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5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禮儀部七 太平御覽
卷五百二十九.禮儀部八
禮儀部九 

五祀

[编辑]

《禮記·祭法》曰:王爲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ニ,曰國門,曰國行,曰太厲,曰戶,曰灶。諸侯爲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ニ,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鄭玄注曰:五祀,門、戶、中ニ也。此者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神也。

又《月令》曰:孟春其祀戶,孟夏其祀灶,季夏其祀中ニ,孟秋其祀門,孟冬其祀行。餘吉,吉禮門。

《白虎通》曰:何謂五祀者?門、戶、灶、井、中ニ也。

又曰:《曲禮下》記云︰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歲遍;諸侯方伯祀山川,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凡祀有廢之,莫敢舉也;有舉之,莫敢廢也。非所當祭而祭之,名爲淫祀,無福。祭五祀所以歲遍何?慎五行也。

《五經異議》曰:大戴說禮器云︰灶者,老婦之祭。許君按:《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五祀之神,王者所祭,非老婦也。鄭玄曰:灶神祝融是老婦。

又曰:王爲群姓立七祀:一曰司命,主督察人命也;二曰中ニ,王宮室居處也;三曰門,四曰戶,主出入;五曰國行,主道路也;六曰大厲,主殺也;七曰灶,主飲食也。

漢書》議曰:祠五祀,謂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賢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也,主其神祀之。

《魏名臣奏》曰:秦靜議云︰祭法七祀有國行,今《月令》謂行爲井,是以俗廢行而祀井。武帝始定天下,興復舊祀,造祭祀門、戶、井、灶、中ニ。文帝稱詔。靜按:凡諸祠祀,所以尊敬神靈,不宜稱詔。高堂隆議曰:國、中ニ、門、井、灶多不遍,惟祀在者,故曰祭。五祀在于廟,今每門、戶輒祭之,自漢以來,非舊典也。祭井自漢,從水類,不列五祀,宜除井祀行。《世本》曰,征作礻五祀。征者,殷王八世孫也。礻者,强死男也。謂時難索宣驅疫逐强死鬼也。五者,謂門、戶及井、灶、中ニ也。

傅玄《五祀議》曰:禮大記云︰室中央中ニ,謂四ニ之中也。祭于漏井,蓋失之矣。七祀之文,皆云祀行而無井,祭灶而不祭井,于事則闕。夫設祀者,非惟報功而已,亦神道設教,使民慎之幽冥也。臣以爲帝之都城,宜祭一門,正宮一門,正室一戶,井、灶、中ニ,亦各擇其一正者祭之。

四望

[编辑]

《尚書·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歲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孔安國曰:望秩于山川者,以尊卑祭之也。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小者,或卿、大夫、伯、子、男。

《周禮·春官上》曰:大宗伯之職,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四望,五岳、四鎮、四瀆也。

又《春官》曰:小宗伯之職,掌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類亦如之。

又《春官上·典瑞》曰:掌玉瑞玉器之藏,四襇邸,以祀天、旅上帝。兩襇邸,以祀地、旅四望。

又《春官下·大司樂》曰:春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禮四望。

《公羊傳·僖下》曰:夏四月,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三望者何?望祭也。則曷爲祭?祭太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此皆助天氣成功,故祭天及之。

《五經通義》曰:王者所以因郊祭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山川何?以爲皆有功于民,故祭之也,皆天地之別神從官也。緣天地之義,亦欲及之,故歲一祭之。禮日于南門外,禮月、四瀆于北門外,禮山川、丘陵西門外,祭風伯、雨師于東門外,各即其位也,以是明之。其祭之奈何乎?曰祭日者懸,祭月者毀,祭風者明,祭雨者布疏,祭山川者沉,各像其貌也。

《三輔黃圖》曰:宰衡王莽奏曰:冬至,使有司祭天神于南郊,高祖配而望群陽。夏至,使有司祭地于北郊,高後配而望群陰。

《隋書·志》曰:梁朱異議,鄭衆雲四望謂日月星海。鄭玄雲謂五岳四瀆。尋二鄭之說,互有不同。竊以望是不即之名。凡厥遙祭皆有斯目,豈容撅褸星海,拘于海瀆。請今天司有關水旱之義,爰有四海、名山、大川能興致雨,一皆備祭。

[编辑]

