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谷桂察訪遺集/卷一
經說
[編輯]讀易要訣
[編輯]古今易一
[編輯]自伏羲而文王周公。雖自略而詳。所謂占筮之用則一。
聖人之精。因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精是聖人本意。蘊是偏傍帶來道理。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聖人本意底。如文言繫辭等孔子之言。皆是因而發底。〈因卦爻吉凶訓戒之意。而推說其義理以明之。〉不可一例作重看。
學者且依古易次第。先讀本文。則見本旨矣。
先讀正經不曉。則將彖象繫辭來解。
且須熟讀正文。莫看註解。久當自悟。譬如燭籠。添一條骨。則障了一路明。若能盡去其障。使之統體光明。乃更好。
讀法二
[編輯]讀易之法。先正其心。肅容端席。有翼其臨。於卦於爻。如筮斯得。假彼象辭。爲我儀則。字從其訓。句逆其情。事因其理。意適其平。曰否曰臧。如目斯見。曰止曰行。如足斯踐。毋寬以略。毋密以窮。毋固而可。毋必而通。平易從容。自表而裏。及其貫之。萬事一理。理定旣實。事來尙虛。用應始有。體該本無。稽實待虛。存體應用。執古御今。由靜制動。潔靜精微。是之謂易。體之在我。動有常吉。
易是說盡天下後世無窮無盡底事理。只一兩字。便是一箇道理。須是此心虛明寧靜。自然道理流通。方包羅得許多義理。
易須是綜錯看。天下事無不出於此。善惡是非得失。以至於屈伸消長盛衰。看甚事都出於此。
易是聖人摸寫陰陽造化。但恐於盡其言處。未免多著道理說殺了耳。
易只是卜筮之書。今人說得太精了。更入粗不得。
聖人本無許多勞攘。自是後世妄意增減。便要作一說。以強通其義。所以經旨愈見不明。
且如解易。只是添虛字去迎過。意來便得。今人解易。乃去添實字。卻是借他做己意說了。與易全不相干。〈只要虛其心以求其義。不要執己見。〉
凡讀一卦一爻。便如卜筮所得。虛心以求其辭義之所指。以爲吉凶可否之決然後。考其象之所以然者。求其理之所以然者。推之於事。使上自王公。下至民庶。所以修身治國。皆有可用。
易大槩欲人恐懼修省。只平居玩味。看他所說道理。於自家所處地位。合是如何。非必待遇事而占。方有所戒。
易須是默識心通。
陰陽三
[編輯]天地之間。別有甚事。只是陰與陽兩箇字。看是甚麽物事。都離不得。只就身上體看。才開眼。不是陰。便是陽。密拶拶在這裏。都不著得別物事。不是仁。便是義。不是剛。便是柔。只自家要做向前。便是陽才收退。便是陰意思。才動便是陽。才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
陽常盈陰常�
聖人便於六十四卦。只以陰陽奇耦寫出來。至於所以爲陰陽爲古今。乃是此道理。
易只是陰陽錯綜。交換代易。如奇耦剛柔。便只是陰陽。做了易。
先思畫前畫後四
[編輯]未畫已前。便是寂然不動。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只是箇至虛至靜而已。忽然在這至虛至靜之中有箇象。方說出許多象數吉凶道理。此其所以靈。
易卻都無這已往底事。只是懸空做底。未有卦畫之先。在易則渾然一理。在人則湛然一心。旣有卦畫。方見得這爻是如何。這爻又是如何。
潔精靜微。是不犯手。
易自是不惹著事。只懸空說一㨾道理。
次知占筮五
[編輯]聖人因此卜筮之法以曉人。使人居則觀象玩辭。動則觀變玩占。不迷於是非得失之途。
