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贛州府志/卷01
圖 ◄ | 嘉靖贛州府志 卷一 |
► 卷二 |
天文
[编辑]在天成象者曰文。天體至大,無不覆幬;而星之照臨,則有分野。贛當南斗之墟,占𠋫事應,稽古有徵。首志之以著觀察之義。
分野
[编辑]贛入南斗十度。〈《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封域皆有分星。註云:斗牛女,揚州。《爾雅》:斗牽牛,吳分野。《春秋元命包》曰:牽牛流爲揚州。《淮南子》曰:須女,吳。《漢書·天文》: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地理:吳,斗分野。《東漢天文志註》:斗,玉衡第六星,主揚州。《晉天文志》: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皇甫謐帝王世紀:自斗十度至女七度,吳越分。《唐書》:南斗,吳分。《天文志》:每星分例以初中終三度分之,吳星紀初起斗七度,申斗二十四度。《宋·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各列十一星,其東垣南第六星爲吳越。《元史》: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吳越星紀之次。國朝《天文志》:贛斗分野,陳卓、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諸公,細椎星次分野,謂豫章入南斗十度,豫章今贛地是也。〉
次星紀丑位。〈《周禮》保章氏註:星紀,吳越也。《東漢郡國志》: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𡚒,若今吳越分野。費直《周易説》:斗十度至須女五度爲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分野。蔡邕《月令章句》:斗六度至須女五度,謂之星紀,吳越分野。魏太史令陳卓曰:自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爲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分野,屬揚州。《唐書》:南斗,牽牛星紀也,丑位;即星紀次舍南斗牽牛二星麗焉。贛旣入南斗十度,則其次舍正當在星紀丑位。〉
麗南斗第四星曰天相星。〈《晉書》云:北方南斗六星,天廟也;南二星,魁天梁也;中二星曰天相;北二星曰杓曰天府庭。《宋史》按石申云:魁第一主吳,二會稽,三丹陽,四豫章,五廬江,六九江;贛爲豫章,故麗第四星。〉
屬三台司命下星。〈《宋史》云:上台爲司命,中下台爲司祿。又曰上台上星主兖豫,下星主荆揚;中台上星主梁雍,下星主冀;下台上星主靑,下星主徐。贛,古揚州;故屬司命下星。〉
屬北斗權星。〈《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兼之。《廣雅》云:布度定紀,分州繫象徐揚,屬權;贛,古揚州,故屬權星。〉
