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402
人事部四十二 ◄ | 太平御覽 卷四百二.人事部四十三 |
► 人事部四十四 |
叙賢
[编辑]《周禮·地官》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
《禮·大學》曰: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詩·丘中有麻》曰:丘中有麻,思賢也。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也。丘中有麻,彼留子嗟。〈留大夫氏,子嗟,字也。丘中麻麥,子嗟所治。箋云:子嗟放逐,于朝去治,卑賤之識。〉
又曰:《白駒》,大夫刺宣王也。〈刺其不能留賢者也。〉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宣王之末,不能用賢者,有乘白駒而去。箋云:願去者乘其白駒,來者食我場中之苗,縶絆之欲留也。〉
《書·大禹謨》曰: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又曰: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又《說命》曰: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又曰:惟後非賢不�,惟賢非後不食。
又《武成》曰:建官惟賢,莅事惟能。
又《旅獒》曰: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易》曰:坤地卦: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又《大畜》曰:不家食,吉。養賢也。
又《頤》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又《繫辭》曰: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論語·里仁》曰:君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者而內自省也。〈齊,等也。省,察也,察已得無然也。〉
又《雍也》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簞,笥也。貧者,人之所憂,而顔志道有所樂,故深賢之。〉
又《述而》曰:冉有曰:伯夷、叔齊何人也?子曰:「古之賢人也。」
又《衛靈公》曰:臧文仲其竊位者歟?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柳下惠,魯士師展禽也,邑名柳下,謚曰惠也。〉
又《子張》曰: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春秋繁露》曰:氣之清者爲神,人之精者爲賢。治身以練神爲寶,治國以積賢爲道。
《大戴禮》曰: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
《樂動聲儀》曰:召公,賢者也,明不能與聖人分職,常戰栗恐懼。故舍于樹下而聽斷焉。勞身苦體,然後乃與聖人齊。是《周南》無美而《召南》有之。
《韓詩外傳》曰:魏文侯問狐卷子曰:「父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子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兄賢足恃乎?」對曰:「不足。」弟賢足恃乎?」對曰:「不足。」「臣賢足恃乎?」對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問此五者于子,子一一以爲不足者何也?」對曰:「父賢不過堯,而丹朱放。子賢不過舜,而瞽瞍拘。兄賢不過周公,而管叔誅。臣賢不若湯、武,而桀紂伐。君欲治,從身始,人何恃?」
《國語》曰:知宣子將以瑤爲後。〈宣子,荀寅。瑤,宣子之子知伯也。〉知果曰:「不如霄也。」〈知果,荀氏之族也。霄,宣子庶子也。〉宣子曰:「霄也佷。」〈佷戾不從人也。〉對曰:「霄之佷在面,瑤之佷在心。心佷敗國,面佷不害。瑤之賢于人者有五,其不逮者一。美鬢長大則賢,〈鬢,髮鬢也。〉射禦足力則賢,伎藝必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强毅果敢則賢。若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知宗必滅。」弗聽,知果別族于太史爲輔氏。〈太史掌氏姓也。〉及知氏之亡也,惟輔果在。
又曰:臼季使,舍于冀野。〈臼季,胥臣。冀野,晋地。〉見冀缺耨,其妻饣盍之,相敬如賓。〈耨,耘田也。野饋曰:饣盍字音曄。〉從而問之,冀芮之子也,與之歸。既覆命,進之曰:「臣得賢,敢以告。」文公曰:「子何以知其賢?」對曰:「臣見其賢不忘敬也。」公使爲下軍大夫。
《史記》曰:燕昭王于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耻,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必從隗始。况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爲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又曰:伯禽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又曰:楚昭王聘夫子,夫子往焉。路出東,蔡大夫謀曰:「夫人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于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兵拒之,孔子不得行。
《家語》曰: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衆悅,何施而得之?」對曰:「此地民有賢于不齊者,不齊事之,事而禀度焉,皆教不齊以治道。」孔子嘆曰:「昔堯舜聽天下務求賢以自輔,夫賢人,百福之宗,神明之主也。惜乎!不齊之所治小也。」
又曰:子夏問于孔子曰:「顔回之爲人奚若?」子曰:「回之信賢于丘。」曰:「子貢之爲人奚若?」子曰:「賜之敏賢于丘。」曰:「子路之爲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丘。」曰:「子張之爲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者何爲事先生?」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信而不能反,〈反,謂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惟義所在也。〉賜能敏而不能詘,〈詘,人惟辯敏,亦宜有折屈時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言人雖務□莊,亦當有和同時也。〉兼四子者之有以易吾,吾弗與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及也。」