卽那占筮之中。而所以處置是事之理。便在那理了。故其法若粗淺。而隨人贒愚。皆得其用。
次知時位六
[編輯]看易。且要知時。凡六爻人人有用。聖賢君臣衆人學者。無所不通。
所居之位不同。所處之時旣異。而其幾甚微。
易中大槩陽吉而陰凶。間亦有陽凶而陰吉者。何故。蓋有當爲。有不當爲。若當爲而不爲。不當爲而爲之。雖陽亦凶。看他所處之地位如何。
次看卦畫七
[編輯]伏羲卽卦體之全而立箇名。〈以爻之進退而言。則如剝,復之類。以形之肖似而言。則如鼎,井之類。〉
只是某卦有某象。〈如乾有乾之象。坤有坤之象而已。〉今人說易。未曾明乾坤之象。便先說乾坤之理。所以說得都無情理。
初但有占而無文。〈往往如今人用火珠林起課者相似。但用其爻而不用其辭。〉
只是陽爲吉陰爲凶。
易只是設箇卦象。以明吉凶而已。更無他說。〈是箇有道理底卦影。〉
次看卦辭八
[編輯]斷一卦之吉凶。
文王雖是有定象有定辭。皆是虛說此箇地頭。合是如此處置。初不粘著物上。故一卦一爻。足以包無窮之事。不可只以一事指定說。
次看爻辭九之一
[編輯]斷一爻之吉凶。
一爻之間。常包凾數意。聖人常取其重者而爲之辭。亦有易中言之已多取其未甞言者。亦不必重事。又有且言其時。不及其爻之才。
本爲卜筮者。斷吉凶而具訓戒。〈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敎人之意無不在。〉
易中利字。多爲占者設。
易中卻是貞吉。不曾有不貞吉。都是利貞。不曾說利不貞。大率是爲君子設。非小人盜賊所得竊取而用。〈易爲君子謀。不爲小人謀。〉
爻辭如籤辭。
是說箇影象在那裏。無所不包。無箇言語可形容得。
次考象九之二
[編輯]象者。皆是假此衆人共曉之物。以形容此事之理。使人知所取捨而已。
易象似有三㨾。有本畫自有之象。〈如奇畫象陽。耦畫象陰是也。一爻各是一象。〉有實取諸物之象。〈如乾坤六子。以天地雷風之類象之是也。〉有只是聖人以意自取那象來。明是義者。〈如白馬翰如。載鬼一車之類是也。〉
靠定象去看。便滋味長。
卻須先見象數的當下落。方說得理不走作。不然。事無實證。則虛理易差也。
一部易。皆是假借虛設之事。蓋緣天下之理。若正說出。便只作一件用。唯以象言。則當卜筮之時。看是甚事都來應得。
易說一箇物。非眞是一箇物。〈如說龍非眞龍。〉
伏羲畫八卦。只此數畫。該盡天下萬物之理。學者於言上會得者淺。於象上會得者深。
次玩理九之三
[編輯]○○○
次通究十
[編輯]聖人之道雖有四。實不離乎二。有象而後有辭。有占而後有變。不得於象。則玩辭爲空言。不由於占。則觀變於何所。故有象辭有占辭。占而後有卦變爻辭。擧象占則辭變在其中。若惟擧占則象辭變在其中。此四者之序。由輕歸重。辭變統於象。占象又統於占。
畫卦之時。只是陽爲吉陰爲凶。無文字。後文王見其不可曉。故爲之作彖辭。或占得爻處不可曉。故周公爲之作爻辭。又不可曉。故孔子爲之作十翼。皆解當初之意。
上篇義
[編輯]䷀乾天健。䷊地天泰。䷔火雷噬嗑。䷁坤地順。䷋天地否。䷕山火賁。䷂水雷屯。䷌天火同人。䷖山地剝。䷃山水蒙。䷍火天大有。䷗地雷復。䷄水天需。䷎地山謙。䷘天雷無妄。䷅天水訟。䷏雷地豫。䷙山天大畜。䷆地水師。䷐澤雷隨。䷚山雷頤。䷇水地比。䷑山風蠱。䷛澤風大過。䷈風天小畜。䷒地澤臨。䷜坎水險。䷉天澤履。䷓風地觀。䷝離火明。
首乾,坤。終坎,離。餘震,艮,巽,兌。與坎,離餘卦。皆其遇。
八卦各體散見上經者。乾,坤最多。各十二。震,艮各七。巽,兌各四。坎八離六而已。此自坎,離外。無一卦無乾,坤。
