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三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百二十九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三十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四百三十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58.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58.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58.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6-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58.djvu/5

延平府表

大清一統志

 延平府在福建省西三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建寕府建安縣界

  五十里西至汀州府清流縣界二百二十五里南至福州府古田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邵武府邵

  武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南至福州府古田縣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永春州德化縣界三百九十里

  東北至建寕府甌寕縣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汀州府歸化縣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五

  千二百九十三里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域周爲七閩地後屬越秦爲

  閩中郡地漢爲㑹稽郡冶縣地後漢爲㑹稽南部

  都尉地建安初分置南平縣三國呉屬建安郡晉

  太元四年改曰延平仍屬建安郡宋省自齊至隋

  皆因之唐武德三年置延平軍上元元年改劒州

  五代晉開運初王延政改名鐔州南唐復以爲延

  平軍尋仍改劒州宋太平興國四年更名南劒州

  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五年升爲南劒路大德六年

  改曰延平路屬福建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改延

  平府屬福建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福建省領縣六舊領縣七雍正十二年割大田縣屬永春直隸

  

  南平縣附郭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東至福州府古田縣界一百里西至

  順昌縣界六十里南至尤溪縣界六十里北至建寕府甌寕縣界一百里東南至古田縣治二百二

  十里西南至沙縣界六十里東北至建寕府建安縣治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建寕府甌寕縣界一百

  里漢冶縣地後漢建安初置南平縣屬㑹稽南部三國呉屬建安郡晉太元四年改曰延平宋泰始

  四年省唐武德三年置延平軍後改為永平鎮五代時閩王延政以鎮置龍津縣為鐔州治南唐保

  大四年州廢復置延平軍六年改置劒浦縣為劒州治宋為南劒州治元大徳初復曰南平為延平

  路治明為延平府治 本朝因之順昌縣在府西少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

  距一百二十里東至南平縣界五十里西至將樂縣界五十里南至沙縣界二十里北至建寕府甌

  寕縣界一百里東南至沙縣界二十里西南至沙縣治一百里東北至甌寕縣治二百十里西北至

  邵武府邵武縣治一百八十里漢冶縣地後漢末為建安縣地三國呉以後為將樂縣地唐貞觀三

  年置將水場後改將水鎮屬建州五代時南唐置順昌縣屬劒州宋屬南劒州元屬延平路明屬延

  平府 本朝因之將樂縣在府西二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

  里東至順昌縣界五十五里西至邵武府泰寕縣界一百里南至沙縣界四十里北至邵武府邵武

  縣界一百里東南至沙縣治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汀州府歸化縣治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邵武縣界

  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邵武縣治一百六十里漢冶縣地後漢末為建安縣地三國呉永安三年分置

  將樂縣屬建安郡晉及宋齊以後因之隋開皇十二年省入邵武縣唐武徳中復置屬建州七年省

  埀拱四年又析邵武及故綏城縣地置仍屬建州元和三年省五年復置五代因之宋屬南劒州元

  屬延平路明屬延平府 本朝因之沙縣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

  一百四十里東至南平縣界七十里西至永安縣界八十里南至尤溪縣界六十里北至順昌縣界

  八十里東南至尤溪縣治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永安縣治一百六十里東北至順昌縣治一百里西

  北至將樂縣治一百二十里漢冶縣地晉延平縣地劉宋元嘉中分置沙村縣屬建安郡齊以後因

   之隋開皇中改曰沙縣尋廢唐武徳四年復置屬劒州後省入建安永徽六年復置大厯十二年割

   屬汀州五代南唐保大六年還屬劒州宋屬南劒州元屬延平路明屬延平府 本朝因之

   溪縣在府南一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福州府閩清縣界一

   百里西至永春州大田縣界一百三十里南至永春州徳化縣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沙縣界六十里

   東南至福州府永福縣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德化縣治二百二十里東北至南平縣界八十里西

   北至沙縣治一百四十里漢冶縣地晉延平縣地劉宋以後為沙村縣地唐開元二十五年置尤溪

   縣屬福州五代南唐保大六年割屬劒州宋屬南劒州元屬延平路明屬延平府 本朝因之

   安縣在府西南三百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東至永春州大田縣界一百

   里西至汀州府清流縣界八十里南至龍巖州寕洋縣界六十里北至沙縣界九十里東南至大田

   縣治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汀州府連城縣治二百里東北至沙縣治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汀州府歸

  化縣界一百里漢冶縣地晉延平縣地劉宋以後為沙村縣地唐以後為沙尤溪二縣地明景泰三

  年析置永安縣屬延平府 本朝因之

 ︹形勢︺負山阻水為七閩咽喉宋延平郡志劒溪環其左樵

  川帶其右宋余良弼雙溪樓記山川清明偉麗為東南最

  中立乾明修造記崇山峻嶺為郛郭驚湍激流為溝池

  立資聖院記占溪山之雄當水陸之㑹宋黄裳雙溪閣跋語

 ︹風俗︺民儉嗇而尚氣義質直而不為姦詐諸儒講明

  道義遺風餘教猶未泯家樂教子朝誦暮絃宋延平郡

  勤於耕耨婦女雖至貧紡績不出户民重遠出

  無商賈之贏俗頗紛華少千金之積

 ︹城池︺延平府城周九里一百八十步門八東南臨建溪西臨樵川西北臨山澗東北環高

  岡宋時建 本朝乾隆五十八年修 南平縣附郭順 昌縣城周四里三百二十六步門

  五明正德元年建 本朝順治五年修康熙二十年四十五年重修將樂縣城周九里有

  竒門六元至正四年 本朝雍正六年沙縣城周六里有竒門五水門四東西門俱

  臨太史溪明宏治四年建 本朝雍正八年尤溪縣城周八里門六明宏治四年建嘉

  靖六年改建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修雍正八年重修永安縣城周五里三十步門四

  負山阻溪獨南門鑿池注水爲濠明正統十四年建 本朝雍正六年

 ︹學校︺延平府學在府治東明萬厯四十六年建 本順治十六年康熙八年二十二

  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南平縣學在縣西虎頭山麓明洪武三年建 本朝雍正二年

  乾隆二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順昌縣學在縣治左明崇禎四年建 本朝順治四

   年修康𤋮二十二年雍正九年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將樂縣學

   治東南宋建在卞山之麓明天啟中遷今所 本順治十三年重建雍正六年修入學額數十五

   沙縣學在縣治東宋慶厯間建明嘉靖中改建於福聖寺基萬厯間復還舊址 本朝

   康𤋮十一年修二十二年三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尤溪縣學在縣西門璠山

   之麓宋建在縣城内明萬厯中移建今所 本朝康熙十八年乾隆二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

   永安縣學在縣治東明景泰中建 本朝順治初修雍正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

   延平書院在南平縣南九峯山麓宋嘉定二年郡守陳宓建祀先儒李侗端平間賜

   額 本朝順治十四年重建道南書院在南平縣北龍山阿明正德間建祀宋儒楊時

   以羅從彦李侗配亦名道南祠 本朝乾隆十一年龜山書院在將樂縣東北封山

   之麓一名道南祠宋咸淳二年建賜額 本朝順治十三年鳳岡書院在沙縣南鳳凰

  山宋淳熙間邑人黄顥建豫章書院在沙縣西洞天巖麓元至正初建祀宋儒羅從彦

  開山書院在尢溪縣舊學宫前本朝乾隆三十一年正學書院在尤溪縣

  畫錦坊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建南溪書院在尤溪縣公山宋鄭義齊故館地朱子生

  於此嘉熙初建祠以祀咸淳初增置書院於其右徳祐元年賜額明永樂中修

 ︹戸口︺原額人丁二十二萬三千七百二十八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八十五萬三千三百四十七名口

  計二十萬一千四百四十五户又屯民男婦共二百六十名口計八户

 ︹田賦︺田地九千八百二十頃九十畝九分六釐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一十萬八千二百九十四兩