《禮記·月令》曰:仲春,玄鳥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天子親往,后妃率九嬪御,醴禮天子所御,帶以弓,授以弓矢,立于高之前。蔡邕《章句》曰:高,祀名也。高猶尊也。者,所以祈子孫之祀也。天子所御謂后妃以下王妾御者。,弓衣也。祝以高之命,飲以醴酒,帶以弓衣,尚使得男者也。鄭玄注曰:玄鳥遺卵,娥簡狄吞之,生契,後以爲官,嘉祥而立祀也。

漢書》曰:太子據立爲皇太子。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爲立張晏曰:,求子神。使東方朔、枚皋作祝。

《續漢書》曰:仲春之月,立高,祀于城南,禮以特牲。

《五經異議》曰:王者一歲七祭天地。仲春,后妃郊亦祭天也。

《五經要議》曰:契母簡狄以玄鳥至之日,祀于高而生契。高者,蓋先王所以祈子孫之祀也。玄鳥感陽而至,集人棟宇,有孳乳之祥,故重其至日,因以用事。

《五經異議》曰:鄭記曰:玄鳥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注曰:高辛氏世簡狄吞燕子而生契,後王以爲官,嘉祥其祀焉。王權問曰:「以注言之,先商之時,未有高。《生民》詩曰:『克克祀,以祓無子。』傳以爲古者必以郊焉。姜原禋祀上帝而生稷,是則郊之祀,非以生契之後立也。」譙喬答曰:「先商之時,自必有氏祓除之祀,位在南郊,蓋亦以玄鳥至之日。然其所,乃于上帝簡狄吞一子之後。王以爲官,嘉祥祀之以配帝,謂之高。」

晋束《高壇石議》曰:元康六年,高壇上石破爲二段,詔書問置此石來幾時?出何經典?今應復不?博士議:禮無高置石之文,未知造設所由。旣已毀破,無可改造設。高辛氏有簡狄吞卵之祥,今此石有吞卵之象,蓋俗說所爲,而史籍無記。可但收聚,復于舊處而已。太常以爲吞卵之言,蓋是逸俗之失義。因今毀破,便宜廢除。下四府博士議。賊曹屬束議:夫未詳其置之故,而欲必其可除之理,理不可然。按《郊祀志》,秦漢不祀高,漢武帝《五子傳》武帝晚得太子,始爲立,其事未之能審。

許慎《五經異說》云︰山陽民祭,皆以石爲主。然則石之爲主,由來尚矣。其此象矣,而祭禮龜策。祭器敝則埋之,而改置新石。今破則宜埋而更造,不宜遂廢。收集破石,積之故處,于禮無依,于事不肅,思所未安也。時公卿從太常所處,此議不用。其後得高堂隆故事,魏青龍中造立此禮,詔書更鐫石,令如舊置,高壇上埋破石,入地一丈。

《隋書·禮志》曰:梁太廟北門內道西有石,文如竹葉,小屋覆之,宋元嘉中修廟所得。陸澄以爲孝武時郊之石,然則江左亦有此禮矣。後齊高爲壇于南郊,傍廣輪二十六尺,高九尺,四陛三壇。

禱祈

[编辑]

《周書》曰:四月,孟夏,王初祈禱于宗,乃嘗麥于廟。

《毛詩·甫田》曰: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以戒我稷黍,以我士女。

又《生民·行葦》曰:曾孫惟主酒醴,維需酌以大鬥,以祈黃

又《臣工·噫嘻》曰:春夏祈于上帝也。祈猶禱求。

《周禮·春官上·小宗伯》曰:小宗伯掌大灾,乃執事禱祠于上下神祗。

又《春官下》: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祈福祥,求永貞。馬融傳曰:神,天神;鬼,人鬼;祗,地祗也。

《禮記·月令》曰:孟春,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于上帝。

《左傳·襄上》曰:郊祀後稷,以祈農事也。

又《定上》曰:魯昭公出,故季平子禱于煬公。九月,立煬宮。平子逐君,懼而請禱于煬公。昭公死于外,自以爲獲福,故玄其宮。

又《哀上》曰:衛太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周文王。皇,大也。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勝,鄭聲公名,釋君助臣爲從于亂。晋午在難,午,晋定公名。不能治亂,使鞅討之。鞅,趙簡子名。

《論語·八佾》曰: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王孫賈自周出仕于衛也。宗廟及五祀之神皆祭于奧。室西南隅謂之奧。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明當媚其尊者。夫灶者,老婦之祭。

