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文類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一 國朝文類 卷第三十二
元 蘇天爵 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卷第三十三

國朝文𩔖卷第三十二

 序

  傷寒㑹要序        元好問

徃予在京師聞鎮人李杲明之有國醫之目而未

之識也壬辰之兵明之與予同出汴梁於聊城於

東平與之游者六年於今然後得其所以爲國醫

者爲詳蓋明之丗以貲雄郷里諸父讀書喜賔客

所居竹里名士日造其門明之㓜歳好醫藥時易

州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明之捐󠄂千金從之學

不數年盡傳其業家旣富厚無事於技操有餘以

自重人不敢以醫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資髙謇少

所降屈非危急之疾有不得巳焉者則亦未始謁

之也大槩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爲尤長傷寒則

著㑹要三十餘萬言其說曰傷寒家有經禁時禁

病禁此三禁者學醫者人知之然亦顧所以用之

爲何如耳㑹要推明仲景朱奉議張元素以來備

矣見證得藥見藥識證以𩔖相從指掌皆在倉猝

之際雖使粗工用之蕩然如載司南以適四方而

無問津之惑其用心博矣於他病也以古方爲膠

柱本乎七方十劑之說所取之藥特以意増損之

一劑之出愈於託宻友而役孝子他人蓋不能也

北京人王善甫爲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睛凸

岀腹脤如鼓𰯌以上堅硬欲裂飲食且不下甘淡

滲泄之藥皆不效明之來謂衆醫言疾深矣非精

思不能處我歸而思之夜參半忽攬衣而起曰吾

得之矣内經有之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氣化乃出

焉渠軰巳用滲泄之藥矣而病益甚是氣不化也

啓玄子云無陽者隂無以生無隂者陽無以化甘

淡滲泄皆陽藥獨陽無隂欲化得乎明日以羣隂

之劑投不再服而愈西臺⿰扌⿱彐𧰨 -- 掾蕭君瑞二月中病傷

寒發𤍠醫以白虎投之病者靣黒如墨本證遂不

復見脉沉細小便不禁明之𥘉不知用何藥也及

診之曰此立夏以前誤用白虎之過得無巳投白

虎耶白虎大寒非行經之藥止能寒腑臟不善用

之則傷寒本病隱曲於經絡之間或更以大𤍠之

藥捄之以苦隂邪則他證必起非所以捄白虎也

有温藥之升陽行經者吾用之有難者云白虎大

寒非大𤍠何以捄君之治柰何明之曰病隱於經

絡間陽不升則經不行經行則本證見矣本證又

何難焉果如其言而愈魏邦彦之夫人目瞖暴生

從下而上其色緑腫痛不可忍明之云瞖從下而

上病從陽明來也緑非五色之正殆肺與腎合而

爲病耶乃就𦘕工家以墨調膩粉合而成色諦視

之曰與醫色同矣肺腎爲病無疑矣乃瀉肺腎之

邪而以入陽明之藥爲之使旣效矣而他日病復

作者三其所從來之經與醫色各異乃復以意消

息之曰諸脉皆屬於目脉病則目從之此必經絡

不調經不調則目病未巳也問之果然因如所論

而治之疾遂不作馮内翰叔獻之姪櫟年十五六

