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2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1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宋興哲
2023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4月17日在南召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五年來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極為重要、極其出彩的五年,在此期間,我們完成了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經受了疫情汛情的重大考驗、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新時代的壯麗華章。五年來,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關心支持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以及視察南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強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新突破,取得了一個個天翻地覆的新成就,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氣的優異答卷。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實幹出實績,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縣GDP達到177.6億元,五年年均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7.75億元,年均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2.7億元,年均增長7.9%;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0852元,年均增長8%。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特色見特效,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堅持「項目為王」,累計實施重大項目459個,立邦、安鋼、三棵樹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三次產業結構比優化調整為14.4:40.7:44.9,第三產業占比提升了7.2個百分點。新型建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39.5億元,縣產業集聚區榮獲全省五星級產業集群。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柞蠶等特色農業不斷壯大,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河南省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強縣。景區建設投入21.5億元,五朵山、寶天曼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雲陽鎮石頭村、四棵樹鄉九龍湖、城郊鄉國儲林成為「網紅打卡地」,我縣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美縣域。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品質提品位,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化率達到45.83%,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9.77平方公里。新建5萬噸污水處理廠1座、日供水5萬噸淨水廠1座,改造升級老城區道路10條,新建道路18條,建成青峰山森林公園、黃鴨河風光帶,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雲陽鎮、南河店鎮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四棵樹、留山、喬端等一批特色小鎮獨具魅力。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新建改造國省級公路100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00公里,所有行政村實現通路通車;中心城區實現5G信號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先行爭先進,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黨政機構改革如期完成,涉改部門機構、職能、人員融合不斷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顯著,全縣35個部門1184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台集中辦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河長制」改革、社會信用體系改革、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改革事項紮實推進。強化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4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家,科技中小型企業達到48家。堅持以更高水平擴大開放,五年來累計招引項目191個,總投資700億元。引進省外資金329.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4億美元,均超額完成任務。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民生聚民心,人民福祉大幅提升。我們每年拿出8成以上的財力辦好民生實事,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3萬人。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條件持續改善,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高考一本上線率連續5年大幅增長,實現「清華、北大」招生零突破。衛生領域累計完成投資11.6億元,縣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均通過「二甲」醫院驗收。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基本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救助,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了應保盡保。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決心爭決勝,攻堅戰役捷報頻傳。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盡銳出戰,合力攻堅,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南召昂首闊步邁入了小康社會。污染防治成效突出,自然資源綜合整治不斷深化,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典範城市。深化掃黑除惡鬥爭,統籌抓好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問題,積極化解政府隱性債務,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連年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全市信訪工作先進縣」「全市反恐工作先進縣」。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縣上下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一個月即實現了病例清零;兩年來高效務實的常態化防控措施,成功將病毒擋在了縣域之外。面對「7.20」「9.24」特大洪澇災害,我們迅速啟動防汛響應,果斷處置重大險情,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迅速啟動交通公路、農田水利、城市設施等水毀項目的災後重建工作,各項工程進展順利。「三大攻堅」,抗疫抗災,歷經滄桑的人民更加堅強,風雨過後的家園更加美好。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參加和支持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風險防範、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偉大攻堅戰役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作風強作為,政府建設成績顯著。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務實重干、擔當作為、創優爭先」成為全縣黨員幹部的鮮明特質。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建設,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堅持政府「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持續下降。自覺接受各方監督,五年來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33件、政協提案612件,辦結率、滿意率均達到100%。

五年來,全縣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軍民融合、「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我縣被評為河南省「雙擁」模範縣。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公積金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科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回首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第一遵循。自覺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堅定不移講政治、顧大局,確保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必須把跨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重點工作目標,找准突破口和着力點,持之以恆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前行。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勇於破除思維定勢,敢於打破路徑依賴,善於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深化各項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必須把民生改善作為第一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把作風建設作為第一保障。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辦,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踐行使命擔當,奮力創優爭先,全方位推進新時代南召高質量振興發展。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五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向駐召部隊、企事業單位,向離退休老同志和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南召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產業龍頭帶動不明顯;大項目、好項目不多,重大項目接續儲備不足;居民收入、生活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教育、衛生、文化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仍有差距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任務

今後五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推動南召高質量振興發展的重要時期。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為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在歷屆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機遇、真抓實幹,全力以赴推動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再添新業績。

