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通義/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正失 風俗通義愆禮第三
作者:應劭 東漢
過譽

夫聖人之制禮也,事有其制,曲有其防,爲其可傳,爲其可繼。賢者俯就,不肖跂及。是故子張過而子夏不及,然則無愈;子路喪姊,期而不除,仲尼以爲大譏;況於忍能矯情,直意而已也哉?《詩》雲︰「不愆不忘,帥由舊章。」《論語》:「不爲禮,無以立。」故注近世苟妄曰《愆禮》也。

九江太守武陵陳子威,生不識母,常自悲感;游學京師,還於陵谷中,見一老母,年六十餘,因就問︰「母姓爲何?」曰:「陳家女李氏。」「何故獨行?」曰:「我孤獨,欲依親家。」子威再拜長跪自白曰:「子威少失慈母,姓陳,舅氏亦李,又母與亡親同年,會遇於此,乃天意也。」因載歸家,供養以爲母。

謹按︰《禮》:「繼母如母,慈母如母。」謂繼父之室,慈愛己者,皆有母道,故事之如母也。何有道路之人而定省?世間共傳丁蘭剋木而事之,今此之事,豈不是似?如仁人惻隱,哀其無歸,直可收養,無事正母之號耳。

大將軍掾燉煌宣度,爲師太常張文明制杖。

謹按︰《禮記》:「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至子路亦然。請喪夫子如父而無服。』羣居則否。」今人乃爲制杖,同之於父。論者既不匡糾,而雲觀過知仁,謂心之衷惻,終始一者也。凡今杖者,皆在權威之門,至有家遭齊衰同生之痛,俯伏墳墓,而不歸來,真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也;無他也,庶福報耳。凡庸小生,夫何譏稱;然宣度涼州知名士,吾是以雲耳。

山陽太守汝南薛恭祖,喪其妻,不哭,臨殯,於棺上大言:「自同恩好,四十餘年,服食祿賜,男女成人,幸不爲夭,夫復何恨哉!今相及也。」

謹按︰《禮》爲適妻杖,重於宗也。妻者,既齊於己,澄漠酒醴,以養舅姑,契闊中饋,經理蠶織,垂統傳重,其爲恩篤勤至矣。且鳥獸之微,尚有迴翔之思,啁噍之痛,何有死喪之感,終始永絶,而曾無惻容?當內崩傷,外自矜飭。此爲矯情,僞之至也。俚語:「婦死腹悲,唯身知之。」又言「妻非禮所與。」此何禮也?豈不悖哉!太尉山陽王龔,與諸子並杖;太傅汝南陳蕃、袁隗,皆制衰絰,列在服位,躬入隧,哀以送之,近得禮中;王公諸子魏杖,亦過矣。

弘農太守河內吳匡伯康,少服職事,號爲敏達,爲侍御史,與長樂少府黃瓊,共佐清河王事,文書卬成,甚嘉異之。後匡去濟南相,瓊爲司空,比比援舉,起家,拜尚書,遷弘農,班詔勸耕,道於澠池,聞瓊薨,卽發喪制服,上病,載輦車還府。

謹按︰《春秋》:「大夫出使,聞父母之喪,徐行而不反,君追還之,禮也。」匡雖爲瓊所援舉,由郡縣功曹、州治中、兵曹位朝廷尚書也,凡所按選,豈得復爲君臣者耶?今匡與瓊其是矣,剖符守境,勸民耕桑,肆省寃疑,和解仇怨,國之大事,所當勤恤,而顧私恩,傲狠自遂,若宮車晏駕,何以過茲?論者不深察,而歸之厚,多有是言,及其人患失,而亦曰其然。司室袁周陽舉荀慈明有道,太尉鄧伯條舉訾孟直方正,二公薨,皆制齊衰,世非一。然荀、訾通儒,於義足責。或舉者名位斥落,子孫無繼,多不親至,何乃衰乎?過與不及,古人同稱,吊服之制,斯近之矣。

河南尹太山羊翩祖,在家,平原相封子衡葬母,子衡故臨太山數十日,時翩祖去河南矣,子衡四從子曼慈復爲太山,士大夫用此行者數百人,皆齊衰絰帶,時與太尉府自劾歸家,故侍御史胡毋季皮獨過相候,求欲作衰,謂:「君不爲子衡作吏,何制服?」曰:「衆人若此,不可獨否。」又謂:「足下徑行自可,今反相歷,令子失禮,僕豫愆。古有弔服,可依其制。」因爲裁縞冠幘袍單衣,定,大爲同作所非。然潁川有識陳元方、韓元長、綦毋廣明咸嘉是焉。

