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3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文檔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內容還未錄入。請盡量協助改善這個頁面
2022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2023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2024年5月29日於北京市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本作品收錄於《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2023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4年5月

序言[編輯]

2023年美國的人權狀況繼續惡化。在美國,人權朝着日益兩極分化的方向發展。與占據政治、經濟和社會支配地位的少數人相比,大多數普通民眾越來越被邊緣化,基本權利和自由被虛置。7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正處於錯誤的發展方向上。

美國政黨惡鬥、政府失能、治理失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兩黨難以達成控槍共識,大規模槍擊事件持續高發,約4.3萬人死於槍支暴力,平均每天死亡117人。警察執法濫用暴力,2023年至少1247人死於警察暴力,創2013年以來新高,執法問責制度卻形同虛設。美國人口不到全球的5%,囚犯數量卻占全球的25%,是名副其實的「監獄國家」。政黨惡鬥持續加劇,利用選區劃分操弄選舉,眾議院兩度上演「議長難產」鬧劇,政府公信力繼續下跌,美國民眾對聯邦政府的信任度僅為16%。

美國種族主義根深蒂固,種族歧視情勢嚴重。聯合國專家指出,針對非洲裔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已經滲透到美國警察部隊和刑事司法系統。由於醫療服務領域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非洲裔孕產婦死亡率幾乎是白人女性的3倍。近六成亞裔表示面臨種族歧視,針對華裔科學家的「中國行動計劃」貽害深遠。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在美國社交媒體、音樂、遊戲等多平台惡性傳播並跨國溢出,成為極端種族主義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貧富分化加劇,「工作者貧困」現象凸顯,經濟社會權利保障制度空轉。長期以來的勞資分配差異懸殊,導致貧富差距達到1929年經濟大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程度。美國有1150萬個低收入工薪家庭,聯邦最低時薪標準自2009年以來一直沒有上調,2023年1美元購買力已降至2009年的70%。低收入家庭難以支付食品、房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所需,無家可歸者超過65萬人,創16年來新高。「工作者貧困」使辛勤勞作者的「美國夢」破碎,導致2023年發生了21世紀以來波及範圍最廣的罷工潮。

美國婦女兒童權利長期遭受系統性侵犯,保障性別平等的憲法規定付之闕如,至今未批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而且是聯合國會員國中唯一沒有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美國參議院2023年4月否決了保障性別平等的憲法修正提案。美國每年約有5.4萬名婦女因遭受懷孕歧視而失業。超過220萬育齡婦女無法獲得產科護理。至少有21個州命令禁止或嚴格限制墮胎。孕產婦死亡人數近20年來增加了一倍多。職場、校園、家庭等多領域的性暴力層出不窮。兒童的生存權與發展權堪憂。大量兒童被排除出醫療補助計劃。槍支暴力成為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毒品濫用在青少年群體中蔓延。46個州被發現瞞報約3.48萬例寄養兒童失蹤案件。

美國是一個在歷史和現實中均受益於移民的國家,卻存在嚴重的排斥和歧視移民問題。從1882年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到2017年廣受國際社會譴責的「禁穆令」,排斥與歧視移民的做法已深嵌於美國制度結構中。如今,移民問題成為黨爭逐利與政治「甩鍋」的工具,政客們對移民的個人權利和福祉棄之不顧,移民政策被簡單複製為「你贊成我就反對」的黨派決裂立場,最終淪為利用選民的政治作秀。移民亂局陷入無解的惡性循環,移民及兒童遭受大規模逮捕、人口販運與剝削等殘酷對待。政治極化及美式人權的虛偽本質在移民問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長期奉行霸權主義,推行強權政治,濫用武力和單邊制裁。持續向他國輸送集束彈藥等武器,加劇區域緊張局勢和地區武裝衝突,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嚴重人道主義危機。大肆實施「外國代理人」行動,破壞他國社會穩定,侵犯他國人權。至今不肯關閉關塔那摩監獄。

一、公民和政治權利淪為空談[編輯]

美國槍支暴力造成慘痛生命代價,政黨惡鬥導致難以達成控槍共識。政府濫用權力監控公民隱私,警察暴力愈演愈烈,警察執法問責制度形同虛設。政治極化持續加劇,選舉操弄肆意橫行,政府公信力繼續下跌。

槍支暴力造成慘痛生命代價。數據顯示,美國所有類型的槍支暴力事件都呈上升趨勢。根據「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統計的數據,2023年美國至少發生了654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槍支暴力導致近4.3萬人死亡,平均每天死亡117人。例如,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2023年10月28日報道,緬因州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至少18人死亡,13人受傷。《今日美國報》網站2023年12月6日報道,拉斯維加斯3名大學教授被一名前同事槍殺。美國大學教授協會主席艾琳·馬爾維稱,槍支暴力是「不可接受的國家威脅」,敦促美國政府進行槍支政策改革。美國與槍支有關的傷亡人數激增,引發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的嚴重關切。

槍支暴力危害外溢。美國槍支泛濫導致槍支走私行為在周邊國家愈演愈烈,給當地民眾生命安全與地區穩定帶來巨大危害。墨西哥政府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50萬支槍從美國走私流入墨西哥。2014年至2018年間墨西哥暴力犯罪現場收繳的槍支超過70%來自美國。拉丁美洲「犯罪洞察」組織202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從美國流入加勒比地區的非法槍支導致該地區的謀殺犯罪率不斷升高。