今後五年全縣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工作和視察調研南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振興發展主題,圍繞「一年有勢頭、兩年有看頭、三年有突破」目標,大力實施項目立縣、人才興縣、生態美縣、民生惠縣「四大戰略」,着力推動工業振興、旅遊振興、鄉村振興、城鎮振興、教育振興「五大振興」,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奮力譜寫新時代南召高質量振興發展新篇章。

  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将重点实现“五大振兴”。
  一是以工业振兴为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思路,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主导产业产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制造业实现税收27亿元以上。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坚持“发展至上、项目为王”,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活动。大力实施“千企升级”,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全面提升全县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强力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上市后备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加快矿山矿权整合步伐,加大碳酸钙资源科学管控力度,推进矿山资源与粉体企业、下游企业有效衔接,加快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抓实“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发扬“六心”服企精神,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二是以旅遊振興為突破,激活綠色發展動能。實施「生態美縣」戰略,錨定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以生態促旅遊、以旅遊養生態,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構建「一核一城三區N景」發展格局,建設以旅遊路網和智慧旅遊為主的「兩大服務體系」,打造伏牛山國民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接待遊客700萬人次,綜合效益突破35億元。大力發展優質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旅遊康養等綠色富民產業,打造一批省級、市級森林特色小鎮、森林村莊和森林人家,到2025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7.55%。

三是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全面推動「三農」工作實現新跨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1+3+N」產業布局,繼續實施「林+N」生態產業模式,苗木花卉面積發展到40萬畝,建成園區20個;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叫響中藥材之鄉品牌;推動蠶菌融合發展,柞蠶面積發展到20萬畝、袋料香菇種植2億袋以上,創建國家級柞蠶現代園區,打造全國食用菌生產重點縣。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四是以城鎮振興為驅動,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工程,以黃鴨河為軸,兩岸並舉、擁河發展,重點推進黃鴨河景觀帶、內河治理、老城區改造、開發區、商務中心區建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實現產城融合。到202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5萬人。加快建設雲陽、南河店兩個縣域副中心城鎮,增強綜合承載功能。加快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和方西高速、內嵩高速、鄭南高速等項目建設,同步謀劃一批國道、省道、旅遊公路、礦山公路項目,優化縣域交通網絡。推動5G、大數據、新能源充電樁等新技術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生活,大幅提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高效治理的支撐作用。

  五是以教育振兴为先导,大力发展民生事业。紧紧扭住“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全面实施教育振兴攻坚计划,实现教育质量“一年求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稳发展、五年跨入全市教育先进行列”。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0.6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243个,谋划筹建一所职业学院。推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县医院提质升级、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等工作,高质量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六馆一院”建设,完善乡村两级文化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巩固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成果,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加快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我县加快高质量振兴发展、各项工作大出成果、快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市委“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全面融入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高质量振兴发展主题,大力实施项目立县、人才兴县、生态美县、民生惠县“四大战略”,着力推动工业振兴、旅游振兴、乡村振兴、城镇振兴、教育振兴“五大振兴”,全力实现观念能力作风、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十个新突破”,奋力打造军民融合高端制造基地、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绿色建材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初步考慮,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人均GDP增長8.5%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8.5%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協調同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左右,工業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稅收增長11%左右,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持續提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單位GDP能耗降低率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

今年的政府工作,將按照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面圍繞融入副中心、助力副中心、出彩副中心展開,對標省「十大戰略」,深化市「十大行動」,貫徹縣委「十個新突破」,重抓重推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進產業轉型,集聚跨越發展新動能