自乾,坤後三陰三陽卦凡六。乃乾,坤三變。否,泰交不交。隨,蠱雜居。噬嗑,賁分布。餘則乾,坤兩體。各司諸卦。○分陽。
屯,蒙,隨,蠱,噬嗑,賁,頤,大過八卦。乃艮,兌,巽,震之合。無乾,坤正體。於以見男女從父母。亦未甞不取乾坤。○陰互根。
首乾坤。〈天地道陰陽本。〉終坎離。〈陰陽成質。〉有乾者皆居上。〈泰,否,需,訟,小畜,履,同人,大有,無妄,大畜。〉雖有坤。居上。〈復陽生。臨長觀盛剝極。〉
一陽有坤卦。〈一陽爲主。○師,謙,豫,比,復,剝。〉
一陰有乾卦。〈陽衆而盛。非如一陽爲主。○小畜,履,同人,大有。〉
二陽卦。〈皆一陽生下而達上。又二體皆陽。陽之盛皆在上。○屯,蒙,頤,坎。〉
二陰卦。〈有乾則陽盛可知。○需,訟,大畜,無妄。○無乾而爲盛。大過,離。〉
三陽卦。〈三陰相敵。以義爲勝。○蠱少陽居長陰上。賁少男在中女上。皆陽盛。○男下女。非女勝男。隨,噬嗑。〉
下篇義
[編輯]䷞澤山咸。䷨山澤損。䷲震雷動。䷟雷風恆。䷩風雷益。䷳艮山止。䷠天山遯。䷪澤天夬。䷴風山漸。䷡雷天大壯。䷫天風姤。䷵雷澤歸妹。䷢火地晉。䷬澤地萃。䷶雷火豊。䷣地火明夷。䷭地風升。䷷火山旅。䷤風火家人。䷮澤水困。䷸巽風順。䷥火澤睽。䷯水風井。䷹兌澤說。䷦水山蹇。䷰澤火革。䷺風水渙。䷧雷水解。䷱火風鼎。䷻水澤節。䷼風澤中孚。䷴雷山小過。䷾水火旣濟。䷿火水未濟。
首咸,恆。卽艮,兌,巽,震。終旣濟,未濟。亦坎,離。餘乾,坤,坎,離。皆其遇。
八卦各體散見下經者。兌,巽㝡多。各十二。震,艮各九。乾,坤各四。坎八離十而已。此自旣未濟外。亦無一卦無艮,兌,巽,震。
自咸,恆後。艮,兌,巽,震相重卦凡六。乃咸,恆三變。損,益首變。漸,歸妹再變。中孚,小過三變。餘則艮,兌,巽,震。各司諸卦。○分陰。
晉,明夷,夬,姤,萃,升八卦。乃有乾,坤。非盡艮,兌,巽,震之合體。於以見父母臨男女。亦未甞不取艮,兌,巽,震。○陽互根。
首咸,恆。〈夫婦道生育本。〉終旣濟,未濟。〈坎,離合交生物。陰陽成功。〉有坤者皆居下。〈晉,明夷,萃,升。〉雖有乾。居下。〈姤陰生。遯長壯盛夬極。〉
二陽有坤卦。〈晉,明夷,萃,升。○小過雖無坤。陰過亦在下。○陽生下不達上。又陰衆陽寡。復失正位。陽之弱。震,解。○上有陽而下無陽無本。艮,蹇。〉
二陰卦。〈二軆俱陰。陰盛皆在下。家人,睽,革,鼎,巽,兌,中孚。〉
三陰卦。〈坎雖陽卦。而陽爲陰陷。文與陰卦重陰盛。故陰陽敵而有坎者皆在下。困,井,渙,節,旣濟,未濟。○男在女上。理之常。未爲盛。故皆在下。恆,損,歸妹,豊。女在男上。陰之勝。皆在下。咸,益,漸,旅,困,渙。未濟。○若長少敵勢力侔。則陰在上爲陵。陽在下爲弱。咸,益之類。○咸非以長下少。乃二少相感。所以致陵。困雖女少於男。乃陽陷。爲陰所揜。無相下義。〉
三十六宮圖
[編輯]先天圓圖源委圖
[編輯]蓍數
[編輯]掛扐。〈三其四。一其十二。〉過揲。〈九其四。三其十二。〉老陽。
掛扐。〈六其四。兩其十二。〉過揲。〈六其四。兩其十二。〉老陰。
掛扐。〈四其四。一其十二而進一四。〉過揲。〈八其四。三其十二而損一四。〉少陰。
掛扐。〈五其四。兩其十二而去一四。〉過揲。〈七其四。兩其十二而增一四。〉少陽。
爲老陽者十二。
爲少陰者二十八。陽三十二。陰陽之體數常均。而用數爲少陽者二十。陰三十二。則陽三而陰二也。
爲老陰者四。
六畫圖
[編輯]以六境覷定。〈境不止於此數。大套如此雲爾。〉
以十法看破。
以六十四序聯綴。
