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二
世家第一 ◄ | 高麗史 世家第二 高麗史第二 |
► 世家第三 |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太祖二
[編輯]十四年
[編輯]○(辛卯)十四年春二月丁酉,新羅王遣大守謙用,復請相見。辛亥,王如新羅,以五十餘騎,至畿內,先遣將軍善弼,問起居。羅王命百官迎於郊,堂弟相國金裕廉等,迎於城門外,羅王出應門外迎拜。王荅拜,羅王由左,王由右,揖讓升殿。命扈從諸臣,拜羅王,情禮備至。宴臨海殿,酒酣,羅王曰「小國不天,爲甄萱椓喪,何痛如之」泫然泣下。左右莫不鳴咽,王亦流涕,慰藉之。
夏五月丁丑,王遺羅王,太后竹房夫人,與相國裕廉,匝干禮文,波珍粲策宮、尹儒,韓粲策直、昕直、義卿、讓餘、寬封、含宜、熙吉等,物有差。癸未,王還,羅王送至穴城,以裕廉爲質而從。都人士女,感泣相慶曰:「昔甄氏之來,如逢豺虎,今王公之來,如見父母。」
秋八月癸丑,遣甫尹善規等,遺羅王鞍馬、綾羅、綵錦,幷賜百官綵帛,軍民茶、幞頭,僧尼茶、香,有差。
冬十一月辛亥,幸西京,親行齋祭,歷巡州鎭。是歲,詔有司曰「北蕃之人,人面獸心,飢來飽去,見利忘恥。今雖服事,向背無常,宜令所過州鎭,築館城外,待之。」
十五年
[編輯]○(壬辰)十五年夏五月甲申,諭群臣曰「頃完葺西京,徙民實之,冀憑地力,平定三韓,將都於此。今者,民家雌雞化爲雄,大風官舍頹壞,夫何災變至此?昔晉有邪臣,潛畜異謀,其家雌雞化爲雄。卜云:『人懷非分,天垂警戒。』不悛其惡,竟取誅滅。吳王劉濞之時,大風壞門拔木。其卜亦同,濞不知戒,亦底覆亡。 且《祥瑞志》云:『行役不平,貢賦煩重,下民怨上,有此之應。』以古驗今,豈無所召?今四方,勞役不息,供費旣多,貢賦未省。竊恐緣此,以致天譴,夙夜憂懼,不敢遑寧。軍國貢賦,難以蠲免。尙慮群臣不行公道,使民怨咨,或懷非分之心,致此變異。各宜悛心,毋及於禍。」
六月丙寅,百濟將軍龔直來降。
秋七月辛卯,親征一牟山城,遣正胤武,巡北邊。
九月,甄萱遣一吉粲相貴,以舟師入侵禮成江,焚塩、白、貞三州船一百艘,取豬山島牧馬三百匹而歸。
冬十月,甄萱海軍將尙哀等攻掠大牛島,命大匡萬歲等救之,不利。
十一月己丑,前內奉卿崔凝卒。是歲,遣大相王仲儒如唐,獻方物。復攻一牟山城,破之。
十六年
[編輯]○(癸巳)十六年春三月辛巳,唐遣王瓊、楊昭業來冊王,詔曰「王者法天而育兆庶,體地而安八紘,允執大中,式彰無外。斗極正而衆星咸拱,溟渤廣而百穀皆宗。所以居戴履之倫,窮照臨之境,弘道修德,恭己虛懷。歸心者,睠爲王人,嚮化者,被以風敎。由是,擧封崇之命,稽旌賞之文,垂於古先,罔敢失墜。其有地,稱平壤,師擅兼材。統五族之強宗,控三韓之奧壤,務權鎭靜,志奉聲明,爰恊彛章,是加寵數。咨!爾權知高麗國王事建,身資雄勇,智達機鈴,冠邊城以挺生,負壯圖而閒出。山河有授,基址克豊。踵朱蒙啓土之禎,爲彼君長,履箕子作蕃之跡,宣乃惠和。俗厚知書,故能導之以禮義,風驍尙武,故能肅之以威嚴。提封於是謐寧,生聚以之完輯。而復行及唇齒,分篤皮毛。忿黠虜之挻祅,恤隣邦而救患。矧以披肝效順,秉節納忠,慕仁壽以康時,識文思之撫運。航深梯險,輸贐貢琛,繼陳述職之儀,茂著勤王之業。夫推至誠而享豊報,道之常也,奠眞封而顯列國,禮之大也。勞有所至,朕無愛焉。今遣使太僕卿王瓊,使副大府少卿兼通事舍人楊昭業等,持節備禮,冊命爾爲高麗國王。於戱!作善,天降之祥,守正,神祚之福。干戈,愼於危事,文軌,資於遠謀,永爲唐臣,世服王爵。往踐厥位,汝惟欽哉。」又詔曰:「卿珠樹分煇,金鉤協兆,領日邊之分野,冠海外之英雄。士心,同感於撫循,民意咸歌於惠養。而又誠堅事大,志在恤隣,抹馬利兵,挫甄萱之黨,分衣減食,濟忽汗之人。繼航海以拜章,每充庭而致貢。金石之誠明貫日,風雲之梗槩凌空,名播一時,美流四裔。忠規若此,賞典寧忘?特議䟽封,仍升峻秩。剪桐圭而錫命,目極蓬山,睠桃野以傾思,心隨濟水。勉祗異禮,永保崇勛。今授卿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充大義軍使,仍封高麗國王。今差使太僕卿王瓊,使副大府少卿楊昭業等往彼,備禮冊命,兼賜國信銀器匹叚等,具如別錄,至當領也。」