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一至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禦製序目錄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一至四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五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0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0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0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0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0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0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0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002.djvu/5

大清一統志

 京師

 京師形勝甲天下民俗樸淳土地深厚滄海環其東

  太行擁其西喜峯古北諸關衞其北兗豫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帶南服都會雄固無過於此在周為燕召公封國

  漢初為燕國都昭帝元鳳元年置廣陽郡唐為幽

  州范陽郡遼會同初升為南京始建都焉金為中

  都元為大都明初為燕王封國永樂元年建北京

  稱行在十九年稱京師洪熙初復稱行在正統中

  始定為京師

  本朝

世祖章皇帝統一寰區撫有九域聲教廣被靡遠弗屆幅

   員所曁東包朝鮮南越瀛海北抵大漠西踰流沙

   而定都

  京師宫邑維舊德化聿新懷柔外藩亭育中夏

列祖

列宗丕昭神武繼繼承承平定朔漠青海臺灣兩金川曁

   準夷回部拓新疆二萬餘里日淵月竁絡繹尊王

 皇上纘承

列聖之志居中馭外遠肅邇安如海朝宗如星拱極以道

  里遠近計之在古伊洛為九州之中今

 京師宅萬國之中重譯同文八維奉朔自虞夏以來

  未有(⿱艹石)斯之盛者也卜世卜年斯萬斯億猗歟盛

  矣

 ︹城池︺

 京城周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門九南曰正陽南之東曰崇文南之西曰宣武北之東曰安定北

  之西曰徳勝東之北曰東直東之南曰朝陽西之北曰西直西之南曰阜成 按遼史地理志南京

  析津府城方三十六里八門東曰安東迎春南曰開陽丹鳳西曰顯西清普北曰通天拱辰金史地

  理志燕城門十三東曰施仁宣曜陽春西曰麗澤顥華彰義南曰景風豐宜端禮北曰㑹城通元崇

  智光泰宇文懋昭大金國志都城四圍七十五里陶宗儀輟耕錄元至元四年於中都東北置京城

   方六十里分十一門正南曰麗正南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東曰安貞北之西曰健德正

   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東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義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平則明洪武九年

   徐達經理元都縮其城之北五里廢光熙肅清二門其九門倛仍舊尋改安貞曰安定健德曰德勝

   崇仁曰東直和義曰西直永樂元年為北京城十九年營建宫殿成乃拓其城周圍四十里正統二

   年修城樓四年工成乃改麗正曰正陽文明曰崇文順承曰宣武齊化曰朝陽平則曰阜成 本朝

   鼎建以來修整壯麗其九門之名則仍舊焉 世祖章皇帝於 京師分列八旗拱衞 皇居

   於是正黄旗居德勝門内鑲黄旗居安定門内並在北方正白旗居東直門内鑲白旗居朝陽門内

   並在東方正紅旗居西直門内鑲紅旗居阜成門内並在西方正藍旗居崇文門内鑲藍旗居宣武

   門内並在南方各有定居分為左右二翼又按城濠之水源出昌平州白浮村之神山泉通榆河會

   一畝馬眼諸泉匯為七里濼東流環繞都城曰玉河又西山之玉泉從水關經銀錠橋流入 西苑

   繞 宫禁自玉河橋入城濠合流至大通橋入漕河明嘉靖中工部尚書雷禮以外城濠池淺狹請

   悉深濬水乃自城西北隅環城東注厯九橋九閘從城東南隅流入大通橋

  皇城在 京城中周十八里有奇繚牆袤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正南曰 大清門

   少北曰 長安左門曰 長安右門東曰 東安門西曰 西安門正北曰 地安門舊爲北安門

   順治九年改今名 大清門之内曰 天安門舊爲承天門順治八年改今名 天安門之内曰

   端門 端門之内左曰闕左門右曰 闕右門

  紫禁城在 皇城中周六里南北長二百三十六丈二尺東西長三百有二丈九尺五寸高三丈

   南曰 午門左曰 左掖門右曰 右掖門 午門内爲 太和門左曰 昭德門右曰 貞度門

   其東曰 協和門西曰 熙和門 太和門内爲 太和殿六朝正殿也 太和殿前東爲 體仁

   閣西爲 宏義閣 體仁閣之北曰 左翼門宏義閣之北曰 右翼門由 太和殿入爲 中

  和殿 保和殿左有 中左門 後左門右有中右門 後右門 保和殿之後爲 乾清門左

  曰 内左門右曰 内右門其東曰 景運門西曰 隆宗門 景運門之東爲   寕壽宫乾

  隆三十七年   敕葺四十一年落成其正殿曰   皇極殿 隆宗門之西爲   慈寕

  宫又西爲   夀康宮後爲   夀安宫  皇太后萬壽聖節及長至元旦  皇上率

  王公大臣於此行朝賀禮自 協和門出爲 東華門自 熙和門出爲 西華門城之正北曰

  神武門 文華殿在 東華門内箭亭之南 殿後爲 文淵閣以庋四庫全書設官掌之東北有

  石橋三過橋爲三座門正北有殿宇三所覆以綠瓦爲 皇子所居 武英殿在 西華門内 南

  薰殿在 武英殿南自 乾清門以内殿廷之制度 中禁嚴密不敢詳載 按遼史地理志皇城

  在南京析津府西南隅大内門曰宣教外三門曰南端左掖右掖西曰顯西設而不開北曰子北又

  聖宗本紀統和二十四年八月改南京宣教門爲元和外三門爲南端左掖門爲萬春右掖門爲千

   秋大金國志宫城周圍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橋之北曰宣陽門過門有兩樓曰文曰武文之轉東

   曰來安館武之轉西曰㑹同館正北曰千步廊東西對焉廊之半各有偏門向東曰太廟向西曰尚

   書省宫城之正南門曰應天樓高八丈朱門五東西相去一里餘又各設一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

   城之正東曰宣 華正西曰玉華北曰拱辰輟耕錄元宫城周圍九 里三十歩東西四百八十步南北

   六百十五步分六門正南曰崇天崇天之左曰星拱右曰雲從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厚載角樓

   四據宫城之四隅自大明門由日精月華二門以内皆元之宫闕諸門也明初燕王府建於元之皇

   城舊址即今 西苑門四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至永樂十五年乃改建皇城於

   東去舊宫一里許時以東華門之外逼近民居喧囂之聲至達禁籞宣德七年乃加恢廓移東華門

   於河之東遷民居於灰廠西之隙地正陽門内曰棋盤街府部對列街之左右孫承澤春明夢餘錄

   紫禁城門凡八曰承天門曰端門曰午門東曰左掖門西曰右掖門再東曰東華門再西曰西華門

  向北曰元武門蓋皇城自遼金以來遞經改徙至元明二代而制度乃備 本朝順治康熙閒重建

  諸宫殿各門規模益宏整云外城包 京城南面轉抱東西角樓計長二十八里高二丈亦

  曰外羅城門七南曰永定曰左安曰右安東曰廣渠西曰廣安在東西隅而北向者東曰東便西曰

  西便 按外城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先是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蔣琬言宜倣南京舊制築土城嘉

  靖二十一年都御史毛伯温等言成祖遷都金臺當時内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

  城中宜修築外城時以給事中劉養直言而止至是給事中朱伯辰復言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環繞

  如規周可百二十餘里宜仍舊貫修築因命都督陸炳平江伯陳珪等相度京城四面計當築外城

  約七十餘里因條上其規制已允行尋又以工費重大止築南面四十一年添築永定等七門甕城

  至四十三年六月城始成

 ︹壇廟︺

天壇在正陽門外南郊 按春明夢餘錄明嘉靖九年分祀天地之制遂於大祀殿之南建圜丘後屢有修

   葺 本朝因之重加繕治乾隆十六年又修每年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大

   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以配  日 月  星辰  雲雨風雷分四從壇其制

   三成南嚮第一成寛徑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徑九丈三成徑一十二丈皆高八尺一寸其墁石皆

   按九九陽數周圍石欄四出陛各九級白石為之内壝圓牆牆瓦舊皆用黄色琉璃乾隆十六年

   天青色琉璃 櫺星石門四面各三外壝方牆櫺星門制同壇之東為 神庫 神廚祭器庫宰

   牲亭壇之西為 神樂署犧牲所 鑾駕庫壇之北為   皇穹宇藏   神版翼以兩廡藏

   從祀  神牌其前建三門又其外繞牆為方牆門四東曰泰元南曰昭亨西曰廣利北曰成貞其

   西為 齋宫祀之前一日  皇上親詣   皇穹宇拈香齋宿以致昭祀之誠

地壇在安定門外北郊 按春明夢餘錄明嘉靖九年方澤壇 本朝因之重加繕治乾隆十六年又修每

   年夏至大祀   地於   方澤奉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

   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以配

   五嶽  五鎭  四海  四瀆分四從壇以  啟運山  天柱山  隆業山  昌瑞

   山  永寕山從祀  五鎭之次其制二成北嚮第一成方六丈高六尺第二成方十丈六尺高

   六尺其墁石皆按六六陰數四出陛各八級周壇為水渠内壝方牆牆瓦皆用黄色琉璃 櫺星門

   六正北三東西南各一外壝方牆亦如之壇之南為   皇祇室藏   神版外為方牆壇之

   西南有 神庫 神廚樂器庫宰牲亭西北為齋宫又西北為 鑾駕庫又外圍方牆惟西南三

   門其西石坊曰廣厚街

祈穀壇在   天壇内明永樂中合祀天地建此殿曰大祀殿嘉靖九年分為北郊遂於其南建天壇而

  此殿專以祈穀改名大享 本朝因之每年正月上辛恭祀   上帝以祈年穀奉   太祖

  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以配乾隆十六年重修改名    祈年殿殿制圓象天周十有

  二柱中柱四圓頂三檐用天青琉璃瓦殿陛三級臺三成周以石欄前後三出陛東西一出陛上中

  二成九級下一成十級前廡九楹後廡七楹左右廡各五楹周以方牆南爲  祈年門北爲

   皇乾殿藏   神版牆外東爲 神庫 神𢊍宰牲亭

朝日壇在朝陽門外東郊其制一成西嚮每年春分卯時祭遇甲丙戊庚壬年  皇上親祭餘年

   遣大臣攝祭

夕月壇在阜成門外西郊其制一成東嚮每年秋分酉時祭遇丑辰未戌年  皇上親祭餘年

  遣大臣攝祭 按金史禮志朝日壇曰大明在施仁門外東南夕月壇曰夜明在彰義門外西北明

  洪武中以日月星辰從祀天地罷朝日夕月禜星之祭嘉靖九年旣建南北郊始於東郊祭日西郊

  祭月 本朝順治元年罷八年復建  朝日壇制方廣五丈高五尺九寸四出陛九級圓壝内

  櫺星門六乾隆二十一年重修  夕月壇制方廣四大高四尺六寸四出陛六級方壝内 櫺星

  門亦六乾隆二十二年重修 神庫 神𢊍宰牲亭祭器庫俱在壇右 齋宫在壇左壇門外甬道

  舊俱曰禮神街雍正二年名  朝日壇之街曰景升  夕月壇之街曰光恒壇内牆瓦皆綠琉

  

太嵗壇在正陽門外之西故山川壇之内明嘉靖八年建 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每年於正月

  上旬吉日十二月杪恭祀   太廟日致祭 太𡻕 月將之神恭遇  皇上行耕耤禮致

  祭  先農禮成詣  太𡻕壇拈香壇内正殿七楹南嚮東西兩廡各十一楹又南為 拜殿東

  為 齋宫西為 神庫 神𢊍祭器庫宰牲亭

先農壇在  太𡻕壇西南明嘉靖中建 本朝因之乾隆十九年重修制一成方廣四丈七尺高四

  尺五寸四出陛東為 齋宫乾隆二十年改為慶成宫東為 鑾駕庫東北為 神倉東南為

  具服殿殿前為 觀耕臺臺之南即 耤田也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一年   聖祖仁皇

  康熙十一年俱   親享先農行    耕耤禮   世宗憲皇帝雍正二年    親祀

  先農舉行   躬耕禮三推畢又加一推遂為常例每𡻕以季春吉亥  皇上躬行祀禮

  親御耒耜若遇  巡省之年則  遣官致祭順天府尹率屬代耕 按明嘉靖十年改耕耤壇

  後之神倉為天神地祇壇隆慶元年禮官議罷之 本朝順治初復於  先農壇之南立  天

  神壇南嚮設  雲師  雨師  風伯雷神位於  大神壇之西立  地祇壇北嚮

  設  五嶽   五鎮  啟運山  天柱山  隆業山   昌瑞山  永寕山  四海

    四瀆神位凡祈雨於此分祭雨應則報祭而明建山川壇在正陽門南之右者省焉

 先蠶壇在 西苑東北隅乾隆七年   敕建其制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四出陛壇東南為  先

   蠶神殿壇之東為 觀桑臺臺之前為桑園每𡻕以季春吉巳  皇后親祀行  躬桑禮或遣

    妃代行禮

社稷壇在 皇城内 午門之右北嚮明永樂八年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因舊制重修每年春秋二仲

   月上戊日致祭異壇同壝   社以句龍氏配   稷以后稷配壇制二成上廣五丈下廣五

   丈三尺俱高四尺四出陛築以五色上色如其方壝垣四面各有 櫺星門飾垣亦各如其方之色

   壇北為 祭殿乂有 拜殿俱南嚮其西為 神庫 神𢊍宰牲亭

太廟在 皇城内 午門之左南嚮每𡻕四孟月時享𡻕暮祫祭廟制   前殿十一楹   中殿九楹

   同堂異室奉   列聖   列后神龕 後殿九楹奉   祧廟神龕   前殿兩

   廡各十五楹東廡配享功王位西廡配享功臣位   中殿   後殿兩廡各五楹藏祭器南

   為  廟門東為 神庫西為 神𢊍東南為宰牲亭

奉先殿在 景運門東   前後殿各七楹中設暖閣   寶牀内安   祌龕順治十三年

    世祖章皇帝以   太廟時享逾時稍遠思得朝夕奠獻以展孝思因建此殿自後每逢

   萬壽聖誕及 國家大典禮(⿱艹石)  乘輿出入則有告𡻕時節序每月朔朢則有薦忌辰則有祭供

   獻禮儀内務府掌儀司掌之

夀皇殿在 北上門内 景山後中峯正午甎城㦸門明堂九室一仿   太廟之制而約之康熙中

     聖祖仁皇帝視射校士於此乾隆十四年建敬奉   列聖   列后御容每遇

    聖誕忌辰  皇上親詣行禮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

雍和宫在安定門内國子監東   世宗憲皇帝潛邸雍正三年   命今名十三年九月為

    暫安奉殿乾隆十年重修繚垣四周南北袤一百二十一丈東西廣四十九丈南嚮前有石坊門

   曰昭泰中為 雍和門門内為天王殿正中為  雍和宫宫後為永佑殿殿後為法輪殿東為

   藥師壇西為戒壇法輪殿後為萬福閣東為永康閣後為綏成殿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

  傳心殿在 文華殿東崇祀  皇師㐲羲神農黄帝  帝師堯舜  王師禹湯文武皆南

   嚮  先師周公西嚮  先師孔子東嚮每年春秋 經筵前一日  遣官告祭乾隆六年

   春六十年仲春   高宗純皇帝御經筵 特行親祭禮嘉慶元年   仁宗睿皇帝初

   御經筵 親詣行禮

堂子在 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每年元旦  皇上親祭凡 國家有征討大事必  親祭告