以一百四十一物搜括。〈物不止於此數。聖人之所取者只此耳。〉
六境
[編輯]一。粗而人身之物。〈耳目口鼻手足首背之流。〉
二。精而人品之物。〈邪正情僞寬躁廉貪勇怯驕恭愚智出處進退之流。〉
三。內而室家之物。〈父子兄弟夫婦宗族婚友奴隷疾病憂樂祭養交際往來衣服飮食財寶什器室屋牛馬鷄羊之流。〉
四。外而邦國之物。〈君臣上下禮樂刑政祀我田獵昇平患難治亂盛衰君子小人之流。〉
五。小而山澤之物。〈虞官○草木鳥獸蟲魚玉石之流。〉
六。大而天地之物。〈重黎○雨風雷露日月之流。〉
十法
[編輯]〈爻之變〉
或憑全卦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全錯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單卦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單錯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全綜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單綜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互卦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互錯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單爻之象而忽見其物。
或憑單變之象而忽見其物。
以此窮之。物不得遁其形。
六十四序卦必雙擧者。盈虛爲一理。進退爲一事故也。
[編輯]〈卦之時〉 | |
乾ㆍ坤泰ㆍ否坎ㆍ離咸ㆍ恆損ㆍ益震ㆍ艮巽ㆍ兌旣未濟 | 〈盈虗動靜進退存亡。專看於卦序。三十二轉而天下之時義盡矣。〉〈每兩卦雙擧而觀於歷代時勢彼此相形。則有彼進此退之異。彼此各觀。則彼亦有一進一退。此亦有一進一退。信乎有交易變易之理也。〉〈譬如茂林深谷之無物不存。如早霞晩雲之無時不幻。聖人之所指。特其一二耳。其所不指者何限。此所謂無盡藏也。〉 |
此乃卦之綱也。目則姑闕之。
數。 | 參伍錯綜以依數。卽六二九三之數。 | 邵朱之學 |
象。 | 擬一物以明之。卽龍馬牛羊之象。 | |
言。 | 無論象之有無。皆綴言以告之。卽諸爻所繫之言。 | 王程之學 |
意。 | 言中有意。卽可貞貞吉。敎人避。非趍是之意。 |
本是意言象數而倒序之。先觀數。次觀象。次觀言。次觀意。
一百四十一物。
[編輯]乾之物十六。坤之物二十。震之物十七。巽之物二十。坎之物二十六。離之物十七。艮之物十五。兌之物十。 | 〈朱說則象虛而應不竆。程說則義實而用有礙。得失較然矣。未圓而程方。虛則圓。宲則方虗則活。宲則死。爻有一象者。一其照也。有二三象者。二三其明也。一爻而二三象者。物異而意同。猶言此物照之而如此。彼物照之而又如此。經解潔凈精微。易之敎也。潔凈者。象虛也。精微者中有不言之理也。〉 |
以其靜者觀之。卦止於六十四。爻止於三百八十四。試以其動者觀之。自左之右。瞻前忽後。反反覆覆。無所不幻。而卒不出於六十四時三百八十四變。仁者觀其靜。智者觀其動。〈是非得失吉凶悔吝。專看於爻位。三百八十四動。而天下之事變竆矣。〉