又詔曰「卿,長淮茂族,漲海雄蕃,以文武之才,控玆土宇,以忠孝之節,來稟化風。貞規旣篆於旗常,寵數是覃於簡冊。如綸如綍,已成虎穴之榮,宜室宜家,足顯鵲巢之美。俾頒湯沐,以慶絲蘿,永光輔佐之功,式協優隆之命。諒卿誠素,知我渥恩。卿妻柳氏,今封河東郡夫人。」又賜三軍將吏等詔曰「朕以王建,星雲稟秀,金石輸誠,信義着於睦隣,忠孝彰於事大。領三韓之樂土,每奉周正,越萬里之洪波,常陳禹貢。勳名已顯,爵秩未崇,宜寵錫以桐圭,俾眞封於桃野。今封授高麗國王,差使往彼,備禮冊命,便令慰諭,想宜知悉。」又賜曆日,自是,除天授年號,行後唐年號。
十七年
[編輯]○(甲午)十七年春正月甲辰,幸西京,歷巡北鎭。
夏五月乙巳,幸禮山鎭,詔曰「往者,新羅政衰,群盜競起,民庶亂離,曝骨荒野。前主服紛爭之黨,啓邦國之基,及乎末年,毒流下民,傾覆社稷。朕承其危緖,造此新邦,勞役瘡痍之民,豈予意哉?但草昧之時,事不獲已。櫛風沐雨,巡省州鎭,修完城柵,欲令赤子,得免綠林之難。由是,男盡從戎,婦猶在役,不忍勞苦,或逃匿山林,或號訴官府者,不知幾許。王親權勢之家,安知無肆暴陵弱,困我編氓者乎?予以一身,豈能家至而目覩?小民所以未由控告,呼籲彼蒼者也。宜爾公卿將相食祿之人,諒予愛民如子之意,矜爾祿邑編戶之氓。若以家臣無知之輩,使予祿邑,惟務聚歛,恣爲割剝,爾亦豈能知之?雖或知之,亦不禁制。民有論訴者,官吏徇情掩護,怨讟之興,職競由此。予嘗誨之,欲使知之者增勉,不知者能誡。其違令者,別行染卷,猶以匿人過爲賢,不曾擧奏,善惡之實,曷得聞知?如此,寧有守節改過者乎?爾等遵我訓辭,聽我賞罰。有罪者,無論貴賤,罰及子孫,功多罪小,量行賞罰。若不改過,追其祿俸,或一年,二三年,五六年,以至終身不齒。若志切奉公,終始無瑕,生享榮祿,後稱名家,至於子孫,優加旌賞。此則非但今日,傳之萬世,以爲令範。人有爲民陳訴,勾喚不赴,必令再行勾喚,先下十杖,以治違令之罪,方論所犯。吏若故爲遷延,計日罰責。又有怙威恃力,令之不可觸者,以名聞。」
秋七月,渤海國世子大光顯率衆數萬來投,賜姓名王繼,附之宗籍。特授元甫,守白州,以奉其祀。賜僚佐爵,軍士田宅,有差。
九月丁巳,自將征運州,與甄萱戰,大敗之,熊津以北三十餘城,聞風自降。
冬十二月,渤海陳林等一百六十人來附。是歲,西京旱蝗。
十八年
[編輯]○(乙未)十八年春三月,甄萱子神劒,幽其父於金山佛宇,殺其弟金剛。初,萱多妾媵有子十餘人,第四子金剛,身長多智,萱特愛之,欲傳其位。其兄神劒、良劒、龍劒等知之憂悶。時良劒、龍劒出鎭於外,神劒獨在側,伊粲能奐使人,與良劒、龍劒陰謀,勸神劒作亂。
夏六月,甄萱與季男能乂,女哀福,嬖妾姑比等奔羅州,請入朝。遣將軍庾黔弼,大匡萬歲,元甫香乂。吳淡、能宣、忠質等,領軍船四十餘艘,由海路迎之。及至,復稱萱爲尙父,授館南宮。位百官上,賜楊州爲食邑,兼賜金帛、奴婢各四十口、廐馬十匹,以先降人信康爲衙官。
秋九月甲午,幸西京,歷巡黃、海州。
冬十月壬戌,新羅王金傅遣侍郞金封休,請入朝。王遣攝侍中王鐵、侍郞韓憲邕等往報。
十一月甲午,羅王率百僚,發王都,士庶皆從之。香車寶馬,連亘三十餘里,道路塡咽,觀者如堵。沿路州縣,供億甚盛。王遣人問慰。癸卯,羅王與王鐵等入開京,王備儀仗,出郊迎勞,命東宮與諸宰,從衞而入,館於柳花宮。癸丑,御正殿,會百官備禮,以長女樂浪公主歸於羅王。己未,羅王上書曰「本國久經危亂,曆數已窮,無復望保基業,願以臣禮見。」不允。
十二月辛酉,群臣奏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一國二君,民何以堪?願聽羅王之請。」壬申,御天德殿,會百僚曰:「朕與新羅,歃血同盟,庶幾兩國永好,各保社稷。今羅王固請稱臣,卿等亦以爲可,朕心雖愧,衆意難違。」乃受羅王庭見之禮,群臣稱賀,聲動宮掖。於是,拜金傅爲政丞,位太子上,歲給祿千碩,創神鸞宮賜之。其從者並收錄,優賜田祿。除新羅國爲慶州,仍賜爲食邑。是歲,遣禮賓卿邢順等如唐。
十九年
[編輯]○(丙申)十九年春二月,甄萱壻將軍朴英規,請內附。
夏六月,甄萱請曰:「老臣遠涉滄波,來投聖化,願仗威靈,以誅賊子耳。」王初欲待時而動,憐其固請,乃從之。先遣正胤武,將軍述希,領步騎一萬,趣天安府。
