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麗史/卷九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列傳第七 高麗史
列傳第八 高麗史第九十五
列傳第九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崔沖惟善、思齊、瀹、允儀

[編輯]

崔沖,字浩然,海州大寧郡人。風姿瑰偉,性操堅貞。少好學,善屬文。穆宗八年,擢甲科第一,顯宗時,累歷拾遺、補闕、翰林學士、禮部侍郞、諫議大夫。

德宗初,轉右散騎常侍、同知中樞院事,奏:「成宗時,內外諸司廳壁,皆書說苑六正、六邪之文,漢刺史六條之令,今世代已遠。宜更書揭之,使在位者,知所飭勵。」從之。俄授刑部尙書、中樞使。

靖宗朝,除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判西北路兵馬事,王命沖行邊境拓定城池,賜衣遣之。沖置寧遠、平虜等鎭及諸堡十四還,陞內史侍郞平章事,加守司徒、修國史、上柱國,尋遷門下侍郞平章事。

文宗卽位,拜門下侍中,命考定律令、書算,加守太保。

四年,又加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傅,賜推忠贊道功臣號。沖以侍中,爲都兵馬使奏:「去歲西北州鎭,禾穀不登,百姓貧乏,男困徭役,女困徵糶。請修繕城池外,凡工役,悉令禁斷。」從之。

又奏:「東女眞酋長塩漢等八十六人,累犯邊境,今勒留京館有日。夷狄人面獸心,不可以刑法懲,不可以仁義敎。勒留旣久,首丘之情,必深忿怨。且供費甚多,請皆放還。」從之。

明年,爲式目都監使,與內史侍郞王寵之等奏:「及第李申鍚,不錄氏族,不宜登朝。」門下侍郞金元沖,判御史臺事金廷俊奏:「氏族不錄,乃其祖父之失,非申鍚之罪。況積功翰墨,捷第簾前,身無痕[1]咎,合列簪紳。」制曰:「沖等所奏,固是常典,然立賢無方,不宜執泥,其依元沖等奏。」

七年,沖以年滿七旬,乞退,制曰:「侍中崔沖,累代儒宗,三韓耆德。今雖請老,未忍允從。宜令攸司,稽古典,賜几杖視事。」復加推忠贊道恊謀同德致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兼門下侍中、上柱國致仕,尋加內史令,仍令致仕。沖聞王將遣使就第,賜告身禮物,上章辭曰:「臣立朝以來,未有輔佐,力耗齒衰,敢乞骸骨。坐屍優俸,已荷殊私。今又蒙特下明綸,將降使於雲霄,俾及榮於閭里,循涯揆分,情所未安。招損害盈,臣之所懼。乞回成命,追寢新恩。」不允,遣內史侍郞平章事金元鼎、同知中樞院事王懋崇,就第賜詔曰:「卿儒宮圭臬,神化丹靑。事累聖以濡毫,文章華國,位三階而調鼎。功績紀常。雖在退閑,未忘舊德,更進黃扉之秩,曁榮綠野之堂。今授卿內史令致仕告身一道,幷賜衣帶、銀器、綵段[2]、布貨、鞍馬等物。」官誥曰:「良臣惟聖,姚皇擧以八元。得士者昌,姬室延其四子。或授之以相位,或委之以宰衡。採忠懿之謀,丹靑帝化,賴挾維之智,黼黻宸謀。臻於變之期,開無疆之祚。誰肩往喆?朕得伊人。惟卿,順墨存誠,該明稟性。唐雄首於聖彀,禰鶚立於天庭。萬丈金山,梁代誰踰於朱異,一枝丹桂,晉臣僉仰於郄詵。語多能則叔向扶輪,論博物則張華避席。而自顯應芝詔,擢入槐司,軒夢開祥,允恊吹塵之契,周詩濟美,載揚瞻石之謠。臺閣規模,衆推如晦,人倫領袖,時許魏舒。藹馳咸有之稱,緫正惟幾之務。邇者年非耄矣,齒未齫然,早辭當軸之權,歸遂懸輿之願。賀知章之湖畔,雖恣佳遊,陶弘景之山中,常諮大事。昔動爲民槩,今坐作世師,不陞極摯之資,奚表難名之德?遂中書而冠秩,俾上列以翹榮。於戱!量能授職者,君親之常寵獎,朕玆無𠫤。論道經邦者,宰相之務彌綸,汝所克勤。茂宣翼亮之猷,用致肱康之運,伻齊休於姚皇、姬室,不專美於四子八元。」後改內史門下省爲中書門下省,以沖爲中書令致仕。沖雖居家,軍國大事,悉就咨焉。累加推忠贊道佐理同德弘文懿儒保定康濟功臣號。

二十二年卒,王遣太[3]醫監李塩,下詔弔其子惟善等曰:「卿父,人中威鳳,朝右元龜。抱變齊至魯之文章,夙登大輔,振咀業呑黁之謀畫,歷贊昌辰,懿厥績,庸光於編冊。迨其蟬璫遺慶,附諸冠子冕孫。鳩杖退閑,樂乃琴墳笙典。臥扶宸極,蔚爲干木之偃藩,坐奠夢楹,忽感宣尼之摧棟。顧百身而難贖,傾萬乘以薦悲。卿等,橫遘家艱,尤深宅恤。宜勉孝追之禮,莫興過毀之哀。」

