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4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馮永剛
2016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3月28日在宣漢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並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全縣上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按照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正確把握髮展大勢,積極應對複雜局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較好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6億元,同比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4:56.1:22.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億元,增長4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7.8億元,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3.9億元,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億元,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3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5875元,增長13.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3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第一。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攻項目、穩投資,發展後勁增添新動能

——爭大引強成效顯著。深入開展「項目落實年」活動。儲備重點項目61個,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144個,到位資金13.3億元、增長15.6%。組團參加西博會、渝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赴廣東、河北等地開展小分隊招商140餘次,成功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39個,總投資232.7億元、增長42.4%,到位資金110億元、增長11.1%。

——項目攻堅取得突破。推行重大項目縣級領導掛包和園區企業服務代辦制。「四個一批」(1)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億元。全年開工5億元以上項目5個。集中新開工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40.9億元。白岩灘水庫、川東北天然氣等53個項目加快推進。宏盛鐵合金、陽光道路波形防護欄等25個項目竣工投產。

——要素保障不斷夯實。土地整理和「雙掛鉤」(2)項目加快實施,新增建設用地1853畝。徵地拆遷有序推進,徵收補償土地1656畝。水、電、氣等生產要素持續完善。投融資平台不斷夯實,實現融資4.2億元。

(二)堅持興產業、調結構,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普光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8億元,規劃面積拓展到31.17平方公里,主營業務收入246億元。柳池工業園二期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主體工程、門氣站及天然氣管網全面建成。入園企業達46家,完成投資289.8億元。不溶性硫磺、顏鋒鋁業等20個項目加快推進。通力機械、國鴻建材等26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年技改投資42億元。關閉淘汰落後產能煤礦3家,成功組建煤炭企業集團7家。

——第三產業日趨繁榮。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6.5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突破30%。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健全,「萬村千鄉」工程(3)深入推進;商貿物流園加快前期工作;重慶兵和百貨、北京華聯等知名企業成功入駐,城市核心商圈加速形成;培育年產值超億元流通企業2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486戶、私營企業502戶;外貿出口達1500萬美元。精品旅遊景區加快建設,百里峽開發前期工作有序開展;峨城山景區二期工程快速推進;洋烈水鄉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景區和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年接待遊客37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3億元、增長23.4%。

——現代農業穩步壯大。糧食增產模式攻關紮實推進,完成整縣制玉米高產創建,糧食總產達56.5萬噸,實現「八連增」,首獲省政府「豐收杯」。「牛、菌、煙、藥、果、茶」等現代特色農業快速發展,七里牧場、康奕達牧業等規模養殖場加快建設,全年出欄生豬90.5萬頭、肉牛9萬頭,存欄蜀宣花牛6萬頭,實現畜牧產值29億元;新發展食用菌5000萬袋;煙葉收購3.86萬擔;新發展中藥材1.5萬畝、脆李1.7萬畝、茶葉1.1萬畝。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216個。實現勞務收入35億元。

