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5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富民強縣總目標,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務實求進,持續推進「六大淮濱」建設,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1.15億元,增長9.6%;固定資產投資113.27億元,增長18.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1億元,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93億元,增長13.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市位次普遍前移,位居前四位的有14項,其中生產總值、二產增加值、糧食總產、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發展的科學性持續增強。

——工業發展全面提速。「一紡兩造」主導產業集聚效應凸顯,輕紡企業已投產織機3000台(套),簽約1萬台(套),化纖紡織規模位居全省第一。烏龍酒業成功改制,五穀春酒業正式運營,全年銷售收入3.23億元,利稅7790萬元。產業集聚區已達一星級標準,在全市觀摩評比中再次排名第一,在全省評比中榮獲5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工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結構優化成效明顯。第一產業增加值35.1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0.0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超出第一產業。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58.4萬噸,實現十一連增。推廣弱筋小麥50萬畝,「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品牌正在叫響。主食產業化快速發展,實現產值24億元。工業用電量2.14億度,增長10.1%。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18億元,增長20.7%。金融服務持續增強,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2.91億元,增長18.4%,經濟發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後發優勢日益彰顯。全面啟動道路暢通工程,整修了省道336、216,推進了國道328、淮河二橋建設,淮阜高速即將開工,立體交通網絡優勢日益凸顯。淮河淮息航運工程列為國家「十二五」中期規劃調整項目,公鐵水一體化項目成功簽訂招商合作框架協議,出山店水庫為淮濱航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已進入國家戰略研究層面,發展前景持續看好。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典範城市」。持續實施民生工程實事,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典範城市」。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0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495元,分別增長9.7%、11.4%。大力開展農村扶貧開發,實現穩定脫貧1.53萬人,解決飲水安全12.6萬人,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始終把工業強縣戰略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四集一轉」要求,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 「四大工程」、 「三大計劃」,工業經濟取得長足進步,全年新增「四上」企業41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3.78億元,實現增加值41.44億元。強化載體建設。圍繞創建一星級產業集聚區,着力抓增量補短板,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3億元,其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3億元。開工建設公租房15棟,新建標準化廠房6棟,新修園區道路2.67公里,開通了4路公交車。目前,產業集聚區建成區達6.8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18家,從業人員3.9萬。突出集群培育。按照「產業關聯、產業集聚」的發展思路,積極放大主導產業集聚效應,產業集聚區入駐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服裝加工及配套關聯企業35家,食品加工企業20家,仁果果五穀雜糧項目在上海股交中心嘉定服務中心掛牌。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億元,增長20.2%。萬和紡織、川大紡織、富貴食品、金豫南麵粉、烏龍酒業、江淮船業6家企業被評為全市50強,怡利達食品、瑞豐油脂2家企業被評為全市50高。狠抓功能配套。建成了桂花、和順、立城三大綜合服務區,投融資、土地收儲、人才交流、技術研發「四大平台」投入運行,用工、招商、醫療、治安、後勤「五大服務中心」發揮應有作用;縣鄉招工辦為企業輸送員工5000人次,新增從業人員2000多人;投融資平台為產業集聚區累計融資50多億元,新增銀行貸款8.7億元;通過土地整理、增減掛鉤等途徑,為產業集聚區儲備用地2000畝;在全市率先出台《失地農民企業職工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試行辦法》,妥善解決了拆遷群眾及企業職工的居住、社會保障和子女入學問題。擴大開放招商。堅持把開放招商作為「一舉求多效」的戰略舉措,圍繞主導產業,深入開展「四一」招商行動,通過與協會商會合作、駐點招商、以商招商,全年簽約項目31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4.1億元,外貿出口1260.2萬美元,引進外資3800萬美元。搶抓「中國光彩事業信陽行」機遇,簽約項目16個,合同資金171.5億元,居全市第三位,進一步助推了產業發展。