顯宗以後,干戈纔息,未遑文敎。沖收召後進,敎誨不倦,學徒坌集,塡溢街巷。遂分九齋,曰樂聖、大中、誠明、敬業、造道、率性、進德、大和、待聘,謂之侍中崔公徒。凡應擧子弟,必先隷徒中學焉。每歲暑月,借歸法寺僧房,爲夏課,擇徒中及第學優未官者,爲敎導,授以九經、三史。閒或先進來過,刻燭賦詩,牓其次第,唱名以入,設小酌。童冠列左右奉樽俎,進退有儀,長幼有序。相與酬唱,及日暮,皆作洛生詠以罷,觀者莫不嘉歎。

及卒,謚文憲。後凡赴擧者,亦皆隷名九齋籍中,謂之文憲公徒。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弘文公徒,侍中鄭倍傑,一稱熊川徒,匡憲公徒,叅政盧旦,南山徒,祭酒金尙賓,西園徒,僕射金無滯,文忠公徒,侍郞殷鼎,良愼公徒,平章金義珍,一雲郞中朴明保,貞敬公徒,平章黃瑩,忠平公徒,柳監,貞憲公徒,侍中文正,徐侍郞徒,徐碩,龜山徒,未知爲何人。世稱十二徒,沖徒爲最盛。東方學校之興,蓋由沖始,時謂海東孔子。

宣宗三年,配享靖宗廟庭。

子惟善、惟吉。惟吉,官至尙書令,子思諏,自有傳。沖子孫,以文行登宰輔者,數十人。

崔惟善

[編輯]

惟善,顯宗朝,擢乙科第一,授七品,入翰林院。文宗時,累遷知中樞院事。王命創興王寺於德水縣,移縣於楊川,惟善諫曰:「昔唐太宗,神聖英武,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不許度人爲僧,創立寺觀,以遵高祖之志,史傳美之。我太祖神聖王訓要曰:『國師道詵,察國內山川順逆,凡可以創造寺院之地,無不營建,後世嗣王及公侯、貴戚、后妃、臣僚,無得爭修願宇,虧損地德。』今陛下,承祖宗積累之基,昇平日久,固宜節用愛人,持盈守成,以傳後嗣。柰何罄民財竭民力,供不急之費,以危邦本耶?」王優答[4]之。

異日,入侍閑讌,王從容慰獎曰:「諫諍是忠,從好佞。」惟善對曰:「創垂猶易,守成難。」拜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權吏部尙書事,侍御史盧旦,奏事不稱旨,王怒,謂左右曰:「此非忠蹇之臣。」命曳出,脫公襴縛之。惟善奏:「人臣有犯,當付憲司。」王意解。

惟善後爲中書令,弟惟吉守司空、攝尙書令,父沖,年高尙無恙。一日,王賜國老宴,惟善、惟吉,扶以入赴。時稱盛事,翰林學士金行瓊,作詩賀曰:「尙書令侍中書令,乙狀元扶甲狀元。」王以重九,宴松嶽亭,命詞臣賦詩。覽惟善詩,稱獎不已,賜尙乘馬。尋判尙書吏部事,賜推忠贊化康靖綏濟功臣號,加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上柱國,進門下侍中。二十九年卒,謚文和。惟善,繼世儒宗,匡輔兩朝,雖無赫赫之稱,人皆重之。宣宗朝,配享文宗廟庭。

崔思齊

[編輯]

子思齊,登文宗八年科,官至守司空、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吏部事、上柱國。卒謚良平。子瀹。

崔瀹

[編輯]

瀹,登第事睿宗,時國家閑暇,王尙詞賦,好遊宴。嘗宴西京大同江,與侍臣唱和。瀹亦以知制誥從,上書諫曰:「昔唐文宗,欲置詩學士,宰相奏:『詩人多輕薄,若承顧問,恐撓聖聰。』文宗乃止。帝王當好經術,日與儒雅,討論經史,咨諏政理。安有事童子雕篆,數與輕薄詞臣,吟風嘯月,以喪天衷之淳正耶?」王優納之。有一詞臣乘隙曰:「瀹所謂儒雅,除臣等,別有何人?瀹短於詩故,有此言。」王怒,左遷春州府使。和人詩云:「吾家世受聖朝恩,欲繼忠淸不墜門。但把螢輝增聖日,敢將蠡測議詞源?自慚風月,無功業,廻望雲霄已夢魂。駭汗未收還感淚,謫來猶得駕朱轓。」王聞之召還。後官至禮部尙書、翰林學士。

崔允儀

[編輯]

允儀,沖玄孫,初名天祐。登第,官至門下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毅宗十六年卒,年六十一。生長閥閱,揚歷華要,論事明白慷慨。典銓選,注擬平允,任用賢才。又能文章,再掌貢擧,時稱得人。嘗奉詔,撰古今詳定禮五十卷,行於世。配享毅宗廟庭。

李子淵資諒、資仁、奕㽔、資玄、資德、預、公壽、之氐、䫨、光縉

[編輯]

李子淵,仁州人。其先新羅大官,奉使入唐,天子嘉之,賜姓李,子孫徙居邵城縣,卽仁州也。有李許謙者,封邵城伯,生尙書右僕射翰。翰生子淵、子祥,子祥,贈尙書右僕射。子淵擢魁科,靖宗初,補給事中,累轉中樞院副使。文宗朝,授吏部尙書、叅知政事,陞內史侍郞平章事。王納其女爲妃,加守太尉,妻樂浪郡君金氏爲大夫人,授子顗,軍器主簿,顥、顓,並九品職。後加門下侍郞平章事、守太傅,封金氏雞林國大夫人,賜衣襨。進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

