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1—2015年)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首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1—2015年)
京工發〔2011〕47號
北京市總工會、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2011年5月26日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0―2014年)》和《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特制定《首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五年規劃(2011―2015年)》。在規劃的基礎上,我們將每年制定首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以下簡稱「素質工程」)的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切實做好工作落實,穩步推進規劃,確保實現規劃目標。

  一、規劃背景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圍繞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迫切,進一步凸顯了提高職工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職工素質建設工作,要求加快建立首都終身教育體系和職工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全面提高職工的職業技能。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從2004年開始,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原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原北京市人事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共同組織實施了首都職工素質教育工程,六年來參加學習的職工達到1200萬人次,受到了廣大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的廣泛歡迎,有效促進了首都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是首都經濟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推動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的關鍵。2011-2015年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要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社會建設與管理創新,努力將首都打造成為「國際活動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業總部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諧宜居之都」。《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30%的目標,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0萬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人才貢獻率達到60%。這些勢必對首都職工素質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統籌規劃、改革創新、紮實推進,努力開創首都職工素質建設的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企事業單位發展服務、為職工學習和發展服務為宗旨;以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學習為原則;以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社會文明、民主法制、健康安全等素質為核心內容,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和完善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職工素質建設新模式。

  (二)總體目標

  通過五年的努力,素質工程將形成以服務、開放、共建、多贏為理念;以全覆蓋、多載體、多元化為基本特徵;以職工素質教育、技能人才培養和創新成果應用為基本框架;以政府主導、工會組織、社會資源服務、企事業單位和職工參與為工作格局的公共服務共享平台,成為首都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年中,素質工程在全市已建立工會企事業單位的覆蓋率達到100%;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率達到80%以上;累計實現20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參加素質工程各種形式的學習。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術技能水平的先進模範人物,推動我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完善100個首席技師工作室,建立500個不同領域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建立100家人才培養示範單位,促進30個跨行業、專業化、社會化示範性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新建500個農民工技能學習基地,750個職工書屋;產生5000項職工優秀創新成果。不斷提高素質工程的針對性、適用性和感召性,不斷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類型職工的需求,提高企事業單位和職工參與素質工程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續性。

  三、主要任務

  (一)廣泛組織開展公益大講堂活動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北京市委、市政府當年重要任務和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年度工作任務為主題,通過對基層提供師資和資金支持,在全市各區、縣建立舉辦地點和課程相對確定的固定大講堂。根據各類企事業單位的不同需求,建立流動大講堂。廣泛開展適合基層的內容豐富、通俗易懂、職工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的內涵。每年舉辦200場以上公益大講堂活動。

  (二)大力推廣通用能力培訓

  繼續堅持「N+X」(即通識課程+企業自主開發課程)培訓模式。採取集中組織、送教上門、彈性學習、集中考核、網上考試等方式,不斷推進通用能力培訓。每年參加通用能力培訓的職工不少於10萬人次。加大開發滿足各類企事業單位和行業需求的公共課程力度,注重開發提高思想道德、職業素養、科學文化等方面素質的課程,豐富課程菜單,每年新增課程10門以上。依託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學站點作用,完善站點教學、學習課堂和學習小組的管理模式,建立更加靈活的學習機制,減少職工工學矛盾,提高教學質量。

  (三)建立和完善學習超市

  利用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系統內和全市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以及出版、信息化建設等領域優質資源,通過五年的努力,建立起以素質工程單位會員為主要服務對象,基於網上學習超市(天網)、實體學習超市(地網)和優秀師資隊伍(人網)「三網合一」的素質工程學習超市。

  網上學習超市通過統籌各方優質資源,建立以學習園地、信息發布、視頻資源、數字圖書館、在線交流等為主要板塊的網上學習平台。實體學習超市的建設以設在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的市級總超市為中心,以各區縣二級實體超市為基礎,以企事業單位三級實體超市為補充。師資隊伍建設要達到納入師資庫的專業教師1000名以上、志願者1000名以上。通過「三網合一」的素質工程學習超市,最大限度地滿足全市企事業單位和職工終身學習的需求。

  2011年進行先期論證和設計,2012年進行基本建設和隊伍培訓,2013年試運行,2014年正式運行。每年通過學習超市參與素質工程的職工達到百萬人次以上。

  (四)深入推進「學分銀行計劃」

  繼續完善「北京市成人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學分銀行計劃」運行模式。充分利用「學分銀行」國家重大改革試點項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職業教育分級制度改革試驗項目對企業培養人才的機遇,不斷擴大企業參與率和職工覆蓋面,解決好職工崗位技能培訓和學歷提升的需要。通過不斷加大對試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質量管理,逐漸擴大試點範圍,為更多的一線職工提供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會。

  (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和崗位練兵活動

  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結合各行業特點和實際,深入開展技能大培訓、崗位大練兵、勞動大競賽活動。每年舉辦不少於30個工種的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使之成為享譽首都的常規賽事。對不同工種大賽的優勝者,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相關政策,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行業和企業實際,圍繞不同工種,開展普及型和具有行業特點的崗位練兵活動,為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搭建通道。通過職工技能大賽和崗位練兵活動,以賽帶訓,以訓促賽,努力促進職工職業資格的有效提升。每年通過各種形式培訓參賽選手不少於8萬人次,職業資格等級提升的職工不少於1萬人。

