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養生隨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養生隨筆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燕居

[編輯]

  養靜為攝生首務。五官之司,俱屬陽火;精髓血脈,則陰精也。陰足乃克濟陽。《內經》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降者降伏之降,陰不足而受陽制,立見枯竭矣。養靜所以養陰,正為動時揮運之用。《顯道經》曰:『骨湧面白、血湧面赤、髓湧面黃、肌湧面黑、精湧面光、氣湧面澤。光澤必根乎精氣,所謂ㄧ然見於面也。按『精氣』二字俱從米,是精氣又必資乎米。調停粥飯,饑飽適時,生精益氣之功孰大焉!

  《記·王制》云:『九十飲食不離寢』,寢謂寢處之所,乃起居牂牁室之意。如年未九十,精力衰頹者,起居臥室,似亦無不可。少視聽、寡言笑,俱足寧心養神,即祛病良方也。《廣成子》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陰符經》曰:『機在目』,《道德經》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平居無事時,一室默坐,常以目視鼻,以鼻對臍,調勻呼吸;毋間斷,毋矜持,降心火入於氣海,自覺遍體和暢。《定觀經》曰:『勿以涉事無厭』,故求多事,勿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蓋無厭無惡,事不累心也;若多事就喧,心即為事累矣!《沖虛經》曰:『務外遊,不如務內觀。』

  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道家所謂不怕念走,惟怕覺遲。至於用時戒雜,雜則分,分則勞,惟專則雖用不勞,誌定神凝故也。

  人藉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怒心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老年人雖事值可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

  寒暖饑飽,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於疏縱,自當隨時審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悅口而少貪。《濟生編》曰:『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此雖救偏之言,實為得中之論。

  春冰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綿衣不可頓加,少暖又須暫脫。北方語曰: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南方語曰:若要安樂,頻脫頻著。

  夏月冰盤,以陰乘陽也;冬月圍爐,以陽乘陰也,陰陽俱不可違時。《內經》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調寒暑。』然冬寒猶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熱必戒納涼,涼入裏也。《濟世仁術編》曰:『手心通心竅。』大熱時,以扇急扇手心,能使遍體俱涼。愚謂不若諺語云:心定自然涼!『心定』二字可玩味。

省心

[編輯]

  六淫之邪,其來自外,務調攝所以卻之也。至若七情內動,非調攝能卻,其中喜怒二端,猶可解釋。儻事值其變,憂、思、悲、恐、驚五者,情更發於難遏。要使心定則情乃定,定其心之道何如?曰『安命』。

  凡人心有所欲,往往形諸夢寐,此妄想惑亂之確證。老年人多般涉獵過來,其為可娛可樂之事,滋味不過如斯,追憶間,亦同夢境矣!故妄想不可有,並不必有,心逸則日休也。

  世情世態,閱歷久,看應爛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諺曰:求人不如求己,呼牛不如呼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仇,仇便傷肝。於人何損?徒損乎己耳。

  少年熱鬧之場,非其類則弗親;茍不見機知退,取憎而已。至與二三老友,相對閑談,偶聞世事,不必論是非,不必較長短,慎爾出話,亦所以定心氣。語云: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財利一關,似難打破,亦念去日已長,來日已短,雖堆金積玉,將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費,反致奉身匱乏,有待經營,此又最苦事。故『節儉』二字,始終不可忘。

  衣、食二端,養生切要事,然必購珍異之物,方謂於體有益,豈非轉多煩擾?食但慊其心所欲,心欲淡泊,雖肥濃亦不悅口;衣但安其體所習,鮮衣華服,與體不相習,舉動便覺乖宜。所以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之妙藥。凡事擇人代勞,事後核其成可也;或有必親辦者,則毅然辦之;亦有可姑置者,則決然置之。辦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不辦又不置,終日往來縈懷,其勞彌甚。

  老年肝血漸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應,每至急益甚,究無濟於事也,當以一『耐』字處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可養身兼養性。

  年高則齒落目昏、耳重聽、步蹇澀,亦理所必致,乃或因是怨嗟,徒生煩惱。須知人生特不易到此地位耳!到此地位,方且自幸不暇,何怨嗟之有!

