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四 山西通志 卷十五 卷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十五
  關隘
  遼州
  黄澤關州東一百二十里十八盤山路通河南武安縣元舊關也明洪武十一年設巡檢司今復設弁兵駐防周三百六十步高一丈 十八盤東西一徑盤旋路有十八轉即黄澤關 摩天嶺州東九十里峯巒峻絶勢欲摩天 轉鞍嶺州東八十里嶺勢高險﨑嶇難行 地形志遼陽有黄澤嶺 宋志遼州有黄澤砦 宋志磁州武安有固鎮永安黄澤海囘四砦金關一黄澤 元元統二年晉寜路遼山縣十八
  盤立巡檢司
  國朝順治十一年撥兵駐黄澤關康熙六年撥攜室兵永為駐防 郭縁生述征記滏口陘在磁州武安縣當以黄澤關為正後魏永安中齊神武就食山東自晉陽出滏口太昌中神武自鄴入滏口擊爾朱兆於晉陽即關東西道也 隋煬帝初漢王諒將綦毋良自滏口狥黎陽塞白馬津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俱為行軍總管史祥所敗 梁乾化三年五月賀德倫告急於晉晉王引大軍自黄澤嶺東下與苻存審會於臨清遂入魏博 梁貞明元年開封尹劉鄩以兵屯於魏唐莊宗入魏鄩謂晉兵悉從莊宗赴魏而太原可襲乃結草為人執以旗幟以驢負之徃來城上而潛軍出黄澤關襲太原晉兵望梁旗幟徃來不知其去也以故不追及軍去已二日莊宗曰劉鄩長於襲人短於決戰計彼行纔及山下亟發騎兵追之會隂雨積旬黄澤道險泥深尺餘士卒援藤葛而進皆腹疾足腫或墜崖谷十二三晉將李嗣恩倍道先入鄩至樂平不克進而旋 明正德六年賊楊虎等自十八盤還破武安 田悦自稱魏博留後欲阻山為界曰邢磁如兩眼在吾腹中不可不取發兵圍之邢州刺史李共臨洺州將張伾堅壁固守告急於澤潞節度使李抱真請討之 唐會昌四年詔發昭義騎兵五百步兵千五百戍振武潞卒乗醉回旗入城閉門大譟節度使盧鈞奔潞城以避之李德裕奏請詔河東王宰以步騎一千守石會關三千自儀州路據武安以斷邢洺之路又令河陽石雄引兵守澤州河中韋恭甫發步騎千人戍晉州都將李文矩以禍福諭之乃遣人謝盧鈞於潞城鈞還入上黨復遣之戍振武行一驛乃潛選兵追之明日及於太平驛盡殺之
  八賦嶺西一百里地𨽻和順壤接榆次太谷漳水在遼境者起州西八賦嶺 地形志樂平有八賦嶺
  摩天嶺東一百一十里武安界 東六十五里至芹泉鎮九十里至大南莊一百一十里至摩天嶺黄澤關下云州九十里此繇遼州言之摩天嶺下云東一百一十里者此繇武安界言之也黄澤關不叙摩天嶺形勢不全而摩天嶺又自有形勢故復見焉
  莊峻嶺東北一百一十里邢臺界
  土門嶺南三十里兩峯對峙如門 翻轅嶺南三十里路最陡險 州南路村有隘隅口
  上交漳 下交漳 蛤䗫灘 千畆川 狐兒巖 熟峪村 洞子巖 十里店 東西寨村 相峪村申家灘 雲頭底 柏兒峪 馮婆峪 七里店石匣村 直峪溝 夫峪里 後窰峪 宋家口突堤村 曹家寨 芍藥溝 秋林灘 故縣堡版峪堡 東西五指 莊窠巖 隘峪里 紅巖里長城鎮 桐峪鎮 寒桃鎮 栗城鎮 黄漳鎮
  芹泉鎮 拐兒鎮 麻田鎮
  和順縣
  黄榆嶺口東七十里又東五里直𨽻邢臺縣界路通順德府山勢﨑嶇巉峻直上二十里南連清風岵北接馬嶺口為太行絶頂東疆第一險隘地明洪武三年置巡檢司後裁今設防兵據守 黄榆嶺關清風嶺關北三十里順德府西南一百八十里石磴盤旋形險道衝邊牆敵樓官廨軍壘悉備汎𨽻順德府嶺有重關巖髙木宻黄榆古戍即此 漢建安九年袁尚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糧道夏四月曹操留曹洪攻鄴自將擊楷破之而還
  馬嶺關黄榆嶺關北三十里順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勢殊險邊牆敵樓官廨軍壘悉備下有澗溝二十餘丈名鬼谷相傳王詡藏修於此又即龎涓夜度處汎𨽻順德府
  清風嶺關黄榆嶺關南三十里順德府西南一百八十里山勢髙聳盛夏不知暑邊牆敵樓水門各一澗水通流其下汎𨽻順德府
  露蘿嶺關順德府西一百八十里兵禦悉備汎𨽻順德府黄背巖關在沙河縣西南一百九十里山勢崇髙兵防悉備北至數道巖關三十五里
  數道巖關在沙河縣西一百五十里澗溝之路旋繞數層
  八賦嶺口西一百二十里儀城鎮嶺有二懸崖曲磴西北曰黒虎關赴太原要道西南曰青龍關赴平汾要道設巡檢司古儀州城址尚存
  松子嶺口北四十五里和順樂平二縣界山勢最髙四季風鳴蜿蜒奥曲袤亘二十餘里嶺有關路通正定五代河東守險之地今潞澤遼入直𨽻孔道也明正統八年置巡檢司後裁今設防兵汛守
  石鼔嶺南四十五里上有石鼓 王思誠詩南嶺風吹石鼓鳴
  風門嶺又東五里邢臺縣界
  桃樹平嶺又東五里邢臺縣界
  黨城口東四十五里又東二十里至風門嶺東北二十五里至黄榆嶺口
  和順古城在縣城西北與縣城相倚垣蹟微存周圍四百六十步古閼與聚也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攻趙閼與不拔 秦伐韓軍於閼與廉頗樂乗曰道逺險狹難救趙奢曰道逺險狹譬之猶兩鼠鬭於穴中將勇者勝趙惠文王令趙奢將救之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軍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増壘秦間來入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趙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成秦人聞之悉軍而至軍士許歴請以軍事諫奢曰内之歴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奢曰請受令歴曰請就鈇鑕之誅奢曰胥後令欲戰許歴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歴為國尉 如耳見成陵君曰昔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 括地志閼與聚落今名烏蘓城在潞州銅鞮縣西北二十里又儀州和順縣城亦云韓閼與邑二所未詳又有閼與山在洺州武安縣西五十里 正義閼與山在洺州武安縣西南五十里趙奢距秦軍於閼與即此山也按括地志云言距秦軍在此山疑其太近洺州既去邯鄲三十里而軍又云趨之二日一夜至閼與五十里而軍壘成據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間而隔相州恐潞州閼與聚城是所距據處 正義閼與故城在潞州及儀州 索隱在上黨沾縣西 通典漢沾縣地即韓之閼與邑通典儀之和順韓之閼與 寰宇記今名曷蘓城銅鞮西北二十里今潞之銅鞮故閼與城漢梁榆也九域志一曰榆城盧川征艱賦訪梁榆之虛郭乃閼與之舊都即此 明一統志閼與城名在沁州城西北二十里史記趙奢大破秦軍解閼與之圍即此地漢曰閼與聚俗呼烏蘓村 按諸説惟水經注索隱及括地志和順縣城得之正義未有計過險狹及既去邯鄲三語亦善畫道里形勢蓋二日一夜至閼與五十里是趙兵業過黄榆嶺口不懼其險狹難救也先據北山是先據松子嶺松子嶺在縣北三十里不類八賦石鼓之逺而山又最髙險得以髙臨下之勢也沁州西北二十里烏蘓村距吾兒峪太逺非邯鄲進兵便地武安縣西南五十里正義辨已晳 韓信擒夏説於閼與亦當屬和順蓋和順北百六十里而至柏井驛為信駐兵地又三十里而至井陘口道里殊不逺也今縣有韓信舊寨古壘尚存