政黨惡鬥導致難以達成控槍共識。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呼籲美國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有效保護生命權,防止和減少槍支暴力。皮尤研究中心網站2023年6月28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槍支暴力被廣泛認為是一個重大且日益嚴重的國家問題,58%的受訪者贊成更嚴格的槍支管控法律,超過6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槍支暴力是當今美國的重大國家問題。然而美國政客罔顧國際社會與國內民眾控槍呼聲,只顧金錢和政治私利,使美國的槍支泛濫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半島電視台專欄作家貝倫·費爾南德斯在《美國的槍支暴力:資本主義就是禍首》一文中認為,「美國是一個將利潤置於人民之上的國家」。布法羅超市槍擊案、尤瓦爾迪小學槍擊案、高地公園遊行槍擊案等一連串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槍擊事件已經定義了美國的生活。美國槍支製造巨頭史密斯-韋森公司僅2021年就通過銷售突擊式步槍(大規模槍擊事件中經常出現的兇器)賺取了至少1.25億美元。美國憲法學者、杜克大學法學院教授約瑟夫·布洛徹認為,政治博弈極大地損害了制定有效立法以遏制美國槍支暴力的努力。即使大規模槍擊事件頻發,兩黨也不太可能在制定槍支管控具體措施上達成新的共識。在黨爭極化與利益集團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州政府主動推動立法以擴大居民擁有與攜帶槍支的權利。2023年美國至少有27個州不需要許可證就可攜帶手槍。槍支暴力痼疾難消,政府管控政策不力,最終付出的是普通民眾的生命代價。

政府濫用權力監控公民隱私。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指出,美國《涉外情報監視法》第702條的範圍過於寬泛,該法不僅允許美國執法人員監視外國人的電子通信,執法人員還可能利用法律漏洞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獲取大量美國公民的通訊信息(即「後門搜查」),並且缺乏明確透明的監督機制。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2023年11月1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聯邦調查局將《涉外情報監視法》第702條規定轉用於進行國內監控,「廣泛而持續地」監控國會議員、國會競選活動捐助者以及反種族主義抗議者的通訊。布倫南司法中心網站2023年11月20日報道,十幾年來,紐約警察局濫用社交媒體從事非法活動,包括監視公共集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跟蹤公民個人及其聯繫人等,而這些行為並未受到監督和問責。

宗教不容忍問題惡化。宗教偏見是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問題。近年來,由宗教不容忍引起的犯罪數量持續增加。美國聯邦調查局2023年10月發布的仇恨犯罪統計顯示,2022年美國基於宗教的仇恨犯罪事件高達2042起。美國伊斯蘭關係委員會2023年4月發布報告稱,2022年度共收到5156份涉及對穆斯林歧視的投訴,主要關乎就業歧視、教育歧視和執法不公,其中與教育相關的投訴案件比2021年增加了63%。

言論和表達自由受到壓制。美國政府當局、政治人物、執法官員等對媒體機構和記者的騷擾、恐嚇、威脅和攻擊,受到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注。以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密蘇里州、猶他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為代表,越來越多的州通過立法頒布禁令,禁止公立學校使用涉及種族、歷史、性別等特定主題的教育材料和書籍。面對激增的審查制度,個人權利和言論基金會的立法政策主任喬·科恩「深感不安」。根據該基金會的追蹤調查,在美國大學校園裡,教職員工因言論或表達而受到懲罰或解僱的數量創20年來新高。美聯社2023年3月15日報道,藝術家卡特里娜·馬吉庫特在愛達荷州劉易斯頓一所公立學校舉辦展出,用刺繡作品展示慢性病、毒品等醫療保健問題。這一展出遭到審查並被移除,理由是涉嫌與該州「禁止墮胎公共資金法案」相牴觸。與之類似,藝術家莉迪亞·諾布爾斯製作的4部展現女性墮胎經歷的紀錄作品也被刪除。

警察濫用暴力致死人數創下新高。布倫南司法中心網站2023年2月3日發表的《終結警察暴力文化》文章指出,美國的國家安全大廈是建立在制度性暴力的文化和傳統之上的。美國警察濫用武力執法問題突出,但大多執法部門拒絕公布使用武力的數據。「警察暴力地圖」網站的數據顯示,美國警察2023年至少殺害了1247人,創該組織自2013年開始全國追蹤以來的最高紀錄。這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3人被警察殺害。

警察執法問責制度形同虛設。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與政治學教授艾米·萊爾曼和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教授維斯拉·韋弗合著的《逮捕公民:美國犯罪控制的民主後果》一書指出,美國警察部門一貫排斥公民對其執法行為合法性的質疑,對警察違法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機制形同虛設。華盛頓大學學者伊芙·伍爾和莫森·納哈維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論文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官方死亡統計數據庫中,超過一半的警察殺人事件被錯誤地標記為「一般兇殺或自殺」。《紐約時報》網站2023年1月31日報道指出,美國警察內務部門往往更熱衷於為同僚開脫罪責,而非對不當行為開展調查,致使警察難以受到追責。警察工會不遺餘力地攻擊批評者,為不良行為者開脫。

大規模監禁與強迫勞動問題突出。美國人口不到全球的5%,但囚犯占全球在押囚犯的25%,是全世界監禁率最高,同時也是監禁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公共政策智庫「監獄政策倡議」2023年10月發布的《關於美國大規模監禁及其影響的10項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每天都有約200萬人被關押在美國聯邦和各州的監所及移民拘留設施,還有約370萬人受到緩刑和假釋等社區監督。芝加哥大學法學院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2023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監獄勞工每年創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品與服務,大部分州付給囚犯的時薪僅為美國聯邦最低工資標準的2%至3%,部分州甚至不會有任何報酬。「監獄政策倡議」組織2023年3月14日報道,囚犯在美國監獄的工作是強制性的,被監禁的「工人」幾乎沒有權利和保護。監獄強迫囚犯以低薪或無薪、無福利的方式工作,同時向他們收取必需品費用,使監獄能夠將監禁成本轉移到被監禁者身上。