 厯代帝王廟在阜成門内大市街之西崇祀  厯代帝王每年春秋二仲月祭廟制殿九楹曰

   景德崇聖之殿東西兩廡各七楹南為景德門又南為廟門街曰景德街舊止祀三皇五帝三王及

   漢唐宋遼金元明創業諸帝以厯代開國勲臣配享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   詔厯代享國之

  君及名臣輔佐太平者俱宜增配上自㐲羲下迄明代凡一百六十四帝名臣自風后力牧以下七

  十九人   世宗憲皇帝常   親詣致祭乾隆二十八年   特命重修覆屋改用黄瓦

     高宗純皇帝親詣行禮並   御書報功勸德扁額四十九年大學士九卿等遵

  㫖議定  帝王廟祀典增入兩晉元魏前後五代創業守成諸帝自晉元帝至周世宗共二十三

  帝又增入唐憲宗金哀宗撤去漢桓帝靈帝得  㫖允行並   命增飾廟貌五十年又

    親詣致祭嘉慶九年十四年十五年   仁宗睿皇帝親詣致祭

文廟在安定門内國子監之東崇祀  先師孔子每年春秋二仲上丁日致祭以先賢先儒配享兩廡

  廟制正殿七楹題曰  先師廟中掲   聖祖仁皇帝御書萬世師表   世宗憲皇帝御

  書生民未有   高宗純皇帝御書與天地参   仁宗睿皇帝御書聖集大成各扁額東掖

  為祭器庫西掖為樂器庫東西兩廡各十九楹前為廟門 大成門内左右列石鼓各五門外左右

   列   高宗純皇帝御製重排石鼓各五其厯代進士題名碑元三明七十六 本朝每科一碑

   並列廟門外又康熙四十三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御製平定朔漠告成太學碑雍正三年

   月   世宗憲皇帝御製平定青海告成太學乾隆十四年四月   高宗純皇帝御製平

   定金川告成太學碑二十一年五月   御製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碑二十四年十一月

    御製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四十一年四月 御製平定兩金川告成太學碑俱建立碑亭

   於廟内門旁為持敬門殿後 崇聖祠初名 啟聖祠雍正元年加   封  先師五代王爵

   改題今名 謹按順治九年秋十七年春世祖章皇帝兩詣  文廟行釋奠禮康熙八年

   夏   聖祖仁皇帝親行釋奠雍正二年  世宗憲皇帝親行釋莫改幸學為詣學增祀

   先賢先儒四年秋六年春十一年春皆   親詣行禮   御製詩勒碑建亭乾隆三年

     高宗純皇帝親詣釋奠先期   飭新廟貌 大成殿及門   特命改覆黄瓦 崇聖

  祠覆緣瓦   御書碑文三十二年復命重修又五年秋九年春十八年秋二十一年春

  三十四年春四十八年春五十年春六十年春皆   親詣行禮嘉慶元年春   仁宗睿皇

  帝親詣丁禮三年春七年春十六年春二十二年春二十三年春二十五年春皆   親詣行禮

  規制並詳見官署門國子監註 按㦸門内石鼓世傳周宣王獵碣凡十辭𩔖風雅字畫蓋籕文高

  二尺廣徑一尺有奇自甲至癸其形如鼓而頂微圓初在陳倉野中唐鄭餘慶取置鳳縣學而亡其

  一宋皇祐四年向傳師得之民閒十數乃足大觀二年自京兆移汴梁初置大學後移保和殿字塗

  以金靖康二年金輦至燕置王宣撫家復移大興府學元大德末虞集為大都教授得之泥草中始

  移今所鼓文多剝落宋治平中存字四百六十有五元至元中存字三百八十有六今所存者僅三

  百二十五字 本朝乾隆五十五年  高宗純皇帝御製集石鼓文十章

 ︹山陵︺

孝莊文皇后昭西陵在遵化州西七十里   世祖章皇帝孝陵之南先是   聖祖仁

   皇帝遵奉   孝莊文皇后遺命以    昭陵奉安年久未便合葬建造兆域必近    孝

   陵乃擇地建   暫安奉殿雍正二年世宗憲皇帝以   暫安奉殿安奉三十餘年

      聖祖享國永久子孫蕃衍海宇昇平兆庶康阜爰恪遵   文皇后慈㫖即   暫安

   奉殿為   昭西陵   寶城前為享殿曰   隆恩殿門曰  隆恩門外為紅

   

世祖章皇帝孝陵在遵化州西七十里鳳臺山麓孝康章皇后   端敬皇后同安地

   宫   寶城前為   享殿曰   隆恩殿門曰  隆恩門   神道南為   聖

   德神功碑亭外為大紅門康熙二年   封鳯臺山為  昌瑞山從祀   地壇自分水嶺

   起左山麓以南至鮎魚池口瞭馬臺以北河西岸山麓以西右山麓以南至寛佃谷以北河東岸山

   麓以東俱屬  陵寢重地

孝惠章皇后孝東陵在   孝陵東殿宇制度倣   昭西陵

聖祖仁皇帝景陵在  昌瑞山之東   孝誠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

   皇后   孝恭仁皇后同安地宫 敬敏皇貴妃祔焉殿宇制度悉準   孝陵   世宗

   憲皇帝御製    聖德神功碑序述   聖祖六十一年    鴻猷盛烈昭示萬世凡数千

   餘言碑扁皆  御筆親書

  妃園寢景陵之東

世宗憲皇帝泰陵在易州西三十里太平峪   孝敬憲皇后同安地宫 敦肅皇貴妃祔焉

      寶城前為   享殿曰   隆恩殿門曰  隆恩門   神道南為碑亭

   高宗純皇帝御製   聖德神功碑序述 世宗十有三年   建中立極更化砥俗以

   成繼述之大凡數千言碑扁皆   御筆親書亭之南為  龍鳳門外為紅門繚垣長四千三

   百九十九丈界周一百五十二里乾隆元年 封太平峪為  永寕山從祀   地壇

   謹按  永寕山勢來自太行巍峩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山遠拱於外靈巖翠岫環衞其閒前則

   白㵎河旋繞而清滱沙滋諸水會之後則巨馬河瀠流而胡良琉璃大峪諸水會之信天設之吉地

   

孝聖憲皇后泰東陵在   泰陵東殿宇制度倣   孝東陵

  妃園寢在   泰陵之東北

高宗純皇帝裕陵在  昌瑞山右麓之勝水峪孝賢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同安

   地宫 慧賢皇貴妃 哲憫皇貴妃 淑嘉皇貴妃祔焉殿宇制度悉準   泰陵   神道

   南為碑亭   仁宗睿皇帝御製碑文序述  高宗六十年   聖德神功十全巍煥為

   文數千言碑扁皆   御筆親書

  妃園寢裕陵之西

仁宗睿皇帝昌陵在  永寕山太平峪   孝淑睿皇后同安地宫殿宇制度悉準

   裕陵   神道南為碑亭  皇上御製碑文序述   仁宗二十五年   聖德神功憂

   勤恭儉為文數千言碑扁皆  御筆親書

  妃園寢在   昌陵之西南以上   陵寢各設總管一員副總管二員禮部工部内務府

   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及雲騎尉世職八旗防禦等員   東西兩陵設馬蘭泰寕二鎮總兵

   以下等官兵守䕶並  特遣貝勒貝子公一人承辦事務三年更換










                          總纂官邵 燦恭 纂 輯

                          總纂官邱建猷恭 覆 輯

                          校對官黄樹勲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京師

︹山川︺

 景山一名萬𡻕山在 神武門北為 大内屏扆高十四丈七尺山有五峯上各有亭中峯亭曰萬

  春左曰觀妙又左曰周賞右曰輯芳又右曰富覽俱乾隆十六年白塔山在 西苑内為

   西苑鎮山即金瓊華島元名萬壽山亦曰萬𡻕山明時則互稱之或又謂之大山子 本朝順治

  八年建白塔於山巔更名白塔山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白塔山總記及塔山四面記勒石

 萬夀山在 圓明園西三里許本名甕山 本朝乾隆十六年恭逢   孝聖憲皇后六旬大

  慶    高宗純皇帝於山麓建寺祝   釐並    賜山名曰萬夀因山為園曰清漪舊志

  土色黒而兼赤童無草木山下有圓靜寺寺後石壁百尺步磴而上皛庵在焉亦名雪洞俯視湖曲

   平田遠村延互無際山西北越横嶺有白石如幢曰白鹿巖相傳遼時有仙人騎白鹿於此

   泉山在 萬壽山西五里許 靜明園在焉王衡緱山集穿青龍橋得玉泉山土紋隱起作蒼

   龍鱗其下為池池上有亭曰望湖明宣宗駐蹕處其南為上下華嚴寺有華嚴七真洞又西為補陀

   寺有吕公洞又北為金山寺有七寶洞上有芙蓉殿舊傳為金章宗避暑行宫區懷瑞游業玉泉山

   麓有寺所謂玉泉寺也西山在 京西三十里太行山支阜也巍峩秀拔為 京師右臂衆

   山連接山名甚多總名曰西山金圖經西山亦名小凊涼張鳴鳳西山記西山内接太行外屬諸邊

   磅礴數千里林麓蒼黝谿㵎鏤錯神臯奥區也明統志每大雪初霽千峯萬壑積素凝華(⿱艹石)圖畫然

   為燕京八景之一曰西山積雪 按燕京八景為金明昌遺事曰瓊島春陰太液秋風玉泉垂虹西

   山積雪薊門飛雨盧溝曉月居庸㬪翠金臺夕照明永樂中改薊門飛雨為薊門煙樹 本朝

    高宗純皇帝有燕京八景詩改玉泉垂虹為玉泉趵突西山積雪為西山晴雪並各有   御

  書八景碑亭詳志中各卷及後順天府志香山在 京西北三十里今為 靜宜園礀掩壑重

  松蘿薈蔚琳宫梵宇隱現諸天實勝攬之奥區修真之祕府劉侗帝京景物略香山多名蹟有葛稚

  川丹井金章宗祭星臺䕶駕松感夢泉又有棊盤蟾蜍香鑪諸石泡子河在崇文門内孫

  國敉燕都游覽志河前有長溪後有廣淀兩岸多高槐垂柳最為清曠玉河源出玉泉山匯

  為昆明湖分流而東南入德勝門西水關為積水潭入 皇城為 太液池環繞 紫禁城經金水

  橋出玉河橋達正陽門東水關東流少北至東便門東水關下注大通河亦名御河元曰金水河以

  其自西門入故名前湖在 圓明園之南乾隆二十八年   高宗純皇帝以園之南岸

  地勢窪狹多積水   命濬湖以便遵陸之車馬工竣   賜名前湖有   御製前湖詩

  昆明湖在 萬壽山下乾隆十六年導西山玉泉之水即舊所謂西湖者廣為疏濬周三十

  餘里   賜今名有   御製昆明湖記閒置橋閘以時節宣其西為蓄水湖水勢稍高即昆

   明湖之上流也夾岸開稻田百頃資以灌漑彌望青疇宛然水鄉風景中有戰艦設水師營統之其

   經流自繡綺橋入長河引流入 京城繞 紫禁城而出歸大通河通濟漕渠灌漑田畝萬世永賴

   之利也酈道元水經注西湖東西二里南北三里蓋燕之舊池也淥水澄澹川亭望遠為遊矚之勝

   所舊志玉泉之水出石罅閒瀦而為池廣三丈許東流匯為西湖周十餘里荷蒲菱芡沙禽水鳥稱

   為佳勝明季南人興水田之利盡決諸窪隄塍菑畬宛似江南湖之滸有佛寺十俗名西湖十寺又

   太湖在 京城西南四十五里廣袤十數畝傍有泉湧出經冬不凍裂帛湖在玉泉山望湖

   亭下泉從石根出溢為湖渟浤方廣數丈泉涌湖底狀如裂帛其水澄鮮𣻌沙金色乾隆年閒時加

   疏濬屢有  御製詩一畝泉發源 南苑西北隅大畝許雖旱不竭東流過德壽寺後

   涼水河自西北來入之水流漸壯至東紅門又南過半邊橋出苑牆折而東北主馬駒橋又東至大

   石橋達張家灣入北運河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重加疏濬並添建閘座以資蓄洩玉泉

  泉山泉出石罅瀦而成池渟浤淨瑩舊名玉泉垂虹為燕京八景之一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題八景詩以其歕出水面𩔖濟南之趵突因改為玉泉趵突勒碑泉上又以泉味清洌品其輕重

  定為天下第一泉   御製有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蔣一葵長安客話玉泉山以泉名泉出石

  罅瀦而為池廣三丈許水凊而碧細石流沙綠藻紫荇一一可辨池東跨小石橋水經橋下東流入

  西湖燕都游覽志玉泉山沙痕石隙隨地皆泉山陽有巨穴泉歕而上淙淙有聲或名之曰噴雪泉

  戴洵司成集京城西三十里有石洞泉自洞中出洞門刻玉泉二字泉味甘洌其在山之陽者浤澄

  百頃合流而入都城逶迤曲折宛若流虹魚藻池在崇文門外西南俗呼金魚池帝京景物

  略金故有魚藻池舊志池上有瑶池殿今遺址不可考居人界池為塘植柳覆之𡻕種金魚以為業

  每端午日走馬於此飛放泊即永定門外 南苑亦名南海子元史兵志冬春之交天子親

  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遊豫之度謂之飛放明統志南海子舊為下馬飛放泊又北城店黄埃店

  俱有飛放泊廣三十頃滿井在安定門外東五里井徑五尺餘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

  鑿欄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

 ︹古蹟︺薊邱在德勝門外戰國䇿樂毅報燕王書曰薊邱之植植於汶篁水經注薊城内西北隅

  有薊邱因邱以名邑也猶魯之曲阜齊之營邱矣長安客話今都城德勝門外有土城關相傳古薊

  門遺址亦曰薊邱舊有樓館並廢但門存二土阜旁多林木蓊翳蒼翠燕京八景有薊門煙樹即此

  瓊華島在 西苑太液池上金史地理志西園有瑶光臺瓊華島蔣一葵堯山堂外紀金章

  宗為李宸妃建梳糚臺於都城東北隅今瓊華島即其故蹟目為遼后梳糚臺誤輟耕錄萬𡻕山在

  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陽金時名瓊華島元中統三年修至元八年賜今名其山皆㬪玲瓏石為之峯

  巒隱映松桂隆鬱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後轉機運至山頂出石龍口注方池至仁智殿後從石

