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5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4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張曉燕
2016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2月27日在縣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搶抓中原經濟區建設和「四大一高」戰略機遇,緊緊圍繞「生態旅遊名縣、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和既定的八項工作重點,創機制,轉方式,破難題,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億元,增長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95億元,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6億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3億元,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3億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6587元,增長12.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800元,增長11.2%。

(一)深化大生態建設,城鄉環境更加優美。「藍天」「碧水」「綠色」和「鄉村清潔」四大工程深入實施,開展了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城區大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等專項治理,城區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居全市第一;南水北調盧氏水源區6個污水處理廠、3個垃圾中轉站、1個垃圾填埋場項目達到運行條件;縣境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和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各項指標均優於目標要求;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9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9.34%;制定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實施方案》和《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工作方案》,6個省級生態村和12個市級生態村通過省市驗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力實施,圓滿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各項重要污染物減排指標,環境狀況有較大改善,官道口、橫澗2個新型農村社區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通過省環保廳批覆,縣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通過省環保廳驗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1)正式掛牌。

  (二)加快大旅游建设,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卢氏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熊耳山景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玉皇山等景区规划完成初稿,双龙湾景区提升规划正在编制;大旅游建设再掀高潮,熊耳山·汤河温泉、红石谷·樱桃沟、毛河红豆杉生态观光园等14个提升品位的旅游项目快速推进;对双龙湾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成为继豫西大峡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4A级景区;旅游招商迈出坚实步伐,计划投资2亿元的卧佛山景区成功签约并即将开工,瓦窑沟、狮子坪等乡村旅游开发实现新突破;双龙湾镇西虎岭村农家乐完成内外装修,旅游合作社挂牌成立,全县优化改造农家乐200余户;工艺品“马踏如意”获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持续搞好宣传营销,开通了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和微网站,举办了全国第八届(海峡两岸)双胞胎漂流大赛、第二届户外帐篷节等赛事活动,组织参加了2014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等宣传活动,旅游影响力明显提升;荣膺“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旅游品牌更加响亮;接待游客170万人(次),综合收入5.76亿元。

(三)加速大交通建設,通行條件不斷改善。完成了蒙華鐵路盧氏段前期準備工作,三淅高速盧氏至西坪段盧氏境內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國道209線黃村至五里川段、國道344線淤泥河至青河口段完成路基工程,省道323線官道口至焦子河段順利完工;國道209線五里川至三南交界段、省道331線、縣道027線輝銻礦至獅子坪公路改建工程順利實施;雙龍灣、豫西大峽谷、湯河義節溝至橫澗七寸街等旅遊道路竣工通車;城西洛河大橋橋面吊裝基本完工;新升級鄉道、村道287公里,其中新建、改建村道100公里,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3248公里。值得欣慰的是,經過不懈努力又爭取到了建設里程300公里、總投資11.2億元的一批交通項目,國道343線、344線,省道245線、246線和原有的省道314線、315線、326線、512線均進入全省道路升級改造計劃。

(四)實施大扶貧戰略,扶貧攻堅成效顯著。對1.95萬貧困戶7.2萬人實行精準識別,引導貧困群眾圍繞煙、菌、藥、牧、果五大特色產業和旅遊業發展致富項目,帶動2670戶10400餘人直接增收受益。累計投入5627萬元,建成7個扶貧搬遷安置點,改善了340戶深山區群眾的居住環境;投入資金700萬元,實施10個整村推進項目;投入資金1039.2萬元為6個「美麗鄉村」(2)示範點安排項目11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戶上產業。依託「雨露計劃」(3)和「陽光工程」(4),加大對轉移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完成勞務輸出7.6萬人(次)以上;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國家海關總署繼續定點包扶盧氏;承接省、市下放項目審批權限8個,在已開展的常規性扶貧項目建設的基礎上,爭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在盧氏首次實施;投資314萬元,批覆科技扶貧項目2個。全縣貧困人口由2013年1.95萬戶7.2萬人下降到2014年1.62萬戶6.02萬人,貧困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4416元增長到2014年5029元。王鐵副省長對盧氏的扶貧開發工作作出批示,給予了充分肯定。