又《述而》曰:子疾病,子路請禱。禱,謝過于鬼神。子曰:「有諸?」觀子路曉禱禮否。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祗。」誄天神之辭也。子曰:「丘之禱久矣。」孔子自知無過處。

《五經異義》曰:《禮·祭法》云︰天子有祧。遠廟曰祧,將祧而去之,故曰祧。去祧曰壇,去壇曰單。皆藏于祖廟,有事則禱,無事則止。

《說文》曰:吉事求福爲禱。

漢書》曰:文帝曰:「昔先王遠施不求其報,望祀不祈其福。今吾聞祠官祝厘,如淳曰:厘,福。皆于朕躬,不爲百姓。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饗,獨美其福,百姓不與,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祀,無有所祈。」

《東觀漢記》曰:鄧太后嘗體不安,左右憂惶,至令禱祠,願以人爲代。太后聞之,即譴怒,敕掖庭令以下,何故乃有此不祥之言。左右咸流涕,嘆太后臨大病,不自顧而念兆民。後病瘳,豈非天地之應與?

《晋中興書》曰:大旱經久。太興四年四月始雨,有奏應報賽宗廟山川。中宗詔曰:「祈廟雲報賽,非奉尊上辭也。吾意有疑,以爲舊山川有許報,故雨賽,非大事不應告廟。臣子無要君之道,黷祭稱賽,于禮有違。」

《唐書》曰:憲宗謂宰臣曰:「穰灾祈福之說,其事信否?」李藩對曰:「臣竊觀自古聖達,皆不禱祠。故楚昭王有疾,卜者謂河爲祟,昭王以河不在楚,非所獲罪。孔子以爲知天道。仲尼疾病,門人子路請禱。仲尼以爲神道助順,系于所行,已旣全德,無愧屋漏,故答子路云︰『丘之禱久矣。』《書》云『惠迪吉,從逆凶』,言順道則吉,從逆則凶。《詩》云『自求多福』,則禍福之來,感應行事。若苟爲非道,則何福可求。是以漢文帝每有祭祀,使有司敬而不祈。其見超然,可謂盛德。若使神明無知,則安能降福?必其有知,則私己求媚之事,君子尚不可悅也,况于明神乎?由此言之,則履信思順,自天佑之,苟異于此,實難致福。故堯舜之務,惟在修已以安百姓。管仲云︰『義于人者和于神。』蓋以人爲神主,故但務安人而已。虢公求神以至危亡,王莽妄祈以速漢兵。古今明誡,書傳所記,望陛下每以漢文、孔子之意爲准,則百福具臻矣。」上深嘉美之。

又曰:文宗開成中,以久旱,分命郡官遍祠祈禱于紫宸殿,對宰臣憂形于色。宰臣以星官所奏,「天時當爾,乞不過勞聖慮」。上凜然改容曰:「朕爲天下主,無德及人,致此灾旱。今又謫見于上,若三日不雨,當退歸南位,更選賢明以主天下。」宰臣嗚咽流涕,各請罪,乞免相位。是夜,澍雨大洽。

又曰:孔爲廣州刺史。先是,准詔禱南海神,多令從事代。必自越風波而往。韓愈爲潮州,作詩美之。

《華陽國志》曰:梁輔爲郡五官,時天大旱,請雨不降。輔出禱,乃積薪祝神曰:「二日不雨,則欲自焚,謝罪百姓。」言終而雨。

《長沙郡耆舊傳》曰:祝良爲洛陽令,時亢旱,天子祈不得。良乃曝身階庭,告誠引罪,自晨至中,紫雲沓起,甘雨登降。民爲之歌曰:「天久不雨,民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應,滂沲而下。」

《列仙傳》曰:曆陽有彭祖仙室,前世雲,「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日祠訖即有虎迹。

《異苑》曰:晋簡文旣廢世子道生,次子郁又早卒,而未有息嗣。濮陽令在弟前禱至三更,郁有黃氣自西南來,逆室前,爾夜幸李太后,而生孝武皇帝。

《韓子》曰: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

《呂氏春秋》曰:昔殷湯克夏,而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在予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神傷民之命。」于是剪其,麗其手,自以爲牲,用祈福于上帝。民悅,雨乃大至。

《淮南子》曰:聖人者,不耻身賤而愧道之不行;不憂命之短而憂百姓之窮也。是故禹爲水以身解于陽肝之河,湯爲旱以身禱于桑林之下。聖人之憂民,如此其明也。

 禮儀部七 ↑返回頂部 禮儀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