  (六)開展企業崗位技能培訓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職工素質提升活動

  依託全市各級各類職業教育院校、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培訓中心建立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網絡,不斷擴大培訓網絡覆蓋面。統籌工會和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技能人才培養,五年內建成100家人才培養示範單位,促進30個跨行業、專業化、社會化示範性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鼓勵企業結合崗位需求,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職工技能水平。建立暢通的技能人才職業生涯成長通道,營造良好的技能人才成長環境,實現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職業技能考評制度有效銜接。促進高技能人才的學習交流,加強對高技能人才的服務。

  廣泛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職工素質提升活動,大力提升素質工程的覆蓋面。依託街道鄉鎮工會服務站,組織經營規模較小、職工人數較少、人員流動性強、單獨開展素質工程有困難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聯合開展素質工程。通過定製式培訓和建基地、送資源等活動,滿足不同企業和職工的需求。

  (七)推動技術革新和創新成果轉化

  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行業協會和職工技協資源,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職工創新實踐,組織開展項目攻關、名師帶徒、技術交流等活動,五年內提升完善100個首席技師工作室,建立500個不同領域的職工創新工作室。組織動員職工積極參與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和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進、小核算、小節約、小經驗「六小活動」,定期舉辦職工發明創新大賽,激發職工創新活力,五年內產生5000項職工優秀創新成果。加強行業協會、職工技協和企業間的聯繫,通過舉辦職工創新成果展、交易會、專利技術推介會等活動,為供需雙方搭建橋梁。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廣泛宣傳技術創新典型、創新成果,提高創新型技能人才的社會影響力。

  (八)開展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學習培訓扶持活動

  多渠道籌措資金,開展面向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學習培訓扶持活動。通過贈書、減免學費、向培訓機構發放職業培訓補貼和志願者送教等方式,重點扶持困難職工的基本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切實解決困難職工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加大農民工職業培訓扶持力度,按照相關政策,廣泛開展針對農民工職業資格等級提升的專項培訓,每年新建農民工技能學習基地100個。在家政、護工等困難職工、農民工相對集中的行業,開展具有行業特色的免費專項培訓,規範培訓市場,提高培訓質量。以資助學費的方式推行「首都青年農民工大學生助推計劃」,開闢新生代農民工素質教育新途徑,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學歷和技能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指導體系和工作機制

  建立完善素質工程市、區、街道鄉鎮和企業的三級指導體系。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北京市總工會、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等單位組成的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確定年度工作重點和任務,研究解決工作推進、資源整合和資金籌集等主要問題。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各成員單位相關處室負責人為辦公室成員,辦公室設在北京市總工會,負責日常工作。

  各成員單位要認真研究,分別制定有利於開展職工素質建設的相關優惠政策,多方籌措資金,保障素質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市總工會要充分發揮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的優勢,動員各級工會組織實施素質工程,樹立先進典型,加大推廣力度。中央電大和北京電大要充分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參與學習超市的策劃、設計和建設,並為素質工程提供優質教學支持服務。

  在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的統一指導下,各區、縣、局、總公司要建立相應指導機構,根據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每年下發的實施方案制定具體計劃,不斷完善政府主導、工會組織、社會資源服務、企事業單位和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認真完成本區域、本系統的職工素質建設工作。

  (二)完善支持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優勢,有效促進高等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培訓機構、社會培訓機構、新聞出版機構等各方面的資源整合,為素質工程項目提供優質資源。充分利用12351職工服務信息平台,實現與職工學習、培訓、就業的對接。積極吸納優秀人才加入師資隊伍,加強職工教育培訓課程的建設與開發,優化師資結構。

  加強信息化建設,做好職工繼續教育數據庫、職工優秀技術能手數據庫和職工創新成果信息庫建設,實現對素質工程運行的動態管理。加強素質工程教育教學管理系統開發,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三級培訓網絡建設,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提高素質工程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方便職工就近就學和互幫互學。加強素質工程科研隊伍建設,推動素質工程理論創新、組織創新、內容創新、評價創新和技術創新,為素質工程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全面推進素質工程單位會員制建設

  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和「大學校」作用,積極推動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實施素質工程,努力做到「哪裡有工會,哪裡就要開展素質工程」。五年內,實現對已建立工會企事業單位的全覆蓋;加強素質工程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協調,由市總工會統一部署,在全市建立工會的企事業單位全面推進素質工程單位會員制。充分發揮基層工會服務站的作用,推進素質工程向未建立工會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拓展。凡成為單位會員的企事業單位優先獲得素質工程的相關政策扶持。

  (四)建立健全考評激勵機制

  建立「素質工程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各單位推進素質工程的基本情況。制定素質工程考核辦法,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把素質工程推進情況納入各級工會組織工作的考核範圍。建立完善素質工程的表彰獎勵機制,選拔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導向性的素質工程示範單位和個人,樹立典型,給予表彰。鼓勵企事業單位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給予獎勵,引導職工爭優創先,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加大素質工程宣傳力度,打造素質工程品牌。

  (五)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推動形成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工會經費共同投入的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市政府與市總工會第八次聯席會議紀要精神,切實保證市、區(縣)兩級政府對素質工程投入,維護好職工的學習權和發展權。結合素質工程規劃要求,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將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予以保障。各企事業單位要遵照財政部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按照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的規定,安排相應比例的資金支持職工參加素質工程。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大經費投入,支持職工參加素質工程培訓。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