黨爭惡鬥持續加劇。美國兩黨間爭鬥激烈,兩黨內部也陷入了碎片極化亂象的僵局。2023年1月,第118屆美國國會開幕當天,眾議院便遭遇「議長難產」危機。經過15輪拉鋸式投票之後,眾議院才選出新議長。2023年4月,田納西州議會將議員賈斯汀·瓊斯和賈斯汀·皮爾遜驅逐,理由是他們在一起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後,聲援當地民眾呼籲加強槍支管控的示威,引發政壇一片譁然。2023年10月初,由於在新財年撥款等重大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眾議院議長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罷免。隨後,眾議院再次上演了比9個月前更瘋狂的「議長難產」鬧劇。兩黨議員不顧美國聯邦財政支出臨時撥款即將到期、聯邦政府面臨關門危機的實際情況,對議長職位進行了22天的爭奪。由於沒有議長,眾議院處於停擺狀態,從而中斷了美國正常政治議程。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2023年12月28日發表文章回顧2023年美國政壇的亂象。文章評論稱,由於政黨忙於內鬥,2023年的美國國會沒有通過多少立法,堪稱自美國內戰以來效率最低的國會,「這一年的立法亮點或許是《鴨票現代化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對一項法律條款作出修改,使候鳥狩獵許可電子化)。

兩黨繼續操弄選舉。美國金錢政治盛行,選舉燒錢規模膨脹。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參與肯塔基州州長選舉的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僅用於競選廣告的開支就達到9100萬美元,超過2019年上一次州長選舉競選廣告花費的3倍以上,是2023年最昂貴的選舉。美國兩黨持續變換花樣操弄選區重劃,為黨爭私利而扭曲普通民意表達。普林斯頓大學「傑利蠑螈」項目對美國2021年開始的選區重新劃分實證研究顯示,美國有16個州在國會選區劃分上存在明顯的操弄表現,其中12個州為「整體上嚴重操弄選區的州」。2023年,紐約、佛羅里達、佐治亞、北卡羅來納等多個州相繼高調進行了具有明顯黨派利益色彩的國會眾議院選區重劃,直接涉及超過五分之一的國會眾議院席位的政黨歸屬。在紐約州的26個國會眾議院席位當中,2022年選舉後民主黨占據15席、共和黨占據11席,但按照民主黨主導的2023年重新劃分選區的新地圖,民主黨在維持15席的同時還可以在共和黨控制席位的至少6個選區中形成足夠強有力的競爭。北卡羅來納州兩黨對14個國會眾議院席位目前大體平分秋色,但按照共和黨在2023年重新劃分選區後的安排,共和黨至少可以維持10個選區即10席的控制權。

政府公信力繼續下跌。美國廣大普通民眾對聯邦以及各級政府極度失望,多數認為美國正處於錯誤的發展方向。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民眾對聯邦政府的信任度長期處於歷史低位,2023年僅為16%。蓋洛普民調機構逐月調查的結果顯示,2023年1月至12月,有76%至81%的美國民眾對國家發展態勢表示不滿意。此外,76%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國家正處於錯誤的發展方向,認為美國處於正確發展方向者僅為23%。美國年輕群體對民主政治實踐普遍不滿。根據美利堅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2023年的調查,18歲至34歲受訪者中,48%的人認為美國政治制度更多地阻礙他們實現美國夢。美國年輕人對政黨政治疏離,投票意願不高。塔夫茨大學發布的研究顯示,2022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中,全國範圍內年輕選民的投票率僅為23%。

二、種族主義頑疾貽害深遠[編輯]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指出,美國的種族主義至今仍以種族定型、警察殺人以及許多侵犯人權的形式存在。美國少數族裔面臨系統性、持續性、全面性的種族歧視,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在美國社會廣泛流行並向國際社會惡性傳播。

非洲裔在執法領域面臨嚴重種族歧視。2023年1月3日,洛杉磯31歲的非洲裔男子基南·安德森涉嫌交通肇事,警方在制服他的過程中使用電擊槍擊中其6次,致其心臟病發,送醫不治身亡。2023年1月7日,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警察以「魯莽駕駛」為由將29歲的非洲裔男子泰爾·尼科爾斯攔下,並對其進行長達數分鐘的殘忍毆打。三天後尼科爾斯因傷勢過重去世,而事後的調查無法證實警察關於其「魯莽駕駛」的說法。這兩起非洲裔遭受警察暴力執法身亡案例引發多名聯合國專家的高度關注。專家們強調,在兩起事件中,警察使用的武力違反保護生命權,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處罰的國際準則,也不符合聯合國《執法人員行為守則》和《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執法工作中推進種族正義和平等的國際獨立專家機制在對美國實地訪問後發布報告指出,針對非洲裔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已經滲透到美國警察隊伍和刑事司法系統。非洲裔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是白人的3倍,被監禁的可能性是白人的4.5倍。在每年1000多起警察殺人案件中,只有1%的涉事警察被指控。報告警告說,美國如果不按照國際標準改革警察使用武力的規則,許多殺戮將繼續發生。

針對非洲裔的仇恨犯罪頻發。美聯社2023年8月29日報道,一名戴着面具的白人男子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開槍打死3名非洲裔美國人,槍手發表種族主義言論後自殺。《今日美國報》網站2023年8月29日報道,多起針對非洲裔的槍擊案發生後,非洲裔愈發感到不安。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原主席本尼·湯普森指出,包括傑克遜維爾槍擊案在內的種族襲擊,凸顯了針對非洲裔社區日益增長的暴力趨勢。美國聯邦調查局2023年10月發布的仇恨犯罪統計顯示,2022年美國針對非洲裔的仇恨犯罪事件高達3424起。加利福尼亞州檢察長辦公室2023年6月2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該州針對非洲裔的仇恨犯罪事件從2021年的513起增加至2022年的652起,增加了27.1%。

非洲裔在醫療領域面臨嚴重種族不平等。聯合國人口基金2023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由於醫療保健體系中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美國非洲裔孕產婦死亡率高於所有其他族裔和群體。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每10萬名懷孕或分娩期間的非洲裔孕婦中有69.9人死亡,幾乎是白人女性的3倍,並且這種差異在不同教育與收入水平的非洲裔婦女群體中都普遍存在。美國非洲裔嬰兒的死亡率也是所有族裔中最高的,每1000名活產嬰兒中有近11人死亡,大約是平均死亡率的2倍。

