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7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6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李君
2018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2月26日在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6年及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新發展體系為支撐,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穩增長、保態勢、調結構、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態勢。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7億元,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473億元,增長14.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2億元,增長9.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68元,增長7.9%。

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着力擴投資穩增長,縣域經濟穩中有進。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全年安排各類項目105個,完成投資182億元,25個項目竣工或達產。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202億元,實際吸收外資2.5億美元。採取PPP模式,實現融資14.6億元,爭取政策性資金8.9億元。企業經營形勢向好。加大服務力度,幫助企業融資9.6億元,報批用地1300餘畝。大力實施產業倍增計劃,推進地企合作項目6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扭轉了連續八年的虧損局面,實現利潤4500萬元。市場保持平穩態勢。銷售存量房4100套55.7萬平方米,消化周期降為12個月;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398億元、貸款餘額20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86億元、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億元,增長12.7%。

(二)着力調結構促轉型,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工業結構持續優化。伊電控股集團完成銷售收入440億元,增長42%;龍鼎鋁業單零箔出口量全國第一,創匯1.3億美元。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8%。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糧食總產量達3.6億公斤,完成土地流轉10萬畝,發展高效特色種植18萬畝,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小區)10個,建成優質農產品基地16個,獲得省級以上優質農產品品牌3個。新大農業成功研發「智慧農業4.0」系統,打造了全省首個「農村眾創空間」。現代服務業成長迅速。華美建材城、伊川農商行總部大廈等項目建成投用,華晟物流園開工建設,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5億元,增長11.3%,占GDP比重達到38.3%。產業集聚區平台作用充分發揮。區內入駐企業達到12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6.4億元、稅收4.5億元,在全市重大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觀摩中名列前茅。

(三)着力抓改革謀創新,發展動能加快轉換。改革改制全面深化。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承接下放事項6項、取消審批事項5項;完成權責清單編制工作,減少行政權力事項220項;食品藥品監管、交通執法和衛生計生管理等體制改革順利完成,產業集聚區套合、農村產權交易、不動產登記、公務用車、商事制度改革等工作穩步推進。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全面推進濱河新區生態科技城建設,與武漢光谷、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建立合作關係,鄭大物聯科技、中赫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項目落戶伊川;實施科技、小微雙創等項目67個,新增市級以上研發平台9家,申請專利156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1家。

(四)着力打基礎強支撐,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市政功能日益健全。改造提升市政道路8條,第二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南苑水廠擴建完成,平等水源地工程進展順利;鋪設各類管網20公里,新增燃氣用戶5000戶,供暖面積達到260萬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規範。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為載體,深入開展農貿市場、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10項集中整治活動,社區網格化管理、聯合執法等制度不斷健全,數字城管系統建成投用,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顯著改觀。完成造林綠化10萬畝,洛欒快道改擴建、龍鳳大道建設等工程進展順利;完成通組通戶道路186公里、便民通行工程200公里,拆除公路沿線和鎮區違章建築346處,提升改造鄉村道路14條、集貿市場10個,創建市級美麗鄉村6個;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清理整改違法違規項目717個,關停「小散亂差」企業93家,城區空氣優良天數274天。

(五)着力惠民生守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脫貧攻堅穩步推進。全面落實「六個精準」要求,整合涉農資金1.5億元,實施到戶增收、整村推進等項目216個,10個貧困村7101人實現脫貧。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00萬元,新增就業7506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21萬人次,發放低保金4221萬元,新農合補償196萬人次2.9億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深入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工作,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40所,農村中小學撤點並校全面完成;濱河高中(一期)投入使用,實現高中教育城區化;深入推進課堂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高招本科上線2445人。仁大醫院、鋁材質檢中心建成投用,文化中心主體完工,程林文化園具備開園條件。社會環境安定有序。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強化食品藥品監管,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妥善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和網絡輿情,大力加強平安伊川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維護了全縣安全穩定。

(六)着力轉作風樹形象,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政府工作始終,強化「四個意識」,落實「兩個責任」,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政治生態不斷淨化,政府系統黨員幹部作風進一步好轉。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累計投資2.3億元,辦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301件,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高效運轉,「一門式」 政務服務創新體系建設全面啟動,政府治理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統計、司法、質監、氣象、人防、郵政、通信、地方志、廣播電視、防震減災、民族宗教、殘疾人事業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總結2016年工作,我們深感欣慰;回顧五年來的發展,我們更加自豪。