(五)推進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面貌明顯改觀。《盧氏縣城區總體規劃》《盧氏縣城區控制性規劃》《洛河南岸新型城市綜合體規劃》正在編制;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東城區、西城區、老城區和洛河南岸開發及升級改造同步推進;確定的31個特色城鎮化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億元,金色家園二期、南城區蔬菜瓜果調味品市場等14個城鎮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新建北路等4條城區道路完成路面鋪設,清惠佳園和鴻泰金地苑小區即將實現供氣,372套保障性住房主體工程完工,投資2.5億元的棚戶區拆遷安置樓正在建設;第二水廠主體工程完工,特色商業區項目正在進行部分拆遷,東沙河水體景觀二期項目加緊建設;西城區開發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正在徵求意見,拆遷安置小區項目正在立項。加強城市管理,強化綜合執法,各類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城區面貌煥然一新。20個「美麗鄉村」試點村新建房屋1050套,舊房改造336套,16個村得到市表彰獎勵。

(六)夯實特色新型工業化轉型基礎,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有色金屬非金屬、農副產品深加工、中藥材精深加工「三個百億元產業鏈」建設取得新進展;產業集聚區入駐項目31個,投產項目2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營業收入38億元,區內4條5000米道路及橋涵建設順利實施;八寶山礦區低品位礦石綜合利用、北方公司1200噸選廠二期改擴建、中原礦業有限公司1500噸選廠改造、中金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徐家灣探礦、官坡石材開發、燕居核桃酒擴建等6個項目全部建成,中金茂源礦業公司改擴建、盧氏多金屬示範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中金集團中原礦業公司夜長坪鉬礦白鎢綜合回收試驗獲得成功,氧化鉬選礦回收率由原來的40%提高到71.5%,白鎢礦選礦回收率達到50%,該項技術位於國內領先水平;北方礦業公司實現了礦產全過程信息化,節省人力20%,提高工效30%以上;總投資12億元的北京中昊樂氏同仁藥業莘原製藥異地擴建項目完成設備採購和生產車間土建工程,預計今年6月底可建成試產,投產後三年內預期產值將超過50億元;依託中科院盧氏院地合作科研示範基地及院士工作站平台,對地熱資源、主要礦區成礦規律等進行調查研究,促進了地勘新技術轉化應用。

(七)着力農業現代化增效,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糧食總產量1.05億公斤;收購煙葉1007萬公斤,實現收入1.95億元、稅收4285萬元,連續9年位居全省第一;生產食用菌9068萬袋,實現收入7.12億元,出口創匯520萬美元,食用菌直接出口實現零突破,引進羊肚菌等新品種6個,新建標準化示範基地6個,被評為省級、國家級出口香菇質量安全示範區,「盧氏黑木耳」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年度審核,成為2014天津達沃斯論壇國宴食材;種植中藥材1萬畝,實現收入3億元,建成了中藥材種植研究中心和組培實驗室,成功培育名貴中藥材白芨苗30萬株;雛鷹農牧生態養豬養殖二期工程順利實施,大牲畜飼養量達到9.3萬隻(頭),畜牧業實現收入1.4億元;新栽核桃5萬餘畝,新建果園8000畝,林果業實現收入2.6億元;文峪千畝大櫻桃現代標準示範園被評為三門峽市現代標準示範園;蠶、菜、漁等產業進一步壯大;制定了《盧氏縣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方案》,雙槐樹鄉被確定為全縣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鄉,實地勘測工作進入公示階段;新發展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家、出口創匯企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家、家庭農場7家,形成500畝以上規模經營3家,1000畝以上規模經營2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9.23萬畝;新增認證「三品一標」(5)產品5個,推廣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企業1家、省級著名商標5個;農業「四個一」工程(6)順利推進,建成18個農業示範基地和19個農業觀光園。

