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初學記/卷第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七 地部下

湖第一

[编辑]

敘事

[编辑]

 《廣雅》云:湖,池也。《說文》云:湖,大陂也。《風俗通》云:湖,都也,流瀆四面所隈都也。《周官》:揚州,其浸五湖。按,張勃《吳錄》: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以其周行五百餘里,故以五湖為名。(虞翻又云:太湖有五道,別謂之五湖。)或說乙太湖、射貴湖、上湖、洮湖、(洮湖一名長塘湖,在義興。)氵鬲。湖為五湖。按,《國語》:吳越戰於五湖,直在笠澤一湖中戰耳,則知或說非也。《揚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史記》:三苗之國,左洞庭,左彭蠡。裴駰注云:今太湖中苞山。有石穴,其深洞無知其極者,名洞庭。洞庭對彭蠡,則知此穴之名,通呼洞庭。彭蠡即宮亭湖名也。《越絕書》:太湖周三萬六千頃,在吳興。)《荊州記》云:宮亭即彭蠡澤也,謂之彭澤湖,一名匯澤。(在豫章郡。)青草湖,一名洞庭湖。(《荊州記》云:因青草山為名。洞庭亦謂之太湖,在巴陵郡。)雲夢澤一名巴邱湖,凡此並昭昭尤著又廣大也。(居巢縣有巢湖、揚泉湖,吳郡有臨平湖、女墳湖,貿阝縣有黃金湖,山陰有鏡湖、回踵湖、蘭湖、華湖、魚湖、山陰湖,溧陽有長塘湖,阜陵有麻湖,建鄴有後湖,一名玄武湖、蔣陵湖、高湖,潯陽有招湖,無錫有射貴湖、屍湖、小湖、耆湖、乘湖、猶湖、招湖、譙湖、雍湖、昆湖。招湖即海鹽縣淪陷為也。江東有氵鬲湖,郢城有赤湖,蜀有白羊湖,山陽郡有樊梁湖、射陽湖、津湖,新安有白馬湖,常熟有赤山湖、夏架湖、丹陽湖、張昭湖。昭封婁侯,又因名婁湖、高平湖、太傅湖(太傅即謝安也)、著作簿湖、劉南蠻湖、侍中湖、張侯湖、葛塘湖、倪塘湖、庾冰湖,東陽有徐湖,永嘉有蔣公湖。自婁已下,謂皆獨擅一湖之利。武昌有長湖,琅邪有攝湖,錢塘有明聖湖、淮湖、承湖。承湖一名詔息湖。京口有醴湖、孟佐湖、半揚湖、龍日湖、劫亭湖、新豐湖,吳興有欣湖,武陵有丹坡湖,始興有滄湖。武原淪陷為當湖,又有洋湖、錡湖、梅湖,荊州有大井湖、高沙湖、大湖、馬骨湖、支湖、坡湖、赤湖、沔湖,酃縣有酃湖,南康有平湖,豫州有芍陂湖,南越有石湖,蘄春有菜黃湖,曲阿有後湖。王子年《拾遺記》:員嶠山有方湖。東方朔《神異經》云:亶州有溫湖;北方有石湖,其水恒冰。)

事對

[编辑]

 【青草 赤沙】盛弘之《荊州記》曰: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湖南有青草山,因以為名。酈元注《水經》曰:澧水經南安縣,又東與赤沙湖會。湖水通江南注澧水也。

 【荊藪 揚浸】劉澄之《荊州記》曰:華容縣東南有雲夢澤,一名巴邱湖,荊之藪也。《周記》曰:揚州其浸曰五湖。

 【芍陂 笠澤】劉澄之《豫州記》曰:陵縣北有芍陂湖,魏將王陵與吳將張休交戰處。張勃《吳錄》曰:五湖者,太湖之別名。周行五百餘里,故以名焉。《國語》曰:戰於五湖,此一湖中戰耳。笠澤即太湖別名。

 【縣淪 城陷】趙曄《吳越春秋》:海鹽縣淪為招湖,徙居武原鄉,故越地也。干寶《搜神記》曰:由權縣,秦時長水縣。始皇時童謠曰:「城門有血,城當隱沒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縛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塗門。嫗見血走去。忽有大水欲沒。縣主簿令幹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幹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魚下 龍升】鄭緝之《永嘉記》曰:懷化縣有蔣公湖。父老傳云:先代有祭祀祈請者,湖輒下大魚與之。《秦州記》曰:武都郡前有湖,義熙初有白龍於湖升天者。

 【銅船 金牛】劉欣期《交州記》曰:有一湖,去合流北四十里。至陰日,百姓樵捕,見銅船出水上,又有水牛在湖之中。劉道真《錢塘記》曰:明聖湖在縣南。父老相傳:湖中有金牛,古嘗有見其映寶雲泉,照耀流精,神化莫測。遂以明聖為名。

 【分風 起雨】盛弘之《荊州記》曰:宮亭湖廟神甚有靈驗,途旅經過,無不祈禱。能使湖中分風,而帆南北。南康仁空山上有平湖,湖中艑底,浮在湖中動搖,便起風雨。

 【秦憩 范遊】《錢塘記》曰:去邑十里有詔息湖。古老相傳:昔秦始皇巡狩,經途暫憩,因以詔息為名。《國語》曰:伍子胥諫吳王與我爭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滅吳,范蠡乃乘扁舟遊五湖。

 【三山 五渚】劉澄之《豫州記》曰:城父縣有巢湖,湖周五里。湖中有三山,湖南有四鼎山。《戰國策》曰:秦與荊戰,大破之,取洞庭五渚。《史記》曰:秦乘流而下漢,四日而至五渚。裴駰注:五渚在洞庭湖。

 【石函 銅鬥】《吳志》曰:孫皓時,吳郡言臨平湖邊得石函。中有小石,青白色,刻上作皇帝字,改元為天璽。謝綽《宋拾遺》曰:張永開玄武湖石塚,上得一銅鬥,有柄。太祖訪之朝士,何承天曰:「此是新威鬥,王莽時,王公亡皆賜之。一在塚內,一在塚外。」於是江左唯有甄邯為大司徒,俄而又得一斗,復有石書,稱甄邯之墓。

 【白鵝 頳鯉】劉澄之《揚州記》曰:新成縣東有俱山,山上有湖,湖中有白鵝一隻,時時飛來,不可常見。周景式《廬山記》曰:山頂有一窮湖,湖足頳鯉,皆傷剝。而又有一故扁槽,崇山峻遠,非舟楫所遊。豈深谷為陵,此物不與之而遷乎?

 【龍目 馬骨】劉楨《京口記》曰:龍目湖,秦王東觀,親見形勢,雲此有天子氣,使赭衣徒鑿湖中長岡使斷,因改名丹徒。今水北注江也。盛弘之《荊州記》曰:雲杜縣左右有大、馬骨等湖,夏水來則渺漭若海,及冬涸則平林曠澤,四眺煙日。

 【賣藥 浮舟】劉向《列仙傳》曰:東方朔者,楚人,漢武帝時為郎。後有見於會稽,賣藥五湖。《徐州先賢傳》曰:勾踐滅吳,謂范蠡曰:「吾將與子分國而有之。」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乘扁舟浮五湖,終不返。

 【金銀塘 珠玉泉】伏滔《登故台詩序》曰:夫差姑蘇台,東有丹湖萬頃,內有金銀塘。陸賈《新語》曰:舜藏黃金於斬岩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泉,以塞邪淫之路。

[编辑]

 【西晉楊泉《五湖賦》】餘觀夫主五湖而察其雲物,皇哉大矣,以為名山大澤,必有記頌之章,故梁山有奕奕之詩,雲夢有子虛之賦。夫具區者,揚州之澤藪也。有大禹之遺跡,疏川導滯之功,而獨闕然未有翰墨之美,餘竊憤焉。敢妄不才,述而賦之。其辭曰:浚矣大哉,於此五湖,乃天地之玄源,陰陽之所徂,上屬斗牛之精,與雲漢乎同模。受三方之灌溉,為百川之巨都;居揚州之大澤,苞吳越之具區。南與長江分體,東與巨海合流。太陰之所毖,玄靈之所遊。追潮水而往還,通蓬萊與瀛洲。云云。