(一)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比2011年增加54億元、262億元、78億元和9億元,年均增長9.2%、14%、12.3%和14 %。全省縣域經濟排名提升36個位次,先後兩年被評為全省「經濟社會綜合考評先進縣」。

(二)產業轉型取得新進展。堅持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戰略,累計實施龍鼎鋁業、銀興廣場、新大牧業等各類產業項目216個,其中新興產業項目投資占總投資額的68%,完成投資超過6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8%,三產結構優化為8.2:53.5:38.3。

(三)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以「一河三區」、新農村「五個一」等建設為重點,累計投入資金46億元,實施「三橋一水系」、濱河大道、西山植物園改造(一期)等城建項目136個,完成通組通戶道路800公里、便民通行工程600公里,除險加固水庫14座,造林綠化26萬畝,城鎮化率達到41.75%。

(四)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伊電集團完成改制,發展活力不斷釋放;酒後、白元、半坡實現撤鄉建鎮,城關鎮撤鎮建辦

工作穩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新增市場主體2.5萬戶;開放招商成效顯著,引進微電子產業園、國機精工產業園等億元以上項目179個,總投資1145億元,實際吸收外資8.5億美元。

(五)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以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建設教育強縣為重點,累計投入民生資金62.4億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億元,新增就業3.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5000餘套,改擴建農村中小學校275所、鄉鎮衛生院13所,解決安全飲水23.9萬人,完成6308戶24616人脫貧任務。

各位代表,五年砥礪奮進,發展碩果纍纍。五年來,我們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通過省級技術評估,伊河濕地公園晉升國家級,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十快」,連續榮獲「全省對外開放先進縣」,是我縣發展歷程中經濟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五年來,我們經受了挑戰考驗,也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堅持把對標定位作為重要遵循。正是我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發展新理念,立足組團發展定位,主動融入「9+2」工作布局,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重點工作,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二是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正是我們始終突出穩增長、保態勢、促轉型主題,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實現了在發展中轉變、在發展中提升、在發展中增效。三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主要抓手。正是我們千方百計抓謀劃、

重招商、建機制、優環境,實施了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奠定了發展的堅實基礎。四是堅持把民生改善作為最終目標。正是我們順應群眾期待,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在群眾關注的就醫、上學、就業、住房等突出問題上真抓實幹,贏得了群眾支持和信任。五是堅持把轉變作風作為根本保障。正是我們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嚴從實轉作風,爭先創優樹形象,凝聚了全縣上下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的攻堅克難,五年的輝煌成就,奠定了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堅實基礎,開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局面。這五年的發展和變化,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歷屆縣委、政府團結一致、不懈努力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戰鬥在各條戰線的廣大人民群眾,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工商聯、民主黨派人士,向駐伊部隊官兵、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伊川建設與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挑戰:縣域經濟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業產業化水平還比較低,傳統工業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現代服務業尚未形成有效支撐;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還不夠高,城鄉基礎設施有待提升,新型城鎮化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科技投入不足,產學研

結合度較低,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偏少;社會誠信體系不夠健全,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就業、上學、環保等民生問題仍需妥善解決;政府職能和幹部作風轉變還不到位,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決不迴避、決不推諉,一定盡全力予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我們肩負新使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四化協調發展,讓經濟發展更有質量、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讓伊川在省市的地位更加突出,是全縣人民的共同心願,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必須順應發展需要和人民期待,勇立潮頭,決不辜負信任和重託。

今後五年,我們迎來新機遇。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將進一步拓展縣域經濟發展新空間;城市組團發展、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將使我縣步入發展快車道;濱河新區生態科技城建設、政務服務創新體系建設、「五星支部」創建將進一步激活發展新動能。我們必須搶抓發展機遇,主動作為,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今後五年,我們面臨新挑戰。放眼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將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繼續存在,保持較快增長更加困難;縱觀周邊,競相發展的態勢更加激烈,比較優勢正在重塑,新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審視自身,傳統發展方式轉變仍不到位,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發展環境仍需優化。我們必須正視問題,直面挑戰,積極尋求破解新途徑。

