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3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事部二十八 太平御覽
卷三百八十八.人事部二十九
人事部三十 

[编辑]

《周書》曰:師曠見周太子晋,太子曰:「吾聞汝知人年壽,幸以告我。」師曠曰:「汝色赤白,聲火聲,不壽。」太子曰:「餘後三年上賓于帝,汝慎無言,殃將及汝。」三年而死。

《毛詩·關雎序》曰:情發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

《左傳·宣上》曰:初,楚司馬子良生越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又《襄十八》曰:晋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歌咏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惟歌南北風者,聽晋楚也。多死聲。楚必無功。」後楚師敗。

又《昭二十八年》曰: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曰:「長叔姒生男。」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是豺狼之聲也。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遂不視。

《春秋演孔圖》曰:伊尹大而短,赤色而髯,好俯而下聲。

《家語》曰:孔子在衛,昧旦晨興,顔回侍側,聞哭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對曰:「非但爲生離別也。」子曰:「何以知之?」對曰:「回聞恒山之鳥生四子,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送之,哀聲有似于此。」孔子使問哭者,果曰:「父死,家貧,賣子以葬,與之長訣。」子曰:「回也,善于識矣。」

史記》曰:初,楚成王將以商臣爲太子,語令尹子上,子上曰:「商臣,蜂目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之。」王弗聽。

又《秦始皇本紀》曰:大梁人尉繚曰:「秦王爲人隆准,長目鳥喙,鷹呼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戰國策》曰:楚襄王爲太子之時,爲質于齊。懷王薨,太子辭于齊王,齊王曰:「與我地五百里則歸子。」太子曰:「臣今有傅,請問傅。」傅曰:「獻之。」齊歸太子。太子歸即位,齊使來求地,上柱國子良曰:「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齊,而弗與,則不信,後不可以結約諸侯矣。」

《後漢書》曰:盧植字子,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

《東觀漢記》曰:更始納趙萌女爲後,有寵,遂委政于萌,日夜與婦人飲宴後庭,群臣欲言事,輒醉不能見。時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內與語,諸將識非更始聲,出皆怨之。

華嶠《後漢書》曰:何熙字孟孫,少有大志,身長八尺五寸,體貌魁梧,善儀容。舉孝廉,爲謁者,贊拜殿中,音動左右。

《江表傳》曰:關羽欲襲魯肅,甘寧與羽俱會益陽。瀨淺,將渡,寧有所約,令羽遙聞之,曰:「此甘寧聲也。」遂不敢渡。

王隱《晋書》曰:王褒少立操尚,非禮不動,音聲清高,辭氣雅正。

《漢晋春秋》曰:王敦爲揚州刺史,潘滔曰:「處沖蜂目已露,但豺聲未發,今樹之江外,是見賊也。」

《梁書》曰:呂僧珍字玄瑜,東平範人也。始童兒時,從師學,有相工曆觀諸生,指僧爾謂博士曰:「此人有奇聲,封侯相也。」

《梁太清實錄》曰:中宗諱繹,字世誠,高祖第七子也。既長而壯,聰明博涉,殆謂生知,聲若撞鍾,辯如河瀉。

《越絕書》曰:越栖會稽,行成于吳,引兵而去。勾踐將降吳,吳王許之,子胥大怒,聲若哮虎,曰:「此越未戰而服,天以賜吳,其可逆天乎!臣惟君王急制之。」吳王不聽。

《莊子》曰:曾子居衛,袍無表,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决,曳屣而歌《商頌》,聲若出金石。

《賈誼書》曰:豫讓釁面變容,吞炭變聲,必執襄子,一夕而五易處。

《風俗通》曰:聲所以五者,系五行也;音以八者,系八風也。

《新序》曰:原憲見子貢曳杖行歌,聲若金石。

《郭林宗別傳》曰:林宗儀貌魁梧,身長八尺,音聲如鍾,當時以爲准的。

《裴楷別傳》曰:賈充等治法律,楷亦參典其事。事畢,詔專讀奏平章當否,楷善能諷誦,音聲解暢,執刑書,穆若清咏焉。

《异苑》曰:陳思王嘗登魚山,臨東阿,忽聞岩岫里有誦經聲,清道深亮,遠穀流響,肅然有靈氣。不覺斂襟祗敬,便有終焉之志,即效而則之,今梵唱皆植依擬所造。

《項氏始學篇注》曰:有龍淵者,桓靈時善相人也,于聽音聲尤妙。二千石相者,龍淵下床贊之;令長,起侍贊之;自六百石以下,皆坐而言之。先相張濟,當以財得三公。濟常依淵以觀,視有相者輒往求之。會解瀆侯往相,至門問:「當有至相,何憂貧乎?」侯去,淵謂濟曰:「可厚事之。」濟遂往,盡爲償債,別數百萬修居業。桓帝崩,無嗣,解瀆侯入爲天子,而濟遂至司空。

