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說/02
卷一 ◄ | 新世說 卷二 |
► 卷三 |
卷二
[编辑]政事第三
[编辑]范承謨不問「狐狸」
[编辑]范覲公巡撫浙江,故事:督撫受事,必劾不法吏。兩司列狀請,公閱而笑曰:「是欲吾舍豺狼而問狐狸也。」還之。一日出片紙,臚列兩浙豪惡姓名及墨吏之尤者,劾係置之法。聞者悚息。
〔范名承謨,奉天沈陽人。文肅公子。由編修累遷國史院學士。康熙七年,巡撫浙江。會杭嘉湖水災,奏貸庫銀八萬兩買米平糶,並請蠲緩,又許最貧者得附老弱例肩鹽自給,全活者多。在浙四載,民安其治。每出巡,山農進瓜果脫粟飯,公受而食之。日與父老童稚接,以故悉民疾苦,得設施拯恤云。〕
寧完我請設言官
[编辑]寧公甫於清初請立六部,設言官。開國規模,遂以確定。
〔寧名完我,奉天遼陽人。天命初來歸。其請設言官疏云:「六部已立,未設言官者,意以為國人皆得進言耶?又或謂南朝多設言官,竟至敗壞耶?臣請明辯之。我國未立六部以前,臣不具論。六部既立後,曾見有疏劾人罪者否?今日秉政者,豈盡循良方正,在屬下者不敢非其長官,旁人孰敢輕議權貴?古云:兼聽則聰,偏聽則蔽。一設言官,人必自斂。君身尚許諫諍,他人安有忌諱!此古帝王明目達聰之大用也。至南朝言官之弊,由伊主鑒別之不明,非祖制之不善也。」〕
馮溥設立育嬰堂
[编辑]馮孔博奏設育嬰堂於崇文門外,厥後宛平王相國熙繼之,其式遂遍於天下。又就其旁買隙地,種柳萬株,名萬柳堂。暇則與賓客觴詠其中,文采風流,照曜一世。
〔馮名溥,山東益都人。順治三年丙戌進士,丁亥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年八十有三卒於家,予諡文毅。所著有《佳山堂集》。公愛才如命,立朝屢忤權貴,嶽嶽無所回,風節尤高。〕
趙廷臣秉燭治公
[编辑]趙君鄰官湖南兵備道,嘗秉燭治官書至丙夜,曉起百函並發,左右不得行其私。平反冤獄,判決無留滯。加意恤民,行路為之感泣。尤嚴絕苞苴,歲時饋獻不敢至其門。
〔趙名廷臣,漢軍鑲黃旗人。順治二年,以貢生為知縣。十年,大學士洪承疇經略湖廣,疏薦公清幹有為,遂授湖南兵備道。後累官至浙江總督,政績甚著。沒於官,予諡清獻。〕
李之芳嚴於治軍
[编辑]李鄴園總督兩浙,沉毅持大體,與滿洲諸將軍約:「有犯令者,必按法治罪,使知吾輩不縱兵以毒民,則民心固而軍法亦立。」諸將軍然之。未幾,滿兵有犯法者,公升堂發令箭,詣將軍營,縛兵至,斬之。百姓皆歡躍。舟次富陽,一卒與賣菜者競,立鞭之。自是滿漢兵莫敢不奉法,雖用兵數年,而人民安堵。
〔李名之芳,山東武定人。順治四年進士。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總督浙江。後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揚歷中外四十年,以精勤奉職,以恪誠事主,以天下善人君子得行其志為快愉。嘗言:「士大夫立名節易,全名節難。」每聞中朝錄一正人,輒喜形於色,曰:「天下蒼生福也。」〕
靳輔一生治河
[编辑]靳紫垣為清初治河大家,著有《治河書》十二卷,力辟賈讓三策。其一生精力,悉瘁於河工。中河之役,尤國家百世之利,論者比於宋禮之開會通,陳瑄之鑿清江浦。
〔靳名輔,漢軍鑲黃旗人。由官學士改授編修,歷官至河道總督。嘗論古今治河成敗之效,略曰:經生家論河,莫不侈賈讓三策,其實不然。讓上策欲徙冀州之民,自宋時河徙,已非漢之故道。中策多張水門,旱則開東方下水門以溉冀州,水則開西方高門以分河流。不知黃河所經,卑即淤高,數年之後,水從何放?且《禹貢》言:「九澤既陂。」陂即今之堤也,蓋水流甚平而地勢有高下,使非約之以堤,水經由卑地能不漫潰乎!讓以繕完故堤,增卑培薄為下策,是與《禹貢》相反矣。故公治河盡矯讓言,專主築堤束水,績用告成。其詳具載《治河書》,實千古河防之圭臬也。〕
於成龍為官不求溫飽
[编辑]於北溟以副貢知羅城縣,年四十有五矣。臨行與友書曰:「某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羅城煙瘴地,官廨在叢箐間,插棘為門,虎白晝行庭中。公累土為几案,旁置爨釜一盂一。召吏民從容問疾苦,皆感公至誠,益樂就之,爭輸田賦。後以卓異遷合州,羅人遮道號呼,追送數百里。
〔於名成龍,山西永寧人。其治羅城也,政績最著。初,鄰傜歲率三四至,殺掠人畜。公嚴保伍,勒鄉兵將搗其巢,傜懼自投,不敢復犯界,數遣子女問安。每春時,命兩傜舁竹輿行田野中,見力耕者輒呼與語,相勞苦。民率婦子羅拜,或坐樹下與飲食笑語,歡如家人。又獎勤抶惰,民大勸。始至從僕皆死亡,羅人憐公,間斂金錢跪進,云:「知阿耶苦,聊供鹽米資。」公笑謝曰:「我一人何須此,可持歸市甘旨,奉若父母,一如我受也。」居數年,家人來,羅人則大喜,又進金錢如初。公仍卻之。眾泣,公亦泣。在羅城七年,招流亡,修學校,增陴浚隍,定昏喪之制。以卓異遷知合州,羅人送之,一眇者獨留不去。公問故,曰:「民習星卜,度公橐中裝不能及千里,民技猶可資以行也。」公竟賴其力達合州。後累官至兩江總督。聖祖稱為古今第一廉吏。卒於官,予諡清端。〕
姚啟聖以私財贖民
[编辑]姚熙之為福建總督,開海界,復民業,私傾家財,贖難民二萬餘人,閩人肖像祀焉。
〔姚名啟聖,浙江會稽人。生而倜儻,以豪聞。康熙十七年,總督福建。初,濱海居民輸賦外,又私餉鄭成功,以求免劫掠。當事遂定沿海之界而內遷其民,越界者死,民多蕩析離居。公請開海界,復民業,聽降卒墾荒,兼收魚鹽蜃蛤利,而分屯列戌以衛之。滿兵北歸,驅子女以行。公涕泣啟康王,令軍中敢攜良民者死。而私傾家財以贖之,凡捐金二十萬兩,贖難民二萬餘人。〕
趙申喬蘇衡州民困
[编辑]趙慎旃清介剛直,不可以私幹,為政嚴厲,發奸擿伏如神,名重天下,而楚人尤稱頌之。當吳三桂據衡州時,民苦征役。公至始大減火耗,免徭役,民困獲蘇。雖婦人童孺,無不知有趙撫院者。百數十年來,未之或衰也。
〔趙名申喬,江南武進人。康熙九年進士,四十一年,擢浙江巡撫。次年,調偏沅巡撫,定頒漕米斗斛,革除鹽商規例,並罷免一切無藝之征。故公之去湖南也,士民夾道,焚香號哭,自長沙至岳州,數百里送者不絕。〕
「吾飲衛令一杯水」
[编辑]衛慎之官盧龍知縣,地當兩京孔道,驛使旁午。公悉自營辦,一不以擾民。魏敏果公巡察畿內,至盧龍,已治具不食,但啜茶一甌,曰:「衛令飲盧龍一杯水,吾亦飲衛令一杯水耳。」
〔衛名立鼎,山西陽城人。康熙中官盧龍知縣。先是,縣中征糧,勺杪以下皆用升合量,征草以銀代,仍買草民間而低昂其值。公令輸戶合奇零統歸斗斛,及額而止,納草者不用代,民甚便之。會聖祖命魏象樞偕科爾坤巡視畿內諸大獄,悉以谘之,公引經準律,魏大稱善。格文清公為直隸巡撫,以事至其縣,謂之曰: 「令之苦無異秀才時,然做秀才自苦耳。今自苦而百姓樂,非苦中之樂乎?」疏薦盧龍治行第一,靈壽陸隴其次之。〕
陳鵬年深得民心
[编辑]陳滄洲長軀虎項,美須髯,目光開闔如電,而胸之定力,不以榮辱毀譽生死動其心,慨然以澤不被於民,道不伸於己為恥。在官廉幹得民心,每褫職按問,民相聚巷哭,或持醪糒,相遺於獄中。
〔陳名鵬年,湖南湘潭人。康熙三十年進士,以四十三年擢江寧知府。以行宮簟席或置蚯蚓糞事下獄,民人痛哭罷市,士人揭帛鳴鉦環製府,問公見劾之由,門者重閉,叫嘑不退。有司械係數人,製府欲釋之,曰:「爾偶行過此被係耶?」皆曰:「非也。願入獄與太守同命。」諸生俞養直等繼至,大呼:「請保清廉太守。」嗬禁之不止,則懼之曰:「即擒治矣!」養直即挺身就擒。訛傳養直斃獄中,時學使者方按試句容八邑,生童嘩曰:「讀書應試何為也!」皆火其卷去,且白使者請申救,養直遂得出。及會鞫公,百姓夾左右道,人火一束薪,燭公去來,夜明如晝。其深得民心如此。〕
「第一太守祠」
[编辑]楊靜山為雲南麗江知府,麗江故苗地,新歸版籍,乃召土官為典史,頭目充裏魁。令樹榆一本,畝蓄水一溝,定婚喪製,建立黌舍,期年歲熟,俗為一變。民立生祠,顏曰「第一太守祠」。
〔楊名馝,康熙時,由固安調宛平。聖祖巡畿南,固安老幼乞留,聖祖曰:「別與汝固安一好官,何如?」一女子對曰:「何不別以一好官與宛平耶?」聖祖大笑,許仍令固安。後官至光祿寺少卿。〕
鄂爾泰改土歸流
[编辑]鄂毅庵署雲貴總督時,貴州仲苗負險肆逆,議撫久無成。公奏:「欲百年無事,非改土歸流不可;欲改土歸流,非大用兵不可。宜悉令獻土納貢,違者剿。」疏上,盈廷失色,世宗大悅曰:「此奇臣,天賜朕!」命公進呈生年月日,與怡賢親王赴養心殿,手鑄三省總督印付公,遂實授總督。公分三路進剿,自丙午用兵,至庚戌功成,乃造橋雲貴交界處,曰「庚戌橋」。
〔公名鄂爾泰,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以康熙三十八年舉人授三等侍衛,累官至雲貴總督。其三路進剿苗傜也,一由穀隆,一由焦山,一由馬落孔。焚其寨七,進克長寨羊成堡,又以鎮遠土府刁澣、霑益土州安於藩凶詐,計擒之。尋奏仲苗及川販窩黨悉就擒。世宗嘉其妥,速命優敘。條上經理仲苗事宜十一則,皆報可。先是,四川烏蒙土司祿萬鍾擾東川府,府與滇接壤,公奏改東川隸滇,從之。命同川督岳鍾琪辦理烏蒙事,萬鍾不就撫。至是檄總兵劉起元整兵直入,各寨皆投誠,萬鍾遁鎮雄,旋被獲。鎮雄土司隴慶侯亦赴川繳印獻土。會鎮沅倮賊戕官焚掠,剿平之。又廣西土府岑映震淫虐,公奏明懲治,映震惶懼,乞改流存祀,旋招撫長寨後路生苗八十四寨。又攻破雲南倮賊窩泥種地方六千餘里,劃界建城,設員弁。公知人善任,賞罰明肅,一時麾下文武如張廣泗、張允隨、哈元生、元展成、韓勳、董芳等,各以平苗立功,致身通顯。然土官自漢唐世襲二千餘年,雄富敵國,一旦入版圖,受官吏約束,心終不甘;諸漢奸又陰嗾之,改流後反者歲數起。公慚怒刺骨,奏請褫職討賊贖罪,優詔不許,並以為多一次變動,加一次平定。公益奮,親督兵鏖戰,所獲苗皆刳腸截脰,分掛崖樹幾滿,見者股栗,繳上苗寨槍炮軍械無算。大功告成,開通滇黔路八百餘里。公嘗親巡三省窮邊六千餘里,諸頭目■香跽伏迎道左,南詔諸國遣使上表獻方物,皆離中原萬里者也。〕
尹繼善身兼九職
[编辑]尹望山釋褐五年,即任封疆,年裁三十餘。遇事鏡燭犀剖,八面瑩澈。嘗一月間,兼攝將軍、提督、巡撫、河漕、鹽政、上下兩江學政等官,九印彪列,簿書填委。而公判決恢然無留牘,猶與諸生論文課詩。聞者駭服。
〔尹公爵里見前。屢官兩江總督。清帝深知其才局恢宏,機牙四應,故凡盤錯事他大臣能了者,不命公。既命公,則皆棋危柁險,萬口噤聲。人方慮公無下手處,而公紆徐料量,如置器平地,靡不帖妥;又如東風吹枯,頃刻變色。凡一督雲貴,三督川陝,四督兩江。而在江尤久,前後三十餘年,民相與父馴子服,每聞公來,老幼奔走相賀。公亦視江南如故鄉,渡黃河輒心開。入內閣時,吏民泣送,公不覺愴然傷懷,過村橋野寺,必流連小憩,慰勞送者。每有所興除,必集監司以下囑曰:「我意如此,諸君必駁我,我解說,則再駁之,使萬無可駁而後行。弗以總督語有所瞻徇也。」以故公所行鮮有敗事。所理大獄,雍正間江蘇積欠四百餘萬,乾隆間盧魯生偽奏稿,及各郡判逆邪教等案,皆株連無數。公部居別白,不妄戮一人。先是,天子南巡,總督黃公廷桂盱衡厲色供張辦,及公三次迎鑾,熙熙然民不知役,供張亦辦,人以是服公之敏也。〕
尹會一振興洛學
[编辑]尹元孚巡撫河南,慨然以振興洛學為任,增訂《洛學編》示學者,命州縣皆分四鄉,立社學,簡有齒德者為之長。每朔望命長吏集諸生講論德義,書其孝友睦姻任恤,與其放逸奇邪、為患於鄉里者,而加勸懲焉。逾年政教大行。
