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實錄/卷之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三十一 康熙朝實錄
卷之三十二
卷之三十三 

監修總裁官 光祿大夫 太保兼太子太傅 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二等伯加四級 馬齊

      光祿大夫 經筵日講官 起居注 少保兼太子太保 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戶部尚書 翰林院掌院事 加二級又加一級 張廷玉

      光祿大夫 經筵講官 太子太傅 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尚書事務 加五級又加二級 蔣廷錫

總 裁 官 光祿大夫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朱軾 等奉敕修

康熙九年。庚戌。夏。四月。丁亥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復設江南分守蘇松常道、分巡鳳廬道、分巡徽寧道三缺。改淮海道為淮揚道
  • 復設福建分守興泉道、分巡延建邵道、二缺。其福州府福寧州海防事、歸驛鹽道兼管。興、泉、二府。海防事、歸興泉道兼管
  • 升參領朱萬年、為貴州威甯總兵官
  • 戶部議覆、四川巡撫張德地疏言、四川州縣、無存留錢糧。若銀錢兼徵、則起解腳費累民。請停止鼓鑄。應如所請。從之
  • 戊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己丑。命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蔡毓榮、為四川湖廣總督。駐劄荊州府
  • 兵部遵㫖議覆、嗣後各州縣驛遞、額設馬匹、俱印烙各州縣字樣。該道不時巡曆查點。如有馬匹缺少、或以瘦弱老病、充數應付、及違誤緊要事務、侵欺錢糧情弊。據實揭報。該撫題參。從重議處。如驛道有扣克情弊。該州縣徑報臣部、並督撫查參。如仍前積弊相沿。該督撫不行題參。臣部查出、將督撫一併題參、分別從重議處。得㫖、驛站情弊、如該督撫不行詳察。或被科道官指參。或旁人告發。將該管地方官、一併從重議處
  • 辛卯。以故續順公沈永興兄子沈瑞、襲爵
  • 湖廣道御史李之芳疏言、皇上因雨澤愆期、特諭大小臣工、力圖修省。臣查吏部考功事例、有不可不除者。外官參罰處分、降級革職、條例甚多。即罰俸一項、常有蒞官一二載、罰俸至五六年、有至十餘年者。雖廉能之官。一遇小節細故、即不能久安其位。亦屬可惜。況則例紛紜、胥吏欲輕、則有輕條。欲重、則有重款。事同法異。總緣多立名色、便於高下其手。乞敕部院大臣、將該部見行事例、徹底厘定。務使永遠可行。疏入。下吏部議。尋吏部覆請委滿漢司官、將見行事例、厘定畫一、進呈御覽、欽定遵行。從之
  • 壬辰。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山東巡撫劉芳躅、丁母憂。命回籍守制
  • 兵部題、近見總督、提、鎮、每遇標員缺出、不分地方緩急、不論銜缺相當、輒將標員坐名題補。其中恐有情弊。且使曆俸年久、及在部候補之人、益多壅滯。請敕下該督、提、鎮、嗣後副將以下、守備以上、如遇缺出、實系近海沿邊岩疆、果屬人地相宜、酌量題補外。其餘員缺、不得概行題補。從之
  • 乙未。升內秘書院侍讀學士熊賜履、為內國史院學士
  • 吏部題、順天府所屬州縣、原系府尹管理。今直隸錢穀刑名、分隸守巡二道。應將順天府所屬州縣錢穀、歸守道管理。刑名、歸巡道管理。從之
  • 吏部議覆、浙江巡撫范承謨疏言、仁和縣知縣丁世淳、以繼母劉氏年老、呈請終養。查定例載父母年七十以上者終養。並無終養繼母之例。應無庸議。得㫖、既有終養之例、豈可分別生母繼母。丁世淳、准終養
  • 理藩院題、請差往科爾沁烏朱穆秦等四十九旗會盟大臣。得㫖、著尚書喀蘭圖、侍郎阿穆瑚琅、前往
