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55
卷五十四 ◄ |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五十五 |
► 卷五十六 |
|
西安府志卷第五十五
古蹟志上〈宮闕〉
唐
京城唐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寳元年曰西京至德二
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京城前
直子午谷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灃水德宗紀貞元
四年築夾城長安志唐京城東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
歩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歩周六十七里郭中南北
十四街東西十一街其間列置諸坊有京兆府萬年長安
二縣所治寺觀邸第編戸錯居焉當皇城南朱雀門有南
北大街曰朱雀門街東西廣百歩萬年長安二縣以此街
爲界萬年領街東五十四坊〈興道開化光福靖善蘭陵開明保寧安義務本崇義長興〉
〈永樂靖安安善大業昌樂安德翊善光宅永昌來庭永興崇仁平康宣陽親仁永寧永崇昭國進昌通善通濟長樂〉
〈大寧勝業安邑宣平昇平修行修政曲池靑龍興寧永嘉興慶道政常樂靖恭新昌昇道修徳〉及東市長
安領街西五十四坊〈立政敦化豐樂安業崇業永達道德光行延祚太平通義興化崇德懷眞〉
〈宣義豐安昌明安樂修德輔興頌政布政延壽光徳延康崇賢延福永安敦義大通大安安定休祥金城醴泉懷遠〉
〈長壽嘉㑹永平通軌歸義昭行修眞普寧義寧居德羣賢懷德崇化豐邑待賢永和長安和平〉及西市〈按通〉
〈志長安志載萬年所領五十四坊今缺其三别見有昌化延年修仁正平四坊疑此四坊或有三坊在萬年所領之〉
〈內而失其地望也〉天祿識餘其陽有六岡如乾之六爻唐宮殿皆
在九二岡上而作太淸宮于九五岡上百官府在九四岡
上 明德門六典南面三門中曰明德長安志北當皇城
朱雀門南出抵終南山八十里 啓夏門六典南面三門
東曰啓夏長安志門外西南二里有圓邱先農耤田三壇
按長安圖東南角有進芳門 安化門六典南面三門西
曰安化 通化門長安志東面三門北曰通化至德三載
攺爲達禮門㝷復舊雍錄通義東有長樂陂下臨滻水唐
李義琰傳義琰致仕公卿以下悉祖餞通化門外時人比
漢疏廣 春明門六典東面三門中曰春明實錄開元十
七年五月侍臣以下燕于春明門 延興門六典東面三
門南曰延興長安志同昌公主葬懿宗與郭淑妃御延興
門哭送 開遠門長安志西面三門北曰開遠唐吐蕃傳
初太宗平薛仁杲得隴上地虜李軌得凉州破吐渾高昌
開四鎭元宗繼收黃河磧石宛秀等軍中國無斥候警幾
四十年開遠門揭候題曰西極道九千九百里示戍人無
萬里行也 金光門六典西面三門中曰金光唐韓朝宗
傳朝宗天寶初爲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門長安志西岀
趨昆明池也 延平門六典北面一門曰光化
皇城六典在京城中其中左宗廟〈在安上門內之東〉右社稷〈在含光門〉
〈之東〉百僚廨宇列乎其間凡省六寺九臺一監四衛十有八
東宮官屬凡府一坊一寺三率府十 朱雀門長安志皇
城南面三門中曰朱雀北當宮城之承天門南當外郭之
明德門玉海隋制士庻不得雜居朱雀門內故宗廟官寺
兵衛悉在焉 安上門長安志朱雀門東曰安上至德三
載攺爲光天㝷復舊 含光門長安志朱雀門西曰含光
景風門六典東西二門南曰景風 延喜門長安志東
面二門北曰延喜直東當外郭之通化門通鑑宣宗二年
八月河隴老幼千餘人詣闕下上御延喜門樓見之歡呼
舞躍解胡服襲冠帶觀者皆呼萬歲 順義門長安志西
面二門南曰順義 安福門長安志西面二門北曰安福
西當外郭之開遠門朝野僉載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
至十七夜于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餘丈然五萬盞燈
望之如華樹妙簡長安萬年少年婦千餘人衣服花 于
燈輪下踏歌三日夜
按唐京城皇城及諸門皆仍隋舊今叙述干隋從略者
以唐古蹟較多考據爲便也
