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 2001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200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3年4月3日 |
2003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正當美國因單方面發動伊拉克戰爭而遭到世界各國人民譴責的時候,美國國務院於北京時間4月1日發表了2002年《國別人權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再次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進行歪曲和指責,而對美國自身存在的人權問題卻諱莫如深、隻字未提。鑒此,有必要將2002年美國侵犯人權的事實公諸於眾。
一、生命和人身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編輯]美國社會暴力過度,人民的生命和人身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美國聯邦調查局2002年10月28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1年,美國謀殺、強姦、搶劫、盜竊等各類案件比2000年增加2.1%,其中,謀殺案增加2.5%。2001年犯罪案件總數達1,180萬件,平均每天發生44起謀殺案、248起強姦案和26起尋仇案,每2.7秒就有一起案件發生。這些案件導致15,980人被殺,90,491人遭強姦。2002年,美國許多大城市犯罪率上升。首都華盛頓地區毒品、黑幫、賣淫泛濫,犯罪率比2001年上升36%;波士頓上升67%;洛杉磯上升27%。美國的兇殺案比例比大多數工業國高5至7倍。2002年1-11月,紐約發生489起兇殺案;底特律發生346起兇殺案;芝加哥發生485起兇殺案,515人被殺;洛杉磯市發生595起兇殺案,614人遇害,分別比2001年和2000年同期增長 11.3%和20.5%。[1]
美國聯邦憲法規定,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美國有44個州的憲法有保護公民持槍權利的條款。美國私人擁有槍支2億多支,幾乎平均人手一槍。2002年,美國各地購槍人數大幅上漲,較往年增長13%至兩倍不等,擁有步槍的人數增長更快,「全美步槍協會」擁有280萬以上的會員。槍支泛濫導致槍殺事件頻繁發生,槍支犯罪的受害者每年達3萬多人。3月26日,加州一名退休警察潛入前妻家中,開槍打死在家的4個孩子後自盡。5月30日,一名槍手在加州長灘一家超市開槍射殺了一名婦女和一名7歲女孩,另有4人受傷。[2]10月2日至22日,首都華盛頓和附近的馬里蘭州、弗吉尼亞州發生連環槍擊案10多起,致使10人喪生,3人受重傷。2002年洛杉磯的槍擊事件比上年增加40%。11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洛杉磯市區發生5起槍擊案,導致2人死亡,7人受傷。
美國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20%的暴力犯罪案件是青少年所為。青少年吸毒人數增加。2001年,全美十年級學生吸毒比例由1991年的 11.6%上升到22.7%,紐約市高中生至少吸食一次大麻者占學生總數的34.4%。2001年,美國毒品案件為63.8萬多起,吸毒導致的犯罪案件占暴力犯罪案件的25%。「9·11」之後,由於大部分學校安裝了金屬探測器和監視攝像機,校園犯罪率有所下降,但帶槍到學校的學生人數仍達6%。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校園暴力事件明顯上升,達12%,全美至少有1萬名學生每月有一次因害怕被欺負而躲在家中。[3]
美國養老院暴力令人擔憂。2002年3月美國國會的一份調查報告稱,美國有些養老院的病人被潑冷水、遭毆打和性侵犯等。但此類事件從未被視為犯罪,多數未提起訴訟。據統計,美國共有1.7萬個養老院,有160萬名老人生活其中,約有26%的養老院有違法行為,其中2%造成了人身傷害。
二、司法侵權相當嚴重
