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2年新安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1年新安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新安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王智
2023年新安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新安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4月17日在新安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第十四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新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發生深刻變革、鑄就歷史輝煌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持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深入實施「1366」總體發展思路,用好「六項抓手」,堅持穩中求進、奮發作為,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安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質量推進項目,經濟勢能持續攀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6%。工業總產值達到559億元,新材料和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實現產值45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81.9%。累計實施省市縣重點項目561個,完成投資637億元,豫西LNG儲氣中心、引熱入洛等支撐性項目建成投用,新強聯、德野房車、愛科麥鎢鉬、康達卡勒幅等高端製造企業投產運行。投資120億元的漢關文化城落地實施,千唐志齋新館即將竣工開放,成功舉辦2019中國書法•年展暨首屆千唐志齋唐楷高峰論壇。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0家,省級以上示範合作社達到22家,「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50萬畝,新安櫻桃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軟籽石榴榮獲中國綠博會金獎。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優化為5.6:43.6:50.8。新安、洛新產業集聚區分別入選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安連續兩年蟬聯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先進縣,入選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新安實現了從「榜上有名」到「金榜題名」的華麗轉身。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水平建設管理,城鄉功能不斷完善。「五區聯動」城市發展新格局破題起步,城市外延拓展和內涵提升雙輪驅動持續加速。接續實施「新區開發起步年」「新區開發推進年」「新區開發提速年」行動,龍泉新城、澗濱水城路網基本成型,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框架不斷拉大。洛新快速通道、新310國道、連霍高速新安西出口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用,群眾出行環境更加便捷通暢。「清網」行動深入開展,一批廣場遊園、星級公廁、城市書房建成投用,55個老舊小區煥發新顏,供熱、供氣、供水、污水污泥、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15分鐘生活圈功能服務更加到位,城鎮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55.7%,全省百城提質暨文明城市創建現場會蒞新觀摩。持續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南李村鎮、北冶鎮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鎮。我縣獲評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縣。特別是2020年,我們以全省第2,全國第19的優異成績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時代新安「富春山居圖」特色日益彰顯。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效率改革創新,發展潛能加速釋放。創新型縣域試點初見成效,新強聯創業板上市,培育國家級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研發平台32家。全縣市級以上創新平台達到21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家,備案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31家,上市後備企業8家,科創資源加速集聚。五年累計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26個,利用省外境內資金426億元,省內資金245億元,吸收外資15億美元,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快。開發區改革順利起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提質提速,新增市場主體2.5萬家,營商環境評價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連續兩年位居全市前列。新安正在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投資興業熱土。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標準鐵腕整治,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五大行動」深入實施,「四大結構」調整持續優化,萬基鐵路專用線正式運營,「散亂污」企業保持動態清零,PM2.5、PM10持續下降,優良天數逐年增加,圓滿完成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目標任務,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引畛濟澗、引故入新、三河水廠、三河供水樞紐建成投用,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澗河實現全流域生態治理,全省「四水同治」現場會蒞新觀摩。高標準實施國土綠化,沿黃宜林地綠化穩步推進,12個村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森林鄉村,全縣179處2.1萬畝廢棄礦山和尾礦庫區實現有效治理,全省「三山」整治工作現場會蒞新觀摩。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6.5%,榮獲河南省森林城市。天藍、地綠、水清成為新安又一張靚麗名片。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品質民生供給,民生福祉顯著增強。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千方百計惠民生,民生支出累計達153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2.5%,完成民生實事213項。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遠程會診實現全覆蓋,縣人民醫院入選全省縣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二院、中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全部建成投用,新安成功創建「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五年新增城鎮就業3.9萬人,始終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建改建學校32所,新增學位1.6萬個,職教中心建成投用,洛陽科技職業學院穩步發展,職業教育走在全省全國前列,新安學子從「有學上」實現「上好學」。掃黑除惡、平安建設、信訪穩定、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紮實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4.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新安人民生活實現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效能履職盡責,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確立」的政治成果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行動自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整治「四風」問題,從嚴懲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加強審計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結率、見面率、滿意率達99%以上。始終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同時,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供銷、檔案、地方志、保密、人民防空、公共機構節能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等工作實現新進步。新安幹部作風明顯改進,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風險和困難比預判要大、創造和突破比預想要多、成果和變化比預期要好的一年。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縣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十四五」平穩開局。榮獲全國科普示範縣、2021中國文化建設百佳縣市、河南省鄉村振興示範引領縣、河南省雙擁模範縣、河南省法治縣、省級食品安全達標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等多項榮譽。

