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盦文集 (四部叢刊本)/續集卷二
定盦文集 續集卷二 清 龔自珍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吳氏刊本
|
定盦續集 仁和龔自珍璱人饌
卷二
古史鉤沈論一
龔自珍曰史氏之書有之曰霸天下之孫中葉之主其力弱其
志文其聰明下其財少未嘗不周求禮義廉恥之士厚其皃嫗
其言則或求之而應則或求之而不應則必視祖之號令以差
史氏之書又有之昔者霸天下之氏稱祖之廟其力疆其志武
其聰明上其財多未嘗不仇天下之士去人之廉以快號令去
人之恥以嵩高其身一人爲剛萬夫爲柔以大便其有力疆武
而允孫乃不可長乃誹乃怨乃責問其臣乃辱榮之亢辱之始
也辨之亢誹之始也使之便任法之便責問之始也氣者恥之
外也恥者氣之内也溫而文王者之言也惕而讓王者之行也
言文而行讓王者之所以養人氣也籒其府焉裵𧙪其鐘簴焉
大都積百年之力以震盪摧鋤天下之廉恥旣殄旣獮旣夷顧
乃席虎視之餘蔭一旦責有氣於臣不亦莫乎
古史鉤沈論二
龔自珍曰周之世官大者史史之外無有語言焉史之外無有
文字焉史之外無人倫品目焉史存而周存史亾而周亾殷紂
時其史尹摯抱籍以歸於周周之初始爲是官者佚是也周公
召公太公旣勞周室改質家躋於文家置太史史於百官莫不
有聯事三宅之事佚貳之謂之四聖蓋微夫上聖叡美其孰任
治是官也是故儒者言六經經之名周之東有之夫六經者周
史之宗子也易也者卜筮之史也書也者記言之史也春秋也
者記動之史也風也者史所采於民而編之竹帛付之司樂者
也雅頌也者史所采於士大夫也禮也者一代之律令史職藏
之故府而時以詔王者也小學也者外史達之四方瞽史諭之
賓客之所爲也今夫宗伯雖掌禮禮不可以口舌存儒者得之
史非得之宗伯樂雖司樂掌之樂不可以口耳存儒者得之史
非得之司樂故曰五經者周史之大宗也孔子殁七十子不見
用衰世著書之徒蠭岀泉流漢氏校錄最爲諸子諸子也者周
史之小宗也故夫道家者流言偁辛甲老𥅆墨家者流言偁尹
佚辛甲尹佚官皆史𥅆實爲柱下史若道家若農家若襍家若
陰陽家若兵若術數若方技其言皆偁神農黃帝神農黃帝之
書又周史所職藏所謂三皇五帝之書者是也老於禍福熟於
成敗絜萬事之盈虛窺至人之無競名曰任照之史宜爲道家
祖綜於天時明於大政攷夏時之等以定民天名曰任天之史
宜爲農家祖左執繩墨右執規矩篤信謙守以待彈射不使王
枋弛不使諸矦驕上名曰任約劑之史宜爲法家祖博觀羣言
旣迹其所終始又迹其所岀入不蒙一物之譏不受諸矦蹈觝
使王政不淸庶物奸生名曰任名之史宜爲名家祖臚引羣術
愛古聚道謙讓不敢刪定整齊以待能者名曰任文之史宜爲
家祖窺於道之大原識於吉凶之端明王事之貴因一呼一
吸因事納諫比物假事不辭矯誣之刑史之任諱惡者於材最
爲下也宜爲陰陽家祖近文章眇語言割榮以任簡養怒以積
辨名曰任喻之史宜爲縱橫家祖抱大禹之訓矯周文之偏守
而不戰儉而不奪人名曰任本之史宜爲墨家祖五廟以觀怪
地天以觀通六合之際無所不儲謂之任敎之史宜爲小說家
祖劉向云道家及術數家出於史不云餘家出於史此知五緯
二十八宿異度而不知其皆繫於天也知江河異味而不知皆
麗於地也故曰諸子也者周史之支孽小宗也夏之亾也孔子
曰文獻𣏌不足徵傷夏史之亾也殷之亾曰文獻宋不足徵傷
殷史之亾也周之東也孔子曰天子失官傷周之史亾也滅人
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絶人之
材湮塞人之敎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周之東
其史官大罪四小罪四其大功三小功三帝魁以前書莫備焉
郯之君知之楚之左史知之周史不能存之故傳者不雅馴而
雅馴者不傳謂之大罪一正考父得商之名頌十二於周百年
之間亾其七太師亾其聲焉太史又亾其簡編焉謂之大罪
二周之雅頌義逸而荒人逸而名亡瞽所獻燕享所歌大氏斷
章作者之初指不在瞀儒序詩以斷章爲初指以諷諫爲本義
以歌者爲作者史不能宣而明謂之大罪三有黃帝秝有顓頊
秝有夏秝有商秝有周秝有魯秝有列國秝七者周天子不能
同列國赴告各步其功告朔怠終乃亂而弗從周享國久八百
餘祀秝敝不改是以失禮是失官之大者謂之大罪四古之王
者存三統國有大疑匪一祖是師于夏于商是參是謀今連山
歸藏亡矣三易弗具孔子卒得坤乾於宋亦弗得于周史之小
罪一列國小學不明聲音混茫各操其方㣲孔子之雅言古均
其亡乎史之小罪二夫史籒作大篆非癈倉頡也周史不肯存
古文文少而字乃多矣𧰼形指事十存三四形聲相孳千萬並
起古今困之孔壁旣彰蝌斗煌煌匪籒而倉蓋憲章者文武而
匪憲章宣王史之小罪三列國展禽觀射父之徒能言先王命
祀而周史儋乃坿萇𢎞爲神怪之言不能修明巫覡祝宗不能
共鬼神燕昭秦皇淫祀漸興儋𢎞階之妖孽是徵史之小罪四
帝魁以降百篇權輿孔子削之十倍是儲雖頗間不具資糧有
餘史之大功一孔子與左邱明乘以如周𫉬百二十國之書夫
而後春秋作也史之大功二冠昏之殺喪祭之等大夫士之曲
儀咸以爲數夫舍數而言義吾未之信也故十七篇之完亦危
而完者也史之大功三周之時有推步之方有占譣之學其步
疏其占密天官有書先臣是傳唐都甘公爰及談遷是蹟是宣
史之小功一史秩下大夫商高大夫官必史也自高以來疇人
守之九章九數幸而完史之小功二吾韙彼奠世繫者能奠能
守有𢊆諩牒有世本竹帛咸是故仲尼之徒亦著帝繫姓後