(三)堅持夯基礎、提品質,人居環境呈現新變化

——城鄉建設快速推進。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縣城「334」工程(4)基本完成,西華大道、檢察院與西區連接道路、紅軍公園一期升級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達(州)宣(漢)快速通道插旗山段完成路基工程,縣城供水工程、百節溪公園一期、巴人廣場加快建設,縣城被成功納入達州衛星城市規劃。重點場鎮發展壯大,南壩、胡家、雙河納入「全省百鎮建設試點鎮」、 「全國重點鎮」,全縣城鎮化率提高到35.8%。新村建設持續推進,全面完成「3+42」新村建設(5)任務,新建幸福美麗新村8個,成功打造「荷塘明月」、「米岩花海」等農旅互動典型。「兩違」整治成效明顯,拆除違法建(構)築物2.2萬平方米。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網絡不斷健全,爭取交通項目到位資金居全省縣級第一,完成通鄉油路150公里,硬化村道公路575公里,實現100%的鄉鎮、村通水泥(油)路;南(壩)樊(噲)路、七(里)柏(樹)路等幹道完成升級改造,洋烈水鄉、峨城山景區道路完成油化,五寶大橋順利竣工,慶雲景星大橋啟動建設;實施道路安保工程464公里,道路安全等級不斷提升。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全面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2.7萬畝,集中連片打造廟安、明月3萬畝農建綜合示範區;白岩灘水庫樞紐工程基本完成,土溪口水庫項目獲國家批覆;建設各類水利工程2652處,整治病險水庫8座,新增有效灌面2.3萬畝,解決5.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交通、國土建設獲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甘露杯」競賽第一名。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削減化學需氧量355.3噸、氨氮14.2噸;清溪、君塘、雙河村莊連片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南壩污水處理廠、清溪污水處理站主體工程基本竣工,普光、黃石污水處理站啟動建設;東鄉鎮等4個鄉鎮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 「五亂」治理持續推進,新建垃圾定點收集池、生態處理池、垃圾中轉站310個,南壩鎮和廟安鄉勝觀村等9個村被評為全省環境優美示範鎮、村。大力實施革命老區、農業開發等重點水土保持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03平方公里。完成封育營造林40萬畝,義務植樹480萬株,森林覆蓋率達59%,成功創建宣漢國家級森林公園。

(四)堅持強保障、促和諧,民生事業取得新發展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培育科技成果10項,榮獲市政府科技進步獎4項。新(改、擴)建校舍1.5萬平方米,恢復邊遠山區教學點15個,新增公辦幼兒園5所;職教園區、胡家中學遷建工程加快推進;宣漢中學高三教學大樓和縣教師進修校附屬小學擴建工程竣工投用,城區大班額問題有效緩解。縣中醫院開工建設;縣婦幼保健院完成整體搬遷;縣疾控中心通過二級甲等標準化評審驗收;宣漢縣成功創建為「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全省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縣創建工作紮實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14‰。新建社區書屋35個、村級綜合文化室120個;紀錄片《紅色宣漢》榮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成功舉辦達州市新農村龍舟大賽和宣漢縣第一屆土家族民俗運動會,宣漢老年大學門球隊榮獲第14屆亞洲城市門球賽冠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以保障,惠民幫扶工作獲得全省表彰,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外事僑務、機關事務、以工代賑、人防、對台、保密、氣象、檔案、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民計民生保障有力。加快實施「九大民生工程」(6),民生投入35.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1%。城鎮新增就業530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9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五大社會保險參保總數82.6萬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9.9%;9.9萬人納入城鄉低保,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18.7萬人次,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縣中心敬老院、烈士陵園、保東寨公墓易址擴建和殯儀館搬遷等項目加快建設;「全省雙擁模範縣」爭創工作紮實推進。竣工保障性住房800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217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277戶。扶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完成扶貧解困4.3萬人。

——社會秩序和諧穩定。大調解工作向縱深推進,化解矛盾糾紛3360件,依法調處矛盾糾紛典型案例獲全省一等獎。「五位一體」(7)立體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一標三實」(8)基礎信息工作穩步推進,成功舉辦全市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現場會。在全市率先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居全省第一,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洋烈新村依法治村經驗全省推廣。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不斷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修訂完善縣級預案22個,應急處突能力明顯提高。

(五)堅持轉作風、抓改革,自身形象實現新提升

——各類改革縱深推進。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專項改革成為全省唯一試點,產村融合發展專項改革成效明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有序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切實規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投入使用。衛生計生、農業畜牧等政府職能部門機構改革基本完成。金融改革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宣漢農商銀行掛牌運營。

——行政效能顯著提高。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按時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11件,政協委員提案92件,辦復率達100%。定期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全面落實「兩集中兩到位」(9),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5萬餘件,按時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99.5%。繼續規範、清理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項目精簡率達58%。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平台實現互聯互通,政務公開更加深入徹底,政務信息工作榮獲全省第一。