  • 丁酉。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兵部、都察院、遵㫖議覆、京城內外、豪惡糾黨。盜劫時聞。城內責令步軍總尉、步軍副尉、步軍校。城外責令五城御史、司坊官、巡捕營弁。每日巡緝。城外各巷口、照城內設立柵欄。定更後、官員軍民等、不許行走。犯者照例懲治。並著為令。從之
  • 己亥。上幸南苑行圍
  • 癸卯。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 甲辰。轉吏部右侍郎艾元徵、為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王清、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 吏部議覆、湖廣道御史徐旭齡疏言、凡降調官員、百姓每每保留。其中不無情弊。請行禁止。應如所請。嗣後凡民保留降調官員者、俱不准行。仍交刑部治罪。如被降之官、果系清廉良吏、許該督撫題請。若系不肖。或科道糾參。將題請留任之督撫、照以劣為優例處分。從之
  • 先是、原任兵部侍郎介山、于順治十八年八月內、差往廣東沿海、立界移民。康熙二年四月、輔臣等傳㫖、下部議處。部議以介山立界冊內、止寫從海至村里數、未有從村至界里數。將介山侍郎並加級及拖沙喇哈番革去。至是、介山疏奏處分冤枉。部覆毋庸議。得㫖、介山前議處太過。著再議。於是吏部議、將介山復還拖沙喇哈番、仍削去加級、以原侍郎降一級用。從之
  • 乙巳。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鄂善、為陝西巡撫
  • 升甘肅巡撫劉鬥、為福建總督
  • 丙午。上自南苑回宮。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丁未。命禮部同順天府、祈雨
  • 戊申。雨
  • 和碩簡親王德塞薨。賜祭葬。立碑。諡曰慧
  • 以靖南王藩下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徐成功子徐鴻弼、襲職
  • 辛亥。命工部、通行直隸各省各官、凡胔骼悉為收瘞
  • 以土默特故都統席拉布子古睦德、襲都統
  • 予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阿育璽、祭葬如例
  • 添設江南清河、宿遷、及歸仁堤、三處、同知各一員、主簿各一員
  • 壬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戶部議覆、貴州巡撫佟鳳彩疏言、黔省府州縣衛所、全書由單所載、與百姓實徵數目不符。又田地名色甚多。所徵錢糧、輕重不一。請詳細清查、逐一更正。應如該撫所請。責令司府各官、詳查改正。從之
  • 乙卯。以孝康章皇后升祔太廟。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 諭吏部、選拔庶常、原以作養人才。今科進士、特加簡閱、取中李光地、耿願魯、陳琛、李錄予、王寬、王掞、黃斐、孟亮揆、陳夢雷、趙文煚、高璜、王維珍、許孫荃、祖文謨、李阜、朱典、李振裕、吳本立、劉恒祥、張鵬翮、孔興釪、德赫勒、牛紐、李玠、博濟、李夢庚、沈獨立等、二十七員、俱著改為庶起士。教習滿書
  • 以原任雲南巡撫袁懋功、為山東巡撫
  • 戶部議覆、貴州道御史萬泰疏言、淮揚等處、因歸仁堤決、田地被淹、災民流離。應敕該督撫、設法賑濟。若賑米不敷。確查鄰近州縣、常平倉所積米穀、酌量運赴淮揚、專委廉幹官員、實行賑濟。應如所請。從之
  • 升蒙古參領色楞、為土默特副都統