(二)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結構持續優化。立足實際,突出重點,積極探索具有淮濱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新型城鎮化「一發動全身」效應進一步彰顯。注重規劃引領。完成新城西區控制性詳規和東西湖升級改造、十路兩側、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修建性詳規。按照「五規合一」要求,編制完成了 15個鄉鎮總體規劃和《淮濱縣綜合交通規劃》,城鄉規劃體系日趨完善。提升城市功能 。穩步推進「走讀淮河」項目建設,實施了迎賓大道升級改造,完成了第三批9條背街小巷整治,整修了縣城主幹道1.3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垃圾中轉站4座、公廁7座,新規劃垃圾填埋場2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目前,縣城框架拉大到44.8平方公里,建成區達18.2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34.63%。突出統籌發展。實施住房、教育兩牽動,啟動防胡、固城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開展東鄉、王灣、徐門、劉大園等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傾力打造升級版新農村。出台《淮濱縣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有效解決了農村村民建房問題。建設農村公路62.3公里,改造危橋335延米,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674公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新改善。注重精細管理。嚴格網格化管理,維護了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三違」整治持續推進,查處違法建設160餘處,拆除違法建築1.98萬平方米,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堅持依法治超、科技治超,淮濱縣被列為全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縣。加強城區出租車、公交車、三輪車管理,縣城交通秩序明顯好轉。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積極開展5個建制鎮10個行政村垃圾清運試點工作,成功創建省級衛生鄉鎮6個。堅持生態至上。持續開展林業生態縣建設,完成造林1.45萬畝。鞏固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成果,編制完成2個省級生態鄉鎮規劃,創建省級生態村2個、市級生態村10個,綠化率達38.1%。加強淮南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新建野生動物保護觀測站2個。大力實施碧水、藍天、清潔工程,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積極開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污染減排連續兩年全市排名第一,生態牌持續打響。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穩定增長。農業是基礎產業,也是淮濱的潛力產業。為此,我們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模式,成功簽訂全省第一單土地信託流轉合同。認真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發證確權5000餘畝。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林地確權23.67萬畝。實施農業三大工程。大力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入,綜合配套,新建高標準糧田8.5萬畝。開展17個鄉鎮土地復墾,新增耕地7291畝。推進主食產業化和糧油深加工,主食產業化率達42%,糧油加工轉化率達80%。加快洪河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修道路5公里、水渠12公里、橋涵5座,獼猴桃種植園、花卉產業園、休閒觀光園、生態林果園「四園」初具規模。推進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建成無公害雜糧基地66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00畝、良種繁育基地3000畝,貓爪草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綜合運用政策引導、金融支持、技術服務等手段,加快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累計註冊家庭農場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82家,發展種糧大戶1320家。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全縣養殖小區發展到260個,規模養殖戶達2060家,全年實現肉產6.15萬噸、蛋產2.91萬噸。實施「菜籃子」工程,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4座,蔬菜種植12萬畝,總產量27萬噸。健全防災減災體系。搶抓國家沿淮投入機遇,爭取水利工程項目6個,完成投資1.03億元,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在全省績效考評中獲得「優秀」等次。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打及配套機井1040眼,新建整修提灌站80座,新增旱澇保收田7.0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再次奪得「信陽精神杯」。狠抓防汛工作,汛前備戰充分,汛期保障有力。統籌抓好氣象預報、農業科技服務、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農業保險投入等綜合服務工作,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增強。

(四)着力培育發展優勢,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持續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突出重點抓項目。圍繞抓基層打基礎,全年謀劃儲備項目280個,總投資380億元,其中60個重點項目正分步實施。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全年爭取上級項目155個,落實上級投資12.56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25%。實行重點項目聯席會議和攻堅督導制度,3個省級、5個市級重點項目和11個縣級重大轉型升級項目紮實推進,完成投資30.7億元,項目支撐不斷增強。多措並舉抓服務。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着力提高聚集度和關聯度,全縣新註冊內資企業21家、私營企業90家,個體工商戶達4207戶。實施品牌戰略,新申報著名商標1件、知名商標6件,富貴食品獲得河南省名牌。強化科技支撐,建成了河南省弱筋小麥加工工程技術中心和河南省白酒質檢中心。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投資,運營3G基站132個、4G基站122個,基本實現新建小區光纖寬帶全覆蓋,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優化環境提效能。近年來,先後對行政審批項目進行7次清理,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93項,保留303項,精簡38.9%。實施審批項目流程再造,簡化審批程序,全年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4.3萬件,辦理時限提速15%。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和電子監察,全年受理交易事項136項。深化改革添活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統一部署,工商、質監、藥監等體制調整順利實施,農聯社改制、交通執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步伐加快。縣級3家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鋪開,藥品全部實現零差價銷售。大力推進農電體制改革和電網建設,縣內總負荷量達到40萬千瓦。穩步推進電信業「營改增」試點工作,全面推行公務卡制度。啟動供銷系統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盤活低效閒置資產進展順利。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執政之基,結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立行立改「四風」問題4大類101個,認真解決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全年在改善民生上支出21.8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2%。民生實事擲地有聲。縣民生實事10大類15項具體工作,除個別項目因上級政策影響外,其餘均已完成。全面開工建設公租房1244套,發放廉租房補貼288萬元。配套完善安置點4個,新建安置點3個。啟動棚戶區改造,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600戶。便民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5個標準化社區服務中心如期建成,二道埂農貿市場、桂花崗綜合大市場推進順利。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大力整合教育資源,新增城區義務教學班108個,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36所,新招特崗教師280名。高考成績再攀新高,本一進線首次突破四百人大關,榮獲市高中教育綜合考評縣區二等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成1.2萬平方米的中等職業學校實訓樓、藝術樓,獲批省級特色中等職業學校。衛生體系日趨完善。新建了縣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改建了7家市級示範鄉鎮衛生院,完善了263個村級衛生室,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5.8萬人,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全縣參合農民達61.18萬人,補償醫療費用2.08億元。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政策生育率達96%。社會保障逐步健全。新建改建鄉鎮星級敬老院10所,全縣45所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1386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穩步提高,發放城鄉低保金5309萬元、五保供養金1296萬元。落實社會救助各項政策,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40人、孤兒177人。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城鎮新增就業766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65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18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36人,390名高校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加大扶殘助殘力度,在全市率先將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範圍。文化建設日益繁榮。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演出17場、「以演代訓」文藝展演140餘場,舉辦「中國夢·淮河情」文藝活動53場。布雕畫、「泥叫吹」藝術研究中心成立,數字化圖書館和文化館投入使用,淮河博物館免費開放,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社會管理大幅提升。加強城鄉村(社區)建設,完成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大力實施「平安淮濱」視頻監控系統二期工程,新增監控攝像探頭800個。嚴厲打擊非法出版物,依法整頓網吧20家,查處取締5家,榮獲了「全國掃黃打非先進縣」稱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量化分級和明廚亮灶工程。認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清欠農民工工資1348萬元。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加強社會治安綜合管理,積極化解信訪積案,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紮實推進「一村一警」工作,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上升。

