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尚書正義 (四部叢刊本)/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尚書正義 卷一
唐 孔穎達 等奉勅撰 日本覆印宋本
卷二

尚書正義卷第一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穎逹等奉

    勑撰

尚書序

正義曰道夲沖寂非有名言旣形以道生物由名舉則凡諸經

史因物立名物有夲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

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後人見其久逺自於上丗尚

者上也言此上代以來之書故曰尚書且言者意之聲書者言

之記是故存言以聲意立書以記言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

意是言者意之筌蹄書言相生者也書者舒也書緯璿璣鈐云

書者如也則書者寫其言如其意情得展舒也又劉熈釋名云

書者庶也以記庶物又為著言事得彰著五經六籍皆是筆書

此獨稱書者以彼五經者非是君口出言即書爲法所書之事

各有云爲遂以所爲別立其稱稱以事立故不名書至於此書

者本書君事事雖有別正是君言言而見書因而立號以此之

故名異諸部但諸部之書隨事立名名以事舉要名立之後亦

是筆書故百氏六經緫曰書也論䜟所謂題意別名各自載耳

昭二年左傳曰晉韓起適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

此緫名書也序者言序述尚書起記存亡註說之由序爲尚書

而作故曰尚書序周頌曰繼序思不忘毛傳云序者緒也則緒

述其事使理相胤續(⿱艹石)繭之抽緒伹易有序卦子夏作詩序孔

子亦作尚書序故孔君因此作序名也鄭𤣥謂之賛者以序不

分散避其序名故謂之賛賛者明也佐也佐成序義明以注解

故也安國以孔子之序分附篇端故已之緫述亦謂之序事不

煩重義無所嫌故也

古者至生焉

正義曰代結繩者言前丗之政用結繩今有書契以代之則伏

犧時始有文字以書事故曰由是文籍生焉自今本昔曰古古

者以聖德伏物敎人取犧牲故曰伏犧字或作宓犧音亦同律

曆志曰結作網罟以取犧牲故曰伏犧或曰包犧言取犧而包

之顧氏讀包爲庖取其犧牲以供庖廚顧氏又引帝王丗紀云

伏犧母曰華胥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

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月令云其帝太昊繫辭云古者包犧氏之

王天下也是直變包言伏耳則伏犧是皇言王天下者以皇與

帝王據跡爲優劣通亦爲王故禮運云昔者先王亦謂上代爲

王但自下言之則以上身爲王據王身於下謂之王天下也知

伏犧始畫八卦者以繫辭云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後乃云始畫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萬物之情故知之也知時造書契以

