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園叢話/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叢話十二•藝能 履園叢話
叢話十三•科第
叢話十四•祥異 

叢話十三•科第[编辑]

種德[编辑]

吾鄉鄒於度忠倚,前身相傳為金山寺老僧。明末有新狀元舟過金山者,觀者咸歎羨之,老僧曰:「狀元亦人為之耳,有何難哉!」崇禎庚午科,於度之父名兌金者,挾重貲赴金陵鄉試,泊舟京口,忽起大風,行舟多覆。鄒君啟其篋,指謂人曰:「吾財不吝,有救得一人者予十金。」於是人爭赴救,溺者皆活,而金亦盡矣。老僧於山上見之,曰:「此人有德,吾可去矣。」遂入定坐化。是科鄒君中式歸,見老僧入室,而於度生。本朝順治九年壬辰,於度果狀元及第。

陳理,山陰人,字厚庵。康熙初,官廣西平樂府司獄,因入籍。孔兵之亂,曾救釋被掠婦女千餘人,恐不得脫,遂自燒其廬。事平回籍,幸獲無恙。後長子允恭登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進士,官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次子廷綸,登三十九年庚辰進士,官安徽廬州府知府。孫齊襄,應雍正七年保舉賢良方正科,歷官至江西廣饒九南道;次齊叡,江南鎮江府通判;次齊賢,陝西鄜州知州;次齊芳,湖北監利縣知縣;次齊庶,刑部直隸司員外,四人皆雍正元年同榜舉人;次齊綬,恩蔭生;次齊紳,中乾隆十七年壬申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至其曾孫聖瑞,官刑部陝西司郎中;聖時,官山東道監察御史;聖傳,官福建台灣縣縣丞,殉賊匪林爽文之難,世襲雲騎尉;聖修,官雲南府通判,皆舉人。玄孫廣寧,以襲雲騎尉世職歷官壽春、兗州、騰越三鎮總兵官,與余為總角交,故能知其家世如此。

昆山徐健庵司寇之祖贈公某,於明時嘗為常熟嚴文靖公記室。時三吳大水,贈公代具疏草請賑。文靖猶豫未決,筮之,因囑卜者第曰吉,乃請於朝,全活無算。生子開法。於鼎革時,有鎮將某寇掠婦女數百人,鎖閉徐氏空宅大樓,嚴命開法監守。開法悉縱之,送還其家,遂將空宅焚燒。及某來索取,曰:「不戒於火,俱焚死矣。」某默然而去。開法連舉三子:元文中順治己亥狀元,乾學中康熙庚戌探花,秉義中康熙癸丑探花。

吳縣東洞庭山嚴氏,明季以貲雄於鄉。順治乙酉,以賑濟難民傾其家。至嚴曉山,家業又裕。乾隆乙亥歲大祲,曉山倡捐穀米,同諸善士放賑,四鼓即起,始終理其事,不假手僕從。夢神告曰:「汝家乙年種德,當於乙年受報。」至乙未歲,曉山子福中會元,入翰林。乙卯歲,福子榮亦入翰林,官至杭州府知府。道光乙酉歲,榮子良裘又中舉人。良裘胞弟良訓,辛卯、壬辰鄉會聯捷,又入翰林。

吳門蔣憲副公改葬貞山,堪輿云大不利於長房,公塚媳盛夫人謂其子榮祿公之逵曰:「子姓至多,若僅不利於我,無妨也。」榮祿素孝,聞母命,即以言達於各房,為憲副公改葬焉。時盛夫人弟御史符升曰:「此一言已種陰德,堪輿之說且將不驗。」論時日生克,當於丁年發長房。後榮祿公子光祿少卿文瀾舉康熙丁巳,禮部主政文淳舉康熙丁卯。自此孫曾逢丁年成名者相接踵。乾隆丁酉,順天三世同榜。時少司馬元益自江西學政任滿還朝,朝士賀之,公曰:「此吾高祖母一言種德之餘澤也。」

繆蘚書名慧隆,吳縣諸生。父國維,由進士歷官貴州右參政,嘗平蠻寇之亂,民德之。蘚書乃敘次歷官政績,走數千里,請祀於閩、於浙、於黔,吳人稱公孝行。子彤,自幼穎悟,中康熙丁未狀元。孫曰藻乙未榜眼,曰芑戊戌進士,曾孫敦仁、遵義俱中甲科。

錢塘王文莊公際華之父名雲廷,陰德甚多。嘗於除夕有販者索僕所負賬,時僕已更他主,告之故,販遽肆咆哮,公即代償之。又一日,家人市帚,賣帚者既去復來,云失其一,公償以錢。賣帚者睨視謂曰:「使汝不匿帚,肯與我錢耶!」人咸誚公,公怡然也。其忠厚類如此。封公登雍正丙午鄉試,文莊中乾隆乙丑探花,官至禮部尚書。

