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1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0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方明洋
2022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4月21日在南召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期間的工作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圍繞建設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的定位,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各項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努力取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生產總值完成162.7億元,同比增長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8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4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175元,增長3.5%。

過去的一年,我們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生命至上,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指揮下,我們嚴格貫徹落實省、市安排部署,全縣上下一心、聞令而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用較短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打好了主動仗。我們10天內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31天內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常態化防控工作有力有效。在抗疫鬥爭中,全縣上下迅速擰成一股繩,黨員幹部、社會群眾服從大局、服務全局,各鄉鎮、各單位在防控物資短缺的情況下,認真履行職責,承受了非常之壓力、付出了非常之努力、展現了非常之擔當,出色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項任務,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我們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人員、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應急救援人員、新聞工作者、企事業單位職工、下沉幹部、志願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為這次抗疫鬥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守住了縣域防線,穩住了發展全局,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復甦。正是由於全縣上下同心協力,科學防控,迎難而上,無私奉獻,我們才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中,奪取了戰略性勝利。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對支持、參與抗疫工作的廣大幹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坚持尽锐出战,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一是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剩余5401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加强动态管理,因户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就业,落实四集中措施,顺利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县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二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优良天数296天,空气质量位居全市第二位;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24.7%、22%;四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78家,实现了动态清零。对全县碳酸钙粉体和石材企业集中整治,验收达标200余家。三是全力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坚持超前预判,精准施策,分类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及时处理非法集资案件,圆满完成市定任务。网络借贷、不良贷款、交叉担保等风险化解取得明显成效。

(三)堅持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步伐加快。一是推進項目建設。80個50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成投資86.6億元,21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4億元。成功申報新增債券項目18個,到位資金11億元,居全市第四。天池電站二期、盧氏至沈丘高速公路南召段等24個重大工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二是推進六大集群。綠色建材、清潔能源、生物保健、輕工服飾、汽配鑄鍛和智能電子六大主導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三棵樹實現產值3.4億元,恆利康實現產值9900萬元,雲鑄70萬噸優質鑄造項目於2020年12月23日點火投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9.5億元,營業收入36億元,工業增加值9.2億元。三是推進兩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7億元,實現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5億元,增加值4.2億元,稅收收入1.3億元。立邦、萬博新材料等7個項目簽約落地,三棵樹二期、東方雨虹等14個項目正在洽談。投資2.2億元,建設電商物流園、盛明城市綜合體、弘源國際等7個配套項目。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重點實驗室2個、高新技術企業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商務中心區完成投資5.8億元,現代橋、和平渠等項目建設基本完成,東濱河路南延、歸義路、經二路等道路正在徵地,建業城市綜合體、實驗中學、董店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紮實推進。四是推進開放招商。強力實施產業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全年引進省外資金6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705萬美元。立邦、中廣核、協鑫集團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南召,為我縣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後勁支撐。五是推進旅遊產業。五朵山、寶天曼等主體景區基礎設施和功能服務更加完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鎮2個、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1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農家賓館230餘家。全年接待遊客330萬人次,綜合收入18億元。雲陽鎮石頭村、四棵樹鄉九龍湖、城郊鄉國儲林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四)堅持三農優先,鄉村振興戰略有序實施。一是夯實農業基礎。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縣生豬存欄9萬頭,肉蛋奶總產2.2萬噸。新增註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82家。二是加強環境整治。完善配套村莊基礎設施,建成省、市級「千萬工程」示範村14個,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5000戶,我縣被表彰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省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三是突出產業提升。柞蠶基地穩定在30萬畝,新建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大棚125座,種植袋料香菇5700萬袋。推進牧原「百場千萬」工程,留山1場項目已建成投產。各項營造林完成6.8萬畝,森林撫育完成3.1萬畝,國儲林完成造林3萬畝,新發展花卉苗木1.3萬畝,榮獲「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

