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山西通志 卷九 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九
  關隘一
  周官書夏官之職有司險焉掌九州之圖以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道路山林之阻則𨳩鑿之川澤之阻則橋梁之而其阸塞之宜阻者率無得通謂之司險管子凡兵主必先審知地圖侵軼之險濫卓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葦之所茂道里之遠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廢城困殖之地地形出入相錯之所然後舉指不失明丘濬大學衍義補月令孟冬之月命百官固封疆備邊境完要塞謹關梁塞蹊徑實專為邊境言焉夫封疆之固邊境之備於要塞也則完之以扼其要衝於關梁也則謹之以限其出入然非但於人馬可行之地而致其備於凡鳥獸往來之徑僅可容足者亦無不致其謹焉此胥固圉之要畫而山西關隘視九州尤重蓋所以東翼
  神京西壯關中而南屛蔽齊豫匪止繫於三晉也志關隘
  太原府
  陽曲縣
  天門關西北六十里乾燭谷路通舊嵐管州宋設戍兵金置酒官後廢明置巡檢司其東北崖隋煬帝為晉王時𨳩名楊廣道縣志隋魯王圍廣所建誤靜樂縣舊設娑婆隘巡檢司𢎞治十年改天門關屬陽曲縣 天門凌井一道相連互為首尾山之東盡為天門去城可五十里山之西盡為凌井可八十里山勢㟏岈辨路一髪兩崖山骨輪囷旁有深溝稍上有石梯層齒積鱗可二丈許 關有全民堡周約八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六尺明崇禎末巡撫陳純徳建 又有西山石寨 魏安同欲修大嶺道以通天門關 唐地理志陽曲有赤塘關天門關赤塘關今在忻州西南五十里金史地理志陽曲鎭五陽曲百井今栢井舖赤塘關天門關凌井驛 折可求統麟府師二萬自府州渉河由岢嵐憲州將出天門關以援太原金人據關不克進後越山取松子嶺道出至交城遇宗翰之衆大戰移時可求遠來新至勞逸有間故敗績 韓邦奇傳報大舉疏行委指揮等前去鎭西衛代州天門關等處防守靳學曾關山賦嘗經乏馬鹿徑天門皆奇絶峻危之極
  石嶺關東北一百里忻州南四十里乃并代雲朔要衝之路舊有戍兵金置酒官後廢置巡檢司明萬厯二十一年巡撫魏允貞以關歳久傾頽修築砌石 李光輝石嶺關碑去城東北一百二十里而近曰石嶺關時太原守趙議曰石嶺涸泉而環關皆山因石於山因灰於石其石城便中丞魏公采用之關之址延袤二百丈有奇城堞高二丈有七尺長廣崇厚視舊增三之一城門二㡌樓其上角廬四公署一區徙太原銳卒二百人往戍簡將統之 唐武德初并州大總管長史竇靜請斷石嶺以為障塞便於固守 唐武德八年命張瑾兵屯石嶺未至屯頡利兵已踰石嶺圍并州轉擾潞沁李靖以兵出潞州道行軍總管任環屯太行瑾戰太谷敗績 唐長壽三年黙啜攻石嶺圍并州復入忻代都知兵馬使渾瑊自石嶺關南督諸軍犄角寇引去 唐中和元年十一月李克用將道太原節度使鄭從讜塞石嶺關 中和二年李克用率蕃漢萬人出石嶺關過太原 後唐清泰中詔應州修茹越口忻州堙石嶺關左右道 宋太祖征太原契丹遣兵來援安守正接戰於石嶺關大敗之斬首萬級獲其將時宋師之䧟敵者數百人守正以騎軍馳之盡奪以還 𨳩寳二年親征晉陽三月遼師來援關南兵馬都監何繼筠時屯兵陽曲縣驛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將精騎數千赴石嶺關拒遼師謂之曰翌日亭午俟卿來奏捷也至期上御北臺以俟見一騎自北來急遣逆問之乃繼筠子承睿來獻捷生擒刺史二人獲生口百餘斬首千餘級馬七百餘匹器甲甚衆初并人恃遼為聲援及奏捷命以所獲首級鎧甲示城下并人䘮氣繼筠以功拜建武軍節度使 三年郭進田欽祚戍三交張思均從戰於石嶺關斬首萬五千餘級閤門祇候齊延深苗日永陷軍中思均鼔勁騎突入奪還 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三月進破北漢西龍門砦又大破契丹於關南 太宗征太原以王侁䕶陽曲塌地石嶺關諸屯 金托克索在宗翰軍以八穆昆攻石嶺關屯兵數萬殺戮幾盡 元至正二十年八月命博囉特穆爾守石嶺關以北察罕特穆爾守石嶺關以南 九月博囉調兵自石嶺關直抵冀寧圍其城三日復退屯交城察罕調參政閻奉先引兵與戰已而各於石嶺關南北禦 二十三年十月博囉遣兵攻冀寧至石嶺關庫庫特穆爾大破走之擒其將烏瑪喇殷興祖博囉軍由是不振 金崞縣游完平治道塗二百五十里北自太和嶺南至石嶺關
  陽曲灣北三十里 魏土地記太原界置陽曲䕶軍凌井口西北一百一十里西小店靜樂縣界 西小店堡 凌井村寨 安民堡西北八十里凌井驛周四十四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六尺 凌井口即晉王嶺唐中和二年五月沙陀戰於晉王嶺陷陽曲榆㳄而退
  掃峪村石寨西北九十里凌井口天門關之險要也紅土橋東北八十里盂縣壽陽要道土焦鹵不宜水民難卜居二十里無村聚 生民堡東北八十里紅土橋周二十四丈高二丈二尺厚少減明末巡撫陳純德建