(八)加快民生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名列全市第一,高招录取和考入名校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许强同学考入清华大学;教师周转宿舍续建、中小学食堂改造、4所乡(镇)幼儿园建设等项目全面完成。放映电影4224场、送戏下乡219场,塔子山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建项目积极推进,完成了《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卢氏卷》编纂工作,制定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维修保护方案。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签订了食用菌加工科技开发合作协议,与以岭药业集团签订了中医药研究所合作协议;新组建核桃深加工、蜂产品、植桑养蚕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雨花二号”花菇、“雪梅”地栽木耳、蛹虫草等新技术、新品种10个;建成了文峪煤沟口集水产养殖、中药材组培实验展示、休闲为一体的科技观光园。圆满完成了人口计划各项指标,人口数量与素质、结构、分布渐趋协调,较好地服务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县医院新建病房楼投入使用,为22所卫生院配备了取暖设施,20所村卫生室项目全部建成;新农合参合率99.6%;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时启动,县医院、中医院开始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3.9%,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19所敬老院“温暖工程”(7)和狮子坪乡狮子坪村等7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投用,县老年公寓项目上报待批;散葬烈士集中迁建项目主体完工,部分已完成回迁;老灌河温口段、沙洛河横涧段河道治理工程快速推进,实施的7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8平方公里。完成城区东沙河沿岸电力线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服务了民生和重点项目。大力推广“三集中一周清”(8)工作法及经验,深入开展“连心桥”结对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难案;以“肃源”行动为载体,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行为,综合打击效能首次实现全市领先,科技防控二期即将投入使用,全县34个“三无”小区(9)治理全部完成,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六打六治”(10)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八项工作重点,抓招商、上项目,共签约项目27个、金额突破100亿元,争取政策性资金3.5亿余元,完成招商引资22.8亿元,确定的108个续建、新建项目建成72个、累计完成投资67.8亿元,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查摆出的“四风”问题,一项一项抓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着力为民办实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75件、政协委员提案98件,达到了代表和委员们的满意。统计、审计、监察、民族宗教、食品药品、质监、档案史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不利影響下,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縣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37萬人民精誠團結、迎難而上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駐盧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小、市場主體少,持續發展壓力較大;二是產業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轉型發展任務艱巨;三是爭取項目難、徵地拆遷難、企業融資難等發展瓶頸制約仍然突出;四是城鄉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統籌城鄉發展任務繁重等問題依然存在。以上問題需要積極探索破解之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面臨不少新考驗和新挑戰。同時也強調,新常態將催生不少新機遇,國家一系列精準調控措施對改善投資、升級產業、促進消費將產生積極影響。省委、市委全會及經濟工作會議上又對新常態進行了進一步解讀和部署,根據全國經濟大形勢,綜合分析當前新常態下,我縣與全省、全市一樣,也面臨着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方面的共性問題,同時在不少方面仍有一定比較優勢,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在挑戰方面,國內經濟下行趨勢沒有根本扭轉,國家、省均下調增長預期,不再出台較強的刺激政策,逐漸規範土地、金融、財稅、招商等政策,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加強定向調控;我縣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傳統產業層次較低、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保增長的難度較大。在機遇方面,中央確定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重點產業布局調整,補短板、調結構的宏觀政策,為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提供了政策保障,發展政策將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全省實施「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全市推進黃河金三角合作規劃,我縣被國家確定為河南省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單位,國家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蒙華鐵路即將開工,這些都為我縣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基於以上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發展趨於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總體上處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期,只是我們作為欠發達地區,付出的努力會比先進地區更大一些。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克難攻堅,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更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關於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上來。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將堅持把「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根本要求,並牢牢把握好三個原則:

一是要突出穩中求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並不等於經濟發展低速度。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講,還需要長期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在「穩」的同時實現「進」,在「增」的同時實現「轉」。我縣經濟總量小,屬於欠發達地區,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加快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仍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

二是要突出轉型發展。經濟發展新常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加快。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我們必須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工礦業、農副產品和中藥材深加工作為發展重點,在布局優化、產業升級、環境改善等轉型發展方面加快進程,積極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