秋九月,王率三軍,至天安府合兵,進次一善郡,神劒以兵逆之。甲午,隔一利川而陣,王與甄萱觀兵。以萱及大相堅權、述希、皇甫金山,元尹康柔英等,領馬軍一萬,支天軍大將軍元尹能達、奇言、韓順明、昕岳,正朝英直、廣世等,領步軍一萬,爲左綱。大相金鐵、洪儒、朴守卿,元甫連珠、元尹萱良等,領馬軍一萬,補天軍大將軍元尹三順、俊良,正朝英儒、吉康忠、昕繼等,領步軍一萬,爲右綱。溟州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廉、王乂,元甫仁一等,領馬軍二萬,大相庾黔弼,元尹官茂、官憲等,領黑水、達姑、鐵勒諸蕃勁騎九千五百,祐天軍大將軍元尹貞順,正朝哀珍等,領步軍一千,天武軍大將軍元尹宗熙,正朝見萱等,領步軍一千,杆天軍大將軍金克宗,元甫助杆等,領步軍一千,爲中軍。乂以大將軍大相公萱,元尹能弼,將軍王含允等,領騎兵三百,諸城軍一萬四千七百,爲三軍援兵。鼓行而前,忽有白雲,狀如劒戟,起我師上,向賊陣行。百濟左將軍孝奉、德述、哀述、明吉等四人,見兵勢大盛,免冑投戈,降於甄萱馬前,於是,賊兵喪氣不敢動。王勞孝奉等,問神劒所在,孝奉等曰「在中軍,左右夾擊,破之必矣。」王命大將軍公萱,直擣中軍,三軍齊進奮擊,賊兵大潰。虜將軍昕康、見達、殷述、今式、又奉等三千二百人,斬五千七百餘級。賊倒戈相攻。我師追至黃山郡,踰炭嶺,駐營馬城,神劒與其弟菁州城主良劒,光州城主龍劒,及文武官僚來降。王大悅勞慰之,命攸司虜獲百濟將士三千二百人,並還本土,唯昕康、富達、又奉、見達等四十人幷妻子,送至京師。面責能奐曰「始與良劒等,謀囚君父,立其子者汝也。爲臣之義,當如是乎?!」能奐俛首不能言。遂命誅之,流良劒、龍劒於眞州,尋殺之。以神劒僭位爲人所脅,罪輕二弟,又且歸命,特免死賜官。於是,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卒於黃山佛舍。王入百濟都城,令曰「渠魁旣已納款,無犯我赤子。」存問將士,量才任用,軍令嚴明,秋毫不犯,州縣按堵,老幼皆呼萬歲相慶曰「後來其蘇。」是月,王至自百濟,御威鳳樓,受文武百官及百姓朝賀。王旣定三韓,欲使爲人臣子者,明於禮節,遂自製政誡一卷,誡百寮書八篇,頒諸中外。
冬十二月丁酉,大匡裴玄慶卒。是歲,創廣興、現聖、彌勒、內天王等寺,又創開泰寺於連山。
二十年
[編輯]○(丁酉)二十年夏五月癸丑,金傅獻鐫金安玉排方腰帶,長十圍,六十二銙。新羅寶藏,殆四百年,世傳聖帝帶。王受之,命元尹弋萱,藏於物藏。初新羅使金律,來,王問曰「聞新羅有三大寶,丈六金像,九層塔,幷聖帝帶也,三寶未亡,國亦未亡。塔像猶存,不知聖帶,今猶在耶。」律對曰:「臣未嘗聞聖帶也。」王笑曰:「卿爲貴臣,何不知國之大寶?」律慚還告其王。王問群臣,無能知者,時有皇龍寺僧年過九十者曰:「予聞聖帶,是眞平大王所服,歷代傳之,藏在南庫。」王遂開庫,風雨暴作,白晝晦冥,不得見。乃擇日齋祭,然後見之。國人以眞平王,是聖骨之王,稱曰聖帝帶。遣王規、邢順如晉,賀登極。
二十一年
[編輯]○(戊戌)二十一年春三月,西天竺僧弘梵大師㗌哩嚩日羅來,本摩竭陁國大法輪菩提寺沙門也。王大備兩街威儀法駕,迎之。
秋七月壬子,碧珍郡將軍李悤言卒。是月,始行後晉年號。築西京羅城。
冬十二月,耽羅國太子末老來朝,賜星主王子爵。是歲渤海人朴昇以三千餘戶來投。
二十二年
[編輯]○(己亥)二十二年春三月戊辰,佐丞龔直卒。是歲,晉遣國子博士謝攀來,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撿校太師餘如故。
二十三年
[編輯]○(庚子)二十三年春三月,改州府郡縣號。
秋七月,王師忠湛死,樹塔於原州靈鳳山興法寺,親製碑文。
冬十二月,開泰寺成設落成華嚴法會親製䟽文。是歲,重修新興寺,置功臣堂,畫三韓功臣於東西壁,設無遮大會一晝夜,歲以爲常。晉歸我質子王仁翟。
二十四年
[編輯]○(辛丑)二十四年夏四月乙未,大匡庾黔弼卒。是歲,遣大相王申一如晉,獻方物。
二十五年
[編輯]○(壬寅)二十五年冬十月,契丹遣使,來遣槖駝五十匹。王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和,忽生疑貳,背盟殄滅,此甚無道,不足遠結爲隣遂,絶交聘流,其使三十人於海島,繫槖駝萬夫橋,下皆餓死。