  栢井成晉驛堡東北七十里 唐大厯中囘紇入寇節度使鮑防遣大將焦伯瑜等擊之牙將李自良曰寇遠來難與爭鋒請築二壘搤歸路堅壁勿出求戰不許師老而惰其勢易乘防不聽伯瑜戰百井大敗自良由是知名 𨳩寳二年田紹斌從何繼筠扼遼師於北百井奪其鼔幟而還
  賈莊寨東北一百七十里盂縣界 蘭伏村在交城縣界叢山中 向陽鎭北三十里 黃頭寨北六十里蔡家寨
  汾河渡在城西南路通太原縣
  凡各州縣堡寨舖鎭及臨河渡口非甚險要而亦足以資防守者俱總列於後備參焉
  太原縣
  風谷山西一十里高七十八丈盤踞二十里有奇北至孔道西𨽻交城縣入樓煩道乃唐北都西門之驛也後唐申王李存渥與劉皇后奔太原行至風谷為
  部下所殺
  䝉山西北一十里高一百四十丈有奇盤踞三十里劉曜及代將賔六須戰於汾東曜兵敗渡汾踰𫎇山遁走 蘇禹珪重修䝉山開化莊嚴閣記峪通馬首地管羊腸
  晉祠鎭西十里 晉祠堡高一丈七尺周三百丈 宋太平興國四年曹翰從征太原軍中乏水城西十餘里谷中有娘子廟翰往禱之穿渠得水人馬以給
  國朝順治六年五月姜建勲圍太原城 王師自大同府南援蓐食而行遇賊于赤橋花塔間大戰賊敗退保晉祠堡圍之賊潰堡出還汾州 金鎭二晉寧晉祠 朱彜尊記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晉陽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漢蓋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後城可灌也
  東莊水堡晉水下流環堡胥水牆高二丈三尺砌以甎石周二里濠内外二道胥廣一丈五尺宻植栁樹四周水田胥三四里沮洳不能馳馬號為險固
  小店鎭東十五里 小店堡高二丈八尺周四百丈北至大馬村十五里大馬村至陽曲老軍營墩汛十里南至流澗村十五里又南至北格鎭十里又南至徐溝同戈村墩汛十里東北至紅寺村七里又東北至陽曲親賢村墩汛十里東至鄭村十五里又東至榆次甎井村墩汛五里乃太原四達道也
  北堰寨在西山懸崖絶壁高數十丈 義井堡在西北南堰堡在西北義井南 董茹堡在西北南堰南西寨堡在縣北汾河西 王郭村堡在南少西東
  莊堡東 姚卲堡在王郭村堡南 孫家寨堡在汾河東 故驛堡在棗園堡南 南格堡在東南 辛村堡在東南 西賈堡在東榆次界 賈家寨堡張花堡 棗園頭堡在晉祠堡南 鞏家堡在東鄭村堡在東 嘉節堡在縣東北汾河東 許東堡在東北胥嘉靖十九年
  汾河渡 南屯渡往陽曲縣小店鎭往榆次縣東草塞渡往徐溝縣榆次縣
  鷹山東南八十里峰陡似鷹小涂水出焉東南對八縛嶺為八縛前勁
  盤腸嶺東南五十里危峻多巨木其勢盤曲如腸為八縛嶺鷹山前勁
  榆城坂東南三十里壁立數十仞旁徑險仄商旅多輪摧蹄蹶又盤腸嶺之前勁也上有土寨下有懸窰
  卧虎山罕山南積石巉巗狀若虎伏 縣志卧虎盤腸之嶺拱峙而雄鎭嵯峨
  三岔口東北四十里東北至壽陽要樂山三十五里西至鳴謙驛二十里南至王胡鎭三十里為四達之道
  什貼鎭東北五十五里壽陽界壽陽山道又為井陘驛道
  霍城舖一作斛城東南九十六里至和順縣八賦嶺十三里東陽舖南三十里太谷縣界
  聖賢寨在甎井後 谷頭寨北十五里 麓臺寨即溝為塹旁有曲徑可通中平衍 楊壁寨中平四面深溝 訓谷寨東北二十里形險天成 王胡里東懸窰東有溝深四十丈 鳴謙驛城北二十里圍三里懷仁堡西南十五里 馬村堡西南二十里 長
  壽堡南十八里 東陽堡南三十里 張慶堡西南二十里 使趙堡西北八里 使趙北堡南堡稍北永康堡南三十里 𨳩白堡南二十里 陳胡堡
  南二十里 胡喬堡西南三十里 楊盤堡西北十五里 源渦堡東八里 東郝堡東南十里 甎井堡西北二十里
  太谷縣
  馬陵關東南七十里馬嶺上榆社縣西北九十里路通直𨽻順德府 馬嶺萬山亂出一水旁流徑轉羊腸坡躋石磴松檜挿天溪澗湍險隆冬雪封衆壑春夏有千歲不消之冰 龎涓墓在馬陵關半山中舊傳龎涓夜見木下白書處
  囘馬谷東南三十里袤四十里馬陵關在谷中通古邢州路有水合咸陽谷水南一十五里西注於汾五代時梁伐太原刺史張歸厚軍自馬陵關入即此 金圍太原薩里圖敗宋軍於回馬谷
  長城東南八十里馬嶺上 唐地理志嶺上有城其城自平城至魯口沿山屈曲延袤三百里故名長城唐武德二年貞觀元年廢今屬榆社縣 宋初李繼勲下遼州戰帶甲祠斬首萬餘級追奔至長城擒其將莫鮑叔掠人騎二百餘
  四卦谷東南二十五里袤二十里谷中有泉分流四派奄谷東南一十五里袤四十里東崖石壁名千佛崖谷中有水流合象谷水
  咸陽谷南一十五里袤一十里山上有源泉流出谷名咸陽水西合回馬水 城壕記秦伐趙築城近谷口以咸陽兵戍之故名
  白璧嶺南七十里地形志陽邑有白璧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
  象谷東北五十二里廣三百歩袤四十六里谷中有水即象谷河
  蔣谷在象谷旁 土地記晉陽東南一百一十里至山有蔣谷大道度軒車嶺通於武鄉谷有水曰蔣谿西北流西逕箕城北又西合涂水亂流西北入洞渦澤
  小常舖東北二十里榆次界
  上善堡 太白堡 陽邑堡 白城堡 敦坊堡 惠安堡 洸村堡 桃園堡 辛村堡 西薄堡 張村堡 韓村堡 囘馬一堡 任村堡 侯城一堡登豐堡 董村堡 小常一堡 圍塲堡 東里