(六)推進政府自身建設,發展環境穩步提升。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開展「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顯。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5件、政協委員提案82件,辦結率均達100%。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20條意見、市委市政府30條意見,嚴格執行「五禁止」、「十不准」規定,紮實推進「兩轉兩提」,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認真解決「四風」問題,突出治理庸懶散軟,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堅持厲行節儉,反對奢侈浪費,「三公」經費支出下降5.7%。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有效預防了腐敗行為發生,進一步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政府形象。

一年來,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持續鞏固發展,駐淮武警、消防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地方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縣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殘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全面加強,統計、農機、檔案、物價、郵政、人防、鹽業、史志、稅務、機關事務、市場發展、教材發行、愛國衛生、慈善事業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喜悅伴隨着汗水,成功預示着艱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淮濱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成績喜人,形勢逼人。在總結成績、收穫啟示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亟待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後,防汛抗旱形勢依然嚴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巨。二是產業結構亟待優化,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抗風險能力弱,扶貧攻堅任務重;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公共服務能力急需提升。三是社會管理亟待加強,保障改善民生、維護和諧穩定面臨新的挑戰。四是開放水平亟待提升,制約改革發展穩定的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幹部作風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我縣發展與全國、全省、全市一樣進入新常態,也面臨許多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但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面對新環境、新形勢,只要我們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縣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和《淮濱縣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機遇,改革創新,防控風險,保障民生,務實求進,穩步推進「六大淮濱」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改善環境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進出口總值增長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9%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完成市下達任務。

今年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9%左右,是縣委、縣政府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新常態、權衡各種因素確定的,體現了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這一目標基本吻合我縣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把精力更多地用到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上來,以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包容性發展。

三、2015年重點工作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發展優勢產業,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工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按照「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工業發展。擴大產業規模。堅持「縱向拉長,橫向配套」,圍繞紡織、釀酒、食品、造船等主導產業鏈,抓緊引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或關聯企業,加快主導產業入駐和配套項目落地。竣工浙商紡織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三期工程。建成蘇商紡織3#、4#廠房,上馬並投產設備1000台(套)。加快君子林服飾、蘇淮紡織創業園項目建設,啟動仁果果擴建項目和麥得隆食品二期工程。做大做強五穀春酒業,促進白酒產業升級。研究吃透國家造船產業政策,加快轉型升級和品牌創新,力爭紅雙喜遊艇項目早日落戶淮濱。強化平台支撐。繼續實施 「四大工程」、 「三大計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億元,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建成投用6棟。推進公租房建設,交付使用6棟,完成主體工程9棟。完善路網體系,新修道路2520米。推進新型安置社區建設,妥善安置拆遷群眾400戶。突出要素保障。開通項目審批「直通車」和「綠色通道」,提前報批和徵收土地,提前建立企業用工鄉村協作關係,提前幫助企業確立主辦銀行和協助銀行,最大限度破解土地、資金、用工等瓶頸制約。同時,針對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問題,要深入調研,加大對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的運行監控、預警、預測和分析,全力做好水、電、氣、通訊等保障供給,確保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增產增效。培育民營企業。實施民營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行動計劃,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充滿活力的「小巨人」企業。嚴格目標管理,完善考核辦法,適時表彰獎勵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着力營造理解、尊重、支持、愛護民營企業家的濃厚氛圍。提升配套服務。環境出形象,環境出效益,環境就是生產力。要以企業滿意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認真落實全程代辦制、服務承諾制、限時結辦制、企業25天寧靜工作日制等制度,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對客商投資前需要了解的有關情況,要及時提供詳實、全面的信息資料;項目落地後,要主動幫助客商辦理工商、稅務、環評、備案等有關手續,協調解決項目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建成投產企業,要改變坐等為主動上門服務,在融資、用工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積極引進和組建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不斷完善產業集聚區服務體系。