張映葵字筠亭,長庠生,好學能文,敦行不怠。賴硯田盡心教誨,貧無修脯者,無異視也。從學五百餘人,成進士者濟濟。後以拔貢任天長教諭,旬課月試,寒暑不倦,成就甚眾。嘗攝縣篆,有廉聲。以賑荒積勞成疾,卒於官。祀鄉賢。子光焯、孫鳳翼,相繼科甲。

石琢堂殿撰為諸生時,家置一紙庫,名曰「孽海」。凡淫詞豔曲壞人心術與夫得罪名教之書,悉納其中而燒之。一日閱《四朝聞見錄》,內有劾朱文公一疏,痛詆文公逆母欺君竊權樹黨並及閨閫中穢事,有小人所斷不為者,竟敢形諸奏牘,以汙蔑之。此編書者亦逆知後人之必不信也,且偽撰文公謝罪一表以實其過。閱竟,不勝發指,拍案大呼。思欲盡購此書,以付諸火,而苦無資也。夫人蔣氏,時庵侍郎侄孫女,頗明大義,欣然出奩中金釧助之。遂遍搜坊肆,得三百四十七部,悉燼於「孽海」中。是年登賢書,至庚戌歲遂大魁天下,後官至山東按察使。

太倉李堂,字仁山。父維德,以節儉起家,力行善事。延有父風,見人緩急,必周濟之,而推誠相與,益以積德行善為事。延師課子,必敬必恭。生五子:長錫恭,中嘉慶丙辰進士,官翰林;次錫信,乾隆癸卯舉人;錫瓚,己酉舉人;錫惠、錫晉,嘉慶辛酉同登鄉榜。

姚秋農總憲,中嘉慶己未狀元。臚唱之前一夕,京師人有夢迎天榜者,見金牌二道,上書「人心易昧,天理難欺」八大字。蓋姚高祖陳臬江南,曾以事活萬人,知其有陰德之所致云。

立品[编辑]

科名以人重,人不以科名重。旨哉是言。吾邑錫、金兩學儀門,前明時有「一榜九進士」、「六科三解元」兩匾,誌一邑科名之盛也。本朝順治丁亥、己丑兩科,皆中十一人。自壬辰至甲辰六科中,有四鼎甲(壬辰狀元鄒忠倚,乙未探花秦鉽,己亥榜眼華亦祥,甲辰探花周弘),三元備焉(解元范龍,會元秦鉽)。前明未有此盛。康熙中修學,有欲易此二匾者,一士人爭之曰:「匾不可去也。九進士中有高忠憲,三解元中有顧端文,皆一代名賢,豈可去乎!」至今尚仍舊額。

康熙初,有人見趙恭毅公申喬應童子試,儀容肅穆,言語安詳,寓一樓,終日兀坐,不聞有步履謦咳之聲。後中進士,官至尚書,立朝謇諤,為一代名臣。

科第之得不得,在衡文之中不中,與其人之人品學問,原不相涉,不是中鼎甲、掇巍科者,就有學問也。《梁溪雜事》載:「明初開科時,諸生大比,文在高等者,必得縉紳三老保舉生平無過,方準入試,其結狀分款至十餘條。永樂初,邑中有徐紹德者,以曾共倡女飲酒,為鄰人所詰,降廩不與試。」其遴選人材如此其重云。

狀元、會元、解元,雖三年內必有一人。然其名甚美,婦人女子皆所健羨。一隔數年,便茫然不復能記其名矣。須其人有功業文章膾炙人口者,方能流傳。即如三元,翁覃溪先生嘗考過,自唐至今計有十三人,所傳者惟宋之王曾、明之商輅而已。

馮鈍吟先生嘗言:「子孫有一才人,不如有一長者,與其出一喪元氣的進士,不若出一能明理的秀才。」昔江陰有某進士者,少無賴,不齒於人。中式後,鄉人不禮焉。有一士人曰:「公等誤矣。凡人中過進士,原該稱呼老先生,譬如呼牛為牛,呼馬為馬,勢不能稱其為牛馬也。」故讀書人必先立品。

孝感[编辑]

彭一庵名瓏,字雲客,長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舉京兆試,謁選留都,忽心動,急南還,父病正篤,閱五晝夜而歿,人謂誠孝所感。服闋,補長寧令。潔己愛民,以不善事上官,受誣被揭。其子定求聞難赴粵,焚香籲天,事得白。公回籍,殯葬父母畢,懸親遺像於書室中,寢興出入必拜告,終其身如此。後定求中會元、狀元;曾孫啟豐亦會元、狀元,官至兵部尚書。啟豐子紹觀、紹升,孫希濂、希洛、希鄭,曾孫蘊輝,俱中進士,科甲不絕。