二十六年
[編輯]○(癸卯)二十六年夏四月,御內殿,召大匡朴述希,親授訓要,曰:「朕聞,大舜耕歷山,終受堯禪,高帝起沛澤,遂興漢業。朕亦起自單平,謬膺推戴。夏不畏熱,冬不避寒,焦身勞思,十有九載,統一三韓,叨居大寶二十五年,身已老矣。第恐後嗣縱情肆欲,敗亂綱紀,大可憂也。爰述訓要,以傳諸後,庶幾朝披夕覽,永爲龜鑑。其一曰: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故創禪敎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業。後世,姦臣執政,徇僧請謁,各業寺社,爭相換奪,切宜禁之。其二曰:諸寺院,皆道詵推占山水順逆而開創。道詵云:『吾所占定外妄加創造則損薄地德祚業不永。』朕念後世國王、公候、后妃、朝臣,各稱願堂,或增創造,則大可憂也。新羅之末,競造浮屠,衰損地德,以底於亡,可不戒哉。其三曰:傳國以嫡,雖曰常禮,然丹朱不肖,堯禪於舜,實爲公心。若元子不肖,與其次子又不肖,與其兄弟之衆所推戴者,俾承大統。其四曰:惟我東方,舊慕唐風,文物禮樂,悉遵其制。殊方異土,人性各異,不必苟同。契丹是禽獸之國,風俗不同,言語亦異,衣冠制度愼勿效焉。其五曰: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西京水德調順,爲我國地脈之根本,大業萬代之地。宜當四仲巡駐,留過百日,以致安寧。其六曰:朕所至願,在於燃燈八關,燃燈所以事佛,八關所以事天靈及五嶽名山大川龍神也。後世姦臣建白加減者,切宜禁止。吾亦當初誓心,會日不犯國忌,君臣同樂,宜當敬依行之。其七曰:人君得臣民之心爲甚難。欲得其心,要在從諫、遠讒而已。從諫則聖,讒言如蜜,不信則讒自止。又使民以時,輕徭薄賦,知稼穡之艱難,則自得民心,國富民安。古人云:『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良將;張弓之外,必有避鳥;垂仁之下;必有良民。』賞罰中,則陰陽順矣。其八曰:車峴以南,公州江外,山形地勢,並趨背逆,人心亦然。彼下州郡人,參與朝廷,與王侯國戚婚姻,得秉國政,則或變亂國家,或㗸統合之怨,犯蹕生亂。且其曾屬官寺奴婢,津驛雜尺,或投勢移免,或附王侯宮院,姦巧言語,弄權亂政,以致災變者,必有之矣。雖其良民,不宜使在位用事。其九曰:百辟群僚之祿,視國大小,以爲定製,不可增減。且古典云:『以庸制祿官,不以私。』若以無功人,及親戚私昵,虛受天祿,則不止下民怨謗,其人亦不得長享福祿,切宜戒之。又以強惡之國爲隣,安不可忘危。兵卒宜加護恤,量除徭役,每年秋閱勇銳出衆者,隨宜加授。其十曰:有國有家,儆戒無虞,博觀經史,鑑古戒今。周公大聖,《無逸》一篇,進戒成王,宜當圖揭,出入觀省。」十訓之終,皆結『中心藏之』四字,嗣王相傳爲寶。
五月,王不豫,停聽斷。丁酉,宰臣廉相、王規、朴守文等侍坐王曰:「漢文遺詔曰:『天下萬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前古哲王秉心如此。予遘疾已歷二旬,視死如歸,有何憂也?漢文之言卽予意也。內外機務夊不決者卿等並與太子武,裁決而後聞。」丙午,疾大漸。御神德殿,命學士金岳草遺詔。文成,王不復語。左右失聲,大哭。王問此何聲也。對曰:「聖上作民父母,今日欲棄群臣,臣等痛不自勝耳。」王笑曰:「浮生自古然矣。」言訖,有頃而薨。在位二十六年,壽六十七。遺命內外庶僚,並聽東宮處分。喪葬園陵制度,依漢魏二文故事,悉從儉約。王規模宏遠,正朝廷,明賞罰。崇節儉,用賢良,重儒道。謚曰神聖,廟號太祖,葬於松嶽西麓,陵曰顯陵。穆宗五年,加謚元明。顯宗五年,加光烈。十八年,加大定文宗。十年,加章孝仁宗。十八年,加仁勇高宗。四十年,加勇烈。
李齊賢評價