三是要突出改善民生。持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所在。面對經濟新常態,我們更要着力改善民生,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辦實事,多解決實際問題,多制定和實施一些普惠性的政策舉措,實現群眾利益最大化、公共服務最優化,以改善民生的新成效凝聚力量,助推經濟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圍繞建設「生態旅遊名縣、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牢牢把握「四大一高」戰略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獲批重大機遇,按照「一業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思路,全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突出抓好大生態、大旅遊、大交通、大扶貧、特色新型城鎮化、特色新型工業化、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民生建設八項工作重點,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以期總量擴張、結構改變、質量提升、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加快建設富裕開放和諧美麗新盧氏。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在省、市規定目標以內。

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上述目標,着重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大生態建設為保障,推動生態文明優先發展

——實施「藍天工程」。繼續強力推進工業爐窯和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工作,積極開展以黃標車和老舊車為重點的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施工、道路揚塵防治、秸稈焚燒、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等專項整治活動,嚴控大氣污染物排放,淨化空氣環境,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

——實施「碧水工程」。加大城鄉水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水環境質量,洛河、老灌河、淇河、杜荊河出境斷面水質優於市定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強力實施污染減排,堅決關閉落後淘汰產能企業,對非法排污單位進行嚴管重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保障環境安全和群眾身體健康;五里川等6鄉(鎮)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6月底前投入運行,保障南水北調區域水質符合國家調水標準。

——實施「綠色工程」。籌劃組織好以春季造林、城郊大環境綠化為主的造林和補植補造工作,爭取和落實2015年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和資金,完成生態林建設任務14.95萬畝;依法打擊毀林發展食用菌行為,持之以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保護好森林資源。

——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建立健全鄉村環境衛生和污水處理工作長效機制,完善鄉村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做好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景區沿線村莊的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實行農戶聯保、互監聯評監督機制,把農村環境衛生質量納入鄉(鎮)考核,使村容村貌、重點道路、旅遊景區、垃圾收集、村風文明有較大改善。

——實施生態縣創建工程。加快生態縣創建步伐,積極開展《生態縣創建規劃》確定的各項工作,落實各項創建措施,加快生態縣創建步伐,完成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的各項目標任務。

二、以大旅遊建設為依託,大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

——打造旅遊品牌。加快玉皇山、湯河·熊耳山景區開發建設和豫西大峽谷景區升級改造速度,提升景區品位;統籌推進臥佛山和冠雲山景區開發、雙龍灣鎮西虎嶺農家風情園、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改擴建、城隍廟和范里上廟古文化遺址恢復重建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年內有較大突破。

——發展鄉村游。以鄉村旅遊為基礎,推進官道口旅遊觀光農業區、瓦窯溝現代農業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十一」前具備接待能力;完成《盧氏縣鄉村旅遊詳細規劃》及《盧氏縣旅遊特色專業村規劃》編制工作,建設文峪鄉廟溝村、雙槐樹鄉西茄村、湯河鄉湯河村、橫澗鄉碾盤村和淤泥河村等9個特色旅遊專業村,提升鄉村旅遊內涵;加快星級農家樂、旅遊名村、生態旅遊示範村、度假村建設,提高散客游、自駕遊和農業觀光游接待能力。

——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旅遊市場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和培訓,提升景區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為遊客提供周到細緻服務;加快農家賓館設施更新和優化升級,改造農家賓館300戶;完成縣遊客服務中心裝修,發揮其窗口及集散功能;依託核桃、木耳等特色農產品,搞好旅遊產品開發,滿足遊客需求。

——強化宣傳促銷。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和北京市懷柔區舉辦的旅遊促銷會,擴大盧氏旅遊輻射半徑;以媒體營銷、廣告營銷、活動營銷為手段,廣泛開展宣傳促銷,舉辦好第九屆豫西大峽谷全國雙胞胎漂流大賽、雙龍灣親水狂歡節等賽事活動;利用報刊雜誌、微信、微博等各種媒介發表旅遊專題報道,增強盧氏旅遊影響力;全年接待遊客180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6億元以上。

