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寶刻叢編 (四庫全書本)/卷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寶刻叢編 卷六 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寳刻叢編卷六
  宋 陳思 撰
  河北東路
  北京
  大名府春秋時屬晉衞戰國屬衛二漢屬魏郡東郡清河魏文帝分置陽平郡晉因之宋文帝置東陽平郡元魏因之後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業初置武陽郡唐武徳四年平竇建徳改置魏州龍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復曰魏州天保元年曰魏郡自代宗後為田承嗣史憲誠何進滔羅洪信所據曰大名府置天雄軍五代皆因之至梁罷大名後唐曰興唐晉曰廣晉漢周復曰大名皇朝慶厯十年陞為北京今縣十一 元城 莘縣内黄 成安 魏縣 舘陶 臨清 宗城 夏澤 清平 冠氏
  漢冀州從事郭君碑
  名字已殘缺其額題曰冀州從事郭君之碑碑云其先出高辛興自於周又云光和二年終三年十月塟金石録
  故冀州從事郭君碑𨽻額之字曖昧者甚鮮獨首行刋剥故不得其名字郭君厯郡諸曹掾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故總謂之從事以光和二年𨽻續
  漢貝丘長博陵崔伯言碑
  漢北海苑孟興碑
  二碑在臨清縣東南十五里貝丘城文字磨滅寰宇記
  後魏聖智寺碑
  在内黄縣東北四十里永熈三年沙門遂偘造訪碑録
  隋賈君英浮圖碑
  開皇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隋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
  仁夀三年正月金石録
  隋舍利石函盖記
  在府城龍興寺中訪碑録
  唐宗城令薛寳積徳政碑
  永徽二年訪碑録
  唐宗城令王紹業去思碑
  永淳二年訪碑録
  唐處士郭武墓誌
  聖厯三年立在冠氏縣衙訪碑録
  唐善達法師碑
  唐郭庭誨撰任遺祚正書開元五年七月建立元城復齋碑録
  唐魏州刺史狄仁傑生祠碑
  唐李邕撰張庭珪八分開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羽林郎造釋迦像碑
  在冠氏縣崇明寺内開元二十二年訪碑録
  唐館陶令徐君遺愛碑
  唐張孚受撰朱瑗八分書開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尊勝陀羅尼經幢
  在府城開元寺唐盧重元分書開元中立金石録
  相衞山川寺廟名録
  在府城開元中立訪碑録
  唐魏太守苗晉卿徳政碑
  唐王維撰天寳七年立訪碑録
  唐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
  封演撰八分書大厯十三年七月金石録
  唐魏博節度田承嗣徳政碑
  唐營田副使裴伉撰楊志方書訪碑録
  唐觀音寺碑
  在府城内李贊撰王立伯書元和二年訪碑録
  唐魏博節度田緒遺愛碑
  唐裴垍撰張和靖書元和六年二月立政和中與栁公權所書何進滔徳政碑俱為大名尹所毁金石録
  唐狄梁公祠堂碑
  唐馮宿撰胡証正書并篆額元和中立復齋碑録
  在魏縣東南四里梁公為魏州刺史百姓立祠祀焉寰宇記
  唐宗城令衡知全徳政碑
  在夲縣長慶二年訪碑録
  唐開元寺新修法華院記
  在府城内開元寺張若撰李系正書長慶四年訪碑録
  唐新修隆興寺碑
  在府城内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寳厯二年立訪碑錄
  唐開元寺碑
  在府城内李輈撰崔弁書太和元年訪碑録
  唐開元寺修功徳記
  在府城内李輈撰崔弁書張肱篆額太和丁未嵗立訪碑録
  唐何進滔徳政碑
  唐翰林承㫖兼侍書工部侍郎栁公權撰并書翰林待詔梁五府司馬唐元度篆額進滔文宗時為魏博節度使文宗詔公權等為撰徳政碑以開成五年正月立有碑樓尚存集古録目
  進滔唐書有傳開成五年立其高數丈制度甚閎偉在今河北都轉運使公廨園中集古録
  進滔事迹固無足取而公權書法為世模楷此碑尤為雄偉政和中大名尹建言磨去舊文别刋新製好古者為之嘆惜金石録
  唐觀音寺陀羅尼經幢記
  㑹昌四年訪碑録
  唐觀音寺舍利㙮碑
  裴磵撰并書篆天祐二年訪碑録
  唐華陰令杜仲智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唐贈太尉上黨公碑
  在華陰縣西三十里訪碑録
  唐前南樂縣令鄭信臣碑
  訪碑録
  唐願力寺碑
  在洹水鎮南四十里訪碑録
  唐䕶法寺碑
  在館陶縣北四里訪碑録
  唐文宣王廟碑
  在館陶訪碑録
  唐韓王碑
  在華陰西南二十里訪碑録
  澶州
  開徳府春秋時屬衛國秦置東郡二漢屬東魏二郡晉屬濮陽國頓丘郡隋屬東武陽二郡唐屬澶濮魏三州晉天福中移濮陽於澶州南郭為治所九年陞鎮寕軍節度皇朝大觀元年陞開徳府崇寧四年建為北輔今縣七 濮陽 觀城 臨河 清豐 衞南朝城南樂
  漢冀州從事張表碑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表字人異嘗為冀州從事後去官不仕而終建寧元年集古録目
  碑云君諱表字元異而文為韻語叙其官閥不甚詳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癸巳寝疾而終集古録
  漢故冀州從事張君碑篆額張君名表靈帝建寧元年卒此碑皆作四言韻語𨽻釋
  碑云君諱表字元異系帝高辛爰暨后稷又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終其年十有一月丙寅葬復齋碑録
  漢劉班碑
  在衞南縣西墓下訪碑録
  東魏東平太守劉霸碑
  孝静天光元年四月立在衛南金石録
  北齊楚陽太守張樂碑
  在衛南縣西北二十五里徳昌中塟訪碑録
  大周濮陽縣丈八像碑
  行書無書撰人名氏聖厯三年七月立金石録
  唐衛南縣令房公徳政碑
  在本縣周昇撰唐澄書訪碑録
  瀛州
  河間府春秋時屬晋戰國時屬趙秦屬上谷郡漢屬涿郡後漢為河間國晉因之後魏為河間郡孝文帝置瀛州隋廢郡而州如故大業初州廢置河間郡唐為瀛州皇朝大觀二年陞河間府瀛海軍節度今縣二 河間 樂壽