文王彖。其七八之靜。周公繫。其九六之動。靜者乾自乾坤自坤。六十四卦自六十四卦。動者乾變坤坤變乾。六十四卦互變交幻。靜者衆竅爲虛也。動者萬竅怒號也。〈一靜彖。敵一動爻。合之則當爲四百四十八爻。〉
靜者時也。動者其時之事也。靜者如人之默也。動者如人之語也。靜者只是紙上之易也。動者乃爲神人酬酢之易也。
名卦。或以其性。或以其物。或以其體。
[編輯]乾ㆍ坤 | 其性 | 分而言 | |
泰ㆍ否 | 其物 | 凡兩卦反對之中。皆有進退之道。存亡之勢。 | |
坎ㆍ離 | 性 | ||
旣ㆍ未 | 物 | 凡大進中有小退。〈卦時〉 | |
大退中有小進。 | |||
巽ㆍ兌 | 性 | ||
大存中有小亡。 | |||
震ㆍ艮 | 性 | ||
大亡中有小存。 | |||
損ㆍ益 | 體 | ||
六爻每位之中。各有吉凶之塗悔。吝之介。〈諸爻或雙言之。或單言之。〉 | |||
咸ㆍ恆 | 物 | ||
同人ㆍ大有 | 體 | ||
小畜ㆍ履 | 性 | 大吉中有小凶。〈卦時爻位〉 | |
師ㆍ比 | 體 | 大凶中有小吉。 | |
謙ㆍ豫 | 物 | 大悔中有小吝。 | |
屯ㆍ蒙 | 物 | 大吝中有小悔。 | |
噬嗑 | 體 | 合言之 | 凡大進退存亡。當玩於卦時。小進退存亡。當詳於爻位。又當曰大吉凶悔吝。當觀於卦時。小吉凶悔吝。當察於爻位。 |
賁 | 物 | ||
需ㆍ訟 | 物 | ||
剝ㆍ復 | 體 | ||
臨ㆍ觀 | 體 | 時如何看。曰只看君相。君相明則其時君子可以進存。君相不明則其時君子可以退亡。以此徵之於古今。 | |
無妄ㆍ大畜 | 性 | ||
隨ㆍ蠱 | 性 | ||
頤ㆍ大過 | 體 | 爻亦倣此而取象。有直言其性者。有以三畫之卦而取象者。有以六畫之體而取象者。 | |
豊ㆍ旅 | 性 | ||
渙ㆍ節 | 物 | ||
漸ㆍ歸妹 | 物 | ||
中孚ㆍ小過 | 體 | ||
夬ㆍ姤 | 體 | 名之以性二十卦。精。 | |
萃ㆍ升 | 體 | 名之以物二十三卦。稍粗。 | |
困ㆍ井 | 物 | 名之以體二十一卦。更粗。 | |
革ㆍ鼎 | 物 | 理無小大精粗。故取之如此。 | |
晉ㆍ明夷 | 物 | ||
家人ㆍ睽 | 性 | ||
遯ㆍ大壯 | 體 | ||
蹇ㆍ解 | 性 |
卦名義淺深圖
[編輯]深 | 〈君道〉 | ||
乾ㆍ坤 | 只本性。 | ||
深 | 屯ㆍ蒙 | 〈動遇險。內水爲險。外山爲止。〉 | 取卦性而名。 |
淺 | 需ㆍ訟 | 〈陽欲升。險在前。天上升。水下流。〉 | 取卦上本物而名。 |
淺 | 師ㆍ比 | 〈一陽在臣位。一陽在君位。〉 | 取一陽畫而名。 |
深 | 小畜ㆍ履 | 〈以巽畜健。以悅隨健。〉 | 取卦性而名。 |
淺 | 泰ㆍ否 | 〈陽升於地中天自天地自地〉 | 取陰陽升降而名。 |
淺 | 同人ㆍ大有 | 〈隨一陰於內。就一陰於上。〉 | 取一陰畫而名。 |
淺 | 謙ㆍ豫 | 〈止於中。動於外。〉 | 取靜動本性而名。 |
深 | 隨ㆍ蠱 | 〈長男隨少女。○精神動而悅。長女隨少男。○精神止而入。〉 | 取男女兼性情而名。 |
淺 | 臨ㆍ觀 | 〈二陽作乎前。二陽示乎上。〉 | 取二陽畫而名。 |
淺 | 噬嗑ㆍ賁 | 〈一陽梗中。火明暎山止。〉 | 一取卦形。一取本物。 |
淺 | 剝ㆍ復 | 〈一陽在外。一陽起內。〉 | 取一陽畫而名。 |
深 | 無妄ㆍ大畜 | 〈動之以天。以止畜健。〉 | 取卦性而名。 |
淺 | 頤ㆍ大過 | 〈上止下動。四陽在中而盛。〉 | 一取卦形。一取四陽畫而名。 |