三、以大交通建設為突破,着力破解瓶頸制約

——服務重大交通項目。積極做好蒙華鐵路開工前的準備和協調服務,重點做好徵地及拆遷工作,保障順利施工;全力服務三淅高速盧氏至西坪段建設,年底前竣工通車。

——突出國省道建設。加快國道209線黃村至五里川段改擴建工程,10月底前完工;開工建設國道209線五里川至三南交界工程,年底前建成通車;抓好國道328線(原省道331線)三南交界至官坡段改擴建工程,年底前完成路基及路面基層工程;國道344線淤泥河至河口段改擴建工程6月底前竣工通車;爭取國道344線河口至官坡、官坡至商南交界改擴建項目立項。

——建好縣鄉道路和旅遊公路。開工建設瓦窯溝白龍廟(馬家莊)至G209(高莊)、Y015線上河至豫陝交界公路,10月底前建成通車;加快朱陽關S331至漂池、文峪鄉煤溝口至洛三市界(草溝)鄉道建設,6月底前竣工通車;新改建通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打通最後14個「零公里」建制村水泥路,繼續做好水毀農村公路修復工作,恢復加固村道防護工程3萬立方米;開工建設輝銻礦至獅子坪街、熊耳山至橫澗七寸街旅遊公路,完成崗台至青山9.4公里三級公路建設,爭取國道209線馬連至省道331線香山10.3公里四級公路、朱陽關臥佛山旅遊公路立項;城西洛河大橋10月底前竣工通車。

——搞好道路管護。強化監管並重,落實道路轄區管理責任,加強對違章占道等行為的清查治理,維護好道路交通秩序;逐步完善道路輔助設施和安保設施,搞好道路綠化美化,擴大日常管養覆蓋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強道路執法工作,加大對超載違規、侵占破壞路產路權行為的治理力度,延長道路服務年限;繼續深入開展「好路杯」競賽活動,發揮鄉(鎮)、建制村和群眾主體作用,提高道路管護水平。

四、以大扶貧開發為載體,推動經濟社會統籌發展

——實施精準扶貧。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按照「包扶到戶、責任到人」的精準扶貧要求,優化整合扶貧資源,持續強化包扶措施,重點抓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項工作,做到「兩個全覆蓋」,對全縣110個貧困村實現單位包扶「全覆蓋」,對貧困村內群眾實現幹部、職工包扶「全覆蓋」;採取多種綜合措施,增加群眾收入,實現1.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縣平均水平的目標。

——實施產業扶貧。依託煙、菌、藥、牧、果及旅遊產業,做好產業連片開發,採取集中幫扶措施,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計劃投入1400萬元,對貧困戶實施產業扶貧,重點發展特色產業,突出龍頭帶動、基地支撐、鏈式發展、完善配套、強化保障,壯大產業基地規模,引導群眾發展致富產業,帶動2565戶貧困戶脫貧;加快農業產業扶貧進程,圍繞特色農業品牌,建設農業產業精深加工項目,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崗位,實現貧困人口就地安置,增加群眾收入;計劃投入200萬元,開展「雨露計劃」,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為發展到戶增收項目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实施搬迁扶贫。认真实施扶贫搬迁项目,通过政策驱动、资金扶持等途径,引导深山群众向县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和公路沿线转移;计划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实施495户2000人的搬迁扶贫工作,改善深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使搬迁出的群众稳得住、富得起。

——實施整村推進。按照「計劃不變、渠道不亂、各負其責、各計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類資金,實施「六到一增」(11)工程,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計劃投入1050萬元完成15個村的整村推進項目,促進項目村面貌有較大改善。

五、以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城市建設和管理。按照「一體兩翼」空間布局,堅持東西拉長、南北拓寬的思路,統籌推進東城區、西城區、老城區和洛河南岸4個片區開發和升級改造。加快確定的30個總投資46.6億元的重點城市項目建設,開工建設西苑路、莘源西路等城區道路,推進莘源路、中興路、文化路、濱河路亮化工程,加快特色商業區改造及盧氏水街、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燃氣加氣站和配套建設。以「兩城聯創」和鞏固省級衛生縣城為契機,深入開展縣城環境容貌整治專項行動,抓好違建治理,集中解決私搭亂建問題,突出做好流動攤點、戶外廣告及交通秩序混亂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培育特色城镇。围绕建设和打造经济、旅游、产业强镇和特色小城镇的目标,重点抓好五里川、官道口、杜关、官坡、范里等集镇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扩大集镇规模,带动乡(镇)所在地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依托国省道沿线,加快农贸市场、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逐步形成城镇带。
——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制定和完善城乡建设管理制度,搞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排水管网、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卫社会化服务改革,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向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小集镇和自然村延伸,优化城乡环境。
——建设宜居乡村。按照“五规合一”(12)的要求,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抓好汤河乡汤河村、横涧乡淤泥河村等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完成危房改造1100户,努力提升绿化美化、道路通达和农村环境管理水平,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