  後魏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巒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子十月建復齋碑録
  隋文儒先生劉炫
  大業元年金石録
  唐贈左僕射李紹立碑
  唐石庭規撰康保允正書并篆額大順三年四月立復齋碑録
  冀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趙秦屬鉅鹿郡漢置信都國景帝改為廣川宣帝復故漢明帝更名樂安安帝改曰安平復兼置兾州晉因之後魏為長樂郡兼置冀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廢而冀州如故大業初州廢復置信都郡唐為兾州皇朝慶厯八年陞武安軍節度今領縣四 聊城高唐 堂邑 博平
  唐崔慎碑
  唐紫微侍郎蘇頲撰慎孫太常博士瑨八分書慎字行謹博陵安平人官至滄州蘓湖令其子曄字元暐神龍中為中書令封博令郡王追贈慎幽州刺史碑以開元三年集古録目
  棣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属齊郡漢屬渤海平原千乗郡後漢屬北海平原郡樂安國晋屬樂安樂陵二郡隋初屬棣州後属渤海郡唐武徳三年置棣州天寳元年曰樂安郡今縣三厭次 滴河 陽信
  北齊宋僧奴為父造像碑
  在滴河縣界訪碑録
  北齊武平仲造像碑
  不著書撰人姓名諸道石刻録
  樂安郡孫敬僧造彌陀像銘
  細字無書人姓名諸道石刻録
  莫州
  漢為鄚縣屬涿郡後漢屬河間國晉因之隋屬河間郡唐武徳四年屬蒲州貞觀元年屬瀛州景雲二年置鄚州開元十年以篆體鄭鄚文相類更名莫州今縣一 任丘
  西魏岐州刺史王毅碑
  大統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瀛州任丘令王君徳政碑
  唐崔融撰八分書無姓名儀鳯元年金石録
  大周上柱國平州司馬馮道墓誌
  在任丘縣界如意元年訪碑録
  唐長豐縣興城碑
  沙門邈文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御註孝經雙石幢記
  唐楊諫撰劉景亷八分書開元二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唐文安郡任丘令王君清徳頌
  唐傅衡之撰崔琦正書天寳八年正月金石録
  唐刺史劉君徳政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霸州
  漢屬渤海郡後漢屬廣陽國河間郡晉屬燕國章武後屬河間燕郡隋屬河間涿郡唐屬幽州莫州晉時入於契丹周克復之置霸州皇朝政和三年為永清軍今縣二 文安大城
  唐張仁憲神道碑
  唐幽州節度掌書記李儉撰幽州節度叅軍蔡陵八分書并篆額仁憲字 官至太子中允其孫仲武為盧龍節度使追贈仁憲為工部尚書碑以大中二年立在文安縣集古録目
  徳州
  春秋戰國皆屬齊秦屬齊郡漢置平原郡後漢因之晉為平原國宋屬平原郡後魏後周皆因之隋初置徳州後復為平原郡唐為徳州天寳元年曰平原郡今縣二徳安 平原
  唐長壽寺舍利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中内出舍利寘於三河郡之長壽道塲藏以金棺石函唐初詔選名僧三十人居之齊王元吉造丈八大像于寺中碑以武徳六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碑武徳中建而所述乃隋事也其事蹟文辭皆所不取録其書耳
  唐東方朔廟碑
  唐栁令譽撰行書無姓名開元十九年三月立金石錄
  唐東方先生畫贊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撰唐平原太守顔真卿書初開元八年徳州刺史韓思復以贊刻于朔廟後真卿為太守文已殘缺遂以天寳十三年十二月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
  唐顔真卿撰并書及題額真卿既易舊碑因記其事迹年月刻在畫贊之隂集古録目
  河北西路
  真定府
  春秋時屬鮮虞為晉所滅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漢高帝置恒山郡後避文帝名改曰常山亦屬真定國東漢屬常山國魏晉復為郡元魏因之後周兼立𢘆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立常山郡唐武徳初復曰𢘆州後陞為成徳軍節度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諱曰鎮州五代時曰真定府梁以諱改曰武順唐復曰成徳晋曰順徳漢復曰成徳周及皇朝因之今縣九 真定 槀城 欒城 元氏 井陘 獲鹿 平山 行唐 靈壽
  漢江三公山碑集古録作北嶽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文字磨滅者多不可悉考其中間有稱光和四年元氏左尉上郡暐者其意若暐祖父因選舉而立此銘以報神貺集古録目
  文字殘缺尤甚其隠隠可見者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其文斷續不可次序盖多言珪幣牲酒黍稷豐穰等事似是禱賽之文集古録
  歐公集古録有此嶽碑文字殘缺尤甚其可見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為漢碑爾余嘗託人於北嶽訪求前代刻石幾盡獨無漢碑今此碑所書事與集古所載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額題曰三公之碑而集古以為北嶽碑豈歐陽公未嘗見其額乎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載于白石神君與無極山碑三山皆在真定元氏金石録
  三公之碑頴額兩旁又有封龍君靈山君六𨽻字頗大盖封龍與靈山是兩山之名掲其神於額之旁者即是配食三公之祠此碑光和四年左尉樊子義立頌頃者先公大師以使事為北方所留紹興癸亥年政地王次翁使至燕先公隔垣墻與驛中人語為覘者所得賴副留守高吉祥之力脱縲紲而歸予之出疆也高之子嗣先相廷勞以先世之故並轡殊從容嘗諉其訪尋中原古刻云北人所不好市無粥碑者及道過真定顧瞻名山三嘆而已𨽻釋
  漢無極山碑
  無極山碑篆額此山與三公山封龍山靈山白石山皆在元氏男子盖高范遷援三公龍靈有請于太常乞官給珪璧四時祀具詔從之吏更造廟宇而立此碑靈帝光和四年隸釋
  漢白石神君碑
