生。隨其氣質。雖有偏全之殊。而其理則一。謂物無是性可乎。果如或人之言。則朱子何以曰虎狼之仁蜂蟻之義豺獺之禮雎鳩之智耶。心箴所謂孰無此心。卽指本然之心。此則無聖凡之別。而若以氣稟論之。蓋亦有不齊者存。或說之專歸於軀殼血氣者。恐說得不通矣。

答朴季昭壬戌

[編輯]

續承書問。良荷遠意。窮沍侍況安迪。但聞偸兒入室。而心經諸書。渠能愛取。樑上君子之稱。其亦不虛否。見失者似當因此而知愧。汩沒憂冗。不能自拔。則不徒失書。亦恐與其心而並失之矣。可懼可懼。

答李子求師範問目庚申

[編輯]

凡人生時食性。或有不食之物。則死後亦不可用以祭耶。

天地之間。元無不可食之物。凡人生而有不食者。則是氣之偏處。其死也安有不可用之理。孝子之心。雖若有不忍者。而從正不害爲孝。

答李善卿德祥○辛酉

[編輯]

縷縷咎悔之辭。爲之感歎。凡人大病之餘。物慾消而善心見。由此擴充將去。何事不做。千萬奮勵自新。異日相見。得以刮眸也。外祖父母之喪。重於他功服。科擧不赴爲得之。至於講會則與赴擧異。雖葬前似無可嫌。如何如何。

答李公履行祥○乙丑

[編輯]

人之去左右手而能生者有之乎。吾之思君甚切。而君則未必其然。其中欲來視之意。猶是善念。而奈父兄妻子之多般沮泥何。今日書問。亦荷厚情。申藥已服七貼。應驗分明。惟解語字無靈奈何。

答李公履問目

[編輯]

中庸曰大德者必受命。又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言天生聖人。必賦如是之德而後。方降大任。以極位育之功。故虞史首敘堯之大德所以受命之由。其曰欽明文思以下數句。表裏大小。無一物之不盡。致中和自在其中。曰欽曰敬曰恭曰讓。皆一德也。而又加允克二字。以明其實有是德也。其積於己而發諸政者。皆以欽敬爲主。豈非開卷第一義耶。其下分言功化之及於物者。自有先後次第。與大學明德新民之目。一一沕合。所謂位育之極功。自可見也。夫聖人之所以爲聖人者。以與天地參也。故其爲政。不出乎三才。欽若敬授。統言天人之事。曆象日月星辰至羲和分宅朞三百。皆若天之事也。命鯀一節。卽平地之功也。登庸至末章。卽爲天下得人之事也。聖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蓋如是。後世不識此意。徒區區於政令法制之末者。曷足道哉。

有周公之德則自有反風之祥。聖人不常有則玆事之不常有固也。福善而禍淫。天理無古今之殊。而人多疑於今者。以其徒見一時目前。而不見久遠故也。君子雖屈於一時而伸於萬世。小人榮於一時而辱於萬世。此理固自如也。今若有周公則災祥之應。必復如舊世之人。信古而勿疑於今。可也。

與李信伯棨○壬戌

[編輯]

每念尊王考宗丈仁心厚德。宜若昌其後嗣。而君輩勿論才不才。都無勤學之意。自甘暴棄。天雖欲興之。烏可得乎。爲之痛歎。從今以往。亦或有奮發自新之意耶。

答鄭君範鑄○癸亥

[編輯]

示及筵話。大賢宗事。從此得正。豈獨尊門之幸也。筵敎卽一立案。然始之爻周者似當還出。還出後宜具此事由。先生位則門長。宗婦几筵則其家近屬當告之矣。罷歸本宗者之婦。自當改服本服。而還爲大宗者之婦。當奔喪。而到家四日。方可成服。改製喪服以待之。此外恐無他節目矣。宗中同議定嫡嗣後。祠堂几筵。亦更有告辭矣。

答洪淵之樂淵○甲子

[編輯]

近世喪紀大壞。世道寒心。聞君弱年執禮甚固。心竊嘉之。幸而身與禮俱完則固善矣。萬一有不勝之患則反爲不孝矣。疾作則已無及矣。未及作之前。惟父命是聽也。喪禮章中羸憊滋助一段。在於小學嘉言。夫豈不義而朱子言之哉。須深念也。