病傷寒目赤而頓渴脉七八至醫欲以承氣下之

巳煑藥而明之適從外來馮告之當用承氣明之

切脉大駭曰幾殺此兒内經有言在脉諸數爲𤍠

諸遲爲寒今脉八九至是𤍠極也而㑹要大論云

病有脉從而病反者何也脉至而從按之不鼓諸

陽皆然此傳而爲隂證矣趣持薑附來吾當以𤍠

因寒用法處之藥未就而病者爪甲變頓服者八

两汗尋出而愈陜帥郭巨濟病偏枯二指著足底

不能伸迎明之京師明之至以長鍼刺委中深至

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謬刺之

如是者六七服藥三月病良愈裴擇之夫人病寒

𤍠月事不至者數年巳喘嗽矣醫者率以蛤蚧桂

附等投之明之曰不然夫病隂爲陽所搏温劑太

過故無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藥則經行矣巳而

果然宣德侯經畧之家人病崩漏醫莫能效明之

切脉且以紙䟽其證多至四十餘種爲藥療之明

日而二十四證減前後五六日良愈明之設施皆

此𩔖也戊戌之夏予將還太原其子執中持所謂

㑹要者來求爲序廼以如上數事冠諸篇使學者

知明之之筆於書其巳試之效蓋如此云

  正統八例緫序      楊奐

嗚呼正統之說禍天下後丗甚矣恨其說不出乎

孔孟之前得以滋蔓瀰漫而莫知翦遏也通古今

考之旣不以逆取爲嫌而又以丗系土地爲之重

其正乎後之逆取而不憚者陸賈之說唱之莽操

祖而誨之也不曰予有慙德不曰武未盡善也以

湯武之順天應人而猶以爲未足况爾耶以丗系

言則禹湯文武與桀紂幽厲並矣不曰賊仁者謂

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而容並

之以土地言則秦之滅六國晉之平呉隋之平陳

符秦之窺伺梁魏周齊之交爭不息者所激也不

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大湯之七十里文王之百里以王道爲正也

王道之所在正統之所在也不然使創者不順其

始守者不慎其終抑有以濟夫人主好大喜功之

慾必至糜爛其民而後已其爲禍可勝計耶是以

矯諸儒之曲說懲歷代之行事蔽以一言緫爲八

例曰得曰傳曰衰曰復曰與曰陷曰絶曰歸孰爲

(⿱艹石)帝摯而後陶唐氏得之夏殷絶而湯武得之

是也以秦隋而始年必書曰得何也庶幾乎令其

後也未見其甚而絶之私也見其甚而不絶亦私

也一丗而得再丗而傳固也武德貞觀之事旣書

髙祖曰得繼之曰太宗得之何也原其心也其心

如之何謂我之功也功著矣奪嫡之罪其能掩乎

而曰傳者誕也悲夫䖍化之兵未洗靈武之號又

建啓之不正習亂宜然是故君子惜之此變例之

一也孰爲傳曰堯而舜舜而禹禹而後啓周之成

康之𩔖是也曰衰者何如周道衰於幽厲漢政衰

於元成之𩔖是也曰復者何如少康之布德太甲

之思庸宣王之脩明文武之功之𩔖是也晉惠中

宗則異於是所謂反正者也故附見之此蔣乂之

論也惠帝旣復而奪之何也咎其爲賈后所制至

廢其子以成中外之亂德之不剛也德之不剛君

道失矣猶中宗改號而韋后與政使武氏之燼復

著也曰與者何存之之謂也有必當與者有不得

不與者昭烈帝室之胄卒續漢祀必當與者也晉

之武帝元魏之孝文不得不與者也昭烈進魏其

黜乎曰莽操之惡均𨚫莽而納操誠何心哉黨魏

媚晉陳壽不足責也而曰不取於漢取於羣盗之

手其奬篡乎魏晉而下訖於梁陳狃于篡弑(⿱艹石)