〔尹名會一,直隸博野人。雍正癸卯成進士,累官至河南巡撫。乾隆四年,開歸諸郡大水,公上章自劾,列賑恤之宜,皆報可。公約法十六條,兼用北宋富文忠、趙清獻救災事宜。而令離鄉求食者,有司隨在開廩,給以作業,改歲東作,資送還鄉,則古法所未備也。母李夫人率公規畫,至廢寢食,以是災民無一出河南境者。又以其暇布《周官》溝樹畜牧、比伍保受之法以靖民而勸農。嘗奏報勸諭鄉農,種榆柳棗梨二百萬株。又以俸糈所入,為揚州兩營及河南撫標三營,置舉本各二千金,曰:「凡卒伍必使衣食得自瞻,乃可以法繩也。」其他完城、浚河、建橋梁、設津渡、修學校、立書院,表前賢遺跡,賜高年布帛,寒者衣之,疾者藥之,公皆奉母命出私財將事焉。〕
方觀承明於用人
[编辑]方問亭明於用人,一見與語,即能知才所堪用,寄以事無不當。及公沒而為督撫有名若周元理、李湖等凡十餘人,皆夙所拔於守令丞尉中者也。直隸為天下總彙之區,繁劇不易治。乘輿歲有臨幸,往來供張,又值大軍征伊犁、緬甸,師屢過境。公為總督二十餘年,儲備精密,未嘗少缺乏,而民無擾累。
〔方名觀承,安徽桐城人。雍正十一年,以布衣召見,賜中書銜。後自為清河道至總督,皆掌治河。公洞澈地勢,相時決機,前後數十疏,從之輒利。高宗每稱善,謂非執成法者所可幾也。公以政在養民,故尤盡心於農田水利及溝洫倉儲諸務。所行以工代賑及《周官》溝樹之法,得諸望溪先生之緒論為多。嘗值旱蝗,清帝責公督捕不力。或勸劾一二州縣以自解,公曰:「我之不職,州縣何辜焉?」磁州有亂事,公奏誅三人,絞七人。清帝疑公寬縱,廷寄切責者數,公執不易。詔九卿、軍機大臣會訊,乃知公所定之當,益以是賢公。〕
傅恒平定大小金川
[编辑]傅春和以乾隆十三年暫管川陝總督,經略軍務。尋晉保和殿大學士。自奉命以至抵營,不及二年,而大小金川遂告平定。公升帳受降,聲威震於遐邇。
〔公名傅恒,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五年授侍衛,累官至大學士。其奉命征金川也,時值經略訥親、總督張廣泗征大金川逆酋莎羅奔無功,公甫至軍,即誅逆酋良爾吉等。初,小金川土酋良爾吉奪其兄澤旺,即烝於嫂。阿扣、莎羅奔之侵沃日也,良爾吉實從之,後詐降為賊諜。張廣泗惑於漢奸王秋言,使良爾吉領蠻兵。我師舉動,賊輒知之。公炯其奸,使副將馬良柱誘良爾吉來迎,至邦噶山,聲其罪斬之,阿扣、王秋言並伏誅。尋奏言:「臣抵卡撒軍營,見所云左右山梁,不過兩坡相對,地非甚廣,賊所守各碉亦不甚大,不知何以用兵二年,不能進取。蓋從前之誤,在專攻碉卡。賊險碉林立,大兵至,守益嚴。無論攻其有備,克取為難。即數日克一碉,亦數年不能竣事。今當奇正兼施,因機制勝。或以奇兵出其後,或以偏師另取徑,出則直挫其鋒,不出則專搗其穴。又各路克期齊進,腹背皆兵,寢食無暇,自必內潰,而賊可擒矣。」疏入,報可。公率總兵哈攀龍、哈尚德等,攻右山梁下巴郎平碉及色爾力石碉,連克之,賊遂膽寒。次年正月,逆酋遣頭目至卡撒乞降,公令曰:「莎羅奔、郎卡親縛來營,當待以不死。」二月,莎羅奔、郎卡除道營門外設壇,翼日,率眾降。公升帳受之。莎羅奔等焚香作樂,泥首請罪,誓遵六事:無犯鄰封,歸土司侵地,獻馬爾邦凶酋,資送內地人,納軍械,供徭役。公傳旨赦其罪。莎羅奔等獻佛像一尊、白金萬兩,公卻不受。〕
傅恒經略雲南
[编辑]乾隆三十四年,傅春和復膺特命,經略雲南軍務。二月起行,四月至騰越,七月而造舟工竣,十一月而進圍老官屯,十二月而緬酋懵駁奉蒲葉書以乞降,次年二月而班師。
〔緬酋時踞老官屯,險不可攻。高宗敕造舟並奪賊船,順流直搗。副將軍阿裏袞等奏邊外不能通舟,且沿江無辦工所。公至軍詢之,撫夷李景朝、土司線官猛等,知蠻暮近地有山曰翁古多木,旁有地曰野牛壩,野人所居地,涼爽無瘴,野人樂受直,執役甚恭。乃令滿洲、綠營兵並從行奴僕,更番運料至江岸,七月,工竣。會猛拱大頭目脫猛烏猛及達羅頭目脫猛殼來降,請備船濟師,公令齎檄諭各土司。八月,師發騰越,渡戛鳩江據西岸,遂抵允帽。九月,脫猛烏脫以夷目賀洛及擺夷四十戶來降,請為偵探,猛拱后土司渾覺亦率頭目降,貢馴象四。十月,公取道猛拱,破猛養寨,設台站,留兵七百駐之,遂至南董幹,攻南準寨,獲頭目三十五,師次暮獵。猛養頭目劄達布棄猛拔營逸哈坎,大兵長驅至新街,賊遁,公夾攻於東西岸,射殺賊目一,斬級五百餘,獲纛一、船一、寨三,糧械無算。公以所獲緬纛進,帝賦詩紀其事。十一月,進圍老官屯,克毛西寨,緬酋懵駁遣頭目乞降。公以其地氣候惡劣,疏請允降。十二月,緬酋懵駁奉蒲葉書,遣大頭目十四人獻方物於軍。次年二月班師。〕
阿桂善治軍
[编辑]阿雲岩器識宏遠,遇大事必求其始終得失,計出萬全。在軍每獨坐帳中,秉燭達旦,或拍案大呼,劃然長嘯,則次日必有奇謀。尤善知人,自大帥及偏裨,每與一二語,即知其性情才局,隨所宜任之。又能均勞苦,別等次,從不以喜怒加人,故皆得其死力。自平定大小金川,至征服緬甸,無役不與。而於征服準噶爾,經理新疆事務,尤為懋著勤勞。
〔公名阿桂,姓章佳氏,滿洲正白旗人。生而沉靜端正,好讀書。乾隆元年,舉副貢,以任子恩授大理寺正。屢次從軍,官至大學士。先是準噶爾有四衛拉特,王師累征之未能滅。至是,厄魯特噶爾丹策淩死,子策妄多爾濟那木劄爾襲位。其庶兄喇嘛達爾劄執而篡之,而大策零敦多卜之孫達瓦齊,復因阿穆爾撒納計篡奪其位。所屬昂吉策淩伍巴什等,率其家屬句攵嘉峪關乞降。高宗以侮亡攻昧,兵有常經,先後遣將軍永常等督剿。適阿穆爾撒納與瓦發齊有隙,自叛其汗,亦來求款。達瓦齊孤立無助,為回人擒獻。帝召阿穆爾撒納至熱河行在,封親王,使往主故地。旋復召之,中途叛走。時準噶爾逸賊率眾叛走,將入俄羅斯。帝命公赴烏裏雅蘇台,與靖邊副將軍、蒙古親王成袞劄布隨機搜討。成公奏公遇事奮勉,旋授參讚大臣。因成公赴巴理坤,命公代其任。公領索倫兵五千,駐塔爾巴哈台。是年,準噶爾平,命與副將軍富德追捕準夷餘賊,回眾迎拒於阿爾楚爾。時賊眾甚盛,公親率銳卒繞出其右衝擊之,賊敗潰,回部各城以次克捷。帝念西方既平,地方萬餘里,若不分駐官軍,伏戎必再出擾,且恐為俄羅斯兼並,乃命各軍營大臣等籌議。皆謂地遼遠,難駐守。公獨上言:「守邊以駐兵為先,駐兵以軍食為要。臣查伊犁、海努克等處水土沃衍,且有河可引灌注,若開墾屯田,則兵食可漸充。」因條上《屯田方略》,一請增派回人屯田,一請官兵駐防,協同墾種,一請建置城郭,一請預備馬駝。均如議行。公酌留馬匹,分設台站,以通文報往來。又請將現在沿邊運出糧米俱赴伊犁,先供兵丁日食。又請查各省軍流人犯,內有能工匠技藝者,悉發伊犁供用。帝皆善之。於是在阿克蘇置辦農器。是秋豐稔,兵食倍足,乃奏請於烏魯木齊等處派同知、知縣收放軍糧,均允行。詔平定西域諸功臣五十人圖像紫光閣,公居第十七。御製讚云:「阿克敦子,性頗健敏。力請從戎,宜哉惟允。身不勝衣,心可干城。楚材繼出,為國之楨。」蓋以耶律文正為比也。〕
裘曰修治河主疏
[编辑]裘叔度揚歷六官,咸稱職,尤善於治水。天子重公材,數任之,公亦竭智慮告成功。其言治河,不外「疏」、「築」二字,而公尤注重於疏,故無往而不宜。
〔裘名曰修,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進士,累官至內閣學士。一任兵部右侍郎,再任吏部右侍郎,三任戶部左右侍郎,歷禮、刑、工三部尚書。三十七年,奉詔督辦永定河、北運河等處工程。上言:「治河不外『疏』、『築』二字,而築不如疏,其理甚明。直隸之弊,在近水居民與水爭地。如兩河澱泊,本以瀦水,乃水退一尺,則占土一尺。既報升科,既呈請築墊,致堤墊直矗波心,橫決益甚。請敕所司,於一切澱泊毋許報墾升科,並不得橫加堤墊,俾水有所歸,則患自息矣。」清帝韙其言,降敕嚴禁。此公治水之大略情形也。〕
「但飲湘江一杯水」
[编辑]陸朗夫性淡泊,不慕榮利。其初蒞長沙也,夢吟七言長句,記一聯云:「能開衡嶽千重雲,但飲湘江一杯水。」會總督某以閱兵來長沙,見公所食皆菽乳菜韭,訝之。公曰:「地方官戒殺祈雨耳。」總督素豪侈,聞言瞿然。詈其奴曰:「吾此來,傳舍酒肉如山,何不以祈雨告?」歸寓乃盡撤之。人美總督之知過,而益歎公之清德感人。
〔陸名燿,江蘇吳江人。自幼貧苦,受庭訓。六歲受《孝經》、《論語》,以古賢自期。乾隆十七年,舉順天鄉試,考授中書,累官至湖南巡撫。湖南鹽務有歲饋,公至峻卻之。時鹽價奇昂,遂勒減其半。社倉捐穀未輸者六萬二千餘石,計貯穀已足,即停止催收。嶽麓城南兩書院肆業者多,經費苦不足,請將積存息銀三千兩交商生息,為膏火資。既而卒於官。〕
張問陶斷案如神
[编辑]張仲冶以翰林出守萊州,恃才傲上,巡撫長白某銜之,將登白簡,某方伯頗左右之。會有劇盜桀驁狡詐,供詞屢翻異,讞莫定。巡撫謂方伯曰:「張守如能定讞,當令赴任。」方伯商諸廉訪,延公至臬署訊盜。僉問其幾日可結,曰:「三日足矣。」訊時索佳釀一甕,乾脯一柈,箕坐炕上,且酌且問其年齡居址,及父母兄弟,家中瑣事。次日如之,三日復如之。問至日晡,命撤酒脯,呼刑具,正色語盜曰:「前所讞一無誤,汝何屢斷屢翻也?人謂汝桀驁狡詐,實不謬。我與汝絮語三日,皆家常瑣事,三日所答,前後迥不相符。瑣事如此反覆,況正案耶?如再敢飾言強辯,我即將三日所答瑣事,以證汝之反覆,雖嚴刑處死,亦不為過!」盜猶欲強辯,公叱左右施嚴刑,斃命勿論。盜亟叩頭乞命,願吐實,誓不再翻。公大喜,立命畫供,案遂結。
〔張名問陶,四川遂寧人。幼有異稟,有青蓮再世之目。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進士,尋授檢討。嘉慶五年,授萊州知府。其訊劇盜時,一僮暖酒,一僮執壺侍,一書吏錄供。呼盜跽於前,左手把杯,右手翻閱案牘,而問之曰:「汝郯城人歟?」盜曰:「然。」「汝年幾何矣?」曰:「三十有七矣。」「汝居鄉乎?城乎?」曰:「居城。」「汝有父母乎?」曰:「小人不幸父母俱亡矣。」「汝有兄弟乎?」曰:「兄弟三人,小人其長也。」「汝有妻子乎?」曰:「小人有二子,長年十八,能獵獸矣。幼年十三,尚未能獵獸也。」「汝家何業?」曰:「無所事事也。」時方伯、廉訪皆在屏後竊聽,以張素工言語,必能擿奸發伏,不意所問皆瑣事,恐不能結,深以為慮。次日,公又至臬署,問盜曰: 「汝郯城人耶?」盜對曰:「然。」曰:「汝年幾何也?」曰:「小人今年三十有九,明年且四十矣。」「汝居鄉乎?居城乎?」曰:「居鄉。」「汝有父母乎?」 曰:「父早亡,母已下堂矣。」「汝有兄弟乎?」曰:「兄弟三人,小人其次也。」「汝有妻子乎?」曰:「小人有一子一女,皆孩提也。」「汝家何業也?」曰: 「薄田數畝,務農為業也。」至第三日,公至臬署,方伯與廉訪問曰:「君言三日了結,今三日矣,果能了結耶?」公笑曰:「今日午後,當可了結。請無慮。」因傳諭預備刑具,聽候結案。乃至客廳,仍箕坐炕上,呼盜跽於膝前,問:「汝郯城人耶?」盜曰:「然。」「汝年幾何矣?」曰:「去年四十,今又添一歲矣。」 「汝居鄉乎?」曰:「時而居城,時而居鄉也。」「汝有父母乎?」曰:「小人有母,年逾七十矣。」「汝有兄弟乎?」曰:「小人有兩兄,皆亡矣。」「汝有妻子乎?」曰:「小人有子,呱呱在抱也。」「汝家何業也?」曰:「無田可耕,或漁或樵也。」公於是命僮取巨觥來,連滿飲三巨觥,撤酒脯,集皂隸,備刑具聽用,正襟危坐,數言而案結。〕
張百齡招降海寇
[编辑]百菊溪總督兩廣,招降海寇張保,單舸出虎門,從者十數人。保率艨艟數百,轟炮如雷,煙焰蔽天,環公船作跪迓狀。公危坐舟中,屹然不為動,麾左右呼保駛近前,曉以利害,見者睢盱膽落,詫為天人。保遂面縛丐命,旬日間解散二萬餘人,繳船四百餘艘,炮械無算,而粵海全告肅清。