答崔善初受復○壬戌

[編輯]

此間調息如昨。兒孫數昨已取汗。諸症漸勝。殊以爲喜。所勉垂堂之諭。豈不喩深念之意。但譬之大海遇風。主柁者惟當靜而鎭之。其中水疾者善救。不病者善護而已。先自恇擾妄動。鮮有不敗者。況此事恐非可以避免。安坐任天之外。無他道理。如何如何。

答崔善初兼示金生時鐸

[編輯]

承喪家前夜卒襲。稍以爲幸。而如此好人。自此不可復見矣。天旣不之少惜。而旣逝之後。還恐束縛歸山之不亟。此何事耶。襲斂之具雖至。非賢輩幷力將事。何能及時行之。惟棺木至今不來。窮鄕事力不逮。誠無奈何。而賢輩客中爲客。自爾多日。其亦勞矣。然賢人君子遭時不幸。終身坎壈。懷抱才德。鬱而莫宣。卒乃死於空山荒寂之濱。而幾令人不知其死時。此吾黨有識之所共痛傷者。則於其喪也。有力可效。何勞之憚。此賢輩所以慨然一往者也。吾則實有痛均割半之情。雖方委身於床蓆之間。此去不甚遠。自力一臨。亦豈不能。而以亡者憂我之疾甚至。未忍傷其志。則顧無可以自伸之路矣。乃蒙賢輩高義。殆無以異於親執絞衾之役。老年百事。都藉人力如此矣。士元書中萬萬稱幸。孤子之心可知。然賢輩此事。豈是爲生者之哀哉。成服早晩。卽在人而不在我者。不論多少日子。只應卒事而歸也。兩冊昨已還之。其答士元書亦見之否。承重代服。曾前答人非一二。固已汰哉。今得尤翁說。始覺成服過後朔望追服之爲失當。蓋喪不可一日無主故也。賢輩錯料。眞所謂坐在廬山裏者。而鐸也尤傷於疎率可歎。答楊書歸後。可更相對斤正也。

答金生時鐸○丙辰

[編輯]

所示領悉。當憂而憂。自是天理之當然。豈有係着之可言。而反以係着爲患者。此係着之病也。不櫛不翔一章。固爲侍疾者柯則。而此外言動。亦可一一照檢。以免差失。大學四有中憂患。非必不當憂之憂。而其爲病則一也。願於此痛省而亟改之也。

答金生

[編輯]

聞色憂少間。工夫能不輟否。無志者每歸咎於資稟。賢則寧有是耶。惟自覺得驕妄。可見其切於反己。殊可喜也。拔去病根。固未易以時月期。然願於明理克私四字。旋旋用力。自當有效。寡而至於無矣。如何如何。

答金生戊午

[編輯]

所示圖子。略加評隲以還。早晩來時更持來。非面不能盡此意也。大抵人一日之內。非動卽靜。而靜則存動則察。存與察。不是別般地頭。只爭毫髮之微頃刻之間耳。以此形諸圖畫。不其緩乎。但願反之於心。體認體驗。無或須臾間斷也。

答金生辛酉

[編輯]

所示講錄覽還。員數視前有增。因此而漸有作成之功則豈非奇幸之事。但讀書之法。了得一書。方更始一書。而以君程課觀之。就兩書中游移無常。或從下而上。或從上而下。或遺落中半。或截去頭尾。全不成頭緖。如此而可望其有實效耶。甚至兩旬之內。一讀小學。一讀春秋。雜然無先後始終之序。願以此自戒而且戒人也。

答金生兼示林生德履○癸亥

[編輯]

所報書課領悉。同學勤篤如此。實爲喜消息。且所謂有擔當直前底意思者。果爲誰某。若是曾所不識面之人。願聞其名。士子當職云云。設如其言。不論大小輕重之序。目中但見科擧一事而所言乃爾耶。其亦惑之甚矣。先絶流俗友科欲人。非君誰能出此言耶。唯此兩種之患。擧世滔滔。故座上見君書者。強者忿弱者笑。不自以見絶爲愧。以此推之。君之一鄕。亦必同然。意則善矣。言不可若是其幾也。況人見各殊。何可強其必同於我。只有默默加工。將氣質偏處漸次消化。使人知眞實學問之功若此。自然歆動而趨嚮之不暇。如何如何。