[編輯]「9·11」事件之後,美國普通民眾的權利受到挑戰。 2001年10月26日生效的《反恐怖法》等法案賦予執法部門更大的調查權力,允許執法機構竊聽涉嫌從事恐怖活動者的電話並跟蹤其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的使用。11月18日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司法部提出的擴大調查權限的要求合乎憲法,不應受到限制,引起美國民眾對司法部利用工作之便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擔憂。《華爾街日報》11月19日援引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約翰·科尼爾斯議員的話說,「本屆政府正一步一步地剝奪了憲法賦予每個美國人的基本權利。」美國民權聯盟、電子隱私資訊中心等6家團體則認為民權從此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警察濫施暴力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痼疾。2002年7月6日,一名遊客在洛杉磯郊區英格爾伍德拍下16歲黑人傑克遜慘遭當地數名警察毆打致使眼部、頸部和手肘受傷的錄像。事發後,肇事警察只被勒令休假,等待處理,薪水照拿,而拍錄像的遊客卻於10日被警察拘捕。7月8日,俄克拉何馬城警官多次用警棍把一名黑人打倒在地,兩次對他噴辣椒噴劑。9月16日,波士頓警察在市區向一名劫車嫌疑人開槍,造成其重傷,引發一場不滿警察暴力行為的示威遊行。
美國濫抓濫捕現象嚴重。據美國公民自由聯合會調查,2001年,巴爾的摩警察逮捕了60,412人,其中檢察官拒絕提起訴訟的有15,798 人,占26%。2002年,警方平均每月逮捕數比2001年增加15%,達7,832人,其中檢察官不提起訴訟的比例達24%。檢察官表示,有2/3的案件在逮捕的當天就被擱置起來,因為法庭無法證明他們有罪。[4]「9·11」後半年內,美國聯邦調查局以安全為名,拘捕了1,200餘名非美籍人士,其中多數是中東人或伊斯蘭教徒。[5]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因簽證過期滯留,按規定只能關押48小時,但實際關押時間卻長達一個多月,最長的達50餘天。期間,不許使用電話,不許與律師接觸,不許接受家屬探視,不許詢問自己被關押的原因,也不許對自己被押表示質疑。他們每天放風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大多數人一直帶着手銬,有的還遭捆綁,有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
美國刑訊逼供現象普遍,冤案不斷。路透社2002年2月11日報道說,自1973年以來,美國當局已認定200多名囚犯被錯判,其中99名死囚犯被證明無罪,但大多數人沒有得到賠償。[6]2002年4月,雷·克朗因謀殺罪在亞利桑那州監獄度過10年3個月後被證明無罪獲釋,而其中的兩年多甚至是在死囚牢房度過的。但根據該州法律,他幾乎不可能從州政府那裡得到任何賠償。[7]底特律黑人男子勞埃德於1984年因被控犯有強姦殺人罪而入獄,到2002年8月無罪釋放時經歷了17年3個月零5天的冤獄。[8]冤案與警察逼供無辜者認罪有關。2002年3月美國廣播公司披露,美國每年根據警方審訊得到的「口供」而被定罪的有數千人之多。1993年伊利諾州格雷·高吉爾在警方長達21小時的連續審訊、精神受到極大折磨後,不得不承認殺死父母,結果以「雙重謀殺罪」被判死刑。兩年後,警方在處理另一起案件時才發現兇犯另有其人,高吉爾因此白白度過3年的鐵窗生活。
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對少年犯和精神病人執行死刑的國家。美國有23個州允許處死犯罪時不滿18歲的兒童。在過去十年世界範圍內被處死刑的少年犯中,有三分之二發生在美國。1985年至今,已有18名未成年人被處死,其中一半在得克薩斯州。[9]2002年,美國有3名少年犯、1名精神病犯人被處死。估計仍有80名少年犯和200-300名精神病犯人被關在死囚牢房裡。[10]
美國監獄人滿為患。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2002年8月25日公布的報告稱,截至2001年底,美國罪犯人數比1980年增加4倍,達到了創紀錄的660萬人,即每32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人正在監獄服刑,或在緩刑或假釋中。其中,在押犯近200萬人,即每10萬居民中有近700人被監禁,比例之高,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被英國《經濟學家》周刊認為是美國「擦不去的污點」。