六、以特色新型工業化為支撐,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打造「三個百億元產業鏈」基地。按照「提值擴鏈」的總要求,以招商引資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全力打造有色金屬非金屬、農副產品深加工和醫藥保健「三個百億元產業鏈」,擴大工業規模,推動工業經濟轉型。以鐵、鉬、鉛、鋅、石灰石為主,着力打造有色金屬非金屬產業鏈,重點抓好夜長坪鉬礦、北方公司改擴建、八寶山外圍資源整合及多金屬低品位回收等10個項目,擴大規模,提升產品質量,項目達產後可完成產值140億元以上;以食用菌、核桃為主,着力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突出抓好華陽食品、綠之源、盧源農產品加工等11個項目,達產達標後可實現產值110億元以上;以中藥材精深加工為主,着力打造醫藥產業鏈,突出抓好中昊樂氏同仁藥業、玉皇山製藥、中藥飲片廠等項目,達產達標後可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加快產業集聚區和工業項目建設。深化產業集聚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強化融資平台建設,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加快澗西路、王村路和虎山東路及跨澗西河、黑了宿河的橋涵工程建設,完善電網架設和網絡通訊等配套設施;加快區內污水管網工程建設,實現第二污水處理廠與南區企業污水管網聯通,並投入運營;開工建設產業集聚區服務中心與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提升產業集聚區綜合承載能力和集約節約水平;強化實施工業重點項目,突出抓好新潤礦業、女郎山調味品、天寶蜂業等項目建設,累計投產項目達到20個以上,實現產業集聚區增加值12億元以上、稅收1.5億元以上。加快建設進度,強化跟蹤協調,中金集團中原礦業公司夜長坪鉬礦改擴建等5個續建項目達到計劃要求;倒排工期,創造環境,全力實施,河南福宇年產15萬噸納米碳酸鈣深加工、橫澗石材加工產業園等8個新建項目建成投產。

——抓好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強化工業經濟運行調度,指導現有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改造、加強管理等,提升工業經濟效益;做好規模以上企業、重點行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跟蹤分析,主動解決企業經營過程、項目建設施工中存在的困難,做好銀企對接和煤電運等生產要素綜合協調,促進工業經濟穩健運行。

七、以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引擎,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壯大特色農業規模。糧食產量穩定在1億公斤以上;以打造盧氏生態煙葉示範基地為目標,抓好煙葉示範區建設,煙葉種植面積保持12萬畝,產值3億元以上,稅收6600萬元以上;大力推進300萬袋反季節香菇示範基地、90萬袋地栽黑木耳示範基地建設,完成食用菌栽植6000萬袋,產值5億元以上;實施中藥材基地升級改造和中藥材優質種苗選育,實現金銀花400畝、連翹800畝的連片種植,新發展規模300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4個;建好范里大原、東明黑馬渠、杜關石峪3個萬畝核桃產業基地,壯大核桃產業規模,提升產量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發展觀光農業。圍繞水果採摘、大鯢養殖、花卉欣賞等,高標準完善3-5個農業觀光園,促進農業和旅遊業共同發展;實施農業示範區引領工程,重點在景區和縣城周邊區域發展都市農業,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生態綠化、休閒和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觀光園;新建官道口300畝紅提採摘觀光示範園、東明鎮100畝葡萄採摘園等果品觀光示範園區。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雛鷹農牧生態豬養殖、鴻森集團核桃產品深加工等項目建設;着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綠之源特產、九龍實業、中康飲片、華陽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農業龍頭企業集群發展;抓好農業龍頭企業認證工作,全年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累計達到3個以上、市級1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10%,「三品一標」新認證3個以上。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3.4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山洪溝治理、范里鎮大原核桃基地節水灌溉、南水北調丹江口水源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和18個鄉(鎮)44處「五小」水利工程;加快2014年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和朱陽關等6鄉(鎮)災毀耕地復耕項目建設。