  白石神君碑篆額靈帝光和六年立前二年葢高等援三公封龍靈山請於朝為無極山得法食至是恒山相馮廵元氏今王翊復具無石本末求依無極為比朝廷聼許遂開拓殿宇琢石勒碑漢人分𨽻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雖布置整齊略無漢字纎毫氣骨全與魏晉間碑相若雖有光和紀年或後人用舊文再刻者爾𨽻釋
  漢八都神壇廟碑
  在元氏縣西北二十里廟壇上光和中立訪碑録
  晉北嶽祠堂頌
  泰始六年二月金石錄
  北齊造珉題名
  在府城内奉思寺二門上天保七年訪碑録
  北齊恒山義七級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七級者浮圖也義者蓋邑人為衆所造若義井也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碑據碑文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造浮圖其後慕容樂麴顯貴相繼為大守而增葺之也綦連公不知其名集古録目
  不著書撰人名氏文辭聲偶而甚怪書字頗合古法其碑首題云慕容儀同麴常山義七級之
  碑其文云常山太守綦連公以天保九年為國敬造七級浮圖一區至天統年間以太守慕容樂及新除常山太守麴顯貴  石子和等増成之蓋北齊時碑也集古録
  北齊定州刺史賈念碑
  在元氏縣界
  隋龍藏寺碑
  齊開府叅軍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隋威公世子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上孝⿰ 作仙奉敕率州民萬人共立此寺碑首題曰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以開皇六年立寺今廢碑在真定府門下集古録目齊開府長兼行叅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撰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碑云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恒州諸軍事恒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仙奉敕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仙云世業重於金張噐識逾於許郭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氏不知何人也集古錄
  隋九門令李康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碑為𨽻書康字和隴西狄道人氏隋為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恒州九門令縣民張老生等為之頌徳以開皇十一年二月立集古録目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奇崛遒勁康隴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題云大隋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恒州九門縣令隴西李君清徳頌予在河北時遣人於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缺其後題十一年嵗在辛亥大將軍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建年生有二字訛闕不可識按隋書開皇十一年嵗在辛亥其二字乃開皇也大將軍在酉之説出於陰陽家前史不載而此碑見之集古錄
  隋𢘆嶽寺舍利塔碑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壽元年建舍利塔於𢘆嶽寺詔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錢又自冩帝形像於寺中大業元年長史張果等立碑集古録目
  隋九門令鉗耳府君清徳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鉗耳君名文徹本出於西戎後為華陰朝邑人隋煬帝時為恒州九門令遷梁州司馬將去縣民刻石頌徳碑以大業六年立在廢九門縣中集古録目
  不著書人名氏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
  隋井陘令邢光乗清徳頌
  不著立碑年月諸道石刻録
  唐鎮嶽靈仙寺碑
  唐薛收撰正書無姓名貞觀元年金石録
  唐大理卿郎頴碑
  唐中書侍郎李伯藥撰前驃騎大將軍宋才書頴字楚之厯任隋唐至大理卿柱國𢘆山公致仕卒諡曰平碑以貞觀五年十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目
  平公官屬題名
  不著書人名氏平公頴也凡柱國府僚佐故吏長史司馬掾屬叅軍曲人恒山公府國官國令大農常侍侍郎國尉典尉舍人城局廟長學官長食官長丞厩牧長丞典府長丞親事百三十餘人在頴碑隂集古録目
  隋尚書左丞郎茂碑
  唐宗正卿李伯藥撰幽州人張師丘書平公孫餘令題額茂字蔚之常山新市人平公頴弟也仕隋至太常上卿尚書左丞終於廬陵太守碑貞觀五年十一月立在府北郎氏墓林中集古録
  唐鹿泉縣尉皇哲
  在獲鹿龍朔二年訪碑録
  唐九門縣西浮圖碑
  唐前應詔四科舉董行思撰清河傅徳  宗時縣人於慧炬寺因隋浮圖故基而重立其碑額題曰九門縣合鄉城人等為國造浮圖即以上元三年集古録目
  唐欒城縣孫氏紀族碑
  在欒城縣極果寺内孫福善撰孫仲杲書儀鳯三年立訪碑録
  唐恒嶽嶺路銘
  唐深澤縣處士張克雋撰恒嶺處士碑書高宗調露中用兵於突厥恒州長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構橋梁以通運路路由北嶽故以嶽嶺為名碑以調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開業寺碑
  唐李尚一撰蘓文舉書開業寺者後魏司徒李裔所立謂之隠覺寺周廢佛法以寺賜裔孫祖元隋初復立為寺貞觀中賜名開業碑以開耀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陶雲徳政碑