〔公名百齡,字子頤,姓張氏。居遼東,先世從龍入關,隸正黃旗漢軍。公生而穎異,長奮於學。乾隆壬辰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當軸頗欲延攬之,公挺勁自異,不屑隨人俯仰,致浮沉十餘年。嘉慶初,始揚歷重鎮。督兩廣。時海寇張保有投誠意,然懼誅未敢遽進,揚言必製府親臨,望見顏色乃降,衷甲頓舟以待,實藉為嘗試地。或謂公不宜以貴重身陷不測,公曰: 「粵人苦盜久矣,今乞降,若不坦懷待之,海氛何由息?」〕
福康安用兵如神
[编辑]福瑤林用兵如神,平生未嘗敗挫,其征服廓爾喀一役,尤為艱險,而戰績亦從來所未有。
〔公名福康安,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等忠勇公傅恒子也。其由後藏征廓爾喀時,有隘道幾一里,廓夷守隘北甚嚴,大軍屯隘南三十里。公調軍伏隘東西,而以全軍分五軍攻隘,迭退迭進,戰一日,蓋數十勝負。公在中軍,前軍軍報遝至,不為動。及二更時,前軍大敗,退不止。賊逐前軍出隘南,忽炮聲大震,火炬照燿如白晝,東西伏軍皆起,敵驚退相踐,我軍蹙之入隘。公急上馬,萬騎齊足,頃刻至隘口。前軍伏軍已過隘,聞貝子至,勇氣百倍,大軍乘勢合攻,逐廓夷屯,追奔五十里,夷酋懼而乞降。〕
楊芳燦貌若「書癡」
[编辑]楊蓉裳初令甘肅,屢膺繁劇。知靈州時,嘗單騎諭散奪米饑民,請借口糧設粥廠以安眾。平日坐堂皇,判事畢,即手一編就幾讀。人以為書癡,而臨變敏決乃若是。
〔楊名芳燦,江蘇無錫人。少工詩文,學使彭文勤大異之,字以兄女。由拔貢應廷試,得知縣,補甘肅之伏羌。回民田五為亂,起石峰堡,縣民馬稱驥應之。未發,公先期募鄉勇設防。會馬映龍以賊謀告,公立捕殺稱驥。賊遽至,公與映龍等登陴守,五日圍解。〕
袁枚片言定讞
[编辑]袁簡齋歷任溧水、沐陽、江寧知縣,有折獄才。終日坐堂皇,任吏民白事,小訟立判遣,無稽留者。多設耳目方略,集鄉保,詢盜賊及諸惡少姓名,出簿記相質證,使不能隱。則榜其姓名,許三年無犯,湔雪之,奸民皆斂跡。有甌脫地,兩氓爭之,無契券,訟久莫能斷。公見案牘如山積,笑曰:「此左氏所云『晉鄭之間有隙地玉暢頓邨』是也。訟久則破家,吾當為若了之。」乃盡去舊牘,別給符驗,使各開墾升科。
〔袁名枚,浙江錢塘人。世稱隨園先生。乾隆四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以未嫻清字,改發江南為知縣。嘗言為守令者當嚴束家奴吏役,使官民無壅隔,則百弊自除。令江寧時,有賈人販布江行,觸戰船,溺一兵死,眾兵縛控舟子兼及客。公廉知過失殺無罪,累客必傾資,乃令乘舟張帆作觸舟狀,縱之去,以埋葬錢發兵完案。聞者歎賞。〕
陳宏謀救「升天活佛」
[编辑]陳榕門開府吳中,北禪寺僧為壇九重,置活佛於顛,肥白瑰異,號於眾曰:「活佛升天。」眾施金錢無算,積薪將焚之。公微服詣壇,見佛有淚痕,乃陰敕有司收寺僧,而自語吳民曰:「吾欲奉養佛。」以己輿輿歸,食以藥,數日始能言。則吳江人,為僧所閉,絕其飲食,豢以豨脂,故肥而瘖,儼若佛像。遂論僧極刑,火其寺。
〔陳名宏謀,廣西臨桂人。雍正元年成進士,授檢討。乾隆二十三年,以兩江總督管江蘇巡撫事。時有石將軍者,吳人以鎮不祥,人禱之或應。士女坌集,奸盜並作。公至,謂吳民曰:「吾聞石之靈者入水不沉。果爾,吾當為立廟。盍從我試之乎?」眾欣然從之。乃命武夫乘高投諸淵,弗起也。公曰:「嘻!是弗靈也已。」眾乃爽然。時人比之西門豹。〕
鄭燮賑濟饑民
[编辑]鄭板橋知山東濰縣,值歲連歉,斗粟值錢千。公乃大興工役,招遠近饑民,修城鑿池,以工代賑。復勸邑中富戶,開廠煮粥,盡封積粟之家,責其平糶。訟事則右窶子而左富豪,貧民賴以存活者無算。
〔鄭名燮,福建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官知縣,有惠政。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書畫最有名。〕
長麟微服私行
[编辑]長牧庵性廉明,撫蘇時擒獲強暴,禁止奢侈。嘗微行市井間,訪察民隱,每就食於酒館。或語以大員頻出,為人民所識,恐無濟於事。公曰:「吳俗多詐,欲其知吾私行,以警之也。」
〔長名麟,滿洲人。後官至大學士。〕
吳文鎔革除淫祀
[编辑]吳甄酉總督雲貴,政績甚著,尤惡淫祀。雲南省城舊有華光寺,俗稱某天子廟,某天壇、某天台者,郡凡數十處,住持僧道,創設無稽神像,惑民漁利。公檄屬毀其廬,投其土木偶於火,淫祀遂革。
〔吳名文鎔,江蘇儀征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以道光季年十一月擢雲貴總督。抵任,甄劾不職知縣四人。〕
林則徐願事事實踐
[编辑]林少穆撫蘇日,嘗謂僚屬曰:「吾恨不從牧令出身,事事由實踐。」
〔林公爵里見前。曾文正督兩江日,亦曰:「作官當從州縣作起,才立得腳住。」〕
夏獻雲「訓農」八則
[编辑]夏芝岑官湖南糧儲道,著《訓農》八則,曰崇本務,曰守恒業,曰惜耕牛,曰勿爭水利,曰勿私溝渠,曰毋遏糶,曰毋好訟,曰亟正供。悉曲中地方情弊,民皆化之。
〔夏名獻雲,江西新建人。為湖南糧道時,重修定王台及賈太傅故宅,延禮湘中名士王闓運、吳熙、徐之甲、歐陽中鵠等,日夕吟詠其中。有子敬觀,以詩鳴於時。〕
張之洞從政十六言
[编辑]張香濤督鄂時,嘗語黃仲弢曰:「我從政有一定之宗旨,即『啟沃君心,恪守臣節,力行新政,不背舊章』十六字,終身持之,無敢差異也。」
〔張公爵里見前。黃名紹箕,浙江瑞安人。〕
陳學棻愛屋及烏
[编辑]陳子韜為戶部侍郎,與尚書翁叔平意見不合,出為浙江學政。公素好姚江學說,乃求得王氏裔孫於舟人中,令試補弟子員。士論翕然。
〔陳名學棻,湖北安陸人。少以厚重為胡文忠所識,稱為偉器。同治元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以光緒二十四年為浙江學政。〕
林紹年憤而去職
[编辑]林讚虞為軍機大臣時,首座慶親王奕劻欲用直隸道員某為黑龍江巡撫,公力爭不獲。既而御史趙芷蓀劾某以細人用賄得官,政府派員查辦不實,褫趙職。公以為言官例許風聞言事,即不實,不當以此塞言路。復不得請,退而稱疾。
〔林名紹年,福建閩縣人。同治十三年甲戌成進士。光緒三年授編修,官御史。時慈禧太后方營治頤和園,疆吏爭報效巨款。公疏言:「朝廷所以視天下者,當以節儉為先,不尚貨財之進奉;所以責督撫者,當以地方為重,無取貢獻之殷勤。至督撫宜表率屬寮,愛養百姓。如其藉誅求以資進獻,既不得謂之忠;既或罄帑藏而不顧地方,亦不得謂之智。請力飭停解發還。」得嚴旨申飭。旋出守昭通,揚歷封疆。三十三年,授度支部右侍郎、軍機大臣上行走。趙名啟霖,湖南湘潭人。官御史時,以參劾黑龍江巡撫某得重名。後官四川提學。民國成立,躬耕深山中,不復出。〕
徐賡陛審石
[编辑]徐次舟令南海縣,有商人攜餅金二百元,途遇狂風驟雨,天色昏黑,倉皇觸石而踣,昏不知人,醒則金失,亟訴於徐。徐斥不理。商人涕泣以求,徐乃詢其石之所在,令役舁石來。沿途聞縣官審石,隨觀者益多。徐出坐堂皇,歷數石罪而杖之,觀者大笑。徐乃拍案嗬叱曰:「汝輩喧笑法堂,於律為有罪。今願受責乎,抑受罰乎?」眾曰:「願罰。」徐乃朱書「人罰金一元」,計所得,適如商人所失數,遂以畀之。
〔徐名賡陛,浙江烏程人。光緒初,為粵東陸豐知縣,以折獄稱。旋移南海。其審石一事,嘖嘖人口。君審時,指石而責之曰:「汝橫臥於通衢大道,有礙行人,罪一;風雨昏黑,行人易失足,而汝不知避讓,罪二;人既傾跌,汝又不知照顧,致令所持餅金為人所竊,罪三。」責畢即喝杖八十。觀者大笑,聲震堂宇。君以觀者喧笑法堂,判令人罰金一圓。其現有者即時繳堂,未有者記其姓名居址,亦限三日內呈繳云。〕
陸元鼎斷一女三夫案
[编辑]陸春江為上海令,鄉民杜某,有女及笄,父以許字趙子,而不告其妻。婦固悍婦,復不謀於夫,而許字王氏子。女之舅氏,不知其事,又以女許婚某姓子焉。無何,三姓之子,婚各有日矣。杜爭持之,久不決,相與訴於縣。陸悉召三姓之子與杜之妻女而集訊之,並質女以所願。女泣曰:「從其一則負其二矣。吾寧死也。」陸故迫之曰:「願乎?」曰:「願也。」曰:「死則不能復生,汝無悔?」女曰:「死則死耳,何悔為?」陸令胥吏飲以芙蓉膏,須臾僵矣。杜及妻大慟,三姓之子,亦慘沮無言。陸曰:「誰願斂其屍者?」趙氏子挺身曰:「願。」遂以屍歸趙氏,且以他兩姓之聘儀為賻,而囑其厚葬焉。既而女復蘇,眾始悟所飲非芙蓉膏,乃陸所以委曲成全之也。
〔陸名元鼎,浙江人。後官至湖南巡撫。〕
沈錫周優禮名賢
[编辑]沈孟南以名進士出為湖南知縣,所至有政聲。令湘潭時,優禮邑中高賢李春塢。後為零陵令及武岡州牧,皆聘李講學其地。士林稱善。
〔沈名錫周,四川新繁人。後官至湖北道員。〕
江標獎掖學子
[编辑]江建霞官湖南學政,教士子以崇尚樸學,風習為之一變。唐才常、樊錐、楊毓麟、何來保諸君,皆出其門下。每按試一郡畢,輒召集高才生文宴,細詢人民疾苦,告大吏興利除弊,又捐廉俸,增校經堂名額。士論翕然。
〔江名標,江蘇元和人。光緒甲午年,公以翰林院編修出為湖南學政。提倡實學,著有《靈鶼閣叢書》若干卷。戊戌政變,以黨錮卒於家。唐字佛丞,湖南瀏陽人。丁酉拔貢生。庚子起義,漢皋遇難。樊後改名誠量,字春徐,湖南邵陽人。丁酉拔貢生。留學日本,歸死於江南。門人蔡鍔最有名。楊字篤生,湖南長沙人。留學日本,著《中國魂》,鼓吹革命,見國事日危,自沉於英倫海峽。何字鐵笛,湖南武陵人。庚子之役,與唐同遇難於漢口。〕
吳祿貞折衝樽俎
[编辑]吳綬卿為延吉督辦,時值間島交涉,公以強幹明敏之才應之。日人雖狡,見其部署井井,亦未敢施無厭之要求。在邊三年,百廢具舉,邊人賴之。
〔吳名祿貞,湖北雲蘿人。雄傑有大略。自日本學陸軍歸,投效東三省,以才略之富,得握兵權。後為第六鎮統製。武昌起義,公於北方有所計畫。滿政府命為山西巡撫以解其兵柄,旋賂其部下刺公於石家莊車站。識者痛之。〕
徐承基一芥不取
[编辑]徐研賡以民國二年為臨灃縣知事,清理積案百餘件,減輕徭役,賑恤饑民,每決死囚,輒淹面涕泣。去官之日,送者塞途,檢點行裝,不僅囊空如洗,且索家中寄金償債務焉。
〔徐名承基,湖南湘潭人。歷任寶慶府學教授、常寧縣學訓導。民國二年,為眾議院秘書廳秘書員。國會解散,湖南民政長任福黎調任君為臨灃縣知事。〕
孫發緒建設模範縣
[编辑]孫純齋以起義偉人,民國三年,從黎黃陂來京,向當道求為定縣知事。蒞任後,振興教育、實業諸要政,欲以為京畿各縣之模範。其時黨獄方興,山西都督忽逮捕黨人於其縣,君力爭之,始得釋。
〔孫名發緒,安徽人。黎黃陂起義武昌,君在幕府籌畫一切,頗有功。民國五年,特任君為山西省長。〕
文學第四
[编辑]魏禧與「易堂諸子」
[编辑]魏叔子移家翠微峰,益肆力古文辭。喜讀書,尤好《左傳》及蘇洵文。其為文主識議,淩厲雄傑,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摹畫淋漓。而彭躬庵、林確齋同居翠微,與公之伯兄善伯、季兄和公,皆以古文實學為歸,風氣一振。世稱為「易堂諸子」,實由公為之領袖云。
〔魏名禧,江西寧都人。世稱「寧都三魏」,伯曰際瑞,字善伯;季曰禮,字和公;而叔子尤著。公生負異稟,年十一為諸生。甲申後,棄諸生服,隱居教授。方流賊之熾也,人謂寇遠猝難及,公獨憂甚,移家翠微峰。峰距寧都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餘丈,中徑坼自山根,至頂若斧劈然。緣坼鑿磴道,梯而登,因置閘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而彭士望、林時益亦至,皆與公兄弟立談定交,挈妻子來家翠微。〕
王士禛一代文宗