  五錢七分二釐米一萬五千九百六十八石七斗三升四合八勺屯田二頃九十七畝二分六釐有

  奇額徴丁糧銀一十九兩六錢一分七釐

 ︹山川︺梅山在南平縣城内府志在城東隅以上多梅樹故名龍湖山在南平縣東八

   十里四山環峙中為平原下有龍湖相近有虎掌山以形似名又有虎掌巖南山在南平縣

   東二十里宋羅從彦家其下屏山在南平縣東南七十里形如畫屏故名又羣山在縣東南

   四十里以羣峯競出故名金山在南平縣東南一百里閩志山側有石洞名金鐘相傳昔有仙

   九龍山有二一在南平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閩書九峯蜿蜒如龍右有獅子巖巖左有

   石壁立聳峭曰禪巖石一在順昌縣北六十里九峯山在南平縣南峯巒九疊環繞縈𢌞為

   府境諸山之寇眞徳秀紀畧云延平據山為州後枕崇阜前挹大溪溪南九峯森羅雄峙天表是也

   溪源鳳山在南平縣西南十五里上一井泉有龍居焉𡻕旱禱雨輒應金鳳山

   在南平縣西南二十里山形如鳳高出羣山上有井泉閩書云半據南平半臨沙邑磅礴𡽱嵲數都

   可見葢一山界於兩縣者也天柱山在南平縣西南五十里屹立凌空如柱又西南有天

   馬山山勢騰驤形若天馬虎頭山有二一在南平縣西形如虎踞縣學在其下一在沙縣西

   南七十里閩志一名虎峯高入雲際下視沙城如在履舄蓮花山在南平縣西北六十里又

   將樂縣東五里將樂縣西百里皆有蓮花山俱以形似名寳雲山在南平縣西北八十里山

   𫝑秀拔時出雲氣篔簹山在南平縣西北百里多竹故名龍山有二一在南十縣北

   山勢凌雲長松蓊鬱又名龍騎山一在順昌縣南三里縣志登其巔可盡一邑之勝上有龍頭巖怪

   石礧砢有泉出石罅間演仙山在南平縣東北寰宇記在州北十里故老相傳云演氏煉

   丹於此丹竈餘基猶存宋呉致堯紀畧延平號山水佳處衆峯連屬鳳騫鼇峙望之蔚然神刓天盡

   者演仙也輿地紀勝山東面畧通人跡山中産橘可以就食不可攜出府志演仙水出此山當城北

   為大河下穿暗竇入城流出劍潭閩書舊名含源山漢梅福時時往來此山方輿勝覽含源山即演

   仙山在縣東北十里潛確𩔖書山有文峯巖中一石端拱如佛又名石佛山百丈山

   一在南平縣東北六十里有石鼓嶺聳絶方圓凡數丈中心數尺以石叩之其聲如雷方與勝覽在

   劍浦縣北越王於此建臺榭一在將樂縣西北建安記百丈山有鳥道與江西南豐縣分界上有古

   蘭若存焉寰宇記在縣北一百八十里其山三面南將樂北邵武西泰寕皆懸巖絶壁有越王較獵

   臺榭遺址板山在順昌縣東南十里相近又有魚袋山高峯山在順昌縣西南二十

   五里其峯拔出羣嶺下即交溪又西五里有寳山峭拔奇秀大明山在順昌縣西南三十

   孤峯特立日升光照其頂故名山左有巖曰白鶴巔有石高丈餘曰石馬相屬者曰金龍山

   山在順昌縣西二十里五峯疊翠高數百仭景靈山在順昌縣西三十三里與鳳山對峙

   時有雲霧䝉其頂山左有耳珠巖多生異草上有黄家洞芹山在順昌縣西四十里泉甘木茂

   多産香芹幹山在順昌縣西五十里周迴二十里巔有石洞可容數百人清泉出焉魚山

   在順昌縣西北五十里二水夾流山形如魚故名超華山在順昌縣西北六十里周圍甚

   廣西北接邵武界幽曠處有田園池塘居民數十家中有嶺曰寳嶺時出光焰人以為寳氣山頂有

   泉出石罅中分為五澗七臺山在順昌縣西北七十里寰字記在縣西四十八里府志山

   有巨石高數丈空洞可居樹頂皆秃積苔若垂髪徑皆縁山脊行左右無依附每苔厚處若施茵褥

   明統志高峯峭壁幾至千丈山有微雲即雨人以為侯洪山在順昌縣西北一百五十里𫝑

   極雄華陽山在順昌縣北三十里三峯並列山半有石門高廣數丈中峯頂有烏石巖

   有水一泓旱潦不盈涸名曰仙水壇梅仙山在順昌縣北七十里接甌寕縣界山巔平坦廣

   袤數里相傳梅福嘗煉丹於此故名有巖曰藥石巖金泉山在將樂縣城中建安記山南枕

   溪有細泉出沙彼人以夏中水小披沙淘之得金寰宇記在縣南二百步舊志有五馬山在縣治西

   南五峯森立 如馬馳驟其一名石壁山蒼崖壁立俯瞰金谿 潭俗名金谿山其二名金泉山

   山在將樂縣治後城環其巓左支為含雲山宋楊時築室讀書於此有含雲泉正支為鍾翠山山

   後有後山泉右支為花坪山一名章山下有琢玉泉九仙山在將樂縣東二十餘里崇岡疊

  嶂如龍翔鳳翥又如獅伏牛鬬在邑中山為最高夏無暑氣冬月常雪舊傳有九異人煉丹於此秀

  崖絶壁泉聲如雷又尤溪縣南七十里有九仙山又名蓬萊山閨書峯巒秀拔人跡罕到上有金鯽

  池石碁局黒白二石馬煉丹竈時有仙靈往來彷彿聞鼓樂音孔子山在將樂縣東二十五

  里層巒矗起屹立溪濱相近有仙橋山山𫝑横截狀如飛橋寶山在將樂縣東四十里與順

  昌縣接界邑之外屏也又有東寶山在縣南四十里高聳甲於羣山錦被山在將樂縣東南

  一里閩書縣譙樓之賓山也隆重蒼翠下有石洞名金華洞磊石巉巖中有仙跡其左又有飯羅株

  林通天烏石四望等山翠簾山在將樂縣東南五里溪南蒼翠高聳如垂簾狀其巔曰天

  湖山三面峯環中平而曠有龍窟瀦水故名天階山在將樂縣東南十五里建安記山下

  有寳華洞即赤松子採藥之所寰宇記在縣南二十里南劍州有天階山下有乳泉服之登山如飛

  府志石磴屴崱高若升天有玉華洞石門低隘窺之窈黒秉燭以入泉自石罅流出潺潺有聲洞高

   處滲液凝結氷雪崚嶒其巔七層樓者峻絶僅容一足迤𨓦而登石竅容光如五鼓候俗呼此為五

   更天洞之陰有寳華洞一室谽谺上有普陀巖陽有南華洞石室方平景物尤勝縣稱三華以此方

   輿勝覽玉華洞去縣十五里有兩門相距一二里中分二路後復相通縣志泉石羅列奇詭萬端相

   近有馬鞍山一名雙蝶山二山突兀並秀入雲為縣前屏雪裏山在將樂縣東南二十五里

   接沙縣界閩書由山麓闢徑盤折二十餘里土膏沙礫絢如白雪仙塘山在將樂縣南七

   十里一名隴竹山明統志謂之仙靈山閩書與獅子雪裏鼎峙上有曲池竹根盤結水面如織

   龍山在將樂縣西南七十里五峯聯聳惟到頭一峯最高龍棲山在將樂縣西南八十

   里閩書羣峯峭拔鳥道縈紆林木幽映下有潭相傳有龍潛焉三石山在將樂縣西南建安

   記山上有三石一高七百尺一高五百尺一高四百尺其石色紅白似人形俗呼三郎石鐘樓

   山在將樂縣西上平如臺舊名西臺山巍然高峙形如巨鐘五代置鏞州以此為名山麓有眞濟

   獅子山在將樂縣西二十餘里形𩔖方屏為縣界羣山之冠昔人甞立寨於此支峯曰

   五臺賢山在將樂縣西七十里山高林茂相近有九臺山其𫝑屈曲諸村羅列其下

   山在將樂縣東北五里土色常赤其巔有泉其麓有楊眞君洞窈然莫窺其遠近明統志其山高

   大羣峯環拱為一邑之鎭其支峯曰龜山狀如伏龜蜿蜒城左即宋楊時歸休處石帆山

   在將樂縣東北三十里坤元錄將樂石似張帆山畔有泉四時皆澄清鳳岡山在沙縣治

   北縣鎭山也府志沙縣治在沙源之地唐中和四年始移鳳林岡又縣東有勒馬山巖山

   縣東十里頂有寨為昔人避兵處其右稍平曰平山又東曰翠峯山羣峯環繞奇秀可愛上有二石

   平廣可容數百人玉山在沙縣東三十餘里閩書有玉山寺寺有玉溪漈飛流約二十餘丈

   上有石橋中有石窟如井對峙者曰鐵鉢山天湖山在沙縣東七十里其巓有泉遇旱不

   竭府志相近又有太平山接南平縣之太平里越王山在沙縣東南十里山側有寨相傳越

   王嘗屯兵於此俗呼越王寨山下有祭峽其南為武仙山𫝑極高峻其頂夷曠可容千餘人拱揖縣

   治俗呼為報衙山又名天馬山橫山在沙縣東南四十里山𫝑横截接尤溪縣界鳳凰

   山在沙縣南溪南山形如鳳多産梧桐其西口西山鳳西翼也其東曰赤珠東翼也赤珠山石皆

   赤所謂丹山碧水七閩之勝其側又有虎邱山形如虎踞七朶山在沙縣南石峯峍㞦森𥪡

   溪中花木叢生狀若屏障為峯七曰朝陽曰碧雲曰妙高曰眞隱曰桂花曰凝翠東峯曰凝翠西峯

   確𩔖書山分七峯涌成石壁巖面生石椎青陽盧木等樹四時青翠上有挂花深秋競發馨香㪚

   吕峯山在沙縣西南五十里高出雲漢冬常積雪山頂舊有泉七泓俗呼吕七塘潭

   龍㑹山在沙縣西南六十里與莘口漈相對衆山環抱如龍盤然故名又西南數里為蓮峯

   頂山一峯卓起中分九派溪流分注絶頂有石最平曠淘金山在沙縣西六里邑未成時

   嘗屯軍於此亦名屯軍山上有奇石頂平曠可容千人有洞天巖石壁峭絶倚險架閣景物殊勝有

   泉自山巓飛瀑下注數十丈名洞天巖漈獬豸山在沙縣西北淘金山之東昔鄧光布云百

   年後當出忠義士為國觸邪故以獬豸名山㓜山在沙縣西北寰宇記在縣西北一百二十

   里乃龍浹之地孤峯上聳三十餘里周廻二百里上産松檜竹柏府志山之脊曰黄竹崎有晏坐峯

   藏雲塢歸雲洞風洞下有龍浹巖壑泉石種種奇勝㓜溪出焉並峙者曰龍山將軍山

   縣北五十里山勢高峻宋紹定三年山寇嘯聚其中招捕使陳韚破之故名府志又有雞檠山在縣

   北六十里俗呼馬屴頭路通將樂險絶可守馬笠山在沙縣東北二十餘里高出羣山如

   人騎而笠者故名天台山在沙縣東北四十里接南平順昌二縣界巖石高聳亦名天台

   參拜山在尤溪縣東三里許湖頭溪之右山𫝑起伏若趨拜狀故名碧雞山

   在尤溪縣東十里以形似名又東二十里有豸角山高數十丈盛暑中有寒氣五雷山

   溪縣東七十里府志又有金雞山在縣東八十里高聳插雲石井山在尤溪縣東南七十

  里下有龍潭騰雲山在尤溪縣東南百里閩書其山絶頂可窮覽省㑹下有二石井琢削

  天成每欲雨必有龍縁崖上下或盤旋波間蓆帽山在尤溪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形如人

  帽圓秀可愛相近有芝山白巖山在尤溪縣東南一百三十里峯巒聳秀如畫眠象

  山在尤溪縣南青印溪南以形似名閩書牛嶺在其上龍門山在尤溪縣南九十里高千

  餘丈頂有石穴泉極清澈𡻕旱不涸又有龍門洞口廣纔四尺而其深莫測中有石竇滴水如雨名

  滴水洞其水流入石穴不知所之金樓山在尤溪縣南一百三十里翠聳雲間狀如樓閣

  鸕鷀山在尤溪縣西南八十里福建續志三面壁立鸕鶿灘環其下一徑盤旋至嶺若羊腸

  然鄉人嘗避寇於此仙靈山在尤溪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唐末人以此為仙靈窟宅山嶺有

  十奇曰雙鑑池靈泉井飛星壇卓筆峯宿雲洞鷹嘴砦白雲菴棋盤石獅子石仙樂臺又西南十里

  有劍門山蟠龍山在尤溪縣西南一百五十里狀如龍蟠複嶺崇岡高聳千仭又有羅漢山

   在縣西南接德化縣界高萬丈頂有巨石屹立狀如蓮花翠帷山在尤溪縣西里許一作屏

   帷山自貴人峯傍出環抱縣治西北如屏帷然璠山在尤溪縣西七里山𫝑秀麗若鸞鷲之翔

   雞籠山在尢溪縣西二十五里以形似名仙山在尤溪縣西四十里山勢崚峭

   巔有石穴吐吞雲氣深不可測文山在尤溪縣西北五里許爲縣治之右弼下有高原嶺一名

   山後嶺又有北門坑發源於此流與玉溪合又有公山與文山對峙邑人義齋鄭氏故居宋朱松爲

   縣尉秩滿假館鄭氏生朱子於此先是二山草木繁密及朱子生野燒同時盡焚山形畢露儼若文

   公二字二山因以此名二峯山在尤溪縣西北七十里縣志秀出參天千里可眺

   星山在尤溪縣西北一百里山有七峯若七星然晨昏雲烟不斷伏獅山在尤溪縣

   城北明統志狀如伏獅爲縣鎭山其右爲登高山一名玉釡屹立羣山間邑人多於此登眺其左有

   巖曰北巖董山在尤溪縣北二十里上有石室廣丈餘相傳爲董眞人煉丹之所應仙

   山在尤溪縣東北四十里一名雞心山山形秀麗絶頂可極覽羣峯東華山在永安縣

   城中日出即見故名東山在永安縣東一里縣城跨其上又有三台山三峯並列雪山

   在永安縣東九十里其側有通天巖崖壁峻絶山半巨石横跨如梁俯首而入其中夷曠泉石幽潔

   斗山在永安縣東南三十里一名天斗山其山高峻頂凹下廣可五里狀若斗然山背有風穴

   雲洞磴路險巇人跡罕至石羅山在永安縣東南九十里萬山中突起七峯次第排列面西

   有洞口狹而中廣昔有隱者居之井竈並存相近有黄甲山白巖山瓊山登雲塔山

   安縣南一里山有塔馬峯山在永安縣南六十里接寕洋縣界縣志圓峯插黛傍一嶺如馬

   吉山在永安縣西南五十里在吉溪東相近曰天臺山下有潭極深金星山在永安縣

   城西關兩溪水口西北臨溪有石壁巉巖如削其下為潭燕水所滙也龍鳳山在永安縣

   西北連亘高大峙於縣背栟櫚山在永安縣北二十里明統志生雲吐霧隱見無時草木䝉

   茸冬夏一色多産枡櫚木九域志南劍州有栟櫚山上有徑曰走馬埓有仙人馬跡存焉峯之高者

   為天桂射垜諸峯觀音集仙頭陀等巖降仙步雲諸臺及天池野雲洞銅盤澗諸勝李忠定目為小

   武夷又山有修竹灣無岸路惟舟可入灣盡種竹曲折如虵中有紫雲砥為山絶頂處俯睇長江縈

   迴如坡山在永安縣北二十里許形如屏風其中坦平廣可十里荆山在永安縣

   東北四十里四時青翠可愛貢川山在永安縣東北四十里上有桃源洞閬風臺一線天

   諸勝山峽陡絶僅可容趾陟其巔田廬井井故有桃源之目考窠嶺在南平縣北方輿紀

   要上有十二峯平地聳起高十餘丈中有㨗路直走郡城舊置砦於此為屯兵候望處湖頭

   嶺在南平縣東北十里面溪背山前建浮梁今廢徊村嶺在順昌縣南十里許高五十丈

   鳥道險峻至嶺頭路乃平坦尋小溪而入徘徊掩映謂之徊村四面皆絶壁一名烹龍嶺交槎

   嶺在順昌縣西南四十里接沙縣界以其近交槎溪故名相近有桂嶺上多桂樹又縣北松林嶺

   甃石為道松隂鬱然上有亭曰泰山石湖嶺在順昌縣北三十里奇石巉巖下有石湖

   岐嶺在將樂縣東十五里嶺道峻絶分為五岐嶺半有杯泉三崎嶺在將樂縣東南

   二十里陡峻三崎頂有泉一頃舊通蚊湖相近有陂坑嶺在縣東南一千五里接沙縣界亭嶺

   在將樂縣南三里上有泉其頂崔巍難於行路嶺半有亭為行人憇息之所新嶺在將樂縣

   南十餘里縣西南五都之民胥田此往來舊路環山下人苦遠後改由嶺上極高峻有祥道人者又

   改由半山厯禊村子教等鄉抵泰寕界八十里歸化界一百里湛嶺在將樂縣西南十八里下

   有蛟湖又名蛟湖嶺道僅里許極險峻古木數株俯視大溪又縣西南四十里有鐵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嶺亦險峻