(一)防汛抗疫有力有序。面對歷史罕見的汛情衝擊,在縣委統籌調度下,我們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全縣干群第一時間投入防汛戰役,轉移安置群眾16317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縣上下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紮實推進災後重建工作,受災群眾房屋全部修繕完畢,修復道路103.6公里、水毀工程29處和受災校舍40所,受災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短期內全面恢復。12月31日疫情發生後,縣委縣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反應、果斷處置、精準防控,457支黨員先鋒隊、16000餘名黨員身先士卒,2800餘名援新醫護工作者逆行出征,29000餘名社會各界志願者無私奉獻,各條戰線同心發力,人人書寫戰疫精彩。在這場戰役中,我們科學應對,快速流調溯源,高效完成了3輪全員核酸檢測,僅用3天在萬基增設隔離房間660間,做到應控盡控、應轉盡轉、應隔盡隔,迅速有效控制疫情,用18天實現全面重啟。大戰大考的勝利,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力支持,得益於兄弟縣區的守望相助,得益於全縣人民的識大體顧大局講奉獻,全縣幹部群眾凝聚出的積極應戰、攻堅克難的鬥志,不甘落後、奮勇爭先的勇氣,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堅的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二)經濟運行穩中提質。202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52.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41046元、20084元,同比增長6.3%、7.7%;全縣工業用電量累計9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全社會貨運量累計達到2298萬噸,同比增長9.7%;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82.1億元和216.7億元,存貸比76.8%;企業增值稅、所得稅同比增幅分別達到55.1%、11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2億元,利潤率5.3%;電商交易額達到39.8億元,同比增長8.2%。

(三)產業轉型加快升級。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圍繞「兩新一重」領域,大力實施「96283」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三個一批」活動集中簽約開工投產項目20個,16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15億元。日處理垃圾800噸的靜脈產業園建成投用,萬基2×6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新強聯精密軸承智造科技園、北玻自動化智能化高端裝備產業園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主導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保持在80%以上。縱深推進「三大改造」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56個項目完成投資78億元,4家企業獲評市「三大改造」標杆企業,3家企業獲評省、市級綠色工廠,市有色金屬合金製造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落戶新安。全面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企業問題辦結率達100%。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會、金融產品對接會27次,惠企267家,落實資金17.28億元,有效激發了實體經濟活力。深化龍頭景區帶動、民俗文化融合、生態旅遊康養等模式,龍潭大峽谷成功重組,漢關文化城、維也納水街等文旅項目加快推進,良棲山院、黃土泊等一批高端民宿投入運營,櫻桃文化節、櫻桃谷騎行邀請賽等活動成功舉辦,全年接待遊客1138萬人次,旅遊收入34.55億元,新安入選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四)發展動能有效激活。深入推進「放管服效」改革,全力承接省、市下放的336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向鄉鎮下放143項縣級權限,順利完成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行政效能得到進一步釋放。深入推進「多證合一」「一照多址」試點、「證照分離」改革、「一證通辦」「一網通辦」,全方位推進行政審批提質提速,企業開辦實現1個工作日辦結、最快4小時辦結。2020年度營商環境評價位居全省第29、全市第3,全縣新增市場主體6051戶,同比增長11%。在全市率先開展智慧鄉村基層智治建設工作,實現鄉村便民服務事項「一碼通管」。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成功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22個,利用省外境內資金91.1億元,市外省內資金52.5億元,吸收外資3.73億美元。不斷深化科技創新,大力培育和引進創新引領型企業、平台、人才和機構,建設中原學者工作站1個,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7家、市級「小巨人」企業2家、市級高成長性提質倍增試點企業11家。

(五)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開展「新區開發提速年」行動,實施新區開發項目41個,全力推動北部「龍泉新城」、南部「澗濱水城」、東部「漢關文化城」和磁澗片區、鐵門片區「五區聯動」發展。雲夢路三期,石廟、宋村、陳灣安置區二期,龍泉新城污水處理廠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澗濱水城38棟1622套安置房全部完工,承載能力持續增強。濟新高速、新伊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有序實施,北京北路、南京南路、長江大道等12條城市道路和310國道二期建成通車,沿黃戶外運動生態廊道全線貫通,「六縱七橫一外環」骨幹交通網絡正在加速構建。實施城鎮提質項目79個,完成投資51.2億元,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1個,新增入網供熱面積71萬平方米,縣城區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85%,垃圾、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96%,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持續深化文明創建活動,成功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年度考核,市民文明素質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氣質」更佳。