干餘𡻕江介之都夸族之甚史之小功三夫功罪之際存亡之
會也絶續之交也天生孔子不後周不先周也存亾續絶俾樞
紐也史有其官而亾其人有其籍而亾其統史統替夷孔統修
也史無孔雖美何待孔無史雖聖曷庸由斯以譚罪大亦可揜
功大亦可蒙也孔雖殁七十子雖不見用王者之迹雖息周厤
不爲不多數不爲不躋府藏不爲不富沈敏辨異之士不爲不
生緒言緒行之迹不爲不竢莊周隱於楚墨翟傲於宋孟軻端
於齊梁公孫龍譁於齊趙之間荀況廢於道路屈原淫於波濤
可謂有人矣然而聖智不同材典型不同國擇言不同師擇行
不同志擇名不同急擇悲不同感天吝材材吝志志吝器器吝
情情吝名名吝祖夫周自我史佚辛甲史籒史𥅆史伯而後無
聞人焉魯自史克史邱明而後無聞人焉此失其材也七十子
之徒不之周而之列國此失其志也不以孔子之所憑藉者憑
藉此失其器也三尺童子瞀儒小生偁爲儒者流則憙偁爲羣
流則愠此失其情也號爲治經則道尊號爲學史則道詘此失
其名也知孔氏之聖而不知周公史佚之聖此失其祖也夢夢
我思之如有一介故老纕臂河洛憫周之將亾也與典籍之將
失守也𢯱三十王之右史拾不傳之名氏補詩書之隟罅逸於
後之剔鐘以求之者以超辰之法�不顯之年月定𡻕名之
所在逸於後之布七厤以求之者爲禮家之儒爲小節之師爲
攷訂之大宗逸於後之彌縫同異以求之者明𧰼形說指事不
比形聲不譚孳生雅本音明本義逸於後之據引申叚借以求
之者本立政作周官述周法正封建之里數逸於後之襍眞僞
以求之者誦詩三百篇綱於義義綱於人人綱於紀年明著竹
帛於後之據斷章升諫以求之者烏乎周道不可得而見矣
階孔子之道求周道得其憲章文武者何事夢周公者何心吾
從周者何學逸於後之譚性命以求之者辭七逸而不居負六
失而不䘏自珍於大道不敢承抑萬一幸而生其世則願爲其
人歟願爲其人歟
古史鉤沈論三
龔自珍曰予大愳後世益不見易書詩春秋李銳陳奐江藩友
朋之賢者也皆語自珍日曷不寫定易書詩春秋方讀百家好
襍家之言未暇也内閣先正姚先生語自珍曰曷不寫定易書
詩春秋又有事天地東西南北之學未暇也嗚呼姬周之衰七
十子之三四傳或口稱易書詩春秋不皆著竹帛故易書詩春
秋之文多異漢定天下立羣師置羣弟子利祿之門爭以異文
起其家故易書詩春秋之文多異然而文武之文非史籒之孳
也史籒之孳孔子之雅言又非漢廷之竹帛也漢之徒𣜩寫官
譯形借聲皆起而與聖者並有權然而竹帛廢栔木起斠紬者
不作凡栔令工匠胥史學徒又皆起而與聖者並有權聖人所
雅言益微悲夫悲夫將欲更定姬周之末之文章不有攷文之
聖其孰當之將欲更漢氏也羣師互有短長非深於義訓勇於
割聞者不能也無巳則我所欲紏䖍姑在夫引書變爲徒書之
際乎以與漢寫官爭姑在夫竹帛變栔木之際乎以與後世之
栔令工匠胥史爭所據者皆賤所革者功不大小賢勉而能爲
之庶幾其遂爲之勇改三百字鬼不相予乃又㕦言曰是不足
爲今夫易詩書春秋之文什五用叚借焉其本字蓋罕矣我將
盡求其本字然而所肄者孤漢師之汛見雅記者闕孤則不樂
從闕則不具以不樂從之心采不具之儲聚而𧦴之能灼然知
孰爲正字孰爲叚借固不能以富矣諸師籍令完具其於七十
子之所請益倉頡史籀之故孔子之所雅言又不知果在否焉
則足以慰好學臚古者之志終無以慰吾擇於一之志且吾之
始猖狂也憾姬周之末多岐憾漢博士師弟子之多岐今也不
然憾漢寫官之弗廣憾栔木之初之不廣憾兵燹之不祐憾俗
士之疎而弗嗜古無以俟予予所憾日益下恧如何恧如何龔
自珍𡻕爲此言且十稔卒不能寫定易書詩春秋生同世又同
志寫定者王引之顧廣圻李銳江藩陳奐劉逢祿莊綬甲
古史鉤沈論四
王者正朔用三代樂備六代禮備四代書體載籍備百代夫是
以賓賓賓也者三代共尊之而不遺也夫五行不再當令一姓
不再產聖興王聖智矣其開國同姓魁傑夀者易盡也賓也者
異姓之聖智魁傑夀耉也其言曰臣之籍外臣也燕私之游不
從宮庫之藏不問世及之恩不預同姓之獄不鞫北面事人主
而不任叱咄奔走捍難禦侮而不死私讐是故進中禮退中道
長子孫中儒學中史王者於是芳香其情以下之玲瓏其誥令
以求之虛位以位之書曰今予其敷心優賢揚厯詩曰毋金玉
爾音而有遐心用此道也商法盟先異姓周法盟先同姓質家
尊賢先異姓文家親親先同姓古者開國之年異姓未附據亂
而作故外臣之未可以共天位也在人主則不暇在賓則當避
疑忌是故箕子朝授武王書而夕投袂於東海之外易世而升
平矣又易世而太平矣賓且進而與人主之骨肉齒然而祖宗
之兵謀有不盡欲賓知者矣燕私之祿有不盡欲與賓共者矣
宿衛之武勇有不欲受賓之節制者矣一姓之家法有不欲受
賓之論議者矣四者三代之異姓所深自審也是故周祚四百
其大政之名氏姜嬴任芉姒子之材不與焉征伐之事受顧命
之事共和攝王政之事皆姬姓也其異姓之聞人則史材也且
夫史𥅆之訓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所以自位則不辱矣知
所以不論議則不殆矣不辱不殆則不顦顇悲憂矣孔子曰非
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吾從周從周賓法也又曰出則事
公卿事公卿賓分也孟軻論貴戚之異異姓之夫異姓之
固賓籍也故諫而不行則去史之材識其大掌故主其記載不
吝其情上不欺其所委贄下不鄙夷其貴游不自卑所聞不自
易所守不自反所學以榮其國家以華其祖宗以敎訓其王公
大人下亦以崇高其身真賓之所處矣何也古之世有抱祭器
而降者矣有抱樂器而降者矣有抱國之圖籍而降者矣無籍
其道以降者道不可以籍也下至百工之藝醫卜之法其姓氏