[編輯]○李齊賢贊曰:「忠宣王嘗言:『我太祖,規模德量,生於中國,當不減宋太祖。宋太祖事周世宗,世宗賢主也。待宋太祖甚厚,宋太祖,亦爲之盡力。及恭帝幼沖,政出太后,迫於群情,而受周禪,蓋出於不得已也。我太祖事弓裔猜暴之君三韓之地裔有其二太祖之功也。以不世之功,處必疑之地,可謂危矣。而國人歸心,將士推戴,然猶固讓,欲徇延陵之節。弔伐之事亦豈得已哉?其好生惡殺,而信賞必罰,推誠功臣,而不假以權。創業垂統,固宜一揆矣,至若宋祖。以江南李氏比之,鼾睡臥榻,則石晉所賂契丹,山後之十六州,蓋視爲槖中物,旣收北漢,將長驅以定秦漢之彊耳。我太祖卽位之後,金傅未賓,甄萱未虜,而屢幸西都,親巡北鄙,其意亦以東明舊壤爲吾家靑氈,必席捲而有之,豈止操鷄搏鴨而已哉?由是觀之,雖大小之勢不同,二祖規模德量,所謂易地皆然者也。』忠宣聰明好古,中原博雅之士,如王構、閻復、姚遂、蕭奭、趙孟頫、虞集,皆遊其門,蓋嘗與之尙論也。」
惠宗
[編輯]惠宗,仁德明孝宣顯義恭大王,諱武,字承乾,太祖長子。母曰莊和王后吳氏。後梁乾化二年壬申,生。太祖四年,立爲正胤,從討百濟,奮勇先登,功爲第一。二十六年五月丙午,太祖薨,奉遺命卽位。六月壬申,葬太祖於顯陵。
元年
[編輯]○(甲辰)元年,遣廣評侍郞韓玄珪、禮賓卿金廉,如晉,告嗣位。遂賀,破契丹。
冬十二月,翰林院令平章事崔彥撝卒。
二年
[編輯]○(乙巳)二年,晉遣范匡政、張季凝來冊王,敕曰:「省所奏,以先臣遺命,及官吏推請,權知國事,事具悉。圭茅積慶,忠孝因心。早彰幹蠱之名,顯著象賢之譽,雅當嗣習,深契物情,見先臣知子之明,成後嗣克家之美。遠陳章奏,尤驗純誠,欣慰之懷,窹寐無已。」又詔曰:「卿才略耀奇,規模冠俗。荀息之忠貞自許,翁歸之文武兼全。鷹瞵鶚立之姿,折衝萬里,夏屋春臺之煦,化洽一隅。而又尊奬誠深,貢輸禮備。是於剛日,乃降明恩,宜旌命世之英,俾峻眞王之秩。爰旌亮節,仍進崇階,可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充大義軍使,仍封高麗國王。今,命使光祿卿范匡政,使副太子洗馬張季凝等往彼,宣賜官告、敕牒、國信物等,具如別錄。勑賜高麗國王竹冊法物等:竹冊一副八十簡、紫絲絛聯紅錦裝背冊匣一具、黑漆銀含陵金銅鏁鑰二副、攀環紅錦托裏襯冊文兩幅、黃綾夾帕一條、蓋冊匣三幅、黃綾夾帕一條、蓋冊匣三幅。黃絹油夾帕一條、擧冊匣熟紫絲板二條、絡冊床熟紫絲油畫檐床一張、銀裏腳角竿頭金栢木冊案一面、紫綾案褥一領、夾裙襈全行事紫綾席褥一副、襯冊床紫綾席褥一副。」又勑高麗國王:「省所奏進奉謝恩。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日月龍鳳襖叚二枚、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龍床褥二面、金星皮甲二副、罽錦銀星皮甲二副、罽錦鍊鐵兜鍪四副、罽錦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花鳥罽錦捍胯四腰、角弓四張、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龍魚罽弓袋裁四具、竹簳箭二百隻、一百隻貼金、一百隻貼銀、木簳箭二百隻、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雲龍箭釵裁四具、金銀裝欛鞘細縷雲天玉劒一十口、內二口金銀裝罽錦鞘、金銀裝罽錦鞘細縷雲天長刁一十口、金銀裏槍一十根、金銀裝罽錦鞘匕首一十口、金銀裝鞘匕首一十口、細薴布一百匹、白氎布二百匹、細中麻布三百匹、事具悉。卿世篤忠貞,家傳勳閥,爰屬承襲之始,遠輸貢奉之儀。貝錦成章,橦華讓貴,咸陳筐篚,皆是珍奇。而又兵器騈羅,戎衣鮮麗,莫非精妙,可驗傾勤,嘉奬所深,再三無已。」又勑高麗國王:「省所奏進奉。金銀裝斫㓨六根、罽錦鞘金銀裝劒六口、金銀裝罽錦鞘長刀一十口、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花鳥罽錦捍胯二腰、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花鳥罽錦倚背二面、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花鳥罽錦裙腰六腰、紅地金銀五色線織成罽錦鞘金銀裝匕首一十口、鍍金鷹鈴二十顆、銀鏁鏇子五色絛銀尾銅全鍍金鷂子鈴二十顆、銀鏁尾銅全細白氎布一百匹、細中麻布一百匹、人參五十斤、頭髮二十斤、金銀地䥫文翦刀一十枚、金銀細縷剪刀二十枚、金銀細縷剪髭剪刀一十枚、銀花細縷剪刀二十枚、金銀重口大樣刀子三十柄、銀重口大樣刀子四十柄、金銀重口中樣刀子五十柄、銀重口中樣刀子五十柄、金銀重口小刀子五十柄、銀重口小刀子一百柄、金銀細縷撇火鎌二十枚、金銀細縷鉗子二十枚、香油五十斤松子五百斤、事具悉。