對非洲裔種族迫害的賠償遙遙無期。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不久後,美國政府承諾向曾被奴役的每一個非洲裔家庭進行賠償,但一百多年來這一承諾從未兌現。1989年,美國眾議院非洲裔議員約翰·科尼爾斯提出「研究和制定非洲裔美國人賠償提案委員會法案」(H.R.40法案),但這一法案數十年來從未進入過國會表決程序。1921年,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塔爾薩地區發生針對非洲裔的種族屠殺事件,導致數百人遇害。為塔爾薩大屠殺最後3位已知倖存者爭取賠償的訴訟仍未定案,而其中年齡最低的倖存者休斯·范·埃利斯已於2023年10月去世。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8月10日發表的報告顯示,83%的非洲裔美國人表示,美國政府所做的確保平等的努力還遠遠不夠。許多不滿美國政治和種族歧視的非洲裔選擇離開。離開美國的非洲裔在葡萄牙、加納、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建立了新的社區,這已然成為一種名為「Blaxit」的潮流(「Black」和「exit」的結合),並在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他們高呼:「美國配不上我!」

對亞裔的歧視變本加厲。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11月30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60%的亞裔美國人表示,他們因種族或族裔面臨歧視。美聯社參與的調查發現,51%的亞裔和太平洋島民認為種族主義在美國是一個「極端」或「非常嚴重」的問題。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與非政府組織「百人會」2023年4月27日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四分之三的華裔美國人在近1年中遭受過種族歧視,55%的華裔美國人擔心仇恨犯罪或騷擾危及人身安全。

對華裔科學家的迫害仍在持續。雖然美國政府針對華裔科學家的「中國行動計劃」被暫停,但該計劃帶來的深遠影響猶在,眾多華裔科學家仍然有強烈的不安全感。美國《科學》雜誌2023年3月23日刊發文章,講述了「中國行動計劃」對華裔科學家的迫害。在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調查的246人中,103人失去工作,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被禁止在4年內申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給他們的學術生涯帶來重大打擊。這246人中有81%的科學家是亞裔。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對近1400名在美國大學擔任終身教職的華裔美國人的調查顯示,72%的人表示沒有安全感,42%的人害怕在美國開展研究。

中國留美學生在美國海關經歷噩夢般待遇。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泛化所謂「國家安全」概念,將學術研究政治化、武器化,捏造各種藉口阻塞國際人文、科技交流合作。《中國科學報》2024年1月11日報道,多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海關遭受無故刁難和非人道待遇,陷入無法如期完成學業的困境。中國留學生孟菲(化名)2023年12月19日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被美國海關先後兩次扣留長達20小時,飛到洛杉磯等待轉機時又被扣留5小時後遭遣返。在此期間,她不僅在審查官的誘導及兩名持槍和電棍的警察注視下被迫簽字「接受遣返」,還遭到讓人倍感屈辱的搜身,被單獨禁閉12小時。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留學生魏娜(化名)2023年11月24日在杜勒斯國際機場同樣被美國海關審查官告知遣返,理由是其簽證在入境前兩天就被美國駐華大使館取消了。但魏娜回到中國後多次聯繫美國駐華大使館,卻被告知其簽證不是大使館撤銷的,而是美國海關的決定。多名有同樣遭遇的中國留學生表示,其在美國海關的筆錄被有意或無意地篡改過。她們為完成學業尋求各界幫助,即便其所在的美國學校聯絡海關,也未得到任何有效回復,有的人不得不選擇退學。

侵犯印第安原住民權利遺害未消。美聯社2023年11月6日報道,150多年來,印第安原住民兒童被帶離他們的社區並被迫進入寄宿學校,寄宿學校虐待學生以將他們與白人社會同化,這些學校造成的創傷已經波及了幾代人,助長了酗酒、吸毒成癮和性虐待等問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3年11月22日報道,幾百年來,印第安原住民始終生活在文化壓迫之中,其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被無情扼殺。2023年8月,一名8歲的印第安男孩被學校強制要求剪掉長發。但根據該男童所屬懷恩多特族的文化傳統,他們只有在親人離世時才會剪掉長發。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2023年11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與其他族裔的美國人相比,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健康狀況長期較差,原住民的預期壽命低、醫療負擔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美國原住民聯結」組織首席執行官特魯拉·安·布魯寧格表示,印第安原住民的醫療保障資金嚴重短缺,美國聯邦政府雖然為原住民提供了醫療保障,但是資金與實際需要存在鴻溝。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下屬的印第安人衛生服務局為近260萬印第安原住民提供聯邦政府資助的醫療保障,但這個數字尚不到全國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人口的50%。與其他族裔相比,美國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缺乏醫療保障的比例最高。

少數族裔遭遇職場歧視。美國一家名為「溫室」的招聘軟件公司發布的《2023年求職者面試經歷報告》顯示,招聘過程中的歧視現象「相當令人擔憂」。34%的求職者在面試中遇到過歧視性問題,近1/5的求職者曾試圖通過在簡歷中更改姓名,以避免受歧視性招聘行為的影響。在改名的求職者中,有45%是為了讓自己聽起來「不那麼有族裔特點」。英國《衛報》網站2023年4月23日披露,美國政府數十年來刻意逃避勞工保護責任,壓榨少數族裔勞工。紐約的有色族裔護工不僅被迫接受連續長時間的工作,薪資還受到剋扣。不少護工因此罹患失眠、慢性病等疾病,對護工及其家庭造成嚴重傷害。少數族裔勞工一直嘗試通過各種渠道爭取權利保障,但在一些利益集團阻礙下成效寥寥。沃克斯新聞網2023年6月12日報道,在美國,非洲裔一直比白人掙得少。這種差異意味着在種族歧視的影響下,非洲裔時間價值明顯低於白人,為了彌補歧視造成的工資差距,非洲裔工人每天必須多工作2.7小時。