[编辑]王阮亭以詩鳴海內,士大夫識與不識,皆尊為泰山北斗。時當開國,世人皆厭明季王李之膚廓、鍾譚之纖仄。公以大雅之材,起而振之,獨標神韻,籠蓋百家,其聲望足以奔走天下。雖身後詆諆者不少,然論者謂「清之有公,如宋有東坡、元有道園、明有青邱,屹然為一代大宗,未有能易之者」。
〔王名士禛,山東新城人。順治十五年成進士。少遊歷下,集諸名士於明湖賦「秋柳詩」,和者數百人。在京師與汪苕文、程周量、劉公㦷、梁曰緝、葉子吉、彭羨門等以詩相唱和。在揚州與林茂之、杜於皇、孫豹人、方爾止等修禊紅橋;又與陳其年、邵潛夫等修禊如皋冒氏之水繪園。每公暇,輒召賓客,泛舟載酒平山堂。吳梅村云:「貽上在廣陵,晝了公事,夜接詞人,實錄也。」迄官禮部,復與李湘北、陳午亭、宋牧仲、宋荔裳、施愚山、沈繹山等酬唱無虛日。又嘗奉使南海、西嶽,遍遊秦、晉、閩、越、洛、蜀、江、楚間。所至訪其賢豪,考其風土,遇佳山水必登臨,融懌薈萃,一發之於詩。故其詩能盡古今之奇變,蔚然為一代風氣所歸云。〕
張玉書詠盛世之音
[编辑]張素存學問淵雅,風度嶷然。凡二十年為太平宰相,朝夕啟沃,得大臣體。在講幄,每據經義納忠,莫由得其獻替之跡。所作古文詞,舂容典雅,渢渢乎盛世之音。
〔張名玉書,江南丹徒人。順治十八年登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文集中《拖諾山》、《狼居胥山》二碑,敘述武功最為詳瞻,足以昭示來茲。紀平定江南,滅闖、獻二賊,及三路進師下雲南平水西賊等事,皆得諸耳聞目見,足以彰開國之鴻猷。其餘碑誌,亦多清初將相事跡,可備考核。燕許大手筆,蓋無愧色焉。〕
萬斯同撰《明史稿》
[编辑]萬季野於前史體例,貫穿精熟,指陳得失,洞中肯綮,遂成《明史稿》五百卷。
〔萬名斯同。浙江鄞人。戶部郎泰第八子。生而異敏,讀書過目不忘。嘗言:「少館某氏,其家有列朝《實錄》,吾默識暗誦,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遺也。長遊四方,從故家求遺書,旁及郡誌邑乘,雜家誌傳之文,莫不網羅參互,而要以《實錄》為指歸。蓋《實錄》者,直載其事與言而無所增飾者也。因其世以考其事,檄其言而平心察之,則其人之本末十得八九矣。然言之發或有所由,事之端或有所起,而其流或有激,則非他書不能具也。凡《實錄》之難詳者,吾以他書證之,他書之誣且濫者,吾以《實錄》裁之,遂成《明史稿》。」其後乾隆中,張廷玉奉詔刊定《明史》,皆以公之《史稿》為本而增損之云。〕
萬斯同深於經術
[编辑]萬季野初至京師,時議意其專長在史。及徐尚書乾學居憂,請公纂《讀禮通考》,自國恤及家禮,十三經之箋疏,廿一史之志傳,漢唐宋諸儒之文集說部,無或遺者。又以其餘為《喪禮辨疑》四卷、《廟製折衷》二卷,乃知公故深於經術者。
〔徐尚書見公所作征引宏博,因請編成五禮之書二百餘卷。當時,京師耆彥雲集,各以所長自見,而公最闇淡。自王公以下爭相從問古儀,月再三會,聽講者常數十人,錄所聞,共講肄,莫不呼曰萬先生。而公與人往還,其自署只曰布衣萬斯同,未嘗有他稱也。〕
毛奇齡積久賅博
[编辑]毛大可少負奇才,說經長於辨駁,多與宋儒鑿枘,而雄辨足以濟之。侍史曼殊,少而豔,又工詩,諸名士為文張之。晚歲悼亡,忽忽不自得。公每作詩文,必陳書滿前,及伸紙疾書,或反不用一字。夫人陳氏性妒,以曼殊故,輒詈於人前曰:「公等以毛大可為博學耶?渠作七言八句,亦必獺祭乃成。」公笑曰:「握筆一次,展卷一回,積久自能賅博。婦言不足聽也。」
〔毛公爵里見前。少有異稟,讀書過目不忘。在京師時,嘗僦居屋三間,左右庋圖史、寓眷屬,而中為客次。先生日著書其間,筆不停揮,請業者環坐,問隨答,井井無一誤。夫人在室中時或詬詈,公復還詬之,殆五官並用者。始寧女士徐昭華讀《瀨中集》感歎,願受業稱都講焉。琉球使者過杭州,以兼金購文集,且求見公,其名動海外若此。自明以來,申明漢儒之學,使儒者不敢以空言說經,實公開其先路。其文縱橫博辯,傲睨一世,與其經說相表裏,自成一格,不可以繩墨求,然議論獨到處,卒不可廢。詩次子文,要亦我用我法,不屑隨人步趨者。〕
蒲松齡《聊齋誌異》
[编辑]蒲留仙研精訓典,究心古學,目擊清初亂離時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書,以抒孤憤而諗識者。歷二十年,遂成《聊齋誌異》十六卷,就正於王阮亭。王欲以重金易其稿,而公不肯,因加評語以還之,並書後一絕云:「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蒲名松齡,山東淄川人。康熙辛卯歲貢。以文章風節著一時。顧以不得志於有司,乃決然舍去,一肆力於古文詞,悲憤感慨,自成一家言。其書不為《四庫全書》說部所收者,蓋以《羅刹海市》一則,含有譏諷滿人、非剌時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兒裝,乃言旗俗,遂與美不見容、醜乃愈貴諸事,同遭擯斥也。〕
王卓名滿江左
[编辑]王丹麓博學擅才藻,一時名聲滿江左。居武林北郭,為往來舟車之衝,四方士大夫過者,必先造其廬,問字納交,停軛不忍去。著書甚多。毛會侯自言一夕得霞舉堂諸刻,如饞猿探果,不能自定。
〔王名卓,浙江仁和人。自稱松溪子。平生重然諾,與人期或允所請,不爽時刻。霞舉堂其讀書處也,刻有《南窗文略》八卷,《松溪漫興》十卷,《峽流詞》三卷,雜著十種,《木庵外編》二種,《遂生集》十二卷,《幽光集》二卷,贈言兩集,文津二卷,又著《今世說》六卷,尤為工妙,雋旨名言,溢於楮墨。毛名際可,一字鶴舫,浙江遂安人。負才俊異,淹雅博聞,文極精妙。宦遊所至著聲績,與西河、稚黃齊名。時人有「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語。〕
吳百朋天下青雲
[编辑]吳錦雯博物洽聞,貫穿經史。嘗與徐世臣輩,創為恢麗瑰瑋之文,海內誦之,號為「西陵體」。陸麗京目之曰:「天下經論徐世臣,天下青雲吳錦雯。」
〔吳名百朋,浙江錢塘人。舉人。少奇敏,讀書五行並下,為文數千言立就。官蘇州司李。徐名繼思,浙江仁和人。少擢茂才異等,遭亂不仕,隱於竺乾山中。嘗謂「人非金石,立見銷亡,不若逃形全真,肆誌方外」。陸名圻,浙江錢塘人。少與陳子龍、吳錦雯、徐世臣等為登樓社,世號「西陵體」。莊鍾史禍作,被株連。及事白,歎曰:「今幸得不死,奈何不以餘生學道耶!」〕
丁澎《白燕樓詩》
[编辑]丁藥園早歲有《白燕樓詩》,流傳吳下,士女爭采摭以書衫袖。婺州吳器之贈詩云:「恨無十五雙鬟女,教唱君家白燕樓。」其為時傾倒若此。
〔丁名澎,浙江仁和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官禮部郎中。少有雋才,與弟景鴻、瀠稱為「浙中三丁」。〕
陳恭尹詩文得唐賢三昧
[编辑]嶺南三家,首推陳元孝,而屈翁山、梁藥亭次之。陳著《獨漉堂集》,其詩清迥拔俗,得唐賢三昧,古體間入選理。王阮亭、趙秋谷皆至嶺南,於廣州詩人,獨推重陳公。洪稚存論嶺南三家有句云:「尚得古賢雄直氣,嶺南猶似勝江南」。其推挹至矣。
〔陳名恭尹,廣東順德人。工詩古文。兼精書法。未冠賦《姑蘇懷古》諸詩,傾動一時,名大起。自號羅浮布衣,隱居不仕。屈名大均,廣東番禺人。著有《翁山詩集》。梁名佩蘭,廣東南海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明年即假歸,周遊名山,與海內諸名宿相酬唱。漁洋、竹及潘次耕,皆推重之。著有《六瑩堂集》。〕
趙執信之《聲韻譜》、《談龍錄》
[编辑]趙秋谷天才駿厲,通籍時適詔開鴻詞科,當世號稱能詩者,麕集都中。新城王阮亭,久以詩古文雄長壇坫,一時鴻儒俊才,多出門下。公獨掉臂其間,自樹一幟。古詩自漢魏六朝,至初唐諸大家,各成韻調,新城自負妙契。公著《聲韻譜》以發其秘,所著《談龍錄》,顯與新城持論相齟齬,而新城心折其才,不以為亢也。
〔趙名執信,山東益都人。康熙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右讚善,充明史纂修官。同時朱賜鬯、吳天章、陳元孝皆折輩行與之交。旋以國恤觀劇罷職。既歸益放情詩酒。所居因園依山構亭榭,清泉秀石喬木,各極天趣。〕
朱彝尊學博才高
[编辑]朱竹之文,雅潔淵懿,根柢盤深。其題跋諸作,實跨劉敞、黃伯思、樓鑰之上;詩則牢籠萬有,與王阮亭並峙,為南北兩大宗。論者謂:「王才高而學足以副之,朱學博而才足以運之。」皆篤論也。
〔朱公爵里見前。著有《日下舊聞》四十二卷,《經義考》三百卷,《曝書亭文集》八十卷,《明詩綜》百卷,《瀛洲道古錄》、《五代史注》各若干卷。〕
陳維崧駢文高手
[编辑]康熙之時,以駢體文名海內者,毛大可、吳漢槎而外,首推陳其年檢討。其文導源庾信,才力富健,常自謂:「吾胸中尚有駢體文千篇,特未暇寫出耳。」江都吳園次,錢塘章豈績,與公齊名。然園次才稍弱,豈績欲以新巧勝,二家又遁為別調。譬諸明代之詩,公學子山,如李崆峒之學杜;園次追步義山,如何大復之近中唐;豈績純用宋格,則公安、竟陵之流亞也。
〔陳名維崧,江蘇宜興人。康熙己未召試鴻詞科,以諸生授檢討,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樓詩文詞集》五十卷。吳名兆騫,江蘇吳江人。著有《秋茄集》。吳名綺,江蘇江都人。著有《林惠堂集》。章名藻功,浙江錢塘人。康熙癸未進士,官庶吉士。著有《思綺堂集》。〕
顧祖禹《方輿紀要》
[编辑]顧景範沉敏有大略,為人奇貧,而廉介樸厚,不求名於時。貫穿諸史,出以己所獨見,著《方輿紀要》百二十卷。寧都魏叔子推為數千百年絕無僅有之書。
〔顧名祖禹,江南無錫人。所著《方輿紀要》一書,據正史考訂地理,於山川形勢險要、古今用兵戰守攻取成敗得失之跡,皆有折衷。雖荒僻幽仄之地,皆如目見而身履之。其論之最精者,謂天下之形勢視乎建都,故邊與腹無定所,有在此為要害而彼為散地,在彼為散地而此為要害者。又謂有根本之地,有起事之地,立本者必審天下之勢,而起事常不擇地云。〕
何焯《讀書記》
[编辑]何屺瞻蓄書數萬卷,參互鉤稽,如別黑白。吳下多書估,公訪購宋元舊槧,及故家善本,細讎正之,丹黃積數十過。始知近世之書,脫漏訛謬,讀者多沉迷於其中而不悟。邑子蔣維鈞,刻其《讀書記》五十八卷行世。
〔何名焯,江蘇長洲人。先世曾以義門旌,學者稱義門先生。少讀書數行齊下,為文才思橫溢。天性最耿介,廉於財,視千金猶草芥,晨炊未具不計也。所校定《兩漢書》,考證尤精核。乾隆五年,方侍郎苞奏取其書付國子監,為新刊本所取正。公凡有評識,必洞徹其表裏,通核其時勢利病,無一語無根據。每讀書論世,輒思為用天下之具,故精審絕倫若此。公與方望溪論文不甚合,望溪最惡錢牧齋文,公頗右之,謂自牧齋後更無人矣。蓋少嘗學於邵僧彌,僧彌出自虞山也。然望溪有作,必問其友曰:「義門見之否?義門能糾吾文之短者。如有言,乞以告我。」公沒後,世或用兼金購所閱經史諸本,估人多冒其跡以求售,於是何氏偽書頗雜出。〕
方苞論古文義法
[编辑]方望溪論文嚴於義法,非闡道翼教,有關人倫風化,不苟作。凡所涉筆,皆有六籍之精華寓焉。嘗謂:「自南宋以來,古文義法,不講久矣。吳越間遺老尤放恣,無一雅潔者。古文不可入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史佻巧語。」世以為知言。
