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承政院日記/仁祖/十一年/七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六月 七月 八月

7月1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國忌。

○巳午時,日暈。內下日記

7月2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暫雨。內下日記

○有政。

○吏批,以李元鎭爲修撰。《玉堂日記》

○院前啓,成夏衍等以下,請竝還收成命事。崔應虛,請還收放釋之命事。入啓。措辭竝見上。答曰,已諭。

○府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已諭。

○傳曰,張禮忠,曾有實職除授事承傳,而何不擬望乎?回啓曰,臣等未及致察矣。

○知事單張禮忠。追崇朝報

7月3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秋享大祭齋戒。

○申時,灑雨。自卯時至未時,日暈。夜下雨。內下日記

7月4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或陰或晴。巳時,快晴。內下日記

○府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7月5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有霧氣。內下日記

○行護軍李安訥,沔川地加土呈辭。入啓。傳曰,給由馬,澆奠牀備給。

○答府曰,成夏衍等事,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事。入啓。措辭竝見上。答曰,已諭毋煩。追崇朝報

○副提學李植三度呈辭。入啓。遞差。

○謝恩,修撰李元鎭。《玉堂日記》

7月6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視事停。

○未申時,日暈。酉時,日暈兩珥,暈上有背,色內赤外靑。內下日記

○府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崔應虛還收放釋之命事。措辭竝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7月7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祿政爲之。

○自昧爽至卯時,有霧氣。午未時,日暈。酉時,日有左珥。夜一更,流星出河鼓星下,入房星上,狀如鉢,尾長七八尺許,色白。內下日記

○院前啓,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措辭竝見上。答曰,已諭。追崇朝報

7月8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大雨如注。巳時,乃晴。自二更至三更,大雨如注。內下日記

○院前啓,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成夏衍等,請竝還收成命事。措辭竝見上。答曰,崔應虛事,觀禁府回啓,不無可恕之道,不必堅執。成夏衍等事,不允。追崇朝報

○侍講院啓曰,故賓客鄭經世家,王世子遣宮官致弔祭,定於今月二十五日,而本家有故,且葬期尙遠,令該曹改擇日,前單子付標,何如?傳曰,依啓。《春坊日記》

7月9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下雨。達夜下雨。內下日記

7月10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國忌。

○未時,日暈。寅時卯時,下雨。內下日記

7月11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二更三更,下雨。內下日記

○有政。

○吏批,以趙翼爲副提學,愼天翊爲副應敎,李景曾爲副校理。《玉堂日記》

○院前啓,請成夏衍以下竝還收成命事。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措辭竝見上。答曰,已諭。追崇朝報

7月12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酉時,日暈兩珥。內下日記

○院前啓,請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措辭竝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訓鍊院啓曰,前府使申景琥,都監中軍已爲啓下,付軍職,冠帶常仕,何如?傳曰,允。《訓局謄錄》

7月13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或雨或晴,終日達夜不霽。內下日記

○掌令閔光勳啓曰,臣上年忝在言地,實與權濤同罪,而幸免譴罰,得保職名,心常惶恐,不敢每爲控辭。今者濤則尙在罪籍,臣獨更叨匪據,狼狽悶蹙,決不可抗顔就列,請命罷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府啓,成夏衍等撤去圍籬事。康文翼等放釋事。李善述等職牒還給事。曺挺立敍用之命,請竝還收成命。措辭竝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崔應虛還收放釋之命事。入啓。措辭竝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李景憲,以吏曹言啓曰,臺諫有闕,政事,何以爲之?敢稟。

○兵曹判書李弘胄,伏以,臣猥將缺半行嚴退伏缺二字冀蒙遞命,而格外恩由,又缺半行無所。臣雖駑劣,粗知事缺四行公私幸甚。取進止。

○司缺半行恐,頓首謹百拜上言于主上殿下。缺半行勢漸危重,不獲已冒呈單子,而政院缺半行臣誠惶悚,罔知攸措。第惟微臣,病根缺半行倘不及時調治,則危淺[喘]迫於顚隳,安可缺半行籲呼天地父母,以圖全軀乎?臣素患缺半行且於數年前,哭母於氣血衰耗之後,仍缺半行日候極熱,時得痢疾,兼患眩症,極缺半行及全差,練祭臨迫,不得不缺半行日,因過飮冷物,前症又作,缺半行吐瀉不止,數日以來,症勢缺半行時勢升,至於昏仆,不省人事。缺半行頓無差愈之路,性命缺半行天威,陳章吐實。伏乞聖慈,缺半行治保全,則仁恩所及,豈殞缺半行惶隕越之至。謹昧死以聞。踏啓字而下。缺四五字溟,伏以,方伯之任,摠領一道,職兼風憲,缺半行之人,故搢紳之得拜是任者,咸以爲榮,缺半行罕稀有也。臣本駑劣,最居人下,遭遇缺半行摧,首尾十年,節鉞耀身,至於通計缺半行誠惶蹙,以榮爲懼,自惟何人,獲被無缺半行也。目今北閫多事,虞憂之端,不一而缺七八字一節,而如臣無狀,六七年前,筋力未缺半行犬馬之齒,將迫七旬,缺一行在煙霧缺二行令仕滿者,例付京職,缺半行以來,武官作散者,不記其數,缺半行之致,固無可奈何矣。文官作散者,缺半行中,除人器不稱,身有罪累,或年缺半行者外,表表可用而緣窠窄久未受祿缺半行至於參上蔭官顯有名稱及守令仕滿缺半行至七八十員。參下積仕八九年後,始至六缺半行於前御[銜],人多稱屈,歸咎銓曹,而缺半行手之地。且祖宗朝世族子弟,缺半行科,業文不成,則捨文取武,缺半行蔭才進。輕重之分,有如此缺半行是不讀書之人,以缺一字則應[多]缺半行故文武官立朝莅職,其缺半行此二者,而未得其說矣。今缺半行等都目,出六品者,十八九缺半行廳十員外,其餘皆是蔭官。一缺半行至四十員,而蔭官初入仕原數,京缺半行府都事十員,別坐二十九員,繕工監役缺六七字官四員,內侍敎官二員,水運判官二員,缺六七字此外權設天文學敎授,地理敎授,缺半行授,都案廳[郞廳],通計一百六十五員。缺四五字遊士夫以取聲譽者,則必是藉蔭父缺半行一通仕路,美官自至。其數旣如是之缺半行習於驕惰者,其不肯勤缺三四行始於世祖,而成於成廟,其時陵參奉,缺五六字察訪一半,又以武[書]吏差出,謂之驛丞,缺四五字參上職,則初入仕員數旣少,參上員數缺四五字與箇滿守令處置之地,固恢恢有餘,而缺四五字及驛丞,皆歸蔭官初仕,其他繕工監役缺四五字其數亦多,而參上則正以下減省之數,缺四五字固不得不與祖宗朝相反矣。缺半行淸仕路而杜僥倖,以復缺半行臣之愚意,都事別坐,缺半行令及前御[銜]中可用者處之,缺半行童蒙敎官,勿拘參上缺半行官及水運判官,勿拘文武蔭缺半行者授之,觀象監三學敎授缺半行王廟直等,從雜岐占缺半行勞人器可用者,別例敍用,而勿爲缺半行可以十去八九矣。且亂後減省官員,缺半行來權設衙門郞廳及備局文郞廳缺四五字多以罷散者爲之,則有省費之名,而無省費之實,減損百官,不成朝廷體面耳。臣意缺六七字量數還設,而剩局郞廳文兼等官,缺半行祿官爲之,仍減若干祿兒,令有減缺半行便益。臣待罪政曹,曉夜思度,旣缺半行置,俱係變通,臣亦不敢已下缺。燼餘

