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刀「式」辯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小品文的生機 刀「式」辯
作者:魯迅
1936年5月7日
化名新法
本作品收錄於《花邊文學
本篇写于1936年5月7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日上海《中华日报·動向》,署名黄棘

  

  本月六日的《動向》上,登有一篇阿芷先生指明楊昌溪先生的大作《鴨綠江畔》,是和法捷耶夫的《毁滅》相像的文章,其中還舉着例證。这恐怕不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罷。因为生吞活剝的模樣,實在太明顯了。

  但是,生吞活剝也要有本領,楊先生似乎還差一點。例如《毁滅》的譯本,开頭是——

  「在階石上鏘鏘地響着有了損傷的日本指揮刀,萊奮生走到後院去了,……」

  而《鴨綠江畔》的开頭是——

  「當金蘊聲走進庭園的时候,他那損傷了的日本式的指揮刀在階石上噼啪地響着。……」

  人名不同了,那是當然的;響聲不同了,也沒有什麼關係,最特别的是他在「日本」之下,加了一個「式」字。这或者也難怪,不是日本人,怎麼會掛「日本指揮刀」呢?一定是照日本式樣,自己打造的了。   但是,我们再來想一想:萊奮生所帶的是襲擊队,自然是襲擊敵人,但也奪取武器。自己的軍器是不完備的,一有所得,便用起來。所以他所掛的正是「日本的指揮刀」,並不是「日本式」。

  文學家看小說,並且豫備抄襲的,可謂關係密切的了,而尚且如此粗心,岂不可嘆也夫!

  (五月七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