結合「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省市黨代會精神,按照縣委工作部署,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理念引領,強化體系支撐,圍繞全市「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牢固樹立加快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民滿意是最終目標、守牢底線是基本要求、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思想觀念,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打好「四張牌」,打造「三個高地」,實現「三大提升」,着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全市率先實現500億縣域經濟發展目標,建設全省經濟強縣,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圍繞上述要求,今後五年,縣政府工作的基本遵循是:

(一)更加注重創新引領,打造充滿活力的產業集群高地。圍繞 「122」現代產業體系,依託產業集聚區和濱河新區生態科技城兩大載體,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搭建政產學研和軍民企地合作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和百億級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形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到2021年,全縣科研投入占生產總值的2.5%,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

(二)更加注重協調並進,構築特色突出的豫西文化高地。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重,更加突出文化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全民文明素質。

立足「一中心六組團」發展定位,加快推進「一帶一軸一中心四板塊」發展格局,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到2020年,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基本確立;2021年,城鎮化率超過50%。

(三)更加注重開放支撐,構建互利共贏的改革開放高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務服務體系,優化部門行政資源,破除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擴大開放領域,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着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到2021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10個,實現進出口總額6億美元。

(四)更加注重綠色主導,建設自然生態的宜居宜業家園。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生產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率。堅持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促進,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到2021年,全縣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8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低於0.58噸標準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到36%。

(五)更加注重共享目標,實現富裕和諧的幸福小康生活。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上學、醫療、住房等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在全市率先完成脫貧任務;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2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000元。

各位代表,新理念帶來新機遇,新目標開啟新征程。我們只要堅定信心,厚植優勢,乘勢而上,就一定能把藍圖變為現實,譜寫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伊川新篇章!


三、2017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7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於GDP增速;節能減排完成省、市下達任務。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着重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實施項目建設,壯大實體經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堅持把穩定經濟增長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加快項目建設。圍繞「94817」投資促進計劃,全年計劃實施8大類12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758億元。按照「竣工投產一批、強力推進一批、開工建設一批、謀劃儲備一批」的要求,落實「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機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完善項目台賬,加強督導督查,確保完成投資260億元以上,竣工達產項目40個以上。

壯大實體經濟。更加重視本土企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認真落實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大力實施產業倍增計劃,積極復活停產、半停產企業。深入推進銀企合作,提升資本市場融資能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創新土地供應機制,盤活利用閒置土地,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積極推進軍民企地合作,幫助企業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推動企業外引內聯、做大做強。

優化經濟環境。實施產業集聚區東一幹渠改建、路網提升及供電、供氣、供暖等工程建設,持續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嚴格落實百名領導包百企、首席服務官、安靜生產日、企業評議縣直單位等制度,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嚴厲查處涉企「四亂」行為,營造良好生產經營環境。

(二)圍繞提質增效主題,加快產業轉型,打造千百億產業集群。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122」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省經濟強縣。

持續增強工業實力。做強主導產業,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強化龍頭帶動,重點圍繞伊電控股集團發展壯大,開工建設50萬噸電解鋁和50萬噸高端鋁型材、龍鼎鋁業升級改造、中鋁洛銅搬遷等項目,積極推進局域電網、金亨鐵路專線等項目,加快形成110萬噸電解鋁、140萬噸鋁精深加工等核心產能,使其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主業突出、關聯發展的多元化企業集團。拉長產業鏈條,重點圍繞鋁及精深加工、磨料磨具、耐火材料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延鏈、補鏈、強鏈為方向,加快推進恆陽鋁型材、台聯高精鋁板帶箔、國機精工產業園、利爾40萬噸高端耐火材料等10個新材料項目,華中鋁業、集龍鋁輪轂等項目建成達產。促進產業集聚,鼓勵縣域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兼併重組,重點推進伊電控股集團與大唐電力、中航鋰電合作,促成中鋼洛耐、洛玻集團搬遷伊川,帶動上下游、左右鏈配套項目集聚發展,走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之路。做大新興產業,打造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百億級產業集群。智能裝備製造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為重點,積極引進德國先進技術、設備和品牌,加快推進鄭大物聯科技、酒泉鋼鐵裝備製造基地等項目,荊山液壓、依頓重工、海帝機械(二期)、龍鍵變壓器等項目竣工達產,擴大「伊川智造」影響力。電子信息產業堅持外引內擴、軟硬件兼顧,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盤活華利電子產業園,加快推進微電子產業園、移動終端產業園建設,促進更多項目落戶伊川,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調優種養結構,圍繞東部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發展板塊和西部特色種植養殖發展板塊建設,加快推進萬畝樹莓示範基地、新大農業萬畝獼猴桃基地、新大牧業家庭農場等項目,新流轉土地12萬畝,新發展特色種植10萬畝,年總出欄優質雞1500萬隻、生豬70萬頭。調活生態農業,圍繞南部特色產業、文化旅遊發展板塊建設,促進規模經營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着力推進凱業生態觀光園、山耕生態農業示範園等項目,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共贏。調強加工能力,按照「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積極推進百味農業深加工、智勇生態農業等項目,大力發展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調寬營銷渠道,推廣新大農業「互聯網+農業」經營模式,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用,培育特色品牌,開展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增加農民收入。