我們將把工業振興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開發區提質等工作,培育壯大新型建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三大產業集群,為南召高質量振興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1、推进重大项目。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扎实开展,推动天池电站、立邦、富煌钢构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建设省市重点项目60个以上,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全力推动东方雨虹、超赢酒厂、中煤建钙基新材料、筑友绿色建筑、南翔石业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立邦一期续建、云铸产业园、康辉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天池电站首座机组年底前并网发电。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全年争取项目200个以上,争取资金36亿元以上。
  2、壮大主导产业。一是培育新型建材产业。培育壮大鑫泰钙业、新广源、中利化工等“链主”企业,依托路美交通、仁合汇金、富煌等骨干企业,以新型复合粉体、板材、管材、型材和装配式建筑材料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中小粉体企业整合提升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建材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钙都”。培育壮大三棵树、立邦等“链主”企业,以水性涂料、防水涂料为发展方向,招引东方雨虹、巴德士等知名企业落户南召,建设水性涂料工业园,打造中国水性涂料基地。加快长岭工业园、利迪产业园建设进度,完善基础配套能力;推动花岗岩产业快速发展,推进矿权审批,东原石材产业园区二期启动建设,全年新上花岗岩产业项目15个,建成投产5个以上。二是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恒利康、联源生物等“链主”企业,依托天蚕生物等骨干企业,开展辛夷、山茱萸、杜仲、铁皮石斛、枸杞等中药材精细加工,壮大以中药提取物、保健品和药食两用产品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药、食、健等系列产品开发。依托皇后乡、云阳镇、小店乡等乡镇资源优势,建设集辛夷种植、提取加工、健康养生、观光休闲、科普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产业示范园,致力打造“中国辛夷谷”。加快恒利康二期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酵素康养小镇,助力企业上市。三是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围绕云铸产业园,培育云铸公司等“链主”企业,力促云铸一期投产见效,实现年产值30亿元、税收2亿元;推进环球、超联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以光电装备、机械产品、工模具、非标设备研发加工为重点,完善军民融合服务机制,加速军工先进技术和产品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红阳、向东、红宇等军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军民融合高端制造基地。

3、完善發展平台。加快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和區域評估進度。實施「三化三制」改革,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提升開發區管理水平。圍繞主導產業,激勵企業快速發展,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8億元、實現規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8億元、稅收2.5億元,簽約入駐項目10個、新開工項目6個、投產項目4個。推進科技創新,實施智能化、綠色化、企業技術「三大改造」,申報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

4、整合保障要素。一是盤活土地資源。用好土地增量,從企業畝均投資強度、納稅額度、企業形象上制定標準,按標準配備用地,把有限的增量指標用到最需要的企業;開展「百園增效」行動,盤活土地存量,建立閒置企業土地台賬,推動閒置土地合理利用;實施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探索推行工業用地「拿地即開工」機制。二是加大資金支持。積極幫助企業、項目單位拓寬融資渠道,通過PPP模式、基金、債券、政企合作等多元化渠道進行融資,加大高成長企業支持力度,提升企業投資信心。抓好融資服務,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洽談會,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強化招才引智。加強人才培育和引進,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企業引進創新人才,搶占行業制高點。以產業為單元,聘請專家,成立高端智庫,提供產業規劃、企業發展等方面頂層設計,加快推動產業轉型。

(二)全力推進「三農」工作,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解決「三農」問題是政府重要的政治責任,我們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1、守住两大政治底线。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健全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摘帽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亿斤以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实施乡村领创工程。一是推进云阳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重点围绕铁佛寺核心区域和西花园区域,建设生态休闲农旅示范区。每个乡镇都打造3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步形成由点连线、区域联片、全域覆盖的发展局面。二是推进鸭河口库区生态休闲示范区建设,对城郊乡核心区内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及户厕进行提升改造;建设玉兰博览园、红梨农业园以及药用植物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实施城郊乡至太山庙乡环库公路提升工程,配套建设景观路、停车场、游览路、广场等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四棵树农旅产业示范区建设,以五朵山景区为核心,改扩建民居405幢,新修拦水坝12座、生态公厕21个,完善停车场、供水站、垃圾回收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中药材花卉种植采摘园、滑雪滑草场和康养度假区。
  3、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按照“1+3+N”产业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采取种植补贴、项目支持等形式,壮大中药材产业,新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1万亩,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20家;全县艾草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重点培育石门华康艾叶等龙头企业,打造两个全国知名艾草产品品牌。落实“菜篮子”责任制,稳定生猪生产,新建3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出栏量达到21万头。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创建有机品牌5个,开展香菇、艾草地理标识认证。加快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柞蚕现代产业园区、市级酵素养生产业园区建设,每个乡镇打造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集群发展。
  4、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利用空置土地见缝插绿,打造微田园、微景观,实现村庄绿化全覆盖;开展村庄亮化行动,在乡村主干道、公共休闲广场地段安装照明设备,实现村庄亮化全覆盖;加快千村万塘综合整治,采取清淤疏浚、截污治污、整修加固、植绿造景等措施治理坑塘,美化村庄环境。每个乡镇打造2-3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提升道路硬化工程,完善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持续实施厕所革命,改造户厕5000户。