吳編修廷珍,字叔琦,吳縣人。幼孤,奉母極孝。十八歲遊庠後,夢神謂曰:「汝壽止二十,汝知之乎?」吳夢中驚泣曰:「修短固定數,但無以報老母奈何!」神曰:「既有此念,自可延生,但須努力行善耳。」驚而悟,即奉立命功過格,實力奉行。閱六年,戊辰登鄉薦。忽夢遊神廟,殿闕巍峨,旁有人謂曰:「汝得鄉舉,乃力行功過格之報也。」從此益自奮勉,奉行愈力。並將功過格諸善本,參酌采輯,刊刻行世。嘉慶辛未,以第三人及第。

求簽[编辑]

康熙己未,編修徐逸少先生公車北上,禱其鄉大乘庵土神,得一簽,後二語云:「今日杏園沉醉後,聲聲報道狀元歸。」徐大喜,以為必登大魁。是科一甲一名乃常熟歸允肅也,而先生亦捷南宮,授庶吉士云。

吾鄉王殿撰雲錦,康熙庚午舉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擬不與禮部試,求簽於關帝廟,有「五十功名志已灰,誰知富貴逼人來」之句。乃赴京,遂捷南宮,大魁天下。

關聖帝君簽有「前三三與後三三」之句,酆小山教授雲倬為諸生時,祈得之,乾隆癸卯鄉試中三名。閱十年,癸丑會試中九名。毛養梧主政繡虎,嘉慶己卯鄉試,亦祈得之,是科中三十三名。道光壬午會試中式,亦三十三名,未幾歿於京邸,年三十三歲。又一士子祈得是簽,中六十六名。

蘇城蔣騰越公配黃淑人,懷孕時遣嫗禱於韋馱神,得一簽云:「懷孕生男已有期,後來金榜掛名時。」旋生長子曾斤。越十年,復懷孕,又得是簽,生四子曾煌。後兄弟俱中甲乙科。曾炘為長沙知府,曾煌為郴州知州。又是簽旁注有「綿長寶貴」字,曾炘於長沙任題升長寶道,尤驗。

嘉慶甲子科江南鄉試,長洲蔣廣文景曾於關帝廟祈得一簽,有云:「自南自北自西東。」及入場,首題為「謹權量至四方之政行焉」,文後比即用此句,下股對「無黨無偏無反側」。主考戴可亭先生以經語現成,密圈批中。

[编辑]

朱竹檢討於康熙辛酉主試江南,拔胡任輿領解。初,胡夢有人授以詩,有「手弄雙丸小天下」之句,而久困公車。至甲戌會試,題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章,試後,謁其房師趙恒夫於寄園,恒夫曰:「子必大魁也。」廷對果第一。

吾邑趙舜儀,寄居妻族,康熙乙酉春,夢有人告曰:「今科解元,教場巷趙姓也。」趙訪之巷中,並無趙姓應試者。舜儀乃重價得巷內數椽,遷居以應所夢。及榜發,解元為黃音,果居巷內,庠姓趙也。鬼神之弄人,殆不可曉。

康熙戊子科,蘭溪鄭孝廉集素有弱症,入闈復發,倦極朦朧,夢人語云:「子中式須待一千五百年。」醒而大恚。明早得《孟子》題,乃由堯、舜至於湯三節也,甚喜,揮毫如意,遂與鄉薦。

雍正癸卯,以登極連開鄉會恩科,范浣浦咸先一歲夢泥金報捷有「齊第五」三字。及鄉試,題乃「子華使於齊」一節,會試乃「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一節,皆「齊」字在第五。范遂聯捷入翰林。

寧河崔解元鳳集,乾隆庚辰赴試,祈夢有「功名祗在草橋頭」之句。醒而不解,行至草橋,正演《紅梨記》趙解元事,是科果掄元。

吾鄉有顧東田者,名與沐。曾宿關帝廟,夢一人屠狗而去其心,又一人殺牛而去其首,皆置東田前。醒而惡其不祥。後中式戊午科舉人,始悟「戌」去心為「戊」,「牛」去首為「午」也。