不斷提升服務業品質。支持伊川農商行做大做強,鼓勵跨區域經營,加快多元化發展,儘快上市融資,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着力推進華晟物流園、中遠物流園、山連山農貿市場等項目,培育華美建材城、紅星美凱龍等專業市場,打造洛南商貿物流樞紐。開工建設頤高電子商務產業園,全面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加快龍悅水韻、唐都南郡等項目建設,提高養老服務、健康養生等服務業發展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3%以上。

(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新活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始終把改革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全面深化改革改制。嚴格落實上級財稅徵收改革精神,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險費征管新機制。積極推廣PPP模式,擴大融資規模。加快行政事業單位所屬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進一步理順產權關係。統籌推進教育、文化、交通、公務用車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供銷系統綜合改革、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不斷提升開放水平。堅持大員上陣,大力推進精準招商,積極開展項目對接,力爭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總投資200億元。進一步放開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市政建設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更加注重引進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爭取政策性資金10億元。

大力推進創新發展。依託濱河新區生態科技城建設,堅持去庫存和棚戶區改造相結合,加大貨幣化安置力度,穩妥推進棚戶區改造項目。按照先生態、後生活、再生產的要求,大力實施伊河生態廊道、龍鳳山森林公園和浥澗河、潛溪河生態公園建設,形成兩縱兩橫生態體系;加快推進新區路網、體育公園等項目,促進華大基因診斷中心、工商管理培訓學院等項目早日落地,開工建設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園、軸承產業園,打造全省生態體系健全、創新要素齊備、中小企業雲集的創新示範基地,成為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足額列支科技經費,設立創新發展專項基金,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縣域企業與行業龍頭、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以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新培育創新主體18家,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10家。

(四)突出組團發展定位,統籌城鄉建設,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堅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做好規劃、建設、管理三篇文章,統籌推進縣鄉村三級城鎮化,建設宜居宜業新伊川。

突出規劃先行。按照「產業承接、生態對接、通道連接」發展路徑,堅持多規合一、全域規劃,突出縣域特色,提高規劃標準,上半年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鎮村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年底前完成中心鎮、特色鎮規劃及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14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堅持統籌建設。持續完善縣城功能,加快二泉路、文化路

向北延伸等10條道路建設,實施西山植物園(二期)提升、普惠金融中心北廣場、社區排水管網改造等項目。着力提升鎮區形象,突出文化和地域特色,重點打造江左現代農業小鎮、葛寨青銅文化小鎮;突出共建共享,認真抓好彭婆、白沙、平等、白元等城鄉一體化先導示範鄉鎮項目謀劃和實施;突出設施完善和產業發展,不斷增強鳴皋、高山、呂店等鄉鎮綜合吸納能力。按照示範引領、整體推進原則,用好上級政策性資金,加快平等馬莊、白元水牛溝、鴉嶺康莊等「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帶動農村產業發展。

加強精細管理。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以「治亂、治髒、治差、治堵、治污」為重點,持續開展十項整治活動;着力打造人民路、文化路、杜康大道、豫港大道等4條精品街,推進縣城區新建道路、橋梁命名設標及門牌編碼工作;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數字城管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城鄉私搭亂建專項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活動,持續抓好秸稈禁燒工作,以100個提升村和63個示範村為整治重點,引入社會管理資源,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

(五)強化基礎能力支撐,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縣域綜合承載力。統籌交通、生態、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積蓄髮展後勁,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大局。