成約今日爲公爲相國明日進爵而王矣今日求

九錫明日加天子冕旒稱警蹕矣今日僣即皇帝

位降其君爲王爲公明日害之而臨于朝堂矣吁

出乎爾者反乎爾其亦弗思矣乎史則書之受禪

先儒則目曰正統訓也哉曰晉不以爲得者何斥

其攘魏也斥而與之何也順生順逆生逆天也天

之所假能廢之哉曰後乎此者不得與斯何也惡

之也何惡之惡其長亂也不然亂臣賊子SKchar時而

巳乎公羊曰録内而畧外舎劉宋取元魏何也痛

諸夏之無主也大明之日荒滛殘忍抑甚矣中國

而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也且

肅宗掃清鉅盜廻軫京闕不曰復而曰與何也𭧂

其自立也五代而與明宗柴郭何也賢明宗之有

王者之言也願天早生聖人是也周祖以其厚民

而約已也丗宗不死禮樂庶乎可興柰何不假之

年而使格天之業殞於垂成也曰陷者何夏之有

窮浞漢之有諸吕新室晉之永嘉之禍唐之武韋

安史巢温之僣叛是也始皇十年而從陷例何也

曰置秦於大亂不道者始皇也誘始皇於大亂不

道者李斯也人主之職在論一相是年也斯之復

相之年也惡惡者疾故掲爲不哲之鑑以著輔相

之重也曰景帝即位之𥘉明帝之永平八年而書

陷者何以短通喪而啓異端也短通喪者滅天性

也啓異端者亂天常也雖出承平之令主而不正

其失何以嚴後丗之戒曰絶者自絶之也桀紂胡

亥之𩔖是也曰歸者何以唐虞雖有丹朱商均而

謳歌獄訟歸於舜禹桀紂在上而天下臣民之心

歸於湯文矣曰漢之建安十三年繫之劉備何也

以當陽之役也夫我不絶於民民其絶我乎詩之

皇矣乃眷西顧求民之莫斯其㫖也商周之交紂

德爾耳悠悠上天不忍孤民之望亟求所以安之

而其意常在乎文王之所以潜德言也曰歸或附

之以陷何也示無二君也敢問唐虞之禅夏后殷

周之繼存而不論何也曰聖人筆削之矣起於周

敬王之癸亥何也曰痛聖人旣没微言之不聞也

而周之丗書秦之事何也著其漸也秦之僣叛不

能制則周之弱見矣秦人承三代之餘混疆宇而

一之師心自恣絶滅先王典禮而專任執法之吏

厲階旣作流毒不已嗚呼王道之不明賞罰之不

脩乆矣然則發天理之誠律人情之僞舎是孰先

焉曰通載者二帝三王致治之成法桀紂幽厲致

亂之巳事也曰通議者秦漢六朝隋唐五季所以

興亡之實跡也因以仰述編年之例具録而無遺

索其梗槩不過善可以爲訓惡可以爲戒而巳前

哲之㫖果中於理所取也敢強爲之可否苟有外

於理所去也必𥙷之以鄙見者將足成其良法美

意也而忍肆爲斬絶不根之論徒渉於乖戾耶蓋

得失不爾則不著善惡不爾則不分勸戒不爾則

不明雖綿歷百千丗而正統之爲正統昭昭矣卓

然願治之君苟察斯言而不以人廢日思所以敦

道義之本塞功利之源則國家安寧長乆之福可

坐而致其爲元元之幸不厚矣乎

  測圎海鏡序       李冶

數本難窮吾欲以力強窮之彼其數不惟不能得

其凡而吾之力且憊矣然則數果不可以窮邪旣

巳名之數矣則又何爲而不可窮也故謂數爲難

窮斯可謂數爲不可窮斯不可何則彼其冥冥之

中固有昭昭者存夫昭昭者其自然之數也非自

然之數其自然之理也數一出於自然吾欲以力

強窮之使𨽻首復生亦末如之何也巳苟能推自

然之理以明自然之數則雖逺而乾端坤倪幽而

神情鬼狀未有不合者矣予自㓜喜筭數恒病夫

考圎之術例出於牽強殊乖於自然如古率徽率

宻率之不同截弧截矢截背之互見内外諸角析

㑹两條莫不各自名家與丗作法及反覆研究率

卒無以當吾心焉老大以來得洞淵九容之說

夕玩繹而郷之病我者始𥗋然落去而無遺餘山

中多暇客有從余求其說者於是乎又爲衍之遂

累一百七十問旣成編客復目之測圎海鏡蓋取