監獄管理混亂,囚犯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監獄存在嚴重的勒索、虐待、暴力和性侵犯等問題。據大赦國際2002年5月的報告,1999年7月,關押在佛州州立監獄的韋爾德斯在被提審後死亡。屍檢報告顯示,韋面部及身體共有22處骨折,面部、頸部、腹部及背部都有明顯被皮靴踢過的痕跡,證實是在提審過程中被粗暴毆打後致死。涉案的3名看守因此於同年被控二級謀殺。但是,佛羅里達地方檢察院卻於2002年2月宣布撤銷對涉嫌將犯人虐待至死的3名監獄看守的指控。美國人權組織的報告顯示,美國監獄內針對囚犯的暴行每年約有10萬起,前弗吉尼亞州司法廳長認為至少有25萬起,最高可達60萬起。男性囚犯之間的性侵犯尤為突出,並且多數夾雜暴力,造成艾滋病毒傳播和受害人身心傷害。監獄和司法部門對此態度漠然,對有關投訴坐視不理,不採取任何懲罰措施。據《太陽報》2002年8月31日報道,巴爾的摩市關押中心管理混亂,防自殺和醫療的需求不能及時滿足,致使許多自殺犯人和患急性心臟病、高血壓犯人得不到搶救,非正常死亡接連發生。2002年5月3日晚,北卡州米歇爾縣監獄據稱因沒有灑水器而導致8名犯人被大火活活燒死,13名犯人被燒傷。[11]
三、金錢操縱下的民主
[編輯]美國一向以「民主典範」自詡,向世界兜售其民主模式。實際上,美國的「民主」始終是少數富人的民主。正如《國際先驅論壇報》2002年1月24日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美國的問題是金錢控制政治」。
金錢在美國政治中的主導作用非常明顯,選舉實際上淪為金錢的競賽。2002年中期選舉期間,競選電視廣告費高達9億美元,比2000年大選還多。據美聯社對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分析,2002年中期選舉結果,95%的眾議院席位和75%的參議院席位被競選開支最多的候選人贏得。美聯社 2002年8月30日的報道說,為了爭取對參眾兩院的控制權,美國現任總統親自出馬為共和黨中期選舉籌集資金,僅2002年一年就為共和黨籌集競選資金近 1.1億美元,創下美國競選籌資的新紀錄。[12]美國的法官選舉也象是一場金錢競爭。2000年時,只有2個州的法官候選人購買了電視廣告,而在 2002年中期選舉中,9個州的州最高法官候選人購買了電視廣告。
「金錢政治」使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失去參與政治的熱情。據統計,美國選民參加總統大選的比率在近40多年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1960年,總統大選的參選率為62.8%,到2000年,估計只有51.2%。而2002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時有60%的合格選民沒有參加,參選率僅為40%。由美國民權律師委員會等機構資助、對加州三個城市少數族裔選民進行的調查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對金錢能買通政治感到厭倦,不想參與政治。亞裔選民認為金錢對政治影響過大,不公平;黑人和拉丁族裔感到被關在政治門外,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美國一向標榜的「新聞自由」在2002年受到多方面的批評。2002年2月21日國際新聞學會公布的年度報告指責美國破壞新聞自由,認為「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對待媒體工作的方式,以及試圖壓制獨立媒體言論自由的做法,是2001年最令人驚奇的事情。」[13]《華盛頓郵報》兩名資深人士出版的題為《危機中的美國新聞》一書指出,追求利潤的做法破壞了美國新聞界的使命感,「大多數業主和發行商強行要求編輯人員更多地關注利潤高低,而不是關注新聞好壞」。[14]2002年5月2日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的《世界新聞自由》年度報告揭露,自「9·11」事件以來,美國在反恐鬥爭中向新聞界施加壓力,限制了新聞自由。[15]2002年8月6日,美國的一家媒體公布了一份「公眾要媒體閉嘴」的調查報告,結果表明,69%的人認為媒體有偏見,2/3以上的美國人表示不相信媒體的報道。