蘇州蔣古愚學博,秉鐸潁上,督課諸子甚嚴。時潁上人有「兒童都識孔夫子,祖父當如蔣老師」之句。古愚子國華,乾隆庚午舉人,丁丑進士,官至永平守;國萃庚辰、辛巳聯捷,官中翰。惟長子學文富於學,屢躓南北闈,古愚憂之。甲申元旦,夢家中廳聯更換,上聯「長子克家居易俟命」,下聯「二人同心頌詩讀書」,落款「鍾離子彭篯書」。古愚醒後,以告學文,學文愈加發憤。每日三文一詩,寒暑不輟。明年乙酉舉京兆試書經房南元,次題「君子居易以俟命」一節,從弟禹邁同榜,以詩經房中式。主考同鄉彭芝庭大司馬為正,滿洲鍾公名音為副也。

吳香亭玉綸登乾隆辛巳恩科進士,先於戊寅年除夕,夢灶神引至一處,列坐十神,而九神起立開鐵櫃,示以金牌,有古篆二十餘字可辨。送公登舟,岸旁鳴金伐鼓。見洪濤中一蛇緣楫而上,一蛇從空而降。寤以告觀察公,玉衡公之兄也,謂公必中。蛇者巳也,金屬辛。其歲適聖壽開科,乃取金牌中字,改名玉綸,至是果中會榜,時公年才三十耳。見湘舲閣學所撰年譜。

李石渠先生名殿圖,嘗官福建按察使。少時祈夢卜科第,夢神語之曰:「遇亨而通。」不解所謂。乾隆乙酉中式北榜,出劉侍讀亨地房。丙戌會試,盧學士文召薦中,撥入紀太僕復亨房,夢始驗。

蘇州何一山中翰桂馨,入泮前,夢中得詩云:「第一才名第一仙,聲華好並李青蓮。世人莫笑詩腸澀,匹馬秋風落照前。」後中甲科,授庶吉士。散館欽定一等第一,授編修。及翰詹大考,以詩中錯字,列下等,改授中書。何下名即李重輪也,則「秋風落照前」五字悉應矣。

涇陽怡廷相鄰居有村學究,夜夢城隍廟前有大紅緞金書云「庚子科解元柳邁祖」八大字,遂以夢告之廷相。廷相即於是科中式,其榜首果柳邁祖也。

鼎甲[编辑]

順治十年,江南學政石公申,歲試案遲遲不發。既而謂諸生曰:「余苦心力索得三狀元,是以遲滯。」一昆山徐元文,一吳縣繆彤,一長洲韓馚。石公召韓,謂之曰:「子文元氣渾涵,如玉在璞中,其光必發。然光焰太藏,不在其身,將在其子孫乎?」後徐、繆兩人俱中狀元。韓以青衿終其身,其子果中癸丑狀元。始知石公巨眼,文有定評如此。

順治乙未會試,題「詩可以興」七句。會元秦鉽卷,本房以為平而棄之。會世祖作此題,典試官探知破題為「詩教有七」,急欲索七股格者以定元。遍索不得,再翻落卷,得秦文,正七股,遂置第一。及進呈,世祖大稱賞,朱筆濃圈,擊節不置。臚唱日,一甲至二名不及秦,世祖色變,至第三名為秦鉽,世祖乃大悅,拍案曰:「吾意此人必鼎甲也。」賜袍服特比狀元。一時稱之,以為異數。

順治戊戌狀元為常熟孫公承恩,世祖甚器重之。時公生子,入朝,世祖問曰:「爾子曾取名乎?」公對曰:「未也。」世祖曰:「爾是狀元,盍名為元?」既而曰:「狀元是爾已做過,將來必為宰相,當名曰相。」後公隨駕冒風寒,未幾卒。其子相,坎軻終身。

蘇城吳氏始祖塋,明時葬在胥門外桐涇,與七子山相對。有術者過其地曰:「此吉壤也,逢壬戌當發,惟先旺女家耳。」及嘉靖壬戌,申文定公時行中狀元,申為吳婿。天啟壬戌,陳文莊公仁錫中探花,陳為吳甥。康熙壬戌,彭太史寧求中控花,彭為吳婿。乾隆壬戌,陸明府桂森中進士,陸為吳甥。嘉慶壬戌,吳裔孫棣華、殿撰廷琛始中會、狀。道光壬辰,廷琛堂侄鍾駿又中狀元。

韓文懿公,字元少,家故貧,能力學。性嗜酒,有李太白風。其為文也,原本六經,出以典雅,不蹈天、崇決裂之習。補博士第子員,以欠糧三升,為奏銷案黜革。旋冒籍嘉定,拔取後又以攻訐除名。應吳邑童子試,題係「狂者進取」一句(或云「其在宗廟朝廷」一句)。邑宰見其文,以為不通,貼文於照牆,不取。時海寇作亂,蘇郡中有駐防兵來守,韓公家居婁門,其屋盡被圈封為屯兵之所,其裝折尚欲著房主辦理。公既無居,益落魄不偶。迨昆山徐大司寇乾學來蘇,方夜寢,有門生候於門者,爭誦公之文,以為笑柄。徐聞之,急問公姓氏,曰:「此文開風氣之先,真盛世元音也。」次早即命延見,收為門生。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闈鄉榜。康熙癸丑會、狀連捷,官至大宗伯。噫!韓非徐不足以為師,徐非韓不可以為弟,誠千古知己也。