(五)堅持城鄉統籌,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一是完善城鄉規劃。編制城市水系、公共設施、醫療衛生等城市專項規劃12個,完成縣域生活垃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鄉鎮規劃3個,完成重點村村莊規劃10個。二是推進城市建設。投資9100萬元,完成陽光大道東段等10條道路和城區污水治理、低壓入地等工程。投資2億元,實施新建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二期、生活垃圾處理廠二期等5個重點市政項目。投資1400萬元,改造老舊小區29個,績效考評全市第二,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全年收儲土地1773畝,實現國土經營總收益8.6億元。三是加強城市管理。以「三城聯創」為載體,治理背街小巷67條,新建、改建公廁8座,開展交通秩序、占道經營、戶外廣告、餐廚油煙等專項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縣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四是築牢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6億元,建設通村公路163條211.8公里、便民橋35座1254延米。「一站兩路一提質」工程完成投資3.3億元,客運北站、縣城至鴨河段快速通道、五朵山高速口至滾子坪段快速通道、新能源客車城鄉公交一體化提質工程快速推進。總投資1.9億元的S333線皇路店至張溝段、G345董店至前莊段改建工程均已全部完工。玉都變-凝脂變220千伏線路工程已開工建設。中廣核留山風電場項目、南陽飛龍崔莊風電場項目全額併網。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縣城區域內已投入使用52個基站。

(六)堅持民生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是教育質量明顯提升。高考本科上線1977人,較上年增加223人,其中一本上線650人,較上年增加63人,實現「清華、北大」招生零突破。投入6121萬元,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改薄項目,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二是衛生事業不斷提質。全縣14個鄉鎮衛生院、102個村衛生所已全部達標。縣醫院投資8600萬元的病房醫技樓投入使用,投資1億元的老年病診療康復綜合樓進入徵地階段。縣醫院、縣疾控中心PCR實驗室已建成並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三是社會保障日益完善。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資金1.7億元。改擴建、新建「四集中」供養機構65家,總床位數達3097張,入住人員2439人。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58人。購置新能源客車105台,實現了村村通公交車,被評為全省第二批「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範縣。四是平安建設成效明顯。抓好信訪維穩工作,紮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推進道路交通、非煤礦山、食品藥品、工程建築、校園周邊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整治,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同時,我們持續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化「雙擁」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外事、僑務、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公積金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科協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常態化加強審計監督。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改進作風,優化服務,政府自身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時期,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縣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圍繞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的發展定位,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五年來,綜合經濟跨上新台階。生產總值是「十二五」末的1.34倍,年均增長6%,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了1.38億元,稅收收入增加了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14%,是「十二五」末的1.06倍。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由「十二五」末的13.7:49.6:36.7調整為「十三五」末的14.4:40.7:44.9,第三產業占比提升了8.2個百分點。五年來,城鄉融合發展呈現新格局。2020年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4.7%,比2015年提高5.5個百分點。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增強,新建、改造國省級公路100.5公里。中心城區面積擴展到17.8平方公里。小城鎮功能逐步完善,雲陽、南河店、馬市坪三大副中心城鎮快速發展,喬端、四棵樹、太山廟等特色鄉鎮煥然一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累計建成省級人居環境示範村50個、達標村54個,「四美鄉村」示範村21個、達標村25個。五年來,三大攻堅戰取得新突破。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貧困發生率由4.06%降至0,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一年摘掉貧困縣帽子,絕對貧困在南召大地劃上歷史性句號。污染防治開創新局面,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成效顯著,實施「四水同治」項目25個,PM2.5年均下降21.3%,空氣優良天數居全省前列。風險防控取得新成效,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五年來,民生普惠共享邁出新步伐。民生支出不斷加大,2020年用於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6%以上。教育質量持續提升,高考一本上線率連續5年大幅增長。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累計完成投資11.6億元,醫療機構達到578家。文化事業持續推進,基本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極大的豐富了全縣人民的文化生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7%。就業創業成效明顯,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3.1萬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顯著,公共安全感指數位居全省前列,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和全市反恐工作先進縣。五年來,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深化「放管服」和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縣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90%以上。開放水平持續提升,「十三五」期間,累計招引項目134個,總投資302億元;利用外資2.9億美元,較「十二五」增長15%;利用省外資金280.6億元,較「十二五」增長23%;出口貿易總額2.4億美元,較「十二五」增長10%。