夫天臨海鏡之義也昔半山老人集唐百家詩選

自謂廢日力於此良可惜明道先生以上蔡謝君

記誦爲玩物喪志夫文史尚矣猶之爲不足貴况

九九賤技能乎嗜好酸醎平生毎痛自戒敕竟莫

能巳𩔖有物慿之者吾亦不知其然而然也故甞

私爲之解曰由技進乎道者言之石之斤扁之輪

庸非聖人之所予乎覽吾之編察吾苦心其憫我

者當百數其𥬇我者當千數乃(⿱艹石)吾之所得則自

得焉耳寧復爲人憫𥬇計哉時戊申秋九月晦日

欒城李冶序

  大定治績序       王磐

臣聞假器莫便於比隣取法莫宜於近代殷有天

監於夏周有天下監於殷漢之論事者每借秦

以爲喻唐之進言者多引隋以爲比豈不以時代

相接耳目見聞有以𨵿其慮而動其心乎金有天

下凡九帝共一百二十年其守成之善者莫如丗

宗故大定三十年間時和歳豐民物阜庶鳴雞吠

犬煙火萬里有周成康漢文景之風夫有以致之

必有所以致之者蓋不徒然也謹就實録中摭其

行事一百八十餘件名曰大定治績以備乙夜之

覽其於聖天子稽古之方不無萬分之一助云至

元二年春二月上日翰林直學士朝請大夫知制

誥同修國史臣王磐翰林侍講學士太中大夫知

制誥同修國史兼太常卿臣徐丗隆翰林學士承

㫖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王鶚等上進

  楊紫陽文集序      趙復

君子之學至於王道而止學不至於王道未有不

受變於流俗也三代聖人以心學傳天下後丗見

於伊尹傅說之訓君子將終身焉明王不興諸子

各以其意而言學學者不幸而不得見古人之全

體蓋桓文功利之說興而羲堯舜文之意泯矣春

秋而降如叔向子産蘧伯玉季札之流以夏商君

子之資不得少效於王官去而爲列國之名卿材

大夫其功業之隆庳已較著矣賈生仲舒有其具

而不得施或者每爲之掩卷而𭰹悲玄齡如晦有

其時而亡具已甚慙德於斯文多矣凛然正氣惟

葛孔明王景略諸人不爲流俗之所回奪然而

隨丗就功周旋於散微之末已又不能無偏而不

起之患大抵君相造命之地旣巳曖昧不明而瞽

宗米廪教飬之法因以廢格不舉故雖有命丗絶

異之材卒亦不能邇也非其不能邇也而其故則

可知巳雖然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艹石)夫豪傑

之士雖無文王猶興其建於今惟秦君子楊氏其

志其學粹然一出於正蓋自其爲諸生固已無所

不闚坐是重困於有司之衡石晚居洛陽著書數

十萬言沉浸莊騷出入遷固然後折𠂻於吾孔孟

之六經其言精約粹瑩而條理膚敏至於緫八例

以明正統之分合作通解以辨蘇韓之純疪其他

(⿱艹石)槩言雜著等說皆近古之知言名教中南宮雲

臺也緜不云乎予曰有䟽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

奔走予曰有禦侮殆近然邪先生資機敏而明通

即其文可以得其爲人蓋君子學以爲己必有所

入之地唐韓愈氏以雖義而不取爲主先生讀之

自以爲渙然不逆於心使其得君行道推是心以

列諸位實王道之本原雖不能盡充其說退而歛

然以是私淑諸已先生固巳得之矣觀其神明心

德之所感通游居酬酢燕𥬇語處皆海内知名之

士夫然後以秦晉爲户庭燕趙爲郛郭齊魯爲府

庫雄河太華爲柸案奔肆横放而益趣於約正大

髙明篤實輝光遺落小夫竿櫝佔畢呻吟之習嗚

呼學之爲王者事猶元氣之在萬物作之則起抑

之則伏然莫先於嚴誠僞之辨誠僞定而王覇之

略明矣門人貟擇蚤侍凾文偏得紫陽之道攟摭

遺藁𨤲爲八十卷將攻梓以惠後學自洛抵燕千

里介書俾不肖爲說以冠其首内顧庸虚屏(⿱艹石)