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加快省、市、縣確定的十項重點民生工程(13)建設步伐,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實施好「河南盧氏—北京懷柔」對口協作合作項目。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均衡發展,保持教育質量領先位次;實施好「改薄工程」(14),完成教育城域網建設,開工建設西城區小學,編制盧氏縣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規劃,抓好橫澗、木桐等4鄉(鎮)中心幼兒園項目建設。開展好送戲下鄉、電影放映工作,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成朱陽關、獅子坪衛生院病房樓和55家村級衛生所建設任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創新人口服務與管理機制,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依託科研示範基地及院士工作站平台,加快實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城鄉居保等6項社會保險和新農合續保擴面。完成瓦窯溝、雙龍灣2所敬老院升級改造和10個農村幸福院項目建設。做好新災防範和應急救助工作,災民安置率達到100%。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救助水平,切實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按時足額發放五保供養資金,五保集中供養率不低於47%。全年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000萬元,落實新增就業6800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00人,完成創業培訓300人(次)。

——加強社會治理。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15),打造平安和諧盧氏,着眼「雙安」、推進「雙治」、強化「雙基」(16),加快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完善「四項基層基礎制度」(17),搞好基層矛盾調解化解,深化基層服務,暢通信訪渠道,規範信訪行為和秩序,依法嚴厲打擊纏訪鬧訪現象。深入實施「六五」普法(18)和「平安建設」活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加快「天網工程」建設,新建視頻監控點100處,整合各類監控視頻,全方位構築社會面控制網絡;建成縣應急指揮中心,及時處置重大災情和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搞好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做好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共青團、工商聯、工會、檔案史志、電子商務等工作。

——抓好財貿金融工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完善稅收征管機制,堵塞征管漏洞,做到應收盡收;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優化支出結構,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改善民生、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強銀企合作,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財源增長點。依法嚴厲打擊和有效防範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淨化金融市場秩序。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增速換擋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以更高的標準促進依法履職。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的輿論監督,更加重視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更加注重人大、政協調研成果的運用,讓政府工作能夠更好地體現群眾意願。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格依法行政考核,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進一步深化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充分發揮各類決策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政策實施的跟蹤評估。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優化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改革,促進執法重心下移。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應訴,支持仲裁工作。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骨幹隊伍培訓,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創新。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問題、保持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克服慣性思維,以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指導工作,以強有力的措施破解發展難題,實現思路上的創新、改革上的突破、工作上的推進。按照上級制定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大力推進政府機構、財稅體制、公立醫院、科技體制、國土管理、投融資體制、城鄉一體化等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做到上下聯動、前後銜接、權責一致。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質量不高、轉型發展步伐緩慢等問題,搞好專項發展規劃,因勢利導,分類施策,逐項解決,促進新常態下的經濟質量提高、社會效益提升。

——以更好的舉措優化政府服務。不斷加強公職人員隊伍建設,切實增強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嚴格執行企業訴求掛號銷號、入企檢查登記備案和企業寧靜日等制度,用硬措施優化軟環境,以軟環境提升硬實力。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權項,打通方便群眾的「綠色通道」,變「最後一公里」為「零距離」。開展好「制度建設年」活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積極構建公正、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讓盧氏成為外來客商的投資和創業熱土。

——以更實的態度改進工作作風。認真執行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各項規定,建立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深入持久解決「四風」問題。強化擔當精神和效率意識,全面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堅決打通決策落地的中梗阻。始終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實,制定任務書,確定時間表,壓茬推進,精準發力,說到做到,雷厲風行,不搞形式、不走過場。繼續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續深入轉作風、反「四風」,既要治理亂作為,也要治理不作為,更要激勵公職人員奮發有為,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