  馬嶺曲鎮東五十里 虎峪鎮東六十里 傾城村東八十里 青家寨東六十里 寒湖鎮西四十五里横嶺鎮西八十里 儀城鎮西一百二十里 馬
  陵村西一百三十里 北安驛村南二十五里 南安驛村南三十里 石勒村北三十里 西石勒村北九十里 馬防鎮北九十里 松烟鎮
  榆社縣
  馬陵關西北八十里太谷縣界舊設巡檢司今廢 梁惠王三十年太子申與齊戰敗於馬陵徐廣曰在元城索隱按紀年云二十八年與齊田朌戰於馬陵又上二年魏敗韓馬陵十八年趙又敗魏桂陵桂陵與馬陵異處正義虞喜志林云馬陵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六十里有陵澗谷深峻可以置伏按龎涓即敗此也徐説馬陵在魏州元城縣東南一里龎涓敗非此地也按馬陵之役太子申過外黄見外黄徐子不聽其言而敗括地志外黄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邱縣界雍邱今開封府杞縣與濮州差近次則元城而與今太谷榆社絶逺已於太谷志中辨之要之馬陵關自是太原遼州要疆殊不繫龎涓墓孫臏坡也 北有孫臏坡相傳孫臏伏萬弩處
  黄花嶺西五十里舊設巡檢司今廢 漳河源出縣西北六十里黄花嶺
  武鄉嶺東四十里接遼州界嶺下即儀川河源
  狗腰關南五十里接武鄉界
  雲簇鎮西三十里步兵防守市集勝邑城
  社城鎮西北三十里後漢涅縣晉改武鄉縣墉堞盡廢今為市鎮其途北通太原府西通太谷
  魏城鎮南三十里偃武廢縣有遺址南通武鄉上黨通衢
  箕城鎮東三十里唐箕州治此廢
  沁州
  交口堡北三十五里韓侍里 漳源鎮 交口鎮西北渡漳源經走馬嶺乃武鄉界也繇此而權店龍舟峪麓臺團柏谷險道二百里有竒鎮寔為綰轂口
  段栁村南五十里陳栁里 段栁舖南十里 宋太平興國二年於銅鞮縣界亂栁石圍中建威勝軍以銅鞮武鄉二縣屬之 唐天祐四年晉王李克用以蕃漢都指揮使周德威為行營都指揮使壁於髙河與梁拒戰及晉王病篤乃退營亂栁即今段栁村也周世宗時建雄軍節度使楊廷璋前後率兵入太原境拔仁義高壁等砦獲刺史軍校數十人俘其民數千戸獲兵器羊馬數萬計幷人棄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興同白壁等十餘砦 是時沁州僑治沁源綿上間新城乃亂栁北城也 顯德六年夏楊廷璋率所部入河東界下堡砦十三降巡檢使靳漢晁等三人
  常脚嶺東二十里武鄉道
  聖佛嶺西五十里沁源道祝志南六十里沁源縣西北七十里
  鳴蘓村西北二十里 漢地理志閼與聚土人訛為鳴蘓 通典有閼與故城漢韓信擒代相夏說於此閼與當以水經注索隱括地志為正説詳和順
  故縣鎮西南四十里 郭莊鎮在州北 牛侍鎮西湯鎮胥在州東北 倪村在州東 荆村在州東南花山寨東北三十里 西峪寨西北六十里 喬村寨西北二十五里 段村寨西二十五里 堯神寨西南三十里 寺莊寨西南四十里 上執寨西南四十里 南仁寨西南四十五里 新店寨西南三十五里 黄后寨西五十里 道興寨西南二十里開村寨西二十里 南泉寨西南六十里 郭村
  寨西南二十五里 王可寨西北四十里 松交鎮孫村在州西
  沁源縣
  綿上關北八十里綿上都 綿山北一百二十里盤踞百里連介休介山抱腹巖萬峯層踞澗壑杳邃冬雪入夏不消樵人嘗得氷蛆 綿上縣故城在北八十里綿山下即今綿上鎮也 明洪武二年置巡檢司後裁 水峪河在北七十五里源出水峪村至綿上鎮東入沁河 宋志綿上縣寳元二年自大通監來𨽻威勝軍慶厯六年徙砦軍西北大覺寺地 金志綿上有羊頭山沁水
  郭道鎮北少西六十里 仁霧山北五十里郭道鎮之東自綿山分脉而來綿亘六七十里突起髙峯旁分兩臂彎環迴抱前胥起鋭峯如雙闕中通一道沁河縈繞於外 湱河西北八十里源出靈石縣界太平頭石巖下三穴出水甚急至郭道鎮入沁河 隆慶元年九月俺答兵至郭道鎮而返
  鵰巢嶺東南五十里接屯留縣境 縣志綿山鎮其北沁河繞其南鵰巢嶺踞其東霍太山峙其西
  柴店關唐置今廢 唐志有柴店關今南路有柴則坪鐵冶柴則坪寨
  保安寨城西紫金山明崇禎五年知縣范廷輔建以衛城
  柏子鎮在西南叢山中近岳陽界
  韓洪鎮在西少北
  綿上堡 官軍鎮堡 霍登堡 興居堡 王莊堡王和堡 大色堡 王段堡 任家莊堡 石渠寨下留寨 安樂館寨 侯壁寨 陽城寨 師莊
  寨 郭道寨 王鳯寨 定陽寨 蠢則峪寨武鄉縣
  南關西一百二十里 南關驛 涅源都南關里領村二十有六中有南關三晉咽喉地石板溝權店置驛勲歡䕶甲即古分水嶺合渠南北二水至此合為一渠渠溝諸村 分水嶺在龍舟洞西一百里䕶甲鎮洞水一源分為二𣲖其一北流龍舟峪其一南流繇權店驛至縣合漳水即涅水也 䕶甲山在西北一百里一名侯甲其山有口即分水嶺涅水出焉 麓臺山在西北一百二十里接沁源靈石祁平遙四縣境 隂辿在西一百三十里南關鎮北兩峯對峙髙出雲表山半一道裁通徃來䕶甲水繞其下昔人建立南關壘尚存 金武鄉鎮一南關 王世貞適晉紀行午飯沁州又數十里小憩舖舎大雨忽作轉入深谷中兩傍皆峭壁中通間道飛瀑懸崖而下聲如轟雷計别取髙嶺箭括一門十步九退時時行絶磴間陽壁直上不可捫隂壑數十百丈大約如蜀中左擔山之險抵一舖束燎而前凡數渡水河流砰湃噌𠴈若擊數千鉦行里許復逶迤攀髙嶺其峻陿視前更倍勉上輙前踣下輙後踣又里許道差寛而權店驛候火亦至抵驛將二鼔矣明日已稍晴乃發兩岸皆髙山絶雲中為巨澗沿澗水而北崩峽東流峽皆石骨左道盡則渡而右右道盡復渡而左凡數十渡氣竭興亦盡未至南關驛大抵無非山者其中罅為澗澗傍稍髙為道道稍有羨地則為市舎羨地稍寛而稍阜險則為城邑城邑之所不盡坡陀上下則為田 明隆慶元年俺答大入至南關而返合祁縣龍舟峪觀之乃得其形勢之全
  昴車關西北三里唐置今廢 漳川鄉下關村昴車關故址漳水經此漳川鄉又有上關村 唐志北有昴車關 唐討劉稹河東節度使劉沔將步騎二千守昴車關壁榆社又取石㑹關
  土河寨東七十里西南北三面阻絶深澗東面有牆今名土河村
  洪水鎮東七十里舊名横水土音訛為洪水唐討劉稹於昭義軍㑹横水戍兵叛入太原逐其帥李石奉裨將楊弁主留後事即此地也 横水戍莫詳處所鳯翔東十里夜乂河之説甚為迂逺李德裕曰李相正以河東無兵故發横水兵赴榆社則縣志洪水鎮之説亦未慤核但洪水東北距墨鐙峯三十里黄水自榆社北來鎮適據其衝而武鄉東境最延袤自繫控制勝地
  大界峽東八十里黎城界
  故城鎮西北五十里古蔡臯狼地 涅城西五十里漢上黨郡涅縣地後趙郡治今名故城城堞尚存 臯狼城西五十里 自交口北至團柏谷子洪鎮大約皆古蔡臯狼地智伯瑤求之將以制晉陽也故趙襄子不許鎮城特其南原爾 故城鎮西十二里至權店驛