奏曰:「天地災祥,每與刑政得失相應,賞罰不可不愼。臣伏見,吏、刑部,務要辨理而日陵月,替,稽留未決者多。若令兩部員寮,精覈事理,考官吏勤怠而黜陟之,則合聖上勤政恤刑之意,庶寃抑可銷而休祥可致也。」從之。

又奏:「近因創造興王寺,移德水縣於楊川,百姓營葺廬舍,未遑寧處,男負女提,道路相繼。貧者有塡壑之憂,富者無安堵之所。請蠲德水縣民一歲賦役,使得蘇息。」制特蠲二歲。

王以子淵功高任重,又賜衣襨、銀器、鞍馬、穀帛,爲式目都監使。奏曰:「製述業康師厚,十擧不中,例依。甲午,赦詔,當脫麻。然師厚儒林郞、堂引上貴之曾孫,堂引是驅史官。伏見。戊子,年制:『電吏、所由、注膳、幕士、驅史、門僕子孫,工製述、明經、律、書、算、醫、卜、地理學業登科,或兵陣之下,成大功者,許陞朝行。』又見。丙申,年制:『上項人子孫,得蒙恩入仕者,依祖父仕路量授。』今師厚,不宜脫麻。」叅知政事金顯等五人奏曰:「師厚曾祖上貴,職雖堂引,得兼儒林郞,父序,應擧十度,亦得脫麻入仕。師厚十載螢雪之功,不可不念。伏望亦許脫麻。」王從子淵等議。

後賜推誠佐世保社功臣號,加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兼中書令、監修國史、上柱國、慶源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卒謚章和,配享文宗廟庭。子顥,贈慶源伯,頲門下侍中,卒謚貞憲。顗、顓皆宰相。三女皆配文宗,長仁睿太后,次仁敬賢妃,次仁節賢妃,顥子資謙、資諒,資謙,自有傳。頲子資仁、資義,資義自有傳,曾孫奕㽔。顗子資玄、資德,子祥子預、䫨。

李資諒

[編輯]

資諒,初名資訓,以外戚補左右衛錄事、叅軍事。睿宗朝,從尹瓘征女眞有功,授監察御史,累遷刑部侍郞、樞密院知奏事。奉使如宋,徽宗御睿謀殿,召一行人賜宴,作詩示之,命和之。資諒卽製進云:「鹿鳴嘉會宴賢良,仙樂洋洋出洞房。天上賜花頭上艶,盤中宣橘袖中香。黃河再報千年瑞,綠醑輕浮萬壽觴。今日陪臣叅盛際,願歌天保永無忘。」徽宗大加稱賞。將還密諭曰:「聞汝國與女眞接壤。後歲來朝,可招諭數人偕來。」資諒奏曰:「女眞人面獸心,夷獠中最貪醜,不可通上國。」宋幸臣聞之曰:「女眞地多産珍奇,高麗素與互市,不欲分利於我故沮之。陛下於高麗愛之如子,今負德如此,可遣一介之使招女眞,不必借高麗。」竟交通致靖康之禍。後轉樞密院副使、太子賓客,仁宗卽位,拜刑部尙書、樞密院使。病革,進守司空、中書侍郞平章事。卒輟朝三日。資諒好讀書,常討孫、吳兵法,以功名自喜。娶資仁女,生二女,無子。

李資仁

[編輯]

資仁,文宗朝登第,累遷侍御史。文、順,相繼薨,宣宗卽位,遣資仁如遼告喪。遼主不許入京館,詰曰:「二君連逝,必有其故,宜奏以實。」資仁曰:「國公夙有疾恙,加以哀毀,遂至大漸,實無他故。願留臣等,遣使本國究問。臣若誣罔,當服重罪。」語甚切直,遼主出城外氈殿,引見慰諭。

後拜兵部侍郞,遷右諫議大夫。王以八關會,幸神衆院,雨雪,侍宴群臣皆霑服。及夕將還,天霽月,明,駐輦昌德門外,命宗親,奉觴爲壽。資仁與左諫議金上琦、補闕魏繼廷等諫止之。改尙書左丞,陞殿中監、中樞院副使卒。

李奕㽔

[編輯]

奕㽔,初名應誼,少登第,累遷直門下省。獻議多稱旨,官至中書侍郞平章事,卒謚貞簡。生長閥閱,不以富貴驕人,人多重之,故得免鄭仲夫之亂。至晩年,嬖賤妾,不能理家。身沒未幾,諸姪孫輩,爭財相訟,時論少之。

李資玄

[編輯]

資玄,字眞精,容貌魁偉,性聰敏。登第爲太[3]樂署丞,忽棄官,入春州淸平山。葺文殊院居之,䟽食布衣,以禪道自樂。睿宗遣內臣,賜茶、香、金、帛,累詔徵之,資玄曰:「臣始出都門,誓不復踐京華,不敢奉詔。」遂上表曰:「以鳥養鳥,庶無鍾鼓之憂,觀魚知魚,俾遂江湖之性。」王覽之,知不可致,幸南京,遣其弟尙書資德,諭赴行在,作詩手書賜之,資玄赴召。

王曰:「朕慕此老道德久矣,不宜以臣禮見。」令上殿拜賜坐。從容與語,命留三角山淸涼寺。再見問養性之要,對曰:「莫善於寡慾。」遂進心要一篇。王歎賞,待遇甚厚。旣而固請還山,乃賜茶湯、道服,以寵其行。仁宗卽位,亦傾嚮之,有疾,遣內醫胗視,賜茶藥。卒年六十五。性吝,多畜財貨擧物積穀,一方厭苦之。賜謚眞樂。

李資德

[編輯]