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在美國惡性傳播並跨國溢出。隨着美國種族主義問題的不斷惡化,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和言論的傳播也呈現出新的態勢。種族主義者在互聯網上開闢出了新的傳播空間,藉助社交媒體、音樂、遊戲等多平台對少數族裔進行廣泛的侵害和騷擾。2022年5月在紐約布法羅一家超市殺害10名非洲裔的白人槍手佩頓·根德隆在遊戲聊天應用社區上發布消息稱,某遊戲平台上的一款遊戲對他的激進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2023年7月,馬薩諸塞州一名14歲的白人男孩「出於種族動機」試圖淹死一名非洲裔男孩,事發時還有在場的其他白人男孩戲稱受害者為「喬治·弗洛伊德」。美國的種族主義呈現出跨國擴散的態勢,成為極端種族主義的主要輸出國,引起了多個國家的警惕。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布魯斯·霍夫曼和雅各布·韋爾2023年9月19日在《外交事務》雜誌網站發表《美國讎恨向全球傳播》一文稱,美國已成為輸出極右翼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典型國家。陰謀論、種族優越論、反政府極端主義以及其他形式的仇恨和不寬容言論在美國本土蔓延得如此嚴重,以至於有些國家已經將美國部分團體和公民標記為外國恐怖分子。

三、經濟和社會不平等日益加劇[編輯]

美國不僅缺乏關於工作權、受教育權、健康權的憲法規定,且始終不肯批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貧窮者被歸因為「自身懶惰」而陷入「貧困陷阱」,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被污名化為「福利奶酪」。「工作者貧困」現象廣泛存在,貧富分化進一步擴大。

貧富鴻溝進一步拉大。美國的貧富差距已經達到1929年經濟大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全球統計數據庫2023年11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的貧困率高達11.5%。美聯儲調查顯示,截至2023年6月,美國底層80%家庭的超額儲蓄已耗盡,但在最富有的20%家庭中,現金儲蓄仍比新冠疫情暴發時的水平高出約8%。2023年第三季度,美國總財富的66.6%由收入最高的10%的人擁有。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的50%的人只擁有總財富的2.6%。美國經濟學家馬修·德斯孟德一針見血地指出,2023年,大多數美國人在辛勤工作,然而,富者越來越富,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的人受困於根深蒂固的貧困。美國社會的機會被囤積、社會流動性降低,植根於三重製度性設計:剝削窮人、補貼富人、階層隔離。

「工作者貧困」問題突出。美國勞動力市場狀況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低薪崗位和缺乏監管普遍存在。有大批「工作窮人」終日勞作,其工資水平卻難以維持基本生計,還缺乏應有的社會保障。美國聯邦最低時薪標準自2009年以來一直沒有上調。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仍有20個州維持聯邦最低時薪標準。美國有1150萬個低收入工薪家庭,包括1480萬兒童在內的2990多萬美國人生活在這些低收入工薪家庭。勞資收入增長懸殊導致多行業大面積罷工。2023年,美國發生了21世紀以來波及範圍最廣的罷工潮,包括影視、製造、醫療、媒體在內的多個行業都出現大規模罷工。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公共政策與政治學院副教授本傑明·紐曼評論稱,陷入結構性貧困之中的「工作窮人」既缺乏機會平等,也難以向上流動,他們極大地降低了對「美國夢」的信念。

低收入家庭難以支付基本生活所需。美國2023年物價水平保持高位,加上持續加息帶來的負擔等,美國人的生活費用持續幾年上漲。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消費者價格指數,2023年一美元的購買力僅相當於2009年的70%。低收入家庭難以支付食品、房租和能源等基本生活所需,甚至儲蓄耗盡負債纍纍。英國《金融時報》和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2023年進行的聯合調查顯示,74%的美國受訪者表示,食品價格上漲對他們的財務狀況影響最大。美聯儲2023年11月7日公布的《家庭債務和信用報告》顯示,美國的家庭債務在2023年第三季度達到歷史性的17.29萬億美元。信用卡拖欠率和嚴重拖欠率(逾期90天以上)達2011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

無家可歸者人數創16年來新高。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2023年12月1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現階段無家可歸者人數超過65萬人,創2007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其中40%的無家可歸者只能居住在缺乏庇護的街道、廢棄建築或其他惡劣環境中。無家可歸者不僅生存維艱,還面臨着越來越高的刑事定罪風險。全國無家可歸者法律中心的研究發現,美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積極立法對無家可歸者進行懲罰。2006年至2019年,美國在全市範圍內禁止在公共場所露營的法令增加了92%,禁止在公共場所露宿的法令增加了50%,禁止在公共場所坐臥的法令增加了78%,禁止在公共場所遊蕩的法令增加了103%,禁止在車輛中居住的法令增加了213%。根據這些法律,無家可歸者在公共場所睡覺、露營、吃飯、坐臥、乞討均被視為違法活動。當局有權將他們逐出公共場所,沒收其財產,並將其隔離在通常不衛生和不人道的集體庇護所或監獄中。美國這種侵犯無家可歸者基本人權的做法廣受批評。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敦促美國廢除將無家可歸定為犯罪的各級法律和政策,並採取立法和其他措施保護無家可歸者的人權。

大量家庭面臨食物短缺。貧富懸殊、工作者貧窮和社會安全網缺失等,導致美國的飢餓和糧食不安全趨勢再次抬頭。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報告顯示,近13%的美國家庭在2022年處於食物短缺的困境中,該比率遠高於2021年。這意味着有4420萬美國人生活在三餐不繼的家庭中,其中包括1300萬兒童。