西內太極宮唐地理志宫城在皇城之北長千四百四十
歩廣九百六十歩周四千八百六十歩崇三丈有半長安
志宮城東西四里南北二里二百七十歩周十三里一百
八十歩南卽皇城北抵苑東卽東宫西有掖庭宮玉海龍
朔後皇帝常居大明宮乃謂之西內神龍元年攺曰太極
宮雍錄太極宫隋大興宮也諸帝多居大眀宫或遇大禮
大事復在太極如高宗元宗每五日一御太極凡初卽位
不于大明而于太極者知太極尊于大明也雍勝略西內
三城外一重曰京城外郭城也中一重曰皇城惟列府市
不使雜人居止又內一重曰宮城則今之省城正直宮城
之地所謂六爻九二之地也 承天門長安志正殿南隋
年攺順天門神龍元年攺承天門外有朝堂東有肺石西
有登聞鼔六典元正冬至大陳設宴會赦過宥罪除舊布
新受萬國之朝貢四夷之賓客御承天門以聼政通典鑾
駕岀宮守宮設從駕之官五品以上次于承天門外東西
朝堂 長樂門重福門〈一作重門〉永春門六典注承天門東曰
長樂門北入㳟禮門又北乾化門則宮內也長安志次東
曰重福門卽東宮之正門門東西有左右永福門次東曰
永春門 廣運門永安門六典注承天門西曰廣運門永
安門長安志廣運門內有左藏庫次北有舊右藏庫後有
中書省西北有武庫北入安仁門又北肅章門門内入宫
中〈按廣運門長安志叙入長樂門之東六典注云在承天門之西今卽所入之門考之則安仁肅章皆在西則入〉
〈自廣運者不應由承天門之東道曲折西向而趣安仁肅章以入宮中六典注是也〉 鳯凰門長安
志西內東面一門隋曰建春後改通訓唐明皇時鳳凰飛
集詔改鳳凰門 通明門嘉猷門長安志西面二門南曰
通眀北曰嘉猷 定武門安禮門元德門長安志北面三
門正北曰定武次東曰安禮東宮北門曰元德 嘉德門
長安志太極門外承天門之內曰嘉德通典鑾駕還宮至
承天門外侍臣下馬駕入嘉德門太樂令令撞㽔賓之鐘
鼓柷奏采茨之樂 歸仁門納義門長安志嘉德東廊有
歸仁門西廊有納義門唐禮志元正冬至受朝賀太師率
其屬受諸州及諸蕃貢物岀歸仁納義門執物者隨之
太極門長安志當承天門內北曰太極門隋曰大興後攺
置通典鑾駕至太極門戞敔樂止入太極門鼓柷奏太和
之樂 太極殿唐高祖紀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卽皇帝位
于太極殿六典太極門內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注
葢古之中朝也隋曰大興殿武德元年攺有東西上二閤
門馬志東上閤在殿東西上閤在殿西 左延明門長安
志太極殿東廊又殿西廊爲右延明門通典刑部郞中以
時令置于案覆以帊令史二人俱公服對舉案立于右延
明門内道北郞中立于案後 門下省中書省長安志門
下省在左延朙門東南中書省在右延明門東南玉海時
謂尚書省爲南省門下中書省爲北省亦謂門下省爲左
省中書省爲右省或通謂之兩省 宏文舘兩京記在門
下省東唐百官志武德四年置修文舘于門下省九年攺
宏文神龍元年攺昭文以避孝敬皇帝之名 史舘長安
志在門下省北貞觀三年置秘書内省以修五代史又置
史舘以編國史㝷廢秘書內省 朱明門六典太極殿北
曰朱明門左曰乾化門右曰肅章門長安志肅章門西曰
暉政門乾化門東曰武德門 武德殿延恩殿六典武德
門內兩京記武德殿在西內乾化門東北 兩儀門六典
朱明門北 兩儀殿六典兩儀門內常日聼朝而視事焉
注葢古之內朝也長安志兩儀殿在太極殿後隋曰中華
殿唐貞觀五年攺兩京記太宗破突厥于兩儀殿宴突利
可汗賦七言詩柏梁體武平一傳中宗宴兩儀殿令胡人
唱合笙平一上書曰兩儀殿者陛下受朝聼政之所不宜
以倡優媟狎 萬春殿六典兩儀殿東又千秋殿兩儀殿
西長安志又西有新殿 獻春門六典兩儀之左又宜秋
門兩儀之右宜秋之右曰百福門 百福殿長安志百福
門內宣宗攺雍和殿內有親親樓諸王宴㑹之所也兩京
記百福殿在太極宮公主院西會要大中元年敕修百福
殿八十間 承慶門六典百福之西 承慶殿六典承慶
門內唐中宗紀景龍二年七月御承慶殿慮囚徒 立政
門六典獻春之左 立政殿六典立政門內 大吉門六
典立政之東 大吉殿六典大吉門內 甘露門六典兩
儀北曰甘露門長安志門外有東西永巷東岀横門又東
有日華門西岀橫門又西有月華門院北有東西千歩廊
西有掖庭 甘露殿長安志甘露門內會要太和二年修
兩儀殿及甘露殿一百七十二間景龍文舘記中宗令諸
學士入甘露殿其北壁列書架 神龍門長安志甘露左
神龍殿長安志神龍門內在武德殿後 安仁門長安
志甘露右 安仁殿長安志安仁門內在甘露殿西 佛
光寺長安志乾化門內神龍殿西 歸眞觀長安志安仁
殿後觀後有綵絲院 淑景殿長安志綵絲院西殿西有