卿地控東溟,心馳北闕,奉九丘而作貢,歷萬里以來王。戎器堅剛,織文靡麗,苧麻如雪,至藥通神。首飾翫具之奇,香澤果實之類,名品旣衆,羅列甚多,省閱之時,稱尙良切。」又勑高麗國王:「省所上表,賀去年三月一日,親幸澶州,殺敗契丹,事具悉。朕以契丹顯違信義,輒肆侵陵,親御戎車,往平桀虜。靈旗一擧,狂寇四犇。卿遠聽捷音,頗攄憤氣,載馳章表,來慶闕庭,嘉乃忠誠,不忘於意。」大匡王規,讒王弟堯及昭,王知其誣,恩遇愈篤。規又使其黨穴,壁入王寢內,謀作亂。王徙避之不問。
秋九月,王疾。篤群臣不得入見,憸小常侍側。戊申,薨於重光殿,在位二年,壽三十四。王氣度恢弘,智勇絶倫。自王規謀逆之後,多所疑忌,常以甲士自衛,喜怒無常。群小並進,賞賜將士無節,內外嗟怨。諡曰義恭,廟號惠宗,葬於松嶽東麓,陵曰順陵。穆宗五年加諡明孝,顯宗五年加宣顯,十八年加高平,高宗四十年加景憲。
李齊賢評價
[編輯]○李齊賢贊曰:「羽父請弒桓公,將以求太宰。隱公不聽,亦不討之。終致蔿氏之禍。王規之譖兩王弟,亦羽父之意也。惠宗不致之罪,顧使居左右,其免於袖刃壁人之謀,可謂幸也。時,去太祖棄代甫規耳,之不義而得衆,已能如漢魏之曹馬耶!其未有以竄殛之,何也?嗚呼!小人之難遠也如此,可不戒哉?」
定宗
[編輯]定宗,至德章敬正肅文明大王。諱堯,字天義,太祖第二子。母曰神明順聖王太后劉氏。以太祖六年癸未生。惠宗二年九月戊申,群臣奉王卽位。己酉,王規謀逆,伏誅。
元年
[編輯]○(丙午)元年春正月,王將謁顯陵,致齊之夕,聞御殿東山松閒,有呼王名,若曰:「爾堯,存恤細民,人君之要務。」是歲,天鼓鳴,赦。王備儀仗,奉佛舍利,步至十里所開國寺,安之。又以穀七萬石,納諸大寺院,各置佛名經寶及廣學寶,以勸學法者。
二年
[編輯]○(丁未)二年春,築西京王城。
三年
[編輯]○(戊申)三年秋九月,東女眞大匡蘇無蓋等來獻馬七百匹及方物。王御天德殿,閱馬爲三等,評定其價,馬一等;銀注子一事、錦絹各一匹,二等;銀鉢、一事錦絹各一匹,三等;錦絹各一匹。忽雷雨,震押物人,又震殿西角,王大驚,近臣等扶入重光殿,遂不豫,赦。始行後漢年號。
四年
[編輯]○(己酉)四年春正月辛亥,大匡王式廉卒。
三月丙辰,王疾篤,召母弟昭內禪,移御帝釋院,薨。在位四年,壽二十七,王性好佛多畏。初,以圖讖,決議移都西京,徵發丁夫,令侍中權直,就營宮闕。勞役不息,又抽開京民戶以實之,群情不服,怨讟胥興。及薨,役夫聞而喜躍。謚曰文明,廟號定宗,葬於城南,陵曰安陵。穆宗五年加謚章敬,顯宗五年加正肅,十八年加令仁,文宗十年加簡敬,高宗四十年加莊元。
李齊賢評價
[編輯]○李齊賢贊曰:「定宗以人君之尊,步至十里所浮屠之宮,以藏設利,又以七萬石穀,一日而分賜諸僧。一遭天譴,喪心生疾,所謂:『君子求福不回者』,亦嘗聞其說耶。疾旣大漸,能以宗社付之親弟,不使如王規者覬覦於其閒,是可嘉也已。」
光宗
[編輯]光宗,弘道宣烈平世大成大王。諱昭,字日華,定宗母弟。以太祖八年乙酉生。定宗四年三月丙辰,受內禪卽位。
秋八月,命大匡朴守卿等,攷定國初有功役者,賜四役者米二十五碩,三役者二十碩,二役者十五碩,一役者十二碩,以爲例食。
元年
[編輯]○(庚戌)元年春正月,大風拔木。王問禳[1]災之術。司天奏曰:「莫如修德。」自是,常讀貞觀政要。建元光德。
二年
[編輯]○(辛亥)二年,創大奉恩寺於城南,爲太祖願堂,又創佛日寺於東郊,爲先妣劉氏願堂。冬十二月,始行後周年號。
三年
[編輯]○(壬子)三年,遣廣評侍郞徐逢如周,獻方物。
四年
[編輯]○(癸丑)四年,周遣衛尉卿王演,將作少監呂繼贇來冊王,爲特進檢校大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充大義軍使兼御史大夫高麗國王。
五年
[編輯]○(甲寅)五年春,創崇善寺,追福先妣。
六年
[編輯]○(乙卯)六年,遣大相王融如周,獻方物。遣廣評侍郞荀質如周,賀卽位。
七年