常州莊本淳學士培因,少時頗自負才華,不作第二人想。乾隆乙丑,其兄方耕少宗伯存與榜眼及第,時學士猶未捷南宮也。賦詩調之云:「他年小宋魁天下,始信人間有弟兄。」後果中甲戌狀元。潘芝軒尚書未第時,與其兄樹庭中翰咸為名諸生,有聲黌序。其封翁雲浦參軍索余書楹帖一聯云:「老蘇文學能傳子,小宋才名不讓兄。」後芝軒中癸丑狀元。樹庭頗惡此聯,為易去之,皆讖也。

乾隆辛巳殿試時,兆將軍惠方奏凱歸,高宗隆其遇,亦派入閱卷。兆自陳不習漢文,上諭以諸臣各有圈點,圈多者即佳也。將軍撿得趙翼卷獨九圈,遂以進呈。先是,歷科進呈卷皆彌封,俟上親定甲乙,然後拆封。是科因御史奏,改先拆封,傳集引見。上是日閱卷逾時,見第一卷係趙翼,江南人;第二卷胡高望,浙江人,且皆中書。而第三卷王傑,則陝西人也,因特召讀卷大臣,問:「本朝陝西曾有狀元否?」對曰:「未有。」上即以三卷互易,趙為第三人及第。傳臚之日,三人者例出班跪,而趙獨帶數珠。上升殿遙見,以問傅恒,恒以軍機中書對,且言:「昔汪由敦應奉文字,皆其所擬也。」上心識之。其明日,諭諸臣,謂:「趙翼文自佳,然江、浙多狀元,無足異。陝西則本朝尚未有,即與一狀元,亦不為過耳。」於是趙翼之名益著。

吳中有諺云:「潮過唯亭出狀元。」唯亭,鎮名也,去郡東四十餘里。乾隆庚子六月十八日夜,東北風大作,海潮洶湧,直至婁關。明年辛丑,長洲錢湘舲解元棨果中會元,臚唱第一。道光辛卯八月,潮水又過唯亭。其明年壬辰,吳縣吳鍾駿狀元及第。是科會元馬學易亦在同城。

本朝鼎甲之盛,莫盛於蘇州一府,而狀元尤多於榜、探。順治戊戌科,則常熟孫承恩;順治己亥科,則昆山徐元文;康熙丁未科,則吳縣繆彤;康熙癸丑科,則長洲韓;康熙丙辰科,則長洲彭定求;康熙己未科,則常熟歸允肅;康熙乙丑科,則長洲陸肯堂;康熙庚辰科,則常熟汪繹;康熙壬辰科,則長洲王世琛;康熙乙未科,則昆山徐陶璋;康熙戊戌科,則常熟汪應銓;雍正丁未科,則長洲彭啟豐;乾隆丙戌科,則吳縣張書勳;乾隆己丑科,則元和陳初哲;乾隆辛丑科,則長洲錢棨;乾隆庚戌科,則吳縣石韞玉;乾隆癸丑科,則吳縣潘世恩;嘉慶壬戌科,則元和吳廷琛;嘉慶戊辰科,則吳縣吳信中;道光壬辰科,則吳縣吳鍾駿也。

康熙丁丑科,榜眼為常熟嚴虞惇;康熙乙未科,榜眼為吳縣繆曰藻;嘉慶乙丑科,榜眼為長洲徐頲;嘉慶辛未科,榜眼為吳縣王毓吳。

順治乙未探花,長洲秦釴也;順治己亥探花,昆山葉方藹也;康熙庚戌探花,昆山徐乾學也;康熙癸丑探花,昆山徐秉義也;康熙丙辰探花,常熟翁叔元也;康熙壬戌探花,長洲彭寧求也;康熙壬辰探花,吳江徐葆光也;乾隆乙卯探花,吳縣潘世璜也;嘉慶辛未探花,吳縣吳廷珍也。

[编辑]

自有科第以來,中式三元者,十有一人:唐張又新、崔元翰,宋孫何、王曾、宋庠、楊真、王岩叟、馮京,金孟宗獻,元王宗哲,明商輅,本朝則錢棨、陳繼昌二人而已。

吳中會、狀連元者,凡六人:韓、彭定求、陸肯堂、彭啟豐、錢棨、吳廷琛也。惟彭氏一家,祖孫會、狀。其餘則寶應王式丹、儀征陳倓、仁和金莘、嘉善蔡以台、秀水汪如洋,及近時陳繼昌六人也。