毒品和藥物濫用持續蔓延。利益集團利用黨爭和金錢政治進行錢權交易,推動大麻合法化成蔓延之勢。截至2023年11月,美國已有24個州將娛樂性大麻合法化。美國大麻市場研究機構「明場集團」的研究顯示,2023年美國大麻市場的年銷售額估計超過318億美元,到2028年將增至507億美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23年8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35歲至50歲成年人中吸食大麻和使用致幻劑的人數分別為28%和4%,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9歲至30歲的年輕人中,一年內吸食過大麻的比例達44%,每天吸食大麻的比例達11%,使用過致幻劑的比例達8%。美國藥物濫用與心理健康服務局的調查顯示,2022年有7030萬12歲以上的美國人濫用毒品,其中6190萬人吸食大麻。密歇根大學2023年1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美國10.9%的八年級學生、19.8%的十年級學生和31.2%的十二年級學生曾濫用藥物。

自殺率持續攀升。《今日美國報》網站2023年11月29日報道,美國人的自殺率在近十幾年間持續上升,2022年每10萬人中有14.3人自殺,達到1941年以來的最高點。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23年發布的報告,2022年估計有49449人死於自殺,比2021年增加了2.6%。2018年至2021年,10至24歲非洲裔人群的自殺率上升了36.6%,是所有年齡群體中增幅最大的。

四、婦女和兒童權利遭受持續侵犯[編輯]

美國憲法迄今沒有禁止性別歧視的規定。職場性別歧視嚴重,男女收入差距擴大。婦女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保障不足。孕產婦死亡率持續高居發達國家之首,禁止墮胎嚴重損害婦女生殖權利和健康權。職場、校園等多領域的性暴力層出不窮。兒童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堪憂。兒童貧困人口激增,大量兒童醫療保險被取消,兒童健康權受到嚴重威脅。

禁止性別歧視的憲法規定長期付諸闕如。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推動下,修改美國憲法以保障男女平等的立法行動於1972年提上議程,但歷經50多年仍未實現。2023年4月,美國參議院否決了一項修改憲法以實現性別平等的提案。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對美國憲法至今缺乏禁止性別歧視的保障條款表示遺憾。

孕產婦死亡率居工業化國家之首。美國孕產婦死亡率在工業化國家中最高,且遠遠超過其他工業化國家。《美國醫學會雜誌》2023年7月發表的研究顯示,美國孕產婦死亡人數近20年來增加了一倍多。超過220萬美國育齡婦女無法獲得產科護理,另有480萬育齡婦女生活在產科護理資源不足的地區。在阿拉巴馬州,大約39%的縣沒有一個產科服務提供者,超過24萬名婦女生活在沒有或幾乎沒有產科護理保障的縣。

禁止墮胎使婦女生殖權利和健康權受到毀滅性打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22年作出推翻保障婦女墮胎權的判決,致使數百萬女性健康權、生殖保健權的法律保障受到毀滅性打擊。截至2023年12月,美國至少有21個州命令禁止或嚴格限制墮胎。在這21個州,墮胎醫療服務基本無法獲得。聯合國專家指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剝奪了婦女和女童獲得包括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在內的全面醫療保健的基本人權,違反國際人權法。一些州的法律將提供或尋求墮胎護理的各類行為視為犯罪。這些法律限制婦女到其他州尋求墮胎護理,禁止藥物流產。

多領域存在針對婦女的暴力侵害。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指出,在美國,包括家庭暴力和性暴力在內的暴力侵害婦女行為持續存在。美國的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以及武裝部隊中普遍存在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性暴力。對美國最大的公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調查顯示,該校23個校區普遍存在對性暴力的縱容。該校行政人員對收到的性侵指控大多不予調查;在少數予以調查的案件中,即使發現被告有錯,也不採取行動。2018年至2022年,該校至少1251名員工受到性騷擾指控,只有254宗得到調查。西北大學的排球、足球、壘球、棒球等運動項目中不斷爆出性侵醜聞,舉報者稱在這些項目中性虐待和種族歧視非常猖獗。美國聯邦調查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每年有600多名美國女性被親密伴侶槍殺,大約每14小時就有一人被槍殺。

職場性別歧視嚴重。男女工資差距持續拉大。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23年8月8日報道,美國男女工資差距已由2019年的20.3%擴大到2022年的22.2%。懷孕歧視普遍存在。英國《獨立報》網站2023年5月11日報道,根據平等與人權委員會的數據,美國每年約有5.4萬名婦女因懷孕歧視而失業。

兒童貧困人口激增。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貧困人口激增,又有500多萬兒童陷入貧困,兒童貧困率翻了一番多。這是有記錄以來,兒童貧困人口的最大年度增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取消了兒童稅收抵免計劃,使兒童再次陷入貧困。

大量兒童醫療保險被取消。2023年4月至10月,有超過1000萬成人和兒童被美國聯邦政府排除出醫療保險補助計劃。阿肯色州兒童和家庭倡導者組織的衛生政策主任卡米爾·里丘說:「美國政府對醫療保險補助資格的重新評估並不是為了確定誰有資格享有,而是想盡辦法把人們踢出這一計劃。」兒童的健康狀況受到這一變動的顯著影響。在提供年齡數據的20個州,至少剝奪了180萬兒童享受醫療保險補助的資格。

每年有數千名寄養兒童失蹤。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2023年公布的一項審計發現,46個州瞞報了約34800例寄養兒童失蹤案件。根據國家失蹤和被剝削兒童中心的數據,2018年至2022年間,佐治亞州有近1800名受國家照顧的兒童失蹤,其中超過20%的人可能被販賣。

少年司法系統中的兒童遭受不人道待遇。2023年10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執法工作中推進種族正義和平等的國際獨立專家機制調查顯示,美國刑事司法系統充斥着某些特有的不人道做法。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判處兒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國家。在佐治亞州,兒童福利機構的負責人要求法官將有精神問題和行為問題的兒童拘留在少年監獄。自2022年10月以來,多達80名兒童被帶到路易斯安那州以暴力著稱的安哥拉監獄,關押在死刑犯等待處決的牢房裡。儘管這些兒童與成年囚犯隔離,但他們遭受了危險的熱浪,長時間被關在牢裡,使用的是污水,更無法獲得教育。