(三)全力推進基礎建設,打造城鄉一體新典範

我們將強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位,引領特色小城鎮打造,促進城鎮振興,不斷增強城鎮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輻射力。

  1、加快城市建设。计划投资33.9亿元,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拆迁安置等36个项目。其中投资8000万元,推进再生水厂建设,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投资8300万元,建设伏山北路农贸市场、改造白沙路农贸市场,进一步方便市民生活。投资3.14亿元,完成九龙路、古城路、丹霞东路、黄洋北路等9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让城区路网更加完善,居民出行更加便利。投资8200万元,开工建设青峰山大桥和崔庄大桥两座桥梁,一河两岸的城市交通将更加快捷。投资2.5亿元,推进黄鸭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和黄鸭河风光带景观带绿化工程;投资4700万元,建设民生公园、瑞龙路带状公园等8个城区游园,对城区道路进行绿化改造,进一步扮靓城市风景。以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争取为突破口,力争上河苑三期、阳光社区一期和二期等6个棚改项目开工建设,香榭花都、闫沟社区、理想社区、上河苑等4个棚改项目按期完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完成年度任务。适时启动东滨河路区域连片开发和人民北路建设项目。
  2、强化城市管理。围绕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总目标,以推进“1050”专项行动为引领,开展“十大攻坚”行动。一是开展滨河公园修复重建专项攻坚,按照实用、休闲、扩容以及泄洪等标准开展恢复重建,力争6月底前完成任务,给市民创造一个全新的休闲健身乐园;二是开展绿化提升专项攻坚,围绕国家园林县城申报,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成功;三是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专项攻坚,完成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宣传单乱扔乱放集中清理,让城市环境更加整洁;四是开展市政设施养护专项攻坚,完成破损道路养护、窨井盖专项治理、强弱电入地、污水管网改造,完善市政设施;五是开展道路标识规范专项攻坚,完成标示标牌更新修复、黄洋路非机动车道改造和光明路、世纪大道安装机非分离护栏等工作;六是开展违法占道棚亭整顿专项攻坚,完成占道报刊亭、私设棚亭以及影响市民安全出行的道牙、斜坡、地钉、残留线杆等清理工作;七是开展夜景亮化提升专项攻坚,做好公共区域亮化、滨河走廊、出入城口、精品街道夜景亮化提升工作;八是开展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攻坚,完成东沟河、泵站、玉兰路、九龙路等区域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九是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专项攻坚,堵疏结合,落实“一喊二锁三拖四罚”举措,清理各类违法乱停乱放;十是开展“双违”整治专项攻坚,实现“消除存量、遏制增量”和“全覆盖、零容忍”。
  3、激活发展潜力。坚持“耕地保护红线”“矿山开采红线”不动摇,严厉打击非法占地、非法采矿行为。强化保障服务和国土经营能力,今年计划收储土地1200亩、拆旧复垦2000亩、土地整理3000亩,实现土地一级市场挂牌、矿权出让、节余指标交易等经营收益8亿元。推进依法治税,确保自然资源税费应收尽收。强力开展“问题楼盘化解”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4、完善基礎設施。實施「兩新一重」工程,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一是交通方面。投資9800萬元,建設五朵山快速通道項目。投資4.8億元,建設綜合交通物流園項目。力促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取直方案納入省規劃,重點推進方西高速等新建高速和二廣高速改造提升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縣城至皇路店快速通道、板山坪礦山路等項目建設。改建國道、省道61公里,建成農村公路150公里,所有行政村實現更加便捷的互聯互通。二是水利方面。積極謀劃白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周灣水庫等重點項目。投資8800萬元,繼續推進黃鴨河流域生態治理工程。加快推進鴨河口水庫清淤擴容工程。推進水毀工程災後重建,6月底前全部完成重建任務。三是能源方面。充分發揮我縣新能源資源和產業優勢,以資源能源化、供給多樣化、生產清潔化、消費綠色化為方向,紮實推進新型能源項目建設,打造綠色能源示範基地。投資1.6億元,啟動縣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項目建設。四是信息化方面。完善5G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提升縣級大數據中心,推進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四)全力推進生態建設,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圍繞「兩降一升一控兩達標」工作總目標,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經濟社會綠色健康發展。