第三落次西第四落又次西第五落 延嘉殿長安志在
甘露殿近北殿南有金水河往北流入苑馬志西有咸池
舘 承香殿長安志延嘉殿北殿東卽元武門北入苑馬
志西有昭慶殿昭慶西爲凝香閣閣西爲鶴羽殿 景福
臺馬志延嘉殿西北長安志臺西有望雲亭 紫雲閣馬
志延嘉殿東長安志閣西有南北千步廊舍南至尚食院
西北盡宮城閣南有山水池 凝陰殿尚食內院馬志並
在紫雲閣西異聞集天寶七載旱元宗于凝陰殿令葉靖
天師祀鏡龍得甘雨 凌烟閣長安志凝陰殿南南部新
書凌烟閣畫功臣皆北向 功臣閣長安志凌烟閣西東
有司寶庫 毬塲亭子〈一作鞠塲亭子〉長安志凝陰之北 宏文
殿觀雲殿馬志俱凝陰殿北 四海池雍大記一在毬塲
亭東一在咸池殿東一在望雲亭西一在望雲亭北 掖
庭長安志永安門西有掖庭 内侍省長安志掖庭南隅
按西內太極宮有興仁門宣猷門崇道門惠訓門昭德
門安禮門正禮門宣光門通福門光昭門嘉猷門華光
門暉儀門壽安門綏福門翔鳳殿薰風殿就日殿咸池
殿臨照殿望仙殿鶴仙殿乘龍殿翔鳳閣並見六典方
位無考
東宫長安志在太極宮中自承天門而東其第三門曰重
明門卽東宮正位也門外有東宫朝堂在焉 宣明門長
安志嘉德正南 嘉德門長安志明德殿南門東有東奉
化門西有西奉化門門外東廊爲左永福西廊爲右永福
門 明德殿長安志東宮正殿會要武德九年八月太宗
卽位于東宮明德殿玉海卽顯德殿中宗諱顯爲太子時
改曰明德長安志殿東廊爲左嘉善門西廊爲右嘉善門
通典皇太子正至受賀四部伎立于左右嘉善門外 宜
春宫宜秋宫長安志俱在奉化門北 宜春門馬志嘉德
殿東北門外道東有典膳厨道西有命婦院宜春北院
左春坊右春坊通典龍朔二年攺門下坊爲左春坊典書
坊爲右春坊玉海東宮宜春宮門外有左春坊宜秋宫門
外有右春坊 崇文舘玉海左春坊南 崇敎殿玉海右
春坊內 麗正殿集賢注記在崇敎殿北光大殿南長安
志開元攺爲集仙殿十三年攺爲集賢殿
按唐㑹要馬周疏大安宮居在城之西東宫皇太子居
之而在內是東宮在太極宮中也中有光大殿承恩殿
崇文殿崇仁殿八風殿射殿亭子山池佛堂院左右長
林門並見長安志方位無考
掖庭宮長安志宮城東西四里南卽皇城北抵苑掖庭西
門貞觀二年勅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門簡宮人出之按掖
庭宮葢高祖所起宮人敎藝之所也
大安宫雍錄在宫城外西偏太宗嘗獵昆明池獻獲于大
安宮葢自昆明東歸之路也會要武德七年五月營宏義
宮初秦王居宮中承乾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建
宏義宮居之九年七月高祖以宏義宮有山林勝境貞觀
三年四月徙居之改爲大安宮 埀拱前殿賈志在大安
宮貞觀九年五月太上皇崩于埀拱前殿 戢武殿長安
志在大安宮實錄太宗與公卿謁太上皇于戢武殿置酒
爲歡乙夜方散 文殿長安志在大安宮 翠華殿賈志
在大安宮東北遺址尚存俗云祭酒臺
東内大明宮雍勝畧在省城東北今含元殿故基高四十
餘尺去城三里殿基前翔鳳栖鳳二閣基猶存唐地理志
上都大明宮在禁苑東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宮城之
東北隅長千八百步廣千八十歩長安志初高宗命司農
少卿梁孝仁制造此宮北據高原南望爽隑每天晴日朗
望終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視如在檻内雍錄大
明宮本太極宮之後苑東北面射殿也在龍首山上太宗
初營永安宮以備太上皇淸暑九年正月嘗改名大明然
太上皇仍居大安宮不曾徙入龍朔二年高宗染風痺惡
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改名蓬萊取殿後蓬萊池爲
名長安五年又改爲大明長安志叙載其地比太極宮承
天門則退北三坊地而中析之以爲六坊中六坊地以爲
丹鳳中門正街可達承天南卽朱雀正街矣其百司庻府
居民第宅悉仍大興都城之舊故東內大明雖曰創營而
朝市悉仍隋舊無所增移也〈唐賈至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詩銀燭朝天紫陌長禁〉
〈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埀靑𤨏百囀流鶯繞建章劍珮聲隨玉墀歩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