  唐申州録事張義感撰不著書人名氏雲字舉河南伊闕人高宗時為恒州刺史碑以 三年立在真定府牙門下集古録目
  予為河北轉運使至真定見碑仆在府牙門下埋地中命工掘出立於廡下字為行書頗為妍麗而不著書者姓名惜哉集古録
  唐八都壇記
  碑首題曰八都壇神君實録八都者蓋其時有封龍等八山為壇都一作神望而祭之因壇立廟以為名唐刺史馮義縣令蕭倓等禱雨有應率人修其廟而為之記因列時人姓名於後撰述者自稱元質而不著姓亦無書人名氏碑以垂拱三年集古録目
  撰人名元質不見其姓又不著書人名氏其字畫亦可愛碑首題云大唐八都壇神君之實録其文云都望八山之始壇也此地名山封龍之類有八因壇立廟遂為號焉封龍山在今鎮州其餘七山不見其名又云漢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集古録
  唐北嶽廟君碑
  唐韋虛心撰陳懷志行書開元九年三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桞令譽記徳碑
  唐裴伉撰并分書開元十二年金石録
  唐北嶽碑
  唐張嘉真撰并書開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唐欒城縣孫陽施石䑓銘
  在平山縣趙僎撰并行書開元丁夘歲
  唐北嶽真君碑
  唐房鳯撰八分書無姓名開元二十年正月子立復齋碑録
  唐北嶽恒山碑
  釋邈詞釋曠書開元二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唐白鹿泉神君祠碑
  唐韋濟撰裴伉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三月立在獲鹿諸道石刻録
  唐元氏令龎履溫清徳頌
  唐邵混之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四年九月金石録
  唐真定令杜望之遺愛碑
  唐李琚撰并分書開元二十五年金石録
  唐封北嶽安天王碑銘
  唐李筌撰戴千齡分書篆額天寳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唐欒城令劉沔遺愛頌
  在夲縣鄭彶撰趙舍書大厯五年訪碑録
  唐慧觧寺三門樓讚
  唐李宥撰周籝金行書大厯十二年六月鐫刻在府内開元寺三門石柱上訪碑録
  唐僧道源發願文
  唐前恒冀等州觀察判官王洽撰試金吾 曹叅軍王承規集王羲之書并篆額道源恒開元寺僧也常發願禮大佛名及誦藏經成軍步軍使王士良等為立此碑貞元十四年正月刻集古録目
  唐范希朝謁北嶽廟記
  元和五年河東節度使范希朝討鎮州過北嶽廟題記集古録目
  唐鹿泉胡祠文
  唐來復撰并書寳厯二年四月立在獲鹿復齋碑録
  相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後屬趙秦屬邯郸二漢為魏郡曹公為魏王都此晉亦為魏郡後趙石季龍前燕慕容雋皆都之後魏置相州及魏北齊又都焉改為清都尹後周復置相州及魏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魏郡唐為相州天寳元年曰鄴郡後屬天雄軍節度梁分置昭徳軍而天雄軍亂遂入於晉莊宗滅梁復屬天雄晉高祖置彰徳軍今縣四 安陽 湯隂臨漳 林慮
  魏甄皇后識坐板函
  文昭皇后識坐板函八字紹聖丙子年鄴民耕地得一綠石匣廣八寸有半長倍之厚三之一鹿項笏頭蓋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氏神坐前之物也故嘉興守林衡之父時為相之銘漳之模得之其字乃魏𨽻之工者傳於世既鮮故士大夫罕見魏史黄初中塟甄夫人於鄴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諡别立寝廟此乃明帝時所刻者𨽻續
  魏張文商碑
  在湯陰西百步訪碑録
  偽趙西門豹祠殿基記
  記云偽趙建武六年嵗在庚子七月庚寅造西門祠殿基金石録
  東魏定國寺浮圖碑
  在安陽縣東魏遷鄴高丞相以南臺為相國寺作磚浮圖極高其文即温子昇撰寰宇記
  東魏韓陵碑
  在安陽縣東北十七里東魏丞相高歡破尒朱兆兄弟於此山下仍立碑即溫子昇之詞陳尚書陳陵嘗北使鄴讀韓陵碑愛其才麗手自録之歸陳士人問陵北朝人物如何曰惟韓陵片碑爾寰宇記
  北齊立門君碑
  在鄴縣今臨漳鄴城故事云西門豹為令造築溝渠决漳水以溉民田因是户口豐饒天下被澤僕射魏收為立此碑寰宇記
  魏文侯七年始封此地以西門豹為鄴令民不敢欺至襄王時史起為鄴令引漳水溉鄴仍襲其用輿地記
  北齊都達禪師塔銘
  天保九年諸道石刻録
  隋臨漳令趙君清徳頌
  開皇六年金石録
  唐刺史許圉師徳政碑
  正書無書撰人姓氏乾封二年金石録
  唐立周太師尉遲公廟碑
  唐前華州鄭縣尉閻伯璵撰序秘書省校書郎顔真卿撰銘蔡有鄰𨽻書逈字居羅代人仕周為相州總管周末隋文帝秉政逈舉兵不克而死唐武徳中改塟復其封爵開元二十六年相州刺史張嘉祐為之立廟建碑以開元二十八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尉遲公廟碑陰
  唐孫士良撰蔡有隣八分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林慮縣記
  正書無撰人姓名天寳六載金石録
  銅雀䑓碑
  在安陽諸道石刻録
  唐林慮縣造寺碑
  總持寺碑
  鄴縣修定寺碑
  分書三碑諸道石刻録
  定州
  中山府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所并後又屬趙秦屬上谷鉅鹿二郡漢高帝置中山郡景帝三年改為國後漢晉皆因之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置中山尹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唐改為定州陞義武軍節度皇朝太平興國元年改定武軍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山郡今縣七 安喜 無極 曲陽 唐縣 望都 新樂 北平
  漢上谷太守張𥘴碑
  在安喜縣東六里訪碑録
  漢孝子王立碑
  安喜縣
  蘭亭序