各位代表,2020年殊為艱難,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苦幹實幹、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向駐召部隊、企事業單位,向離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南召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望這極不平凡的奮進歷程,我們既要珍惜發展成就,更要清醒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質量不高,轉型升級不快,產業結構不優,新舊動能轉換較慢;二是基礎支撐不強,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三是民生短板突出,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方面還有薄弱環節,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四是營商環境不優,部分幹部工作作風、工作效率、能力水平都需要改進和提升。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到位,不負黨和人民重託。

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當前,南召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了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站上了大有作為的歷史新起點。當前是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根據中共南召縣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縣政府編制了《南召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請大會審議。

(一)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要求,結合省市發展目標,綜合考慮我縣的發展基礎和面臨的形勢任務,聚焦奮勇爭先、轉型跨越,未來十五年要朝着「四個南召」的奮鬥目標邁進。一是高質量的實力南召。經濟發展主要人均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建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科技創新能力和開放水平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形成若干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二是高品質的生態南召。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綠色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形成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開發格局。三是高效能的智慧南召。藉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加快「智慧南召」建設步伐,全面提升智慧化、智能化水平。以加快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為重點,夯實智慧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平台建設,全面實施智慧黨建、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示範工程,在黨的建設、社會治理、行政管理、政務服務、監督問效等五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打造高效能的「智慧南召」。四是高標準的幸福南召。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就業更加充分,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體系、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二)「十四五」時期指導思想

「十四五」時期是南召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關鍵階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建設目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實施「兩輪兩翼」戰略為突破口,強化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實幹興縣「四大路徑」,打造「五大基地」,實施「六大工程」,叫響「六大名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力推進「一極四區」建設,為南陽高質量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添彩出彩,為河南爭當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的主力軍作用貢獻南召力量。

(三)「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

圍繞「十四五」指導思想,我縣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主攻方向,完善發展布局,實施「566」的重大戰略舉措,打造「五大基地」、實施「六大工程」、叫響「六大名片」。

一是打造「五大基地」。全國重要的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以碳酸鈣為主的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實施培優扶強,培育龍頭企業,完善平台建設,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河南省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基地。依託我縣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着力推進風電、光伏、水電等能源產業,重點實施中廣核風電、協鑫光伏發電、天池電站等項目建設。河南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基地。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突出五朵山和寶天曼兩個核心景區引領,加快建設楚長城主題公園、杏花山猿人遺址、雲陽旅遊小鎮等文旅項目,打造主體景區山水游、鄉村田園休閒遊、歷史遺蹟文化游等旅遊業態。河南省知名的道地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基地。依託資源優勢,加快培育辛夷、杜仲、山茱萸、艾草等十大道地中藥材品牌,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中藥材專業化種植帶,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建設成為河南省道地中藥材種植大縣、產量大縣、品牌大縣。河南省著名的鑄造和軍工材料產業基地。依託雲鑄、紅陽、東風、向東等企業,加快雲鑄產業園建設,強化重大項目引領,推進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實現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爭鑄造產業、軍工材料產業再上新台階,實現新跨越。