(二)擴大有效需求,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按照「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要求,把科學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需求的綜合性舉措,挖掘需求潛力,擴大需求空間,統籌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和小集鎮建設。規劃一體化。堅持高標準規劃城鎮布局,積極構建以縣城為中心,以建制鎮和中心集鎮為重點、其它鄉鎮為支撐,以城帶鄉、城鄉協調的新型城鎮體系。結合「水景生態園林城市」發展定位,啟動「一河兩湖」河流生態景觀廊道規劃和飲馬港城市內河綜合治理。抓好老城區控制性規劃和新城西區規劃,加快商務中心區、淮河文化園區規劃建設,大力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按照「整體推進,分期實施」思路,啟動棚戶區改造,開展烏龍大道北段及火車站片區綜合整治。堅持「五規合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加快綜合發展、特色發展。配套功能化。加強中心城區路網建設,推進迎賓大道改建,繼續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再改造提升一批主次幹道。抓好縣城區專業市場規劃,積極推進農貿超市進社區。編制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完成胡族-淮濱燃氣管線鋪設,積極對接第二污水處理廠和5萬噸水廠項目,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加快新老城區配套管網建設,啟動城區路燈改造工程,新建垃圾中轉站2座、公廁2座。加快城區公益設施規劃,新建一批公園、小遊園、小廣場。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增強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保障能力。堅持教育、住房兩牽動,以鄉鎮直中小學校和衛生院建設為抓手,推廣防胡、固城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加快推進中心集鎮規劃建設。認真落實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分類指導。深入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落戶,妥善解決好務工人員的住房、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問題。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保障進城農民在農村的原有權益,消除後顧之憂。籌資多元化。深化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積極探索設立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重點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土地一級開發等功能類項目和產業類項目。進一步發揮土地儲備中心和城投公司作用,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解決部分准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經營資金來源問題。管理精細化。加快街道辦事處職能轉變,推進城市管理社區化、社區管理常態化。大力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繼續推進「城中村」髒、亂、差專項治理和背街小巷整治,鞏固六城聯創成果。大力開展清潔家園整治行動,爭創省級衛生鄉鎮2-3個、省級衛生村5-7個。加強早點夜市管理,統一掛牌,規範經營。研究出台《淮濱縣物業管理實施意見》,規範小區物業管理,爭創市級優秀小區1-2個。積極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和國家級園林縣城奠定基礎。嚴格網格化管理,嚴肅查處「三違」行為,保持「控違、查違、拆違」的高壓態勢,確保城鄉建設有序進行。