代結繩之政者亦以繫辭云上古結繩而治後丗聖人易之以

書契蓋取諸夬是造書契可以代結繩也彼直言後丗聖人知

是伏犧者以理比況而知何則八卦畫萬物之象文字書百事

之名故繫辭曰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

地之冝近取諸身逺取諸物始畫八卦是萬象見於卦然畫亦

書也與卦相𩔖故知書契亦伏犧時也由此孔意正欲須言伏

犧時有書契夲不取於八卦今云八卦者明書卦相類據繫辭

有畫八卦之成文而言明伏犧造書契也言結繩者當如鄭注

云爲約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王肅亦曰結繩識其政事是

也言書契者鄭云書之於木刻其側爲契各持其一後以相考

合若結繩之爲治孔無明說義或當然說文云文者物象之本

也籍者借也借此𥳑書以記録政事故曰籍蓋取諸夬夬者決

也言文籍所以決斷宣揚王政是以夬繇曰揚于王庭繫辭云

包犧氏之王天下又云作結繩而爲罔罟蓋取諸離彼謂結罔

罟之繩與結爲政之繩異也若然尚書緯及孝經䜟皆云三皇

無文字又班固馬融鄭𤣥王肅諸儒皆以爲文籍初自五帝亦

云三皇未有文字與此說不同何也又蒼頡造書出於丗本蒼

頡豈伏犧時乎且繫辭云黄帝堯舜爲九事之目末乃云上古

結繩以治後丗聖人易之以書契是後丗聖人即黄帝堯舜何

得爲伏犧哉孔何所據而更與繫辭相反如此不同者藝文志

曰仲尼没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況遭秦焚書之後羣

言競出其緯文鄙近不出聖人前賢共疑有所不取通人考正

僞起哀平則孔君之時未有此緯何可引以爲難乎其馬鄭諸

儒以據文立說見後丗聖人在九事之科便謂書起五帝自所

見有異亦不可難孔也而繫辭云後丗聖人在九事之下者有

以而然案彼文先歷說伏犧神農蓋取下乃云黄帝堯舜垂衣

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是黄帝堯舜之事也又舟楫取渙服

牛取隨重門取豫曰杵取小過弧矢取睽此五者時無所繫在

黄帝堯舜時以否皆可以通也至於宫室葬與書契皆先言上

古古者乃言後丗聖人易之則別起事之端不指黄帝堯舜時

以此葬事云古者不云上古而云易之以棺椁棺椁自殷湯而

然非是彼時之驗則上古結繩何廢伏犧前也其蒼頡則說

不同故丗夲云蒼頡作書司馬遷班固韋誕宋忠傅𤣥皆云蒼

頡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

云在神農黄帝之閒譙周云在炎帝之丗衞氏云當在庖犧蒼

帝之丗愼到云在庖犧之前張揖云蒼頡爲帝王生於禪通之

紀廣雅曰自開闢至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歳分爲十紀則大率

一紀二十七萬六千年十紀者九頭一也五龍二也攝提三也

合雒四也連通五也序命六也循飛七也因提八也禪通九也

流訖十也如揖此言則蒼頡在獲麟前二十七萬六千餘年是

說蒼頡其年代莫能有定亦不可以難孔也然紀自燧人而下

揖以爲自開闢而設又伏犧前六紀後三紀亦爲據張揖愼到

徐整等說亦不可以年斷其流訖之紀似自黄帝爲始耳又依

易緯通卦驗燧人在伏犧前表計寘其刻曰蒼牙通靈昌之成

孔演命明道經鄭𤣥注云刻謂刻石而記識之據此伏犧前巳

有文字矣又隂陽書稱天老對黄帝云鳳皇之象首戴德背負

仁頸荷義膺抱信足履政尾繫武又山海經云鳳皇首文曰德

背文曰義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又易繫辭云河出圖

洛出書聖人則之是文字與天地並興焉又韓詩外傳稱古封

太山禪梁甫者萬餘人仲尼觀焉不能盡識又管子書稱管仲

對齊桓公曰古之封太山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識十二而巳首

有無懷氏封太山禪云云其登封者皆刻石紀號但逺者字有

彫毀故不可識則夷吾所不識者六十家又在無懷氏前孔子

覩而不識又多於夷吾是文字在伏犧之前巳自乆逺何怪伏

犧而有書契乎如此者蓋文字在三皇之前未用之敎丗至伏

犧乃用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是敎丗之用猶燧人有火中古

用以燔黍捭豚後聖乃修其利相似文字理本有之用否隨丗

而漸也(⿱艹石)然惟繫辭至神農始有噬嗑與益則伏犧時其卦未

重當無雜卦而得有取諸夫者此自鄭𤣥等說耳案說卦曰昔

者聖人幽賛於神明而生蓍繫辭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則伏

犧用蓍而筮矣故鄭注說卦亦曰昔者聖人謂伏犧文王也繫