  壽為五福之首,既得稱老,亦可雲壽。更復食飽衣暖,優遊杖履,其獲福亦厚矣!人世間境遇何常?進一步想,終無盡時;退一步想,自有餘樂。《道德經》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身後之定論,與生前之物議,己所不及聞、不及知,同也。然一息尚存,必無願人毀己者,身後亦猶是耳。故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非務名也,常把一『名』字著想,則舉動自能檢飭,不至毀來;否即年至期頤,得遂考終,亦與草木同腐。《道德經》曰:『死而不亡者:壽!』謂壽不徒在乎年也。

見客

[編輯]

  《記·王制》曰:『七十不與賓客之事』,蓋以送迎僕僕,非老年所能勝。若夫來而不往,《記》以為非禮。豈所論於老年?予嘗有《掃徑》詩云:『積閑成懶痼難砭,掃徑欣看客跡添。若要往來拘禮法,樂音金玉亦無嫌。』

  見客必相揖,禮本不可廢,但恐腰易作酸,此禮竟宜捐棄。腰為腎之府,腎屬水,水動則生波。又按《蠡海集》云:『肺居上,肝居下。』一鞠躬則肺腑肝仰矣。故嵇康言:『禮豈為我輩設!』愚謂『揖豈為老年設!』

  客至進茶,通行之禮,茶必主客各一,謂主以陪客也。老年交好來往,定皆習熟,止以佳茗進於客可耳;若必相陪,未免強飲。或謂設而不飲,亦可,又安用此虛文。

  老年人著衣戴帽,適體而已。非為客也,熱即脫,冷即著。見客不過便服,如必肅衣冠而後相接,不特脫著為煩,寒溫亦覺頓易,豈所以適體乎?《南華經》曰:『是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倘有尊客過訪,命閽人婉辭也可。凡客雖盛暑,其來也必具衣冠,鵠立堂中,俟主人衣冠而出,客已熱不能勝。當與知交約,主不衣冠,則客至即可脫冠解衣。本為便於主,卻亦便於客。喜談舊事,愛聽新聞,老人之常態。但不可太煩,亦不可太久,少有倦意而止。客即在座,勿用周旋。如張潮詩所云:『我醉欲眠卿且去』,可也。大呼大笑,耗人元氣,對客時亦須檢束。

  往赴宴,周旋揖讓,無此精力,亦少此意興。即家有客至,陪坐陪飲,強以所不欲,便覺煩苦。至值花晨月夕,良友歡聚,偶樂開樽設饌,隨興所之可也,毋太枯寂。

  慶吊之禮,非老年之事,自應概為屏絕。按:禮重居喪。《曲禮》猶曰:『七十惟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又《王制》曰:『八十齊喪之事弗及也,況其他乎!』

出門

[編輯]

  邵子自言『四不出』:大風、大雨、大寒、大熱也。愚謂非特不可出門,即居家亦當密室靜攝,以養天和;大雷大電,尤當緘口肅容,敬天之怒。如值春秋佳日,扶杖逍遙,盡可一抒沈鬱之抱。

  偶然近地遊覽,茶具果餌,必周備以為不時之需。置食簏,竹編如盒,疊作數層,外以環約之,使一手可提。《記·王制》曰:『膳飲從於遊,乃兼具酒食。』如近地亦非必備。

  春秋寒暖不時,即近地偶出,綿、夾衣必挈以隨身。往往頃刻間,氣候迥異。設未預備,乍暖猶可,乍涼即足為患。

  乘興而出,不過邇在村郭間,可泛小舟,舟前後必障蔽。樂天詩,所謂『一莖竹篙剔船尾,兩幅青幕覆船頭』也。舟中不能設椅,屹坐搖杌,殊覺不寧。製環椅無足,平置舟板上,與坐環椅無別。居家時不妨移置便榻,亦堪小坐。舟中別置褥,厚而狹者,可坐可臥;另置枕,短而高者,可靠手、可枕首。微覺懶倦,有此則坐臥胥安。