(三)穩定農業生產,統籌做好「三農」工作。淮濱是農業大縣、產糧大縣,必須把「三農」工作放在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落實三大工程。紮實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千億斤糧食工程,力爭新建高標準糧田10萬畝。繼續實施糧安工程,穩定糧食種植面積160萬畝以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洪河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提升建設水平。認真落實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推進主食產業化,力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發展規模經營。以做大做強弱筋小麥產業為目標,以整村推進為抓手,發展弱筋小麥種植55萬畝。開展農業技術合作,擴大「秈改粳」種植25萬畝。配套抓好糧食倉庫改造維修,增加有效庫容5萬噸。繼續實施五大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建設,全年新增養殖小區10個、養殖大戶50家,實現肉產6.4萬噸、蛋產3.02萬噸。科學制定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扶持蔬菜大棚建設,穩定蔬菜種植12.8萬畝,切實抓好「菜籃子」工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擴大新里紅薯、張莊西瓜、台頭葡萄、蘆集果木花卉、期思雞頭米、王家崗貓爪草等種植規模。積極培育經營性服務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科技是農業生產的潛力點,要加強良種培育和推廣,加強農民職業技術培訓,提高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推進扶貧開發。穩步推進大別山地區群眾脫貧工程,大力開展片區開發和精準扶貧,力爭再實現1.36萬人穩定脫貧。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則,科學編制涉農資金整合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不斷推進水網、路網、電網建設。認真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切實抓好7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和350延米危橋改造,積極改善農村道路狀況。大力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新建35千伏鄧灣輸變電工程、110千伏王店蓉花變電站,實施35千伏蘆集二期工程,新建改造配電台區200個。水利是農業的生命線,認真抓好沿淮窪地治理、農村飲水安全、烏龍河治理等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深化農村改革。認真落實農村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搶抓信陽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機遇,選准側重點、突破口,努力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改進農業補貼辦法試點試驗、涉農建設性資金整合試驗、扶貧開發綜合改革試點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確權頒證50萬畝。總結推廣土地信託模式和經驗,搭建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平台,擴大土地流轉規模,防範和抑制「非農化」、「非糧化」傾向。探索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逐步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業機械等各項農村產權在市場上交易。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頒證,建立完善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

(四)突出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並舉,不斷提升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努力把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放寬市場准入。全面清理限制性規定,降低服務業准入門檻,放寬工商登記註冊條件,簡化證照辦理手續,積極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平等進入醫療衛生、教育培訓、金融保險、健康養老及公用事業等領域。抓住國家擴大服務業開放的機遇,主動承接國際和沿海服務業轉移,力爭簽約一批戰略合作項目,重點引進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大型商務、研發設計、文化創意、信息技術、總部經濟、服務外包、商業模式創新等新型服務業。搭建載體平台。以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建設為主要抓手,合理規劃布局專業園區,積極培育產業集聚區後續力量,繼續推動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不斷提高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加快構建以商務中心區為核心,以商務服務、商業休閒為主導,集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現代商業標誌性區域,打造縣城商圈核心區。積極推進公鐵水一體化項目和淮河淮濱至息縣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淮河淮濱物流港與沿海港口、遠洋運輸體系的溝通和銜接,助推淮河生態經濟帶快速形成和科學發展。推動擴量提質。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重點,着力推動現代物流、商務、旅遊、文化、信息等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郵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雙向物流,建立「放心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快車道,不斷提升郵政、快遞綜合服務能力。突出抓好城鄉信息產業園、商業綜合體、文化教育體驗園、浙江國際商城等項目落地建設,着力增強區域輻射帶動功能。推進鄉鎮農貿市場建設,支持建設一批農村超市、城市便民連鎖網點,不斷滿足群眾生活需求。整合縣內旅遊資源,高標準編制旅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生態游、休閒遊為重點,分類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抓好「走讀淮河」項目推進,加快東西湖景區升級改造,積極爭創3A級景區。提升淮河博物館陳布展和接待服務水平,積極申報國家三級館。推進「泥叫吹」和布雕畫產業化發展,支持建設特色文化鄉村。加大政策支持。全面落實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價格、財稅、土地、融資等政策,研究出台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服務外包、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優化消費環境,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支持發展特色服務業、涉農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傾力打造區域性服務中心。

(五)擴大對外開放,增強招商引資實效。認真研究發達地區資本流向趨勢和產業轉移動態,遵循經濟規律,放大企業發展比較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主動對接和承載沿海產業轉移。優化招商環境。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儘快完成由靠優惠政策招商向靠優質綜合服務招商的戰略性轉變。完善產業配套能力,鼓勵支持本地中小企業參與配套強化供應鏈。強化「零距離、零接觸」制度的執行力,堅決打擊在招商項目落地建設中設門檻、亂檢查、亂罰款、亂收費等不良行為,真正實現「零阻礙」入駐,進一步提升環境軟實力。拓寬開放領域。抓住國家放寬外商投資市場准入機遇,加快服務業、農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開放,建立重點客商跟蹤制度,力爭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支撐的重大項目,推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完善開放平台。堅持把產業集聚區、造船集聚區、商務中心區、淮河文化園區、教育園區、洪河灣農業園區作為對外開放主陣地和項目建設主戰場,把開放招商作為撬動全縣經濟躍升的「槓桿」,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強化淮濱招商網、招商服務中心和「一點通」招商平台建設,拓寬招商信息渠道。創新招商方式。圍繞產業現狀和資源條件,儘快實現由招商引資向擇商選資轉變,推行集群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精準招商,引進一批高端和高成長性項目。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重點依託浙商紡織、蘇商紡織、君子林服飾、閩商食品等企業,着力引進一批投資額度大、發展潛力大、產業鏈條長的品牌龍頭企業。採取「走出去」的方式,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布設招商聯絡點,積極參加「河南投洽會」等國家級招商活動,着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市場前景好的企業項目。強化開放成效。優化駐點招商布局,組建專業招商團隊,改變過去「單兵作戰」、「零打碎敲」的被動局面,全力提升新常態下招商水平。適時召開招商推進會,排定招商線路,選准招商目標,制定攻堅措施,推動招商工作持續升溫。堅持把光彩事業項目的跟進、服務、落地作為當前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重點,積極對接洽談蘇淮工業園、江蘇海欣申禾紡織、上海海立服飾、如意多寶紡織園等項目,爭取早日簽約落地。繼續開展招商專項督查,進一步提高簽約項目的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產達效率,切實清除「中梗阻」,打通工作落實「最後一公里」。