[編輯]○(丙辰)七年,周遣將作監薛文遇來,加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師,仍令百官衣冠,從華制,前大理評使雙冀,從文遇來。
八年
[編輯]○(丁巳)八年春正月,王觀射於毬庭。
九年
[編輯]○(戊午)九年夏五月,始置科擧,命翰林學士雙冀取進士。丙申,御威鳳樓,放枋,賜崔暹等及第。是歲,周遣尙書水部員外郞韓彥卿、尙輦奉御金彥英,齎帛數千匹來市銅。
十年
[編輯]○(己未)十年遣春佐丞王兢、佐尹皇甫魏光,如周獻名馬、織成衣襖、弓劒。秋,遣使如周,進《別序孝經》一卷,《越王孝經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雄圖》三卷。周遣左驍衛大將軍戴交來。
冬,遣使如周獻銅五萬斤、紫白,水精各二千顆。周侍御雙哲來,拜爲佐丞。
十一年
[編輯]○(庚申)十一年春三月甲寅,賜崔光範等及第。定百官公服。改開京爲皇都;西京爲西都。評農書史權信,譖大相俊弘、佐丞王同等謀逆,貶之。自是,讒侫得志,誣陷忠良。奴訴其主,子讒其父,囹圄常溢,別置假獄,無罪而被戮者相繼,猜忌日甚。宗族多不得保,雖一子伷,亦自疑阻,不使親近。人人畏懼,莫敢偶語。
十二年
[編輯]○(辛酉)十二年,修宮闕,移御正匡王育第。賜王擧等及第。
十三年
[編輯]○(壬戌)十三年冬,遣廣評侍郞李與祐等如宋,獻方物。
十四年
[編輯]○(癸亥)十四年夏六月,還御宮,詔曰:「朕,比爲重修大內,久在離宮,心存警備,事異尋常,百官奏事多不親聽。慮恐衆心,或生疑阻,其爲軫念,寢食難忘。今者,修營功畢,聽政有所。凡爾百僚,各敬爾事,依舊進奏,毋得稽留,庶幾魚水同歡,毋致君臣相阻。」
秋七月,創歸法寺。
冬十二月,行宋年號。宋遣冊命使時贊來,在海遇風,溺死者九十人,贊獨免,王特厚勞之。
十五年
[編輯]○(甲子)十五年春三月,賜金策等及第,御天德殿,宴群臣,命策赴宴。秋八月壬子,大匡朴守卿卒。
十六年
[編輯]○(乙丑)十六年春二月,加子伷元服,立爲王太子內史諸軍事內議令正胤,宴群臣於長生殿。遣大承內奉令王輅如宋,獻方物,帝授輅尙書左僕射,食實封三百戶,幷賜官誥。秋七月丙午,內議令徐弼卒。
十七年
[編輯]○(丙寅)十七年,賜崔居業等及第。
十八年
[編輯]○(丁卯)十八年。
十九年
[編輯]○(戊辰)十九年,創弘化、遊巖、三歸等寺。以僧惠居爲國師,坦文爲王師,王信讒多殺,內自懷疑。欲消罪惡,廣設齋會。無賴輩詐爲出家,以求飽飫,匈者坌至。或以餅餌、米豆、柴炭施與京外,道路不可勝數。列置放生所,就傍近寺院,演佛經。禁屠殺,肉膳亦買市廛以進。
二十年
[編輯]○(己巳)二十年冬十一月,王弟旭卒。
二十一年
[編輯]○(庚午)二十一年,幸歸法寺。
二十二年
[編輯]○(辛未)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壬寅,地震。
二十三年
[編輯]○(壬申)二十三年春二月,地震。
秋八月,赦。是歲,賜楊演等及第。遣內議侍郞徐熙等如宋,獻方物。帝制加王食邑,賜推誠順化守節保義功臣號。授熙檢校兵部尙書,副使內奉卿崔業檢校司農卿兼御史大夫,判官廣評侍郞康禮檢校少府少監,錄事廣評員外郞劉隱檢校尙書金部郞中,並賜官誥。
二十四年
[編輯]○(癸酉)二十四年春二月,賜白思柔等及第。
二十五年
[編輯]○(甲戌)二十五年春三月,賜韓藺卿等及第。是歲西京居士緣可謀叛,伏誅。僧惠居死,以坦文爲國師。
二十六年
[編輯]○(乙亥)二十六年夏五月,王不豫。甲午,薨於正寢。在位二十六年,壽五十一。王卽位之初,禮待臣下,明於聽斷,恤貧弱,重儒雅,夙夜孜孜,庶幾治平,中歲以後,信讒好殺,酷信佛法,奢侈無節。謚曰大成,廟號光宗,葬於松嶽北麓,陵曰憲陵。穆宗五年加謚宣烈。顯宗五年加平世,十八年加肅憲。文宗十年加懿孝。高宗四十年加康惠。
李齊賢評價
[編輯]○李齊賢贊曰:「光宗之用雙冀,可謂立賢無方乎?冀果賢也,豈不能納君於善,不使至於信讒濫刑耶?若其設科取士,有以見光宗之雅,有用文化俗之意。而冀亦將順以成其美,不可謂無補也。惟其倡以浮華之文,後世不勝其弊雲。」
景宗
[編輯]景宗,至仁成穆明惠獻和大王。諱伷,字長民,光宗長子。母曰大穆王后皇甫氏。光宗六年乙卯九月丁巳生。十六年,立爲太子。二十六年五月甲午,光宗薨,王卽位。大赦。還流竄,放囚繫,洗痕累,拔淹滯,復官爵,蠲欠債,減租調,毀假獄,焚讒書。