  龍頭噴出入太液池左右皆有登山之徑縈紆萬石中洞府出入宛轉相迷至一殿一亭各擅一景

   之妙故老言朔漠有山形勢雄偉金時發卒鑿掘運至幽州城北積累成山因搆宫殿以為遊幸之

   所明宣宗廣寒殿記萬𡻕山石宋之艮嶽也金徙於此司成集自山麓至巔百三十餘步周二百餘

   丈皆㬪石而成頂有廣寒殿四隅各有亭左曰玉虹曰方虹右曰金露曰瀛洲山半有三殿中曰仁

   智東曰介福西曰延和山上常有雲氣浮空氤氲五采變化翕怱莫測其妙為燕京八景之一曰瓊

   島春元故宫在 皇城内即明西苑也元世祖至元十年建王士㸃禁扁大明門殿正

   門也旁有掖門繞為長廡左右為文武樓與廡相連門之左為日精門右為月華門大明殿乃朝會

   正殿也殿十一閒殿後有寢宫宫後連抱長廡廡後横互道以入延春宫寶雲殿在寢殿後東廡為

   鳯儀門西廡為麟瑞門後廡東曰嘉慶門西曰景福門延福門在寶雲殿後左為懿範門右為嘉則

   門内為延春閣閣九閒後有寢殿香閣文思殿在大明寢殿東紫檀殿在大明寢殿西又有慈福殿

   曰東煖殿明仁殿曰西煖殿左為景輝門右為清灝門玉德殿在清灝門外東為東香殿西為西香

   殿宸慶殿在其後又有隆福宫皇太后所居在大内之西興聖之前光天門乃光天殿之正門也左

   為崇華門右為膺福門殿七閒左廡為青陽門右廡為明暉門翥鳳樓在青陽之南驂龍樓在明暉

   之南又有夀昌殿曰東暖殿嘉禧殿曰西暖殿鍼綫殿在寢殿後又有枏木殿一名文德殿鹿頂殿

   在光天殿西北興聖宫在大内之西北宫内建小直殿後有禮天臺高跨殿上興聖門乃興聖殿之

   北門也左為明華門右為肅章門殿七閒東廡為宏慶門西廡為宣則門凝暉樓在宏慶之南延灝

   樓在宣則之南又有嘉德殿寶慈殿山字門在興聖宫後乃延華閣之正門也閣五閒圓亭在延華

   閣後芳碧亭在圓亭東徽清亭在圓亭西東鹿頂殿在延華閣之東西鹿頂殿在延華閣之西此宫

   闕制度之大畧也明燕王府仍元宫遺址永樂十五年始建造焉萬夀宫沈德符野𫉬編

   萬夀宫在太液池西明成祖舊宫也嘉靖初名永壽宫自壬寅從大内移蹕此中至四十年災凡乘

   輿一切服御及先朝異寶盡燼復以三殿大工之餘木重建名曰萬夀宫後寢曰夀源宫玉熙

   宫高士奇金鼇退食筆記玉熙宫在西安門内街北金鼇玉蝀橋之西明神宗始建莊烈每宴於

   此作過錦水嬉之𭟼遼故宫在 京城南遼太宗㑹同元年建王士㸃禁扁宫名曰永興曰

   積慶曰延昌曰 章敏曰長安曰 崇德曰 興聖曰敦睦曰永昌曰延 慶曰長春曰太 和曰延 和殿名曰

   清涼曰元和曰嘉安堂名曰天善樓名曰五花曰五鳳曰迎月閣名曰乾文長春宫

   故宫内遼史聖宗統和七年二月幸長春宫十三年正月如長春宫十五年二月如長春宫皆此地

    按朱彝尊日下舊聞引北平古今記云遼有二長春宫一在南京一在長春州(⿱艹石)統和五年三月

   幸長春宫十二年三月如長春宫十七年正月如長春宫則非南京之長春宫也又日下舊聞考按

   統和十三年正月壬子幸延芳淀庚午如長春宫十五年正月庚午幸延芳淀二月丙申朔如長

   春宫延芳定在東京其地與上京之長春宫較近此二條似指上京之長春宫而言今按遼史聖宗

   本紀統和十二年十二月丁未幸南京十三年正月壬子幸延芳定庚午如長春宫十四年十二月

  甲子幸南京十五年正月庚午幸延芳淀二月丙申朔如長春宫丁未至壬子僅六日甲子至庚午

  僅七日不應即至東京考延芳淀在南京漷陰縣為遼國君臣弋獵之所詳載遼史地理志班班可

  考又遼史考証引北平古今記云統和四年命皇族廬帳駐東京延芳淀是東京亦有延芳淀但以

  月日計之此延芳淀自應指南京而言則此二條自應仍指南京之長春宫而言也金故宫

  在 京城西南金貞元元年建大金國志應天門内殿凡九重殿三十有六樓閣倍之正中曰皇帝

  正位後曰皇后正位位之東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嬪居之金史地理志應天門内有左右翔龍

  門及日華月華門前殿曰大安殿之東北為東宫正北列三門中曰粹英為壽康宫母后所居也西

  曰會通門門北曰承明門又北曰昭慶門東曰集禧門尚書省在其外其東西門左右嘉㑹門也門

  有二樓大安殿後門之後也其北曰宣明門則常朝後殿門也北曰仁政門後有仁政殿常朝之所

  也又大定二十五年宰相入見於香閣其後承安泰和閒遂為轉對召見之所外有乾元泰和慶安

  紫宸慶和廣仁神龍太和厚德埀拱崇政清暉慶春天香瑶光睿思蓬萊長生浮玉長樂皆殿名也

  啟慶聖壽翠微慶安景明坤安光春磐安仁壽隆慶長春建春興德慶元光興集慶坤儀㑹聖皆宫

  名也明統志府西南有舊燕城蓋即其遺址奎章閣在元故宫興聖殿西輟耕錄元文宗

  天厯二年建置大學士等官以侍燕閒左右藏祕書書畫等物設官掌之至正初改為宣文閣

  文閣在東直門内元延祐六年建呉澄撰碑即今國子監彝倫堂址也晾鷹臺

  定門外南海子内臺高丈餘元之舊也有聖祖仁皇帝御製晾鷹臺詩恭值 大閲之典例

  於晾鷹臺舉行天主堂在宣武門内東城隅大西洋奉天主教者明萬厯中利瑪竇自歐邏

  巴國航入中國神宗命建第於此其左建天主堂祀耶蘇 本朝以來西洋人之來 京師者授為

  欽天監監正監副等官居此又西安門内光明殿後亦有天主堂潄芳亭在朝陽門外元

  道士呉全節建輟耕錄初燕地未有梅花呉全節從江南移至䕶以穹廬扁曰潄芳亭道士張伯雨

  造其所不覺熟寢於中夢𮗜賦詩有風沙不憚五千里將身跳入仙人壺之句婆娑亭

  安門内元馬文友別墅又有飲山亭亦文友所築鰕菜亭在德勝門水𨵿西明戴大圓建

  杏花園在東直門外元董宇定建植杏千餘株至順二年王用亨與華陰楊廷鎮高安張質

  夫莆陽陳衆仲讌集於此虞集為之記鹿園在東便門外大通橋東方廣十餘里地平如掌

  古樹偃仰傳是金章宗時故址今曰藍靛廠韋園在左安門外二里明正德中太監韋霦建

  水木清幽為當時勝地同樂園在金故宫西大金國志西出玉華門曰同樂園瑶池蓬瀛

  柳莊杏林盡在於是師拓趙秉文皆有同樂園詩 按金史又有蓬萊院熈春園廣樂園芳苑環秀

  亭建春宫南苑東園西苑北苑後園之名俱載本紀諸傳中今無考奇太保園在德勝門

  外元延祐四年詔作林園於健德門外賜太保奇齊耶趙孟頫名其堂曰賢樂亭曰燕喜 奇齊耶

  舊名曲出且今改正東苑在 皇史宬之西明觀心殿址稍南即南城也明雷禮大政記成祖

   時率太孫洎羣臣觀擊毬射柳於此呉伯與内南城紀略自東華門進至麗春門凡里餘經宏慶殿

   厯皇史宬門至龍德殿隙地皆種瓜蔬注水負(⿱艹石)村舍過此則飛虹橋石刻羆虎禽鳥狀傳為

   西洋僧載而來橋之南北柱石題曰戴鼇曰飛虹有洞嵌石壁壁上刻秀巖二字石磴數十級有方

   邱焉最上為乾運殿古松大柏覆之 按明英宗所居南内亦曰南宫謂之小南城以其近東苑之

   南城也其地在禁垣内之東隅御苑輟耕錄御苑在元隆福宫西厚載門北有香殿在石假山

   上有圓殿在山前圓頂上後有流杯池歇山殿在圓殿前東西水心亭在歇山殿池中池引金水注

   焉棕毛殿在假山東偏苑西有翠殿又有花亭毬閣金殿苑外重繞長廡廡後出内牆東連海子以

   接厚載門元掖庭記元建内殿制度精巧極一時之麗有光天玉德七寶瑶光通雲凝翠廣寒等殿

   不能一一數也大内有德夀宫翠華宫擇勝宫連天樓紅鸞殿入霄殿五華殿又有迎涼之所曰清

   林閣又有温室曰春熙臺曰九引臺者七夕乞巧之所也曰刺繡亭緝衮堂者冬至候曰之所也九

  龍墀延香亭春時宫女傳杯於此拱璧亭又名夜光亭探芳徑旁有逍遥市又有集賢臺集寶臺眺

  遠閣留連館萬年宫並在禁苑神木廠在廣渠門外二里許有大木偃側於地高可隱一人

  一𮪍明初構宫殿遺材也相傳其木有神因名本朝乾隆年間   高宗純皇帝經臨其地有

     御製神木謡

 ︹津梁︺東安橋在 東安門内橋北又有騎河橋橋上有亭曰涵碧今遺石礎二玉蝀

  橋在 西華門西一名御河橋又名金海橋明人題詠俱稱玉蝀橋跨 太液池上廣約二㝷修

  數百步下列九門兩崖闌楯皆白石鐫鏤為 禁苑往來大道玉河橋在正陽門内御河上

  凡三一跨長安東街一跨文德坊一近城垣銀錠橋在 地安門西北一名玉河橋為城

  中水際看西山最勝處橋東西皆水多芰荷菰蒲南望 宫闕北有琳宫西眺城外諸峯遠近畢露

  德勝橋在德勝門内積水潭東水注橋下東行正陽橋在正陽門外又崇文門宣

  武門外均有橋跨護城河上普濟橋在廣安門外 本朝康熙年閒建又各門外皆有橋

  今舉其最著者載之高梁橋在西直門外半里跨高梁河橋上坊楔文東曰長源曰永澤西

  曰廣潤曰資安旁有 倚虹堂 高宗純皇帝聖駕經行傳膳於此麥莊橋在昆明湖

  之南與長春橋相接   高宗純皇帝有   御製麥莊橋記

 ︹隄堰︺高梁閘在西直門外迤北一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建一名西城閘 本朝時加修築

  廣源閘在西直門外七里元至元二十六年建 本朝時加修築

 惠山園閘在 惠山園東北本朝乾隆十八年昆明湖閘在 清漪園湖隄

  本朝乾隆十五年建玉泉新閘在玉泉山下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

 ︹祠廟︺奬忠祠在 地安門内東嘉慶二年建祀 贈郡王銜貝子大學士諡文襄福康安

    御書額曰北猷壯弼每春秋二仲月致祭雙忠祠在崇文門内乾隆十六年建合祀都

  統一等伯諡襄烈傳清左都御史一等伯諡壯果拉布敦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勇烈𩀱垂

  昭忠祠在玉河橋東南雍正二年   敕建祀 本朝王公大臣官員之全忠盡節者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表奬忠勲旌勇祠在 地安門外之西乾隆三十三年建祀

  一等承恩毅勇公將軍明瑞都統扎拉豐阿護軍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德福有   御

  製碑襃忠祠在 地安門外西嘉慶十年建祀  御前大臣三等公額勒登保

    仁宗睿皇帝御書額曰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武抒忠並   御製碑文賢良祠在 地安門外之西

  雍正八年   世宗憲皇帝敕建   御書額曰崇忠念舊祀王公大臣之有功 國家者王

  二人怡賢親王和碩超勇裏親王䇿凌公八人愛星阿哈世屯圖海福善費揚古賴塔尹德兆惠侯

  三人李國翰張勇施琅大學士四十二人范文程達海額色黑甯完我魏裔介王熙阿蘭泰李之芳

  張玉書張英呉琠李光地張鵬翮富凝安朱軾田從典高其位馬齊伊桑阿福敏黄廷桂蔣溥史貽

  直梁詩正來保傅恒尹繼善陳宏謀劉綸劉統勳舒赫德高晉英廉徐本高斌福康安阿桂劉墉朱

  珪王杰戴衢亨董誥尚書十八人米思翰姚文然魏象樞湯斌顧八代徐潮馬爾漢趙申喬勵杜訥

  徐元夢楊名時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衮錢陳羣董邦達覺羅奉寛彭元瑞左都御史一人拉布敦都

  統三人根特馮國相傅清將軍九人佛尼勒莽依圖王進寶孫思克阿爾納伊勒圖奎林傅宏烈和

  起總督十九人孟喬芳李國英靳輔于成龍趙良棟傅臘塔齊蘇勒楊宗仁李衞那蘇圖陳大受鶴

  年喀爾吉善鄂弼呉達善何煟袁守桐方觀承薩載巡撫四人陳璸徐士林潘思榘李湖提督一人

  許世亨副都統一人褚庫凡一百十一人惠濟祠在 綺春園内嘉慶二十二年建祀 天

  后   仁宗睿皇帝御書宅神天沼德施功溥二殿額宣仁廟在 東華門雍正六年

  建祀  風神嘉慶九年修恭懸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協和昭泰   仁宗睿皇帝御

  書額曰布氣含和凝和廟在 東華門外雍正十年建祀  雲師嘉慶二十三年修恭

   懸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興澤昭彩   仁宗睿皇帝御書額曰占象書豐昭  顯

   廟在 西華門外雍正十年建祀  雷神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導和宣豫先 醫

   廟在太醫院内門曰咸濟殿曰景惠明嘉靖二十七年建祀  三皇隆慶中罷 本朝仍舉行

      聖祖仁皇帝御書殿額曰永濟羣生毎歳春冬仲月上甲日致祭都城隍廟

   京城之西南隅明永樂中建 本朝雍正四年修   世宗憲皇帝御製碑文又   御書

   額曰永佑畿甸乾隆二十八年重修   高宗純皇帝親臨拈香   御書前殿額曰神依民

   社後殿額曰福䕃黄圓又   御製文并詩勒碑又 紫禁城城隍廟在 神武門内之西俱每

   年秋  遣官致祭又有永佑廟雍正九年建在 西安門内亦祀 城隍   世宗憲皇帝御

   書額曰順承協德關帝廟在地安門外舊名白馬關帝廟本朝雍正五年

   御書額曰忠貫天人𡻕以春秋二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又有廟在正陽門月城之右有明焦竑

   撰董其昌書廟碑 本朝康熙十六年   御書額曰忠義 按  神廟食千載至 本朝而

   益顯順治九年   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   封  神曾祖為光昭公祖裕

   昌公父成忠公崇祀後殿   敕直省府州縣有司並春秋致祭是年以  神後裔在洛陽者

   授為五經博士世襲罔賛四年以  神原籍解州後裔照洛陽後裔世襲之例授為五經博士十

   年於湖北當陽縣增置世襲博士一人奉祀神墓乾隆二十五年改  神原諡為神勇三十

   三年加   封靈佑嘉慶十九年加   封仁勇因題定  神牌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𨵿