四、貧困、飢餓和無家可歸者
[編輯]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使得貧困、飢餓和無家可歸者成為這個頭號發達國家中的「第三世界」。
最近一、二年,美國接連爆出大公司涉嫌欺詐的醜聞,由此造成的誠信危機和經濟損失使美國普通百姓失去了經濟安全感,嚴重損害了美國廣大民眾的經濟利益。美國勞工部2003年1月10日公布報告說,2001年至2002年,美國共失去160萬個就業崗位。2002年12月,全美失業率高達6%,失業人數為860萬人,雇主削減了10萬多名雇員的工資。[16]美國有60%的家庭持股,大公司欺詐醜聞造成股市下跌,使市場總值跌去2.5萬億美元,給這些大公司的員工和公司股票持有人造成嚴重損失。安然公司宣布申請破產後,其股票從過去每股85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數百萬持股人損失慘重,大批員工投資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無歸,教師、消防隊員和部分政府雇員退休金損失10億美元。世界通信公司宣布申請破產後,公司股值從每股62美元跌至幾個美分,1.7萬員工失去工作,投資者利益嚴重受損。[17]
美國貧富差距明顯拉大。美聯儲2003年1月22日報告說,1992年至1998年間,全美10%收入最高的家庭和20%收入最低的家庭之間的差距拉大了9%,而1998年至2001年間拉大了70%。據《華盛頓郵報》2002年9月24日報道,全美20%收入最高者擁有全美50%的收入,5% 的最富有者(年收入15萬美金)占全美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22.1%上升到2001年的22.4%。
貧困和飢餓人口有增無減。美國人口統計局稱,2001年,美國又有130萬人落到貧困線以下。2002年,貧困人口繼續增加。據美國「為世界提供麵包」組織2002年公布的材料,美國有3,300萬人生活在遭受飢餓或飢餓危險的家庭。據報道,美國全國的無家可歸者人數估計達到300萬人左右,而政府在2002年減少了對這些人的援助,並對他們制定了更加嚴厲的法律進行懲罰。[18]
美國市長會議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2002年在包括華盛頓、波士頓、洛杉磯、芝加哥等在內的美國25個主要城市,要求緊急食品救助的人數平均增加了19%,要求緊急住所救助的人數在18個城市中平均增加了19%,這是過去十年中增加最多的一年,而且,所有被調查的25個城市都預計2003年飢餓和無家可歸者人數還會增加。波士頓市市長、美國市長會議主席托馬斯.M.梅尼諾評論說,「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必須找到一種辦法來滿足其所有居民的基本需要。」美聯社2002年11月3日的報道說,洛杉磯市2002年有77.7萬人生活在飢餓邊緣,占總人口的33%。到2002年7月,紐約的無家可歸者比4年前上升了66%。[19]2002年,僅洛杉磯郡就有84,000名無家可歸者,每晚約9,000至15,000流浪者,43%無棲身之所,只能流落街頭。據美國有關組織統計,目前美國無家可歸問題的嚴重程度,已經接近「二戰」結束時的水平。最易受貧困和飢餓打擊的群體包括懷孕婦女、老人、無身份證居民和單親家庭等。美國市長會議公布的報告顯示,要求食品緊急救助的人中,48%的人是有孩子的家庭成員,要求食品救助的成年人中,38%的人是有工作的。在無家可歸者中,39%的是有孩子的家庭,22%的人是有工作的,73%的無家可歸者家庭是單親家庭。
五、婦女兒童狀況令人擔憂
[編輯]歧視婦女的現象在美國普遍存在。據《今日美國報》 2003年1月6日報道,婦女在國會議員中僅占14%。據羅格斯大學報告,美國三分之一以上的企業歧視少數族裔,20萬企業中,有四分之一歧視婦女。在醫院、商店、餐館、酒吧等行業,非洲裔、拉美裔和亞裔婦女受到傷害的人數占總數的70%。