辭又曰十有八變而成卦是言爻皆三歸竒爲三變十八變則

六爻明矣則筮皆六爻伏犧有筮則有六爻何爲不重而怪有

夬卦乎

伏犧至常道也

正義曰墳大也以所論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以

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故曰言常道也此三皇

玉帝或舉德號或舉地名或直指其人言及便稱不爲義例顧

氏引帝王丗紀云神農母曰女登有神龍首感女登而生炎帝

人身牛首黄帝母曰附寳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附寶感而懷

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日角龍顔少昊金天氏母曰女節有星

如虹下流意感而生少昊顓頊母曰景僕昌意正妃謂之女樞

有星貫月如虹感女樞於幽房之宫而生顓頊堯母曰慶都觀

河遇赤龍晻然隂風感而有孕十四月而生堯又云舜母曰握

登見大虹感而生舜此言謂之三墳謂之五典者因左傳有三

墳五典之文故指而謂之然五帝之書皆謂之典則虞書皐陶

謨益稷之屬亦應稱典所以别立名者(⿱艹石)主論帝德則以典爲

名其臣下所爲隨義立稱其三墳直云言大道也五典直云言

常道也不訓墳典之名者以墳大典常常訓可知故略之也常

道所以與大道爲異者以帝者公平天下其道可以常行故以

典言之而皇優於帝其道不但可常行而巳又更大於常故言

墳也此爲對例耳雖少有優劣皆是大道並可常行故禮運云

以大道之行爲五帝時也然帝號同天名所莫加優而稱皇者

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故後代措廟立主尊之曰皇生

者莫敢稱焉而士庶祖父稱曰皇者以取美名可以通稱故也

案左傳上有三墳五典不言墳是三皇之書典是五帝之書孔

知然者案今堯典舜典是二帝二典推此二典而上則五帝當

五典是五典爲五帝之書今三墳之書在五典之上數與三皇

相當墳又大名與皇義相𩔖故云三皇之書爲三墳孔君必知

三皇有書者案周禮小史職掌三皇五帝之書是其明文也鄭

𤣥亦云其書即三墳五典但鄭𤣥以三皇無文或據後録定孔

君以爲書者記當時之事不可以在後追録(⿱艹石)當時無書後代

何以得知其道也此亦孔君所據三皇有文字之驗耳鄭𤣥注

中𠋫依運斗樞以伏犧女媧神農爲三皇又云五帝坐帝鴻金

天髙陽髙辛唐虞氏知不爾者孔君旣不依緯不可以緯難之

又易興作之條不見有女媧何以輒數又鄭𤣥云女媧脩伏犧

之道無改作則巳上脩舊者衆豈皆爲皇乎旣不數女媧不可

不取黄帝以充三皇耳又鄭𤣥數五帝何以六人或爲之說

德協五帝座不限多少故六人亦名五帝若六帝何有五座而

皇指大帝所謂耀魄寶止一而巳本自無三皇何云三皇豈可

三皇數人五帝數座二文舛互自相乖阻也其諸儒說三皇或

數燧人或數祝融以配犧農者其五帝皆自軒轅不數少昊斯

亦非矣何燧人說者以爲伏犧之前據易曰帝出於震震東方

其帝太昊又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言古者制作莫先於

伏犧何以燧人廁在前乎又祝融及顓頊以下火官之號金天

巳上百官之號以其徴五經無云祝融爲皇者縱有不過如共工氏

共工有水瑞乃與犧農軒摯相𩔖尚云霸其九州祝融夲無此瑞

何可數之乎左傳曰少昊之立鳳鳥適至於月令又在秋享食

所謂白帝之室者也何爲獨非帝乎故孔君以黄帝上數爲皇

少昊爲五帝之首耳若然案今丗夲帝繫及大戴禮五帝德并

家語宰我問太史公五帝夲紀皆以黄帝爲五帝此乃史籍明

文而孔君不從之者孟軻曰信書不如其無書吾於武城取二

三䇿而巳言書以漸染之濫也孟軻巳然況後之說者乎又帝

繫夲紀家語五帝德皆云少昊即黄帝子靑陽是也顓頊黄帝

孫昌意子帝嚳髙辛氏爲黄帝曽孫𤣥嚻孫僑極子堯爲帝嚳

子舜爲顓頊七丗孫此等之書說五帝而以黄帝爲首者原由

丗夲經於暴秦爲儒者所亂家語則王肅多私定大戴禮夲紀

出於丗夲以此而同蓋以少昊而下皆出黄帝故不得不先說

黄帝因此謬爲五帝耳亦由繫辭以黄帝與堯舜同事故儒者

共數之焉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炎帝中央曰黄

帝依次以爲三皇又依繫辭先包犧氏王没神農氏作又没黄

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見於易此三皇之明文也月令秋曰

少昊冬曰顓頊自此爲五帝然黄帝是皇今言帝不云皇者以

皇亦帝也别其美名耳太昊爲皇月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