  堡 梁平堡 奄谷寨 牛許寨 閻村寨 東賈二寨 朝陽寨 杏林寨 四稜寨 范村南寨范村北寨 盤道寨 黑山寨 彭温莊寨 王弓村寨 東咸陽寨 白村堡 小常堡 胡村堡四卦堡 郭村堡 石象堡
  祁縣
  龍舟峪關東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溝兩壁皆山道傍有胡甲水置巡檢司 龍舟峪巡檢司舊在北關鎭今裁
  北闕鎭東南九十里相傳宋太祖取河東克金鎻關即此
  來遠鎭在盤陀東南去縣七十里 來遠寨來遠鎭東山巓圍三百二十歩高六丈四面臨溝上石牆五尺
  盤陀鎭子洪鎭東南去縣五十里 宋太祖由盤陀取太原
  子洪鎭東南三十里南倚雙泉山山有雙泉 安寨雙泉山嶺圍二百六歩西面牆高二丈壕深闊各一丈東南北三面牆高一丈九尺臨溝門一座
  團栢鎭東南六十里白圭鎭東南接太谷南接武鄉金鎭一團栢 白圭 團栢 魯村 三家村 盤陀 團栢團栢谷當在此來遠 北關 以上八舖在祁縣東路北抵太谷縣界南抵武鄉縣界 後唐趙德鈞由土門口入欲併潞州兵乃趨潞州子延壽以兵屬焉德鈞屯團栢谷口不進廢帝使自飛狐出擊契丹後德鈞南出吳兒即吾兒峪會延壽於西唐廢帝幸懷州遣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康思立將從駕騎兵出團栢救張敬達未至而敬達死
  隆舟城東南三十里團栢鎭東北漢廣運二年七月築隆舟城於祁縣東三十里備宋師祁縣東三十里有隆舟故城劉繼元築以拒周戍河東記大平興國四年春王師築嵐州次于隆舟其說差異宋太平興國初徐興從潘美屯團栢谷奮與賊鬬生擒偽兵馬都監李美四年乙丑克隆州獲其招討使李詢等六人五月丁酉廢隆州隳其城 靖康元年二月甲寅尼瑪哈攻太原不克分兵過南北關權威勝軍李直以城降乙卯陷隆德府隆舟谷古稱險要地合武鄉山川觀之乃得其全
  胡甲水源出武鄉縣胡甲山之北流經龍舟谷龍舟一作隆舟名龍舟水會合諸泉折而西流經縣北又西經平遥界入汾名昌源河下流多沙土俗呼沙河 宋制置使姚古率兵至隆州谷托克索與巴爾斯以歩騎萬餘禦之 隆舟谷一名隆州谷金沃楞和寧既敗种師中進攻宋制置使姚古軍於隆州谷大敗之 金興定四年嵐州觀察使𤓰爾佳實倫言北兵攻平陽將及潞州還當由龍州谷以入太原請兵扼其歸路金元光初義勝軍節度使禹顯扼龍猪谷即龍州谷
  元軍擒元帥韓光國追至祁縣而還
  賈令鎭堡北十五里以周賈辛為大夫名圍八百歩門三座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
  白圭鎭堡東北三十里圍四百一十歩高二丈五尺門二座壕一道深二丈闊二丈
  新韓鎭在縣北冲天墩五
  界牌頭南二十里平遙界
  南谷豐堡西北二里髙村堡東北七里西六支堡東北一十里 武鄉堡東二十里 温曲堡東南十里谷戀堡東北十八里 王村堡東北七里 小韓村堡 胡帳都堡 小義村堡 砲守堡 東六支堡各高三丈圍十五丈
  徐溝縣
  同戈驛城外北關西偏 日知錄太原府徐溝縣有同戈驛其名本取洞渦水此水出樂平縣西四十里陡泉嶺經平定壽陽榆次至徐溝縣入汾今徐溝縣北五里洞渦河其陽有洞渦村是也水經洞渦水出沾縣北山西過榆次縣南又西到晉陽縣南西入於汾酈道元注劉琨之為并州也劉淵合兵邀擊之合戰於洞渦即是水也舊唐書昭宗紀天復元年四月氏叔琮營於洞渦澤五代史唐本紀同新唐書地理志太原郡有府十八其一名曰洞渦宋史曹彬傳為前軍都監戰洞渦河北漢世家李繼勲敗繼恩兵於洞渦河惟魏書地形志晉陽下云同過水出木瓜嶺一出沾嶺一出大廉山一出原過祠下水皆合道故曰同過西南入汾後人減筆借書同戈今鑄印遂作同戈按徐溝無險隘而嶑峪金水洞渦三河時漲洞渦尤源遠勢猛故唐宋行師多營於洞渦
  徐川鎭即今扎關土堡 戰壕東北有第一陣第二陣第三陣之名 集義村唐李光弼守太原村民舉義兵應之因號集義 同戈村唐髙父子同日荷戈之說甚支當繇洞渦訛字耳
  清源縣
  仁山西北十里高七百五十歩盤踞三百二十歩北至太原縣洞兒溝山界三里
  方山西南二十五里高七百九十歩盤踞四百歩西至交城縣壺屏石山界四里
  白石山西五里高七百六十歩白石溝袤二十里有水繇峪中出
  故驛鎭北十里 堯城鎭東南三十里 高白鎭西南二十里
  汾河渡 米陽渡東五里汾水南流闊八十歩路通徐溝縣 孔村 青堆 閻杜
  交城縣
  故交村東北九十里 故交巡檢司在故交村康熙四十年添設 古交城在縣東北九十里河北都故交村 趙吉士議東北與靜樂陽曲界其山若神師羊腸交山皆絶險而河北古交村當其奥左汾右孔二河夾之
  東葫蘆 西葫蘆西北一百四十里榆城北 趙吉士議西北與臨嵐永寧界其山若孝文呂梁劉王𡺠皆絶險而東西兩葫蘆承其衝右西峪左渾峪二水夾之 西峪渾峪二水至榆城而合
  靖安堡西北一百四十里中西都寨子村明崇禎三年建營於堡設守備一員兵五百名以鎭西北兩山十一年築堡周圍一百二十丈門前後二 趙吉士議交城營移汛靖安古堡乘高列哨則東西兩葫蘆可控制也
  岔口村北一百一十里北至靜樂天成川四十里明天啟間建營房於孔河都岔口諸村防兵二百守備統之
  盧峪口東北七十里唐嘗立盧川縣
  中圏村西北八十里永寧州劉王𡺠村界