〈翰侍君王 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
〈燕雀高朝罷香煙𢹂满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
〈大明宫詩鷄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鐘開萬戸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劔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
〈未乾獨有鳳皇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丹鳳門六典南面五門正南曰丹
鳳長安志至德三年攺爲明鳳門㝷復舊 望仙門延政
門六典丹鳳門東曰望仙次曰延政長安志望仙門貞元
中修有樓十間延政門抵長樂坊北 建福門興安門六
典丹鳳門西曰建福次曰興安會要故事建福望仙等門
昏而閉五更而啓至德中勅晩開元和二年令有司各據
班品置待漏院于建福門外長安志望仙建福二門內各
有下馬橋跨東西龍首渠 太和門日營門長安志太和
東面一門日營西面一門 元武門銀漢門凌霄門長安
志北門曰元武德宗造樓外設兩廊持兵宿衛謂之北衙
元武門左曰銀漢右曰凌霄唐兵志貞觀十二年置左右
屯營于元武門領以諸衛將軍會要神龍元年攺元武爲
神武制勝樓貞元五年班宏修元武樓 含元殿六典丹
鳳門內正殿㑹要龍朔三年移仗就蓬萊宮新作含元殿
長安元年攺爲大明殿神龍元年復爲含元唐五行志含
元路寢大朝㑹之所御長安志含元殿南去丹鳳門四百
餘歩中無間隔左右寛平東西廣五百歩賈黃中談錄殿
前龍尾道自平地凡詰曲七轉出丹鳳北望宛如龍尾下
埀于地劇談錄龍尾道岀于闕前每朝會禁軍御仗宿于
殿庭金甲葆戈雜以綺繡羅列文武纓珮序立仰觀玉座
若在霄漢雍錄王仁裕曰含元殿前玉階三級第一級可
高二丈許每間引岀一石螭頭東西鱗次第二第三級各
高五尺〈三級以自上而下爲次〉蓮花石頂亦存級兩面龍尾道各六
七十歩方達第一級皆花磚 翔鸞閣栖鳳閣六典夾殿
兩間左曰翔鸞右曰栖鳳注與殿飛廊相接閣下卽朝堂
肺石登聞鼓如承天之制長安志翔鸞含元殿東南栖鳳
含元殿西南會要上元元年御翔鸞閣觀酺 鐘樓鼓樓
長安志殿東南西南有鐘鼓樓又有金吾左右仗院 通
乾門觀象門六典注夾道東南通乾西有觀象唐儀衛志
百官序班通乾觀象門 宣政門六典含元殿北唐儀衛
志百官入宣政門文班自東入武班自西入長安志門外
東廊有齊德門西廊有興禮門 宣政殿六典宣政門內
兩京記含元殿後有宣政殿卽正衙殿也朔望大冊拜則
御之長安志宣政殿東有東上閣門西有西上閣門㑹要
高宗永隆二年以太子立欲㑹羣臣命婦合宴宣政殿袁
利正上疏曰前殿正寢象闕正門非命婦宴會倡優進御
之所 日華門長安志在宣政殿前東廊東爲門下省雍
錄名左掖亦名東省馬志省東有宏文舘 待制院雍錄
閣本圖待制院在宣政殿東少陽院西葢仿漢世待詔立
此官稱也武后名瞾故詔攺爲制 少陽院雍錄長慶元
年于門下省東少陽院築牆及樓觀 史舘長安志宏文
舘次東史舘舘東南北街岀含耀門門南曰昭訓北曰崇
明 月華門長安志在宣政殿前西廊西爲中書省雍錄
名右掖亦名西掖長安志省西南北街南岀昭慶門當光
範門昭慶門北曰光順門 政事堂雍錄在東省屬門下
中宗時裴炎以中書令執政徙政事堂于中書省杜甫紫
宸殿退朝詩云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𧃍龍集鳳池鳳池
者中書也杜爲左拾遺肅宗時政事堂已在中書故岀東
省而集西省者就政事堂見宰相也 御史北臺舒元輿
御史臺中書院記御史府故事于中書之南常有理所太
和四年于政事堂直阡之南選地以作之號中書南院院
門北闢嚮朝廷也觀者命爲御史北臺 殿中內省長安
志中書省北馬志內省西有命婦院北有親王待制院
思政殿長安志延英殿相對會要長慶四年高重崔郾高
釴于思政殿中謝郾奏曰臣職侍講未嘗召問經義上賜
錦綵銀器〈按思政與延英對則延英在宣政西上閤之西似思政亦宜在宣政東上閤之東〉延英
門六典宣政之右西上閣次西玉海陽城以諫議大夫率
拾遺王仲舒等守延英門上疏論裴延齡張萬福聞諫官
伏閣諌趨至門大言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 延
