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七 山西通志 卷十八 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十八
  山川
  平陽府
  臨汾縣
  姑射山在縣西三十五里冀州圖經西入文城郡以山為界有故堯城及堯祠山迤南姑射洞一名神居洞宋政和八年勅立又有蓮花洞西北有分水嶺 莊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 述征記堯廵登姑射山五朝志臨汾有姑射山通典暨唐志胥同路史姑射山在
  臨汾廣固北平陽界曰平山是為壺口山 平山一名壺口山又名姑射山酈道元以為尚書之壺口邢雲路仙人跡詩序姑射山有樵夫遇仙人圍棋爛柯處棋石并足跡在焉 張方杲南北二仙洞記從參峪騎行八九里至白石坡更上四五里有石梯下臨無底峭壁仄立捫藤緣栢而上得坦途山至此猶堂宇之有門也過此則峰迴磴轉仰插千尋俯慿萬仞俄而有廟翼然從覆巖下出即蓮花洞也洞口傾塞不知蓮花尚無恙否循鳥道而上為照天池池在山巔一泓瑩然為南北洞之樞紐從北洞矚南洞近在眉睫而深谿界之紆行十里乃逹南洞即仙人洞也洞側有唐碑光可鑑人已而坐怪石撫孤松拭粧樓之鏡影聼石枰之棋聲 唐景成子棲姑射洞蛻臥石上千歲如生後唐洪崖子亦棲此得道蓮花洞一名鹿女洞呂陽詩鹿女已從塵外去蓮花猶傍洞前開 王惲北洞詩南山截然如案齊東山兩崖如抱圍 山海經海内北經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郭璞注列姑射山名也山有神人河洲在海中河水所經者莊子所謂藐姑射之山也備考
  平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即姑射之支也平水出焉山海經平山平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是多美玉毛麾康澤王廟碑自壺口而西南二百餘里曰平山水潛其下曰平水 金志有姑射山平水壺口山汾水
  臥虎山在縣東三十里以形似名南為世從山
  浮山在縣東南三十里相傳洪水横流隨山消長九孔山在縣西三十五里姑射山前九孔相通深不可測一名石孔山
  礬石山在縣西北五十里有石似礬因名
  分水嶺在縣西北姑射山之西乃蒲縣界北周書所謂汾水關也分汾古通用
  漫天嶺在縣東北五十里與龍角山東西相距
  桃花洞在澇河渠
  郇保山元大德七年晉寧地震山移將近孝子李忠家分為二行五十餘步復合
  汾河在縣西二里繇洪洞南入縣境又南入襄陵境水經汾水西南過高梁邑西又南過平陽縣東 水經注黑水與澇水合逕高梁城北西流入於汾水又南逕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納公子重耳於晉殺懷公於此竹書紀年晉出公三十年智伯瑶城高梁漢高帝十二年以為侯國封恭侯酈介於斯邑也汾水又南逕白馬城西魏刑白馬而築之故世謂之白馬城今平陽縣治汾水又南逕平陽縣故城東晉大夫趙鼂之故邑也應劭曰縣在平河之陽堯舜並都之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漢昭帝封度遼將軍范明友為侯國王莽之香平也晉立平陽郡治此矣水側有堯廟前有碑魏土地記曰平陽城東十里汾水東原上有小臺臺上有堯神屋石碑永嘉三年劉淵徙平陽於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二寸二分龍紐其文曰有新寶之印王莽所造也淵以為天授改永鳳二年河瑞元年又南與平水合得者因增淵海光三字而獻之 明嘉靖時疏渠十四道後以淤徙不常廢
  平水源出西南平山下東流至城西五里為平湖南流至襄陵北門外入汾一名晉水 水經注水出平陽西壺口山尚書所謂既載壺口治梁及岐也其水東逕狐谷亭北春秋時狄侵晉取狐㕑者也又東逕平陽城南東入汾俗以為晉水非也
  黄蘆泉在縣東二十五里源出臥虎山麓宋慶厯三年嘗引入城
  澇水一名黒水源出浮山烏嶺下合小澗溝西流經縣境至城北高河入汾 源出烏嶺合出龍角山之潏水高梁水又㑹龍神溝金水河西流至樊家莊石堰穿永利渠唐嘗引入百金泊今有城東北西三渠通考有姑射山又有故堯城縣潏汾沁平營五水
  澐泉在縣東南二十里東亢村周三畆六分古名深泉金易曰亢元易曰澐有神祠禱雨輙應有澐泉渠
  古井在城内東南隅白塔寺前旱不涸
  滿水井在縣南十里伊村五井存一不汲輙滿雖炎旱亦然
  馬跑泉在縣西南二十里周三丈深不可測
  灰泉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壇底村注汾
  金龍池在縣西南三十里出平山下太平寰宇記晉永嘉中有韓媪者野中見巨卵持歸育之得嬰兒字曰橛兒方四歲劉淵築平陽陶唐金城隨築隨壞不能就募能成者橛兒應募變為蛇令媪遺灰誌其後謂媪曰慿灰築城可立就竟如所言淵怪之逐蛇至平山之麓入山穴中露尾數寸使者斬之忽有泉出穴滙為池遂名金龍
  嘉泉在縣西十里周六十五步
  永利池一名蓮花池在城西北隅周四百四十步深七尋
  天井在縣北五里汾河東晉將曹抽襲趙平虜卜休於此
  堯井在堯廟殿前相傳堯建都時鑿
  襄陵縣
  姑射山在縣西十二里三嶝山北高二百丈盤踞二十里東控龍子祠南連平山西北胥連臨汾山峪山胥平峰 喬宇姑射山記姑射自西北蜿蜒而來平其支石孔其陽三磴其鈎帶泉抱山麓而出紛紛的的如星拱然予命僕夫穴盖一石聚石而計有百十餘穴流珠噴玉皓然清瑩併歸八渠溉襄陵西北之田四十餘里而東入於汾
  臥龍山在縣東南四十里高千丈盤踞八十里東連翼城山峪南連喬山西控安李村北連龜山上有三峰中峰尤高山上山下胥有泉其枝附者為龍泉頂一名崇山一名大尖山隋時千尺大蛇臥其上西嶠有臥龍祠巔有浮圖山勢旋繞一徑迤邐接曲沃東北界 陳敏監邑仲威公禱雨記臥龍祠在東山谷中左肱疊嶂右瞰平川簷楹縵迴地勢爽塏真神棲之勝所也 唐時釋曇璲寶應元年至崇山二兎引徑入山巔起浮圖後代宗賜號慈濟云
  桞溝坡在縣東二里汾渡東岸
  龜山在縣東三十五里臥龍山北高三百丈盤踞四十里東連浮山翼城山峪南連臥龍山西控東張村北連離凹山山脊突起似龜石紋横織有二峰北峰高其前附者為壽星後附者為少石
  少石山在龜山後有石洞相傳留侯辟穀地側有黄石公洞
  分水嶺在縣東南四十里龜山之西南北袤二十里有竒