  逯家嶺西北二山適中之地
  河北都故交村水泉寨 孔河都𨳩頭村龍頭寨 水東都西冶村盧頭寨 中西都梁家岔拔水寨 西南都横嶺村三山寨 洪安都北二十里石壁寨西南都西社近村三層寨胥高百餘丈四周石崖止有獨行小徑小門 羊腸寨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羊腸山 龍鬚寨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龍鬚山巓文水縣
  隱堂山西南二十五里汾州界一名子夏山山壑峭立有泉山東又有馬跑泉西數里有石門 宋靖康元年七月庚子河東察訪使張灝與金人戰於文水敗績戊申都統制張思正等夜襲金羅索軍於文水縣敗之己酉復戰師潰死者數萬人思正奔汾州都統制折可求師潰於子夏山威勝隆德汾晉澤絳民皆渡河南奔
  𨳩柵堡北二十里𨳩東西都堡周四里高一丈八尺據文峪口兩峯相去丈餘殊號險固今為文峪河侵僅存其半 圖經魏武帝築當文峪口今𨳩柵城是唐地理志西北二十里有柵城渠 𨳩柵即宋西都谷也金圍太原都監馬五破宋兵於文水節度使耿守忠等敗宋黃迪兵於西都谷 宋將黃迪等以兵三十萬柵於縣之西山突合速與耿守忠合兵九千擊之殺八萬餘人獲馬及資糧甚衆
  孝義鎭 小城南 𨳩柵鎭 石侯村 原東村 大象村 韓武西都 石家莊 下曲鎭 北胡家堡岢嵐州
  天澗堡隘俗名暗門子在城北五里兩山之間路通寧武府明嘉靖四十年兵備道王遴修建臺垣今廢岢嵐城在蘆芽山西麓蘆芽有大天澗小天澗 宋太平興國五年築長城於草城川沿天澗堡 長城城北一里俗呼長城梁舊志𫎇恬築一云趙武靈王築嘉靖間牛圏窊掘石刻云隋𨳩皇元年贊皇縣丁夫築宋築長城當近之致和元年九月天澗口皮庫口穿塹壘石
  于坑堡隘西北八十里
  洪谷堡隘于坑堡東路胥通保德州 歐陽修修岢嵐城疏成德軍路出土門經天威軍平定軍至并州又出天門關經憲州飛鳶軍入洪谷方至岢嵐約一千五百餘里 宋河外用兵河東郡縣督餉轉西界夕宿洪谷口知沁水縣楊仲元相其地乃寇所由徑路亟命去之民以困乏為辭不聽寇果夜出刼諸部沁水獨免
  水峪關西北保德界 生地骨堆宋明鎬在河東以岢嵐軍當雲朔路奏禮賔副使府谷張岊為麟府路駐泊都監兼沿邊都巡檢使駐岢嵐張亢修并邊堡砦初議置安豐砦于石神臺岊以為非要害之地遂徙砦於生地骨堆以扼賊左右咸曰擅易砦地可乎岊曰茍利國家得罪無憾也卒易之緣是左遷復以麟府未解嚴復駐泊都監屯安豐即今水峪關地也
  乏馬嶺東南五十里嵐縣界 爾朱兆弟智虎與兆俱走齊獻武擒之於梁郡岢嵐南山
  温泉小砦西南興縣界
  三井堡在州西北四十里五寨堡西元為岢嵐鎭立巡檢司後裁萬厯間兵備道許守謙建堡於三井村北
  草城川歐陽修舉米光濬狀岢嵐草城川正當北界要害之地去年北冦來侵軍使米光濬應機拒守故獨岢嵐得不侵却地土亦不張皇 再舉狀岢嵐當草城川一路地形平坦不比代州尚有險固捍禦控扼尤藉得人
  韓光寨北五十里 咸平中契丹聚兵五萬屯草城川并代鈐轄高繼勲登高望之謂軍使賈宗曰彼衆而陣不整將不才也我兵雖少可以奇取勝先伏兵山下敵見我弱必急攻我我誘之南走爾起乗之當大潰轉戰至韓光嶺㐲發契丹果敗相蹂躪死者萬餘人獲馬牛槖駝甚衆
  天牢寨在東南 梁家店在南 温泉堡在西南 陳寧寨在西 粉蹄觜在西北 大化堡在西北 長頭山堡在北
  嵐縣
  乏馬嶺寨北六十里城周三里高一丈五尺明洪武九年調鎭西衛官兵守之後罷
  范家口縣北東北鹿徑嶺西北乏馬嶺范家口乃二嶺出平原口也
  界河口西八十里興縣界 界河口鎭河在灰灰嶺北燒炭山南
  天村寨北二十五里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明洪武九年調鎭西衛官兵守之後罷
  鹿徑嶺寨北六十里東有風洞溝又東有鹿徑溝南有木瓜溝寨設巡檢司
  東河村甎堡 東村堡 普明鎭堡 曲五寨 郭家庄寨 貫家庄寨 瓦窰寨 銅鼓山寨 草寨赤龍崖寨 鐵青山寨 蒲胡山寨 野雞尖寨大賢鎭南三十里 普明鎭南四十里 大蛇頭鎭西六十里 東村鎭東南三十里 上明鎭西三十里 河口鎭北五十里 吸百里鎭西四十里 合會鎭西南三十里舊名合河縣乃爾朱榮之封邑也口子店北四十里 土峪店南十五里 前會店
  西八十里 王師店南六十里 青花店南三十里胡家會店北二十里
  興縣
  黑峪口渡 裴家川渡 灘頭渡 通典合河關在北唐志合河北有合河關東有蔚汾關縣西胥濵黃河上下亘一百五十里設渡口八 北㑹渡對府谷縣小木村五里至南會十里 南會渡對葛付村五里東津對西津至裴家川二十里 裴家川渡至黒峪口二十里 黑峪口渡至巡檢司十里 巡檢司渡在巡檢司村對採林村五里至羅峪口三十里 羅峪口渡對沙𡊧頭村五里至石灰口十里 石灰口渡對葭州西豆宇村至大峪口四十里 大峪口渡對蘭家㑹村五里至臨縣界十里 舊志山西自河曲至蒲津千五百里俱隣陜西河最狹而於神木渡河為尤易