  足力尚健者,備遊山鞋。每制必二緉,上山則底前薄後厚,下山則底前厚後薄,趁宜而著,命童子攜之。古人有『登山屐』,去屐前齒,亦此意。摺疊凳:遊具也。四足,兩兩交加,連則但具前後,以木棉縷繃為面,軟而可折,今俗稱『馬踏子』。其制倣自前明,見《三才圖會》。予詩有『穩坐看山權當榻,不妨摺疊入遊囊』之句。凡出門,命攜以相隨,足力倦即堪少坐,不必專為遊山也。

  太白詩:『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又東坡戴笠行雨中,繪《笠屐圖》。笠為古人所恆用,禦雨兼障日。夏秋之初,或倚杖而出,亦可預辦。製以棕與藤,俱嫌少重,竹為骨,皂紗蒙其上,似較輕便。另用紗二寸許,垂於笠邊,謂之『笠檐』,亦堪障日。

  老年出不遠方,無過往來鄉里。《曲禮》曰:『行役以婦人』,謂設有不得已而遠行,所以慮之周也。以婦人者,婦人舉動柔和,故用之。然此亦古人優體衰羸,不嫌過於委曲。茍有勤謹童僕,左右習慣者,未始不可用。

  遠道行李,必作信宿計,各項周備外,其要尤在床帳。辦闊大摺疊凳二(其制見前),或棕繃之,或皮繃之,兩凳相接而排,長廣恰如床式。聞軍營中多用此。帳用有骨子可以架起者。(制詳四卷〈帳內〉)

  嚴冬遠出,另備帽,名『將軍套』。皮製邊,邊開四口,分四塊:前邊垂下齊眉,後邊垂下遮頸,旁邊垂下遮耳及頰。偶欲摺上,扣以紐,仍如整邊。趁寒趁暖,水陸俱當。

防疾

[編輯]

  心之神發於目,腎之精發於耳。《道德經》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謂淆亂其耳目,即耗敝其精神。試於觀劇時驗之,靜默然安坐,暢領聲色之樂,非不甚適;至歌闌舞罷,未有不身疲力倦者,可恍悟此理。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此《內經》『五勞所傷』之說也。老年惟久坐、久臥不能免,須以導引諸法,隨其坐臥行之(〈導引〉有「睡功」、「坐功」,見本卷末),使血脈流通,庶無此患。

  男女之欲,乃陰陽自然之道。《易·大傳》曰:『天地絪緼,男女構精』是也。然《傳》引《損》卦爻辭以為言,『損』乃損則益柔之象,故自然之中,非無損焉;老年斷欲,亦盛衰自然之道。《損》之爻辭曰:『窒慾是也,若猶未也。』自然反成勉強,則損之又損,必至損年。

  五藏俞穴,皆會於背。夏熱時,有命童僕扇風者,風必及之,則風且入藏,貽患非細;有汗時尤甚,縱不免揮扇。手自揮動,僅及於面,猶之禦風而行,俱為可受。靜坐則微有風來,便覺難勝,動陽而靜陰,面陽而背陰也。

  時疫流行,天地不正之氣,其感人也,大抵由口鼻入。吳又可論曰:『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入於膜原』是也。彼此傳染,皆氣感召,原其始,莫不因風而來。《內經》所謂『風者,善行而數變。』居常出入,少覺有風,即以衣袖掩口鼻,亦堪避疫。

  窗隙門隙之風,其來甚微,然逼於隙而出,另有一種冷氣,分外尖利。譬之暗箭馬,中人於不及備,則所傷更甚!慎毋以風微而少耐之。

  酷熱之候,俄然大雨時行,院中熱氣逼入於室,鼻觀中並覺有腥氣者,此暑之郁毒,最易傷人。《內經》曰:『夏傷於暑,秋為痎瘧。』須速閉窗牖,毋使得入。雨歇又即洞開,以散室中之熱。再如冷水潑地,亦有暑氣上騰,勿近之。飽食後不得急行,急行則氣逆,不但食物難化,且致壅寒。《內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䐜脹。』饑不得大呼大叫,腹空則氣既怯,而復竭之,必傷肺胃;五藏皆稟氣於胃,諸氣皆屬於肺也。