   藤嶺在將樂縣西二里高峻多藤下有甘泉黎嶺在將樂縣西北三十五里又縣西北

   四十里有臺嶺抵江西便路靈應嶺在沙縣東門外舊志正東之靈應嶺東南之鎮頭正

   南之赤巖西南之城頭渡正西之三姑嶺正北之大小嶺東北之焦坑嶺七者為附郭之險要

   岡嶺在沙縣東南十五里蜿蜒起伏長數十里上多梧桐故名羅巖嶺在沙縣東南四

   十餘里路通尤溪有巖險絶府志縣為四塞之地正南通尤溪則有羅巖西南通大田則有湖硿西

   通永安則有新嶺西北通歸化則有黄竹崎正北通將樂則有分水界東北通順昌則有枯藤嶺為

   各界之險要禪山嶺在沙縣西五十五里下有禪山關又縣西八十里有新嶺接永安縣

   篔簹嶺在沙縣東北五十里上有羊角崎二峯玉立雲表俯視環邑諸山如翠濤白浪

   小村嶺在尤溪縣城東為往府大路又分水嶺在縣東南六十里黄龍嶺在縣東南一百三

   十里接閩清縣界高可五六里分枝嶺在尤溪縣南一百二十里寰宇記縣南至徳化縣以

   嶺為界名勝志嶺上有分枝樹一枝向南一枝向北閩志其上有關俗呼大關嶺小王嶺

   在尤溪縣西南七里舊通漳泉二府峻絶難躋邑人别開坦途嶺道遂廢安州嶺在尤溪縣

   西五里山石巋然臨於潭上俗呼虎頭嶺佛嶺在尤溪縣西四十里嶺道有石梯相近有𬃷嶺

   縈迴可五里頂有瀑布懸流又有杉嶺山徑陡絶上逼雲日松篁覆地人影蔽虧杉溪出此又有新

   嶺在縣西七十里宋浮熙中嘗開新道於此戴公嶺在尤溪縣西北六十里嶺道紆迴凡

   三十二折有戴公溪出此又高坑嶺在縣 北一百二十里接大田縣界丹溪嶺在尤溪縣

   東北八十里接南平縣界又名桃木嶺縈迴可十五里自趾至巔凡三疊皆數百丈囘視數十里之

   中川原隱隱溝塍棊布有丹溪流繞其下九龍嶺在永安縣東六十里又縣東百里有鐵山

   嶺産鐵鑛接大田縣界黃田嶺在永安縣東南六十里接大田縣及龍巖州界又三十落

   嶺在縣南二里大望嶺在縣南六十里接龍巖州寕洋縣界梨子嶺在縣西南六十里接汀州府連

   城縣界又根隔嶺一名艱隔嶺在縣西九十里接汀州府清流縣界新嶺在永安縣東北八十

   里接沙縣界文筆峯在南平縣西南六里峯巒秀麗奇峭插天小鷲峯在南平縣

   東北八里屴崱秀奇狀如鷲鳥七寳峯在順昌縣南七峯奇削上有白雲菴君子峯

  在將樂縣南四十里其巔有龍居洞凌霄峯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勢如卓筆閩書登峯絶

  頂可望建寕歸化順昌泰寕四邑山門峯在將樂縣西二十餘里高聳雲霄下有兩石對

  峙如太陽峯在將樂縣北六十里高插霄漢日𥘉出此峯先得其光故名龍泉

  峯在沙縣東南十七里脈自尤溪縣界分三隴蜿蜒而來至此崛起三峯中有龍泉寺又蓮花三

  峯在縣東北二十餘里三峯疊聳如蓮花然大秀峯在永安縣東北四十里一名真陽山

  巍然秀拔於羣山之表山傍有雙峯號雙飛蝴蝶百花巖在南平縣東建溪之東石壁峭

  立春時百花鮮麗故名下有碧雲洞又有隱鱗洞左抵百花巖右傍藏春峽前抵劍潭即雙劍化龍

  麂坑巖在南平縣南山多産麂府志怪石巉巖横截溪畔劍水合流而下藉以砥柱

  天井巖在南平縣西南山石中一竅通天故名聖泉巖在南平縣西北六十里泉

  清而甘𡻕旱不涸獅子巖在南平縣西北六十里漈上以形似名下有洞可容數十人半

  里許有砦高三十餘丈中有三十六洞中巖在南平縣東北十餘里方輿勝覽在劍浦縣東

  北五里明統志高出衆山有瀑布自巖中飛下閩書巖中有古松根下結茯苓泉出其側龍興

  巖在順昌縣西南十里舊名豸角山有泉出巖罅間明洪武中知縣張縉引為西渠民賴其利

  合掌巖在順昌縣西北十里兩石如掌相合一名仙掌巖下有圓池龍津巖

  樂縣東五里崖石森聳下臨龍潭其石光潤可為硯龍頭巖在將樂縣東南十五里其形𩔖

  虎又名虎頭巖有石門自山下通山頂明爽可居下有定光古佛道場重樓殿閣為一邑之勝宋楊

  時有西華巖在將樂縣東南三十里府志其巖峻聳多産方竹又聖水巖在縣西南一

  百餘里上有泉不盈不涸病者飲之即痊油雲巖在將樂縣北八十里巖石𡾊㞹瀑泉流瀉

  每天欲雨則雲出其上有油雲洞龍湖巖在沙縣東三十餘里下有龍湖四靣皆石壁其

  中積水為湖有龍居之又蕉皮巖在縣東南四十里下有蕉皮洞深廣可一里清泉怪石樹木陰翳

  豪峯巖在縣西五十里巖石峭拔其上平廣可容千餘人竹峯巖在尤溪縣南八十里閩書

  上有洞窟者九相近有小蒿巖崖壁峻絶幽花異草四時芬馥流溪巖在尤溪縣西南一百

  二十里方輿勝覽高百餘丈無草木其崖石皆鐵鑛鑿之可冶銅盤巖在尤溪縣西四十里

  懸崖峻峭竹樹陰翳鳥道縈紆飛泉濺沫似雨崖下有潭資以灌溉賴巖在尤溪縣西北三十

  五里其上怪石萬數巨者如屋延亘可三里許宛然一洞府也洞口縁梯而上石室聯屬皆有竇如

  户俯而入中有流泉石罅如窓牖者數百彭坑巖在尤溪縣東北三十里有巨石數十圍疊

  其巔傍開小洞口中有池有井水深不可量其下曰梅營坂梅樹多至十里蘇巖在永安縣

  東九十里平地拔起千餘丈中有石龍頭吐水注石穴中近巖有池方廣畝許鱗屬甚多甘乳

  巖在永安縣西南六十里有洞廣袤約五十餘丈洞口怪石森列有泉自石中迸出旁有風穴極

  深洞後又一洞名透天相傳為神仙窟宅黄楊巖在永安縣西北八十里與歸化縣接界巖

  上多産黃楊木一名萬夀巖又名鱗峯巖四壁如削周迴可十里角出羣山之上有三洞相聯曰靈

  峯曰碧雲曰船篷皆幽深不測宋鄧肅詩芒鞋千尺上崔嵬手摘星辰足下雷撥破烟雲得洞户醉

  看恐是天門開是也又北里許爲侍郎巖仙掌巖在永安縣北栟櫚山下一里許地名葛里

  迤𨓦曲折有泉曰九姑泉其形如釡或一里半里爲一姑至九姑則巖之盡處内爲仙掌巖

  丈巖在永安縣北二十五里與栟櫚山隔溪相望溪僅通舟亦名桃源洞高約百丈周迴三里

  四面削壁中有一徑陡絶其巔常有雲氣冒之其背有洞曰新菴洞官寨巖在永安縣北二

  十五里巖石峻絶相傳舊爲官寨蒼峽在南平縣東南一百十里一作嵢峽兩岸青山迴合

  劍溪經其間轉折而東南出宋時常置寨於此有二榕樹甚古碑記云朱文公手植坑谷

  昌縣西北居民造𥿄爲業名池坑𥿄花心洞在南平縣西南十五里山有九曲似花心然

  靈龜洞在順昌縣東南二十里明統志洞有靈龜石紫色如金又有石如鐘磬魚鼓之狀扣

  之其聲清越赤松洞在順昌縣西八里許喬木隂翳一石室可容數十人海棠洞

  在將樂縣治北兩山環夾深入幽𮟏後有海棠泉靈源洞在將樂縣東二十餘里由石徑

  而上秀崖絶壁泉聲如雷石燕洞在將樂縣北一百里崖壁斜撐遮天内有暗洞奇絶居民

  禱雨輒應禱時風起石子能飛如燕七仙洞在沙縣東數里洞有三皆寛廣其二尤深杳莫

  雨林洞在沙縣西南三十里一名金盒洞深廣可容千人凌霄洞在尤溪縣

  西北五十里山崖壁立惟一竇可躋又天成洞在縣東北三十里木溪橋側洞口可丈餘深不可渡

  曹巖洞在永安縣北二十七里一名龍水洞空曠可容千人府志又有紅旗崖在曹巖水尾

  建溪自建寕府建安縣流入經南平縣東又東南入福州府古田縣界即閩江上游也亦曰東

  溪亦曰劍津亦曰劍潭亦曰龍津亦曰劍溪亦曰龍潭亦曰延平津晉書張華傳華聞豫章人雷煥

  妙達緯象因與討論煥曰斗牛間紫氣乃寳劍之精上徹於天耳華即令煥至豐城掘獄屋入地五

  丈得石石中有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遂隱遣使以一與華一留自佩後華誅失

  劍所在煥卒其子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躍出投水中但見兩龍各數丈故名寰宇記三

  溪在州前東溪西溪南溪合流南歸於海自古謂之險灘方輿勝覽州有交劍潭即躍劍之所東溪

  自建安來西溪自邵武順昌沙縣來合流於此舊志東溪自建安縣房村鋪十里至犬横驛又三十

  里為黯淡灘又五里至府城東南與西溪合俗呼為丁字水通謂之南溪又東南四十里曰吉溪口

  十八里曰茶洋驛又三十二里曰尤溪口又十五里曰樟湖坂十二里曰蒼峽巡司又二十里曰黄

  田驛入古田縣界南平吉溪在南平縣東南四十里發源自建安蓼溪經普安遷喬等

  里由吉溪橋入建溪曰吉溪口道通古田縣為津要處西溪在南平縣西南自邵武縣界東

  南流入經順昌縣西南與將樂之大溪合流至南平縣西南又南與沙溪水合又過府城南而注於

  建溪閩書源出邵武之光澤即邵武之紫雲溪也東南流入順昌縣治西謂之西溪亦謂之礶砧溪

  東流合順陽溪而入大溪通志源出長汀縣自順昌縣流入南平縣界與邵武溪合經王臺驛前至

  沙溪口與沙縣溪合又東四十里而入劍溪是謂郡之西溪大芹溪在南平縣西南四十

  里源出尢溪縣丹溪嶺下流三十里入西溪又大源里溪源出府城西南八十里大源里流經蔡坑

  口至伏溪口約二十餘里至大芹石橋下同入西溪又開平里溪在府城西南三十餘里源亦出大

  源里流五十餘里至武口又十餘里入西溪羅源里溪在南平縣西南二十里源出威

  溪流經羅源里至縣南夀山里入建溪又雲葢里溪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尤溪縣林平聚流成下

  澗經羅源里至夀山里合羅源溪太平里溪在南平縣西七十里源出沙縣界黃泥隔

  流三十餘里至篔簹峽入西溪徊村溪在順昌縣南寰宇記其水自沙縣疵源分水為界沿

  流至嶺頭頓落石崖兩處成瀑市各長十丈下成石井深不可測每天欲風雨隨其聲大小舊志在

  縣南十五里其水亦入大溪交溪在順昌縣西南曰十里源出交槎嶺與瞿村小溪流合又

  縣東十里竹歩溪源出甌寕縣界二水俱入大溪富屯溪在順昌縣西六十里源出邵武

  縣界流入西溪順陽溪在順昌縣西北六十里順陽鄉縣以此名源出建陽縣界西南流至

  曰芒畬始通小舟合沙溪密溪至縣西與西溪合入大溪龍池溪在將樂縣東五里源出泰

  寕縣張源嶺下㑹諸澗流八十里入大溪安福口溪在將樂縣東二十里其源有三一出

  縣北八十里龍渡一出泰寕界至龍溪始合一出邵武界經安仁至萬安合流九十里入大溪

  村溪在將樂縣東南有二源一出沙縣一出順昌界合流至曹溪凡八十里入大溪大溪

  在將樂縣南自邵武府之建寕縣界流入經將樂縣西南又東北經縣城東南又東北至順昌縣西

  南與邵武之西溪合流而東即古梅奚也亦曰西南溪寰宇記梅溪在縣西北八十里與邵武分界

  閩志發源南自清流北自建寕泰寕合流至縣金溪縈紆經縣前折而東至順昌㑹邵武溪至府城

  入三溪閩志西南溪一名大溪與礶砧溪合流六十里㑹沙縣溪東流至劍溪舊志水源有二一出

  邵武一出建寕至泰寕縣梅口合流東南入將樂縣界經縣南又東入順昌縣界為西南溪之上源

  又東與西溪合又東經縣南又東三十餘里接南平縣界池湖溪在將樂縣南六十里源出

  汀州府歸化縣界鐵嶺下滙諸溪澗水入大溪桃溪在將樂縣南十里發自桃源漈懸崖飛瀑

  傾注若練滙而為潭亦曰西湖一名野水下流入大溪將溪在將樂縣西南元和志將樂縣

  溪源出百又嶺東北流經縣界寰宇記將溪源從縣西南屈曲數百里合諸山水入邑界舊志在縣

  西南八十里義豐都其地有石牌場溪源出焉東北流有灘曰將溪灘有洲曰鼇洲又東有橋洲東

  北流入大溪楊溪在沙縣東源曰梅花漈瀑流飛注巖石數十丈石激散沫如梅花然漈下

  石窪清深名窟溪潭溪流出焉南入大溪玉溪在沙縣東三十里源出玉山曰玉溪漈南流經

  百丈漈入大溪洛陽溪在沙縣東南源出尤溪縣界濁水西北流至曹溪繞洛陽里入大溪

  又洛溪在縣東南源出尤溪縣界北流合小洛溪雙溪塵程溪入大溪沙溪在沙縣南舊名

   大溪自汀州府清流縣流入經永安縣北曰燕溪又東北流經沙縣南亦曰太史溪又東入南平縣

   西南北與西溪大溪㑹東流入建溪元和志沙縣溪水自縣西來經縣郭東北流入建安溪寰宇記

   水出汀州府寕化縣界曰沙源水經沙縣南二百步水𫝑縣峻聲音如雷險巇如龍門過縣東一百

   二十里合邵武將樂溪水方輿勝覽太史溪在七峯之下丞相李伯紀初以太史謫官於此故名二

   水分流中隔一岡似燕尾故名燕溪源自汀州之寕化至永安縣為燕溪又東合左坂溪入沙縣界

   東合鬱溪固發溪黄沙溪經縣南門至朝陽峯下與北鄉溪合又東合洛溪王溪陽溪丹溪漁溪下

   湧溪篔簹溪而至南平縣界沙溪口與順昌將樂溪合直抵府城下合西溪北鄉溪

   縣東北一名東溪又名茂溪又名半溪源出將樂縣界南流遶北鄉寨合湧溪幼溪庇口溪至縣東

   入大溪湧溪在縣北源出將樂縣界幼溪在縣北源出幼山庇口溪在縣東北源出順昌縣界俱入

   北鄉尤溪在尤溪縣南自永春州大田縣流入東北經尤溪縣南又東北經南平縣南曰

  尤溪口入建溪元和志尤溪縣東水路沿流至侯官縣西水路泝流至龍巖縣舊志一名湖頭溪源

  出徳化縣流入尤溪縣界西北迤𨓦㑹湯泉等二十溪轉北為湖頭溪又東北七十里至尤溪口入

  劍溪通志南溪即尤溪自尤溪縣流入南平縣東南九十里入建溪曰尤溪口青印溪

  溪縣西溪中有青石如印故名源出縣西九十里沙縣界曰莒積溪東流合枕溪㑹為青印溪入尤

  枕溪在尤溪縣北八十里兩山崇擁石壁如削瀑水懸注千仭而下有石如枕横截中流

  山民放木筏至此必躡石磴循山而行其筏則釋令隨水射入潭底或移時自浮出或了無寸木可

  梅溪在永安縣東源出東南大梅漈頭由後溪直至縣北塔下入沙溪吉溪

  安縣西南一里許源出汀州府連城縣姑田里東北流入縣界至吉山下謂之吉溪東至賴口與龍

  寕洋溪在永安縣西南源出龍巖州寕洋縣界馬家山北流入縣界合沙溪蛟湖

  在將樂縣西南二十里相傳有蛟藏此又蛟洋湖在縣西南一百餘里孤峯絶頂水光澄澈

  湖在順昌縣西北三十里一名龍湖兩岸相峙溪流其間停而為淵傳為龍窟沅湖

  溪縣東北六十里兩岸巉巖怪石緑波渟澄可二三里又縣西北天湖在蓮花峯頂水色紺碧歳旱

  大湖在永安縣北二十餘里一名清水塘其水曲龍溪入巖穴伏流至此四時不竭

  里潭在南平縣東南六十里上下皆急灘惟潭九里澄碧其平如掌又萬丈潭在縣西南十五

  里其深莫測上有萬丈亭鯷潭在順昌縣西山下水産鯷魚其味甘羙苦竹潭

  溪縣南八十里相傳有五龍潛其中又鑿柄潭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苦竹上流峭壁萬仭攀蘿捫

  石方可進步虎跳潭在尤溪縣西坦履橋下其水澄碧深不可測兩岸濶數十丈俗以虎

  可跳而過名曰虎跳白水漈在將樂縣南六十里一水自高巖而下可百餘丈望之如白虹

  又睡龍漈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斷崖漰湃如龍噴珠莘口銀河漈在沙縣西七十里下

  有石橋跨兩山間飛流百餘丈如銀可下注祭中有石黃色狀如牛名曰黄牛石又有東漈在縣東

   南七十里高三五丈西漈在縣西南八十里高險百餘丈黯淡灘在南平縣東方輿勝覽在

   郡東十里極峻通志港灘在東溪者五西溪者十有七南溪者九其水湍急其石廉利舟上下一失

   勢輒破 溺縣志東溪諸灘曰汾曰竹林後曰高桐曰鑿曰 黯淡黯淡最險西溪諸灘曰石柱曰扛猪

   曰 張八 嫂曰三門曰小黄口曰大黄口曰張巖曰虎 口曰 樟槎口曰蘇坑口曰星窟曰大湍曰小湍

   曰城門曰將軍曰黄墩頭曰 慈油三門虎口最險南溪諸灘曰劍鞘曰嵩口曰 大觴曰小觴曰五港

   曰天柱曰鳩道曰同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龍窟大觴天柱龍窟最險黃竹灘在將樂縣南十里縣志亂石相