《世說》曰:蔡司徒說,在洛陽見陸機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龍爲人文弱可受,士衡長七尺餘,聲作鍾聲,言多慷慨。

又曰:杜預爲荊州刺史鎮襄陽。時有宴集大醉,輒閉齋獨眠,不聽人前後。常醉,聞齋中嘔吐,其聲甚若,莫不側足悚忄。有一小吏便開戶看之,正見床上有大蛇垂頭床邊吐,都不見人。

《語林》曰:胡廣本姓黃,五月生,父母置瓮中投之於江流。下聞有小兒啼聲,往取,因以爲子,遂登三司。廣後不治本親服,世以吻譏。

又曰:王武子葬夕,孫子荊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坐曰:「卿好我作驢鳴,今爲卿作驢鳴。」因作驢鳴,似真聲,賓客莫不笑。孫聞笑,顧謂曰:「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賓客莫不皆怒。

又曰:董仲道常在客宿,與王孫隔,共語同行。人曰:「此人行,必爲亂。」後果爲亂階。

[编辑]

《說文》曰:皙,人色白也,皤,老人色也。

《韓詩外傳》曰:閔子始見夫子,有菜色,後有芻豢之色。子貢問其故。閔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聞夫子切磋之教,竊樂之。出見羽蓋龍旂,又樂之。二者相攻胸中,是以有菜色。今被夫子之文,出見羽蓋龍旂,視如糞土,是以有芻豢之色。」

《尚書大傳》曰:撞鐘,衰蕤賓在外者皆金聲,在內者皆玉色。

《禮記·表記》曰:是故君子絰則有哀色,端冕則有敬色,甲胄則有不可辱之色。

又曰: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又曰:《玉藻》曰:「立容德,色容莊。」

又曰:盛氣闐實陽休,玉色。言身中氣盛,闐蒲若陽氣之休,物王色,言不變也。

又《文王世子》曰:文王之爲世子也,朝于王季日三。其有不安節,則內竪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也。

《左傳·僖上》曰:齊桓公與蔡姬乘舟于囿,蕩舟。公懼,變色。

又《定十四》曰:衛太子蒯聵謂戲陽速曰:「從我而朝少君,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速曰:「諾。」乃朝夫人。夫人見太子,太子三顧,速不進。夫人見其色,啼而走曰:「蒯聵將殺餘。」見太子色變,知其欲殺己。

又《哀上》曰:肉食者無墨。墨氣色下。

《公羊傳·桓公》曰:宋督殺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存,則殤公不可得殺。于是先攻孔父,殺之皆死。孔父正色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

《論語·公冶長》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又《陽貨》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又曰: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何如?」子曰:「忠矣。」

又《鄉黨》曰: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顔色,怡怡如也。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宿々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愉愉,顔色和。

又曰:色思溫,貌思恭。

又曰: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色斯舉矣。顔色不善則失之。

又《陽貨》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又《顔淵》曰: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又《憲問》曰:賢者辟世,世主莫得而臣。其次辟地,去亂國,適理蚌攏其次辟色,色斯舉矣。其次辟言。有惡言乃去。

漢書》曰:李廣出右北平,胡急擊,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會暮,吏士無人色。言懼甚也。

又曰:李陵降,邊塞以聞,上欲陵戰死,召陵毋及婦,使相者視之,無死喪色。

又曰:汲黯好游俠,任氣節,行修潔。其諫,犯主之顔色。常慕袁盎之爲人。上方招文學儒者,黯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爲黯懼。

《魏氏春秋》曰:嵇康寓居河內,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世說》同。

《魏志》曰:夏侯玄格量弘濟,臨斬顔色不變,舉動自若。

《續晋陽秋》曰:劉毅至黑,時人謂之鐵色。

又曰:初,太宗諸子繼夭,乃令扈謙卜,雲後房有一女當誕二男。帝乃召相者,示諸寵妾,皆曰非其人。又示諸婦,時織坊中有一人,形長色黑,宮人謂之昆侖。至,相者驚曰:「此其人也。」帝以大計幸之,生烈宗也。

《前秦錄》曰:苻堅舉國伐晋,登城而望晋軍,見部伍齊整,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憮然有懼色。