——作風建設切實加強。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拳整治「四風」、庸懶散浮拖和收受紅包禮金等突出問題。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10),堅持厲行節約,規範公務接待,「三公」經費下降10%。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紮實開展工程建設、安全生產及「兩違」整治等重點領域的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立案165件,紀律處分169人。

各位代表,今天的宣漢,發展成績令人鼓舞,發展態勢催人奮進!一年來,我們圓滿承辦了全省縣域交通運輸工作現場會、川東北助農增收現場會、全市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全市農建綜合示範區暨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現場會等重大盛會;成功爭取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全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縣。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科學決策和堅強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有力監督和鼎力支持,得益於各地各部門的齊心協力和埋頭苦幹,是全縣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宣漢建設與發展的廣大幹部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着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重大項目支撐乏力。2014年,全縣儲備重點項目61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僅1個,項目儲備不足;重大產業項目僅占全縣重點項目總量的40%,項目結構不優。二是縣屬工業比較弱小。2014年,縣屬工業產值35.2億元,僅占縣域工業總量的25%;工業主要以天然氣為主,合金建材、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尚未形成;普光天然氣淨化廠產值超過全縣經濟總量的40%,一「氣」獨大、結構單一問題突出。三是脫貧任務十分艱巨。全縣還有20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16.4%,特別是高海拔地區和北部山區,占全縣貧困人口的60%;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75元,在全省70個丘區縣中排名墊底,扶貧攻堅任重道遠。四是城鎮帶動力弱。縣城1小時經濟圈僅覆蓋三分之一鄉鎮,服務業集中在縣城和重點場鎮;大部分場鎮發展滯後,且規模小、功能不夠完善,輻射帶動效應弱。五是部分幹部作風不實。少數幹部對決策部署落實不夠堅決、執行不夠有力;服務企業和群眾的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優;抓發展的能力不足,辦事效率不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期望。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依法治縣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決戰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新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好中求快、追趕跨越」的工作基調,大力實施「三大戰略」(11),強力推進「雙核雙區」(12),着力抓發展、激活力、惠民生、尚法治、轉作風,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均衡發展,奮力建設繁榮美麗新宣漢。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力爭9.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8%,力爭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力爭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力爭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力爭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力爭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力爭13.5%;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投資拉動,狠抓項目建設,增強追趕跨越引領力

——大力爭引項目。搶抓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編制等重大機遇,全力推進項目攻堅。精準對接國家公共投資重點和產業政策,精心策劃、包裝項目,力爭儲備重大項目55個,爭取到位資金9億元。圍繞天然氣、硫磺、生態景觀、特色文化等優勢資源,採取小分隊招商、沿鏈招商等靈活方式,着力引進一批產業集聚型、節能環保型、高效稅源型的大項目好項目,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6個、10億元項目1個以上,到位資金110億元。

——着力推動項目。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聯席會議、月度通報和督查考核等配套機制,突出抓好白岩灘水庫、不溶性硫磺、天然氣綜合利用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跟蹤對接,強化過程保障,不斷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和投產率,全年開工建設重點項目30個以上,竣工投產35個以上。

——全力服務項目。圍繞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做好徵地拆遷安置、項目審批服務和配套工作。加快推進土地整理、「雙掛鉤」項目,新增建設用地1200畝以上,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搭建銀政、銀企對接平台,拓寬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二)突出園區建設,推進興工強縣,增強追趕跨越驅動力

——夯實園區平台。大力實施興工強縣戰略,加快普光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啟動柳池物流園至石柱槽火車站快速通道、方斗食品加工園建設,協調普光至胡家貨運鐵路專線企地共管共用。建成柳池工業園二期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和普光工業園門氣站。園區建成面積新拓展1.5平方公里,積極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

——培育產業集群。依託特色優勢資源,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重點打造天然氣、精細化工、合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玻纖產業園。力促鑫泰電化等6個項目建成投產,金屬裝飾保溫一體板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力爭突破300億元。爭取列入全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縣。

——壯大骨幹支撐。圍繞促進產業集聚、打造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一批發展潛力大、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完善扶持企業相關辦法,通過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品牌建設、規模擴張,力爭新培育產值超10億元企業1戶、超5億元企業2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戶以上,不斷提升縣屬工業經濟比重。