   聖大文昌廟在 地安門外東明成化閒建 本嘉慶六年奉   敕重修落成

      仁宗睿皇帝親臨薦香行九叩禮御書額曰贊天佑順並   御製詩恭懸殿内

   每春秋二仲月致祭火神廟在 地安門外日中坊橋西元至正六年建明萬厯中增飾碧

   瓦重閣 本朝康熙二年列於祀典𡻕以六月二十三日  遣官致祭   高宗純皇帝御書

  額曰司南利用東嶽廟在朝陽門外二里元延祐中建有趙孟頫書道教碑及虞集隸書仁

  聖宫碑趙世延書昭德殿碑列墀下神像係元昭文館大學士劉元手塑明正統中重修有英宗御

  製碑記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又   御書額曰靈昭發

  雍正十年乾隆二十六年重修   高宗純皇帝御書嶽宗昭貺蒼靈贊化諸額并   御

  製碑文及詩又乾隆二十一年於 靜明園内山西建東嶽天齊廟名仁育宫   御書殿内額

  曰蒼靈賜禧有   御製玉泉山東嶽廟碑文安佑廟在 南苑中王公臺雍正中建

  祀 司土之神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薰風布澤河神廟在 綺春園内嘉慶二十

  二年建   仁宗睿皇帝御書朝宗廣運鏡清寰宇二殿額龍王廟在 靜明園内山東

  乾隆十六年因舊址重修   御書正殿額曰靈源昭應殿前洎岸上有   御製碑二座其

  在 暢春園南者曰泉宗廟在昆明湖者曰廣潤祠又黒龍潭龍王廟詳後直隸志山川門

  武廟在 靜明園山東乾隆十六年修建   御書殿外額曰辰居資佑時 應宫

  在御河橋西 紫光閣後雍正二年建祀 龍神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瑞澤霑和嘉慶二

  十二年   仁宗睿皇帝御書額曰靈昭澤物顯佑宫在 地安門外日中坊橋東祀

   北極佑聖真君明永樂十三年建 本朝雍正九年修乾隆二十八年重修   高宗純皇帝

  御書額曰拱辰錫福並   御製碑文及詩廣仁宫在西直門外舊名護國洪慈宫祀

  碧霞元君康熙五十一年   敕定今名有  御製碑文並   御書額曰金闕宣慈為

     孝惠章皇后祝   釐於此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坤元廣毓宫門外坊楔一左

  右坊楔各一坊額皆  聖祖仁皇帝御書大高殿在 神武門北明嘉靖中建 本朝

  雍正八年乾隆十一年嘉慶二十三年重修恭懸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元宰無為每𡻕

  元旦  皇上親詣瞻禮

 ︹寺觀︺永安寺在 西苑太液池東北踞水中即金瓊華島址詳見古蹟 本朝順治八年

  塔建寺名白塔寺乾隆八年重修改今名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記寺門内為法輪殿額曰

  慈雲覺海又曰人天調御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寺西由山路而上為 悦心殿西北為 閲

  古樓樓壁嵌 三希堂石刻山之西麓有古井轆轤綆汲可致山巔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古

  井記山之北麓有 漪瀾堂畧仿金山規制為之東北岸為 春雨林塘引 太液池水注為池池

  北相對為 畫舫齋 按永安寺左右地博境幽注中略見梗槪至朱彝尊日下舊聞所載廣寒仁

  智之殿玉虹金露之亭 禁苑森嚴不敢詳載西天梵境在 太液池東北岸 五龍亭

  東北舊所謂大西天經廠者也乾隆二十四年   御書殿内額曰恒河演乘其東北有 鏡

  清齋齋臨河沼如在鏡中闡福寺在 太液池西北有亭五翼然臨於水際曰 五龍亭亭

  北綴以間館爽塏軒豁   聖祖仁皇帝常奉   孝莊文皇后避暑於此乾隆十年發内帑

  葺之改建佛宇   賜名闡福有   御製碑文及詩殿制仿正定府隆興寺重宇三層上層

  恭懸   御書額曰大雄寶殿中曰極樂世界下曰福田花雨嘉慶二十三年修其東為 澄觀

  宏仁寺在 太液池西南岸本明清馥殿 本康熙五年改建迎供旃檀佛像有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又六十年   御製旃檀佛西來厯代傳祀記勒石乾隆二十五年

  修有   御製碑文並    御書額曰祇林妙相嘉慶二十三年重修有    御製碑文

  仁夀寺在宏仁寺東乾隆二十五年建為孝聖憲皇后祝   釐於此   御

  書額曰總持壽世内田宇殿嘉慶十五年福佑寺在 西華門北街雍正元年建正

  殿恭奉   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東案陳設   御製文集西設   寶座殿額曰

     慈容儼在前殿額曰慧燈朗照皆   世宗憲皇帝御書柏林寺在國子監東元

  至正中建 本朝康熈五十二年恭逢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壽   世宗憲皇帝就藩邸

   近寺施檀重修以為祝   釐之地   聖祖仁皇帝賜額曰萬古柏林乾隆二十二年重修

   有   御製碑文及詩  御書殿額曰覺行俱圓回 寺在 長安右門外西南乾隆二

   十八年建回部各城平定後其伯克霍集斯霍什克等入   覲並授封王公   賜居邸舎

   餘衆願居 京師者編設佐領於 長安右門西建營房以居之並因其土俗   敕建回寺以

   為㑹聚拜禮之所有   御製碑記德夀寺在 南苑舊衙門東順治十五年建規制

   崇麗   聖祖仁皇帝行蒐南苑時常臨幸瞻禮有   御製德壽寺詩後燬乾隆二

   十年重加修葺   高宗純皇帝御題額曰慧燈圓照有   御製碑文及詩寺内金鼎笵冶

   精緻   高宗純皇帝御製古鼎歌方之周彝虞敦云

永慕寺在 南苑舊衙門西康熙三十年建為   孝莊文皇后祝   𨤲之所   聖祖仁皇帝

   御書額曰香雲法雨乾隆二十九年修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海會寺在左安門

  外明嘉靖間建 本朝順治十三年修十四年  世祖章皇帝幸寺與寺僧憨璞論佛法大意

  乾隆二十二年復加繕葺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覺海津梁又有   御製詩天  安

  寺在廣安門外元魏光林舊刹隋為宏業唐為天王金為大萬安明宣德中更今名 本朝乾隆

  二十一年修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並   御書殿額曰常清淨法曰覺路慈緣寺中

  浮圖高十餘丈隋開皇時建今尚存大慈觀音寺在廣安門外西南一名海㑹禪林寺

  創於金明成化中重建 本朝雍正十一年修有   御製碑文寺樓恭懸   聖祖仁皇帝

  御書額曰寄興高遠殿額曰慈雲甘露為   世宗憲皇帝御書廣通寺在西直門外本

  元法王寺門額為 本朝   聖祖仁皇帝御書又   御書殿額二曰息心淨行曰慈燈普

  雍正十一年修有   世宗憲皇帝御製碑文並   御書額曰福佑升恒乾隆七年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門外臨流西挹山翠郊𨵿勝蹟也萬夀寺在西直門外燕都游

  覽志萬壽寺丹樓紺宇與大内等明萬厯五年建 本朝乾隆十六年修二十六年重修俱有

   御製碑文為   孝聖憲皇后祝   釐於此殿内恭懸   世宗憲星帝御書額曰慧

  日長輝寺右為 行殿寺内假山松柏皆數百年物有明永樂時所鑄大鐘一内外勒華嚴經全部

  今移置覺生寺正覺寺在西直門外亦名真𮗜寺俗名五塔寺燕都游覽志寺乃蒙古人所

  建夾道垂楊綠陰如幕緱山集真覺寺浮圖高五六丈許上為塔五陟其頂山林城市之勝收焉明

  永樂初年建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修有御製碑文為   孝聖憲皇后祝   釐於

  此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心珠朗瑩殿後為塔院院東為 行殿覺生寺在西直門

  雍正十一年建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慈照澄心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妙明正

  覺殿前有   世宗憲皇帝御製碑文碑陰恭勒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乾隆八年

  命移萬夀寺大鐘於此鐘樓前恭立   御製大鐘歌碑

恩佑寺在 暢春園東垣雍正元年建恭奉   聖祖仁皇帝御容以時展謁乾隆八年移奉   安

   佑宫此寺遂專為佛地殿内恭懸   世宗憲皇帝御書額曰心源統貫又内外門額皆

   御書龕額曰寶地曇飛為   高宗純皇帝御書

恩慕寺在 暢春園東垣乾隆四十二年建為   孝聖憲皇后廣資   慈福兼   恩佑

    永慕二寺名以誌紹承之意   御書殿額曰福應天人門額皆   御書有   御製

   恩慕寺瞻禮詩聖化寺在 暢春園西   聖祖仁皇帝御書殿額曰香界連雲觀音閣

   額曰海潮月印   高宗純皇帝御書簷額曰能仁妙覺大報恩延夀寺

   清漪園萬夀山北前臨昆明湖明時舊有圓靜寺 本朝乾隆十六年恭逢   孝聖憲皇后六

   旬萬壽特建兹寺於其地祝   釐頌嘏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寺内額曰度

   世慈緣曰作大吉祥曰華海慈雲曰真如曰妙覺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寺西為羅漢堂塑五

  百羅漢像有   御製記勒石堂後為寳雲閣笵銅為宇   御題額曰大光明藏山陰有多

  寶塔塔下有石恭勒   御製多寶佛塔頌塔東西為善現雲㑹二寺聖緣寺靜明

  園函雲關之北康熙中   敕建香嚴寺在 靜明園内山上乾隆二十三年修建寺後

  有八方塔一座高七層有   御書玉峯塔影初地殊標二力勝果三摩慈䕃四智無遮五藴皆

  空六度圓成七寶莊嚴徧法界觀同参最上諸額妙喜寺在 靜明園西門外乾隆二十

  三年修建   御書殿内額曰香海同源功德寺在玉泉山東麓本元大承天護聖寺

  規制宏麗明宣德時改今名嘉靖時廢 本朝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為   孝聖憲皇后祝

   釐殿内   御書額曰智珠心印殿前恭立  御製重修功德寺碑亭碑陰恭勒

  御製詩寺前有古臺三相傳為元時看花釣魚臺今廢 按帝京景物略謂寺僧板庵能役木毬使

  者出外募金説本荒唐今寺内木毬尚存 御製碑文内為辨正之洵足祛萬世之惑矣

  山寺在香山 靜宜園内依巖架壑為殿五層金碧輝映徐善泠然志寺址為遼中丞阿勒彌

  所捨又云寺即金章宗之㑹景樓也金史大定二十六年香山寺成賜名大永安寺都穆南濠集香

  山永安寺亦名甘露帝京景物略寺始金大定正統中太監范宏拓之 本朝康熙十六年修乾隆

  八年重修   高宗純皇帝御書殿額曰圓靈應現寺門内娑羅樹一有   聖祖仁皇帝御

  製娑羅樹歌乾隆十一年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娑羅樹恭依   皇祖元韻詩寺北為觀

  音閣後為海棠院院東為 來青軒遠眺絶曠盡挹山川之秀軒内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

  額曰普照乾坤山之巔為靜室即 香霧窟後為 竹鑪精舍北巖閒   高宗純皇帝御書西

  山晴雪石刻在焉洪光寺在 靜宜園内燕都游覽志穿洪光寺柏徑而上即香山藏經

  殿遊業洪光寺古刹巨璫鄭同重修寺内圓殿千佛各座寶蓮制極精巧南濠集寺據山頂短垣遶

  門地悉甃以石寛平可坐山之勝一覽而盡帝京景物略洪光寺徑上指玉華寺再上指玉皇閣下

  指碧雲寺再下指宏法寺十有八盤而徑盡至寺門香山乃在其下 本朝康熙中重加修葺

   聖祖仁皇帝御書圓殿額曰光明三昩正殿額曰慈雲常䕃乾隆十年修建 靜宜園並葺此寺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香嵒淨域又寺東有碧雲寺壯麗與香山相埒乾隆十三年修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碑文及詩 按洪光寺東有玉華寺碧雲寺北有玉皇閣宏法寺今無考

  宗鏡大昭廟在 靜宜園外垣北亦名昭廟前後凡五殿肖衞地古式為之乾隆四十

  五年後藏班禪額爾德尼遠來祝   釐因即 靜宜園外垣建廟以居之為柔逺也   高

  宗純皇帝御書前殿額曰清淨法智後四殿額皆   御書並有   御製昭廟六韻詩

  勝寺在 靜宜園西舊名表忠寺乾隆十四年先是設石碉於西山之麓𥳑佽飛之士以習

  之為征金川計至是奏績因葺新之名曰實勝又立健鋭雲梯營並於寺之左右建屋居之

  高宗純皇帝御書殿額曰顯大雄力有    御製碑文及詩二十六年平定回部有    御製

  實勝寺後記及詩寺南梵香寶諦諸寺皆有 高宗純皇帝宸章又乾隆二十七年   巡

  幸五臺還   御寫殊像寺文殊像而係以贊於寶諦寺旁建寶相寺肖像其中   御書殿

  額曰旭華之閣並有   御製碑文香界寺在香山迤南舊名平坡寺不知其所由始

  蓋古刹也 本朝康熙十七年修   聖祖仁皇帝賜名聖感有   御製碑文及   賜

  僧海岫詩乾隆十三年   高宗純皇帝敕定今名   御書前殿額曰現清淨身正殿額曰

  智鏡周圓有   御製碑文及詩寺上一里為寶珠洞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碑山右為

  龍王堂其東為大悲寺有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又   御製大悲寺詩及   賜僧古

  十方普覺寺在香山東北之壽安山本唐兜率寺元名昭孝以窣堵波為門泉石

  清幽層巖夾峙殿前有二娑羅樹相傳來自西域至治元年重建更名夀安有卧佛二一旃檀像

  唐貞觀中造一銅像明憲宗時造俗名卧佛寺門前有明胡濙碑 本朝雍正十二年重建

  世宗憲皇帝賜今名有   御製碑文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得大自在寺東爲五華閣

  普福庵今並廢 按卧佛銅像雖傳成化時造而碑記未詳考元史英宗紀至治元年十二月冶銅

  五十萬斤作壽安山寺佛像據此則銅像爲元時所造今尚存寺内其旃檀像已無存又按朱彝尊

  日下舊聞以夀安山爲即五華山考陳循寰宇通志五華山即香山之分支也白雲觀

  安門外天安寺西北金太極宫故址元改建祀長春真人邱處機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重修殿内

  恭懸   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駐景長生又七真殿玉皇閣俱有   聖祖仁皇帝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觀東偏爲斗姥閣   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大智寶光邱真人殿内有木