   錯水勢洶湧約一里許又三澗灘在縣東南二十里聚石成洲春漲則分流為三又常口灘在縣東

   南三十里南有亂石成洲北有石嘴橫出頗險蕉峽灘在沙縣西南三十八里大溪中最險

   方輿紀要暴雨流濁舟不可行又黃石灘在縣西二十餘里一名黄龍灘水底隱一巨石横亘中流

   轟濤掣浪舟行常有覆溺之患大截灘在尤溪縣南湖頭溪上流上踝上下池㑹小湖溪激

   而成灘德化縣於此截界故名縣志湖頭溪上流有灘三十四青印溪上流有灘七二溪合而東下

   又有灘二十一以達於尤溪口仙洲在南平縣東有山介於二水之間俗呼仙洲少南又有洲

   曰黄龍洲一名黄龍沙又𫎇洲在縣東北五十里山洲在沙縣東門對岸一名崇安洲溪旁

   三面皆阻水唐時崇安鎭置於此大洲在沙縣西南溪中一名長洲一名虯洲以形若潛虯

   出水也舊長數百丈溪水至此中分有居民千餘家後洲漸落猶長二三十丈土人謂之金沙墩溪

   之上流多險巇至此則稍平緩安沙在永安縣西八十里相傳聚沙成岸水漲不頽故名或云

   舟出九龍至此始安也縣名永安取此馬坑在南平縣西南十餘里源出浴嶺後興化院前

   及林坑胡坑諸源流至坑口化龍橋下相近有西門坑源出小浴嶺下流至舊縣尉司前石橋下又

   花心洞坑源出洞口流大浴嶺下約十餘里至羅源鎭口鎭安橋下又水磨坑源出劍津里尤溪約

   七里至坑口又田坑源出廣教寺東西坑至中巖合流經水雲村至縣西四鶴橋下俱入西溪又林

  塘坑在府城南二十里壽山里流入建溪常坑在南平縣東北十餘里相近有小常村小湆村

  大湆村鑿灘小鑿大鑿峰溪村等七坑俱發源山谷間下入東溪官溝在將樂縣城中源出

  鍾山小嶺流入縣西安福門左兼受城中諸溝渠水流出縣北萬安門右共有九曲而洩於濠

  池在沙縣有二一在縣治前其水九曲名九曲龍池一在縣東二十里其水頗温盤澗泉

  在南平縣西南十餘里源出山巔盤迴石間泓清潔舊志郡居山椒清泉自石巖奔迸而下用巨

  竹引之延亘數里徧及郡城又有金泉在府城西二里許潭中有沙人淘之往往得金又縣南育德

  泉宋羅豫章李延平朱紫陽講道於此羙其甘冽名曰育德蓋取諸𫎇聖泉在沙縣東南六

  十里舊志其泉有三一在基口巖中一在大基頭巖六中一在八都泡鳴山巖中鄉人禱雨輒應

 ︹古蹟︺延平故城在南平縣西南漢末置南平縣三國建安八年侯官既平而建安南平

  復亂賀齊進兵討平之晉改曰延平寰宇記南唐保大四年復立延平軍因析沙縣順昌建安等縣

  所管交溪上陽篔簹逐咨芹哨富沙等六里戸口共成九里為軍額六年仍割古田積善賴溪二里

  共十一里為劍浦縣為劍州治元復曰南平舊志今縣西南延平鄉蓋古治也將樂故城

  今將樂縣治三國呉置元和志永安三年置隋開皇九年省唐武德五年復置九域志縣在南劍州

  西二百四十里沙縣故城在沙縣東元和志沙縣西南至汀州一百八十里本宋置因沙

  邱為名寰宇記縣在南劍州西南一百六十里乾符後土寇亂離漢路阻隔本縣崇安鎭將鄧光布

  自興鄉寨移原縣基於縣西北鄉外八里沙箐陂置即今理也九域志縣在州西一百二十四里縣

  志故城在縣東十里對古銅場唐中和四年始遷於鳳林岡今猶稱舊治為舊縣尤溪故

  城在尤溪縣東元和志縣東南水路至福州八百開元二十五年開山洞置寰宇記縣理當延

  平縣東南二百四十里其地與漳州龍巖縣汀州沙縣及福州侯官縣三處交界山洞幽深溪灘險

  峻向有千里其諸境逃人多投此洞開元二十八年經畧使唐修忠以書招諭其人高伏等一千餘

  戸請書版籍因以為縣此洞先號尤溪因為縣名九域志在南劍州南一百五十五里蓋後移今治

  延平故衞在南平縣東明洪武初建 本朝順治十八年浮流鎭

  安縣西唐李肅禦汀賊戰殁於此宋元祐五年浮流寨明初改置巡司正統十四年平鄧茂七之

  亂都督范雄奏請築城置永安千户所景泰三年始割沙縣九都尤溪四都置縣永順場

  在順昌縣治寰宇記順昌縣在南劍州西一百三十里唐貞觀三年廢將樂縣以東南兩鄉屬建安

  縣置將水鎭尋改為永順場後立為縣舊志縣有土城在縣北久廢濠塹猶存茶場在南平縣

  九域志有雷大孰𪷟州遊坑汾常五茶焙縣志汾常里在縣東北五十里𪷟州亦在其地銀場

  在將樂沙尤溪三縣九域志南平縣有大演石城二銀場將樂縣有石隅安福二銀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沙縣有龍泉

  銀場尤溪縣有寳應安仁漆坑龍門新豐小安仁杜唐梅營龍蓬九銀場樂野宫在將樂縣

  西鄉漢東越王時建齊兖州刺史桓崇祖受册封於此一在邵武高平苑在將樂縣南六

  十里寰宇記苑為越王校獵之所大夫將軍校獵謂之大校兵士校獵謂之子校故將樂有大校子

  校二村後漢時此邑為建安縣之校鄉則其義也越王乘象輅曲蓋大夫將軍自執平蓋今有平蓋

  村載鳥以鳴征鐃今有鳴鐃山縣志又有校獵臺在縣南落星穴在將樂縣九域志南劍州

  有落星穴縣志在城北鐵鑪在永安縣東南通志有下坑地坪坑圍坑火燒橋坑溪南坑舍

  兠坑皆在縣東南百里許縣志縣東六十里有鳳凰尾鑪縣東南百里有東谿鑪蔡坑鑪縣南六十

  里有蚌谿鑪雙溪閣在南平縣劍津上宋陳瓘有詩聞猿閣在南平縣南寰宇記

  在南劍州南常有二猿長啼有人誤殺其一後一猿不復啼妙峯閣在南平縣輿地紀勝

  在郡東十里黯淡院前有蔡襄題字劍歸閣在南平縣北有宋李綱書額即化劍閣祀晉雷

  凝翠閣在沙縣南太史溪上李綱有詩越王臺在南平縣東北百丈山相傳漢

  越王詠歸臺在沙縣東學宫前南面七峯下臨流水宋建溪山偉觀亭

  在府治南宋真德秀有記一覽亭在沙縣治南宋張致遠有傳六桂堂在南平縣

  東輿地紀勝宋仁宗朝范廸簡父子六人相繼登第因以名堂陳瓘有詩詠歸堂在南平縣

  東宋邑人呉儀建楊時有詩又縣南有釣臺亦呉儀建楊時亦有詩寓軒在沙縣太史溪濱宋

  李綱築方輿紀要太史溪以綱謫官於此得名水雲村在南平縣東北演仙山下宋黄裳有

  盤陀石在南平縣西南六千里方廣丈餘四山環峙清泉湧出佳木隂森宋儒李侗朱

  子嘗遊息其上旁有天𧼈園黃裳宅在南平縣城東隅三魁坊羅從彥宅

  平縣西南南山下李侗宅在南平縣西南六十里廖剛宅在順昌縣西

  時宅在將樂縣北門外曹輔宅在沙縣東三十五里鄧肅宅在沙縣東南

  陳世卿宅在永安縣東北四十里翠竹峯下有師古堂

 ︹關隘︺黃墩關隘在南平縣西二十五里又麻州頭關隘在縣北五十里瀨口關

   在將樂縣東四十里高灘都宋紹定三年汀寇據此招捕使陳韡奪其關賊降廢為高灘隘明嘉靖

   間重建甃以甎石東七十里達順昌牢城關在尤溪縣北崇嶺上宋建炎二年范汝為入寇

   邑人以此 嶺西接湆坑北接高原嶺南抵小村嶺沿山一 帶易為寇徑因設關置砦以守之

   洋口隘在順昌縣東三十里聞見錄自上洋口而北出大厯口吉陽里即甌寕縣界 本朝

   乾隆三十 五年移王臺通判駐此縣志上洋東二十里曰下 洋又東三十里即南平之王臺驛又源

   坑隘在縣西南三十里山溪盤結至為隘要南通沙縣西南達汀州府歸化縣蜂口隘

   安縣南四十里又 南二十里曰林田隘為出寕洋縣之要路由此而 前東西南三路皆可達寕洋凡

   六十里而近嵢峽巡司在南平縣南一百十餘里五代時王閩置靜江軍宋元豐二年

   置嵢峽寨明初改置巡司 本朝因之又置嵢峽遞運所於此今改為驛又大厯巡司在縣西北一

   百十里宋淳祐中置今省又西芹税課局在縣西南二十里明洪武四年置於西芹鋪正統十三年

   成化三年於土臺館今省萬安寨巡司在將樂縣北六十里連壤數十都中通七

   臺山下河坑等處宋元豐元年置寨並置營於此洪武六年改置巡司又有萬年税課局在西市

   尾亦洪武六年置今廢北鄉寨巡司在沙縣北五十里宋元豐三年建明洪武八年

   改置迩司高才坂巡司在尤溪縣西一百二十里紀坂街頭元置巡司在今永春州境

   之高才坂明嘉靖中分屬大田縣徙置於此仍其舊名湖口寨巡司在永安縣西南

   六十里與連城龍巖寕洋三州縣接界明正統五年安砂鎭巡司在永安縣西八

   十里明景泰三年以浮流鎭為縣治因移巡司於此東津鎭在南平縣東鑿灘口九域志南

   平縣有東津西津羅源靜江四鎭舊志東津鎭在府城東西津鎭在府城西四十里沙縣順昌二水

   合流處羅源鎭口在府城西門對岸自鎭口而南十五里地名羅源則舊鎭也靜江鎭即今嵢峽司

   弓兵營在南平縣西水門外宋嘉定五年郡守陳宓建越二年壞於洪水端平三年郡守董

  洪重建又有中軍帳在縣西北田坑村為凭高望遠之處宋紹興初郡守張觷建此為斥堠其南又

  有廣節營威果營在縣西北牢城營安節營皆在縣西保節三營皆在縣東共七營皆宋端平間建

  楊門寨在南平縣南宋元豐三年置又湖頭寨在縣東北十里湖頭嶺又鵞鼻頭尖寨

  在縣北考窠嶺皆宋郡守張觷建又桐嶺寨在梧桐嶺宋嘉定七年提舉劉允濟建又鹵水嶺寨宋

  紹興中招捕使陳韡建今省石湖寨在順昌縣西北三十里與石湖嶺相近地勢寛袤可

  容千餘家南唐保大中别將張彥成領兵置寨於此故址猶存又同巡寨一名土兵寨在縣西百歩

  許宋元豐間置仁夀寨在順昌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宋為仁夀寨元因之明洪武初改置巡

  司有市今省又有仁夀税課局洪武九年置仁夀河泊所洪武十四年置今皆裁仙人堂

  寨在將樂縣南九十里地名余家坪危峯天末峭壁萬重鳥道懸絶山頂延袤長亘百里要害處

  九泥可封有間道通沙尤順永諸處 本朝順治七年白蓮賊結七十二寨於此後千總葉自新平

   之又黄土寨在縣南興善都宋慶元間以其地界清流縣境民浴頑悍特置寨以備之元廢明洪武

   元年復置十三年省又㑹石寨在縣東少北四十里前臨大溪孔坪寨在縣東由忠孝都入山皆萬

   丈深巖中多坦夷寨口鳥道進數十山即七臺菴將軍寨在沙縣北將軍山延袤莫計俯

   瞰沙將順永道通三郡又有大吉小吉京山鑑目八都等寨俱在縣南鄉尤永順三邑接壞

   花寨在永安縣東五里山形如蓮花周圍峭壁惟一小徑可登僅容側足鄉人避寇於此賴以

   全濟又黄楊寨在縣西北八十里黄楊巖下舊名巖前寨宋嘉定十七年置寨防禦紹定四年增兵

   戌守元置巡司明廢今有巖前市又龍口寨在縣北宋慶元間置寨設軍屯戌元廢又大淘寨在縣

   西六十里元至元中置後廢貢川堡在永安縣東北四十里舊名固發口市明嘉靖三十

   六年廣賊犯境居民築以備禦廣六百三十二丈高二丈四尺今有貢川市房村口

   平縣北五十里與建安縣接界自建寕而下者至此為水陸㑹集之道傍山臨溪據險而守足為府

  境之保障又南雅口在縣北六十五里地𫝑高聳下臨溪流有閩越王廟漠坂市在順昌縣

  西南三十里又富屯市在縣西六十里高灘市在將樂縣東四十里又水南市在縣東南

  一里三華橋頭南〇市在縣西南三十里地湖市在縣西南六十里儒林市在縣西北百里隆集都

  太原市在縣北八十里隆溪上都高砂市在沙縣東三十五里又尾厯市在縣西五十餘

  里又有水東水西二市皇澤墟在南平縣西七十里又王臺館墟在府城西六十里上洋

  口墟在府城西北即古上陽里也大槎墟在順昌縣西南三十里又鄭坊墟在縣西南九

  茶塢墟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白蓮驛縣志貨劇人夥通邑取給又南口墟在縣西南

  三十里永安鋪村頭墟在縣西南九十里坑口墟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光明墟在縣西三十里