  開壑口北十里榆社界
  髙嶺南二十里襄垣界
  重城寨在墨鐙鎮石壁萬仞半崖一徑差可陟寨巔而草木翳之不知其有寨也石竇清泉可以撤橋宴坐墨鐙至鍋窰嶺十二里遼州界
  攀龍鎮東四十里東至大界峽四十里東北至鍋窰嶺六十五里
  重柵寨一名岑彭寨在縣東 墨鐙村 驢腦寨一名馬武寨監張東二十里 韓壁寨東五十里中多古寨 北馬樂村東五十里 大曲鎮東七十里 段村西十里南亭西十里 陽城地勢臨髙面俯漳川古陽城縣地 石盤西九十里 信義西七十里
  平定州
  井陘關舊名井陘故關路通井陘縣即漢韓信擊趙下井陘口也明正統二年置故關巡檢司後裁 故關山州東九十里兩山險隘關踞其中即古井陘口北十里為娘子關 甘桃口在井陘關南三里明築城建新固關設守禦千戸所一員隘口有巡檢司地𨽻平定汎𨽻正定府 惡石口在正定府城西自是西南一十五關口至故關 故關在井陘縣西四十里共轄隘口三十六處 通典石艾東有故關甚險固正義井陘故關在幷州石艾縣陘東十八里即井
  陘口 宋志平定軍有故井陘關柏井砦太平興國二年以鎮州廣陽砦建為軍 柏井城在州東五十里漢韓信所築史稱未至井陘口三十里而舎即其地也 唐長慶初裴晉公駐兵承天軍分兵置守宋太祖開寳中改置柏井寨命太子賓客殿中侍御史雲騎尉李温守禦 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號柏井堡四面據河地勢髙二十丈方二里許東北隅樂平縣建倉糧草場以備客兵芻餉 韓信擊趙駐兵於今平定州築城為塞以榆塞門遂名榆關即州城上城也 試劍峯在州東二十里分裂類劍劈傳為韓信駐兵試劍地 漢髙帝三年十月韓信張耳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歇成安君陳餘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曰信耳乘勝逺鬪其鋒不可當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其勢糧食必在後願假臣竒兵三萬從間道絶其輜重足下深溝髙壘勿與戰彼前不得鬪退後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戱下否則必為所擒矣成安君不聽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舎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趙㑹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信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陣趙軍望見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佯棄鼔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争漢鼔旗逐韓信張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竒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馳入趙壁皆拔趙幟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擒趙王歇諸將賀問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澤今將軍反背水陣曰破趙㑹食臣等不信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䧟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令予之生地皆走尚可得而用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水經注綿蔓水又東流逕樂陽縣故城西右合井陘山水水出井陘山世謂之鹿泉水也東北流屈逕陳餘壘而俗謂之故壁城昔在楚漢韓信東入餘拒之於此不納左車之計悉衆西戰信遣竒兵自間道出立幟於其壘師奔失據遂死汦上其水又屈逕其壘南又東逕城西東注綿蔓 正義綿蔓水一名阜將一名回星自幷州流入井陘界即信背水陣陷之死地即此水也 綿蔓水一名畢發在州東九十里娘子關平地突起下赴絶澗懸流千尺號水簾洞即井陘冶河之源也東至蒲吾入滹沱水即澤發水 元楊先韓淮隂侯廟記獲鹿舊有淮隂廟在土門西道北岸上即井陘口古戰處也 晉太元十三年慕容垂遣鎮西將軍丹陽王纘龍驤將軍張崇出井陘攻慕容永弟武鄉公友於晉陽九年五月克晉陽 後魏冠軍將軍于栗磾潛至晉陽開韓信故道自井陘攻常山拔之 普泰元年八月爾朱兆率步騎二萬出井陘趨殷州李元忠時鎮廣阿棄城還信都 隋末石艾人王君廓掠邯鄲邯鄲人王君愕説曰井陘之險可先取君廓從之遂屯井陘山 唐天復元年四月梁將葛從周入土門抵晉陽 後周顯德四年四月周李重進將兵入土門己巳敗北漢兵於百井斬首二千餘級 宋開寳二年閏五月駕自太原還戊辰駐蹕於鎮州 太平興國四年四月壬戌帝發鎮州庚午次太原 明平定州志序平定太原支郡地稱巖險四方有事塞井陘之口足以自固國家錯置州將直𨽻後軍都督府有深意焉 嘉靖辛丑俺答入太原候騎薄其城下畿輔震驚守臣奏立新固關為外拒於黄榆馬陵諸關築長城數百里刁斗之聲相聞 故關教場在故關内西山下 後唐同平章事馮道嘗戒明宗曰臣為河東掌書記時奉使中山過井陘之險懼馬蹷失不敢怠於衘轡及至平地謂無足慮遽跌而傷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居安者患生於所忽此人情之常也 日知録建武十五年徙雁門代郡上谷三郡民置常山關居庸關以東
  娘子關州東北九十里井陘關北十里即古葦澤城相傳唐平陽公主駐兵於此一説以妬女祠名大厯元年河東節度使張開府築有胡伯成記今廢裴晉公征河朔駐兵於此明嘉靖二十一年建城設百戸一員地𨽻平定州承天都汛𨽻正定府 隋開皇十六年置葦澤縣屬幷州唐貞觀元年省入井陘 承天山東八十五里山形峭拔上有老君洞 承天軍城東北八十五里承天山上唐建承天軍為太原恒山之界 葦澤城在井陘縣東北二十五里 金鎮二承天東百井 唐光化二年氏叔琮破承天軍遂破遼州至榆次四月取澤潞 天復元年四月汴别將白奉國破承天軍 五代趙王王鎔㑹晉王李存朂於承天軍奉觴為夀存朂以鎔父友尊禮之酒酣為鎔歌拔佩刀斷衣而盟許以女妻鎔子昭誨 明洪武二十四年廢承天軍為砦 嘉靖二十二年復修為承天寨 桃水西九十里出壽陽縣太平谷經州境至亂栁受南川嘉水㑹石門河青玉峽至承天都合澤發水繇石峽東流入冶河色如桃花一名桃江或曰即洮水 綿山東九十里娘子關一名紫金山澤發水出焉 裴度老君洞題名鎮州四面行營都招討節度觀察處置使為北都留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晉國公駐兵承天軍 曹命修守禦千戸所記秦王翦漢韓信唐裴度五代漢祖劉暠皆統大軍駐於平定