7月14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乃晴。內下日記

○院前啓,成夏衍等還收成命事。請還收崔應虛放釋之命。措辭竝見上。答曰,不允。崔應虛量移。

○府前啓,成夏衍等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吳䎘以缺半行夜,發遣曹郞廳,宮城外各處軍堡摘缺半行直軍襄陽正兵池汗孫,曜金門搖鈴將缺半行得世等名闕點。當該部將,常時不能缺半行極爲非矣,推考。闕點軍士,自曹決棍缺半行以備邊司意啓曰,缺三四行自前有本道人勿差試缺半行置云。上項金慶餘,似爲有理,依願缺四五字傳曰,允。

○傳曰,各衙門囚禁之人,幾名,疏放。缺三四字啓曰,以典獄摘奸書啓。傳曰,羊價推捧缺三四字問曲折以啓事,傳敎矣。卽招憲府色吏缺四五字姜碩期,方爲典牲提調,故五月間爲本職時,招缺四五字羊價,經年不納,因本署牒呈,囚禁推捧,缺三四字

○吳䎘啓曰,各衙門囚禁之人,幾名,疏放事,傳敎矣。卽招典獄署官員査問,則刑曹缺半行十四名云矣。傳曰,知道。

○吳䎘缺半行旨書啓,本曹囚人吳應吉缺半行允下矣。吳應吉則因軍器寺牒缺半行物價,偸食不納,託入勢家缺半行爲飛褙改書之事,本曹堂缺半行亦必因吳應吉之誣訴,而缺半行稱冤,而輕易放釋,李永龍則囚缺半行罪與沙工有間,依啓辭,使之下鄕缺半行囚人放送下鄕,使之備納,事體未安,何以爲之?敢稟。傳曰,知道。然則勿爲分揀。

○吳䎘,以兵曹言啓曰,兵曹軍堡數書啓中,所謂空代處,則缺半行士守直之處,亦無堡舍,軍皆露處,缺四五字夜暴露,則必無一一守直之理,極爲可缺五六字廳摘奸處置,何如,傳敎矣。臣曹卽令缺半行方造,或有開基始役,而缺三四行之地,其情狀,昭然甚明,乃缺四五行者也。其分別虛實,豈不明白的當乎?大抵缺四五字繪等謀逆之言,雖是虛誕,其與時說,爲缺四五字此正類吉雲節之事。首謀爲逆,旋自缺四五字謀爲逆,故誅之。以發告之功,誅止其身,而缺四五字正先王處置,至正至當,可以爲萬缺四五字首謀爲逆,則實與雲節同,而以嫌怨缺五六字族之地,又雲節之所無,若用先王誅缺半行說一人,猶當誅止其身,況添有白以缺半行罪,而反施定配之律乎?此缺半行國內三尺童子,無不痛疾,而缺半行人,使國內人心,咸懷憤鬱,缺半行有乎?請更加睿察,亟命缺半行節所犯,大相不同,而爾等每缺半行之地,事體殊甚不當也。時說缺半行戮,實涉不可,更勿煩論。已下啓辭出追崇朝報燼餘

7月15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洪命耉。右副承旨李景憲。同副承旨金堉。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沈霧。內下日記

○府院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入啓。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崔應虛事,停啓。追崇朝報

缺三字壽翼,正言卞時益來啓曰,碩幹事。措辭見上。答曰,勿煩。

○傳于右缺半行明日爲之。

○兵曹判書臣李弘胄缺半行迫情勢,冒昧陳箚,而以此時重任,不可輕遞,缺半行惶悚缺二三字之筋力,如有一分可堪之缺二三行取進止。答曰,省箚具悉。已諭,卿其勿辭。燼餘

7月16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式暇。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坐直。同副承旨李行遠坐直。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午未時,日暈。夜一更,月有半暈兩珥。二更,月暈。五更,沈霧。

○有政。內下日記

○副應敎愼天翊三度呈辭。入啓。遞差。《玉堂日記》

○府啓,成夏衍等撤去圍籬事,康文翼放釋事,李善述等職牒還給事,曺挺立敍用之命,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入啓。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禁府,崔應虛,牙山縣定配。啓。

○禁府都事李時苾,崔應虛移配事,出去。追崇朝報

○下直,禮山縣監李缺半行宗之,訓戎僉使申景濂。

○吏批,判書崔鳴吉缺六字賢進,參議李敏求呈辭,右副承旨李景憲進。

○兵批,缺半行參判金慶徵病,參議趙緯韓病,參知韓必遠進。缺半行

○吏批啓曰,判書崔鳴吉,以病不來,參議李敏求呈辭,小臣獨政未安,何以爲之?敢稟。傳曰,仍爲之。

○以洪命耉爲缺三四行李尙質爲通訓大夫行成均缺半行暠爲承議郞行繕工監副奉事,李景嚴爲缺半行都護府使,李必行爲通訓大夫行寶城郡守缺半行嘉善大夫行龍驤衛副護軍,洪命耉爲折衝缺五六字副護軍,崔葕爲禦侮將軍行龍驤衛副護軍,缺五六字侮將軍行龍驤衛副護軍,宋希進爲缺五六字衛副司正者。

○吏批啓曰,因繕工監啓辭,參缺半行傳敎矣。參奉柳元履,方在京中,將爲肅拜,缺半行及聞知有此啓辭,仍存勿改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缺半行僉使申景濂給送。

○吳䎘,以都摠府言啓曰,今日入直軍士,當爲中日習射,而政事相値,退行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缺四五字曹意啓曰,當日禹昌言稱名缺半行擊錚,極爲駭愕,令攸司囚禁治罪。同缺半行以致闌入,亦爲非矣。請推考。傳曰,缺半行酉條特送第二船進上,今已上來,回缺半行送,而倭通事一人,依例差定事,今月初四缺半行爲尋常,迄不差定,趁限之事,慢忽至缺半行推考治罪,何如?傳曰,允。