1、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散亂污」動態清零、排污企業專項整治和大氣污染防治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專項行動;以國省控和各鄉鎮空氣站點精細化管控為突破口,加強對施工工地、道路揚塵等大氣污染源的綜合治理,不間斷開展巡查督查,進一步提升空氣質量。

2、着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對縣城新水廠水源地進行保護區劃分和規範化建設,南河店鎮污水處理廠儘快建成投運,啟動白土崗鎮污水廠建設。持續強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嚴控畜禽養殖污染。深入落實河長制「四制四化」,大力整治河湖突出問題。確保全縣四個國省控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3類水質標準。

3、穩步打好淨土保衛戰。加強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健全土壤污染防治體系,進一步強化土壤安全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4、持續推進生態建設。深入實施長江流域禁捕工作,建立健全常態化管控機制,切實保護好縣域水生態環境。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完成營造林13.86萬畝、國儲林建設8.5萬畝、森林撫育8.5萬畝。進一步完善林長制,開展涉林違法犯罪嚴打行動,推進森林防火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

(五)全力推進旅遊振興,培育文旅融合新名片

圍繞全市文旅康養千億產業集群定位,深入實施「旅遊振興」戰略,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目標,有效整合山水、康養、人文、生態等優質資源,構建「一核一城三區N景」發展格局,打造伏牛山國民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叫響「老家河南、康養南召」品牌。

1、高端編制專業規劃。啟動編制南召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定位,與國土空間規劃、重點景區規劃、部門專業規劃深度銜接,做實編細5-10年發展規劃,為全產業鏈發展留足空間、提供遵循,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奠定基礎。

2、着力打造中心城區。圍繞「兩山一帶一林一中心」,完善中心城區購物、休閒、康養、遊客集散等服務功能,打造山城、水城、森林康養城;依託黃鴨河風光帶建設,配套發展旅遊觀光項目,形成集文化教育、商貿流通、健康養生、親水娛樂、夜間經濟為一體的黃鴨河十里休閒長廊;提升國儲林基礎設施,招引知名企業投資合作,完善產業布局和功能劃分,實現城林銜接、林游一體,打造河南省知名的生態旅遊康養基地。

3、協同推進三大片區。一是打造五朵山文旅康養示範區。突出全市千億產業集群頭部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強與省文投合作,把中原廠打造成全省工業遺產與藝術文創相融合的特色街區;加快推進五朵山景區快速通道、門景區等基礎提升,推進高端民宿、中醫藥康養等旅遊業態建設,打造全市行業標杆。二是創建伏牛天池·寶天曼森林康養示範區。提升馬市坪伏牛天池景區基礎設施,完善旅遊交通道路、河道綜合治理、生態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精品親子民宿等相關配套建設;提升喬端寶天曼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打造寶天曼特色品牌。三是規劃建設猿人文化鄉村旅遊示範區。以雲陽杏花山猿人遺址保護開發為重心,帶動發掘小店小空山、留山丹霞寺、太山廟曹店支部舊址等文旅資源,推進杏花山遺址公園、韓信寨修繕保護等項目建設,同步謀劃包裝太山廟曹店古鎮、小店石舍人家等鄉村游項目,打造鄉村文旅品牌。

(六)全力推進改革開放,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

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解放思想觀念,創新招商方式,完善開放機制,努力打造溫馨和諧的營商環境,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1、深化開放招商。圍繞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產業招商、招大引強,緊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民營500強和上市企業、大型央企、高科技企業,積極謀劃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各鄉鎮政府和縣直部門都成立招商專班,組建小分隊,選優配強一批願招商、懂招商、會招商的優秀人才,前往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精準高效招商活動,着力引進一批新型建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項目。緊盯東方雨虹、固克塗料等重點項目,儘早招引落地;持續篩選一批關聯性產業項目,努力達成意向。