相傳蘇州解元,自明宏治戊午科唐寅以科場事斥革後,總不利。長洲范龍,吳縣申穟、施震銓,昆山王喆生,吳縣張兆鵬,長洲惠士奇、施陛錦、薛觀光,元和梅戭,常熟仲嘉德,昆山孫登標,昭文李景。惟錢棨中會、狀,顧元熙官翰林侍講。其沈清瑞、張祖勳、陸仁虎,俱不甚顯達,亦異事也。

吳門蔣時庵侍郎元益,字希元,中乾隆乙丑會元。圓妙觀道士有李仙隱者,戲謂侍郎曰:「君本三元,惜名與字已占兩元耳。」初侍郎會試,原擬第七名進呈,高宗御筆,親改第一。殿試卷以重寫「策」字,不得進呈。高宗每拆一卷,必問:「會元在那裏?」問至三。阿文端公在旁,對以不在內,自六卷以下,遂不復拆。甲午典試浙江,陛辭請訓,高宗謂元益曰:「你是狀元乎?」元益對曰:「臣是會元。」高宗曰:「你很可做狀元。」可知凡人命名之與遭際竟有暗合者。後錢湘舲閣學棨為侍郎門生,且館於侍郎家最久,竟得三元。

乾隆乙酉科,吳門顧梅坡為龍泉令,入闈分校。至九月初四日,各房薦卷俱已中定,將出榜矣,諸房考相聚飲,惟一令尚在房閱卷,共邀之。某令持一卷出,謂:「此卷可中魁,惜首場第一藝已用藍筆抹,奈何?」諸人取閱,咸稱善。第已抹,無復薦理。顧公曰:「如果欲薦,吾能洗之。」其法將白紙襯,用淨筆洗去,有微痕,加密點焉。隨呈薦,主司擊節歎賞,即發刻。因魁卷已定,置廿餘名外。揭榜,乃杭州潘庭筠也。赴鹿鳴宴,見房師某,某指梅坡謂潘曰:「此汝恩師也。」因告之故,潘泥首謝,稱門生焉。至辛卯會試,潘首場遇同鄉友抱病,擬曳白,潘勸之,且示以己作,囑其運化。其人喜,直鈔之,餘仍自作,病乃愈,完二三場。闈中兩卷俱薦此人,定魁,而會元即潘也。後以雷同並黜,潘大恚,遂成心疾。後仍捷禮闈,入詞林,官至御史。其孫恭壽,中道光辛卯恩科解元。

嘉慶戊午科,江南鄉試,揚州出文武兩解元:黃承吉,江都人;張金彪,甘泉人。其明年會試,會元又江都史致儼也。

道光壬辰,元旦黎明,蘇州正誼書院講堂前有喜鵲數十,飛鳴往來。山長涇縣朱蘭友先生親見之,以為祥。是年會元為馬學易,狀元為吳鍾駿,俱肄業於正誼者。

康熙乙酉科,長洲蔣學海以五經中式。是科進呈《題名錄》,蔣列於解元之前,稱「五經解元」,前此無有也。

異事[编辑]

吾邑中父子同榜者,前明惟崇禎己卯科秦欽翼及子汧也。國朝康熙乙酉,則秦道然與子芝田,然父北而子南。雍正壬子,則周永禧之與子曰萬,皆南榜也。曰萬與弟某同入泮,與父同舉鄉試,與季弟曰瓚乾隆辛未同捷南宮,亦科名異事。

有寧波秀才金法者,素有心疾,發狂鎖禁者已數年矣。乾隆乙酉年秋試時,忽愈,遂進場。及揭榜,中魁選。赴鹿鳴宴,憶及策內脫寫第三問,心恐磨勘罰停會試,仍發狂,復鎖禁數年而死。

康熙中有長洲周某,年才舞勺,應院試。遇一癡道人謂周曰:「功名有路消寒會,喜氣全憑一字中。」不解何義。及十八歲入泮,則九九也。應鄉試數科,始中副車。聞報日,值重陽,亦九九也。八十一歲,以老生欽賜舉人,亦九九也。歿後,以子貴贈官,適九十九歲,亦九九也。消寒之數,無不相符,亦奇矣哉。

吳門蔣西原,中康熙癸巳科鄉榜第四,至乙未科,又中會榜第四。虞山孫子瀟,中乾隆乙卯科鄉榜第二,至嘉慶乙丑科,又中會榜第二。又有楊沂秀者,貴州定遠人,嘉慶甲戌進士。幼時為童子試,縣府察院考,俱列第五。後鄉會榜亦俱中第五。挑選陝西鄂縣知縣,掣簽亦第五名。人稱為「楊第五」,尤奇。