氣候
[编辑]贛據江西上游,所隷十邑,阻山帶川,地勢稍偏。天氣隨之燥濕,寒燠之候,較之中土不倫。每歲正月旣望,隂霾日多,晴霽日少。三四月天氣鬱蒸,礎石皆潤;暴雨時作,溪流泛漲,甚至灌城。節屇夏至,間有雷震雲簇,雨不移時,雖隔二三里亦異。冬深隂雨𩄡𩆧,斷而復續,雲封山巔,或旬日不解。大凡芒種之前,綿衣袷服,唯視雨晹爲節。芒種以後,則日迫扵𤍠矣。炎歊煩毒,多在三伏之天,而入秋彌烈。迨白露霜降之交,風氣漸肅。雪霰歲一二作,盆盎貯水及池湖凝薄氷,見日卽融。地近炎荒,寒暑不得其正;深山長谷,時有嵐氣,中之者輙成瘧疾。
地理
[编辑]今天下郡縣,地有廣狹,各分疆爲界,設險愼固之意寓焉,有民社者所當知也。
沿革
[编辑]贛,古揚州域〈見《禹貢》周職方氏〉。春秋隷吳越〈始隷吳;吳㓕隷,越。戰國隷楚;顯王三十五年,楚敗越;明年,盡取吳地〉。秦,隷九江郡〈始皇二十四年,㓕楚;明年,罷侯置守,分天下爲三十六郡〉。西漢高帝元年,項王立黥布爲九江王;四年,攺淮南王,隷淮南國;六年,析九江置豫章郡領縣二〈贛、𩁹:都〉。東漢獻帝初平二年,析置廬陵郡〈宋志、後漢志註皆云興平元年孫策分豫章置廬陵郡;元和志云興平二年;資治通鑑則書于建安四年。蓋初平置郡無何輙爲丹陽僮芝擅郡穪守,建安四年策定豫章,以孫輔爲守攻芝,克復廬陵;則廬陵前此巳爲郡矣。輔旣克芝,卽爲吳有,故以郡爲策置,通鑑遂書于克芝之年。後漢范曄書策據江東于興平元年,諸書皆誤以興平中置郡,今從雷次宗豫章記及水經註。東漢,贛縣屬廬陵郡,則置郡在初平二年無疑〉。三國吳嘉禾五年〈孫權年號〉,析廬陵置南部都尉于𩁹都,領縣六:贛、𩁹都、陽都、平陽、南康、揭陽〈見元和郡志。按,晉志稱皓置,恐誤〉。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始罷,置南康郡,領縣五:贛、𩁹都、平固、南康、揭陽〈吳平固卽平陽,南康卽南安〉。惠帝元康元年,割南康隷江州。東晉永和五年,太守高琰始築城章貢二水間,卽今郡治。南宋順帝昇明初,置南康國;義熈七年,徙贛縣東。齊仍置郡。梁元帝承聖元年,復徙舊治;陳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攺置虔州〈取虔化水名〉。焬帝大業初,廢州,復爲南康郡,領縣四:贛、虔化、𩁹都、南康。隋末,林士弘據。唐高祖武德五年,復爲虔州,領縣如隋,隷洪州總管府。太宗貞觀元年,隷江南道〈天下析爲十道。高宗永淳元年,析南康置南安縣;中宗神龍元年,陞縣之大庾鎭爲縣〉。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置十五採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虔隷江南西道〈江南析東西道〉。天寳元年,攺南康郡〈併南康縣爲信豐〉。肅宗乾元二年,又攺虔州。德宗貞元四年,析𩁹都置安遠;領縣七:贛、虔化、南康、𩁹都、信豐、大庾、安遠;江南道。憲宗元和六年,第爲上州。懿宗咸通七年,陞節鎭,號百勝軍。五代時僞吳楊隆演遣劉信破虔州,武義二年攺節度使。後唐長興二年,取吳,置昭信軍節度〈析置瑞金、龍南、石城,保大中復置上猶〉。宋太祖開寳八年,曹彬平江南,仍爲昭信軍。