○金堉以禮曹意啓曰,缺半行日禮單,始自今年正朝,端午節目,亦旣缺半行當趁期磨鍊,令戶曹、承文院,禮單揭帖缺半行傳曰,允。

7月17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式暇。左承旨吳䎘坐直。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坐直。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申時,灑雨,達夜下雨。四更,雷震。內下日記

○府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等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下直,開城府缺半行溪縣令崔壽海,惠山僉使閔栐。

缺半行日發行乎?自政院催促。

○傳曰,今下弓矢,惠山僉使閔栐給送。

○李行遠啓曰,以禁府崔鐻元情公事,缺半行措語有缺三字承旨察見事,傳敎矣。缺三四行

○左議政缺四五字自初夏缺二字泄瀉之症,百藥無效,漸至沈痼,缺半行肉日益消脫,此實同列諸臣所共見而憐悶缺半行十數年前所患脚疾,輒復發作,而此缺半行跛躄,黽勉行公,今則痛勢極重,上自右髀缺半行以鐵椎搥碎,日夜叫楚,不能屈伸。若不及缺半行至於難治矣。藥房問安,備局仕進,俱未缺半行旬月難期。伏乞聖明,俯察危懇,本職及內缺半行遞免,使之專意治療,不勝幸甚。取進止。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勿辭,調理行公。仍傳曰,遣史官傳諭。

○李行遠以侍講院意啓曰,本院上番六員缺半行政,移拜司諫,仍爲入直,今日肅缺半行申敏一未肅拜,文學鄭維城以缺半行弼善朴潢,兼文學具鳳瑞,而朴潢缺半行記,他無替直之員。書筵重地,缺半行敏一牌招肅拜,使之入直,何如?傳曰,允。缺半行沈大孚來啓曰,碩幹事。措辭見上。呈辭出外,自有法典,缺半行恩暇,而益興君李應順,數年之缺半行沐浴,或稱加土,或稱掃墳,任意呈辭,缺半行出夫馬,貽弊不一。其蔑法猥濫,缺半行答曰,不允。李應順推考。燼餘

7月18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仁政殿窓戶,處處雷震。

○傳曰,大臣、六卿、三司長官命招,判尹亦爲命招。

○政院啓曰,大司諫在外,以次官命招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副提學趙翼,禮曹判書洪瑞鳳,刑曹判書韓汝溭,判尹沈器遠,命招出仕。

○三殿,政院玉堂藥房二品以上六曹大司憲問安。答曰,知道。

○政院啓曰,大臣以下命招來詣矣。傳曰,引見。

○左議政金瑬啓曰,雷震宮闕之變,雖或有聞於往昔,而未有如今日之甚也。休咎之徵,未知何在,而天人相感,捷於影響,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此必然之理也。方今聖政,未有闕欠,而如臣無狀,忝竊匪據,上不能以厭天意,下不能以副人望,致有無前之變,臣罪大矣。伏乞聖明,亟賜罷免,以答天譴,改卜賢德,以濟艱虞,不勝幸甚。且臣聞命蒼黃,扶曳入來,而脚膝拘攣,痛勢苦劇,不得登進文陛,仰承淸問,尤不勝惶恐之至,伏地待罪。答曰,罪實在孤,卿勿控辭。且卿之脚病,如是苦劇,則不得入參,勢所然也。宜安心,勿爲待罪。

○府前啓,成夏衍等還收成命。措辭見上。答曰,不允。

○院前啓,成夏衍以下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謝恩,副提學趙翼。《玉堂日記》

○引見時,領相所啓,句管廳事,臣前已屢陳矣。蓋百姓興利之事,國家取之,故百姓不能無怨矣。上曰,若無句管,民無怨乎?果有民弊,則只收發給之物,今後罷之,可也。又所啓,避殿之事,雖是虛文,古亦有之,以誠爲之,不無所益。上曰,言于禮曹。吏曹判書崔鳴吉所啓,各衙門貿販之際,常人取受興利物爲喜矣。及其收捧之時,則囚禁督之,故人皆怨矣。各衙門豈必商財?皆送于戶曹爲便。上曰,不必盡送戶曹,而此後勿爲,令廟堂議處。禮曹判書洪瑞鳳所啓,天變示警,豈無其由?昔一女呼天,齊堂震擊之說有之,一人失所,天爲震動,有如是者。近來連有赦宥,罪籍之人,皆在蕩滌之中,然常時書入之外,各別省察,一夫失所,必有災異。上曰,彼言與予意同,令該曹稟定爲之。追崇朝報

○或晴或雨,自申時達夜下雨如注,雷動電光。內下日記

○訓鍊院啓曰,丁卯其人木七十同許,哨官李惟良准授,上年二月戰馬貿來事,入送濟州矣。以五十同,貿得分運押來之馬一百八十二疋,二十同則不得准貿,價物還爲持來。貿來馬則其中卽可騎用者居半。雖是授去將官盡誠之致,許多馬疋,無事得達,誠爲多幸,而暑月行路之馬,不休仍爲調習,則必有致傷之弊,姑爲放養箭串,秋成處置之意,敢啓。傳曰,依啓。當該將官論賞。

○又啓曰,濟州貿來戰馬,箭串放養,秋成處置事都監草記,傳曰,依啓。當該將官論賞事,傳敎矣。恩賞重事,自下不敢擅便,當該哨官李惟良,令該曹,覆啓論賞之意,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7月19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雨下如注。

○大殿,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政院啓曰,仁政殿內,有雷震之變,極爲驚愕,使郞廳看審以來,其形止別單書啓。傳曰,知道。

○仁政殿雷震處別單,東邊第二柱外面三處,有半尺許斧斤狀,東邊正門北邊戶柱左右,皆有尺許斧斫處。又斜窓主柱,亦有尺許斧斫痕,正門南邊戶柱自上至下,有斧缺處,南邊東夾戶兩柱內外,數尺斫破,西柱亦有尺許斫破處,南邊正門西邊戶柱三尺許,東邊柱半尺許,皆有斫破處,南邊西夾門東邊戶柱骨兩處,大有斧破處,戶柱自東邊至上下,如以斧斫破之狀,西邊正門南邊戶柱上,有尺許破缺處,中有破缺處,西邊正門北邊戶柱三處,有尺許破缺處,北邊正門西邊戶柱,尺許破缺處,下有數寸許破缺處,東邊戶柱兩處,有數寸許破缺處,窓紙三尺許,亦有破穴處,東邊第三柱鐵網下,如有爪痕處,殿內東邊第一退柱東西三處,或有數寸爪痕狀,中有數尺許劈缺狀,下至裹紙三處,如以爪爬裂之狀,殿內西退柱裹紙處,如有焚如之狀,又有柱下破缺處,殿下西退柱裹紙處,如有焚如之狀。啓。