資德,字觀止,恭謹孝友。喜讀書,又好佛。蔭補京市署丞,進累中書侍郞平章事,資謙敗,坐貶黃州使,後復拜平章事。卒年六十八。輟朝一日,謚莊懿。

李預

[編輯]

預,文宗朝登第,官累尙書工部員外郞。宣宗時,歷禮部侍郞、翰林學士、知中樞院事、兵部尙書、翰林學士承旨。獻宗初,拜政堂文學、刑部尙書。初宣宗爲國原公,娶預女,是爲貞信賢妃,生延和宮主,睿宗立,納延和爲妃。預嘗以李資義之黨罷免,至是,以妃故召見含元殿,賜酒食、衣服、鞍馬,授檢校太尉、刑部尙書、政堂文學。進中書侍郞平章事卒。子公壽。

李公壽

[編輯]

公壽,字元老,舊名壽。少時,外祖侍中崔惟善撫其頂曰:「此兒當爲大器。」及長,力學登科,直翰林院,遷左拾遺,轉西京留守判官。睿宗幸西京,公壽供頓不擾民。王嘉之,駕還命扈從,辭曰:「故事旋駕,惟知留一人扈行,安可要異恩,以撓常典?」王從之。

秩滿,拜禮部員外郞,轉兵部侍郞,王委以選軍卒凡十四年,以稱職聞。累遷工部尙書,一時輩流,多踐宰府,人或以爲晩,公壽處之恬然。仁宗卽位,擢檢校司徒、守司空、叅知政事,進中書侍郞平章事。李資謙作亂,公壽據義鎭定,賜推忠衛社同德功臣號,拜開府儀同三司、門下侍中、上柱國。公壽素患風痺,乞退表四上,優詔許之。卒輟朝一日,謚文忠。天資宏厚勤儉,然吝嗇,好佛。子之氐。

李之氐

[編輯]

之氐,字子固。好讀書,屬辭如宿構。擢魁科,直翰林院,仁宗初,授右正言。時論公正,忤時宰,改殿中內給事,出按西海道。時資謙當國,嗜利者爭附,之氐獨不相比。資謙使者,交午州郡,爭取財賄,之氐痛禁。資謙惡之,除平州使。

資謙敗,召還累遷爲起居注。妙淸、白壽翰結近侍,以妖術惑衆,之氐獨深斥之曰:「此輩必誤國。」王幸西京,鄭知常、金安與妙淸誣言:「大同江有瑞氣,此神龍吐涎,千載罕逢。請順天心稱尊號,以厭金國。」王以問之氐,對曰:「金強敵,不可輕也。況兩府大臣,留守上都,不可偏聽一兩人言,以決大議。」王從之。

拜中書舍人,西京叛,久不下,之氐與左常侍李仲上䟽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是誰之過?西賊之謀久矣,一二大臣非獨不防閑,反信其謀而張之,致今日之患。請賜明斷,誅其黨與。」蓋指文公仁、林景淸輩也。公仁、景淸,由是罷。陞御史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歷禮部尙書、政堂文學、守司空、左僕射,進叅知政事。二十三年卒,年五十四。王遣使弔祭,贈中書侍郞平章事,謚文正。

之氐,風標英雅,秉心寬厚。文章事業,爲一時傑。但吝嗇,父沒,不分弟妹財産,其家奴肆橫,或至盜劫,不檢制,爲時所譏。

李䫨

[編輯]

䫨,登第直翰林院。事文、順、宣、獻、肅、睿六朝,累官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太保、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尙書禮部、翰林院事、修國史、上柱國。年六十九卒,輟朝三日,謚文良。

䫨恬靜寡慾,俸祿之外,不營産業。酷信浮屠,遍覽諸經章䟽,尤喜金剛經,自號金剛居士。孫光縉。

李光縉

[編輯]

光縉,初名元休。蔭補良醞丞,揚歷中外,遂躋樞府。鄭仲夫之亂,以溫謹獲全。明宗初,叅知政事,加中書侍郞門下平章事,權執銓衡,未幾乞骸。卒謚貞懿。子惟仁、惟誼、惟直、惟諒、惟卿、惟溫。

朴寅亮景仁、景伯、景山

[編輯]

朴寅亮,字代天,竹州人,或雲平州人。文宗朝登第,多所敭歷。遼嘗欲過鴨綠江爲界,設船橋,越東岸,置保州城。顯宗以來,屢請罷,不聽。二十九年,遣使請之,寅亮修陳情表曰:「普天之下,旣莫非王土王臣,尺地之餘,何必曰我疆我理?」又曰:「歸汶陽之舊田,撫綏弊邑,回長沙之拙袖,抃舞昌辰。」遼主覽之,寢其事。

累遷右副承宣,轉禮部侍郞。三十四年,與戶部尙書柳洪,奉使如宋,至浙江,遇颶風,幾覆舟。及至宋,計所貢方物,失亡殆半,帝勑王勿問,王乃釋洪等。有金覲者,亦在是行,宋人見寅亮及覲所著尺牘、表狀、題詠,稱嘆不置,至刊[5]二人詩文,號小華集。歷翰林學士承旨、同知中樞院事。肅宗元年,以右僕射、叅知政事卒,謚文烈。寅亮,文詞雅麗,南、北朝告奏、表狀,皆出其手。嘗撰古今錄十卷,藏秘府。子景仁、景伯、景山。

朴景仁

[編輯]

景仁,初名景綽,字令裕。少力學登科,累遷左拾遺。言論勁直,無所依違,時議重之。睿宗朝,授中書舍人,以兵馬副使,從尹瓘征女眞,墜馬傷脛。留定州,聞瓘將築九城,寄書曰:「武功已成,國威已振,宜戢師旅,以圖萬全。更深入賊地,列置城池,今雖已成,後恐難守。」瓘不能用,卒如其言。