也古其官守也古皆不能以其藝降夫非王者卑其我法又非
王者不屑籍古之道也又非王者敢滅前古之人民獨不敢滅
其禮樂與道藝也道誠異不可降禮樂誠神靈不可滅也禮樂
三而遷文質再而復百工之官不待易世而修明微夫儲而抱
之者乎則𡚁何以救廢何以修竆何以革易曰窮則變變則通
通則久恃前古之禮樂道藝在也故夫賓也者生乎本朝仕乎
本朝上天有不專爲其本朝而生是人者在也是故人主不敢
驕夫嬴劉之主驕於三代者何也賓籍闕也漢之賓籍闕不於
其季於其初漢初伏生老竇公耄申公胥靡故漢初巳無有賓
若夫子與姬之交也姒與子之交也其學或有續絶矣其得姓
受氏者或有續絶矣官或有續絶矣禮或有續絶矣則以三代
之季或能賓賓而尊顯之或不能賓賓而窮而晦而行遯職此
之由𣏌不能徵夏宋不能徵殷孔子於𣏌宋思獻周初武王舉
逸民其衰也有柳下惠少連禽也淵雅博物少連躬至行孔子
皆謂之降志之民孔子述六經則本之史史也獻也逸民也皆
於周爲賓也異名而同實者也若夫其姓賓也其籍外臣也其
進非世及也其地非閨闥燕私也而僕妾色以求容而俳優狗
馬行以求祿小者喪其儀次者喪其學大者喪其祖徒樂厠於
僕妾俳優狗馬之倫孤根之君子必無取焉
壬癸之際胎觀弟一
天地人所造衆人自造非聖人所造聖人也者與衆人對立與
衆人爲無盡衆人之宰非道非極自名曰我我造日月我力
造山川我變造毛羽肖翹我理造文字言語我氣造天地我天
地又造人我分别造倫紀衆人也者駢化而羣生無獨始者有
倮人巳有毛人有羽人有角人有肖翹人毛人羽人角人肖翹
人也者人自所造非聖造非天地造其匹也襍不部居倮人之
不與毛𧢲者匹其後政非始政後政也者先小而後大五人主
爲政什人主爲政什什人主爲政伯什人主爲政人總至至于
萬爲其大政有衆人巳有日月有日月巳有旦晝日月旦晝人
所造衆人自造非聖人所造乃造名字名字之始各以其人之
聲聲爲天而天名立聲爲地而地名立聲爲人而人名立人之
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與人旦有語夕有語萬人
之大政欲有語於人則有傳語之民傳語之人後名爲官或以
龍紀官𨽻天之龍爲首不鹹之水龍次焉鹹水之龍次焉隸畜
之龍次焉或以雲紀官上天之雲爲首隸天之雲次焉隸名
山大川之雲又次焉或以鳥紀官隸天之鳥爲首隸畜之鳥次
焉龍鳥雲天所部非人所部後政不道使一人絶天不通民使
一人絶民不通天天不降之上天不降之上天所天又不降之
諸龍去諸鳥不至諸雲不見則不能以絶比其久也乃有大聖
人出天敬降之龍乃以部至鳥以部至雲以部至民昻首見之
者天之藉也衆人以爲天大政之主必敬天名日月星爲神名
山川爲⽰名天之人亦曰神天神人也地⽰人也人鬼人也非
人形則非人也民之初夀無紀官不能紀遠夀不能如初傳紀
之極言夀卑矣曰三萬𡻕曰八萬千嵗
壬癸之際胎觀弟二
旣有世巳於是乎有世法民我性不齊是智愚彊弱美醜之始
民我性能記立彊記之法是書之始中方左行東方左行南方
左行東南方左行東北方右行西南方左行西北方右行北方
右行皆曰文文之孳曰字字有三名曰聲曰形曰義民我性能
測立測之法是數之始數始於一極於九凡地之上天之下空
盡實之必立九以求實謂之算算之大者曰測日月星曰測地
日月星地旣可測則立之分限以紀人之居世者名之曰𡻕曰
春夏秋冬是厤之始民我性能分辨立分辨之法有四名之曰
東西南北以高爲北庳爲南南方日所岀北方日所入以爲東
北方日所岀南方日所入以爲西是方位之始民我性善病蓋
有蟲焉以宅我身則我身病是病之始於是别草木之性以殺
蟲是醫之始倮人食毛羽人不知所始食毛羽人亦病之始民
我性能𩔖故以書書其所生又書所生之生是之謂姓是譜牒
世繫之始一人生二子則有長幼則宗之始有宗牒巳恐其亂
故部男女是禁男女之始佃有公矦伯有土之君始民我性不
齊夫以倮人食毛羽人及男女不相部名之爲惡矣其不然者
名爲善矣是名善惡之始
壬癸之際胎觀弟三
有天下有大國寶應出福德聚主天下寳應不出福德不聚主
大國有天下者都中有大國者都西北大國之君有古紀有近
紀亦以福德爲差夫始變古者顓頊也有帝統有王統有霸統
帝統之盛顓頊伊耆姚王統之盛姒子姬霸統之盛共工嬴劉
博爾吉吉特氏非帝王之法地萬里位百葉統猶爲霸帝有法
王有法霸有法皆異天皆不相師不相訾不相消息王統以儒
墨進天下之言霸統以法家進天下之言霸之末失以襍家進
天下之言以霸法勸帝王家則誅以帝王法勸霸家則誅能知
王霸之異天者曰大人進退王霸之統者曰大人大人之聰明
神武而不殺總其文辭者曰聖人聖人者不王不霸而又異天
天異以制作以制作自爲統自霸天下之民以及凡民姓必黃
炎惟太皡黃炎共工爲有允孫非古之凡民皆有允孫古之世
語言岀於一以古語古猶越人越言楚人楚言也後之世語言
岀於二以後語古猶楚人以越言名越人以楚言名也雖有大
人生於霸世號令弗與共福祿弗與偕觀其語言弗可用號令
與共福祿與偕觀其語言卒弗可用於是退而立大人之語言
明各家之統慕聖人之文固猶將生越而楚言也
壬癸之際胎觀弟四
心無力者謂之庸人報大仇醫大病解大難謀大事學大道皆
以心之力司命之鬼或哲或惛人鬼之所不平卒平於哲人之
心哲人之心孤而足恃故取物之不平者恃之或以妒正性命
醜忌姣曲忌父亦妒子妻亦妒夫或以攻正性命細攻大貌
攻物窳攻成側攻中細攻大將以求大名側攻中將以求中名
謂之舍天下之樂求天下之不樂君子有心刑大刑容中刑絶
細刑校道莫高於能容事莫慘於見容大倨故色卑大傲故辭
卑大故所責於人卑傷生之事異形而同神者二一曰好勝
二曰好色何以同其原同也五倫之事天人亙孳人天迭爲始