美國婦女常常是犯罪和暴力的犧牲品。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2002年4月17日發表的一篇報告說,美國婦女最容易遭到謀殺,被謀殺的可能性高出其他西方國家5倍;世界最發達的西方國家每10名被殺害的婦女中,有7人來自美國。西方發達國家每年有6,300名婦女因各種原因遭殺害,其中有 4,400人來自美國,而這些人約有一半死於槍殺。
美國婦女遭性侵害現象嚴重。2002年,多起神職人員對婦女進行性侵害的事件曝光。據報道,過去5年來,在美國的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密歇根、新澤西、新墨西哥、得克薩斯、威斯康星等地,多起與信仰療法有關的性犯罪案件得到公開,一些巫醫借「信仰療法」強暴婦女。警察和檢察官認為,洛杉磯和其他地方有成百上千名婦女在尋求宗教療法時遭到性虐待。[20]法新社報道說,美國大學研究人員在1996年進行的、現在仍屬保密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美國大約40%的天主教修女(大約3.5萬人)在童年時代或者在修道院生活期間遭受過性侵犯。[21]
美國兒童常常是家庭暴力的對象和社會犯罪的犧牲品,是父母離異的受害者和遺棄對象。據哈佛大學研究人員2002年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在美國槍支持有率較高的州和地區,兒童被害、自殺或意外死亡的可能性較大。1988年至1997年間,美國50個州共有6,817名5歲至14歲的兒童死於槍支下。[22]少女失蹤和兒童綁架案屢屢發生。據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5.8萬個兒童被非家庭成員綁架,其中40%最後慘遭殺害。另有20萬個兒童被家庭成員綁架,多數是為爭奪監護權。[23]2002年美國爆發出一系列天主教神職人員對兒童進行性侵害的醜聞。美國《新聞周刊》2002年3月的一期文章報道,據估計,在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裡,美國教會用於支付被性侵害兒童的訴訟賠償金高達10億美元;在過去的40年中,有80名神父因涉嫌對兒童性侵害受到指控,其中一位神父被控對100多名兒童進行過性侵害。[24]《太陽報》2002年4月29日報道,美國有46,000名神父,在過去的18年中至少有1,500人曾經受到指控。[25]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美國神職人員性犯罪對象大多數是兒童,從1985年起,有70多名神職人員和牧師因對兒童進行性騷擾被送進了監獄。[26]
兒童在生活、醫療、教育等方面存在嚴重困難,許多人得不到父母關愛。據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2002年11月的報告,加州5歲以下的兒童,20% 生活在貧困之中,高於全國15%的水平。據《紐約時報》7月報道,越來越多的美國兒童在沒有父母的家庭長大,這一比例由過去的7.5%上升到目前的 16.1%。
2002年世界婦女與兒童難民委員會公布的報告指出,每年被美國移民局拘押的非法入境兒童近5,000人。他們平均年齡15歲,最小的只有1歲半。大多數被關押的孩子除非法入境外,並無其他犯罪記錄。但30%以上的孩子通常與少年犯關押在一起,被帶上手銬,穿上囚服,送入大牢或拘禁在安全條件極差的倉庫里。
六、種族歧視根深蒂固
[編輯]種族歧視在美國根深蒂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洛特從政期間曾多次發表支持種族分離主義的言論,還百般阻撓國會通過把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生日定為國家節日的決議。2002年12月5日,他在參加1948年以支持種族分離主義主張競選總統的南卡州參議員瑟蒙德的百歲生日聚會時說,如果瑟蒙德先生當年贏得大選,美國今天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此話一出,引起國會黑人權益團體強烈不滿,最後,洛特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辭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職務。[27]美國自1862年至1965年的一百多年中一直施行限制亞裔移民法,禁止亞裔與白人通婚。許多州在20世紀40-60年代廢止了該法,但目前在新墨西哥州和佛羅里達州仍然有效。