  黃河在縣西五十里 黃河繞三受降城折而南由河曲入晉境經保德州南至興縣界為北會南會東南至裴家川口即嵐漪水入河地唐合河關在此金合河津鎭同側為合河即唐合河縣治今山巓城址猶存西岸為陜府谷界南經張黄塢寨灘至黑峪口為秦晉通津西岸為陜神木界下五里白家崖即蔚汾水合南川水入河地唐蔚汾關戍當在此下曰軟米㴶又南為巡檢司舊志孟家峪巡檢治此今廢又經桑灣村至灘頭西岸即神木川水入河地又南至狼峪溝為狼峪㴶又南牛家川東豆峪西岸即葭州界歴大峪口至石灰溝入臨縣界南北亘一百五十里河自北而南兩岸皆崇山列嶂左衝右擊嵐漪入河下為張黃塢㴶再下為眉夫㴶蔚汾入河下為軟米㴶神水川水入河下為狼谷㴶水衝巨石横列中河激浪聲震數十里近者人不聞語聲舟楫多不能通木筏舵工當下㴶十餘里外審視不少差尺寸而後敢下冬月冰澌高或至數丈舟筏胥不行仲春季春亦然沍冬岸冰結而中流𨳩尢為難渡黑峪口冬月堅冰可通行旅與合河灘頭三渡尤屬要津元陜西河東路兵馬都元帥石天應造舟楫建浮
  橋諸將多言水漲波惡恐勞費無功天應下令曰有沮吾事者斷其舌橋成諸將悦服時金葭守王公佐攻函谷將圖復故地及見橋成遂潰去
  合河關在縣北唐置 開元八年朔方軍大使王晙討蘭池部康待賔詔并州長史張說相聞經略時党項羌亦連兵攻銀城說將歩騎萬人出合河關掩擊破之追北駱駞堰 宋志合河有乳浪砦蓋即唐合河關乃西夏與宋往復驛路經渉渡口也金合河鎭三合河津乳浪鹽院渡 宋慶厯元年秋元昊轉攻河東及麟府不能下乃引兵攻豐州城孤無援遂據之又破寧遠砦屯要害絶麟府餉道楊偕始請棄河外保合河津上不許會張亢管勾麟府軍馬破之於栢子又破之於兔毛川亢築十餘柵河外始固 通典樓煩郡西北到榆林郡九十里西南到銀川郡三百里今繇興縣地界考之知為秦晉要疆
  孟家峪西南五十里黃河崖路通陜西神木縣明洪武三年置巡檢司今裁近有穆家峪舊置巡檢司尋裁
  界河口東六十里路通岢嵐州明洪武三年置巡檢司北為大萬山土名燒炭山岢嵐要道 界河口有界泉新泉嵐縣蔚汾水入界口
  蔚汾關在縣東唐置
  大坪頭 杄樹墕胥在縣東南 縣界萬山三大川經流山麓北川為嵐漪水即岢嵐水入河地而河南諸山則瓦堂村石壑村雙山壑為要隘以在嵐漪水南故少次之中川為蔚汾水發源嵐縣黃尖山流經縣城入黃河而東則大萬山為岢嵐要道界河口為興嵐𦂳關西則黑峪口為神木通津南為南川水發源合查諸山西流至趙家川口合蔚汾水入河而川南山嶺下則界嵐縣永寧臨縣至東南嵐縣界扦樹墕永寧界大坪頭西則李家灣康寧莊舖為臨汾通塗瀕河採林渡大峪口為鄜延孔道
  康寧莊南五十里 蔡家㑹南二百里
  平陽府
  臨汾縣
  分水嶺城西北姑射山西接蒲縣界舊有分水關今廢周武帝攻平陽大將軍宇文盛守分水關分水古作汾水
  張村岔西八十五里蒲縣界
  漫天嶺東北五十里與浮山縣龍角山對峙山形荒漫大尖山在東南曲沃襄陵迤邐而北
  長寧關李克用自訴表晉州長寧關使張承暉錄到張濬牓
  高河鎭北七里半即古高梁也 元丁亥四月金赫舍哩眞襲擊平陽行營招討使權國王安扎爾於洪洞知平陽府事李守忠出援之會於高梁師潰入城副帥𤓰爾佳常徳潛獻東門以納金兵城遂陷 高梁郡國志春秋高梁之墟今臨汾東北三十里有故城河北圖三十七里有高梁亭高梁堰春秋屬晉杜預註平陽揚縣西南有高梁城
  吳村鎭在西北 劉村鎭在西 泊莊鎭在西 伊村堡在東南 喬李鎭在東北
  襄陵縣
  青石坂西南三十五里路通隰州山徑崎嶇明𢎞治十二年知縣李高𨳩為大道 一名白石坂劉彜𨳩廣白石坂記白石坂在縣治西南三十里賈朱村姑射山之巓石磴崚嶒路崎嶇百轉若羊腸然僅容徒歩車轍馬跡罕能至者循南五里許即豁都峪凡吉隰之屬赴都省趨市朝四方之人利菽粟致芻蕘以及官使傍午皆由此途然夾於兩山之間雷鳴雨驟大水汎漲每為隔滯而此坂方峻險艱渉虞城李公圖闢而平之鑿石剗木分度受程庚戌春二月厥功告成廣丈有四尺遠千六百歩有奇自坂下而東里餘斜口有渠曰雀水衝當中路峪水至則往來猶阻公又搆橋一虹因名雀水甃巨石用資堅久由是車馬畢經遐邇咸至向之隔滯者舉得其便
  兩乳山西南七十里鄉寧界
  太平故關在縣南京安鎭後魏太平眞君時立 金鎭一故關 故關鐵冶在京安鎭 京安鎭市西南三十五里 元設提舉司今廢
  飲虹澗南二十里上有飛虹橋下通二郎溝 邢雷飛虹橋記橋在縣治西南三十里義店聚南抵關陜北抵京畿途所必由而夾岸陡絶澗深百尺橋踞兩崖懸空巧構支柱交加麻生林立且覆之以屋棟宇凌空儼若虹飛
  南澗南三十九里京安鎭南接太平縣故城里界分水嶺東南四十里龜山西南北袤二十餘里 卧龍山東南接曲沃翼城北接臨汾浮山俱名分水嶺三百里䝉坑嶺當在内 晉太興元年八月石勒命張敬率騎五千為前鋒以討靳凖勒統精銳五萬繼之據襄陵北原降者四萬餘凖數挑戰勒堅壁以挫之按是時凖據今渣石樓即縣北劉元海城也襄陵故城今在縣西南宿水店龜山峙其東北分水嶺當即襄陵北原蓋勒自東來全據霍山䝉坑之險以挫準勢也水經注天井水出東陘山西南北有長嶺嶺上東西有通道即鈃蹬也審并晉地勢鈃蹬當屬𫎇坑分水嶺
  京安鎭在南 趙曲鎭在東南 關戍里在西南 安澤鄉在東
  汾河渡 郭村東一里 北陳東南五里 東徐南一十五里 大陳南二十五里至太平縣陳郭村𨽻縣境四十里
  洪洞縣
  分水嶺西五十里蒲縣臨汾界
  郭盆鎭東三十里 洪洞地平沃東西胥列山崖東北為霍嶽 郭盆舖接岳陽張莊
  寳崖東南七里秦壁村東北四壁高削俯瞰澗水明嘉靖二十年築堡城與壁稱
  萬安鎭西二十里 陽曲鎭南二十里 曲亭鎭東南四十里 趙村鎭西三十里
  浮山縣
  中條山横嶺東四十里南通翼城東烏嶺北達岳陽草峪嶺東支遥接沁河界 北天壇山東北二十里中條别支