深 | 坎ㆍ離 | 只本性。 | |
淺 | 〈臣道〉 | ||
咸ㆍ恆 | 〈少男悅少女。長女配長男。〉 | 取男女老少而名。 | |
淺 | 遯ㆍ大壯 | 〈四陽退去。四陽進去。〉 | 取卦性本物而名。 |
淺 | 晉ㆍ明夷 | 〈日出地上。日入地下。〉 | 取本物而名。 |
淺 | 家人ㆍ睽 | 〈風來大上而合感。火上澤下。〉 | 取男女之性而名。 |
深 | 蹇ㆍ解 | 〈止而遇險。動而出險。〉 | 取上下卦性而名。 |
淺 | 損ㆍ益 | 〈損去三位一陽。益來初位一陽。〉 | 取下卦一陽畫而名。 |
淺 | 夬ㆍ姤 | 〈決上一陰。遘下一陰。〉 | 取一陰畫而名。 |
淺 | 萃ㆍ升 | 〈地上有澤。木在地中。〉 | 取二陽畫而名。 |
淺 | 困ㆍ井 | 〈澤漏水。木入水下。〉 | 取本物而立名。 |
淺 | 革ㆍ鼎 | 〈火煮澤水。木爨火。〉 | 取本物而名。 |
深 | 震ㆍ艮 | 只本性。 | |
淺 | 漸ㆍ歸妹 | 〈少男隨長女。○山上之風。吹來漸漸。少女隨長男。〉 | 取下卦男女而名。 |
深 | 豊ㆍ旅 | 〈明而動。山止而火上。〉 | 取卦性而名。 |
深 | 巽ㆍ兌 | 只本性。 | |
淺 | 渙ㆍ節 | 〈風來水散漫。澤取水。隨其量。〉 | 取本物象而名。 |
淺 | 中孚ㆍ小過 | 〈中二陰畫。上下四陰畫。〉 | 取爻中二陰四陰而名。 |
淺 | 旣濟ㆍ未濟 | 〈火旣降。水旣升。○調濟之濟。火上水下。〉 | 取水火二物而名。 |
取名之不一。如此變易。
或取卦性。或取卦物。或取卦男女。或取卦形。或取卦爻皆偶。取其一端以名之而不咸也。
名卦如此。爻義亦必如此。皆取其一端。
文王周公。只取當時天下所有之事。而草草著四五分之一。
就一時卦神卦形所湊處。
卦名就諸端中。必取一端以名之。爻義亦就諸義中。取其一義以繫之也。
欲知眞易理。須去文字障。
稅去文字而去見其物。又去見其性。又去見其情。
讀曰地天泰天地否。有自外之內之意。
卦名上暗藏之名。必有四五六件。
爻辭上不著之辭。亦必有四五六件許。
錯
[編輯]天地造化之理。獨陽獨陰。不能生成。故有剛必有柔。有男必有女。所以八卦相錯。旣相錯。所以象卽寓於錯之中。陰陽橫相對待。
綜
[編輯]蓋易以道陰陽。陰陽之理。流行不常。原非死物。膠固一定者。故正之倒之。可上可下。旣相綜。所以象卽寓於綜之中。陰陽上下相顚倒。在此卦爲陽而上。則到彼卦爲陰而下。且一元之氣。一往一返矣。若一往而不返。則天地之弊久矣。〈於朝卦上。取夕卦來。〉
變
[編輯]爻一動卽變。陰變陽。陽變陰。若有一爻變。則其卦象性情。皆移矣。
中爻
[編輯]陰陽內外相連屬。六爻變後猶有錯綜中爻何也。蓋天地間萬物。獨陽獨陰。不能生成。故必有錯而陰陽循環之理。陽上則陰下。陰上則陽下。故必有綜。錯綜二字。不論六爻變與不變。皆不能離者也。若無錯綜。不成易矣。
旣寤之後。始知易非前聖安排穿鑿。乃造化自然之妙。一陰一陽。內之外之。橫之縱之。順之逆之。莫非易也。始知至精者易也。至變者易也。至神者易也。
來子之以此四者闡象者。將使學易之人。悟其理之自然。而安於進退存亡。以自寡過也。其精義奧旨。悉見於最初太極一圖之一消一息一盈一虛。
雜物〈上下軆二物。互卦二物。上下綜二物。互卦綜二物。上下錯二物。互卦錯二物。上下綜錯二物。互卦綜錯二物。〉
合之爲十六物。
撰德〈上下體二德。互卦二德。上下綜二德。互卦綜二德。上下錯二德。互卦錯二德。上下綜錯二德。互卦綜錯二德。〉