答李生元培○丙午

[編輯]

所詢愚懵何足以與議。第禮曰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書與人雖異。其爲殉則一也。唐太宗附耳詔太子曰。萬歲後與吾蘭亭將去玉匣之藏。遂見譏於有識矣。此則所好固正。然聖人之書尊嚴。非一人所可自私。況平時褻慢。猶不敢。其敢使之親膚於土中耶。點汙毀傷之戒。亦見於小學矣。此言固知傷孝子之心。而終非禮之正。恐不可徑從矣。惟在博訪而審處之。

答李生庚戌

[編輯]

禮。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註雲葬母明日卽治父葬。葬父畢虞祔然後。爲母虞祔云云。祖母與父葬旣同日。而禮當先輕則父葬居先。虞祔之節。惟上所引偕喪之禮。可以傍照而推行也。虞所以安神不可緩者。旣同日而葬則奠當先重。差緩而同日行父虞。亦似無害。然事無證援。安可輕犯汰哉之罪耶。

答徐生宗海○乙卯

[編輯]

隔歲不相見。每念舟中講說之樂。良是未易得者。忽獲書問。意思正一般。仍想春來侍況增福。此身惟日覺衰頹。過去歲月。回顧茫然。未知將如何結梢也。人心道心。俱屬已發。朱子業有定論。熟思之。終是攧撲不破矣。中庸序不曰原於性命之正乎。栗谷無聲臭微妙難見云云。正就性命上說去。而今沒卻原字。直以是爲道心屬未發之證。不亦左乎。幸更深思也。

答李生彥愈小學問目庚申

[編輯]

二十衣裘帛。似與孟子五十衣帛相左。

冠則有成人之責。非如不帛襦之歲。可以二字許之耳。非謂必令服之也。孟子之言。卽王政品節之道。與此不同。

鄕三物。德行本也。文藝末也。而孔門七十。以身通六藝爲言何也。且數所以盡物變。至理所寓。則邵子之學未必非正。而程子之一言不及數。何也。

孔子亦曰游於藝。七十子之通六藝者。亦豈外於志道據德而然哉。邵子終是數學。程子之不言。蓋爲其偏也。然六藝之數。只當以筭數看。不必與邵子象數之學。比論之也。

父母有婢子云雲。父母之所愛愛之。所敬敬之。則今於父母所愛之人。沒身愛之固常也。而曰敬之者何也。

賤而能敬之則愛之深者也。

寡婦之子章。此當入於朋友之交。何以入於夫婦之別耶。註曰爲其遠嫌也。大義如此否。

末端所引。得其大旨。就此細繹之則當入於夫婦之別可知也。夫婦二字作男女。看則其義尤明。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夫惰言變貌。笑矧怒詈。非但侍疾者之所不爲。亦學者之所可戒。今曰疾止復故者何也。

此則全言侍疾者憂遑變常之事。不必如此拖長也。

答李生

[編輯]

回婚禮。禮無出處。世俗所行。不過襲謬。有識之家則都不設婚儀。只子姓親黨。會集上壽而已。此猶可倣。從俗則不可。

答李生瀁春○癸亥

[編輯]

金君來獲書。知近況之安。可喜。但作科文。全廢經訓云云。此言何爲而入於吾耳也。君之所居。卽世所稱市井之鄕。於此而能發憤爲學者。豈不是豪傑哉。君所以不憚負笈之勞。吾所以見許以容丈之地者。都藉此一學字。而今則肆然以爲全然廢置。一何無嚴之至此也。此後則雖訊疾之書。勿復爲之。雖或爲之。書末自稱二字抹去之。雖早晩復來。吾則實無顔相見矣。臨紙不覺吐露至此。可諒之也。

答李生圭復○己未

[編輯]

秋後謂君必復來。企佇已久。而至今寂然。意有他故而然矣。書問忽及。聞所遭橫厄非常。驚歎不可言。縲絏非罪。固是外至者。亦復奈何。然目下情理迫切。前頭出場。又不知如何。憂念益切。知君必不爲非義之事。而方伯及本官旣不能如我之知君。則無恠其致疑如此。何由而明其本心耶。只望隨地處變。於心無愧而已。