英殿六典延英門左玉海延英在西上閣之西而李庾賦
乃曰左閣當宸誤矣會要穆宗元和十五年詔于西上閣
門西廊西畔開便門以通宰相自閣中赴延英路則不在
紫宸東矣長安志肅宗時梁上生玉芝一莖三花僖宗攺
爲靈芝殿自蜀還復舊名尚書故實延英靈芝殿也謂之
小延英苗韓公居相位以足疾歩驟微蹇上每于此待之
含象殿六典延英門內之右 紫宸門六典宣政殿北
舊唐書敬宗紀敬宗長慶四年見羣臣于紫宸門外 紫
宸殿六典紫宸門內卽內朝正殿也雍錄宣政前殿也謂
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入閣其不御前殿而御紫
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閣門而入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隨
以入見故謂之入閣自乾符巳後因亂禮闕天子不能日
見羣臣而見朔望故正衙常日廢仗而朔望入朝有仗其
後習見遂以入閣爲重至岀御前殿猶謂之入閣 明義
殿長安志紫宸殿西 蓬萊殿六典紫宸殿北唐叚秀實
傳秀實對蓬萊殿代宗問所以安邊者畫地以對玉海東
有綾綺殿 浴堂門雍錄紫宸殿東玉海李吉甫上河北
險要所在帝張于浴堂門 浴堂殿玉海舘本圖綾綺殿
南元微之承旨𠫊記乘輿奉郊廟則承旨得乘廐馬自浴
殿由內朝以從 珠鏡殿馬志綾綺殿北長安志殿東北
有大角觀 還周殿淸暉閣兩京記並在蓬萊殿西 承
歡殿長安志還周殿南 金鑾殿兩京記還周殿西北雍
錄金鑾坡者龍首山支隴隱起平地坡陀靡迤上有殿名
金鑾在蓬萊山西微南馬志殿西南有金鑾御院 東學
士院雍錄韋執誼故事云置學士院後又置東學士院于
金鑾殿之西李肇志亦曰德宗移院于金鑾坡西葢德宗
造院于金鑾坡上以其在開元學士院之東故會要命爲
東翰林院而銀臺門內者元不曾廢諸家謂移院者誤
長安殿兩京記在金鑾殿西南蓬萊西殿北有仙居殿仙
居西北有麟德殿此殿三面故以三殿名南有閣東西皆
有樓殿北相連各有障日閣內宴多在于此雍錄三院卽
三殿結璘樓卽三殿之西廊也欝儀樓卽三殿之東廊也
欝儀又東卽寢殿矣欝儀結璘皆是重廊翰林院學士院
皆在三殿西廊之外 東亭㑹慶亭馬志在麟德殿北
含凉殿長安志蓬萊殿後㑹要龍朔二年睿宗生于蓬萊
宫含凉殿殿後有太液池長安志池内有太液亭子穆宗
時命侍講韋處厚等入講毛詩尚書又命纂集尚書中君
臣事蹟令刋于太液池以備觀覽雍勝略蓬萊池一名太
液池中有蓬萊山 左銀臺門右銀臺門馬志左門在宫
城東面右門在西南六典紫宸殿東曰左銀臺門殿西曰
右銀臺門㑹要貞元十二年左右十軍使奏鑾駕去冬幸
諸營于銀臺門外立碑紀聖迹唐錢𡽪傳憲宗戒有貢獻
母入右銀臺門以避學士 内侍省右藏庫馬志俱近右
銀臺門 翰林門雍錄在大明宮右銀臺門內稍退北有
門榜曰翰林之門其制高大重複號爲胡門門東向 學
士院雍錄翰林門直西爲學士院院有兩𠫊南北相㳫而
各自爲門旁有板廊自南𠫊可通北𠫊又皆南向院各五
門北𠫊從東來第一間常爲承旨閣餘皆學士居之𠫊前
堦砌花磚爲道南𠫊駙馬張垍爲學士時以居公主此其
畫堂也後皆以居學士其東西四間皆爲學士閣中一閣
不居㑹要學士院者置在翰林院南別戸東向自建院後
韓翃李白之徒並在舊翰林院中假其名而無職其入直
者並以文詞共掌詔勅自此北翰林始無學士之名 翰
林院雍錄學士院北𠫊又北爲翰林院會要初置在銀臺
門內麟德殿西廂重廊之後 少陽院雍錄翰林院又北
爲少陽院〈按此在宮西別有門下省少陽院〉 九仙門長安志翰林院北
拾翠殿六殿在大明宮馬志翰林院北 大福殿三淸
殿含氷殿馬志在翰林院北九仙門內 承香殿長安志
含氷殿東南馬志殿北有長閣長安志殿東北有紫蘭殿
紫蘭東北有元武殿 凝霜殿碧羽殿紫簫殿欝儀閣承
雲閣修文閣馬志俱在宮垣之外兩掖門內 五王內院
長安志宣宗時夔王以下五王居大明宮內院侍讀五日
一入乾符門講讀 問安宮長安志昭宗傳位于太子居
東內爲問安宮 飛霜殿實錄太宗貞觀二十年七月宴
五品以上于飛霜殿絲竹遞奏羣臣上壽賜綾錦殿在元
武門北因地形高敞層閣三成引水爲潔渌池以滌炎暑
觀德殿玉海元武門外實錄總章元年十月癸丑文武
官獻食賀破高麗帝御元武門之觀德殿宴百官設九部
樂賜帛 白華殿雍錄建中四年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
言兵變入大明宫迎朱泚含元殿戌申徙白華殿晟後收
長安亦自白華門入諸家不載何地以晟兵所届言之當