  盤石關東北七十里一名石門口路通平山縣界 唐志廣陽東有井陘故關東北有盤石故關葦澤故關
  白城口東一百四十里路通贊皇縣界
  厭谷口東一百四十里路通元氏縣界
  西交口山武鄉縣界
  黄土寨州西義井都 托天寨州西測魚都 北峯寨州西新興都 禹家寨州南郭村都 廣陽寨州南廣陽都 東昌寨州南尚義都 梨園寨州南寜艾都 東峪寨州南東郊都西郊舖 淮隂寨州東東㑹都柏井鎮 羅鍋寨州東營莊都 晉盤寨州東測魚都 青龍寨州北盤石都 移穰寨州北移穰都 卧虎寨州北白羊都 聖僧寨州北白羊都秋村寨州北拒城都
  壽陽縣
  饑虎寨北三十里西張村四面壁立髙十餘丈廣十四五畆井深十三丈北峙青龍寨相距裁十數武亦險絶
  西張寨金興定四年從遼州刺史從宜行元帥府事郭文振請升壽陽縣西張寨為晉州
  黄嶺西北五十里 黄嶺墩 嶺皆黄沙 明嘉靖九年十月俺答南下蹂盂之方山等村至黄嶺界而還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叛將白光木率衆繇黄嶺抵
  宗艾鎮次日官兵追之未及鎮二里許至婁家坪為賊伏兵所敗次日復追至縣南賈卜坪大戰官兵復敗
  東王坡西四十里上下﨑嶇
  捨身崖西六十里陡險
  遂成鎮西七十里要羅山中明嘉靖十三年分巡僉事方日乾檄主簿牟嘉績建鎮今廢
  渦山南八十里南接和順界
  太安鎮西五十里為太安驛太安寨 張浄鎮東三十里 宗艾鎮北二十里 宗艾寨在北定二都廢解愁鎮北三十里 解愁寨在北定三都廢 雷公寨在雷公村 山南寨在東寜四都 景上寨在東寜五都 白馬寨在南康一都 孤嘴寨在南康三都 燕竹寨在西安一都 清平寨在西安二都狄那寨在西安三都 西堖寨在西安四都 孫家寨在西安八都 温家寨在北定一都 獨北寨在北定三都 寨底寨在北定三都 長榆寨在北定三都 羊頭寨在北定四都 保安寨在北定七都上峪寨在北定七都
  盂縣
  榆棗關東北一百一十里伏馬關東北四十里滹沱河所經路通平山縣古設關今廢土人名榆棗口繇縣北至五臺路省志縣東北四十里誤
  伏馬關東北七十里舊名白馬關路通平山縣古設關今廢 白馬山東北七十里東有白馬關 圖經白馬之山牧馬之水出焉 唐志盂縣東北有白馬故關 金志有白馬山泉仇山滹沱水 元癸未河北西路都元帥史天倪徇山遂克三關不浹旬定四十餘砦
  六嶺關東北六十里路通平山縣 唐博野樂壽二縣介范陽成徳間每交兵先薄二城故常為劇屯徳宗以李寰守博野王廷凑叛二縣堅壁固守寰所領士𨽻右神策號忻州營牛元翼出深州寰亦引兵三千趨忻州廷凑邀之寰斬三百級追者不敢前後授横海節度使討李同㨗按軍不進乃罷忻州營博野趨忻州當繇盂縣
  兩嶺山西一百二十里陽曲界山勢如畫當二邑東西之交二十里無聚落
  十八盤關東北八十里平山縣界
  中社北六十里
  牽牛堡在牽牛山 牛村堡 杜村堡 洪塘堡 小坪堡 小湖堡 新莊堡 梁村堡 蔣村堡 郭秋堡 漢戸堡 凌井村堡 蘭村堡 樓里堡待賢堡 石假堡 西烟鎮 西烟堡 城武村堡樂平縣
  黄沙嶺東一百二十里接贊皇縣界嶺東為九龍關老人峯東六十里踞黄沙嶺隘口 爾朱兆至廣阿齊獻武王令遙授幷州刺史李宻募殷定二州兵五千鎮黄沙井陘二道 竇建徳援王世充命檢校幷州總管劉世讓率萬騎出黄沙嶺襲洺州 唐李諲承天寨記開府張公奉璋於黄沙嶺築徳化城 十八盤嶺贊皇縣西六十里山勢嵯峨林木叢茂中有小徑縈紆上下有十八盤
  鶴度嶺東九十里五代時北漢守險之地隘口有石城今𨽻直𨽻臨城縣嶺東下高卑迥殊號為天險 一名仙臺又名錦繡臺 元好問詩仙人臺高鶴飛度錦繡堂空去無路人言馬嶺差可行若比黄榆猶坦步 喬宇詩更⿰扌𭥍 -- 指西南佳勝處太行青翠接中條鶴度嶺在内邱縣西一百七十里 漫天嶺在鶴度嶺北 麥穗嶺在漫天嶺東 鶴度嶺關在内邱縣西一百七十里山髙惟鶴可度最為險要仰面攻者弗克 錦繡堂關與鶴度嶺關相聨
  馬嶺關東南一百里接邢臺縣界直𨽻設兵戍守 白巖山麓踞馬嶺隘口乃北漢守險地也遺址尚存東接邢臺縣境 王雲鳯詩厚坤忽擁太行脊上倚青天纔一尺瀑布直下三千丈六月時有氷花積鳴泉汨汨山翠微一泓不動玻瓈碧 馬嶺石橋
  松子嶺南四十里接和順縣界嶺北有小松水又有松溪水 蘇祐詩髙穿虎豹羣太行應絶頂 孫繼魯詩太行松子嶺天作出羣山
  静陽村縣東北漢劉崇置砦以扼周師北控井陘漫天南控黄沙黄榆 宋志樂平有静陽砦 金鎮一浄陽
  石人寨在臯村周二百步髙七十餘丈山狹而盤旋下有大石窰可容數百人繇窰門鳥道而上即寨也金元時閻甫閻顯率鄉人避兵於此巖間一石若兩人相負因以名寨
  安陽寨在北界都村 青花寨在野頭村 黒石寨在孔子村 石龕寨在白陽峪口 寨𥚃鎮 店上鎮忻州
  忻口北五十五里兩山中夾滹沱水寔晉陽門戸萬厯二十九年巡撫魏允貞用石甃堡險固可守 忻口諸山北五十五里山甚多踞滹沱曲鎮堡在焉 玉箭崖忻口北東岸俗名將軍背 忻口故城北五十里在忻口堡西半址存相傳漢髙祖自平城還師駐此築城水東有猫寨 宋志秀容有石嶺關忻口雲内徒合四砦 通典忻州因忻口為名 後周圍太原契丹救漢出忻代世宗遣符彦卿拒之以史彦超為先鋒戰忻口彦超左右馳擊解而復合者數四遂殁於陣世宗遽班師 遼應厯時周人侵漢以南院大王塔喇都統西南道軍援之周已下太原數城漢人不敢戰及聞特烈兵至周主遣郭從義尚鈞等率精騎拒於忻口特烈擊敗之獲其將史彦超周軍遁歸復所陷城邑
  雲内口西七十里龍門山北雲中水所經也宋孟良常守此明初巡檢朱徳亮守之亦名寨西隘口西至蒲閣寨通静嵐石隰等路北至沙溝寨通寜化寜武等邊嘉靖三十四年吉囊自寜化等處冦太原由此北出即雲内鎮一名雲内堡 省志寨西隘口乃雲内鎮也一名雲内堡忻州西北明洪武間置巡司後裁
  孟良城西北七十里蒲閣寨東又雲内口東有教場址存
  石嶺關南四十里界陽曲縣設巡檢司 通考秀容有石嶺關 定襄石嶺關甚險固 六郎城南四十里石嶺關北宋楊延昭駐兵於此
  赤塘關西南五十里路村一都東南入省城 唐赤塘關屬陽曲 金石嶺關專屬忻州 雲内赤塘一帶西南直通晉陽 東高西高二堡州治西北六十里地皆平衍唐宋戍石嶺赤塘二關郡置防禦團練使明不設兵嘉靖庚申諳達由寜武諸口入犯忻口迤西東高西高等都一帶平衍騎渡沙河直抵郡城入雲内口過赤塘直抵省㑹 赤塘谷西五十里白馬山谷即五代時劉赤塘所隱也
  白馬山西南六十里北連大嶺山西南界静樂 遼保寜初宋圍太原以北院大王耶律烏哲率兵徃援至白馬嶺遣勁卒夜出間道疾馳駐太原西鳴皷舉火宋兵以為大軍至懼而宵遁 北漢廣運六年三月遼乾亨元年也南府宰相耶律沙援北漢與宋將郭進遇於白馬嶺時遼兵阻大澗沙與諸將欲待後軍至而戰冀王迪里監軍穆濟等以為急擊之便沙不能奪敵烈等以先鋒渡澗未半為宋人所擊兵潰敵烈及其子蛙哥沙之子徳里突吕不部節度使圗敏黄皮室詳衮唐古等五將俱没士卒死傷甚衆㑹南院大王色珍兵至萬矢俱發敵軍始退