五月。丙辰朔。孝康章皇后升祔太廟。上具禮服。恭捧孝康章皇后神牌、奉安于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致祭。行禮畢。頒詔天下。詔曰、朕維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莫不顯揚母德、追崇配享、以為紹先啟後之本。朕纘承丕緒、九載於茲。恭惟我皇妣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光贊皇考、成締造之豐功。誕育眇躬、啟昌隆之景運。徽音遠播。厚德弘施。廟祀未崇。朕懷罔極。是用上稽前典。下協與情。祗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九年五月初一日、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恭奉冊寶、加上皇妣尊諡曰、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升祔太廟。鴻儀既舉。恩赦宜弘。於戲。孝思維則。隆侑饗於千秋。純嘏永膺。合歡心于萬國。佈告中外。咸使聞知

  • 詔內恩款、二十條
  • 丁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庚申。夏至。祭地于方澤。遣內大臣噶布喇行禮
  • 癸亥。以內弘文院學士花善、為甘肅巡撫
  • 升福建興泉道慕天顏、為江蘇布政使司布政使
  • 諭禮部、博爾濟金氏、乃科爾沁冰圖郡王額濟音之親叔額德台吉之子三等台吉阿鬱錫之女。選進宮中待年。方欲冊封。今遽爾長逝。朕心深切軫悼。宜追封為妃。其封號、及應行禮儀。爾部即察例議奏。尋允禮部議。追封為慧妃
  • 甲子。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丙寅。升大理寺卿岳諾惠、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戊辰。遣官祭關聖帝君
  • 轉刑部右侍郎張爾素、為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馬紹曾、為刑部右侍郎
  • 以鑲白旗蒙古都統科嶽爾圖、為滿洲都統
  • 己巳。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宗人府府丞高珩、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癸酉。都察院遵㫖察議、御史季振宜、題參吏部尚書黃機、以降級侍郎、開列尚書一款。查黃機回奏疏內、並未申明。乃稱自陳疏內、開載明白、故不重述。洵屬巧飾。又參黃機條奏降補官員疏內、止就所降品級補授、並未區別官職大小。則知府降一級、翻可補參議。降二級、翻可補僉事一款。查黃機原疏內、並無知府降調不令其補參議僉事字樣、洵屬朦混。應將黃機解尚書任。仍以降級侍郎致仕。又參黃機辦事似啞似聾。言語半吞半吐。其同事之尚書馬希納、侍郎岳思泰等、並未申明。亦屬不合。將馬希納等、各降一級。得㫖、黃機系大臣。回奏時、理應將始末明白陳出。乃巧飾朦混具奏。殊為不合。馬希納、嶽思泰、勒德洪、蔡毓榮、杜篤祜、徇情庇護、亦負委用之意。姑從寬恕此一次。以後著洗心滌慮、改易前非。竭誠勉勵、以盡職業。該部知道
  • 甲戌。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乙亥。以原任廣東左路水師總兵官張國勳、為京口右路水師總兵官
  • 丙子。禮部議覆、江南道御史張所志疏言、會典一書、一代制度攸關。理應編輯、昭示中外。應如所請。令各部院衙門、將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時定例、及見行事宜、查明送內院纂修。頒行天下。永遠遵行。從之
  • 己卯。皇子承瑞薨
  • 命內國史院學士折庫納、內秘書院學士董國興、教習庶起士
  •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郭爾親之子鄂爾輝、襲職
  • 吏部題、推官已裁。庚戌科二甲三甲進士、俱應以知縣用。從之
  • 兵部題、廣西將軍孫延齡、所屬綠旗兵馬、嗣後不必令督提查點。考選軍政、亦不必會同注考語。該將軍自行照例造冊題報。從之