答李生健○甲子

[編輯]

楊友來獲承書問。知返稅如期。渾舍亦安。慰喜如何。此間調息如昨。而講事甚不實。如君徑歸。實爲得計。又何疚歎之若斯。所示學課。良見勤實之功。道統圖簇。不得奉玩。何論得失。惟鄙人小詩之列於其末。極爲濫猥。勿復爲之也。檢身錄君歸後不能增一兩句。書役此中人事紛擾。君所目覩。豈不量之耶。

答許生增○癸亥

[編輯]

示意領悉。十日科業之訓。蓋亦以世之奔趨科事。古今無異。勢難一切禁止。強敺而之道。不得已爲此說。使入於科學者。亦知其可以並行而不悖。原其主意。實歸重於二十日爲學。何嘗必欲其十日之業哉。然而王天理也。覇人慾也。一月之內。使天理過半而人慾參之雲爾。則其果成道理乎。所謂自薦與屈己。未必不是。而於此而判作王覇說。則終恐過了分數也。靜菴辭薦而就擧。直以薦則體重。科則體輕。均是行道。而取捨則出於謙德。謂之避嫌者。何其淺之爲知也。君之所執。大體則是。而小學所謂直伸不順等語。亦不可不審思也。然而因此竊有所奉控於尊府者。覽此北方李徵士家墓文。可知爲父足法之不在於他也。或可有補於委曲開陳之際耶。千萬加勉。

答白生師宏○壬戌

[編輯]

宿疾固未易祛根。乍進乍退。亦其勢也。惟定得此心。勿爲其所動則都無可憂。病久則煩燠。業荒則愁惱。皆是動也。至如來諭慾寡心淸以下數轉語。要亦不失大體。旣知之。便須行得。何必別求他方耶。箕踞而心不慢。固無其理。然病時安得不坐臥自便。以爲調適之地也。張敬夫之言曰嚮晦入宴息乃敬也。知嚮晦宴息之爲非怠惰。乃可論敬之理矣。夫病而偃臥與晦而宴息。同一理。敬字之義。實行於其中。如何如何。

答白生辛酉

[編輯]

所求治病之方。恐亦無他。朱子云存心與讀書爲一事。就此猛省而力行之則久而自然有讀書之樂矣。或問卽所以詳釋經傳者。讀大學幾百遍後。始讀或問。熟複瀾漫而後。又復看經傳。則庶有見得別之驗矣。如何如何。然學者不可先有責效之心。責效不得。必寖以懈怠。此不可不知也。

答金童子希尹○壬戌

[編輯]

頃聞襄事克完。而老病日劇。又値風寒。竟失臨穴一慟。瞻望悲觖。如何可言。卽承專人復疏。就審日來。哀侍況支福。慰喜難量。至如果實雞酒之餉。特以先意將之。童年此意。實堪嘉歎。但不知近間凘毀如何。士友傳語。若有朝夕難保之形。試自思先意。欲君過哀滅性。使繼序無傳耶。欲君讀書飭行。以了其未了之志耶。讀書飭行。亦必保生而後方可議也。君不此之思。而一向固執。勢將必死而後已。古人居喪諸節之中。飮食最輕。而亦非可無故恣食矣。羸毀成疾之用肉汁。溫公之言。而朱子亦許之矣。君曾不讀小學耶。紅蛤海蔘各小許。盛於空器以送之。到卽強進。仍繼此而爲薑桂之滋。必延其命。無若前日之虛其賜也。此兩種有益於補胃。故如此耳。此後事事必推先意行之也。

答金童子癸亥

[編輯]

縷縷疚歎之辭。豈其然乎。手澤之書。只可存得不忍之心。何至於不可讀乎。苟以不忍讀之心。追惟先志。恐或墜失。則其將日夜勤勉而不敢自在矣。禮曰視於無形聽於無聲。此不獨事生之道當然。毋曰嚴敎之旣遠也。

答金童子樂源○丙辰

[編輯]

新年能作書相問。如見丰容。仍想侍況增福。此身湖行。無事趁上元還歸耳。古風做得幾首。兼治小學一大文。雖小知一義。便行得一義則好矣。君年已長大。雖未及冠。盡去幼志。用力於勤謹二字。是所望也。忙草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