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2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職官部七 太平御覽
卷二百一十.職官部八
職官部九 

錄尚書

[编辑]

漢書》曰︰張安世領尚書事,職典樞機,以謹慎周密自著。每言大政,已决輒移病出;聞有詔令,乃驚使吏之丞相府問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與議也。

又曰︰孔光字子夏,領尚書事,凡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政事,不希苟合。或問︰「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答以他語,其慎密也如此。

應劭《漢官儀》曰︰章帝詔曰︰「司空牟融典職六年,勤勞不怠,其以融爲太尉,錄尚書事。」

又曰︰和帝策書曰︰「故太尉鄧彪,元公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爲群賢首。其以彪爲太傅,錄尚書事,百官總已以聽。」

又曰︰靈帝策書曰︰「故太尉陳蕃,忠亮謇諤,有不吐茹之心。司徒胡廣敦德允元,五世從政。今以蕃爲太傅,與廣參錄尚書事。」

又曰︰沖帝策書曰︰太尉趙峻,二世掌典機衡,有匪石不二之節。大司農李固,公族之苗,忠直不回。余以峻爲太傅,固爲太尉,參錄尚書事。

《晋書》曰︰元康元年,誅楊駿詔曰︰「司徒王渾秉德忠正,器量弘遠,歷位內外,文武勛庸,著在方策,宜參弼機衡以亮天工,其令錄尚書事。」

又曰︰賈充爲太尉,錄尚書事,及伐吳爲大都督。吳平,遣侍中程咸犒勞,增邑八千戶。

又曰︰會稽王道子元顯,幷錄尚書事。時謂道子爲東錄,元顯爲西錄。

《晋中興書》曰︰泰和元年,詔會稽王體道沖虛,理識明允。阿衡李文,有保乂之規;輔弼哀皇,盡翼亮之道。朕承洪緒,仍聞善誘,慎徽五教,儀形具瞻,登賢顯親,國之典也。其以爲丞相,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給羽葆鼓吹班劍六十人。

又曰︰元興元年八月庚子,尚書下舍火。是時桓玄用事,出鎮姑熟,名雖在外,實遙錄尚書,故天火示不復用也。

又曰︰明帝后庚氏爲皇太后,九月癸卯,皇太后臨朝稱制,司徒王導錄尚書事。

傅暢《晋故事》曰︰何劭、王戎、張華、裴楷、楊濟、和嶠爲湣懷太傅,通省尚書事。張華爲光祿大夫,尚書七條事皆諮而後行。惠帝之世,太保衛瓘、太宰河間王顒、太傅東海王越,皆錄三省尚書秘書事。

沈約《宋書》曰︰高武永初三年,尚書令揚州刺史徐羨之爲司空,錄尚書事。

又曰︰孝武帝即位,以大將軍江夏王義恭爲太尉,錄尚書事。

又曰︰諸公錄尚書事,古制也。王肅解《尚書》「納于大麓」曰︰「堯納舜于尊顯之官,使之錄萬機之政。」案︰漢氏諸吏平尚書奏事,後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平尚書事。

《齊書》曰︰明帝爲宣城王,錄尚書事。廢帝昭業思蒸魚,太官以無錄公命,不與。

《後魏書》曰︰北海王祥,初遷大將軍,錄尚書事。祥之命,其夜暴風雲電拔其庭中桐樹,大十圍,倒立本處。天威如此,識者知其不終。

《三國典略》曰︰齊以幷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爲錄尚書事。那肱才伎庸劣,不涉文史,尚書郎中源師常白那肱云︰「龍見當雩。」那肱問曰︰「何處龍見?作何顔色?」師答曰︰「此是龍星,須雩祭也,非是真有龍見。」那肱曰︰「漢兒多事,强知星宿。」

《唐書官品志》曰︰錄尚書一人,位在令上,掌與令同,但不糾察。今則糾彈見事,與御史中丞更相廉察。

陶氏《職官要錄》曰︰後漢章帝以太傅趙喜、太尉牟融幷錄尚書事。尚書有六名,自此始也。因斯以來,每帝幼即位,輒置太傅錄尚書事。

尚書令

[编辑]

《六典》曰︰尚書令,掌總領百官,儀形端揆,其屬有六尚書︰一曰吏部,二曰戶部,三曰禮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務皆會而决之。