  鉢一乃刳木癭爲之可容五斗内塗以金恭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其中都人正月十九日

  致酹祠下謂之燕九節觀西土阜相傳爲真人弟子潘沖和琴臺 按朱彝尊日下舊聞載王惲清

  明日遊長春宫詩朱昆田云元之長春宫在太液池上非今之白雲觀也考李道謙甘水仙源錄元

  世祖命處機居瓊華島賜名萬安宫其賜名長春者乃天長觀即金之太極宫在今白雲觀西非太

  液池也又考仙源錄長春宗師旣逝嗣其道者尹公乃易其宫之東甲第爲觀號曰白雲據此則可

  知改宫爲觀之所由始而長春宫之爲金太極宫遺址無疑矣










                         總纂官邵 燦恭 纂 輯

                         總纂官邱建猷恭 覆 輯

                         校對官黄樹勲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京師

︹職官︺

  宗人府宗令一員 宗正二員宗人二員左右 以

   上並宗室王公為之府丞一員堂主事四員宗室二員漢二員

   經厯二員理事官四員左右二司各二員副理事官

   四員左右二司各二員主事四員左右二司各二員委署主事

   四員左右二司各二員以上並宗室為之 筆 帖式二十四員

   效力筆帖式二十四員

  内閣大學士四員滿漢各二員協辦大學士二員滿漢各一

   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十員滿洲六員漢四員侍讀學

   士八員滿洲四員䝉古漢各二員侍讀十六員滿洲十員䝉古漢軍漢各

   典籍六員滿洲漢軍漢各二員中書一百二十四員滿

   七十員𫎇古十六員漢軍八員漢三十員

  中書科稽察科事内閣學士二員滿漢各一員中書六

   員滿二員漢四員筆帖式十員滿

  翰林院掌院學士二員滿漢各一員於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内  特簡

   侍讀學士五員滿洲二員漢三員舊設滿洲三員乾隆五十年裁一員

   講學士五員滿洲二員漢三員舊設滿洲三員乾隆五十年裁一員侍讀

   五員滿洲二員漢三員舊設滿洲三員乾隆五十年裁一員侍講五員滿

   二員漢三員舊設滿洲三乾隆五十年裁一員修撰 編修 檢討

    庶吉士均無定員典簿二員滿漢各一員孔目二員滿

   各一待詔四員滿漢各二員筆帖式四十四員滿洲四十

   員漢軍四員

  詹事府詹事二員滿漢各一員少詹事二員滿漢各一員

   子四員左右春坊滿漢各一員洗馬二員司經局滿漢各一員中允

   四員左右春坊滿漢各一員贊善四員左右春坊滿漢各一員主簿

   二員滿漢各一員筆帖式六員滿

 起居注館主事三員滿洲二員漢一員筆帖式十六員滿洲十四

   員漢軍二員

  吏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堂主

   事五員滿洲四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繕本筆帖

   式十二員滿郎中十三員文選司滿洲三員䝉古一員漢一員考功

   司滿洲三員漢一員稽勲驗封二司均滿漢各一員員外郎十四員文選司滿

   漢各二員考功司滿洲二員𫎇古漢各一員稽勲司宗室滿漢各一員驗封司滿洲二員漢一

   員 按稽勲司舊設滿洲二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一員主事十一員文選考功

   二司均滿洲一員漢二員稽勳司宗室漢各一員驗封司滿洲䝉古漢各一員 按稽勲司舊

   設滿洲一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一員筆帖式七十三員滿州五十七員

   𫎇古四員漢軍十二員

  戸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總督

   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戸部右侍郎二員滿漢各一員堂主事六員滿

   四員漢軍二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繕本筆帖式二十員

   滿郎中三十七員江南浙江二司均滿漢各一員江西司宗室漢各一員福

   建司滿洲二員䝉古漢各一員湖廣山東二司均滿洲二員漢一員山西河南二司均滿漢各

   一員陜西司滿洲䝉古漢各一員四川廣東廣西三司均滿漢各一員雲南司滿洲二員漢一

   員貴州司滿漢各一員銀庫緞疋庫顏料庫滿洲各一員 按江西司舊設滿洲一員嘉慶四

   年改設宗室員外郎五十九員江南司滿洲三員漢一員浙江江西二司

   均滿洲二員漢一員福建司滿洲五員漢一員湖廣司滿洲二員漢一員山東司滿洲三員漢

   一員山西司滿洲𫎇古漢各一員河南司滿洲二員漢一員陜西司滿洲三員漢一員四川司

   滿洲二員漢一員廣東司滿洲二員宗室漢各一員廣西司滿洲三員宗室漢各一員雲南貴

   州二司均滿洲三員漢一員銀庫緞疋庫顏料庫滿洲各二員 按廣東司舊設滿洲三員廣

   西司舊設滿洲四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各一員主事二十九員江南浙江

   江西福建湖廣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四司均滿漢各一員三庫檔

   房滿洲一員司庫五員銀庫滿洲一員緞疋庫顏料庫滿洲各二員大使

   九員銀庫滿洲二員緞疋庫顔料庫滿洲各一員寶泉局滿洲五員崇文門税

   大使一員庫使二十六員滿洲銀庫六員緞疋庫九員顏料庫

   十一三庫筆帖式十五員滿洲銀庫六員緞疋庫三員顏料庫四員

   三庫檔房二員筆帖式一百二十員滿洲一百員𫎇古四員漢軍十六員

   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筆帖式六員滿

  禮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堂主

  事四員滿洲三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郎中十一

   員儀制祠祭二司均滿洲二員漢一員主客司滿洲𫎇古漢各一員精膳司滿漢各一員

  員外郎十四員儀制司滿洲三員漢一員祠祭司滿洲三員𫎇古漢各一員主

   客司宗室滿洲各一員精膳司滿洲二員鑄印局漢一員 按主客司舊設滿洲二員嘉慶四

   年改設宗室一員主事九員儀制祠祭主客三司均滿漢各一員精膳司宗室𫎇

   古漢各一員 按精膳司舊設滿洲一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大使二員㑹同四譯

   館鑄印局漢各一員正敎序班二員朝鮮通事八員滿

  筆帖式四十員滿洲三十四員𫎇古二員漢軍四員

  兵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堂主

   事五員滿洲四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繕本筆帖

  式十五員滿郎中十八員武選司滿洲三員𫎇古漢各一員車駕司

   宗室滿洲漢各一員職方司滿洲五員漢二員武庫司滿洲二員漢一員 按車駕司舊設滿

   洲二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一員員外郎十六員武選司滿洲四員漢二員

   車駕司滿洲二員宗室蒙古各一員職方司滿洲二員䝉古漢各一員武庫司滿洲𫎇古各一

   員 按車駕司舊設滿洲三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一員主事十員武選車駕二司

   均滿漢各一員職方司滿洲𫎇古各一員漢二員武庫司滿漢各一員筆帖式七

   十八員滿洲六十二員䝉古八員漢軍八員

  刑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堂主

   事六員滿洲五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繕本筆帖

   式四十員滿郎中三十八員直隸司滿漢各一員奉天司𫎇古漢

   各一員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五司均滿漢各一員湖廣司宗室一員漢二員河南山東山

   西三司均滿漢各一員陜西司滿洲一員漢二員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督捕六司均滿漢

   各一員 按湖廣司舊設滿洲一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員外郎四十四員

   直隸司滿洲𫎇古各一員漢二員奉天司滿漢各一員江蘇司滿洲二員漢一員安徽江西福

   建三司均滿漢各一員浙江司滿洲一員漢二員湖廣河南山東三司均滿洲二員漢一員山

   西司滿漢各一員陜西司滿洲二員漢一員四川司滿漢各一員廣東司滿洲二員漢一員廣

   西司宗室漢各一員雲南貴州二司均滿漢各一員督捕司滿洲一員 按廣西司舊設滿洲

   一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主事三十六員直隸奉天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

   湖廣河南山東十司均滿漢各一員山西司𫎇古漢各一員陜西四川廣東三司均滿漢各一

   員廣西司宗室漢各一員雲南貴州督捕三司均滿漢各一員 按廣西司舊設滿洲一員嘉

   慶四年改設宗室提牢廳主事二員滿漢各一員司庫一員

   贓罰庫滿洲庫使二員贓罰庫滿洲司獄八員滿洲四員漢軍二員

   漢二筆帖式一百二十四員滿洲一百五員𫎇古四員漢軍十五

  

  工部尚書二員滿漢各一員侍郎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堂主

   事四員滿洲三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繕本筆帖

  式十員滿郎中二十五員營繕司滿洲四員𫎇古漢各一員虞衡司

   滿洲四員漢一員都水司滿洲五員漢一員屯田司滿洲四員漢一員製造庫滿洲二員漢一

   員外郎二十五員營繕司滿洲五員漢一員虞衡司滿洲三員宗室𫎇

   古漢各一員都水屯田二司均滿洲五員漢一員節慎庫滿洲一員 按虞衡司舊設滿洲四

   嘉慶四年設宗室一員主事二十一員營繕司滿漢各二員𫎇古一員

  虞衡司滿洲三員漢二員都水司滿洲四員漢二員屯田司宗室一員滿漢各二員 按屯田

   司舊設滿洲三員嘉慶四年改設宗室一員司庫四員製造節慎二庫均滿洲二

   司匠二員製造庫滿洲庫使三十四員製造庫滿洲二十二

   員節慎庫滿洲十二員筆帖式九十七員滿洲八十五員𫎇古二員漢軍

   

  理藩院尚書一員滿侍郎三員滿洲左右各一員額外𫎇古一員

  堂主事六員滿洲二員䝉古三員漢軍一員司務二員滿䝉各一員

  郎中十二員旗籍司滿洲一員䝉古一員王會司滿洲一員𫎇古二員柔逺司宗

   室一員典屬司滿𫎇各一員理刑司䝉古二員徠遠司𫎇古一員 按舊設滿洲六員𫎇古五

   乾隆四十二年增設𫎇古一員四十九年裁滿洲二員改設䝉古二員嘉慶四年裁滿洲一

   員改設宗室員外郎三十六員旗籍司宗室滿洲各一員𫎇古二員王㑹

   司滿洲二員𫎇古三員柔遠司滿洲二員𫎇古五員典屬司滿洲二員𫎇古六員理刑司滿洲

   二員䝉古四員徠遠司滿洲二員䝉古三員𫎇古房䝉古一員 按舊設二十七員又䝉古房

   一員康熙二十年増設八員主事十員旗籍司滿洲一員王㑹司䝉古二員柔遠

   司䝉古一員典屬司滿䝉各一員理刑司𫎇古一員徠遠司䝉古二員𫎇古房𫎇古一員 按

   舊設滿洲四員䝉古五員又𫎇古房一員乾隆四十九年裁滿洲二員増設䝉古二員

   庫一員滿庫使二員滿筆帖式九十九員滿洲三十

   八員䝉古五十五員漢軍六員

  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員滿漢各一員左副都御史四員

   滿漢各二員監察御史五十六員京畿道滿漢各二員江南道滿漢各

   四員山東道滿漢各三員浙江山西河南陜西湖廣江西福建七道均滿漢各二員四川廣東

   廣西雲南貴州五道均滿漢各一員經厯二員滿漢各一員都事二員

   滿漢各一員堂筆帖式十員滿筆帖式三十二員

   江南二道各三員餘十三道各二員正指揮五員中東西南北五城各一員俱漢

   缺副指揮吏目同副指揮五員 吏目五員

  六科給事中二十四員吏戸禮兵刑工六科均滿漢各二員筆帖式

   八十員吏戸兵刑四科各十五員禮工二科各十員

  通政使司通政使二員滿漢各一員副使二員滿漢各一員

   參議二員滿漢各一員經厯二員滿漢各一員知事二員

   滿漢各一員筆帖式十員滿洲七員漢軍三員

  大理寺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少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堂評事

   一員滿司務二員滿漢各一員寺丞六員左右滿洲漢軍漢各

   評事二員左右漢各一員筆帖式六員滿洲四員漢軍二員

  太常寺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少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寺丞三

   員滿洲一員漢二員贊禮郎二十四員滿洲舊設二十二員嘉慶四年

  增二讀祝官九員滿洲舊設八員嘉慶四年增一員博士三員

   滿洲漢軍漢各一員典簿二員滿漢各一員署正一員署丞

  二員協律官五員司樂二十五員司庫

   一員滿庫使二員滿筆帖式十員滿洲九員漢軍一員

廟四品官二員太廟五品官十一員  天壇地壇   社

    稷壇均各一員  太廟八員六品官十八員   天壇地壇

    各七員   社稷壇四員以上俱滿洲奉祀五員   天壇地壇

    日壇  月壇  先農壇各一員俱漢缺祀丞同祀丞五員

   光祿寺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少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典簿二

    員滿漢各一員署正八員大官珍饈良醖掌⿰酉𬐚 -- 醢四署均滿漢各一員署丞

    八員滿司庫二員滿筆帖式十八員滿

   太僕寺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少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員外郎

    四員左右二司均滿洲䝉古各一員主事四員左右二司均滿洲䝉古各一員

    主簿一員滿筆帖式十六員滿洲八員䝉古八員

   鴻臚寺卿二員滿漢各一員少卿二員滿漢各一員鳴贊十

    六員滿洲十四員漢二員主簿二員滿漢各一員序班四員

    筆帖式四員滿

   順天府府尹一員 府丞一員 治中一員 通

    判一員以上皆漢缺府學敎授二員滿漢各一員訓導二

    員滿漢各一員經厯一員 照磨一員 司獄一員

    以上皆漢缺京知縣二員大興宛平各一員京縣丞二員

    宛平各一員管河縣丞二員巡檢七員大興三員宛平四員

    典史二員大興宛平各一員閘官二員大興宛平各一員其所屬四路

   廳五州十七縣各員均詳直隸志

  國子監祭酒二員滿漢各一員司業三員滿洲䝉古漢各一員

   丞二員滿漢各一員博士二員滿漢各一員典簿二員滿

   各一典籍一員助敎三十員八旗滿洲各二員𫎇古各一員

   率性修道誠心正誼崇志廣業六堂漢各一員學正四員率性修道誠心正誼四堂

   漢各一員學錄二員崇志廣業二堂漢各一員筆帖式八員滿洲四員

   䝉古二員漢軍二員

  欽天監監正二員滿漢各一員監副四員左右滿漢各一員

   簿二員滿漢各一員五官正十員時憲科滿洲䝉古各二員春夏中冬

   四官正各漢一員秋官正漢軍一員漢一員博士三十二員滿洲四員𫎇古

   漢軍各二員漢二十四員靈臺郎八員滿洲二員䝉古漢軍各一員漢四員

  壺正四員滿洲䝉古各一員漢二員監候一員司書一員

   司晨一員筆帖式十七員滿洲十一員䝉古四員漢軍二

  