出於震是也又軒轅之稱黄帝猶神農之云炎帝神農於月令

爲炎帝不怪炎帝爲皇何怪軒轅稱帝而梁主云書起軒轅同

以燧人爲皇其五帝自黄帝至堯而止知帝不可以過五故曰

舜非三王亦非五帝與三王爲四代而巳其言與詩之爲體不

雅則風除皇巳下不王則帝何有非王非帝以爲何人乎典謨

皆云帝曰非帝如何

至于至一揆

正義曰旣皇書稱墳帝書稱典除皇與帝墳典之外以次累陳

故言至于夏商周三代之書雖復當時所設之敎與皇及帝墳

典之等不相倫𩔖要其言皆是雅正辭誥有深奥之義其所歸

趣與墳典一揆明雖事異墳典而理趣終同故所以同入尚書

共爲丗敎也孔君之意以墳典亦是尚書故此因墳典而及三

代下云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是墳典亦是尚書之内而小

史偏掌之者以其逺代故也此旣言墳典不依外文連𩔖解八

索九丘而言三代之書廁於其閒者孔意以墳典是尚書丘索

是尚書外物欲先說尚書事訖然後及其外物故先言之也夏

商周之書皆訓誥誓命之事言設敎者以此訓誥誓命即爲敎

而設故云設敎也言不倫者倫類也三代戰爭不與皇帝等𩔖

若然五帝稱典三王劣而不倫不得稱典則三代非典不可常

行何以垂法乎然三王丗繞不如上代故隨事立名雖篇不目

典理實是典故曰雅誥奥義其歸一揆即爲典之謂也然三王

之書惟無典謨以外訓誥誓命歌貢征範𩔖猶有八獨言誥者

以別而言之其𩔖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何者以此八事皆

有言以誥示故緫謂之誥又言奥義者指其言謂之誥論其理

謂之義故以義配焉言其歸一揆見三代自歸於一亦與墳典

爲一揆者況喻之義假譬人射莫不皆發志揆度於的猶如聖

人立敎亦同揆度於至理故云一揆

是故歷代寶之以爲大訓

正義曰顧命云越玉五重陳寶即以赤刀大訓在西序是寶之

以爲大訓之文彼注以典謨爲之與此相當要六藝皆是此直

爲書者指而言之故彼注亦然也彼直周時寶之此知歷代者

以墳典久逺周尚寶之前代可知故言歷代耳

八卦至此書也

正義曰以墳典因外文而知其丘索與墳典文連故連而說

故緫引傳文以充足已意且爲於下見與墳典俱被黜削故說

而以爲首引言爲論八卦事義之說者其書謂之八索其論九

州之事所有志記者其書謂之九丘所以名丘者以丘聚也言

於九州當有士地所生之物風氣所冝之事莫不皆聚見於此

書故謂之九丘焉然八卦言之說九州言之志不同者以八卦

交互相說其理九州當州有所志識以此而不同此索謂求索

亦爲搜索以易八卦爲主故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矣又曰八卦相盪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皆出於八卦就八卦而求其理則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䇿天下

之事得故謂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巳此索於左傳亦或謂之索

說有不同皆後人失其眞理妄穿鑿耳其九丘取名於聚義多

如山丘故爲聚左傳或謂之九區得爲說當九州之區域義亦

通也又言九州所有此一句與下爲揔即上地所生風氣所冝

是所有也言土地所生即其動物植物大率土之所生不出此

二者又云風氣所冝者亦與土地所生大同何者以九州各有

土地有生與不生由風氣所冝與不冝此亦職方禹貢之𩔖別

而言之土地所生(⿱艹石)禹貢之厥貢厥篚也風氣所冝若職方其

畜冝若干其民若干男(⿱艹石)干女是也上墳典及索不別訓之以

可知故略之丘訓旣難又須別言九州所冝巳下故先訓之於

下結義故云皆聚此書也

春秋至遺書也

正義曰以上因有外文言墳典丘索而謂之故引成文以證結

之此昭十二年左傳楚靈王見𠋣相趨過告右尹子革以此辭

知𠋣相是其名字蓋爲太史而主記左動之事謂之左史不然

或楚俗與諸國不同官多以左右爲名或別有此左史乎彼子

革荅王云𠋣相臣問祈招之詩而不知若問逺焉其焉能知之

彼以爲𠋣相不能讀之此云能者以此據左傳成文因王言而

引之假不能讀事亦無妨況子革欲開諫王之路𠋣相未必不

能讀也言此墳典丘索即此晉是謂上丗帝王遺餘之書也以

楚王論時巳在三王之末故云遺書其丘索知是前事亦不知

在何代故直揔言帝王耳

先君至九丘

正義曰旣結申帝王遺書欲言孔子就而刋定孔子丗家云安

國是孔子十一世孫而上尊先祖故曰先君穀梁以爲魯襄公

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孔子生左傳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