王欲遣使如宋,景仁時以殿中監、直門下,上䟽諫止。言甚剴切,王不得已從之,然以忤旨,除國子祭酒。後爲西北面兵馬使,陛辭,王賜名景仁,仍賜茶藥。歷吏、戶、禮、刑四部尙書、翰林學士承旨、判三司事,以老病,屢乞退,加檢校太子太保、守司空、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修國史致仕。卒年六十七,謚章簡。子孝廉、孝先。

朴景伯

[編輯]

景伯,宣宗朝,擢魁科,官至尙書。

朴景山

[編輯]

景山,睿宗朝,擢第二名,仕至大卿。以三子登科,例賜母大倉米歲三十碩。

黃周亮

[編輯]

黃周亮,登第,顯宗朝,累轉侍御史,歷拾遺、中丞,進累中樞院副使。德宗朝,拜政堂文學、判翰林院事,靖宗朝,歷吏、戶、禮三部尙書、叅知政事。

威、雞州女眞仇屯、高刀化二人,與其都領將軍開老爭財,乘其醉,歐殺之。事下輔臣議,侍中徐訥等六人議曰:「女眞雖是異類,然旣歸化,名載版籍,與編氓同,固當遵率邦憲。今歐殺其長,罪不可原。請論如法。」周亮等十一人議曰:「此輩雖歸化爲我藩籬,然人面獸心,不慣風敎,不可加刑。且律文云:『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況其隣里老長,已依本俗法,出犯人二家財物,輸開老家,以贖其罪,何更論斷?」王從周亮等議。進門下侍郞平章事。九年,加推忠盡節文德匡國功臣,特進、守太保、兼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上柱國。卒謚景文。

初契丹兵陷京城,燒宮闕,書籍盡爲煨燼。周亮奉詔訪問採掇,撰集太祖至穆宗七代事跡,共三十六卷以進。配享靖宗廟庭,宣宗贈開府儀同三司。

柳伸

[編輯]

柳伸,初名仁。狀貌不踰中人而有膽量。少登第,以淸謹名。由起居舍人,出牧淸州,民畏而敬之。國家欲移都南京,宰相及庶僚,皆以爲可,伸與左散騎常侍庾祿崇,獨言其不可。凡論國事,悉主忠義,時論多之。事文、順、宣、憲、肅五朝,官至尙書右僕射政堂文學。卒贈叅知政事,謚忠愼。

王寵之

[編輯]

王寵之,顯宗朝登第,累遷起居舍人。靖宗朝,爲右承宣、給事中,與都兵馬副使朴成傑等奏:「東路靜邊鎭蕃賊窺覬之處,百姓不得安居。請俟農隙,築設城池。」從之。轉知奏事、禮賓卿,十年,與東北路兵馬使、叅知政事金令器,城長、定二州及元興鎭。

文宗初,以中樞使,爲西北面中軍使兼行營兵馬使,加守司空、上柱國。未幾,以吏部尙書,爲都兵馬使,奏:「傳曰:『安不忘危。』又曰:『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備。』故國家,每當仲秋,會東、西班員吏於郊外,敎習射御。而況諸衛軍士,國之爪牙,宜於農隙,敎以金鼓旌旗坐作之節。又軍馬皆不練習,請先選前鋒馬兵,每一隊,給馬甲十副,俾習馳逐,仍令御史臺、兵部、六衛,掌其敎閱。」從之。

尋拜內史侍郞,轉門下侍郞平章事,上章辭兵馬使,不允。開城監牧直李啓,以事私遣旗頭李仁、驅史加達,捕府軍金祚,祚投河死。尙書刑部奏:「啓罪應律畏懼致死,宜以鬪殺論。准今制旨,杖脊配有人島,仁及加達,以從,流三千里。」李子淵議,亦與刑部同。寵之等以爲:「畏懼致死者,謂如臨水履嶮,因恐迫致死也。今祚自溺,與此不同。當以仁爲首,減絞罪,半加達爲從,啓以事理重論。」制曰:「以畏懼致死論啓,恐非正條。可除名收田,餘依所奏。」進守太尉、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陞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二十一年,以中書令致仕卒,輟朝三日,謚景肅。後追念其賢,下詔褒美,贈守太師、中書令,配享文宗廟庭。

魏繼廷

[編輯]

魏繼廷,史失其世系。文宗朝登第,以文章名,累遷左補闕、知制誥,宣宗朝,爲御史中丞。王嬖妾萬春,起第壯麗,繼廷奏:「萬春誑惑上意,勞役百姓,大起私第,請毀之。」不報。又爲樞密承宣,王以燈夕置宴,酒酣,命繼廷起舞,辭曰:「有伶人,何用臣舞?」王不得強,乃止。

肅宗時,歷吏、禮二部尙書,轉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門下侍郞平章事兼太子少師。睿宗初,爲門下侍中,上表乞退,不允。再乞退,又不允,命左承宣柳仁著,至私第宣諭。繼廷固稱疾,上表乞退,又手詔不允曰:「卿貪邪所忌,忠亮不回。先考尙賢,早授洪鈞之任,寡人受命,以爲同德之臣,自春已來,稱疾求免,雖嘉止足之義,未符倚注之心。知予至誠,無或遜避。前已曲諭,夫復何言?」遂命內人韓皦如敦諭,尋加守太保,繼廷入省視事。御史奏:「繼廷寢疾彌年,不能視事,數請告,上待益厚,賜假二百日。假已盡,乃復遷延累旬,然後扶起入省,非大臣意,請罷之。」不許。