  太醫院院使一員院判二員左右漢各一員御醫十五

  員 吏目三十員 醫士三十員

  内務府總管大臣無定員於滿洲大臣内  特𥳑堂郎中一員

    堂主事二員 委署主事二員 堂筆帖式

   六十四員 郎中二十七員廣儲司四員内二員由各部保送兼

   攝銀緞二庫各二員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慶豐司慎刑司   寕夀宫均各二員

   三旗莊頭處   雍和宫各一員 養心殿造辦處三員員外郎六十八

   員銀皮磁緞衣茶六庫均三員内各庫一員由六部保送兼攝都虞司五員掌儀司營造司

   慶豐司各八員㑹計司三旗莊頭處各六員慎刑司四員   雍和宮一員   寕壽宫

    養心殿造辦處均各二員主事九員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㑹計司營造司慶

   豐司慎刑司   寕夀宫 養心殿造辦處均各一員委署主事十一員

   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㑹計司三旗莊頭處營造司慎刑司   寕夀宫 養心殿造辦處

   均各一員慶豐司二員司庫二十五員銀皮磁緞衣茶六庫均各四員織染

   局一委署司庫一員織染副司庫十二員銀皮磁緞

   衣茶六庫各二員庫使九十六員銀庫十六員衣庫二十三員皮磁緞茶四

   庫各十三員織染局五員庫掌二十六員營造司木鐵房器薪炭六庫各二員

   礮作一員 圓明園薪炭庫二員官房租庫一員 養心殿造辦處十員副庫掌十

   五員營造司木鐵房器薪炭六庫各二員礮作一員 圓明園薪炭庫二員庫守

   五十九員營造司木庫房庫各十一員鐵庫四員薪庫七員器庫炭庫各八員礮作

   三員 圓明園薪炭庫七員司匠一員營造司鐵作委署司匠二

   員營造司鐵漆二作各一員掌儀司贊禮郎十七員 司俎

   官五員 掌果二員 副掌果二員 司果執

   事十二員 筆帖式二百一十三員廣儲司都虞司會計

   司營造司各二十五員掌儀司二十一員三旗莊頭處十一員慶豐司十四員慎刑司十九員

   織染局三員番役處四員掌𨵿防處八員恩豐倉二員   寕壽宫三員   慈寕宫花

   圍二員   雍和宫三員 養心殿造辦處十五員官房租庫七員 咸安宫一員

 御茶膳房主事一員 委署主事一員  筆帖式十

   一員

 御藥房主事一員 委署主事一員 庫掌二員

   筆帖式十四員

 中正殿員外郎二員 筆帖式四員滿洲二員𫎇古二員蘇拉

   筆帖式二十二員 𫎇古蘇拉筆帖式十二員

 武英殿修書處正監造員外郎一員 副監造内管

   領一員 委署主事一員 庫掌四員 委署

   庫掌六員 筆帖式四員

御書處正監造司庫一員 副監造庫掌一員 庫掌

   二員 委署庫掌六員 筆帖式二員

 御鳥槍處藍翎總承一員 副總承二員 鳥槍長

   五員 内火藥庫庫掌二員

  上駟院卿二員 堂主事二員 委署主事一員

    郎中一員員外郎四員左右司各二員主事二員

   左右司各一員委署主事二員左右司各一員阿敦侍衞二十

   一員 司鞍長三員 副司鞍長二員 醫師

   長三員副醫師長二員𫎇筆帖式二十二員

  武備院卿二員 郎中一員 員外郎八員北鞍南鞍

   甲氊四庫各二員主事二員 委署主事一員 庫掌

    八員北鞍南鞍甲氊四庫各二員委署庫掌四員北鞍南鞍甲氊四庫

    各一無品級庫掌八員北鞍南鞍甲氊四庫各二員庫守五

    十六員北鞍南鞍甲氊四庫各十四員筆帖式二十二員

   奉宸苑卿二員 郎中二員 員外郎四員 主

    事一員 委署主事一員 苑丞十員 苑副

    十九員 委署苑副十員 庫掌一員稻田

    帖式十五員

天壇

  齋宫苑丞二員 苑副二員

  南苑郎中一員 員外郎二員 主事一員 委署

   主事一員 苑丞七員 苑副十三員 委署

   苑副六員 筆帖式五員

 圓明園郎中一員 員外郎一員 主事一員 委

   署主事一員 苑丞九員 苑副二十一員

   委署苑副十一員 庫掌二員 庫守十八員

    筆帖式十四員

 暢春園郎中一員 苑丞三員 苑副五員 委署

   苑副八員 筆帖式三員

 清漪 靜明 靜宜三園郎中一員 員外郎三員

   三園各一員苑丞十八員 清漪園 靜明園各五員 靜宜園八員

   副二十六員 清漪園十員 靜明園 靜宜園各八員委署苑副

   二十一員 清漪園六員 靜明園五員 靜宜園十員筆帖式十四

   員 清漪園八員 靜明園 靜宜園各三員

 御船處兼管司員一員以内務府官兼充筆帖式二員

  侍衞處三旗領侍衞内大臣六員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員

   内大臣無定散秩大臣無定協理事務侍衞班

   領十二員三旗各四員主事一員滿署主事三員滿

   筆帖式十二員 署筆帖式十五員 侍衞班領

   十二員三旗各四員署侍衞班領二十四員三旗各八員

   侍衞什長六十員三旗各二十員宗室侍衞什長九員

   三旗各三員頭等侍衞六十員三旗各二十員二等侍衞一

   百五十員三旗各五十員三等侍衞二百七十員三旗各九

   藍翎侍衞九十員三旗各三十員宗室頭等侍衞九

   員三旗各三員二等侍衞十八員三旗各六員三等侍衞

   六十三員三旗各二十一員四等侍衞無定漢侍衞

   二等三等藍翎均無定員親軍校七十七員 署親軍校七

   十七員

  鑾儀衞鑾儀使三員滿洲二員漢軍一員堂主事一員滿

   厯一員筆帖式十員滿洲七員漢軍三員冠軍使十員

   滿洲七員漢軍三員雲麾使二十八員滿洲二十員漢軍八員治儀

   正四十二員滿洲二十員漢軍二十二員整儀尉二十九員

   滿洲十六員漢軍十三員鳴贊六員滿藍翎侍衞十四員

   一衞各二員

  驍騎營八旗都統二十四員滿洲𫎇古漢軍各八員副都統

   四十八員滿洲𫎇古漢軍各十六員協理事務參領四十員

   滿洲漢軍各十六員𫎇古八員協理事務章京一百四十四員

   滿洲六十四員䝉古三十二員漢軍四十八員筆帖式一百四十四員

   滿洲六十四員䝉古三十二員漢軍四十八員參領九十六員滿洲漢軍各四

   十員䝉古十六員副參領九十六員滿洲漢軍各四十員𫎇古十六員

   佐領千一百五十一員滿洲六百八十一員𫎇古二百四員漢軍二百

   六十六員驍騎校千一百五十一員滿洲六百八十一員𫎇古二百

   四員漢軍二百六十六員

  前鋒營選滿洲𫎇古鋭兵為之統領二員左右翼各一員協理事務

   前鋒參領二員 前鋒侍衞二員 前鋒校四

   員 筆帖式四員 前鋒參領十六員 前鋒

   侍衞十六員 委署前鋒侍衞八員 前鋒校

   九十六員

  䕶軍營統領八員八旗各一員協理事務䕶軍參領八

   員八旗各一員副䕶軍參領八員八旗各一員䕶軍校十

  六員八旗各二員筆帖式十六員 䕶軍參領一百

   十二員滿洲八十員䝉古三十二員副䕶軍參領一百十二

   員滿洲八十員𫎇古三十三員委署䕶軍參領五十六員

   各七䕶軍校八百八十五員滿洲六百八十一員䝉古二百四員

 景運門值班大臣一員以前鋒統領䕶軍統領十人輪值印務章京

   一員以前鋒營䕶軍營印務參領十人輪值司鑰章京二員上三旗一

   員下五旗一員主事一員上三旗每旗設主事一員委署主事一員以一人輪值

   門筆帖式五員上三旗每旗十員以五人輪值前鋒䕶軍參領

   五十七員上三旗二十九員下五旗二十八員巴克什䕶軍三十

   四員 前鋒䕶軍校一百二員上三旗六十五員下五旗三十

   

  步軍營統領一員 總兵二員左右郎中一員

   員外郎二員 主事二員 司務一員 筆帖

   式十二員 翼尉二員 幫辦翼尉二員 協

   尉二十四員滿洲𫎇古漢軍各八員副尉二十四員滿洲𫎇古

   漢軍各八員步軍校三百三十六員滿洲百九十二員𫎇古漢軍各

   七十二員委署步軍校七十二員滿洲四十員𫎇古漢軍各十六員

   捕盜步軍校四十員滿洲二十四員𫎇古漢軍各八員城門領

   二十五員滿洲十八員漢軍七員城門吏二十五員滿洲十八

   員漢軍七員門千總三十二員漢軍分守正陽崇文宣武安定徳勝朝陽

   阜成東直西直永定左安右安廣渠廣安東便西便等門汛副將一員中營舊為

  參將乾隆四十六年改設參將四員南北左右四營遊擊五員 都

   司五員中營防 圓明園汛南營防西珠市口汛北營防德勝門汛左營防左安門汛

   右營防永定門汛守備十八員中營四員分防 暢春園樹村 靜宜園 樂

   善園等汛南營五員分防東珠市東河沿西河沿花兒市菜市口等汛北營三員分防安定東

   直朝陽等門汛左營三員分防河陽東便廣渠等汛右營三員分防阜成西便廣安等門汛

   千總四十六員中營十員南營十二員北左右三營各八員把總九

   十二員中營二十員南營二十四員北左右三營各十六員外委二百五

   員經制外委中營三十員南營三十六員北左右三營各二十四員額外外姜中營十五員

   南營十六員北左右三營各十二員

  火器營管理大臣無定協理事務翼長一員 署

   翼長營總一員 營總三員 鳥槍䕶軍參領

   四員 筆帖式八員 翼長二員内外營各一員署翼

   長營總二員内外營各一員營總六員内外營各三員鳥槍䕶

   軍參領八員内外營各四員副鳥槍䕶軍參領十六員

   内外營各八員署鳥槍䕶軍參領三十二員内外營各十六員

   鳥槍䕶軍校二百二十四員内外營各一百十二員内各營五品

   虚職花翎委署參領十員筆帖式八員内外營各四員

 圓明園八旗内務府三旗䕶軍營管理大臣無定

   理事務營總二員 䕶軍參領二員 䕶軍校

   四員 筆帖式八員 八旗營總八員旗各一員

   軍參領八員旗各一員副䕶軍參領十六員旗各二員

   署䕶軍參領三十二員旗各四員䕶軍校一百二十

   八員旗各十六員副䕶軍校一百二十八員旗各十六員

   筆帖式三十二員 包衣營總一員 䕶軍參

   領三員旗各一員副䕶軍參領三員旗各一員委署䕶軍

   參領三員旗各一員䕶軍校九員旗各三員副䕶軍校三

   員旗各一員筆帖式四員

  健鋭營管理大臣無定協理事務章京無定筆帖

   式八員 翼長二員 委署翼長前鋒參領二

   員 前鋒參領八員 副前鋒參領十六員

   委署前鋒參領三十二員 前鋒校一百員

  副前鋒校四十員 藍翎長一百員 番子佐

  領一員乾隆四十一年設防禦一員乾隆五十三年設驍騎校

   二員乾隆四十一年設一員五十三年設一員水師委署千總四員

    委署把總四員

  虎槍營管理大臣無定總領六員上三旗各二員虎槍校

   二十一員三旗各七員委署虎槍校二十一員三旗各七

   筆帖式六員

  嚮導處管理大臣無定協理事務章京二員 筆

   帖式二員 嚮導章京三十二員八旗各四員藍翎

   長四員

  白塔信礮總管一員滿監守官八員滿洲四員漢軍四員

 南苑總尉一員 防禦八員 驍騎校二員 步軍

   校四員

  内務府三旗驍騎營驍騎參領十五員鑲黄正黄正白三旗

   各五副參領十五員三旗各五員佐領十八員鑲黄旗滿

   洲五員正黄旗滿洲五員朝鮮二員正白旗滿洲五員回子一員旗鼓佐領十

   八員三旗漢軍各六員驍騎校三十六員三旗滿洲各五員漢軍各

   六員正黄旗朝鮮二員正白旗回子一員内管領三十員三旗各十員

   内管領三十員三旗各十員䕶軍營䕶軍統領三員

   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一員䕶軍參領十五員三旗各五員副䕶

  軍參領十五員三旗各五員委署䕶軍參領十五員

   三旗各五員䕶軍校九十九員三旗各三十三員䕶軍藍翎

  長十五員三旗各五員委署筆帖式三十員三旗各十員

  䕶軍前鋒營委署前鋒參領六員鑲黄正黄正白三旗各二

   前鋒校六員三旗二員各委署前鋒校六員三旗各二

   前鋒藍翎長十二員三旗各四員

  尚虞備用處亦曰黏桿處管理大臣無定協理事務頭

  等侍衞一員 筆帖式二員 黏桿長頭等侍

  衞一員於本處二等侍衞内揀補二等侍衞三員於三等侍衞内揀補

   三等侍衞二十一員於藍翎侍衞内揀補藍翎侍衞十五

   員於拜唐阿内揀補庫掌一員

  管理養鷹狗處大臣無定統領四員由管理大臣於侍衞内揀

   選引  見補授或由  特㫖派管藍 翎侍衞頭領十員 副

   頭領十五員 筆帖式六員

  善撲營管理大臣無定協理事務翼長二員 筆

   帖式六員 翼長六員左右翼各三員由管理大臣於本營侍衞敎習

   及外營侍衞章京揀選引  見𥙷授

 ︹稅課︺崇文門額徴正稅銀九萬四千四百八十三兩銅斤水腳銀七千六百九十二兩三錢一分二

  釐左翼額徵正稅銀一萬兩右翼額徴正稅銀一萬兩盈餘稅銀無定額坐糧廳額徴正税銀六千

    三百三十九兩 二錢六分盈餘銀六 千兩








                       總纂官邵 燦恭纂 輯

                       總纂官邱建猷恭 覆 輯

                       校對官黄樹勲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京師

︹苑囿︺

 太液池在 西華門之西為 西苑入苑門即 太液池池南北互四里東西二百餘步其上源

  自玉泉山合西北諸水至 地安門水門流入匯為大池元時亦名西華潭其上為瓊華島夾岸多

  槐柳池中蒲藻紛敷禽魚翔泳望之如仙洲勝地池上跨長橋坊楔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東

  為 承光殿圓城周數百歩即元時儀天殿之舊也俗名團殿舊有古栝三株傳為金時所植今存

  其一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承光殿古栝行殿南石亭中有玉甕黑質白章大可盛酒三十餘

  石為金元舊物鐫   高宗純皇帝御製玉甕歌於上殿北圓城之外臨大石梁南北有坊楔曰

  積翠曰堆雲橋北稱北海橋南稱中海 瀛臺以南稱南海其中海之東岸為 蕉園稍南為 萬

  善殿殿之西有亭出水中   高宗純皇帝御書石碣曰太液秋風即燕京八景之一盛夏芰荷

  如錦冬月水澤腹堅八旗官兵演冰嬉於此所以肄武習勞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冰嬉賦紀

  

 瀛臺舊有南臺一名趯臺在 太液池中由 西苑門入度板橋有門曰徳昌中建殿五楹

  聖祖仁皇帝御書額曰勤政殿之南石隄數十歩過隄厯級而登為 翔鸞閣 涵元殿 香扆殿

   迎薰亭而統名之曰 瀛臺臺三面臨水奇石森列花樹芬鬱有天然林壑之致   聖祖仁

  皇帝時常為夏月聽政之所   錫宴賦詩聿垂盛典乾隆年閒重加修葺珠榜璇題   親

  揮宸翰每於此   裁決幾務引   見庶官十一年秋   召宗室王公及公卿庶僚載

     賜曲宴   御製詩以紀其事並有仿柏梁體聯句用唐臣李嶠侍宴甘露殿詩分韻賦

  詩臺之南對岸為 寶月樓乾隆二十三年  御製文記之樓南臨 皇城俯視可見長安

  西街朝騎臺東南為 同豫軒西南為 茂對齋並下臨 太液池

 淑清院在 瀛臺之東院建池中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水流雲在院東北為 葆光室

  院左為 韻古堂舊名蓬瀛在望乾隆二十四年江右大吏以臨江所𫉬古鐘十一枚上於 朝

    高宗純皇帝親加辨訂為周鎛鐘更補其一以成律吕之數因易堂名以貯之   御製有

  記 韻古堂左側有垣門門東為流杯亭亭北為 素尚齋齋西有廊曰響雪東南室曰千尺雪

 豐澤園在 瀛臺西北門外一水横帶前有稻畦數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

     高宗純皇帝   仁宗睿皇帝勸課農桑   親御耒耜之地有   高宗純皇帝

  御製豐澤園記每𡻕  耕耤皆先期演耕於此園内殿舊名崇雅乾隆十一年宴王公宗室百有

  三人於此殿聯句賦詩因易名 惇敘殿後曰澄懷堂榜為   聖祖御筆康熙初年詞臣常

  於此進講其西為 春耦齋取重農寶穡之意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春耦齋記

 紫光閣在 太液池西岸 豐澤園之北康熙閒  聖祖仁皇帝嘗以仲秋   校射於

  此復於閣前   閲試武進士至今循以爲例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伊犂回部大功告成凱旋