  壽星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土人名南岱
  喬山在縣東南四十五里接曲沃境高四百丈盤踞五十里東南胥連翼城山峪西控狄家莊北連臥龍山山有二峰北峰尤高竒石裂紋直下如削
  石牛嶺喬山東北支也相傳老子過此青牛化石盖石色多青云
  白崖在趙曲鎮東南
  赤土坡在縣南十里東柴村南土胥赤
  二郎溝在縣南二十里有雲幽洞相傳白犬出没崖山躍入崖穴田夫掘得小洞内有二𭅺神像一犬宛肖因名二𭅺溝辛珍遊記邑南十五里溝名二𭅺遠望之平原沃衍惟崇墉數十堵罙入中則峰巒崒嵂澗溪幽邃松柏竹卉森葱蓊鬱懸崖聳壑蔽日拂雲闢險而通橋路鑿崖以為陶復亭臺廊閣委曲軒豁不數百武而全勝如畫襄陵竒觀也
  龍鬭峪在縣西南二十里高三四百丈盤踞五十里東控黄崖村西連鄉寧山峪南連三嶝山北連華池峪峪胥平峰上有天橋趙孟頫詩天門高處兩仙橋相傳雙龍鬭於此其中有龍鬭神祠嶔𡼭洞豁似閶闔對列三嶝山之北峪也
  三嶝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後有盤龍山傍有摩雲頂高三百丈盤踞三十里東控梁段村南連九龍山西連鄉寧山峪北連龍鬬峪中有一峰聳峭立雲表其形三磴緣級而升昔人詩未雨先占嶺上雲 名山志三嶝山在襄陵縣西南十五里其山袤九十餘里其形三嶝其北有龍鬭峪内有龍鬭神祠 萬澍詩方從狼尾三盤上更到龍腰九曲看
  盤龍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山勢盤繞似游龍
  摩雲頂在盤龍山側
  九龍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三嶝山南高三百丈盤踞四十里東控賈朱村南連太平侯村峪口西連鄉寧舖頭峪口北連三嶝山山胥平峰山脊九曲似游龍之夭矯
  狼尾坡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三嶝山南多石磴
  青石坡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兩乳山在縣西南七十里雙峰似兩乳乃鄉寧之界也仙人坡在安李村西南相傳赤脚大仙至此石上有足跡
  平山在縣西十二里姑射之支山也高二百丈盤踞二十里東控龍子祠水源南連伯王坡北則姑射山也山胥平峰山下出泉𣲖分十二官河山麓建祠曰勅封平水泉之神
  華池峪在縣西十五里高百丈盤踞三十里東控浪泉莊西連谷家山南連龍鬭峪北連王莊峪口中有一峰峪内有石洞滴水如珠輒雨
  焦石嶺在縣西十七里臨汾鄉寧岐路口山石紫黄色上有龍祠禱雨多應
  馬頰谷在姑射山文中子遊馬頰之谷遂至牛首之谿登降信宿從者樂姚義竇威曰夫子遂得潛乎子曰潛雖伏矣亦孔之昭喟然遂歌正月終焉阮逸註晉州有馬頰河牛首山
  龍泉頂即崇山之支也高阜有石泉
  朝陽洞在故關澗北崖高四丈好事者穴之道院梁古賓名曰朝陽元盧希古記
  汾水在縣東一里繇臨汾南入縣境又南入太平境水經注汾水又南歴襄陵縣故城西晉大夫郤犨之邑也故其地有犨氏鄉亭矣縣盖即陵以名氏也王莽更名曰幹昌也 水經汾水又南過臨汾縣東水經注天井水三泉竒發西北流總成一川西逕堯城南又西流入汾 金志有浮山汾水潏水
  靈泉在縣東十里深泉村平地湧出一名温泉
  滿水井二一在東南十里魚池村一在東南四十里張相村
  三交水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崇山至興光村西合鄧水梁水為一波紋瀠繞其即水經注所謂天井之水三泉竒發而總成一川者耶又西入於汾
  巢溪在縣東南三十里即三交西注之水也至荆村入汾一名洗耳河一名頴水相傳巢父洗耳處水中石子如鱗潺湲細響側有土阜名箕山
  石盆溝在縣東南四十里龍泉頂側巨石如盆碧水常盈
  飲虹澗在縣南二十里上有飛虹橋下通二郎溝南澗在縣南三十九里
  丹朱泉在縣西南十里景村相傳丹朱插劒得泉娥英泉在縣西南十里薛村里東入汾相傳娥皇女英游此
  八眼井在縣西南十八里薛村里八井相連因名傳為宋時所鑿
  繫羅泉在縣西南十里浪泉村一名圓河
  九龍溝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九龍山麓
  䝉溪在縣西南元張著號𫎇溪嘗記訓義門曰予所居之里西南俯溪獨東一方有門而當於山凡旦夕出入者率繇是門焉予名之曰訓義 張著䝉溪山居詩十里如相望五里如相親
  蓮花池在城西北隅明一統志在襄陵縣按察分司内池上有亭
  平水在縣西北十五里平山下一名晉水分流經城北梅月橋東入汾發源姑射之麓千派萬壑胥成錦紋綺縠而襄陵民食水澤尤深於臨汾
  灰泉在縣北二里泉底胥灰也水殊清
  梅月泉在屏霍門外上有晉橋相傳仙客過飲橋畔題梅月於壁
  晉水在屏霍門外源出姑射山東入於汾
  洪洞縣
  霍山在縣東北四十里霍州東南山東有觀塠峰下有泉砌為池南北袤十八丈東西廣四丈二尺深八尺螭口噴吐鏘鳴叶韻山上有浮圖為級十有三高二百六十尺
  觀塠峰上圓其形勢視霍若背視趙若棄獨南顧洪洞𮞉翔環抱山西秀峰盈千
  九箕山在縣東十三里東北接霍山之麓高二里盤踞三十里有竒南北袤十里東西廣二十五里狀類箕南向者九故名相傳許由𨼆此下有洗耳泉棄瓢池遺址一名土山按晉箕山當屬箕氏邑路史崇春秋之箕崇小國趙穿侵崇者非崇侯國此亦可證箕氏之多采邑矣
  餓虎崖在縣東三十里
  寶崖在縣東南七里四壁嶻嶭俯瞰澗水樵牧時獲錢寶故名明嘉靖間建堡其上
  洪崖在南門外一里東西廣五十里壁立百尺澗水繞其麓昕夕衝激少徙而南
  壺口在縣西南一名蜀山
  英山在縣西二十五里圏頭村西望婁山南連天石上有娥皇女英祠故山以英名
  婁山在縣西三十里婁村西南北接趙城羅雲山南連臨汾天石山最為孤秀上有婁山神祠 元庚辰歳元帥左監軍攻洪洞西山斬首六百餘級即婁山分水嶺間也
  分水嶺在縣西五十里乃蒲縣臨汾之界也
  世尊峪在西山有泉
  玉峰山在城北玉峰門外自九箕山來東望霍嶽西面汾川南對洪崖
  古洞在縣北五里北洞里
  洪洞嶺舊唐地理志洪洞漢揚縣至隋不改義寧元年改為洪洞取縣北嶺名
  黄麓山在東村東北王永命黄臺山詩序予讀書東村不數里有黄麓山黄麓泉時遊棲焉
  松平山元庚辰元帥左監軍攻松平山破之賊墮崖死以萬計
  汾河在城西拱汾門外二里繇靈石迤南山峽屈曲至趙城石子村南流入縣界五十有五里又南入臨汾界水經汾水又南過揚縣界 水經注汾水西流入於臨水汾水逕揚城西不於東矣魏土地記曰平陽郡治揚縣郡西有汾水南流者是也 明季縣志舊河面不甚廣今七倍於古一望無涯漸徙而東去城伊邇