營而辭㫖悃愊牢不容避輙述其梗槩如此學者

當自得於過半之思非尺喙所能盡也先生名奐

字煥然甫丗爲𨵿中右姓紫陽其自號云丙午嘉

平節前郷貢進士雲夢趙復拜手序

  通鑑前編序       金履祥

朱子曰古史之體可見者書春秋而巳春秋編年

通紀以見事之先後書則每事别紀以具事之始

末意者當時史官旣以編年紀事至於大事則又

採合而别記之(⿱艹石)二典所記上下百有餘年而武

成金縢諸篇或更數月或歷數年其間豈無異事

蓋必巳具於編年之史而今不復見矣履祥按竹

書紀年載三代以來事迹然詭誕不經今亦不可

盡見史記年表起周共和庚申之歳以上則無紀

焉歷丗浸逺其事徃徃雜見於他書靡適折𠂻邵

子皇極經丗獨紀堯以來起甲辰爲編年曆胡氏

皇王大紀亦紀甲辰以下之年廣漢張氏因經丗

之年頗附以事顧胡過於詳而張失之簡今本之

以經翼之以史子傳記附之以諸家之論且𦒱其

繫年之故解其辭事辨其疑誤如東萊吕氏大事

記而不敢倣其例起帝堯元載止周威烈王二十

三年接于資治通鑑名曰通鑑前編昔司馬公編

輯通鑑先爲長編蓋長編不嫌於詳而通鑑則取

其要也後之君子或有取於斯焉要刪之以爲通

鑑前紀是亦區區之所望也

  新註資治通鑑序     胡三省

古者國各有史以紀年書事晉乗楚檮杌雖不可

復見春秋經聖人筆削周轍旣東二百四十二年

事昭如日星秦滅諸侯燔天下書以國各有史刺

譏其先疾之尤甚詩書所以復見者諸儒能藏之

屋壁諸國史記各藏諸其國國滅而史從之至漢

時獨有秦記太史公因春秋以爲十二諸侯年表

因秦記以爲六國年表三代則爲丗表當其時黃

帝以來諜記猶存具有年數子長稽其歷譜諜終

始五德之傳咸與古文乖異且謂孔子序書略無

年月雖頗有然多闕夫子之弗論次蓋其愼也子

長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丗不以年汲冢

紀年出於晉太康𥘉編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

哀王之二十年此魏國史記脫秦火之厄而晉得

之子長不及見也子長之史雖爲紀表書傳丗家

自班孟堅以下不能易雖以紀紀年而書事略甚

蓋其事分見志傳紀宜略也自荀恱漢紀以下紀

年書事丗有其人獨梁武帝通史至六百卷侯景

之亂王僧辯平建業與文德殿書七萬卷俱西江

陵之陷其書燼焉唐四庫書編年四十一家九百

四十七卷而王仲淹元經十五卷蕭頴士依春秋

義𩔖作傳百卷逸矣今四十一家書存者復無幾

乙部書以遷固等書爲正史編年𩔖次之蓋紀傳

表志之書行編年之書特以備乙庫之藏耳宋英

宗皇帝命司馬光論次歷代君臣事迹爲編年一

書神宗皇帝以鑑于徃事有資於治道賜名曰資

治通鑑且爲序其造端立意之由温公之意專取

𨵿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爲法惡可爲戒者

以爲是書治平熈寧間公與諸人議國事相是非

之日也蕭曹畫一之辯不足以勝變法者之口分

司西京不豫國論專以史局爲事其忠憤感槩不能

自巳於言者則智伯才德之論樊英名實之說

太宗君臣之議樂李德𥙿牛僧孺争維州事之𩔖

是也至黃幡綽石野猪俳諧之語猶書與局官欲

存之以示警此其微意後人不能盡知也編年豈

徒哉丗之論者率曰經以載道史以記事史與經

不可同日語也夫道無不在散於事爲之間因事

之得失成敗可以知道之萬丗亡弊史可少歟爲

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