謹按︰《禮》:「爲舊君齊衰三月。」謂策名委質,爲臣吏者也。子衡臨郡日淺,無他功惠,又非其身;翩祖位則亞卿,雅有令稱,義當綱紀人倫,爲之節文。而首宣導,犯禮違制,使東嶽一郡朦朦焉,豈不愍哉!由郕人失兄,子臯爲之衰,雖失於子衡,歸於曼慈者矣。

太原郝子廉,飢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諸人。曾過娣飯,留十五錢,默置席下去。每行飲水,常投一錢井中。

謹按︰《易》稱:「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成。」《語》:「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士相見之禮,贄用腒雉,受而不距,而交答焉。唯祭飯然後拜之。孔子食於施氏,未嘗不飽。何有同生之家,而顧錢者哉?傷恩薄禮,弊之至也。孟軻譏仲子吐鶂鶂之羹,而食井上苦李。鮑焦耕田而食,穿井而飲,非妻所織不衣,餓於山中,食棗,或問之:「此棗子所種耶?」遂嘔吐,立枯而死。世不乏異,惟其似㫋。孔子疾時貪昧,退思狂狷;狷者有所不爲,亦其介也。

南陽張伯大,鄧子敬小伯大三年,以兄禮事之。伯臥床上,敬寢下小榻,言:「常恐清旦朝拜。」俱去鄉里,居緱氏城中,亦教授,坐養聲價,伯大爲議郎、益州太守,子敬辟司徒,公車徵。

謹按︰《禮記》:「十年兄事之,五年肩隨之。」《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衎衎誾誾,各長其儀也。凡兄弟相愛,尚同輿而出,同床而寢;今相校三年耳,幸無骨血之屬,坐作鬼怪,旦朝言恐。《論語》:「恭而無禮則勞。」且晏平仲稱善與人交,豈徒拜伏而已哉?《易》設四科,出處語默。《傳》曰:「朝廷之人,入而不能出;山林之民,往而不能反。」二者各有所長。而棄聖絶知,遯世保真,當竄深山,樂天知命。今居緱氏,息偃城郭,往來帝都,招延賓客,無益誨人,拱默而已,飾虛矜僞,誑世耀名,辭細卽巨,終爲利動。《春秋》譏宋伯姬女而不婦。今二子屑屑,遠大失矣。

公車徵士汝南袁夏甫,少舉孝廉,爲司徒掾,人間之事,無所關也。其後,閉戶塞牖,不見賓客。清旦,東向再拜朝其母,念時時往就之,子亦不得見,復踰拜耳。頭不著巾,身無單衣,足常木蹻,食止壃菜,雲我無益家事,莫之能彊。及母終亡,不列服位。

謹按︰《孝經》:「生事愛敬,死事哀戚。」一家之中,諭若異域,下牀闇拜,遠於愛敬者矣。祖載崩隧,又不能送,遠於哀慼者矣。巾所以飾首,衣所以蔽形,此乃士君子所以自別於夷、狄者也;唯喪者、訟者,露首草舍,餘曷有哉?長沮、丈人,避世之士,由訊子路,殺雞黍,見其子焉;何有藏一室中,不出戶庭?以此爲高,斯亦婞婞。鯉趨而過庭,聞《詩》聞《禮》,而陳亢喜於得三,不當近之,何乃若茲乎!

公車徵士豫章徐孺子,比爲太尉黃瓊所辟,禮文有加;孺子隱者,初不答命。瓊薨,既葬,負𥭊𢌲涉,齎一盤,醊哭於墳前。孫子琰故五官中郎將,以長孫制杖,聞有哭者,不知其誰,亦於倚廬哀泣而已。孺子無有謁刺,事訖便去,子琰大怪其故,遣瓊門生茅季瑋追請辭謝,終不肯還。

謹按︰《禮》,凡弔喪者,既哭,興踴,進問其故,哀之至也。孺子所以經三千里,越度山川而親至者,非徒徇於己,顧義報乎?哭醊墳前,是也;訖,當卽其帳衾,問勞子琰──子琰宿有善名,在禮無違,儻見微闕,教誨可乎!如何儵忽,甚於路人?昔黔敖忽於嗟來;然君子猶以爲其嗟可去,謝可食。今與黃有恩故矣,孝子寢伏苫塊,又孺子到便詣墳,無介,夫何爲哉?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