丑孔子卒計以周靈王時生敬王時卒故爲周末上云文籍下

云滅先代典籍此言史籍籍者古書之大名由文而有籍謂之

文籍因史所書謂之史籍可以爲常故曰典籍義亦相通也但

上因書契而言文下傷秦滅道以稱典於此言史者不但義通

上下又以此史籍不必是先王正史是後代好事者作以此懼

其不一故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先言定禮樂者欲

明孔子欲反於聖道以歸於一故先言其舊行可從者修而不

改曰定就而減削曰刪凖依其事曰約因而佐成曰賛顯而明

之曰述各從義理而言獨禮樂不改者以禮樂聖人制作己無

貴位故因而定之又云明舊章者即禮樂詩易春秋是也以易

道職方與黜八索除九丘相對其約史記以刪詩書爲偶其定

禮樂文孤故以明舊章配之作文之體也易亦是聖人所作不

言定者以易非如禮樂人之行事不須云定又因而爲作十翼

故云賛耳易文在下者亦爲黜八索與除九丘相近故也爲文

之便不爲義例孔子之修六藝年月孔無明說論語曰吾自衛

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則孔子以魯哀公十一年反魯

爲大夫十二年孟子卒孔子弔則致仕時年七十以後脩述也

詩有序三百一十一篇全者三百五篇云三百者亦舉全數計

職方在周禮夏官亦武帝時出於山巖屋壁即藏祕府丗人莫

見以孔君爲武帝博士於祕府而見焉知必黜八索除九丘者

以三墳五典夲有八今序只有二典而巳其三典三墳今乃寂

寞明其除去旣墳典書内之正尚有去者況書外乎故知丘索

亦黜除也黜與除其義一也黜退不用而除去之必云賛易道

以黜者以不有所興孰有所廢故也職方即周禮也上巳云定

禮樂即職方在其内別云遂之以爲除九丘舉其𩔖者以言之

則云述者以定而不改即是遵述更有書以述之

討論至百篇

正義曰言孔子旣懼覽之者不一不但刪詩約史定禮賛易有

所黜除而巳又討整論理此三墳五典并三代之書也論語曰

丗叔討論之鄭以討論爲整理孔君旣取彼文義亦當然以書

是亂物故就而整理之(⿱艹石)然墳典周公制禮使小史掌之而孔

子除之者蓋隨丗不同亦可孔子之時墳典巳雜亂故因去之

左傳曰芟夷藴崇之又曰俘翦惟命詩曰海外有截此孔君所

取之文也芟夷者據全代全篇似草隨次皆芟使平夷(⿱艹石)自帝

嚳巳上三典三墳是芟夷之文自夏至周雖有所留全篇去之

而多者即芟夷也翦截者就代就篇辭有浮者翦截而去之去

而少者爲翦截也舉其宏綱即上芟夷煩亂也撮其機要即上

翦截浮辭也且宏綱云舉是據篇代大者言之機要云撮爲就

篇代之内而撮出之耳宏大也網者綱之索舉大網則衆目隨

之機者機關撮取其機𨵿之要者斷自唐虞以下者孔無明說

書緯以爲帝嚳以上朴略難傳唐虞已來煥炳可法又禪讓之

首至周五代一意故耳孔義或然典即堯典舜典謨即大禹謨

皐陶謨訓即伊訓髙宗之訓誥即湯誥大誥誓即甘誓湯誓命

即畢命顧命之等是也說者以書體例有十此六者之外尚有

征貢歌範四者并之則十矣(⿱艹石)益稷盤庚單言附於十事之例

今孔不言者不但舉其機約亦自征貢歌範非君出言之名六

者可以兼之此云凡百篇據序而數故耳或云百二篇者誤有

所由以前漢之時有東萊張霸僞造尚書百兩篇而爲緯者附

之因此鄭云異者其在大司徒大僕正乎此事爲不經也鄭作

書論依尚書緯云孔子求書得黄帝𤣥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

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斷逺取近定可以爲丗法者百二十篇

以百二篇爲尚書十八篇爲中𠉀以爲去三千一百二十篇以

上取黄帝𤣥孫以爲不可依用今所考覈尚書首自舜之末年

以禪於禹上録舜之得用之事由堯以爲堯典下取舜禪之後

以爲舜讓得人故史體例别而不必君言(⿱艹石)禹貢全非君言而

禹身事受禪之後無入夏書之言是舜史自録成一法後代因

之耳

所以至其義

正義曰此論孔子正理羣經已畢揔而結之故爲此言家語及

史記皆云孔子弟子三千人故云三千之徒也

及秦至屋壁

正義曰言孔子旣定此書後雖曰明白反遭秦始皇滅除之依

秦夲紀云秦王正二十六年平定天下尊爲皇帝不復立謚以

爲初并天下故號始皇爲滅先代典籍故云坑儒焚書以即位

三十四年因置酒於咸陽宫丞相李斯奏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

家語者悉詣守尉親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令下三十日

不燒黥爲城旦制曰可是焚書也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盧生

求仙藥不得以爲誹謗諸生連相告引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

咸陽是坑儒也又衞宏古文竒字序云秦改古文以爲篆𨽻國

人多誹謗秦患天下不從而召諸生至者皆拜爲郎凡七百人

又密令冬月種𤓰於驪山硎谷之中温處𤓰實乃使人上書曰