  牛尾莊巡檢司西南百里 牛尾莊寨在忻州西南九十里白馬山西南路通静樂縣界明洪武七年置巡檢司
  沙溝寨西北七十里洪武間置巡檢司
  貓寨北五十里白村里忻口東極險元設戍兵明正統末也先入石巨射退四十七騎寨獲全
  雲中山西北八十里與雙尖山連北界崞縣
  大嶺山雲中山西二十里北連崞縣黄嵬山西界静樂虎頭山寨遊邀堡胥東南二十里 代郡堡東北三十五里 三交堡西六十里 魏家溝寨王家寨胥西七十里 蔡尖寨西七十五里 髙崖寨西南七十里 麻㑹鎮堡南二十里 關城堡南四十里 上下閙峪二堡西四十里 米家寨西北六十里 南高寨西北五十里 部落堡北五十五里 呉家堡北四十里 高村屯堡東北四十里
  定襄縣
  蔣村東北二十里滹沱河北有蕎麥寨勢極峻聳隔河南對神山寨與玉池灣胥要地 明嘉靖末俺答破蕎麥寨
  神山寨東北十五里滹沱河南壘石山嶺北對蕎麥寨虎頭山西南三十五里西接石嶺關以形似名
  段木山東北四十里接大關 明嘉靖四十年土賊夜藏段木山晝出擄掠兵巡道王喬年及常參將設計誘之夜發兵擒獲四十餘人餘黨解散
  開門峪東南十五里一山中分相對如門 今盂縣故城名自開城相傳趙盾射龍於此
  龍頭山西北三十五里滹沱河水經其旁對水西忻口鎮玉池凹南三十里盂縣宋莊界
  叢𫎇山南二十五羣峯聯絡山尤聳峙
  上湯頭村山寨西北三十里崞縣板市界
  卧虎山北三十里
  青石村土寨東北三十五里五臺東冶村界
  五石峪山東二十里
  十八盤山東三十里盤旋而上一十八轉接五臺大關窰頭山東南二十五里上有羊腸産石炭
  東酈村堡東十里 劉暉村山寨東南十里 南王村山寨東南十五里 張村堡南十里 罈村堡南十里 智村堡西南十五里 長安村堡西十里 藍臺村堡西十五里 向陽村堡西北三十里 横山村甎堡北三十里 鎮安村堡東北二十五里 砂村山寨東北二十五里 芳蘭村堡東北三十里牛臺村堡東北三十里 芳蘭鎮 中霍村 横山村 南受羅村
  静樂縣
  兩嶺關東六十五里土城周三百五十步高一丈一尺兩嶺山高五里盤踞四十里兩山相對面北北嶺面
  東南東至石莊北至忻州界西至固鎮乃管涔山東北枝轉南折北之兩脊也西北諸鎮並榆林寜夏取道焉 明初調太原左衛官軍又置巡檢司守之洪武八年移巡檢司於順水村今在故鎮 兩嶺隘在縣東南六十里南通陽曲縣
  鹿徑嶺關西六十里嵐縣界路通岢嵐舊置巡檢司後裁 鹿徑嶺山一名鹿綻嶺西六十里蘆芽西出枝南度者在嵐縣界 趙吉士議據管涔鹿徑則宣大河保隔而為二而偏頭寜武直拊其背而㧖其吭 洪谷岢嵐洪谷即今鹿徑嶺道也詳岢嵐
  娑婆嶺隘東八十里土城如兩嶺明初調太原左衛兵守之洪武七年置巡檢司後司移天門關 婆娑隘西五十里有馬家㑹隘口 東北十里有石神嶺隘口通忻州界 西北三里有橋門嶺隘口 東南十餘里有楊寨溝隘口 南十里有懸鐘嶺隘口通忻州牛尾寨
  樓煩鎮南七十里東臨汾水西抵周洪山通交城縣本宋金縣也元改置巡檢司明因之洪武二年建樓煩巡檢司舊稱副巡檢以土人為之 樓煩城南七十里址存 通考憲州本樓煩監牧嵐州刺史領之唐貞元十五年别置監牧使 隋煬帝十一年秋九月自雁門郡入樓煩關以還 唐樓煩郡東南去理所二百五十里兵三千人 唐北有樓煩關 宋白續通典憲州故樓煩監牧 唐昭宗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憲州北漢因之領縣三樓煩 元池天池咸平五年以州地卑隘多水潦移治静樂軍之静樂縣遂廢軍又廢天池元池二縣入静樂非今樓煩鎮也
  故鎮巡檢司洪武八年
  風溝堡 武家莊甎堡 下馬城堡 高家堡 桑園堡 巾字山堡 磨管峪堡 鳯凰山寨 北馬房屯寨 西馬房屯寨 龍和寨 任家村寨 南樓煩鎮 閻市崖 天城店 西馬房鎮 北永安鎮代州
  雁門關古勾注東西陘之地雙闕斗絶雁度其間故名古有雁門關明洪武七年置代州振武衛轄六千
  戸所即代北四十里置關仍置守禦所景泰元年以都御史提督關務後用山西巡撫兼之關外大石牆三道小石橋二十五道北為廣武站轄隘口十八東為水峪為胡峪為馬蘭為茹越為小石為大石為北樓為太安為團城為平刑西為太和一名白草溝為水芹為吊橋為廟嶺一名夾栁樹為石匣一名鵰窩梁為陽武峪為元岡為蘆板口胥有堡 正徳十一年都御史李鉞於雁門東築七堡石牆呉城六𭅺以遏山隂之衝東梁坡亂石灘駱駝石以遏應州之衝天井梁以遏渾源州之衝雁門西築四堡八岔石匣小蓮花以遏馬邑之衝夾桞樹鵰鶚梁以遏朔州之衝 嘉靖十九年都御史劉臬請城雁門隘塞三百里高濶以一丈五尺為式掣回大同協守班軍分戍十八隘雁門平刑盤道梁為阨塞繇雁門東顧則平刑西顧則盤道梁介乎東者則水峪胡峪馬蘭茹越小石大石太安團城凌雲葫蘆焉介乎西者則太和白草八岔小蓮夾栁燕水鵰窩元岡焉是所名十八隘也自宋有之而州西二十二里陽明堡正走晉陽道都御史許守謙兵備張惟誠砌築甎石為内助之險 野史代城之北層巒疊嶂四十里至雁門節節高上直在雲端關外即古沙漠地二十里至廣武站視關又在十里之上即宋楊六郎屯兵故址烽墩鱗鱗俱在嘉靖時吉囊從冦家梁入犯忻州崞縣一帶蓋冦之行必於山巔高阜處故名山脊曰梁萬厯三十三年巡撫李景元為築牆之議綿亘十五里堅固精好外䕶雁門内鞏省㑹冦不敢窺焉 楊六郎寨雁門關北口東山上𨽻馬邑縣在縣南五十里其西五里有佳吉寨 傅家坪土橋石橋皆在雁門關三關志雁門封山表郡舊矣十八隘自宋有之宋失山後以此為防 山西之關四十有餘皆踞隘保固而聳拔雄壯則雁門為最 喬宇雁門山記午上關折西躡高嶺絶頂四望則繁峙五臺聳其東寜武諸山帶其西正陽石鼓挺其南朔州馬邑臨邊之地在其北 鄧亨疏代州雁門關西抵寜武偏頭東連紫荆倒馬逼近朔州威逺為京畿之藩籬作山西之屛垣自正統景泰年間以來也先俺答節從雁門關東茹越等口入冦直至忻州繁峙五臺等州縣考之郡志亦云外遶羣山中開平壤自古戰守之區論之目前則偏頭寜武地方之要害相為甲乙圖之深遠則代州雁門關隘之𦂳關尤當注意
  雁門守禦千戸所在布政司北三百六十里東至水峪口代州界二十里西至盤道梁堡三十里南至代州界三十里北至廣武城二十里東南到代州治 爾雅八陵西俞雁門是也郭璞曰即雁門山山海經雁門者雁飛出於其間 吕氏春秋雁門九塞之一 五朝志雁門有關官有長城有纍頭山有夏屋山 通典雁門郡南二十里有東陘關甚險固 唐志雁門有東陘關西陘關 宋志雁門有西陘胡谷雁門三砦金志雁門有夏屋山雁門山滹沱水鎮三雁門西陘胡谷 趙武靈王北畧中山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登黄華之上召樓緩謀彊兵 趙將李牧常居代雁門備邊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約曰冦即入盜即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冦每入烽火謹輙入收保不敢戰如是數嵗亦不亡失然冦以牧為怯趙王讓之牧如故乃使他人代將出戰數不利復請牧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許之牧至如故約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乗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冦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冦大率衆來入牧多為竒陣張左右翼擊大破之殺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嵗不敢近趙塞 