  華巖墟在沙縣東四十里接南平縣界其南又有羅墩墟又新橋墟在縣西二十五都新坊

  墟在縣西北七十里富口墟在縣北三十里下茂墟在縣北六十里高橋墟在縣東北四十里黄沙

   墟在縣東北五十五里新橋墟在尤溪縣西七十里新橋西洋墟在永安縣南六

   十里府志又洪田墟在縣西南六十里嶺後墟在縣北二十餘里留坊相近有大湖墟又吉口墟在

   縣北八十里相近百新橋墟三澗路在將樂縣北土名三澗洄溪山溪水漲路多漂圯明

   宏治七年募工修之至今稱便劍浦驛在府城東明洪武初置有驛丞 本朝康熙三十八

   年裁又置劍浦遞運所今廢茶洋驛在府城東南六十里宋淳祐中置曰金沙驛元至元

   間改王臺驛在府城西六十里宋淳祐中置王臺站以越王臺為名元因之明洪武初

   改為驛正統中燬景泰間復置前有公館曰王臺館大横驛在府城東北四十里水驛也明

   洪武初重置正統間燬景泰間復修雙峯驛在順昌縣南西北至富屯驛八十里富屯

   驛在順昌縣西北六十里明洪武中建有驛丞本朝康熙三十八年裁聞見錄自富屯七十里

   至邵武縣挐口驛又西北八十里至邵武縣三華驛在將樂縣南西至白蓮驛六十里

  白蓮驛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市尾馬驛也宋為將樂館元至元初改為站明初改為驛

  本朝雍正九年裁尋復設自驛路行三十里達歸化縣界之鐵嶺隘水行六十五里達歸化縣界之

  明溪驛又有三溪口路厯牛嶺村抵沙縣界六十里抵永安八十里七峯驛在沙縣南又同

  節驛在縣東四十里俱宋置元廢

 ︹津梁︺明翠橋在南平縣東門外浮橋也舊曰明秀用鐵絙維舟三十有八橋列大溪中架木

  其上又城南城西有東西兩淳橋吉溪橋在南平縣東南四十里吉溪口又西芹橋在縣

  西南二十里四鶴橋在縣西門外同仁橋在南平縣東南九十里舊名黃龍明成化初賜

  金重建改今名延平橋在南平縣南舊名栢平又風雲橋在南平書院前俱宋建龍溪

  橋在順昌縣東南左負山右臨澗路轉山⿰土㓜 -- 坳始與橋直橋久廢今架木以通往來萬載橋

  在順昌縣南舊名濟川宋元祐中始建浮橋紹定中累石為址而梁其上明嘉靖中重建改今名

  龍津橋在順昌縣南五十里明建長一十八丈有亭十七間泰亨橋在順昌縣西南

  四十里有亭十三間每年四月八日於此集㑹以通貨財鴻門橋在順昌縣西明成化十三

  年建上有亭三十間萬全橋在順昌縣西北四十里一名仁濟聞見錄自萬全橋又西北二

  十里至富屯驛自橋而北一百四十里達甌寕之仁夀鄉又北接建陽縣界龍池橋

  樂縣東城外唐建明萬厯十三年重建文昌橋在將樂縣東五十里接順昌縣界

  華橋在將樂縣南跨大溪石墩十四覆亭六十八閩志舊名利涉宋紹興間建明永樂三年

  石爲址架梁而覆以亭昇仙橋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將安鋪有路厯空溪距沙縣界六

  十里閩志宋淳祐十二年建龜山橋在將樂縣北門外龜山書院之左宋咸淳中建

  瀛橋在沙縣東一山介二水俗名山洲宋李綱改名仙洲建浮橋命以登瀛紹興二十九年

  守胡舜重建累石爲址覆以亭邑人呼爲胡公橋明永樂十六年燬設舟以濟翔鳳橋

   縣南門外宋紹聖四年初建浮橋名曰平津明景泰初復建正德三年累石中流凡十有三搆木爲

   梁甃以甎復覆以屋杉溪橋在沙縣西南杉口南去永安縣九十里又福西橋在縣西南八

   十里跨西漈頭安仁橋在尤溪縣東南六十里縣志一名南華又五溪橋在縣南玉溪門外

   德化橋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以路通德化故名一名林坑坦履橋在尤溪縣西門外虎躍潭

   上宋建 本朝乾隆十六年重建毓秀橋在尤溪縣西宋建舊名跨鼇以朱子生於此改

   今名明洪武間重修藍下橋在尤溪縣西七十里藍嶺下又環翠橋在縣東北三十里一名

   聚英橋在尤溪縣二十八都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建又墘尾橋在十都乾隆三十九

   年重建中洋橋在十二都林下橋在五十都俱乾隆四十年重建武陵橋在永安縣東門

   外舊名馬陵〇本朝順治四年燬今架通天板橋又㑹清橋在縣東北貢川相近有固發口渡西

   橋在永安縣西門外明嘉靖中修又邢莊橋在縣西四十里湖頭渡在南平縣東又東南

  有橘溪渡嶽溪渡龍江渡在沙縣東又有黄公渡青州渡將軍渡

 ︹隄堰︺當洋陂在南平縣南通志一名大官陂田頭陂在南平縣南通志一名宜陂

  官陂在尤溪縣西南通志方廣數十畝溉田數千餘頃浸及徳化縣界梅溪陂

  安縣東南縣志引梅溪水入山隔官圳過龍腰黄竹洋分三派溉田數千畝張公渠

  昌縣北一名西渠明統志洪武初知縣張縉開鑿引龍興巖水經十里分注縣治灌溉田畝官民利

  