〔方公爵里見前。公少時遊太學,李文貞見公文,歎曰:「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矣。」時公卿爭相汲引,公非先焉不往。萬征士斯同語公曰:「子於古文信有得矣,然願子勿溺也。唐宋諸家,惟韓退之於道粗有明,其餘資學者以愛玩而已,於世非果有益也。」公輟古文之學,壹意窮經自此始。〕
朱筠於書無所不通
[编辑]朱竹君博聞閎覽,書無所不通。說經宗漢儒,諸史百家,皆考證其是非同異。古文法班馬,而參以韓蘇。詩出入唐宋,不名一家。嘗對客屬文,其文才氣奇縱,所欲言無不盡。
〔朱名筠,順天大興人。文正公珪兄也。年十五,與文正同補諸生。乾隆十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學安徽及福建,黃景仁、洪亮吉皆北面稱弟子。戴震、汪中兀傲不群,好雌黃人物,在公幕中獨無間言。公嘗與客飲,連舉數十觥,酒酣論天下事,自比李元禮、范孟博,激揚清濁,別邪正,聞者悚然。生平提唱風雅,振拔單寒後進,天下士歸之如市。所居室曰椒花吟舫,亂草不除,雜花滿徑,聚書數萬卷,金石文字千種。尤愛山水,使車所至,嘗再登黃山、武夷,峭壁不通樵徑,必攀蘿造其顛,題名鍥石而後返。〕
王念孫《廣雅疏證》
[编辑]王懷祖從東原戴氏受聲音文字訓詁,遂通《爾雅》、《說文》,皆有撰述矣。繼見邵學士晉涵為《爾雅疏》、段進士玉裁為《說文注》,公遂不復為。撰《廣雅疏證》二十三卷,凡漢以前倉雅古訓,皆搜括而通證之。謂訓詁之旨,本於聲音,就古音以求古義,引伸觸類,擴充於《爾雅》、《說文》之外,無所不達。然聲音文字部分之嚴,則一絲不亂。
〔王名念孫,江蘇高郵人。文肅公子。八歲能屬文,受學於東原戴先生。所著《廣雅疏證》一書,蓋藉張揖之書以納諸說,實多揖所未及知者,而亦為惠氏定宇、戴氏東原所未及。古音自顧氏、江氏、戴氏,皆有考正,金壇段氏分十七部為益精。段氏之分「支」、「之」、「脂」為三部也,發前人所未發,公昔亦同見及此,因段書先出,遂輟作。然公所分乃二十一部,按之群經楚詞,斬然不紊,更有為顧、段諸家所未及者。尤精於校讎,凡經史子書,晉唐宋以來古義之晦誤、寫校之妄改,皆一一正之。著《讀書雜志》八十二卷,一字之征,博及萬卷,其精核如此。〕
秦蕙田《五禮通考》
[编辑]秦味經為禮部侍郎時,考古今禮制因革,以為禮自秦火後,漢儒抱殘守缺,僅存什一。朱考亭有誌編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禮,盡取漢晉以下諸儒之說,考定辨正,以為當代之典。而所撰《儀禮》、《經傳通解》,體列未備,喪祭禮又續自勉齋黃氏、信齋楊氏,未為完書。乃本昆山徐氏《讀禮通考》義例,按吉凶軍賓嘉之目,取夙所考定者,增輯排纂,作《五禮通考》一書,上探古人製作之原,下不違當代之法。
〔秦名蕙田,江南金匱人。乾隆元年,賜進士第三人及第,授編修。數年遷禮部右侍郎,後累官至工部及刑部尚書。其官禮部時,作《五禮通考》,先經後史,分門辨類,以樂律附於吉禮,宗廟制度之後,以天文推步、勾股割圜,立觀象授時題統之,以古今郡邑、山川地名,立體國經野題統之,並載入嘉禮中。凡先儒聚訟之說,一一疏通解駁,上探古人製作之原,下不違當代之法,可以坐言起行。方恪敏見而好之,與同參訂。此外,與參校者為德州盧雅雨,元和宋愨庭,青浦王述庵,嘉定錢曉徵、王西莊,休甯戴東原,皆當世通儒也。〕
沈德潛以詩受乾隆殊眷
[编辑]沈歸愚晚達,以詩受高宗殊眷。下直蕭然,繩扉皂綈,如訓蒙叟。其所奏進諸詩,陳善納忠,往往能繼古《泂酌》、《卷阿》之作者。其於閭閻息耗,四方水旱,歸本辰居,責成牧守補救之實,壹見於詩。反覆盡意,不苟為虛美。公進詩集求賜序,帝欣然許之,稱公之詩「遠陶鑄夫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
〔沈名德潛,字確士,江蘇長洲人。乾隆丙辰,舉博學鴻詞科未遇。戊午舉於鄉,年六十六矣。己未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禮部侍郎。高宗為序其詩略曰:「德潛之詩,遠陶鑄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矣,乃獨取義於昌黎。歸愚之云者,則所謂去華就實,君子之道也。昌黎因文見道,始有是語,而歸愚叟乃能深契於此,識夷守約,斂藻就澹,是則李杜高王所未言,而有合於夫子教人學詩之義也。夫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遇。德潛受非常之知而其詩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異日者江國行春,靈岩駐蹕,思欲清問民艱,暇谘新什,將訪歸愚叟於愚公溪谷間矣。」高王蓋指青邱、漁洋,謂公詩有過之無不及也。時日本高彝寄書千餘言,溯詩學源流。詆錢牧齋持論不公,而以公所論為中正,贈詩四章,願附弟子列。公拒之,蓋法文衡山「不以書畫與遠夷」之意也。〕
乾嘉之世經學昌明
[编辑]乾嘉之世,經學昌明,殆如日月之中天。自清之初葉,樸學始萌,顏習齋、顧亭林、毛西河、閻百詩諸公,開風氣之先。其後钜儒踵接,元和惠氏、武進莊氏、高郵王氏、嘉定錢氏,盛於吳中;婺源江氏、休寧戴氏,繼起於宣歙;曲阜孔氏、桐城姚氏、儀征阮氏,莫不遠紹微言,兼通大義。遂使遺經墜緒,煥然一新。
〔顏公、顧公、毛公、閻公已見前,均為清初經學大家。元和派有惠周惕,所著曰《詩說》。士奇為周惕子,所著為《易說》、《禮說》、《春秋說》。棟為士奇子,所著為《易例》、《周易述》、《易漢學》、《易大義》、《易微言》、《周易本義辨證》、《古文尚書考》、《明堂大道錄》、《禘說》、《左傳補注》、《九經古義》。惠氏三世治經,至棟而益盛,吳中漢學,實惠氏一家開之。棟之弟子,一為江藩,著《周易述補》、《爾雅小箋》;一為余蕭客,著《古經解鉤沉》,皆於漢學一派有功後學者也。武進派有莊存與,所著曰《周官記》、《周官說》、《周官說補》、《春秋正辭》四種。述祖為存與從子,所著曰《尚書校逸》、《尚書說》、《毛詩考證》、《周頌口義》、《夏小正考釋》、《五經小學述》、《說文古籀疏證》。劉逢祿為述祖弟子,所著曰《尚書今古文集解》、《公羊何氏釋例》、《公羊何氏解詁箋》、《論語述》、《何發墨守評箴》、《膏肓評》、《廢疾申何》。龔自珍為逢祿弟子,所著曰《婺源三傳書》。魏源亦逢祿弟子,所著曰《書古微》、《詩古微》。武進又有古文學派孫星衍,卓然名師,所著曰《周堂集解》、《尚書今古文馬鄭注》、《尚書今古文注疏》、《明堂考》、《魏三體石經考》、《孔子集語》。當時洪亮吉與孫齊名,然亮吉所著《左傳詁》,遠不如孫之精深。高郵派有王念孫,所著曰《讀書雜志》、《廣雅疏證》。引之為念孫子,所著曰《經義述聞》、《經傳釋詞》。高郵自創一派,專以形聲訓詁校勘古書,於是千古沉晦不可解之文詞,循其例無不煥然冰釋。後有俞樾者,私淑之為《群經平議》,為《諸子平議》,為《古書疑義舉例》,而後四部書之訛文脫簡,重門洞開。嘉定錢氏大昕,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其說經之文散見《潛研堂文集》中。弟大昭,猶子塘、坫、侗,皆深經術。婺源派有江永,所著曰《周禮疑義舉要》、《儀禮釋例》、《儀禮釋宮增注》、《禮記訓義擇言》、《深衣考誤》、《禮書綱目》、《律呂新義》、《律呂闡微》、《春秋地理考實》、《鄉黨圖考》、《群經補義》。戴震為永弟子,所注曰《戴氏遺書》。段玉裁為震弟子,所著曰《經韻樓全書》、《說文解字注》。永之學出於朱子,而震乃操入室之戈。曲阜孔廣森所著曰《巽軒所著書》。孔廣林所著曰《孔叢伯遺書》。桐城派始於方苞,所著曰《望溪全集》。劉大櫆為苞弟子,傳古文辭而不傳經。姚鼐為大櫆弟子,有《左傳補注》、《公羊補注》、《穀梁補注》、《國語補注》、《九經說》、《桐城方氏說經》諸書,源出北宋,再傳至鼐,以參合義理考據為宗。儀征派有阮元,所著曰《皇清經解》、《詩書古訓》、《車製圖解》、《儀禮石經校勘記》、《曾子注釋》、《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經籍籑詁》。後有長沙王先謙者,續編《皇清經解》,亦能推衍宗風,網羅散佚云。〕
沈德潛為乾嘉詩壇宗師
[编辑]乾嘉之際,海內詩人相望,其標宗旨,樹壇坫,爭雄於一時者,為沈歸愚、袁簡齋、翁覃溪三家。袁公詩主性靈,新奇跌宕,不守前人矩矱,得名最盛,而其品不高。與之齊名者,為蔣苕生、趙甌北,二家詩直率,袁雖卑視之,論者以為氣體尚在其上也。翁公病漁洋末派之流為空調,特拈「肌理」二字,欲以實救虛,然言言征實,亦非詩家正軌。故其時大宗,仍不能不推沈公。
〔沈公、袁公爵里見前。翁名方綱,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七年成進士,尋授編修,官至內閣學士。精心汲古,宏覽多聞,於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皆能抉摘精審。所著《兩漢金石記》,剖析毫芒。詩宗韓杜蘇黃,多至六千餘篇。自諸經注疏,以及史傳之考訂、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貫澈洋溢於其中,蓋真能以學為詩者。蔣名士銓,江西鉛山人。乾隆丁丑進士,尋授編修。詩負海內勝名,古詩勝近體,七言尤勝,蒼蒼莽莽,不主故常。高麗使臣嘗贈墨四笏,求其樂府以歸。趙名翼,江蘇陽湖人。乾隆三十六年成進士,以第三人賜及第。自少遊館閣,與諸名流相酬唱。後遊武夷,遍歷浙東山水,一發之於詩。歸田後,主安定書院,日與朋遊故舊賦詩為笑樂。〕
黃景仁賦詩太白樓
[编辑]黃忠則自湖南歸,詩益奇肆。朱竹君督學安徽,延公及洪稚存入幕。三月上巳,會於采石之太白樓,授簡賦詩者十數人。公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頃刻數百言,遍視坐客,皆為之閣筆。
〔黃名景仁,江蘇武進人。未冠遇洪稚存逆旅中,始共學為詩。旋客湖南王提刑太嶽署中。每獨遊名山,經日不出。值大風雨,或瞑坐大樹下,牧豎見者,皆以為異人。居安徽督學署半年,與同事者議不合出署,質衣買輕舟,訪秀水鄭編修虎文於徽州,追之已不及矣。長沙梁賡陶論詩有云:「前人錦袍捉月去,後人白袷當風來。一撫遺編一惆悵,不知誰是謫仙才。」非虛語也。洪名亮吉,江蘇陽湖人。乾隆庚戌進士,賜第二人及第。後以言事指斥乘輿落職,遣戍伊犁。既歸,自號更生居士。少研經術,與同邑孫季逑齊名,人稱孫洪。詩文有奇氣,與黃仲則齊名,江左又稱洪黃。黃後客死汾陽,千里奔其喪,世有巨卿之目。性嗜山水,遊嵩、華、黃山,皆躋絕壁題名。〕
洪亮吉品評當代詩家
[编辑]洪稚存嘗仿鍾嶸《詩品》,評騭同時名家之詩,至為允當。或問君詩何如,曰:「僕詩如激湍峻嶺,殊少回旋。」