漢元光元年十一月中尉程不識為車騎將軍屯雁門 五年發卒萬人治雁門阻險 六年遣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失道而還 元朔元年三月冦入雁門敗都尉殺畧三千餘人遣將軍衛青出雁門獲首虜數千級 北齊河清二年周師及突厥至幷州望齊軍營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鐡何可當耶乃還至陘嶺凍滑鋪氊以度馬寒瘦膝已下皆無毛比至長城死且盡截矟杖之以歸 隋大業十三年雁門丞陳孝意奔還雁門雁門人殺之以城歸劉武周 唐大厯十三年回紇襲振武攻東陘入冦太原河東節度使鮑防與戰於陽曲敗績代州都督張光晟又戰於羊虎谷破之冦乃去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尼瑪哈由雁門趨太原所過皆陷 明景泰元年刑部右侍郎江瀾督修雁門關 雁門關巡檢司
  國朝雍正四年
  廣武城在布政司北三百八十里東至茹越口堡九十五里西至朔平府馬邑縣界二十里南至代州六十里北至大同府應州界十里 雁門關守備初駐代州嘉靖二十三年移駐廣武城 廣武西二十里至太和嶺太和二十里至水勤口水勤二十里至弔橋嶺弔橋三十里至廟嶺廟嶺三十五里至石匣口石匣十里至陽武峪陽武二十里至元岡口元岡三十里接寜武關之蘆板寨 廣武東十五里至水峪口水峪三十里至胡峪口胡峪二十里至馬蘭口馬蘭三十里至茹越口茹越三十里至小石口小石十里至大石口大石四十里至北樓北樓五十里至太安嶺太安五十里至團城口團城五十里接平刑關之平刑嶺 廣武城東横背嶺又東為葫蘆口又東為凌雲口又東為水峪口廣武城西為太和口又西為白草口又西為八岔口 廣武墩南十三里至雁門北口北口十里至雁塔雁塔十里至南口南口十里至代 廣武北傳烽渾源州繇山南孤山墩應州繇山南羊腦墩山隂縣繇山南圪塔墩而傳崞忻州北則繇蘆板東則繇代柏林崖至班聶 三關志廣武當朔州馬邑大川之衝通忻代崞峙諸郡縣之要道凡由大同左右衛而入勢當首犯東越廣武則北樓平刑皆敵衝也西越白草溝則夾栁樹鵰窩梁皆要害也雁門警備於是為急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俺答糾青台吉呪剌哈哈剌漢及叛人髙懐智李天章等冦廣武南掠太原抵平陽韓信嶺乃還
  白草溝 勾注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一名西陘上為太和嶺後為白草溝即廣武舊站通雲中 史記正義代州雁門縣有勾注山 勾注徑勾注山之仄漢髙帝自晉陽至平城繇此越代谷 水經注陘山南北有長嶺嶺上東西有通道即鉼鐙也 魏勾注碑北方之險有盧龍飛狐勾注為之首 括地志勾注山一名西陘山夏屋山一名賈屋山在雁門縣 蘇厲遺趙王書秦反巠分先俞於趙徐廣曰爾雅曰西俞雁門是也正義曰巠音邢分字誤當作山字括地志云勾注山一名西陘山在代州雁門縣西北四十里俞音戍郭注云西隃即雁門山也按西先聲相近蓋陘山西隃二山之地並在代州雁門縣皆趙地也穆天子傳北巡至於鉼山之隊東升三道之隥獵於
  山北大風雨雪作黄竹之詩以歸 金志縣有西陘鎮
  廣武故城州西十五里陘口之南即漢械繫婁敬地廣武城在馬邑縣南八十里韓王信與匈奴屯廣武以南漢兵大破之即此漢為縣屬太原郡 雁門廢縣州西北四十里即漢廣武縣隋改雁門有東西陘二關今廢 漢平城廢縣在雁門縣之西 括地志廣武故城在代州雁門縣勾注山南四十五里 通典廣武縣故城在雁門縣西南有勾注山一名西陘山舊唐志漢廣武縣隋為雁門縣 明一統志廣武
  故城在代州西一十五里 漢營隂館即今治魏徙雁門治廣武今州西故城㝷還隂館營上館城 漢高帝七年十月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黄等屯廣武以南冦晉陽將軍周勃酈商夏侯嬰破之追至離石定雁門樓煩諸縣夏侯嬰三陷陣 漢文帝後四年冦大入雲中代屯勾注後五年冦三萬騎入雲中故楚相蘇意為將軍屯勾注 應劭曰山險名也在雁門隂館 魏牽招為雁門太守鮮卑步度根泄歸泥等將部落三萬附塞招自將歸泥等討軻比於雲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鮮卑附頭等十餘萬家繕治陘北故上館城置屯戍以鎮内外 晉咸和三年趙石虎以五千騎伐代代王紇那戰於勾注敗績奔大寗 元魏皇始元年八月自將兵四十萬南出馬邑踰勾注燕幷州牧遼西王農棄城遁幷土悉降 武定元年八月齊獻武召夫五萬於肆州北山築城西自馬陵戍東自土隥四十日罷 周保定四年正月伐齊元帥楊忠以突厥衆壞齊長城而入席卷三十餘鎮齊人守陘嶺之隘忠擊破之留其裨將楊纂屯靈邱以為後拒而自以兵攻晉陽不利引還纂亦解歸 隋大業十一年八月北巡始畢勒騎四十萬謀來襲義成公主遣使告變乃疾馳至雁門始畢兵亦至圍雁門城中兵民十五萬食止支二旬諸屬城皆破惟崞城守始畢急攻雁門矢及御前蕭瑀請諭將士不復東征髙麗厚為賞格且使人於義成公主以詔書繫木浮水以出徴兵從之九月唐公李淵子世民應募説屯衛將軍雲定興曰始畢以我倉卒不能赴援宜晝引旌旗夜鳴鉦鼓必謂我救兵大至不戰遁矣定興從之㑹義成公主亦使使告始畢曰北邊有急乃解圍去遂入樓煩關以還 按魏徙雁門郡治廣武今廣武廢縣也郡尋還隂館隋開皇五年改廣武曰雁門縣即魏所徙郡治今廣武舊站也 唐武徳二年始畢可汗佐劉武周以五百騎入勾注宋太平興國五年三月契丹十萬騎入雁門代州刺使楊業率麾下數百騎自西陘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大破契丹殺其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多囉自是見業旌旗輒引去 雍熙三年三月都部署潘美自西陘入與契丹兵遇追至寰州破之神衛軍都校薛超從潘美北征至雁門西陘路與遼師遇敗之斬首五百餘級超連被創血濡甲縷部分軍士自若 熙寜七年沿邊増修戍壘起舖舎雁門以北稍侵入蔚應朔三州界遼遣使來言疆事詔太常少卿劉怩境上㑹議八年春遼使蕭禧來㑹於大黄平議不能决初遼⿰扌𭥍 -- 指蔚朔應分水嶺土隴為界及行視無土隴乃曰但以分水嶺為界凡山皆有分水無可⿰扌𭥍 -- 指據遼復遣蕭禧來致圖書詔知開封府韓縝代怩復遣使知制誥沈括先報聘括詣樞宻院閲故牘得頃歲所議疆事書⿰扌𭥍 -- 