  清泉在縣東十里發源董寺村西尚家泉
  華池泉在縣東十里李保村南一名甘露泉一名五龍池泉水湛碧視之深黑土人傳内藏蒼龍西流入清泉渠
  澗河在縣南安流門外發源岳陽縣有二一出縣北安吉嶺一出縣西北金堆里千佛溝西南至故岳陽村合流西入縣郭盆村境經蘇堡蜀村董寺李堡諸村至城西南角四曲三灣轉而北至城西合汾水𨽻縣界凡三十里 水經注汾水出榖遠縣西山西南逕揚縣霍山南又西逕故城北晉大夫僚汾去安之邑也應劭曰故揚侯國王莽更名有年亭也其水西流入於汾水
  雙泉在縣南二十里寳師村北
  深泉在縣南三十里侯泉村東
  寳泉在縣南三十里侯泉村南
  東坡小泉在縣南三十里孫保村東
  羊獬河在縣南引岳陽山水西至羊獬橋入河
  普⿰氵閠 -- 潤泉在縣西二十里萬安鎮西百步水混出
  普濟泉在縣西二十里萬安鎮西北百步水混出無底泉在縣東北十八里坊塠村隂晦則濁晴霽則清土人傳為海眼
  英泉在縣西二十五里英山西南麓一名神泉水出石竇深不盈尺汲飲不竭
  霍泉在縣東北三十里發源霍山南麓廣勝寺下泉源似臂又似刀泉涌成池池流成河唐貞元間導兩渠一名北霍一名南霍宋慶厯時立分水碑 金大定二十九年池湮重濬 金志有霍水汾水 通考有霍山霍水
  黄麓泉在黄麓山
  浮山縣
  龍角山在縣南三十五里東西二峰高峙雲表一統志以形似名 翼城志西北峰屬浮山東南峰屬翼城唐志武德二年析襄陵置浮山縣東南有羊角山
  四年以老子祠更名神山 唐武德三年縣人吉善行言於羊角山下見白衣父老曰為吾語唐天子吾為老君而祖也詔以地立廟 縣志舊名羊角山唐武徳間更名龍角下有珍珠洞深不可測東峰巔有華池上建嘉⿰氵閠 -- 潤侯左伯桃廟西峰巔建孚祐將軍羊角哀廟 崔元明龍角山慶唐觀金籙齋頌於鑠兹山㑹神之㝢西對姑射北鄰天柱實通仙之秘府也正殿肅穆廣庭森沉峰巒左右松栝交陰總虚無以静深也石壇重階瓴甓環甃𨼆訣參伍洞章䕶持三元表辰八月降誕每至是日展法於斯修金籙齋啓玉帛印道家之寳王者之儀靡盛於此矣 唐李用德晉州羊角山慶唐觀記一卷
  珍珠洞在龍角山深不可測屢著靈蹟孫景文天聖宮碑初慶唐觀之東南其峰峭拔藤蘿盤屈素有洞宮名珍珠多歴年所唐大厯中嘗勅以玉簡金龍捘於此洞至晉天福間有奉使新羅者及至其國見向之二寳俱汎出水中既還長安因表以進之又其洞之内每風恬霧霽徃徃聞笙簫管磬之聲若鈞天九成彷彿在耳
  堯山在縣東八里即中條之西麓上有帝堯祠老君祠金范櫜帝堯廟記神山縣東有堯山栢樹森然回
  環十數里其巔有堯祠在焉
  天壇山在堯山南三里上有石壇三級壇東有龍井横嶺在縣東四十里南通翼城東烏嶺北逹岳陽草峪嶺而其東支遥接沁河界
  司空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原名風穴因上建司空廟故易名山腹空虚過者行步有聲相傳巔舊有穴樵者納衣於穴中少頃即出唐時有虎害異僧伏之今山東北偏地猶名虎兒殿云
  嗚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南連銀洞北接司空天欲雨山颯然有聲
  銀洞山在縣東南四十里西北連龍角下有金河水南逹翼城相傳山上有鑛暨硃砂石碌土人因以名山而侈之為銀洞云
  北谷在龍角山宋建隆二年七月晉州神山縣北谷中有鐵隨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月山在縣西南二十里南接臥龍西距漫天嶺上有金輪廟殆以垂拱故名月山也
  壺口山在縣西南四十五里西接臥龍東連龍角綿亘數十里潏水出其下 壺口山當即巢山水經注潏水即巢山之水水源東南出巢山東谷是也一名蜀山
  趙家嶺在縣西十里下有西溪
  西左嶺在縣西十五里南距月山西逹郡城横亘十餘里一名黄花嶺以其地産芫花故也
  浮山在縣西四十里一名臥虎山屬臨汾金志襄陵有浮山汾水潏水蓋浮山本繇襄陵析也相傳洪水時山隨水消長故名
  黑山在縣北四十里一名牛首又名烏嶺為中條之别支黑水源出於此
  秦王嶺在縣北四十五里相傳唐太宗為秦王時自太原而南破宋老生于霍邑分兵詭道潛行至此
  北天壇山在縣東北二十里一名北堯山與南堯胥有堯廟亦中條之别支也
  佛嶺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即中條之右臂
  祭風圪塔在縣東北四十里為邑中諸山最孤高境風穴山唐萬歲通天二年樵者陳文樵子李八兒遇異僧于東麓後唐清泰乙未獵人又見玉兎入孔穴以钁掘見聖者金身云
  栢林坡在任張村月山東麓嶺半有張果墓相傳有萬年燈
  永惠泉在縣東四里天壇山西麓鑿石引泉蓄石坎中取之不竭
  南河在縣南一里源出中條自東南環城西北流至馬臺境㑹丞相河即諸葛河西入汾蓮花池在河側南坂坡下後廢
  潏水河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壺口山自西南來㑹龍角司空二山水至交頭河折而西流經汗水殿合濟瀆澗北趨龍神溝至下寨橋偕金河水源出浮山即西溪並入汾 明一統志澇水源出浮山縣流經府城北西入汾河黑水在浮山縣北四十里源出黒山亦名澇水西北流入於汾
  潏水源出龍角山北流至臨汾縣東合髙梁水入澇水注於汾唐引潏水及高梁水入百金泊此所謂龍角水也
  華池在龍角山東峰之巔歲旱禱雨輙應相傳唐武徳初建慶唐觀苦乏水池水自流至觀前泊工竣而流遽止云 孫景文天聖宮碑先是斯觀營繕之初困於無水公輸為之失色衆人于焉疚心無何山椒之間瀑泉噴湧枉道屈曲流於觀中號曰華池
  神㕑泉在龍角山天聖六年湧出古志道院之東神㕑之後闢地及泉厥味孔甘其源不竭
  龍池二一在縣西浮谷里建龍神廟一在天衛里建濟瀆祠禱雨胥應
  楊村河在縣北二十五里發源中條由唐葛柏壁村西流經楊村合黑水黑水源出烏嶺合小澗當即澇水明志亦云流入高梁逹於汾
  澇水河在縣北四十里源出烏嶺下一名黑水其傍有小澗溝合流㑹楊村河經臨汾縣北岳壁界又名髙河與馬臺河西入汾明洪武十一年引入臨汾城為永利池按唐志臨汾東北十里有高梁堰武徳中引高梁水溉田入百金泊貞觀十三年為水所壞永徽二年刺史李寛自東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潏水溉田令陶善鼎復治百金泊亦引潏水溉田乾封二年堰壊乃西引晉水則是潏水為利於臨汾獨不能為利於浮山縣志稱邑境無水利獨南河灌園之利居多者以其水卑地高難於引溉也水經注黑水出黑山西逕揚城南又西與巢山水㑹 山海經曰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西流注於潏水疑是水也潏水即巢山之水也水源東南出巢山東谷北逕浮山東又西北流與澇水合亂流西北逕高梁城北西流入於汾水按縣志澇水河一名黒水合流諸水今尚可考但潏水自入汾不㑹黒水當繇水道遷移故耳