《漢官儀》曰︰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無所不統,秩千石;故公爲之者,朝會不陛奏事,增秩二千石。天子所服五時衣賜尚書令。其三公、列卿、將軍、大夫、五營校尉行復道中,遇尚書令、僕射、左右丞,皆回車豫避。衛士傳呼,不得紆台官;台官過,乃得去。漢尚書稱台,魏晋以來爲省。

漢書》曰︰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爲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于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惟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構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才,擢爲尚書令。

《東觀漢記》曰︰陳忠爲尚書令,數進忠言,辭旨弘麗,前後所奏,悉條于宮上閣以爲故事。

又曰︰侯霸爲尚書令,深見任用;樊淮爲尚書令,明習漢家故事,周密畏慎;申屠剛爲尚書令,謇謇多直言,無所屈撓。

《後漢書》曰︰宋均拜尚書令,每有駁議,多合上旨。均嘗删剪疑事,帝以爲有奸,大怒。收郎縛格之。諸尚書惶恐,皆叩頭謝罪。均顧厲色曰︰「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小黃門在傍,入具以聞。帝善其不撓,即令貸郎。

又曰︰申屠剛遷尚書令。光武嘗欲出游,剛以隴蜀未平,不宜晏安逸豫。諫不見聽,遂以頭軔乘輿輪,帝遂爲止。

又曰︰郭賀字喬卿,爲尚書令,百姓歌之曰︰「厥德仁明郭喬卿,忠正朝廷上下平。」

又曰︰侯霸拜尚書令,條撰善政有便于民者,除其煩苛。時令立春下寬大詔書,由霸始,建言多施用。

又曰︰陳蕃出爲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賓客。征爲尚書令,送者不出郭門。

華嶠《後漢書》曰︰申屠剛爲尚書令,時內外群官,多帝自遷舉;加以法理嚴察,職事過苦,尚書近臣乃至捶撲牽曳于前。群臣莫敢言,惟剛每極諫。

《漢記》曰︰左雄爲尚書令,在位者各肅清,時稱曰︰「左伯豪爲尚書令,天下皆慎選舉。」伯豪,雄字也。

《漢官》曰︰尚書令,秦官,銅印墨綬,與司隸校尉、御史中丞皆專席坐,京師號曰「三獨坐」,言其尊重如此。

《魏志》曰︰陳矯,字季弼,尚書令。魏明帝嘗至尚書門,矯跪問︰「何之?」帝曰︰「欲案行文書耳。」矯對曰︰「此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若不稱,則請就黜。」帝慚,回車。

又曰︰荀自爲尚書令,常以書陳事。臨薨,皆焚毀,故奇策密謀不得盡聞。又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爲儀錶,海內英俊咸宗焉。

《魏氏春秋》曰︰荀攸字公達,爲尚書令。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稱之曰︰「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强,不伐善,無施勞,知可及,愚不可及,雖顔回、寧武子不能過。」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曾病,世子問疾,獨拜床下,其見尊异如此。始,攸入尚書,太祖聞名,與語,大悅,謂荀、鍾繇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蜀志》曰︰費禕代蔣琬爲尚書令,于時戰軍多事,衆務煩猥。禕識寤過人,每省讀書記,粗舉目暫視,究其意旨,其速數倍于人,終亦不忘。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奕,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後遷大將軍,錄尚書事。董允代禕爲尚書令,旬日之中,事多停滯,允嘆曰︰「人才力相懸若此,非吾所及。」

又曰︰蔣琬,字公琰。諸葛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也。」密表後主︰「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亮卒,琬爲尚書令。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撥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宇舉止,有如平常,由是衆望漸服。

又曰︰劉巴字子初,代法正爲尚書令。躬履清儉,不治産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靖,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又曰︰呂乂字季陽,代董允爲尚書令,庶事無留,門無停賓。又曆職內外,治身儉約,謙靜少言,爲政不煩,號爲清能。然持法刻深,好用文俗吏,故居大官,名聲損于郡縣。

《晋書》曰︰樂廣爲尚書令,所在無當時功譽,然爲後人所思。

又曰︰裴秀爲尚書令。秀創制朝儀,廣陳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爲故事。在位四載,爲當世名公。

又曰︰李胤爲尚書令,雖曆職內外,而在公退食,家至貧儉,兒病無以市藥,上賜錢十萬。

又曰︰荀勖守尚書令,課試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處事者,即時遣出。帝嘗謂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之退惡,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又曰︰會稽王道子,嘗集朝士,置酒于東府;尚書令謝石,因醉爲委巷之歌。王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聲,欲令群下何所取則!」石深銜之。