嘉定秦簪園殿撰為秀才時,曾入韋蘇州祠祈夢,終夜目不交睫。天明而起,覺頭上似有一物,以手摸之,乃大蜈蚣,為其一夾,痛不可忍。隔十年後中狀元,始悟頭上一甲耳。夢神之巧如此。

吾鄉有蔡瓊枝者,曾遇日者言:「子當得科第,然必為僧乃中耳。」後入泮,學官索贄儀,蔡奇貧,無所贄,學官乃拘而閉之一室,瓊枝讀書不輟。時場期已逼,邑中大半赴金陵。會學官他出,其夫人偶步外庭,聞讀書聲,問:「何人?」曰:「生員也。」夫人曰:「今試期已迫,奈何拘此!」放之出,乃步行赴試。將入城,門已閉,寄宿僧寮。是夜衣冠盡被偷兒竊去,不得已,借僧衣帽服之,入城訪友寓,始易去。是科遂中式,果應日者言。此康熙初年事。

餘姚邵二雲先生名晉涵,中乾隆辛卯科會元。是科首題為「若臧武仲之知」四句,是日忽文思澀滯,至夜半而首藝尚未成,心甚慌惚。憶前己丑科落卷內有 「子在陳曰」至「狂簡」後二比似可移置,不暇修改,而竟直抄之,聊以塞責完篇。並不妄思捷獲,而主試者閱至此二比,遂句句歎賞,以為空中議論,通場所無,竟置榜首。先生學問素充,經經緯史,下筆千言,何至有枯索之時,而為帖括題所束縛耶?即或文思偶滯,亦何至抄錄絕不相關之題文耶?乃竟以此得元,亦奇矣哉。可見時藝一道,原可通融,是在慧心人能自得之耳。

汲縣林午橋司馬溥,乾隆丙午鄉試,詩題「山呼萬歲」,因書帝謂為三抬,《詩經》「帝謂文王」,乃天帝也,遂貼出。時畢公沅為監臨,偶見林卷,曰: 「帝謂原該三抬,豈可貼耶!」遂送彌封,是科竟中式。至己酉會試,捷南宮,覆試詩中出句,有「從心應莫逾」,又為閱卷大臣所貼,批云:「逾字入七虞,從無仄用。」適和相來,見此卷,遂將批條揭去,仍以進呈,莫解其故。咸以為此人必有囑托,而林茫如也。隔數年後,讀高宗御製詩有「從心不逾矩斯貞」之句,已作仄聲用矣,始知和相記此詩以為證耳。

本朝同邑人而一榜及第者:康熙壬辰科,狀元長洲王世琛,探花徐葆光也。康熙乙未科,狀元蘇州徐陶璋,榜眼繆曰藻,傳臚李錦也。雍正庚戌科,狀元錢塘周{澍},探花梁詩正也。乾隆壬戌科,榜眼武進楊述曾,探花湯大紳也。乾隆乙丑科,狀元武進錢維城,榜眼莊存與也。嘉慶辛未科,榜眼吳縣王毓吳(復姓吳改名英),探花吳廷珍,傳臚毛鼎亨也。

祖孫父子兄弟同科者:江西奉新縣有甘汝來,與其父萬達、弟汝逢、子禾,雍正丙午同舉於鄉。惟汝來官至尚書。

國史有傳、父子同登進士者,乾隆己未科,烏程費瀛、子蘭先;甲戌科,嘉善周翼洙、子升桓;辛巳科,大興邵自鎮、子庾曾;嘉慶甲戌科,仁和陸堯春、子以烜也。三世同榜者,乾隆丁酉科順天榜吳縣蔣曾煌與其弟業謙、侄元復、侄孫榮也。嘉慶甲子科蔣榮之子景曾與其叔祖元封同登江南榜,叔瑛順天榜,又三世同科。

本朝同胞兄弟同登進士者:順治三年丙戌科膠州法若真、法若貞;六年己丑科烏程姚延啟、姚延著;康熙六十年辛丑科宜興儲大文會元、弟儲鬱文、儲雄文俱同榜;雍正五年丁未科宜興儲方慶、儲善慶;八年庚戌科福山鹿廷瑛、鹿廷瑛;乾隆元年丙辰科歸安沈涵、沈三曾,且聯名入翰林;二年丁巳科歸安潘汝誠、潘汝龍;十三年戊辰科涿州劉湘、劉洵;三十四年己丑科長洲張學庠、張學賢,大興黃叔琬、黃叔琬,山陰沈詩李、沈詩杜,二人本孿生;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長洲彭紹觀、彭紹升;三十七年壬辰科咸寧賈策安、賈策治;四十三年戊戌科大興邵自昌、邵自悅;五十二年丁未科靈石何元烺、何道生;六十年乙卯科烏程王以鋙中會元,胞兄王以銜即中第二,廷對狀元;嘉慶四年己未科大興俞恒澤、俞恒潤;滿洲廉善、廉能同登鄉榜,同中進士;十六年辛未科固始祝慶蕃、祝慶揚。