○政院啓曰,昨日引見時,判敦寧金尙容所啓,申淑女之獄,中外皆稱其冤,至今不決,雖不以彼而爲災,昔一女呼冤,齊堂震擊,參商處置,何如?無發落,取稟。傳曰,知道。

○領敦寧吳□□箚子大槪,臣病重,趁未還朝,且聞天變,不得趨及於問安之後,惶恐待罪事。入啓。

○院啓,天人一理,上下無間,人事失於下,天變應於上,必然之理也。今日之災,未知果出於某事之失,而君臣上下,一意戒懼,念念而惕之,事事而愼之,則弭災應天之道,不其庶幾乎?昌慶之役,實出於不得已之擧,修繕未完,而宮家營作,相繼不止,此豈遇災恐懼之道乎?往在癸巳年間,天將李提督見南別宮謂曰,中朝則皇子之第,未必若是宏大,而爾國王子之家,壯麗至此,營造之際,得無民怨耶?提督此言,至今傳之,玆豈非聖上之所當惕念處乎?請大君家營繕及闕門外諸上司直房諸衙門修葺,一應大小工役,竝皆停罷,以示一分戒懼之意。答曰,大小工役停罷事啓辭,不無所見,而大君不可老於闕中,諸司官員,不可露處,此等役事,勢難停止矣。追崇朝報

○中部水標直手本內,本月十八日自十九日平明至下雨,水標良中七尺五寸漲溢。

○達夜下雨如注。內下日記

○府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成夏衍、康文翼、李善述、李蕓事,依啓。

○院前啓,成夏衍等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答曰,成夏衍、康文翼、李善述、李蕓事,依啓。追崇朝報

○謝恩,副校理李景曾。《玉堂日記》

以下疊書。昨日引見時,領相所啓,句管廳事,臣前已屢陳矣。蓋百姓興利之事,國家取之,故百姓不能無怨矣。上曰,若無句管,民無怨乎?果有民弊,則只收發給之物,今復罷之,可也。

○又所啓,避殿之事,雖是虛文,古亦有之,以誠爲之,不無所益矣。

7月20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下雨。內下日記

○院啓,成夏衍等四人,聖批旣許還收,臣等固知聖意斟酌其罪犯而輕重之也。然而吳汝穩[吳汝檼],受仁弘之卵育,爲爾瞻之爪牙,穢亂史局,釀成兇謀。李元輿,以逆魁之姪,竊銓郞之權,爲鬼爲蜮,莫測其端倪,實與夏衍三惡同罪,而肆市之刑未加,撤圍之命猶在。黃中允、任器之之狐貍,鄭晟、鄭忠立、任獻之、趙渰、閔潔、柳健、任徵之、任援、全璥、劉敬甲、鄭汲之魍魎,當天地晦塞之日,以廢倫之論,爲發身之資,兇謀密計,無不同參,聯名獨疏,迭投更進,凶言悖說,不啻文翼之八字,而流竄之律已輕,量移之命尙在。趙存道首事爾瞻,情若父子,助成兇逆之勢,竟至於滔天,韓惟翔締結兇徒,甘心服役,李憺、南溟羽、曺挺立、郭天豪、尹聖任、洪景艇、郭天成、鄭良胤,皆奴事爾瞻,仰其鼻息,或爲三司,力主廢論,或投章疏,圖占科第,或與仁弘、爾瞻,相爲表裏,終始謀議,無不相應,屛諸四裔,不可與同國,而給牒敍用之命未收,各人罪惡,俱極昭著,輕重之間,衆情愈鬱。臣等竊恐正論猶不得張,而奸徒尙無所懲也。邪正消長之機,所係甚重,請吳汝穩[吳汝檼]以下竝還收成命。答曰,吳汝穩[吳汝檼]等罪犯,比於成夏衍等,不無輕重,更加思量,勿爲堅執。

○府前啓,吳汝穩[吳汝檼]以下竝還收成命事。入啓。答曰,吳汝穩[吳汝檼]等罪犯,比於成夏衍等,不無輕重,更加思量,勿爲堅執。

○去夜玉堂箚子大槪,陳恐懼修省之道事。入啓。

○政院啓曰,引見時,以大臣所啓求言事,蒙允矣。當奉聖敎,敎諭中外矣。何以爲之?敢稟。傳曰,承旨其代孤草敎。

○禮曹啓曰,以領相所啓避殿事,傳敎矣。自古遇災之時,人君卽減膳、撤樂、避殿之事,以爲恐懼應天之實。今此皇天之示警,實非尋常之比,修省之道,宜無所不講,而樂則固已廢矣,膳則癸亥以來裁省之後,似無更減節目,惟是避殿一事,不可諉以虛文而有廢,故常遇災貶降之例。敢啓。傳曰,知道。當避殿自責,減膳一事,亦依前例擧行。

○傳曰,昨日罪人審理事,義禁府、兵曹分付乎,何不書啓耶?政院啓曰,禁府、兵曹、刑曹等,昨日已爲分付,朝者又催促書啓,而時無來呈矣。傳曰,知道。

○禁府啓曰,傳敎矣。本府罪人等,頃日大赦時疏釋之外,名在罪籍者,沒數書啓,以備睿裁乎?敢稟。傳曰,依啓。

○答玉堂箚曰,省箚具悉。深嘉卿等愛君憂國之誠,箚陳之事,無非格言,當惕念而採用焉。

○漢城判官尹啓基上疏大槪,治兵閱武,預備邊虞,側身修德,以禳災異事。入啓。

○答領敦寧吳bb允謙b箚曰,省箚具悉。深用缺然。今孤遭此大變,慄慄危懼,莫保朝夕,而卿辭以疾病,不爲來見,無乃吏判之言,不虛而然耶?卿以先朝舊臣,與孤同朝,亦此年久,義當休戚是同,似不可相棄於危亂之際也。願卿勿爲待罪,調理入來,以副至望。

○禁府,審理罪人權濤、佶、億、健放送,申淑女分揀。

○院啓,請大君家營繕及闕門外諸上司直房諸衙門修葺,一應大小工役,竝皆姑停,以示一分戒懼之意。答曰,已諭。

○議政府爲求言事,右副承旨臣金堉,敬奉傳旨。王若曰,孤以否德,忝在大位,夙夜寅畏,于今十一年矣。其所以敬天勤民者,非不以誠,而國家多事,殆無寧歲,民怨於下,而謗讟朋興,天怒於上,而災異疊出。往在庚午,太廟之園,雷轟大木,天之譴告,若是其可畏,列聖在天之靈,其必陟降左右,而示此警矣。驚惶悚慄,不敢寧處。越玆七月十七日夜,雷震仁政殿,斫柱斲闥,火焚塗紙,此實前古罕聞之災也。孤之驚悚,有倍前日,法宮正殿,乃人君出治之所,而無前之變,遽降於此,上天深意,其必有在,先之於廟木,後及於殿柱,剝牀以膚,災至切近,皆由孤不德之致,尙誰咎哉?將政令之間,事多闕欠,怠忽倦勤,不能修擧,用人之際,好惡不明,賢邪雜進,混淆無別而然歟?刑罰不中,有罪者倖免,而無辜者抱冤,爵賞不明,無功者濫受,而有勞者稱屈歟?宮闈不嚴,有女謁通行之患,土木非時,有時屈擧嬴之歎歟?言路不通,而公論鬱抑於下,直氣摧沮,而士風不振於朝歟?享祀不潔,百神有所不歆,賦役繁重,百姓皆失其業bb而b然歟?古人有言曰,天變之來,民怨召之也。今之民怨,果足以召天災矣。江都句管之設,民甚苦之,故已令停罷,各衙門貿販之事,停罷旣久,其中續續貿販者,亦令摘發推治,此外怨苦者,亦必有可言者矣。凡我在朝臣僚及爾草野士庶,苟有所懷,則畢陳無隱,上自君上闕失,下至民間疾苦,備盡條列。不但陳弊而已。必爲捄弊之策,匡救不逮,以答天譴。言有可採,用而賞之,設或過中,亦不爲罪。咨爾政府,體孤至意,布告中外。追崇朝報