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極為嚴重。根據美國司法政策學會的調查結果,黑人僅占美國總人口的12.9%,但黑人囚犯卻占美國囚犯總數的46%,大約每 5個黑人中就有一個在人生某個時期坐過牢。黑人每年被關進監獄的人數比能進高等學府的人數還多。2000年被監禁的黑人約有80萬,而登記入大學的僅60 萬。自1980年以來,新增加的在押犯中,非洲裔和拉美裔人等少數族裔達70%。《太陽報》2003年1月8日報道說,殺白人者比殺非白人者更容易被處死刑,殺白人的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最大。據調查,殺白人者被指控死刑謀殺的可能性是殺黑人的1.6倍。黑人殺白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是白人殺白人的2.5 倍,是黑人殺黑人的3.5倍。馬里蘭的大多數被謀殺者是黑人,但是,在馬里蘭死囚牢房等候處決的12個男子中,有8個是黑人,且全被判謀殺白人罪。
少數民族是最貧困的美國人群之一。美聯儲2003年1月22日報告說,美國白人與其他少數族裔的財富差距1998年至2001年間拉大了 21%。2002年美國人口統計局在其收入與貧困年度報告中稱,2001年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1.7%,而黑人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2.7%,西裔為 21.4%,比一般族裔高近一倍。
黑人、拉丁裔等少數族裔在購房貸款方面遭受歧視,他們要比白人支付更高的利息。在首都華盛頓地區,收入超過平均數的家庭貸款購房,32%的黑人要支付高利率,而白人只占11%;收入略低於平均數的家庭貸款購房,56%的黑人支付高利率,而白人只占25%。
少數民族在受教育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公立學校種族分離現象比幾十年前更加嚴重。在全美185個學區,只有4個學區黑白指數(黑人學生數占白人學生數的比例)在1986年至2000年有所上升,其他沒有好轉。24個種族分離最嚴重的學區是在得州和佐治亞州。《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3年1月 21日報道說,2001年,在佐治亞州黑人占多數的小學中,32%的白人教師離職。得州、加州和北卡羅來納州也如此。大量課程只好由沒有學歷和教師證書的代課教師任教,黑人失去了獲得與白人同等的良好教育機會。在加州小學三年級學生中,70%白人孩子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標準,而黑人為37%,拉丁裔為 27%。少數族裔被大學錄取的比例在下降。
2002年哈佛大學一份報告指出,對不同種族和階級的病人區分對待是美國醫療界歷來的傳統,黑人自從非洲來到美國以後得到的醫療待遇一直比白人低。黑人患心臟病、糖尿病、中風、艾滋病和某些癌症的人數高得不成比例。黑人癌症死亡率比白人高35%,黑人婦女、兒童患艾滋病的比例比白人高75%,黑人兒童哮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也比白人高出很多。黑人的壽命比白人短7年。[28]
「9·11」後,美國種族歧視有增無減。美行政當局加強了對新移民的限制,辦理移民核准入境的速度大為減慢,並嚴厲規定如果新移民不向移民局辦理住址登記,將被處以徒刑和罰金,並可能被驅逐出境。2002年8月,聯邦調查局特工以檢查機場安全為名,逮捕了大批移民身份的機場工人,其中多數是拉丁裔。
針對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的歧視最為嚴重。據北美伊斯蘭協會的統計,48%的伊斯蘭教徒認為「9·11」後處境明顯惡化。到「9·11」近一周年之時,大約60%的穆斯林親身經歷或目睹過公開騷擾、人身攻擊、破壞財產等歧視行為,針對伊斯蘭教徒的惡性犯罪案件近2,000起,其中包括11起謀殺案和 56起死亡恐嚇。在洛杉磯,針對伊斯蘭教機構的攻擊事件由2000年的28件增加到2001年的481件,增加16倍。俄亥俄州托雷多市1萬多阿拉伯裔人 「9·11」後倍受歧視,司法部門可以隨時入室搜查,監聽竊聽且不允許他們與律師交談。