《後趙錄》曰:延熙玄年,石虎遣丞相郭殷持節入,廢弘爲海陽王。弘安步就車,容色自若,百官莫不流涕。

《春秋後語》曰:魏文侯謀事而當,群臣莫之逮者。逮,及也。朝而喜色,吳起進曰:「昔楚莊王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問曰:『君有憂色何也?』莊王曰:『吾聞諸侯擇師,王者擇友,霸者自足,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之不肖而議于朝,群臣莫能逮,吾國其幾于亡乎?幾,近。吾是以憂色。』」

《山海經》曰:不死民,爲人黑色,壽考,不死。

《郭子別傳》曰:林宗秀立高峙,詹然淵氵亭。蔡伯喈告盧子幹、馬日磾曰:「爲天下作碑銘多矣,未嘗不有慚色,惟郭先生碑頌,無愧色耳。」

《列仙傳》曰:桂父象林人色,時白、時黃、時赤。

《竹林七賢論》曰:王戎女裴氏,用匱,女爲貸錢一萬,久而不還。女歸,戎色不悅。遽還錢,乃懌。

《瀨鄉記》曰:老子爲人,黃色美眉。

《孫卿子》曰:皋陶之色如削瓜。

《燕丹子》曰:荊軻入秦,秦王陛戟而見燕使,鍾鼓幷發,群臣皆呼萬歲,秦武陽大恐,面如死灰色。

《郭子》曰:盧志于衆中問陸士衡:「陸抗是卿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於此?彼或有不知。」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識者!」疑兩陸優劣,謝安以此定之。

《世說》曰:石崇要王敦入學戲,見顔淵像,石嘆曰:「若與人同孔子堂,去人何必有間?」王曰:「子貢去卿差近?」石正色曰:「士處世當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瓮牖語人?」

[编辑]

《尚書·大禹謨》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東觀漢記》曰:西羌祖爰劍爲秦所奴隸,而亡藏岩穴中,見焚,有影像如虎,爲蔽火,得不死。諸羌以爲神,推以爲豪。

《魏略》曰:何晏性自喜,行步顧影。

《山海經》曰:壽麻之國,正立無影,疾呼無響。郭璞注曰:「言其形氣有异于人。」

又曰:長留山,神白帝少昊居之。主司反影。日西入則反影東照,言司察之也。

《孫卿子》曰:夏首之南有人曰涓蜀梁,其人愚,宵行俯見其影,以爲伏鬼;仰見其,以爲立魅,倍道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卒。

《莊子》曰: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足舉逾數而迹逾多,走逾疾而影不離。自以爲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迹,愚亦甚矣。

又曰:罔兩問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影曰:「吾有待而然者耶?」罔兩,影外之微陰也。

《太玄經》曰:老子行則滅迹,立則隱影。

《風俗通》曰:陳留有富室,公年九十無子,取田家爲婦,一交接而死。後生男,其女誣其淫佚有兒。爭財,數年不能决。丞相邴吉曰:「吾聞老公子不耐寒,又無影。」時歲八月,取同歲小兒解衣裸之,此兒獨言寒。又日中獨無影。大小嘆息,因與其財。

《抱朴子》曰:韓終丹久服,立日中無影。

《列仙傳》曰:河間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見玄俗,玄俗無影。王呼著日中,實無影。

《地鏡圖》曰:人行日月中無影者,神仙人也。與虛合體,故居日月中無影。履霜無迹,火中無影也。

[编辑]

史記》曰:姜原爲帝嚳卸晰,出野見巨人迹,心欣然踐之,而身動如孕。期月而生後稷,故《詩》曰:「履帝武敏歆。」武,迹也。

王子年《拾遺》曰:石崇篩沉水之香如麋末,布置席上,使所愛者踐之,無迹者即賜真珠百,若有迹者,便節其飲食,令體輕弱。故中國相戲曰:「爾非細骨輕軀,那得百真珠?」

又曰:燕王時廣延之國獻善舞者二人,王設麟文之席,散荃蕪之香,使二人舞其上。彌日無迹,體輕故也。

《述征記》曰:齊有龍盤山,上有大脚,姜原所履迹。

盛弘之《荊州記》曰:零陵縣石上有誇父迹。

又曰:湘東陰山縣北數十里有武陽、龍靡二山,上悉生松柏美木。龍靡山有磐石,石上有仙人迹及龍迹。傅雲昔仙人游此二山,常稅駕此石。又于其所得仙人遺咏。

 人事部二十八 ↑返回頂部 人事部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