加快交通路網建設。加強縣鄉道路和橋梁建設維護,重點抓好龍鳳大道、洛欒線、八官線等道路工程,構建「三縱兩橫」的

路網格局。協調做好鄭登洛城際鐵路、三洋鐵路、新汝高速等工程建設,全面啟動14個鄉鎮的交通大環線項目,完成交通中心建設任務,形成「井字過境、米字放射、雙環繞城、鎮村連通」的交通網絡。

提升生態建設水平。高標準實施鐵路公路沿線景觀林帶、高速沿線林業產業帶、荒山荒坡綠化等工程,做好路網綠化、森林撫育等工作,完成造林綠化12萬畝。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220天以上;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管理和水安全保障措施;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不斷提高生態文明程度。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完成平等水源地(二期)、垃圾處理廠(二期)及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加快推進第三污水處理廠、伊川北220千伏變電站、供熱管網等項目。圍繞「氣化伊川」目標,重點抓好城區燃氣管網、鄉鄉通天然氣等工程,實現縣城區水、電、氣、路、暖等基礎設施全覆蓋,並逐步向鄉鎮延伸。實施高標準良田、土地整理、摩天嶺灌區改造提升等農田水利工程,鞏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六)堅持共建共享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廣大群眾獲得感。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努力方向,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聚力精準扶貧。把轉移就業作為主渠道,落實宣傳教育、就業培訓、就業服務措施,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帶動1萬名貧困人口轉移就業。以新大牧業家庭農場、扶貧車間、光伏產業為重點,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實施易地搬遷項目,盤活新型農村社區資源,完成易地搬遷扶貧任務。擴大貧困群眾醫療、教育、低保等社會保障和救助覆蓋面,整合各級涉農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貧困發生率控制在2%以內,在全市率先實現貧困縣摘帽。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種糧補貼、「四免一補」等各項惠民政策,健全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社會救助等各類制度,切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積極擴大城鎮就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實現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20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00萬元。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實施濱河高中(二期)、思源學校、康莊學校等教育工程,新建、改擴建農村中小學校、幼兒園30所,年底前成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持續深化課堂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校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着力建設教育強縣。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增強人民體質。深入挖掘釀酒、青銅器、理學等歷史文化資源,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發揮程林文化園帶動作用,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等融合發展。鞏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文化中心年底前建成投用,完善提升縣鄉村三級文化設施;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着力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質。積極落實「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紮實推進縣中醫院遷建、鄉鎮衛生院改擴建等工程,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確保不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和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堅持領導包案、三級接訪、矛盾調解化解等機制,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和惡性案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網絡金融安全和網絡輿論監管,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諧環境。

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雙擁共建工作,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婦聯、共青團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做好統計、司法、質監、氣象、人防、郵政、通信、地方志、廣播電視、防震減災、民族宗教、殘疾人事業等工作。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記在心上,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始終用法治引領和規範政府行為,完善縣鄉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重大行政決策機制,確保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堅決維護縣委權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意見,使政府的每一項決策都體現社情民意、遵從法律法規、寫滿公平正義!

(二)加快職能轉變,建設高效政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完成行政審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任務。大力推行

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完成「一門式」政務服務創新體系建設,最大限度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打破信息壁壘和利益藩籬,實現行政服務和行政審批「一門」 集中、「一號」 申請、「一窗」 受理、「一網」通辦目標,營造投資環境最優、企業負擔最輕、人民群眾辦事最方便的發展環境。

(三)強化宗旨觀念,建設為民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鞏固「兩學一做」成果,倡樹「清新簡約、務本責實」的良好作風,多為群眾辦實事,多為群眾解難題,多為群眾添福祉。用好《百姓問政》、《最美伊川人》平台,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創業創新、項目建設主戰場,與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共創業績。加大督導問責力度,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和損害群眾利益行為,促進政府工作人員奮發進取、勤政有為,始終做到履職盡責不敢懈怠、為民服務不遺餘力。

(四)深化政務公開,建設誠信政府。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着力加強政府工作人員誠信教育,加大財政預算、重大項目、公共資源、公益事業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健全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突出政府採購、招商引資、招投標等領域政務誠信建設,探索構建以專項督導、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評估為主要內容的政務誠信監督體系,讓政府決策過程透明、權力運行透明,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

(五)從嚴正風反腐,建設廉潔政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不斷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建築工程、政府採購、土地交易、資金使用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從源頭上遏制和預防腐敗行為;紮實開展廉潔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注重家風傳承,全力營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付出收穫希望,奮鬥贏得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開啟新征程,展現新作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