  懸泉在縣東北二十里北天壇山之西巖懸崖絙垂鏗然有聲滙流成澗名清流西北流合于黒水
  諸葛河在縣北六里源出中條山合南王澗水西流為丞相河至馬臺界㑹南河入汾丞相河謂霍光别墅也
  栢河水源出東山
  龍井在天壇山南澗中有三一在東南一在南一在西南深不可測禱雨輙應在西南者即今之龍泊是也趙城縣
  霍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入山五里有中鎮廟廟東南有興唐寺東十里有休糧寺又南有廣勝上下二寺霍山勝概廣勝寺為最廣勝勝概柏居多泉石映柏彌清柏萬株枝胥南向 上有五色花雙頭蛇萬年燈白骨松
  休糧山在縣東五十里打鼓泉自巔飄墜上有方石高數丈名說法臺土人傳休糧菩薩蹟旁有五小臺龍王聼焉臺下有拴虎石
  觀塠峰在縣東北四十里上圓
  秦王坡在縣南三十里
  羅雲山在縣西四十里北接汾西南連洪洞西抵蒲縣出佛峽在縣西四十里即羅雲山之石峽也山崖下墜大小石胥似佛首
  婁山在羅雲山南𨽻洪洞者什八九
  明珠山在羅雲山東北近石明里山西南溝中有龍泉五女原在縣北十五里
  九仙洞在五女原西懸崖高千尺汾水怒濤洞中如奏仙樂
  青條谷在霍山
  范霍峪在霍山馬跑泉源此峪中大石有馬蹄跡及人半面跡土人傳二𭅺神聽水面帖於石云
  汾河在城西繇靈石縣霍州入縣境三十里又南入洪洞境 水經注汾水又逕趙城西南穆王以封造父趙氏自此始也汾水又南霍水入焉 金志有姑射山汾水霍水
  臥牛池在縣東南三十里伏牛臺下相傳伏羲服牛乘馬始於此旁有伏跪坑乃牛跪地也
  霍泉在縣東南四十里源出霍山南麓 水經注霍水出霍太山發源成潭漲七十步而不測其深西南逕趙城南西流注於汾水 分水碑内外南北二渠北渠分三節西北入汾南渠分五道一南霍一九成南霍之上下流也一小霍一大霍澗槽也一清水 副霍渠經城西南入汾 利澤渠至城南大澗河宋張商英霍岳詩水涵千頃富源發四渠長
  南小澗在縣南五里出霍山谷中故屯南西入汾有龍王廟廟禱輙應名小澗龍王廟
  南大澗在縣南二十里上紀落鎮南出霍山青條谷中袤四十里西入汾上有石梁
  第一河源出縣西出佛峽流經蒲縣城西至大寧縣界入黄河山溪奔滙諸水所宗故名
  轟轟澗在縣西十里石明里北源出汾西縣東流至縣石明村又折北流入汾
  北大澗在縣北一里出霍山觀音溝袤三十里西入汾舞羊澗在縣北十里石明里南山上小泉雨集輙成河東入汾
  北小澗在縣北二十里益昌舖出霍山谷中袤十里經跑地橋西入汾
  羅雲小泉甘冽用之不竭
  打鼓泉在霍山巔休糧寺左
  赤壁水發源霍山西南流至岳陽縣西漏崖入地南三十里復出合澗水
  觀音溝在霍山北大澗源此
  馬跑泉在廣勝寺北范霍峪巔
  八角井在候村里朝不盈二尺至夕常盈相傳媧皇飲馬於此
  古井在媧皇陵
  太平縣
  姑射山在縣西十五里自北而南亘抱縣境東對汾水若左右翼汾西青山趙城羅雲臨汾九孔平山襄陵三嶝胥姑射殊名也
  巴山在縣東二十五里汾水西南一里高十丈有竒南北袤三十里東西五里蘆葦懸生崖半
  白波峪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永固村漢中平六年黄巾餘賊郭泰於河西白波峪築壘禦他宼後黄巾滅壘廢 後漢董卓傳靈帝末黄巾餘黨郭泰等復起西河白波谷轉宼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衆十餘萬
  汾陰山在縣南二十里東西亘三十里高一里
  九原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絳州界高一里東北麓𨽻太平西南麓𨽻絳州
  馬頭山在縣西南五十里雲輙雷雨或歲一至或歲數至或數歲一至
  龍門在縣西門外大道北崖勢如削中建文中子祠大柴峪在縣西八里有水
  <span id="尉峪在縣西十五里有水">[[#尉峪在縣西十五里有水|尉峪在縣西十五里有水]]
  清涼洞在縣西二十里自縣十里至姑射山麓行石逕五六里峻者立矢曲者折竹将至洞途彌穿盤𮞉而入寖在姑射山半洞東面石厂前張後俯深數十武厂内南入洞上下胥石倐凸倏凹秉炬行一里不克窮一名清濓洞宋王道源蜕此
  煤峪在縣西二十里賈岡堡前有水
  安兒坡在北膏腴村西北十里土人傳為杵臼藏趙孤地
  照望峰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姑射山巔孤峰峭立一名龍腦峰更深見日北有神仙洞碁跡存南有勝水泉巔望見汾水外百里
  豁都峪在縣西北三十里鄉寧界有水
  東陘山下有天井水
  馬壁谷在南董村旁
  汾水在縣東二十五里自襄陵南入縣境流逕三十餘里而南西岸入絳州界東岸入曲沃界 水經又南過臨汾縣東又屈從縣南西流 水經注汾水又經絳縣故城北竹書紀年梁武王二十五年絳中地𡍩西絶於汾 五行志石言于晉時晉侯方築虒祁之宮宮去絳都四十里師古注虒祁在絳西臨汾水金志有汾水 汾水經史村南至柴寺村東胥石底舟不敢行
  國朝雍正八年開引河於西袤百二十丈
  下尉泉在縣東二十五里下尉村西北流有葦
  白波泉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永固村
  龍谷水在縣南二十五里源出柴村流經絳州東北十八里龍香村入汾左傳龍見絳郊即此
  焦村泉在縣西南十五里焦村西北相傳獻公都晉引水入城後塞
  古興泉在城西
  清水泉在縣西門外少北流遶城南關而東
  大柴峪水在縣西八里南膏腴里水微
  煤峪水在縣南二十里賈岡堡西水微
  尉峪水在縣西北十五里尉村北諸峪之水胥出姑射山土人名雷鳴水尉水源二一出西北二十五里西侯村一出西北十五里尉村金皇統四年浚渠餘流入汾
  豁都峪水在縣西北三十里侯村北金皇統四年開上汧下汧分高原汧老灘汧古城汧中原汧常村汧餘水入汾 宋熙寧五年廢慈州以鄉寧縣分𨽻太平稷山今鄉寧山水多入太平
  勝水泉在照望峰下澄澈似鑑