(六)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新納入監測對象695戶2295人、實現幫扶全覆蓋。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產業項目88個,涉及資金8297.43萬元。完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糧食總產量4.55億斤。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8家、省級示範合作社5家、市級示範合作社9家、家庭農場6家,大粒櫻桃、軟籽石榴、冬桃、朝天椒等特色種植面積達30萬畝,新安縣櫻桃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園」,五頭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成功舉辦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洛陽市主會場慶祝活動。積極實施「三變」改革,北冶鎮、正村鎮被選為全省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鄉鎮。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成功創建示範村21個,新改建農村公路73.4公里。全面推進「三清兩建」專項行動,村霸村痞、侵占集體資產、矛盾糾紛得到有效治理,全縣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82%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我縣被評為河南省鄉村振興示範引領縣。

(七)生態治理有力有效。堅持以大氣污染治理為重點,持續推進「三散」治理、工業企業深度治理、移動污染源精細管理,2021年全縣PM2.5、PM10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0%、13%,優良天數達到252天,圓滿完成市定任務,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嚴格落實「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尚莊、黨灣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到91.7%,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到100%。高標準實施沿黃工程造林3.6萬畝,整治水土流失17.83平方公里,完成礦區植被恢復3550餘畝,成功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驗。

(八)民生福祉不斷增進。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達到35億元,8大類50項民生實事順利實施。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紮實開展,辦理民生實事754件,我縣被市政府評為2021年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突出單位。組織技能培訓2.27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1.23萬人,均超額完成市定目標。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持續提高,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建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69個,農村幸福院18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1所,幼兒園3所,新增學位7800個。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取得「三金一銀」優異成績,第三屆縣全民運動會成功舉辦。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遷建和縣醫院病房樓建設等工作穩步推進,縣醫院成功創建三級醫院。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信訪工作繼續保持平穩態勢,新安縣訴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獲「國家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歷程,我們勠力同心、奮楫同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我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績都歸功於中央的英明決策,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縣委的把方向、掌大局,歸功於歷屆縣政府和各位老領導、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礎,歸功於新安人民的一路打拼、一路向前。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工商聯、人民團體、駐新部隊、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隊伍、離退休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五年來的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一是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二是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新安人民謀福祉;四是必須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行政、依規辦事,使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規範運行;五是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努力提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六是必須強化作風建設,真抓實幹,善作善成,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七是必須全面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這些重要啟示,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斷發展。

回顧五年來的歷程,我們清醒認識到,發展道路上還有諸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一是經濟恢復仍不均衡、基礎尚不穩固,對全市發展的支撐作用還不強,與副中心城市增長極的定位還不相稱;二是傳統產業升級、「風口」產業培育步伐不快,科技創新、人才支撐仍需加強,營商環境有待提升;三是城市能級相對較低,城市平台功能總體比較薄弱,教育、醫療、養老等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較多,城鄉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四是社會治理領域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經濟和社會領域風險化解等方面壓力較大,「三零」創建還有差距;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部分政府部門服務意識、擔當精神、專業素養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恆抓好政府自身建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二、今後五年工作展望


今後五年,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也是新安推進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機遇期和歷史窗口期。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發展面臨多重壓力,挑戰前所未有,但機遇同樣前所未有,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家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省委推進「十大戰略」,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戰略,必將為新安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明確了「三強三高一邁進」(即經濟實力更強、科教驅動力更強、人民幸福感更強;生態文明水平更高、文化旅遊業發展水平更高、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更高;奮力邁進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行列)的奮鬥目標,繪就了新安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將按照縣委決策部署,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闖出新路子,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

今後五年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即將召開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貫徹省十一次黨代會、市十二次黨代會、縣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用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牢牢把握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錨定千億級經濟總量奮鬥目標,深入實施「1366」總體發展思路,聚焦產業發展、城市提質、鄉村振興、文旅文創「四項重點工作」,用好科技創新、改革開放、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三個重要抓手」,推動經濟發展轉型提質,確保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助力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在重振洛陽輝煌進程中勇於擔當、貢獻力量,奮力邁進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行列。

重點做好以下六項工作:

經濟發展動力顯著提升。現代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統籌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風口」產業培育,鋁鈦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規模居省市前列。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着力把文旅文創產業培育打造成主導產業、富民產業、綠色產業,推動產業體系由「222」向「321」轉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8.5%左右、總量突破8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萬元以上,為洛陽打造副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優化,創新資源要素加速集聚,「人才引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依靠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基本形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成為具有省市影響力的製造業創新高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評價成績進入全省標杆行列,市場主體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新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心安」營商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

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大力開展城市提質,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集中供熱、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提升、公共空間打造持續優化,「五項治理」和物業規範化持續推進,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文明創建從中心城區向農村(社區)拓展,文明城市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一老一小一青壯」突出問題,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共同富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

生態文明建設顯著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河湖水系綜合治理全面優化,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做樣板、當先鋒,實現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目標。空氣質量、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優於省考核要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政府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健全,糧食安全、防汛抗旱、金融風險等應急管理和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智慧新安體系高效運轉,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運行服務保障能力有效提升。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多元化解機制日趨完善。

各位代表!努力實現「三強三高一邁進」,是全縣人民的共同願望,更是縣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們將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一步一個腳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確保美好藍圖逐步變成生動現實!


三、2022年重點工作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全面履職接續奮鬥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

根據縣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人均GDP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協調同步,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GDP能耗降低率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抓項目、促投資,強化高質量發展新支撐。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優化政策組合,提高執行效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狠抓「三個一批」。堅持「項目為王」,突出項目建設主抓手,實施「238227」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健全領導包聯項目工作機制,強化分析研判和問題解決,圍繞項目立項審批、能耗指標、環境評價、施工建設等靠前服務,推動北玻自動化智能化高端裝備產業園、聖久鍛件年產15萬噸風電軸承精密鍛件、萬基鋁鈦新材料年產12萬噸高端雙零箔鑄軋帶坯等重點項目早投產、早達效,確保234個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274億元以上。激發消費潛力。鞏固傳統和大宗消費,加強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加快推進農村電商入戶,激活農村消費。培育壯大新零售、「互聯網+醫療健康」、文化旅遊等新業態。繼續組織好文旅促消費活動,幫助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解決經營中的實際困難,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潛力。精準服務企業。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對「有前景、有困難」的「兩有」企業精準幫扶,完善提升政銀企對接機制,常態化開展產銷對接、成果轉化等活動,「點辦理、批處理」解決共性問題,一企一策解決個性訴求,確保企業反映問題解決率達到96%以上。全面落實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動力活力。力爭全年新增「四上」企業5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業1家、上市後備企業7家。

(二)堅定不移抓產業、強支撐,夯實高質量發展新根基。落實市委、市政府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以「產業發展突破年」為抓手,聚焦鋁鈦新材料、風電軸承、高端醫療裝備、文旅文創等「風口」產業,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高地。實施「三大改造」挖存量。實施新一輪更高水平、更大範圍的「三大改造」,加快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向風口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推進「機器換人」和智能製造單元建設、自動化生產線改造,提升企業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全年實施「三大改造」項目50個以上,完成投資63億元以上,綠色工廠達到9家以上。推動集群集聚增能級。聚焦優勢產業,推動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耦合,加快推進萬基2×6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聯東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園、新強聯精密軸承智造科技園、聯創新能源鋰電負極材料、中超新材料研發中心及氫氧化鎂阻燃劑生產線建設等產業發展「十大重點項目」建設,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着力打造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的鋁鈦新材料產業集群,超5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包括超200億元的風電軸承產業集群和超100億元的高端醫療裝備製造業集群)。培育新興產業蓄後勁。大力推進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加快建立鏈條長、配套全、層次高、效益好的新興產業體系。加快豐樹洛陽現代綜合物流園、銨幫電子商務物流園等項目建設,並以此為基礎,帶動更多的物流、電商企業入駐,着力打造豫西地區重要的現代物流企業集群。