性侵兒童案件泛濫。2023年初,馬里蘭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布了一份關於巴爾的摩總教區內兒童遭受性虐待的報告。該報告記錄了600多起虐待案件。美聯社的一項分析顯示,在巴爾的摩總教區的27個非洲裔人口眾多的教區中,有19個教區曾被指控教職人員涉嫌性虐待。然而遭受性虐待的受害者幾乎沒有發聲的機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超過十分之一的美國女孩表示自己曾被強姦,高中女生「被越來越多的暴力和創傷所吞噬」。

五、無證移民悲慘境遇觸目驚心[編輯]

黨爭成為移民政策的底色,政客們對移民權利和福祉棄之不顧,在移民問題上相互攻訐,既無力提高邊境地區對移民的安置能力,也無心改善移民入境後的生存境遇,移民問題陷入無解的惡性循環。邊境地區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加劇,邊境政策助長現代奴隸制,移民權利遭受踐踏。

邊境地區人道主義危機升級。美國政府在移民政策上大開空頭支票,致使邊境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不斷加劇。美國南部邊境被國際移民組織列為世界上最致命的陸路移民路線。《埃爾帕索時報》2023年11月30日報道,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12個月裡,僅在埃爾帕索邊境巡邏區就有149名移民喪生。其中女性死亡人數比2022年增加了2倍多。邊境巡邏人員有時每天發現兩到三具屍體。得克薩斯州州長發言人稱,埃爾帕索地區發生的事情是聯邦政府在邊境引發混亂的直接結果。埃爾帕索邊境人權網絡組織執行主任費爾南多·加西亞指責道,政府機構完全無視移民的生命價值;移民死亡源於美國政策,這是「政策致死」。

「甩鍋」移民鬧劇大規模上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23年12月30日報道,自2022年4月以來,共和黨人執政的得克薩斯州已經將9萬多名移民送往由民主黨人執政的華盛頓特區、紐約市、芝加哥、費城、丹佛和洛杉磯等城市。芝加哥布洛克俱樂部網站2023年10月31日報道,自2022年8月以來,已有超過1.9萬人抵達芝加哥,令該市收容系統不堪重負。包括兒童在內的一些移民只能被安置在臨時帳篷中,甚至睡在大街上。《芝加哥太陽時報》2023年10月14日報道,年僅6歲的女童約翰·耶利斯與年邁老人住在臨時帳篷里。隨着冬季來臨,寒冷的天氣令他們處境艱難。

入境移民遭受酷刑及其他不人道待遇。2023財年,在美國南部邊境遭逮捕或驅逐的移民總數達24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對移民在美國受到長時間的拘留表示擔憂,批評美國的拘留所條件惡劣,人滿為患,被拘押者無法獲得食物、水和醫療服務,導致包括兒童在內的許多人死亡;公共和私營移民拘留設施存在性暴力、長期單獨監禁、虐待等侵犯人權問題。英國《衛報》網站2023年12月6日報道,由美國私人監獄公司CoreCivic運營的、位於佐治亞州蘭普金的斯圖爾特拘留中心存在長期單獨監禁、性虐待、醫療疏忽以及強迫勞動等令人擔憂的問題。創新法律實驗室於2023年2月15日發布報告揭露,由CoreCivic運營的、位於新墨西哥州埃斯坦西亞的托蘭斯縣拘留所存在對被關押者實施酷刑現象。在夜間,每隔15分鐘就會有一名警衛開着收音機的最大音量走過這些房間,大聲地敲着門,並用手電筒強光照進房間,吵醒任何可能睡着的人。在寒冷的天氣里,每個房間的通風管道整夜都在吹冷空氣。一些人試圖用衛生紙或毯子蓋住通風口,但警衛們拿走了用來阻擋冷空氣的任何東西。這些牢房裡,廁所污水和糞便溢出,人們被迫睡在臭氣熏天的地板上。

邊境政策助長現代奴隸制。美國政府的邊境政策加劇人口販運問題。被遺棄在邊境州城鎮或被運往全國各地的移民,往往處於孤立無援境地,最容易受到剝削和販運。那些非法越境後聚集在擁擠、缺乏監管的庇護所的兒童也成為人口販子的獵物。在美國被販運的人中,72%是移民,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偷渡入境,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多是婦女和兒童。打擊販賣婦女聯盟的一項研究估計,60%的越境無人陪伴移民兒童被犯罪集團強迫從事兒童色情甚至販毒活動。《今日美國報》網站2023年6月18日報道,移民被販毒集團誘騙到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和俄勒岡州南部的農場從事大麻種植,遭受奴役和強迫勞動。被販賣的移民在大麻農場遭持槍恐嚇,每天被迫工作16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有時連飯都吃不上。移民婦女遭到性侵犯,有些人被謀殺,屍體被丟棄在荒野中。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2023年7月27日報道,近60名遭人口販運的受害者被偷運到加利福尼亞中部的一個非法大麻種植場所,被強迫加工大麻,向偷運者償還債務。

移民兒童遭受殘酷的強迫勞動與剝削。《紐約時報》網站2023年2月25日刊文揭露了美國工廠非法僱傭移民童工和強迫勞動的事實。報道稱,自2021年以來,大約有25萬名無人陪伴的移民兒童進入美國。為了生存以及償還擔保人的各項費用,大部分兒童受到強迫勞動和剝削。移民童工的身影遍布全國數十個州的各危險行業,如建築工地和屠宰場,經常上夜班和從事危險的工作,成為經濟剝削形式中的「影子勞動力」。美國移民管理機構未經合理審查就將被拘押的兒童交由「擔保人」領走,事實上成為人口販運的共謀。在阿拉巴馬州,一個12歲的移民女孩被迫在汽車零件衝壓車間通宵工作;一個12歲兒童來到佛羅里達州的第二天就被安排去做蓋屋頂工作;一個13歲的男孩在密歇根州養雞場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天。立法機構充當了縱容剝削童工的角色。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2023年3月14日發布報告揭露,2023年阿肯色州通過新的立法,取消了兒童須經父母許可的工作要求,明目張胆地為企業僱傭與家人分離的移民童工開脫責任。