知不之說者亦不恥欲夀命欲夀命有三術惜神一生物二
離怨憎三大兵大札起於肉食大亡大哀起於莞簟大薄蝕大
崩竭起於膠固
壬癸之際胎觀弟五
萬物之數括於三初異中中異終終不異初一匏三變一棗三
變一棗核亦三變大人用萬物之數或用其有或用其空或用
其有名或用其無名或用其收或用其弃大人收者一而弃者
九也不以收易弃也亯弃之積也忌人者謗以所反奪所恃也
媚人者譽以所反絶所慮也靜女之動其動失度哀樂愛憎相
承人之反也寒暑晝夜相承天之反也萬物一而立再而反三
而如初天用順敎聖人用逆敎逆猶往也順猶來也生民順也
報本始逆也冬夏順也冬不益之冰爲之裘夏不益之火爲之
葛逆也亂順也治亂逆也庖犠氏之易逆數也禮逆而情肅樂
逆而聲靈是故敎王者上勤天敎子上勤父敎臣上勤國君
壬癸之際胎觀弟六
有域外之言有域中之言域外之言有迾域中之言有迾有以
天爲極以命爲的有不以天爲極不以命爲的域外之言善不
善報於而身厤萬生而身彌存域中之言可以休矣善不
善報於而允孫是故夫有尺土之氓則立宗爲先及其有天下
師彼農夫謂將以傳福祿於後昆嗚呼旣報之後身又祿之身
後不亦勸乎旣報之於後身又芟刈其身後不亦傷乎是故大
人毋辨毋惑毋瞀而惟爲善之是堅大人之所難言者三大
憂不正言大患不正言大恨不正言憂無故比患無故迾仇無
故誅恨無故門言無故家
壬癸之際胎觀弟七
聖者語而不論智者論而不辨大人曰天下方安小僞小僞不
可安不如以大僞明於天下言僞忠禁僞敎德僞情道僞聖禮
僞自然域中之言名實其大耑兵爲其幾有名天下兵集之有
辭矣無實天下兵集之無患矣有名無實是再受兵有實無名
是再卻兵無名僞有名恥無實僞有實敗名實中不敗戰亦不
勝有名僞無名霸敗果何喪敗者不能言霸果何𫉬勝者不能
言非不能言本無以言故曰萬物不自立有說什之一無說什
之九無說什之一始有說卒無說什之九善非固有惡非固有
仁義廉恥詐賊很忌非固有或誠恥之萬人恥其名矣或誠爭
之萬人爭其委矣或誠嗜之萬人嗜其皃矣或誠守之萬人守
其蹊矣女子十五避男子於圊牏恧也女子七𡻕避男子於路
非恧也恧之謂之有說非恧而恧之謂之卒無說萬物名相對
者埶相待分相職意相注神相耗影相藏埶不相待分不相職
意不相注神不相耗影不相藏將相對之名不成萬事皆不立
萬事不自立相倚而巳矣相倚也故有埶萬理不自立相譬而
巳矣相譬也故有辨相倚相譬也故有煩惑狂亂有煩惑狂亂
也故有聖智大人之聽衆人也耳擊之也曰皆然目擊之也曰
無所否何謂無所否衆人之名亦與名衆人之守亦與守衆人
之爭亦與爭麟鳳能游肖翹之族而與蠛蠓辨或覿爲細也或
覿爲巨也或覿爲神怪也同則是異則是同同則是異異則是
是則是非則是乖則是合則是渾而大圜其精如不完其皃如
不全不名一不守一不爭一衆人之情恒完皃恒全名一守一
爭一曰盡之矣有所蔽故有所樂多所蔽故多所樂弗驚也弗
疑也弗慕也何樂之有詩曰昊天孔昭我生靡樂盛德有福者
憂患避弗及智慧廢弗用名之曰頑頑以完其初必上躋矣
盛德無福者憂患入之智慧出之名之曰勞勞以不完其初
必旁落矣神矣夫父母物之民智慧之所出憂患之所入入亦
無算數出亦無算數入亦無比迾岀亦無比迾雖則用智慘然
而哀雖則用慧慘然而哀或則抱憂而食患不忍用智慧焉而
哀或則介憂而胄患不忍用智慧焉而哀其生也名曰哀民字
曰難測其死也名曰最上字曰無上智慧之積無上者之體哀
慘之積無上者之用體常靜用常動神矣夫父母物之民
壬癸之際胎觀弟八
萬物不自名名之而如其自名是故名之於其合離謂之生
名之於其生謂之人鬼名之於其聚散謂之物變名之於其
虛實謂之形神名之於其久暫謂之客主名之於其客主謂之
魂魄名之於其湻濁靈蠢夀否樂否謂之升降名之於其升降
謂之勸戒名之於其勸戒取舍謂之語言文字有天有上天文
王箕子周公仲尼其未生也在上天其也在上天其生也敎
凡民必偁天天故爲羣言極
壬癸之際胎觀弟九
羣言之名我也無算數非聖人所名聖何名名之以不名羣言
之名物也無算數非聖人所名聖何名名之曰我域中之極言
曰神乃曰立元神乃曰元神返而巳矣元神得養而巳矣去非
元神而巳矣域外之言曰返之去之不如因之不如從而尊之
因之無所袪而巳矣尊之無所加而巳矣因之有差尊之有差
名之有差名之以不名亦有差域中之所名無能以差蠢也者
靈所藉力者也暫也者常所藉力者也逆旅也者主人所藉力
者也生亦多矣大人恃者此生身亦多矣大人恃者此身恃焉
爾欲其留也留焉爾欲其有爲也有爲焉爾不欲以更多也是
之謂大人之志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一
問三世之法誰法也答三世非徒春秋法也洪範八政配三世
八政又各有三世願問八政配三世曰食貨者據亂而作祀也
司徒司寇司空也治升平之事賓師乃文致太平之事孔子之
法箕子之法也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二
問八政事事各有三世願問祀之三世答在禮運始言土鼓蕢
桴中言宗廟祝嘏之事卒言太一祀三世不同名矣禮運者孔
子本感蜡祭而言故臚祭也詳若夫徵之詩后稷舂揄肇祀據
亂者也公劉筵几而立宗升平也周頌有般有我將般主封禪
我將言宗祀太平也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三
願問司寇之三世答周法刑新用輕典據亂故春秋於所見
世法爲太平矣世子有進藥於君君者書曰弑其君蓋施敎
也久用心也精責忠孝也密假如在所傳聞世人倫未明刑不