(三)堅定不移抓創新、提質效,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廣泛集聚創新資源、不斷催生創新成果、大幅提升創新能力,在轉型中下好先手棋、贏得主動權。加速培育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完善提升科技型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2022年新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等優質企業20家以上。支持萬基控股、雙瑞萬基鈦業、新強聯、中超新材料、康達卡勒幅、德野房車、新開源石化、愛科麥鎢鉬科技、辰漢農業科技、科創新材料等科技創新「十佳企業」走「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加強政策扶持和企業服務,推動研發平台擴量提質,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2022年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家,總量達到76家以上,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30家以上。匯聚一流創新人才。大力實施「新安英才」計劃,將人才培養與縣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企業自身需求相融合,利用好在新上市企業和上市後備企業的人才優勢,持續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本土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公寓供給力度和覆蓋面,10月底前完成371套縣級人才公寓建設,年內10個鎮級人才公寓全部完工,為人才提供更為便利、更低成本的安居條件,讓人才在新安專注創新、安心創業。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完成培訓7000人以上,進一步提高考證持證覆蓋面。完善發展載體功能。以「一縣一省級開發區」為重要載體,完善「管委會+公司」建管模式,同步開展「三化三制」改革、組建開發區管理機構和專業化運營公司,加快推進開發區改革。加強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做到「熟地等項目、廠房等項目」,確保重大項目「拿地即開工」,讓開發區成為企業成長的主陣地。

(四)堅定不移抓品質、富內涵,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緊盯城市提質「十大工程」,全方位增強城市承載力、親和力、感召力。有序推進新區建設。以「新區開發提升年」為抓手,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進新城安置區及其周邊幼兒園、中小學校、社區服務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龍泉河生態谷12月底前、皂澗生態河谷明年4月底前建成投用,龍泉新城水廠、污水處理廠6月底前建成投用,市民之家、文體中心開工建設,不斷拓展城市發展架構。加快推進城市更新。用好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政策機遇,加強城市風貌管控,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全面落實「五全」要求,完成3個片區、12個小區的連片改造提升,涉及47棟住宅樓、建築面積18.63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581戶。加快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新增集中供熱24萬平方米。將創建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明創建,努力讓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鞏固提升樞紐功能。加快構建「六縱七橫一外環」骨幹交通網絡,北京北路、萬基路、萬象路等4月底前投入使用,新寺線擴寬新建、雲夢路一期提升、象山大道提升等項目年底前完工。服務好新伊高速、濟新高速建設,確保新伊高速年底前建成通車,加快形成高速公路「十字」交叉布局,不斷增強新安區域輻射力。

(五)堅定不移抓三農、促振興,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突出抓好鄉村振興「十大工程」,促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把產業就業幫扶作為着力點,注重產業轉型升級,以產業促就業、穩增收,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把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落實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加大衛片執法、亂占耕地建房整治力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在70.52萬畝以上。全面深化「三清兩建」。以「三清兩建」為抓手,紮實開展清產核資、「清霸滅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攻堅」鞏固提升行動,理順村集體資產,整治「村霸」等黑惡勢力,集中力量化解陳年舊賬,確保「三清」質效。完善建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村「一約五會」等村民自治組織,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村民自治水平和基層組織凝聚力向心力,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全力壯大「鄉賢經濟」。落實支持鄉賢返鄉創業措施,發揮好「鄉賢俱樂部」的橋梁紐帶作用,着力打造磁五倉路、磁鐵路、沿黃生態廊道3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圍繞大河田園、黃河神仙灣、洛陽櫻桃谷、磁河生態谷、水彩東嶺、鳳泉生態谷等6個農文旅融合示範區,謀劃一批創業項目,力爭實現新增各類返鄉創業鄉賢80人,領辦各類經營主體100個,帶動就業2300人以上。深入推進「鄉村運營」。以運營理念貫穿規劃、建設鄉村,完成293個村的村莊規劃;完善鄉村建設考評體系,開展分級分批創建,爭取各類資金3億元,以農戶改廁、污水治理、垃圾處理為突破口,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完成151個「達標村」、34個「示範村」、8個「精品村」建設任務;探索「集體+合作社」「鄉賢+集體+合作社」「運營團隊+集體+合作社」「平台公司+集體+合作社」四種運營模式,精準引入10個優質鄉村運營商,將鄉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抓好「十縣百鎮千村」示範建設,打造1個美麗小鎮,11個四美鄉村,力爭成功創建全省「美麗鄉村示範縣」。着力推進集鎮建設。把集鎮建設作為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創新集鎮發展模式,強化產城融合、城鄉融合、資金融合,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把集鎮建成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和區域中心。抓好磁澗鎮、鐵門鎮、石寺鎮3個市級試點鎮和倉頭鎮、五頭鎮、南李村鎮、北冶鎮等7個縣級重點鎮建設,大力實施鎮區水電路氣網、廣場、學校、商超、醫院、人才公寓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十有十配套」提升工程,不斷提升鎮區功能品質,力爭利用3年時間打造出集鎮建設的新安樣板。全面深化「三變」改革。以22個「三變」改革試點村為帶動,緊緊圍繞土地流轉、「兩閒四荒」利用、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做文章,推動農村土地向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2022年底,「三變」改革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70%以上。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開展「兩閒」整治和利用,把未承包到戶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結合產業發展和鄉賢返鄉創業需要,發展設施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用好我縣農村產權交易平台,構建市縣鄉村分級管理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實現全縣範圍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互通、實時共享,盤活農村閒置資產,年底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六)堅定不移抓文旅、促融合,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業態。以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抓手,緊跟洛陽市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風向標,大力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力爭全年旅遊人數突破12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38億元。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依託北部「四山一湖一集群」、南部「一帶一城一園區」、東部「一谷一域一特色」的文化旅遊大格局,加快補齊短板,探索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推進龍潭大峽谷轉型升級,支持黛眉山、青要山創建5A級景區,不斷夯實新安文旅基礎。優化生態、休閒、康養等農文旅項目布局。完善旅遊通道、引導標識、客運線路、旅遊集散中心、智慧旅遊平台、安全救援等配套功能,讓遊客「來到新安自然心安」。豐富文化旅遊業態。積極承辦中國民宿產業發展論壇,推動民宿酒店從旅遊配套產品向沉浸式體驗旅遊目的地轉變,加快推進青要山居、山水隱廬等黃河人家民宿集群建設,12月底一期建設完工,具備對外開放條件。緊貼年輕人的文旅消費偏好和取向,圍繞「行走洛陽、讀懂歷史」「美好夜晚,我在新安等你」培育高品質夜間文旅經濟項目,加大「心安禮得」系列農創、文創產品培育力度,持續增加青年消費供給,推動文旅消費趨向年輕化。創造性開展文旅營銷,加強與抖音、騰訊、愛奇藝等平台戰略合作,推動更多文旅市場主體在短視頻平台和圈層營銷上發力,強化移動式傳播,構建文旅營銷矩陣,持續叫響「來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旅遊品牌形象。推動文旅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文旅「十大項目」建設,千唐志齋新館「五一」開館迎客,維也納水街及沉浸式夜遊項目7月對外開放,豫見·水雲川項目12月底首開區對外運營,二期項目有序開展。加快推進沿黃戶外運動生態廊道配套驛站、碼頭等服務設施,全年完成5個驛站,10個觀景台建設。