合之爲十六德。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不言吉凶而言是非。則吉凶可知矣。〉
正綜錯變圖
[編輯]錯者達觀左右之法。自左〈明〉而極之。終至乎右〈暗。〉
綜者達觀上下之法。自上〈伸〉而極之。終至乎下〈屈。〉
變者達觀前後之法。自前〈常〉而極之。終至乎後〈變。〉
中爻者達觀表裏之法。自表而極之。終至乎裏。
看得易字之爲交易變易。則自能如此。
非獨觀數觀象之爲然也。必須同見其左右上下前後表裏而後。其智豁然明透而無所隱蔽。此所謂達見君子。
後世之人。凡於事物。只見其左而不見其右。只見其上而不見其下。只見其前而不見其後。只見其表而不見其裏。居常所習如此。故其智不長進。
凡一卦之中。具有卦情,卦形,大象,中爻,錯卦,綜卦,爻變所立之象。或從卦情而出現。或從卦形而出現。或從大象而出現。或從中爻而出現。或從錯卦而出現。或從綜卦而出現。或從爻變而出現。不可爲典要。惟從聖人一時意思所指而出現。極其數所以極其象也。不獨極其數。極於情極於形極於中爻。極於錯極於綜極於爻變。以極其象之所隱然後。象乃一並出現。
衆象之攢集一卦。如衆鏡之並懸一樹。
鏡體虛故萬物並照。象體虛故衆理咸寓。
一卦如一枝六層之花。每層或發卦情之萼。或發卦形之萼。或發大象之萼。或發中爻之萼。或發錯卦之萼。或發綜卦之萼。或發變卦之萼。散氣亂撥之受氣處雖多。而發爲此枝之花則同成一色。
初消遣十翼。再消遣爻〈缺〉。三消遣彖辭。四消遣八卦。五消遣六十四卦。六消遣奇耦二畫。則理之眞面現矣。
數,象,〈須從此門〉理。
所繫之辭。旣從一象而立之。則占筮之時。只以此一象之辭而應之。不必更究原卦所隱之諸象。何則。旣已立辭之後。則神以所立之辭而示之故也。杜詩猶以爲籤。況出於聖人之口者乎。
綜之爲一百二十卦。 | 〈除不綜八卦故也〉 | 合六百九十六卦。 |
錯之爲一百二十八卦。 | ||
變之爲四百四十八卦。 |
減二卦式
[編輯]一卦幻作九卦看象。 | 合五百六十八卦。〈六百九十六卦內。減一百二十八卦。〉 |
兼中爻一卦。幻作十八卦看象。 | 合一千一百三十六卦。 |
從綜法得五十六太極。 | 合一百二十太極。 |
從錯法得六十四太極。 | |
從變法得四百四十八太極。 | |
合五百六十八太極。 | |
兼中爻一千一百三十六太極。 |
四太極。○設窠則以錯爲主。四而成隊。八而成營。〈八爲錯八卦。〉
二太極。○序卦則以綜爲主。二而爲耦。四而爲疊。〈四爲綜四象。〉
一太極。○玩占則以變爲主。一而幻。二而分。〈二爲變兩儀。〉
綜者。縱而互也。
錯者。橫而互也。
變者。自初至六縱也。爻爻傍變橫也。兼縱者橫者也。
右易之門戶。
綜法
[編輯]綜卽今織布帛之綜。一上一下也。〈一番上。一番下也。一番仰則仍一番低也。〉
天道下濟。地道上行。其氣不得不綜。
上經十八卦。〈陽爻五十二。陰爻五十六。〉陰爻多四。
下經十八卦。〈陽爻五十六。陰爻五十二。〉陽爻多四。
上下經各十八卦者。卽蓍揲十八變成易之意。
上經三十卦。〈陽爻八十六。陰爻九十四。〉陰爻多八。
下經三十四卦。〈陽爻一百六。陰爻九十八。〉陽爻多八。
序卦雜卦。文王雜伏羲之卦。孔子又雜文王之卦。
序之者。使上下篇之義不亂也。〈先已雜。錯綜之序也。〉
雜之者。使錯綜之法呈露也。
擬諸其形容〈ᄒᆞ고셔〉象其物宜〈ㅣ라〉
先擬諸乾六爻之形容。乃象之以龍。龍者物也。潛見躍飛者。物之宜也。