在大明東苑之東 集賢院玉海開元十一年分置此院
大明宮外院內東西八十歩南北六十九歩院中有仰觀
臺卽一行師占候之所 敎坊長安志唐紀曰元宗置左
右敎坊于蓬萊宮側帝自爲法曲俗樂以敎宫人號皇帝
梨園弟子
魚藻宮玉海禁苑池中有山山上建魚藻宮在大明宫北
唐順宗紀順宗爲太子侍宴魚藻宮張水嬉彩艦宮人爲
櫂歌衆樂間發德宗顧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
以對
南內興慶宫唐地理志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開元初
置十四年増廣之謂之南內㑹要初上在藩邸與宋王成
器等同居興慶里人號曰五王宅至是爲宫焉玉海舊史
開元元年以隆慶舊邸爲興慶宮在隆慶坊元宗名隆基
攺興慶長安志開元二十年築夾城入芙蓉園自大明宫
夾東羅城經通化門以達此宮又經春明延喜門至曲江
芙蓉園而外人不知也 興慶門金明門六典宮之西曰
興慶次南曰金門 通陽門躍龍門〈一作濯龍門〉長安志宮南
曰通陽宮北曰躍龍 勤政務本樓唐讓皇帝傳先天後
以隆慶舊邸爲興慶宫於宮西南置樓南曰勤政務本之
樓樂志元宗敎舞馬百匹舞于勤政樓下後賜宴設酺亦
于勤政樓 花蕚相輝樓長安志置宫後寧王憲申王撝
岐王範薛王業邸第相望環于宮側明皇因題花蕚相輝
之名帝時登樓聞諸王音樂咸召升樓同榻宴謔 大同
門長安志勤政樓之北 大同殿六典大同門内長安志
殿左右有鐘樓鼓樓天寳七載大同殿柱産玉芝有神光
照殿 翰林院長安志大同門西金明門内學士院記駕
往興慶宮則置院金明門內 明義門長安志通陽門東
長慶殿長安志明義門內按唐雜記曰明皇爲太上皇
居興慶宮每置酒長慶樓南俯大道裴囘觀覧 明光門
六典通陽門北會典太和三年修明光樓 龍池雍勝畧
景龍池本爲隆慶池以諱元宗名改興慶立宫後謂之龍
池景龍文舘記興慶池在隆慶坊本是平地埀拱後因雨
水流潦成小池近五王宅號爲五王子池六典元宗隆慶
坊舊宅有井忽湧爲小池周袤十數丈常有雲龍或黃龍
岀其中景雲間浸廣里中人悉移居遂爲龍池長安志武
后時民井溢浸成大池數十頃號隆慶池丞相王子列第
其北望氣者言常欝欝有帝王氣中宗神龍五年幸池上
宴侍臣以厭之六典中有龍堂 沉香亭長安志龍池東
松牕錄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上因移于興慶
池東沉香亭前唐詩紀事禁中木芍藥開上賞之妃子從
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爲命李龜年持金花牋
賜李白爲淸平調詞梨園子弟撫絲竹李龜年歌之上親
調玉笛以𠋣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李白淸平樂詞雲想〉
〈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㑹向瑶臺月下逄一枝濃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
〈誰得似可憐飛燕𠋣新粧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識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瀛洲
門長安志興慶殿前 南熏殿長安志瀛州門内 興慶
殿長安志宮内正殿卽正衙殿也在通陽門北舊唐書肅
宗紀乾元元年二月乙巳上御興慶殿奉上皇𡽪號冊
交泰殿長安志興慶殿後會要天寶十載四月造 仙雲
門六典瀛洲之左 新射殿六典仙雲門內 芳苑門六
典濯龍門左 麗苑門六典濯龍門内右 金花落長安
志在宮之東俗所傳葢衛士居 義安殿長安志敬宗母
王太后所居
按興慶宮殿門戸未許方位者有同光承雲初陽飛軒
玉華諸門飛仙同光榮光諸殿俱見六典又宣天門睿
武門冷井殿懿母郭太后崩宫之冷井殿俱見長安志
通義宮玉海興慶寺通義坊本高祖舊宅武德元年爲宫
義宮置酒高㑹
太淸宮唐元宗紀天寳二年攺西京混元宮曰太淸宮雍
錄開元二十九年詔兩京及諸州各置元元皇帝廟後攺
爲太淸宮以白石爲元元皇帝像衮冕之服當扆南向元
宗肅宗眞容侍立左右
望春宮唐地理志望春宮臨滻水西岸有北望春宮宮東
有廣運潭姚南仲傳上代宗疏曰王者必據高明燭幽隱
先皇所以因龍首而建望春也
翠微宫雍録武徳八年造名太和在終南山貞觀二十一