又曰︰王彪之字叔虎,爲尚書令,與謝安共掌朝政。安每稱曰︰「朝之大事,衆不能决者,諮之王公,無不得判。」

又曰︰大熙元年,詔曰︰「夫總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開塞者,端右之職也。是以自漢代以來,每選此官,必慎其人。議郎王戎可爲尚書令。」

又曰︰衛瓘字伯玉,拜尚書令,性嚴整,以法禦下,視參佐尚書郎若掾屬。

又曰︰熊遠啓曰︰「伏見吏部以太尉荀組爲尚書令,復領荊州牧,自三代以來,未聞以納言之官而出領牧伯者。」

《晋中興書》曰︰卞壷爲尚書令,司徒王導稱疾不朝。壷奏導專任不敬,事寢不行,舉朝憚壷。

又曰︰萬協遷尚書令,詔曰︰「尚書令協抗志高亮,才鑒博雅,朕甚嘉之。

《晋書》曰︰《百官表》注︰尚書令一人,唐虞官也。是謂文昌天府,銅印墨綬,五時朝服,納言幘,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官品第三;俸,月四十五斛;領都總攝諸曹,出納王命。

《晋公卿禮秩》曰︰尚書令拜受命皆策命,薨則于朝堂發哀,古之冢宰以在端右故也。

《晋故事》曰︰賈充爲尚書令,以目疾表置省事,于是遂置省事吏四人,品職章服與諸曹令史同。

《宋書》曰︰王僧虔爲尚書令,嘗爲飛白書題尚書壁曰︰「圓行方止,物之定質,修之不已則溢,高之不已則躓,引之不已則遺,是故去之宜疾。」當時嗟賞,以比座右銘。

又曰︰武帝踐祚,王瑩遷尚書令。時有猛獸入郭,上意不悅,以問群臣,皆莫能對。瑩在御筵,乃斂板答曰︰「昔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陛下膺御圖,武象來格。」帝大悅,衆咸服焉。

《齊書》曰︰謝朏字敬沖,征爲司徒尚書令。朏辭脚疾不堪,謁,乃角巾肩輿詣雲龍門。謝既見,乘小車就席。

《齊職儀》曰︰秦漢之世,委政公卿。尚書之職,掌封奏令,贊文書;僕射主開閉,令不在,則僕射奏下其事。魏氏重內職,八座尚書任同六卿;舜舉八元八凱,以隆唐朝。今號八座爲元凱,謂賢能用事,義如昔也。

《梁書》曰︰何敬容爲尚書令,貪吝爲時所嗤鄙。其署名,敬字則大作苟、小爲文,容字大爲父、小爲口。陸倕戲之曰︰「公家苟既奇,大父亦不小。」敬容遂不能答。

又曰︰漏禁中語故嘲誚日至。嘗有客姓吉,問卿與邴吉遠近,曰︰「如明公之與蕭何。」

《唐書》曰︰太宗在藩,嘗爲尚書令。其後,人臣莫敢爲,遂廢其官。廣德元年,代宗以親賢有大勛,遂特拜尚書令。

又曰︰廣德二年冬,詔郭子儀于尚書省視尚書令事,命宰臣己下,特遣射生五百騎執戟翼從,自朝堂至于省,賜以教坊音樂。

《五代史·梁書》︰開平三年,詔升尚書令爲正一品。按《唐典》,尚書令正二品,至是以將授趙王鎔此官,故𦫵之。

《會稽先賢傳》曰︰沈勛徵詣南宮,賜酒拜尚書令,持節臨辟,雍名冠百僚。

《襄陽耆舊傳》曰︰劉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

徐廣《軍服儀制》曰︰尚書令軺車,黑耳後戶。

《通典》曰︰大唐尚書令,朝服、冕、八旒、七章、三梁冠。,雉也,可爲冠也。武德初,太宗爲秦王時,嘗居之,其後人臣莫敢當。故自龍朔二年,制廢尚書令。

又曰︰舊尚書令,有大廳當省之中,今謂之都堂。

《世說》曰︰崇禮闥在東掖門內,路西即尚書省;崇禮門東、建禮門內,即是尚書令下舍之門。

 職官部七 ↑返回頂部 職官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