(三)突出旅遊開發,繁榮第三產業,增強追趕跨越後發力

——做大特色旅遊。以百里峽旅遊開發為龍頭,完成百里峽綜合開發片區規劃編制,開工建設百里峽快速通道,啟動以桃溪片區為核心的百里峽旅遊景區一期工程,加快土家新寨建設,深入挖掘土家文化、紅軍文化、巴人文化,做好羅家壩遺址公園建設前期工作。完善洋烈水鄉、峨城山景區基礎配套工程,強化景區管理,提升旅遊標準化水平。力爭全年接待遊客4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5億元。

——做強商貿流通。規劃建設宣漢商貿物流園。重點打造以金鼓廣場、民歌廣場、巴人廣場為中心的西區核心商圈。全力推進社區商圈「51015」模式(13)。以爭創全省電子商務示範縣為抓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積極打造電子商務培訓基地。不斷完善城鄉市場體系,新(改、擴)建城鄉農貿市場6個,打造全省重點商貿鎮1個。培育引進年產值超億元流通企業2家。力爭實現外貿出口創匯1700萬美元以上。

——做活民營經濟。全面實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25條」,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民營經濟主體快速發展。深化全民創業,新發展私營企業300家、個體工商戶1200戶。穩健發展房地產業,力爭全年建設面積達88萬平方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幫扶一批中小微企業,積極培育一批領軍人才,將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考核,逐步壯大民營經濟規模。

(四)突出助農增收,壯大現代農業,增強追趕跨越源動力

——夯實農業基礎。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示範區建設。堅持「四區合一」(14),精心打造以天生、七里、柏樹為重點的「一軸七園」(15)農建綜合示範區;強化糧油高產高效創建,繼續抓好西南玉米增產模式攻關,發展糧經複合模式5萬畝;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確保糧食總產達57萬噸;推進農機提灌站建設,農作物機械化水平提高到37%以上。

——狠抓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牛、菌、煙、藥、果、茶」六大特色產業。完成康奕達牧業升級改造和七里牧場規模養殖場建設,建成蜀宣花牛研究所,新增蜀宣花牛5000頭。升級完善方斗食用菌產業園區,新發展食用菌5000萬袋。種植白肋煙9000畝,收購煙葉3萬擔。新發展中藥材1.5萬畝、脆李5500畝、茶葉3.2萬畝。積極培育本地品牌,着力提高蜀宣花牛、宣漢脆李、漆碑茶等品牌知名度。

——促進農民增收。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激活農業增收潛力。注重龍頭示範引領,大力培育優秀農業領軍人才,新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0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36億元。

(五)突出雙核支撐,統籌城鄉發展,增強追趕跨越承載力

——加快城鎮建設。大力實施統籌城鄉戰略,強化「雙核」支撐。推進縣域全域規劃擴大試點工作,拓展城鎮發展空間。強力推進縣城「三路三片三園」(16)建設,完成張家壩片區控制性詳規和城市設計,啟動建設北城大道、濱湖路、漁禪寺公園,加快建設達(州)宣(漢)快速通道、百節溪公園,推進以蜀東機械廠片區為核心的舊城改造工程。加快南壩小城市建設,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啟動唐家灣新區建設和康家嘴大橋前期工作,完成南昆跨河人行橋建設,有序推進老城區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推進胡家、土主、雙河、土黃、樊噲、天生等中心場鎮開發,輻射帶動全縣其它場鎮發展,城鎮化率提高到37.3%以上。

——建好美麗新村。加快建設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範縣。堅持「四規合一」,推動「產、村、文、旅」相融互動發展。按照「四化三好」(17)標準、「六自」建設模式(18),以鄉鎮為主體、行政村為單位,新建紅嶺鄉灣橋新農村綜合體1個、茶河鄉聖水村等幸福美麗新村35個、柏樹鎮柏林溝等新村聚居點60個。