年攺翠微宮冊府元龜翠微宮籠山爲苑自初裁至于設
幄九日而罷功正門北開謂之雲霞門視朝殿名翠微殿
寢殿名含風殿并爲皇太子搆别宮連延里餘正門西開
名金華門內殿名喜安殿
華淸宮雍勝略在臨潼縣南唐地理志京兆府昭應縣有
六載更名曰華淸宮有湯井爲池環山列宮又築羅城置
百司及十宅雍録元宗卽山建宮殿包括驪山繚牆周遍
其外觀風殿有複道可以潛通大明百司庻府皆行各有
寓止自十月往歲盡乃還賈氏談録華淸宮殿今所存惟
繚垣天寶所値松栢編滿崖谷望之欎然 北門長安志
華淸宮北向正北門外有左右朝堂門北相對有望仙橋
北有左右講武殿 津陽門長安志宮北正門之內門外
有宏文舘 開陽門長安志宮東面正門門外有宜春亭
望京門長安志宮西面正門門外近南有御交道上嶺
通望京樓 昭陽門長安志宮南面正門今謂之山門門
外有登朝元閣路本唐之御輦便路 瑶光樓長安志津
陽門東曰瑶光樓樓南有小湯臨潼志小湯西有梨園
飛霜殿長安志瑶光樓南寢殿也白少傅以長生殿爲寢
殿非也 御湯九龍殿長安志飛霜殿南亦名蓮花湯明
皇雜錄元宗幸華淸新廣湯池安祿山于范陽以白玉石
爲魚龍鳬鴈石梁石蓮花以獻雕鐫巧妙殆非人工上命
陳于湯中仍以石梁橫亘其上而蓮花纔出水際上因幸
解衣將入魚龍鳬鴈皆各奮鱗舉翼狀欲飛去上恐遽命
撤去蓮花石至今猶存賈氏談錄湯泉凡一十八所第一
是御湯周環數丈砌以白石瑩徹如玉面皆隱起魚龍花
鳥之狀四面石坐階級而下中有雙白石蓮泉眼自甕口
湧岀噴注白蓮之上 玉女殿長安志星辰湯南殿北有
虛閣閣下卽湯泉二玉石甕湯所出也 日華門臨潼志
由蓮花湯而西曰日華門門之南曰太子湯長安志太子
湯次西少陽湯又西尚食湯又西宜春湯宜春湯有前後
殿又西曰月華門 笋殿臨潼志月華門內雍錄殿側有
魏温泉頌碑其石瑩徹見人形影號玻璃碑 長湯臨潼
志笋殿北凡十六所 芙蓉湯臨潼志一名海棠湯在蓮
花湯西沉埋巳久近修築始岀石砌如海棠花俗呼爲楊
妃賜浴湯 七聖殿臨潼志芙蓉湯北長安志自神堯至
睿宗昭成肅明皇皆立衣衮衣繞殿石榴皆太眞所植南
有功德院其間瑶壇羽帳皆在焉順興影堂果老藥室亦
在禁內 宜春亭雍錄開陽門外 重明閣長安志四聖
殿北𠋣欄北瞰縣境如在諸掌閣下有方池中植蓮花池
東鑿井極甘冷 四聖殿雍錄重明閣南 長生殿長安
志齋殿也有事于朝元閣卽齋沭此殿山城內多馴鹿有
流澗號鹿飲泉金沙洞玉蕋𡶶皆元宗爲名洞居殿之左
玉蕋𡶶上有王母祠 朝元閣賈氏談錄在北山嶺上最
爲嶄絕次東卽長生殿故基冊府元龜天寶七載十二月
元元皇帝降于朝元閣改爲降聖閣雍錄閣南有連理木
丹霞泉 老君殿長安志朝元閣南玉石爲像 鐘樓雍
錄朝元閣東 明珠殿雍錄長生殿南近東 觀風樓見
津陽門詩注 鬬雞殿雍錄在觀風樓南殿南有按歌臺
長安志殿北有舞馬臺 毬塲長安志宜春亭北門外其
西曰小毬塲 羯鼓樓長安志朝元閣東近南繚牆之外
〈唐杜甫驪山詩驪山絕望幸花蕚罷登臨地下無朝燭人閒有賜金𪔂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萬歲蓬萊日長懸舊〉
〈羽林 李賀過華淸宫詩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玉椀盛殘露銀燈㸃舊紗蜀王無近〉
〈信泉上有芹芽 杜牧華淸宮詩繡嶺明珠殿層巒下繚牆仰窺丹檻影猶想赭袍光昔帝登封後中原自古強一〉
〈千年際㑹三萬里農桑几席延堯舜軒墀接禹湯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釣築乘時用芝蘭在處芳北扉閑木索〉
〈南面富循良至道思元圃平居厭未央鈎陳裹巖谷文陛厭靑蒼歌吹千秋節樓臺八月凉神仙遠縹緲環珮碎丁〉
〈當泉煖涵窗鏡雲嬌惹粉囊嫩嵐滋翠葆淸渭照紅敉帖泰生靈壽歡娛歲序長月聞仙曲調霓作舞衣裳雨露偏〉
〈金穴乾坤入醉鄉玩兵師漢武𢌞手例干將鯨鬛掀東海胡牙揭上陽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傾國留無路還魂〉
〈怨有香蜀峯横慘淡秦樹遠微茫𪔂重山難轉天扶業更長望賢餘故老花萼舊池塘往事人誰問幽襟淚獨傷碧〉
〈簷斜送日殷葉半凋霜迸水傾瑶砌疎風罅玉房塵埃羯鼓索片叚荔枝筐鳥啄摧寒木蝸涎蠧畫梁孤烟知客恨〉
〈遥起泰陵傍 張祜華淸宮和杜舍人詩五十年天子離宮舊粉牆登封時正泰御宇日初長上位先名實中興事〉
〈憲章舉戎輕甲胄餘地取河湟道帝元元祖儒封孔子王因縁百司署藂會一人湯渭水波摇緑秦山草半黃馬頭〉