2、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不見面審批,全面推行「一窗通辦」「一件事」集成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堅持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建立新型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覆蓋率達到100%,行政處罰公示率達到100%。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3、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落實「企業服務日」「企業家節」「暢聊早餐會」等工作制度,加強企業問題的收集、研究和分類處理,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落實各級惠企政策,圍繞企業經營、融資、土地、人才等方面,制訂有效措施,解決實際困難,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久。

4、持續深化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交易平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公司治理轉型,促進標準化規範化運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完成縣級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任務。深化財稅金融改革,進一步加強稅源建設和財政管理,提升縣級財力;盤活金融市場,推動「政銀擔」合作,支小支農貸款擔保額度達到2億元以上,與各金融機構合作總授信額度達到6億元以上。深化教育改革,規範民辦教育,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推進學前教育普惠擴容。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承包經營權和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創建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試點縣;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000畝。

(七)全力推進民生改善,實現幸福生活新願景

我們將牢記民生為要,持續實施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努力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1、全面推進教育振興。一是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投資4億元,啟動建設職教園區;投資1.5億元,加快商務中心區完全學校建設,新增高中和義務教育階段學位4500個;投資7500萬元,建設一高綜合樓、皇后鄉完小、城關五小附屬幼兒園、城郊鄉中心幼兒園等項目,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二是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採取縣內招教、校園招聘、特崗計劃、招才引智等方式,定向定點招聘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促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以實施「三名工程」為抓手,完善教師培養計劃,培育選樹典型,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團隊。三是着力提高教學質量。開展骨幹教師集體備課、中小學教師全員賽課等活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探索「1+X」模式,推進名校帶弱校、城市帶農村聯盟型集團化辦學新模式,在教學管理、課程開發、教研活動等方面進行合作;推進鄉鎮小學區域性緊密型集團化辦學,形成行政、人事、財務一體化運行,盤活農村教育資源。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建立健全高中、初中、小學、學前和職業教育五個層面的評價體系,用評價槓桿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2、不斷深化醫療服務。投資4.2億元,全力推進婦幼保健院新址綜合病房樓、縣醫院傳染病區綜合樓、防疫集中隔離點及老年病診療康復綜合樓建設等項目,確保如期完成任務。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實現「四個零」目標。持續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健康南召行動,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保障能力。進一步推進「就醫一卡通」工作,加快居民電子健康卡推廣應用,逐步實現「兩碼融合」或「多碼融合」。

3、穩定擴大就業創業。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突出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

4、切實加強社會保障。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全面推動各類養老設施建設;建立臨時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加強低保邊緣人口信息監測;加強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同慈善事業制度有效銜接;加快公益性公墓和殯儀館標準化建設步伐。

5、完善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基礎文化設施,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做好文物資源調查研究,篩選公布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強文物保護利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6、創新完善社會治理。堅持底線思維,做到「三管三必須」,切實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管理。扛牢維穩政治責任,強化信訪矛盾化解。深化「三不五零」平安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創建,實施「一網六通三提升」社區治理模式,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滿意度。

(八)全力推進政府建設,樹立擔當作為新形象

一屆有一屆的責任,一任有一任的使命。我們將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不斷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1、始終做到對黨忠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擁護和捍衛「兩個確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折不扣推動中央、省、市和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轉化成一個個項目、一件件實事。

2、始終做到實幹擔當。深入開展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持以大坐標、大視野、大格局謀劃全局,堅決破除等靠拖要、不思進取、怕險畏難思想,敢於應對重大挑戰、勇於衝破重大阻力、善於解決重大矛盾。持續轉變工作作風,嚴格執行「13710」工作制度,加大重點項目、重大事項、重要工作的督查督辦力度,確保件件抓落實、事事有結果。

3、始終做到務實為民。牢記為民初心,推動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務向民生覆蓋、資源向民生傾斜。堅持過緊日子,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節約出的資金全部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實惠。

4、始終做到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健全政府工作規則,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民主監督,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開創依法治縣新局面。

5、始終做到清正廉潔。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一崗雙責」,鍥而不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嚴格財政資金管理,完善資金績效考核機制。推進審計全覆蓋,強化審計、監察結果運用。堅決正風反腐肅紀,着力營造作風清正、幹部清廉、社會清朗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藍圖繪就,惟有奮鬥;揚帆破浪,正當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苦幹實幹,以一如既往的耐力、一以貫之的定力、一往無前的魄力,奮力譜寫新時代南召高質量振興發展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