𤓰冬有實有詔天下博士諸生說之人人各異則皆使往視之

而爲伏機諸生方相論難因發機從上塡之以土皆終命也我

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者史記孔子丗家云孔子生鯉字伯

魚魚生伋字子思思生白字子上上生求字子家家生箕字子

京京生穿字子髙髙生愼愼爲魏相愼生鮒鮒爲陳涉博士鮒

弟子襄爲惠帝博士長沙太守襄生中中生武武生延陵及安

國爲武帝博士臨淮太守家語序云子襄以秦法峻急壁中藏

其家書是安國祖藏之

漢室至得聞

正義曰將言所藏之書得之所由故本之也言龍興者以易龍

能變化故比之聖人九五飛龍在天猶聖人在天子之位故謂

之龍興也言學校者校學之一名也故鄭詩序云子衿刺學校

廢左傳云然明請毁郷校是也漢書云惠帝除挾書之律立學

興敎招聘名士文景以後儒者更衆至武帝尤甚故云旁求儒

雅詩小雅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經彼注云猷道也大道即

先王六籍是也伏生名勝爲秦二丗博士儒林傳云孝文帝時

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巳九十

有餘老不能行於是詔太常使掌故臣晁錯往受之得二十九

篇即以敎於齊魯之閒是年過九十也案史記秦時焚書伏生

壁藏之其後兵火起流漢定天下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

二十九篇以敎于齊魯之閒則伏生壁内得二十九篇而云失

其夲經口以傳授者蓋伏生初實壁内得之以敎齊魯傳教旣

久誦文則熟至其末年因其習誦或亦目暗至年九十晁錯往

受之時不執經而口授之故也又言裁二十餘篇者意在傷亡

爲少之文勢何者以數法隨所近而言之若欲多之當云得三

十篇今裁二十餘篇言裁亦意以爲少之辭又二十九篇自是

計卷(⿱艹石)計篇則三十四去泰誓猶有三十一案史記及儒林傳

皆云伏生獨得二十九篇以敎齊魯則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

得案馬融云泰誓後得鄭𤣥書論亦云民閒得泰誓別録曰武

帝末民有得泰誓書於壁内者獻之與博士使讀說之數月皆

起傳以敎人則泰誓非伏生所傳而言二十九篇者以司馬遷

在武帝之丗見泰誓出而得行入於伏生所傳内故爲史揔之

并云伏生所出不復曲別分析云民閒所得其實得時不與伏

生所傳同也但伏生雖無此一篇而書傳有八百諸侯俱至孟

津白魚入舟之事與泰誓事同不知爲伏生先爲此說不知爲

是泰誓出後後人加增此語案王充論衡及後漢史獻帝建安

十四年黄門侍郎房宏等說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有壞

老子屋得古文泰誓三篇論衡又云以掘地所得者今史漢書

皆云伏生傳二十九篇則司馬遷時巳得泰誓以并歸於伏生

不得云宣帝時始出也則云宣帝時女子所得亦不可信或者

爾時重得之故於後亦據而言之史記云伏生得二十九篇武

帝記載今文泰誓末篇由此劉向之作別録班固爲儒林傳不

分明因同於史記而劉向云武帝末得之泰誓理當是一而古

今文不同者即馬融所云吾見書傳多矣凡諸所引今之泰誓

皆無此言而古文皆有則古文爲眞亦復何疑但於先有張霸

之徒僞造泰誓以藏壁中故後得而惑丗也亦可今之泰誓百

篇之外(⿱艹石)周書之例以於時實有觀兵之誓但不録入尚書故

古文泰誓曰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

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商是也又云以其上古之書謂之

尚書者此文繼在伏生之下則言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此

伏生意也(⿱艹石)以伏生指解尚書之名名巳先有有則當云名之

尚書旣言以其上古之書今先云以其則伏生意之所加則知

尚字乃伏生所加也以尚解上則尚訓爲上上者下所慕尚故

義得爲通也孔君旣陳伏生此義於下更無是非明即用伏生

說故書此而論之馬融雖不見孔君此說理自然同故曰上

古有虞氏之書故曰尚書是也王肅曰上所言史所書故曰尚

書鄭氏云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艹石)天書然故曰尚書二家以尚

與書相將則上名不正出於伏生鄭𤣥依書緯以尚字是孔子

所加故書賛曰孔子乃尊而命之曰尚書璿璣鈐云因而謂之

書加尚以尊之又曰書務以天言之鄭𤣥溺於書緯之說何有

人言而須繫之於天乎且孔君親見伏生不容不悉自云伏生

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何云孔子加也王肅云上所言史所

書則尚字與書俱有無先後旣直云尚何以明上之所言書者

以筆畫記之辭羣書皆是何知書要責史所爲也此其不(⿱艹石)