太宗太平興國中,置㑹昌、興國,領縣十有三。淳化元年八月,割上猶、大庾、南康,置南安軍。𡽪宗大觀元年,陞爲望郡。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復攺虔州曰贛州〈校書郎董德元,言䖍州爲虎頭州,非佳名,天下舉安,獨此郡有小警意,其名有以名之。廷臣建議亦謂䖍有䖍殺之義,請去其不令之名。是年二月得旨攺今名,取章貢二水合流之意〉,領縣十,隷江南西路〈時攺䖍化爲寧都〉。元始祖至元十三年,平江南,攺江西道〈二十四年併龍南入信豐,安逺入㑹昌〉。成宗元貞二年,攺州曰路,領縣五〈贛、興國、信豐、𩁹都、石城;陞寧都、㑹昌爲州,析瑞金隷會昌;至大二年,復置龍南、安逺隷,寧都〉,直隷江西行中書省。順帝至正十八年戊戌八月,僞漢陳友諒遣將熊天瑞䧟贛據之;二十二年壬寅,納欵請降,旣而復畔;甲辰冬十月,國朝中書平章政事常遇春督兵臨贛,明年乙巳二月,贛平。洪武二年巳酉,攺路曰府,領縣十〈贑𩁹、都、信豐、興國、㑹昌、安遠、寧都、瑞金、龍南、石城〉,隷江西布政司,道曰嶺北云。地方千百五十里〈廣四百九十里,袤六百六十里〉,東長汀〈隷福建汀州〉,東南長汀,南翁源〈隷廣東韶州〉,西南大庾,西南康〈俱隷南安〉,西北龍泉,北萬安〈俱隷吉安〉,東北廣昌〈隷建昌〉。
贛縣
附郭。本漢舊縣,隷豫章郡。東漢隷廬陵郡。吳隷南部都尉。晉始爲南康郡治。東晉隷江州。南宋隷南康國。齊梁陳仍爲南康郡治。隋爲虔州治,攺縣曰南康,尋復曰贛。唐天寳元年復爲南康郡治。乾元元年復爲虔州治。宋紹興二十三年爲贑州。元元貞二年爲贛州路,縣曰南康曰贛。國朝攺路曰府,贑縣隷焉。地方三百七十五里〈廣百有十里,袤二百有六十五里〉,東𩁹都,東南𩁹都,南信豐,西南南康〈隷南安〉,西南康,西北龍泉,北萬安,東北興國。
𩁹都
距府東百有五十里。漢高六年遣灌嬰置縣于東溪;北有𩁹山,故名𩁹都;隷豫章郡。吳爲廬陵南部都尉〈嘉禾五年,割邑東北地置掲陽縣〉。晉隷南康郡。宋攺郡曰國。齊復曰郡,縣隷如故。陳永定二年,徙縣大昌村。隋大業九年,再徙東溪。唐武德五年,再徙大昌。貞觀五年墊於洪水,安撫使任懐玉議徙今治。五代以來,縣名悉因漢〈唐貞元四年,析邑南三鄉置安逺;天祐元年,析縣之六鄉于九洲鎮置㑹昌,及益瑞金〉,國朝仍之。地方二百有二里〈廣百里,袤百有七里〉,東瑞金,東南㑹昌,南信豐,西南信豐,西贛縣,西北贛縣,北興國,東北寧都。
信豐
距府東南百有七十五里。本漢豫章郡南野縣地,晉太康中攺曰南康縣,唐永淳元年始析南康東南地置南安縣,卽今縣治。天寳元年攺曰信豐縣〈南唐保大十一年割置龍南縣;至元二十四年,省龍南入信豐;至大二年復析信豐置龍南〉,國朝仍之。地方四百有二十里〈廣二百有七十五里,袤百有四十五里〉,東㑹昌,東南安遠,南龍南,西南保昌〈隷廣東南雄〉,西大庾,西北南康,北贛縣,東北贛縣。
興國
距府東北百有八十里。宋太平興國七年,知軍州事王協議析贑縣㶑江鎭之七鄉,益以廬陵泰和地,卽鎭置縣;縣名興國,蓋取諸年號耳。元如故。國朝仍之。地方三百有六十五里〈廣二百有四十里,袤百有二十五里〉,東寧都,東南𩁹都,南贛縣,西萬安,西北泰和〈隷吉安〉,北廬陵〈隷吉安〉,東北廬陵。
㑹昌