同胞兄弟俱中甲科者:昆山徐乾學之子樹穀、炯、樹敏、樹屏、駿,兄弟五人,俱中進士。長洲張孟球之子學庠、紹賢、應造、企齡、景祁,兄弟五人,俱中鄉榜。學庠、紹賢同榜進士,應造亦中進士。大興金澍、金溶、金潢、金洪、金濬。又邵自昌、邵自華、邵自悅、邵自本、邵自和、邵自巽、邵自彭則六正榜,一副榜。代州馮履咸、馮履豫、馮履泰、馮履豐、馮履謙亦同中甲科。又鄒平李鵬九兄弟五人,俱中鄉榜,內中兩進士。太倉李錫恭,兄弟五人,亦俱中鄉榜,惟錫恭中進士。

弱冠登第者:順治丁亥王熙,年二十一;乙未伊桑阿,年十六;戊戌陳廷敬,年二十;辛丑蔣埴,年二十;康熙己未李孚青,年十六;辛未黃叔琳,年二十;庚辰史貽直,年十九;王辰舒大成,年十八;辛丑勵宗萬,年十七;雍正庚戌嵇璜,年二十;乾隆丁巳德保,年十九,蔣麟昌,年十九;乙丑夢麟,年十八;戊辰朱珪,年十八;壬申熊恩紱,年二十;甲戌戈源,年十九;丁丑彭紹升,年十八;辛巳秦承恩,年二十;丙戌祥鼐,年二十;甲辰蔣攸銛、文寧,俱十九;嘉慶辛未侯官李彥章,年十六。長洲一邑中,蔣埴、彭紹升二人而已。

道光乙酉科廣東鄉試,有陸雲從者,年一百二歲,欽賜舉人。陸赴鹿鳴宴,房師戲謂之曰:「三場辛苦,還能耐耶?」陸對曰:「百歲蹉跎,竊自慚耳。」 詢其何年入泮,陸曰:「鄉先達莊有恭中狀元之年,門生已應童子試第二次,去年歲試始入泮也。」其明年丙戌會試,又欽賜國子監司業銜,實年一百又三歲。京師哄然,咸往觀之。貌如六十許人,耳聰目明,步履甚疾。

吳門周存喜放生,嘗作《放鯉詩》,末句云:「倘若乘龍去,還施潤物功。」後入試,題為「白雲向空盡」,詩成,苦結句不佳,忽憶《放鯉詩》,因以二語作結。主司嘉賞,遂中式。

陽湖趙甌北先生,中乾隆庚午鄉榜,其外孫湯文卿錫光又中嘉慶庚午鄉榜。先生賦詩云:「我方重赴鹿鳴筵,且喜東床有後賢。一代賓興傳異事,外孫外祖聚同年。」文卿亦賦詩呈先生,云:「騷壇一代主齊盟,少小相依識性情。難得母家成宅相,竟於甥館繼科名。翹才也算登黃閣,執拂曾經侍碧城。但願王筠同外祖,再看春榜問前程。」

武科[编辑]

馬全初名泉,乾隆壬申武探花,官福建遊擊。與同官某狎語失歡,奮拳相角,某敗走,全騎追之。及城濠橋上相搏,俱墮濠水中。觀者解紛,至督轅,全復大嘩。事聞製府,俱為參劾。時年未三十耳。遂罷官,流落京師。相國傅公惜其材勇,留京營教習。己卯科改名全,又中式武舉。其明年聯捷,廷試,技勇冠多士,又中狀元。前後兩榜鼎甲,亦所未聞。

歸安胡某,恂恂為善,人極風雅。勉子弟讀書,不許馳射。所生四子:長元龍,次躍龍,三虯龍,四見龍,俱中武進士。元龍官廣西左江鎮總兵官,躍龍官江蘇揚州營遊擊,虯龍官陝西新安鎮總兵官,見龍官山東濟寧衛守備。元龍次子開璉,以武舉官廣東龍門協副將。躍龍二子亦中武舉。胡某四授誥封,年八十餘而卒。以同懷四人而俱中武進士,大江以南所罕見者也。

泰州劉榮慶、劉國慶同胞兄弟為武狀元,古今未聞,亦可為熙朝盛事。

 叢話十二•藝能 ↑返回頂部 叢話十四•祥異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