指石長城為界去今所争黄嵬山三十餘里言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括至遼遼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之籍數十以應之遼知不可奪遂舎黄嵬而以天池請括還王安石進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於是詔縝割畀遼東西失地凡七百餘里其後遼復包取兩不耕地下臨雁門遂起用兵之釁時提㸃河東刑獄蔡廉上言不可失要險起冦心不聽 兩鎮三關志北方之險盧龍飛狐勾注為之首宋之立國不競於岐溝之戰未能復盧龍不勝於陳家谷之師未能復飛狐兹又無名捐此不能全勾注譬之防川堤障悉淪何以遠溺故嘗曰宋之南渡不在於汴京之括金而在於分水嶺之畫界宋之遂亡不在於瓊崖之覆舟而在於襄鄧之失守 尹耕宋割分水嶺論夫地險有二山水是也水險主客共之山險主可專利宋人所割分水嶺之地今不可考然嘗登雁門踰夏屋極目於勾注廣武之間而知陘山形如人字一脊中分山南據脊則利歸山南山北據脊則利歸山北遼人所以拳拳於此也 金朔州鄯陽縣有桑乾河太和嶺天池雁門關覇徳山而代州雁門縣有夏屋山雁門山有雁門西陘胡谷鎮是雁門勾注之險分𨽻朔代元破野狐嶺軍所以易於長驅深入也 元戊寅穆呼哩自西陘由太和嶺入河東攻太原忻代澤潞汾霍等州悉降之遂徇平陽 金興定二年八月己酉元遣穆呼哩等帥步騎數萬自太和嶺徇河東乙夘收代州己夘十月復由雲中歴太和寨入葭州 元大徳五年興屯田於太和嶺之間分山隂雁門馬邑鄯陽洪濟金城寜武七屯 韓安國曰孝文帝嘗擁天下之精兵聚之廣武常谿 三關志雁門郡治廣武井水鹹苦民擔輦遠汲徃返七里漢建興四年魏雁門太守牽招凖望地勢因山陵之宜開廣武渠注水城内甚得其濟
  峪口州南東西二峩之中南入五臺界 峩嶺曲徑通微盤折而上越嶺復盤折而下五里至五臺白崖村
  峩口州東南六十里接繁峙界有峩口寨堡 西二十有黒山寨堡
  水峪口廣武站東十五里 翁萬達疏自水峪鴉兒崖起東至馬蘭口霍家坡止為垣五十三里有竒増添敵臺九十六舖屋二百八十八品窖五萬四千八百
  胡峪口水峪口東三十里
  葫蘆口廣武横嶺背東 横嶺盤道勢最糾結故明時垣工最詳
  凌雲口葫蘆口東北少東南至水峪口 翁萬達疏自凌雲口莱樹溝起至大安口閻家嶺止為垣四十五五里有竒石塹三十之一増添敵臺一十八舖屋五十四自凌雲口黄沙坡起東至大安嶺盡境及葫蘆頭横牆地止為垣二十丈五尺削崖垣二里有竒増添敵臺五十四舖屋一百二十六品窖六千九百二十四
  馬蘭口凌雲口少西北錯繁峙應州界 翁萬達疏自霍家坡起東至凌雲口黄沙坡止為垣四十里有竒増添敵臺八十一舖屋二百四十三品窖七千九百
  七里堡西七里 馬站堡西十五里 古城堡西十五里 八里堡西二十里 窰子頭堡西二十里 陽明堡西二十二里 茹解堡西三十里 平城堡東五里 二十里舖堡東二十里 門王堡東二十里聶營村堡東三十里 下社村堡東四十里 梨
  園堡南七里 下田堡西北七里 上田堡西北十五里 花家村堡西北二十里 宇文堡西北二十里 常河堡西北二十里 官園堡西北三十里磨方堡東北十五里 薄村堡東北十五里 赤土堡東北二十里 馬村堡東北三十里 三家村堡東北四十里 望台堡東北四十里 鹿蹄澗堡東北四十里 胡峪堡東北六十里 髙村堡東南八里 金盤村堡東南十里 選仁村堡東南十五里下庄村堡東南十五里 東帳村堡東南二十里黒山庄堡東南四十里 堡子土堡西南十五里
  趙村堡西南二十里 徐村堡西南二十里 閻村堡西南二十五里 白水堡西南十七里 下茹解堡西南三十里
  五臺縣
  石盆口縣東十五里為茹村繇茹村而東至石盆洞口繇石盆洞口入東北一谷為上峪袤四十五里路通高洪口臺懷鎮射虎川長城嶺繇石盆口南為下峪一水中流兩山夾岸路南通牛道嶺東南通黒山關石盆口東山有柏寨有石盆溝 北漢天會十一
  年三月招收指揮使閻章以石盆砦⿰⾔𭥍 -- 詣宋鎮州降
  髙洪口東南七十里南連石佛口北接大峪口路通阜平縣關口山明洪武九年置巡檢司 上峪北山下為河口村虒陽河清水河滙此又上為高洪口又渡河北至松巖村入峪四十五里至是少平 高洪口巡檢司今寓城中
  長城嶺由高洪口沿河至石嘴村北進則臺懐鎮又繇石嘴北上過紅崖為射虎川又北鐡舖村過盧家莊子東上二里至長城嶺直𨽻龍泉關界 龍泉關東臺東南六十里
  大峪口東北五十里福勝都東通阜平縣西通崞縣北通繁峙縣明永樂八年置巡檢司今裁 縣東北四十里為竇村鎮繇鎮東少北至南道頭又東至大峪口又東北至香城溝夾道山泉多虎豹又盤山而入至繁峙縣界西瓦梁
  飯仙口東北一百二十里明永樂九年置巡檢司今裁西南二十里有狐野口又西北二十里有趙勝口
  石佛谷東南五十里百蘭都
  黒山東南九十里接平山縣界山東為黒山關 小峪兩山夾水一日度河者數十至耿家莊蓮花盆東入一谷翳林飛瀑為懸鐘堂又過砂崖吕家莊至黒山關 自黒山關下抵縣城百里澗山行水流逶曲即東峪溝也 油盆池在黒山下
  摩天寨東北九十里峭壁插天高二十餘里上平地數頃可馳射 摩雲山 唐末蒲絳民避亂五臺壁摩雲山羣賊徃攻不克李罕之以百人攻拔之衆號李摩雲
  曹寨南七十餘里峻峋拔起四面石壁滹沱繞其下國朝順治六年姜賊據之總兵李延壽募壯士登寨軍中夜先擊鼓以亂賊之聽乃鑿石下鐵椎如猿狖攀援而上賊不為備遂破
  竇村鎮
  國朝順治六年姜黨穴竇村鎮宣府總兵李延壽聲言牧馬代州刻期繇峩口進兵出賊不意夜驟馬竇村賊驚遁縱擊無一脱者五臺圍解
  臺懐鎮康熙五十二年設營墩汎三𨽻縣地餘𨽻繁峙金剛庫康熙五十二年設營墩汎四
  水月堂寨東北七十里上如覆甑下如壁立 元黄寨豆村山東山高峻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武寨東四十里險峻 ⿰扌𤓰 -- 抓髻寨南三十里 狐突寨南四十里 槐隂堡立崖上東冶堡 東峽堡 髙家莊堡 穡頭堡 建安
  堡 河邊堡 兩澗堡 泉巖堡 郭家寨堡繁峙縣
  茹越口堡北六十里明正統十年築在布政司東北九十三里東至小石口堡二十里西至廣武城南至繁峙縣六十里北至大同府應州四十里 應州南三十里為茹越北口龍灣山南四十里為茹越北口宋志有繁峙茹越大石義興冶寳興軍瓶形梅回麻谷八砦 金志繁峙縣有茹越鎮 後唐末詔應州修茹越口 遼以雲州為西京則茹越之路自通明正統十四年九月瓦剌繇茹越口入掠忻崞繁峙五臺
  小石口堡東北八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築在布政司東北四百一十里東至北樓城三十里西至茹越口堡二十里南至繁峙縣四十里北至大同府靈邱縣界二十里 應州東南三十里大石口同 小石峪北二里有大石峪水𨽻應州小石峪有小石峪水𨽻應州
  大石口堡東北八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築 宋端拱元年遼人自大石路南侵知代州張齊賢預簡廂兵千人為二部分屯繁峙崞縣下令曰代西有冦則崞縣之師應之代東有冦則繁峙之師應之比接戰則郡兵集矣至是果為繁峙兵所敗 宋張耆言契丹雲應蔚朔四郡間遣人以文移至幷代非觀邊虛實即欲察識道路宜宻諭代州自雲應蔚至者繇大石口入自朔至者繇土隥入餘間路塞之以示險 金志繁峙縣有大石鎮