〔洪公爵里見前。其評詩之略云:錢宗伯載詩如樂廣清言,自然入理。紀尚書昀詩如泛舟苕霅,風日清華。王方伯太嶽詩如白頭宮監,時說開元。陳方伯奉茲詩如壓雪老梅,愈形崛強。張上舍鳳翔詩如倀鬼哭虎,酸風助哀。馮文肅英廉詩如申韓著書,刻深自喜。蔣編修士銓詩如劍俠入道,猶餘殺機。朱學士筠詩如激電怒雷,雲霧四合。翁閣學方綱詩如博士解經,苦無心得。袁大令枚詩如通天神狐,醉即露尾。錢文敏維城詩如名流入座,意態自殊。畢宮保沅詩如飛瀑萬仞,不擇地流。蔣侍御和寧詩如宛洛少年,風流自賞。吳舍人泰來詩如便服輕裘,僅堪適體。錢少詹大昕詩如漢儒傳經,酷守師法。王光祿嗚盛詩如霽日初出,晴雲滿空。趙光祿文哲詩如宮人入道,未洗鉛華。王司寇昶詩如盛服趨朝,自矜風度。嚴侍讀長明詩如觸目琳琅,率非己有。王侍讀文治詩如太常法曲,究係正聲。施太僕朝幹詩如甘讒鼎銘,發人深省。任侍御大椿詩如灞橋銅狄,冷眼看春。鮑郎中之鍾詩如昆侖琵琶,未除舊習。張舍人壎詩如廣筵招客,間雜屠沽。程吏部晉芳詩如白傅作詩,老姬都解。曹學士仁虎詩如珍饌滿前,不能隔宿。張大令鶴詩如繩樞甕牖,時發奇花。湯大令大奎詩如故侯門第,樽俎尚存。張宮保百齡詩如逸客遊春,衫裳倜儻。蔣檢討蘅詩如長孺憨直,至老益堅。汪明經中詩如病馬振鬛,時鳴不平。錢通副澧詩如淺話桑麻,亦關治術。李主事鼎元詩如海山出雲,時有可采。姚郎中鼐詩如山房秋曉,清氣流行。吳祭酒錫麒詩如青綠溪山,漸趨蒼古。黃二尹景仁詩如咽露秋蟲,舞風病鶴。顧進士敏恒詩如牛空鶴唳,清響四流。瞿主簿華詩如危樓斷蕭,醒人殘夢。高孝廉文照詩如碎裁古錦,花樣尚存。方山人薰詩如東方正諫,時雜談諧。阮侍郎元詩如金莖殘露,色晃朝陽。淩教授廷堪詩如畫壁蝸涎,篆碑蘚蝕。李兵備廷敬詩如三齊服官,組織輕巧。林上舍鎬詩如狂飆入座,花葉四飛。曾都轉燠詩如鷹隼脫<韋>,精采溢目。王典籍芑孫詩如中朝大官,老於世事,秦方伯瀛詩如久旱名山,尚流空翠。錢大令維喬詩如逸客餐霞,惜難輕舉。屠州守紳詩如栽盆紅藥,蓄沼文魚。劉侍讀錫五詩如匡鼎說詩,能傾一座。管侍御世銘詩如朝正嶽瀆,鹵簿森嚴。方上舍正樹詩如另辟池台,廣饒佳麗。法祭酒式善詩如巧匠琢玉,瑜能掩瑕。梁侍講同書詩如山半鍾魚,響參天籟。潘侍御庭筠詩如枯禪學佛,情劫未忘。史文學善長詩如春雲出岫,舒卷自如。黎明經簡詩如怒猊飲澗,激電搜林。馮戶部敏昌詩如老鶴行庭,舉止生硬。趙郡丞懷玉詩如鮑家馬,骨瘦步工。汪助教端光詩如新月入簾,明花照鏡。楊大令倫詩如臨摹畫幅,稍覺失真。楊戶部芳燦詩如金碧池台,炫人心目。楊布政揆詩如滄海泛舟,忽得奇寶。孫兵部星衍詩如飛天仙人,足不履地。呂司訓星垣詩如宿霧埋山,斷虹飲渚。張檢討問陶詩如騏驥就道,顧視不凡。何工部道生詩如王謝家兒,自饒繩檢。劉刺史大觀詩如極邊春色,仍帶荒寒。吳禮部蔚光詩如百革作花,豔奪桃李。徐大令書受詩如范睢宴客,草具雜陳。趙大令希璜詩如麇鹿駕車,終難就範。施上舍晉詩如湖海元龍,未除豪氣。伊太守秉綬詩如貞元朝士,時務關心。方太守體詩如松風竹韻,爽客心脾。張司馬鉉詩如鑿險縋幽,時逢異境。張上舍詩如倪迂短幅,神韻悠然。劉孝廉嗣綰詩如荷露烹茶,芳香四徹。金秀才學蓮詩如殘蟾照海,病燕依樓。吳孝廉嵩梁詩如仙子拈花,自饒風格。徐刺史嵩詩如神女散發,時時弄珠。吳司訓照詩如風入竹中,自饒清韻。姚文學椿詩如洛陽少年,頗通治術。孫吉士原湘詩如玉樹浮花,金莖滴露。唐刺史仲冕詩如出峽樓船,帆檣乍整。張大令吉安詩如青果入筵,其味自別,陳博士石麟詩如睛雲舒紅,媚此幽谷。項州倅傭詩如春草乍綠,尚存冬心。邵進士葆祺詩如香車寶馬,照耀通衢。郭文學麐詩如大堤遊女,顧影自憐。張上舍問簪詩如秋棠作花,淒豔欲絕。胡孝廉世琦詩如陟險驊騮,攫空鷹隼。羅山人聘詩如仙人奴隸,曾入蓬萊。僧慧超詩如松花作飯,不飽獼猴。僧巨超詩如荇葉製羹,藉清牢醴。僧小顛詩如張顛作草,時覺神來。僧果仲詩如郭象注《莊》,偶露才語。僧寒石詩如老衲升壇,不礙真率。閨秀歸懋昭詩如白藕作花,不香而韻。崔恭人錢孟鈿詩如沙彌升座,靈警異常。孫恭人王采薇詩如斷綠零紅,淒豔欲絕。吳安人謝淑英詩如出林勁草,先受驚風。張宜人鮑芷香詩如栽花隙地,增種桑麻。〕
王昶貫通諸學
[编辑]王蘭泉貫通諸學,不名一家。詩宗杜韓蘇陸,侍宴賡歌皆稱旨;詞擬姜夔、張炎;古文力宗昌黎、眉山;碑版之文照四裔;治經與惠氏棟同深漢儒之學,《詩》、《禮》宗毛、鄭,《易》學荀、虞。言性道宗朱子,旁及河津、餘姚諸家,不區門戶。又積金石文字數千通,書五萬卷。所至賓朋文宴,提倡風雅。後進執經請業,舟車錯互,戶外屨恒滿。士藉品藻以成名者,不可勝數。
〔王名昶,江蘇青浦人。少穎異,博學善屬文。乾隆十八年進士。從阿文成征大小金川,叱馭懸崖,日行數百里,夜治章奏軍書於炮火矢石中,無誤無畏。累官至刑部右侍郎。論公者謂:「自來文學與武功,文章與政事,判然兩途。至於漢宋互異,朱陸殊科,治樸學者以詞賦為虛華,論性天者譏訓詁為繁碎,分茅設蕝,莫能相通,而得其一皆足以名世。惟公邃於經,健於文,富於詩詞,精於考證,達於政治韜略,研窮於性理。又北至興桓,西南出滇蜀外,所過名山大川,皆足開拓胸心,增長識力,渟泓迤演,不名一家,可謂通儒也已。」〕
紀昀不輕著一書
[编辑]紀曉嵐於書無所不通,尤深《漢》、《易》,力辟圖書之謬,一生精力,備注於《四庫提要》一書,此外不復自為撰著。嘗謂今人所見狹,偶有一得,輒自矜創獲,而不知皆古人所已言,或為其所已辟。故公胸有千秋,而不輕著一書,其所欲言者,悉於《四庫提要》中闡發之,而惟以覺世之心,自托於小說稗官之列。
〔紀公爵里見前。公文集外所著為《閱微草堂筆記》七種。〕
《紅樓夢》與《儒林外史》
[编辑]乾隆時小說盛行,其言之雅馴者,言情之作,則莫如曹雪芹之《紅樓夢》;譏世之書,則莫如吳文木之《儒林外史》。曹以婉轉纏綿勝,思理精妙,神與物遊,有「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之致;吳以精刻廉悍勝,窮形盡相,惟妙惟肖,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所謂各造其極也。
〔曹名未詳,江南上元人。吳名敬梓,安徽全椒人。〕
畢沅性好著書
[编辑]畢秋帆性好著書,鉛槧不去手。謂經義當宗漢儒,故有《傳經表》之作;謂文字當宗許氏,故有《經典辨正》及《音同義異辨》之作;謂編年之史,莫善於涑水,乃博稽群書,考證正史,始宋迄元,為《續資治通鑒》二百二十卷;謂史學當究流別,故有《史籍考》之作;謂史學必通地理志,故於《山海經》、《晉書地理志》皆有校注。詩文下筆即成,不拘一格,要皆自運性靈,不違大雅之旨。有《靈岩山人詩集》四十卷,文集八卷。
〔畢名沅,江蘇鎮洋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以第一人及第。引見日,公儀觀修偉,進止有度。天顏甚喜,臚唱授修撰。累官至兵部尚書、湖廣總督。生平篤於故舊,好汲引後進,如吳中書泰來、嚴侍讀長明、程編修晉芳、邵學士晉涵、洪編修亮吉、孫觀察星衍等,皆招致幕府,公暇詩酒唱酬無虛日。〕
章學誠《文史通義》
[编辑]章實齋為史學大宗,所著《文史通義》一書,命名仿劉知幾《史通》。其揚榷古今,褒貶傳記,實與《史通》同為千古不刊之書。而《史德》、《史釋》諸篇,且為《史通》所未及。
〔章名學誠,浙江會稽人。嘗修《永清縣志》,葉廷琯謂:「其思精體大,深得史裁。如職官、選舉有《表》,年經事緯,先後不紊。又有《士族表》,以澄流品而勸睦姻。輿地、水道有《圖》,開方計裏,形勢映如。又有《建置圖》,但詳制度而略景物。至於《列女傳》,尤極匠心為之,但有一節可書、片言為則,無不描摹謦欬,刻畫儀容,以慰冰潔之志。若夫闕訪有傳,防猥濫也,即以待參稽;前誌有傳,明淵源也,即以維廢墜。其體裁皆足為後之修誌家取法。各序因誌例而推論史例,更有發前人所未發者。劉子元《史通》一編獨擅千古,實齋可以繼武矣。」〕
桐城三賢
[编辑]姚姬傳受古文學於劉海峰,海峰與方望溪生同時,居同里,日與之討論義法,望溪推為今世之韓、歐。公乃稟其師傳,覃心冥進,益以所自得,推究壼奧,開闢戶牖,世人翕然推為正宗,幾有青勝冰寒之喻。論者謂望溪之文質,恒以理勝;海峰以才勝,學或不及;姬傳則理與文兼至。三人皆籍桐城,故世稱為桐城派。求學之士,如蓬從風,如川赴壑,百餘年轉相傳述,遍於東南。由其道而名於文苑者,以數十計,可謂盛矣。
〔姚公爵里見前。劉名大櫆,安徽桐城人。姚之世父姜塢編修範,博文強識,誦法先儒,與大櫆友善。諸子中尤愛姬傳,每談文,必令侍側。姬傳幼時即喜親大櫆,客退輒肖其衣冠談笑為戲。故范授以經學,而復使受古文法於大櫆。姬傳後主江寧書院二十餘年,門下著籍之士,以上元梅曾亮管同、婁縣姚椿、寶山毛嶽生、瑞金羅有高、新城魯仕驥,及同邑劉開,為最有名者。〕
有清駢文八大家
[编辑]吳山尊好作駢儷文字,沉博絕麗,朱文正謂其合邱遲、任昉為一手。嘗選袁簡齋、邵荀慈、劉圃三、孔巽軒、吳穀人、曾賓谷、孫淵如、洪稚存之駢文,稱為八大家。如袁之為文,師事胡稚威,博綜淵茂,其才氣足以聳動一時。邵則規撫魏晉,風骨高騫,於綺藻豐縟之中,存簡質清剛之制。劉之清轉華妙;吳之委婉澄潔;洪之寓奇氣於淳樸,莩新意於古音;孫之風骨遒上,思至而理合;孔之力追初唐,藻采失麗;曾之味雋聲永,別具會心。是皆遵循軌範,敷鬯厥旨,堪為一代駢文之正宗。
〔吳名鼒,安徽全椒人。嘉慶四年進士,官侍講學士。袁公、洪公爵里見前。邵名齊燾,江蘇昭文人。乾隆七年進士。少即能為六朝初唐之文。同年生王芥子太嶽,初亦好為駢體文,見邵作歎為天授,遂輟不作,而規仿《史》、《漢》及韓、柳矣。年三十六即罷歸田里,主講毗陵書院,獎借後學。著有《玉芝堂文集》。劉名星煒,江蘇武進人。乾隆十三年進士,官兵部侍郎。著有《思補堂集》。孔名廣森,山東曲阜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檢討。年少入宮,翩翩華胄,一時爭與之交。然性恬淡,好著述。少受經於戴東原,於經史小學,沉覽妙解,著述甚多。駢文則有《儀鄭堂駢體文》三卷,江都汪中讀之,歎為絕手。吳名錫麒,浙江錢塘人。乾隆四十年進士,由編修官至祭酒。浙江詩派,自竹坨初白後,大宗、太鴻起而振之。吳之詩境超妙,實為朱、查、杭、厲之後勁。既工駢體,尤善倚聲。曾名燠,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進士,累官至貴州巡撫。著有《賞雨茆屋集》。孫名星衍,江蘇陽湖人。與同里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齊名。袁簡齋曰: 「天下清才多奇才少,淵如天下奇才也。」遂相與為忘年交。乾隆五十二年進士以第二人及第,授編修。早歲文辭華麗,繼乃沉潛經術,博極群書。喜獎借後進,所至士爭附之。尤好聚書,間有善本,借鈔無虛日。金石文字及古彝鼎、書畫,皆能窮竟源委。文在六朝漢魏間,不欲似唐宋八家。〕
八大家之外駢文高手
[编辑]八家之外,以駢體文稱者,又有阮芸台、劉芙初、樂蓮裳、彭甘亭、查楳史、楊蓉裳、楊荔裳、劉孟塗、梅伯言、郭頻伽、吳巢松諸君。其文皆閎中肆外,典麗肅穆,足與八家並善。
〔阮公爵里見前。劉名嗣綰,江蘇陽湖人。與同里董基誠、董佑誠同以駢文名於時。樂名鈞,江西臨川人。嘉慶六年舉人。著有《青芝山館集》,與吳蘭雪同為翁覃溪弟子,同以才名遨遊王侯公卿間。彭名兆蓀,江蘇鎮洋人。查名初揆,浙江仁和人。楊蓉裳名芳燦,荔裳名揆,江蘇金匱人。蓉裳由拔貢應廷試,得知縣。公餘擁書縱讀,益務記覽為詞章,詩出入義山、昌穀間,而自成一體。儷體文驚才絕豔,世謂盈川復生。荔裳少擅風雅,與其兄蓉裳齊名。劉名開,安徽桐城人。為姚姬傳高足弟子,著有駢體文二卷。梅名曾亮,江南上元人。著有《柏梘山房集》。郭名麐,江蘇吳江人。吳名慈鶴,江蘇長洲人。〕
張九鉞為太白後身
[编辑]張度西生有異稟,七歲能詩文,得名最早。年十三登采石磯,賦長歌,人呼太白後身。其再入都也,值西師凱旋,朝廷行郊勞禮。方問亭總督畿輔,築郊勞台,公為賦鐃歌,大書其上。復為良鄉居民賈戶作凱旋榜貼,千餘紙一夕立就。晚年養屙鄉里,湖廣總督畢秋帆迎至節署,集名流為東坡生日修祀,酒再巡,公援筆為長歌,四座嗟賞。
〔張名九鉞,湖南湘潭人。乾隆二十七年舉順天鄉試,二十九年以知縣發江西。既罷官,遍遊嵩洛偃鞏,舉生平磊落抑塞之氣,一泄之於詩,宏博浩瀚,縱其力之所至而一軌於正。著有《陶園文集》八卷、詩集二十二卷。〕