  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有一人脩禊揮毫製序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絶代更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體就中之字有二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再書數十百本終不及此余謂神助及醒後更書數十百本無如者恐此言過矣右軍他書豈減禊帖但此帖字數比他書最多若千文千錦卷舒展玩無不滿人意者軫在心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牘數行數十字如寸錦片玉玩之易盡也高宗御製朝墨志
  蘭亭修禊序世所傳本尤多而皆不同盖唐數家所臨也其轉相傳模實真彌逺然時時猶有可喜處豈筆法或得其一二耶想其真蹟宜何如也哉世言真本塟在昭陵唐末之亂昭陵為溫韜所發其所藏書畫皆剔取其金玉而棄之於是魏晉以來諸賢墨蹟遂復流落於人間太宗皇帝時購募所得集以為法帖十卷俾模傳之數以分賜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然獨蘭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於法帖以傳今予所得皆人家舊所藏者雖筆畫不同聊并列之以見其各有所得至於真偽優劣覧者當自擇焉其前一本流俗所傳不記其所得其二得於殿中丞王廣淵其三得於故相王沂公家又有别本在定州民家二家各自有石較其本纎毫不異故不復録其四得於三司蔡給事君謨也所傳本不出乎此其或更有所未傳更俟博采集古録
  右軍褉帖叙草號稱最得意書宋齊以來藏在秘府士大夫間未聞稱述豈未經大盜兵火時蓋有墨蹟在蘭亭右者及蕭氏字文焚蕩之餘千不存一永師晚出所見妙蹟惟有蘭亭故為虞禇SKchar道之所以太宗求之百方期於必得其後公私相盜今竟失之書家晚得定武本蓋彷彿存古人筆意耳
  此文自唐明皇得真蹟刻之學士院人間不得復見朱梁簒竊輦至汴都耶律徳光破石晉此刻度河契丹既歸與輜重棄之殺狐林後置之州治遂人定本碧岫野人趙秷仲古
  定武蘭亭叙石刻世稱善本宣和中從仕中山訪詢故老以謂石晉之末契丹自中原輦載寳貨圖書而北至真定徳光死漢祖起太原永康自立而歸與其祖母交兵於國棄此石於中山慶厯中土人李學究者得之不以視人韓忠獻之守定武也李生始以墨本獻公公堅索李乃瘞之地中别刻石本以示公又一紀李生即世其子乃出石散模售人每本須錢一千由是好事者争取之其後李氏子負官緡無從取償時景文守定乃以公帑金代輸之因取其石匣藏於庫非貴逰交舊不可得也熈寧間薛師正出牧其子紹彭又刻别本者留之中山易古刻携歸長安大觀中詔取其石置宣和殿人間不復見矣養浩書室定武郡齋舊有蘭亭石刻為薛師正之子紹彭易去世之所傳多矣宣和初其弟嗣昌獻於天上徽宗命龕置睿思東閣之壁自是人間不復得靖康之亂凡尚方奇尤卓絶之珍悉為金人輦歸彼國獨此石棄而不取建炎初高宗駐蹕廣陵宗澤汝林居守東都見之遷騎疾馳進行在所曽未逾月大駕幸浙失於倉猝之際紹興中向子固叔堅師淮南宻㫖令搜訪之叔堅㝠索不獲其後堅遭䑓評以謂窮尋窖藏金寳至于廣掘地土蓋由此焉叔堅之子淔端叔語余如是物之顯晦有時未知何辰當復出耶紹熈壬子夏余覔官修門與順伯劇談偶及順伯云此一段事世所未聞當為我識之所得舊本之左因遂書之斯碑所用紙竹豈非所謂模打者歟王明清
  此帖世傳以為右軍得意書世間石刻無慮數十百本而共推定武本以為冠諸家辨别真贗其説不一或以為薛紹彭刻石易舊本歸其家鑱去湍流帯右天五字今世所存本此五字不全者薛氏舊物也又仰字如針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凡有此者皆望風以為真而未嘗確然辨其帖之所以善所以不善者夫世之所以貴定武者以其鐫刻精好不失右軍筆意而已非以其能為針眼為蟹爪為丁形也使其能得其筆意雖無此三者不害為善本况此三者皆可以人力為而其筆意非真能者未易辨今不求其本而區區焉眭目於其末此相馬而惟記其驪黄牝牡豈不為九方臯所笑乎山谷論此帖以為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摹冩或失真意肥瘐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㑹其妙處此能觀書者也曾槃並蘭亭博議
  後魏刺史崔亮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使君名亮字敬儒齊國磐陽人長史馮時等立此碑碑石漫滅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題云魏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頌蓋亮嘗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頌徳爾神龜三年正月建金石録
  魏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府城西北三里訪碑録
  隋正解寺碑
  隋隨昌劉鼎卿撰不著書人名氏寺本後魏宣武帝以七廟所立謂之七帝寺至周被廢隋文帝時復興佛法定州贊治崔子石捨以為寺賜名正解碑以開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隋高陽郡隆聖道場碑
  隋虞世基撰并書周建徳六年隋高祖擁旄於此至大業九年伐叛海東旋師有詔改為高陽郡記王業之所興設隆聖道塲為高祖祈福大業九年十二月立此碑輿地碑記
  隋七祖堂記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唐正解寺碑
  唐李伯藥撰分書無姓名貞觀四年正月金石録
  唐施石䑓銘
  唐趙僎撰并行書開元十五年金石録
  唐盧舍那珉像碑
  唐趙僎撰蔡有隣八分書珉像定州刺史張嘉貞所造碑以開元十六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文宣王廟記
  唐盧肇撰并正書大中十三年八月金石録
  唐定州録事王君頌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隋文帝舍利塔碑
  隋李伯藥撰書人名缺不可辨文帝仁夀中所起舍利塔銘也碑以大業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栢仁令鄭君紀徳碑
  唐李羲仲正書無姓名聖厯三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曹溪能大師碑
  唐蔡有鄰書諸道石刻録
  唐能大師碑
  唐兵部侍𭅺宋鼎撰河南陽翟縣丞史惟則八分書能大師姓盧氏南海新興人居新興之曹溪天寳七年其弟子神㑹建碑於鉅鹿郡之開元寺集古録目曹溪能大師碑天寳十一載二月立金石録
  唐相宋璟碑