○李景憲啓曰,傳曰,昨日罪人審理事,義禁府、兵曹分付乎,何不書啓耶,傳敎矣。缺二三字昨招義禁府兵曹等郞廳,分付缺半行不來呈,極爲稽緩,請當該郞廳推考。缺半行

○吳䎘,以文臣試射所差備官,以試官意缺二行

○吳䎘,以備邊司言啓曰,定州牧使缺半行署經,不得下去云。令憲府從速爲缺半行處守令,亦令該曹,明日內爲政差缺五六字傳曰,依啓。

○金堉,以承文院官員,以都提調缺半行官漢語吏文勸講一事,專副提調缺半行無能識者。承政院左承旨吳䎘,文翰缺半行合此任,副提調差下,何如?傳曰,允。

○又以承文院官員,以都提調意啓曰,缺半行門,而今方接寓於金虎門外數間缺半行書寫等事,不成貌樣。昌慶宮移缺半行隨移,而昌德宮承政院則許令缺半行雜物,勿令撤毁,以除修理之役。缺四五字

○李景憲,以兵曹言啓曰,今七月二十日缺半行權知訓鍊院奉事洪藎溫、鄭義信缺半行洪玲吳子自不,請竝推考。傳曰,依啓。

缺四五字接待所言啓曰,卽日唐差郭都司率缺半行傳曰,知道。

○李景憲缺二行仰稟,自上以定軍缺半行之査覈事,傳敎矣。聖慮所及,極缺半行方時存收布者外,分明逃故無基者,缺半行實數,竝以一一成冊,啓聞上送,以憑缺半行有官吏之以存爲逃,以生爲死者,則缺半行重究不饒之意,各道觀察使、開城府缺半行何如?傳曰,依啓。

○李行遠啓曰,缺半行書日入後,皆已出去,待明曉仕進,缺半行傳曰,知道。

○李行遠以吏曹言缺半行體察使意啓曰,因全羅監司缺半行精前後守令,竝推考事,粘連缺半行久者乙良,竝爲先罷後推事,命下矣。缺半行在任久近,處置之意,敢啓。傳曰,缺半行因都摠府啓辭,井邑軍器尤甚缺半行在任久近,處置事,命下矣。丁卯以缺半行則前縣監李慶,自丁卯至己巳,爲缺半行澤,自己巳十月至今年,在任五年缺半行後推乎?敢稟。傳曰,依啓。

○弘文館行副提學趙翼,校理沈演,副校理李景曾、辛啓榮,修撰李元鎭、鄭雷卿,副修撰尹鳴殷等,伏以,昨日缺半行懼之極者乎?凡災異之作,在於闕中,固是缺半行正殿,人主受朝行祀之處,四面窓戶及柱缺半行告殿下,昭然甚明,非如闕外遠近諸處缺半行殿下恐懼震驚,卽召臣隣,求聞闕失也。諸臣缺半行災之道,固已無所不盡矣。然,當此天譴,極缺半行人主震懼警省之時,凡有所懷者,皆當言缺半行實也。蓋人情於宴安之日,恬於自肆缺半行後,有以聳動感奮,善言易入也。況臣等,猥缺半行恩寵,叨冒近密,於此之際,敢不竭其思慮,以求補缺半行必是人主所爲,有大拂天心者也。竊見殿下缺半行凡前代人主,荒淫嬉遊之事,皆未有焉,然而缺半行世道日益汚下,變異之生,層見疊出,國勢缺半行亡之禍,迫在朝夕,而今此千古罕有之變,缺半行會之處,臣等誠未知何由而致此也。然,觀缺半行動之者,實無異於丁寧面戒,此豈偶然缺半行思惟,雖若無由而致此,竊恐亦不無有以缺半行皇天之付畀,爲億兆之主,以理安生民,爲缺半行匹夫匹婦,有不獲其所,皆其責也。而其缺半行徇于一己之偏,則是缺四五行之爲善,奢侈華麗之爲缺半行其何以敎國人儉哉?近日國中奢侈之風,日滋月缺半行子之道,亦恐不當如是。傳曰,奢侈越制,天爲之變,缺半行必由於此,而亦恐未必非召災之一端也。臣等又竊聞缺半行役,其所造之物,必極其精巧,人心不可二用,苟役缺半行能專意於義理之所當然。書所謂玩物喪志,缺半行細,而亦恐有妨於淸心寡慾之工也。言路缺半行殿下從諫之美,漸不如初,以言獲罪者,前後缺半行嚴旨輒下,斥逐之摧折之,至於久而不忘,以是缺半行以容身保位爲心,未見有敢諫直言之人。嗚呼,此缺半行則臺諫所論,率不見納,雖其是非甚明,國人所缺半行之久,此臣民所以大失所望者也。如碩幹之事,缺半行李時說,實爲兇言之,故殿下以爲有告變缺半行自爲兇謀,而碩幹告之,則固不爲無功,缺半行所誘而發者也。此誣告中,尤極兇詐者也。缺半行昭然可知夫。時說一人,豈能獨自爲逆,其所缺半行人也,而白以繪等,乃皆碩幹所誣陷,時說所缺半行碩幹所欺而從之也。豈不甚明?且其兇言,碩幹缺半行著於面質之時,故鞫廳啓辭,謂碩幹缺半行其情狀,豈有一毫可疑?其爲計,至兇至詐,天下缺半行刑法之設,不誅惡人則已,如曰必誅惡人,則所宜誅缺半行國內之人,無貴賤大小,無不痛疾,無不欲殺,其疾缺半行毫私意,乃是至正至公之心也。獨殿下爲告路缺半行或未能出於天理之正,而不免爲計較之私也。捨己從人,缺半行己之私拒,擧世同然,公正之論,此竊恐非闕失之缺半行以致天怒,而召天災也。缺四行天意也。且近日閭巷竊議缺半行無論輕重虛實,未有長在囹圄而不決者。如申淑女缺半行其有罪無罪,臣等固不得以知之矣。然,累年不決,使缺半行獄之體,有所未安。至於權濤,一言忤旨,二年缺半行及區宇雜犯當死之人,咸得維新,而權濤以侍從缺半行瘴之地,不得與蒙恩澤,聖人喜怒,恐缺半行殿下闕失,臣等未能盡知,姑擧衆人所共言者,缺半行殿下,果能有聽納之實,則臣等之所不言者,諸臣缺半行殿下亦宜自省。蓋知之非難,行之惟難,惟患缺半行能知也。抑臣等又竊有所望於殿下者,缺半行事無一不出於心,故一心正則萬事無不正,缺半行正,故古之大人,必以格君心之非爲務,而缺半行以正百官,遠近莫敢不一於正矣。心之所以缺半行耳。如人主能以古昔帝王之道爲志,講缺半行之功,一以帝王爲法,則其擧措施爲,無不一出於缺半行姑息之政,不以雜乎其間。如是則朝廷安得以缺半行自皆得所,而天意自當悅豫矣。若不然而以缺半行意苟且,天意不必復,己私不必克,其所爲元非缺半行朝廷安得以正庶事,安得以理生民?安得以不怨天缺半行殿下所以立心者,或不能以堯、舜爲志,而不免以後缺半行宜其精之一之克之復之之功,不能如古帝王,而缺半行或不能大慰臣民之望也。然則今之所以治效不著缺半行怒愈嚴者,亦竊恐或不無有以致之也。然則今日轉缺半行殿下立心之正而已。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孟子曰,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缺三四行其資稟未必甚高尙,有以缺半行殿下以堯、舜之資,當天人之寄,若猥自菲薄,立心缺半行盛而反有憂於陵夷衰亂之歸,則豈非千載之恨也?缺半行殿下因此譴告之嚴,震懼自省,有以察乎今日治效,缺半行帝王之道,爲必可學,赫然奮發,自今勉焉,則臣等缺半行聖學日就,聖德日崇,其效之著,自當無不如志,豈徒缺半行譴告,無非所以玉成乎聖德也。臣等學術空疎,缺半行聖德之萬一,然其區區格君之忱,實不下於古人,缺半行聖明,矜其愚而察其忱,不勝幸甚。取進止。批答已書