而不知防亂之術爲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

事君下無以治民爲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

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乃如用兵行師創法

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鑑古人之所以失

則求勝而敗圗利而害此必然者也孔子序書斷

自唐虞訖文侯之命而繋之秦魯春秋則始於平

王之四十九年左丘明傳春秋止哀之二十七年

趙襄子惎智伯事通鑑則書趙興智滅以先事以

此見孔子定書而作春秋通鑑之作實接春秋左

氏後也温公徧閱舊史旁採小說抉擿幽隱㑹稡

爲書勞矣而修書分屬漢則劉攽三國訖于南北

朝則劉恕唐則范祖禹各因其所長屬之皆天下

選也歷十九年而成則合十六代一千三百六十

二年行事爲一書豈一人心思耳目之力哉公自

言修通鑑成惟王勝之借一讀他人讀未盡一紙

巳欠伸思睡是正文二百九十四卷有末能徧觀

者矣(⿱艹石)考異三十卷所以參訂羣書之異同俾歸

于一目録三十卷年經國緯不特使諸國事雜然

並録者粲然有别而巳前代歷法之更造天文之

失行實著於目録上方是可以凡書目録觀邪先

君篤史學淳祐癸卯始患鼻衂讀史不暫置灑血

漬書遺跡故在毎謂三省曰史漢自服䖍應劭至

三劉注解多矣章懷注范史裴松之注陳壽史雖

間有音釋其實廣異聞𥙷未備以示博洽晉書之

楊正衡唐書之竇苹董衝吾無取焉徐無黨註五

代史粗言歐公書法義例他未之及也通鑑先有

劉安丗音義十卷而丗不傳釋文本出於蜀史炤

馮時行爲之序今海陵板本又有温公之子康釋

文與炤本大同而小異公休於書局爲檢閱官是

其得温公辟咡之教詔劉范諸公群居之講明不

應乖刺乃爾意海陵釋文非公休爲之(⿱艹石)能刋正

乎三省捧手對曰願學焉乙巳先君卒盡瘁家蠱

又從事科舉業史學不敢廢也寳祐丙辰出身進

士科始得大肆其力於是書游宦逺外率携以自

隨有異書異人必就而正焉依陸德明經典釋文

𨤲爲廣註九十七卷著論十篇自周訖五代畧叙

興亡大致咸淳庚午從淮壖歸杭都延平廖公見

而韙之禮致諸家俾讎校通鑑以授其子弟爲著

讎校通鑑凡例廖轉薦之賈相國德祐乙亥從軍

江上言輙不用旣而軍潰間道歸郷里丙子浙東

始騷辟地越之新昌師從之以孥免失其書亂定

反室復購得他本爲之註始以考異及所註者散

入通鑑各文之下歷法天文則隨目録所書而附

註焉汔乙酉冬乃克徹編凡紀事之本末地名之

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沿革損益悉䟽其

所以然(⿱艹石)釋文之舛謬悉改而正之著辯誤十二

卷嗚呼註班書者多矣晉灼集服應之義而辯其

當否臣瓉緫諸家之說而駁以巳見至小顔新註

則又譏服應之踈紊尚多蘇晉之剖斷蓋尠訾臣

瓉以差爽詆蔡謨以牴牾自謂窮波討源搆㑹甄

釋無復遺恨而劉氏兄弟之所以議顔者猶顔之

議前人也人苦不自覺前註之失吾知之吾註之

失吾不能知也又古人註書文約而義見今吾所

註博則博矣反之於約有未能焉丗運推遷文公

儒師從而凋謝吾無從而取正或勉以北學於中

國嘻有志焉然吾衰矣旃𫎇作噩冬十有一月乙

酉日長至天台胡三省身之書

  文獻通考序       馬端臨

昔荀卿子曰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後

王是也君子審後王之道而論於百王之前(⿱艹石)