  唐撫州刺史顏真卿撰并書璟字子邢州南和人官至尚書右丞相封廣平公諡曰文貞碑以大厯七年九月璟孫儼追建集古録目
  唐宋璟碑陰
  唐顏真卿撰正書無姓名大厯十一年三月立附金石
  漳河神壇碑
  在沙河縣西北七十一里湯山寰宇記
  懷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山川郡項羽立司馬卭為殷王都此漢初殷國尋更名河内郡郡後漢因之晉分屬汲郡後魏置懷州燕置河内郡隋初郡廢而懷州如故煬帝初州廢置河内郡唐為懷州天寳初曰河内郡今縣三 河内 武陟 修武
  漢李固碑
  在山陽城内訪碑録
  西晉光禄勲尚凱碑
  永康元年十二月立碑云君諱凱字士伯河内山陽人也後云累遷河西尹春秋六十有八元康九年四月甲子薨追贈光禄勲金石録
  後魏孔子廟碑并祭文
  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子北適趙聞鳴犢見殺而還晉人思之立廟於其地後魏太和中懷州刺史如清龍使河内太守達頭素和增葺立記又有延興四年祭文稱太上皇帝告宣尼之靈者文成帝也集古録目文詞事實皆不足采其書亦非佳獨其字畫多異故特録之以備廣覽集古録
  文詞頗古質可喜云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䄈車而返及其沒也晉人思之於大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文之父獻文帝也金石録
  後魏定鼎碑金石録作御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鎮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復馥書宣武帝講武於洹衛之間命近臣馳射帝發矢逺及里餘侍中崔光等請為銘記之其首曰定鼎遷中之十年俗因謂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流俗謂之定鼎碑景明魏宣武年號也碑云定鼎遷中之十年按魏孝文以太和十七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蓋十年矣集古録
  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明三年十月庚子帝射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步羣臣勒銘於射所即此碑也金名録
  後魏神龜造像碑
  後魏恒嵩撰不著書人名氏河内縣民造石碑像記題名者數十人三十皆稱侍佛碑以神龜三年立集古録目
  余所集録目隋以前碑誌皆未嘗輒棄者以其時有所取於其間也然患其文詞鄙淺又言皆浮屠然獨取其字畫往往工妙惟後魏北齊差劣而又字法多異不知其何從而得之遂與諸家相戾亦意其外人昧於學問而所傳訛謬爾然録之以資廣覽也此碑字畫時時遒勁尤可佳也神龜孝明年號集古録
  北齊崇因寺碑
  陸義撰姚淑八分書皇建二年三月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
  唐太子中舍人賈膺福撰并書夲隋文帝所立謂之長夀武后改曰大雲碑以大足元年五月立集古録賈膺福撰并八分書筆法精妙可喜按舊唐史武后鑄九鼎圖山川物象命上書人賈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鍾紹京等分題之紹京之書世固多有膺福筆迹雖僅存然世亦未有稱其能者如昌容等書遂不復見以此知士之所以自著於不朽者果在徳而不在藝也金石録
  周大雲寺碑陰
  蕭懷素正書長安二年諸道石刻録
  唐孔子贊并碑陰記
  唐文林郎武盡禮書據碑稱其先君嘗為懷州刺史作此賛後為州録事叅軍而刻之然不書其姓也并盡禮所作記述漢以來追贈孔子官爵孔子裔孫元寳等重葺祠宇修立舊碑并賛皆刻於碑陰集古録目唐孔子賛撰人姓名殘缺武盡禮正書景龍二年金石録
  唐寧照寺鍾銘
  唐居士武承泰撰文林郎武盡禮書寺僧初鑄大鍾以景龍三年立此銘集古録目
  武盡禮筆法精勁當時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稱之見於文字者豈其工書如盡禮者往往皆是特今人罕及爾余毎得唐人書未嘗不嘆今人之廢學也集古録
  唐明皇御註道徳經
  唐元宗書注皇太子紹及慶王琮等奉敕書初開元二十四年𤣥宗已注道徳經道門威儀司馬秀等奏請兩京及天下應修官齊等州造立石䑓刋勒經注集古録目
  唐羣臣立道徳經䑓奏答
  唐元宗注經成詔道士司馬秀等請立經䑓奏謝批答及皇太子紹慶王琮等十八人列名皆刻於經臺集古録目
  唐令長新誡
  在河内唐元宗御製初唐元宗擇令長一百六十三人又自製新誡宰相裴耀卿等請令集賢院善書者書以賜之其後諸縣往各以刻石集古録目
  唐太子太師裴休神道碑
  唐宣武節度副大使碑缺不見其姓處晦撰右散騎常侍
  碑以咸通八年集古録目
  衞州
  戰國時屬魏秦屬三川二漢屬河内郡魏置朝歌郡晉改為汲郡後魏因之東魏置義州後周改為衞州又置修武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汲郡唐為衞州天寳元年曰汲郡今縣四 汲縣 獲嘉 新都 共城
  殷比干墓四字
  殷比干墓四字在今衞州比干墓上世傳孔子書然𨽻書始于秦非孔子書必矣字畫古勁其漢人書乎石公弼
  水經云朝歌縣牧野比干塜前有石銘𨽻云殷大夫比干之墓今已中折不知誰人所誌大觀中㑹稽石國佐有此四字比水經又闕其三字書清勁乃東都威靈時人所書者碑如歐趙皆未之見𨽻續
  漢故原武典農高府君之神道
  在汲縣東北五十里二石柱上寰宇記
  晉立齊太公廟碑
  其畧云太公望者此縣人晉室受命四海一家太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盗發塜而得竹䇿之書此碑乃汲縣令盧無忌立後題太康十年三月金石録
  後魏弔比干文
  文為𨽻書不著名氏據碑稱遷中之元載北届衞壤覩比干之墓内弔之而其額曰皇帝弔殷比干文然則後魏太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立
  碑首殘缺惟元載字可識其下云嵗御次平閹荗望舒㑹于星紀十有四日日惟甲申按爾雅云嵗在戍曰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甲申經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嵗甲戌其説皆合金石録
  後魏弔比干文碑陰