  凡風從所居之方來,為『正風』,如春東風、秋西風,其中人也淺;從沖後來為『虛風』,如夏北風、冬南風,溫涼因之頓異,傷人最深。當加意調養,以補救天時,涼即添衣,溫毋遽脫,退避密室,勿犯其侵。

  三冬天地閉,血氣伏。如作勞出汗,陽氣滲泄,無以為來春發生之本,此乃致病之原也。春秋時大汗,勿脫衣,汗止又須即易,氣侵膚,亦足為累。石上日色曬熱,不可坐,恐發臀瘡;坐冷石恐患疝氣。汗衣勿日曝,恐身長汗斑;酒後忌飲茶,恐脾成酒積;耳凍勿火烘,烘即生瘡;目昏毋洗浴,浴必添障。凡此日用小節,未易悉數,俱宜留意。

慎藥

[編輯]

  老年偶患微疾,加意調停飲食,就食物中之當病者食之;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虛,則絡脈易於轉運,元氣漸復,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訣。

  藥不當病,服之每未見害,所以言醫易,而醫者日益多。殊不知既不當病,便隱然受其累,病家不覺,醫者亦不自省。愚謂微病自可勿藥有喜,重病則寒涼攻補,又不敢輕試。諺云:不服藥為中醫。於老年尤當。

  病有必欲服藥者,和平之品甚多,盡可施治。俗見以為氣血衰弱,攻與補皆必用人參。愚謂人參不過藥中一味耳,非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者;且未必全利而無害,故可已即已。茍審病確切,必不可已,寧謂人毿必戒用哉?

  凡病必先自己體察,因其所現之證,原其致病之由。自頂至踵,寒熱痛癢何如,自朝至暮,起居食息何如,則病情已得,施治亦易。至切脈又後一層事,所以醫者在乎問之詳,更在病者告之周也。

  方藥之書,多可充棟,大抵各有所偏,無不自以為是。竊考方書最者,莫如《內經》,其中所載方藥,本屬無多,如不寐用半夏秫米湯,鼓脹用雞矢醴,試之竟無效,他書可知。總之同一藥,而地之所產各殊;同一病而人之稟氣又異;更有同一人、同一病、同一藥,而前後施治,有效有不效。乃欲於揣摹仿佛中求其必當,良非易事,方藥之所以難於輕信也。

  《本草》所載藥品,每曰『服之延年』、『服之長生』,不過極言其效而已,以身一試可乎?雖扶衰補弱,固藥之能事,故有謂『治已病,不若治未病。』愚謂以方藥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攝於未病。

  凡感風感寒暑,當時非必遽病。《內經》所謂『邪之中人也,不知於其身。』然身之受風受寒暑,未有不自知。病雖未現,即衣暖飲熱,令有微汗,邪亦可從汗解。《道德經》曰:『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病中食粥,宜淡食,清火利水,能使五藏安和,確有明驗,患泄瀉者尤驗,《內經》曰:『胃陽弱而百病生,脾陰足而萬邪息。』脾胃乃後天之本,老年更以調脾胃為切要。

  人乳汁,方家謂之『白硃砂』,又曰『仙人酒』。服食法:以瓷碗浸滾水內,候熱,擠乳入碗,一吸盡之,勿少冷;又法:以銀鍋入乳,烘乾成粉,和以人參末,丸如棗核大,腹空時噙化兩三丸。老人調養之品,無以過此,此則全利而無害,然非大有力者不能辦。

  程子曰:『我嘗夏葛而冬裘,饑食而渴飲,節嗜欲、定心氣,如斯而已矣!』蓋謂養生卻病,不待他求。然定心氣,實是最難事,亦是至要事。東坡詩云:『安心是藥更無方。』

  術家有延年丹藥之方,最易惑人,服之不但無驗,必得暴疾。其藥大抵鍛煉金石,故峻歷彌甚。《列子》曰:『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乎?』或有以長生之說問程子,程子曰:『譬如一爐火,置之風中則易過,置之密室則難過。』故知人但可以久生,而不能長生。老年人惟當謹守燼餘,勿置之風中可耳。