2002年8月,美國移民和歸化局宣布,來自伊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和蘇丹5國的男子進入美國時需要進行指紋登記。20世紀40年代即被廢止的按手印取證的辦法重新大行其道。11月,新的聯邦條例又將阿富汗等13個國家列入名單中。凡來自這18個國家、年滿16歲及以上、持美國臨時簽證的外國男子必須在指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前往有關部門進行「特別登記」,留取指紋,拍照存檔。12月16日,1000多名來自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的穆斯林移民按規定到加州移民局進行「特別登記」。但移民局當場宣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由於簽證違規、逾期居留或其他罪名被拘留。美國司法部後來承認有500人左右的中東裔移民被捕。而據當地穆斯林團體的統計,被捕人數至少達700人,甚至有人稱1,000人左右。據報道,移民局的拘留中心人滿為患,部分移民被安排到監獄關押。被關押的移民控訴說,他們被脫光衣服搜查全身,所有衣服被收走,只發給一件囚服。許多人被關在一起,晚上無床可睡,無被可蓋,只好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七、粗暴侵犯他國人權
[編輯]美國在國際上奉行單邊主義,動輒粗暴侵犯別國主權和人權。
2003年3月20日,美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的反戰呼聲,糾集少數國家發動對伊拉克戰爭,公然違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已經導致大量伊拉克無辜平民傷亡,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2002年,美軍在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實施軍事打擊過程中,投下了近25萬枚榴霰彈,襲擊了阿境內多個非軍事目標,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據美《時代周刊》披露,平民死亡人數超過3000。時至今日,估計仍有12,400枚爆炸性啞彈繼續在奪走阿富汗平民的生命。[29]2001年美軍對穆多村的轟炸,使250人的村莊只剩下100人,村中建築全部夷為平地。2002年7月1日美軍對卡卡拉克村的襲擊,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100多人受傷。[30]
戰俘權益受到侵犯。據美CNN報道,美國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以來,已抓獲1.2萬名塔利班戰俘,但存活的僅3,500-4,000名左右。據悉,這些戰俘在被捕後,被裝進密封集裝箱內成批押送,由於炎熱、沒有足夠的空氣和水,大批戰俘在途中死亡。已經發現多處集中掩埋這些戰俘的屍坑。有證據表明,在阿美軍曾參與押送這些戰俘。2001年11月,在昆都士投降的約1,000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軍人在被運往監獄的途中死於過於擁擠的密封的集裝箱卡車內。[31]
據報道,2002年,美國在古巴關塔那摩基地關押了分屬42個國家的600多名從阿富汗戰場抓來的戰俘。美國政府不宣布他們為戰俘,故其被關押的時間和待遇無從確定。據報道,這些人一天24小時被監禁在小囚室里,不許會見律師和家人。「基地」組織戰俘們還遭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虐待。
美國在海外駐軍數十萬,美軍恣意橫行,到處犯下侵犯他國人權的罪行。駐韓美軍在韓國發生的交通肇事事故每年都高達400多起,但在韓國法院受審判的不到10起。2002年6月13日,兩名駐韓美軍士兵用裝甲車軋死韓國兩名14歲的女中學生,但肇事者卻於11月被駐韓美軍軍事法庭宣布無罪釋放。9 月2日,3名美軍士兵在韓國京畿道馬路上鬥毆,故意砸毀路邊停靠的出租車並打傷司機。此前,已有6名美軍涉嫌性騷擾、無故傷人和酒後鬥毆。
長期以來,美軍在日本沖繩放火、強暴婦女等案件不斷。據調查,戰後美軍在沖繩的性犯罪案件有300多起,僅1972年以來被舉報的強姦案就有 130多起。2002年1月7日凌晨,駐沖繩海軍士兵弗雷德里克·湯普森因闖入一名24歲婦女的公寓,以非法侵入民宅的罪名被警方逮捕。12月3日,沖繩縣警察署向涉嫌強姦婦女未遂和損壞器物罪的駐日美軍少校邁克爾·布朗發出逮捕令,但美方拒絕引渡布朗。[32]