[编辑]

 【李顒《涉湖》】旋經義興境,頓棹石蘭渚;震澤為何在,今惟太湖浦。圓徑縈五百,ツ目渺無睹;高天淼若岸,長津雜如縷。窈窕尋灣漪,迢遞望巒嶼;驚飆揚飛湍,浮霄薄懸。輕禽翔雲漢,遊鱗憩中滸;黯藹天時陰,嶤岧舟航舞。憑河安可殉,靜觀戒征旅。

 【劉刪《泛宮亭湖》】回艫承氵瓜水,舉帆逐分風;氵養疑無際,飄搖似度空。檣烏排鳥路,船影沒河宮;孤石滄浪裡,匡山若霧中。寄謝千金子,安知萬里蓬。

 【陳陰鏗《度青草湖》】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编辑]

 【隋盧思道《祭氵巢湖文》】維開皇元年十二月朔甲子,具位姓名,遣某官,以清酌庶羞之饋,敬祭氵巢湖之靈,曰:泱漭澄湖,南服之紀;斜通海甸,旁帶江汜。深過百仞,潤逾九里;彭蠡莫儔,具區非擬。揚越不庭,多歷年紀;王師薄伐,六軍戾止。戒期指日,馬首欲東;常陰作,零雨其蒙。水氣朝合,天雲夜同;申之苦霧,繼以嚴風。途泥已甚,軌躅不通;有稽天罰,用沮元戎。唯夫百神受職,水靈為大,皇王禦宇,率土無外,當使日月貞明,天地交泰。雨師止其霖瀝,雲將卷其蔚薈。東渡戈船,南聳雕旆;收尉佗之黃屋,納孫皓之青蓋。然後革車旋軫,戎卒凱歌;楚俘霧集,冀馬星羅。無德不報,有酒如河:神之聽之,斯言匪蹉。

漢水第二

[编辑]

敘事

[编辑]

 漢,楚水也。《周禮》:荊州其川江漢。按《水經注》及《山海經注》云:漢水出隴坻道縣れ塚山,初名漾水,東流至武都沮縣,始為漢水。東南至葭萌,與羌水合。至江夏安陸縣,名沔水,故有漢沔之名。(即周昭王溺處也。)又東至音陵,合滄浪之水。(即屈原遇漁父之處。)又東過三澨,水觸大別山,南流而入江。(庾仲雍《漢水記》曰:漢水出廣漢,漾水出れ塚,東流至武都而與漢水合。沔水出武都沮縣,亦與漢水相合。)《尚書》稱:れ塚導漾,東流為漢。(孔安國注云:泉始出山為漾水,東南流為沔水,至漢中東行為漢水。)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是也。(匯,回也。言漢水合大江,回流入彭蠡澤。東北至南徐州,名為北江而入海。)

事對

[编辑]

 【南紀 東流】《詩》云: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東流見敘事。

 【沉碑 潛璽】酈元注《水經》曰:沔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有潭,中有杜元凱好尚後名,作兩碑,並述己功。一碑在峴山,一碑沉此潭中,曰:千載之後,何知不深谷為陵。又《蜀志》:少府王謀等上言,前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於深淵,暉景燭曜,璽光徹天。

 【遇兕 截蛟】《紀年》曰:南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盛弘之《荊州記》曰: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於後遂無蛟患。

 【近二別 過三澨】《左傳》曰:吳師伐郢,楚子當濟漢而陣,自小別至於大別。《杜釋地》曰:二別,近漢之名。過三澨見敘事。

 【解珮 弄珠】《韓詩》曰:鄭交甫過漢皋,遇二女,妖服珮兩珠。交甫與之言曰:「願請子之珮。」二女解珮與交甫,而懷之。去十步,探之則亡矣。回顧二女亦不見。張衡《南都賦》曰:耕父揚光于清泠之泉,遊女弄珠於漢皋之曲。酈元注《水經》曰:漢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水隈,雲漢女昔日遊處。

 【鱣湍 龍泉】酈元注《水經》:漢水東經西城縣故城,為鱣湍,洪波漭蕩,氵崩浪雲。古耆舊言:有鱣魚奮望濤直上,至此曝腮,因以名湍焉。又曰:漢水經西城縣故城南,又東為龍泉。泉上有胡鼻山,石類胡人鼻,故也。下臨龍井渚,泉深數丈。

 【碑潭 鐘岸】碑潭見沉碑注。孫岩《宋書》曰:漢中城固縣漢水岸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鐘十二出自潛壤。體制既精,扣之清響。

 【楚望 荊川】《左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周禮》曰:正南曰荊州,其川江漢,其浸潁淇。

 【鯨灘 鮫潭】酈元注《水經》曰:漢水過西城縣,又東經鱉池而為鯨灘。鮫潭見上截鮫注。

 【夢神 游女】徐幹《喜夢賦》曰:昔嬴子與其交遊于漢水之上,其夜夢見神女。《毛詩》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沉玉 亡劍】《左傳》曰:蔡昭侯為兩珮與兩裘以如楚,獻一珮一裘于昭王。子裳欲之,不與。三年止之,蔡侯歸,及漢,執玉而祝曰:「余所濟漢而南者,有若夫川。」酈元注《水經》曰:襄陽故城,北枕沔水,昔張公遇害,亡劍於此。

 【朝海 鬥江】《尚書》曰:江漢朝宗於海。《水經》:自沔與江合流,東過彭蠡澤。酈元引鄭玄云:漢與江鬥,轉東成澤。

 【含珠 隱玉】盛弘之《荊州記》曰:荊蘊玉以潤其區,漢含珠而清其域。左思《蜀都賦》曰:流漢湯湯,驚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雲昏。水物殊品,鱗介異族;或藏蛟螭,或隱璧玉。

 【配天漢 對月穀】配天漢見下蔡邕賦。酈元注《水經》曰:漢水右對月穀山,有月阪,有月川,於其中黃壤沃衍。

 【黃金水 白石灘】《水經注》曰:漢水經大小黃金。南山有黃金峭,水北對黃金谷,有黃金戍。又曰:漢水又東經魏興郡之錫縣故城,北為白石灘。縣故春秋之錫穴地也。

 【七軍沒 六師喪】《魏志》曰:征南將軍曹仁守樊,蜀關羽攻樊。時漢水溢,於禁等七軍皆沒。《紀年》曰:周昭王十九年,天大а,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编辑]

 【後漢蔡邕《漢津賦》】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漢兮,披厚土而載形。發源自乎れ塚,引氵養澧而東征。納湯穀之所吐兮,兼漢沔之殊名;扌總畎澮之群液,演西土之陰精。過曼山以左回兮,旋襄陽而南縈;切大別之東山兮,與江湘乎通靈。嘉清源之體勢,澹澹湲以安流;鱗甲育其萬類兮,蛟螭集以嬉遊;明珠胎於靈蚌兮,夜光潛乎玄洲;維神寶其充盈兮,豈魚龜之足收。

[编辑]

 【梁庾肩吾《奉和泛舟漢水往萬山應教》】桂棹架棠船,飄揚橫大川;映岩沉水底,激浪起雲邊。回岸高花發,春塘細草懸;陪歌承睿賞,接醴侍恩筵。誰云李與郭,獨得似神仙。

 【李百藥《渡漢水》】東流既氵弭々,南紀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駭弄珠皋。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溜闊霞光近,川長曉氣高;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風毛。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勞。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高岸沉碑影,曲漵麗珠光;雲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閱川已多歎,遐睇幾增傷;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宋之問《漢江宴》】漢廣不分天,舟移杳若仙;林虹映晚日,江鶴弄晴煙。積水浮冠蓋,搖風送管弦;嬉遊不可極,留恨此山川。

驪山湯第三

[编辑]

敘事

[编辑]