拜而議然則考制度審憲章博聞而強識之固通

儒事也詩書春秋之後惟太史公號稱良史作爲

紀傳書表紀傳以述理亂興衰八書以述典章經

制後之執筆操簡牘者卒不能易其體然自班孟

堅而後斷代爲史無㑹通因仍之道讀者病之至

司馬温公作通鑑取千三百餘年之事迹十七史

之紀𫐠萃爲一書然後學者開卷之餘古今咸在

然公之書詳於理亂興衰而畧於典章經制非公

之智有所不逮也編簡浩如煙埃著述自有體要

其𫝑不能以两得也竊甞以爲理亂興衰不相因

者也晉之得國異乎漢隋之喪邦殊乎唐代各有

史自足以該一代之始終無以參稽互察爲也典

章經制實相因者也殷因夏周因殷繼周者之損

益百丗可知聖人蓋巳預言之矣爰自秦漢以至

唐宋禮樂兵刑之制賦歛選舉之規以至官名之

更張地理之沿革雖其終不能以盡同而其𥘉亦

不能以遽異如漢之朝儀官制本秦規也唐之府

衛租庸本周制也其變通張㢮之故非融㑹錯綜

原始要終而推尋之固未易言也其不相因者猶

有温公之成書而其本相因者顧無其書獨非後

學之所宜究心乎唐杜岐公始作通典肇自上古

以至唐之天寳凡歷代因革之故粲然可考其後

宋白甞續其書至周顯德近代魏了翁又甞作國

朝通典然宋之書成而巳無傳魏甞屬藁而未成

書今行於丗者獨杜公之書耳天寳以後蓋缺焉

有如杜書綱領宏大考訂該洽固無以議爲也然

時有古今述有詳畧則夫節目之間未爲明備而

去取之際頗欠精審不無遺憾焉蓋古者因田制

賦賦乃米粟之屬非可析之於田制之外也古者

任土作貢貢乃包篚之屬非可雜之於稅法之中

也乃(⿱艹石)叙選舉則秀孝與銓選不分叙典禮則經

文與傳注相汨叙兵則盡遺賦調之規而姑及成

敗之迹諸如此𩔖寧免小疵至於天文五行藝文

歷代史各有志而通典無述焉馬班二史各有諸

侯王列侯表范曄東漢書以後無之然歷代封建

王侯未甞廢也王溥作唐及五代㑹要首立帝系

一門以叙各帝歷年之乆近傳授之始末次及后

妃皇子公主之名氏封爵後之編㑹要者倣之而

唐以前則無其書凡是二者蓋歷代之統紀典章

係焉而杜書亦復不及則亦未爲集著述之大成

也愚自蚤歳蓋甞有志於綴緝顧百罹熏心三餘

少暇吹竽已澁汲綆不脩豈復敢以斯文自詭昔

夫子言夏殷之禮而𭰹慨文獻之不足徴釋之者

曰文典籍也獻賢者也生乎千百載之後而欲尚

論千百載之前非史傳之實録具存可以稽考儒

先之緒言未逺足資討論雖聖人亦不能臆爲之

說也竊伏自念業紹箕裘家藏墳素挿架之收儲

趍庭之問答其於文獻蓋庻幾焉甞恐一旦散軼

失墜無以屬來哲是以忘其固陋輙加考評旁搜

逺紹門分彚别曰田賦曰錢幣曰户口曰職役曰

征搉曰市糴曰土貢曰國用曰選舉曰學校曰職

官曰郊社曰宗廟曰王禮曰樂曰兵曰刑曰輿地

曰四裔俱倣通典之成規自天寳以前則増益其

事迹之所未備離析其門𩔖之所未詳自天寳以

後至宋嘉定之末則續而成之曰經籍曰帝系曰

封建曰象緯曰物異則通典元未有論述而採摭

諸書以成之者也凡叙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

歷代㑹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證者從之

乖異傳疑者不録所謂文也凡論事則先取當時

臣僚之奏䟽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

燕談稗官之紀録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

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採而録之所謂獻也其載

諸史傳之紀録而可疑稽諸儒先之論辨而未當