據西班牙《世界報》2002年4月1日報道,1991年以前駐紮在菲律賓的許多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留下了5.2萬多名私生子。最近,有幾十名菲律賓少女被送往美軍駐地棉蘭老島,供駐紮在那裡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玩樂,這些少女有的不滿13歲。
八、在國際人權領域採用雙重標準
[編輯]美國對國際人權公約持消極態度。世界上只有2個國家沒有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美國是其中之一。迄今,美國還未批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批准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2002年,美國在國際人權問題上的立場較前明顯後退。凡決議草案案文中涉及尚未批准的人權公約,或要求各國遵守的人權公約的條款,美均以不是締約國為名,要求刪除。如意見未被採納,就要求對案文進行單獨表決,甚至不惜獨家反對。2002年7月美國裁撤了向聯合國人口基金繳納的3,400萬美元經費,使該基金在布隆迪、阿爾及利亞、海地、印度等國援助婦女的計劃被迫取消。
美國政府年復一年地發表《國別人權報告》,對世界各國的人權狀況進行指責,卻對發生在本國的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熟視無睹,這種在人權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的做法,理所應當地遭到世界各國的斷然拒絕和堅決反對,也必然使美國在國際上陷於日益孤立之中。
注釋
[編輯]- ↑ 法新社洛杉磯2002年11月21日電。
- ↑ 美聯社加利福尼亞州長灘2002年5月31日電。
- ↑ 美聯社:《美國說校園犯罪下降,但報告顯示學生仍害怕受欺負》,載《太陽報》,2002年12月10日。
- ↑ 德爾昆廷•威爾伯:《警察逮捕記錄受調查》,載《太陽報》,2002年5月9日。
- ↑ 埃菲社華盛頓2002年12月10日電。
- ↑ 路透社華盛頓2002年2月11日電。
- ↑ 理查德•威林:《獲得自由容易,獲得州政府的賠償難》,載《今日美國報》,2002年6月18日。
- ↑ 約迪•維爾格爾根:《一男子經DNA測試沒有犯謀殺罪後獲釋》,載《紐約時報》,2002年8月27日。
- ↑ 埃菲社聯合國2002年5月9日電。
- ↑ 參見大赦國際:《美國:人權日需要反思》和《美國:處決兒童罪犯是不體面的和違反國際法的》。
- ↑ 《華盛頓郵報》2002年5月3日文章《8名囚犯在米歇爾縣監獄大火中喪生》。
- ↑ 《太陽報》2002年8月30日。
- ↑ 法新社維也納2002年2月21日電。
- ↑ 美聯社紐約2002年3月29日電。
- ↑ 埃菲社巴黎2002年5月2日電。
- ↑ 比爾•阿特金森《美國經濟萎縮導致失業》,載《太陽報》2003年1月11日。
- ↑ 《太陽報》2002年6月26日。
- ↑ 《今日美國報》2002年12月27日。
- ↑ 美聯社2002年8月20日。
- ↑ 《洛杉磯時報》2002年3月13日。
- ↑ 法新社華盛頓2003年1月5日。
- ↑ 路透社波士頓2002年2月28日。
- ↑ 新華社華盛頓2002年8月6日電。
- ↑ 美國《新聞周刊》2002年3月4日一期文章。
- ↑ 《太陽報》2002年4月29日。
- ↑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2年3月21日。
- ↑ 威廉•M•韋爾奇:《黑人核心組織不原諒洛特的道歉》,載《今日美國報》,2002年12月11日。
- ↑ 尤里安•馬爾沃:《黑人的醫療保健最糟》,載《今日美國報》,2002年11月29日。
- ↑ 參見人權觀察2002年12月18日報告《致命傷害:榴霰彈和美國在阿富汗的使用》。
- ↑ 美國《新聞周刊》2002年7月22日文章。
- ↑ 法新社華盛頓2002年8月18日電。
- ↑ 日本《朝日新聞》2002年12月15日文章《沖繩憤怒聲討美軍罪行》。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