若是重在所聞世人倫甫明刑亦不若是重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四
問公劉之詩於三世何屬也答有據亂有升平始國於豳乃積
乃倉當洪範之食俾筵俾几當洪範之祀五章六章是司徒司
空之事其軍三單是司寇之事司徒司寇司空皆治升平之事
古人統兵於刑班固尙知之固也志刑不志兵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五
問洛誥屬何世答有升平有太平曰予齊百工伻從王于周是
八政司徒司寇司空之事曰肁偁殷禮咸秩無文是八政之祀
事皆言升平也曰我惟無斁其康事當是時周公誕保文武受
命成太平之業故求明農去位若僅致升平公豈宐去位之年
哉公劉之首章曰匪居匪康據亂故也洛誥曰無斁其康事太
平故也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六
問太平必文致何也答善言人者必有譣乎天洛誥之終篇稱
萬年焉般時邁之詩臚羣神焉春秋𫉬麟以報端門之命焉禮
運曰山岀器車河出馬圖鳳凰在棷孔子述作之通例如是是
亦述周公也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七
問太平大一統何謂也答宋明山林偏僻士多言夷夏之防比
附春秋不知春秋者也春秋至所見世吳楚進矣伐我不言鄙
我無外矣詩曰無此彊爾界陳常于時夏聖無外天亦無外者
也然則何以三科之文内外有異答據亂則然升平則然太平
則不然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八
問禮運之文以上古爲據亂而作以中古爲升平若春秋之當
興王首尾才二百四十年何以具三世答通古今可以爲三世
春秋首尾亦爲三世大橈作甲子一日亦用之一𡻕亦用之一
章一蔀亦用之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九
問孰爲純太平之書答禮古經之於節文也詳尤詳於賓夫賓
師八政之最後者也士禮十七篇純太平之言也
乙丙之際塾議弟十六
有匹婦之憂有城市之憂有人主之憂匹婦之憂貨重於食城
市之憂食貨均人主之憂食重於貨夫貨未或絀也未或毁也
以家計患其少以域中計尙患其多何哉孝者以奉親弟者以
事長睦者以䘏族任者以急朋友俠者以無名放者以無節雖
千萬不鈞其在天地間則鈞埋之土中取之土中投之水火取
之水火不岀天地之間人主者會天地之間之大勢居高四呼
博貨之原則山川効之嗇貨之流則官司鑰之重貨之權則名
與器視之貨在宮中鬼神守之貨在朝野吏民便之其敝也貝
專車不得一匹麻有金一斛不糴掬粟又其敝也丐夫手珠玉
道殣抱黃金知黃金珠玉之必無救也是故博食之原嗇食之
流重食之權總四海而憂之不急一城之急一市之急矧乃急
匹婦之急矣食民者土也食於土者民也凡民以有易無使市
官平之皆以稻麥百穀竹木𮮐陶鐵筐筥桑柘葛苧蔬韭木實
藥草牛驢馬豬羊雞魚蒲葦鹽酒筆楮使相當其名田者賦於
官亦用是百家之城有銀百兩十家之市有錢十緡三家五家
之堡終身毋■畜泉貨可也畜泉貨取其稍省負荷百物者之
力便懐衽而巳不挈萬事之柄行此三十年富民所恡惜非貨
焉貧民所歆羨怨歎非貨焉桀𭶑心計者退而役南畝而天下
復奚擾擾貧與富之名爲請定後王式曰泉式其質靑銅其輪
周二寸半具重八銖銀之色理有常其枚無常其價嬴縮有常
其品二等
乙丙之際塾議弟十七
三代之立言也各有世世其言守其法察天文刻章蔀儲厤編
年月書日史氏之世言也規天矩地匡皃言防狂僭通蒙蔽順
陰陽布時令陳肅聖哲謀敎人主法天公師保大臣之世言
也言𣧑言祥言天道或譣或不羣史之世言也羣史之法頗隸
太史氏不見述於孔氏孔氏上承堯典下因魯史修春秋大書
日食二十又六事儲萬世之厤不言凶災日食爲凶災孰言之
小雅之詩人言之七十子後學者言之漢之羣臣博士言之詩
人之指有瞽獻曲之義本羣史之支流又詩者諷刺詼恠連犿
揉㫄寄高吟未可爲敟正七十子以後學者言君后𧰼日月
適見於天日月爲食漢臣之所昉也漢臣采雅記古儀官書造
周禮又頗增益左氏傳皆有伐鼓救天之文衆儒譁咎時君時
君或自責詔求言免三公三公自免大都君臣借天𧰼傳古
義以交相儆也厥意雖美不得闌入孔氏家法曰古之公卿師
保大臣太史氏不欲借天𧰼儆人君歟曰立言各有緒立敎各
有統立官各有方毋相借矣大臣者探本眞以奉君過言有誅
矧旁飾躗言故愼毋借言矣夫恒暘而旱恒雨而潦恒燠恒寒
而疵癘妨田功妖人民古無步之之術雖有占譣塗傅之言取
虛𧰼無準的無程期箕子推本狂僣孔子書水旱目爲凶災
宜矣人主不學無藝能雖借言以愚其君無所用人主好學多
藝能必有能自察天文步厤造儀者矣將詰其臣曰誠可步也
非凶災誠凶災也不可以步借言者何以對將大坐誣與謗於
是又有恒暘而旱恒雨而潦恒燠恒寒而疵癘當儆人君人君
反不忌雖箕子所寒心孔子所危言反坐誣與謗言可以不中
法乎哉言可以不中法乎哉其愼毋借言後之擇言者何守載
筆治厤守春秋言咎徵守箕子
或曰易曰天垂𧰼見吉凶聖人則之說文⽰字謂日月星爲
下垂之𧰼形也是日月星有吉凶非洪範之暘雨寒風應之
曰日月星之見吉凶殆爲日抱珥月暈成環玦星移徙彗孛
日五色日月無精日月不交而食謂之薄之類羣史所識
有其占譣之書今也亾之古也有之繫辭所稱亦若是而巳
矣而豈謂日月食之可推步者哉自記
乙丙之際塾議弟二十
聖淸田賦薄東南民樂其田請籍田數蘇松太倉一道名田一