——以更嚴的要求踐行廉潔自律。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切實扎牢制度籠子。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19)、以及省市廉政建設的有關要求,把廉潔從政貫徹到政府工作各個環節。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全面加強機關事務管理,做好公務車改革,從嚴控制各類慶典和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減輕基層負擔。加強對項目招投標、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管,落實制度廉潔性評估,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努力營造乾淨幹事、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十三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們要按照省委和市委統一部署,加強調研、集思廣益、匯集民智,深入研判國內經濟形勢新變化,準確把握盧氏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明確重大戰略任務和工作思路,加強戰略研究和系統謀劃,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必須列入規劃,切實提高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約束力,為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勾畫出嶄新藍圖。

各位代表!新常態賦予新使命,蘊含新機遇,呼喚新作為。推動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社會和諧安定,需要眾志成城、合力向前。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求真務實,少說多干,積極作為,狠抓落實,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面工作,為建設富裕開放和諧美麗新盧氏作出積極貢獻!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十有縣」:是指盧氏縣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內容包括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等10個方面。

(2)「美麗鄉村」:是生態農業、農業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生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業生態文化、生態旅遊業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提升;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莊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特色風俗文化得到有效發掘、合理保護,健康文明新風得到廣泛弘揚。

(3)「雨露計劃」:是國務院扶貧部門為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增強其就業和創業能力,通過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努力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從2005年起,針對貧困地區的青壯年農民、復員退伍士兵、村幹部和致富骨幹,開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4)「陽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主要在糧食主產區、勞動力主要輸出地區、貧困地區和開展的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前的示範項目。

(5)「三品一標」:是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統稱。

(6)農業「四個一」工程:即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示範基地、農業觀光園和「美麗鄉村」。

(7)「溫暖工程」:是指從2013年起在全縣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分期分批逐步安裝冬季成套的取暖設備。

(8)「三集中一周清」:是全縣各鄉(鎮)及縣直各單位推行的「周一集中排查,集中研究化解方案;周三集中督辦,集中為民服務;周五集中回訪群眾,徵求意見,鞏固成果;每周回頭看」信訪工作法。

(9)「三無」小區:是指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院落、樓棟的小區 。

(10)「六打六治」:礦山企業無證開採等採礦行為,整治圖紙造假等問題;打擊破壞損害油氣管道行為,整治管道周邊亂建亂挖亂鑽問題;打擊危化品非法運輸行為,整治無證經營等問題;打擊無資質施工行為,整治違法分包等問題;打擊客車客船非法營運行為,整治無證經營等問題;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整治違規住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封閉等問題。

(11)「六到一增」:即開展水、電、路、氣、房、環境改善到農家和農民增收。

(12)「五規合一」:是指產業、新農村、土地、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合一。

(13)「民生工程」: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年要為全縣人民辦好包括四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項目,朱陽關獅子坪衛生院病房樓建設和20家村級衛生室建設以及鄉(鎮)敬老院、幸福院建設項目,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農網改造工程,100公里通村公路和水毀公路修復工程,扶貧搬遷項目,城區道路亮化和管網鋪設工程,天網工程,「菜籃子工程」,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的「十件實事」。

(14)「改薄工程」:是指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15)「大平安」理念:這是2013年5月全國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提出的理念,要求把平安建設工作觸角從打擊犯罪、維護穩定延伸到維護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生態安全等各個領域,把工作着力點從打擊、防範、管控拓展到服務、管理、建設等各個環節。

(16)「雙安」「雙治」「雙基」:「雙安」即安全穩定、安居樂業,是打造平安盧氏的基本目標;「雙治」即德治和法治,是打造平安盧氏的基本途徑;「雙基」即基層組織和基礎制度,是打造平安盧氏的基本保障。

(17)「四項基層基礎制度」:為鞏固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省委針對基層基礎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提出鄉村和街道社區要完善四項基層制度,縣級以上機關要完善四項基礎制度。四項基層制度即基層民主科學決策制度、基層矛盾調解化解制度、基層便民服務工作制度、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制度;四項基礎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幹部選拔任用、反腐倡廉四項制度。

(18)「六五」普法:是國家第六個五年計劃的簡稱。

(19)「八項規定」:是總書記於2012年12月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一項決議。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