〈開夜照鷹眼利星芒下箭朱弓滿鳴鞭皓腕攘畋思獲呂望諫祗避周昌兎迹貪前逐梟心不早防幾𣸸鸚䳇勸頻〉
〈賜荔支嘗月鎻千門靜天高一笛凉細音摇翠佩輕歩宛霓裳禍亂根潛結昇平意遽忘衣冠逃犬虜鼙鼓動漁陽〉
〈外戚心殊廹中途亊可量雪埋妃子貌刃斷祿兒腸近侍煙塵隔前蹤輦路荒益知迷寵佞惟恨喪忠良北闕尊明〉
〈主南宮遜上皇禁淸餘鳯吹池冷映龍光祝壽山猶在流年水共傷杜鵑魂厭蜀蝴蝶夣悲莊雀卯遺雕栱蟲絲𦊰〉
〈畵梁紫苔侵璧潤紅樹閉門芳守吏齊鴛瓦耕民得翠璫歡康昔時樂講武舊兵場暮草深巖靄幽花墜徑香不堪〉
〈埀白叟行折御溝楊 溫庭筠過華清宮詩憶昔開元日承平事勝遊貴妃專寵幸天子富春秋月白霓裳殿風乾〉
〈羯鼓樓闘鷄花蔽膝騎馬玉搔頭繡轂千門妓金鞍萬戸侯薄雲欹雀扇輕雪犯貂裘過客聞韶濩居人識冕旒氣〉
〈和春不覺煙暖霽難收澀浪和瓊甃晴陽上彩斿卷衣輕𩯭嬾窺鏡澹蛾羞屏掩芙蓉帳簾褰玳琄鉤重瞳分渭曲〉
〈纖手指神州御案迷萱草天袍妬石榴深巖藏浴鳳鮮隰媚潛虬不料邯鄲蝨俄成卽墨牛劒鋒揮太皡旗熖拂 〉
〈尤内嬖陪行在孤臣預坐籌瑶簪遺翡翠霜仗駐驊騮 笑𩀱飛斷霜魂一哭休早梅悲蜀道高樹隔昭邱朱閣重〉
〈霄近蒼崖萬古愁至今湯殿水嗚咽縣前流 李涉題溫泉詩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聖主得賢臣當時姚宋并燕〉
〈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李商隱華淸宮詩華淸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敎天子暫䝉塵〉
〈 李洞繡嶺宫詞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繡嶺宮前鶴髮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宋杜常華淸宮詩行〉
〈盡江南數十程曉星殘月入華淸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望賢宮雍錄在咸
陽縣東數里元宗幸蜀還京肅宗至望賢宫奉迎德宗西
幸又自望賢宮出奉天也
萬全宮㑹要儀鳳三年于藍田作凉宮名萬全宮宏道元
年廢唐高宗紀永淳元年七月作萬全宮
龍躍宮雍勝畧唐高祖舊宅在高陵縣西十四里武德六
年以奉義宮改建高祖其先成紀人父昞生高祖于長安
則龍躍宮或昞别宅抑或高祖離宮德宗改爲修眞觀中
有神堯御容及御井霜栢梁開平中廢但龍泉寺在其旁
今其地稱李觀所存乃臥龍寺
游龍宫雍勝畧在渭南縣西十一里唐開元中修按兩京
道里記云取黑龍飮渭名之白樂天有黑龍飮渭賦武平
一登驪山詩有日下黑龍川句亦謂此
按唐代宮闕無從攷其建置方位者有紫微殿長安志
貞觀末阿史那社尒平龜兹獻俘于紫微殿又長樂殿
長安志貞觀二十二年勅皇太子聼政于金波門長樂
殿又中和殿唐敬宗紀長慶四年擊鞠于中和殿又咸
泰殿唐蕭后傳開成中正月望夜帝御咸泰殿然鐙作
樂迎三宮太后奉觴進壽又永安殿長安志穆宗置與
后妃公主宴樂所又會昌殿實錄文宗太和四年幸梨
園㑹昌殿又保寧殿長安志昭宗宴李繼昭等于保寧
殿又淸思殿唐敬宗紀長慶四年四月擊鞠于淸思殿
又宣和殿寶歴二年九月觀百戲于宣和殿又文思殿
唐太子宏傳龍朔元年命賔客許敬宗等卽文思殿集
瑶山玉彩又昭德殿長安志龍紀元年殿東獲金龍一
又雲韶殿嘗試舉人又昭敬殿唐一十八帝御容所在
昭宗光化三年有秃鶖鳥鳴于此殿葢唐祚將修之兆
又淸思院唐薛敬老傳寶歷中造淸思院用銅鏡三千
薄金十萬餅又仙韶院唐百官志文宗開成二年改法
曲處所爲仙韶院又望仙臺〈一作樓〉長安志武宗時命神
策軍士修望仙樓及廊舍五百間大中八年改爲文思
院又崇元舘天寶中眀皇命周尹愔爲崇元舘學士値
祿山兵亂舘宇寖廢至武宗時詔營創置吏鑄印以劉
元靜爲崇元舘學士號廣成先生八居靈符殿又内山
亭院取浙西隱士于内山亭院安置又乞巧樓光化三
年起造二樓構飛橋以通往來又光政景運元化晨暉
昭德延嘉景風章信安喜思元應乾諸門文成含寧玉
淸臨碧壽昌元和宣光宣明臨光興泰德政嘉慶凝化
寶慶昇陽東殿太和宣𡽪文思咸寧靈臺壽春諸殿竹
樓叡武百尺延喜長樂諸樓紫延柿林諸院延資左齊
藏天諸庫又永安宮〈孝明鄭太后所居〉命婦朝堂元莫觀放鴨
池野狐落〈望先臺以下俱見長安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