距府東二百里。宋太平興國七年,析𩁹都九洲鎭地置縣,時鑿井得瓴甋十二,有㑹昌篆文,故名。紹定四年陞爲軍。咸淳五年復爲縣。元貞二年陞爲州〈割瑞金隷焉〉。國朝洪武二年,仍攺曰縣。地方四百有五十五里〈廣一百九十里,袤百有六十五里〉,東武平〈隷汀州〉,東南武平,南安遠,西南安遠,西信豐,西北𩁹都,北瑞金,東北瑞金。
安遠
距府南三百有四十里。梁大同十年析𩁹都地置縣,南有安遠水,故名。歷陳逮隋,廢。唐貞元四年,刺史路應復析𩁹都南三鄕地置縣。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四年,省;至大二年復置縣,隷寧都州。國朝仍隷贛州府。地方六百有六十五里〈廣二百有三十里,袤四百有三十五里〉,東武平,東南程鄕〈隷廣東惠州〉,南興寜〈隷惠州〉,西南龍川〈隷惠州〉,西龍南,西北信豐,北會昌,東北㑹昌。
寧都
距府東北三百有六十里。三國吳嘉禾五年,析𩁹都東北地于陂陽鄕白鹿營置揭陽縣。寳鼎三年,徙縣治陽田營,攺曰陽都。劉宋析置虔化縣〈𠂻愉記:當虎化石,而爲邑號;因人易文而作䖍名〉。晉太康元年徙徐觀,以其地里名太平,攺曰寧都,省虔化入焉。齊梁陳因之。隋開皇十八年,徙萬斛里攺,曰虔化。大業中始徙今治。宋紹興二十三年,復攺寧都。元元貞二年陞爲州〈領石城;至大二年復析置龍南、安逺隷,焉〉。國朝洪武二年,仍攺曰縣。地方四百有八十五里〈廣百有七十五里,袤三百有十里〉,東石城,東南瑞金,南瑞金,西南𩁹都,西𩁹都,西北永豐〈隷吉安〉,北宜黃〈隷撫州〉,東北廣昌。
瑞金
距府東三百有八十里。唐天祐元年,楊吳析𩁹都象湖鎭置監,掘地得金,因名瑞金。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陞爲縣。宋太平興國七年,割地益之。元元貞二年隷㑹昌州。國朝仍隷贑州府。地方三百有五里〈廣百里,袤二百有五里〉,東長汀,東南長汀,南㑹昌,西南㑹昌,西𩁹都,西北寜都,北寧都,東北石城。
龍南
距府南四百有十里。本漢南野縣地。唐天寳後爲信豐縣地,置百丈戌陞爲,鎮,尋攺䖍南。五代僞吳攺爲塲。南唐保大十一年陞爲縣,南有龍潭,故曰龍南;隷虔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省,併入信豐。至大二年復析置龍南,割隷寧都州。國朝仍隷贑州府。地方三百有八十五里〈廣二百有二十里,袤百有六十五里〉,東安逺,東南龍川,南河源〈隷惠州〉,西南翁源,西始興〈隷南雄〉,西北始興,北信豐,東北信豐。
石城
距府東北四百有六十里。南唐保大十一年析寜都縣東石城塲置縣,隷䖍州。舊以石山聳峙如城,故以名塲;縣襲其名。宋因之。元元貞二年割隷寜都州。國朝仍隷贛州府。地方百有九十五里〈廣五十有五里,袤百有四十里〉,東寧化〈隷汀州〉,東南寧化,南長汀,西南瑞金,西寧都,西北寧都,北廣昌,東北寧化。
風俗
[编辑]氣化有盛衰,習尚有羙惡,此風俗之所以不同也。然,豈終不可同哉?移易之機,齊魯之變,存乎其人耳。
贛
火耕水耨,漁獵山伐爲業,飮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其作工巧,好佛信鬼〈俱《後漢地理志》〉。抗志厲節〈宋蘇軾記〉,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曾丰序〉,人物伉徤大槩。去南漸近,得天地陽氣之偏,不可以𠛬威懾而可以義理動。地大而俗嚻,山寛而田狹;俗嚻故易以譟,田狹故易以饑〈俱宋文天祥云〉。勁捷尚義〈李太初州學記〉,士知向學,民頗遷善〈《通志》〉。