儒之說密耳云上古者亦無指定之目自伏生言之則於漢丗

仰遵前代自周巳上皆是馬融云有虞氏爲書之初耳(⿱艹石)易歷

三丗則伏犧爲上古文王爲中古孔子爲下古禮運鄭𤣥以先

王食腥與易上古結繩同時爲上古神農爲中古五帝爲下古

其不相對則無例耳且太之與上爲義不異禮以唐虞爲太古

以下有三代冠而推之爲然是爲不定則但今丗巳上仰之巳

古便爲上古耳以書是夲名尚是伏生所加故諸引書直云書

(⿱艹石)有配代而言則曰夏書無言尚書者

至魯至壞宅

正義曰欲云得百篇之由故序其事漢景帝之子名餘封於魯

爲王死謚曰共存日以居於魯近孔子宅好治宫室故欲襃益

乃壞孔子舊宅以增廣其居於所壞壁内得安國先人所藏古

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是科斗文字王雖得此書

猶壞不止又𦫵孔子廟堂聞金鐘石磬絲琴竹管之音以懼其

神異乃止不復敢壞宅也上言藏家書於屋壁此亦屋壁内得

書也亦得及傳論語孝經等不從約云得尚書而煩文言虞夏

商周之書者以壁内所得上有題目虞夏商周書其序直云書

序皆無尚字故其目録亦然故不云尚書而言虞夏商周之書

安國亦以此知尚字是伏生所加推此壁内所無則書夲無尚

字明矣凡書非經則謂之傳言及傳論語孝經正謂論語孝經

是傳也漢武帝謂東方朔云傳曰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又漢

東平王劉雲與其太師䇿書云傳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又成

帝賜翟方進䇿書云傳曰髙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是漢世通

謂論語孝經爲傳也以論語孝經非先王之書是孔子所傳説

故謂之傳所以異於先王之書也上巳云壞孔子舊宅又云乃

不壞宅者初王意欲壞之已壞其屋壁聞八音之聲乃止餘者

不壞明知已壞者亦不敢居故云乃不壞宅耳

悉以至能者

正義曰旣云王不壞宅以懼神靈因還其書巳前所得言悉以

書還孔氐則上傳論語孝經等皆還之故言悉也科斗書古文

也所謂蒼頡本體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識是古人所爲故名古

文形多頭麤尾細狀腹團圎似水蟲之科斗故曰科斗也以古

文經秦不用故云廢巳久矣時人無能知識者孔君以人無能

知識之故已欲傳之故以所聞伏生之書比校起發考論古文

之義考文而云義者以上下事義推考其文故云義也定其可

知者就古文内定可知識者爲隷古定不言就伏生之書而云

以其所聞者明用伏生書外亦考之故云可知者謂并伏生書

外有可知不徒伏生書内而巳言隷古者正謂就古文體而從

隸定之存古爲可慕以隷爲可識故曰隷古以雖隷而猶古由

此故謂孔君所傳爲古文也古文者蒼頡舊體周丗所用之文

字案班固漢志及許氏說文書本有六體一曰指事上下二曰

象形日月三曰形聲江河四曰㑹意武信五曰轉注考老六曰

假借令長此造字之本也自蒼頡以至今字體雖變此夲皆同

古今不易也自蒼頡以至周宣皆蒼頡之體未聞其異宣王紀

其史籕始有大篆十五篇號曰篆籕惟篆與蒼頡二體而巳衞

恒曰蒼頡造書觀於鳥跡因而遂滋則謂之字字有六義其文

至於三代不改及秦用篆書焚燒先代典籍古文絕矣許愼說

文言自秦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

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亡新居攝以應制作改

定古文使甄豐校定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内書也二曰

竒字即古字有異者三曰篆書即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

曰佐書秦隷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

幡信也由此而論即秦罷古文而有八體非古文矣以至亡新

六書并八體亦用書之六體以造其字其亡新六書於秦八體

用其小篆蟲書摹印隷書去其大篆刻符殳書署書而加以古

文與竒字其刻符及署書蓋同摹印殳書同於繆篆篆正古

文之別以慕古故乃用古文與竒字而不用大篆也是孔子壁

内古文即蒼頡之體故鄭𤣥云書初出屋壁皆周時象形文字

今所謂科斗書以形言之爲科斗指體即周之古文鄭𤣥知者

若於周時秦丗所有至漢猶當識之不得云無能知者又亡新