二年,復三上表乞退,詔曰:「卿淸規重德,鎭服百寮,直節令名,聳動群聽。文祖擢爲詞臣,英考命作首相。惟予沖人,方賴耆哲之輔,乃稱有疾,遽辭機務之煩,再下書詔,朕已諭於至懷。七上封章,卿不移於確志,重違勤請,許遂便安。宜加調攝,速副登庸。」尋遣中使慰諭,賜茶、藥、二銀合。

又上表辭祿,詔曰:「卿久積股肱以勤,偶嬰腠理之疹。朕以謂身若不安,疾難速愈,雖深惜去之意,勉從告退之誠。何復奏於章牘,請不支[6]於祿錢?乞骸之後,賜廩有常,當體眷懷,無煩固遜。」再上表辭祿,又詔曰:「卿博學攻文,詞林宗匠,匪躬直節,爲世名臣。因疾解官,甚惜其去,又從而辭祿,非朕所以優賢敬老之意。」令三司,給二分祿。

未幾卒,謚忠烈。繼廷淸儉蹇直。嘗副李資義,奉使如宋,資義多市珍貨,繼廷一無所求。至登兩府,不改素節,又不徇俗好佛。國人想望大用,及爲相已老病,且知勢之不可爲循,黙無所建明。仁宗詔曰:「魏繼廷,嘗受肅宗遺命,左右先君,淸儉正直,終始一節,宜令配享睿宗廟庭。」

邵台輔王國髦、高義和

[編輯]

邵台輔,史失世系。文宗末,授戶部侍郞,宣宗時,官累叅知政事,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刑兵部事。奏:「北路邊城將士,多自山南州縣充入。故丁田在遠,貲産貧乏。脫有兵事,並爲先鋒。請自今,令入遼使臣,揀[7]壯健者爲傔從。因使偵察疆域事勢,且有互市之利,人必競勸。」制從之。

獻宗初,拜門下侍郞平章事、上柱國。李資義謀亂,台輔使王國髦,率兵入衛,令壯士高義和,斬資義及其黨。以功,權判吏部事,轉特進、守司徒、判吏部事。

肅宗受禪,擢拜守太尉、門下侍中,賜金銀器、衣襨、錦罽、綾羅、布帛、鞍馬及樂部、花酒,宴於其第。台輔嘗奏:「國學養士,糜費不貲,實爲民弊。且中朝之法,難以行於我國,請罷之。」不報。

八年,年七十,上表乞退,不允,遣尙書兵部郞中許慶,賜几杖,制曰:「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蓋以圖任舊人,諮諏大政也。卿吏幹秀而飾以儒雅,兵機深而兼摠刑名。加以中和,理其身,方正率其道,眞所謂王佐之才也。文考用卿爲腹心,宣宗任卿爲宰輔。朕在宗邸,熟聞卿名,受禪以來,惟卿是賴,凡所施設,必資訪問,擢置上宰,以授大柄,何遽引年而告老乎?昔太公望,七十而遇文王,今卿年纔至此而再三求退,朕所不喜也。況卿精神氣力,強健不衰,宜在廊廟,論經燮理。是用稽諸古典,特示殊恩。」尋守太傅、判戶部、西京留守事,加門下侍中致仕。明年,加守太師,賜恊謀功臣號。卒謚忠謙,配享肅宗廟庭。

王國髦

[編輯]

國髦,宣宗時,直門下省。獻宗卽位,權尙書兵部事,議者以爲:「王室微弱,權歸武將,政將柰何?」旣誅資義,以功權判兵部事,陞右僕射、叅知政事、判兵部事、柱國。尋判都兵馬事,病不視事,而威振朝廷。肅宗初,加守司徒。卒,子幼,妻弟王字之服喪。王弔慰,贈謚景烈。國髦,惟事弓劒,敎書有資兼文武之語,時議譏之。配享肅宗廟庭。

高義和

[編輯]

義和,全州高山縣人。性沉鷙,有膂力。應選爲軍,補隊正。斬資義,以功陞散員,進累上將軍。睿宗朝,拜兵部尙書,加守司空、尙書左僕射、判兵部事。十二年,上書言:「臣年六十九,戶籍誤減二[8]年。且臣病不能從事,請致仕。」從之,賜衛社功臣號。十四年卒。

文正

[編輯]

文正,長淵縣人。文宗初登第,累遷兵部侍郞、左諫議大夫。歷刑部尙書、叅知政事,進中書侍郞平章事。

東蕃作亂,正爲判行營兵馬事,與兵馬使崔奭、廉漢,兵馬副使李顗,將步、騎三萬,出屯定州。夜分道直趣賊巢穴,遲明乃至,鼓譟震地,賊大懼。遂麾兵奮擊,斬三百九十二級,擒渠帥三十九人,獲牛、馬百餘。委棄器械塡積,攻破廬落凡十餘所。晡後凱還奏捷,王喜遣左司員外郞裴緯,勑曰:「近綠邊事未息,宵旰軫慮。今省所奏,婉畫降戎,掃除民害,使朕無東顧之憂,惟乃之功。」特賜正,銀合一副,重一百兩,奭、漢、顗,銀合各一副,重各五十兩,並盛丁香。尋賜正推忠贊化蕩寇靜塞功臣號,加特進、檢校司徒、門下侍郞平章事、判尙書禮、刑部事兼太子太傅、上柱國、長淵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二百戶。