○領敦寧府事吳允謙,伏以,缺半行天恩,沐浴椒水,庶望回蘇,而水性寒洌,臣病缺半行村先壟之下,已有日矣。宿患未袪,新症缺半行傷,臥起須人,不能運身,趁未還朝,方缺半行變及於正殿,伏想聖心,驚懼戒謹,必缺半行爲登路,而病勢至此,不能趨及於諸臣問缺半行進止。批答已書。燼餘

7月21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酉時至初更,雨下如注。內下日記

○有政。

○吏批,以李景曾爲輔德。

○校理趙贇,以辭狀遞差。《玉堂日記》

○府前啓,吳汝穩[吳汝檼]等竝還收成命事。答曰,已諭。

○院前啓,吳汝穩[吳汝檼]以下竝還收成命。答曰,不允。

○禮曹參判尹昕上疏大槪,遇災修省事。入啓。

○禁府啓曰,罪人申淑女分揀事,命下矣。放送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禮曹啓曰,本月十七日接得健元陵參奉所報,今月十三日,雨中有雷擊之聲至近,莫知某處,而因巡山守護軍來告,參奉親自看審,則本陵西北間數百步之地,有古松二株,爲霹靂所陳,臣曹以爲步數隔遠,不卽入啓矣。卽今傳聞距陵上不遠之地云,發遣本曹郞廳,摘奸後處置,何如?傳曰,允。

○健元陵內摘奸禮曹正郞廉友赫,健元陵摘奸事,出去。

○傳曰,災不虛生,由人所召,言念憂懼,罔知攸濟。噫,高高在上,有感則通,惟我中外官吏,亦勿歇看,恪勤乃職,恐懼修省,以答天譴。

○憲府箚子。大槪,遇災修省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箚陳之事,無非至論,敢不惕念而自警哉?

○院啓,請大君家營繕及闕門外諸上司直房諸衙門修葺,一應大小工役,竝皆姑停,以示一分戒懼之意事。入啓。答曰,大君家舍,欲爲停罷,而每每停止,則非但畢役無期,年長之人,久在宮中,事體不可,故未能允從矣。追崇朝報

○兵曹啓曰,咸陵君李澥,卽刻擊錚於差備門外,所當依例令攸司囚推,而此乃勳宰,令義禁府處置,何如?傳曰,依啓。

○義禁府啓曰,兵曹啓辭,咸陵君李澥,令本府處置事,允下矣。李澥拿囚之意,敢啓。傳曰,允。《禁府謄錄》

缺半行韓會一,定州牧使崔有海,歙谷缺半行豐山萬戶姜宜吉。

○吏批,判書崔鳴吉進,參判金壽賢進,參議未差,都承旨呂爾徵進。

○兵批,判書李弘胄缺半行參議趙緯韓缺三四行竝擬,何如?傳曰,允。

○傳于金堉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卜馬一匹立之。

○以備忘傳于呂爾徵曰,缺半行鄭經世追贈。

○李景憲,以義禁府言啓曰,金應希分揀事,命下矣。缺半行啓。傳曰,依啓。

○兵批啓曰,新除缺半行使張時憲,病勢深重,勢缺半行人皆知之。邊將之任,不可缺半行何如?傳曰,依啓。

○金堉啓曰,缺半行時問答,例不出朝報,而今何以缺半行句管廳停罷事,似是金尙容所啓,而何以領相書[所]啓云耶,問啓事,缺半行時問答,有擧行之事,則抄缺半行於各司,各司謄書,故不得不缺半行廳停罷事,金尙容先發之,缺半行臣皆言之,故注書抄出時,缺半行啓,歸重於領相而書之云矣。缺半行察爲之,當該注書遞差。缺半行曰,凡引對之時,記事之任,缺半行察之責,承旨當之,今有持缺半行昏不致察之失,臣亦難免,缺半行罪。傳曰,知道。勿待罪。

○吏批缺半行縣監卞悌元除授後,拘於署經,缺半行今聞其謝恩後,卽歸全羅缺半行官云。字牧之任,似不當以所聞缺半行曠官缺三行傳曰,兪伯曾缺半行於參議望耶?問于政廳以啓。缺半行書臣崔鳴吉出言,參判臣金壽賢缺二三字可,故擬望矣。傳曰,以病於黨論,缺半行擬於銓曹堂上望,事甚駭異,判缺半行考。