 ︹陵墓︺︹五代︺林揆墓在順昌縣東墓有石麒麟舊稱林司空墓通志宋判尚書省特之先

  世嘗宰順昌因家焉以特貴累贈至司空按世系特父名保國大父名楑司空蓋揆也舊志失考

  劉瓊墓在將樂縣南五馬山第三峯下左有忠臣祠閩王墓在沙縣東南二十餘

  里府志閩王屯兵殁此因葬焉鄧光布墓在沙縣東北四十里盧珖墓在尤溪縣

  西縣志墓有二一在乾頭一在松嶺珖為守將殁於寇二鄉人義而收葬之︹宋︺黄裳墓

  在南平縣西南劍津里尤坑邱羅從彥墓在南平縣西南劍津里黄漈李侗墓

  在南平縣西南六十里崇仁里范旺墓在順昌縣東余良弼墓在順昌縣東南

  廖剛墓在順昌縣西鳳山廖德明墓在順昌縣西南靖安都黄伯

  固墓在將樂縣東二十里積善都楊時墓在將樂縣東南里許烏石山曹輔

  墓在沙縣東沙洲尾弟中墓亦在焉鄧肅墓在沙縣東南二十餘里倪閃墓

  在沙縣東南半溪長坑陳淵墓在沙縣北天王寺後陳世卿墓在永安縣北二

  十七都子稱墓在沙縣馬坑菴羅畸墓在永安縣東北二十里︹明︺胡瓊墓

  平縣東劍津南莊游居敬墓在南平縣東南吉溪橋西羅明墓在南平縣西北

  寶雲山麓劉璋墓在南平縣馬坑橋西温敬妻余氏墓在將樂縣西郊

  烈女貴娘墓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池湖都燈心原黄琛墓在將樂縣東北

  封山之麓田頊墓在尤溪縣東南六十里

 ︹祠廟︺四賢祠在府學内祀宋楊時羅從彦李侗朱子紹熙中建又南平縣東南九龍書院永

  安縣北四賢祠俱祀四子南平縣東南定夫書院祀宋游酢縣西衍山書院祀宋黄裳兩呉書院祀

  宋呉儀呉熙順昌縣西二賢書院祀宋楊時朱子益羅李為四賢後又増廖剛廖徳明為六賢書院

  永安縣北栟櫚書院祀宋鄧肅縣東北雲龍書院祀宋四子以陳瓘鄧肅為配惠應祠

  平縣治西祀隋泉州守歐陽祐祐洛陽人義寕二年守泉秩滿西還至邵武聞隋亡恥事二姓全家

  溺水死鄉人收葬立祠祀之朱文公祠在南平縣城内又尤溪縣公山之陽南溪書院

  左有祠宋嘉熈初縣令李修即朱子所生處建祠祀焉大忠祠在南平縣北龍山道南祠

  之右祀宋丞相文天祥九烈祠在南平縣北明嘉靖十三年郡守沈大楠建祀宋小常村

  婦馬氏廖氏元材氏愈娘明張陂娘縻氏曹婢張氏貴娘陳氏月娘祐溪貞女遺愛祠

  樂縣東南里許水南都祀五代鏞州刺史郭顯忠陳忠肅祠在沙縣西和仁坊祀宋陳

  瓘舊名詠議書院亦名了齋書院宋嘉定二年郡守徐景瞻即瓘故居建曹太師祠

  縣西和仁坊祀宋曹輔羅豫章祠在沙縣西和仁坊祀宋羅從彦明洪武間建 本朝

  康熙五十三年隆十二年重修功惠祠在尤溪縣東溪門外祀明知府陳罷戴公

  祠在尤溪縣東溪門内祀明知縣戴朝恩鎭山祠在尤溪縣南公山麓鎮山書院之右

  祀明知縣朱衡忠勇祠在永安縣南四十里邢莊明嘉靖間建祀義勇邢志宏邢宗善邢仲

  卿邢景清邢必崇五人六烈祠在永安縣北貢川明隆慶間建祀烈女鄧氏陳氏鄧氏劉

  氏姜氏林尾姑愍節廟在順昌縣東祀宋范旺顯忠廟在將樂縣治南杞隋汀州

  刺史穆肅肅任滿道經將樂聞唐受隋禪赴水死因立祠宋時賜額旌福廟在將樂縣城隍

  廟西祀宋縣令陳攄盧公廟在尤溪縣南宣化門祀南唐盧珖忠愍廟在尤溪縣

  西寳城門内祀宋趙師檟

 ︹寺觀︺光孝寺在南平縣西隅龍山之麓唐時為廣濟寺宋政和間賜名萬夀紹興間改名光

  孝元燬明重建黯淡寺在南平縣東北十五里閩志唐大順二年建舊為院元改為寺寺當

  黯淡灘之陽灘水險悍舟過多覆溺僧無示者始結菴於此募工䟽鑿湍勢稍平因以灘名寺明宣

  德十年重建興化寺在南平縣西五代唐時建舊名資夀宋太平興國間賜名興化院有

  李綱扁元改為寺無量寺在南平縣東北宋名定光寺明改為南峯塔寺 本朝順治八

  年更為無量寺稱叢林西林寺在南平縣東南五代梁時建朱子謁李侗受學嘗寓於此

  正識寺在順昌縣治北一名天湖藏院宋隆興二年建明洪武三十五年重建西來

  寺在順昌縣西元至正間建證果寺在將樂縣西南六十里許唐武德三年含雲

  寺在將樂縣含雲山下宋建中靖國間建金泉寺在將樂縣五馬山第二峯下唐貞觀

  大施寺在將樂縣東五里閩志唐文徳元年建 本朝順治十五年重修太平

  興國寺在沙縣東南凝翠峯前唐中和二年建名中興宋太平興國三年賜額李綱謫監沙

  縣税嘗寓於此福聖寺在沙縣東北舊名天王臺五代晉時建有僧建塔三級後燬得泉一

  泓病者飲之輒愈保安寺在尤溪縣東北積善坊唐乾符三年建舊為菴乾寕四年改為

  寺又永和寺在縣東北八九都五代唐清泰二年建舊為院後改為寺明洪武間併入保安寺

  飛寺在永安縣城東北隅唐中和二年栟櫚寺在永安縣北二十五里五代晉天福

  間建崖𡐍奔放林木蓊然如龍蟠虎伏雲蒸霞鎻探勝者墨蹟鱗堵不可代記元妙觀

  平縣南九峯麓名勝志九峯山在城南五代周顯徳六年建招仙道院於其麓宋大中祥符閉改為

  天慶觀元又改為元妙觀舊志内有太己宫普化院左有雲深亭瀕津有令風閣迎禧觀

  在將樂縣東南十五里舊名梅山觀宋祥符八年建於城東相傳梅福嘗煉丹於此元李燬於兵陳

  友定鑿其址為城濠明洪武二十四年徙建今所即演眞道院之旁龍興巖庵在順昌縣

  西南下有西渠構亭石渠上劍門庵在尤溪縣南五十里許唐乾寕四年建白雲

  庵在將樂縣東孔子山之陽宋建楊時有記又桃源庵在陽岸都鳥道縈迴春二三月桃花盛開

  土人目為小桃源翠雲院在永安縣西北八十里宋陳世卿張若谷嘗肄業於此明宣徳

  間重

 ︹名宦︹五代︺郭顯忠固始人仕閩為鏞州刺史政尚清簡以徳化民凡喪不能舉者以俸

  賻之歳歉發廩以賑卒民祠之︹宋︺葛宫江陰人皇祐中知南劍州土豪彭深聚衆數百憑依

  山澤為盜不可捕宫遣縣尉許抗諭降之延溪山多産銅鑛吏挾奸罔利歳課不登宫一變其法𡻕

  羨餘六百萬三司使聞於朝論當賞宫曰天地所産吾可盜之以為功乎卒不受劉滋

   人天聖中知南劍州州北有黯淡灘湍猛多覆舟滋即灘旁開港流三巨洲鑿七盤石轉山三曲二

   百餘丈遂為安流曹修古建安人天聖中知南劍州始建學館市田餼士為諸郡倡政平

   訟理吏民畏服辛炳侯官人官權殿中侍御史先是蔡京廢發運司轉般倉為直達綱炳極疏

   其弊京怒以炳為沮撓貴監南劍州新豐場廉謹有善政張觷侯官人守南劍州㑹范汝為陷

   建州遣葉徹擁衆寇南劍時統制官任士安不肯力戰觷獨率州兵與戰分為數隊命城中殺牛羊

   豕作肉串仍多具飯將戰則食第一隊遣之入陣次便食第二隊度所遣兵力困即遣往代更迭交

   戰徹中流矢死衆敗走觷知士安懼無功即函徹首與之州兵皆憤觷曰賊必再至非與大軍合力

   不能破士安得之大喜未幾徹子引衆聲言復父讐縞素來攻於是士安與州兵夾攻大敗之城賴

   俞偉寕波人元祐中知順昌縣民生子多不舉作戒殺子文召諸郷父老列坐廡下親酌

   而侑之出其文使歸勸鄉人歳月間活者千計轉運判官曹輔上其事朝廷嘉之就改一官仍令再

   王廷彥廬陵人元祐中知尤溪縣性明敏力鋤强悍監司有滯訟疑獄輙委決於廷彦

   漕使陳宗按部過縣境不入留詩拏洋驛云畬田高下趁春耕野水涓涓照眼明莫道深山最深處

   人人觧說長官清李綱邵武人宣和元年京師大水綱疏言隂氣太盛當以盜賊外患爲憂

   朝廷惡其言謫監南劍州沙縣税務朱松婺源人宣和中補尤溪尉邑居僻左終歳無將迎松

   於公事之餘讀書力學無一息少廢呉逵崇安人宣和間通判南劍州三溪有九灘最險逵募

   工開鑿盡平之朱倬閩縣人紹興中通判南劍州建寇魏阿衆數千劍隣於建兵愞不可用倬

   重賞募卒擒𫉬境内以平陳攄鄞縣人紹興中知將樂縣邑俗家舉一子富室不過二子餘悉

   棄之攄諭以天性申以令甲周之官錢犯者究治自兹民無不舉子者董居安松溪人乾

   道中知順昌縣清儉如寒士時縣鹺法更變帑藏空虚吏請如舊令計民産賃錢謂之綱本居安以

   爲賦外之斂不聼優游措置不勞而辦石墪會稽人乾道中知尤溪縣學校久廢墪聘古田

   林用中來掌教事而増其弟子員親率佐吏賓客往臨之因爲陳說聖賢修已治人之學講求義理

   至當之歸聞者興起鄉豪據險不輸租賦墪爲榜諭即斂手聼命歳大疫多治藥餌遣醫散之村落

   賴以活者甚衆及代去民像祀之宋南强山東人淳熙間知沙縣專尚德化解官去民立

   甘棠碑於縣東南强受學於朱子嘗貽之書曰聽道塗士友之言具知執事一意撫摩民不勞苦官

   不廢事是可尚也余嶸龍游人嘉定間知南劍州治事明決有訟者諭若家人父子嘗以錢

   贖楊時宅而廩其後於學宫時楊宏中教授南劍州嶸與之相得甚歡陳宓莆田人嘉定中

   知南劍州時大旱疫蠲逋賦十數萬且弛新輸三之 躬率僚吏持錢粟藥餌戸給之創延平書院

   悉倣白鹿洞之規趙汝造宋宗室嘉定中知南劍州博學通敏剖斷如流沙縣巖前鄉山

   僻民悍盜賊竊發汝造據險立寨置兵防之患頓息陳韡侯官人紹定二年冬盜起閩中以寳

   章閣直學士知南劍州兼福建路招捕使親提兵至沙縣順昌將樂清流宣化督捕所至克㨗進攻

   五賊營砦平之破潭瓦磜賊起之地夷其巢穴誅汀州叛卒諭降連城七十有二砦汀境皆平

   元杰上饒人淳祐元年知南劍州㑹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餘釋不問父老相語曰侯不

   來我輩魚肉矣郡有延平書院時與博士㑹諸生親為講説民訟率呼至以理化誨多感悦而去輸

   苗聽其自㮣闔郡徳之黄去疾邵武人咸淳中知將樂縣創龜山書院集簡册政暇與士

   子講習其中取龜山紀年訂正之題曰年譜行於世朱士宏固始人宋末知南劍州節制諸

   軍時屬邑不靖從容撫諭誓不妄殺民賴以全巳而扈少帝入海竟死於難︹元︺李鉉

   間襲兄釣萬户守延平平寕化寨寇魏梅受復擊福安寇於泗洲政和橋弗克死之追贈隴西郡公

   曲惠正定人至正中為尤溪尉攝縣事紅巾賊壓境恵誓以死守倡勇敢拒戰邑賴以全後承

   閫檄率兵抵晉安死於賊聞者痛悼︹明︺唐鐸虹縣人洪武元年湯和克延平以鐸知府事撫

   輯新附政尚寛平士民安之胡子琪吉水人洪武間知延平府時廰事側有滛祠數為妖

   前守徙舍以避琪燬之更作居室其上飭教勵士以禮化民卒於官張縉澤州人洪武初知順

   昌縣公平廉恕開渠引龍興巖水以灌民田民名爲張公渠陳善夏邑人洪武間知沙縣捕

   滅馮谷堡寇黨興禮重士吏民悦服倪俊無錫人洪武末知沙縣先是郡五邑税糧悉從海道

   轉翰鎭東衞山民不能駕舟多致覆溺俊奏改輸福州延平二衞民懷其德朱孟常

   人永樂中知南平縣爲政不尚苛嚴有古循吏風西芹河泊所漁戸凋殘魚課常逋孟常奏蠲之江

   西民兵採木過縣饑餓瀕死賑粟全活焉中官督木刻期至縣期廹而木未集知孟常才委之從容

   集事而民不擾陳仕淵紹興人永樂間爲尤溪英果寨巡檢邑盜呉十師寇徳化諸縣仕淵

   率衆捕戮之餘黨復起力戰於羅畬場兵敗死焉李秉曹州人正統間授延年推官沙縣豪

   誣良民爲盜而滛其室秉捕抵罪豪訝秉坐下獄副使侯軏論豪如法由是知名徴入都察院理刑

   張敏徐川人正統間爲尤溪薄沙寇犯縣敏率衆禦之或告以賊勢猖獗敏曰吾書吾職死何

  憾賊據險敏先登與戰力盡而死徐昇貴溪人正統間襲正千戸鎮將樂值沙縣賊鄧茂七

  攻城昇運籌戰守賊造吕公車攻城將陷昇設大木抵之又鎔鐵潑車乘𫝑破賊邑賴保全

  瑄正統間爲御史時鄧茂七爲亂黨數萬人陷二十餘縣命瑄往招討瑄令通判倪冕據要害而

  身與都指揮雍埜等屢殲其魁遂斬茂七招脅從復業尤溪賊鄭永祖攻延平復擒斬之餘黨潰散

  丁泉汶上人爲延平衛指揮同知正統間𠞰沙寇有功升行都指揮僉事以𠞰上抗盜死於行

  孫衍華亭人宏治中知延平府有惠政盜殺人刼財縣以良民抵罪衍捕得正盜出良民

  於獄以禱雨勞瘁卒郡人祀之李震來賓人宏治間知順昌縣沙寇胡天秀倡亂邑境騷動震

  率子姪李文李武統民兵追𠞰於大勝菴民賴以安陳大經上虞人宏治中知將樂縣縣𡻕

  漕以給莆莆又漕以給縣風濤湍悍覆溺相望大經請各留本縣民便之李熙上元人宏治中

  知將樂縣廉勤果毅不避權貴立義倉建浮橋重祀典在任六年百廢具舉擢監察御史歐陽

   鐸泰和人正德中為延平知府毁滛祠數十百所以其材葺學宫司禮太監蕭敬家奴殺人立置

   羅珊南海人正德中知永安縣時牟利者訛言縣西南忠洛鄉有銀鑛其地去縣六十里

   密邇大帽山舊為盜藪珊抗言禁阻事乃得止陸相儒秀水人嘉靖中知延平府値兵燹後

   首省坊里供億庫役病民多至破産相儒為條其事改徴折銀募人守庫全閩著為令陸深

   上海人嘉靖中厯國子祭酒充經筵講官言講官撰進講章閣臣不宜改竄忤輔臣謫延平同知較

   閲簿書鈎稽奸蠧不以出自講帷怠於郡政林元倫台州人嘉靖中通判延平府平尤溪

   盜有功析置大田縣之議元倫發之徐階華亭人嘉靖中為翰林編修以論事忤張孚敬斥為

   延平府推官連欇郡事出繫囚三百人毁滛祠剏鄉社學捕劇盜百二十人遷黄州府同知去

   瑞瓊山人嘉靖中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宫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

   教士地不當屈也鄒維連新昌人萬厯中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節巡撫袁一驥以私憾

  摭布政竇子偁罪維連以去就爭監司欲為一驥建生祠維連抗詞力阻行取授南京兵部主事

  傅宗臯豐城人萬厯中知將樂縣廉靜果斷弭盜戢奸至於夜戸不閉徵入為御史

  學夔揚州人天啟間知沙縣慈祥樂易待士有禮㑹大旱親步禱雨甘霖立沛人呼為解公雨

  立亭紀績王士和金谿人崇禎中舉於鄉唐王時擢延平知府王在延平寄託甚重及仙霞

  關破王走汀州士和居守警報疊至士和召父老曰吾雖一月郡守當與城存亡若等可速出勿膏

  斧鑕衆泣士和退入内署從容整衣冠閉户投繯死

 ︹本朝︺錢嘉倫仁和人順冶三年以舉人從征入閩知順昌縣四年土寇攻城嘉倫同典史周

  世榜生員劉元鼎悉力拒守城陷世榜元鼎俱死嘉倫踞坐大罵賊割其舌支解之董潾

  順治三年從征入閩知沙縣時邑初闢民多流亡潾次第安集四年土寇攻城守禦三月糧乏無

  援城破潾𢚩率子亦舒壻張思治及家丁五十三人巷戰皆死潾被執厲罵賊怒叢射之斷其首而

   高咸臨錢塘人順治三年以貢生從征入閩知永安縣寛惠得民心四年土寇攻城招

   漳平教諭呉之璜設䇿率從弟其翰從子顯宗迎戰相持四閲月城破俱死咸臨被執脅降不屈罵

   錢楞嘉善人順治三年以拔貢從征入閩四年署將樂縣事㑹土寇呉長丈謝七寳等竊

   發圍城城中弁兵俱調援順昌未歸楞與縣丞方抗督鄉勇拒守九月城陷楞猶率家丁巷戰墜馬

   見殺闔署被害雍正六年贈按察司僉事祀忠義祠柴自新濟南人順治三年以署守

   備駐防延建汀邵四郡屢立戰功十年將樂呉賽娘聚衆拒險為亂自新單騎入其寨曉以禍福賊

   懷疑未決因於小樓上置酒與之結誓犒其將領於樓下至二更自新斬賽娘首以衣裏之下樓突

   圍出賊黨遂平宋可發膠州人順治六年知將樂縣値巨寇嘯聚保禦無失嘗著興革條議

   六事至今頒為全閩定式張國柱奉天人鎭守延平副總兵官時土寇蜂起延平城孤兵寡

   國柱從容守禦衝圍陷陣每以身先賊望風披靡曰小張飛來矣遂遁去余光辰福清人順

   治八年署南平教諭耿逆叛義不從賊忿恚嘔血而卒傅登瀛蓋州人康𤋮三年知沙縣

   首革加派之弊民感之時歸城弁兵屯境上為量地以居之民不滋擾邑人立祠祀焉謝𧰼

   超安邑人康熙九年知沙縣邑初田賦混淆民多賠累相率逃亡象超從田起賦豁絶除盧衆始

   復業耿逆之亂奸民乗機竊發象超歩行戸曉督令自守邑賴以安李塤湯陰人康熙九年知

   尤溪縣勸農課士以清介得民心耿逆之亂賊黨至縣塤不屈被執百姓號泣擁䕶不得前遂遇害

   妻傅氏殉贈按察司僉事祀忠義祠張陛山陰人任延平同知康熙十六年攝沙縣篆時邑初

   脱兵燹老弱流亡陛多方招集又置大塜收瘞暴骴以勞卒於官祀名宧祠蕭來鸞

   人康熙間知延平府與士民相接必以孝友仁愛為訓嘗條陳徴輸良法十六則行之官民交賴

   胡寳琳歙縣人乾隆十三年由邵武調知延平府讞獄多所平反鄰郡奸民魏現聚衆滋事

   寳琳偵知之率將吏擒𫉬焉事定白於上官脅從者概與末減全活甚衆擢山東鹽運使去之日百

  姓遮道攀留數十里不絶

 ︹人物︺︹五代︺︹南康︺廖澄順昌人仕南唐累官大理評事宋曹彬取江南圍金陵甚𢚩校

  書郎林特勸之降澄曰吾久仕唐君臣之義不可廢也乃豫以死事遣蒼頭歸報其家城陷從容引

  ︹宋︺陳世卿字光遠沙縣人雍熙進士再調東川節度推官㑹李順寇兩川同幕謀自

  全計世卿正色曰食君禄當委身報國奈何欲他圖耶賊引去景德初授福建轉運使厯荆湖北路

  轉運使蠻人侵地命領兵討之標正經界取其要領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自是平定還朝召

  對眞宗器其材授秘書少監知廣州加賜金紫卒贈吏部尚書錄其子南安主簿儼為太祝

  若谷字德繇沙縣人淳化進士為巴州軍事推官拒寇有功調全州入見眞宗識其名顧曰是

  在巴州禦賊者耶特改大理寺丞累官至尚書左丞所至有循良蹟不激訐取名廖正古

  字明遠將樂人治平進士知西安縣有惠政屢言青苗不便遂乞歸著有歸田集弟正一字明畧元

   豐進士元祐中召試館職蘇軾得其䇿擊節歎賞名亞四學士常居言路著直聲出知常州後入元

   祐黨籍有白雲集八卷楊時字中立將樂人熙寕九年中進士第調官不赴以禮謁見程顥

   於潁昌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又見程頤於洛張載著西銘時疑其近於兼愛與頤辨論往

   復聞理一分殊之説未嘗求聞達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千里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有使高

   麗者國王問龜山先生安在使囘以聞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朝廷方圖燕雲時陳時政之弊金人

   圍京城勤五之兵四集時言當立統帥一號令又言童貫梁方平何灌當正典刑除右諫議大夫兼

   侍講議者欲割三鎭以講和時極言不可靖康中兼國子祭酒疏王安石邪説之害安石遂降從祀

   之列建炎改元除工部侍郎致仕卒諡文靖時浮沉州縣四十有七年晚居諫省僅九十日凡所論

   列皆切於世道朱子張栻之學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絡皆出於時子迫力學通經亦嘗師程頤云

   馮夢得字初心將樂人篤志嗜學博洽經史登嘉祐進士厯給事中累官至禮部尚書居官

  不私薦拔嘗奏立龜山書院請賜田養士復其後以主祀時謂扶植道南一脈夢得之力居多

  諝尤溪人熙寕進士知新會縣時行新法郡縣風靡諝獨持不可上書力陳其弊乞歸著有孟子

  解義學者宗之陳瓘字瑩中世卿孫少好讀書元豐中中甲科調湖州掌書記判官蔡卞每事

  加禮瓘知其心術屢引疾求歸徽宗時為左司諌極言蔡卞章惇安惇邢恕之罪權給事中書論曾

  布過出知泰州崇寕中除名竄袁州廉州移郴州稍復宣徳郎子正彚告蔡京有動摇東宫迹事下

  制獄併逮瓘獄具正彚流上海瓘安置通州瓘嘗著尊堯集謂紹聖史官專是王安石日錄改修神

  宗史變亂是非不可傳信張商英為相取其書既上而商英罷瓘徙台州宰相命石悈知州事窘辱

  百端終不能害屢移楚卒瓘論京卞皆披摘其處心發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禍最酷靖康初贈