  佛嶺山東北三十里中條右臂 堯山一名北堯山東八里中條西麓距天壇二十里巋然高出上有帝堯廟 天壇山一名南堯山東南五里由橫嶺蜿蜒而至堯山西南山脈凝聚於此突兀撑空 黑山一名烏嶺又名牛首北四十里中條别支黑水源北接岳陽境
  秦王嶺北四十五里 唐秦王世民破宋老生於霍邑從霍山東分兵詭道潛行至此以扼前鋒嘗率游騎轉戰於栢壁村立廟嶺上 宋志神山有韓買安國史壁疊頭等堡
  神山廢城縣西南十里故縣村 故郭城南十里東北西三面險絶惟南面平坦後魏書襄陵入禽昌有故郭城一說丹朱邑 地形志平陽郡禽昌即漢晉之北屈也神䴥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昌郡眞君二年改七年併永安屬焉有乾城郭城
  遵女里在東南 淳治里在南 忠孝里在西南 熙豐里在西南 敦崇里在西北 仁義里在東北東張鎭 王村鎭
  趙城縣
  羅雲山西四十里北接汾西南連洪洞西抵蒲縣巖險巍峩上常有雲氣 羅雲堡 羅雲山有五峰羅雲口為七佛峽即雲巖也巓有泉 羅雲里樊村里胥西四十里
  亂石灘北二十五里接霍州界
  秦王嶺有三一在浮山北四十五里唐太宗南破宋老生繇霍山至此一在靈石西南三十里太宗取霍邑駐兵地一在縣南三十里名秦王坂
  營田堡東南三十里 安定堡西十里 楊堡南十里王樂里南三十里 柴村堡東南四十里 胡坦
  里東南十五里 梗壁堡東十里 韓侯堡西南二十里 羅雲堡西四十里 師村堡西三十里太平縣
  汾隂山南十里秦豫孔道東西綿亘三十里高一里迤高五里 明時草木蓊鬱行旅戒心及芟柞盡而四望彌曠南俯晉國故城又南則汾河五十里如匹練西為馬頭九原二峰東南為曲沃喬山紫荆山延袤隱見村聚稀濶萬厯十七年知縣侯於魯募民立鎭名清儲崇禎五年築堡 梁綱清儲鎭記太平南十里許有阜隆起名汾隂山
  太平關北二十五里襄陵縣南三十五里為京陵鎮太平為故關鎭 太平古城一在縣北二十五里今為古城鎭其北即古太平關也一在東北三十里即移於關東者今改為北故縣 古城鎭舊有堡明崇禎三年修築邑之北境太平關在其後即後魏初設邑治也 五朝志太平有關官 唐志有太平關貞觀七年
  䝉坑東四十里汾水東接曲沃界南北數十里坦然成大道而馳騎過之倐似身墮井底前有驛後有村胥以𫎇名 䝉坑之險即卧龍山喬山綘山之險也玉壁之險即汾水之險也古人名為天險 𫎇村縣東南二十五里 後魏天興五年八月圍姚平於柴壁姚興悉衆救之魏太祖甲子渡䝉坑逆擊大破興軍
  汾水關通考太平有汾水關
  尉村西北一十五里 後魏世祖時山寇白龍憑險作逆詔鎭南將軍奚眷與秦州刺史薛謹自太平北入討平之 明崇禎三年三月陜賊繇鄉寧豁都峪出焚刼諸鄉直薄城下知縣魏公韓操火器禦之創建甎城按豁都峪為太平西北咽喉地
  白波峪東南三十五里永固村 漢中平六月黃巾餘賊郭泰於河西白波峪築壘禦他寇後黃巾滅壘廢
  西賈堡八里 萬故縣堡十五里 南劉村堡十五里南賈堡十五里 東到堡二十里 丁村堡三十
  里 敬村堡三十里 解村堡三十里 柴莊堡三十里即後秦姚子奇築堡伐魏地 伯皇村堡三十五里 北社堡三十里 𫎇坑堡四十里 沙女堡四十里 史村九堡四十里 西張堡十里 永固寨三十里晉圏羊城漢末白波壘在此 南王村寨三十五里 萬王村旁有龍門溝有文中子土龕志即白牛溪 清儲鎭十里明崇禎十年築城 南趙堡十里 趙康鎭二十五里東為古晉城 北柴堡二十五里即古晉城地 南柴堡二十五里西即古晉城 焦村堡十五里 李村堡二十五里 南毛堡三十里 北膏腴堡十里 南賈防堡十五里西中黄堡十里 尉村堡十五里 道堡二十里西曹路堡十里 南北相李堡十五里 站里堡十五里 侯村堡二十五里西北近姑射山 故城鎭二十五里太平關東南 郭店堡七里 北故縣堡三十里隋開皇十年移縣治於關東即此 堡頭堡三十三里 陳郭三十五里靈源泉出西南
  汾河渡 西吉東南三十里 東吉東南三十五里南王東南三十里 永固東南三十里 姚村東南三十里 王村東南三十里 裴村東南三十里倉頭東三十里 下尉東三十里 丁村東三十里毛村東三十里 史村東北四十里
  岳陽縣
  草峪嶺東南七十里路通潞安府五十里至勞景村又二十里至屯留縣界良馬村
  東鄔嶺東南一百里接翼城界 金志岳陽有烏嶺山通軍水 明一統志烏嶺山名在平陽府翼城縣東七十五里上有東西通道二嶺相對曰東鄔西鄔又澤州沁水縣西北四十里有鄔嶺一名黒嶺
  刁黃嶺東南一百五十里長子縣西五十里
  勝佛嶺東北九十里沁源縣界
  千畝原通典岳陽有千畝原左傳晉侯千畝之戰即此括地志千畝原在晉州岳陽縣北九十里 通考
  隋為千畝縣後改岳陽
  潼關隘北七十里石城内有營房
  千佛溝北五十里溝最深陡關隘垜石尚存
  府城關唐志岳陽東有府城關今府城址在沁河西猗氏關
  安民堡今為連城西堡元時紅巾賊亂創築
  喬岳堡今為連城南堡明崇禎五年知縣喬王翰創立以為西堡犄角之勢
  灣裏堡 五馬堡 東池堡 堯興堡 故縣堡 永樂堡 高邑堡 曲成堡 東里堡 藍村堡 孔村堡 高壁堡 和川堡 唐城堡 亢驛堡 賈寨堡 弱栁堡 羅家山堡 辛莊堡 高城堡徐村堡 賈村堡 左村堡
  曲沃縣
  鐵嶺關西南五十里隘口村東倚絶巘西臨大壑迤南石色如黛峰峻徑仄車難並軌昔嘗建關於此址存驛橋村四十里 隘口村五十里 隘口集古驛
  橋里 金溝泉在隘口村今廢