千七百萬畝有奇常鎭一道名田一千二百萬畝有奇杭嘉湖
一道名田一千六百萬畝有奇大凡起江濱盡浙以西東際海
千里無曠土闢草萊墾土地似是功臣而孟軻氏以爲民賊漢
臣治水必遺地讓水乃後世言烏有弃上腴岀租稅之土以德
魚黿者乎今之言水利者譬盜賊大至而始議塞竇闔門也興
水利莫如殺水勢殺水勢莫如復水道今問水之故道皆巳爲
田問田之爲官爲私則厯任州縣升科以達於戸部矣問徙此
田如何則非具疏請不可大吏殫其入告州縣惡其少漕細民
益盤踞而不肯見奪夫可以悍然奪之徙之不聽則誅之而民
無亂者必私田也今田主爭於官曰我之入賦自高曾而然賦
且上上奪而徙之兩不便湖州七十二漊之亡松江長泖斜泖
之亡咎坐此等且夫沙可漲也亦可落也水變化爲泥塗泥塗
變化亦爲水官不徙之水或徙之自今江之壖海之陬太湖之
濱汐潮之所鼓茭葑之所爛鳧雁之所息設有一耦之民圖睂
𥈤之利不顧衝要宜勿見勿聞有詗報及議升科者辠之乘無
事之秊刪無益之漕徙無漕之衆
乙丙之際塾議弟二十五
聞之聰古子聰古子聞之思古子思古子聞之諦古子居廊廟
而不講揖讓不如臥穹廬衣文繡而不聞德音不如服櫜鍵居
民上正顔色而患不尊嚴不如閉宮庭有淸廬閒館而不進元
儒不如闢牧藪榮人之生而不錄人之不如合客兵勞人祖
父而不問其子孫不如募客作載籍情之府也宮廟文之府也
學士大夫情與文之所鍾也入人國其士大夫多則朝廷之文
必備矣其士大夫之家久則朝廷之情必深矣豪傑入山澤責
人主之文也勞人怨士之顦顇觖人主之情也故士氣申則朝
廷益尊士業世則祖宗益高士詩書則民聽益美其言如是是
善覘國哉
述思古子議
聞之觀古子觀古子聞之聰古子聰古子聞之思古子言也者
不得巳而有者也如其胸臆本無所欲言其才武又未能達於
言彊之使言然不知將爲何等言不得己則又使之姑效
他人之言效他人之言穜穜實不知其所以言於是剽掠脫誤
摹儗傎到如醉如䆿以言言畢矣不知我爲何等言今天下父
兄必使髫丱之子弟執筆學言曰功令也功令實觀天下之言
曰功令觀天下說經之言童子但宜諷經安知說經是爲侮經
曰功令兼觀天下懷人賦物陶寫性靈之蕐言夫童子未有感
何必彊之爲若言然則天下之子弟心術壞而義理錮者天
下之父兄爲之父兄咎功令宜變功令變之如何漢世諷書射
策皆善矣諷書射䇿是亦敷奏以言也如漢世九千言足矣則
進而與之射䇿射䇿兼䇿本朝事十事中十者甲科中七者乙
科中三四者丙科不及三擯之其言不得吚嚘不定唱歎蔓衍
以避正的宜酌定每條毋逾若干言以爲式其不能對則莊書
未聞二字以爲式如此則功令不縟有司不心術不欺言語
不僞至於說經則老秊敎學之先生爲之成人有德者爲之髫
卝姑毋庸私家箸述藏名山者爲之大廷姑毋庸詩賦則私家
之又不急之言也及夫唱歎蔓衍之文章大廷試士毋庸
保甲正名
嘉慶十九年冬奉
上諭行保甲法大吏下其條目於所司大略云懸牌於門書長
若幼之姓名年齒有習邪敎者準五家首之無則五家連環具
甘結地方官一歳兩次編稽核之申報上司龔自珍曰此周禮
相保法也相保猶相受相賙相賓也非保甲法保甲法孰爲之
宋臣王安石爲之其條目如何曰新法每十家籍二丁授以弓
弩敎之戰陳嗚呼周禮固無是矣三代以上兵民不分弓弩戰
陳有敎之者而非司徒之事司徒之官則無此文保自保戰自
戰不得合爲一傳曰家不藏甲大夫之家尙不藏甲編戸齊
民何有甲之名三代以降兵民分朝廷旣養民以衛民矣事勢
畫一民不宜更以武力自衛民當尊君親上問雞犬田器而巳
宋臣呂祖謙之箋周禮曰五家相保則奇袤不混迹其中王守
仁之與父老約曰孝弟謙和曰謹門戸曰門牌不實不盡者辠
家長如此而巳夫射雖六藝之一安得盡天下男子而知射亦
猶書數居六藝之二安得盡天下男子而知書數乎哉十家環
堵宴然爲地幾何何以爲演武之地十家各有生計𤨏屑鄕飮
讀法近世尙以爲煩擾不足行安得講武之暇十家各授弓弩
盡東南竹箭不能給弓弩之材十家二丁謂之兵乎謂之民乎
謂之民則十家有在官之庶人二不農不賈以習戰必民也
謂之兵乎則不如明增兵額是故安石新法竟不行使不幸真
行則明季以來閩粤械鬥之風宋世蚤有之不但閩粤且徧寰
中寰中何能一日安故曰王安石之法非古非今古今亦無曾
試之者
聖世所用實是周禮而用王安石之名大不可也宜改曰五家
相保法或問曰王安石■信如人口譏議者邪答曰何爲其然
安石心三代之心學三代之學欲敎訓天下之人材畢成三代
之材者也但其慮疏其目疏故集天下之口
地丁正名
國朝有實則堯舜而名則漢武帝者一焉地丁是也古者田曰
賦以田計也關市曰稅以貨計也口賦亦曰賦以人計矣以田
計者上古法以貨計者中古法以人計者董仲舒曰商鞅法貢
禹則曰實漢法我
仁皇帝永免滋生人口之賦并入地賦有賜蠲賜緩賜賑而無
賜復寰海之内無一人不復者也仁莫大焉事莫簡焉詩曰思
文后稷克配彼天粒我烝民莫非爾極我
仁皇帝革二千年之苛政此配天之實也其實如此其名未改
邸鈔搢紳書仍偁地丁是實后稷而名商鞅漢武也名當亟正
者此也或問之曰我 朝取於民者閷前古遠甚鄕愚無見聞
又不讀史則不知 朝家百典千式萬官億條例所出視前古
豐殺汚隆何如也告之曰 國家萬秊毋敢議所以嬴於入者
然而不禁議所以嗇於出者僕嘗私憂焉又私議焉兹不宣也
𢰅四等十儀
凡生民四體之盤蹙高卑遲遫以行禮其别有三一曰坐二曰
立三曰跪立然後揖揖之别則有三跪然後拜古亦兼謂揖爲
拜拜之别有九凡朝之等有四曰常朝曰大朝曰禮食曰通行
凡常朝之儀又有三一曰主坐臣亦坐二曰主立臣亦立三曰
主坐臣立