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則竊著已意附其後焉命

其書曰文獻通考爲門二十有四爲卷三百四十

有八其每門著述之成規考訂之新意則各以小

序詳之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難無出於志誠以志

者憲章之所繋非老於典故者不能爲也陳壽號

善叙述李延夀亦稱究悉舊事然所著二史俱有

紀傳而獨不克作志重其事也況上下數千年貫

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學陋識操觚竄定其間雖

復窮老盡氣劌目鉥心亦何所發明聊輯見聞以

備遺亡耳後之君子儻能芟削繁蕪増廣闕略矜

其仰屋之勤而俾免於覆車之愧庶有志於經邦

稽古者或可考焉

  六書故序         戴侗

侗也聞諸先人曰學莫大乎格物格物之方取數

多者書也天地萬物古今萬事皆聚於書書之多

學者常病乎不能盡通雖然有文而後有辭書雖

多緫其實六書而已六書旣通參伍以變觸𩔖而

長極文字之變不能逃焉故士惟弗學學必先六

書古之教者子生十年始入小學則教以六書六

書也者入學之户門學者之所同先也以爲小學

者過矣由秦而下六書之學遂廢雖有學焉者徃

徃支離傅㑹而不適於道至與曲藝小技下爲曹

伍故士益不屑而其學益不講千載而下殆無傳

焉夫不明於文而欲通於辭不通於辭而欲得於

意是聾於律而議樂盲於度而議器也亦誣而已

矣先人旣以是教於家且欲因許氏之遺文訂其

得失以傳於家墪而不果成小子懼先志之隊爰

摭舊聞輯成三十三卷通釋一卷其所不知固闕

如也即其所知亦焉敢自是乎哉姑藏家塾以俟

君子

  釋奠儀注序       張䇓

禮曰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禮書殘缺釋奠釋菜名

義徒存儀文無可考者唐開元禮彷彿儀禮饋食

篇節文爲詳朱文公謂政和新儀差錯獨於開元

禮有取申明至于再三竟格不下身没之後郡邑

放而行之能通其義者尠矣中原文物肇開四方

取則舎魯奚適闕里昔罹兵革宮室荆榛蓋二十

年牲殺器皿衣服不備𫝑使然也而儀章度數固

多可議者象設非古也開元禮猶云設席是無象

也髙臺巍坐而席地之禮不可見帶劒秦漢冠服

之飾也開元禮朝㑹猶有解劒之席冕服挾劒未

之有聞二者之失所從來乆矣神位西坐東向尸

位也配位東坐西向主人位也自尸禮廢禮家謂

自内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故立神

以配而爲主焉開元以後遷神位南靣配位猶故

也進顔孟南向參列如浮圗老子宮者孔氏祖庭

廣記謂金大定十四年所行何所稽乎楹間两階

五齊三酒以四代之器爲備物之享也列數瓦𦈢

果爲何說尸尊不就洗禮也登罍爵於牀洗者以

尸尊自居犠象不錯諸地主人遂不坐實爵簡亦

甚矣幣之未薦寘諸神位之左示不敢䙝陳之階

戺與主人俱升則不嚴矣蓋事由草創未之講也

予典教于兹思有以正之顧不學雜服不能安禮

而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乃取朱文公所考訂自儀

禮開元禮而下裒爲一編命學徒肄習且與講說

義數使之入耳著心旣知義理之安將不期改而

自改併附社稷風雨雷之祀庶幾好禮者有取焉

抑禮有本有文是書所載交也習禮之士因文而

究其本知交於神明者不徒籩豆之事微之顯誠

之不可揜也如此則可謂知禮矣(⿱艹石)夫器樂冠服

之度則又博採諸家之說從其是者訂其失者歟

此編并臧孔氏俾後來之文獻有足徴云




國朝文𩔖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