 《博物志》云:凡水源有石流黃,其泉則溫。或云神人所暖,主療人疾。《辛氏三秦記》云:驪山湯,舊說,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俗雲,秦始皇與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之則生瘡。始皇怖謝,神女為出溫泉而洗除。後人因以為驗。《漢武帝故事》云:驪山湯,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漢武又加修飾焉。(《水經注》云:漁陽郡北有溫泉。《吳錄》云:始興山出湯泉,零陵縣出溫泉。《丹陽記》云:湯山出溫泉三所。《述征記》云:東萊郡出溫泉。《臨川記》云:臨川縣出溫泉。《梁州記》云:漢水南出溫泉。《荊州記》云:新陽縣出溫泉,銀山縣出溫泉,耒陽縣出溫泉。《潯陽記》云:雞籠山下出溫泉。《始興記》云:靈泉源出溫泉。《幽明錄》云:艾縣輔山出溫冷二泉。《博物志》云:不周雲川之水溫如湯。凡諸溫泉,咸能療疾,遠近歸之。)

事對

[编辑]

 【如沸 若湯】周景式《廬山記》曰:主簿山在胡郎廟南數里,山下有溫泉。穴口周圍一丈許,湧出如湯沸,冬夏恒熱。《梁州記》云:漢水南有溫泉,周圍數千步。冬夏常沸湧若湯,其熱可熟雞子。未至二十里,便望見白氣沖天。

 【爛鳥 游魚】郭緣生《續述征記》曰:東萊郡有溫泉,恒沸,鳥墜輒爛。《始興記》曰:靈水源有溫泉,湧溜如沸,時有細赤魚出遊,莫有獲者。

 【溫谷 湯山】溫谷見下劉義恭詩。張勃《吳錄》曰:丹陽江乘縣有湯山,出溫泉三所。

 【愈疾 流穢】袁山松《宜都山川記》曰:銀山縣有溫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則大熱,上常有霧氣。百病久疾,入此水多愈。流穢見下張衡賦中。

 【潮泉 神井】張僧監《潯陽記》曰:雞籠山下澗中有數十處累石,若有人功。水常深尺餘,朝夕輒有湧泉溢出如潮水,時刻不差。朔望尤大,號為潮泉,常如沸湯。神井見下張衡賦序。

 【蠲慝 攘寒】蠲慝見下張衡賦中。江乘《地記》曰:縣東南四十里半湯泉,半溫半冷,共同一壑,謂之半湯泉。張勃云:冷水夏濯,可以清暑;溫水冬浴,可以攘寒。

 【湯雞 瀹卵】常璩《華陽志》曰:斯臾入南山洞溫水穴,冬夏常熱,其源可以湯雞豚。下湯澡洗,療宿疾。王廙《洛都賦》曰:雞頭溫水,魯陽神泉;不爨自沸,熱若焦然。爛毛瀹卵,煮絹濯鮮。瀹音藥。

 【痊こ 保性】王廙《洛都賦》曰:痿瘵痱こ,浸之則痊;功邁藥石,勳著不言。保性見下張衡賦中。

 【暄波 灼水】暄波見下劉義恭詩。酈元《水經注》曰:溫湯水出漁陽郡北山溫溪,即溫源也。廢疾者不能澡,以其過灼故也。

 【溫濤 炎液】曹植《述行賦》曰:濯余身于神井,偉溫濤之若焚。炎液見下劉義恭詩。

 【分寒水 會冰泉】《臨陵縣記》云:縣有溫泉,泉中有伏石分流。其陰清水常寒;其陽溫泉湧沸,飛霧如煙,雪霜無以敗其熱。劉義慶《幽明錄》曰:艾縣輔山有溫冷二泉,發源相去數尺。熱泉可煮雞豚,冷泉常若冰。雙流數丈而合。俱會於一溪。

 【濯日月 飛煙霧】濯日月見下張衡賦。飛煙霧見上分寒水注。

 【萃士女 邁藥石】萃士女見下張衡賦。邁藥石見上痊こ注。

[编辑]

 【後漢張衡《溫泉賦》】餘適驪山,觀溫泉,浴神井,美洪澤之普施,乃為賦云:覽中域之珍怪兮,無斯之神靈;控湯谷於瀛洲兮,濯日月乎中營。蔭高山之北延,處幽屏以閑清。於是殊方跋涉,駿奔來臻;士女曄其鱗萃,紛雜還其如煙。亂曰: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民,懿厥成兮。六氣淫錯,有疾癘兮。溫泉汨焉,以流穢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載,保性命兮。

 【魏曹植《述行賦》】尋曲路之南隅,觀秦政之驪墳;哀黔首之罹毒,酷始皇之為君。濯余身于神井,偉溫濤之若焚。

[编辑]

 【唐高宗《過溫湯》】溫渚停仙蹕,豐郊駐曉旌;路曲回輪影,岩虛傳漏聲。暖溜驚湍駛,寒空碧霧經;林黃疏葉下,野白曙霜明。眺聽良無已,煙霞斷續生。

 【宋劉義恭《溫泉》】秦都壯溫穀,漢京麗湯泉;炎德潛遠液,暄波起茲源。

 【北齊劉逖《浴溫湯》】驪岫猶懷土,新豐尚有家;神井堪消癘,溫泉足蕩邪。紫苔生石岸,黃沫擁金沙;振衣殊未已,翻能停使車。

 【越王貞《奉和過溫湯》】風輦騰宸駕,驪禦次乾遊;坎德疏溫液,山隈氵瓜暖流;寒氛空外擁,蒸氣沼中浮。林凋帷影散,雲劍蓋陰收。霜郊暢玄覽,參差落景遒。

 【王德真《奉和過溫湯》】握圖開萬寓,屬聖啟千年;驪阜疏緹騎,驚鴻映彩旃。玉霜明鳳野,金陣藻龍川;祥煙聚危岫,態水溢飛泉。停輿興睿覽,還舉大風篇。

 【楊思玄《奉和過溫湯》】豐城觀漢跡,溫谷幸秦餘;地接幽王壘,流分鄭國渠。風威肅文衛,日彩鏡雕輿;遠岫凝氛重,寒叢樹影疏。回瞻漢章闕,佳氣滿宸居。

 【鄭義真《奉和過溫湯》】洛川方佇蹕,豐野暫停鑾;湯泉恒獨湧,溫穀豈知寒。漏鼓依岩畔,相風出樹端;嶺煙遙聚草,山月迥臨鞍。日用誠多幸,天文遂仰觀。

[编辑]

 【周庾信《溫湯碑序》】咸池浴日,先膺綠甲之圖;砥柱浮天,始受玄夷之命。仁則滌蕩埃氛,義則激揚清濁;勇則負山餘力,弱則鴻毛不勝。仲春則榆莢同流,三月則桃花共下,其色變者流為五雲之漿,其味美者結為三危之露。煙青於銅浦,色白於鉛溪。非神鼎而長沸,異龍池而獨湧。洗胃湔腸,興羸起瘠。秦皇余石,仍為雁齒之階;漢武舊陶,即用魚鱗之瓦。豈獨醴泉消疾,聞乎建武之朝;神水蠲こ,在乎咸康之世。

[编辑]

 【周王褒《溫湯銘》】挺此溫谷,驪邱之陰;白上徹,丹砂下沉。華清駐老,飛流瑩心;穀神不死,川德愈深。

昆明池第四

[编辑]

敘事

[编辑]