一曰主坐臣亦坐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徵曰攷工記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 漢官儀曰御史大夫
尙書令司𣜩校尉皆專席坐謂之三獨坐 他若賈生夜見
孝文爲之前席王常有功武詔其離坐戴憑說經於東京
正旦有奪席之榮范志尸位於北宋宰相有徹坐之辱若斯
之類蓋繁博矣
二曰主𡗓臣亦𡗓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徵曰曲禮曰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 春秋傳
曰孔父正色而𡗓於朝則人莫敢致難於其君 周禮天揖
同姓土揖異姓時揖庶姓又太僕王眂朝則前正位而退鄭
元說之曰王旣𡗓許愼說文解字曰�从𡗓
三曰主坐臣𡗓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徵曰書顧命凭玉几 康王之誥太保曁芮伯咸進相揖又
曰羣公旣皆聽命相揖趨出 他若與羣臣决事徵秦皇之
本紀倚𡗓求决徵梁武之詔書語其主則非令語其世則去
古未遠
大朝之儀又有三一曰主𡗓臣𡗓二曰主坐臣坐三曰主坐臣
𡗓
一曰主𡗓臣大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徵曰曲禮天子當依而𡗓諸矦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
宁而𡗓諸公東面諸矦西面曰朝 明堂位天子負斧扆南
面而𡗓 太史公書叔孫通傳功臣列矦將軍軍吏陳西面
東鄕文官丞相以下至六百石陳東面西鄕
二曰主坐臣坐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徴曰叔孫通傳曰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 漢官儀曰司徒
府中有天子以下大會殿如古外朝以決大事也
三曰主坐臣𡗓於載籍有徵者如干事
徴曰周禮司士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 朝士掌建
外朝之法左九𣗥孤位焉羣士在其後右九棘公矦伯子
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衆庶在其後
其通行於大朝常朝者一事曰主𡗓臣拜主𡗓臣拜載籍繁不
可具徵也
又通行於大朝常朝者一事曰臣拜起仍就列𡗓臣拜起仍就
列𡗓載籍繁不可具徵也
至於燕饗皆謂之禮食禮食之儀有二一曰主𡗓臣𡗓二曰主
坐臣坐
一曰主𡗓臣𡗓於載籍有徵者一事
徵曰國語曰禮之𡗓成者爲飫
二曰主坐臣坐主坐臣坐載籍繁不可具徵也
夫是之謂朝廷之四等十儀古柱下之裔官篡而志之云
祀典儀五首
一昔者人倫之始五品之事實大聖之所造一飮一食猶思報
本疇非聖之百姓曾是人倫攸始而無報邪今法於古之聖人
旣皆報之矣黃帝堯舜禹湯則於厯代帝王廟文王則於傳心
殿武王則於帝王廟孔子則於學后稷則於壇皋陶伯益伊尹
周公則於帝王廟之東西廡獨契無祀議者爲之說曰契當祀
矣無祀之之處稷契之孫皆有天下商周之王坐於堂反令其
祖配食於廡不便是故祀稷於壇則不復於廡契則闕之應之
曰稷契之在廡配堯舜非配商周也子孫身爲王坐於堂祖不
身爲王坐於廡奚不可者契宜增祀稷亦無嫌複祀又一議曰
今法各學有崇聖祠褒孔子五世而契爲孔子之太祖宜升契
於崇聖祠正坐南向肇聖王以下五位配亯東西向斯言也猶
賢於闕之之說
一今法自京師及外州縣皆有文昌帝君祠曰是司科名之得
失者科名果有神宜夫求科名者自祠之不必官爲立祠祠之
之徒曰斗魁戴匡六星在周禮祀是第四弟五星吾曹仿周禮
遺意而變通之祀其第六星無不可者嗚呼志科名者志祿而
巳邪言甚鄙不可以爲訓又曰帝君卽張星也又曰梓潼神姓
張名亞子者也謹求之經傳天官書文昌六星非張星張星非
文昌六星張爲二十八宿之一不當有特祀梓潼張亞子見於
小說家詞賦家或曰人也或曰非人也不足深論不宜在命祀
三說者屢變屢遁而卒不相合要之三言皆不中律令帝君之
偁岀於符醮靑詞家益悖律令官給太牢春秋跪拜惟謹恐後
世大姍笑宜罷之
一案會典厯代帝王廟見在配亯名臣若干謹條其應增入者
十八人如左
唐增四岳
虞增稷 契
夏增靡
商增伊陟 甘盤
周增共伯 和伯 共和是二人非一人予别有攷
漢增霍 趙充國 東漢增杜喬 李固
宋增王旦
遼增耶律隆運 蕭翰
明增劉健 王守仁 熊廷弼
此十八人者或佐創或佐守或佐中興或仕末造不宜闕至於
厯代之臣有盡瘁末造者雖於厤數無補其人可重應否增祀
宜付禮臣更核議
一今法自太學至府州縣學祀孔子爲先師孔子弟子配亯在
位皆曰法備矣禮其殫矣厯千有餘載而莫之或思也𥨸嘗攷
之三代之遺文在文王世子曰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
亦如之又曰凡始𡗓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
在祭義曰祀先賢於西學以敎諸矦之德周官大司樂曰凡有
道者有德者則以爲樂祖祭於瞽宗是皆周禮然則孔子以
前固嘗有先聖先賢先師矣創物前民曰聖躬行孝弟曰賢守
文抱道曰師皆蔑之是曠神祀而違經典也難者曰宰我曰以