正奏曰:「今時雨旣洽,農務方殷。願上體天養民,罷興王寺土木之役,及十二所監倉、巡察使,以除民弊。」從之。

進士魯隼,其父娶大功親而生者。崔奭爲吏部尙書,請依律禁錮不敍,王曰:「選用人才,當不拘常扃。可與諸進士,並授官秩,以通朝籍。」正等曰:「家齊然後國治,隼父不正婚禮,瀆亂人倫。然方今崇尙儒術,用士是急,宜降授階職。」從之。宣宗十年,以守太尉、門下侍中致仕,卒謚貞獻,配享宣宗廟庭。

鄭文

[編輯]

鄭文,字懿德,草溪縣人。父倍傑,擢魁科,官至禮部尙書、中樞使,以儒術,相文宗,卒贈弘文廣學推誠贊化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3]尉、門下侍中、上柱國、光儒侯。

倍傑妻崔氏,賢而無子,養其族女,及笄,勸倍傑以爲妾,未幾倍傑死,遺腹生文。年甫十五六,嶷然若老成。赴國子監試,作君爲民天賦,曰:「物如憔悴,我則施雨露之恩,俗若頑兇,我則布雷霆之怒。」文宗聞之,屢加稱歎。

登第,拜秘書郞。時宣宗爲國原公,文爲其府錄事。及卽位,擢直翰林院兼四門助敎,尋轉右拾遺。臺諫駁奏:「文外祖系出處仁部曲,不宜諫官。」乃改授殿中內給事、知制誥。出知開城府事,入爲刑部員外郞。肅宗十年,拜刑部尙書、政堂文學兼太子賓客,加檢校司空、禮部尙書。在公暴疾,舁歸其第,王遣內醫診視,尋卒。王震悼,贈特進、左僕射、叅知政事,謚貞簡,官庀葬事。

文爲人恭儉朴訥。不事生産,居室僅庇風雨。蒞官謹愼,典刑曹十餘年,未嘗妄出入人罪。嘗扈駕西京,請立箕子祠,奉使入宋,所賜金帛,分與從者,餘悉買書籍以歸,宋人多之。子福公、福卿、福儒。

金元鼎

[編輯]

金元鼎,德宗朝,官累監察御史,靖宗時,除右司郞中。東北路兵馬使金令器,築長、定二州、元興鎭城,元鼎等,率兵出屯要路,以備之,遇賊戰有功,令器還奏,請加褒賞,從之。

文宗朝,歷御史大夫、中樞院使、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時兵部請遣兵東、西兩界,以備邊,元鼎奏曰:「近因送迎北朝封冊使,士卒已疲,又赴興王寺役,不得休息,資糧殆乏。乞依封冊軍例,賜物以遣。」乃命侍御史秦仲,依所奏行之。進內史侍郞、同內史門下平章事。

庾仲卿,工部尙書逵之子也,制降等授蔭職,式目都監使、侍中李子淵等十一人駁曰:「仲卿舅,平章李龔奸兄少卿蒙女,生仲卿母,仲卿不宜齒朝列。」元鼎等四人議曰:「此乃李龔之罪,非仲卿父子所犯。且功臣黔弼之裔,不宜塞仕途。請依前制,降授蔭職。」王從元鼎等議。

加守司徒,尋陞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兼太子太保。嘗遙領西京,奏事忤旨,出爲西京留守使,未幾召還。十七年,進守太尉、門下侍中卒。後三司奏:「元鼎卒已四年,猶闕賻贈。謹按工部尙書鄭層之喪,旣經大祥,制責有司稽緩,卽加追贈。請從前制賻贈。」從之,賜穀一百三十石。

孫冠

[編輯]

孫冠,字知足,安峽縣人。性行淸純樸古。幼好學,以文學名。文宗朝擢第,累遷左補闕,自是,揚歷淸要。宣宗時,爲右諫議,與門下侍郞金良鑑掌試。取進士李景泌等,景泌程文不合格,時議譏其主司不明。獻宗時,歷知中樞院事、尙書右僕射、叅知政事、判戶部事致仕。睿宗四年卒,年八十六,謚章簡。

崔思諒

[編輯]

崔思諒,字益甫,海州人。年十八登第,文宗朝,累遷至工部侍郞,宣宗時,歷中樞院使、叅知政事、檢校太子太師、修國史,進左僕射、叅知政事。因疾乞退,制以致仕,例給半俸。有司駁奏:「人臣年七十致仕者,給半祿,所以養國老也。未聞病廢而家食者。」王曰:「思諒,累代元臣,文章器識,有異常倫,豈拘恆例?」竟不從。九年卒。思諒,儀表端雅,沉靜寡言。秉國鈞,主文柄,名重一時。王聞訃悼甚,賜子洙弔書,官庀葬事。謚康敬。

金先錫

[編輯]

金先錫,廉毅有吏才。文宗時,除戶部郞中,獻宗朝,累授知樞密院事。肅宗初,拜左僕射、判戶部事,進中書侍郞平章事。年至七十,乃三上表請老,許之。時人譏其顧戀爵位。卒謚忠簡。

任懿元厚、克忠、克正、溥、濡、翊、沆

[編輯]

任懿,定安縣人,少力學登第。宣宗在藩邸,聞其名,奏爲典籤,及卽位,累遷右承宣。肅宗初立,內人挾宿憾,屢譖之。王雅知其純正無他,讒言卒不行。遷諫議大夫。

宋哲宗崩,懿與侍郞白可臣奉使弔慰。一行人皆黷貨利,懿獨廉謹,宋人稱之。賚帝所賜神醫普救方來,王曰:「此方,濟世要術,其賚來使、副、僚佐,宜並加爵賞。」未幾,拜御史大夫,歷禮、兵、吏部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