 《廣雅》云:沼,池也。《說文》云:池者,陂也。從水它聲。《風俗通》云:孫子有金城湯池之說,後人因此開地為池,以養魚鱉。按《漢書》及《西京雜記》:昆明池,漢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也。初漢欲求身毒國,為昆明夷所閉。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名曰滇河。漢將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謫卒伐棘上林,象滇河作昆明池,以習水戰。池周圍四十里。(漢武帝平昆明夷,以其地為益州郡。其滇水源深廣,末反淺狹,有似倒流,故曰滇河。潘嶽《關中記》曰:昆明,漢武習水戰也。中有靈沼神池,雲堯時理水訖,停舟此池,蓋堯時已有沔池。漢代因而深廣耳。曹毗《志怪》云: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外國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胡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乃知朔言有旨。)池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樓船上建樓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旌葆麾蓋,照燭涯涘。又作二石人,東西相對,以象牽牛織女。又刻石為鯨魚,每雷雨,魚常鳴吼,尾皆動。漢代祭以祈雨,有驗。至昭帝幼沖,不復習戰。於中養魚,以給諸陵祠。余付長安,魚乃賤。(《三秦記》:秦始皇作長池,張渭水東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築土為蓬萊山,刻石為鯨魚,長二百丈。秦又有蘭池、鎬池。醴有,即明天子璧池。穆天子西征,有玄池、瑤池、樂池,與西王母宴所。漢有建章宮太液池,中築方丈瀛洲,象海中神山。春二月黃鵠下池中。未央宮有滄池,中築漸台。王莽死其上。漢上林有池十五所。承露池、昆靈池、池中有倒披蓮、連錢荇、浮浪根菱。天泉池,上有連樓閣道,中有紫宮。戟子池、龍池、魚池、牟首池、蒯池、菌鶴池、西陂池、當路池、東陂池、太一池、牛首池、積草池,池中有珊瑚,高丈二尺,一本三柯,四百六十條,尉佗所獻,號曰烽火樹。糜池、含利池、百子池,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連愛。東漢有九龍池、禦龍池、靈芝池、白石池、濯龍池、天泉池。魏在鄴有淥水池、瓊華池、疏圃池、玄武池、靈芝池;在洛有天泉池,池中築九華台、流杯池、幽泉池、陰流池、鳴鶴池。吳有太子池,孫權子和築,至晉明帝呼為太子池。西晉有含利池、都亭池、靈芝池、汜池,張載作賦者,潛靈池、淥池。東晉有清游池、流杯池。宋有天泉池、華林池,池有雙蓮同幹,芙蓉異花並蒂。紂有酒池。齊景公有昭華池。後梁有靈泉池。後魏有鴻雁池、流化池。後燕有清涼池。前梁有閑豫池,池有龍影五彩,鑄銅龍於其上。南燕有申池,赫連勃勃有淥漣池。大梁有蓬池。襄陽有習氏魚池,山簡所遊者;荊州有蔡子池;臨沅縣有明月池;益州有萬歲池、天井池、千秋池、雙龍池、邛池;州有幹將池、華曲池;于潛有蛟龍池。)

事對

[编辑]

【神池 靈沼】並見上敘事注。

【開地 伐棘】並見敘事。

 【珠濱 金堤】潘嶽《關中記》曰:漢武習水戰,作昆明池。人釣魚綸,絕而去,夢於帝求去其鉤。明日帝戲于池,見魚銜索,帝取其鉤放之。間三日復游,池濱得珠一雙。帝曰:「豈非昔魚之報也。」張衡《西京賦》曰:乃有昆明靈沼,黑水玄;周以金堤,樹以柳杞;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湯谷 虞泉】潘嶽《西征賦》曰:乃有昆明池乎其中,湯湯浣浣,漾淵漫,浩若河漢,日月麗天,出入乎東西。朝似湯穀,夕類虞泉。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儀景星於天漢,列牛女以雙峙。

 【玄流 黑水】玄流見上湯穀注中。黑水見上金堤注中。

 【漢宇 堯舟】《漢書》曰:漢武大修昆明池,列館環之。班固《西都賦》曰:集于豫章之宇,臨于昆明之池。堯舟見上敘事注。

 【刻石 儀星】刻石見敘事。儀星見上虞泉注。

 【名宇 珍館】名宇事見上湯穀注中。珍館事見上金堤注中。

 【習戰 肄師】習戰事見上珠濱注中。《魏志》曰:太祖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潘嶽《西征賦》曰:乃有昆明池乎其中,伊茲池之肇穿,肄水師於荒服。肄音異,習也。

 【錦繡陂 柳杞堤】班固《西都賦》曰:集于豫章之館,臨乎昆明之池。茂樹蔭蔚,芳草被堤;蘭茞發色,曄曄猗猗;若ゼ錦布繡,燭輝乎其陂。柳杞堤見上金堤注。

 【象滇 儀漢】《漢書》云:漢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昆明國有滇河,方三百里。漢欲伐昆明,象滇河鑿池,名曰昆明池。其滇河水源深廣,末反淺狹,有似流,曰故滇。儀漢事見上虞泉注。

 【豫章館 劫燒灰】豫章館見上金堤注。劫燒灰見上敘事注。

 【升采鱗 浮文鷁】班固《典引》曰:擾緇文皓質於郊,升黃輝采鱗於沼。司馬相如《子虛上林賦》曰:怠而後游于清池,浮文鷁,揚旌旗。

 【出入日月 吐納雲霧】張衡《西京賦》曰:乃有昆明靈沼,黑水玄,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與蒙汜。張載《蒙汜池賦》曰:幽瀆滂集,潛流獨注。淡淡灃沛,更來迭去;仰承河漢,吐納雲霧。

[编辑]

 【唐太宗《冬日臨昆明池》】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柳影冰無葉,梅心凍有花。寒野凝朝霧,霜天散夕霞;歡情猶未極,落景遽西斜。

 【周庾信《和炅法師游昆明池》】秋光麗曉天,鷁舸泛中川;密菱鄣浴鳥,高荷沒釣船。碎珠縈斷菊,殘絲繞折蓮;落花催鬥酒,棲烏送一弦。

 【隋江總《秋日昆明池》】靈沼蕭條望,遊人意緒多;終南雲影落,渭北雨聲過。蟬噪金堤柳,鷺飲石鯨波;珠來昭似月,織處寫成河。此時臨水歎,非復採蓮歌。

 【隋薛道衡《秋游昆明池》】灞陵因靜退,靈沼暫徘徊;新船木蘭楫,舊宇豫章材。荷心宜露泫,竹徑重風來;魚潛疑刻石,沙暗似沉灰。琴逢鶴欲舞,酒遇菊初開;羈心與秋興,陶然寄一杯。

 【隋虞茂《賦昆明池一物得織女石》】隔河圖列宿,清漢象昭回;支機就鯨石,拂鏡沉池灰。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來;所恨雙娥斂,逢秋遂不開。

 【隋元行恭《秋游昆明池》】旅客傷羈遠,樽酒慰登臨;池鯨隱舊石,岸菊聚新金。陣低雲色近,行高雁影深;欹荷瀉圜露,臥柳橫清陰。衣共秋風冷,心學古灰沉;還似無人處,幽蘭入雅琴。

 【李百藥《和許侍郎游昆明池》】神池望不極,滄波接遠天;儀星似河漢,落景類虞泉。年深平館宇,道泰偃戈船;差池下鳧雁,掩映生雲煙。浪華開已合,風文直且連;稅馬金堤外,橫舟石岸前。羽觴傾綠蟻,飛日落紅鮮;積水浮深智,明珠曜雅篇。大鯨方遠系,沉灰獨未然;知君嘯儔侶,短翮徒聯翩。

 【任希古《和七月七日游昆明池》】秋風始搖落,秋水正澄鮮;飛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岸珠淪曉魄,池灰斂曙煙;泛槎分瀉漢,儀星別構天。雲光波處動,日影浪中縣;驚鴻結滿弋,遊鱗入壯筌。萍葉疑江上,菱花似鏡前;長林代輕幄,細草即芳筵。文華開翠岱,筆海控清漣;不挹蘭樽聖,空仰桂舟仙。

 【沈佺期《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遺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岸花緹騎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歌流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冰第五

[编辑]

敘事

[编辑]

 《說文》云:冰,水堅也。《韓詩說》云:冰者,窮谷陰氣所聚,不泄則結而為伏陰。《易》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詩》云: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于淩陰。二之日,夏之十二月;三之日,夏之正月。(周以十一月為正。二之日當夏正十二月也,三之日當夏之正月。)衝衝,聲也。淩陰,冰室也。十二月之時,天地大寒,水化為冰。鑿取堅冰,至正月納藏於室之中。人君春夏祭祀,及其常食。卒有凶事則得以斂。人臣無冰室其終卒,君錫之以冰。故《左傳》云: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睹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Ё寒,於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客喪祭,於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祭司寒而藏之,獻羔而啟之,火出而畢賦。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冰。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人不夭劄,是也。《風俗通》云:積冰曰淩,冰壯曰凍,冰流曰澌,冰解曰泮。

事對

[编辑]

 【象玉 比珠】曹植《七忿》曰:素冰象玉,敘可磨蕩;結土成龍,遭雨則傷。比珠見下顧凱之賦。

 【冬壯 春釋】《禮記》曰:孟冬之月,冰始凍;仲冬之月,冰益壯,地始坼。《淮南子》曰:夫水向冬則凝而為冰,迎春則釋而為水,冰水施易乎前後。

 【六尺 百丈】《漢書》:晁錯上書曰:「胡貉之地,積陰之處;木皮三寸,冰厚六尺。」東方朔《神異經》曰:北方有冰萬里,厚百丈,鼷鼠在冰下土中焉。其毛長八尺,可為褥,卻風寒。