  諌議大夫召官正槖紹興中賜諡忠肅正彚官直秘閣志節不忝其父黄裳字冕仲劍浦人

  博學宏詞尤𮟏禮經元豐五年進士第一政和間知福州累遷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晉尚書方三

  舍法行裳謂宜近不宜遠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人以為確論年八十七

  卒著有演仙集六十卷呉儀字國華劍浦人清修力學榮利不入於心大為楊時所重羅從

  彥常師事之從弟熙字秀明博學勵操時稱雙璧曹輔字載德沙縣人元符進士厯秘書省

  正字政和後帝多微行臣僚阿順莫敢言輔上疏切諫上令赴都堂審問少宰王黼令吏從輔受辭

  輔操筆曰區區之心一無所求愛君而已遂編管郴州處郴六年怡然不介意靖康中累官簽書建

  炎改元仍舊職未幾卒弟中字久徳與輔同舉進士知永州靖康中聞京城失守積憤成疾卒

  從彥字仲素沙縣人聞同郡楊時得程氏學遂往學焉曰不至是幾虛過一生矣嘗與時講易

  至乾九四爻云伊川説甚善從彥遂鬻田走洛見頤問之既而築室山下絶意仕進嘗采祖宗故事

  為尊堯錄擬獻闕下㑹國難不果朱子謂龜山倡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衆然潛思力行任重詣

  極仲素一人而巳學者稱曰豫章先生淳祐間諡文質李侗字愿中劍浦人聞郡人羅從彦

  得河洛之學以書謁之從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語孟之説從彥極稱許焉既而退居山中謝絶事故

  四十餘年食飲或不充而怡然自適事親孝謹親戚有貧不能婚嫁者則為經理振助之其接後學

  雖隨人淺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既閒居若無意當世而傷時憂國論事感激動人朱松雅重

  侗遣子從學卒得其傳朱子嘗稱侗充養完粹無復圭角平日恂恂於事無甚可否及酬酢事變斷

  以義理則截然不可犯又謂自熧侗學辭去復來則所聞益超絶其上達不已如此子友直信甫皆

  舉進士信甫仕至監察御史以特立不容於朝云鄧肅字志宏沙縣人少警敏能文李綱奇

  之相倡和為忘年交居父喪哀毁踰禮入太學時東南貢花石綱肅作詩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擾民

  用事者見之屏出學欽宗嗣位召對便殿力詆權臣人以為狂欽宗容之補鴻臚寺簿金人犯闕肅

  被命詣諸敵營留十五口而還張邦昌僭位肅義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遇事感激不三月杭二

  十疏言皆切至㑹李綱罷肅奏辯執政怒罷歸病卒廖剛字用中順昌人少從陳瓘楊時學登

   崇寕進士宣和初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紹興初盜入順昌剛遣長子遲諭賊賊

   知剛父子信義散去召爲吏部員外郎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爲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何厯拜御

   史中丞知無不言秦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徳望者檜聞之曰是欲置我於何地耶改

   工部尚書致仕卒子四人遲過遂遽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爲萬石廖氏張致遠字子猷沙

   縣人宣和進士紹興中除殿中侍御史時江西帥胡世將請增和買絹折納錢致遠疏罷之又請罷

   𣙜福建鹽除戸部侍郎再爲給事中以顯謨閣待制致仕卒致遠鯁亮有學識厯臺省侍從言論風

   㫖卓然可觀趙鼎嘗謂致遠有士望他日所守當不渝識者謂鼎爲能知人范旺順昌人巡

   檢司軍校也順昌盜俞勝等作亂土軍陳旺與射士張衮謀舉砦應之旺叱之曰吾等父母妻子皆

   受國家廪食以活今力不能討反更助爲虐是無天地也凶黨忿剔其目而殺之子佛勝年十二以

   勇聞賊詐以父命召之至則俱死賊既平旺死迹在地隱隱不没邑人驚異爲設像城隍廟𡻕時祭

   享紹興中詔贈承信郎馮安國字彦修順昌人力學能文行誼尤高建炎中范汝為據富

   沙籍民降附安國不屈死陳淵字知黙瓘從孫受學程門紹興中廖剛胡寅朱震張致遠等薦

   充樞密院編修官李綱辟為制置司機宜文字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除監察御

   史尋遷右正言面對論程頤王安石學術同異秦檜姻黨鄭億年復資政殿學士淵言億年有從賊

   之醜乞寢其職名檜怒嗾何鑄論罷之廖德明字子晦順昌人受業朱子登乾道中進士

   累遷吏部左選郎官嘗語人以仕學之要曰德明自始仕以至為郎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句而已

   有槎溪集行於世黄復字乾叟劍浦人寳慶進士通判滁州與守陳廣中協力拒金廣中中

   礟死復攝州事八十餘日援不至前後數百戰而殁制帥趙葵上其事特為立祠著書凡三十卷子

   垕廣皆為從事郎︹元︺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既殁哀有過而

   與禮稱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詩之用訓童𫎇虞集歐陽元欲薦於朝居敬固辭

  呉文讓將樂人至正間為龍溪縣尹漳州李志甫反文讓散儲募兵往擊之力戰而死

  陳君用字子材南平人少負氣勇猛過人紅巾賊起閩閫授君用南平縣尹給錢募兵君用

  散家財繼之復建陽浦城等縣以功授同知建寕路事賊圍福州君用率兵往援大敗賊衆權同知

  副都元帥引兵至連江率壯士六十人徒步斬殺賊潰復合君用大呼轉戰中槍而死贈懷遠大將

  軍潁川郡侯諡忠毅張昇字伯起順昌人累官江西儒學提舉至正末陳友諒陷豫章索昇所

  署印昇歎曰吾自㓜𫎇被國恩今年幾七十可違義苟生墮先世而辱名教耶遂投印井中不食死

  ︹明︺張智字原畧昇之子洪武初以明經舉授夷陵州學正才識卓異召為禮部右侍郎凡禮

  樂制度多所建明鄧文鏗字德聲永安人洪武進士知茂名縣治最内擢厯都御史風栽

  凛凛不畏强禦出往四川陜西巡茶貴戚犯禁者劾置之法葉宜字守義南平人永樂進士

  除銅仁府同知厯遷衞輝知府升浙江參政致仕居官盡職寛嚴適宜在衞輝時蝗為災宜禱於城

  隍怱有羣鳥飛食之蝗盡而鳥死宜命穿穴葬焉祭之以文人號為鳥塚蕭原字本初順昌人

  永樂四年官監察御史坐事謫交阯新安府推官單騎之任屬交阯復反欲降之不屈死李文

  殊字宗禮將樂人永樂中用薦除工科給事中左遷縣丞後厯刑曹知廣信府持身廉介布素疏

  食若寒士乞休歸會沙尤寇犯縣文殊贊畫城守邑賴以全又減糧差甦民困置永安縣皆有力焉

  廖文昌字克盛沙縣人永樂舉人厯官御史巡按兩廣風裁甚著致仕歸值鄧寇破縣被執

  罵賊而死上官儀字必達沙縣人家貧役於縣坐逋賦繫獄題鬬鳩詩於圜戸知縣見而奇

  之命再賦應聲而成遂資令讀書成永樂辛丑士授咸寕知縣三載擢知州民扶攜老稚泣留當

  道聞於朝以知州復署縣事六年改任滄州致仕歸黄琛字廷獻將樂人正統進士為戸部主

  事督儲蘇於有聲旱禱輙應人呼為主事雨厯員外郎中被命張淮北全活甚衆擢江西布政政務

  寛簡㑹峒寇作夜攻其砦俘其酋餘黨悉平厯官南户部侍郎巡撫四川還京卒劉璋

  信南平人天順進士厯户部郎中㑹計精核吏不能欺成化中擢山東參政厯總督漕運巡撫鄖陽

  四川政績甚著宏治時累遷工部尚書有詔求善造銅鼓及能擊者璋言四方告災正徹樂減膳之

  時豈宜為此又言不宜興大工動大衆徴財賄帝皆納之以太子少保致仕羅明字文昭南

  平人成化進士授御史巡按廣西時密詔鎭守中官貢禽鳥抗疏止之帝範白金為眞武像遣使送

  武當山又疏諌嘗陳修省事宜言鑾輿遊幸南城西苑賜賚無度非敬天弭災之道遷陜西副使屢

  遷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所至有聲宏治二年召拜工部右侍郎卒廖中字用中順昌人成化

  進士官刑部員外郎擢山東按察僉事築張秋隄岸以勞進副使力請致仕中㓜喪母事繼母以孝

  聞異母弟四人睦之如同産在刑部時莆田林俊言事逮獄中日使人存恤其家俊謫官中令其弟

  晟偕行又命一僕送至貶所人咸義之廖得金南平人世業農自曾祖迄得金昆弟諸孫

  几五世同居共爨每晨起婦女聚一堂以次列坐治女工男子出治農桑長者荷畚鍤前行諸子姪

   各執田器隨之無敢凌躐人謂其家有古禮教之遺胡瓊字國華南平人正德進士由慈谿知

   縣入為御史厯按貴州浙江有聲嘉靖初席書以中㫖拜尚書瓊抗疏力爭尋偕廷臣伏闕爭大禮

   下獄廷杖卒隆慶初贈光禄少郷黄焯字子昭南平人正徳進士厯永州知府嚴禁親喪不

   葬及破産飯僧俗為丕變九溪蠻叛服不常師興率賦諸民焯取郡鹽引錢貯庫備軍需以紓民賦

   遂著為令擢湖廣參政致仕歸蕭崑字叔岡將樂人嘗從蔡清受正德丁卯舉於鄉教諭績

   溪聘入粵闈途次為宸濠所執欲降之崑慷慨言曰殿下違祖訓干天命復欲辱義士乎卒不屈死

   田頊字希古尤溪人正德進士有文章名厯兵禮二部郎中出督湖廣學政闢濂溪書院教飭

   諸生與講性命經濟之學遷貴州副使以母老乞養歸母至九十七𡻕而殁頊攀號躃踊水漿不入

   口人稱其孝游居敬字行簡南平人嘉靖進士改庶吉士授御史巡按應天紏劾豪惡風

   采肅然出為折江僉事累遷副都御史巡撫雲南黔國公沐朝弼故恣横居敬栽之以法弼銜之㑹

  東川酋阿堂作亂居敬請合川貴三省兵𠞰之尋伏其辜升兵部侍郎未代朝弼嗾言者論其喜功

  生事下獄杖戍碣石隆慶初赦歸薦起刑部侍郎尋乞歸卒居敬學務實踐甘貧茹苦衣麤食糲一

  蓆十年高風直節一時鮮儷陳潮永安千戸陳燦子嘉靖中流寇入境燦督兵禦之潮從行

  賊忽奄至燦被創仆地賊將加兵潮以身蔽父血流被體佯死仍忍痛負父歸以免李富

  禮將樂人邑諸生以母多病絶意仕進居常非慶弔不履市𠪨年六十喪母廬墓號𡘜釋服謂其子

  曰吾早喪父未能為服遂設位而𡘜三載如母喪之儀徐尚卿字師臣南平人萬厯舉人

  任劍州知州崇禎十年李自成恚登相等以數十萬衆入四川尚卿聚士民謀曰城必不能守若輩

  速去吾死此衆泣請偕去尚卿不可閲二日城陷投繯死贈布政司叅議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