○李行遠啓曰,以吏曹啓目,缺半行理上來事判付內,依回啓施行,缺半行諫,似當有下諭之事。敢啓。傳曰,依啓。

○吏批啓曰,江界、昌城缺半行事,往問于都體察使缺半行擬望云。何以爲之?敢啓。傳曰。

○吳䎘,以兵曹言啓曰,新除授缺半行眞卿,以本道左水使,時在本缺半行任事,下諭,何如?傳曰,允。

缺半行督處,送秋夕禮單,似可,令廟堂稟處。

○李行遠以漢城府缺半行府所囚趙繼成、朴命元等則大缺半行木、金香守、梁時聘等則受出時爲缺半行等處,今方督徵云。以證人累月缺半行使之竝力督納,缺二行調許多官家缺半行意已極可惡,而承旨摘奸缺半行命元等,以參訂樣,至於瞞告缺半行計其情狀,尤爲奸巧,趙缺半行仍囚,准數生徵後處置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吳䎘,以兵曹言啓曰,缺半行辭,濟州貿來戰馬,箭串缺半行處置事都監草記,傳曰,缺半行將官論賞事,傳敎矣。缺半行不敢擅便,當該哨官李缺半行啓論賞之意,敢啓。傳曰,依啓。缺半行李惟良論賞,事係恩缺半行便,上裁何如?傳曰,缺二行訓鍊都監言啓曰,都監火缺半行常時所用,其數亦多,每缺半行習放及赴防軍處應缺半行計少不下數千餘斤,每年赴缺半行旗牌官定送,戶曹給價缺半行斤,自都監別備價,本貿缺半行足矣。數年以來,赴京使臣之缺半行無一斤貿來,前頭恒用及不虞缺半行得,必須別樣料理,然後可無缺半行山倭館,有焰焇貿買之事,自缺半行監官貿來之意入啓,蒙缺半行則其所貿得之數,缺二行申時,臣進詣郭缺半行具未及措備,昏黑之後,始呈缺半行飯飯後行禮云。人定時,始爲缺半行行茶禮及酒禮,行八爵固辭,而缺半行單帖則再三牢辭後受缺半行敢啓。傳曰,知道。宴具未及缺半行可駭,色官員推考。

○李景憲缺半行曰,以兵曹啓辭,咸陵君李澥缺半行事,允下矣。李澥拿囚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李景憲,以刑曹言啓曰,以缺半行罪人等無遺書啓,可也事,缺半行人等抄出,則其數極多,故七道缺半行啓,而咸鏡道,則今日內,勢難缺半行意,敢啓。傳曰,竝令大臣審理缺半行待所言啓曰,差官明日南關缺半行傳曰,知道。

○金堉以接待所言缺半行都司送禮單于臣等兩人處,缺半行拒,則都司曰,前來唐差,竝缺半行俺處如是拒却,何待人厚薄缺半行不得已闕禮單,移送于該曹,回缺半行酌以給,何如?所送物件,別單書缺半行傳曰,知道。只送緞紬,可也。

○吏批,缺半行奮威出氣功臣資憲大夫務寧君,缺半行同知春秋館事,李敏求爲知缺半行曾爲通訓大夫行世子侍講院缺半行通訓大夫行禮曹正郞缺二行李眞卿爲折衝缺半行左道兵馬節度使,申應缺半行宣傳官,朴由憲爲嘉善大夫缺半行禦侮將軍行漁游澗僉使,李缺半行軍滿浦僉使,裵命純爲折衝缺半行兵馬僉節制使者。

○掌令閔光勳,正言沈大孚來啓曰,碩幹事。措辭見上

○大司憲姜碩期,掌令閔光勳,持平缺半行以,皇天示譴,降災法殿,此誠缺半行國家擧措,有何大拂於天心,而天之缺半行極耶?臣等不勝震惕。竊伏缺半行無間,災不虛生,必有所召,求諸缺半行指爲某事之應,而人君代天作缺半行影響,則竊恐殿下之德,有缺半行所闕失而然也。昔者孔子之修《春秋》,缺半行不著事應者,實欲人君無所缺半行耳。殿下臨御以來,勵精圖治,缺半行之道,靡極不用,庶見天心悅豫,缺半行無一事之可虞,而不幸十餘年缺半行愕之變,式月斯生,至于今日,有此缺半行告於殿下,於此尤當進德修政,克享缺半行也。嗚呼,殿下以今日之國勢,爲缺半行病之人,元氣已乏,客邪交侵,雖缺三行不忍言者矣。方今聖明,缺半行凡所謨爲,有足可觀,其於設施缺半行不可廢者,而作輟靡常,終不得缺半行八九,以致百度俱失,疵政多缺半行天怒而取民怨者多矣。此無他。缺半行當拯濟之人,上焉而無推心委缺半行泛,坐待其亡,人事至此,無怪。夫激缺半行也。然而天若拒殿下而絶之,則缺半行非上天仁愛我殿下之故,爲缺半行倍加惕畏而玉成也耶?亦安缺半行幾實朕於今日也耶?然則應缺半行當盡修省之實而已。伏願殿下,缺半行然而主必以正心修身,爲敦風缺半行罰,爲振紀綱之柄,念生民之缺半行慮官方之混淆,則痛抑缺半行以紓軍儲,先朴素之風,以變侈缺半行更始,則災可變而爲祥,禍可缺半行等之言髦。昔成王,遭風雷之缺半行昌,高宗,有雊雉之異,而殷缺半行之所當師者也。抑有一說。夫臺缺半行繩愆糾謬,爲任實重,必須愼缺半行責,其言可從,則聽納如流,缺半行優容,使之增直氣於朝廷之上,固是人缺半行來,乾道日亢,上下壅隔,臺官缺半行拒,一有違忤聖旨者,則輒加缺三行疏批見上。伏以,臣,頃日天災出於非常,五內震缺半行惶趨詣。自數日來,眩症漸劇,坐則缺半行如在舟中,精神昏憒,不得收拾。臣缺半行御之前,固不當言病,而臣之此症,素缺半行時,鍼灸調治,則畢竟難醫,故缺半行於不得已也。天時陰濕,僅得一番缺半行猝値震驚之變,顚倒出缺半行已至危苦之地,加以舊疾沈痼,伏缺半行惟,決不可供職,而況臣所帶備缺半行一日瘝曠。伏乞聖明,特加垂缺半行竝賜遞免,以便公私,不勝幸甚。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調理察職。燼餘

7月22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中部水標直手本內,二十一日申時末下雨,八尺流下云云事。

○自辰時至午時,日暈。申時,日暈,蒼白雲一道如氣,起自乾方,直指巽方,長二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酉時,日暈左珥。夜四更,沈霧。內下日記

○院啓,吳汝穩[吳汝檼]以下竝還收成命事。

○府啓,吳汝穩[吳汝檼]等,請還收成命事。答府院曰,毋庸堅執。

○答漢城判官尹昕疏曰,省疏具悉。深嘉爾爲國惓惓之忠。所陳之事,無非憂國之言,當惕念而議處焉。

○政院啓曰,傳曰,凡引見時問答,例不出朝報,而今何以出於朝報,且句管廳停罷事,似是金尙容所啓,而何以領相所啓云耶,問啓事,傳敎矣。引見時問答,有擧行之事,則抄出爲擧行條件,分付於各司謄書,故不得不出於朝報,且句管廳停罷事,金尙容先發之,而領相及諸重臣皆言之,故注書抄出時,莫適爲某某所啓,歸重於領相而書之云矣。傳曰,今後詳察爲之,當該注書遞差。