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是故孔子旣生而孔子以前先師
賢人可以廢之曰非是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子貢以爲
焉不學孔子雖大聖大聖亦尊古者也正考父定詩以傳恭偁
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禮曰有其舉之莫敢廢也又曰三
代之祭也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知本皆孔子之
志也聖者雖有天下功德爲百世祖猶且考三王存三統奉二
王之後與巳而三毋是傲弃以章文質循環之大本孔子以布
衣修百王之業總羣言之歸承羣聖之後尙不自是則問禮於
老𥅆問官於郯子問樂於師襄同時之人折節相師不有前事
聖將安託夫以孔子爲海而先賢先師則河也以孔子當興王
而先賢先師則二王也若之何蔑之也孔子弟子通六藝之文
者皆𡗓主於孔子之堂於東於西亯用少牢小大稽首而孔子
以前之聖賢孔子奪其祀夫非孔子之所安也𥨸謂宜别立先
賢祠自京師始逮各行省每府一祠用少牢攷孔子以前之有
道者有德者以孔子同時之賢人君子非門弟子者坿焉方今
休隆時正宜差等百王攷鏡羣籍召萬靈之祐錫九流之福傳
曰吉祥善事其斯之謂矣難者曰德有代興運有代去厲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周弃繼之故祀以爲
稷祀稷而廢農古也有徵應之曰古也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日食則以朱絲係社而伐鼓王者有黜陟百神之義故曰神主
說祭法之文者曰湯七䄵旱時所爲也湯受天命以改人鬼之
祀古也有徵今先聖先賢先師未嘗降虐於下民帝王安得而
變置之乎
一祭法之變廟制之變自有唐始也昔者殷有三宗周有文武
世室漢有高祖有文帝爲太宗武帝爲世宗宣帝爲中宗東漢
有世祖有明帝爲顯宗章帝爲肅宗此所謂有德有功百世不
祧者也隋以前祭法皆不改三代之諸帝有謚而無廟號六
世卽壇墠者也有唐一代諸帝盡有廟號盡爲宗天子崇古來
未有之孝亦應創古來未有之禮旣皆在不祧之列矣自唐以
來大抵宜合爲一廟有一帝則增一主四時之祭宜皆曰大袷
韓愈以下諸家議祭禮援引禮記曰迭毁曰壇曰墠曰三昭三
穆曰夾室曰祫曰時祭曰袷祭之年皆不中當代法令此千古
禮法一大變禮家所宜知也
答人問關内矦
漢有大善之制一爲萬世法關内矦是矣漢旣用秦之郡縣又
兼慕周之封建矦王之國與守令之郡縣相錯處乎禹之九州
是以大亂繁興封建似文家法郡縣似質家法天不兩𡗓天不
兩𡗓何廢何𡗓天必有所趨天之廢封建而趨一統也昭昭矣
然且相持相氏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後毅然定何所定至我
朝而後大定關内矦者漢之虛爵也虛爵如何其人揖讓乎漢
天子之朝其湯沐邑之入稍稍厚乎漢相公卿無社稷之祭無
兵權無自辟官屬雖有百主父偃賈誼錯之謀無所用漢待
功臣盡如此無韓彭矣待宗室盡如此無吳楚七國矣後世待
將帥如此無唐方鎭矣待宗室如此無明燕王及宸濠矣莫善
乎唐宋之待宰輔文臣也位之以王公矦伯開國子冠之以姬
周大國名號食邑數千戸而不生殺其戸留其人於京師而無
尺土以嬗其子孫有怨者乎無有子孫且無怨者及身之受保
全大矣龔自珍曰唐宋待宰輔法漢𨵿内矦法也惜乎其猶多
魯衛萊莒荆申之名之擾擾也我
聖祖仁皇帝旣平吳耿大逆雖元功親王畢留京師大制大勢
皆定宗室自親王以下至於奉恩將軍凡九等皆撥予之以
𣜩及關東之田以抵古人之湯沐邑以漢制準之則關内矦也
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於恩𮪍尉凡二十六等二十六等之人
皆予俸無官受世職單俸有官受雙俸其世數一等公襲二十
六次以是爲差以漢制準之亦皆關内矦也且夫自我 朝以
前三千年未有定制自周巳然周之制文武成康之支子母弟
封昭穆以降之支子母弟不封然則宣王之世鄭伯何以又岀
封夫支孽盡封則國祚愈長久愈窒礙難行寰海不能容支孽
支孽不盡封則守府之支子母弟怨故支孽盡封必速亡不盡
封則子頽子帶之倫伺肘腋以怨非上冊也如皆𫉬虛爵如漢
關内矦則皆受恩皆受制我 朝之制除開國功王襲王爵罔
替外世世嗣服之 主皆封子弟爲王爲貝勒則皆降等以襲
以世次爲差以世次爲差至四品閒散而止則不受田矣是恩
與制皆善 國家萬年京師數數營造王府貝勒府耳無所窒
礙超越二千載最平允易行者也問功臣一等公以下之俸足
以抵古之食邑戸者乎答不如也如有肯上言於朝増二十六
等之俸此易施行者也問王以下之田與其大制曰皆善矣自
珍官宗人府知之親王藍甲六十副外白甲一百七十副護軍
領催三十分共錢糧二百分郡王藍甲五十副外白甲百二十
副䕶軍領催三十分共錢糧百五十分貝勒藍甲四十副外白
甲八十副護軍領催二十分共錢糧百分貝子藍甲三十副外
白甲六十四副䕶軍領催十六分共錢糧八十分親王無故岀
京師六十里罪與百官同親王以下貝子以上其戸下五旂包
衣之人見王如家奴見家長之禮包衣之女許親王等捒選爲
媵妾雍正元年議準包衣人應試入仕得以籍自通於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