  • 湖廣道御史李之芳疏言、今年考選庶常。皇上委內院閱卷。京師鬨傳、謂取中上卷二十四名、系魏裔介使家人報信。聞者無從辨其真偽。幸我皇上親加遴選。取中庶起士二十七員。與所傳名數姓氏不同。於是人心悅服。獨是魏裔介以密勿大臣、敢於漏消息而竊威福。此其心為何心。又魏裔介向因伊兄魏裔魯為山東運使。遂將敕書漢文內、私自增改、令知府屬其統轄。其後頒給兩淮運使敕書、即照此槁謄寫。被巡鹽御史馬大士、以敕書清漢互異、具疏發覺。然後查出底槁、系魏裔介親筆添注。翻使同官代為受過、典籍含冤降級。又順治十八年、魏裔介系候補之官。皇上登極恩詔、三品以上京官、蔭一子入監讀書。其候補者、概未准與官蔭監生。及魏裔介身為吏部尚書、獨將其子魏嘉入十八年詔款、欺朦題蔭。又伊弟魏裔訥、任江南淮安府桃源縣知縣。因其邑荒殘、又兼河患、從無升任之官、乃指稱伊族叔魏櫆祥、任江寧府同知、將伊弟藉端回避改補。又纂修世祖章皇帝實錄、取各官編纂時、魏裔介與班布林善、朋比相倚、各用私人、徑將素無才學刑部主事杜鎮選取。伏乞皇上即賜乾斷、嚴加處分、以為擅權害政之戒。得㫖、這所參事情、著魏裔介明白回奏
  • 庚辰。廣東提督楊遇明、引年乞休。允之
  • 壬午。湖廣巡撫林天擎疏報、竹山縣火災。得㫖、竹山縣新辟殘邑、復罹火災。兵民棲止無所。深軫朕懷。其速行賑濟。務令均沾實惠
  • 癸未。調陝西按察使陳秉直、為江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 甲申。升太常寺卿楊永甯、為宗人府府丞
  • 乙酉。加四川巡撫張德地、工部尚書銜。以招民議敘也

六月。丙戌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護軍統領席卜臣、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戊子。內秘書院大學士魏裔介、遵㫖回奏、台臣李之芳、謂今年考選庶常、系臣使人報信。臣與諸人、非親非故。所報何人。李之芳如有確據、即宜糾參。何得懸揣、謂臣洩漏市恩耶。李之芳又謂山東運使魏裔魯、系臣之兄、敕書內私自增改、同官代為受過、典籍含冤降級。吏部察議此一案時、臣適告假歸裏。有何交結情面、而諸臣肯代臣受過。李之芳又謂臣順治十八年、系候補之官、不應蔭子、及身為吏部尚書、欺朦題蔭。臣因糾參劉正宗、摘發奸黨、審實復職、在順治十七年冬月。十八年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臣晝夜齋宿、與在籍候補者不同。隨例送蔭。吏部題疏。奉有俞㫖。且臣送蔭在順治十八年五月內。康熙二年五月內、臣升尚書。相隔甚遠。安得以滿漢堂司、公議具題、奉㫖俞允之事、謂臣自行欺朦乎。李之芳又謂臣弟魏裔訥、任桃源知縣、因地方凋敝、指稱族叔魏櫆祥、任江寧府同知、藉端回避。臣祖魏純粹、系明季甲辰科進士、官至御史。臣祖母程氏、生臣父兄弟七人。魏櫆祥、行居第七。回避時、取有甘結部覆在案。至回避事例、俱從官職卑者回避。部覆自有成例。與臣何涉。李之芳又謂選取纂修實錄官時、將素無才學杜鎮取用。查杜鎮任刑部主事、堂官令其纂修律例。部院考察、曾列一等。何謂無文名取用。且取入纂修各官、乃臣衙門會同吏部公議、公疏具題。豈有阿私耶。李之芳又謂臣與班布林善、朋比相倚。臣在內院、凡班布林善有商議、言無不盡。亦時有相爭之事。以鼇拜之勢焰、臣足跡不登其門。況班布林善、與臣同官。豈肯蹈朋比之事乎。臣遭逢世祖章皇帝知遇。拔置憲長。曾參劉正宗、劉祚遠等、將伊從重處分。伊等党類、切齒於臣久矣。李之芳、系劉正宗同鄉。據其所參、巧為構誣、皆屬無據。臣恐報復之謀得售、凡臣子非其党類者、皆可藉端傾害矣。至於臣識見庸下、負乘貽譏。既被人言、豈可靦顏復居綸扉之側。伏懇乾斷、即賜處分、以為不職之戒。得㫖、本內情節、著質對察議具奏
  • 己丑。升雲南騰越副將田進學、為直隸天津總兵官
  • 庚寅。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辛卯。升直隸紫荊關副將許占魁、為陝西延綏總兵官
  • 壬辰。升左通政馬朗武、為內弘文院學士
  • 丙申。諭刑部、近覽章奏、罪犯監禁、踰限不行速審、以致斃獄者甚多。夫各犯自有應得之罪。未死於法、先死於獄。殊非慎刑之意。朕心深為不忍。爾部將逾限不結、監斃幾人以上者、作何嚴加處分、詳議定例具奏
  • 丁酉。命和碩顯親王福壽之子丹臻、襲封和碩顯親王
  • 升大理寺少卿上官鉝、為太常寺卿
  • 戊戌。升鴻臚寺卿額星格、為大理寺卿
  • 予故溫州總兵官石國璽、宣府總兵官劉永亨、各祭葬如例
  • 己亥。以鑲白旗蒙古副都統額司泰、為護軍統領