  𫎇坑喬山西為壚頭山又西蜿蜒十餘里至於䝉坑西距汾河寖三里溝深徑曲 後魏書將軍安同曰臣嘗受遣詣絳督租見汾東有䝉坑東西三百餘里蹊徑不通 周建德五年十月武帝命齊王憲率兵六萬還援晉州憲進軍營於涑水齊主攻圍晉州晝夜不息周間諜還者或曰城已䧟憲遣柱國越王盛大將軍尉遲逈𨳩府宇文神舉等輕騎一萬夜至晉州憲進軍據𫎇坑為其後援知城未陷乃歸涑川 唐天祐六年劉知俊乞師晉王自將至隂地關遣周德威攻晉州敗梁軍於䝉坑 梁𨳩平三年八月晉周德威攻晉州詔楊師厚往救德威以騎扼䝉坑之險師厚擊破之進抵晉州晉兵解圍遁去 五代史王峻傳劉旻攻晉州周太祖遣峻爲行營都部署得便宜行事軍出絳州前鋒報過𫎇坑峻喜謂其屬曰䝉坑晉綘之險旻不分兵扼之使吾得過此可知其必敗也峻軍去晉州一舍旻聞周兵大至即解去明日峻遣騎兵追旻不及而還 曲沃南北皆山紫金山北六七里有澮水喬山南二十里有合水澮南合北邱高壑深各接於山而澮北合南東南澮高山東北覆釜堆踰翼以達於沃七十里中修岡孤阜平疇高高下下皆兩水束焉而西復滙於汾此曲沃之大勢也 劉崇引契丹擾晉州周樞宻使王峻率兵拒之以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西北面都排陣使軍過䝉坑崇夜燒營遁 𫎇城鎭東北四十里 滴水溝在䝉城鎭東十里今廢
  侯馬鎭西南三十里 曲村鎭東北二十五里 高縣鎭西少北二十五里 柴村鎭北九里 西莊鎭北二十里
  翼城縣
  烏嶺山東七十里沁水縣西四十里山有東西通道二嶺相對曰東烏西烏以山色黑名半𨽻翼城半𨽻沁水乃翼沁之險要也南為關子門嶺烏嶺迤南惟此可通澤潞蹊徑險隘較烏嶺尤甚舊有石門今廢澮水出東烏嶺 西烏嶺營屬平陽 東烏嶺營屬潞安 東塢嶺巡檢司 唐會昌三年九月石雄為晉綘行營節度使代李彥佐時王宰屯萬善劉沔屯石會關顧望莫先進雄涖事明日即引兵踰烏嶺破五寨殺獲千計 後周廣順元年十月劉旻攻晉州别遣陳思讓康延沼自烏嶺出絳州與都部署王峻會
  兠垜寨在東山 衞周祚守道王公平妖碑妖寇糾黨二十年冇奇崇禎二年盤居翼沁蔓延於絳公孟夏二十六日自絳抵翼約十日可至南山曹公一帶賊聚衆謀拒而公於二十七日之夜率兵直抵山寨出其不意渠魁盡登兠垜餘黨盡歸山洞小洞無算大洞二十有九每洞輒深數里粟支數年公歴洞口勸諭抗不應督兵親攻破之隨進取兠垜削壁懸崖環以溝澗賊守綫徑擁石下擊公周閱寨旁取山間賊寨門製如鞍狀凡二百付每付伏二人禦石登山賊不能守而寨破矣門鞍之計亘古兵法未聞 明季土賊哈哈教主盤據東山兠垜寨
  國朝順治元年邑令趙昉嘗勦之後安定國烏合餘黨復聚東山邑令胡獻瑶率壯士分道擒二十餘人孽黨胥剪
  龍化鎭東四十里東據烏嶺西臨翼城南連綘縣北接浮山扼要地也 隆化鎭即隆化城周鎭也北齊隆化元年周武帝取澮州齊置鎭于此以禦周師故名隆化金興定三年置隆化縣元憲宗二年廢今在隆化村
  歴山東南七十里界翼城垣曲間山上有舜王坪西南瞽塜村屬垣曲西北黒谷村屬翼城山東諸村屬沁水陽城此四邑交會境也鄭康成曰歴山在河東綱目曰舜耕於歴山生於姚墟今邑北門外冰清鎭傳為姚墟
  家谷竹書紀年莊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萬救翼荀叔軫追之至於家谷翼侯焚曲沃之禾而還
  孫壁西北二十七里 鳳架坡西北五里 王莊堡東北二十里 東西河底村東北六十里 上交堡東北五十里 下交村東四十五里 隆化東四十里保内鄉 北絳東二十里 莊伯谷東南十七里近七里坡 中堡南二十里賀水鄉 合雲堡西南二十里
  汾西縣
  高堆底西五十里康熙十二年邑令蔣鳴龍建高寧堡記曰蒲隰通衢姑射要道山則壁立千尋上凌霄漢東西北三隅陡峻惟南鳥道一線可登 高寧堡牆周一百三十三丈八尺高二丈 舊并高岡里接三雲里
  鳯吹嶺西七十里隰州界
  圪台頭西南四十里
  克城西南七十里蒲縣界
  勍香鎭 鳳頭鎭 水潤鎭 乾河墩在南 店頭墩在東南 連村墩在東通仁義驛 神符堡在東乾河堡在東南 僧念鎭在南 團栢堡在南 伏朱堡在西南 頭化堡在西姑射山外 迴城在西王提堡在西北風吹嶺東南通隰州 對竹堡在
  北 沙要堡在東北通靈石
  靈石縣
  冷泉關北四十五里即古川口也關外迤北皆平原曠野而入關則左山右河中通一線實南北咽喉要地有渡 縣志北有靈石口之嚴關 自介休縣義棠鎭南至靈石隂地關賈胡堡皆古雀鼠谷水經注所謂數十里間道隘者也 桑平峪河在冷泉北十里居民千餘家山水灣繞特異冷泉在縣北四十里傳為大雲寺中井又曰堡中泉冷泉堡冷泉關東山上 桑平堡在縣北五十里桑平峪村南山上冷泉鎭東一里許 靈石口巡檢司明洪武八年置於冷泉鎭今裁 沈復禮修冷泉關記隆慶丁卯冷泉失守汾霍動揺又曰萬厯甲午改汾州為府靈石𨽻焉冷泉無守而平陽之門户撤越二十年襄陵吏科都給事中李瑾上封事直陳冷泉為平陽鎖鑰上可其議於是平陽有靈石如故