  京師   高宗純皇帝錫宴閣中策勲飲至  命圖畫功臣像於閣上其勲績尤赫

  上親製贊者五十人爲忠勇公傅恒武毅謀勇公兆惠誠勇公班第義烈公納木扎爾超勇郡王策

  布登扎布靖遠成勇侯富德超勇伯薩拉爾忠勤伯黄廷桂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貝子扎拉豐阿

  多羅郡王羅卜藏多爾濟額敏和卓尚書舒赫德果毅公阿里衮襄勤伯鄂容安承恩毅勇公明瑞

  侍郎阿桂三泰參贊鄂實領隊大臣博爾奔察豆斌高天喜端濟布愛隆阿瑪瑺巴圖濟爾噶爾散

  秩大臣齊凌扎布噶布舒副都統額爾登額郡王霍集斯貝子鄂對内大臣鄂齊爾散秩大臣阿玉

  錫達什䇿凌副都統鄂博什温布由屯三格侍衞奇徹布老格達克塔納薩穆坦璊綽爾圖塔瑪鼐

  富錫爾海蘭察富紹扎奇圖阿爾丹察五十保其次   命儒臣製贊者五十人爲誠勇公巴祿

  將軍福祿和起參贊桑齋多爾濟車木楚克扎布領隊大臣滿福閆相師玉素富副都統扎拉豐阿

  領隊大臣瑚爾起阿敏道總管諾爾本副都統觀音保領隊大臣五福回部公阿什黙特噶岱黙特

  參領艮音泰巴岱協領布爾哈總管納蘭圖領隊大臣巴凝阿總管阿爾哈爾沁薩壘扎爾善佐領

  諾璊察侍衞德爾森保占頗圖伊薩穆伍克什爾圖沙津察扎敦察莽喀察齊里克齊額納慎茂漢

  凝古禮奎瑪岱特通額莫凝察那木查爾塔尼布瑪格達爾漢恩特伊達木扎布占音保西爾庫爾

  拜達爾喀拉哈木圖庫並藏得勝靈纛及俘𫉬軍器以誌武成迨四十一年兩金川大功告成復圖

  功臣像於閣上   上親製贊者五十人為定西將軍誠謀英勇公阿桂副將軍果毅繼勇公豐

  昇額襄勇伯明亮大學士舒赫德于敏中尚書福隆安 贈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超勇侯海蘭察

  嫻勇男額森特參贊舒常承恩武勇公奎林果勇侯和隆武嘉勇男福康安奮勇男普爾普輔國公

  興兆提督哈國興馬彪馬全書麟副都統三保烏什哈達瑚尼爾圖珠爾格徳阿爾都阿爾薩朗舒

  亮科瑪伊蘭保佛倫泰信勇公富興副都統德赫布莽喀察總兵海祿敖成官達色成德圖欽保曹

  順保凝特成額烏爾納敦柱侍衞額爾特托爾托保泰斐音阿柏凌達蘭泰薩爾吉岱佐領特爾惇

  澈副將興奎其次儒臣製贊者五十人為奉恩將軍都爾嘉舒景安副都統五岱噶塔布札爾桑瑪

  爾占阿爾素訥博靈阿提督常青牛天𢌿侍衞明仁總兵五福劉國樑巴克坦布斐慎馬虎常祿保

  梁朝桂靈山嵩安三徳劉輝祖侍衞彰靄那木札進財保伊立布岱森保穆哈納烏爾圖納遜富凝

  明山伊史巴達瑪庫爾德阿蘭保阿滿泰參領新達蘇富爾賽額爾伯克副參領愛星阿佐領巴西

  薩副將許世亨參將國興木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綽斯甲布土司雍中旺爾結鄂克什土舍雅滿

  塔爾綽斯甲布土舍綽爾嘉木燦土都司阿忠保侍衞穆塔爾布拉克底頭人雍中爾結五十三年

  平臺灣圖功臣像   上親製贊者二十人為大學士阿桂和珅王杰嘉勇公福康安超勇公海

  蘭察尚書福長安董誥總督李侍堯孫士毅巡撫徐嗣曾將軍鄂輝䕶軍統領舒亮普爾普提督蔡

  攀龍梁朝桂許世亨總兵穆克登阿張芝元普吉保金川土副將穆塔爾其次儒臣製贊者三十人

  為副都統烏什哈達岱森保總兵袁國璜張朝龍總管特爾登徹侍衞博賓副將官福侍衞額爾登

  保春凝阿穆爾塔參領賽崇阿碩允保萬廷參將呉宗茂副参領錫津泰彥津保佐領五德侍衞三

  音庫屯保哲克薩凝阿克陞額薩克丹布博綽諾克特勒登額巴彥泰定錫鼐阿哈保丹拜錫拉布

  守傋阿忠五十七年平定廓爾喀圖功臣像 上親製贊者十五人為忠鋭嘉勇公福康安大

  學士阿桂和珅王杰孫士毅超勇公海蘭察尚書福長安董誥慶桂和琳總督惠齡䕶軍統領台斐

  英阿額勒登保阿滿泰駐藏大臣成德其次儒臣製贊者十五人提督彭承堯副都統岱森保烏什

  哈達德楞泰珠爾杭阿翁果爾海副都統銜哲森保阿穆爾塔四川土守備木塔爾總兵袁國璜穆

  克登阿張芝元四川土都司木泰爾侍衞莫爾根保副將建音泰閣中恭刻   太宗文皇帝

    聖祖仁皇帝   世宗憲皇帝飭武備懲宴安諸寶訓於石壁閒張   高宗純皇帝御

  製平定準噶爾及平定回部平定兩金川告成太學碑文十全記並繪平定伊犂回部二圖及兩金

  川全圖閣後為 武成殿壁閒張   高宗純皇帝御製西師詩開惑論兩廡石刻   高宗

  純皇帝御製自乙亥軍興訖己卯成功諸詩

 樂善園在西直門外舊為康親王別業乾隆十二年重加修葺園門北向内有含清齋約花欄

  藴真堂鸞舉軒蘭祕室詩畫間古歡精舎諸勝園内諸額皆   高宗純皇帝御書園東為 倚

  虹堂乾隆十六年   孝聖憲皇后六旬萬夀自長河至高梁橋易輦進宫因建是堂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

 暢春園在西直門外十三里地名海淀   聖祖仁皇帝萬幾之暇   駐蹕於此酌泉而

  甘因明武清侯李偉故園址少加規度築宫設籞   賜名暢春園時奉   孝莊文皇后

    孝惠章皇后宴憩於此政事幾務即奏決其中且以遍覽田疇周咨稼穡   御製暢春園

  記以誌其勝雍正元年於園之東北隅敬建 恩佑寺安奉   聖祖御容乾隆初年葺新

  園亭敬奉   孝聖憲皇后宴憩以適温凊每三日   躬詣請   安四十二年敬建

    恩慕寺於   恩佑寺側規制如之園西南為 西花園   高宗純皇帝問   安

  之便每   詣是園聽政正殿為 討源書屋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記又西為西廠乾隆

  二十八年愛烏罕部遣使入   覲曾於此設幄次   賜宴並   校閱軍容俾得與觀

  又西為 閱武樓    高宗純皇帝御書額曰詰戎揚烈乾隆四十二 年有   高宗純皇帝

  御製閱武樓詩

 圓明園在 暢春園北    世宗憲皇帝濳邸時   賜園也    御極後稍加修葺具

  朝署之規門曰出入賢良中曰 正大光明殿東曰 勤政殿為常時聽政之所有   御製記

  文   高宗純皇帝御極後每𡻕初春即 駐蹕於此咨度幾務引對臣工日以為常有

    御製圓明園後記爲景四十曰 正大光明勤政親賢 九州清宴 鏤月開雲 天然圖

 畫 碧桐書院 慈雲普䕶 上下天光 杏花春館 坦坦蕩蕩 茹古涵今 長春仙館 萬

  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長 月地雲居鴻慈永祜 彙芳書院 日天琳宇 澹泊寕靜

   映水蘭香 水木明瑟 濂溪樂處 多稼如雲 魚躍鳶飛 北遠山村 西峯秀色 四宜

 書屋 方壺勝境 澡身浴德 平湖秋月 蓬島瑶臺 接秀山房 别有洞天 夾鏡鳴琴

  涵虛朗鑑 廓然大公 坐石臨流 麴院風荷 洞天深處並有   御製詩乾隆五年

  月地雲居之後建   安佑宫敬奉   列聖御容𡻕時朔朢於兹瞻禮有   御製安佑

  宫碑文三十九年園中建 文源閣以庋四庫全書有   御製文源閣記又 長春園在 圓

  明園東垣之外乾隆三十五年建殿宇   賜名曰長春園

 綺春園在 圓明 長春二園東南先名交輝爲怡賢親王   賜邸又改   賜大學士

  傅恒及進呈後   高宗純皇帝定名綺春  御書扁額嘉慶六年後每𡻕修理於正覺寺

  東建園門殿額勤政東偏為 心鏡軒北為 敷春堂西為 清夏齋後湖東偏為 涵秋館西偏

  為 四宜書屋園北平湖百頃殿宇五楹額曰鳳麟洲有   仁宗睿皇帝御製綺春園記

 清漪園在 圓明園西 萬夀山之麓乾隆十六年開濬西湖   賜名昆明臨湖建園名曰

  清漪橋亭軒閣雲布繡錯正殿曰勤政乾隆二十五年宴安集延拔達克山入   覲陪臣於此

  園之北為 惠山園内有景凡八曰 載時堂墨妙軒 就雲樓 澹碧齋 水樂亭 知魚橋

   尋詩逕 涵光洞並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詩又 墨妙軒中恭嵌 三希堂續摹法帖

 靜明園在 圓明園西玉泉山下康熙十九年建初名澄心三十一年改名靜明   聖祖仁

  皇帝   世宗憲皇帝嘗   閱武於此乾隆十八年重加修葺為景十六曰 廓然大公

  芙蓉晴照 玉泉趵突 竹鑪山房 聖因綜繪 繡壁詩態 溪田課耕 清涼禪窟 采香雲

  徑 峽雪琴音 玉峯塔影 風篁清聽 鏡影涵虚 裂帛湖光 雲外鐘聲 翠雲嘉䕃並有

  御製詩

 靜宜園在香山去 圓明園十餘里即 香山寺故址   聖祖仁皇帝於此置 行宫乾隆

  十年秋重加修葺既成   賜名靜宜有 御製靜宜園記為景二十有八曰 勤政殿

  麗矚樓 綠雲舫 虚朗齋 瓔珞巖 翠㣲亭 青未了 馴鹿坡 蟾蜍峯○栖雲樓 知樂

  濠 香山寺 聽法松 來青軒 唳霜𦤎 香嵓室 霞標磴 王乳泉 絢秋林 雨香館

  晞陽阿 芙蓉坪 香霧窟 栖月崖重翠崦 玉華岫 森玉笏 隔雲鐘並有  御製

  

 南苑在永定門外二十里方一百二十里元為下馬飛放泊明永樂中増廣亦名南海子 本朝設

  總尉防禦等官守之内有 新衙門○舊衙門南紅門三處行宫周圍繚以垣牆九門環列麋鹿

  兔蕃育其中時   命禁旅行圍以肄武事乾隆四年十一月   高宗純皇帝大閱於此

  二十三年十一月右部哈薩克及塔什罕衆歸誠入   覲亦於此   大閱俾得與觀

   仁宗睿皇帝有   御製南苑記 按苑中有一畝泉經苑之東紅門由張家灣入北運河又

  有團河源出團泊在黃村門内六里許乾隆四十二年重加疏濬出 南苑牆爲團河又入鳳河又

  東南流與永定河合

 ︹官署︺内閣在 午門内東南門西嚮 按春明夢餘錄明初閣制甚隘入門一小坊過坊即閣

  嘉靖十六年始以文淵閣中一閒奉孔子四配像旁四閒互爲閒隔開戸於南爲閣臣辦事之所閣

  東誥敕房構小樓以貯書籍閣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構房三閒以處官吏而閣制始備其右石臺宣

  德中種澹紅芍藥後爲玉堂賞花之地 本朝初改爲祕書國史宏文三院後大學士俱集 昭德

  門内東南隅直房辦事惟新授時内閣一設公案康熙二十八年復舊制今閣中堂三楹爲大學士

  内閣學士治事之所乾隆九年   御書調和元氣額嘉慶二十年   御製内閣箴

  賜懸堂内其南為本房專譯章奏東為滿漢票簽房又有典籍庫藏祕書圖籍閣後門東為紅本庫

  又東為尊藏   實錄庫又 皇史宬在 東華門外東南   實錄   玉牒  起居

  注藏焉皆内閣掌管   仁宗睿皇帝有重修皇史宬記閣後門之北為 國史館外如 四庫

  文穎諸館書成即撤不備載稽察欽奉

上諭處在 太和門外東廡之北南為内閣  誥敕房西廡北為繙書房南為 起居注館為日講

  官恭繕記注之所 内 務府在 武英殿後司七廣儲㑹計掌儀都虞慎刑營造慶豐

  庫六曰銀皮磁緞衣茶院三曰奉宸武備上駟及織染局藥房皆各有分署   世宗憲皇帝御

  書額曰職司綜理

咸安宫官學在 西華門内雍正七年建以敎八旗及内務府三旗子弟之俊秀者

  科在 午門外東西相嚮吏戸禮在東兵刑工在西 按明初六科直房在掖門之西與内閣相

  對謂之六科廊後遷今處又舊制六科無所統雍正二年   世宗憲皇帝命隸都察院

  書科在 午門外之西 按明初遇大朝㑹中書舍人與翰林宫坊六科官冋為侍從之臣上

  殿東西班對立東宫朝賀文華殿導駕侍班今制統於内閣止掌書寫  誥敕其直房則仍舊焉

  又有尚寶司亦在 午門外西兵科之上今裁光祿寺在 東安門内南嚮署四大官珍饈

  良醖掌⿰酉𬐚 -- 醢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敬慎有節 按光祿寺明初為宣徽院尚食尚醴二局