  九汧在縣北十五里自站里莊至古城鎮十里九汧源泉在縣北發源景毛村又潛流地中至西郭村東復出
  靈景泉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景毛村南溉四村田至西郭村西潛流地中村東復見入於汾
  靈源泉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陳郭村西南明嘉靖時澗水墊之
  國朝康𤋮十年泉復涓流
  天井水出東陘山西逕堯城南又西南入汾
  岳陽縣
  霍山在縣西北九十里禹貢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孔安國曰太原今為郡名太嶽在太原西南山南曰陽又曰太嶽在上黨西也索𨼆嶽太嶽即冀州之鎮霍太山也按也理志霍山在河東彘縣界東正義太嶽霍山也在沁洲沁源縣 括地志霍太山在沁洲沁源縣西七十八里 通考岳陽即霍山也亦曰太岳
  屏風山在縣東四里太行餘支一名掛傍山山形具龍虎象
  尹家山在縣東六十里
  洪門嶺在縣東八十里縣志跋入岳陽境非登山則入溪山雖重崖叠嶂而尠奇峰茂林溪則清流湍急蜿蜒大小頑石間石有廉利侔劍㦸平正同砥礪而尠玲瓏之致蒼翠之色
  尖陽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崇岡峭壁乃霍州界也鳳凰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山似霄鳳捩翅上有風洞六月凝冰所謂靈巖仙洞也
  四次山在縣北十五里相傳唐公主四次修道於此雪白山在縣北四十里上多白石望之皤如也
  鐘樓崖在縣北四十里
  鼇頭山在縣北五十里巉巖峻厲形似鼇頭
  三稜山在縣北五十里三峯並峙孤稜峻削
  仙洞崖 盛佛崖胥在縣北五十里
  滲水崖在縣北六十里巨流湧出倏滲乾焉土人傳大郎神以杖剔山引水穿山而過至今趙城縣廣勝寺山下有水湧出即此水也按滲水崖即漏崖
  香爐崖 饁餎崖胥在縣北六十里
  蓮花山在縣北七十里霍山之支連峙七峯似蓮蕊龍頭崖 滴水崖胥在縣北七十里
  党家山在縣北九十里霍山之支
  千畞原括地志千畞原在晉州岳陽縣北九十里通考隋為千畞縣晉侯千畞之戰即此也後改岳陽
  董壁山 金堆山胥在城北
  安吉嶺在縣東北五十里澗水發源於此後魏置安澤縣以在安吉之下澤泉之上也
  羊頭山水經注或言沁水出穀逺縣羊頭山世靡谷沁河在縣東北九十里一出沁源縣西北緜山一出沁源縣東北馬開溝合流經縣境百餘里東南入沁水縣界 水經注三源奇注逕㵼一隍又南㑹三水水經南過穀逺縣東又南過猗氏縣東按岳陽漢穀逺縣猗氏今屯留長子地 水經注沁水又南經猗氏縣故城東劉聰以詹事魯繇為冀州治此沁水又南歴猗氏關按元至元三十年併冀氏入縣今關址在縣東南百里
  澗河即縣城東水一出縣北安吉嶺一出西北金堆里千佛溝至古岳陽村合流經城東門外西南至澗上村入洪洞縣境 縣志入沁河夏秋時漲 明一統志西南流入洪洞界合汾水
  聖泉在縣東山上水出石中激之繇石鯨噴吐注延慶觀中石渠曲折伏流三清殿下流出滙二池可畜魚
  八十里川在縣東南百六十里源出長子縣發鳩山西南入沁河 明一統志川長八十里
  赤壁水在縣北六十里源出南霍山赤馬交西南流二十里至漏崖潛入地中過南三十里復出合澗水
  藺河在縣北八十里發源保豐村東南流經唐城義寧上縣等村至和川入沁河
  朱家窰山溝源出永樂里范塞村經朱家窰侯賈村至偏澗村西流入洪洞縣境
  三交水通典冀氏有三交水
  曲沃縣
  喬山在縣東北四十里逓髙五里太行之支山也太行自澤達翼再折而西為喬山山麓有軒轅廟西麓有夢感泉繇東北石磴造雙峯巔北壁萬仞徑絶鑿石梯之石輒動摇迂道東峯之北繇山後登梯徑差曲既躋巔羣山胥斷嶄然削成南北可三四丈東西少廣有石室無疆道人嘗棲此其中峯祠軒轅中有石洞窈然無際樵者嘗入聞水聲山覆洞上如橋今省作喬相傳葬軒轅衣冠於此周子華子程本以軒轅陵在山著問鼎文 五朝志曲沃有絳山橋山 魏大象中周文帝大舉向河陽齊髙祖率衆禦之使汾州刺史斛律金徑往太州為犄角之勢金到晉州以軍退不行仍與行臺薛循義共圍喬山之寇俄而髙祖至仍共討平之因從髙祖攻下南絳邵郡等數城
  卧龍山在縣北四十五里即喬山東峯也拔地千丈髙倍喬山東接翼城北接襄陵臨汾浮山山不甚險既躋巔東翼城覆釡山西喬山胥似左右翼矣隋時有龍卧此嶺複巒迴中有石井泉甘逺近胥汲此北峯有山原寺西北别峯有浮圖一名太尖山元王惲秋日自曲村東北登山詩太尖山前好原隰
  白石山在縣東南二十里紫金山之支 吕柟白石樓記山多白石燕人張詩嘗過而名之故樓亦以是名云山有瀑布自嶺懸下其西一支為西溪經景明村其東一支為白水村入西溪樓南白雲洞兩石欹倚如門西溪之中孤嶼巋然曰釣臺而濯纓磯亦在其旁飲牛灘在西溪岸其前為觀瀾石溪水初自山嶺而下湍急奔注樓東南為翠㣲巖又其上為卧雲峰崒嵂㟢崟雲物環宿李仲南甫嘗遍閱山水曰無如吾白石山也
  紫金山在縣南十三里髙五里盤踞百里西南接中條王屋在其東南產銅金為母銅為子 唐志南十三里山有洞
  四稜寨在紫金山巔絶壁如削一名紫稜寨北拱邑城郝家山在紫金山迤西明刑部郎中郝修已涖官清介洪武時賜紫金山一區 吕乾健恩賜紫金山記山東至大氷峪西至昭殿峪南至石門界溝北至沙坡為養老計且命子孫世守之賦其税五斗
  冰巖在郝家山西山峽泉下注被於石崖春夏有冰晉都澮水之北遥與巖對為照殿冰巖元靳榮詩逺映朝衣環珮冷正當黼座冕旒明 明一統志山半有泉下注石崖冬則凝而成冰故名冰巖下有龍底泉
  觀音山在郝家山西
  絳山在觀音山西東髙西下獨受夕陽紫金山西南接聞喜絳州界 金志有絳山絳水汾水澮水通考有絳山臺駘祠徑庭地
  大水峪在郝家山東
  風洞在四稜寨東洞深莫測
  青玉峽在風洞東南北二里許東西兩崖對出髙數十仞石立其間俯仰離合異態沸水北趨峽怒流石罅至懸厓激之下注為景明飛瀑即水經注所謂奔壑十一許丈者也又東有老子廟廟側多柏逺望不知有山
  壚頭山即喬山西峯也巔差坦爾雅所謂上正章也䝉坑在壚頭山西十里
  景明山寒松堂集景明山屬曲沃
  照殿峪
  汾水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西十八里繇襄陵太平來入縣趙莊境晉趙文子食邑或曰程嬰藏真孤地也又南逕南北兩封王村自髙縣鎮㑹合水又西南逕髙陽村至汾隂又少折而南遶大李村北又趨而西逕小李西李觀褚平望諸村古虒祁宫北又西逕臺神村臺駘祠西入絳州界 水經注汾水又經絳縣故城北竹書紀年梁武王二十五年絳中地𡍩西絶於汾汾水西逕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截汾水中凡有三十柱柱逕五尺截與水平蓋晉平公之故梁也物在水故能持久而不敗也