二是實施「六大工程」。工業振興工程。培育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2家,20億元以上企業2家,10億元以上企業5家,形成汽配鑄造、綠色建材等2個百億元產業集群,生物保健、清潔能源等2個50億元產業集群,使我縣工業經濟邁入全市第一方陣。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水利項目,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及山洪溝治理工程,打造南陽優質水源地。「三網」建設工程。以交通網、大數據網、電商網「三網」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交通強縣建設,統籌鐵路、公路等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着力構建智慧快捷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內捷外暢、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智能智慧網絡體系。全域旅遊提升工程。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為抓手,以主體景區為重點,着力打造特色旅遊板塊,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步入全省前列,叫響中原養生旅遊名縣品牌。城鄉提質工程。實施黃鴨河生態治理、新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道路提升改造等重大項目;建成雲陽鄉村振興示範鎮和環鴨河口水庫鄉村振興示範區;建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省級示範村15個,市級示範村30個。教育人才振興工程。全面實施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戰略,大力普及學前教育,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高中教育多樣發展,全力支持特殊教育,促進人才隊伍集中集聚,以教育人才振興助推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是叫響「六大名片」。中國酵素之都。依託恆利康等企業,推動實施「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大力發展具有南召特色的酵素產業,不斷拉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酵素之都。中國鈣都。加快發展以碳酸鈣為主的綠色建材產業,培優扶強,完善平台,壯大規模,提升競爭力,建設「中國鈣都」。中國水性塗料之都。圍繞三棵樹、立邦等骨幹企業,以水性塗料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打造中國水性塗料之都。中國玉蘭之鄉。建設玉蘭生態觀光園、雲陽玉蘭特色小鎮等項目,通過規模化種植、特色化打造、品牌化運營,做大做強玉蘭產業,提升中國玉蘭之鄉品牌影響力。中國柞蠶之鄉。圍繞柞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柞蠶產業,培育柞蠶制種、養殖,以及蠶絲地毯、蠶絲服裝、蠶繭(蛹)深加工全產業鏈,叫響中國柞蠶之鄉品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繼續辦好全縣燈謎藝術節,圍繞宣傳黨的政策、服務中心工作、豐富鄉村文化內涵,定期舉行燈謎競猜活動,發掘、傳承民間文化遺產,叫響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品牌。

在與國家、省、市規劃目標和高質量發展指標銜接的基礎上,提出「三個力爭」「六個更高」的「十四五」發展目標。「三個力爭」:力爭整體經濟實力進入全市第一方陣、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力爭部分經濟指標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六個更高」:經濟發展質量更高。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質量效益同步改善、社會事業進步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城鎮化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進一步融入南陽新興區域經濟中心建設。對外開放能級更高。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融入省市開放大戰略更加凸顯,多層次開放平台體系基本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營商環境重點領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社會文明程度更高。主流思想引領力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遍踐行,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弘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綠色發展水平更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踐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突出環境問題基本消除,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生活品質更高。就業更加充分,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健康南召建設邁向更高水平,人民科學文化素養和健康素質顯著提高。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縣域治理效能更高。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依法治縣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持續提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得到充分彰顯。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政府治理效能顯著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以上的重点任务,是县委“十四五”时期的战略部署,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心。“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凝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奋力谱写实力生态智慧幸福新南召的新篇章!