張問陶夫婦唱和
[编辑]張仲冶之詩,生氣湧出,沉鬱空靈,於從前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寶雞題壁十八首,指陳軍事,得老杜諸將之遺,傳誦殆遍。其婦亦能詩,有句云:「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先生和之,有「夜窗同夢筆生花」句,佳話也。
〔張公爵里見前。著有《船山詩草》若干卷,學者稱船山先生。〕
法式善以詩文為性命
[编辑]法時帆生平以詩文為性命,士有一藝之長,莫不被其獎進。主持壇坫者三十年,嘗稱舒鐵雲、王仲瞿、孫子瀟為三君,作《三君詩》以紀之。
〔公名法式善,蒙古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侍讀。自登仕版,即以宏獎風流、研求文獻為己任。其為詩,質而不臞,清而能綺。論詩用漁洋三昧之說,主王孟韋柳,尤工五言。舒名位,直隸大興人。少工詩古文,豐神散朗,如魏晉間人。乾隆五十三年舉人。以奇博橫恣之才,從威勤侯勒保軍幕治文書。有龍麼妹者,貴州土司龍躍妹也。勤侯征仲苗,檄調土兵,適躍病,命麼妹率兵馳抵軍門。妹年十八,身長白皙,結束上馬,出入矢石間,所戰必捷,秦良玉不是過也。事平侯為麼妹執柯,將以歸舒,舒婉辭之,復為詩紀其事,一時傳為佳話。著有《瓶水齋詩集》。王名曇,一名良士,浙江秀水人。乾隆五十年舉人。好遊俠,通兵家言,善弓矢,上馬如飛,慷慨悲歌,不可一世。著有《煙霞萬古樓集》。竇東皋評所撰《西楚霸王廟碑》曰:「二千年來無此手筆矣。」孫名源湘,江蘇昭文人。嘉慶十年進士,官編修。有《天真閣集》。年十五,隨父出山海關,登醫巫閭,授筆賦詩,已有驚人之句。婦席氏,名佩蘭,亦工詩,著有《長真閣集》。〕
黎簡詩取諸家之長
[编辑]嶺南自三家後,風雅寥寥。繼起者為張藥房、馮魚山、溫筼坡、趙渭川,而必以黎二樵為之冠。黎公足跡不逾嶺嶠,而詩名滿海內,巨公來粵者,咸折節下之。其詩由山谷入杜,而取煉於大謝,取勁於昌黎,取幽於長吉,取豔於玉溪,取僻於閬仙,取瘦於東野,錘鑿鍛煉,自成一家言。
〔黎名簡,廣東順德人。乾隆己酉,充選貢生,父憂未赴廷試。性好山水,屢入朱明洞天,窮其幽勝。所居曰「百花村」,亭曰「眾香」,閣曰「藥煙」。生平擅詩書畫三絕,書得晉人意,畫直造元四家堂奧,著有《五百四峰草堂詩鈔》若干卷。張名錦芳,廣東順德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官編修。著有《逃虛閣詩鈔》、《南雪軒文鈔》。馮名敏昌,廣東欽州人。乾隆戊戌進士,由庶吉士改戶部主事。著有《羅浮草堂集》。溫名汝適,廣東順德人。乾隆四十九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攜雪齋詩文鈔》。趙公希璜,廣東長寧人。乾隆己亥舉人,官安陽知縣。著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
鄧顯鶴編纂《沅湘耆舊集》
[编辑]鄧湘皋幼時,聞長老稱述鄉邦巨人長德,輒欣然聽之。稍長則搜討楚故,不遺餘力。每得殘縑斷簡,如獲異珍,驚喜狂拜不自己。所纂《沅湘耆舊集》,綜一千七百人,詩萬五千六百八十首,各為小傳,以詩存人。復搜刻《蔡忠烈遺集》、《王船山遺書》,增輯《周聖楷楚寶》,編纂歐陽文公《圭齋集》,尤為有功於先哲。
〔鄧名顯鶴,湖南新化人。嘉慶甲子舉人,屢試禮部不第,遂絕意進取。博究群書,足跡半天下。凡海內薦紳大夫才俊士,多慕與為友。晚居長沙,客造請詩文者日相踵,悉能副其所求。巋然稱楚南文獻者,垂三十年云。〕
阮元建詁經精舍
[编辑]阮芸台為浙江巡撫,立詁經精舍,祀許叔重、鄭康成兩先生,延王述庵、孫淵如主講席。選高材生讀書其中,課以經史疑義,及小學、天文、地理、算法。許各搜討書卷條對,不用扃試糊名法。刻其文尤雅者,曰《詁經精舍集》。不十年,上舍生致身通顯,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殫數。東南人才,稱極盛焉。
〔阮公爵里見前。以嘉慶五年授浙江巡撫。公所著書曰《揅經室集》。先後刊行海內名宿著述,如錢辛楣《三統術衍》、《地球圖說》,謝東墅《食物百詠》,張皋文《虞氏易儀禮圖》,汪容甫《說學》,錢溉亭《述古錄》,劉端臨《遺書》,淩仲子《禮經釋例》,焦裏堂《雕菰樓集》,鍾菣崖《考古錄》,孔巽軒《儀鄭堂集》,胡西棽《詩集》,張解元《吏部詩集》,僧誦苕《蔗查集》,李四香《算書》,凡數十家。〕
何紹基生平肆力於《史》、《漢》
[编辑]何子貞以書法名海內,然其生平學問,專肆力於《史》、《漢》。罷官後,恒為各省大吏聘修通誌,體例精嚴,撰述贍洽。詩宗昌黎、東坡,有蒼莽橫逸之氣。所著有《史漢地理合證》、《東洲草堂詩文集》、《玄女室雜記》、《舂陵倦憶錄》,士林珍之。
〔何名紹基,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文安公長子。其書法詳《巧藝》門。〕
朱琦為道光朝奇人
[编辑]朱伯韓嘗從倭艮峰、曾滌生遊,與聞宋儒緒論。其經術考據,則與何子貞、張石洲相切劘。至於詩古文,精深雅潔,則與梅伯言、邵位西、劉椒雲、馮魯川及其鄉人龍翰臣、王少鶴,同時各成一家。蓋道光朝魁偉振奇人也。
〔朱名琦,廣西臨桂人。官至道員。〕
曾、吳振興桐城派
[编辑]桐城之文,末流仿效,不免流於空疏。曾滌生、吳南屏同起而振之。南屏不屑奉一先生之言以自隘,卒其所得,與姚氏無一不合。曾氏古文,熟於陽剛陰柔之旨,極其伸縮變化,鏗訇隱轔,自成清越。嘗自言:「粗解古文,由姚先生啟之。」然尋其聲貌,與姚氏略不相襲。所謂道不可不一,而學不必盡同歟。
〔吳名敏樹,湖南巴陵人。為湘楚古文大家。其治經也,融會漢宋,兼通性理典章之學,不愧近世之钜儒。著有《柈湖文集》。曾公爵里見前。其門下以古文著者,有武陵楊彝珍、東湖王定安、武昌張裕釗、桐城吳汝綸、遵義黎庶昌。彝珍、定安,肉多於骨,長於用復,而短於使單。裕釗善敘事,而規模不免狹小。汝綸習於間架,其銘詞陶鑄《詩》、《騷》,頗堪繼武。庶昌讀書較多,不囿於法,而範圍較廣。此五人者,雖未能各自樹立,然皆曾氏之入室弟子也。〕
龔、魏為道咸文壇飛將
[编辑]龔瑟人、魏默深為文,有偏霸之才,縱橫學《國策》,廉悍學《韓非》,頗足補桐城所未逮,而為道咸間文壇之飛將。
〔龔公爵里見前。魏名源,湖南邵陽人。著有《書古微》、《詩古微》、《聖武記》、《海國圖志》等書。其著《聖武記》時,龔瑟人手書一聯以贈之,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綜一代典,成一家言。」其推挹可謂至矣。〕
道咸年間駢文名家
[编辑]道咸以降,駢體文亦多斐然可觀者,如李申耆、周荇農、傅味琴、趙桐孫、王壬甫、李蓴客諸家,皆氣清體潔。而蓴客尤詞旨淵雅,體格純淨,直欲近掩洪、孫,遠追徐、庾,不愧為一朝之後勁。
〔李名兆洛,江蘇武進人。周名壽昌,湖南長沙人。傅名桐,安徽泗州人。趙名銘,浙江秀水人。王已見前。李名慈銘,浙江會稽人。〕
王闓運著《湘軍志》
[编辑]國內戰爭,原無足紀。洪楊之役,王壬甫乃著《湘軍志》,敘湘軍之緣起與瑣事,雖表揚功績,而言外見意,於諸將劣跡,曾不少諱。曾滌生且有微詞,群推為史狐之筆。湘軍將帥惡之,購其版毀焉。
〔王公爵里見前。所撰《湘軍志》十六卷,群帥後屬王定安別撰《湘軍記》,則皆諛頌之詞矣。〕
石達開詩文
[编辑]石達開以文武兼資之才,起而革命,未獲成功。好事者傳誦其檄文云:「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其意氣可謂橫絕一世矣。又傳其感懷詩結句云:「我誌未酬人已苦,東南到處有啼痕。」藹然仁者之言,令窮兵黷武者見之,當為愧死。
〔石為雲南人,在太平天國封翼王。後與秀清不合,率孤軍至四川遇難云。〕
李光榕為儒林楷模
[编辑]李少疏幼貧嗜讀,恒負薪山中,且樵且讀,卒之貫通群書,言行一遵先哲。以經術詞章授徒里中,從遊者數百人,咸推為儒林之模楷。
〔李名光榕,湖南湘潭人。晚年被舉孝廉方正。〕
汪鳴鑾大言遭辱
[编辑]汪柳門自謂於書無所不窺,而《史》、《漢》尤精熟。某學使思有以難之,一日叩之曰:「龔定盦詩有『九月猶開窈窕花』之句,『窈窕花』何物?」汪不能答,某學使轉告之曰:「桂也。班書具在,君殆偶爾遺忘耶?」汪大窘。
〔汪名嗚鑾,江蘇吳縣人。官至侍郎。〕
易誌伊《熏籠賦》
[编辑]易耕莘長身玉立,清瘦如鶴,熟精《昭明文選》,工為六朝小品賦。嘗作《熏籠賦》一篇,歐陽節吾稱其「雅韻絕倫,幽豔在骨」。
〔易名誌伊,湖南湘潭人。少即清矯絕俗,與人交,不輕然諾,詩詞尤為清雋。顧連不得志於有司,年未四十,齎誌以終。〕
張蔭桓中年力學
[编辑]張樵野起家簿尉,粗識文字。中歲始力學。駢散文詩,竟能卓然成家,書亦超逸絕俗,真奇才也。
〔張名蔭桓,廣東南海人。官至戶部右侍郎。光緒戊戌政變,遣戍西行。有《西戍遺詩》一卷,關內外途中所作,悲涼激越,令人不忍卒讀。〕
張百熙賦《感懷》八首
[编辑]張冶秋置身通顯,而愛國憂時,於杜陵為近。光緒戊戌、己亥間,蒿目時事,鬱鬱不自勝,嘗為《感懷》詩八首,悲壯淋漓,直逼《秋興》。
〔張名百熙,湖南長沙人。起家翰林院編修,官至郵傳部尚書。其《感懷》詩有二首,云:「戎氛近逼姬周日,黨禍紛乘趙宋年。憂極真思蹈東海,時危忍見哭伊川。乾坤擾擾事未已,風雨瀟瀟秋可憐。萬里敢忘心報國,諸君應有力回天。」「五十二翁霜雪姿,經霜歷雪到清時。教忠深負先臣訓,補過難酬聖主知。數畝敝廬人外想,聯床風雨夢中思。故山無恙堪招隱,會籋青雲餌紫芝。」〕
寄禪和尚中年學詩
[编辑]釋寄禪少不識字,為人牧牛。一日見籬落間白桃花為風雨摧敗,不覺大哭,遂出家。雲遊海內,偶登岳陽樓,俯視湖光,一碧萬頃,忽得句云:「洞庭波送一僧來。」到長沙以告郭筠仙,郭始教之為詩。中歲以後,宗法六朝,步趨王、孟,高者直逼盛唐,與湖湘老輩鄧彌之、王壬甫相酬唱矣。
〔釋名敬安,湖南湘潭人。自號八指頭陀。書法古拙,間有不知之字,則畫形以象之。晚年為天童方丈,立僧教育會,往來京滬間,以傳播佛學為己任。〕
《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一斑錄》
[编辑]孫師鄭輯近賢詩,約得二千餘家,為《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一斑錄》。其中雖瑕瑜互見,然旁搜博采,每人綴以小傳,實為近代風雅之陽秋。
〔孫名雄,江蘇昭文人。清季官學部,張文達奏派為文科大學監督。工駢體文詩。輯《四朝詩史一斑錄》為詩史閣圖,遍征題詠。〕
張之洞詩文之會
[编辑]張香濤開府江漢,朝野人士,即已雲從。迨入樞府,都人士以一親豐采為榮。故退食之餘,無日不有文宴詩會。即最促時間,亦必勾心鬥角,作詩鍾一二。故當日十刹海之會賢堂、宣武門外之畿輔先哲祠與松筠庵,皆為名流暢敘幽情之所。而寒山詩社,亦即起於是時。
〔張公爵里見前。公以光緒三十三年入軍機處。〕
江標《綺懷》詩