(七)堅定不移抓改革、促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充分發揮改革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將改革作為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向改革要紅利、向試點要效益、向開放要活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能。深入開展重點領域改革。切實用足用好下放的336項省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確保接得住、管得好、用的活;紮實推進縣直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釐清政事關係、事企關係、管辦關係,不斷優化事業單位布局結構;加快推進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培育壯大財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積極穩妥推進萬基集團和職教中心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招商。全面發揮「1+1+6+11」招商體系作用,做強風口變量,加大招引力度,聚焦「222」現代產業體系,精準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緊盯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行業50強企業,以及大型央企、國企等戰略投資者布局,紮實開展大員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資本招商、駐地招商。力爭全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5個以上,億元以上項目20個,千萬元以上項目20個,到位資金160億元以上。聚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嚴格落實「1+15+N」政策體系、優化營商環境10條措施和企業反映問題列單、交單、辦單、清單、曬單「五單」管理等硬措施,不斷優化服務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全力塑造「心安」營商品牌,讓新安成為投資創業的沃土。

(八)堅定不移抓環保、優生態,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以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和揚塵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重點推進秋冬季PM2.5、重污染天氣、夏季臭氧、柴油貨車污染整治,加快推進VOCs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力爭PM10、PM2.5、優良天數實現「兩降一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大力推進能源、產業、運輸等結構優化調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加快限制類產能裝備升級改造,提升用能、運輸等領域清潔低碳水平。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八河一渠」同治,強力推進總投資68.7億元的「45699」水資源生態涵養綜合利用工程,確保青要山水庫引水入新等生態工程建成投用。全面落實河長制,汛期前完成7條河流「兩清一護」治理任務、5處水毀水利工程修復任務。推動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確保12家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強化沿河企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確保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嚴格水資源管控,進一步深化節水型社會建設,6月底前完成「三鎮三區」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作,不斷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高標準實施國土綠化。聚焦國土綠化提速提質提效,堅持集生態、綠化、美化、效益為一體的新造林模式,加快沿黃宜林地高標準綠化步伐,統籌抓好廊道綠化提升、荒山困難地造林等林業工程建設,完成營造林1.09萬畝,綠化美化鄉村59個。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持續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