  筆墨揮灑,最是樂事,素善書畫者興到時,不妨偶一為之。書必草書,畫必蘭竹,乃能縱橫任意,發抒性靈,而無拘束之嫌。飽食後不可捉筆,俯首倚案,有礙胃氣。若因應酬促逼,轉成魔障。

  棋可遣閑,易動心火;琴能養性,嫌磨指甲。素即擅長,不必自為之。幽窗邃室,觀奕聽琴,亦足以消永晝。

  能詩者偶爾得句,伸紙而書,與一二老友共賞之,不計工拙,自適其興可也。若拈題或和韻,未免一番著意。至於題照,及壽言挽章,概難徇情。

  法書名畫,古人手跡所存,即古人精神所寄。窗明幾凈,展玩一過,不啻晤對古人;諦審其佳妙,到心領神會處,盡有默然自得之趣味在。

  院中植花木數十本,不求名種異卉,四時不絕便佳。呼童灌溉,可為日課。玩其生意,伺其開落,悅目賞心,無過於是。

  鶴,野鳥也,性卻靜,園圃寬闊之所,即可畜。去來飲啄,任其自如,對之可使躁氣頓蠲。若籠畫眉、架鸚鵡,不特近俗,並煩調護,豈非轉多一累。階前大缸貯水,養金魚數尾,浮沈旋繞於中,非必池沼,然後可觀。佇時觀魚之樂,即樂魚之樂,既足怡情,兼堪清目。

  拂塵滌硯,焚香烹茶,插瓶花,上簾鉤,事事不妨身親之。使時有小勞,盤骸血脈,乃不凝滯。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

導引

[編輯]

  導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錦、華陀五禽戲、娑羅門十二法、天竺按摩訣之類,不過宣暢氣血,展舒筋骸,有益無損。茲擇老年易行者附於左,分臥功、立功、坐功三項;至於叩齒咽津,任意為之可也。修煉家有納氣通三關結胎成丹之說,乃屬左道,毋惑。

  仰臥,伸兩足,豎足趾,伸兩臂,伸十指,俱著力向下,左右連身牽動數遍。

  仰臥,伸左足,以右足屈向前,兩手用力攀至左,及脅,攀左足同,輪流行。

  仰臥,豎兩膝,膝頭相並,兩足身外,以左右手各攀左右足,著力向外數遍。

  仰臥,伸左足,豎右膝,兩手兜住右足,底用力向上,膝頭至胸,兜左足同,輪流行。

  仰臥,伸兩足,兩手握大拇指,首著枕,兩肘著席,微舉腰搖動數遍。


  正立,兩手叉向後,舉左足空掉數遍,掉右足同,輪流行。

  正立,仰面昂胸,伸直兩臂向前,開掌相並,擡起,如擡重物,高及首,數遍。

  正立,橫伸兩臂,左右托開,手握大拇指,宛轉順逆搖動,不計遍。

  正立,兩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鈞重物,左右肩俱聳動,數遍。

  正立,開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重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壓重物,左右手輪流行。


  趺坐,擦熱兩掌,作洗面狀,眼眶鼻梁耳根,各處周到,面覺微熱為度。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目隨頭左右瞻顧,如搖頭狀,數十遍。

  趺坐,伸腰,兩臂用力,作挽硬弓勢,左右臂輪流互行之。

  趺坐,伸腰,兩手仰掌,挺肘用力,齊向上,如托百鈞重物,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向前用力,作捶物狀,數遍。

  趺坐,兩手握大拇指向後托實坐處,微舉臀,以腰擺搖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腰前紐後紐,復左側右側,全身著力,互行之,不計遍。

  趺坐,伸腰,兩手開掌,十指相叉,兩肘拱起,掌按胸前,反掌推出,正掌挽來,數遍。

  趺坐,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反後捶背及腰,又向前左右交捶臂及腿,取快而止。

  趺坐,兩手按膝,左右肩,前後交紐,如轉轆轤,令骨節俱響,背覺微熱為度。

◀上一卷 下一卷▶
養生隨筆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