——優化生態環境。突出抓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快落後產能淘汰關閉,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啟動下八、黃金等鄉鎮污水處理站建設,建成南壩、胡家污水處理廠和清溪、普光、黃石污水處理站。持續開展「五亂」治理,做好省級「環境優美示範鎮村」創建工作。大力推進西部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工作,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完成新造林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嚴格落實新《環保法》,加大環保監管和巡查力度,努力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六)突出基礎夯實,健全網絡體系,增強追趕跨越競爭力

——健全暢達交通網絡。推進新增省道升級改造進程。硬(油)化鄉村公路300公里,完成道路安保工程200公里。啟動宣(漢)清(溪)路、普(光)石(鐵)路、雙(河)慶(雲)路路面改造工程,維修整治樊(噲)城(口)路。開工毛壩大橋、下八大橋、華景大橋等橋梁建設。

——健全農田水利網絡。深入推進水利設施建設,構建「防洪減災、城鄉供水、水系生態」三大骨幹水網體系。加快推進白岩灘水庫渠系配套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土溪口水庫。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和第四批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任務。新建各類水利工程2500處,開工建設重點小(2)型水庫8座,整治病險水庫5座、山平塘650口,新增有效灌面2.1萬畝。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啟動國家水保重點縣項目建設,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5平方公里。

——健全公共服務網絡。編制完成全縣農網建設發展規劃,深入推進農村電網改造,不斷提升全域電力輸送和保障能力,力爭完成45個行政村農網改造。大力實施全光網(19)改造工程,推進「寬帶鄉村」建設,新建3G/4G基站20個、自然村通電話10個,新增行政村通寬帶20個。加大燃氣監管力度,規範燃氣經營市場,有序出讓燃氣特許經營權,保障城鄉居民日常用氣。

(七)突出民生改善,實施開發扶貧,增強追趕跨越凝聚力

——強力開展扶貧攻堅。大力實施開發扶貧戰略,推進百里峽綜合開發片區建設,以開發促產業助增收。始終聚焦貧困山區,用好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等優惠政策,統籌實施「五大扶貧工程」(20)。實施精準扶貧,全面做好睏難群眾建檔立卡工作,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充分整合扶貧項目資金,精準減貧40個建卡貧困村,全年脫貧減困4.5萬人。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成果4項以上。全面落實農村教師生活補助、營養改善計劃等各項惠民助學政策;持續推進職教園區建設,開工建設宣二中高中部、東鄉鎮一完小西城校區;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推進全縣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維修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2.7萬平方米。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閱讀。加快縣中醫院外遷項目建設,改善邊遠山區醫療衛生條件,提升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計生惠民服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加大土家文化和政策宣傳力度,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榮譽感。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統籌推動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機關事務、惠民幫扶、以工代賑、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檔案、人防、氣象、保密、對台、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深入推進民生工程。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力促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創業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9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完善社會保險相互銜接和轉移接續機制,不斷擴大參保覆蓋面。健全各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新農合參合率達99%。加快推進烈士陵園、殯儀館搬遷、保東寨公墓易址擴建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新建保障性住房350套,改造農村危房4384戶。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認真開展依法治縣「十大行動」(21)和「法律七進」活動,加強全民普法教育。健全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依法化解徵地拆遷、土地流轉等領域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活動。加大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社會組織失信懲戒制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考核獎懲制度,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行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八)突出依法行政,樹優政府形象,增強追趕跨越執行力

——建設法治政府。依法規範行使職權,建立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健全法定決策程序,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改革行政執法體制,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進一步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權力制約監督,完善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深化政務公開。認真執行縣委決策,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建設創新政府。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專項資金管理改革,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積極抓好「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產村融合發展」等改革試點,紮實開展「六權同確」(22)工作,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林地合理有序流轉,穩妥實施「水務一體化」(23)和水管體制改革。平穩推進縣級公立醫院藥房託管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文化等領域體制改革。