 【霜堅 風壯】並見敘事。

 【水復 泉Ё】《毛詩注》曰:冰盛水復,則命取冰于山林。張衡《思玄賦》曰:行積冰之皚皚,清泉Ё而不流。

 【北方鼠 東海蠶】北方鼠見上百尺下。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海員嶠山有冰蠶,長七寸,有鱗角。以霜雪覆之,始為繭。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投火不燎。

 【魚負 鳥覆】《易通卦驗》曰:大雪魚負冰。鄭康成注曰:負冰,上近冰也。《毛詩》曰:誕寘之寒冰,鳥翼覆之。

 【覆霜 積雪】履霜見敘事。《楚辭》曰:桂棹兮曳,斫冰兮積雪。王逸注曰:遭天盛寒,斫斫冰凍,紛然如雪。言己勤苦。

 【夕飲 朝餐】《莊子》曰: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謝靈運《苦寒行》曰:樵蘇無夙飲,鑿冰煮朝餐;悲矣采薇唱,苦哉有餘酸。

 【夏蟲疑 春魚上】《莊子》曰: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孫綽《天臺山賦》曰: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禮記》曰: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風不解凍,號令不行;魚不上冰,兵甲不藏。

 【河流澌 海結淩】薛瑩《後漢書》曰:光武至薊上,王郎使兵至。上發薊,晨夜馳騖,至下曲陽滹沱河。導吏還言,河流澌,無船不可渡。遣王霸往視,實然。霸念恐驚眾,即還曰:「冰牢可渡,比至冰可乘。」帝遂得渡滹沱河。王隱《晉書》曰:慕容晃上言:正月十二日,躬征平郭。遠假陛下天地之威,將士竭命,精誠感靈,海為冰結淩,行海中三百餘里。臣問故老,初無海冰之歲。

 【闔廬室 琅邪井】《越絕書》曰:吳閶門外郭中家者,闔廬冰室。薛瑩《後漢書》曰:靈帝光和六年冬,北海東萊琅邪井冰厚丈餘。

 【後稷鳥 王祥魚】《史記》曰:姜原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歆然悅欲踐之。踐而身動,如孕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渠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臧榮緒《晉書》:王祥,字休徵,後母朱氏思生魚。于時河水冰堅,祥朝朝冒厲風,於涯伺魚。一朝忽冰開小穴,有雙鯉跳出。

 【夏頒秋刷 藏周用遍】《周禮》曰:祭祀供冰鑒,賓客供冰,大喪供夷盤冰。夏頒冰,掌事秋刷。鄭玄注曰:暑氣盛,王以冰頒賜,則王為之刷清也。秋涼,冰不可用,以清除其室也。《左傳》曰: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杜預注曰:周,密也,遍及老疾也。

[编辑]

 【西晉庾倏《冰井賦》】嘉陰陽之博施兮,美天道之廣宣;萬物雜而無越兮,不易類以相干。或專陽負暑兮,或固陰Ё寒;途雖殊而同歸兮,信協德而俱延。於是孟冬之月,群陰畢升,霜雪紛其交淪兮,流波結而成淩;啟南墉之重隩兮,將卻熱以藏冰。山人是取,縣人是承。納幽宮之邃宇兮,靜恬淡以清徵;抱堅精之玄素兮,發川靈而長凝。於是寒往暑來,四時代序;帝將攘患,炎災是禦。乃命有司,啟彼潛戶;寒風慘悴,比焉清暑。格炎靈之恣曜兮,摧盛陽之暴怒;弭和春之淒風兮,遏溫夏之苦雨。保百姓之艱難兮,俾群生之寧處。乃至股肱或虧,卿士殞喪,寧神扇暑,肅厲清涼。用處凶禮,無失典常。美厚德之兼愛兮,乃惠存以及亡。

 【東晉顧凱之《冰賦》】連綿絡幕,乍結乍無;翕然靈化,得漸已粗。緗白隨川,方圓隨渠;義剛有折,照壺則虛。托形超象,比朗玄珠;一宗理而常全,經百合而彌切。轉若驚電,照若澄月;積如累空,泮若墮節。臨堅投輕,應變縷裂;瓊碎星流,精練清越。

[编辑]

 【後梁沈君攸 《詠冰應教》】日華照冰彩,灼爍自相明;陰潭欲半解,陽岸已全輕。未釋苔文隱,將銷草氣生;稍得觀魚上,非獨見狐驚。儻逢魏後術,當驗可為城。

[编辑]

 【富嘉謩《明冰篇》】北陸蒼茫河海凝,南山闌干晝夜冰,素彩峨峨明月升,深山窮穀不自見,安知采斫備嘉薦。陰房固Ё掩寒扇,陽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陁度千門,明冰時出禦至尊。彤庭赫赫九儀備,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畢賦周在位,憶昨沙朔寒風漲。昆侖長河冰始壯,漫汗{山陵}侖積亭障。邕邕鳴雁江上來,禁苑池台冰始開,搖春涵綠映樓臺。豳歌七月王風始,明冰藏用照物軌,四時不忒千萬祀。

井第六

[编辑]

敘事

[编辑]

 《釋名》云:井,清也,泉之清潔者也。《易傳》云:井,通也,物所通用也。《禮記》云:井及閘、戶、灶、中溜,為五祀。《世本》云:伯益作井,亦云:黃帝見百物,始穿井。(《周書》:黃帝穿井。)《說文》云:八家為井。象構幹形。(又,《墨子》云:二舍共一井。)《風俗通》云:井者,法也,節也。言法制居人,令節其飲食,無窮竭也。久不渫滌為井泥,(《易》云:井泥不食,泥去聲。)不停汙曰井渫,(音泄。《易》云:井渫不食。)滌井曰浚井,水清曰冽井。(《易》云:井冽寒泉。)甃,聚磚修井也。(《易》云:井甃無咎。)井有天井、坎井、(《孫子兵法》云:地陷曰天井。又云: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闊。)火井、雲井、(《異說》云:臨邛縣火井。漢室之盛則赫熾;桓靈之際,火勢漸微,諸葛孔明一窺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燭投即滅。其年蜀並于魏。《洞冥記》云:長安東七萬里有雲山,山頭有井,雲從中出。若土德王則黃雲出,火德王則赤雲出,水德王則黑雲出,金德王則白雲出,木德王則青□出。)。風井、金井、鹽井、冰井、(《荊州記》曰:風井,夏則風出,冬則風入。又云:益陽縣有金井數百。古老傳,有金人以杖量地,輒便成井,意者疑是昔人採金,謂之金井。《漢書》云:蜀多鹽井,羅褒以鹽井富。《後漢書》:琅邪有冰井,厚丈餘。)浪井、粉井、雲母井、(《瑞應圖》曰:王者清淨則浪井出。《廣志》云:臨邛有粉井,得水汰粉則益光。《嵩高記》云:少室山有雲母井,出雲母。)藻井(一名方井)、(《風俗通》云:堂殿上作,以象東井,藻水草,所以厭火。魯靈光《殿賦》曰:圓泉方井,反植荷渠。)腐井、甘井、沸井、軍井、家井。(《楚辭》云:淹芳芷于腐井,井腐臭也。《莊子》云:直木先伐,甘泉先竭。《丹陽記》云:句容縣有沸井,亦曰沸潭。《周禮》曰:挈壺氏以令軍井。)

事對

[编辑]

 【金瓶 瑤甕】《古舞歌詩》曰: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樓與天連;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瑤甕見下郭璞賦。

 【玉檻 球欄】《山海經》曰:海內昆侖墟,在西北,帝之下都,高萬仞。上有九井,以玉以檻。郭璞注曰:檻,欄也。王廙《洛都賦》曰:玉井球闌,嶷若積霜;正殿雙翼,是曰雨堂。