  澮水在縣南二里發源翼城翔髙山西南流入縣東北東賀境循平樂衛范吉莊村至東西吉壁村踰尉村舍官村逕徐孝子村又西逕盈村歴常村上下兩裴莊至交里絳水挾清水來清水入絳在上裴莊西絳水入澮在下裴莊西又西流逕南吉村安吉村其南濟溪來㑹又西逕東西兩韓村又西逕金沙里香邑草家營又西至侯馬橋又西過上馬宋郭沿上三村至東西兩陽呈村北又西逕莊里村入絳州境 水經注澮水又西南與絳水合俗謂之白水非也史記智伯引水灌晉陽曰汾水可以浸平陽絳水可以浸安邑汾水灌平陽或亦有之絳水浸安邑未識所繇也 水經西過絳縣南 水經注春秋成公六年晉景公謀去故絳欲居郇瑕韓獻子曰土薄水淺不如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遂居新田又謂之絳即絳陽也蓋在絳澮之陽漢髙帝六年封越騎將軍華無害為侯國縣南對絳山面背二水古文瑣語曰晉平公與齊景公乘至於澮上見乘白驂八駟以來有犬貍身而⿰犭? -- 狐尾隨平公之車公問師曠對首陽之神有犬貍身⿰犭? -- 狐尾其名曰耉飲酒得神則徼之蓋於是水之上也 水經又西南過虒祁宫南 水經注宫在新田絳縣故城西四十里晉平公之所構也其宫地背汾面澮則兩川之交㑹也竹書紀年曰晉出公五年澮絶於梁即是水也瑣語出汲冡周顯王七年魏敗韓趙之師於澮
  沸泉在縣東二十五里景明村源出絳縣流入縣境東南有分水渠鐵斛
  清水在城東南入絳水
  濟溪在縣南五里出紫金山麓濟瀆祠側入澮水皺波澄碧溪側滿水井流泉活活上已祓禊有宋時清明上河之風
  金溝水在縣南隘口經陽城里流入澮
  合水在縣北二十五里源出翼城覆釡堆名滏水繞堆西南行入縣王村境㑹東壑中水二井水流始巨又西㑹響水泉温泉流益巨故曰合水以兩崖水出合而成流也又西經髙縣鎮入汾
  響水泉在東北二十里郇村北出土龕中自上注下潺潺有聲爾雅所謂沃泉也
  龍泉在縣東北三十里温泉村水冬温
  絳水源出絳縣西山下名沸泉繇景明村東南北趨青玉峽至下裴莊西入澮
  龍底泉二一在林交村一在冰巖下晉嘗架水入絳城拔劎泉在任莊
  溢溝泉在東閻里
  夢感泉在柴村孝子夢有水如飴明日探之果得泉温泉在東海村一名七星泉一名七星海一名龍泉翼城縣
  烏嶺山在縣東七十里山有東西通道二嶺相對曰東烏西烏以山色黑故名翼沁之險要也一名黑水嶺水經注澮水又西南合黑水嶺水導源東北黑水
  谷西南流徑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亂流西南入澮水
  澮髙山在縣東南十五里又名翔臯一名翔峯產銅鐵明一統志形如鳥翼下有灤泉 水經注澮水東
  出翔髙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澮山西逕翼城南 括地志澮髙山又云澮山在絳州翼城縣東北二十五里澮水出此山也
  千佛崖在翔臯山後一名千佛洞又名千佛窟東五里有觀音洞又名菩薩崖與千佛洞南北相通前有欒將軍祠 唐志有澮髙山
  蝦蟇口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兩山夾峙形如蝦蟇雲起輒雨
  百草嶺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多産草藥故名
  歴山在縣東南七十里界翼城垣曲之間舊志世傳舜耕於此鄭康成曰歴山在河東綱目質實曰舜耕于歴山生于姚墟今邑北門外冰清鎮傳為姚墟
  佛山在縣東南七十里澮水源出焉 水經澮水出河東絳縣東澮交東髙山 水經注澮水東出翔髙山今灤水出翔臯而澮水南源出佛山是并翔臯山佛山胥名澮交東髙山也
  陵山在縣西五里起覆釡山下
  覆釡山在縣西北十五里形似覆釡故名下有介之推廟土人傳晉文公立又名小緜山
  丹山在縣北二十里邑治發脈於此雨後時拾得丹砂七寳山在縣北三十里對八寳山
  蜀山在縣北三十里蜀嚴道銅山之説殊屬傅㑹小銀山在縣北四十里相傳金大定時産銀
  天柱山在縣北四十里一名大尖峯峯巒突空如砥柱又名卧龍山有卧龍廟
  石姑山在縣北四十里南有大石挺立故名舊志昔有龍女至此入石縫有草葉似莎袤四五尺俗呼龍女髪旱梳之則雨下有石似牙斧又傳龍女所棄云
  八寳山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山有八峯與七寳山接相傳漢河上翁𨼆此土人名河上翁堆
  羊角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山西北峯屬浮山東南峯屬翼城
  東涇山五朝志翼城有烏嶺山東涇山有澮水
  家谷竹書紀年莊伯以曲沃伐翼公子萬救翼荀叔軫追之至于家谷翼侯焚曲沃之禾而還
  白馬山遁甲開山圖綘山東距白馬山有水
  紫谷在白馬山西
  澮河出烏嶺又一源出佛山下合流而西入汾 水經注澮水出翔髙山西逕翼城南又西南合黑水嶺水導流東北黑水谷西南流逕翼城北西南入澮水澮水又西南與諸水合謂之澮交又有賀水東出近川西南至澮交入澮又有髙泉水出東南近川西北趨澮又南紫谷水東出白馬山白馬川西逕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乾河合即教水之支川也其水西與田川水合水出東溪西北至澮交入澮又有女家水出於家谷有范壁水出於壁下西北流至翼廣城合而西北流至澮交入澮澮水又西南與絳水合又西至王橋注於汾水 祝志源有二一出翼城縣東烏嶺西經縣南一出絳縣東北四十五里大交鎮東流至鎮西與諸水合至曲沃東五里西入於汾
  灤水出翔臯山一名靈泉分流二渠至李村合澮水沙泉在邑下流村西合灤水 明王泰記縣城南半舍許下流里之西有二泉即志名沙泉者也流而溉白馬里西尹東尹二村田當即白馬川
  賀水出絳縣東賀村流經縣境馬宣莊西合灤水邑志水經所謂有賀水東出近川西南至澮交入澮者也澮水雲水灤水賀水至縣西南二十里合雲村合
  
  汾西縣
  姑射山在縣西六十里迤邐而南二百餘里蟠袤襄陵臨汾境有九龍西頂龍祠水泉仙人祠山麓石門名真人洞山巔廟名真人祠
  洞泉崖在縣東十五里懸崖内有古洞深五丈有奇内蒿清泉深一丈有奇
  商山在縣東南六十里峭壁崇巖上有商山神廟九仙洞在縣南六十里石壁峭立俯臨汾水壁有洞口相傳九仙人穿石修煉於此洞殊邃𥥆時聞樂聲