又曰:孔子讀史至楚復陳,〈夏徵舒殺其君,楚莊王討之,取陳而有之,申叔時諫莊王,莊王從之,乃復陳國也。〉喟然曰:「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時之忠,弗能建其義。非莊王之賢,弗能受其訓。」
又曰:所謂賢者,德不逾閑,〈閑,法。〉行中規繩。
又曰:哀公問于孔子曰:「當今之君,孰者最賢?」孔子對曰:「丘未之見,抑有衛靈公乎?」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對曰:「臣論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曰:「其事何也?」孔子曰:靈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知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曰王林者,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衛國無游放之才,靈公知而尊之。又有士曰慶足者,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客賢,〈言其所以退,欲以容賢與朝。〉靈公悅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魷,以道去,衛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禦,必待史魷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難,次之賢,不亦可乎!」
《孔叢子》曰:魯人有公儀潜者,厲節行道,恬于榮利,不事諸侯。子思之與友。穆公因子思欲以爲相,謂子思曰:「公儀子必輔寡人。寡人三分魯之一。」子思對曰:「如君之言,則公儀愈所不至也。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言,儀雖蔬食飲水,亦願在下風。今徒以高官厚祿釣餌君子,無信人之意,公儀子則終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任爲君操竿,不釣以傷守節之士也。」
又曰:子思自齊反衛,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不以衛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願有賜于寡人。」子思曰:「羈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臨蓽門,其榮多矣。欲報君以財幣,則君府藏已盈,而�又貧。欲報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心,而徒言不聽也。願有報君者,惟達賢耳。」君曰:「固寡人所願也。」
《任子》曰:夫賢人者,至德以吻己心,行道以吻己任。處則不求私名,仕則不求私寵。不爲其身,不阿其君。積禮義于朝,播仁風于民。使天下之人翼翼焉向戴其君之尊,欣欣焉歌舞其君之德。
《文子》曰:山有猛獸,林木爲之不斬。野有螫蟲,葵藿爲之不采。國有賢臣,折衝千里。
《列子》曰: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至邯鄲,遇盜于耦沙之中,盡取其衣裝車。牛步而去,視之欣然無憂苦之色。盜追而問其故,曰:「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盜曰:「嘻,賢矣!」既而相謂曰:「彼之賢,往見趙君,使以我爲事,必困我。」乃相與追而殺之。
《孫卿子》曰:古之賢人賤爲布衣,貧爲匹夫,然而非禮不進,非義不受。
《莊子》曰:以財分人謂之賢。
《尹文子》曰:尹文子見齊宣王,王嘆國寡賢。尹文子曰:「使國悉賢,孰處王下?」王曰:「國悉不肖,可乎?」尹文子曰:「國悉不肖,孰理王朝?」王曰:「賢與不肖皆無,可乎?」尹文子曰:「不然。有不肖,故王尊於上,臣卑於下。進賢退不肖,所以有上下也。」
王孫子曰:「趙簡子獵于晋山之陽,撫轡而嘆。董安于曰:「敢問何嘆?」子曰:「吾有食�之馬數千,多力之士數百,欲以獵獸也。吾恐鄰國養賢以獵吾也。」
《文子》曰:虎豹之駒未成,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也。
又曰:國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賢,此其一也;或求賢不能得,此其二也;雖得弗能盡,此其三也。
《申子》曰:千里有賢者,是比肩而立。
《韓子》曰:晋平公問叔向曰:「吾群臣孰賢?」對曰:「趙武賢。武之立如不勝衣,言如不出口,然其所舉士者數十人,皆令得其意,而公家甚賴之。况武子之生也不利其家,死不托其孤。臣敢以爲賢。」
《孟子》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歟!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
《呂氏春秋》曰:伊尹出空桑之中,長而賢。湯聞伊尹,使人請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歸湯。湯于是請取妻于有侁氏。有侁氏喜,使伊尹爲媵,送女。故賢主之求有道之士,無不以也。有道之士求賢主,無不行也。相得然後樂。不謀而親,不約而信,相爲殫知竭力,犯危行苦,志歡樂之,此功名所以大成也。
又曰:百里奚之未遇時,亡虢而虜,飯牛于秦,鬻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悅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公曰:賈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無乃爲天下笑乎!」枝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議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爲明君,臣爲忠臣,彼爲信賢,境內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號曰:「五羖大夫。」
又曰:史台謂申向曰:「吾所患者不知賢。」申向曰:「人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却賢者,行也。言行相反,而欲賢者用,不肖者廢,不亦難乎!人主誠用賢,則境內賢者出矣,天下賢者至矣。」
又曰: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如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如得一賢人。