  • 廣東巡撫劉秉權疏報。康熙八年分、墾復民田、一萬七百一十五頃七十四畝。安插男婦、共九萬六千七百九十八名口。內隨糧派丁、計三萬六千三百四十二名口。又墾復屯田、三十一頃九十二畝。安插男婦、共五千三百六十一名口。其應徵銀米、俟三年後起科。下部核議
  • 庚子。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鄂爾多斯鎮國公紮穆素故。遣官致祭
  • 兵部題、甘肅巡撫花善、奉有著令管兵之㫖。應將甘、肅、寧夏、西寧等處官兵、令巡撫花善統轄。又康熙八年九月內、議政王等會議、無總督省分、若有軍需急務、提督總兵官、仍會同巡撫行。至副將以下、武職官員、若有貪酷殃民侵餉之款、亦令巡撫題參。今應將副將以下武職、聽該撫節制。仍會同總督提督行。從之
  • 壬寅。以原任湖廣右布政使劉楗、為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原任福建按察使安世鼎、為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乙巳。升工部郎中成格、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 己酉。諭刑部、今年雖經頒詔、將重犯赦免。但時值暑熱、天氣亢旱、牢獄重犯內、有可矜疑者、亦未可知。著圖海、杜立德、明珠、折爾肯、達都、董國興、熊賜履、王光玉等、前赴刑部、會同將監內重犯、確審酌議具奏
  • 升正黃旗副都統阿莫爾圖、為奉天將軍
  • 戶部題、淮揚二府屬地方、丈缺地畝、先經江南江西總督麻勒吉、題請蠲免。臣部行令該督踏勘。今據該督疏稱親身踏勘揚屬三州縣丈缺田地、俱系坍沒。淮屬三州縣丈缺地畝、見被水淹。俟水勢稍退、尚可耕種。應如所請。將坍沒者、永行蠲免。水淹者、本年停徵。從之
  • 庚戌。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甲寅。升護軍參領覺羅誇代、為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 西洋國王阿豐肅、遣使瑪訥撒爾達聶等進貢。得㫖、西洋國、地居極遠。初次進貢。著從優賞賚
  • 旌表節婦、湖廣江夏縣劉國柱妻楊氏、苦節六十餘年。靖南王藩下曾養德妻張氏、文運亨妻吳氏、遲彥登妻張氏、廖廷鑒妻周氏、宋允昌妻余氏、苦志守節。烈婦、淩自美妻鄭氏、夫亡自盡。俱給銀建坊如例

秋。七月。乙卯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 丙辰。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升參領托岱、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 丁巳。升雲南援剿總兵官王輔臣、為陝西提督
  • 江南江西總督麻勒吉疏言、淮揚二府、於五月終旬、淮、黃、暴漲、湖水泛溢。百姓田畝廬舍被淹。應亟行賑濟。但各屬積穀、已為上年賑給之用。請暫那正項錢糧。俟勸輸捐納、補還正項。戶部議覆、以正項不便動支。應將鳳陽倉存貯、及捐輸扣存各項銀米、交賢能官員散賑。如有不足、勸諭通省各官、設法捐輸。得㫖、淮揚百姓、連被水災。深可憫念。著差部院廉能大臣一員、作速前往踏勘。果系被災已甚、無以為生。即會同督撫、一面將正項錢糧、動用賑濟。若系次災。即照部議、將各項糧米賑濟。務使民沾實惠、以副朕軫災恤民至意
  • 己未。刑部議覆、兵科給事中王曰溫疏言、各衛軍犯、遇赦後始到配所者。即察明釋放。嗣後應將軍犯、于程限內在途遇赦應免者、即行題請。毋得稽遲。違者將督撫及該管地方官、交部嚴加議處。從之
  • 庚申。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宗人府等衙門題、前代舊制、諸王薨逝、將諡號載于封號之下。本朝見行例、諸王薨逝、給與諡號勒碑。不將封號刊勒。恐後世之人難曉。今臣等酌議、薨逝諸王、未與諡號者、應于封號下加諡號一字。已與諡號者、仍加寫封號。從之
  • 予故少傅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劉昌、祭葬。諡勤僖