  聖水山在縣西五十里山有聖水時出不竭澄澈似鑒汾西山在縣西六十里連姑射山金志汾西有汾西山汾水一名青山産鐵
  青山與姑射連阜繇山麓暖泉頭陟第一天門第二天門路繞羊腸石擎鼇足乃陟巔真武祠祠前方池一縱横丈許左有蓮花洞山産鐵一名汾西山 北周保定二年十月戊戌詔唐堯疎葛之衣粗糲之食尚臨汾陽而永歎登姑射而興想 元孫文通廟碑記縣西境胥山其中最鬱鬱蒼蒼而挺拔者青山也山連阜姑射故亦以姑射名重岡疊巘崒嵂萬仞枝峰蔓壑磅礴百里谷巖互映而幽邃林木薈蔚而芬榮空翠鴻濛烟霞明媚非塵寰之觀乃仙游晦跡之境也
  石佛崖在縣北三十里髙三丈廣四丈有奇環崖胥石佛像
  風吹巔在隰州界
  乾河鎮洞在城内洞𥥆邃水出入其中入汾河
  汾河繇靈石流繞縣東經霍州趙城縣入洪洞境泊池在東門内元天厯初濬
  轟轟澗在縣東十五里澗東南有淵逸真人祠下有潭深不可測祠後有石洞澗中有穴望前噓而出聲望後吸而入聲其聲如雷 霍志流經霍州城西南入汾 澗合邑西北之水滙於東南而注諸汾
  李安莊洞泉在縣東十五里
  衛家灘在縣東南七十里南通洪趙兩山峻峙陡臨深澗
  圑柏澗在縣南五十里
  北井溝泉在縣北二里溝中甃泉為池
  小潺澗在縣東北五里古名白龍泉下為池一名銀澗東流於霍會入汾
  靈石縣
  緜山在縣東四十里介子推𨼆此一名介山髙五里盤踞七里北跨介休東南接石膏山又東南接沁源霍岳盤袤遼邈隨地異名山下有小水河山内有欒室四壁髙峻中函平原相傳晉錮欒盈於此 五朝志靈石有介山有靖巖山
  抱腹山在縣東四十五里即抱腹巖接介休地巖髙出雲表秋冬之交山下㣲雨山上業大雪數尺
  翠峰山在縣城東髙半里盤踞一里石壁巉巖巒聳林茂
  馬跡巖在縣東三十五里石上有馬跡
  屏風石在縣東四十里三清寨上乃緜山峯也髙踰百丈有奇厚數十丈如屏風然名屏風石下有清泉
  馬頭山在縣東四十里抱腹巖南山勢聳出可望平陽禪房巖在綿山内有石洞深入百尺風雨不侵泉深三尺不涸不溢
  柏槐巖在縣東五十里連抱腹巖
  拖風澗在縣東山中人不可躋陟名澗而實山也摇車纒在縣東山勢最峻險
  韓侯嶺在汾河東省志霍州北八十里今為髙壁舖通考東南有髙壁嶺汾水闗皆險固之處 靈石有韓信嶺志傳多譌按漢書曹參傳參從韓信擊趙相國夏説軍於鄔東大破之信下井陘而令參還圍趙别將戚將軍於鄔城中戚將軍出走追斬之鄔城即古鄔城泊蘇林曰鄔太原縣今介休地介休南即靈石是必夏説嘗阻雀鼠谷之險而信據嶺以扼其要乃克破之於鄔城東耳
  尖陽山在縣東南七十里逓髙十里盤踞十五里東接沁源縣陡峻揷雲春恒積雪
  石膏山在縣東南七十里對尖陽山東接沁源縣逓髙十里盤踞十五里有上中下三巖峰巒壁立溪壑幽深中産石膏仁義河源此上有數石洞石膏滴滿輒没石巖下佛像左為龍洞水冬夏不盈涸
  十八盤山在石膏山南山勢陡險上下盤旋十八曲孝文山在石膏山東十餘里傳孝文帝寓此
  魚兒川谷在東南
  竹竿坂在縣南十里
  逍遥山在縣南五十里
  魯班纒在縣西南四十里汾河北上有寺傳為魯班所修後有石穴最深杳大風四時不息蓋風洞也
  馮家溝原在縣西南張志里接汾西境
  王禹原在縣西南道美里
  石門峪在縣西四十里
  文殊原在汾河西上有聖松樹枝葉横長相傳文殊坐現於此
  秦王嶺在汾河西上有馬跡老生寨對秦王嶺恐涉附㑹時老生實阻霍邑不出也然自唐閭光度應聖廟記有嶽神幽贊之説而金仇守中謂指唐谿路則神指徑遺跡未可謂盡屬無稽
  印馬峪在縣西接隰州境
  望川原在縣北七十里東西舖頭兩界
  桑平峪在縣北
  舒江峪在縣北接孝義境
  東山在縣北小水鎮東巒聳林密
  興地峪在縣東北
  蛤蜅嶺 唐髙祖兵至賈胡堡復使大將軍府户曹參軍守并州
  魚鼓洞在雙白里深静村山峪相傳張果老漁鼓化石擊之聲似漁鼓然
  汾河由介休東南流經縣境冷泉兩渡等地直逼縣城北合小水河環繞縣西復轉而東抵翠峯山下折而西南經魯班纒合郭家溝水至南闗鎮合仁義河南入霍州界
  雙河在縣東一百七十里源出雀兒山巖東流入沁河仁義河在縣東南七十里源出沁源縣流經尖陽石膏諸山南歴西村道遷村仁義鎮㑹石門溝栁溝羅兒溝青石溝諸河至南闗鎮入汾
  石村溝河在縣南五里㑹東山水入汾
  野泉在縣南十里味甘
  新水峪河在縣西南六十里源出隰州回馬印馬峪又㑹孝義柏枝峪諸水流經雙白等村至秦王嶺南入汾
  懷來峪河在縣西十里入汾河
  石門峪河在縣西四十里源出孝義舒江諸山峪㑹流經金莊文學諸里至夏門鎮入汾即西河也
  乾龍池在縣學西北隅
  平泉在縣西北三十里入景家溝
  方泉在縣北七里
  冷泉在縣北四十里味寒冽下通汾河水之盈涸視汾河為消長
  水峪溝河在縣東北十里入小水河
  小水河在縣東北五十里源出綿山興地峪白石谷又合柏溝峪河曲美峪河流經集廣静昇尹方等村至縣北水頭鎮入汾
  郭家溝河在韓侯嶺常家山中㑹流經魯班纒入汾景家溝河在索洲鎮汾河西通孝義郭堡等村諸溝水入汾
  桑平峪河在冷泉河西十里入汾
  賀家溝河在曹村北通文學里諸溝水入汾
  石門溝河在仁義驛北入仁義河入汾
  栁溝河在仁義驛東入仁義河入汾
  青石溝河在道遷村入仁義河入汾
  曲美峪河源出綿山箭藿谷諸溝水流入梧桐等村與小水河同入汾
  自濯池在寄樂園清濁異𠉀
  柏溝峪河在神林源綿山欒室諸澗水流經張岫等村與小水河同入汾
  興地峪河在柏溝村北源出介休五龍纒靈石北塔溝諸澗水流經旌介等村合小水河入汾
  霍州
  霍山一名太岳一名霍太山在州東南三十里逓髙三十里主峯髙百丈有奇盤踞一百十七里南接趙城北跨靈石東抵沁源古為冀州之鎮今封霍嶽中鎮祠在山麓前代有祭碑 山西有觀塠峯乃圓峯也形勢突兀巔注打鼓泉山中有鷂掌凹下分四峪義成峪楊家莊峪東王村峪胥有水石鼻峪在州東三十里迤至州南彘水源此霍州境環繞胥山實胥霍之麓也 夏書既修太原至于岳陽 壺口雷首至於太岳 孔傳三山在冀州太岳上黨西 正義地理志云壺口在河東北屈縣東南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太岳在河東彘縣東是三山在冀州以太岳東近上黨故云在上黨西也 周禮職方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藪曰陽紆川曰漳浸曰汾潞 爾雅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 