 【玉羊 金鳥】《韓詩外傳》曰:魯哀公使人穿井,二月不得泉。得一玉羊,哀公甚懼。孔子曰:「聞水之精為玉,土之精為羊。此羊肝乃土爾。」哀公使人殺羊,其肝即土也。劉敬叔《異苑》曰:蘭陵昌慮縣郢城有華山,山上有井。有鳥巢其中,金喙黑色而團翅。此鳥見則大水。井又不可窺,窺者不盈一歲輒死。

 【綺欄 玉甃】魚豢《魏略》曰:明帝九龍殿前,為玉井綺欄。玉甃見下江逌賦。

 【舀蛙 穀鮒】《莊子》曰:舀井之蛙謂東海鱉曰:「吾樂歟。吾跳梁于井幹之上,休乎缺甃之涯,舀井之樂亦至矣,奚不來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右膝已縶矣。《易》曰:井穀射鮒甕敝漏。

 【無禽 有魚】《易》曰: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時舍也。《易 災候》曰:井中有魚,似蟲出流,若當井沸五色玄珠。

 【八家 二舍】《說文》曰:八家一井,象構幹形,甕象也。《墨子》曰:備城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又曰:二舍共一井。

 【桐生 桃落】魏明帝《猛虎行》曰: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雲潤其柯。師曠《問天老》曰:人家忌臘日殺生,於堂上有血光,一不祥;井上種桃,花落井中,二不祥。

 【投轄 潛鼎】《漢書》曰:陳遵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閉門,取客車轄投井中。孔融告昌安縣教曰:「邑人高幼,自言辟得井中鼎,夫鼎久潛于井,得之休明,雖小重也。」黃耳金鉉,利貞之象。國遭凶荒,彝器出。或者明以饗人。

 【投璽 得鐘】張勃《吳錄》曰:初漢黃門張讓等劫天子,北至河上,掌璽投井中。及平頓洛陽,城南甄宮有井,五色氣出。孫堅命浚井,得漢傳國璽。臧榮緒《晉書》曰:晉王將即祚,郭璞占國家徵,得豫之暌。按卦會稽郡當出鐘,應在人家井得之。後會稽剡縣人陳清,在井中得一鐘,形制尤精也。

 【負缶 抱甕】劉向《說苑》曰:衛有五丈夫,負缶入井,灌韭終日一區。鄧析過,下車教曰:「為機,重後輕前,命曰桔槔,終日溉百區。」五丈夫曰:「吾聞師言,有機智之巧,必有機智之心,我不為也。」《莊子》曰:子貢過漢陰,一丈夫方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子貢曰「有機於此,日浸百畦。」圃者笑曰:「夫有機事,必有機心,吾羞不為也。」

 【老子廟 神農社】劉義慶《幽明錄》曰:襄邑縣南瀨鄉,老子之舊鄉也。有老子廟,廟中有九井,能潔齋入祠者。水溫清,隨人意念。《瀨鄉記》曰:老子廟中有九井,汲一井,餘井水皆動。盛弦之《荊州記》曰:隋郡北界有厲鄉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云:神農所生林,西有兩重塹,內有周圍一頃二十畝地,中有九井。神農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則眾井水動。即以此為神農社,年常祠之。皰犧生乎陳,神農育乎楚,考籍應圖,於是乎在。

 【重華窘 漢祖厄】《史記》曰:瞽瞍使舜穿井,與象共下石填井,舜為匿穴傍出。郭璞《井賦》曰:怪季桓之穿費兮,乃獲羊於土缶;重華窘而龍化兮,子求鑒以忘醜。戴延之《西征記》曰:板渚津,津南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漢祖與楚戰,敗走逃此井。追軍至,見兩鳩從井中出,故得免厄,因名厄井。

 【泥不食 甘先竭】《易》曰:井泥不食,舊井無禽,時舍也。《莊子》曰;孔子圍陳蔡,太公往吊之曰:「子幾乎直木先伐,甘泉先竭。」

[编辑]

 【西晉《孫楚賦》】倚崇丘以鑿井兮,臨斥澤之淫ㄜ;苦行潦之滓濁兮,靡清流以自娛。乃喟爾而有感兮,率鄰左之數夫;脈厥土以興泉兮,登甘醴於玄虛。體象圓川,下貫五仞,幽泉騰湧,津澤傍潤,抱甕而汲。不設機引,絕彼淫飾,安此璞慎,俗尚其華。我篤其信,既處涅而不緇,又磨之而不磷,雖矢之而無妄,實游心于大順。

 【東晉《郭璞賦》】益作井,龍登天;鑿后土,洞黃泉。潛源洊臻,涓涓;幽溟圓氵亭,氵熒洞深玄。爾乃冠玉檻,甃鱗錯,鼓鹿廬,彈勁索;飛輕裾之繽紛,手爭騖而互搦。長累委蛇以曾縈兮,瑤甕龍騰而灑激;氣霧集以杳冥兮,聲雷駭而氵崩氵爵。

 【東晉《江逌賦》】惟大樸之既判兮,聖應務以表靈;演八卦以極用兮,運五材以贊生。鑽丹暉于金石兮,引黃泉乎杳冥;巽下火而鼎立兮,木上水而井成。於是大制既契,物遵其微;阡逵瓜分,廬宅星列。修家給之永用,鑿階庭而制穴;穿重壤之十仞兮,構玉甃之百節。營之不日,既汲既渫;潛流炤炤,寒泉冽冽。含七德以幾道兮,盡眾善而莫伐。

 【東晉《王彪之賦》】考五材之物化,寂冥感而資靜;水帶地而壤潤,月流天而宵炯。燧鑽木而發火,益穿坤而構井;摹玄羲之靈爻,仰東宿之飛景。步土脈,測水泉,方欄結,鹿廬懸。下沉瓶而互汲,飛纖綆而幽牽。於是杳黃壚之邃,鮮潤下之潔;澄瀾恬以清氵亭,泓冷朗以寥戾;協太陰以化液,體上善以流惠。

[编辑]

 【梁範雲《悲廢井》】因舊未嘗改,緣甘故先竭;曆稔久無禽,一朝見開渫。泌泉既斯湧,短綆將焉設;已獲丁氏利,方見管公糸

 【又《賦得詠井詩》】乃鑒長秋曲,有浚廣庭前;即源已為浪,因方自成圓。兼冬積溫水,疊暑泌寒泉;不甘應未竭,既涸斷翔

 【梁湯僧濟《渫井得金釵》】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插,照井還自憐。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傳。

 【後周宗懍麟《趾殿詠新井》】當為醴泉出,先令浪井開;銅新九龍殿,石勝淩□台。

 【鄭翼過《嚴君平古井》】嚴平本高尚,遠蹈古人風;賣卜城都,流名大漢中。舊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年多既罷渫,無禽乃遂空。如何屬秋氣,唯見落雙桐。

 【蘇味道《詠井》】玲瓏映玉檻,澄澈瀉銀床;流聲集孔雀,帶影出墳羊。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錦芳;帝利終何有,機心庶此忘。

[编辑]

 【宋孔甯子《井頌》】天高聽卑,載厚流謙;揮鋒既擊,跪拜亦沾。惟益有作,德遠事兼;明王用汲,人具爾瞻。

橋第七

[编辑]

敘事

[编辑]

 《釋名》云:橋,水梁也。《爾雅》云:梁莫大于溴梁。郭璞注:梁即橋也。或曰:梁石橋也。石杠(音江。)謂之彳奇,(音寄。)亦石橋也。《廣志》云:獨木之橋曰榷,(音角)亦曰彳勺。(音灼。榷,水上橫一木為渡。彳勺,今謂之略彳勺。)《說文》曰:楚人謂橋為圮。(音夷。)凡橋有木梁、石梁;舟梁謂浮橋,即《詩》所謂造舟為梁者也。(造,至也。謂從舟至舟,相編為橋。)周文王造舟於渭。秦公子針奔晉,造舟於河。(在蒲阪夏陽津,今蒲津浮橋是其處。)秦都咸陽,渭水貫都,造渭橋及橫橋,南渡長樂宮。漢作便橋,以趨茂陵,(對便門作橋,故亦謂之便門橋。)並跨渭,以木為梁。漢又作霸橋,以石為梁。(長安又有飲馬橋。洛陽魏晉以前,跨洛有浮橋;洛北富平津,跨河有浮橋,即杜預所建。又有車馬橋。鄂阪有黃橋,吳有朱雀橋,歷晉逮王敦反後改為乘雀橋。又有枝橋、羅落橋、張侯橋(張昭所造,故名之。)又有赤蘭橋、白虎橋、雞鳴橋。蜀有七橋:一沖裡橋,二橋,三江橋,四萬里橋,五夷裡橋,六{卞}橋,七長升橋(雲李冰造,上應七星。)又有雁橋、漢安橋(廣一里半)。又有陰平橋、升仙橋(相如題者)。襄陽有木蘭橋,一名豬蘭橋;雀鼠谷有魯班橋,上方有鬼橋;陝城有鴨橋;清河有呂母橋;章安有赤蘭橋,上虞有百官橋;仇池有博山橋、覆津橋、鹿角橋,泗水有石橋,張良遇黃石公處也;東海有石橋,秦始皇造,欲過海也;後涼有通順橋,在敦煌;後燕有五丈橋。此皆晉魏已前昭昭尤著也。)