(九)堅定不移抓實事、惠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新成果。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突出抓好民生「十大工程」,切實辦好8大類40項民生實事,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加快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優先保障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00人以上。辦人民滿意教育。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強化教育保障,全面構建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穩妥推進城鄉學校布局優化調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9所,完成新安二高新校建設,開工建設西苑初中、城關二小、龍泉新城九小。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持續落實「雙減」政策,規範校外培訓,優化課後服務,全面促進教育公平與提升,實現幼有優育、學有優教。提供優質醫療。夯實醫療衛生基礎條件,推進鄉鎮衛生院能力標準建設、52個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提升和公有化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遷建進度,支持縣醫院啟動三甲醫院創建工作。推動醫療醫藥醫保醫養醫改「五醫聯動」,6月底前緊密型醫共體實質性運行,力爭基層就診率達到6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完善養老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638個社區居家養老床位建設。大力推行農村「集中+居家」養老模式,高標準建設1個鄉鎮區域集中養老服務中心、20個農村集中互助養老服務站、20個小型集中養老服務點和各村級居家助農服務點,開展養老服務市場化改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養老產業。

(十)堅定不移抓安全、守底線,護航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樹牢底線思維,提高防控能力,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堅決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折不扣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完善科學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提升流調溯源、核酸檢測和防控救治能力,織密織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網絡,築牢免疫屏障。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級主體責任,完成年度政府債務化解任務,加大「防非處非」工作力度,積極穩妥防範化解涉眾型非法經營活動風險,深化農商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化解,持續開展非法集資專項治理,一企一策化解重點企業和平台公司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深化「九小場所」、礦山、道路安全、企業生產、燃氣、危化、食品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系統治理,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加強基層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提高基層應急處置能力。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防治、消防應急救援等工作,有效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持續開展「三零」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全科網格員隊伍建設,發揮好人民調解的重要作用,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抓好「八五」普法,高質高效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構建現代人防體系,紮實做好退役軍人、擁軍優屬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為政之要,貴在力行,重在實幹。我們將以「能力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全面提高行政能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提升忠誠履職能力。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繼續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依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意見,高質量辦好建議提案。

提升高效落實能力。全面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落實「13710」工作制度,堅決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全力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堅持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嚴控政府會議和發文數量,騰出更多時間、精力抓落實。不斷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容錯糾錯機制,真正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持續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

提升乾淨幹事能力。加強權力運行監管,全面落實巡視巡察整改、審計整改責任,加大重點領域監督力度。帶頭過「緊日子」,嚴格預算執行,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強化財政績效管理。嚴格落實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成果轉化為推動新安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

各位代表!藍圖繪就,正當乘風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揚鞭。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搶抓機遇、聚焦重點、用好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助力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在重振洛陽輝煌進程中勇於擔當、貢獻力量,奮力邁進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行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 件


名 詞 解 釋


◆「1366」總體發展思路:即「一個目標」「三個定位」「六大戰略」「六個轉型」。「一個目標」即「在重振洛陽輝煌進程中勇於擔當、貢獻力量,奮力邁進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行列」;「三個定位」即「北方人文山水城市,先進裝備製造和新材料產業基地,洛陽環都市區重要增長極」;「六大戰略」即縣域發展戰略是「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文旅興縣、科教驅動、民生為本、黨建引領」;「六個轉型」即縣域發展路徑是「產業轉型、動能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社會治理轉型和體制機制轉型」。

◆五區聯動:北部「龍泉新城」、南部「澗濱水城」、東部「漢關文化城」和磁澗片區、鐵門片區「五區聯動」發展。

◆五大行動:藍天、碧水、淨土、國土綠化、生態修復。

◆四大結構調整:產業、能源、運輸、用地結構調整。

◆河湖「清四亂」: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四亂」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十大戰略: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優勢再造戰略,數字化轉型戰略,換道領跑戰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制度型開放戰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

◆「238227」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謀劃實施項目234個、總投資82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4億元。

◆三個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重大項目。

◆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發展「風口」產業為主線,錨定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標」,着力抓好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倍增、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沉浸式文旅項目建設、產業投融資「六項舉措」。