國語宰孔謂晉侯曰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洓澮以為淵韋昭注景大也大霍山名今在河東彘縣 風俗通霍山言萬物霍然大也 杜預注縣東北有霍大山史記原過受神人書稱予霍大山山陽侯天使也又蜚廉於山得石槨仍葬也 徐廣曰霍太山在河東永安縣 隋開皇十四年詔以霍山為霍州鎮歴代因之號曰中鎮 通典霍邑有霍山即職方冀州之鎮一名太岳山禹貢所謂岳陽 元和志霍山一名太岳在霍邑東三十里 唐禮樂志五岳四鎮嵗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岳岱山於兗州東鎮沂山於沂州南岳衡山於衡州南鎮㑹稽於越州中岳嵩髙於河南西岳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北岳恒山於定州北鎮醫無閭於營州東海於萊州淮於唐州南海於廣州江於益州西海及河於同州北海及濟於河南又曰霍邑有西北鎮霍山祠是霍山不列中鎮而别稱西北鎮也 通考太岳在今平陽郡霍邑縣即霍山也岳陽即霍山也亦曰太岳 喬宇記繇谷口八十五里至鎮下其形勢可伯仲於諸岳冢秀而崒翼拱而嶞廟在山麓廟外皆山分脈合抱以繞其前古松數株如青幢鐵幹枝皆東向巔去廟尚三十里 尹耕曰冀舊鎮霍也分并而恒始鎮也 閻若璩曰崧髙維嶽謂崧然而髙者維是四嶽之山非以太室山為嶽名曰崧髙也爾雅撰於三百篇後縁此遂實指崧髙為中嶽太史公又出爾雅後并補注堯典曰中岳嵩髙也是殆忘却禹貢之太岳矣將堯有二中岳耶漢武登禮太室易曰崈髙中岳名益顯皆為爾雅所誤者或曰然則周竟無中岳乎曰周仍以唐虞時太岳為中岳矣觀職方河内曰冀州鎮曰霍山可知蓋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黄帝正名百物早以定五嶽之稱禹主名山川又從而奠之下迄周秦悉不敢移豈有如武帝以衡山逺移南岳之祀於灊霍山者乎嘗愛鄭康成注大師樂四鎮五嶽取諸職方九州之山而徧足少嫌其以嶽山為西嶽而不以霍山為中嶽又嫌其大宗伯注乃襲爾雅雜以嵩髙忘却大司樂注殆由未善讀崧高之詩也哉 恒山志禹承四載以行始於霍山徊集五嶽唐虞都冀以霍太山為中岳以岍為西嶽爾雅所謂岍西嶽也 嶽祀尚書大傳中祀大岳霍山貢兩伯之樂焉夏伯之樂舞縵彧其歌聲比中謠名曰初慮羲伯之樂舞將陽其歌聲比大謠名曰朱干 舜巡四岳中祀大交霍山樂與元祀岱泰山同 夏伯夏官司馬棄為之羲伯羲叔之後 趙世家晉獻公十六年趙夙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夙召霍君於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 水經注山有岳廟廟甚靈烏雀不棲其林猛虎常守其庭又有靈泉以供祭事 隋開皇十四年閏十月詔冀州鎮霍山就山立祠及河瀆並取側近巫一人主知灑埽並命多蒔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十六年正月又詔東鎮晉州霍山鎮若修造准西鎮吳山造神廟括地志三神祠今名原過祠今在霍太山側也
  唐開元十一年勅霍山宜崇飾祠廟秩視諸侯蠲山下十戸以為灑埽晉州刺史春秋致祭天寳十載封霍山為應聖公 宋乾徳六年祭中鎮霍山於晉州政和二年封應靈王 元封崇徳應靈王 明改稱中鎮霍山之神 漢武帝移衡山之祀於霍山郭璞謂在廬江灊縣與山西霍山别
  千里徑在州東二十里霍山下
  陶唐谷在州東三十里中有玉泉西流漢書瓚注永安唐城堯所都也東去彘十里避暑語殊近俚祝志堯嘗逰此 羣峯四合孤泉獨噴叢壑茂林繡錯殊狀
  義成谷在州東南三十里中有水西流名義成渠鷂掌凹在霍山中相傳妖蛛鬭龍於此
  石鼻谷在州南五里彘水亦名石鼻渠谷中有朝陽洞冬不甚寒
  鑾鈴原在州南十里唐太宗過此掛鈴
  南坡在州南十五里
  聖佛崖在州西南十五里汾水東上有石佛千餘金鞍嶺在州西十里唐太宗息馬缷鞍
  風吹嶺在州北十五里
  觀塠峯在州北十五里霍山西上有宣貺真君祠即遺趙襄子朱書者也後人集木於南麓將建祠夜聞召諸村食牛聲雞鳴牛胥逸出比曉木遂移山巔至今南麓有運木蹟云觀塠當即觀阜趙襄子祠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之世謂其處為觀阜
  北坡在州北十五里
  鳳棲嶺在州北四十里鳳棲鄉霍山元張藻梁秉鈞墓碑己夘按察納延總軍與公南向由回牛鳳棲二嶺遂下平陽霍州今北郭門外有鳳棲橋元元帥程榮建以走鳳棲嶺道名
  回牛嶺在州東北霍山金河東南路都總管胥鼎疏霍州回牛鳳棲嶺諸阨戍卒乞量留偵候
  蛤䗱嶺在州東北五十里靈石界以形似名
  汾河繇靈石縣南闗鎮南流入州境經城西又南下趙城縣水經汾水又南入河東界又南過永安縣西水經注故彘縣也周厲王流於彘王莽更名黄城漢順帝陽嘉三年改曰永安縣霍伯之都也歴唐城東瓚注漢書云堯所都也東去汾十里汾水又東與彘水合水出東北太岳山即霍太山矣上有飛廉壇山有岳廟廟甚靈汾水又南逕霍城東故霍國也汾水又逕趙城西南
  彘水源出州南石鼻谷西流合州東八里大張村古魚池東十里丘家崖下章丘泉諸水經城西南入汾水經注彘水出汾東北太岳山禹貢所謂岳陽也即霍太山矣又西流逕觀阜北又西流逕永安縣故城南西南流注於汾水 五朝志霍邑有霍山有彘水通考金志同
  章丘泉在州東十里丘家崖
  圓泉在州東南十五里陰地村
  打鼔泉自霍山頂下注 水經注霍太山有靈泉以供祭事鼓動則泉流聲絶則水竭湘東陰山縣有侯曇山上靈壇壇前石井深數尺居常無水及臨祈禱則甘泉湧出周用則已亦其比也打鼓義當取此山頂注下聲如播鼓其説殊淺
  霍泉發源霍山南麓分南霍北霍二渠以溉霍州趙城洪洞田 水經注南霍水出霍太山發源成潭漲七十步而不測其深西南逕趙城南西流注於汾水
  方池在州南十五里郭莊村興國寺下廣盈一畞淵邃瑩冽引渠溉田入汾
  碧玉泉在州西北十里許村崖下
  藍腰溝在州西北三十里靈石界左山右河
  三里溝在州北五十里左右大山
  邢家泉在州東北三里
  龍池溝在州東北三里
  羅頭泉在州東北三十五里馮村東溝
  師家泉在州東北三十里
  馬跑泉在州東北四十里唐太宗馬蹄跑得泉時杜十萬以餉師功賜此泉 按馬跑泉蹟傍山細徑當在杜莊村旁 泉蓄為潭所謂寒潭勝概也
  轟轟澗源出汾西縣西十五里流經城西南入汾水聲如雷
  玉泉出陶唐谷山半瑩潔似玉








  山西通志卷十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