[编辑]江建霞以文學負盛名,所作詩尤驚才絕豔,上掩玉溪、冬郎。次回《疑雨集》,不足道也。詩文多不留稿。有人傳其《綺懷》詩數章,弱冠時讀書鴛湖所作,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江公爵里見前。《綺懷》詩九首錄其二,云:「鏡鵲晨開理鬢雲,從知碧玉遜雙文。最憐心地明恩怨,孰問家聲舊讚勳。弱賀臨風同柳細,劫花經雪勝蘭焚。夢中灑盡鴛鴦淚,痛絕人間小鄂君。」「帳底偷翻子夜歌,鏡中難畫石家螺。偶開玉匣飛珠鳳,誰說紅牆即絳河。南內無人留覆鈕,北山有鳥怕張羅。那堪譜續金荃夜,慘綠年華鬢已皤。」情詞哀豔,似非少年所作。然論其晚境,抑鬱無聊,身世實足愴感,是詩彷預為之讖也。〕
《軒今語》辨後之辨
[编辑]徐研甫於光緒戊戌督學湖南。仿張香濤督學蜀中之《軒語》,作《軒今語》,教導士子,趨重實學。其於經學一門,頗主廖季平《公羊》今學,康長素《六經》是劉歆偽書各說。葉奐份遂作《軒今語辨》,逐一論駁之。朱師晦又作《辨軒今語辨》,一時觀者,如墮五里霧中,莫辨真理之所在。
〔徐名仁鑄,順天宛平人。以翰林院編修視學湘中,所賞拔者皆一時名士。八月政變,以牽涉新黨革職。廖名平,四川井研人。為王闓運高足弟子。初通《公羊》,漸貫通群經。謂「《春秋》、《王制》所以治中國,《尚書》、《周禮》所以治天下」。蓋與舊說敻乎異焉。康名有為,廣東南海人。著有《偽經考》諸書。為吾國譚新學、主張變法之第一人。葉名德輝,湖南湘潭人。朱名德裳,湖南湘潭人。〕
珍妃為文廷式弟子
[编辑]文芸閣才思敏捷,下筆千言。光緒朝有珍妃者,幼從文讀,頗通書史,屢為帝言之。甲午大考翰詹,帝以公卷授閱卷大臣,拔置第一,擢侍讀學士;駸駸有大用意,尋為忌者劾罷。歸而著書,有《晉書藝文志補注》、《純常子支語》及《雲起軒詞鈔》各若干卷。
〔文名廷式,江西萍鄉人。庚寅年進士,以第二人及第。楊崇伊以交通內監之。〕
彭樹華修書救災
[编辑]彭藻才詩詞富麗,尤工駢體文。光緒乙未入詞林,時值萍鄉苦旱,斗米千錢。公以書致張香濤,才藻橫溢,情詞復極沉痛,中有「霽雲斷指,包胥頓首」之句。張立發庫金十萬賑恤之。鄉人至今誦其德勿衰。
〔彭名樹華,江西萍鄉人。光緒乙未進士,授編修。〕
梁煥奎詩詠四政要
[编辑]光宣之間,岑雲階、瞿子玖、袁慰亭、端午橋諸要人,相繼罷免。梁辟園以目疾閑居長沙,作豔體詩四章分詠之。名流和者數十人,以王壬甫、曾重伯所作為最工,一時膾灸人口。
〔岑名春萱,廣西西林人。時由兩廣總督入為郵傳部尚書免職。瞿名鴻禨,湖南善化人。時以大學士、軍機大臣免職。袁名世凱,河南項城人。以外部尚書、軍機大臣免職。端名方,滿洲人。時以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免職。梁名煥奎,湖南長沙人。光緒癸巳舉人,為江南知縣。以目疾歸裏。所居青郊別墅,頗有湖山之勝。曾名廣鈞,湖南湘鄉人。以翰林院編修出為廣西知府,著有《觙庵詩存》。〕
咸同光宣詩分三宗
[编辑]咸同光宣之詩人,可別為三宗:王壬甫崛起湘中,與鄧彌之力倡復古,由魏晉以上窺風騷,是一大宗。彌之《白香亭詩》,高秀出《湘綺樓》之上。湘綺自謂學二陸,至曹、陶已無階可登。而彌之和陶,衝淡微遠,深嚌神味。李蓴客及章太炎之五言,韻古格高,欲追湘綺,皆屬此宗。張香濤嘗謂洞庭南北有兩詩人,王壬甫五言,樊樊山近體,皆名世之作。樊山早歲為袁簡齋、趙甌北,自入張門,一概棄去。從李蓴客遊,頗究心於中唐晚唐,吐語新穎,則其獨擅。龍陽易哭庵,固能為元白溫李者。於是中晚唐詩,流傳頗盛。大抵二人少作雋妙,晚年稍覺頹唐。此宗效者甚多,而佳者難覯。若同光體詩人,出入南北宋。鄭蘇龕、陳伯潛、陳伯嚴、沈子培,為其宗之魁傑。其中又分二派:一派清蒼幽峭,體會淵微,思精筆煉,蘇龕、伯潛優為之。一派生澀奧衍,語必驚人,字忌習見,伯嚴、子培優為之。范肯堂、林畏廬、陳石遺、李拔可,皆此宗之健者。至羅癭公、黃秋嶽、梁仲異、夏劍丞,則後起之秀也。
〔王已見前。鄧名綸,湖南武岡州人。著有《白香亭詩集》。章名炳麟,浙江餘杭人。博極群書,尤精佛典,古文辭亦戛戛獨造,自成一家。樊名增祥,湖北施南人。為人足智謀,優文學,以庶吉士改官陝西渭南令。鹿傳霖撫陝,榮祿任西安將軍,皆倚重之,後洊升陝西布政使。然以盛氣淩人,屢起屢躓,入民國後,一為袁政府參政,羈滯京師,常與易哭庵作詩歌鼓吹女伶,其格漸卑。易名順鼎,湖南龍陽人。少有才子之目。其詩工於對仗,運用故事,往往奇辟驚人。民國三年,出為印鑄局幫辦。少年之作,如「星光忽墮岸千尺,水氣平添波一層」等句,不可復睹矣。鄭名孝胥,福建閩縣人。著有《海藏樓詩集》。陳伯潛名寶琛,福建人。著有《弢庵詩集》。陳伯嚴名三立,江西義寧人。著有《散原精舍詩》。沈名曾植,浙江人。作詩喜用僻典,與伯嚴之好用奇字又少異焉。范名當世,江蘇通州人。林名紓,福建人。工書善畫,自號冷紅生。譯著歐美小說最有名。陳名衍,福建人。著有《石遺室詩集》。李名宣龔,福建人。為詩最工嗟歎。羅名惇曧,廣東人。黃名浚,梁名鴻誌,均福建人。夏名敬觀,江西人。〕
南社中之聞人
[编辑]近有南社者,為東南革命諸巨子所組合,以研究文學、提倡氣節為宗旨。社中聞人,如黃克強、宋漁父、仇冥鴻、寧太一、程韻蓀、汪精衛、柳亞子、陳漢園、高天梅、田紫琴、白楚香、姚鵷雛、邵次公、汪蘭皋、景太昭、居覺生、馬小進、馬君武、馮自由、張蔚西、黎溎蓀、葉競生、李印泉、顧養吾諸君,皆稱文壇健將。歲出叢刻兩巨帙,分詩文詞錄三種,已刊至二十餘集。其中多憤世嫉時慷慨悲歌之作,與少陵詩史相近。然黃、宋、仇、寧、程、黎諸君子,相繼殂謝。黃壚向笛,觸緒生悲,令人不忍卒讀矣。
〔南社創始於清光緒己酉,柳亞子為之倡,故柳連年被選為主任。黃、宋二公已見前。仇名亮,湖南湘陰人。辛亥起義,公以山西獨立響應之。民國二年,在北京發行《民主報》,痛詆袁世凱。民國四年,袁黨誘之入京,遂遇難。寧名調元,湖南醴陵人。性鯁直,工為詩文。早歲入同盟會,萍醴之役,錮長沙獄中三年,酌酒賦詩,歌聲琅琅出金石。既出獄,北走燕京,主《帝國日報》,大言高論,彈射朝政無所避。武昌兵起,乃奔走湘鄂間,襄黎元洪、譚延闓戎幕。旋任三佛鐵路局長。宋漁父被刺,君乃辭職走滬上,電致譚延闓,說以獨立。袁政府密令名捕,遂遇害於武昌。程名家檉,安徽人。民國四年,在北京謀刺袁世凱不成而被害。汪名兆銘,廣東人。柳名棄疾,江蘇吳江人。陳名家鼎,湖南寧鄉人。眾議院議員。田名桐,湖北人。眾議院議員。白名逾桓,湖北人。眾議院議員。姚名錫鈞,江蘇華亭人。邵名瑞彭,浙江淳安人。眾議院議員。汪名文溥,江蘇毗陵人。景名耀月,山西人。眾議院議員。居名正,湖北人。參議院議員。馬名小進,廣東人。眾議院議員。馬名君武,廣西人。參議院議員。馮名自由,廣東人。稽勳局局長。張名相文,江蘇桃源人。眾議院議員。黎名尚雯,湖南人。參議院議員。葉名夏聲,廣東人。眾議員議員。李名根源,雲南騰衝人。由眾議員任陝西省長。顧名澄,江蘇無錫人。數學有重名。〕
《新青年》創議文學革命
[编辑]近有陳仲甫、胡適之、錢玄同、傅孟真諸君,發刊《新青年》,創為文學革命之議,主張以白話為文章。胡之言曰:「死文字決不能產出活文學。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話,必須用國語,必須做國語的文學。」陳則力主推翻孔學,改革倫理,為根本上之解決。錢並主張廢去漢文,另采用一種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傅則欲鏟除中國學術思想界之基本謬誤,謂「吾國數千年來,所有學術,為陰陽學術;所有文學,為偈咒文學。若非去此誤謬,自與西洋文明扞格不入。」觀諸君之緒論,類皆以舊文學為死文學,須一律掃除。主張言文一致,於新文學界放一異彩。若能去激去偏,推行以漸,未始非吾國文化進步之一轉機也。
〔陳名獨秀,安徽懷寧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胡名適,安徽績溪人。錢以字行,浙江吳興人。皆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傅名斯年,山東聊城人。北京大學文科三年級學生。〕
《詩鍾九友歌》
[编辑]詩鍾為聯句之變體,不知起於何時,最盛於同光之際。閩粵湘人,尤喜為之。其以鍾名,亦不知果取何義。前輩流傳名句,多賦物體,如「萬里江山歸赤帝(項羽),一生名節誤紅娘(鶯鶯)」;「大力將軍都是膽(趙雲),橫行公子本無腸(螃蟹)」;「胯下英雄紅勒帛(經布),牆頭姓字碧籠紗(題名錄)」是也。同光以後,盛行建除體,逐字對嵌,周而復始,名一唱以至七唱。都人士結為寒山詩社,月必數集,雅歌消遣。陳翼牟為社中之健者,作《詩鍾九友歌》以張之:「龍陽才子鍾中仙,搖筆思攫榜花元。忽然攫得喜欲顛,一生奪魁數累千(易哭庵)。王郎清純俗塵捐,粥粥恥與人爭先,偶探驪珠眾稱妍(王書衡)。癭公選句如選錢,收拾奇零一一穿,命題擇字爭新鮮。問鼎不得心茫然,嘲甲評乙舞翩躚(羅癭公)。曾侯苦思殊可憐,伏案狂吟如秋蟬,嘔心鏤腎百慮煎(曾伯厚)。誰其匹者高閬軒,哆口瞠目繞室旋。軒然一笑得佳聯,駸駸欲度鍾王前(高閬軒)。亞子風神翩鳳鶱,美人秋水隔娟娟。聽唱黃河頸屢延,𣯀氉落第口呼冤(顧亞蘧)。就中強□推鄭虔,宵寒面壁如參禪。窅然枯坐聳兩肩,抱膝無言口吹煙(鄭叔進)。吾宗主事腹便便,臚唱清聲動九天。精思直透秋毫巔,踞榻仰臥赤兩顴,以手畫肚肚欲掀(陳公)。關尹好事勤且賢,主持壇坫稱中堅。都集刊行始甲編,賡續不已俟百年,吳江楓冷萬人傳(關穎人)。」讀陳君之歌,知諸君子跌宕裙屐,流連琴尊,白戰無喧,清談有侶,固一時之佳話也。
〔陳翼牟,名士廉,湖南湘鄉人,內務部僉事。詩學義山,深有所得。易、羅二君已見前。王名式通,山西人。曾名福謙,福建人。高名步瀛,直隸人。教育部司長。顧名瑗,河南人。鄭名沅,湖南人。公府秘書。陳公俌名慶佑,廣東人。交通部主事。關名賡麟,廣東人。交通部司長。〕
- 0%
- 1668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45年 (提及)
- 1647年 (提及)
- 1673年 (提及)
- 1678年 (提及)
- 1670年 (提及)
- 1691年 (提及)
- 1699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1748年 (提及)
- 1740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1790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58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819年 (提及)
- 1898年 (提及)
- 1874年 (提及)
- 1913年 (提及)
- 1914年 (提及)
- 1658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688年 (提及)
- 1679年 (提及)
- 1752年 (提及)
- 1771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60年 (提及)
- 1799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1775年 (提及)
- 1781年 (提及)
- 1787年 (提及)
- 1801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1788年 (提及)
- 1805年 (提及)
- 1789年 (提及)
- 1784年 (提及)
- 1800年 (提及)
- 1907年 (提及)