事對

[编辑]

 【造舟 鞭石】造舟事見上敘事中。《齊地記》曰:秦始皇作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舊說始皇以術召石,石自行。至今皆東首,隱軫似鞭撻瘢,勢似馳逐。

 【飛洛 浮河】成公綏《洛禊賦》曰:飛橋浮濟,造舟為梁。《春秋後傳》曰:赧王三十八年,秦始作浮橋於河。

 【舉杯 受履】王隱《晉書》曰:杜預啟河橋于富平津。眾論以為,殷周所都,經聖賢而不作者,必不可故也。預曰:「造舟為梁,則河橋之謂也。」遂作橋成。上從百官臨會,舉杯勸杜預曰:「非君此橋不立也。」預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獲奉成聖制。」《史記》曰:張良嘗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孺子下取履。」良因長跪授之。父以足納履,笑去。作期來,雲孺子可教。徐廣注曰:圯,橋也。

 【潛犀 陷馬】常璩《華陽國志》曰:蜀郡蒲江有七橋,直西門鄲江曰沖裡橋,西南石牛門曰,下石犀所潛泉也。《魏志》曰:景元四年伐蜀,鐘會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理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陷馬足,於是斬儀。

 【蒼蛟 白獺】祖臺上《志怪》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蒼蛟,吞啖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創,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句浦乃死。周處《風土記》曰:陽羨縣前有大橋,下有獺。將有兵動,獺出穴口,西向而嗥。

 【河厲 溴梁】段國《沙洲記》曰:吐谷渾於河上作橋,謂之河厲,長一百五十步。橋兩岸累石作址階,節節相次,大材縱橫,更相鎮壓。《爾雅》云:梁莫大于溴梁。郭璞注云:梁即橋也。

 【萬里 五丈】常璩《華陽國志》曰:蜀郡大城南門曰江橋,自江橋南渡曰萬里橋,西上曰夷橋,從沖裡橋西北逝曰長升橋。崔鴻《後燕錄》曰:慕容垂與劉牢之戰於五橋澤,晉大敗。車騎慕容德等引兵要牢之五丈橋。牢之馳馬跳五丈澗,會符丕救至而免。

 【應星 似虹】常璩《華陽國志》曰:李冰造七橋,上應七星。故光武謂吳漢曰:「安軍宜在七星橋間也。」周處《風土記》曰:陽羨縣前有大橋,南北七十二丈。橋中高起,有似虹形。袁君所立。

 【牽牛 飲馬】《三輔黃圖》曰:秦始皇兼天下,都咸陽,營宮殿。端門四達,以則紫宮;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三輔故事》曰:漢丞相夏侯嬰墓在飲馬橋東入道南。今俗人謂之馬塚也。

 【張侯 呂母】山謙之《丹陽記》曰:大長安道西張侯橋者,本張子布宅處也。郭緣生《述征記》曰:壽張縣梁山際清水,呂母宅在山北,東北過水。呂母梁積石猶在。

 【車馬 螭龍】華延俊《洛陽記》曰:城西車馬橋,去城十三里。張衡《思玄賦》曰:服靈龜以負砥,亙螭龍之飛梁。

 【擊楹 折柱】環濟《吳紀》曰:孫權赤烏八年夏,有雷霆犯宮門柱,又擊商津大橋楹。魚豢《魏略》曰:景初中,洛陽城東橋、城西橋、洛水浮橋,三柱三折。三柱,三公象也。時徭役大興,三公垂頭隱匿,故也。

 【比黿鼉 浮魚鱉】《紀年》曰:周穆王三十七年,東至於九江,比黿鼉以為梁。王充《論衡》曰:高麗國侍婢,有氣如雞子來,吞之有身,生子名東明。東明善射,王恐其害國,欲殺之。東明走至淹水,以弓擊水,魚鱉浮為橋。既渡,魚鱉解散。

 【張飛斷 吳漢鋸】《蜀志》曰:先主為曹公所追,張飛相後,據水斷橋,無敢近者。《東觀漢記》曰:公孫述大司馬田戌,將兵,下江開。至南郡,據浮橋於江水。吳漢鋸絕橫橋,大破之。

 【漢宣登 晉惠舍】《漢書》曰:宣帝自甘泉宿池陽宮,蠻夷君長侯王迎者數萬人,夾道陳。上登渭橋,咸稱萬歲。王隱《晉書》:惠帝太安二年九月丁丑,上舍於河橋。

 【尾生期 豫讓寢】《抱樸子》曰:尾生與婦人期橋下,水至不去,以至溺死。雖有信不如無也。樂資《春秋後傳》:趙襄子游於圃中,至於梁,馬卻不肯進。青笄為驂乘,襄子曰:「進視梁下,前類有人。」青笄進視梁下,豫讓卻寢,佯為死人。青笄云:「長者且有大事。」

[编辑]

 【唐太宗《賦得浮橋》】曲岸非千里,橋斜異七星;暫低逢輦度,還高值浪驚。水搖文鷁動,纜轉錦花縈;遠近隨輪影,輕重應人行。

 【梁庾肩吾《石橋》】秦王金作柱,漢帝玉為梁;仙人飛往易,道士出歸難。

 【後周王褒《和庾司水修渭橋》】東流仰天漢,南渡似牽牛;長堤通甬道,飛梁跨造舟。使者開金堰,太守擁河流;廣陵候濤水,荊峽望陽侯。波生從故舶,沙漲湧新洲,天星識辨對,檢玉應沉鉤。空悅浮□賦,非復採蓮謳。

 【後周宗羈《登渭橋》】仲山朝飲馬,還坐渭橋中;南瞻臨別館,北望盡離宮。四面衣裾合,三條冠蓋通;蘭香想和季,□起憶成公。圯上相知早,雞鳴幸共同。

 【周庾信《在司水看修渭橋》】大夫參下位,司職渭之陽;富平移鎖柱,甘泉運石梁。跨虹連絕岸,浮黿續斷航;春舟鸚鵡色,流水桃花香。星精逢漢帝,釣叟遇周王;平堤石岸直,高堰柳枝長。羨言杜元凱,河橋獨舉觴。

 【張文琮《賦橋》】造舟浮渭日,鞭石表秦初;星文遙瀉漢,虹勢尚淩虛。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別有臨濠上,棲偃獨觀魚。

關第八

[编辑]

敘事

[编辑]

 鄭玄注《禮記》曰:關,境上門也。《月令章句》云:關在境,所以察出禦入也。《漢書》云:在天文兩河間,有天關星。《周禮》:司關掌國貨之節,以聽關,故有關之賦。國凶禮則無門關之征。(征亦賦也。)按春秋之時,騎境皆有關門,以察行李。魯有六關,(臧文仲廢六關是也。)楚有昭關,(伍子胥逃楚,關吏拘之,脅以吞珠之事是也。)秦地西有隴關,東有函谷關、臨晉關,(今蒲津關所在。)南有嶤關、武關,為關中。(武關即秦詐楚之處。)《漢書》云:漢興都關中,置關都尉,以察偽遊,用傳出入。(傳即今之過所也。)漢文除關無用傳,漢景復置用傳。漢武時,楊僕征南越有功,恥為關外人,為徙函谷關於新安。《洛陽記》云:漢洛陽四關,東成皋關,南伊闕關,西函谷關,北孟津關。(秦有榆中關,在邊郡;漢有玉門關、陽關、五原關、蕭關,在邊郡。天井關在太行山,居庸關在上谷,江關在吳,壺關在上黨,橫浦關、湟溪關在越。後漢有散關、斜谷關,在秦西南,藍田關在秦南,廣城關、轘轅關、旋門關、鄂阪關在洛陽,白水關在南郊,爵離關在河西。魏有潼關,在函谷西,金門關在函谷東;蜀有陽安關,晉有馬溺關,在望都縣。井陘關、高梁關在趙地。延壽關在新城,清泥關在秦西南,太行關在上黨,鴻上關在中山,白馬關在沙洲,銅關、鐵關在吳,薊關在盧氏縣,沖關在蒲阪南,馬耳關、皇蘭關在邊郡。)