  • 辛酉。復設江西驛鹽道、分巡贛南道、分巡饒九南道、三缺
  • 壬戌。復設太僕寺漢正卿一員、滿少卿一員。以兵部所掌大庫場、種馬場、歸本寺管理
  • 丙寅。以孝康章皇后升祔奉先殿。遣官告祭
  • 戶科給事中姚文然條奏、一、各部互議之事、應各捐成見、以盡虛公。一、開復戴罪停升諸項、該撫報明完案。該部覆本、應即題明註銷。一、錢糧駁查既清、無事屢題屢覆。一、部內可結之案、即應一部徑結。疏內可以通結之案、即應一疏通結。上是其言。下部議行
  • 予故鎮國將軍胡世布、祭葬立碑如例
  • 丁卯。孝康章皇后升祔奉先殿。上具禮服。恭捧孝康章皇后神位、奉安于世祖章皇帝神位之右。致祭。行禮如常儀
  • 己巳。中元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孝陵
  • 庚午。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壬申。免江南丹徒、金壇、二縣、康熙七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癸酉。予故兵部侍郎石圖、祭葬如例
  • 乙亥。戶部議覆、浙江福建總督劉兆麒疏言、請展報災限期。查康熙七年會議、夏災不過五月、秋災不過八月、地方官每慮愆期、匿災不報。應如所請。仍照順治十七年定例、夏災不出六月終旬。秋災不出九月終旬。從之
  • 予故陝西巡撫白清額、祭葬。諡清獻
  • 丙子。故太子太保刑部尚書李化熙之母宋氏、壽臻百𡻕。給銀建坊
  • 丁丑。以原任江西提督嚴自明、為廣東提督
  • 戊寅。上詣太皇太后宮、問安
  • 己卯。以杜爾伯特故固山貝子塞冷子諾爾布、襲爵
  • 庚辰。以故二等精奇尼哈番沙裏代從侄達爾查、襲職
  • 壬午。湖廣巡撫林天擎、以病乞休。命以原官致仕
  • 甲申。免直隸博野等二十九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旌表節婦、山東泰安州楊光廷妻房氏、濱州張宿龍妻龐氏、城武縣潘九鋐妻張氏、壽光縣李應明妻王氏、烈女、海豐縣李格聘妻王氏、俱給銀建坊如例

八月。乙酉朔。上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奉安孝康章皇后神位于孝陵。遣內大臣輔國將軍額奇致祭
  • 以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阿育璽子達都、襲職
  • 丁亥。遣大學士圖海、祭先師孔子
  • 免河南磁州、安陽等九州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戊子。祭大社、大稷。上親詣行禮
  • 諭都察院、國家朝儀。大體所在。貴於整齊嚴肅。不止系堂陛之觀瞻。亦以見臣心之敬肆。諸王大臣、有踰越班行、交相接語。或輕佻嬉笑。禮不踰階而相與言。又況其甚乎。爾衙門監察御史侍班切近。見而不糾。豈真目未之睹。皆緣畏事徇情、所以如此。都察院職任重大。朕躬有失、尚爾指陳。王及諸臣、乃不參奏。揆之事理、實所未協。今後有失儀者、毋得容隱
  • 升右通政梁鋐、為太僕寺卿
  • 免直隸贊皇、元氏、二縣、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辛卯。以喀爾喀故和碩達爾漢親王奔塔爾楚虎爾子諾內、襲爵
  • 壬辰。免江南泰州、本年分水災額賦
  • 以正藍旗副都統一等伯釋迦保、為漢軍都統
  • 癸巳。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 免江南泗州、臨淮等五州縣、並鳳陽等三衛、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 吏部、兵部、遵㫖議覆、官員殉難陣亡、俱系歿于王事。優恤之例、文武應行畫一。從前已結之事、無庸議。此後文武官員、或系殉難、或系陣亡、俱應照例錄用子弟一人。給與加贈祭葬銀兩。從之
  • 甲午。秋分。夕月於西郊。上親詣行禮
  • 予故歸化城都統托波克、祭葬。諡果壯
