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存心論
作者:劉鶚
本作品收錄於《惟實集

太虛者天也,氣化者道也。合虛與氣有性之名,由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是心也者,所以盡性體天而黙運。夫道者也,曰德,曰仁,曰誠,曰敬,言雖殊而理則一,無非所以明此心之妙耳。言天則嚴其心之所自出,言性則原其心之所由成,言情則驗其心之所由發。有志於聖賢者,不可不求諸道;有志於聖賢之道者,不可不求諸心也。世之人不知天之所以與我者大,或放焉而罔覺,天理既喪,人欲漸熾。因之處貧賤而移,處富貴而淫,義命之不知,亷恥之不顧。淪於嗜慾,攻取之途,浸淫沉溺,茫乎其莫返。孟氏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夫學亦多術矣,詞章記誦華也,非實也;政事功業外也,非内也;知必真知,行必力行,實矣、内矣。然知其所知,孰統會之?行其所行,孰主宰之?無所統會,非其要也;無所主宰,非其至也。孰爲要?孰爲至?心是已。天之所以與我,人之所以爲人者,在是不是之,求而他求焉。所學何學哉?夫心惟能存乃大,故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爲有外,世之人止於見聞之狹。聖人盡性,不以見聞牿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聖門之敎各因其人,各隨其事,雖不言心,無非心也。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葢寡焉,以至於無,無則誠立明通。誠立賢也,明通聖也,是聖賢非性,生必由養心,而後至之。養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噫!其要矣乎?其至矣乎?邵子曰:心爲太極。周子曰:純心要矣。張子曰:心清時,視明聽聰,四體不待覊束,而自然恭謹。程子曰: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欲人將己放之心,約之使入身來。此皆得孟子之正傳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