  碑陰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金石録
  後魏造五級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張醜和等共造五級浮圖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後有比丘僧題名集古録目
  東魏石像記
  武定四年訪碑録
  東魏石像碑
  後魏鎮西將軍亷侯李道於汲縣置立堂宇鐫石為老子像而祠之在共城武定十年立寰宇記
  北齊造像碑
  天保九年嵗次戊寅二月八日魯思明敬造訪碑録
  唐贈比干詔
  唐薛純陁八分書貞觀十九年二月金石録
  顧村佛堂碑
  在共城路南字畫頗古無年月訪碑録
  周百泉陂碑
  尊勝陁羅尼幢子
  香嚴寺華嚴經壁
  唐共城令碑
  班氏先宗碑
  五碑諸道石刻録
  濬州
  政和五年改通利軍為濬州縣二 衛縣 黎陽
  漢張公神碑
  在通利軍黎陽縣界其口鎮訪碑録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字多訛缺雖事迹粗可見而不復成文其間有銘詞凡二首漢朝歌長鄭彬以和平元年為張公立碑於廟又為監黎陽營謁者李君作歌九章同刻其後有李君等題名亦訛缺不可辨矣在黎陽集古録目
  張公神碑𨽻額在黎陽威宗和平元年立碑云朝歌長鄭彬為張公建闕作碑銘勒神懿監黎陽營謁者李君好鄭之文既徹俸佐工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剥不明僅能辨其梗概其辭依倣離騷頗亦遒雅可觀然不知張公是何神也釋𨽻
  洺州
  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置廣平國後漢國廢為鉅鹿郡之西郡魏置廣平郡晉及後魏皆因之後周置洺州隋大業初置武安郡唐為洺州天寳元年曰廣平郡今縣五 永年 肥鄉 平㤙 雞澤 曲周
  漢淳于長夏承碑
  碑云君諱承字仲兖東萊府君之孫太尉掾之中子中郎將弟也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在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堤得於土壤中建寧靈帝時年號也距今千嵗矣而刻畫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金石録
  漢北海淳于長夏君碑篆額元祐中洺州治河堤始得之夏君名承仕郡為主簿督郵至冀州從事四府舉辟除淳于長靈帝建寕三年卒此碑字體頗奇怪唐人蓋所祖述漢字有八分有𨽻其學中絶不可分别梁庾元威作書論載𨽻有十餘種曰芝英𨽻花草𨽻鐘鼎𨽻龍虎𨽻鳯魚𨽻麒麟𨽻仙人𨽻科斗𨽻雲𨽻蟲𨽻龜𨽻鸞𨽻此碑蓋其間之一體𨽻釋
  魏大長秋㳺述碑并陰
  碑云君諱述字庶祖廣平任人也晉太始十年九月乙丑卒咸寧三年九月甲子造復齋碑録
  唐昭福寺碑
  在永年縣西南十里洺水南唐貞觀四年立岑文本祠寰宇記
  唐高匡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匡字才仁滄州渤海人碑以乾封二年立夲朝嘉祐中永年令石起得之於洺州乾明僧舍集古録目
  深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魏秦屬鉅鹿郡漢屬信都國後漢屬安平國魏晋為博陵國後魏北齊後周為博陵郡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深州大業初廢屬博陵郡唐武徳四年置深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先天二年復置天寳元年曰饒陽郡今縣五 静安 束鹿 安平饒陽武强
  隋敬族碑
  諸道石刻録
  唐武强令梁胙徳政碑
  撰人名缺劉元明正書垂拱元年四月立金石録
  武强令王公徳政碑
  在本縣訪碑録
  磁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屬魏郡趙國後漢因之晉屬廣平郡隋屬武安魏二郡漢置磁州天祐三年以磁慈聲相近更名惠州後唐復故名後曰滏陽郡今縣三滏陽 邯鄲 武安
  東魏太尉高翻碑
  翻齊獻武王歡之叔父也碑後題建立嵗月文字殘缺惟齊魏無字可辨又云嵗次己未按東魏孝静以元象二年十二月改元興和是年嵗次己未此碑蓋元象二年建也金石録
  在州城南門外五星村民家元象二年立碑題北齊臨清王假黄龯高翻碑訪碑録
  唐日愛寺碑
  唐何榮光書開元二十六年訪碑録
  唐罔極寺大行禪師元徳幢銘
  在邯鄲縣韓覃撰并書訪碑録
  韓覃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大行禪師義方訓
  唐何榮光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唐登叢臺懷古賦
  唐嚴浚撰蔡有鄰分書開元二十七年秋立金石録
  唐瑶臺寺律和尚塔銘
  在滏陽縣訪碑録
  唐洺州司馬龎承宗碑
  在邯鄲縣訪碑録
  唐崔府君廟頌
  在州城敷靈朝内訪碑銘
  唐崔府君墓誌
  在同前處訪碑録
  祁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二漢屬中山國晉屬博陵國元魏北齊後周隋屬博陵郡唐屬定州景福二年置祁州於無極縣皇朝景徳元年徙治蒲陰今縣三蒲陰鼓城 深澤
  魏立漢劉盆子碑
  在深澤縣正始二年訪碑録
  魏元成碑
  在深澤縣墳側正始五年訪碑録
  唐大忍寺門樓碑
  沙門釋某撰裴杭八分書開元十八年金石録
  唐大思寺門樓碑
  唐楊邈撰裴抗書開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趙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漢屬恒山鉅鹿郡後漢因之兼置漢州晉為趙國後魏為趙郡明帝兼置殷州北齊改為趙州隋改為欒州後復為趙郡唐為趙州天寶元年曰趙郡皇朝崇寜四年陞慶源軍節度今縣五 平棘 寧晉 臨城 隆平 高邑
  周穆王吉日癸巳
  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贊皇壇山上壇山在縣南十三里穆天子傳云穆天子登贊皇山以望臨城置壇此山遂以為名癸巳誌其日也圖經所載如此而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山據穆天子傳云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畫亦奇怪土人謂壇山為馬蹬山以其字形類也慶厯中宋尚書祁在鎮陽遣人於壇山摹此字而趙州守將武臣也⿺辶䖏命工鑿山取其字龕於州廨之壁聞者為之嘆惜也集古録