三、2021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我縣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極為特殊的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十分重要、意義重大。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市委六屆歷次全會及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建設高質量實力南召、高品質生態南召、高效能智慧南召、高標準幸福南召的定位,戰略上堅持「改革、發展、穩定」、戰術上堅持「穩定、發展、改革」,持續走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實幹興縣「四大路徑」,始終堅持團結共事、認真謀事、紮實幹事、用心做事、擔當扛事、廉潔從事「二十四字」工作方針,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推進黨的建設和經濟發展「兩個高質量」工作體系,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奮力譜寫新時代南召全面振興發展的絢麗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結合我縣實際,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等完成目標任務。圍繞上述目標,主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項目建設,築牢發展基礎。一是一盤棋謀劃。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契機,緊盯政策導向,圍繞「主新特」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短板、鄉村振興、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立足於全縣長遠發展,謀劃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建立項目謀劃儲備庫,積極向上對接,爭取我縣更多的項目納入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二是一體化推進。聚焦86個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推進雲鑄、天池電站、立邦等8個總投資176億元的省重點項目和天蠶、禹塑、三棵樹等16個總投資58億元的市重點項目,實行「周調度、旬通報、月考評」制度,確保如期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三是一條龍服務。實行縣處級領導分包重大項目制度,高位推動,全程服務。建立項目審批快速通道,保障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建設要素,努力形成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產業培育,推進動能轉換。一是壯大產業集群。以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為方向,圍繞「一主一新一特」,強力發展新型建材、現代中藥、先進鑄造等產業,延鏈補鏈。抓好三棵樹二期、立邦水性塗料、富煌鋼構等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50億元。加快推進雲鑄項目,確保建成年產70萬噸的鑄管鑄件項目,實現產值50億元,同步帶動紅陽中泰、英東等中小汽配鑄造企業做大做強,逐步打造百億產業集群。科學編制花崗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礦山資源整合步伐,推進皇后、四棵樹、板山坪、喬端等鄉鎮園區建設,力爭入駐企業20家。二是推進兩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5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億元、稅收收入1.35億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商務中心區完成徵地300畝,婦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加快建設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黃鴨河風光帶,開工建設董店城中村改造二期項目。三是培育新型產業。發展電商產業。持續加大中科曙光科技投入,加快推進縣域5G網絡布點建設,推動電商產業園能力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電商骨幹企業,實現多方共贏的發展新格局。壯大文旅產業。加快建設縣遊客服務中心,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和水平。以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為總攬,以打造休閒康養旅遊名縣為目標,爭創五朵山省級旅遊度假區,建設寶天曼生態文化旅遊、雲陽鄉村振興旅遊綜合開發項目,積極建設提升伏牛山天池文旅示範區、猿人山景區和白河第一漂景區等項目。激活金融產業。加強金融創新,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激活縣域金融業態。加大信用基金投入,搭建政銀企對接平台,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擴展「普惠金融」覆蓋面。強化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加快恆利康公司上市步伐。四是深化開放招商。圍繞「主新特」產業鏈,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招引一批1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加強與地區商會聯絡,建立合作關係,搭建招商平台,完善委託招商激勵機制,拓展招商成效。

(三)聚焦鄉村振興,打造亮點工程。一是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四個不摘」政策,完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促進就業,推進產業發展,紮實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確保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實施鄉村振興領創工程。持續建設鴨河口庫區鄉村振興示範區,以城郊鄉上店村為核心區的4個鄉鎮8個行政村,高標準完成村容戶貌的提升改造,建成玉蘭博覽園、紅梨農業園及藥用植物園等特色產業園區,配套建設道路、廣場等基礎設施。加快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依託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雲陽鄉村振興示範鎮將圍繞鐵佛寺核心區和西花園康養區,實施全域景區化打造,初步形成生態休閒鄉村旅遊示範區。積極包裝項目,啟動建設四棵樹鄉五朵山民俗旅遊示範區。每個鄉鎮都打造1-2個鄉村振興示範村,逐步形成由點連線、區域聯片、重點覆蓋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把我縣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範樣板。三是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按照「1+3+N」產業布局,持續抓好柞蠶這一傳統產業和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3個支柱產業,促進提質增效做優做強;扶持發展艾草、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擴大規模培育增量。圍繞創建「全國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縣」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城郊鄉國儲林生態區、柞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酵素養生產業園區,培育30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上檔升級,新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100家以上。申報認證南召辛夷、南召香菇中國地理標誌,爭創市級農業知名品牌10個,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四是着力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最嚴厲的耕地保護舉措,打擊各類侵占耕地違法行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建成高標準農田4.5萬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保持在42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5萬噸以上。五是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大資金項目投入力度,完善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確保農村環境乾淨衛生。實施村莊提質升級工程,建成省市「四美鄉村」14個。完成5000戶無害化農村戶廁改造任務。