𩁹都
士尚氣,無切磋,農惰工樸。冠婚䘮祭尚儉,居服飮食器用不求華侈〈俱宋周頌論〉。民性少恆,易生喜怒。男雖躬稼,女不親蠶。力本右文,士多向學〈俱舊志〉。
信豐
家給人足,好善樂施,俗尚浮華,踈扵禮節〈舊志〉。市無方言,家不糜食〈羅玘序〉
興國
剛悍勁險,尚氣喜爭〈宋朱夣龍記〉。崇尚家禮,好積古器。民鮮商販,惟務農業,風俗儉約〈俱舊志〉。
㑹昌
俗雜風殊,質而少文〈元劉本學記〉。地偏俗朴,多出武夫勁卒。居民伉徤,嗜勇好闘〈俱舊志〉
安遠
伉徤難治〈胡儼學記〉,婚婣苟且,喪祭踈畧,邑治荒僻,民性朴野〈俱舊志〉。
寧都
果而挾氣,勇而喜爭〈宋楊萬里學記:山聳而厲,故其民果而挾氣;水湍而清,故其民勇而喜争〉。民善治生,有勤儉風。士知務學,無浮靡習〈舊志〉。
瑞金
民性悍勇,疾病喪葬多崇巫佛。士性敏而欠學,民務耕而不商〈俱舊志〉。
龍南
民惟力耕,不知販負,輕生好闘,勇悍相角〈舊志〉。婚婣鮮禮,喪葬裒貲〈董徳元䟽〉。
石城
民俗桀鷔,獷訐難理〈宋朱敏學記〉。男耕稼不商賈,女麻炱不蠶桑〈郡舊志〉。
形勝
[编辑]乾坤靈秀之氣隨地融結,而形勝在焉。吾贛據江右之上流,崆峝峙其前,三陽枕其後,章貢二水繚繞乎左右,而鬱孤臺屹立乎中,誠一方之壯觀也。保障得人,可以乆安長治矣。
贛地最廣大,山長谷荒〈王安石學記〉。接甌閩百粤之區,介谿谷萬山之阻〈洪邁表〉。江湖樞鍵〈地輿紀勝〉,嶺嶠咽喉〈韓絳䟽〉。
郡城南衍北銳,章貢夾流,崆峝前朝,三陽枕後〈舊志〉。崆峝摩天,章貢激石〈蘇軾云〉。水繞靑羅帶,山環碧玉屏〈趙抃詩〉。山爲翠浪湧,水作玉虹流〈蘇軾詩〉。貢川章川結襟帶,梅嶺桂嶺來朝宗〈黄魯直詩〉。山川雄秀,風氣固密〈彭時學記〉。沃野千里,山川城郭之勝雄于嶺北〈劉鴻記〉。孤塔層層如筆立,𩀱橋隱隱似龍浮〈王度詩〉。
𩁹都
居贑上㳺,舟車交㑹〈元楊繼祖學記〉。𩁹山北聳,羣峯南列。東曰靑山,儼然雲障;西曰馬嶺,勢摩空霄。清流環列,地土廣夷〈舊志〉。
信豐
據贛上㳺,寔爲望邑〈舊學記〉。桃江抱城,武山排闥〈宋縣令羅椅詩〉。前聳南山,後峙石塔;碧桃之水遶其東,九日之岡盤其西〈胡𠑊譙樓記〉。七里灘灣,三明山秀〈舊志䜟語〉。
興國
地僻谷荒,山麄水悍。玉方諸山崇峙四面,㶑濊二江交流東西〈舊志〉。
㑹昌
闍山峙其前,明山擁其後;左右羣峯,排列雲障。綿水東來,湘水南下。山圍四固之險,水橫玉帶之淸〈俱舊志〉。
安遠
馬鞍列障,曲嶺横几。欣山列屏,濂水横帶。其左右諸峯,森羅布列,有環峙獻狀之雅〈俱舊志〉。
寧都
山聳而厲,水湍而淸〈楊萬里學記〉。螺峯拱前,金精峙後;蓮峯武嶂,夾于東西。梅川萦廻,澄澈如鑑〈舊志〉。
瑞金
軍門龍山列峙于前,銅鉢龍霧疊映于後;隘山閩嶠蟠亘其左,螺峯石塔環抱其右。貢綿之水循城而西,閩廣之路兩通於北〈舊志〉。
龍南
山谷幽深,地勢險阻。羣岫屏列,衆流環抱。前挹芙蓉山之秀,後枕通天巖之勝;左巒高而蟠,右嶼卑而踞〈俱舊志〉。
石城
石聳如城,山環若帶。龍巖瀑布,石筍叅天〈俱舊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