六、美式霸權製造人道主義危機[編輯]

美國長期以來大搞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軍事霸權威脅全球安全穩定,肆意進行軍事干涉,攪動區域局勢,挑動代理人戰爭,加劇地區武裝衝突,濫施單邊制裁,並以反恐為名實施非法拘禁和酷刑。

發動海外戰爭製造持久性人道主義災難。美國布朗大學「戰爭代價」項目網站2023年5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9·11」事件後,在美國進行海外「反恐」戰爭的戰區,總死亡人數至少為450萬至470萬人,其中因戰爭破壞經濟、環境、公共服務以及衛生基礎設施所造成的間接死亡人數約達360萬至380萬人。

通過「外國代理人計劃」侵犯他國主權和人權。為了確保在未來的行動中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權限去支持外國武裝力量,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推動了一項立法,即「1208」方案,並最終使其寫入《美國法典》第10卷127e條。根據該法條,美國國防部每財年可獲得一筆預算,用於支持那些協助美國特種部隊實施「反恐」行動的外國軍隊、非常規武裝力量、組織及個人。布倫南司法中心「自由與國家安全項目」法律顧問凱瑟琳·揚·埃布賴特指出,美國國防部依據127e條款招募、訓練、裝備外國軍隊和準軍事人員及個人,向其支付工資,創建代理人部隊並指揮和控制他們,使其代表美軍追求軍事目標。美國布朗大學網站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已在阿富汗、古巴、伊拉克、肯尼亞、馬里、索馬里、敘利亞、也門、埃及、黎巴嫩、利比亞、尼日爾和突尼斯等國家開展過被稱為「127e」的行動。《紐約時報》網站2023年5月14日報道,「127e」項目並未對代理人在執行計劃時是否存在強姦、酷刑、法外處決等侵犯人權行為進行監督和審查。

持續向衝突地區提供武器。美國國防部2023年7月7日發布的新聞稿顯示,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價值8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中,包含大量集束彈藥。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2023年7月7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希望各國遵守《集束彈藥公約》,不要在戰場上繼續使用集束彈藥。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網站2023年9月20日報道,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問題特別報告員愛麗絲·吉爾·愛德華茲2023年7月向美國政府發出緊急信函,警告集束彈藥會對平民造成嚴重傷害。《華盛頓郵報》網站2023年12月11日報道,美國每年流入以色列的軍火達數十億美元,以色列在10月對黎巴嫩南部的一次襲擊中使用了美國供應的白磷彈藥,造成至少9名平民受傷。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前局長喬希·保羅2023年10月18日在《紐約時報》網站發表專欄文章指出,美國每年向以色列提供至少38億美元軍事援助,加沙地帶最嚴重的人員傷亡大多是由美國提供的彈藥所導致,譴責這種軍事援助無視人權問題。美國人權組織「憲法權利中心」2023年11月16日報道,滅絕種族與死刑問題專家威廉·沙巴斯指責美國未能履行防止種族滅絕的法律義務,違反了習慣國際法和《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監獄仍在運行。美國政府多次承諾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卻一再食言。截至2023年,這座臭名昭著的監獄仍在運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反恐中促進和保障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奧努阿拉·尼奧萊因於2023年6月26日結束對關塔那摩監獄的訪問後指出,該監獄中仍有約30人在押,每一位被關押者都因引渡、酷刑和任意拘留而遭受持續不斷的傷害,受到殘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關閉監獄是當務之急;絕大多數曾被關押者的人權繼續遭受侵犯,美國政府在向曾被關押者提供有尊嚴的生活所需的基本手段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包括合法身份、醫療保健、教育、住房、家庭團聚和行動自由,這些缺陷違反了美國在移交被關押者之前、期間和之後的國際法義務。2023年2月16日,曾在關塔那摩監獄被任意關押14年多的藝術家、活動家曼蘇爾·阿代菲在半島電視台網站發表評論指出:「在遭受十幾年的虐待後,美國乾脆把我們拋棄了,沒有提供任何支持、照顧或補償。」

長期濫施單邊制裁造成嚴重人道主義後果。自1950年以來,美國使用的制裁次數居全球之首。根據美國財政部2023年12月28日公布的數據,美國制裁的國家超過20個。第78屆聯合國大會發言人2023年11月1日指出,美國對古巴實施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對古巴人民造成了毀滅性影響。聯合國大會2023年11月2日通過決議,再次敦促美國終止對古巴長達60多年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這是聯合國大會連續第31年通過類似決議。2023年1月28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沃爾克·圖爾克在訪問委內瑞拉後表示,2017年以來美國施加的制裁加劇了委內瑞拉的經濟危機,嚴重阻礙人權的實現。「美國保守派」網站2023年6月1日報道,美國制裁進一步加劇了敘利亞人民的貧困。敘利亞70%的人口面臨食物短缺,其中1200萬人三餐不繼,290萬人食不果腹。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負面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阿萊娜·杜晗2023年2月14日指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減少了地中海貧血症患者從國外進口救命藥物的機會,導致伊朗患者的併發症和死亡率增加,是對健康權的侵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23年4月3日通過決議指出,單邊強制性措施會對目標國家廣大民眾的人權產生深遠影響,對窮人和處境最脆弱的人影響尤為嚴重。決議譴責某些大國繼續單方面適用單邊強制性措施。美國在該決議表決中投了反對票。

結語[編輯]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美國存在的諸般人權問題,不僅使人權在美國實質上異化為少數人享有的特權,也嚴重威脅和阻礙着世界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

質勝於華,行勝於言。能否以符合時代特徵、順應歷史潮流的理念和舉措破解美國人權困局,美國人民在期待,國際社會在觀察,美國政府要回答。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