——建設效能政府。大力弘揚務實精神,堅持高標準、快節奏的工作要求,做到察實情、鼓實勁、干實事、求實效。建立健全工作「預決算」制,全面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嚴格落實「兩集中兩到位」,進一步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擴大並聯審批範圍。加強軟環境治理,堅決防止和查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

——建設廉潔政府。嚴明抓落實、重執行的工作紀律,深化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強力整治庸懶散浮拖,全面落實省委「兩個意見」(24),紮實開展「三嚴三實」(25)專題教育活動,不斷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工程建設、行政審批、土地出讓等重點領域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努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潔氛圍。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破浪者領航;千帆共進,奮勇者當先!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務實奮進,追趕跨越,推進宣漢加快發展、均衡發展,為建設繁榮美麗新宣漢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和說明

1.四個一批:竣工投產一批、加快建設一批、新開工一批和加快前期一批。

2.雙掛鉤: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減少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掛鉤。

3. 「萬村千鄉」工程:通過安排財政資金,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等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4.縣城「334」工程:即縣城建設中的3個廣場:巴人廣場、西門運動休閒廣場、穿孔子休閒廣場;3條大道:西區景觀大道、明月大橋引路引橋大道、新宣中環形道路;4個景觀工程:巴人大道風貌景觀工程、石嶺大道風貌景觀工程、巴山紅軍公園景觀工程、縣城攔河壩景觀工程。

5.「3+42」新村建設:3個新農村綜合體和42個新村聚居點。

6.九大民生工程:即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9個方面的民生工程。

7.五位一體:多層次、全方位、全時空,集打擊、防範、管理、控制、服務為一體。

8.一標三實: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

9.兩集中兩到位: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將部門的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內設機構相對集中,該內設機構向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將行政審批權向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授權到位,行政審批事項在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到位。

10.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

11.三大戰略:興工強縣戰略、開發扶貧戰略、統籌城鄉戰略。

12.雙核雙區:雙核,把縣城建成達州衛星城市,把南壩建成宣漢副中心;雙區,把普光經濟開發區建成省級經濟開發區,把百里峽綜合開發區建成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13.「51015」模式:居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到達便利店,10分鐘到達超市、餐飲店,驅車15分鐘可到達購物中心,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一站式」消費需求。

14.四區合一:田區(農建基礎配套區)、業區(現代農業園區)、景區(鄉村旅遊景區)、社區(新型農村社區)合一。

15.一軸七園:即以高標準農田、新村為主要內容,整體推進東鄉鎮—天生鎮—七里鄉—柏樹鎮「一軸」建設;以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基礎設施配套為主要內容,全面推進巴國茶博園、天生現代農業產業園、七里現代畜牧產業園、柏樹產村相融示範園,南壩脆李、茶河聖水桃園、下八花卉核桃「七園」建設。

16.縣城「三路三片三園」:三路即北城大道、濱湖路、達宣快速通道;三片即北部商貿物流園區、張家壩片區、舊城改造片區;三園即百節溪公園、漁禪寺公園、巴山紅軍公園。

17.四化三好:即民居地域化、布局庭院化、村莊田園化、管理社區化,基礎設施配套好、特色產業發展好、公共服務建設好。

18.「六自」建設模式:方案自選、土地自調、資金自籌、價格自議、施工隊自選、質量自管。

19.全光網:信息從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全部採用光信號完成信息交換和傳輸的網絡。

20.五大扶貧工程:即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生態扶貧、能力扶貧工程。

21.依法治縣「十大行動」:即開展依法執政行動、依法行政行動、規範執法行動、公正司法行動、法律學教行動、法治宣傳行動、信訪秩序規範行動、不良風氣治理行動、社會治安整治行動、城鄉環境治理行動。

22.六權同確: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上房屋所有權、農村小型水利設施所有權、集體林權等「六權」確權登記。

23.水務一體化:對全縣城鄉防洪、排澇、蓄水、供水、用水、節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涉水事務進行統一的、系統的、綜合的管理。

24.省委「兩個意見」:即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關於認真貫徹「三嚴三實」要求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管理監督的意見》。

25.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