(六)強化基礎支撐,積極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增強基礎支撐能力,不斷推動由「局部比較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強化項目支撐。今年,全縣謀劃投資在500萬元以上項目167個,其中重點實施項目60個,年度完成投資60億元。全力推進淮阜高速建設,抓緊開工建設國道328、淮河二橋,積極實施國省道幹線公路改建項目,進一步提升淮濱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推進淮干一般堤防標準化建設、淮河上游谷堆圩區金灣段堤線調整等一批有條件的水利項目列入省「十三五」規劃,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根據國家政策走向和支持重點,搶抓項目投資機遇,儘早謀劃,主動對接,爭取更多支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有效釋放社會投資潛力。持續加大項目攻堅督導力度,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努力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積極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支持企業建立研發平台,全面提升產品檔次和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與國內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為企業技術創新尋求依託。加強與上海中遠集團合作,提升造船業整體競爭力。支持麥得隆食品與江南大學合作,建設國家級食品研發中心。強化人才支撐。大力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業教育攻堅二期工程,突出抓好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加強「三市一庫」建設,着力在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搭建一個招商與招工、培訓與就業有效對接的服務平台。繼續創新人才培養選拔、評價使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機制,引導科技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向產業一線集聚。強化信息支撐。繼續深化與三大通信集團的戰略合作,統籌推進城鄉寬帶網絡升級改造,擴大4G網絡技術規模運營。積極建設覆蓋城鄉人口、建設、治安、環保等領域的管理應用平台,以信息化促進城鄉建管協調發展。全面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強教育、醫療、衛生、交通和社會保障等領域信息化統籌建設,提高社會治理領域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強化生態支撐。堅持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一起抓,持續實施林業生態縣建設提升工程,大力推進高速公路廊道綠化,認真抓好城區新修道路綠化養護,完成造林1.53萬畝。加強鄉土樹種保護,抓好美國白蛾防治。狠抓燃煤鍋爐淘汰和改造,推進城市施工和道路揚塵防治,開展霧霾治理,有效減少大氣污染。抓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加快碧波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控制面源污染,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實施「藍天、碧水、鄉村清潔」、「美麗鄉村」等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積極開展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綜合防治,持續加強夏秋秸稈禁燒整治,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七)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科學發展機制。當前,我縣改革同樣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改革的推進,必須以問題為導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力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放和管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兩個「要點」,既要把不該管的徹底放開放活,又要把該管的管住管好。按照「能放盡放」原則,繼續清理、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對保留的審批服務事項實施流程再造,裁彎取直,簡化程序,堅決杜絕「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現象。積極創建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推廣網上並聯審批等新模式。全面完成縣級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食品藥品監督體制和交通運輸執法體制改革,完成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推行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今年起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除涉密信息外都要公開預決算。繼續推進非稅收入收繳改革、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和公務卡改革,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穩步推進「營改增」和「金稅三期」試點工作,進一步規範稅制、公平稅負。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支持政府投融資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資模式。積極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多種金融產品,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抓好招行引資,爭取更多金融機構在淮濱設立分支機構,促進金融業集聚發展。全面完成農商行組建工作,加快中國銀行淮濱支行網點建設。啟動農村金融改革試驗,探索新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落實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引導金融機構規範管理、合理經營、有序競爭,努力維護地方金融穩定。同步推進其他領域改革。本着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改革方略,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深化供銷系統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着力推進基層社改造,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拓展為農服務領域,打造服務「三農」骨幹力量。推進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支持培育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認真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非公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大力支持非公經濟、混合型經濟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保障基本民生價格穩定。全面規範推進人地掛鉤政策試點工作,探索實行租讓結合、分階段出讓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深化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改革,着力解決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問題。同時,加快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深化社會事業、文化體制、生態環保、住房公積金改革。