  郭家溝南二十五里兩山高峙中界深溝明嘉靖己酉平陽知府聶豹築臺起樓於溝南題曰天險並建官㕔三楹及窰洞數十以宿防禦官軍溝跨一木橋歲久圮敝萬厯二年知縣白夏易以甎石仍建弔橋於橋北深塹以遏敵衝石橋亦扁天險縣志南有郭家溝之天險 霍州志靈石與霍隔百里中凡嶺六有關曰天險 辛珍郭家溝橋記橋在韓侯嶺南常家山巍峩嶻嶭與太行相參歲雨集則綿山及衆壑之水𣻳洞奔趨日浚歲深遂益埝窪兩坂峻倚陟降者靡不驚眩而憂僵蹶况隂雨寒沍積雪堅凝者哉 郭家溝河在韓侯嶺常家山中山峪水會流經魯班纒俗謂之魯班橋入汾 魯班纒在縣西南四十里地極峻嶮上有寺傳為魯班所修 韓侯嶺在南二十里汾河東相傳葬淮隂侯首於嶺 靈石有韓信嶺志傳多譌按漢書曹參從韓信擊趙相國夏說軍於鄔東大破之信下井陘而令參還圍趙别將戚將軍於鄔城戚將軍出走追斬之鄔城即古鄔城泊蘇林曰鄔太原縣今介休地介休南即靈石是必夏說嘗阻雀鼠谷之險而信據嶺以扼其要乃克破之於鄔城東耳
  秦王嶺西南三十里唐太宗取霍邑駐馬於此 老生寨高四里對秦王嶺宋老生築以拒唐兵唐將攻霍邑而不得進因霍山神語從微道進遂破之
  蛤䗱嶺西南五十里即古賈胡堡唐兵取霍邑駐此俗呼蚰子嶺
  隂地關西南五十里即南關鎭冷泉關在北此稱南以别之唐宋以來雄關橫亘今關廢遺址猶存 宋地理志靈石有陽凉南關陽凉北關邑舊志載仁義鎭為隂地關明一統志關在縣南二十里汾水西其地燥亢視冷泉迤北差煖故名 仁義河在縣南四十里源出沁源流經石膏諸山南過仁義鎭至南關鎭入汾 仁義鎭西南至南關鎭十里縣志唐太宗興仁義之師取霍邑劉武周據高險以扼其後太宗復破之似渉支離 昭宗大順元年招討制置使張濬討李克用擊隂地關兵敗濬遁李存孝取晉絳大掠慈隰境 五月太原行營都統張濬屯隂地十一月濬師大敗於隂地濬軍三戰三敗濬及副使韓建遁歸 天復元年四月侯言出隂地關以攻晉 唐李嗣昭復取汾州斬李塘遂出隂地取慈州降其刺史唐禮又取隰州降其刺史張瓌 梁𨳩平二年晉周德威李嗣昭將兵三萬出隂地關攻晉州刺史徐懷玉拒守太祖自將救之德威退保隰州 貞明元年唐莊宗取魏博匡國軍同州節度使王檀謂晉兵悉在河北乃以奇兵出隂地襲太原不克而還 周顯德初劉崇南寇命河中節度使王彥超領兵取晉州路東向邀擊從戰高平彥超自隂地關與符彥卿會兵圍汾州諸將請急攻彥超曰城已危矣旦夕將降我士卒精銳儻趨以先登必死傷者衆少待之翼日州將董希顏果降 宋建隆元年太祖征李筠詔建雄節度使楊廷璋率所部入隂地分賊勢賊平歸鎭 元文宗天厯元年令靈石隂地關穿塹壘石以為固丁壯守之
  汾水關通典今縣東南有高壁嶺雀鼠谷汾水關皆險要之地
  長寧關
  竹竿坂南十里
  磨兒溝俗呼磨子溝東北三十五里溝東西有墩臺二在抱腹巖西北接介休界
  文殊原西二十里
  逍遥嶺南五十里霍州界
  印馬峪在縣西接隰州境
  桑平峪北四十五里介休界
  新莊村西一百里隰州界
  魚兒川東一百二十里接沁源界路通霍州岳陽武鄉趙城諸地山險林宻流寇嘗據為巢穴萬厯四年議修堡寨并置巡檢司不果
  馬跡崖寨東三十五里綿山上極陡峻岩穴窟洞足容數千人四面無路惟一石梯可登梯殊高上又有石門阨之
  三清寨東四十里綿山上懸崖陡澗上有屏風石内有清泉
  禪房岩寨在綿山内四面險阻一徑裁通中有泉索洲堡北二十里索洲鎭東山上 冷泉堡北四十里冷泉關東山上 桑平堡北五十里桑平峪村南山上内有井 靜昇堡東二十里靜昇村北 上村堡東三十里上村北山上 送飯子堡東三十里牛鼻山巖下險峻不易上 曲買峪寨東四十里 小水鎭 冷泉鎭 雙池鎭 石門峪鎭 上村堡霍州
  千里徑東三十里霍山下 霍山舊號千里徑者山坂高峻每大軍往來士馬勞苦元魏平陽太守封子繪請於舊徑東谷别𨳩一路大丞相高歡從之仍令子繪修𨳩旬日而就 後周汾州界北接太原當千里徑汾州刺史韓褎聞寇來不下屬縣民不設備齊人喜曰汾州不覺吾至還必莫能追躡矣遂不為營壘褎先勒精銳伏北山中分據險阻邀其歸路乘敵怠而設伏擊之胥獲焉 建德五年十月陳王純領歩騎二萬專守千里徑
  囘牛嶺隋漢王諒據并州晉絳呂三州並城守隋將楊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諒遣趙子𨳩擁衆十餘萬柵絶徑路屯據高壁嶺布陣五十里素令諸將以兵臨之自引兵入霍山縁崖谷而進直指其營一戰破之殺獲數萬 金河東南路都總管胥鼎疏霍州囘牛鳳樓嶺諸阨戍卒乞量留偵候 元張藻梁秉鈞墓碑己夘按察納延總軍與公南向征伐由回牛棲鳳二嶺遂下平陽霍州晉沁潞等數十餘城又攻太行使其山不得固其險羣師馳入又下懷孟等十餘城 今北郭門外有鳳棲橋元元帥程榮建
  鳯棲嶺
  藍腰溝西北三十里靈石界左山右河
  三里溝北五十里沁源界左右大山
  南坡南十五里 通典隋末高祖起兵自太原至霍邑隋將宋老生守城太宗以數騎詣其城下舉鞭指揮若將圍城者老生怒𨳩門出兵高祖因謂隴西公建成曰汝看兩陣將交引左軍直趨東門命太宗引右軍直趨南門以斷其歸路老生之軍背城而列陣高祖以中軍與建成合陣於城東太宗陣於城南老生麾兵疾進先薄高祖而建成墜馬老生乘之中軍與左軍咸却太宗自南原遥見塵起知義師退率二百騎馳下峻坂殺一賊將遂衝斷其軍出其陣後表裏齊譟隋師大潰遂擒老生而平霍邑
  北坡北十五里
  師莊鎭北三十里 辛置鎭南二十里 轟轟澗村堡在西北 青羅壁在東南 蝦蟇灣堡在東南 彘谷堡在東 靳壁在東 韓壁在東 羅澗堡在東南 鳳棲堡北四十里白道都 金鞍村在北 龍泉堡在東北 李澗堡在東北 石鼻堡在東 陣村堡在西南 龜兒溝堡在東南 南杜壁在南北杜壁在東






  山西通志卷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