冬十月甲子,加政丞金傅爲尙父,制曰:「姬周啓聖之初,先封呂望,劉漢興王之始,首冊蕭何。自此大定寰宇,廣開基業立龍圖三十代,躡麟趾四百年。日月重明,乾坤交泰,雖自無爲之主,亦關致理之臣。觀光順化衛國功臣上柱國樂浪王政丞,食邑八千戶金傅,世處雞林,官分王爵。英烈振凌雲之氣,文章騰擲地之才。富有春秋,貴居茅土。《六韜》《三略》,拘入胸襟,七縱五申,撮歸指掌。我太祖始脩睦隣之好,早認餘風,尋頒駙馬之姻,內酬大節。家國旣歸於一統,君臣宛合於三韓,顯播令名,光崇懿範。可加號尙父都省令,仍賜推忠順義崇德守節功臣號,勳封如故,食邑通前,爲一萬戶。」是月,加上六代考妣尊號。
元年
[編輯]○(丙子)元年夏六月庚申,黃州院二郞君,並加元服,改院號爲明福宮。
冬十一月,宋遣左司禦副率於延超,司農寺丞徐昭文,冊王爲光祿大夫檢校大傅使持節玄菟州諸軍事玄菟州都督大順軍事,食邑三千戶。遣使如宋,賀卽位。放執政王詵於外。王嘗許先朝被讒人子孫復讎,遂相擅殺,復致寃號。及是,詵托以復讎,矯殺太祖子天安府院郞君。於是,貶詵。仍禁擅殺復讎。以荀質申質爲左右執政皆兼內史令。元甫壽餘爲近臣知御廚事。始定各品田柴科。是歲,遣金行成如宋,入學國子監。
二年
[編輯]○(丁丑)二年春三月,御東池龍船親試進士,賜高凝等及第。是歲,遣子如宋,獻良馬甲兵。
三年
[編輯]○(戊寅)三年夏四月,政丞金傅卒,謚敬順。宋遣太子中允張洎,來聘。
四年
[編輯]○(己卯)四年春三月,賜元徵衍等及第。
夏六月,宋遣供奉官閤門祗候王僎來冊王爲侍中,加食邑一千戶。是歲,渤海人數萬來投。
五年
[編輯]○(庚辰)五年,以崔知夢爲內議令。王承等謀逆,伏誅。
六年
[編輯]○(辛巳)六年夏六月,王不豫。
秋七月,王疾彌留。甲辰,召堂弟開寧君治,內禪遺詔曰:「一生一死,賢哲難逃,或短或脩,古今皆是。寡人承四朝之餘,烈受三韓之霸圖,獲保山川土地,務安宗廟社稷,日愼一日,首尾七年。因此勤勞,遂成疾疹。冀怡神於釋,負將傳聖以紓憂。正胤開寧君治,國之親賢,予所友愛。必能奉祖宗之大業,保國家之昌基。咨爾公卿宰臣,其敬保我介弟,永綏我大邦。寡人每覽《禮經》至『男子不死婦人之手』,未嘗不臨文嘆仰。至於今日,左右嬪御,己令屛去。倘或不延,欻至大期,更何所恨。服紀輕重,合依漢制,以日易月,十三日周祥,二十七日大祥,園陵制度,務從儉約。其西京、安東、安南登州等諸道,膺鎭守之任,有軍旅之權者,所寄非輕,豈宜暫曠?不許離任赴闕,各於任所擧哀,三日釋服。其餘,並委嗣君處分。」丙午,薨於正殿。在位六年,壽二十六。王溫良仁惠,不好遊戱。末年,厭倦萬機,日事娛樂,沈溺聲色。且好圍碁,昵近小人,踈遠君子。由是,政敎衰替。謚曰獻和,廟號景宗,葬於南畿山麓,陵曰榮陵。穆宗五年加謚成。穆顯宗五年加明惠,十八年加順熙。文宗十年加靖孝。高宗四十年加恭懿。
李齊賢評價
[編輯]○李齊賢贊曰:「滕文公問井地於孟子,孟子曰:『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汚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旣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三韓之地,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産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絶無而僅有也。經界之正若慢,則其利害,比之中國相萬也。太祖繼新羅衰亂,泰封奢暴之後,萬事草創,日不暇給,止爲口分之法。歷四世,景宗作田柴之科,雖有踈略,亦古者世祿之意。至於九一而助,什一而賦,與夫所以優君子小人者,則不暇論也。後世屢欲理之,終於苟而已矣。蓋其初,不以經界爲急,撓其源,而求流之淸,何可得?惜乎!當時群臣,未有以孟子之言,講求法制,啓迪而力行之也。」
〈世家卷第二〉
註釋
[編輯]- ↑ 原本「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