 ︹本朝︺鄒儀周字西齊南平人順治中由舉人任丹徒知縣以清節著致仕歸耿逆之變𬒳

   下獄誓不屈嘔血而死嚴自泰字去驕尤溪人順治進士為亳州牧有聲致仕家居耿逆

   招授以職不屈繫獄及大兵至始得免黃中正永安諸生順治丁亥土寇陷城義不受辱

   取繩分給闔門令自盡長男良詔婦李氏女如妹㓜男良諭俱縊良諭甫五𡻕為賊救甦同時諸生

   李秉鐸以罵賊自經林馥以守城𬒳廖鼎佐將樂人順治戊子陷邑城扶母避難山

   中聞父被執即奔赴求以身代賊感悟並釋之雍正七年 旌盧菁沙縣人順治戊子負母避

   兵遇虎踞路菁以身蔽母號曰第噉我母傷吾母虎俛首去 鄧 可權字仲達沙縣人順治

   進士丙申寇犯邑城有議歛金求和者可權謂令曰吾財有盡賊欲無獻非計也不若以此為戰守

   計令從之城賴以全授荔浦縣未赴卒張存順昌人康熙十三年逆為亂存糾義旅保元

   坑鄉潛使人赴軍前乞援並條機宜授存總兵劄令捍禦建昌邵武丁州等地且為内應賊偵知𢚩

   攻元坑元坑地平無險可恃存以忠義潡衆屢敗賤賊恚甚遣其黨三路夾攻十五年九月元坑陷

   𬒳執死之事  聞贈右都督廖騰煃字占五將樂人康熙舉人初令休寕氷蘗自守

   斷決無滯俗多以人命誣陷株累者騰煃痛懲其弊刁風始息庚午充江南鄉試同考官所薦拔稱

   得人乙酉典試江南得人尤盛厯官户部侍郎致仕歸徐日森將樂人糿以孝稱比長貿

   遷於外忽夢父病即馳歸父果呻吟牀褥尋就愈後父母俱年至八旬生平所置産悉署父名均分

   諸弟雍正六年 旌廖悦將樂人性至孝年未冠父為奸民所執悦奮身奔救罄資以贖得免

   二親殁廬墓終身雍正九年 旌羅基沙縣人年六𡻕母疾躬侍湯藥晨夕不離母卒𡘜泣

   拜奠如成人事繼母曲得其歡心兄弟八人友愛雍睦為鄉閭所重高俊沙縣人七𡻕喪母𡘜

   奠如成人事繼母無異於所生十五𡻕父攜俊賈江西尋命歸娶數年父無音耗俊往江西尋覔不

   得轉江南至浙江兩足腫潰道病絶粒不得巳奔囘省母又數年弟稍長乃與母泣訣誓不得父不

   返復由廣東至湖南逢人訪問卒遇父於四川萬縣時父囊澀不歸十年矣因奉與俱歸孝養備至

  父以夀終嘉慶十六年 旌陳賓順昌人嘉慶二十三年以孝 旌

 ︹流寓︺︹宋︺朱子婺源人父松任尤溪尉寓延平鄭氏而朱子生後遭父喪徙崇安依父友劉子

  羽居趙師檟淮右人以罪拘管西外宗正司紹定中福建提刑王夢龍以智勇可用屬

  製軍器㑹寇逼尤溪師檟統卒數百往戍大書於旗曰不與賊俱生人皆壯之迎敵於林嶺身為先

  鋒戰十餘合所乘馬適陷田中賊斷其左臂師檟以右手拔背刀斬七級力盡仰天呼曰師檟報國

  死於此矣遂殁尤溪民為立廟戰處贈武節郎︹明︺艾南英東鄉人明末兩京繼覆江西郡

  縣盡失南英乃入閩唐王召見陳十可憂疏授兵部主事尋改御史明年八月避地西郊興化寺卒

  彭君選不知何許人寓永安文昌橋生祠内丙戍八月衣巾北向叩頭畢赴水死留題壁間

  有逃來閩地又如此之句王孫蕃雄縣人崇禎時為御史兩疏劾監軍中官劉元斌殺掠罪

  狀並陳剿寇方畧帝御中左門手其疏示百官暴元斌罪下之理後為馬士英黨修隙落職隱居延

    平坐卧 小樓不 通款謁布衾簞 食儀範 凛然

  ︹列女︺︹宋︺小常村民婦南平人建炎 中叛卒楊勍寇南劍州道出小 常村掠一民婦欲

    與亂 誓死不受汚遂遇害棄屍道旁賊退人為取𢉉屍 所枕籍處跡宛然不滅每雨則乾晴則濕削

   去則 復見 覆以他土 其跡 愈明范  旺妻馬氏順昌人旺 為巡檢司軍校與子 佛勝俱為

   賊黨 陳望 等所殺馬氏聞之行且 𡘜賊 脅污不從節解之廖  氏沙縣 人性慧解歌舞 紹定三年

    為賊 所掠 命之歌舞廖罵曰我恨不 磔汝 肯悅汝耶賊怒殺之︹  元︺劉國美妻林氏

    名愈娘沙 縣人至正間江西寇鄧克明破縣愈娘被掠至安 濟橋謂同行諸婦曰吾雖死不受辱痛

   𡘜而投於河 施 九泰妻卓氏尤溪人 少有志操嫁未幾夫卒卓 誓不二志遺腹生

   一子紡織 勤劬以供衣食教其子成 立至正間旌︹ 明︺彭阿積妻張氏名陂娘尤

   溪人洪武中夫溺死氏年十九誓撫遺孤後舅姑强之嫁遂自縊同邑黄喬如妻某氏遇賊不屈死

  王文珍聘妻糜氏名曹婢延平衞人許聘未婚文珍卒喪過其門氏登樓於牕間

  泣送遂自縊死徐氏名冬使南平人少適黃瓊瓊蕩子也鬻徐於富商徐泣請死商驚異歸之

  瓊又誘惡少娶之徐度不能脱奔與母訣遂自縊死張文宗妻陳氏順昌人正統初

  為山寇所執將獻之賊首至西渡陳謂賊曰若欲獻我於帥而尚繫我後必𫉬譴矣賊釋之遂投水

  死同邑葉周安妻呉氏偕媳高氏遇寇不辱死朱廷堦聘妻熊氏夫亡殉節張氏女

  娘將樂人正統中沙寇入境女年十八為所執將舁去紿曰請歛衣飾以隨潛至屋後自縊又潘氏

  女年十六被掠不屈賊殺之松下同邑沙成文妻熊氏揭瓊芳妻蕭氏先後遇亂自盡温敬妻余氏

  夫亡殉節祐溪貞女沙縣人失其姓名正統中鄧茂七破沙邑女匿草間為二賊所𫉬過

  溪橋女紿賊曰扶我過當從一人二賊爭趨挽至橋半女視溪流急拽二賊共投俱溺死陳氏

  婢沙縣陳仕進使女也仕進三𡻕失怙恃氏撫之遇鄧茂七之亂乃負仕進攜其家簿劵匿於山

  谷竟存陳氏之門胡貴妻陳氏沙縣人年十六夫亡撫子宗旺長娶姜氏生子斯祐

  三𡻕而宗旺卒姜矢志如姑斯祐娶呉氏生二子復亡呉守之成立三世苦節人以為難林鳳

  妻黃氏名怡姐南平人嘉靖中為流寇所𫉬至臨溪高橋奮身投水死七日收屍顏色如生

  時年十七羅舉妻張氏沙縣人嘉靖中為寇所執賊首悦其羙欲留之張罵不絶口賊

  怒割乳剖心棄其首河中同邑鄧琳祥妻林氏姜成起妻鄧氏鄧斯謹妻練氏羅聘吾妻鄧氏俱罵

  賊死陳師衡妻朱氏陸文諒妻林氏張從傳聘妻高氏俱夫亡殉節王珣妻黃氏

  人嘉靖中寇刼其鄉與衆婦乘舟避賊衆匿艙中氏獨坐於外衆曰不虞賊見乎氏曰正恐賊來不

  及死耳巳賊至氏急投水死何應科妻蔡氏沙縣人年十六夫卒遺腹四月誓志

  以守足不履閾鄰火延及於庭泣而禱天俄風返火滅人謂誠節所感嚴師訓妻鄧

  氏永安人賊執欲污之大罵不從賊裂其口殺之同邑郭茂賢妻林氏鄧林彩妻陳氏林安居妻

  嚴氏羅立妻劉氏黄尾四妻鄭氏劉麟生妻嚴氏陳氏女俱遇亂不屈被殺呉天性妻鄧氏羅正茂

  妻劉氏羅正卿妻姜氏林向翰妻羅氏陳漢杜妻鄭氏李舜元妻楊氏游景芳聘妻呉氏王珙妻黄

  氏陳某妻林氏林氏女尾姑俱遇亂不辱自盡王貞勝妻陳氏賴孫盛妻陳氏俱夫亡殉節

 ︹本朝︺趙必珩妻蔡氏順昌人寇亂夫被殺氏同夫妹匿山下指古井相誓曰此我二

  人死所也賊至遂相攜投井同邑陳一證妻孫氏范鑄妻蔡氏林𤇍女俱遇寇不辱死陳正

  標妻林氏沙縣人年二十七夫亡撫孤苦節四十餘年康熙五十四年 旌余順

  老妻陳氏沙縣人順老出外氏獨居强暴突入其室欲犯之堅拒不從扼喉死康熙六十

  一年 旌丁宏緒聘妻梅氏南平人年十六未婚而夫卒氏聞訃投繯以殉

  天賡妻呉氏順昌人年二十七夫卒孀居五十餘歳雍正五年 旌熊彭年

  女名烈姑將樂人母卒女哀號欲殉父諭之曰汝忍增我悲耶女掩面骨立父病侍湯藥不少檞

   及殁女𡘜曰前以父老故不得死今何用生為遂閉户自經同邑伍其清妻蕭氏夫亡殉節

   成久妻廖氏將樂人夫死於寇時年二十五與伯姊乘舟入城鳴官報仇舟至常口灘

   月昏波激舟幾覆氏禱曰我娠三月幸留一綫以延夫後俄而風順得濟官為捕寇置之法後生子

   嗣武撫之成名守節五十餘年雍正五年 旌廖啟烘妻黃氏將樂人年十九夫殁

   苦節五十一載雍正八年 旌王仲仁女沙縣人年十六獨處遇暴强執其手羞忿自經

   雍正十三年 旌邵弼勲妻曾氏尤溪人隨夫避亂入山夫為賊執割去左耳氏

   於林莽中見之遽出紿賊曰幸釋吾夫願以身從賊信之氏見夫去遠遂大罵求死賊怒殺之同邑

   黄季儒妻林氏徐𨳩淑妻呉氏遇寇不辱死俱雍正五年 旌蕭應正妻林氏

   人夫亡年二十三誓志撫孤厯五十餘年雍正五年 旌張可表妻賴氏永安人年

   十八適張未幾夫卒氏遍書烈女不事二夫六字服滿閉門自經死同邑黄者定妻王氏陳道遠妻

  程氏鄧元英聘妻曾氏俱夫亡殉節鄧頤妻黄氏永安人年二十四歸頤生二子頤卒

  抽刀自刎舅姑急救得甦迨長子麟生遊於庠仲漸成立一日謂二子曰吾偷生已十六年矣將見

  汝父於地下遂託疾不服藥而逝麟生妻陳氏嫁未幾麟生卒陳投繯以殉邢曰都妻

  羅氏永安人年二十五夫亡守節八十五𡻕卒雍正七年 旌黄衮妻林氏

  人年二十八而寡事百𡻕姑以孝稱撫子錫祚長娶張氏未幾復亡張年二十三𡻕與姑相依一門

  雙節同邑羅世綬妻賴氏林崇妻陳氏俱雍正十年 旌鄒國恩妻呉氏南平人年

  二十夫殁慟𡘜欲絶奉姑命勉自存課子周謨成名篝燈紡績孝事姑嫜姑卒氏哀毁七日而殁人

  稱節孝兼全同邑李某妻管氏萬應海妻黄氏生員王武妻張氏俞大本妻張氏生員徐一德妻駱

  氏練韜妻陳氏生員何仕雲母徐氏王錫璋妻陳氏邱易妻嚴氏魏一廉妻盧氏魏伯𠃔妻張氏上

  官椿妻黃氏應嗣灝妻翁氏俱乾隆年間 旌高洪逵妻任氏順昌人年二十六夫

  殁守節五十七年子如峯妻羅氏亦以節著同邑楊元榕妻呉氏孟孔衷妻王氏孟雲棟妻張氏周

  高生妻陳氏江廷桂妻任氏謝文光妻范氏游德鏞妻廖氏張廷臣妻孫氏朱爲敬妻俞氏任紹釗

  妻高氏章士仁妻廖氏呉日湖妻楊氏呉占千妻高氏張熺妻余氏饒鍾妻林氏張陽廉妻王氏俱

  乾隆年間 旌林人鳳妻廖氏將樂人年二十二夫殁翁姑年老二孤穉幼氏孝事

  舅姑紡績課子艱苦備嘗同邑王平之妻鄭氏廖永齡妾林氏俱乾隆年間 旌李思國

  妻王氏沙縣人年十七夫殁遺腹得男鄰婦勸其他適力拒之毁形自誓勤女紅課子年躋

  大耋同邑陳元治繼妻黄氏生員林日曜妻鄧氏羅粹生妻李氏長媳姜氏姪媳許氏鄧光興妻楊

  氏高裕達妻廖氏鄧奎郎妻魏氏羅文錦妻陳氏林一鳳妻王氏黄守愍妻余氏楊叔蕡妻𥠖氏李

  克壯妻鄧氏盧蕚妻張氏林長祺妻張氏曹有慶妻樂氏羅正吾妻鄧氏羅肇鼎妻鄧氏林大櫸妻

  魏氏黎其德妻林氏鄧州文妻林氏俱乾隆年間 旌陳滄妻王氏尤溪人年二十

  八夫殁撫孤守節年六十六卒同邑胡紹治妻張氏蔣聿崝妻胡氏烈女陳必喜聘妻鍾氏俱乾隆

  年間 旌賴大成妻陳氏永安人年二十三夫殁守節五十六年嗣子伯禩復殁妻

  江氏奉姑守志撫子五十二年人稱雙節同邑賴世績妻鄧氏陳湯道妻鄭氏王廷桂妻廖氏邢錫

  爵妻陳氏邢燦英妻朱氏李騰璘妻陳氏許増信妻鄧氏劉廷坦妻黄氏朱世求妻聶氏馬學海妻

  劉氏俱乾隆年間 旌楊添崙妻連氏順昌人夫亡守節同邑廖天明妻黄氏蔡

  深九妾李氏俱嘉慶年間 旌廖漢耀妻林氏將樂人夫亡守節同邑生員王者觀

  繼妻葉氏俱嘉慶年間 旌鄧世光妻蕭氏沙縣人夫亡守節同邑龔光剛妻潘

  氏俱嘉慶年間 旌邦定妻蕭氏尤溪人夫亡守節同邑陳聖祥妻李氏葉芹水

  妻王氏俱嘉慶年間 旌陳漢瓊妻趙氏永安人夫亡守節同邑賴兆昺妻范氏張

  朝經妻劉氏俱嘉慶年間 旌

 ︹仙釋︺︹晉︺衍客南平人避亂隱居郡北之含源山結廬煉丹丹成舉家上昇︹唐︺裴頭

  陀嘗以鐵履渡水來居永安栟櫚山結草廬跌坐坐側石竅日湧米二升以贍之客至則增今石

  竅猶︹宋︺上官道人南平人辟穀鍊氣一日偈云處世紅塵五十八混世猶存今始

  殁時人若問我歸處掃盡雲霞一輪月後戍兵於廣西有復見之者常總尤溪施氏子初母夢

  金人長丈餘持白蓮花授之覺而娠總在孫提聞酒肉氣輒嘔年十一出家精釋典有道行楊時與

  論性謂本然之善不與惡對胡安國聞而是之饒松沙縣人少入山樵採遇異人為人傭工時

  亢旱主家試其術欲令水溢松以鋤掘地水須臾漲溢後坐化於毗山宋末文天祥帥師經其處士

  卒饑渴松持壺漿勞之飲遍而不竭問其姓名曰吾饒松也尋具事以聞封祐眞天師慶眞

  順昌蕭氏子年十四出家十九受戒遊江西得眞㫖於泐潭禪師了然開悟歸將欒含雲寺大振宗

  風尋化去

 ︹土産︺銅唐書地理志尤溪有銅明統志尤溪沙二縣出府志南平沙二縣東皆有銅場久廢

  唐書地理志尤溪將樂有鐵明統志有冶在南平縣者四尤溪縣者十七寰宇記延平稻有十

  種曰金黍赤鮮白稌先黄金牛虎皮女兒挾糖黒林先白宋史地理志南劍州元豐貢茶府志

  出南平半巖者佳寰宇記延平茶有六種曰白乳金字蠟面骨子山挺銀字九域志劍浦縣有五焙

  白苧布明統志白苧布諸縣俱出將樂尤佳𥿄閩書延以竹為𥿄府志順昌有猫竹

  取其筍將成竹者浸為竹絲造各色紙明統志南平縣有滷水石可為硯又有花紋石色青

  紋素有山水禽魚形狀可為硯為屏府志花紋石一名花孜石出黯淡灘下急流處故不易得葉夢

  得硯譜滷水石細潤而不甚發墨黯淡石宜墨而膚理不逮金橘明統志南平沙縣出

  香宋史地理志南劍州貢土茴香明統志南平等縣出折筍府志一名接筍大如指長四五

  寸出南平縣高山上山下有澗泉土人取筍浸泉中一夕色白味佳為筍之最










                        協修官邦光恭 纂

                        總纂官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王式和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