睿宗初,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尋判尙書刑部事。後以中書侍郞平章事,權判東北面兵馬事兼行營兵馬使,右諫[7]議大夫金緣副之。懿等辭,王御重光殿,親授鈇鉞,賜鞍馬、衣服、彩段[2],遣近臣,餞於郊。及還,引見重光殿。時崔弘正等,已收入九城軍民兵仗,懿等行緩,疆場之事,一無措置。徒煩傳騎,時人譏之。後加守太尉、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仍令致仕,賜佐理功臣號。十二年,卒,年七十七。謚貞敬,仁宗,贈中書令。子元厚、元濬。元濬,平章事。

任元厚

[編輯]

元厚,初名元敱。登第,仁宗初,累遷殿中內給事,出守陜州,移開城府,俱有政績。王納元厚女,爲妃,遂授禮賓少卿、御史雜端,驟擢叅知政事,改同知樞密院事。

妙淸、白壽翰,以邪說惑衆,元厚上書請誅之,以絶禍萌,不報。復爲叅知政事、判工部事,進中書侍郞平章事。西京叛,詔以元厚及金富軾,爲中軍帥,尋命元厚,留衛都城。後賜同德佐理功臣號、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尋判兵部事,改門下侍郞平章事,表讓崔溱,不報。未幾,判吏部事,銓注甚公,人稱之曰:「山濤蔑以加矣。」加守太保、判西京留守事。

毅宗卽位,拜門下侍中,封定安侯,令朝會上殿行禮,諫[7]官論駁。遂加宣忠安社佐理同德功臣、三重大匡、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上柱國、定安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六百戶,開府曰壽寧,置僚屬。十年卒,年六十八。

元厚器宇宏深,風彩嚴重。博通經史。爲宰相,勤儉淸白,享富貴十餘年。妙淸妖說,宰執皆傾信,元厚,獨擯之不從,人服其明。

子克忠、克正、溥、濡、沆。

任克忠

[編輯]

克忠,擢第,累官至中書侍郞平章事。風姿魁偉,有器識。

任克正

[編輯]

克正,以戶部尙書,辭連鄭敍,貶梁州防禦使,移忠州牧使卒。

任溥

[編輯]

溥,幼穎悟,善屬文。元厚卒,毅宗抑外戚,待太后甚薄故,年二十猶未補官。明宗立,授禮賓注簿,遷閤門祇候,乞免職應擧,遂擢乙科第。累遷吏部侍郞,卒贈吏部尙書、翰林學士。姿儀醞藉,尤愛山水之遊,世目爲神仙中人。

任濡

[編輯]

濡,初名克仁。明宗時登第,官累叅知政事。神宗初,拜中書侍郞平章事,進守太傅、門下侍郞平章事。康宗元年卒,年六十四,謚良淑。

性恬淡慈和,不以家世勢位驕人,雖臧獲賤隷,未嘗詬罵。歷事五朝,居官勤恪,處決明允。掌制誥十六年,一時高文大冊,皆出其手。四闢文闈,所擧皆當世名士,若趙沖、李奎報、金敞、兪承旦,其尤者也。晩年,奉佛彌篤,金書大藏經幾半,識者譏之。配享熙宗廟庭。子景肅、景謙、孝順、景恂。

景肅,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文殿大學士、判吏部事,景謙,同知樞密事、翰林學士承旨,孝順,樞密副使,景恂,判司宰事。景謙子翊。

任翊

[編輯]

翊,登第,忠烈朝,累遷大司成。以明習禮度,改判閣門事,進密直副使、同修國史。官至僉議侍郞贊成事致仕卒。

翊,博聞強記,諳鍊典故,有質疑者,辨之如響。嘗奉敎撰璿源錄,又撰元世祖事跡。

任沆

[編輯]

沆,幼能文,姿朗秀可愛。不以富貴驕人。登第,仕至禮部侍郞。嘗奉使如金,主客侍郞李陽,名人也。愛沆風誼,待甚款。

金漢忠

[編輯]

金漢忠,新羅大輔閼智之後,高祖庾廉,從敬順王,歸太祖爲功臣。漢忠,少雄偉,力學登第。宣宗朝,官累閤門引進使、上輕車都尉,出守安西都護府,爲政不苛,民慕之。獻宗初,除刑部侍郞,肅宗封太子,以漢忠兼左庶子。累授禮部尙書。宋使來,漢忠航海,迎候宋使。卒遇颶風,船幾敗,賴漢忠拯救,得全活。

睿宗初,拜尙書左僕射、判秘書省事。尹瓘之伐女眞也,漢忠爲中軍兵馬使,力戰有功。又爲行營兵馬使,瓘等命諸軍,撤內城材瓦,以築九城,徙南界民實之。漢忠執不可曰:「如外城未畢而卒有緩急,內無完城,民將何保?元帥雖有命,吾不敢從。」後果如其言。遷判工部事,轉樞密院使,以尙書左僕射致仕。卒年七十八,遺命薄葬,謚元平。漢忠妻,文宗婢妾之女也,以故雖至達官,不得入臺省。子景初、景元、景若。

列傳卷第八

註釋

[編輯]
  1. 原本「㾗」
  2. ^ 2.0 2.1 原本「叚」
  3. ^ 3.0 3.1 3.2 原本「大」
  4. 原本「荅」
  5. 原本「刋」
  6. 原本「攴」
  7. ^ 7.0 7.1 7.2 原本「㨂」
  8. 原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