  北樓口城東北一百一十里布政司東北四百二十里東至平刑關六十里西至小石口堡三十里南至繁峙縣界四十里北至大同府廣昌縣界二十里 明正徳十一年城北樓諸堡凡十有一幷設北樓倉北樓北口在應州東南四十里 北樓口南通朗嶺關 嘉靖二十三年置游擊將軍别為營駐北樓口三關叅將守備分駐北樓口各一員 唐武徳七
  年頡利願欸北樓關請互市上不之拒 胡松荅翟中丞書雁門守備雖帶管其地然設在代州勢難遙制且代城甚堅其中固有代州振武衛與按察分司自足捍禦宜改置北樓口使備東十隘 王家屛三邊修守記甓二城北樓廣武増築土堡六古計砂澗福連房大營屯黒圪塔中莊
  朗嶺關舊名狼嶺東一百里應州南四十里路通應州界振武衛守備關下有馬跑泉
  平刑關東一百三十里路通靈邱縣 一名瓶形雁門關東二百三十五里路通靈邱縣西北連渾源州大寨口南接正定府阜平縣界 平刑營在布政司東北五百里東至直𨽻阜平縣界三十里西至繁峙縣一百三十里南至直𨽻阜平縣界十八里北至大同府渾源州一百二十里 大寨頭關在渾源州西南一百一十里 明設守備一員百戸一員征撡馬軍五百名守堡旗軍一百八十四名 金志繁峙縣有瓶形鎮 宣府鎮摘兵三千在平刑關駐劄專應援呉王口别鎮兵三千在廣昌縣駐劄專應援浮圖峪插箭嶺等處 嘉靖二十三年巡撫都御史曽銑議大城雁門長城自老營丫角山至平刑關東八百餘里 楊博據要害疏大同則當守渾源靈邱廣昌銀釵驛馬等嶺協同保定鎮巡固守紫荆倒馬馬水口等處使不能越關而南山西則當守陽方神池老營堡偏關等處使不能越關而西其五臺繁峙平刑設在關外尤當一體戒嚴 明設平刑軍站去砂澗驛太白驛各七十里
  平刑關巡檢司雍正九年巡撫石麟 題請繁峙縣平刑關距縣治一百三十里路通直𨽻深山曲徑甚屬險要應裁平刑倉大使設平刑關巡檢專司巡緝兼理倉務
  馬蘭口西北六十里代州應州界 翁萬達疏自馬蘭峪起東至平刑關止為垣三十九里塹十之一増添敵臺五舖屋十五品窖一萬六千九百四十五
  車道場口北樓營迤東南
  太安嶺北樓城迤東東至鷂子澗溝十五里迤東接平刑營汛南至大營堡三十二里西至下角峪石罅嘴三十里迤西接北樓營汛北至石罅嘴二里迤北接渾源營汛 翁萬達疏自太安嶺起東至平刑關三嶺子盡境止為垣七十三丈増添敵臺八十九舖屋一百六十七品窖一萬四千七百四十八
  臺懐鎮大名烟西六十里至峩口接代州東路汛 獅子窩東至金閣嶺墩接五臺縣地
  東城嶺在縣西南
  峩嶺東南五十里越嶺至五臺大柏舖
  西瓦厰村縣南五臺界繇東瓦厰村上金嶺入臺山故縣堡 三泉堡 砂澗堡 太白堡 楊興堡崞縣
  夾栁樹堡西北六十里明正徳十一年築 盤道口宋土隥砦宋志崞有蘆板陽武石峽土隥四砦 張耆言契丹文移自朔至者宜繇土隥入以示險 唐武徳中上問劉世讓以備邊策答曰突厥數南冦者恃有馬邑為地耳如使勇將屯崞城厚儲金帛以招降者數出竒兵畧城下踐禾稼不踰歲馬邑可圖也上曰非公無可任者乃使馳驛經畧於是世讓至馬邑高滿政以地來降 宋雍熙三年十二月代州副部署盧漢贇敗契丹於土隥堡 雍熙中代州楊業戰没上訪近臣以䇿齊賢請行即授給事中知代州與部署潘美同領緣邊兵馬是時遼兵自胡谷入冦薄城下神衛都校馬正以所部列南門外衆寡不敵副部署盧漢贇畏懦保壁自固齊賢選廂軍二千出正之右誓衆慷慨一以當百遼衆遂却先是約潘美以幷師來㑹戰無何間使為遼人所得齊賢以師期既漏且虞美衆為遼所乗既而美使至云師出幷州至北井得宻詔東師敗績於君子館幷之全軍不許出戰已還州矣於是遼兵塞川齊賢曰賊知美之來而不知美之退乃閉其使宻室中夜發兵二百人持一幟負一束芻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幟燃芻遼兵遙見火光中有旗幟意謂幷師至矣駭而北走齊賢先伏土兵二千於土隥砦掩擊大敗之擒其北大王之子一人帳前舎利一人斬首百級獲馬二千器甲甚衆 翁萬達疏自夾栁樹西界小西溝起東至水峪口鴉兒崖止為垣十五里増添敵臺一百舖屋三百盤道口堡布政司北三百七十里東至雁門所三
  十里西至陽方口堡六十里南至崞縣七十里北至朔州六十里
  陽武峪西南六十五里 陽武堡有楊六郎寨 秦太子扶蘇軍於此有太子崖 唐大厯十三年代州都督張光晟擊敗回紇於陽武峪 後唐清泰三年遼太宗繇陽武峪入雁門抵太原敗唐兵 宋都巡檢使楊延昭守陽武峪驍勇善戰遼人憚之時部將孟良焦贊同守焉 嘉靖二十年七月俺答由左衛猪兒窊入掠馬邑朔州遂入陽武峪抵太原 明正徳間崞縣閻俊自陽武峪抵寜武關沿山鑿石架橋宋左拾遺張齊賢疏自河東初下臣知忻州捕得遼納米典史皆云自山後轉盤以授河東以臣料遼能自備軍食則於太原非不盡力然終為我有者力不足也河東初平人心未固嵐憲忻代未有軍砦入冦則田牧頓失擾邊則守備可虞及國家守要害増壁壘左控右扼疆事甚嚴恩信已行民心已定乃於雁門陽武峪來争小利此其智力可料而知也 陽武峪巡檢司縣西七十里
  石佛谷石佛峪口西三十里北接朔州界元末用石壘寨明因之南通廟嶺其西北有郎嶺關明洪武七年千戸王原築 郎嶺口在西北四十里 雁門有東陘西陘之險崞縣有陽武石門之險 朔州西南七十里翠峯山東連石碣峪 唐志崞有石門註石門關即今崞城也
  蘆板口西南六十里明時傳烽崞縣繇蘆板始 金志崞鎮一蘆板 蘆板寨巡檢司明設今裁
  鵰窩梁口北八十里 胡松答翟中丞書五寨堡逺距偏頭寜武二關幾可二百里許敵小至要不敢深至其域大舉則將自保不暇是亦無用之贅員也莫若移五寨守備於夾栁鵰窩梁之間使守西隘八口
  蓮花口堡明正徳十一年築 蓮花口西為盤道梁界嘉靖二十年七月俺答繇小蓮花口火燒溝入繇
  山頂牛心寺宋家溝白九川廟嶺梁南下是月復繇此口出 牛心寺口北五十里 宋家溝口北五十里 白九川口西北四十五里 廟嶺梁西三十里王野梁口北五十五里此與夾栁樹路相通明嘉
  靖後修内邊首及王野梁
  八岔口堡明正徳十一年八月提督都御史李鉞經畧關東西隘口各築堡置官守之八岔小蓮花於是創築堡焉
  弔橋嶺北二十里上有秦王寨 弔橋嶺巡檢司後改入石嶺關𨽻陽曲縣
  元岡口堡西南八十里 有孟良城址存堡南十里有焦贊寨
  石匣口西北四十五里
  平山梁口西北三十五里
  燕兒水口北六十里
  羅漢洞口西南七十里 胡松答翟中丞書代朔崞峙之間土名魚兒川等處地頗曠衍截長補短方可數千頃許比縁四方亡命逋逃於此俱治有屋廬伏藏間諜至難詰禁又斬伐山木日相吞食宜擇為衆所推者使為保長總小甲以管轄之防秋則授之器甲令擺邊
  唐林崗南五十里南北通衢三關要道
  上陽武西四十里 咸陽西北二十里 清安堡北三十里 段家堡 南高堡 朔寜堡 榆灣堡 焦家堡 西莊堡 神山堡 橋溝堡 茹莊堡 天寜堡 大常堡 懐化堡 辛莊堡 半址堡 雙山堡 南賈堡 上封堡 同樂堡 貴茹堡 崇仁堡 横道堡 白石堡 班聶堡 天涯寨 茹岳堡 天家堡 天元堡以上土堡原平堡 清安堡清和堡以上甎堡










  山西通志巻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