事對

[编辑]

 【北守 東封】《東觀漢記》曰:王梁為中郎將,與景丹蔡遵合擊蠻,破之,詔梁別北守天中關。又曰:隗囂將王元謂囂曰:「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代一時也。」

 【賓叩 旅悅】《周禮》曰:凡四方賓客叩關,譏而不禁,則天下之行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廢六 據兩】《左傳》曰:臧文仲不仁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漢書》曰:孝武時,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右地,分置武威等四郡,據兩關。

 【秦詐 漢徙】譙周《古史考》曰:秦君遺楚子書曰:願與會武關面相結。楚子往。秦君詐令一將軍伏兵武關,稱為秦王,楚子至則閉關。《漢書》曰:武帝元鼎三年冬,徙函谷關於新安,以故關為弘農縣。

 【飛牡 亡珠】《漢書》曰:函谷關,成帝元延元年,函谷關決門,牡自亡。穀永對曰:函谷拒山東之險。關,守國之固,將去焉,故牡飛。《吳越春秋》曰:伍子胥奔吳,到昭關,關吏欲執之。伍子胥曰:「上之所索者,以我有美珠。今我已亡之矣。」將告子取吞之。關吏因舍焉。

 【楚塞 蜀門】《戰國策》曰:楚有汾陘之塞。桓寬《鹽鐵論》曰:楚自陘山設關以拒秦。左思《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為門。【察禦 何留】察禦見敘事。《漢書》云:廚傳勿舍,關津何留。何,謂問是何人而停留之云。何,呵也。

 【石台 銅嶺】酈元注《水經》曰:居庸關山上有石台三層,蓋古關之侯台也。董覽《吳地記》:穹崇山東兩嶺相趨,名曰銅嶺。

 【白馬 青牛】劉向《七略》曰:公孫龍持白馬之論以度關。《關令內傳》曰:周元極元年,歲在癸丑,冬十有二月二十五日,老子度函谷關。關令尹喜先敕門吏曰:「若有老翁從東來,乘青牛薄板車,勿聽過關。」其日果見老翁乘青牛車求度關,授喜《道德經》五千。

 【棄繻 解印】《漢書》曰:初終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與軍繻,棄而去。范曄《後漢書》曰:李固為廣漢駱令,至白水關,解印綬還漢中。【裹傳 封符】張瑩《漢南記》曰:郭丹絕跡棄軍,纏節裹傳,從武關出謁更始。《東觀漢記》曰:郭丹,字少卿,初之長安,買入關符,已入。封符乞人,歎曰:「不乘使者車不出關矣!」

 【白水 青泥】劉澄之《梁州記》曰:關地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關。昔李固解印綬處。孫嚴《宋書》曰:高祖北伐,沈田子入武關,屯青泥。姚泓自率大眾數萬奄至青泥關。

 【春鬥 冬奎】《太公金匱》曰:春三月鬥星為天關,戰背天關,向天梁,敵不可當。又曰:冬月奎星為天關。

 【雞鳴 馬入】《史記》曰:秦王囚孟嘗君,遂變名姓。夜半至函谷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有居下坐者,能為雞鳴,遂發傳出。食頃追果至。郭子橫《洞冥記》曰:東方朔得神馬一匹,高九尺。武帝問朔是何獸也?朔曰:「此王母乘靈光之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于芝田。臣之王公之壇,因騎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門猶未掩。

 【金城 玉門】闞駰《上地十三洲記》曰:金城郡有金城關。《漢書》曰:上党有井關,敦煌龍勒有玉門關陽關。

 【識異言 禁遊宦】《禮記》曰: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鄭玄注:譏,呵察之也。賈子曰:關所以禁游宦諸侯,乃無得出焉。

 【襟帶咽喉 擊柝反拒】李尤《函谷關銘》曰:函谷險要,襟帶咽喉。張衡《西京賦》曰:關門反拒,漢得久長。又《東京賦》曰:函谷擊柝於東西,朝延顛覆而莫持。

[编辑]

 【後漢李尤《函谷關賦》】惟皇漢之休烈兮,包八極以據中;混無外之兮,惟唐典以極崇。萬國喜而洞洽兮,向天衢以流通;襟要約之險固兮,制關鍵以擒並。其南則有蒼梧荔浦,離水謝沐。淮浦零中,以窮海陸。于北則有蕭居天井。壺口石陘,貫越代朔,以臨胡庭;緣邊邪指,陽會玉門,淩測龍推,或置以西。于西則有隨隴武夷,白水江零,沔漢阻曲,路田山泉;奮水遼溢,連落是經。爰周覽以泛觀兮,歷眾關以遊目;惟誇闊之宏麗兮,嗟莫盛于函谷。

 【晉江統《函谷關賦》】登彼函谷,爰覽邱陵;地險逶迤,山岡相承。深壑累降,修嶺重升。下杳冥而幽暖,上穹崇而高興。帶以河洛,重以崤阻,經略封畿,因固設險;異服則呵,奇言必撿。遏奸宄於未芽,殿邪偽於萌漸。及文仲之斯廢,乃違仁而受貶。聖王制典,蓋以防淫;萬里順軌,疆場不侵。撫四夷而守境,豈恃阻于高岑;彼桀紂以顛墜,非山河而不深。顧晉平之愛險,獲汝叔之忠箴;鄙魏武之墜志,嘉吳起之弘心。末代陵遲,惡嬴氏之叛渙,乃因茲而自增。下淩上替,山塚崩。覽孟嘗之獲免,賴博愛而多寵。惟七國之西征,仰斯阻而震恐;豈隩險之難犯,將群帥之無勇。諮漢祖之絕關,又見敗于勍項。尹喜爰處,觀妙研情,李老西徂,五千遺聲。張祿既入,穰侯乃傾,營陵之出,稟築由生。衛鞅及商,喪宗摧名,終軍棄繻,擁節飛榮。睹浮偽於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编辑]

 【唐太宗《入潼關》】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高談先馬渡,偽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向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陳周弘正《入武關》】武關設地險,遊客好回;將軍天上落,童子棄繻來。揮汗成□雨,車馬颺塵埃;雞鳴不可信,天曉莫先開。

 【隋虞茂《入關絕句》】隴□低不散,黃河咽復流;關山多道里,相接幾重愁。

 【徐賢妃《秋風函谷應詔》】秋風起函谷,朔氣動河山;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泫□愁廣隰,落日慘重關;此時飄紫氣,應詔真人還。

 【來濟《出玉關絕句》】斂轡遵龍漢,銜棲度玉關;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

 【李行言《秋晚度廢關》】秦郊平舊險,周德眷遺黎;始聞清夜柝,俄見落封泥。物色來無限,津途去不迷;空亭誰問馬,關戍但鳴雞。山月寒彌淨,河風曉更淒;贈言楊伯起,非復是關西。

 【宋之問《過函谷關》】二百四十載,海向河紛紛;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從成拒秦帝,策決問蘇君;雞鳴將狗盜,論德不論勳。

 【楊齊哲《過函谷關》】地險崤陵北,途經分陝東;逶迤泉石盡,荒涼古塞空。川光流曉日,樹影散朝風;聖德今無外,何處是關中。

[编辑]

 【後漢崔瑗《關都尉箴》】茫茫九州,據為關津;唐堯積德,三代脩仁。越季不軌,爰失厥人;聖賢不用,頑へ是親。漢潰武關,項破函谷;秦王子嬰,縊為禽僕。尉臣司關,敢告並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