  後改光祿寺

 景山官學在 景山北上門兩旁康熙二十五年設以敎三旗子弟翰林院長安

  左門外王河西岸北嚮   聖祖仁皇帝御書堂額曰道德仁藝乾隆九年重修落成   御

  書稽古論思集賢清秘二額顏其堂   臨幸賜宴分韻賦詩用唐臣張說東壁圖書府詩全首

  為韻復   命賦柏梁體詩一篇   上首倡諸臣依次分韻又   御製詩四章勒石堂

  嘉慶九年重修落成   臨幸賜宴命賦柏梁體聯句羣臣分韻賦詩復用張說東壁

  圖書府詩為韻又   御書額二曰天祿儲材清華勵品   兩朝臨幸諭㫖並製額恭懸焉

  二十年   御製翰林院箴懸堂内 按翰林院明洪武時學士而下晩朝即宿於署額曰詞林

  永樂中在禁内供奉不立公署正統七年詔建院於玉河之西即元故鴻臚寺也正堂三閒中設大

  學士侍讀侍講學士公座左為史官堂右為講讀堂嘉靖中建五箴碑於敬一亭並刻宋范浚心箴

  程頤視聽言動四箴於右左則劉井明學士劉定之所浚右則柯亭明學士柯潛建亭之前為土山

  後堂有二柏亦潛所植號柯學士柏有清風亭亦潛所建也後堂之右有池曰瀛洲舊引劉井水入

  其中池中有亭曰瀛洲亭又有尊道堂修吉堂寶善亭原心亭成樂軒皆院中宴休之所今改史官

  堂為講讀廳講讀堂為編檢廳後堂之西為孔聖祠正堂西為狀元讀書堂今為修撰廳東為

  土神祠祀唐韓愈其餘存者敬一瀛洲寶善原心四亭及劉井而已又敎習庶常館在正陽門之東

  雍正十一年   世宗憲皇帝特建以為新科庶吉士讀書之所乾隆三十三年重修   高

  宗純皇帝御書額曰芸館培英詹事府在 皇城東玉河東岸西嚮   聖祖仁皇帝御

  書堂額曰德業仁義   仁宗睿皇帝御書額曰立誠居業堂左為左右春坊堂右為司經局堂

  後為  先師祠有碑恭鐫   聖祖御書存誠二字祠前有古松二株署中舊有一枝軒乾隆

  中葺府得明王穉登石刻 按明初詹事以勲舊大臣兼領不另置官後設詹事院更名府隆慶後

  始以翰林官序𥙷又明時坊局最重春坊之長閒設大學士雖列署詹事而官不隸 本朝以翰林

  升補附於詹事焉宗人府在 皇城東西嚮左為經厯司迤南為左司迤北為右司其後

  為黄檔庫   玉牒庫銀庫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敦崇孝弟   仁宗睿皇帝御

  製宗人府箴懸堂内吏部在 皇城東宗人府之南西嚮司四文選考功驗封稽勲司務廳一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公正持衡仁宗睿皇帝御製吏部箴懸堂内堂後有明侍

  郎呉寛手植紫藤今名藤花廳其南火房為水鏡堂又署中許公祠祀   賜諡忠愍明考功員

  外郎許直 按吏户兵工四部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衙門明永樂時皆仍舊官舍為之散處無

  正統七年始以次營建 本朝因之戸部在吏部南西嚮司十四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

  廣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而順天直隸及奉天所屬州縣則以福建山東二

  司分理之司務廳一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九式經邦   仁宗睿皇帝御製戸部箴

  懸堂内大庫在署東北緞疋庫在 東安門内顏料庫在 西安門内為三庫又甲乙二庫火倉在

  署西舊設寶泉局在城東四牌樓街北今為公署别設四廠建鑪鼔鑄又總督倉場公署在城東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慎儲九榖通州亦有倉場公署京城通州各設有倉其在京者海運

  舊太南新祿米北新興平富新太平萬安在通州者大通中大通西舊有南倉今裁併又有本裕倉

  在會清河禮部在戸部南西嚮司四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司務廳一鑄印局㑹同四譯館附焉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寅清贊化高宗純皇帝諭㫖一道   仁宗睿皇帝御

  製禮部箴俱懸堂内 按禮部公署明宣德五年建時諸署未立以禮部所典皆國家大禮故先之

  既成賜什器百六十二刻禮部公用字於上分南禮部藏書百二十部實之嘉靖中御書視日儀刻

  石於署内寅清堂前兵部在 皇城東宗人府後西嚮司四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司務廳一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整肅中樞仁宗睿皇帝御製兵部箴懸堂内 按兵部舊有

  督捕公署本舊行人司署在 長安右門外 本朝順治十一年特設康熙三十八年工部

  在 皇城東吏部後西嚮司四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司務廳一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敬

  飭百工   仁宗睿皇帝御製工部箴懸堂内節慎庫在署之東舊傳廳前有鐵甎庫中有玳瑁

  簾席今佚製造庫在 長安右門外丙丁戊三庫在 西安門内皆屬焉寶源局在朝陽門内西南

  新増一廠在崇文門内泡子河又琉璃廠在宣武門外皇木廠在通州張家灣惜薪廠在廣安門大

  鴻臚寺在工部南西嚮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肅贊朝儀欽天監

  在鴻臚寺南西嚮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奉時敬授 按監所司觀象臺在城東南隅一

  名瞻象臺元至元十六年建司天臺於人都先是儀象之器猶用金舊而規環不協至是太史郭守

  敬出所製𥳑儀仰儀及諸儀表皆臻精妙明洪武中取至南京正統中復造儀器置臺上有渾天儀

  𥳑儀銅球量天尺諸器 本朝康熙十一年以舊儀年久多不可用   御製新儀凡六一天體

  儀一赤道儀一黄道儀一地平經儀一地平緯儀一紀限儀陳於臺上至今遵用其舊儀移藏臺下

  又時憲書局在宣武門内天主堂東即明天啟二年都御史鄒元標副都御史馮從吾所建首善書

  院後尚書徐光啟借院修厯名曰厯局 本朝令西洋人居此治理時憲書太醫院

  天監南西嚮 按院内有明堂針灸銅人金時安撫王檝使宋時所進𡻕久闕壞元至元二年尼博

  囉國人阿爾尼格修之𨵿鬲脈絡皆備又針炙經石刻其題篆乃宋仁宗御書至元間自汴移此

  會同四譯館在玉河橋西明永樂五年建名四夷館 本朝改設會同館 按舊制設

  會同館以待外國貢使設四譯館以習各國文字乾隆十三年以四譯館歸併禮部會同館更今名

  又以原設譯字八館酌量裁併因合回回高昌西番西天為一館曰西域館合暹羅緬甸百夷八百

  並蘇祿南掌為一館曰百夷館原設譯字生九十六人酌留八人以備體制又宣武門内瞻雲坊正

  陽門外南横街向有官房兩所為安南琉球等國館舍嘉慶五年奏交内務府收管理藩院

  在玉河橋之東長安街之北南嚮 本朝特設司六典屬王㑹旗籍柔遠徠遠理刑司務廳一銀庫

  附焉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宣化遐方   仁宗睿皇帝御製理藩院箴懸堂内 按

  院署舊在刑部北後移今所太僕寺在正陽門内東中心臺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

  額曰勤字天育貢院在 京城東南隅觀象臺之北元禮部舊址也明永樂時改為貢院萬厯

  初因故址拓地重建 本朝屢加増葺乾隆元年增廣號舍二千餘閒九年十月   高宗純皇

  帝臨幸閲視   御製詩四章刻石至公堂並   御書扁額曰旁求俊乂大 理寺

  在刑部南東嚮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執法持平   仁宗睿皇帝御製大理寺箴懸

  刑部在 皇城西東嚮司十八直隸奉天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山東山西河南

  陜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督捕司務廳一司獄司附焉外有贓罰庫律例館   世宗憲皇

  帝御書堂額曰明刑弼敎   仁宗睿皇帝御製慎刑論慎刑續論刑部箴懸堂内 按明刑部

  在長安街西内有白雲樓甘露軒今無考又按今刑部及鑾儀衞署即明錦衣衛故址也垣東大榆

  樹相𫝊為明員外郎楊繼盛手植都察院在刑部北東嚮道十五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

  西山東陜西湖廣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都事經歴司附焉掌河南道别有公署在其

  西本京畿道署也   聖祖仁皇帝御書堂額曰都俞吁咈並   御製臺省箴勒石

  仁宗睿皇帝御製都察院箴懸堂内署中舊有明徐階題名記 本朝謝濟世題名記又巡視五城

  御史公署俱在正陽門内迤西太常寺在都察院北東嚮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

  祗肅明禋外有神樂署犧牲所署中有仙蝶一色黄大如茶盌有   高宗純皇帝御製太常仙

  蝶詩恭懸堂内鑾儀衞在太常寺北東嚮所五左右中前後旗手衞一司十四鑾輿馴馬擎

  葢弓矢旌節旛幢扇手斧鉞班劒戈㦸東西左右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恪恭輿衞 鑾

  駕庫在 長安左門外馴象所在宣武門内 按明初以鑾儀司改設錦衣衞職掌鑾儀其後專理

  詔獄任寄日重掌衞官率皆五府都督 本朝改名鑾儀始專典儀衞通政司在西長安

  街南北嚮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慎司喉舌   仁宗睿皇帝御製通政司箴懸堂内

  又舊設登聞鼓廳在 長安右門外每日滿漢科道輪流監直康熙六十年停差科道併於通政司

  宗學左右翼各一雍正三年建以敎宗室子弟左學舊在大市街之東今在燈市口右學舊在

  瞻雲坊之北今在絨綫衚衕步軍統領衙門在 地安門外帽兒衚衕本禮部會

  同館乾隆二十一年改建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風清輦轂   仁宗睿皇帝御製步

  軍統領衙門箴懸堂内 按步軍舊制止設三營乾隆四十六年   詔於京師設南北左右四

  營 圓明園舊為南營是年改為中營共五營各有分署順天府在 地安門外鼓樓東即

  元大都路總治舊署堂左有元劉賡碑明為順天府 本朝因之   世宗憲皇帝御書堂額曰

  肅清畿甸   仁宗睿皇帝御製順天府尹箴懸堂内所屬大興宛平二京縣亦各有署

  子監在安定門内  文廟西南嚮堂曰彝倫  聖祖仁皇帝御書賜額又有   世

  宗憲皇帝御書文行忠信額堂後為敬一亭恭勒   聖祖訓飭士子文並   御書四碑又

  刻宋儒程頤視聽言動四箴范浚心箴明敬一箴最後為   御書樓尊藏   列聖御製集

  版十三經二十二史版皆貯焉堂左右為繩愆博士二廳率性修道誠心正誼崇志廣業六堂門曰

  集賢門街曰成賢街 按監地本金之樞密院元至元六年始立國子學八年命集賢大學士國子

  祭酒許衡敎䝉古生二十四年設國子監今彝倫堂古槐相傅衡手值也明洪武初改北平府學永

  樂初改國子監宣德四年以金吾衞草場二所爲諸生構房舍正統九年太學成幸學行釋奠禮御

  彝倫堂自後累朝有幸學禮 本朝順治九年  世祖章皇帝幸學   御彜倫堂講書

    賜賚有加四氏子孫隨班觀禮者俱送監讀書廣監生鄉試額十五名康熙八年   聖祖

  仁皇帝幸學亦準順治九年雍正二年世宗憲皇帝詣學   御彝淪堂講書廣監生

  鄉試額十八名郡縣學量增入學名數薄海内外聞風嚮化琉球國自康熙二十七年遣子弟入監

  讀書後至是復遣就學而俄羅斯亦遣子弟入監讀書乃另設助敎於㑹同館以訓課之尋以六堂

  助敎兼攝其事後以四方抜貢入監者多於國于監南構房舍數百閒謂之南學𡻕發帑銀六千兩

  給諸生膏火乹隆三年正月   高宗純皇帝親詣釋奠   御彝倫堂講書   賜賚有

  加   特廣中額五年   御製碑文賜南學四十八年二月奉   特㫖創建辟雍於彝

  倫堂之前酌古準今規制皆由   御定正殿穹崇飛簷四出汲井引泉環以圜河建石橋四欄

  楯周列前建琉璃坊一碑亭二鐘亭鼔亭各一正殿懸   御書辟雍扁額牌坊鐫   御書

  學海節觀圜橋教澤二扁額東北亭内鐫御製國學新建辟雍園水工成碑記西北亭内刻

     御製三老五更説並於彝倫堂懸御書福疇攸敘扁額五十年二月仲丁   御

  新建辟雍講學行禮自衍聖公王公大臣以下暨諸紳士觀禮𦗟講者三千餘人各以次   恩

  賚有差嘉慶三年二月上丁   仁宗睿皇帝臨雍講書廣是年監生鄉試中額八年   頒

  敕諭一道又乾隆三年以來釋奠皆有   御製詩又有   御製國子監瑞槐詩繪圖勒石

  辟雍左右恭刋   高宗純皇帝欽定石經碑一百九十通彝倫堂左右恭刋   御製説經

  文碑十六通又置定武蘭亭序石版於壁恭勒嘉慶三年   御製蘭亭石本詩八旗都

  統衙門 國朝定鼎之𥘉滿洲𫎇古漢軍八旗禁旅分駐京城分左右翼各設都統副都統

  參領佐領等官領之其治事之地未設專署雍正元年始建鑲黄旗滿洲都統署在安定門交道口

  𫎇古都統署在北新橋南漢軍都統署在安定門大街正黄旗滿洲都統署在德勝門橋南䝉古都

  統署在徳勝門石虎衚衕漢軍都統署在西直門丁家井正白旗滿洲都統署在朝陽門老君堂衚

  衕𫎇古漢軍都統署俱在東四牌樓南報房衚衕正紅旗滿洲都統署在阜城門錦石坊街䝉古都

  統署在水車衚衕漢軍都統署在宣武門内鷲峯寺街鑲白旗滿洲都統署在燈市口𫎇古都統署

  在王府大街甘雨衚衕漢軍都統署在燈草衚衕鑲紅旗滿洲䝉古漢軍都統署俱在石駙馬大街

  正藍旗滿洲𫎇古漢軍都統署俱在崇文門内本司衚衕鑲藍旗滿洲都統署在華嘉寺衚衕䝉古

  都統署在宣武門内太僕寺街漢軍都統署在堂子衚衕寛街各署中恭懸   世宗憲皇帝御

  書堂額曰公忠勤慎   仁宗睿皇帝御製八旗箴八旗都統箴   訓諭八旗簡明語俱恭

  繕懸各署堂内又䕶軍統領前鋒統領及内外火器營香山健鋭營皆有公署覺羅學

  各一鑲黄旗在安定門大街正黄旗在西直門内正白旗在朝陽門南小街鑲白旗在東四牌樓正

  紅旗在阜成門内鑲紅旗在宣武門内正藍旗在 東安門内鑲藍旗在阜成門内均雍正十年

  以敎覺羅子弟八旗官學在八旗分地雍正五年以就學者衆即各旗官房容百人誦講

  者建為官學隸國子監又有義學亦在八旗分地雍正三年别建課幼學屬禮部侍衞敎

  埸鑲黄旗在 東安門内之北正黄旗在 西安門内之北正白旗在 東安門内之南為上三

  旗侍衛習藝之所其八旗分列所居各門外亦各有敎埸以為官兵操練之所崇文門監

  督署在崇文門外街東又左右翼監督各有公署俱在城内五城兵馬司

  外城乾隆三十一年以五城所轄道里遼闊改副指揮駐劄外城各門之外敎場在徳勝門

  順治十三年置為八旗官兵會操之所每科兵部㑹試武舉順天府武鄉試俱於此分圍校試

   算學在 暢春園𫎇飬齋康熙二十五年建雍正初   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文設教習以

   敎八旗世家之資質明敏者









                          總纂官邵 燦恭 纂 輯

                          總纂官邱建猷恭 覆 輯

                          校對官黄樹勲恭校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