凡爻或有隻擬諸其形容者。或有形容後復象物宜者。
參伍以變〈蓍〉。錯綜其數〈卦〉。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蓍〉。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卦〉。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數因象而設。象倚數而見。
圓圖說
[編輯]圓圖
[編輯]以數而推數有奇耦 | 〈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艮坤土五十。震巽木三八。兌乾金四九。離火二七。坎水一六。〉 | 三路推去 | |
以象而觀象有男女 | 〈一爻小象。乾坤三索之。乃得其本象。〉〈三爻▦象。各㨾物形。錯綜中互皆同。〉〈六爻大象。鼎,井等。〉 | 三㨾看出 | |
以氣而論氣有陰陽 | 〈陽息於復〉〈盈於乾〉〈消於姤〉〈虛於坤〉 | 〈陰息於姤〉〈盈於坤〉〈消於復〉〈虛於乾〉 | 二端觀來 |
以理而總數象氣 | 理無獨必有對 | 〈天地應當如此〉盈於乾〈古今應當如此〉〈四海應當如此〉〈萬物應當如此〉 | 四般通知 |
數爭 | 〈數本自一二而起故曰凈。〉 | 象紛。 | 〈象萬變而數或貝焉。〉 |
理止 | 〈理皆有定止處。特人自不尋出耳。〉 | 氣行。 | 〈氣萬變而理蓋隨之。〉 |
河圖則物生成先後次序一乾類則卦生先後次序六畫位則畫生先後次序 | 〈自一而起。或止於十。或止於八。或止於六。〉 | ||
兩儀類則理生先後次序 | 〈自二而起者。乃止於六十四。〉 |
乾一四九。坤八五十。離三二七。坎六一六。震四三八。巽五三八。艮七五十。兌二四九。
象猶子也。子生於父母之間。形貌或有肖父之子。或有肖母之子。故取象於所綜所錯者多矣。
數象理現於對待。〈亦未甞無流行之氣。〉羲圖兼四件。
氣現於流行。文圖只一件。〈於羲圖中。單抽一箇氣來。〉
卦時 | 陰陽二字 | 六十四時 | 〈乾之時。坤之時。屯之時。蒙之時。〉 |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惟貴乎時。○蒔曰讀易▦。在知時識勢。〉 | |
卦德 | 陰陽二字 | 八德 | 濟時之德 | 〈乾自健。震自動。坎自陷。艮自止陽德。〉 | |
〈坤從順。巽從入。離從麗。兌從說陰德。〉 | |||||
爻位 | 陰陽二字 | 六位 | 濟時之位 | 〈一民三侯五君陽位〉 | 〈占觀所變之爻位。則位亦無常。〉 |
〈二臣四相六師陰位〉 | |||||
爻才 | 陰陽二字 | 二才 | 濟時之才 | 〈剛陽才〉 | 〈不變爲畫。變爲爻。〉 |
〈柔陰才〉 |
時德合三畫而義生焉。位才各一畫而義見焉。
卦時如盂水。德如盂中之魚。位如魚遊之高下。才如魚氣之強軟。而皆有從容自適之意
艮止〈剛無所往故〉 | 坎陷〈剛溺故取中陽〉 | 險〈取兩頭陰〉 | 震動〈剛而進故〉 | 乾健〈純剛故〉 |
兌說〈以順而見故〉 | 離麗〈以順而附故取中陰〉 | 明〈取兩頭陽〉 | 巽入〈以順而伏故〉 | 坤順〈純柔故〉 |
健本性〈體〉 | 止陷動〈健之發焰出手處〉 | 才情〈用〉 | ||
順本性〈軆〉 | 說麗入〈順之發焰出手處〉 | 才情〈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