◆產業發展「十大重點項目」:萬基2×6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聯東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園、新強聯精密軸承智造科技園、聯創新能源鋰電負極材料、北玻自動化智能化高端裝備產業園、聖久鍛件年產15萬噸風電軸承精密鍛件、中超新材料研發中心及氫氧化鎂阻燃劑建設、萬基鋁鈦新材料年產12萬噸高端雙零箔鑄軋帶坯、銨幫電子商務物流園、豐樹洛陽綜合物流園。

◆「專精特新」企業: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工業企業。

◆「小巨人」企業: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隱形冠軍」企業:指那些不為公眾所熟知,卻在某個細分行業或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明確戰略,其產品、服務難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業。

◆科技創新「十佳企業」:萬基控股、雙瑞萬基鈦業、新強聯、中超新材料、康達卡勒幅、德野房車、新開源石化、愛科麥鎢鉬科技、辰漢農業科技、科創新材料。

◆「三化三制」改革:建設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管理團隊,實行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

◆「承諾制+標準地」改革:承諾制,即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省人民政府確定範圍內的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政府統一服務、企業信用承諾、監管有效約束,統一清單告知、統一平台辦理、統一信息共享、統一收費管理,對企業承諾的事項,政府不再事前審批的辦理模式。標準地,是指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具備供地條件的區域,對新建工業項目先行完成區域評價、先行設定控制指標,並實現項目動工開發所必需的通水、通電、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條件的可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

◆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盯打造平台型創新城市、全國文明典範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三大目標」,實施交通樞紐建設工程、城市風貌提升工程、青年安居樂業工程、社區文明創建工程、城市治理工程「五大工程」,深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改革。

◆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2021年9月11日,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堅守『一條底線』、突出『五個抓手』、強化『一項保障』」的工作舉措,即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守防止返貧底線;以「三清兩建」為抓手推進鄉村治理,以鄉賢返鄉創業為抓手發展鄉村產業,以鄉村運營為抓手推進鄉村建設,以集鎮建設為抓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以加強黨的領導為保障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城市提質「十大工程」:安置房建設攻堅工程、新區開發道路建設工程、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新區公共服務配套工程、新區開發生態河谷建設工程、老舊小區連片改造工程、物業管理提升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八河一渠」水生態建設工程、交通暢通便民工程。

◆鄉村振興「十大項目」:新安縣櫻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省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農村集中居家養老試點、磁河谷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示範、倉頭鎮鄉村振興及生態保護、櫻桃谷農文旅融合示範帶、鄉賢創業基地培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運營試點村建設、「三變」改革試點村推進。

◆三清兩建:清資產、清「村霸」、清矛盾,建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強群眾自治組織。

◆鎮區「十有十配套」提升工程:即供水、排水、電、路、氣、網、遊園廣場、公廁、城鎮風貌、垃圾分類等十項基礎設施,學校、醫院、幼兒園、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文化中心)、人才公寓、電商服務中心、商超市場、消防站、新型社區等十項公共服務配套。

◆「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文旅「十大項目」:漢關文化城漢城片區項目(一期)、千唐志齋新館建設項目、黃河人家民宿集群項目、維也納水街及沉浸式夜遊項目、豫見·水雲川項目、鐵門古鎮文化產業園區項目、函谷關城市樂園項目、龍潭大峽谷(荊紫仙山)重組提升項目、甘泉古鎮、沿黃戶外運動生態廊道。

◆「1+15+N」政策體系:「1」指1個新安縣營商環境優化總體行動方案;「15」指圍繞企業反映最強烈、群眾呼聲最集中的15個重點領域,逐一制定的15個專項行動方案;「N」指各單位對照「三定方案」「責權清單」「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制定的N個營商環境服務措施。

◆「八河一渠」同治:在皂澗河、澗河、畛河、青河、磁河、金水河和邙山渠「六河一渠」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增加倉田河、洪陽河治理。

◆兩清一護:河道清淤、清障、護堤。

◆民生「十大工程」:新安二高、城關一中、新博達高中、新中醫院、新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縣人民醫院病房樓、公園遊園、省市縣道亮燈工程、集中供熱提升。

◆雙減: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三零」創建:創建「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區)、企事業單位。

◆「13710」工作制度:「1」即當天要研究部署;「3」即3天內要向縣政府反饋辦理情況;「7」即一般性問題原則上7天內要落實解決;「1」即重大問題包括一些複雜問題要在1個月內落實解決,確實解決不了的,要拿出解決的時間節點和方案;「0」即所有事項都要跟蹤到底、銷號清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結果。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