○假注書崔繼勳遞差,代趙重呂、嚴鼎耉、成楚客。

○右副承旨金堉啓曰,凡引對之時,記事之任,雖在於注書,檢察之責,承旨當之,今有特遞注書之命,昏不致察之失,臣亦難免,不勝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

○禮曹正郞廉友赫,健元陵摘奸後入來。

○禁府啓曰,以本府審理單子,傳曰,此付標人外,情涉冤抑者,令大臣審理事,下敎矣。問于大臣,則頃日大赦時,會同熟講當放與否,稟旨分秩書啓,未盡蒙允。此書啓之外,不可每爲添書,故依前單子錄啓,而金尙寯、朴東亮、金時讓、鄭忠信,雖已蒙恩放歸,而尙在罪籍,竝爲書啓之意,敢啓。傳曰,知道。金尙寯等,亦入於冤抑無罪之中,事事如此,則雖欲弭災,不可得也。

○禁府,審理罪人趙世馨、陳善、全汝臣放送,趙國弼量移。

○領議政尹昉啓曰,臣於昨日會議禁府審理公事時,妄以金尙寯等,亦入於稟啓之中,臣罪大矣。伏承聖批,不勝惶恐,伏地待罪。答曰,知道。宜安心,勿爲待罪。

○院啓,請大君家營繕及闕門外諸上司直房諸衙門修葺,一應大小工役,竝皆姑爲停罷,以示一分戒懼之意。措辭見上。答曰,毋庸堅執。

○諫院箚子大槪,遇災修省事。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心甚嘉尙。箚陳之事,實是嘉言,當服膺而自警焉。追崇朝報

7月23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辰時,沈霧。巳時,日暈。夜四更五更,有霧氣。內下日記

○有政。

○吏批,以李景義爲副應敎,李尙質爲校理,李命雄爲副校理。《玉堂日記》

○府前啓,吳汝穩[吳汝檼]等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入啓。答曰,不允。

○院前啓,吳汝穩[吳汝檼]等竝還收成命事。措辭見上。大君家營繕及闕門外諸上司直房諸衙門修葺,一應大小工役,竝皆姑停,以示一分戒懼之意事。措辭見上。入啓。答曰,不允。追崇朝報

7月24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辰時,沈霧。內下日記

○謝恩,校理李尙質,副校理李景義。《玉堂日記》

○府啓,吳汝穩[吳汝檼]等還收成命事。

○院啓,吳汝穩[吳汝檼]等還收成命事。答府院曰,已諭,勿煩。

○院前啓,大君家營繕及大小工役停罷事,停啓。追崇朝報

○義禁府啓曰,本府郞廳十員內,出使三員,本司晝夜直一員,公事回告郞廳一員,生進初試兩所禁亂官各一員,餘在只三員,隨駕時郞廳不足,假郞廳九員,依前例,令吏曹差出,何如?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7月25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午初,移御昌慶宮。

○式年初試開場。內下日記

○答領議政尹昉箚曰,省箚具悉。箚陳之辭,實是格言,敢不服膺而力行哉?

○府啓,頃因雷震之變,聖上惕然警動,下敎求言,疏決罪人,至於逆珙三子,竝在特宥之中,殿下哀憐私屬之念,可謂至矣。夫珙,身犯大憝,逆狀彰著,見絶於先后,得罪於宗社,故殿下不得不勉從擧國之公論,而猶不使甸人致辟,使之自盡,又全貸其子姓,甚盛德也。今乃無故放釋,任其來處京輦,則此恐殿下之未及深思也。昔漢淮南王長,謀叛遷蜀,道死,文帝哀之,欲分淮南,封其五[四]子。賈誼諫曰,淮南王,悖逆無道,天下孰以其死爲不當,今奉尊罪人之子,適足以負謗於天下耳。此人少壯,豈能忘其父哉?淮南雖小,黥布嘗用之矣,擅仇人,足以危漢之資。文帝不用誼言,其後淮南王安,果以謀叛誅。賈誼以一代名儒,豈不欲其君篤於親愛哉?顧以大義至嚴,利害甚切,故其諫辭危迫如此。況珙之惡逆,浮於厲王,而咫尺輦轂,又非遠就藩封之比,當此艱虞之際,未必不爲兇人所藉口,則此豈聖上所以終始保全之道乎?揆以國法,參之時勢,其不可輕釋也,明矣。請亟還收佶、億、健等放送之命。答曰,佶等久謫天涯,婚嫁亦失其時,孤每念情事,心甚矜惻,今雖放釋,兇人未必bb不b以此輩藉口。爾等須體至意,勿爲更煩。追崇朝報

○訓鍊院啓曰,昌德宮入番都監軍士三百名,哨官三員,把摠一員,領率入直矣。今已移御昌慶宮,建陽門入直把摠、哨官、軍兵及永康門入直哨官、軍兵等,仍置其處,金虎門入直哨官、軍兵,則與時御所,相距似遠,弘化門內南邊月廊移入之意,敢啓。傳曰,依啓。《訓局謄錄》

7月26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太白見於巳地。夜一更,流星出天市星東垣內,入箕星上,狀如鉢,尾長四五尺許,色赤。五更,月暈。內下日記

○大司憲姜碩期,掌令閔光勳,持平尹孝永啓曰,佶等放送之命,雖出於聖上屈法伸恩之至情,而揆諸王法,參以時勢,決不可輕易放釋,故臣等因擧朝共公之論,敢請還收成命矣。伏見正言沈大孚避嫌之辭,强執謬見,惹起鬧端,至於開導二字,尤未曉其所謂也。珙爲逆首,罪通天地,其子之得保性命,亦殿下之洪恩,況當艱虞之日,慮患之道,何所不至,而沈大孚之言如此,臣等竊怪之。然,臺官所論,旣有異同,何敢晏然處置乎?請命遞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追崇朝報

7月27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日暈。自午至酉時,日暈。內下日記

○府前啓,吳汝穩[吳汝檼]等還收成命事。答曰,所論過矣。更勿瀆擾。吳汝穩[吳汝檼]等事,不允。追崇朝報

7月28日[编辑]

都承旨吳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下雨,午時乃晴。內下日記

7月29日[编辑]

都承旨呂爾徵。左承旨吳䎘。右承旨洪得一。左副承旨李景憲。右副承旨金堉。同副承旨李行遠。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

○未末受鍼。

○達夜下雨。內下日記

○校理李命雄三度呈辭。入啓。遞差。《玉堂日記》日記廳郞廳李益普書。具允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