(八)持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發展是第一要務,民生是第一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連着民心,民心關係國運」。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統籌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實事突出落實。在完成省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實事的同時,繼續抓好縣民生實事,逐步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和生存條件,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儘快啟用便民服務中心,積極探索「零距離」服務群眾新模式。突出抓好向營、劉老寨、塘南等安置點綜合服務功能的建設工作,認真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加快和順小區、朝陽小區項目配套建設,完成1280套保障房租售工作,推行廉租房和公租房並軌運行。就業突出導向。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抓好大學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着力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認真落實國家相關扶持政策。推進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着力解決「招工難」、「就業難」的兩難問題。教育突出優先。建成思源實驗學校,啟動實驗學校和淮濱一中擴建項目,新增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班100個,徹底解決城區大班額問題。加強鄉鎮中心小學建設,穩步推進教育布局調整。深入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計劃,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普通高中、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提升服務發展的能力。積極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衛生突出公平。大力開展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切實加強村衛生室規範化管理,着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認真抓好醫藥公司新藥庫建設,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儘快投入使用。全面實施城鎮居民大病保險,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每年再提高6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貼標準提高到人均40元。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城鄉統一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完善全民醫保體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深入推進社會辦醫,探索商業保險參與困難群體醫療救助。保障突出覆蓋。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實現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之間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創新社會保險服務方式,加快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加快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提升農村敬老院管理水平和入住率。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積極發展慈善事業。藉助王家崗貓爪草種植優勢,積極建設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按國家部署,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文化突出繁榮。加強文化館、圖書館達標建設,推進鄉文化站、村文化室規範化建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以演代訓」文藝展演活動,積極辦好第二屆淮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活動。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實現城區全覆蓋。加快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提升節目質量。管理突出創新。牢固樹立「大平安」理念,着眼「雙安」、推進「雙治」、強化「雙基」,加快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全面推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淨化市場經營秩序。啟動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加強地名信息化服務建設。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校園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建成縣鄉統一的監管體系,嚴格責任追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尤其要解決好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集中處置一批信訪積案,有效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加快推進「平安淮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紮實推進「一村一警」長效機制建設,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還要加強基層武裝、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持續鞏固「雙擁」活動成果。大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科協、文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積極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繼續抓好機關事務、保險、保密、檔案、史志等各項工作。認真做好 「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加速美麗淮濱建設進程。

今年,在完成省定「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實事」的同時,繼續實施縣民生實事,具體安排意見已經印發,請予審議。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以加強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潔政府為重點,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切實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

(一)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繼續抓好簡政放權,積極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強化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職能,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優化組織結構,規範機構設置,嚴格編制管理,加快形成科學、精幹、高效的運行機制。勇於負責、敢於擔當,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和群眾期待,妥善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強社會凝聚力。

(二)健全科學決策機制。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重大行政決策權限合法、實體合法、程序合法。積極採納人大、政協的調研建議,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發揮各類智庫作用。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和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制和責任倒查機制。強化程序意識、規矩意識、執行意識,確保政令暢通、行政決策落實到位。

(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建立健全學法用法制度,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辦事能力,着力打造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尊法守法的執法隊伍。深化服務型行政執法,積極推進綜合執法,着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問題,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執法程序,強化執法監督,不斷提高執法效率和規範化水平,堅決懲治執法腐敗行為。

(四)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接受法律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廣泛接受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不斷增強政府信息公開實效,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五)持續加強廉政建設。鞏固和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以及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堅決抵制「四風」。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

新年面臨新機遇,新年充滿新希望。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肩負起全縣人民的重託,凝聚起全縣人民的智慧,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深入推進美麗淮濱建設、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附件:淮濱縣2015年民生實事

附 件

淮濱縣2015年民生實事

一、進一步促進持續增收

1、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力爭2015年建成高標準糧田10萬畝。(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縣發改委 縣農發辦 縣國土局)

2、做好扶貧開發工作,2015年再實現1.36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責任單位:縣農發辦)

3、實施農村公路建設,新建農村公路70公里,改造危橋350延米。(責任單位:縣交運局)

4、做好糧食倉庫改造維修工作,力爭改造維修糧倉5座、增加有效倉容5萬噸以上。(責任單位:縣糧食局)

5、實施「菜籃子」工程,力爭全年實現蔬菜總產29萬噸、肉產6.4萬噸、蛋產3.02萬噸、水產1.31萬噸。(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縣畜牧局 縣水利局)