  • 乙未。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 以內秘書院學士董國興、為湖廣巡撫
  • 命改內三院為內閣。其大學士學士官銜、及設立翰林院衙門等官、具著察順治十五年例議奏
  • 禮部議覆、戶科給事中張愛疏言、八旗佐領下穿孝、有並非親族而服孝。並非特賜佐領、及功臣之佐領、而令屬下人員服孝。與禮不符。且與別旗別佐領居住遠族弟兄服孝、不但執事之人、有誤公務。且屬煩擾。應如所請。嚴行禁止。從之
  • 丙申。以恭謁孝陵。上詣太廟、行告祭禮
  • 丁酉。午刻。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啟行。皇后隨行。是日、駐蹕通州
  • 戊戌。上駐蹕煙郊
  • 己亥。上駐蹕夏店
  • 庚子。上駐蹕邦均
  • 辛丑。上駐蹕薊州
  • 壬寅。上駐蹕淋河
  • 甲辰。上駐蹕新城
  • 免湖廣漢陽等六縣、並沔陽衛、本年分旱災額賦有差
  • 乙巳。駕至昌瑞山。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先行。上率王以下侍衛參領等官、隨後行。進紅門。入隆恩門。上親扶太皇太后輦。至明樓臺階前降輦。皇太后、皇后俱隨行。至祭台前。舉哀。行禮畢。還行宮
  • 遣官祭歷代帝王
  • 遣官祭城隍之神
  • 丙午。上詣隆恩殿大祭。祝文曰、孝子嗣皇帝玄燁敢昭告于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尊靈曰、仰惟皇考、功兼創守。德並乾坤。肇一統之弘模。開萬年之景運。升遐以來、忽已十載。山陵在望。未獲展祭。臣懷罔極。悽愴彌深。今遵慈命。躬侍太皇太后、皇太后。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敬謁隆恩殿。虔將祀事。用展孝思。伏祈聖靈歆鑒、俯納微忱。尚饗。禮畢。還行宮
  • 丁未。上詣寶城致祭。祝文曰、孝子嗣皇帝玄燁敢昭告于世祖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章皇后、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尊靈曰、惟皇考龍馭升遐、忽已十載。瞻望山陵、未獲躬親展祭。悽愴之懷、時切於中。恭奉太皇太后、皇太后。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於八月二十二日、敬詣隆恩殿致祭。今復恭祀於寶城。恪將牲帛。用展孝思。伏祈聖靈、俯垂歆鑒。尚饗。禮畢。還行宮
  • 賞賚守陵官員兵役有差
  • 是日、駐蹕淋河
  • 戊申。上駐蹕薊州
  • 己酉。上駐蹕邦均
  • 庚戌。上駐蹕夏店
  • 吏部議覆、廣東巡撫劉秉權疏言、廣東驛傳、請歸併鹽法。改為鹽驛道。即以驛傳道、改為廣肇道。轄廣、肇、南、韶、四府。從之
  • 予故鎮國公高色、祭葬立碑如例。諡愨厚
  • 兵部議覆、貴州巡撫佟鳳彩疏言、貴州有紅黑二苗、傍居險要。時出劫掠。乃亙古不服王化之逆種也。仰賴皇上恩威遠播。今那磨等共三十六寨苗人、傾心向化、呈送戶口糧冊。應行該督撫、加意撫綏、務令得所。從之
  • 辛亥。上駐蹕通州
  • 以故一等精奇尼哈番祖良棟弟祖良璧、襲職
  • 喀爾喀戴青台吉、遣使進九白年貢。宴賚如例
  • 免直隸元城清豐南樂、三縣、亡丁缺額徭銀
  • 壬子。駕還京師。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俱回宮
  • 上詣太廟。告祭畢。回宮。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問安
  • 甲寅。以謁陵禮成。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上表行慶賀禮
  • 免江南睢甯縣、本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卷之三十一 ↑返回頂部 卷之三十三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