  世傳周穆王書按穆王時所用皆古文科斗書此字筆畫反類小篆又穆天子傳史記諸書皆不載以此疑其非是姑録之以待識者金石録
  穆王登贊皇山以望臨城置壇此山謂之壇山圖經云吉日癸巳誌其日也皇祐五年武臣李忠祐為守命工鑿取其字以别石加灰補之俾方正上題書目癸巳之記龕之州廨復齋碑録
  唐以前無所傳聞而世定以為穆王書自宋景文祁發之且以穆天子傳為証耳然字畫奇古信非秦漢以後遺迹余始至汝南同年生林虙為河北提舉學事亟往求之虙見寄纔兩月復以書報曰此字近詔取藏禁中不可復得矣此書初在贊皇山中後武人為守鑿山取之好事者常為歎息今乃得輦置近嚴則前日未為不幸然余求之稍緩幾遂失之故今尤為可珍也葉石林
  諸家所記皆言在趙州州廨石林䟦乃以政和五年歸内府矣其說為信因録之以廣異聞
  漢光武碑
  漢章帝北廵至高邑光武亦即位於此有石壇壇有珪頭碑即帝建在高邑寰宇記
  耿球碑
  在平棘縣宋子故城袁紹立師宜官書寰宇記
  晉太尉楊駿墓誌
  在寧晉縣北十里駿武帝后之父也寰宇記
  偽趙横山神李君碑
  碑陰所記凡二百五十三人晉咸寧中建金石録
  後魏張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趙郡平棘人隠居學佛老之説召拜輔國將軍辭而不受碑以大延四年立集古録目
  東魏趙貴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貴南鉅鹿癭陶人仕東魏至本郡太守贈殷刺史碑以天平二年集古録目
  隋造龍華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趙郡平棘人范氏等共造浮圖以開皇七年立此碑在平棘集古録目
  隋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彥直分書大業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州石橋前復齋碑録
  唐癭陶令李懷仁清徳頌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永徽元年金石録
  唐立漢光武皇帝廟碑
  唐李雲撰虞規行書開元十九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立漢光武即位壇碑
  王預撰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令長新誡
  明皇御製開元二十四年二月諸道石刻録
  唐石橋記
  唐張嘉貞撰桞識書訪碑録
  唐李氏三祖堂記
  唐李雲卿撰在高邑之北道傍諸道石刻録
  趙郡開元寺經樓銘
  僧楚瓊行書篆額諸道石刻録
  刺史王公徳政碑
  諸道石刻録
  唐立漢世祖祠記
  唐張邈撰梁遊楚分書天寳二年四月金石録
  唐聰明山神祠記
  唐張造撰正書無姓名大厯七年立金石録
  唐聰明山銘
  唐洪經綸撰張沔分書建中元年六月立金石録
  唐禱聰明山記
  唐洺州刺史盧瑣撰不著書人名氏昭義軍節度使盧從史禱於聰明山禱作此記從史并其官屬皆題名於後以元和七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獨孤守忠碑
  唐韋承慶撰栁濟物書諸道石刻録
  唐滄州三河鎮將昭武校尉張徳誌
  在永年元豐碑目
  張邕碑
  諸道石刻録
  安肅軍
  自五代以上地里與易州同皇朝太平興國六年置静戎軍景徳元年改為安肅軍今縣一 安肅
  漢左伯桃碑
  在安肅縣西十五里墓前訪碑録
  廣信軍
  自五代以上地里與易州同皇朝太平興國六年置威虜軍景徳元年改為廣信軍今縣一 遂城
  唐夢真容勑
  唐趙履信記蘇靈芝行書并篆額開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立本朝天聖六年重摹復齋碑録
  金剛經
  山及多譯諸道石刻録
  順安軍
  自唐以上地里與瀛州同如意元年析河間縣置武興神龍元年更名唐興星雲二年屬莫州五代時屬瀛州後廢皇朝太平興國七年以廢唐興縣地置唐興寨淳化三年陞為順安軍今縣一 髙陽
  唐高陽實諦寺碑
  撰人姓名缺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六年六月金石録河北路化外州
  幽州
  大都督武王封召公奭於燕都此及秦滅燕以為上谷郡漢高帝分立燕國昭帝元鳯元年為廣陽郡武帝太始元年更為國東漢建武中併入上谷郡永平八年復立為郡兼立幽州魏晉為燕國前燕慕容雋初都其地元魏立幽州及燕郡北齊置東北道行臺後周平齊置總管府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府廢立涿郡唐武徳元年為幽州天寳元年曰范陽郡陞為盧龍軍領縣九 荆縣 幽都廣平 潞縣 武清 永清 安次 良鄉昌平
  唐逰擊將軍薛侯彦碑
  唐趙含撰并行書開元十八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雲麾將軍李秀碑
  唐李邕撰并行書天寳元載正月立唐明皇以天寳三年改年為載今此碑元年立而稱載何哉金石録
  唐復舜廟頌
  唐韋稔撰顔頵正書并篆額貞元十二年閏八月金石録
  易州
  厯代地里與幽州同秦屬上谷郡漢屬涿郡魏屬范陽郡晉屬范陽國元魏復屬范陽郡隋開皇初立易州及黎郡尋廢大業初州廢立上谷郡唐為易州天寶元年曰上谷郡領縣四 易縣 淶水 滿城 五回
  唐鐵像碑
  唐王端撰蘇靈芝行書開元二十七年金石録
  唐易州刺史田琬徳政碑
  唐中書侍郎集賢院學士徐安貞撰蘇靈芝書琬字正勤自易州刺史遷為安西都䕶此易州人所立徳政碑也以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唐侯臺記
  唐前在監門率府兵曹叅軍梁徳裕撰蘓靈芝書候臺者古燕國望雲氣之所也後人因其故址立臺以備逰宴易州刺史郭明肅于其四壁書為郭隗劇辛孝子烈婦等像碑以開元九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寳刻叢編卷六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寶刻叢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