又曰:魏文侯過段幹木之閭而軾,其僕曰:「君胡爲軾?」曰:「此非段幹木之閭歟!幹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
又曰:趙簡子將襲衛,使史墨行之。〈貴,視也,音貴。〉期以一月,六月而反復。簡子曰:「何其久也?」對曰:「謀利而得害,猶弗察也。蘧伯玉爲相,史魷佐焉。孔子爲客,子貢使令于君前,甚聽。〈君聽其言。〉《易》曰:渙其群,玄吉。渙者,賢也。群者,衆也。玄者,吉之始也。渙其群,玄吉者,其佐多賢。」簡子案兵而不動。
《周書陰苻》曰:凡治國有三常:一曰君以舉賢爲常,二曰官以任賢爲常,三曰士以敬賢爲常。夫然,雖百代可知也。
京房《易飛候》曰:何以知賢人?隱師曰:「視四方有大赦五色,具而不雨,下,賢人隱也。
《易參同契》曰:天道無�莫,常傅與賢者。
黃石公《三略》曰: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當遭害。達賢者,福流子孫。嫉賢者,其名不瘤攏
陸賈《新語》曰:聖人居高處上,則以仁義爲巢。乘危履傾,則以聖賢爲杖。
《說苑》曰:周公卜居曲阜,命龜曰:「作邑于山之陽,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
又曰: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是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
又曰:明君在上,慎于擇士,務于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
又曰:伯禽與康叔封朝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康叔駭色謂伯禽曰:「有商子者,賢人也。與子往見之。」康叔與伯禽見商子曰:「吾二子者朝乎成王,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其說何也?」商子曰:「二子蓋相與觀南山之陽,有木焉,名曰橋。」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陽,見橋竦然,實高而仰。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仰者,父道也。」商子曰:「二子蓋相與觀乎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曰梓。」二子者往觀乎南山之陰,見梓勃焉,實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俯者,子道也。」二子者,明日見乎周公。入門而趨,登堂而跪。周公拂其首,勞而食之,曰:「安見君子?」二子對曰:「見商子。」周公曰:「君子哉,商子也!」
又曰: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謂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謂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也。士不中間〈中間,謂紹介也。〉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詩不雲乎:野有蔓草。零露團兮。有美一人,清陽婉兮。邂逅相遇,�我願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于是不贈,終身弗見也。」
《六韜》曰:文王舉賢若何?太公曰:「案察實,選才任能,名實俱得也。」
《物理論》曰:在金石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賢。千里一賢,謂之比肩。故語曰:「黃金累千,不如一賢。」
杜氏《幽求》曰:周封千里而已,八州之地,皆以祿賢。
《抱朴子》曰:桓文漢高鼓,群賢以爲六翮,托豪杰以爲舟楫。
《傅子》曰:或問近世大賢君子,若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知,斯可謂近世大賢人士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訁舀瀆,謀能應機。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桓譚《新論》曰:以賢代賢謂之順,以不肖代不肖謂之亂。
《論衡》曰:賢聖之君察知佞臣,若視俎上之脯,指掌中之文。
《風俗通》曰:賢,堅也。堅中廉外。
《白虎通》曰:王者即位,先封賢者,憂民之急也。故列土爲疆,非爲諸侯;張官設府,非爲卿大夫。皆爲民也。
《越絕書》曰:子胥正而信,范蠡知而明,皆賢人也。
《潜夫論》曰:南面之大務,那急于知賢。
《异苑》曰:汝南陳仲躬與諸息侄就潁川荀季和父子。于時,德星爲之聚。太史奏曰:「五百里內有賢人集。」
《列女傳》曰: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公問曰:「知此爲誰?」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問「何以知之?」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夫忠臣不爲昭昭信節,不爲冥冥墮行。今伯玉衛國賢大夫也,仁而有知,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視之,果伯玉也。反戲之曰:「非也。」夫人進觴再拜賀之。公曰:「子何以賀?」之曰:「始,妾謂獨有伯玉,今衛復有與之齊者,是君有二賢臣也。國多賢臣,則國之福也。」
《西京雜記》曰:漢文帝爲太子,立思賢苑以招賓客。
周斐《汝南先賢傳》曰:黃憲潔靜通理,齊聖廣淵,不矜名以詭時,不抗行以矯俗。論者咸曰:「顔子復生乎漢之代矣。」
《語林》曰:賢者,國之紀,人之望,自古帝王皆以之安危。故《書》曰:「惟後非賢不�,惟賢非後不食。」昔者,周公體大聖之德,而勤于吐握,由是天下之士爭歸之。向使周公驕而且吝,士亦當高翔遠去,所至寡矣。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曰: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君人者,勤于求賢,而逸于得人。故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俊士亦人明主以顯其德。千載一會,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之遇順風,沛乎若巨魚之縱大壑。其意如此,則胡禁不止,曷令不行!
鍾子《芻蕘論》曰:賢者之處世,猶金玉生于沙礫,豫章産乎幽谷,下不進之于上,則無由而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