6、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7、實施電網改造工程,全年計劃投資8000萬元,新建35千伏鄧灣輸變電工程、110千伏王店蓉花變電站和35千伏蘆集變電站二期擴建工程;新建、改造配電台區200個,再解決低電壓用戶1萬戶。(責任單位:縣電業局)

二、進一步擴大就業服務

8、做好基層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抓好人力資源網上超市和基層就業社保服務平台應用工作,實現縣、鄉、村三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網絡互聯互通,全年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9、創新職業培訓機制。依託縣中等職業學校,整合培訓資源,全年培訓各類從業人員1萬人以上。(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縣財政局 縣中等職業學校)

三、進一步提高社保水平

10、積極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2015年發放率達到80%以上。(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11、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成縣光榮院升級改造;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引導等方式,支持26家民辦養老院建設;加強農村敬老院管理,改進服務質量,提高集中供養率。(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縣救災辦)

12、實施扶殘助殘工程。落實國家扶殘助殘政策,為殘障人員提供上學、就醫、就業、康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服務。(責任單位:縣殘聯)

四、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

13、實施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爭取國家投資補助,支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所,進一步緩解「入園難」問題。(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14、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完成全縣農村中小學校食堂新建、改擴建任務,實現供餐模式由課間加餐過渡到午間供餐。(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15、建設淮濱縣思源實驗學校並投入使用。高標準建成一所規模為60個教學班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確保2015年秋季開學前實現招生。(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16、整合城區教育資源,擴建淮濱一中和實驗學校小學部,全年再新增100個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班。(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五、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17、將農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320元提高到360元,確保參合率達到96%以上,重大疾病實際補償比例達到80%左右;全面開展新農合大病保險試點工作。(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18、投入使用集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縣衛生監督所、新農合服務大廳和衛生信息化服務中心「四位一體」的縣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提升公共衛生綜合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19、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縣外轉診率控制在10%以內;力爭全縣20%的鄉鎮衛生院達到「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標準,村衛生室規範化管理率達90%以上。(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20、抓好醫藥公司新藥庫建設,確保全縣人民用藥安全。(責任單位:縣醫藥公司)

六、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

21、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工程。完成城區3萬戶安裝任務,基本實現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網絡全覆蓋。(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

22、繼續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活動,全年為每個鄉鎮免費送一場演出。(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

23、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對每個行政村的農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村體育活動等進行補助,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責任單位:縣文廣新局)

七、進一步強化住房保障

24、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600戶,改善農村貧困家庭住房條件。(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25、完善保障房小區公共配套設施,提高保障房分配率和入住率,完成1280戶以上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租售工作。(責任單位:縣房管中心)

26、實施棚戶區改造工作,在老城區選擇1—2處條件成熟的區域進行改造試點。(責任單位:縣房管中心)

八、進一步完善市政設施

27、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完成固始胡族至淮濱長輸管線建設38公里、加氣門站1座,實現與西氣東輸管道對接;新建城區供氣管道10公里,新增天然氣入戶2000戶以上。(責任單位: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28、實施城市道路暢通工程。完成欄杆街等城區道路延伸里程3公里。(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29、完善城區垃圾中轉站和公廁布局,今年新建垃圾中轉站2座、公廁2座。(責任單位: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30、實施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投資400萬元,改造3條街巷供水管網,提升供水質量。(責任單位: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31、完善城區消防設施建設,新增市政消火栓50個。(責任單位:縣消防大隊 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九、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

32、實施藍天工程。加強城市施工和道路揚塵防治、秸稈焚燒整治、餐飲業油煙污染和洗浴行業燃煤鍋爐排煙治理。(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縣農機局 縣住建局 縣城管綜合執法大隊)

33、實施碧波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計劃投資960萬元,將城區污水排放標準提高到1級A。(責任單位: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34、做好農村垃圾清運工作,在5個建制鎮垃圾清運試點基礎上,其他10個鄉也要按照「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清運處理模式,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責任單位:縣六城聯創辦 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35、實施林業生態縣建設提升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53萬畝。(責任單位:縣林業局)

十、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

36、建成並啟用集行政審批大廳、社保服務大廳、信訪接待大廳於一體的「市民之家」。(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縣人社局 縣信訪局 縣行政服務中心)

37、建成並啟用「環衛之家」,不斷提高環衛工人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條件。(責任單位: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縣財政局)

38、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紮實推進「一村一警」長效機制建設,有效防範、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問題。(責任單位:縣公安局)

39、大力開展法律援助活動,為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援助、訴訟代理,努力做到應援盡援。(責任單位:縣司法局)

40、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啟動「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創建工作。(責任單位: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以上民生實事具體任務涉及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同為該項工作的責任單位。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