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是其證也或以古文即大篆非也

何者八體六書自大篆與古文不同又秦有大篆若大篆是古

文不得云古文遂絶以此知大篆非古文也六書古文與蟲書

本別則蟲書非科斗書也鄭𤣥云周之象形文字者揔指六書

象科斗之形不謂六書之内一曰象形也又云更以竹𥳑寫之

明留其壁内之夲也顧氏云䇿長二尺四寸𥳑長一尺二寸増

多伏生二十五篇者以壁内古文篇題殊別故知以舜典合於

堯典益稷合於皐陶謨伏生之夲亦壁内古文而合者蓋以老

而口受之時因誦而連之故殊耳其盤庚本當同卷故有并也

康王之誥以一時之事連誦而同卷當以王出在應門之内爲

篇首及以王若曰庶邦亦誤矣以伏生夲二十八篇盤庚出二

篇加舜典益稷康王之誥凡五篇爲三十三篇加所增二十五

篇爲五十八加序一篇爲五十九故云復出此篇并序凡五十

九篇此云爲四十六卷者謂除序也下云定五十八篇旣畢不

更云卷數明四十六卷故爾又伏生二十九卷而序在外故知

然矣此云四十六卷者不見安國明說蓋以同序者同卷異序

者異卷故五十八篇爲四十六卷何者五十八篇内有太甲盤

說命泰誓皆三篇共卷減其八又大禹謨皐陶謨益稷又三

篇同序共卷其康誥酒誥梓材亦三篇同序共卷則又減四通

前十二以五十八減十二非四十六卷如何其康王之誥乃與

顧命別卷以别序故也其餘錯亂摩滅五十八篇外四十二篇

也以不可復知亦上送官其可知者巳用竹𥳑寫得其本亦俱

送入府故在秘府得有古文也以後生可畏或賢聖閒出故須

藏之以待能整理讀之者

承詔至將來

正義曰安國時爲武帝博士孔君考正古文之曰帝之所知亦

旣定訖當以聞於帝帝令注解故云承詔爲五十九篇作傳以

注者多言曰傳傳者傳通故也以傳名出自丘明賔牟賈對孔

子曰史失其傳又喪服儒者皆云子夏作傳是傳名久矣但大

率秦漢之際多名爲傳於後儒者以其傳多或有改之別云注

解者仍有同者以當時之意耳說者爲例云前漢稱傳於後皆

稱注誤矣何者馬融王肅亦稱注名爲傳傳何有例乎以聖道

𢎞深當須詳悉於是研覈精審覃靜思慮以求其理兾免乖違

旣顧察經文又取證於外故須廣博推考羣經六籍文捃拾採

摭羣書之言以此文證造立訓解爲之作傳明不率爾雖復廣

證亦不煩多爲傳直約省文令得申盡其美明文要義通不遐

煩多也以此得申故能徧布通暢書之旨意是辭達而巳不求

於煩旣義暢而文要則觀者曉悟故云庶幾有所𥙷益於將來

讀之者得悟而有益也敷布也厥其也庶幸也幾兾也爾雅有

訓旣云經籍又稱羣言者經籍五經是也羣言子史是也以書

與經籍理相因通故云博考子史時有所須故云採摭耳案孔

君此傳辭旨不多是約文也要文無不解是申義也其義旣中

故云敷暢其義之旨趣耳考其此注不但言少書之爲言多須

詁訓而孔君爲例一訓之後重訓者少此亦約文也

書序至不隱也

正義曰孔君旣言巳立傅之意又當斟酌所冝而書序雖名爲

序不是揔陳書意汎論乃篇篇各序作意但作序者不敢廁於

正經故謙而聚於下而注述者不可代作者之謙須從利益而

欲分之從便云序序所以當篇爲作此書之意則是當篇作意

觀序而昭然意義顯見旣義見由序此序冝各與其本篇相從

附近不冝聚於一處故每篇引而分之各冠加於篇首人意昭

見序旣分散損其一篇故定五十八篇然此本承詔而作作畢

當以上奏聞知但㑹值國家有巫蠱之事好愛經籍之道滅息

假奏亦不能行用爲此之故不復以此傳奏聞亦以旣傳成不

得聞上惟自傳於已之子孫以遺與後世之人使行之亦不敢

望後丗必行故云石後丗有好愛古道廣博學問志懷雅正如

此之君子兾能與我同於慕古之志以行我道我道得此人流

行亦所以傳不隱蔽是𢎞道由人也言巫蠱者王制曰執左道

以亂政殺鄭𤣥注云左道謂巫蠱之屬以非正道故謂之左道

以蠱皆巫之所行故云巫蠱蠱者揔名左傳云惑蠱其君則蠱

者怪惑之名指體則藥毒害人者是(⿱艹石)行符猒俗之爲魅令人

蠱惑夭年傷性皆是也依漢書此時武帝末年上巳年老滛

鬼神崇信巫術由此姦人江充因而行詐先於太子宫埋桐人

告上云太子宫有蠱氣上信之使江充治之於太子宫果得桐

人太子知己不爲此以江充故爲陷己因而殺之而帝不知太

子實心謂江充言爲實即詔丞相劉屈釐發三輔兵討之太子

赦長安因與𨷖不勝而出走奔湖𨵿自殺此即巫蠱事也言不

隱者不謂恐隱藏已道以已道人所不知懼其幽隱人能行之

使顯爲不隱蔽耳易曰謙謙君子仁者好謙而孔君自作揄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云君子知己者亦意在敎丗欲令人覩此言知已傳是深逺因

而有所曉痦令之有益故不可以苟謙也亦猶孔子曰何有於

我哉


尚書正義卷第一

              計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