(四)聚焦城鄉統籌,促進協調發展。一是抓好規劃編制。重點抓好全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各鄉鎮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和千村試點規劃編制評審工作。二是加快城市建設。加快客運北站、未來大道、水系連通、棚戶區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和污水處理廠二期、城區公廁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三是加強城鄉管理。以城區市容市貌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道路強弱電入地、老舊小區改造和農貿市場建設等工作為重點,深入推進「三城聯創」工作;積極探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設智慧縣城;開展房建市場專項整治,規範房建市場秩序;進一步做好各鄉鎮主穿街道打造工作,配套建設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集鎮區功能,提升鄉鎮吸引力。四是完善城鄉基礎。交通方面。力促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取直方案納入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推進盧氏至沈丘、嵩縣至內鄉、鄭州至南陽三條過境新建高速和二廣高速改造提升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城區至鴨河快速通道、五朵山快速通道、板山坪礦山路等項目建設,打造服務南召、連通周邊的「大交通」體系。水利方面。積極謀劃白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周灣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黃鴨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啟動鴨河口水庫清淤擴容工程。能源方面。充分發揮我縣新能源資源和產業優勢,以資源能源化、供給多樣化、生產清潔化、消費綠色化為方向,紮實推進新型能源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天池電站一期工程,做好天池電站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信息化方面。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建設提升縣級大數據中心,推進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五)聚焦污染防治,保護綠水青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確保縣域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智慧環保建設,探索環境執法新方式。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雲陽鎮、南河店鎮污水處理廠和喬端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三是實施重點整治。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六查六治」行動,持續深化「三散」治理、柴油貨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大對鈣粉及石材等問題企業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強力推進整改。持續開展「三查三清」,對工業點源、畜禽養殖、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再排查再整治。深化「河長制」和「一網兩長制」,強化對山、水、林、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讓南召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讓南召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六)聚焦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大力推行「一表申請、一窗受理和一網歸集」工作模式,全面實現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使用電子營業執照。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新版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在線運行,加快與省市行政審批系統對接融合,實行統一代碼、統一身份認證、業務協同辦理。積極開展「容缺辦理」「區域評價」等專項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優化服務措施,完善規章制度,改善營商環境。三是持續加強礦產品綜合徵管。進一步規範礦產品行業秩序,實現礦產品領域稅費應收盡收。四是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開展「三權分置」改革,新增流轉土地1萬畝。完成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多渠道發展村集體經濟。堅決落實中央長江流域禁捕工作精神,以鴨河口庫區為重點,建立健全常態管控機制,在全縣實施為期10年的禁捕保護,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七)聚焦民計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一是持續促進教育發展。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新鄭小學、衡越實驗中學、皇后鄉中心小學力爭秋期建成投用,城郊鄉中完成新校址整體搬遷。力爭年底前建成160套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在城區中小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大規模、高質量、有特色的職教培訓中心,為南召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二是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強化人物同防、城鄉同防,盯緊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全面深入查漏洞、補短板,組織實施疫苗接種工作,築牢疫情防控堅實防線。三是穩定就業創業。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開展城鎮新增就業專項行動,重點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多渠道就業創業,確保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持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廣泛開展技能培訓,積極組織勞動力向廣東、浙江、上海等地輸送,緩解就業壓力。四是建設健康南召。加快衛生項目謀劃力度、建設進度。推進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加大醫療設備購置力度,提高縣域診療水平、降低轉診率。深化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群眾健康水平。五是加強社會保障。有序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建立完善門診統籌制度,深化提升醫保救助工程。全面深化殯葬改革,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設步伐。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支持公益慈善事業,實施好「政康保」「政福保」工程,確保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各類救助資金按時發放。六是強化社會管理。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平安南召。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做好反恐維穩工作。深化掃黑除惡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五零」村(居)創建活動。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各位代表,我們將繼續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雙擁共建等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統計、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郵政、科協等工作。

各位代表,適應新時代要求,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需要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將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是建設法治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不斷加強審計監督,全面接受法律、監察和人民監督。大力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二是建設效能政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辦法規定,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實行重點工作考評獎懲制度,明責強責,督責問責。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和幹部澄清保護機制,為積極幹事者撐腰鼓勁,營造幹事創業、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三是建設廉潔政府。扛牢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持續深化以案促改,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支持紀檢監察機關依規依紀依法履行職責,堅決懲治各種腐敗行為和不正之風。嚴格執行預算支出管理,壓減非緊急、非必需等一般性支出,切實把資金用在為民辦實事上,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讓群眾過「穩日子」。

各位代表,建設現代化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任務艱巨而繁重,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銳意進取,苦幹實幹,奮力拼搏,確保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建設實力生態智慧幸福新南召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的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